第一篇:市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工作总结
市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工作总结
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金融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四化一体”东部新区建设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联系、组织、协调和服务的职能作用,在推动银行业支持全市转型跨越发展、建设多元化的金融组织体系、加快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对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2011年工作总结
(一)银行业支持转型跨越发展的力度大为增强
根据人民银行提供的数据,截至11月底,全市银行业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932.23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51.42亿元,分别较年初增加了160.24亿元和53.74亿元。新增存贷比达到33.5%,为建市以来投放最多的一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全市转型跨越发展的支持力度明显增强。
(二)银行业多元化组织体系建设迈出新步伐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金融招商作为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先后引入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晋商银行、浦发银行、大同商行、内蒙古银行、晋城银行7家股份制银行入驻我市,并组建了蒙银村镇银行、太行村镇银行两家村镇银行,从而结束了我市多年来国有商业银行一统天下的局面,银行业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态势,将以更大的覆盖面、更多的信贷支持、更细的服务水平、更长远的金融支持来服务我市的各项建设。
(三)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形成较大规模
全市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到82家,总注册资本达42.94亿元。目前,开业运行的小额贷款公司有61家。从2009年第一批小额贷款公司诞生,到现在近三年来,累计投放贷款70.3亿元。今年1—11月份,累计投放贷款37.2亿元,贷款余额24.4亿元。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规模上,均在全省排名第一,并形成了审批有序,监管有力的良好局面。通过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在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规范民间资本运作、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融资补充作用,而且为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有效配置金融资源提供了经验。
(四)推动银企合作迈上新台阶
我办通过与人行、银监协调沟通,多次组织召开各类银企对接会、洽谈会,创新了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新模式,全年为中小微企业落实贷款6.623亿元。10月19日,组织召开了全市银行业支持“四化一体”东部新区建设工作会议,通过开展全市银行业支持“四化一体”东部新区建设进农村、进园区、进企业“三进”活动,各银行业机构深入基层,筛选并储备了大量项目,为明年贷款投放作了前期的准备工作。在活动期间,又召开了XX市银行业融资产品展示会,全市12家银行(社)通过多种形式,为企业宣传信贷政策、推介融资产品,参会的200多家中小企业与各银行(社)进行对接洽谈。12月31日,与市中小企业局联合召开银企联谊会,签订银企合作意向2.265亿元。
(五)推动企业上市的工作有了新开端 为尽快改变我市无上市企业的局面,今年我们在对全市企业调查摸底的基础上,邀请山西证券董事长张广慧对我市初选的企业把脉会诊,选定XX区三元碳素公司、怀仁诺成制药公司为我市首批上市企业进行培养,同时邀请金童资产管理公司跟踪服务。市金融办帮助三元碳素公司落实贷款2000万元,支持公司新厂区建设。目前三元碳素公司已具备上市条件,已成功引入私募股权基金投资,可望在明年完成股份有限公司改组,并申报上市。
(六)机关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
首先,加强了机关干部的学习。按照市委《关于在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意见》要求,年初我办就制定了全体干部周一上午学习制度,截止目前已组织了40余期的集中讲课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机关干部的自身素质。其次,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市纪委(朔纪发2011]18号)《关于XX市纪律作风集中教育整顿月活动的实施方案》,开展了作风教育整顿月活动,并制定了《XX市金融工作办公室开展纪律作风集中教育整顿月活动实施方案》。积极推动干部下乡住村活动和包村增收活动,协调帮助XX县下社镇的3个村正在落实二期蔬菜大棚建设贷款资金。其三,办好朔州金融网和金融动态两个宣传窗口,推介融资产品,宣传信贷政策,加强工作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2012年工作思路
2012年市金融办工作的总体思路是,紧紧抓住我省作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区的机遇,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四化一体”东部新区的战略部署,深入分析我市经济发展和运行趋势变化,在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大背景下,突出抓好推动银行业支持“四化一体”东部新区建设、金融业多元化市场组织体系建设、规范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三大重点,努力构建各行并举、密切合作、良性互补、横向互动的良好金融氛围,切实增强金融业支持新基地、新优势、新朔州的建设力度。具体要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推动银行业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增强支持“四化一体”东部新区建设力度
充分发挥协调作用,在认真贯彻国家货币政策,扎实推进金融改革的基础上,围绕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跨越发展,进一步推动银行业机构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更加注重对中小微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促使银企建立新型合作关系、创新金融驱动、优化信贷结构,确保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发挥好金融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调动银行业机构增强对我市经济发展趋势的研究,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在做好传统金融服务的同时,开发符合我市实际、市场特点和文化传统的理财、私人银行等新型金融服务。深化银行业支持“四化一体”东部新区建设进农村、进园区、进企业“三进”活动,增强银行业支持“四化一体”东部新区建设实效。
(二)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构建金融业多元化市场组织体系 充分发挥经济发展桥头堡作用,通过不断完善金融生态政策环境、优化金融生态信用环境、加快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我市金融业的繁荣。着力加大金融招商力度,吸引国内外股份制银行机构来我市落户,营造银行业机构多元化发展的氛围。着力提高我市政策性信贷担保机构担保能力和范围,解决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与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发挥好财政资金杠杆撬动作用,组建由财政资金引导,民间资本参与的融资性担保公司。着力引进保险公司,提高中小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积极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推动三元碳素公司的完成股份制改造,加快上市步伐,加强培育怀仁诺诚制药公司,做好上市前期准备工作。
(三)深化改革开放,创新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途径
充分发挥服务职能,规范引导民间资本,创新民间资本参与金融业的途径,有效配置农村金融资源。着力加快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培育工作。着力推进我市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培育工作,吸引国内外战略投资集团和我市民间资本创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启动并运营XX市银联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心。筹划建造朔州融资服务大厦,实现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典当等机构集中办公、大厅式服务。
(四)持续推动小额贷款公司规范化、集约化发展
在推动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上,将坚持不懈抓好小额贷款公司规范发展工作,加大监管力度,加快小额贷款公司规范运作,着力推广业务应用软件,实现业务电算化,严格监控非法集资、抽逃注册资本金以及违规放贷行为,提高小额贷款公司综合经营能力。抓好小额贷款公司增资扩股工作,加强小额贷款公司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的能力,力争培养出规模达到3亿以上的公司。健全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机制,争取实现融资规模达3-5亿元的目标。进一步开展业务培训,努力促进小额贷款公司高管素质的提升,推动其健康持续发展。继续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行业协会建设,扎实做好行业自律工作。
(五)加强机关自身建设,强化联系、组织、协调的职能作用 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提高全办干部的理论和业务素质,重点学习党的理论、政策法规以及金融业务知识。加强党的组织建设,落实好干部挂职锻炼措施,培养我办年轻干部深入商业银行挂职锻炼,提高干部业务能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课题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能力。办好“朔州金融网”和《金融动态》两个窗口,宣传、介绍金融系统的先进典型和工作动态。
第二篇:市政府办公室2011工作总结
市政府办公室2011年工作总结
(2012年1月9日)
2011年是换届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爱护下,市政府办公室人员有了较大调整。但是,我们没有因为换届而延误工作,没有因为人事变更而导致工作断档,而是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沿江大开发、城市大建设的工作大局,传承和发扬核心领导机关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团结奋进、扎实工作,较好地发挥了联络中枢、协调纽带、参谋助手和后勤保障作用,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1、紧扣中心,服务大局水平有了新进步。结合工作职能,切实发挥参谋助手、综合协调、督查督办作用,确保了政府工作的正常运转。一是调研工作取得新突破。围绕全市总体工作部署和重点工作,筛选关系全市大局、有针对性的调研课题,组织力量深入开展调研工作,先后对我市工业经济、现代服务业、旅游发展、产业集聚、城市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专题深层调研,撰写一批有价值、有深度、有影响的调研报告,为领导提供了充分的决策依据,经研室邓光荣、董恒同志撰写的《加快发展物流产业、助推瑞昌奋力赶超》的调研报告,市委书记古小平同志给予高度评价,批示“这个调查很好,摸清瑞昌物流业基本情况,为其发展奠定了基 础”。李英豪、吴涛同志撰写《推进产业集聚、壮大市域经济实力》的调研报告,市长罗文江同志给予充分肯定,并签字给予鼓励,《质量兴市》、《做强现代服务业、提升经济新活力》等文章分别被《九江经济》、《九江日报》刊发,政务调研工作连续三年荣获九江市先进。同时,结合工作实际,及时收集上报信息,编制印发了《政务信息》13期,政务信息在《九江政务》刊用126条。二是协调工作取得新成绩。坚持高效、严谨、规范原则,实是求事搞好协调,务求各方满意,努力推动所协调工作步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一年来,按照“百密而无一疏”的要求,周密安排,认真协调,做好衔接,真正做到了周全细致,不出差错。全年共召集相关部门、单位和乡镇开各类协调会330余次,协调解决大小事务320余项,协调落实了重大项目建设、“两违”整治、城区交通秩序整治、杭瑞高速遗留问题、财税收入均衡入库、企业改制等工作,妥善处置了以企业改制、房屋拆迁、土地征用为重点的群众上访事件,及时协调解决了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三是督查工作取得新成效。进一步凸显督查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市政府督查室升格为正科级建制,确保督查工作的权威性;不断创新督查方式,采取现场督查、暗访督查、电话督查和文件督查等多种方式,加大了对重点工作和重点事项的督查,使政府的每一项决策、每一项重点工作、每一件领导批示均落到实处,对《政府工作报告》、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30项重点工作,做到每项工作落实一名责任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个责任人,并限定办结时间,2 确保了市委、市政府重大部署得到全面落实;对在建重大城建项目实行定期督查通报,确保了城建项目快速高效推进;对民生工程各项指标坚持一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为政府领导正确决策和工作部署提供了有效依据。全年办理领导批示件、交办件和群众信访件85件,编印督查通报、简报30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9件、政协委员提案114件,办理九江市“民声直通车”信访诉求单56件,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和“民声直通车”信访诉求办理满意率达100%。
2、精益求精,参谋助手作用有了新提升。办文、办会、办事是政府办公室最基本的职责,直接体现办公室服务水平。我们始终保持精益求精的态度,自我加压、奋力进取,实现了文会事办理水平和质量的“双提高”。一是快速高效地起草文稿。在起草文稿时,坚持“四把握”原则,即切实把握工作要点、疑点、难点和重点,认真把握领导意图,深入把握领导思想的闪光点,全面把握领导决策的广度,做到想领导之所想、谋领导之所谋、办领导之所需。在起草重大材料时,要求办文人员切实加强对新知识的学习和运用,认真研究把握上级的各项政策文件,大力提倡在材料内容、形式上勇于创新,形成了良好的学风和文风。在审核文稿时,坚持对内容、文字、格式、时限从严把关,做到起草的文稿立意高、质量好,既具有政策性,又具有可操作性。二是精细规范地办文。建立了公文处理失误责任追究制度;不断规范公文处理程序,认真做好各类文件、电报、电传的收发、办理工作,公文处理质量和运转效率明显提高。全年共审核 3 编发各类文件资料5239 份,其中以市政府名义编号发文379份,以办公室名义编号发文897 份,各类函件、请示报告件、内部明电等341份,大中小型会议领导讲话稿682篇,总结汇报材料439 篇;处理省、市及其有关部门文件1286件;处理市直部门、乡镇文件1083 件。三是节俭周全地承办会务。严格按照上级要求,控制会议次数和规模,大力精简各种会议,控制会议时间,提高会议质量,特别是对市政府全体会、常务会、市长办公会等一些高规格会议,坚持牵头做好会议决策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提前对需要审议的议题进行认真审核,并经市政府领导审定同意后才提交会议研究,从源头上确保了会议的权威性和高效率。全年共承办市政府常务会12次、市长办公会132次,保证了市政府决策事项的贯彻落实。四是科学严谨地办理事情。坚持以务实的工作态度办理各项事情,遇事情不等、不推、不躲,做事情立足精细、实在,始终忙而不乱、杂而不散、应对自如,一旦接受承担工作任务都能打漂亮仗,出新亮点。先后承办了九江市县域经济巡回看变化、瑞码快速通道竣工通车仪式、蓝谷新能源开工仪式等重大活动,每项工作都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安排专人落实,做到责任具体化,责任专人化,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取得了良好效果;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接待规定》和《接待办法》做好接待工作,做到了既热情大方,又勤俭节约,确保了接待质量,树立了我市对外的良好形象;机关内部运行更为科学,在确保机关的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大力弘扬节约之风,杜绝了浪费现象的发生。
3、齐头并进,归口业务绩效有了新变化。严格按照现代绩效管理要求,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办公室的工作能力进一步提高,确保了办公室归口工作有序推进。一是考评更加科学合理。积极承担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协调组织迎接九江市县域经济考评工作,认真做好了九江市年前考评数据审核和年初实地参观考评的资料准备和接待工作。创新目标考评方式方法,在完善上年考评办法的基础上,制定了《2011瑞昌市党政目标管理考评方案》,组织了对全市各单位年终目标管理考评。二是政府法制更加规范。为市政府做出重大决策、出台的政策措施把好法制关,积极协助市政府领导审查合同文本和处理信访问题,有效保证了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三是政务信息化发挥作用明显。进一步加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网站质量得到明显提升;积极开展网络应用和管理工作,确保了市政务信息网安全运行。全年共发布政府门户网站信息1300多条,市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发布信息300余条。四是市志工作继续推进。认真做好九江市第二轮市志编修的供稿工作,继续做好《瑞昌市志书》宣传发行工作,向国家、省、九江市图书、档案、文献、学术部门及社会各界分发志书1500余册,进一步扩大了瑞昌的影响力,地方志工作荣获全市地情资料开发整理先进单位;争取市委、市政府重视,在九江市各县区率先将市志办升格为正科级建制,实现了有为有位。五是外事侨务向纵深发展。组织承办市政府主要领导赴德国沃尔泽伦市进行了国际友好城市签约活动,促进了双方在教育、医疗、城建、环保、经贸 5 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4、统筹兼顾,其它各项工作有了新进展。坚持统筹推进各项工作,挤出时间和力量,全面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工作任务,树立了办公室良好对外形象。一是综治、信访、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明显。坚持把普法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列入主任办公会重要议事日程,并利用周五学习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宪法和宪法修正案》、《治安处罚法》、《刑法》、《信访条例》等法律条规。一年来政府办无任何刑事案件发生、无重大影响上访事件和突发性事件发生;坚持信访首问负责制,对来访群众认真接待,并耐心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全年共协调处理群众信访件192件,对受理的信访案件,基本做到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二是应急公共事件应对有方。牢固树立政务值班无小事思想,从制度、人员、纪律等方面进一步强化值班阵地建设,抓好了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工作,做到了值班工作不断档、值班信息畅通无误。双休日值班工作形成制度,制定了《2011年市政府办公室人员周末双休日轮值安排》,确保节假日有专人在岗在位。同时,进一步健全了应急管理机制,强化应急管理,在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做到反应敏捷、行动迅速、协调有方、高效有序,如在应对“8.9”自来水末端受污染事件、“8.11”龙虾节事件、“9.10”地震、南义煤矿跨塌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中,均发挥了指导、协调和信息收集、报告、反馈的作用,及时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使突发事件得到有效妥善处置,受到市领导和市应急部门一致好评。三是出色完成招商引资、新 6 农村建设等工作。全力做好现有项目服务工作,积极帮助江联、梅花、玫瑰等企业进一步做强做大。积极外出招商,并出台内部信息奖励制度,全面完成了全年招商引资任务,总投资30亿的多元金属镍项目正在快速推进,积极筹措和协调资金2万元并采取“一对一”帮扶机制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挂点帮扶的高丰长垅新农村点顺利通过省及九江验收。
5、务实高效,干部队伍建设有了新面貌。切实抓好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全面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努力搞好各项后勤服务工作,机关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狠抓班子自身建设,领导能力进一步增强。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重大事项集体负责制,不搞家长制,不兴一言堂,营造和谐共事、坦诚相待的工作氛围,充分调动每名副主任、每名科室负责人、每名普通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办公室各项工作快速高效运转;二是完善基层组织建设,党建水平进一步提高。扎实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全面落实党建目标责任制,积极组织“三会一课”活动,定期召开党内民主生活会,充分听取党员干部和各方代表意见和建议,党组织班子建设、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牢牢把握“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党员发展方针,全年发展预备党员1名,审批预备党员转正2名。三是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机关氛围进一步和谐。针对办公室年轻干部多、思想解放、气氛活跃的特点,加大年轻干部的教育、培养和管理力度,坚持每周五集中学习制度和定期谈心沟通机制,增强年轻干部的思维能力、组织能力和操作能力,充分发挥政府办公室大熔炉、大课堂、大平台的优势作用,积 极为年轻干部创造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独挡一面的锻炼机会,加速年轻干部的成长进程;高度重视干部职工生活,推行干部职工家属生病慰问制度,建立干部职工生日慰问制,落实干部职工身体健康检查,营造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干部职工向心力和凝聚力不断加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用党风廉政建设制度来教育全体党员干部,时刻提醒每名党员干部保持清正廉洁,克己奉公,努力做勤政廉政的表率,“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管得住小节”的传统得以有效传承。
一年来,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离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人民的期盼尚有较大差距。在今后的工作,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正视不足,认真改进,努力做到领导满意、部门满意、基层满意、群众满意,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更大努力。
第三篇:市政府办公室工作总结
市政府办公室工作总结
一、主要工作情况
我市深入贯彻落实XX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围绕在全省首批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目标,积极应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全力拼抢、攻坚克难,全力保障经济运行,积极推进转型升级,大力提升民生水平,经济社会保持稳健发展的良好态势。(一)攻坚克难,稳增长促转型取得新成效
经济运行保持平稳。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我们把稳定企业经营作为首要任务,多跑企业,分析情况,会商对策,共渡难关。出台了促进外贸增长、开拓国内市场等一系列政策,加大资金、劳动力、电力等生产要素保障力度。年内,取消、暂停、降低涉企收费项目22项,减免收费6586万元;兑现各类扶持资金10.2亿元,对上争取各类专项资金10.8亿元。新增银行贷款270亿元,新增直接债务融资107亿元,上市公司再融资募集资金17.8亿元;500千伏张家港变扩建等重点电网工程顺利完成。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50亿元,同比增长10.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9.6亿元,增长5.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710亿元,增长6%;进出口总额318亿美元,其中出口126亿美元;口岸货物吞吐量2.5亿吨,集装箱运量150万标箱,分别增长13.4%和14.7%。
项目投入持续加大。实行重大项目推进、土地点供评估等制度,落实领导挂钩、一事一议、跟踪会办、绿色通道等措施,两次组织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活动,列入省、XX市的25个重点项目顺利推进,永钢集团“百亿项目、千亿企业”工程全面启动,康得新光学薄膜、沙钢冷轧、扬子江石化、不二越精密机械、曼巴特购物广场、华灿光电等一批项目加快建设,银河锂业、西马克冶金装备、浦项产品结构调整、翰普高分子等一批项目竣工投运。获批土地点供、独立选址项目19个,新增建设用地5272亩,盘活存量土地5540亩。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0亿元,增长20.1%。其中,工业投资412亿元,继续居苏州县市之首;服务业投资288亿元,增长25%、居苏州县市首位。实际利用外资9.5亿美元,增长5.3%。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完成新兴产业投资170亿元,工业技改投入305亿元,分别增长17%和22%。新增销售超10亿元企业25家,入库税收超5000万元企业达56家,沙钢集团连续四年入围世界500强、位居第346位。实现服务业增加值85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1.5%。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371亿元,增长17.5%。入选全国服务业500强企业14家,总数位居全省县市第一。保税港区汽车整车进口口岸获国务院批复,成为江苏唯一一家汽车整车进口口岸。江苏进口商品集采分销中心获省政府批复。玖隆物流园被列为省级重点物流园区试点。经济技术开发区软件动漫产业园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中国·张家港液体化工品价格指数正式发布。双山岛旅游度假区获批省级旅游度假区。青草巷批发市场成为全省首家全国4a级仓储型农产品物流企业。新增高效农业2.98万亩,其中设施农业1.61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3万亩,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占比达92.5%,粮食单产创新高,建成全省首家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示范市。(二)乘势而上,引人才抓创新取得新突破
载体建设全面推进。深入实施创新载体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城北科教新城、沙洲湖科创园等加快建设,清华大学智能电力研究院、苏州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东南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飞翔苏州新材料研究院、北京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等建成投用,新增创新创业载体面积30万平方米。在全国县市首家获批设立“海智计划”工作基地,塘桥东城科创园、南丰科创园获批省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锂电池及新材料科技产业园获批省级科技产业园,新增省级以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3个。人才引进全面突破。新增“千人计划”人才4名,获批省“创新团队”1个。新增省“双创计划”人才12名,“姑苏计划”人才21名,均居苏州县市第一。引进市级领军人才(团队)项目74个,国家2012年高端外国专家项目计划2个。培训高技能人才2.56万人,每万名劳动力中高技能人员数达到609人。
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更加显现。新增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50家,在全省率先实现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全覆盖。推进高层次人才项目与本土企业“嫁接”,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180项,签约“千人计划”项目45个,评定“千人计划”专家工作站18家。落实科技产业化项目信贷风险补偿、科技保险等扶持政策,引导企业加强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入选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7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4家,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82项,新增发明专利829件、中国驰名商标2件,制订国家、行业、地方标准45项。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8%。成为省创新型试点市。(三)一体推进,城乡建设管理取得新进展
规划布局更加优化。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并获省政府批准,编制完成杨舍城区慢行系统规划、一干河风景路概念规划、杨舍城区商业布局及业态指引规划,以及综合交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专项规划。双山岛旅游度假区概念规划加快编制。城北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沙洲湖区景观工程基本完成,农联新镇开工建设。城西新区北延区、拓展区道路和安置房建设加快推进。暨阳湖欢乐世界一期建成开放。金港滨江新城、锦丰·沙洲新城、凤凰新城、大新滨江新镇等新城镇建设加快推进。
重点工程加快建设。沪通铁路、沿江城际铁路前期工作有序推进,疏港高速公路开工建设,苏虞张快速通道建成通车,张家港复线船闸工程竣工通航,通洲沙西水道一期工程完工、二期工程开工。小城河综合改造二期工程顺利竣工,谷渎港改造基本完工,中心城区核心商业区功能品位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展示馆、儿童福利院、实验小学改造等工程竣工投用,高职园区、江帆小学等工程开工建设。镇区综合改造深入实施,完成70万平方米老住宅区综合整治和18项街景立面整治工程。完成朝东圩港至段山港、海螺水泥至一干河段“百年一遇”江堤建设,走马塘工程实现通水。人居环境持续优化。高标准通过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复核验收,荣获全省唯一的生态文明建设特别贡献奖。大力开展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完成减排重点工程23项,万元gdp能耗下降率达5.2%,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削减率分别达3.73%、4.86%、5.87%和3.1%。疏浚河道310条,拆坝、建桥(涵)217座。新增各类林地、绿地5.32万亩,市区主干道绿化园艺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在全省首批完成村庄环境整治任务,其中5个村庄高标准完成省级试点,村庄环境整治达标率100%,获评首批省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示范市。
安置房建设加快推进。两次组织安置小区集中开竣工,杨舍旺西花苑、锦丰书院五村等一批集中居住区建成投用,金港金成小区、大新新南社区等一批集中居住区开工建设,全年新开工安置房366万平方米、竣工294万平方米。高度重视安置房产权办理遗留问题,加快推进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为11820套安置房办理了权属证书。完成预拆迁安置1467户。复垦土地5474亩。农民集中居住率达57%。
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数字化城管分中心建设全面完成。成立全国首家村级城管综合服务中心。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试点扩面推进,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工程加快设备安装,餐厨垃圾处理厂竣工试运行。公共自行车三期工程建成投用。完成出租车扩容80辆。全市新增机动车停车位1.5万个。金港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实现市域全覆盖。天然气主管网实现“镇镇通”。(四)富民惠民,民生水平实现新提升 富民强村步伐加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万元,分别增长14%和16%。新建就业援助单位232家,开发就业援助岗位1.22万个。新建创业孵化基地13个,实现创业带动就业3500人。本市籍应届高校毕业生和特困家庭劳动力就业率分别达到99.6%和99.7%。率先建立就业失业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劳动争议结案率达98%以上。实施“百村千亩增百万”、“十村十亿增千万”工程,组建超千亩土地股份合作社20家、村级经济联合发展平台6个,村集体可支配收入超千万元的村突破20家、村均超600万元。
保障水平全面提高。实施超龄人员纳入城保、城乡医保衔接等一系列惠民政策。2.8万名超龄人员纳入城镇养老保险,在全省首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乡养老并轨。1.6万名超龄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医保,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实现“五个统一”,政策内补偿比分别达90%和75%以上。企业和农保退休人员养老金、征地保养金、老年农(居)民社会养老补贴、城乡低保,以及参保困难家庭大额医疗救助的标准进一步提高。镇(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新增养老床位数2717张,获评全国养老服务示范单位。完成4个优质蔬菜基地提档升级,新建2个市级蔬菜配送中心、11家农产品平价直销店和35个农贸市场直销摊位,建成放心粮油示范店28家。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36.1万平方米、5986套(户),竣工19.5万平方米、2902套(户)。新增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3.01万人。加大对困难人群的节日走访慰问。开展“百村万人看港城”活动,在全市村、社区设立旅游咨询服务站。实施“阳光午餐”工程,惠及学生2452人。残疾人免费乘坐公交车。发放“共享阳光”慈善助学金761万元,募集“爱满港城”善款超亿元,获评中国公益慈善七星级城市。
教育卫生事业加快发展。通过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创建省级考核,获评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普通高考本科达线率、达线人数等四项指标列XX市第一,职校对口单招综合指标连续12年列XX市第一。江科大苏州理工学院正式成立,兆丰学校、悦来小学、塘市小学等8所新学校建成投用,张家港新加坡外国语学校对外招生。校车安全管理进一步加强,新增国标校车40辆。市中医院通过国家三级医院复评,耳鼻喉科、肾内科分别入选国家和省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实现零的突破。儿童功能障碍检测和脑健康促进项目常态化运行,创建成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向全市34.1万户家庭免费赠送“健康大礼包”。“健康公平”、“健康服务体系建设”、“道路安全”三个项目获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城市创新发展奖和最佳实践奖。孕前优生健康免费检查实现目标人群全覆盖,计划生育家庭“五个一”养老帮扶模式在全省推广。假日体育等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成功承办“塘桥杯”全国乒乓球锦标赛、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双山岛绕圈赛等8项国家级赛事,提升了张家港影响力。
文化文明品牌更加靓丽。文化部在我市召开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网格化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在全国宣传推广,“幸福港城”网格文化系列活动蓬勃开展,参与群众超过400万人次,成为全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新增公共文化设施面积9.4万平方米。成功举办建县(市)五十周年纪念活动和第九届中国(张家港)长江文化艺术节。在全国率先建立“书香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在全省推广。文艺创作成果丰硕,首次荣获中国曲艺牡丹奖,荣获第十届省五星工程奖13个奖项,金奖和大奖数量居全省县市第一。市图片中心建成投用。成功创建省版权示范市。深入实施城市公共文明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广泛开展寻访身边好人、道德讲堂、学雷锋志愿服务合作伙伴计划等文明实践活动,7位市民荣登“中国好人榜”,高分通过中央文明办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获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
社会管理创新深入推进。“一委一居一站一办”新型社区服务管理体制全面推行,社区网格化运行模式逐步完善,动迁安置社区管理不断加强。“网上村委会”服务功能加快提升,获评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永联村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各类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新增登记和备案数568个,累计1924个。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加速壮大,每万人拥有社会工作者6.2人。创新网络管理机制,服务功能加快提升。“价格诚信城市”创建全面启动,率先在全省实现价费公布城乡全覆盖。加快新市民待遇同城化步伐,在全国同类城市率先实施新市民积分管理,9663名新市民子女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市民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就读比率达71.3%,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主流媒体作了专题报道。“四项排查”、“打非治违”、“天安行动”等专项治理行动成效明显,三级政府挂牌督办的安全生产隐患整改全面完成,食品安全“四统一”监测模式全省推广,在全省首家通过国家药品安全示范市验收。社会治安大防控体系不断完善,八类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24.9%,社会公众安全感进一步提升,连续九年获评全省社会治安安全县(市)。
实事工程优质高效。五大类26项实事工程项目顺利推进,其中,城乡困难群众帮扶、民生保险优化、公交运力改造、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二期等24项全面完工,第一人民医院妇儿大楼和公共租赁住房两项跨工程按时序进度推进。(五)创新争先,行政效能得到新提高
行政行为依法规范。成立市政府法律专家咨询委员会,在全省率先推行“事前风险评估、事中跟踪评估、事后绩效评估”的决策全程评估模式,成为省级依法行政示范点。高度重视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57件,采纳和解决238件;办理政协委员提案368件,采纳和解决350件。深入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高分通过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省级试点验收。加强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行行政调解,出台规范性文件30件,办理行政复议案件75件。
改革创新积极推进。加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和审计监督,推进“营改增”试点。“两区一园”区镇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凤凰镇“强镇扩权”试点全面启动,镇辖办事处管理深化完善,双山岛旅游度假区工作机构正式成立。深化新一轮国资企业改革,出台国资公司薪酬管理和经济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成立城市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启动实施文化体制改革。率先实施经营性土地出让预申请制度。在苏州县市首家开办中小企业统贷平台业务。组建农村资源(南丰)交易所,成为全省首家农村资源交易平台。在全省率先建设市级机关研究生工作站。服务绩效持续提升。“网上行政服务中心”全面运行,开展镇、村行政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全年办理各类行政服务事项18.8万件,承诺件提前办结率达98.2%。“12345”便民服务热线与政风行风热线并轨运行,全年受理各类求助140余万次,协调处理群众投诉建议2.7万余件。在全国县级市首家成立绩效管理委员会,抽调千名机关干部下基层帮助工作,深入开展市级机关班子副职和中层干部作风效能调查评议,全面清理规范各类检查、评比和考核项目,机关服务绩效得到全面提升,政府部门获得省级以上荣誉102项,形成了加压奋进、拼抢实干、创新争先的良好氛围。
二、2013年工作安排
2013年,我市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围绕XX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全面巩固提升率先基本现代化建设成果,攻坚克难,创新求进,全力在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高品质现代城市、提升民生幸福指数上加大力度、实现突破。(一)全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是城市的基础,转型是发展的主线。要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充分发挥我市临港经济和规模企业的优势,突破重大项目,化解瓶颈制约,加快培育和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稳定增长中加快转型,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和经济综合实力。
狠抓产业项目。投入决定产出,项目决定未来。要把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和玖隆物流项目作为全市产业转型的重大突破口,集中力量,集聚资源,加快建设,努力打造全省转型发展的新亮点。要重点实施好总投资超千亿元的康得新光学薄膜、沙钢finex和冷轧、永钢大型锻件、扬子江石化、华灿光电、曼巴特购物广场等50个重大产业项目,逐个排出推进计划,落实挂钩联系,加强会商,全程服务,力争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达产。围绕我市产业发展方向,加大招商力度,改进招商办法,努力引进一批高端优质项目,并全力争取在特大型、基地型项目引进上取得突破。年内,完成工业投资460亿元,其中新兴产业投资195亿元,分别增长11%和15%。完成服务业投资340亿元,其中生产经营性服务业投资125亿元,分别增长18%和19%。加大对上争取和对内挖潜力度,用足用好增减挂钩等政策,确保全年新增建设用地4000亩,盘活存量用地5000亩。完成3个220千伏、1个110千伏变电站建设,推进沙电二期、华电二期等重大能源项目,提升电力保障能力。
加强园区建设。园区是项目、人才、投资的集聚区,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要进一步发挥优势、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实现投入强度和产出强度双提升。保税区围绕打造“江苏外高桥”,要积极争取政策突破,优化整合资源布局,全力推进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建设,上半年通过国家部委验收,并同步开展招商,实现实质性运营,当年进口整车力争突破3万辆,三年左右达到20万辆。加快国际消费品营运中心大楼建设,依托江苏进口商品集采分销中心的品牌效应,引进一批品牌经销商,实现放量营运。段山重装园一期工程码头泊位投入试运营,园内道路框架形成,重大项目招商取得实质性突破。磁传感产业园完成一期工程产业载体建设,确保多维科技实现投产。扬子江化工园要发挥优势,选优项目,加快实施,提升产出。经济技术开发区按照国家级开发区和城市拓展区的发展定位,进一步完善空间规划,实现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合理布局、同步发展。加快推进软件动漫产业园建设,爱康总部完成主体建设,如意通动漫大厦、国泰金融广场、华东国际创新园等土建竣工。加快推进中丹生态科技园动迁和基础设施建设。在高端装备、再制造、智能产业、电子商务等领域争取突破性发展,加快打造智能装备、机器人产业园等五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冶金工业园重点推进玖隆物流园一般商务区、剪切加工区、电子商务、在线金融等配套平台建设,吸引高端交易商入驻。塘桥新能源产业园、凤凰韩国工业园、乐余机械装备产业园、南丰精密机电产业园、大新重装工业配套区等一批镇级产业载体,要优化功能配套,引进优质项目。与此同时,要依托“两区一园”载体功能和流量经济优势,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年内引进XX市级外地总部企业5家。加快港口支持系统建设,进一步整合港口资源,拓展港口功能,提升口岸综合实力和服务能力,口岸货物吞吐量达到2.6亿吨,集装箱运量超过170万标箱。推进农业园区“五园十基地”建设,实施农业科技“百人千户惠万农”工程,完善农产品营销流通体系,农产品现代流通业态销售率达85%,新增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新增高效农业面积2万亩,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激励企业做强做大。企业是市场经济主体,企业强才有产业强。要十分珍视企业家的创业精神,充分发挥我市大企业集团优势,启动实施转型升级百企培育工程,全力服务企业,通过人才引进、技术进步、管理提升、品牌打造和资本经营,做强做大。实施好沙钢、永钢、华芳、澳洋、骏马、华昌、飞翔等53个超亿元技改项目,全年完成技改投入335亿元。与此同时,要密切关注、保障正常的经济运行,加强对主导产业、重点企业的监测预警。要推进金融创新,优化金融生态,扩大信贷规模。要关心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在稳定外贸、拓展国内外市场等方面作更大努力,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完成外贸进出口330亿美元,其中出口132亿美元;新增信贷250亿元;新增入库税收超5000万元工业企业10家;力争新增上市企业3家。(二)全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创新是转型升级的根本动力,人才是引领发展的决定因素。深入推进科技创新“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全面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在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促进科技项目转化、提升科技人才贡献等方面取得突破。加快提升一批创新载体。深入推进创新载体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年内新增载体面积30万平方米。沙洲湖科创园7月底前具备入驻条件,引进入驻国家级检测中心、高校院所技术转移中心10家以上,建成省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提升保税区新兴产业育成中心、锦丰科创园、凤凰科创园、塘桥东城科创园、南丰高新技术中试与产业化基地等科技载体的整体功能,入驻项目30个以上,并加快产业化步伐。进一步支持清华大学智能电力研究院、苏州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东南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江苏科技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南京理工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锂电技术研究院建设,扩大研究团队,拓展科研领域,加快成果转化,年内新增“千人计划”专家工作站20家。加快推进精细化工、金属材料检验检测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建成国家化工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新增省级以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2家。
加快集聚一批创新创业人才。实施人才国际化战略,构建“载体、项目、金融、服务”四位一体的人才工作机制,加快形成引进高层次人才、创办高科技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链式效应”。通过科研院所对接、海外合作组织定制、人才中介组织引进等渠道,壮大高层次人才队伍,年内新增“千人计划”人才4名、省“双创计划”人才10名、“姑苏计划”人才15名,引进市级领军人才(团队)项目80个以上,在省“创新团队”培育上取得突破。深入推进高层次人才项目与本土企业嫁接,年内引进“千人计划”专家产业化项目30个以上。加快发展科技金融,建立科技投融资风险分担、科技企业成长培育机制,促进资本与人才项目对接。
加快培育一批科技型企业。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参与省“智慧百企”培育工程,年内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2~3家、科技型上市后备企业17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0家。加快推进爱康研究院、海陆重工研发中心、华盛化学锂电池材料研究中心、“千人计划”集成光电研究院等企业研发平台建设,同步加速重大项目中试与产业化进程,富瑞特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力争建成国家级工程中心,年内新增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60家,力争在“千人计划”研究院培育上取得突破。深化产学研合作,推进科技信息港建设,搭建科技综合服务平台,加快引进、转化一批产业化速度快、市场前景好的科技项目,年内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200项,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90个以上。引导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鼓励企业购买国内外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和发明专利,并加速产业化,年内新增发明专利授权270件。建成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9%。(三)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发展
以打造城乡一体的高品质现代城市为目标,优化空间布局,加速功能升级,提升形象品位,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共同繁荣,努力让城市生活更加美好。
优化完善城市规划。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加快修编镇区总体规划,完善双山岛旅游度假区概念规划,编制完成杨舍核心区、塘桥核心区和10个镇辖办事处控制性详规。优化重点区域、重点地段的规划设计,抓紧编制城市空间特色、杨舍城区停车场等专项规划,开展杨舍东南地区交通组织、东沙区域集疏运体系等研究。加快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地下管线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试运行。
高标准推进新城建设。加快沙洲湖科创园、沙洲湖桥梁工程和配套工程建设,启动沙洲湖中央商务区商务大厦建设,西侧配套商业设施年内完成主体工程,展现城北科教新城形象。城西新区北延区、拓展区全面拉开道路框架,加快区域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优化XX区域规划,有序推进动迁安置和相关节点工程建设。推进金港滨江新城、锦丰·沙洲新城、凤凰新城、南丰新镇、大新滨江新镇等新城镇建设管理,提升镇区功能形象和集聚带动能力。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疏港高速公路年内完成路基土方和桥梁下部结构工程。通洲沙西水道二期主体工程年内基本完工。启动申张线金港段航道整治。沪通铁路、沿江城际铁路力争年内开工。完成晨丰公路、新泾路东延、杨锦公路改造等工程。开工建设张皋路、五棵松路等新建道路。加快东山村遗址博物馆、艺术中心等工程建设,高职园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主体工程封顶,港城大厦、沙洲粮库等10个项目年内竣工。继续抓好市政道路改造和新建工程,推进背街小巷整治、镇区改造和天然气普及利用工程。推进沙钢老海坝节点综合整治,加快双狮物流至老沙码头“百年一遇”江堤建设,实施界泾河等城区防汛工程,进一步提升防汛防洪能力。推进三干河南延等河道工程,完善市域水循环体系,创建全省水利现代化示范市。
加快安置房建设。力争通过今明两年努力,全面解决现有过渡户的住房,并使新增动迁过渡户控制在当年动迁户数以下。年内新开工安置房360万平方米,竣工360万平方米,农民集中居住率达60%。同步优化集中居住区设施配套,让动迁安置小区环境更美、功能更全、服务更好。有序出让土地,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加快农业用地区土地复垦,双山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两个万顷良田建设工程竣工。
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实施“乱停乱放、非法营运、小区环境、违法建设”四项整治,实现“交通秩序、运管服务、人居环境、市容市貌”四大提升,进一步彰显张家港文明、洁美的城市品位。健全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巩固提升村庄环境整治成果。规范道路行车秩序,创新城市停车管理运行机制,努力缓解行车拥堵和停车难问题,为群众出行创造更好条件。优化扩容数字化城管,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的信息化、精细化水平。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扩面,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工程上半年建成投运。推进社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市民网页综合服务系统等信息化工程,启动家庭信息化(云媒体电视)项目,加快智慧港城建设。
(四)全力提升文明城市内涵
以先进文化和现代文明引领社会、促进发展,全面提升人文素质,全面优化人居环境,全面加强社会管理,努力让城市更文明、社会更和谐。
推进文化发展。文化是一个城市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要大力弘扬以张家港精神为核心的城市文化,充分激发全市人民创业创新创优的激情和活力。要做强文化事业,不断满足市民多元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深化网格化公共文化服务,开展“幸福港城”网格文化等系列活动。构建城乡一体的全民阅读服务平台,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推进“书香城市”建设。精心举办2013中国(张家港)长江文化艺术节,进一步做亮长江文化品牌。加强东山村遗址、黄泗浦遗址等保护开发。加快少年儿童图书馆、镇(区)文化中心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年内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超0.36平方米。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充分发挥国家影视网络动漫实验园集聚效应,推进文化产业特色基地建设,培育壮大文广集团等一批骨干文化企业。提升“文明张家港”品牌,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完善志愿服务运行机制,强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宣扬教师、医生等公共服务行业优秀工作者的先进事迹,大力宣扬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和广大市民家庭的感人事迹,持续提高市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确保高分通过中央文明办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整体推进“价格诚信城市”创建,启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深入实施“一特多品”体育名镇创建,继续办好万人健步行、全民健身大联赛、假日体育等群众体育品牌活动,争创全国乡镇体育示范工程。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要从“五位一体”的高度出发,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620”工程,推进生态文明镇建设试点,高标准通过国家生态市复核验收。加强生态修复保护,精心打造从市区到长江的一干河生态廊道和滨江湿地,大力提升双山岛生态建设,加快规划建设常阴沙长江湿地公园,大力植树造林,新增绿地5000亩。要以大气、水质、噪音为重点,加大治理力度。推进钢铁行业脱硫和电力、玻璃行业脱硝工程,以及工业和生活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完成污染减排重点项目18项、清洁生产企业审核50家。深入实施淘汰落后企业三年行动计划。加大化工园区、电镀印染、危险废物、畜禽养殖场等重点领域和行业的专项整治,推进热电行业归并、黄标车淘汰和秸秆资源化利用。开展万企节能低碳行动,万元gdp能耗完成上级下达指标,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稳定下降率70%。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饮用水源地管理保护,推进生活污水纳管和市域水系畅流工程。积极引导市民养成低碳生活习惯,培育绿色生态人文。加强生态环保指标考核,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不断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提升社会管理水平。做好村委会、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完善“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社区服务管理模式,推进“政社互动”试点,创新动迁安置小区管理机制,理顺动迁村和安置社区之间的关系,全面提升城乡社区建设管理水平。加强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建设,积极培育社会组织。实施社工人才增量提质工程,提升参与社会管理服务的能力。完善新市民积分管理,加快新市民同城化步伐。深入推进平安建设、法治建设,深化“六五”普法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住宅小区安全防范设施改造,完善社会大防控机制,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强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畅通诉求表达渠道,完善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有效衔接的大调解体系,全力预防、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积极尝试“政务微博”,加强网络舆情引导,利用网络为市民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推进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加强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综合监管,高标准完成三级政府挂牌督办重点隐患整改,实现规模工贸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加强食品药品质量安全风险防控,全面启动国家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市创建。健全重点企业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开展应急救援演练,提升突发事件的预警、处置和保障能力。(五)全力增进民生幸福
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是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积极呼应人民群众的幸福向往,扎实办好各项民生实事,努力让人民群众享有更高水平的社会保障和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提增城乡居民收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帮助有工作意愿、有劳动能力的市民尽快找到工作,实现充分就业。深入推进就业援助工程,采取开发就业援助岗位、向吸纳企业发放补贴等措施,重点帮助十类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确保本市籍应届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率稳定在99%以上。强化创业服务平台建设,新增创业孵化基地11个,实现创业带动就业3500人。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扩大中高收入技工群体。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资支付保障等制度,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施新一轮“十村十亿增千万”和“百村千亩增百万”工程,重视村级经济联合发展平台建设,建立村级集体收入和村民福利收入增长挂钩机制,全市村级经济可支配收入增长12%以上。围绕农民持续增收,大力发展社区、专业、土地、劳务、富民等合作经济组织,新增各类合作社30家。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巩固提升社保扩面成果,新增城镇职工社保参保4.2万人。继续抓好“菜篮子”工程,发展产业化蔬菜基地,推进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加大农产品统一配送和质量安全检测力度,培育1个千亩以上“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年内新开工保障性住房18.6万平方米、2878套(户),竣工17.8万平方米、3166套(户)。推进住房公积金扩面工作,年内新增缴存职工3万人。继续做好贫困家庭大病医疗救助、困难群众安居、民生保险、慈善助学、阳光午餐等民生项目,实施企业退休职工送温暖工程,更加深入了解摸清困难家庭状况,加大帮扶力度,让困难群众得到更好的社会关爱。完善计生特扶家庭帮扶政策,加快建立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制定实施城乡学校布局调整优化三年行动计划,完成江帆小学、福前幼儿园等学校新建、扩建工程。改革教育质量综合评估机制,进一步强化教师绩效考核,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管理质量,创建全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市。重视沙洲工学院、江科大苏州理工学院建设,加快发展高等教育,积极推进国际办学合作,鼓励社会多元化投入,走教育国际化、多元化发展之路。推进中高职教育资源整合,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培育发展急需的学科产业(群),创建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年内培养高技能人才5000名。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新增国标校车66辆。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
提升卫生服务水平。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探索全市医疗机构的联动协作机制,加强重点专科建设,扶持引导民办医疗机构错位发展,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年内完成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新建和改建工程,全面提升社区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系统实现全覆盖,二级医院医疗信息实现共享。健全市、镇、村三级卫生应急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处置能力,积极创建“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市”。加快提升医卫人员的能力素质,实施高层次卫生人才引进培育工程,年内引进“港城英才”卫生领军人才1~2名。加快发展养老事业。积极面对社会老龄化的现实,高度重视养老问题,坚持在政府主导下,走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之路,鼓励社会参与多元化投入,逐步建立完善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倡导敬老爱老、养老助老的社会风尚,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实施居家养老服务提升工程,改(扩)建10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并推进“亲情”虚拟养老院建设,年内实现城区全覆盖。加快养老机构建设,重点实施澳洋老年公寓、锦丰社会福利服务中心等项目,年内养老机构总床位数超8000张。优化社区养老服务,新建6家日间照料中心和12家助餐点。提升养老服务队伍专业化水平,养老机构护理员持证上岗率达80%以上。发挥老年协会、家庭服务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作用,完善养老服务行业管理体系。
切实办好实事工程。按照贴近民意、惠及百姓的要求,今年确定了增设惠民险种、气象精细化预报建设、XX区天然气配套用户改造、农贸市场改造等15项实事项目。我们将精心组织、认真办好,让市民群众得到更多便利和实惠。(六)全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要切实加强学习。党的十八大对未来五年作了全面部署,内涵丰富。张家港的发展已到了全面提升建设现代化的新时段,要求更高。新的阶段,新的要求,迫切需要政府工作人员加强学习、提高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克服能力危机,避免决策失误,提升工作效能。要坚持依法行政。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受到人民最严格的监督。政府及其部门要在市委领导下,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全面规范行政行为,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高度重视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大力推进政务公开透明,不断加强和改进政府工作。要推进改革创新。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只有不断地改革创新,才能激发活力、提升效能。新的一年,政府将重点在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国资管理体制、行政审批服务、公共资源交易、文化体制、医药卫生、社区管理、机关效能、考核激励等方面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强的动力和保障。要狠抓工作落实。任务确定之后,关键在于落实。每一位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政府组成人员,都要十分清楚人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按照分工,密切配合,狠抓落实。要深入一线,组织、带领人民群众攻坚克难,把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到位。要强化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加大对财政资金使用、工程项目建设等重点领域的监管力度,坚决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深入开展政风行风评议,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艰苦奋斗,勤俭办事,压缩公务开支,将有限的财力更多用于产业发展和民生事业,以良好的形象取信于民。
第四篇:市政府办公室工作总结
市政府办公室在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扎实工作,主动参与政务,规范管理事务,努力搞好服务,较好地发挥了联络中枢、协调纽带、参谋助手和后勤保障作用,圆满完成了全年的工作任务。
(一)围绕政府中心工作,当好参谋助手,不断提高政务服务水平。一年来,办公室紧紧围绕市政府中心工作,进一步明确职责,强化角色意识,较好地发挥了参谋助手作用。一是协调职能得到加强。办公室按照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先后就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工业经济发展、繁荣第三产业、城市重心东移、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等一系列事关全局的大事及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做了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维护了大局稳定,促进了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二是秘书工作的助手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秘书人员除为市政府领导处理文电、信函及日常事务外,还注重政务信息的精选、领导批示的落实和政务材料的撰写等。全年共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建议近百条,起草领导讲话近100篇,落实领导批示百余份,为政府决策及工作落实提供了保障。三是调研工作的决策基础作用得到进一步强化。针对我市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广泛开展了调研活动,形成了《新阶段增加农民收入要有新思路》、《我市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现状与思考》、《关于科教兴市战略的思考》等重要文稿近20篇,为政府决策和工作指导提供了基础依据。四是政务信息工作取得较好成绩。开办了《信息与调研》内部刊物载体,全年向省政府、黑河市政府及报刊报送政务信息200余条,有一半被采用,客观反映了我市的政务工作动态。办公室的信息工作在黑河市排名第二,并被评为全省政务信息工作标兵单位。为适应信息化时代工作要求,办公室重点加强了办公自动化建设和网络建设,新装备计算机8台、激光打印机2台、速印机1台,全天享用宽带信息服务,大大提高了办公效率。五是督办工作的决策落实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按照年初制定的《政府系统督办检查工作规则》,进一步健全了政府督办检查网络建设,认真执行政府及办公部门月行事例制度,牵头和会同有关部门对落实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常务会议议定事项、太平乡整地及造林补植现场会精神以及城市卫生迎国检、机关风纪建设、农业税征收、城市道路集资等重点工作开展了多次督办检查,协调处理群众信访件70余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案11件、政协委员提案39件,有效地保障了市政府各项工作的落实。六是法制工作得到进一步强化。对全市近五百余名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了综合法律知识培训。全年共接待行政复议申请23人次,根据有关规定备案重大行政处罚案件4件。七是加强了民族宗教管理工作。严厉打击了以“蒙头教”为重点的非法宗教活动。财贸、人防、体改等项工作也取得了较好成绩。
(二)服务大局,恪尽职守,着力提高事务工作质量。为使事务工作做到规范有序、优质高效,办公室着力在办文、办事、办会上下功夫。在办文上力求做到程序化、规范化、时效化。公文制发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力求每个环节都做到严格规范,精益求精。全年制发各类公文264件,基本做到了规范、高效。同时坚持质量和效率并重,进一步规范政府系统办文程序,实行办文办事限时制度和公文处理全程跟踪服务制度,急件急办,特件特办,密件专办。全年运转各类公文872件,收发各类传真电报126件,无一疏漏、误时、误事现象,提高了政府工作的时效性。在办事上力求做到快捷、高效、无误。坚持24小时全日制政务值班制度,做到上传下达快捷有序,在全年各类指示、通知等信息传递中,无一差错。财务工作实行审批报帐制度,支出上力求节俭。利用较低的资金及时对老化的供热管线进行了维修,保证了市四套班子办公楼的冬季正常取暖。政府车队在抓好汽车燃修等日常管理的同时,进一步加强车辆统一管理,做到相对固定与统一调度相结合,有效地保证了公务用车。实行24小时定人、定岗、定责,完善门卫值班制度,消除了事故的隐患。在办会上力求做到节俭、周密、实效。全年共办理全市性会议10多次,从会议筹划到会务落实,从材料准备到吃住行安排,都能做到周密部署,注重实效,严格标准,上下满意。
(三)立足工作实际,健全工作机制,努力加强机关内部管理。为适应市场经济和加入wto的新形势,办公室以搞好“三个服务”为宗旨,立足工作实际,加强内部管理,不断促进职能转换和作风转变,努力提高办公室整体工作水平。一是加强教育管理,健全学习机制。积极抓好干部理论学习工作。组织选调副科级以上干部6人参加党校的培训、轮训,
要求机关干部坚持政治学习,提高了干部队伍的政治理论素养。加强了业务指导和培训。
举办了全市政务写作与公文处理知识培训班,提高了政府各部门文秘人员的业务素质,邀请信息中心的业务骨干,对办公室文秘人员进行了计算机应用知识培训,使具体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迅速提高。二是加强目标管理,健全高效运行机制。办公室对各项工作进行了目标分解,实行一级对一级负责、工作定期汇报和年终考核评定。各组室自加压力,达到了限时办结、及时办理、按时办妥等工作要求,促进了工作的高效运转。三是加强考核管理,健全监督激励机制。办公室定期或不定期地抽查各组室工作。实行签到制度,填写工作纪实制度,对上下班情况和工作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对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由办公室领导班子于年终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评优结合起来。通过加强内部管理,理顺了内部关系,激发了工作动力,提高了工作成效。(四)加强政风建设,完善各项制度,促进干部队伍素质不断提高。一是加强了机关政风建设。推行政务公开,制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督办工作细则》等工作制度,明确和规范了工作程序、方法等要求,促进了政务作风的进一步好转。二是加强了班子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民主作风,认真吸取办公室同志好的意见和建议,群策群力,促进了决策的科学性。注重班子成员间的团结协作,班子整体战斗力得到充分发挥。三是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建立了民主评议党员制度、“三会一课”制度和科级领导干部廉政档案。全年发展党员1名。坚持依法行政,塑造了办公室良好的公仆形象,务实高效形象,民主团结形象和勤政廉政形象。
过去一年的工作中,办公室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距客观形势的需要和市政府领导同志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XX年年,政府办将围绕市政府中心工作,参与政务、管理事务、搞好服务,强化服务意识、责任意识、精品意识、创新意识、效率意识和奉献意识,立足“三个服务”当好参谋助手,努力做到领导满意、部门满意、基层群众满意。
第五篇:市政府办公室工作总结
市政府办公室2009工作总结
一年来,市政府办公室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认真履行“参与政务、管理事务、搞好服务、协调联系”的职能,充分发挥办公室的综合职能和中心枢纽作用,有效保障了市政府及办公室工作的有序正常运转,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将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坚决服从和服务于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真抓实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了市政府领导参谋助手作用。
1、文秘工作水平明显提升。一是规范办文程序。发文严格按照程序层层把关,严格把好文件的文字、政策、格式、编号、印制关,文件质量得到提高;来电来文的处理做到了按程序和规定办事,确保了来电来文的(接)收、发、传、送、批、借、存、销等环节程序化、制度化、科学化、准确化。二是提高办会质量。办公室组织的全市性大会、市长办公会、市政府常务会、市政府全体会、专题协调会等会议,都按要求认真做好会前准备、会中服务、会后纪要整理等工作,确保了会务质量。会议通知力求时间准确、地点清楚、议题明确;会场安排严格按照会议的规模和领导的要求,提前预订会议室,摆放好领导座签,悬挂好会标;会议材料提前安排责任单位准备,会上及时发放;市长办公会和专题会安排专人做好会议记录,及时形成会议纪要。三是创新档案管理。利用电子文档和纸质文件双归档,进一步改进了档案查阅效率,提高了档案管理水平。四是严格印章使用。做到了先由相关责任领导签字把关,然后用印,决不盖人情章、关系章,并做到专人负责,确保了印章安全。
2、信息调研基础工作得到强化。按照“思考问题扣中心,文章起草出精品,调查研究有成果”的要求,充分发挥全体政务人员的积极作用,积极广泛深入各乡镇场街道、各部门单位和企业开展关于发展县域经济、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城市投融资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形成了24篇调查报告和文章,其中10篇在省、九江市报刊杂志刊发,多篇调研文章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重要批示和充分肯定。全年共编发《政务信息》36期、《调研参阅》24期、《政务参考》15期,信息和调研文章的刊发,对加强上下联系,传达政令,指导工作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充分发挥了领导参谋助手作用。调研工作有望继续进入九江市先进行列。
3、大督查的格局进一步巩固。一是构建政务督查网络,形成健全的督查机制,坚持办公室全体政务人员肩负督查任务,充分结合自身工作,并做到了在督查中监督、调度、落实、考评、调研和服务,进一步巩固人人参与的督查工作氛围。二是突出重点,全面提升政府执行力。突出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和重要部署、突出领导批示和交办事项、突出阶段工作和常规工作的督查,以《政府工作报告》、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民生工程为主线,以市政府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议定事项督查为主要内容,采取分解立项。跟踪督办、调查了解、现场查看、数据分析、汇报反馈和网上公布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各项督查活动。按照《瑞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市长批示件和市长交办件办理工作的规定》和《政务督查工作细则》要求,按照“登记、拟办、办理、回告、反馈、归档”的程序,及时主动办理领导批示件和交办件的督查。三是根据市政府工作安排和各阶段工作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各项专项督查工作,先后森林防火、新农村建设、灭螺工作、“一大四小”工作、项目建设工作、违法用地违规建房清理工作、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市场秩序整治工作等专项督查。今年以来,共办理领导批示件、交办件和群众信访件85件,共下发督办单49期,编印督查通报、简报30期,办理九江市“民声直通车”信访诉求单57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案79件、政协委员提案88件,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理满意率达100%,有效地保障了市政府各项工作的落实。
4、政务信息化工作广泛推广。加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提升网站质量,强化信息报送及通报制度,继续将网站内容保障情况计入的单位年终测评指标,促进了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各项工作的拓展;以解答疑问、解决问题为目的,进一步优化了民声通道办理流程,拓宽了政府与网民的沟通渠道;积极开展网络应用和管理工作,确保了市政务信息网的安全运行;完成了市行政中心弱电智能化工程,提高了办公信息化水平。全年共发布政府门户网站信息2653条,市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发布信息14626条,共办理“民声通道”网民咨询、建议和投诉共89条,承办各类电视电话会议50次。
5、信访工作成效进一步凸现。根据“畅通渠道、解决问题、维护秩序、促进稳定”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群众来信来访接待等工作机制,全力推进《信访条例》的贯彻落实,积极配合市委办加强落实市行政大厅值班制度。进一步强化督办力度,规范办事程序;坚持“首问负责制”,落实领导干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及时敏锐地捕捉从信访渠道反映出来的带有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积极主动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对受理的信访案件,基本做到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正当权益和社会稳定。
6、归口工作取得新成绩。一是政府法制工作进一步规范。为市政府做出重大决策、出台的政策措施把好法制关,积极协助市政府领导审查合同文本和处理信访问题;加大推进全市依法行政进程,行政审批改革严格按照“三个缩减30%”的目标要求,保留行政许可项目147项,投资项目审批事项50项,进一步规范和推进了全市行政行为,有效促进了全市依法行政制度更加完善。二是人防工作进一步落实。继续加强宣传工作,强化了学校人防宣传教育,举办了学校人防知识教育研讨座谈会,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方式,图片巡展活动等手段加大了宣传力度,逐步营造了一个了解人防、关心人防、支持人防的良好氛围;进一步规范了人防易地建设经费征管和使用,在市行政服务中心设立收费窗口,进一步规范和公开了经费征管行为,所有经费全额纳入财政专户,严格财务管理,保证了专款专用。人防工程指挥中心建设已顺利开工,计划于 月 日竣工投入使用。三是考评机制进一步完善。积极承担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协调组织迎接九江市县域经济考评工作,认真做好了九江市年前考评数据审核和年初实地参观考评的资料准备和接待工作。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目标管理方式,创新目标考评方式方法,在完善上年考评办法的基础上,制定了《2009瑞昌市目标管理考评方案》,组织了对全市各单位年终目标管理考评。四是市志编修工作取得显著成果。根据“党委领导、政府主持”的修志工作体制,认真贯彻落实地方志法规,进一步加快修志工作进度,按照“创精品、修良志”的目标,攻坚克难,抢进度,保质量,在我市撤县设市20周年之际顺利出版发行《瑞昌市志》,并获得市委、市政府领导及社会各界人士一致好评。五是外事侨务实现新突破。扩大对外交往,组团赴友好城市德国沃尔泽伦市进行了友好访问和商务洽谈,进行了教育、农业、经贸等领域的交流,积极开展“百名新侨眷联谊”活动,更好的树立了我市对外开放良好形象,进一步推动我市经济建设和对外发展。加强对因公出国(境)管理,积极开展为侨服务工作。六是机关事务管理质量进一步提高。顺利完成机关办公用房分配工作,积极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探索机关大院管理运行模式,保证了低成本、高效率的机关大院运行管理,按照热情周到,勤俭节约的原则,圆满完成各项接待工作任务;牢固以人为本为宗旨,组建机关食堂,保证了机关干部职工午餐问题,进一步提高了机关工作效率。
二、强化机制,改进作风,提升工作服务水平
牢固树立“办公室工作无小事”的责任意识,严格按照“转变作风、勤政务实、强化服务”的要求,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全面加强了干部队伍建设,强化了内部管理。实现了工作“零失误”,真正做到了与大局合拍、与时代同步,更好地服务领导、服务机关、服务基层。
1、抓学习,强素质,提升干部素质。进一步坚持并完善周五学习制度,巩固了办公室学习蔚然成风的良好氛围,坚持做到了每周五开展一次学习活动,采取干部轮流讲解与邀请相关业内人士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开展业务知识、法规政策、时事政治学习等,既丰富了知识、拓宽了视野,又增强了素质、提高了能力。
2、抓党建,重机制,发挥堡垒作用。党总支严格按照党章规定,充实完善了总支班子,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了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全年发展预备党员 名,预备党员转正 名,新吸收入党积极分子 名。把党务工作与经济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全面落实党建目标责任制,党组织的班子建设、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党员教育和管理工作取得了成效。
3、抓制度,增效率,提高工作效率。及时建立和健全办公室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办公室工作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由传统型服务向创新型服务转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有了明显提高。全体干部、职工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始终,无论是办文、办会,还是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做好安全保卫、行政后勤服务和各项归口工作,都能围绕大局,努力做到政治上“强”、业务上“精”、作风上“实”,以雷厉风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严谨周密、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开拓进取,在政务服务上懂全局、议大事、当参谋,在事务服务上快节奏、高效率、不添乱,有效地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4、抓服务,树作风,改进机关作风。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时刻严于律己,敬业奉献,自觉维护政府的良好形象。一是大力弘扬无私奉献、谦虚谨慎、敢想敢干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二是立足岗位,脚踏实地的做好本职工作。三是紧紧抓住勤政廉政这个重点,进一步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把反腐倡廉教育贯穿到对领导干部的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当中。全体干部职工在工作中全面贯彻执行公务员行为规范,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着力推进机关作风建设。
总之,在过去的一年里,市政府办公室不断建立和完善工作制度,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强作风建设,推进依法行政,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充分发挥办公室的职能作用,为全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办公室的工作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2010年,进一步总结经验,正视不足,发扬成绩,努力工作,加强学习,改进作风,着力抓好服务,充分发挥 “参与政务、管理事务、搞好服务、协调联系”的职能,努力做到领导满意、部门满意、基层群众满意,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平稳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更大努力。
二O一O年一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