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SY放射性测井安全防护
放射性测井安全防护
本标准规定了石油测井放射性工作人员的剂量限值,放射性物质污染表面的导出限值及放射性工作场所的划分,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单位的分类及其工作场所的分级,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单位的卫生防护要求。适用于石油测井放射性作业及其放射性物质的贮运。
1.石油测井放射性工作人员的剂量限值
石油测井放射性工作人员的剂量限值应符合GB 4792-84《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第2章“放
射工作人员的剂量限值”的规定。
在石油测井放射性作业中,特殊作业(如封装放射源及装放射源体等)受辐射剂量较大,属特
殊照射。从事这种特殊作业的石油测井放射性作业人员应符合GB 4792-84中2.7、2.8条的规定。
2.放射性物质污染表面的导出限值
石油测井开放型放射性作业人员的体表、衣物及工作场所的设备、墙壁、地面等表面污染导出限值应符合GB 4792-84第6章“放射性物质污染表面的导出限值”的规定。
3.石油测井放射性工作场所的划分
石油测井放射性工作场所的划分应符合GB 4792-84第9章“放射工作场所的划分“的规定。
4.石油测井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单位的分类及其工作场所的分级
石油测井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单位的分类及其工作场所的分级应符合GB 4792-84
第10章“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单位的分级及其工作场所的分级“的规定。
5.石油测井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单位的卫生防护要求
石油测井开放型放射工作单位的卫生防护要求应符合GB 4792-84第11章“开放
型放射工作单位的卫生防护要求“的规定。
5.1从事开放型放射性作业的单位,都必须根据本单位放射性核素的等效年用量及工作场所的
最大等效日操作量,确定本单位的类别及工作场所的级别。
5.2石油测井开放型工作单位,应按GB 4792-84中11.2条的规定确立防护监测区,并定期监测。
5.3从事开放型放射性作业人员,作业时必须穿戴符合规定的个人防护衣具。在甲、乙级开放
型放射性工作场所出、入口处,应设置更衣室、沐浴室,并定期进行表面污染情况的监测。5.4石油测井放射性作业人员的医学检查应符合GB 4792-84附录D“放射工作人员的医 学检查”的规定。
5.5石油放射性测井单位电离辐射监测应符合GB 4792-84附录N“电离辐射监测”的规定。
6.石油测井放射性物质的贮运卫生防护要求 6.1放射性物质的贮存
6.1.1放射性物质贮存库应距居民50m以上,周围25m范围内不得居住或设置非放射性作业及
办公场所,或其他危险品库。
6.1.2放射性物质贮存库区应设高围墙,应有明显的“辐射危险”标志,并设门卫,严禁无关
人员进入。
6.1.3放射性物质的贮存室应有良好的照明,并有足够大的使用面积和良好的通风条件。贮存
有强度大于1.1*107Bq(相当于5Ci镅铍中子源的强度)的中子源及活度大于7.4*109Bq(0.2Ci)的伽
马源的贮存室,应有机械提升和传送设备。6.1.4开放型放射性核素和密封型放射源应分开贮存。所有开放型放射性核素应有贮运罐。经
常使用的6.1.3条中所列的各种放射源应单坑贮存。
6.1.5放射性物质的贮存罐应便于装卸和贮运。贮存罐应有明显的“辐射危险”标志。贮运罐
外表应有编号标签、单位名称、贮放射的辐射类型及源强。6.1.5.1强度大于2.2*107Bq(强度相当于10Ci的镅铍中子源)或活度大于3.7*1010Bq(1Ci)的伽
马源贮运罐的表面剂量当量率应小于2mSv/h(200mrem/h)。6.1.5.2强度小于2.2*107Bq(含2.2*107Bq)中子源或活度小于3.7*1010Bq(含3.7*1010Bq)的伽
马源贮运罐的表面剂量当量率应小于1mSv/h(100mrem/h)。
6.1.5.3开放型放射性核素贮运罐的表面剂量当量率应低于2.5*10-2mSv/h(2.5mrem/h)。装有
放射性物质的容器表面的污染水平应低于规定的污染限值。
6.1.6放射性物质贮存室内地表任一位置的剂量当量率都应小于0.2mSv/h(20mrem/h)。贮存库
办公室及门卫室的剂量当量率应为当地本底水平。
6.2放射性物质的运输
6.2.1测井用放射性示踪剂应放入专用容器运输。放射性示踪剂容器表面的剂量当量率应小于
2*10-2mSv/h(2mrem/h),表面污染水平应低于规定的运输容器表面污染限值。运输车驾驶室
及车箱外表面的剂量当量率应为当地本底水平。
6.2.2装运放射性示踪剂的容器应选用塑料或耐腐蚀的金属容器,并应有良好的密封性,不应
使用易破碎容器。
6.2.3现场使用密封型放射源应有专用运源车运输。运源车分一、二两类。一类运源车:车辆四周外表面的剂量当量率应小于2.5*10-2mSv/h(2.5mrem/h)。驾驶室的剂量当
量率应不超过当地天然本底水平。
二类运源车:车辆四周外表面的剂量当量率小于2.510-1mSv/h(20mrem/h)。驾驶室的剂量当量率
应接近当地天然本底水平。
6.2.4一类运源车可通过市区人口稠密点,并可在公共停放场停放。二类运源车应选择从非人
口稠密点通过,并不得在公共车场停放。二类运源车应设有明显的“辐射危险”标志。
7. 石油测井放射性物质安全使用规定 7.1对从事石油测井放射性工作的人员,必须在就业前进行放射性工作基本知识及有关卫生防
护知识的培训。对于一切伴有电离辐射的工作,必须事先制订严格的操作程序及安全操作规范。要在本单位辐射防护部门的监督与指导下进行模拟演习,使操作人员达到熟练掌握操作的程
度,以尽量减少射线照射。
7.2所有核素及测井用放射源应登记造册。核素及测井用放射源的领、用、存、取都有严格的
登记交接手续。
7.3开放型放射性作业,应严防放射性物质的泼、洒、滴、漏。如因操作不慎或其它原因造成
工作场所及用具污染时,应及时去污。
7.4进行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测井施工时,必须按有关规定作业,避免放射性核素带来人身及井 场污染。
7.5现场放射性同位素施工中产生的放射性污物,不得随意丢弃,必须由放射性同位素运输车
运回,交放射性实验室统一存放和处理。
7.6石油测井下井用放射源出厂时,必须经严格的密封性能检测及相应的耐温、耐压及撞击等
性能试验。
7.7石油测井放射性作业,尤其是在新的放射性测井装备或新的电离辐射源投产前,均需对操
作者作业全过程接受的剂量当量及辐射场所进行认真的监测和估算,并运用放射防护最优化原
则,使作业人员接受的剂量不超过石油测井放射性人员的剂量限值。
7.8石油测井放射性工作单位应定期对本单位放射性物质的贮存、运输及操作安全进行检测。
原则上可半年一次,必要时应增加检测,以确保贮、运、操作各环节始终保持在规定控制的剂
量当量率以下。
7.9石油测井用放射源应定期检漏。每测200井次进行一次检漏,非常用源隔五年进行一次检漏
。如发现有异常情况,应及时送有关专业单位全面检测。
7.10放射性下井仪器进行装源作业及现场刻度时,非作业人员应远离作业点。完工离开井场时,应有专人检查放射源是否已装入运源容器及运源车。严防放射源遗留井场或丢失。7.11使用加速器中子源时应注意:
7.11.1对使用加速器中子源的下井仪器进行调校、维修时,必须做好相应的安全防护。在地
面使用中子发生器发射中子时,必须把离发生器0.5m以内的中子剂量当量率控制在
5*10-4 mSv/h以下。在无条件防护的条件下,应设立控制区。控制范围不小于20m,严禁非作
业人员进入控制区,操作点的剂量当量率应小于5×102mSv/h(5mrem/h)。
7.11.2加速器中子发生器于地面发射时,应设立控制区。控制区范围不小于20m,并严禁非
作业人员进入控制区。作业人员应尽可能增大操作距离,最好能在有防护的条件下作业。操作
点的剂量当量率应小于5×102mSv/h(5mrem/h)。
7.11.3加速器中子发生器于地面发射后,必须在停止发射5min后才允许接近发生器。7.11.4加速器中子源因事故破损的处理,应符合GB 4792-84的11.4条的规定。7.12在开放型工作场所严禁进食、饮水及吸烟等。
7.13凡不符合标准的违章作业,辐射防护监督机构有权制止。7.14处理废放射源应在当地环保及卫生防护部门的指导下进行。7.15放射源落井事故的处理应符合附录A(补充件)的规定。
附录A
放射源落井事故的处理
补充件)
A1发生放射源落井事故,测井部门应即向上级生产、技术安全及环保部门就带源仪器落井情
况(仪器落井原因、掉落深度、源的种类、强度及密封性能等)提出报告。
A2测井部门应立即和被测井的部门联系,提供向其上级部门报告的同等资料,并商讨处理事
宜。当装有强度大于1.1*107Bq的镅铍中子源的仪器落井时,应积极打捞。在打捞过程中,测井
单位的责任是:
A2.1向钻井部门提供落井仪器的详细情况,放射源在仪器上安装的位置、安装情况、源室的
尺寸、源的耐温、耐压、耐冲击等技术参数及落井仪器的结构和几何尺寸。并尽可能准确地提
供仪器落入井中的深度,积极配合钻井部门,制订合理的打捞方案。
A2.2在打捞过程中,测井部门应经常提醒钻井部门不提采取任何有可能损坏源室的措施。并
在可能条件下,配合油田环保部门,对打捞全过程进行污染监测。如发现源破损,应立即报告
有关部门并请的有关专业防护部门协助处理。
A3如无法打捞时,应由钻井部门及时向主管部门汇报,经主管部门批准后,由油田环保部门
通报井场所在的地方环保部门,提供包括井的位置、放射源落井日期、落入深度、放射源的种
类、性质、强度等内容的文件备案。
A4油田环保部门应会同地方环保部门在落有放射源的井口建立永久性标志牌。标志牌上应有
落井放射源的种类、性质、强度及放射源落井日期、落入深度等内容。
A5对落有放射源井的处理方法规定
A5.1如确切证实带源仪器掉在生产层以下,宜采用水泥将带放射源的仪器封盖。对上部油层
仍可进行正常的生产作业。
A5.2如能证实带源仪器离开产层较远,且嵌入井壁垮塌处,而下套管作业不会损坏放射源盒
时,则可下套管进行固井作业,如图A1。
A5.3如带源的仪器就掉生产层外,可用水泥将仪器封住,在原井眼打斜井。但新、旧井筒
在生产层处的距离不得小于10m,见图A2。
图A1
图A2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石油工业部勘探司提出。
本标准石油测井专业标准化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大港石油管理局测井公司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魏震球、符传复。
第二篇:医用放射性物质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医用放射性物质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1、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令第449号)及有关放射防护规章制度,成立射线防护领导小组。
2、科室设一名安全员,负责日常安全防护,包括安全门锁,通风条件,个人剂量的审查及受检者的防护等。
3、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
4、机房门必须张贴电离辐射警示标志,门头挂警示灯。
5、如果发生意外情况,应及时向院射线防护领导小组汇报,并与公安部门、环保部门联系。
6、定期请市环保部门、省放射防护所有关专家对科室及周围环境射线情况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医用放射性物质安全管理制度
从事放射性工作单位必须认真贯彻执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令第449号),成立“辐射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搞好本单位辐射安全的自主管理,使本单位的辐射安全防护工作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
一、对新建、改建、扩建放射性工作场所的放射防护措施,必须向卫生、环境行政部门书面报告,经审查同意后方能施工。施工期间应接受卫生、环境部门监督。竣工后,经验收合格方能启用。
二、从事放射性工作的单位,必须严格遵守许可登记制度。领取许可证后方可从事许可登记范围内的放射工作,辐射安全许可证每一至二年由原审批部门经行一次核查。
三、放射工作人员必须经辐射安全防护知识培训,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后方可上岗。
四、放射工作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对方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就业前体检与就业后定期体检等管理规定。
五、从事放射性工作的单位,必须加强对受检者及公众的防护,并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做到正确使用。
六、凡取得“许可登记证”的放射工作单位,在需要改变或终止许可登记内容时,必须向市卫生、环境、公安部门办理变更或注销手续。
第三篇:油气田测井放射性物品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放射性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的通知
中油安〔2012〕54号
各企事业单位:
现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放射性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放射性污染防治管理规定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二○一二年二月十五日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放射性污染防治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放射性污染防治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集团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直属企事业单位(以下统称所属企业)的放射性污染防治管理。
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的控(参)股子公司放射性污染防治管理,参照本规定执行。
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作业的放射性污染防治管理参照本规定执行,并满足所在国家(地区)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第三条
放射性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物料、人体、场所、环境介质表面或者内部出现超过国家标准的放射性物质或者射线。
放射性污染防治管理包括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许可、贮存、运输和使用,以及人员与场所监测、放射性废物贮存与处 — 4 —
置、辐射事故应急等全过程管理。
第二章
管理机构和职责
第四条 集团公司安全环保与节能部是集团公司放射性污染防治归口管理部门,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贯彻落实国家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组织制定集团公司放射性污染防治管理规章制度;
(二)指导和监督专业分公司、所属企业放射性污染防治管理工作;
(三)组织较大及以上辐射事故的调查。
第五条 集团公司总部其他相关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负责放射性污染防治相关管理工作。
第六条
专业分公司负责业务归口企业放射性污染防治管理工作,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落实国家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相关规章制度,指导和监督业务归口企业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组织开展专项检查;
(二)负责督促业务归口企业落实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放射防护措施投资,监督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情况以及隐患整改情况;
(三)组织放射性污染防治培训;
(四)根据专业管理需要制定事故报告管理程序,建立辐射事故专业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应急救援设备和物资;
(五)组织业务归口企业一般辐射事故调查。
第七条 所属企业是放射性污染防治管理的责任主体,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执行国家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有关规章制度,制定本企业放射性污染防治管理实施办法;
(二)负责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工作,对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许可、采购、贮存、运输、使用、报废等环节实施全过程管理,并对放射性废物进行合法处置与管理;
(三)负责对辐射工作人员及场所开展监测;
(四)负责落实辐射安全隐患整改;
(五)负责组织放射性污染防治培训,配备放射性防护用品,组织辐射工作人员的专项体检;
(六)负责制定辐射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安全和防护状况评估报告;
(七)负责辐射事故的报告及现场应急处置,配合辐射事故调查。
第三章
许可管理
第八条
所属企业应当按照《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 — 6 —
和防护条例》的有关规定申请领取许可证,办理登记手续。
第九条 所属企业在申请办理许可证前,应当编制或填报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并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第十条 所属企业改变所从事放射活动的种类、范围或新改扩建放射防护设施、贮存场所的,应当重新申请领取许可证;部分终止或者全部终止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活动的,应当向原发证机关申请变更或者注销许可证。
第十一条
禁止将许可证转借其他企业和个人使用,禁止超出许可证规定的范围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
第十二条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采购、转移、报废处置,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向有关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相关审批与备案手续。
第四章
贮存管理
第十三条 所属企业应当设置并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含源射线装置专用贮存库(以下简称源库)及无源射线装置专用设备间(以下简称设备间),确保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处于指定位置,具有可靠的安全保障。
第十四条 源库选址应当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要求,并与居民区保持安全距离。
第十五条 新建、改建、扩建源库及设备间应当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制度,配套放射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第十六条
源库及设备间的设计与使用应当满足但不限于以下要求。
对于源库:
(一)为独立建筑物,设计与建造满足相应辐射屏蔽标准要求,四周设围墙;
(二)内设放射源贮存坑,并满足所贮放射源的辐射防护要求;
(三)入口处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志和入库安全告知牌;
(四)安装防盗报警系统和监视系统;
(五)不得存放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并采取防火、防水等安全措施。
对于设备间:
(一)建筑物设计与建造满足相应辐射屏蔽标准要求;
(二)有足够的使用空间,保持良好通风;
(三)门外张贴电离辐射警示标志,并安装工作状态指示灯;
(四)确保辐射屏蔽设施正常使用。
第十七条 所属企业应当建立源库及设备间管理制度,对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贮存、出入库、辐射防护、监视测量、安全保卫、安全告知等环节做出明确规定。
第十八条 所属企业在异地进行放射作业时,应当设置移动 — 8 —
源库或放射源临时存放点,并满足以下要求:
(一)移动源库和放射源临时存放点必须符合防护屏蔽设计要求,确保周围环境安全。
(二)对于陆地放射作业,移动源库或放射源临时存放点应当设在生产作业区域,远离生活区和人口稠密点,设置放射性标志,并指定专人实时监护。
(三)对于海上放射作业,放射源应当存放在专用释放架上或指定区域,并设置放射性标志。临时存放点应当远离食宿区及其他任何危险物品,且不妨碍人员进入紧急集结点、救生船及直升机场。
第五章
运输管理
第十九条 所属企业应当按照《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加强对放射源、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和含源射线装置的运输安全管理,保障从业人员健康,保护环境。
第二十条 所属企业自行运输放射性物品的,应当满足以下要求:
(一)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的规定,向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申请非营业性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资质,使用专用运输车辆,悬挂警示标志,配备押运人员监管放射性物品。
(二)运输放射性物品,应当使用专用的放射性物品运输包装容器。放射性物品运输包装容器的设计、制造,应当符合国家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标准;放射性物品运输包装容器的使用,应当符合《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管理条例》要求。
(三)放射性物品运输前,押运人应当对车门、储源箱防护锁、箱内固定设施、箱门警示标识、监控报警等运输车辆防护设施进行检查,确认完好有效后,方可装车运输。
(四)运输途中每行驶2小时应当停车检查一次,由押运人员对放射性物品及车辆防护设施完好性进行检查、确认。
(五)运输车辆应当按照规定路线行驶,途中临时停车时押运人员应当留守看管。
(六)海上运输放射性物品应当使用专用运源箱,运源箱应当设置浮标和放射性标志或者显示危险信号;押运人员对临时停留、码头转换、海上运输等环节实施全程监控。
(七)所属企业应当利用卫星定位系统对一类、二类放射性物品的运输过程实施在线监控。
(八)押运人员在放射性物品运输的起运地和接收地必须办理交接手续。
第二十一条 委托运输放射性物品的,所属企业应当选择具有国家规定运输资质的承运单位,签订《托运与承运合同》,明确托运人与承运人双方的职责,并向承运人提交运输说明书、辐射监测报告、辐射事故应急预案、装卸作业方法、安全防护指南等 — 10 —
文件。
第二十二条 一类放射性物品从境外运抵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属企业应当编制放射性物品运输的核与辐射安全分析报告书,报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审查批准;二类、三类放射性物品从境外运抵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属企业应当编制放射性物品运输的辐射监测报告,报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备案。
第六章
使用管理
第二十三条 所属企业应当建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使用管理制度,明确辐射作业许可审批要求,以及领取、使用、归还的管理程序和安全防护措施,安全防护措施应当满足国家有关要求。
第二十四条 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场所,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运行故障,并避免故障导致次生灾害。
对放射源应当根据其潜在危害的大小,建立相应的多重防护和安全措施,并对可移动的放射源定期进行盘存,确保其处于指定位置,具有可靠的安全保障。
第二十五条 在室外、野外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应当按照国家安全和防护标准的要求划出安全防护区域,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志,必要时设专人警戒。
第二十六条 料位计、厚度计、密度计等含密封源仪表的安装、使用及拆除应当设专人负责,加强警戒及防护;因故不再使用时,应当将放射源归还源库妥善保管。
第二十七条 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实验室操作和测井作业,应当严格执行相关操作程序和安全防护规定,避免非密封放射性物质散失对环境造成放射性污染。实验室操作应当尽量减少放射性废液、废物的产生。
第二十八条 所属企业每年应当对放射源进行检查和清洁,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应当立即检查放射源的存放状态;当密封源壳发生变形、腐蚀、损坏等情况时,应当返回生产厂家或专业机构维修。
第二十九条 从事辐射工作的人员应当经过辐射安全培训和操作技能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取得辐射工作人员证后方可上岗。
第七章
监测管理
第三十条 所属企业应当配备放射性监测人员和设备,制定监测计划,对放射性工作人员和场所进行日常辐射监测与评价;确不具备监测能力的,应当委托具备监测能力并符合国家规定要求的机构开展监测。
第三十一条 所属企业应当对直接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和职业健康检查,并按规定建立、保存个人剂 — 12 —
量档案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发现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异常时,应当立即核实和调查,并将有关情况及时报告辐射安全许可证发证机关。
对于进入辐照装置、工业探伤等强辐射工作场所的工作人员,除配备常规个人剂量计外,还应当配备报警式剂量计。
第三十二条 所属企业应当对源库、放射性物品运输车、运输容器及射线装置等实施例行监测,建立监测记录档案。发现异常应当立即查明原因,排除隐患。
第三十三条 所属企业应当在辐射作业结束后,对个人防护用品和作业场所进行表面放射性污染水平监测,发现污染,立即妥善处理。
第三十四条 所属企业应当对放射性监测人员进行培训,对放射性监测仪器设备按规定进行检定。
第三十五条 监测检查发现安全隐患的,应当立即整改;安全隐患有可能威胁到人员安全或者有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应立即停止辐射作业并报告发证机关,经发证机关核实安全隐患消除后,方可恢复作业。
第八章
放射性废物管理
第三十六条 所属企业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放射性污染防治标准和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规定,坚持减量化、无害化和
妥善处置、永久安全的原则,对放射性废物进行安全管理。
第三十七条 对于密封放射源,所属企业应当在Ⅰ类、Ⅱ类、Ⅲ类放射源闲置或者废弃后三个月内,按照废旧放射源返回协议规定,将废旧放射源交回生产单位或者返回原出口方;确实无法交回生产单位或者返回原出口方的Ⅰ类、Ⅱ类、Ⅲ类废旧放射源,以及Ⅳ类、Ⅴ类废旧放射源,应当进行包装整备后送交取得相应许可证的放射性废物集中贮存单位贮存,或者直接送交取得相应许可证的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置单位处置。
所属企业应当在废旧放射源交回生产单位或者送交废旧放射源收贮单位贮存活动完成之日起二十日内,报其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废旧放射源返回原出口方的,将放射性同位素出口报表报其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八条 对于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凡超过使用期限需报废处置的,应当交厂家回收。
第三十九条 对于因清洗容器等产生的含放射性同位素废液,应当置于衰减罐进行衰减处理,当放射性总活度和放射性活度浓度达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排放限值后,排入蒸发池自然蒸发,不直接向地表排放;确需向地表排放的,应当向有审批权限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批。
衰减罐、蒸发池等应当采取防渗漏等防护措施。
第四十条 被放射性物质污染的废弃防护服、手套、棉纱等放射性固体废物应当在专用库房内统一存放,最终进行包装整备 — 14 —
后送交取得相应许可证的放射性固体废物贮存单位集中贮存,或者直接送交取得相应许可证的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置单位处置。
第四十一条 禁止擅自转移、贮存废弃放射源或者被放射性污染的物品;源库退役应当经相关单位监测并出具报告,报请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备案后方可实施。
第九章
事故应急管理
第四十二条 所属企业应当开展放射性污染风险识别和评估工作,按规定编制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状况评估报告,并提交发证机关。
第四十三条 所属企业应当根据可能发生的辐射事故的风险,制定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和培训,做好应急准备,并对公众开展有针对性的放射性污染防治宣传教育。
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应急机构和职责分工;
(二)应急人员的组织、培训以及应急和救助的装备、资金、物资准备;
(三)辐射事故分级与应急响应措施;
(四)辐射事故调查、报告和处理程序;
(五)辐射事故信息公开、公众宣传方案。
辐射事故应急预案还应当包括可能引发辐射事故的运行故
障的应急响应措施及其调查、报告和处理程序。
第四十四条 发生辐射事故时,所属企业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措施,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当地人民政府、公安部门、卫生主管部门报告,并按集团公司规定报告事故情况。
第四十五条 发生密封放射源破损、非密封放射性物质散失时,所属企业应当立即对个人体表、衣物、防护用品,以及周围环境进行放射性污染监测,及时回收全部放射性污染物,并隔离存放。
第四十六条
发生测井用放射源落井事故时,所属企业应当积极采取各种手段尽快将放射源打捞出井;确实无法打捞的,应当报请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按批准的方案进行永久性封闭,并设立永久性标志牌,标明落井放射源的核素、强度、落井日期、落入深度等内容。
第四十七条 违反国家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规章制度,造成辐射事故的,按照集团公司相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第十章
附
则
第四十八条 本规定中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放射性同位素,是指某种发生放射性衰变的元素中具 — 16 —
有相同原子序数但质量不同的核素,包括放射源和非密封放射性物质。
(二)放射源,是指除研究堆和动力堆核燃料循环范畴的材料以外,永久密封在容器中或者有严密包层并呈固态的放射性材料。
(三)非密封放射性物质,是指非永久密封在包壳里或者紧密地固结在覆盖层里的放射性物质。
(四)射线装置,是指X线机、加速器、中子发生器以及含放射源的装置。
(五)放射性物品,是指含有放射性核素,并且其活度和比活度均高于国家规定的豁免值的物品。一类放射性物品,是指Ⅰ类放射源、高水平放射性废物、乏燃料等释放到环境后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重大辐射影响的放射性物品。二类放射性物品,是指Ⅱ类和Ⅲ类放射源、中等水平放射性废物等释放到环境后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一般辐射影响的放射性物品。三类放射性物品,是指Ⅳ类和Ⅴ类放射源、低水平放射性废物、放射性药品等释放到环境后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较小辐射影响的放射性物品。
(六)放射性废物,是指含有放射性核素或者被放射性核素污染,其浓度或者比活度大于国家确定的清洁解控水平,预期不再使用的废弃物。
(七)辐射事故,主要指除核设施事故以外,放射性物质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物质造成人员受到意外的异常照射或环境放射性污染的事件。
第四十九条
辐射事故分级。按照《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规定,根据辐射事故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从重到轻将辐射事故分为特别重大辐射事故、重大辐射事故、较大辐射事故和一般辐射事故四个等级。
特别重大辐射事故,是指Ⅰ类、Ⅱ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3人以上(含3人)急性死亡。
重大辐射事故,是指Ⅰ类、Ⅱ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2人以下(含2人)急性死亡或者10人以上(含10人)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
较大辐射事故,是指Ⅲ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9人以下(含9人)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
一般辐射事故,是指Ⅳ类、Ⅴ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人员受到超过年剂量限值的照射。
第五十条 本规定由集团公司安全环保与节能部负责解释。第五十一条 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测井安全知识
A、测井放射性
在测井项目中,为探测地层的孔隙度、划分地层岩性、判断泥质含量及进行同位素示踪等通常要使用放射性源
一、测井作业小队常用的放射性源
(1)镅铍中子源:用于补偿中子测井仪,常见源强为20居里。(2)镅铍中子源Ⅱ:用于中子伽马测井仪,常见源强为5居里。
(3)镅铍中子源Ⅲ:用于补偿中子测井仪的校验,常见源强为400毫居里。(4)铯137伽马源:用于补偿密度测井仪,常见源强为2居里。5)镭源:用于自然伽马仪器刻度,常见源强为2.5微居里。
(6)钴60伽马源:用于油管输送射孔校深,常见源强为2~5微居里。
(7)放射性同位素:用于示踪测井,常用的同位素为锌65、碘131、银
110、铱192、铟113等
二、放射性射线对人体的伤害
测井作业使用的放射性源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伽马源,另一类是中子源。它们对人体的伤害是由它们放射的伽马射线和中子射线引起的。伽马射线对人体的伤害主要是杀伤白血球和血小板。中子射线对人体的伤害主要是当中子射线被人体中的氢慢化,然后被人体内的氯或钠元素俘获,产生次生伽马射线杀伤人体的细胞
实际上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放射性射线无处不在。像宇宙射线、建筑材料及我们日常的生活用具和食品中都会有一定剂量的放射性射线,但由于剂量不大,而我们自身又有一定的抵抗力和再生能力,所以,都不会觉得对我们有什么伤害。
经职业病防治医院体检后,符合从事放射性工作条件的人员,只要注意安全防护,在安全的剂量范围内从事作业,注意营养和休息,是可以保持身体健康的,但违章蛮干将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后果。
三、放射性射线的防护原则与手段
在使用放射源活度不变的情况下,放射性工作人员所接受的外辐射剂量的大小,与照射距离的远近、照射时间的长短以及屏蔽物的使用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把距离防护、时间防护、屏蔽防护称为放射性外照射防护原则,也称为放射性外照射防护三要素 1.距离防护
放射性射线的通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所以,在使用放射性源时,在保证工作顺利的条件下,应尽可能地增大人与放射性源之间的距离,使受照射的剂量降到最低限度。这就要求操作者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装源工具,操作时尽量加大人体与放射性源之间的距离,尽量减少人体受照射的面积。例如:拿源走动时高举到头顶就比将源平伸向侧方照射面积小的多。但违章蛮干,如徒手操作等将会产生严重后果。2.时间防护
从事放射性的工作人员受到的外照射累积剂量与照射时间成正比。因此,缩短放射性照射时间就是最好的防护方法。为了达到这一要求,从事放射性的工作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技术培训教育,用假源模型反复进行模拟操作,达到熟练后才能进行装源操作,以达到缩短操作时间,减少受照射剂量的目的。如果工作场所放射性强度较大,且需要较长的工作时间才能完成某项工作(例如修源),工作人员有可能达到或超过受照射剂量的限值时,则应组织人员限时或限剂量操作,以避免伤害。3.屏蔽防护
屏蔽防护是依据射线通过不同物质时会被不同程度减弱的原理,在操作人员和放射性源之间使用适当的屏蔽材料,以减少对人体的伤害。
铅对伽马射线的屏蔽能力最强,每1㎝厚的铅板就能屏蔽掉90%的伽马射线。因此,装卸伽马源时可戴铅眼镜、穿铅衣来实现屏蔽防护。
屏蔽中子射线的物质以含氢量高的为好。所以,石蜡、塑料、水、聚乙烯都能起防护作用。在操作中子源时,可以戴有机玻璃眼镜、穿中子防护服来起屏蔽作用。
四、开放型同位素的防护
使用开放型同位素测井,存在内外照射的双重危害。因此,在进行此项工作时,应正确采用内外照射的防护原则和手段
1)操作人员必须充分做好上岗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技能培训、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的学习。(2)正确穿戴个人防护用品,使用防护用具。
(3)操作谨慎、熟练,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4)放射性废物、废液要按规定及时进行妥善处理。(5)放射性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进食、喝水和存放食物。(6)离开放射性场所,必须按规定做好个人的清洁卫生工作。
五、对从事放射性作业人员的要求
(1)从事放射性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懂得有关放射性源的原理、特性、安全知识和防护方法,取得放射性源操作合格证。
(2)必须懂得测井、刻度对装卸源的要求,经过装卸源的培训和练习,操作时不要紧张,做到动作熟练、准确、可靠。
(3)必须懂得放射性源是重大的危险物品,必须严防丢失、落井、泄漏和污染环境。必须严格遵守领还、押运、使用和暂存的安全规定。
(4)从事放射性作业前,必须到职业病防治医院进行体检,合格者才可从事这一工作,以后每年都必须进行一次体检,并由医院和工作单位建立体检档案。
(5)从事放射性作业人员,必须注意合理分散接触剂量,切忌过于集中,必须保证营养和休息。
六、使用和运输放射性源的安全注意事项
(1)放射性源的领用和送还必须办理相关手续,以保证其随时处于受控状态。
(2)不论是近距离还是长途运输,放射性源必须由作业人员或专职人员押运。运输途中,押运人员必须认真负责,保证源罐固定牢靠。同时源罐必须加锁,运载途中,应注意远离人群集中的场所,不得在城镇闹市停车。
(3)对使用的各类放射性源,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4)装源前,应检查清洗保养源室并做好其他相关准备工作,以减少照射时间。(5)井口装卸源时,应使用专用盖板盖好井口、鼠洞及钻盘附近的孔洞。(6)卸源完毕后,应由护源员对所使用的各种源进行检查。
(7)当带源的放射性仪器在井内遇卡时,不能强行拉断电缆弱点,必须进行穿芯打捞,以确保放射性源的安全。
(8)放射性源在井场或钻井船存放时,必须远离生活区和工作区,以减少对人体的照射。
七、测井公司放射性物品管理办法
一、放射源的运输
1、拉运放射源时,应执行“三把锁”制度(源罐上锁、源罐固定装置上锁、源仓门上锁),防护锁必须采用安全挂锁,小队长负责将源罐放入源仓内源罐固定装置后上锁,并保管源罐锁和源罐固定装置锁的钥匙,司机负责将源仓门上锁,并保管源仓门锁的钥匙,双方确认无误后方可行驶。
2、放射源的运输须由小队长负责押运,每行驶50公里停车,由小队长和司机下车对源罐安全情况进行检查。
3、拉源车辆应直接到达目的地,严禁在闹市区、人员稠密场所停留或绕道办私事,如有违反时,要追究源车司机和押运人的责任。
二、借还放射源的规定
1、根据生产需要,小队长(班组长)到分公司(中心)调度室领取由值班调度开具的《借源通知单》,经公司生产作业部盖章认可。、小队长(班组长)凭《借源通知单》到源库借源。做好交接检查,源借出源库后,由小队长(班组长)负责保管。放射源用完后小队长(班组长)应及时还回源库。、借、还源时小队长(班组长)检查源罐锁、领取该锁钥匙并确认源罐内有源后,在《放射源使用登记表》上签字。、源罐借出后,源罐锁如有损坏,由使用小队(班组)负责更换;在源库内,源罐锁如有损坏,由源库人员负责更换。
5、返回公司后应及时将放射源还回源库,交回源罐钥匙并在《放射源使用登记表》上签字。
三、放射源使用规定
1、小队到达井场后,源罐不得离开拉源车;在进行放射性测井项目时,方可把源罐抬到装源地点,并在源罐周围15m插警示旗。
2、由小队长负责现场监督,谨防被盗。
3、装源时必须使用专用工具,严禁用手直接接触;
在井口装源时,应用盖板将井口盖严后方可进行装源,谨防源掉入井内,源装入仪器后,应进行检查,确认安全后仪器方可下井。
4、测完放射性测井项目,装源人将源取出后立即放入源罐,由小队长检查确认源在罐内后上锁,送入源仓内锁好。
5、施工完毕后,严格执行“三把锁”做法,要妥善保管,谨防运输时沿途遗失。
四、源车运输
1、由分公司指派专用源车、专人到源库借源并负责押运到甲队,甲队测完后,在由押源人使用专用源车将源押运到乙队,待乙队测完后负责将源送回源库,办理相关交接手续。
2、由分公司指派专用源车、甲队队长到源库借源,使用完毕后,将放射源从甲队转到乙队,双方队长在《放射源转借卡》上签字,乙队测完井后由乙队队长负责将此源还回源库,同时将源罐锁钥匙和《放射源转借卡》交源库,并在《放射源使用登记表》上签字。
3、押运人负责将源罐放入源仓内源罐固定装置后上锁,并保管源罐锁和源罐固定装置锁的钥匙,源车司机负责将源仓门上锁,并保管源仓门锁的钥匙,双方确认无误后方可行驶,押运人将源运回源库,将源罐钥匙、《放射源转借卡》交源库,并在《放射源使用登记表》上签字。
八、放射性体检:
从事放射性工种的全部人员
从事有毒有害
检查内容:
常规项目
其他项目有健康体检补充 公司规定
1、建立全员健康档案,覆盖100%
2、不参加体检放弃体检个人提出申请,由单位行政正职签字上交公司
3、处罚:无故不参加体检,医院没有体检结果,公司有权取消
A 放射性从业资格 B 放射性疗养资格
B、火工品
一、测井用火工器材的种类
测井作业中,使用火工器材的作业项目有射孔、井壁取心、下桥塞、爆炸松扣解卡、切割钻具、井下爆炸等。使用的火工器材大体上可分为三类:
(1)火药类:包括井壁取心药包、桥塞火药、油管输送用延时火药。(2)一类炸药(或叫起爆炸药):包括电雷管、传爆管、撞击式雷管等。(3)二类炸药:包括射孔弹、切割弹、导爆索、散装炸药等。
以上三类,习惯上总称为火工品,它们和放射性源一样都属于受控危险品。
二、火工品的特性
火工品之所以属于受控危险品就在于它的爆炸性和可燃性。在施工、运输和贮存时,都必须确保安全。在使用时,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预防工作:(1)防火:贮存和运输时,必须远离火源。
(2)防高温:火工品会在较高的环境温度下发生质变,影响作业性能,甚至会发生事故。(3)防雷电:火工品在受到雷击时,易被引爆。
(4)防静电:静电能引爆火工品,所以火工品使用者应穿戴防静电工作服。
(5)防碰撞:雷管类火工品在强烈的撞击、震动下可能被引爆。所以,在包装、运输、贮存及使用时,必须注意防止碰撞。
(6)防潮湿:测井作业用火工品都怕潮湿。
三、火工品的运输
(1)火工品的领用、送还,必须办理相关手续。
(2)火工品的运输必须由专人押运,押运人员应懂得火工品的性能和安全知识。
(3)火工器材在运输时必须装在防爆箱内,且雷管类不能与火药或第二类炸药混装在同一防爆箱。
(4)运输途中,押运人员不能远离,夜间必须有人看守,防爆箱必须加锁。过乡镇集市必须绕行。
(5)在防爆箱吊运时,押运人员必须在场,提醒装卸人员轻吊轻放,平稳操作。
四、火工器材使用安全事项
使用火工品应注意以下安全事项:
(1)使用火工品的作业人员必须持有爆炸品操作合格证才能上岗作业。
(2)各种火工品的组装、连接、拆卸、下井和引爆,都必须严格遵守有关的操作规程。(3)使用火工品的场所,严禁明火和吸烟。
C、用电安全
一、电气事故类别
电气事故包括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电场对人体的伤害、电气火灾和爆炸、雷击和异常触电等。1.电流伤害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可分为电击和电伤。电击是电流通过人体内部造成的对人体的伤害,绝大部分触电死亡事故是由于电击造成的。电伤是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或机械效应对人体外部造成的局部伤害。2.电气火灾或爆炸
电气火灾或爆炸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由电器设备的危险湿度或电火花造成的。它既是重大设备事故,也可能造成重大人身事故。3.雷击
雷击是由雷电造成的,是一种自然灾害,它不仅能毁坏建筑及设备,也可直接伤人。
二、安全电压
人的皮肤角质层的电阻在正常情况下是30kΩ,但当人体接触电压超过30V时,人体电阻急剧下降至800Ω左右。而在短时间内危及人体生命的最小电流为50mA。因此规定正常安全工作电压为36V。但在潮湿条件下,安全工作电压值还应降低。
三、安全用电措施
(1)保证电气设备的带电部分具有足够的绝缘强度,并应经常检查,保证安全。(2)对用电设备外壳,必须进行保护接地。
(3)外引连接电源时,必须戴绝缘手套,并同时两人在场。(4)不允许乱接照明线及电气设备线。
(5)电设备电源前端,必须使用漏电保护器。
四、触电急救
人触电后会出现神经麻痹、呼吸中断、心脏停止跳动等症状,必须迅速而持久地进行抢救。
(一)解脱电源
1.低压触电事故
(1)电源开关在触电地点附近时,关断开关。
(2)电源开关不在附近时,可用带绝缘套的电工钳或其他利器切断电线,或用木板等绝缘物插入触电者身下,以隔断电流。2.高压触电
(1)通知电力部门断电。(2)使用专用工具断电。
(3)抛掷裸金属线使高压电路短路接地,迫使保护装置动作,以断开电源。(二)急救方法
(1)若触电者伤势较重,但心脏跳动或呼吸还存在,应使触电者安静平卧,并速请医生或送医院诊治。
(2)若触电者伤势严重,呼吸或心脏跳动停止,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并速请医生诊治或送往医院 D、消防安全
一、燃烧的条件
燃烧必须在可燃物、助燃物和着火源三个基本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才能发生。
(1)可燃物:可燃物是指能被着火源点燃并继续燃烧的物质。凡是能与空气、氧气及其他氧化剂发生剧烈氧化反应的物质都可称为可燃物。
(2)助燃物:助燃物是指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能与可燃物发生化学反应并能引起燃烧的物质。如空气、氧气等。
(3)着火源:能引起可燃物着火的能源称为着火源。
二、防火基本措施(1)消除着火源。(2)控制可燃物。(3)隔绝空气
三、灭火的基本方法
(1)隔离法:将可燃物与火源隔离。
(2)冷却法:将燃烧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3)窒息法:消除燃烧的助燃物,使燃烧停止。
四、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1)MF型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打开保险销,把喷管喷口对准火源,拉动拉环,干粉即喷出灭火。
(2)MP型手提式泡沫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使用时倾斜灭火器筒身,使筒内两种药液混合后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泡沫,由喷嘴喷出。使用时,应注意不要将筒盖、筒底对着人体,以防发生爆炸伤人。
(3)MPI手提舟车式泡沫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先将瓶盖机构向上扳起,中轴即向上弹出开启瓶口,然后颠倒筒身,酸碱两种溶液混合生成泡沫从喷嘴喷出。使用注意事项与MP型相同。(4)MPT型推车式泡沫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由灭火者施放皮管,双手握住喷枪对准燃烧物;另一个灭火者按逆时针方向旋动手轮,开启胆塞。然后将筒身倒转,使拖杆触地,再将旋塞阀手柄扳直,使泡沫喷出。
(5)MT型手轮式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将铅封去掉,手提提把,翘起喷筒,再将手轮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开启,高压气体即可喷出。应注意不能逆风使用。
(6)MY型手提式“1211”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使用“1211”灭火器时,首先要拔掉安全销,然后紧把压把开关压杆使密封阀开启。“1211”灭火器在氮气压力的作用下,通过电工吸管由喷嘴射出。当松开压把时,压杆在弹簧作用下,恢复原位,阀门关闭,另外,使用时应垂直操作,不可平放或颠倒使用。
五、常用灭火器的检查与保养
(1)做好灭火器材的防腐和清洁工作。
(2)定期检查灭火器压力表指针是否在绿色区域。(3)定期检查灭火器重量是否变轻。六目前规定
1、检查周期1个月
2、检查内容:压力值是否在正常工作范围内
3、配备规范:仪绞车不低于2kg和4kg各1个(包括宿营车)、小车2KG一个 E、测井作业的风险性
一、测井作业的风险性
测井作业存在要使用火工器材,接触放射性源,测井时可能突发井喷,井口溢出有毒气体,钻台上有可能发生落物,海上作业有乘船、乘机、冰冻、火灾等危险因素。因此,测井作业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二、对测井作业人员的要求
(1)作业人员必须具有足够的HSE常识。
(2)作业人员必须经上岗前培训,并取得有关操作证书,如放射性源操作合格证、爆炸品操作合格证。海上作业时还应取得海上消防、艇筏、救生、救护等证书。(3)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懂得在紧急时刻的自我保护。(4)必须懂得测井、射孔作业中的各项安全知识。(5)必须严格遵守作业现场的纪律和应急反应程序。
三、测井作业人员人身安全制度
(1)井场作业人员必须穿戴工鞋、工服、工帽等劳保用品;特种作业,必须严格按规定穿戴和使用专用防护用品。
(2)在钻台或井口工作时,必须戴安全帽,并随时注意空中落物,防止砸伤、碰伤。(3)严禁在井场吸烟及动用明火。
(4)外引电源时,必须戴绝缘手套,并请钻井队的电工协助,严禁单人独自接电。(5)作业时,严禁跨跃电缆且绞车后面严禁站人。(6)在装有火工品的下井工具连接电缆头或装雷管时,任何人不得站在有伤人危险的侧面。(7)装卸放射性源时,非操作人员必须远离现场。
(8)吊运测井设备及器材时,必须有专人指挥,任何人员避免在吊起的设备下面停留。
第五篇:测井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测井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3.1 井口工安全操作规程
1)到达施工现场首先平整场地和清理现场杂物。工作时必须穿工衣、工鞋,抬、抽、推、拉、接送、连接仪器或负重时,注意防止扭伤、拉伤肢体肌肉和伤手、砸脚及其它事故发生。
2)上井口安装滑轮时一定要戴好安全帽,防滑鞋。
3)天滑轮安装完毕要挂保险钢丝绳,地滑轮钢丝绳必须固定在井口转盘处,必须保证地滑轮固定安全可靠。
4)电缆钢丝磨损应及时包扎,预防电缆跳槽拉断。
5)井口作业需和绞车司机沟通时,必须使用规范的手势指挥绞车司机,禁止不熟练手语人员进行指挥,夜间施工井口照明必须达到绞车司机可视范围。3.2 绞车工安全操作规程
1)到井场摆正绞车,打好掩木并保证操作台视线良好。
2)在测井中,电缆下放速度应控制在2000米/小时~3000米/小时。3)测井施工时应与仪器操作员配合,保证电缆与仪器同步运行。如不同步应降低下井速度,避免电缆打结事故发生。
4)仪器遇阻后,起速应控制在600米/小时~800米/小时以下,挂特殊加重要平稳下放,慢停慢起,不准猛冲硬下。
5)绞车司机在起下电缆时,不准脱岗、乱岗,严格做到手不离刹把,脚不离离合器,眼不离井口,以保证施工安全。
6)测井过程中发现遇卡和油门突变,要先拉刹把松油门踏离合器,再摘开挡位。7)仪器起到井口停止时,不准离开岗位。特殊情况需离开岗位时,应摘开挡位,动力熄火。
8)遇有井口指挥人员语音不清、手势含糊的要立即停车,严禁提升和下放电缆。9)在裸眼井测井中,当仪器上提至表套附近时应该慢速上提,电缆运行速度应小于1000米/小时。
10)严禁绞车司机在仪器操作间吸烟。3.3 仪器操作岗安全操作规程
1)日常生产准备时,要检查仪器连线及井场外接交流电线路应无漏电现象,地线棒接地良好。
2)测井仪器下井后,监视测井过程中是否有异常,要集中精力观察仪器和电缆在井下运行是否同步,一旦发生遇阻、遇卡,要及时通知绞车司机停车并协助班长做出处理方案。
3)仪器到达井底,发现遇阻曲线时必须通知司机慢速提升电缆,使井下仪器在井底段不准长时间停留。
4)阴雨天作业或洗车后,必须用摇表对线路进行检查,测井前地线棒必须可靠接地。
5)测井完毕后,电源等开关必须放在安全位置。6)检查地面仪器给仪器供电时必须告知地面人员。3.4工程车司机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1)准备期间要完成车辆的保养、送检和送修工作,确保车辆在生产前处于完好状态。
2)接到上井通知后,再次检查各种油料是否充足,检查各种证件和随车工具是否齐全。
3)两辆车要同时出发,连续行驶2小时必须停车检查,休息不小于10分钟并作例行检查。
4)行车路途中要文明驾驶,系好安全带,严禁超速,不得吸烟和打手机;遇到危险路段,必须下车查看,必要时有人指挥行进,不能带险通过。
5)根据井场情况和队长的指挥,摆放车辆,熄火;车辆的摆放以利于小队安全作业和突发情况时迅速撤离现场为主要目的。
6)班后会后,再次确认各种仪器工具已全部装车完毕后,锁好车门。7)填写相关车辆行驶、保养、维修记录表格。
8)不准私自将车交与无资质人员驾驶,不得拉乘不相关人员。3.5 测井现场安全操作通则
1)现场场地平整、各种施工设备摆放合理,符合安全规定。2)绞车距井口要大于20米,绞车打掩木,复杂井施工必须在绞车前挂保险绳。
3)测井车用电要有接地棒,电阻小于1Ω,接地棒要有效接地。
4)井口工在井口附近操作时应该防止落物落入井内,在工作期间要必须戴安全帽,注意防止井架掉物,保护自身安全。
5)在有天然气挥发的井场应该尽量避免使用烟火。
6)电缆上提或下放时,绞车后面严禁站人,严禁跨越和触摸电缆。绞车、井口滑轮运转时禁止加油和检修。
7)接外引电源要断电操作,带电作业必须有人监护,并带绝缘手套,电源闸刀、插头不能有缺损,保险丝符合标准。
8)在油井口作业应将井口盖好,工装口袋不得装工具和杂物,防止落物掉入井内。
9)井口工在井口作业时要站在滑轮两侧,仪器起至井口 300米之内,不准离开岗位。
10)当仪器在上提和下放过程中绞车工和井口工要随时注意井口及其周围情况变化,防止意外发生,并做出正确判断。
11)在有雷电等可能发生事故的情况下应依情况避免作业。
12)绞车工、仪器操作人员在电缆上提和下放时,要做到集中精力、谨慎操作,夜间井口必须安装工作灯。
13)收放电缆时,人应尽量远离转动的部件,如滚筒、导向器、滑轮、电缆等。必须有人在转动部位附近工作时,要集中精力加强注意力,人若疏忽大意可能造成丧失手指或手的事故。
14)接触移动的电缆时要带手套,以保护手不被伤害,如果电缆有断钢丝或接头,要用木板或采用其它物件间接接触控制电缆。不要踩踏在松弛的电缆上,电缆在收起时也不要跨越电缆,如果电缆突然绷紧是很危险的。
15)仪器连接作业需要多个支架,在起仪器下井前最好取掉仪器底部所有的支架,保留电缆头子端一个支架,这样做对人和仪器都较为安全。多个支架在仪器提升时因受力不均会左右摆或倾倒,影响地面生产人员的脚下安全和仪器安全。
16)在井口连接和拆卸仪器,生产人员要注意用规范的手势和清晰的语言指挥绞车操作人员起下仪器,多余的手势不要做,以免引起绞车操作人员的误解。
17)进行放射性作业,工作人员不得用徒手代替工具装、卸源,必须穿戴防护用品。放射源在井场放置必须采取防盗措施,设置防辐射标志。
18)按规定检查职责内应该检查的部位、物件;未经领导批准,不得擅自修改设备和改动工作程序。
19)有坍塌、掉块、阻塞的钻孔,在未处理好之前,应停止测井工作,夜间进行测井时,仪器、井口和绞车应有充足的照明。
20)测井时,井场上一切妨碍测井工作和测井安全的工作必须停止。21)孔口管宜低于井台板,若高出台板时,应采取安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