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疾控中心布鲁氏菌病主动筛查工作总结
XX疾控中心布鲁氏菌病主动筛查工作总结
为动态监测XX区人间布鲁氏菌病的发病情况,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边筛查,边进行健康教育,指导群众在牛羊等牲畜的饲养管理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病羊病牛的早期诊断,并分圈饲养和科学处置。要加强个人防护,佩戴口罩、橡胶手套、穿工作服,并定期消毒,以减少布病、包虫病感染机率,保护好自身健康,促进我区畜牧业健康发展。
筛查工作于3月12日开始。工作人员在XX区XX镇的重点村,对居住在这里布病高危人群进行采血筛查,累计筛查人数XX人。样本检验工作发现隐性感染者XX人,新发病例XX人。
布鲁氏菌病一直以来都是危害广大牧民朋友及家畜健康的严重传染病,为了能更好地掌握本市人间布病的发病情况,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为工作目标,XX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深入基层开展布病防治工作。采血工作的改进,节约了时间、人力物力,同时还便于布病防治知识高效地、系统地、集中地宣传,并保证了布病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XX疾控中心地方病工作小队和当地医务人员的不懈努力及默契配合,本次布病筛查工作受到了广大农民朋友的一致好评。
第二篇:2021年布鲁氏菌病高危人群筛查工作总结
2021年布鲁氏菌病高危人群筛查工作总结
根据《xxxx年x布鲁氏菌病高危人群筛查方案》的要求,县疾控中心于xxxx年x-xx月在辖区内开展了布病高危人群筛查工作,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一、筛查对象与方法
(一)筛查对象
1.高危职业人群中的接触者,如从事牛羊等家畜养殖,乳、肉、皮等畜产品贩运、屠宰、加工,兽医等职业人群。
2.流行区、流行季节医疗机构就诊的有接触史的发热病人。
3.布病疫情调查处理时,在疫点病例搜索时所有的接触者。
(二)筛查方法
1.血清学初筛实验:平板凝集试验(PAT)、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阳性皆可疑。
2.血清学确证实验:试管凝集试验(SAT)滴度。
二、筛查结果
(一)高危人群筛查
由县疾控中心采集重点人群血样,进行血清学检测。共调查有接触史的重点人群xxxx人,试管凝集试验阳性结果≥x∶xxx的共有xx人,经流行病学调查确诊新发布病患者x人,复发及隐性感染xx人,布病检出率x.xx%,并对确诊新发布病患者进行了传染病网络直报。
(二)网报布病统计结果
xxxx年x-xx月,传染病报告系统共报告现在居住地为我县的布病病例xx人,报告发病率为x.xx/xx万,低于xxxx年(xx.xx/xx万)发病率水平。
三、存在的问题
(一)群众防治布病意识不强。企业职工在生产中,未按要求穿戴工作服、帽子、口罩、雨鞋和乳胶手套等,不能正确进行个人消毒;病死或流产的死胎不能做到深埋,有的直接当成狗食;个别养殖人员在接触牲畜时有吃零食或吸烟等不良的生活习惯。
(二)部分兽医在给牲畜接种疫苗时,自我防护措施不到位。
(三)宣传不到位。个别乡镇对布病防治工作重视力度不够,不能积极宣传,使得宣传工作滞后。群众对布病知识了解较少,有些养殖户既使对其进行宣传劝说,也不愿采血检测布病。
四、建议
建议畜牧、卫生、教育、村委会等相关部门大力配合,加大宣传力度,对重点人群有步骤、有重点的进行宣传,提高群众的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减少布病感染的机率。
第三篇:2013年慢病筛查和主动发现工作实施方案
2013年慢病筛查和主动发现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卫生部等部委印发的《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积极做好我院慢性病管理工作,遏制慢性病快速上升的势头,保护和增进广大居民的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我院慢性病流行和防治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1、对新发现的高血压、糖尿病病人全部建档,利用电子健康档案筛查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要占成人健康档案的12%,糖尿病占3%;35岁以上成人血压和血糖知晓率分别达到70%和50%。
——全区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下降到9克以下;成年人吸烟率降低到25%以下;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32%以上;成人肥胖率控制在12%以内,儿童青少年不超过8%。
——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40%,管理人群血压、血糖控制率达到60%;脑卒中发病率上升幅度控制在5%以内,死亡率下降5%;
——40岁以上慢性阻塞性肺病患病率控制在8%以内。
——适龄儿童窝沟封闭覆盖率达到20%以上,12岁儿
童患龋率控制在25%以内。
——每三年开展一次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每年开展营养状况监测。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成立组织,建立平谷区慢性病防治体系。
为做好我区慢性病防治工作,加快成立平谷区慢性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慢性病防治工作计划的制定,确定工作目标,协调全单位慢性病管理与控制工作的开展;设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建立定期例会制度,逐步建成平谷区慢性病防治网络,逐步形成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指导,各乡镇(街道)、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各单位、村(居)委会及社区卫生服务站具体实施的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体系。
(二)做好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
定期举办专业知识培训班,对社区医生进行专业知识培训;结合我区实际,请市级专家来我区培训或参加市级组织的各种培训,提高社区医生的诊疗和相关专业知识水平。
(三)关口前移,深入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
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广泛宣传慢性病防治知识,寓慢性病预防于日常生活之中,促使人们自觉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配合区广电中心等部门,组织设立健康专栏,科学传递慢性病防治知识;区工会、团区委、区妇联发挥各自优势,有组织地开展公益宣传和社会动员活动。
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创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示范社区、示范单位、示范食堂、示范餐厅、示范超市活动,在集体食堂、餐厅和家庭推广使用低盐、低脂、低糖的食品,设置健康提示;对集体用餐单位,尤其是幼儿园、学校等重点部门的炊管人员开展营养知识和配餐技巧的培训,大力宣传低盐少油、粗细搭配等健康膳食知识;制定学生营养膳食指南,指导学校食堂科学合理配餐;各单位面向群众开展广泛的健康知识宣传,组织专业人员对居民提供指导和建议,发挥示范效应。
积极营造运动健身环境。体育部门加强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科学指导,加强“健康步道”和“健康主题公园”的建设,逐步提高各类公共体育设施的开放程度和利用率;教育部门保证中小学生在校期间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工间操制度;社区积极推广健康生活
方式指导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模式。
切实加强烟草控制工作,履行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继续加大控烟宣传教育力度。全面推行公共场所禁烟,党政机关、医疗卫生机构、教育机构等要率先成为无烟单位。鼓励医疗机构设立规范的戒烟门诊,提供临床戒烟服务,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戒烟服务能力和水平。宣传过量饮酒危害,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四)拓展服务,及时发现管理高风险人群。
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和覆盖人群,加强慢性病高风险人群(血压、血糖、血脂偏高和吸烟、酗酒、肥胖、超重等)检出和管理。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全面履行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等综合服务职能,建立规范化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及时了解社区慢性病流行状况和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免费提供常见慢性病健康咨询指导。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血糖测定和口腔预防保健服务。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积极推行健康体检制度,将慢性病核心指标和口腔检查作为必查项目,建立动态管理档案,加强指导管理。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健康体检与筛查中发现的高风险人群,进行定期监测与随访,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有效
降低发病风险。区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机构推广高风险人群发现、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的适宜技术,并进行督导和评价。
在二级医疗机构建立恶性肿瘤、急性心梗及脑卒中登记报告制度和监测点,开展人群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及死亡监测,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报告发病率不低于死亡率;以街道或乡镇为单位,从保障措施、基本情况调查、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早诊早治、患者管理六大方面、十七个类别、二十七个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开展北京市肿瘤综合防控示范社区的创建工作。结合国家免疫规划政策,加强对癌症高风险人群乙型肝炎、人乳头瘤病毒等疫苗的预防接种;开展慢性阻塞性肺病和脑卒中高风险人群发现和干预工作。
(五)重视慢性病高危人群,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
1.全区各类单位定期为职工提供体检,及早发现慢性病高危人群和患者。企事业单位至少2年为职工提供一次体检。在中小学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有条件的场所建立健康指标自助检测点,提供体格测量简易设备,全区1年内至少建立50个,并逐年递增。
2.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落实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并提供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糖等服务,首诊测血压
率达到90%。
3.在社区定期开展人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筛查和主动发现工作。对超重肥胖、血压正常高值、糖调节受损、血脂异常和现在每日吸烟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实施管理和健康指导。2013年以超重肥胖为重点。
4.强化对慢性病高危人群标准的宣传。为慢性病高危人群建立健康档案。开展高危人群生活方式干预工作。高危人群标准知晓率逐年递增30%。人群血压、体重和腰围知晓率达到70%,血糖知晓率达到30%。
5.开展以儿童为重点的口腔龋齿检查,发现患有龋齿的儿童及早进行充填,为所有适龄儿童提供第一、第二恒磨牙的窝沟封闭的免费服务。以幼儿园和学校为单位的儿童龋齿的充填率应逐年增加,符合适应症儿童窝沟封闭率达到95%以上
(六)大力开展健康宣教和促进工作。
以落实《“健康平谷人—全民健康促进十年行动规划”(2009-2018年)实施方案》为基础,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和健康教育网络在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作用,突出地方特色,围绕控烟、推动合理平衡饮食、加强健身活动、控制体
重、稳定血压等重点内容,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逐步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媒体健康教育计划。平谷电视台、平谷报设置固定宣传专栏,定期开展慢性病防治宣传教育。在公共场所设置慢性病防治宣传广告牌等。
2.在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应建立健康教育活动室,提供可取的宣传材料和支持工具展示,定期组织讲座和咨询活动,覆盖率达95%以上。设立固定宣传栏和健身场所,为群众提供慢病防治知识、技能,覆盖率达95%以上。
3.学校为学生开设学生健康教育课,慢性病防控知识授课时间每学期以班级为单位不少于2学时,覆盖率达到100%。幼儿园可利用家长会,每年至少举办2次合理膳食、口腔保健知识讲座,覆盖率达到100%。
4.由乡镇(街道)组织,在全国高血压日、联合国糖尿病日、肿瘤防治宣传周、世界无烟日、全民健身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日、全国爱牙日等宣传日开展活动。全区宣传日活动每年开展不少于3场,每场不少于300人。
5.制作健康教育资料模板和核心信息。包括宣传栏和音像资料模板、公众健康咨询活动和健康知识讲座的核心信息
及参考教案等,由慢性病防控专业机构统一提供。
6.各二级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期开展健康大课堂,对居民普及卫生防病的健康知识。
(七)加强信息化建设。
加快各医疗单位信息化建设,实行各医疗单位之间的互联,利用电子平台为广大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对各种慢性病进行管理,采取各种干预措施,预防和减少慢性病的发生。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进各项工作实施。
将促进全民健康融入各项公共政策,加强对慢性病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将慢性病防治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目标责任制,实行绩效管理。平谷区慢性病管理与控制中心制订专项行动计划,指导单位推进规划实施。各单位要围绕规划总体目标和重点工作,结合实际,制订本单位防治工作计划,认真研究推进规划目标实现的措施,切实解决防治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落实政策保障、人员配备、资金投入、监督奖励等措施,大力加强社会动员,努力形成政府社会防治工作合力。
(二)履行部门职责,落实综合措施。
加强部门间协调沟通,建立慢性病防治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分工明确、各负其责、有效监督的工作机制,协调解决慢性病防治工作中的问题,落实各项防治措施。
区卫生局制订慢性病防治方案,将慢性病防控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核心内容,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的衔接,实现防治有效结合。做好组织协调、技术指导、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预防治疗和监测评估。评价防治效果,推广适宜技术,指导社会和有关部门开展慢性病预防工作。
区发展改革委将慢性病防治相关内容纳入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加强慢性病防治能力建设,保障慢性病防治工作的基本条件。
区教委将营养、慢性病和口腔卫生知识纳入中小学健康教育教学内容,监督、管理和保证中小学生校园锻炼的时间和质量。
区民政局制定贫困慢性病患者及家庭的医疗救助政策,逐步加大救助力度,对符合当地医疗救助条件的,积极纳入医疗救助范围。
区财政局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疾病谱的转变和疾病负担的变化,安排必要的慢性病防控经费。
区人力社保局积极完善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做好基本医疗保险与公共卫生服务在支付上的衔接,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减轻参保人医疗费用负担。
区体育局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积极推行《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指导并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各乡镇(街道)、农业、商务、广电、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密切配合、履职尽责。
(三)增加公共投入,拓宽筹资渠道。
发挥公共财政在慢性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慢性病流行程度,不断增加公共财政投入,逐步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标准,鼓励社会投入,引导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积极参与,为防控慢性病提供公益性支持。
(四)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服务能力。
实施卫生中长期人才规划,建设一支适应慢性病防治工作需要的医学专业与社会工作相结合的人才队伍。加强基层慢性病和口腔疾病防治实用型人才培养,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服务能力,切实加强政策保障,使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引
得进、用得上、留得住;加强慢性病防治复合型人才培养,特别注重培养既掌握临床医学技能又熟悉公共卫生知识的人才,在全科医生、住院医师和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强化慢性病防治内容,提高防治技能;加强对康复治疗人员的培养力度,提高慢性病患者的康复医疗服务水平,降低慢性病致残率和残疾程度;加强学术带头人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全面提高慢性病科学防治水平。鼓励和支持社会工作人才参与慢性病防治工作。
(五)强化监督监测,实行考核评价。
建立规划实施情况监测通报制度,制定规划实施监测指标体系,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不断完善政策。实行规划实施进度和效果考核评价制度,卫生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建立评价体系,针对规划落实情况,组织开展考核评价,科学分析投入产出效益,综合评价政策措施效果
第四篇:2017年高血压、糖尿病主动筛查工作总结
2017年高血压、糖尿病主动筛查工作总结
为提高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和管理率,及时登记、准确掌握高血压、糖尿病的发展趋势及流行规律,减少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提高社区居民健康水平,***服务中心根据年初制定的计划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筛查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根据年初制定的筛查计划稳步推进各项工作,通过各种途径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1、机会筛查:由公共卫生科牵头,做好与门诊、内科、外科的联动工作,落实35岁及以上人群首诊测量血压制度。首诊测血压率每月均达到95%以上。
2、高危人群筛查:对超重及肥胖、高血压家族史、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血脂异常、嗜盐、过量饮酒、缺乏体力活动、分娩过巨大儿(体重超过4Kg)或有过妊娠期糖尿病史者、糖耐量减低(IGT)或空腹血糖受损(IFG)患者等高危人群进行筛查。
3、加大宣传力度,做好社区健康调查:制作了6期宣传版面,提供了15种健康宣教资料;完成了12期健康宣教活动,完成10次以上主题宣教日活动,组织大型健康巡讲4次。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健康档案的建立工作,通过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家庭访视、义诊咨询等机会,促使社区居民主动
测血压、血糖,发现患者。
4、健康体检工作:在3月29日至4月8日月,集中进行了30-65岁高血压、糖尿病居民的体检工作。8月2日-9月28日份组织了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的健康体检工作。8月22日根据要求组织进行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进行危险因素筛查工作。对平时自行来我院就诊居民的体检结果进行详细登记。对男工、女工、老干部体检结果进行登记分析。通过一系列工作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无症状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每次体检后汇总体检结果,形成体检报告。
5、自我检测点主动筛查:社区科自我监测点、健康小屋对所有到院的、入户随访的、义诊的35岁以上居民免费测量血压。对有存在危险因素的居民进行健康教育,达到或超过高血压、糖尿病诊断标准预约下次复诊时间,符合管理要求的纳入慢性病管理。
二、工作结果:
本为2365名辖区内居民提供体检,共为3000多名居民提供健康咨询。新发现并纳入管理高血压患者41人,新发现并纳入管理糖尿病患者25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7年12月
第五篇:布鲁氏菌病教材
四棵树乡卫生院布鲁氏菌病培训教材
一、概述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Brucella)的细菌(简称布氏菌)侵入机体,引起传染-变态反应性的人兽共患的传染病。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炎、睾丸炎、肝脾肿大、易复发、易变为慢性,亦称波浪热或波状热。《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在世界上有广泛流行,是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经过数十年的努力,至今世界上已有14个国家和地区宣布消灭布病,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已有170多个存在人畜布病,已分布于世界各大洲。冰岛和维尔京群岛无。1860年命名为“地中海弛张热”。1897年命名为“波状热”。1920年被正式命名为“布病”。1905年我国重庆曾报告了两例布病。1916年在福建发现1名布病。1925年河南发现4名印度侨民感染布病1932年内蒙古王爷庙发现109头牛中有21头流产。同年日本人北野正次在吉林白城子进行羊群调查时,发现羊感染率33%,1938年在该地发现布病患者。新中国在成立前就有布病流行。时间分布:2009年疫情与往年一致,在春、夏季发病较多,3~7月的病例数占全年病例总数的64.07%。人群分布男女发病数比例2.8:1,以青壮年为主,20~60岁组病例占90.24%,40~45岁组发病率最高。发病人群以农民为主,占73.16%,其次为牧民,占14.78%。长沙市疫情:2010年宁乡喻家坳一例输入性病例。2012年宁乡发生一起因输入病羊导致人感染事件,疫情涉及5个乡镇,10多个家庭。布病造成的危害及损失:布病造成的损失是双重的,即人、畜两个方面都受损失。影响人体的健康:人患布病常因误诊而转为慢性,反复发作长期不愈,少数患者会导致死亡。阻碍畜牧业的发展:有资料表明:绵羊患布病后流产率为57.5%,牛布病流产率31.2%。就世界范围而论,因布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包括家畜流产、消瘦、乳肉产量减少、影响畜种改良和推广以及人群劳动能力的损失或下降等,估计每年损失可达数十亿美元。
二、病源
布氏菌的宿主很多,已知有六十多种动物(家禽、家畜、野生动物、驯化动物)可以作为布氏菌贮存宿主。然而,布病往往先在家畜或野生动物中传播,随后波及人类,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各种饲养动物:羊(山羊和绵羊)、牛、猪在布病流行病学上最为重要,既是动物布病的主要传染源,也是人类布病的主要传染源。鹿、犬和其他家畜居次要地位。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羊是主要传染源,有些地方牛是主要传染源。羊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山羊、绵羊都对布氏菌易感,感染率可高达40%以上。装满细菌的口袋:指胎盘和流产羔羊中含有大量布氏菌。实验布病绵羊流产后1-3个月经常在乳汁、尿、阴道分泌物中检出布氏菌。有的病羊产羔一年后,乳汁中仍带菌。
绵羊感染布病后1.5-2年,约有23%的羊能在体内检出病原体。在羊布病疫区,人群感染率可高达42%,患病率高于7%。牛作为传染源的意义:黄牛、水牛、奶牛、牦牛均易感染布病,牛布病阳性率可达23%以上。世界各国特别是乳牛在发达国家都曾有过布病。在牛布病疫区,人的感染率高达30-40%,但出现明显临床症状的人仅占0.3-0.5%。病牛主要在牛群中传播,可引起爆发性布病流产,但对人的致病意义小于羊。猪布病也是以流产为特征,从流产的猪胎儿、胎盘、羊水,甚至尿液以及公猪的精液都能检出布氏菌。我国从接触猪的饲养员和屠宰工人检出12株猪种菌,证实了猪是不可忽视的传染源。猪作为传染源的意义:猪对布病敏感,感染率10%以上。通常由猪种布氏菌侵犯。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布病患者可以从乳汁、脓汁、尿、阴道分泌物排出布氏菌已得到细菌学证实。国内外也报道了一些感染人的实例:有的在家中护理病人感染;有的通过性生活感染。然而,大量的病例调查分析绝大多数均为非病人传染所引起,在病人家和医院内交叉感染很少见。就人类布病而言,因动物传染而发病多见,由人与人发生传染罕见。布氏菌可以通过体表皮肤黏膜、消化道、呼吸道侵入机体,人的感染途径与职业、饮食、生活习惯有关。经皮肤黏膜直接接触感染:常见于与病畜接触的畜牧兽医、饲养放牧人员、布病专业工作者和畜产品加工企业等职业人群中,因此,我国和某些国家或区把布病定为职业病
1、处理病畜难产、流产及正常产;
2、检查牲畜;
3、饲养放牧病畜;
4、接触病畜的尿、粪;
5、屠宰病畜、剥皮、切肉、分离内脏;
6、剪羊毛或从事皮毛加工;
7、挤奶或加工病畜奶制品;
8、采取病畜、病人的血液和病理材料;
9、直接或间接接触被病畜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水、土、草料、棚圈、工具用品等;
10、从事布氏菌实验操作及制备布氏菌苗、抗原、抗血清等生物制剂等。经消化道感染:主要是通过食物或饮水,布氏菌经口腔、食道黏膜进入机体,喝生奶、吃生奶制品、吃生拌肉或生肝、吃未煮熟的肉(烤肉、涮肉等)或者手不洁拿吃食物等都容易患病。病畜流产物、分泌物、排泄物污染草场、水源,是牲畜消化道感染的重要原因。经呼吸道感染:常见于吸入被布氏菌传染的飞沫、尘埃。人群对布氏菌普遍易感。病后或疫苗接种后人群对布氏菌有一定的免疫力(病后免疫一般能持续2年,接种菌苗后的人群中仍有部分人对布氏菌易感)。
三、防控措施
1、早期用药,彻底治疗
2、合理选用药物和用药途径
3、综合疗法
4、中西医结合
5、对症治疗
6、禁止徒手为疫畜接产及处理流产物
7、重点人群预防接种
8、加强职业人群的个人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