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出版社自主创新工作总结
出版社自主创新工作总结
一、“十五”期间出版社的自主创新
1、体制机制创新:机构和岗位聘任制改革逐步深化。
针对出版社的自身定位和人员结构情况,出版社以“精简机构、减少层次、重心下移、分类管理”为原则,重点实施“按需设岗、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的分配政策,体制转换层层深入、内部改革逐步深化,使机构和岗位聘任制改革深入人心。在人事制度上,按需设岗、公开竞聘、择优录用、分级管理、责任到人;在分配制度上,淡化身份、强化岗位、突出业绩、超额奖励;在考核制度上,半年一小考、年终一大考,年终考核制度不断完善。编辑、营销人员将利润指标与岗位等级紧密挂钩,鼓励低职高聘、限制高职低聘,鼓励内部联合、强化团队意识;行政管理人员压缩编制,按岗定级,强化考核力度。通过改革,全面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激励全社员工在岗位上尽职尽责、积极工作,使工作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几年来,出版社在人员数量没有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出版社利润收入逐年增长,工作效率明显提高,管理和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充分显示了良好的改革效益。
2、社会化创新:人事工作社会化取得成效,储运工作社会化初步实现。2004年我社开始人事工作社会化的尝试,至今已经取得一定效果。根据工作需要,出版社从社会上自主选留招聘人员充实编辑、营销和管理队伍,并对此类人员实行人事外派和人事代理制度,由人事中介机构与之签订劳动合同,出版社不再与劳动者发生法律上的劳动关系,规避了出现劳动纠纷的风险,实现了人事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过渡,实现了“用人”与“管人”的分离,使人事工作更加专业化、规范化,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
2005年,出版社将自行管理的图书成品库全部委托北京西南物流中心管理,出版社不再投入精力、时间对库房进行管理。储运工作社会化后,图书收发将实现门到门服务,大大提高发货的准确率,缩短货运在途时间,有效降低图书报废率,减少储运管理成本。
3、技术创新:大力推进现代化管理技术使用,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十五”期间,我社投入大量资金开发建设出版社内部局域网、与出版社管理相配合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和天津大学出版社网站,推动现代化管理技术在出版社的使用。运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可以方便地控制图书生产流程、及时地了解图书生产销售的各方面信息、全面地掌握出版社的经营情况,为出版社的科学决策、科学管理提供依据;运用社内局域网,使社内信息便于横向流通,建立在局域网基础之上的书稿档案管理系统也使得社内的书稿信息查询更为方便快捷;天津大学出版社网站也为出版工作的宣传、为与读者、作者交流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基于网站的网上书店业务和电子书(E-book)专卖业务也为图书销售另开了一条重要的渠道。
二、针对中央、天津市和学校的具体要求,出版社在建设创新型单位上的具体做法
虽然出版社在“十五”期间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是,在出版产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十一五”期间,出版社仍需在体制机制上、在管理方式上、出版理念上不断进行创新,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1、大力研讨出版社体制机制改革的方法
“十一五”期间,我社要顺应国家文化体制改革和出版业文化体制改革的方向,积极筹划、提前准备,不断探索我社体制机制改革的方式方法,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增强活力、壮大实力。一是要逐步改变我社旧有的事业化体制,逐步向现代化企业制度转变,积极地融入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坚持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二是要不断进行机制创新,进一步深化市场运行机制、人事劳动分配机制、管理运行机制的改革,配套出台各种保障制度,为出版社的长足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三是要大力推动增长方式的转变,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强调质量效益,正确处理好“两个效益”,不断提高文化品味和产品质量,形成特色和优势,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2、引入现代化管理理念和方式方法
继续加大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将现代企业应用的高新技术逐步引入出版社管理、经营工作中来。大力改造原有的出版管理系统,增减各项功能以适应出版社事业的发展和改革。使出版社从选题申报、发稿、排版、校对到印刷、样书入库、发行的整个出版流程都实现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对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将法规制度和业务要求固化在流程管理系统中,强化制度管理,构筑透明、共享的数据平台,减少重复劳动和浪费现象,有效控制成本,杜绝不规范的出版行为,提高管理效率。
三、主题实践活动开展的总体情况
我社在此次主体实践活动中,召开了几次研讨会,对我社的创新点进行了讨论,如上第二部分。
我社讨论认为,创新的过程并不是一个突变的过程,而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创新是在某方面有改变的需要后,在不断的积累和思索之后,产生的一种“质变”。不光是“质变”叫做创新,整个量变和质变的所有过程才叫做创新。所以,我社的创新点是创新的一个方向,是在较长时间积累后在适当时机才能取得变化的成果。
我社将以上述内容作为努力的方向,积极发挥出版社员工的聪明才智,将创新点做好。
第二篇:自主创新
文章标题:自主创新-奏响时代的强音
如果要评选当今中国最为流行的词汇,“自主创新”肯定会高票入选。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特别强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成为代表和委员们热烈讨论的话题。
在当代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一体化趋势下,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市场瞬息万
变,每个人、尤其是企业和企业家,都应当认识到自主创新不是社会发展的权宜之计,而是社会长远发展的战略。世界科技迅猛发展引发的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化和重大调整,为我国发挥后发优势提供了重大机遇。但我国科技总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将长期面临发达国家科技优势的压力,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已经日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此,无论对保持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还是对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都是一个具有战略性的关节点。
自主创新已经成为了时代的强音。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返回,激发了人们的豪情,也坚定了创新的信心。去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受理发明、外观设计、实用新型3种专利申请476万余件,比上年增长35%,是近20年来增幅最高的一年;在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中,企业投入占到60%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突破200亿美元;今年中央财政安排科技投入716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地方和企业也都要增加科技投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角响彻华夏,汇成了科学发展的主旋律。
自主创新既不是哪个部门哪个地方的事,也不是哪个单位哪一个人的事,而是需要全体人民都来参与。质检工作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支重要力量,也要大力倡导自主创新精神。质检工作在为自主创新提供技术支持和良好市场竞争环境等方面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我们质检人一定要深刻领会中央精神,统一思想认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在全系统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让自己的创新音符和谐地融入到创新时代的主旋律之中。
《自主创新-奏响时代的强音》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自主创新-奏响时代的强音。
第三篇:自主创新
我国汽车行业的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
汽车产业对一国的经济发展来说具有战略性意义,它能够创造巨大的工业产值、具有广泛的产业关联效应、强烈吸附高新技术、强力推进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而且还能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因此,世界各国一般都把汽车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因此,在新一轮的全球化浪潮中,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何把握发展机遇发挥后发优势,全面提升支柱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力,成为中国当前面临的首要问题,汽车产业作为重中之重变得尤为关键。随着我国汽车市场的迅速扩张以及国内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脱对外部技术的依赖已经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不能回避的问题。这使得研究基于自主创新的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战略这一课题变得尤为重要。
产品创新是汽车产业整体创新领域的核心。当代,我国一定要坚定不移地抓好产品创新工作,这是涉及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但是,核心竞争力并不完全等同于国际综合性竞争力,就是说一个完整的国际竞争力,是全方位创新要素组合的成果。机制创新很重要。在知识经济社会的进程中,创新的社会关联度相当复杂,孤立的重大科技创新几乎是不可能存在的。我国汽车产业创新水平和能力之所以和国际上形成这样大的差距,主要缘故是我国还没有建立起一种有利于促进汽车产业不断创新的高效率的激励机制。机制创新是汽车产业整体创新的一个前沿阵地,包括制度环境、政策体系、市场与法规体制、教育与人才培育、信息及服务环境以及整个社会的基础研究科技和应用研究科技的支撑等等。
总之,机制创新是提高汽车产业整个结构和素质的必要条件,是推动全球化进程和提供产品创新的一个原动力。战略创新表现为汽车产业创新要紧密围绕产业化这一目标,在每一特定时期,确立自己的定位,实施系统化集成创新工程,以求完满地实现预期的创新效果。意识创新可以说是创新工作的灵魂。我国面对的是国际强大的跨国汽车公司创新的竞争,要敢于较量,敢于运用自己不同时期时间差的优势,迎头赶上,敢字当头,实事求是,这是我们创新思维的关键。其次还要培育具有创新能力的团队和拔尖人才,要以更加坚定、开放的姿态,突破常规和惯例,在求异和冲突的进程中前进。
第四篇:自主创新
内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技术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劳动力素质也有了相当提高。但总的来看,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变革,面对日益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面对以创新和技术升级为主要特征的激烈国际竞争,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的问题已经日益成为发展的瓶颈制约。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十一五”时期引导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迫切需要,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也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迫切需要。“十一五”时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主要体现在:一是国外技术储备急于获得新市场,这为我们发挥后发优势,进行必要的技术引进和主动选择创造了条件,使我国的自主创新有可能站在较高的起点上,并支付较低的成本;二是国内人才和科技储备已有相当基础,企业的研发能力有了明显增强,这得益于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三是巨大的内需市场将提供创新的广阔空间;四是我国公共财政实力大大增强;五是激励创新的体制和机制逐步建立,对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加大,按要素参与分配已成为重要的分配原则,国家在税收、折旧、财政和投资等方面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正在形成。
自主创新在过程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知识创新,二是技术创新。知识创新是着重对自然界的研究并获得新发现,具有基础性特点,主要以大学和科研院所为主体;技术创新则是着重将基础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技术服务人类,强调成果的应用性,它往往以企业为主体。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有效衔接就在于两个创新主体的有机结合。就是说,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的企业主动向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投入或者提出所需要的带有产业化的科研方向,以获取原创性成果,实现原始创新。作为知识创新主体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主动参与技术创新过程,用知识创新成果解决其技术创新的难题,主动将知识创新成果在企业转化。
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
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途径自主创新的关键是要有自主的精神和创新的魄力,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使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加强自主创新必须造就大批创新人才,加强自主创新,必须增强政府部门之间以及政策的协调,推动自主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我国面向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是我们大规模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有力地推动了产品技术更新换代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注意自主创新有三个方面的涵义:一是原始创新,二是集成创新,三是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再创新。自主创新,就是要把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结合起来,在积极跟踪、关注和参与原始创新、集成创新的同时,高度重视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企业还要努力打造自主品牌,依靠自主品牌的积累扩大技术研发的投入,推动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和路径。要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形成创新的重要基础和科技竞争力的主要源泉。要大力加强集成创新能力,形成单项相关技术的集成创新优势,努力实现关键领域的整体突破。要加快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充分利用全球科技存量,形成后发优势加快发展。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确立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作用,加快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努力实现新技术的产业化。要发挥政府的战略导向、综合协调和服务功能,创造更好的创新环境。强有力的创新激励体系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根本性制度保障,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立以保护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激励体制框架,建立和完善创业风险投资,增强税收制度对创新的激励作用,努力吸引集聚高层次创新领军人才,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强大的动力来源。
意义 第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需要。第二,提出这项战略任务是应对世界科技革命和提高我国竞争力的需要。
胡锦涛:“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点,特别是要
把先进技术的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要坚持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大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在实践中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的路子。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框架。
对社会而言,创新有利于开拓新的领域,提高就业率,保护环境,促进社会生产,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创新促进了社会发展,可以这么说,创新代表着社会进步。当今的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他们的原有的生产领域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了,面对发展中国家蓬勃的发展潜力,他们感觉到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他们要想有新的发展,就必须不断创新,发现更多新的生产领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解决不断产生的来自国内和国外的竞争压力的问题。而对于发展中国家,由于他们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面对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他们面对的更多的是机遇以及没有饱和的发展空间。现阶段他们可以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经济和技术发展的经验,从而促进自己经济的飞速发展。但是但当他们的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国内国外的竞争压力也会越来越大,社会不断趋于饱和,如果社会创新不够,他们必将面对现在发达国家同样的问题。如果没有创新,他们的经济最多可以比较接近发达国家,绝对不可能超越发达国家。其实要想成为经济强国,关键不在于这个国家有多少廉价劳动力和多少资源,关键在于这个国家创新力够不够。
第五篇: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建设幸福广东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来的实践,科学分析当前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而广东的发展模式以“外向型”为主,也就是外资+外贸。2008的金融危机波及全球,一向依赖外资和外来技术的广东工业影响尤为严重,加上广东传统工业走向衰退,所以若要建设幸福广东,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促进产业升级,推动经济发展,就必须将自主创新摆在重要位置。
自主创新,意味着要吸取外来文化可取的地方,再融合自身特色,创造出有外来元素但适合本土市场的产品。
近几年来,广东漫画产业的自主创新成就尤为突出,广东本土动漫人创作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不仅受到本土大朋友和小朋友的欢迎,还冲出中国,热潮席卷到日本。作者将日本漫画与广州本土文化——五羊相结合,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漫画风格,更创造出无限商机,为广东文化产业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也代表着文化产业也成为广东的重要经济增长方式之一,代表着广东产业的转型与升级。
但是,创新成功了以后,还要注意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以《喜羊羊》为例,虽然
火红,但题材单一,内容也过于低龄化,也只属于昙花一现。所以,我们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必须自主创新,发展属于自己的产业,也要不断与时俱进,发展深化,建设幸福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