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促进农民致富增收的思考

时间:2019-05-12 18:46: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形势下促进农民致富增收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形势下促进农民致富增收的思考》。

第一篇:新形势下促进农民致富增收的思考

新形势下促进农民致富增收的思考 宜宾县复龙镇镇长 罗学彬

围绕“三农”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全面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中央要求,全面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当前,最根本的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核心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带着新形势下如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问题,笔者最近对我镇8个村的36户农民进行了详细调查,就我镇农民增收现状及对策报告如下,以达抛砖引玉之效果。

一、农民收入现状

我镇是农业大镇,幅员面积84平方公里,辖14个村1个社区13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8661人,其中农业人口27771人,2.5万亩耕地。近年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业连年丰收。全镇粮食产量自1985年突破1万吨大关后,相继上了1.2万吨、1.4万吨两个台阶,2008年全镇粮食产量达1.45万吨,比1978年增长120%。全镇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各村(社区)、小组因地制宜逐步建成了粮食、果品、桑蚕、瓜菜、畜牧等主导产业基地,其中桑蚕被列入县级重点发展项目。历经多年的优化调整,当前,我县镇农业已初步改变了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的小农经济模式,开始形成了农、林、牧、渔及农产品加工运销共同发展的大农业新格局,农民收入也实现了较快增长。

(一)农民收入的主要特点

1、收入来源多元化。一是“小农经济”格局已打破,“大农业”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二是劳务经济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据统计,2008年全镇共转移农村劳动力达0.71万人次,收入达5706万元,已占农民纯收入的35.8%;三是工资性收入已经成为农民现金增收的主要来源。近年来,我县、镇的私营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农民不出远门就能找到合适的工作,且工作稳定,工资有保障。据统计,2008年全镇共用农民工528个到县或镇的私营企业,发放工资1056万元。

2、农民收入不稳定。一是农民实现增收的基础不牢。农业是弱质产业,易受气候条件、天气状况、自然灾害、生态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风调雨顺,则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反之,减收;二是国家涉农方针、政策的调整直接影响农民收入。2004年国家提高粮食价格,当年全镇农民仅粮食一项就增收348万多元;三是农民收入的某些部分具有偶然性和变动性。如失地补贴收入、农产品价格因素变动直接影响对农民收入。

3、农民收入不平衡。一是地理位置因素影响。平坝村组的农民收入普遍高于山区村组的农民收入,交通方便、产业结构调整好的村组普遍高于交通相对闭塞、没有主导产业的村组;场镇周边农民收入普遍高于非场镇农民收入。2008年春天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080元,而田坝村只有3680元,相差1400元;二是其他因素影响。据调查:村民中,有的家庭年收入已突破10万元,人均突破2万元以上,但有些农民人均纯收入还不到2000元,个别农户仅达到温饱程度。

4、落实一系列政策促进了农民增收。一是惠农政策促进了农民增收。2008年全镇人均减轻税负182元,加上粮食直补和良种、农机、农资、户用沼气等补贴,人均相应增收近304元;二是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民增收。据统计,去年春天村蚕桑收入达253余万元,人均近1540元。今年因市场价格上涨,该村仅蚕桑一项增收28万多元,人均增收近172元;三是非农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收入增长。

(二)农民收入主要来源

2008年,我镇农民纯收入为4672元,其中,农业收入2513元,占53.78%,外出务工劳务收入1675元,占35.9%,转移性收入104元,占2.2%,从乡镇私营企业得到收入380元, 占8.1%;在调查的36农户中,有55%以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等作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这部分农户劳力少,文化程度低,外出务工少;有31%靠外出打工收入作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这部分农民大都有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相对较高,外出务工轻车熟路;另有14%的农户靠经营小生意、做其他来作为家庭的主要收入。

二、增收对策与建议

(一)扩大农民增收的政策空间,改进考核机制

要进一步加大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力度,扩大良种补贴品种、范围和额度,增加大型农业机具更新购置补贴资金等,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同时,要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各级各项工作都要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中心展开,把农民增收和提高农民物质文化水平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和基层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二)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保护农民利益

当前,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加快,道路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工程建设等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许多农民为此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但并未从中得到多少实惠。因此,必须改革和完善土地征用管机制。一是改革现行征地补偿费办法,提高征地补偿标准;二是创新土地征用制度。经批准的建设用地要在有关职能部门的有效监督下,由农民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同使用土地的公司、企业和房地产经营者直接交易,保障土地非农化后农民对土地级差收益的分享;三是加大对失地农民培训力度,提高其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引导失地农民走向市场,多渠道为失地农民开辟就业岗位;四是完善政府统筹安置制度。对耕地全部被征用又无能力再就业的失地农民,转为城镇户口,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等国民待遇。

(三)加大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力度,提高市场竞争力 要突出抓好三个重点:一是要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结构,巩固发展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积极发展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和有机食品,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二是加快将畜牧养殖业培育成与蚕桑一样的农村新的支柱产业;三是同时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增加农民从事非农产业收入。

(四)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用工业化模式经营农业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解决农户分散经营与大市场对接的最佳选择。通过农业产业化可将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联成一体,多层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使农民同时获得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收益。一是要借建设换流站之机培植壮大龙头企业。按照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要求,通过招商引资、股份制等尽快建成一批竞争实力强、带动作用大的龙头企业,通过加大扶持力度,促其上规模、上水平,拉长产业链,增加附加植,增强辐射带头作用;二是因地制宜地抓好农产品基地建设,形成稳固优质的原料基地;三是大力搞活农产品流通。要积极引导、鼓励、支持农民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按照利益共享和民主管理的原则,组建各种形式的流通合作社,确保农产品货流其畅,增加农民收入。

(五)拓宽就业渠道,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扩大农民到农外就业,是拓宽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当前,政府部门要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加大对劳务输出投入,做到“县内外并重,市内外共同开拓”。

(六)认真抓好农民培训,全面提高农村干部群众的整体素质

一是要加大教育培训力度。要组织镇村干部认真学习科技知识、市场知识和法律知识,提高农民的基本素质;二是要大力实施“新世纪农民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当前出现的“民工荒”本质上是“技工荒”。三是要建立良种良法的推广机制。加大良种培育基地建设,加快实用技术推广步伐,使良种良法相配套,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要大力创办科技示范园,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

(七)积极发展民营经济,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以工资形式 增加农民收入是民营企业服务“三农”有效形式。如宜宾富农种养殖业有限责任公司吸纳了大量农民工就业,使农民实现了就地增收。政府应进一步创造条件,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支持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以此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第二篇:关于我县新形势下农民增收致富的思考[定稿]

关于我县新形势下农民增收致富的思考

XX县统计局XXX XXX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核心,也是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在政策性增收减弱、价格拉动能力降低、农产品变现缓慢的新形势下,帮助、推进农民增收,积极探索农民致富路子至关重要。县农调队依据全县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结合当前我县农民增收致富中出现的新情况,对我县新形势下如何实现农民增收致富,谈几点初浅认识,供领导参考,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一、农民收入现状

近年来,XX与全国其他县一样,通过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农民收入增长迅速。特别是2005年,我县农民收入秉承了上年增收势头,一举突破3000元大关,人均纯收入3050元,增长10.7%。增速首次快过城市居民,增长率高出城市居民5.91个百分点。

(一)收入结构分析

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2005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050元,增加295元,增长10.7%。其中,工资性收入1411.45元,占纯收入的比重由2000年的38.15%上升至2005年的46.27%,增加145.92元,增长11.53%,占增收总额的49.45%;家庭经营收入1336.35元,占纯收入的比重由2000年的51.71%下降至2005年的43.80%,增加108.98元,增长8.88%,占增收总额的36.93%;财产性收入27.82元,占全部收入的比重由2000年的0.25%上升至2005年的0.91%;增加6.79元,增长32.33%,占增收总额的2.30%。转移性收入275.16元,占纯收入的比重由2000年的9.89%下降至2005年的9.02%,增加33.40元,增长13.81%,占增收总额的11.32%;可见,农民收入结构正发生积极变化,由以前以家庭经营收入为主转变为工资性收入占主要地位,非农行业收入已成为推动农民增收的一个导向。

(二)不利因素分析

纵观近两年农民收入,主要依赖于国家惠农政策、农产品提价等利好因素。在去年农民增收的295.09元中,农民从惠农政策中人均获益32元,占农民当年增收总额的10.8%。这种利好因素已经连续作用了两年,今年将不会起到太大作用。

一是惠农政策的作用不如以前显现。去年全省已经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及其附加,这种直接作用今年将削弱;今年农民能获取的直接政策性增收只有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等,而这几种补贴去年仅占农民政策性增收的29.1%,远远低于取消农业税所增收入。

二是农产品价格拉动作用将降低。自前年春夏至去年冬季,农产品价格一直高位运行,价格上涨空间已经微乎其微。尽管由于气候因素使蔬菜价格高过上年同期,蔬菜市场物价指数也仅高于上年同期3.4%,但禽流感阴影却严重影响到畜牧业发展,生猪、猪肉、鸡、鸭等畜产品价格一降再降,目前,毛猪出栏价为2.6—2.8元/斤,比去年同期低1元左右,禽及禽蛋已由年初的2.9元/斤降为2.3元/斤,降幅超过20%。据目前趋势分析,企望农产品价格拉动农民增收是不现实的。

(三)增收走势分析

今年,虽然存在一些不利农民增收的消极因素,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国家支农力度在加大、省市帮助支持XX的举措没有改,全县上下一心一意抓发展的行动没有慢,农民收入也不会因此停滞不前。

一是农业生产保持了增收空间。今年,我县坚持特色农业立县,集中精力抓好粮食、蚕桑、生猪、中药材、食用菌等产业发展,一乡一品、一村一特色的产业群和产业带已经形成。如果全年气候、雨水能保证供给,农业生产无大的波动,粮、猪、蚕等农牧产品能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综合考虑价格因素,农业仍可使农民收入保持5个百分点的增长。

二是产业经营蕴藏了增收空间。一直以来,我县坚持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突出抓好新世纪丝绸、雄健粮油、金辉纺织等22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带动农户16万户,进一步做强、做长了农业产业链,农牧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按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现有加工能力、产值、税金推算,全年农民收入可望增长3.5个百分点。

三是劳务开发铸强了增收空间。今年初,我县在成都成功举办了《XX农民工》一书的首发式,极大地鼓舞了全县干部职工的劳务开发热情,劳务输出规模将有所扩大,农民外出寄、带回现金将增多;连年坚持做好“农民工输出前有培训、输出中有组织、输出后有服务”,连年实施农民工“阳光培训”等工程,使外出农民合法权益得到了有力保障,就业技能得到有力提高,外出农民从业领域不断拓展,技术性收入比重增大;与此同时,我县还紧紧依托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促进农民就地转移、就地择业,农民劳务收入内容已越来越丰富。综合以上三点,可以大胆地说,劳务增收仍将是今年农民增收的强力推进器,较上年增长5%应该没有问题。

四是农民储蓄填充了增收空间。据央行对今年前两月的统计结果显示,2月末全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在1月末14.8万亿元的基础上,首次超过了15万亿元,达到15.12万亿元,同比增长18.3%,继续保持较高增幅。另据我县金融机构资料,今年一季度,我县农村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24亿元,增长8.93%。如农民储蓄热情不减,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将增长20%。

二、存在的问题

农民收入增长与否,增量多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要素能否积极配置。我县农民收入在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突出重点产业发展带动、致力促进非农产业收入增加的进程中,已有很大改观。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通过发展予以解决。

(一)工业反哺农业能力不高

工业反哺农业,需要通过税收这一经济杠杆来进行调节,实行工业反哺农业,用增加工业税收来支援农村建设。目前,虽然县委、县政府采取有力措施打造工业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加快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步伐,吸引外资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工业发展势头很好,受到全县干部群众称赞,但我县工业基础差,工业经济尚不发达,工业对全县财税贡献能力还不高,也还达不到反哺农业的要求,所可依赖的仅是国家的支农项目和资金,此为其一。其二,雄健粮油、新世界丹参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农村建有生产基地,与农民利益对接,农民的农产品可谓不愁销路,其利益有所保障,这种“工农互动”亦非严格意义上的“工业反哺农业”。

(二)农业发展基础还较为薄弱

近年来,我县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旱山区集雨节灌、水利渠系整修、病险水库整治等工程,农业发展基础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但“靠天吃饭”的现实仍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以致农村经济呈不均衡发展态势,延缓了农民增收。

(三)产业支撑作用不强

截止目前,粮食和生猪收入仍占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大头,如剔除农产品涨价因素,粮、猪收入增速仅为12.4%、3.43%,远不如蔬菜和食用菌,这就需要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和效益,凸显产业在农民增收中的支撑作用。

(四)市场行情把握能力偏弱

“市场要什么”、“我们种什么”等问题,干部在疑惑,农民疑惑更大。瞬息万变的市场,把种了几十年庄稼的农民拖入了迷糊之中而无可适从。“农经网”、“农业信息网”、“农经在线”等网络把农民和市场似乎拉得很近,但农民所掌握的知识却又把他们推得很远,游离于市场之外的农民不在少数。这种状况不仅存在于一般农民,甚至相当部分乡村干部、专合组织成员也同样存在,因而在种养业上穿新鞋走老路者有之,不分情由盲目跟进者有之,乱听信息上当受骗者有之……不一而足。在这种形势下,培育农民的市场意识,提升其参与市场、参与竞争的能力,无疑是助农增收的又一良方。

三、对策建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凭什么增收?政府又凭什么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总体上讲,发展是硬道理,增收是归宿点,是推进生活宽裕的首要手段。具体的讲,我县新形势下实现农民增收致富要重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围绕优势思增收

一要明晰优势。丰富的农产品和劳动力是XX的两大资源优势,把好的做优,优的做大,大的做强还有许多文章可做,农业发展首要的是围绕这两大资源进行。明晰本地优势资源和产业,当是推进农业发展的方向。

二要找准重点。在强调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今天,农业也和其他产业一样,不能面面俱到,必须有侧重缓急。找准一点、推动全局、突出发展当是抓好农业的拐点。

(二)加强科技谋增收

一要提升农业科技含量。要加强青少年科普基地建设,积极开展科技、文化、医疗“三下乡”活动,激发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热情,自觉进行科学施肥、科学种田,培养出一批懂科技、用科技的农村适用人才。要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大力实施科技入户工程,用实实在在的例子使农民相信科技的力量,相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能在永丰“春兰西瓜”表皮钳上“福”、“禄”、“寿”、“喜”四个吉字,西瓜单价突破1.5元/斤也不会没有销路。

二要实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把农业科技人员的个人专长进行分类登记,按类别派遣农科人员到指定乡镇、村实施农科知识普及教育培训,使农民能有机会知道“出了问题”找谁和“自己该怎么做”,从而有意识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农业生产。

(三)瞄准市场抓增收

一要“发展跟着市场走”。一切都应以“市场”为风向标,该发展什么、该抓什么、规模大小、质量要求都靠市场“讲话”,以此激活农业的内在潜力。当年,DLY猪一入市就很抢手,售价高出一般猪0.3—0.5元/斤也供不应求,规模发展自能推进农民增收。

二要抓住发展重点。要摒弃传统的发展观念,坚持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将工业管理制度引入农业生产过程,促进农业工业化。要打破现有生产模式,采取“公司+协会+农户”、“支部+协会+企业”等模式,集中、连片开发土地,最大限度提升农业效益;按地理特征划分若干个生产协作区,每个协作区都因地制宜发展单一作物,并以市场手段调剂人们需求,从而避免家庭作坊式生产所致的共通性、单一性。

(四)开发资源推增收

一要深挖土地资源。要进一步推进土地合理有序流转,以托管、入股、租赁等形式集中闲散土地,避免大量青壮劳力外出所致的土地撂荒,确保增粮增收。

二要发展工业。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劳动力密集型工业,增加农民进入企业、溶入城镇的几率。要紧紧依托乡镇企业和中小企业现有基础,加速其改革改制进程,进一步盘活存量,激活增量,增强其吸纳农民就地转移、从业能力,增加农民在本地企业所获收入。

三要发展好劳务产业。要继续加大农民工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工素质。进一步整合职教资源,强化职业教育,加强XX职业中专、辑庆职校、县农广校、富民技校四大培训基地建设,提高职业学校培训能力,确保外出农民工有1—2门技业。要注重信息采集,实施好定向输出。建立人力资源储备库,收集掌握外出务工者和有意外出务工者的技术专长、求职意向、工作变动等信息,以成功对接输入地与输出地用工需求。目前,与我县签订长期用工合同的企业遍及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已达200多家。应依托县内、县外两个基地,组织实施好定向输出,减少农民因盲目外出造成的损失。要坚持“输出前有培训、输出中有组织、输出后有服务”,做好劳务输出后续工作。继续推行在XX农民工相对集中的地区建立“XX农民工工会”、“XX农民工党支部”,设立“XX农民工救助热线”等维权组织,使外出农民工有一个可以信赖的“家”,为外出民工提供组织保障。要加强农民工维权教育,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维权意识,并引导外出民工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当地的民风民俗,营造一个和谐的务工环境。要组织动员全社会关注、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子女问题,组织助耕队帮助留守老人收种庄稼,组织三好学生、学习成绩优异者帮助留守子女学习上进,使在外务工的农民工“安心出门、放心挣钱”。

第三篇: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活动总结

以项目为抓手,强化引导带动

促进农民增收

——农民致富增收工作总结

2013年以来,发改局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开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活动。通过采取谋项目、争资金、送政策等有效措施,全面推进农民增收致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明确思路,制定帮扶方案

2013年以来我局把实施“深入开展群众路线,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活动作为局重点工作,制订了行之有效的措施方案,确定了以农村基础设施为重点,以农村产业转变为中心,以美丽乡村为抓手,以政策深入为辅助的工作思路,努力实现“一改变,一翻新,一深入,一明显”,即“农村面貌改变,农业产业格局翻新,三农政策深入,农民致富增收明显”。活动方案进一步确定了包抓领导,包抓人员,工作任务和工作日程,层层深入,层层细化,确保方案的可实施性,为帮扶致富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调查摸底,找准切入点

我局分包乡村地处陕沪高速沿线的西湾村和王家楼村(王家楼为美丽乡村包扶),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养殖、运输、外出务工等为主,其中以种植、养殖居多。在调查了两村基本情况之后,领导班子因地制宜确定了具体的帮扶措施:

(一)基础设施。在充分走访查看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现状的基础上,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和各方面力量,整合资源,优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急需解决的交通、饮水、住房、防灾减灾等基础难题,积极协调农业、交通、水利解决乡村道路、饮水和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难题。

(二)种植业。在原有种植作物的基础上,根据农民意愿,引导发展特色农业、林果产业,通过对土壤土质的了解,帮助找到适合种植的特色产品,并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等项目为契机,积极帮助申报项目,争取国家扶持。

(三)养殖业。与当地地质水文相结合,积极引导农村发展生猪养殖,蛋鸡肉鸡养殖,布尔山羊养殖及特种养殖等,组织养殖大户开展技能培训,让他们掌握相关知识,促使所包养殖户走向规范化、规模化的养殖道路。并以生猪标准化养殖项目、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项目为指导,积极争取国家各类扶持,不断壮大农村特色产业产业。

(四)劳务输出方面。鼓励部分帮带群众把目光放在劳动力市场上,学习相关技能,提高素质,为其提供相关的劳务信息和招工信息,进城务工,增加收入。

(五)个体经营方面。根据经营类别,发挥党员自身优势,帮助收集相关致富信息。

三、措施得力,千方百计促增收

一是联包结对,共谋发展。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及庆七一等活动,局领导带领班子成员及各股室股长深入包扶村,听取镇村两委汇报,实际了解基层存在的困难难题。组织召开座谈会,与村组党员干部及群众共同探讨发展之路,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积极为包扶村经济发展出点子、想对策、某项目,并将村民的意见汇总总结,及时确定工作人员,安排工作日程,确定解决时限,确保帮扶工作做到实处,做出实效。同时部分党员与困难群众结成帮扶致富对子,深入困难群众家里,实际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面临的问题,结合自身工作职责为困难群众如何脱贫致富谋划出路,积极协调,解决群众当下的吃住问题。结合我局以工代赈工作,2013年争取国家投资661万元,修建基本农田200亩,新修河堤1.5公里。新修及改造乡村道路20.5公里,恢复道路2公里,桥梁5座176.6延米,建设独立桥梁1座148延米。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先后投资50万元用于支持道路硬化、景观建设等项目。

二是宣讲政策,输入技能。为了进一步使基层群众了解政策,掌握致富技能,结合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结合“三农”实际,认真宣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农村政策方面的

变化,宣传国家各种支农惠农政策,并组织编写了惠农项目问答手册,使群众了解国家的各种惠农政策和惠农项目申报程序;与此同时,积极开展科技上门,技术到家服务工作,结合当地群众种植、养殖项目,在上级部门的帮助下,联系市农业局、畜牧中心专家开展能民技能讲座,让发展种植养殖的群众和有心发展种养殖的群众掌握技能,尽快脱贫致富。

三是引导培植,壮大产业。以项目为抓手,积极引导群众发展养殖种植项目,利用国家巩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政策、标准化养殖政策等,积极协调,谋求扶持。2013年为我县大鲵养殖、食用菌种植和油茶种植等项目争取巩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项目国家扶持资金220万元,争取标准化养殖项目国家资金50万元。引导白浪同富合作社群众发展蛋鸡养殖项目,项目总投资1123.82万元,吸引就业群众40多人。通过培植引导,不断壮大农村产业,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农民致富增收。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活动是县委、县政府“惠民、利民、为民”的重大举措,更是基层党组织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与包村群众的共同努力,一定会使群众得到有效帮扶,从而推进包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四篇:村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典型材料

XXX乡XXX村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典型材料

XXX乡XXX村辖4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370户,人

口1830人,耕地2100亩,村两委成员10 名,党小组9个,党员38人,村民代表32人。近年来,XXX村针对人多地少的突出矛盾,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和农民增收的新路子,把发展蔬菜种植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不断扩大种植规模,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一、主要做法

1、思想上高度重视。该村坚持把发展蔬菜、实现农民增收致富作为党支部的强村富民的目标来抓,充分利用广播、公告、明白纸等方式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让群众深刻领会到发展蔬菜是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绝经,调动群众认可、支持、参与蔬菜种植的积极性。

2、工作上大胆探索。在发展蔬菜过程中,该村坚持高标准、高规划,同时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不搞一刀切,不搞行政强迫,不脱离农村发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严格运用“4+2”工作法,科学解决规划、占地、发展方式等重要问题,每个环节经党员、村民代表充分讨论、逐人签字,使蔬菜发展在党支部引导、群众自愿的格局中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路子。

13、规划上着眼长远。在蔬菜发展中与坚持与村总体规划有机结合、配套跟进,按照“规划思维超前,集约节约用地”的原则,推进 “三个一体化”:即发展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使规划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实践的检验、群众的检验。投资资金50万元,修建道路3公里,改善了生产基础条件;投资60万元,新打机井40眼,疏浚路沟2000米;投资50万元用上了地埋线,形成了田成方、沟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良好格局,为蔬菜基地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发展上服务支撑。在发展蔬菜中为保证发展蔬菜旺盛生命力,该村依托现有的蔬菜种植优势,成立了蔬菜种植领导小组,由村党支部书记亲自挂帅,为蔬菜种植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成立原阳县黄河蔬菜种植合作社,负责组织蔬菜种植的实施,协调和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投资80万元,建成了占地80000平方米的富民蔬菜批发市场,实现了生产、服务、销售一条龙。同时由蔬菜种植合作社牵头,与XXX毛庄蔬菜批发市场签订了收购协议,实行最低保护价,确保了种殖户的后顾之忧。及时提供蔬菜的品种、肥料、农药信息,通报蔬菜产品市场需求变化趋势,帮助群众规

避市场风险。提供全程疫病监测服务,邀请省、市、县蔬菜专家对种殖户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为种殖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5、政策上予以支持。在发展蔬菜中该村用足用好上级有关部门出台的多项支农惠农政策。对发展蔬菜种植户,优先解决用地,租金为现行市场最低标准。同时明确规定,凡来该村投资从事蔬菜种殖的农户,除享受规定的优惠政策外,为菜农提供5000元的启动、3000元的发展资金,并可在贷款、生产经营、生活居住、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从资金、项目、技术、信息、物资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为群众发展蔬菜创造基础条件。

二、取的成效

1、探索了党建工作新模式。通过加强党支部对蔬菜种植的领导,有效破解了资金、土地等资源统筹难题,架起了党支部联系和服务群众致富的新桥梁,把党支部活动渗透到蔬菜发展的各个环节,扩大了党建工作的覆盖面,有效地解决了农户在产供销环节政府“包”不了、村组“统”不了、农民“办”不了的矛盾。在蔬菜种植中,群众有了困难,党支部出面帮助克服,党员出面协调解决,打造了“党建服务蔬菜发展、蔬菜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的良好局面。

二是搭建了创先争优的平台。通过组织引导党员带头种植

蔬菜、出售优质无公害产品、维护产品品牌声誉,做到新技术党员带头学、新品种党员带头试、新设施党员带头用,营造了党员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在全村结对帮扶活动中,党员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200多条,传授技术10多项,解决各种疑难问题100多个。

三是开辟了党建促发展的新路子。该村通过党支部协调资金500万元,建成蔬菜大棚30多座,蔬菜种植面积1200亩,辐射周边村及邻乡3000农户农民从事蔬菜种植,面积达到

8000亩、大棚温室500座,而且带动了蔬菜运输、流通等相关产业发展,拓宽了增收领域,使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成为XXX的重要无公害蔬菜基地之一。该村先后被评为“新乡市先进党支部”、“原阳县五好村党支部”、“原阳县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先进村”。

目前,该村正在建设全县一流的高标准蔬菜温棚,总占地200余亩,所需整地及前期准备工作已完成,大棚建设正在施工。基地建成后,年可生产蔬菜100万公斤,实现利润130多万元。

第五篇:加强远程教育培训 促进农民致富增收

加强远程教育培训 促进农民致富增收

——普定县远程教育促进农民增收工作做法

作者:黄明全 文章来源:普定远教办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2-9 普定县紧紧围绕远程教育服务党的建设、服务科学发展、服务新农村建设,以“加强学用成果转化为重点、促进农民致富增收为目标”的工作思路,全面抓好远程教育工作。

一、加强骨干队伍培训,提升管理服务能力,为促进农民致富增收提供组织保障

(一)采取多种培训措施,提升骨干队伍综合素质。加大对操作管理人员的政治理论党性知识、业务知识及操作管理技能等培训,提升操作管理员的政治觉悟、远程教育工作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选派操作管理员参加省、市、县远教办组织的远程教育操作管理业务知识培训;乡(镇)对站点操作管理人员进行了普训或轮训;操作管理人员自身的学习实践;采取跟班学习等等。使操作管理人员基本掌握了远程教育规范操作,为确保远教设备正常运行奠定基础。今年来,共组织管理员(维修员)学习培训77次,3850人(次)。

(二)实现“以奖代补”措施,充分调动和激发远教骨干队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推动站点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全县组织开展“远程教育技能”大练兵活动,鼓励村干部参加“远程教育技能大练兵”活动,在真学、真懂、真用上下工夫,掀起了学远教,懂远教,用远教高潮。今年10月,我县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对14名操作能手和9名技术维修员实行了“以奖代补”,每个人“以奖代补”500元,进一步激励骨干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推动远教工作正常开展。

二、创新教学培训方式,注重学习应用效果,为农民群众拓宽致富增收渠道

(一)坚持“四因四教”,把握学习重点。乡、村认真对乡情和村情进行调查研究,多方面收集和征求群众意见,认真进行分类,结合实际选择政治理论,政策法规,烤烟生产、蔬菜栽培、茶叶栽培实用技术,市场信息等,按需下载和收看教学资源,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较好地满足群众的学习需求。

(二)组织开展集中学习培训,增强理论知识。结合全县开展“创先争优、践行宗旨”、“党员活动日”、“三会一课”和“三创三强”等活动,各远程教育站点定期或不定期组织进行集中学习培训政治理论和烤烟生产、蔬菜栽培、茶叶栽培等实用技术,学习内容结合实际,有学习讨论,有学习记录。全县共培训农村党员干部7.9万余人(次),农民群众16.4万余人(次)。

(三)坚持个性化选择学,按需进行培训。结合站点对群众的需求调查,根据群众需求开展有针对性有计划组织学习培训,做到群众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大部分站点做到每周开机4天以上,最少的也能开机2天以上,部分站点基本做到天天开机。教学有辅导、有记录、有计划。

(四)强化基地教学培训,增强实践能力。在县委组织部组织的“三支队伍”培训中,针对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时,开展了基地教学等现场指导和学习培训。各乡镇、村也结合实际,就近在本村或相邻村的科技示范户现场观摩学习,让群众把理论转化为实践,进一步增强群众致富的信心和决心,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学习,科技示范户和致富能人不断对较为困难的群众进行了帮扶。

(五)实行流动教学方式,提高学习效果。县委流动党校定期不定期到站点开展教学培训,主要讲解党的有关理论知识,涉农部门长期在站点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3000余人(次)。

(六)加大选派培训力度,提高致富能力。县委组织部安排,各乡镇选派比较有发展致富能力的村党员干部到县委党校加强培训市场经济管理、农村经营管理、特色经济作物种植等,共76人参训,进一步提高致富能力。

三、抓好示范带动工程,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为促进农民群众致富增收更好更快发展

(一)抓好示范带动工程建设,着力培养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和新型农民。全力抓好“三个一批”远程教育示范带动工程创建和评选工作,在全县创建远程教育学用转化示范村至少11个;评选远程教育成绩突出站点管理员27名;培育远程教育党员创业带富能手190名。今年投入6万余元建设了化处镇水母村、白岩镇薛家村、龙场乡索桥村远程教育示范村,并挂牌“普定县党员干部短期教育实践培训基地”。以点带面,发挥辐射带动致富作用,培养农村科技致富带头和新型农民。

(二)抓好跟踪服务,促进农民增收。各远程教育站点加强了对远程教育学用成果转化基地和示范户进行跟踪服务,了解需求情况,提供技术资料和有效服务,采取了“支部+远教+协会+农户”、“支部+远教+基地+科技示范户”的运作模式,为推动示范建设和促进农民增收发挥明显作用。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县村级站点已形成远程教育学用结合示范培训基地77个,年产值达1200余万元,纯收入达3500余万元,带动富余劳动力7400余人就业转移。如:城关镇青山村梅谢的青山食用菌种植合作社,年产量40吨,年产值达80万余元,纯收入达30万余元,转移富余劳动力20人。化处镇汪朝祥重华茶叶育苗基地,年产值100余万元,利润60余万元,转移富余劳动力50人,带动群众致富500余人。马官镇六谷村伍丽红伍氏蛋鸡养殖场,年产蛋鸡240万枚,年产值120余万元,纯收入25万多元,带动富余劳动力55人。马场镇云盘村卢凤祥反季节蔬菜种植基地,种植100亩,年产值100万元,利润32万元,劳动力转移30人,带动群众40人致富。学用成果转化科技示范户441户,年产值达6500余万元,纯收入达1920余万,富余劳动力就业转移1600余人,带动群众46000人致富。逐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如:马官镇二官村洪国伟经果林栽培300余亩、年产值80多万元,纯收入30万余元,解决富余劳动力23人等等。鸡场坡乡那兑村伍朝学富强养殖场,养猪600头,年产值80万元,30万元,带动富余劳动力55人等等。

下载新形势下促进农民致富增收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形势下促进农民致富增收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调研内容

    赵固乡机关干部进农户创先争优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调研内容为切实落实好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经研究决定,即日起用10天时间,全体机关干部深入到农户,广泛宣传国家的惠农政策,对各村......

    加强远程教育培训 促进农民致富增收

    加强远程教育培训 促进农民致富增收——普定县远程教育促进农民增收工作做法作者:黄明全文章来源:普定远教办点击数:21更新时间:2010-12-9普定县紧紧围绕远程教育服务党的建设、......

    关于促进农民增收的思考

    关于农民增收问题的思考农民增收难,这是全社会尤其是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关注的重大历史课题。在我国,农民人口最多,因而是最大的消费群体;增收最难,因而相对而言又是最大的弱势群......

    创新农业组织形式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按市场需求对蔬菜的品种结构、种植结构和种植时令进行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去冬今春菜季,全县10万亩冬早蔬菜实现了量价同增,产量达到14万吨,产值达到1.74亿元,平均销售价格每公......

    发展食用菌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发展食用菌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河北国宾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楚国彬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朋友:我是河北国宾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楚国彬。能参加农业部组织的食用......

    创新农业组织形式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大全

    创新农业组织形式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元谋是典型的热区农业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经营机制,调动了广大群......

    强化科技信息服务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合集)

    全国县(市)科技工作会议典型发言之四强化科技信息服务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委 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人民政府会议文件组二○○四年十月强化科技信息服务......

    发挥远程教育作用 促进农民致富增收

    发挥远程教育作用 促进农民致富增收 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提高党员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增强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的有效手段。我们在开展远程教育过程中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