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蔬菜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文章)

时间:2019-05-15 06:43: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力发展蔬菜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文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力发展蔬菜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文章)》。

第一篇:大力发展蔬菜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文章)

大力发展蔬菜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江都市人民政府

(2006年6月15日)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民增收为中心,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全市初步形成了花卉苗木、优质蔬菜、特种水产等农业特色产业,特别是蔬菜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全市固定蔬菜面积达10万亩,蔬菜复种面积达30万亩。

“十一五”期间,我市将学习山东寿光发展蔬菜产业的理念和经验,围绕“蔬菜面积突破20万亩、产值突破16亿元”的目标,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与传统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产品质量建设,提升产业化水平,做大做强品牌,力争把蔬菜产业打造成为全市的富民产业。

一是抓调整,做大蔬菜产业规模。按照资源优化配置,发挥比较优势、规模集约发展的要求,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打破行政界限,突出区域特色,坚持量质并举,发挥规模优势,加快推进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重点构建以小纪镇万亩蔬菜种植为基础,武坚、小纪、宜陵、大桥、吴桥等镇千亩设施栽培为龙头的20万亩蔬菜产业带。今年力争新扩蔬菜面积3万亩,1总面积达15万亩。

二是抓龙头,培强蔬菜产业竞争主体。强化招商引资,通过直接招商、专题招商、委托招商、网上招商等多层次的招商活动,积极引进外商资本、民间资本、工商资本进入蔬菜产业领域,实现外资、民资、国资“三资”联动,不断推进蔬菜产业快速发展。大力推进园区建设,重点培强苏武农业科技示范园、佳禾蔬菜示范园等园区,力争新创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个、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3个。加快培植龙头企业,结合资源优势和企业发展等实际,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大力培育和引进加工型、市场型、科技型蔬菜龙头企业。充分利用超大集团在技术、管理、种苗方面的优势,以超大集团生产基地为核心,以点带面,带动周边发展蔬菜。今年力争新发展扬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家。

三是抓服务,夯实蔬菜产业发展基础。加强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等协作,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等项目和科技攻关,加速科技成果的引进和应用,不断发挥科技对蔬菜产业规模化的支撑作用。力争引进推广蔬菜新品种10个、新技术8项。积极鼓励蔬菜科技人员带着技术下乡,通过承包蔬菜基地等形式,对农民进行面对面的现场技术指导,实行田头培训。强化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构建基地、企业、市场等紧密相连的信息平台。

四是抓项目,完善蔬菜产业扶持政策。坚持把项目建设与生产放在同等的位置来抓,加大力度,加快突破。积极研究制订并完善相应的扶持政策,对具有一定规模的新增设施栽培蔬菜基地、具有规模投入的蔬菜加工企业和种植大户,将给予资金扶持。并以优惠政策带动高效蔬菜产业项目建设,通过项目实施,加快形成蔬菜产业带和产业群。

五是抓考核,加强蔬菜产业的组织领导。我市将建立蔬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牵头负责蔬菜产业规划、生产基地的论证、生产技术的制定、扶持政策的落实、产供销的协调服务与各项工作督查考核等工作。同时,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并使发展任务纳入各级目标考核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激励机制,不断提升蔬菜产业发展层次。

各位领导,蔬菜产业是一项高效农业产业,也是一项富民产业。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创新思路,靠实措施,加快发展蔬菜产业,为推进新农村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大力发展特色蔬菜促进农民增收

发展特色蔬菜促进农民增收

合水县蔬菜开发办公室李建军

蔬菜产业是实现我县农民增收和促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产业,而特色蔬菜是蔬菜产业中的龙头。近年来,合水县委、县政府采取政策扶持、项目整合、科技引导、示范带动、品牌培育等措施,加大产业开发力度、改善特色蔬菜生产基础设施,提高特色蔬菜的产量和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使我县蔬菜产业得到可持续的发展,种植规模和效益取得新的突破。止2011年底,全县以板桥白黄瓜、绿色西瓜、绿色甜瓜、早春水萝卜为主的特色蔬菜种植总面积5.2万亩,占蔬菜种植总面积的47.3%,总产量达到 4676万公斤,总产值达到9157.1万元,占蔬菜总产值的55.5%,人均特色蔬菜收入达到5570.6元,较2010年人均收入增长16.9%。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实现种植规模化

我县本着“立足资源创特色,依托特色抓板块”的产业化经营理念,按照“巩固提高县川老基地、扩大开发固城川新基地、集中连片规模化发展”的思路。重点抓了“三川、三塬”六大蔬菜生产基地,蔬菜总面积达到11.6万亩,总产量达到15.8万吨,产值达到1.65亿元。将我县板桥白黄瓜、老城镇县川的绿色西瓜、固城川的绿色甜瓜、丑家川的水萝卜四类特色瓜菜确定为我县重点发展的 1

品牌瓜菜之一,予以科学规划,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基本形成了以白黄瓜膜侧套种玉米(辣椒、荏、甘蓝)为主栽品种的白黄瓜生产区(板桥瑶子头村为中心村辐射带动周围村);以西葫芦嫁接西瓜拉秧套栽荏(甘蓝、大白菜)为主栽品种的西瓜生产区(老城镇牧家沟村为中心辐射带动周围村);以甜瓜拉秧后套栽芹菜(甘蓝、辣椒)为主栽品种的甜瓜生产区(固城乡董家寺村为中心村辐射带动周围村);以种植水萝卜为主栽品种的水萝卜生产区(吉岘乡丑家川村)四大特色蔬菜生产基地。2011年,种植早春水萝卜5000亩、板桥白黄瓜18700亩、县川绿色西瓜12700亩、固城河川绿色甜瓜15600亩。

二、推广科技、提升档次、实现生产标准化

(一)制定特色蔬菜生产标准。为加快特色蔬菜的发展步伐,我县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要求,结合我县地理、气候、土壤等实际条件,编写制定了《板桥白黄瓜无公害栽培技术规范》、《绿色食品西瓜生产技术规范》、《绿色食品甜瓜生产技术规范》使我县特色蔬菜生产步入了规范化轨道。2009年,我县申报了《板桥白黄瓜地理标志登记》并获得农业部批准,2009年、2010年、2011年合水水萝卜、西瓜、甜瓜分别被国家绿色食品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进一步打响了我县特色蔬菜品牌。

(二)总结推广“六新”技术。一是特色蔬菜板桥白黄瓜提纯复壮及繁育技术。培育的白黄瓜品种抗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枯

萎病、耐白粉病,耐旱、耐热、耐重茬、抗春寒性较强。二是改良垄高垄大穴地膜覆盖技术。可以防冻抗灾、高产、早熟、缩短生育期,而且提早上市,使经济效益倍增。三是“四法育苗”新技术。利用日光温室、阳畦小拱棚、营养钵或穴盘、催芽直播这四种育苗方式,在特色蔬菜生产基地逐步形成“日光温室育苗塑料大棚栽。阳畦小拱棚育苗露地栽,营养钵育苗早上市,高垄大穴催芽直播防春寒”的设施育苗新模式,使我县形成冬有日光温室菜、春有早春塑料大棚菜、夏有地膜商品菜、秋有秋延后塑料大棚菜的“周年供应、四季有鲜”的蔬菜种植新模式。四是立体高效间作套种模式。通过多年多点的试验研究和推广,目前全县川区蔬菜生产基地已形成了蔬菜膜侧套种玉米,移栽甘蓝,或收获拉秧后复种大白菜、大萝卜,移栽荏等立体高效栽培新模式。使一年一茬收获变成2~3茬收获,实现了蔬菜、粮食双丰收,钱粮双增的目标。五是塑料大棚结构优化组合技术。通过对塑料小拱棚、竹杆塑料大棚、钢架塑料大棚、水泥立柱塑料大棚、水泥骨架塑料大棚五种棚型结构的试验研究和优化改进提高,筛选出了钢架塑料大棚和水泥骨架塑料大棚两种比较理想的棚型结构,进行大面积推广,受到瓜农的普遍欢迎和喜睐,为蔬菜种植提供了设施保证。六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通过选择优质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种,配套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综合防治技术措施,使农药用量和喷药次数减少了80%以上,减少了生产成本和环境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

(三)积极申报科技成果。由我单位自选实施的《合水县甜辣椒丰产栽培及示范推广》项目获2007庆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板桥白黄瓜优质高效栽培模式与产业开发研究》项目获2010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自选项目《绿色优质西甜瓜生产技术优化集成研究与示范》,于2011年11月23日由甘肃省科技厅组织省内外知名瓜菜专家在兰州进行科技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选题准确,技术路线合理,试验内容丰富,各种资料齐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

三、强化培训、示范带动、实现服务优质化.(一)、建立示范点,培育示范户,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我县以示范点建设为切入点,以科技示范户培育为重点,采取“定领导、定人员、定任务、定目标、定奖惩”的“五定”目标责任制。建立千亩蔬菜示范点6个,500亩以上蔬菜示范点11个,培育科技示范户600户,初步形成了“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多村成基地”的良好发展态势。有效推进了我县特色蔬菜的发展。

(二)、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科学种植特色蔬菜的水平。近年来,我县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板桥白黄瓜生产技术规范》、《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等技术规范,将特色蔬菜种植技术

汇编成册、印发、宣传、培训到广大菜农。2011年共举办特色蔬菜专业培训60场次,培训技术骨干、营销大户和菜农3万多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10万多份,科技普及率达到95%以上,基本实现了骨干培训到村,普及培训到组,技术资料印发到户,主要技术讲解到人。此外,我县还与省农科院签订了院地合作协议,聘请了宋尚友、侯栋、杨永刚等7位专家,作为我县特色蔬菜生产指导的常年技术顾问,2011年我县邀请比利时著名蔬菜专家艾凳先生对我县特色蔬菜生产上的重大技术问题进行了为期一月的现场指导和培训。

四、政策扶持、服务配套、实现经营产业化

为鼓励我县蔬菜产业尤其是特色蔬菜的快速发展,我县出台了一系列激励蔬菜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一是加强蔬菜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我县累计整合项目资金1500万元,投资建成日光温室600座,钢架早春塑料大棚5000座,水泥骨架塑料大棚300座,加大设施蔬菜的种植面积,提高经济效益。此外,每年还投入一部分资金用于全县蔬菜产业的抗旱、防冻、电力配套、新型农机具推广等。二是对申报无公害绿色蔬菜产品的村级合作经济组织或企业,由政府按每证1 万元的标准予以奖励。三是政府每年拨一定款额用于菜农出去参观、学习和交流。四是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保护菜农的合法权益。

五、培育品牌、开拓市场、实现农民效益最大化

我县以“承包种养技术,承诺调整效益,承担自然灾害风险”为核心的“三承”服务为出发点,以“农技人员跑出路,龙头企业找销路,政府帮助担后路”作为服务模式,使我县特色蔬菜远销兰州、西安、银川等省会城市,我县的特色蔬菜被市、县多家超市和市县两级宾馆定位为专供产品。为打响品牌战略,增加合水蔬菜产业知名度,我们先后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4万亩,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个,认证绿色A级产品3个,申请批准地方特色产品(板桥白黄瓜)地理标志1个,制作特色蔬菜精品包装箱14000个;我县无公害优质农产品板桥白黄瓜于2011年11月5日在甘肃省农产品展销会上,获优质农产品金奖。为方便群众,完善流通体系,我县投资在县川的板桥乡、固城川吉岘乡的望宁路口和何家畔乡的铁李川新建蔬菜批发市场各1处,目前已全部投入使用。新建铁李川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个,完成蔬菜订单种植8000亩,县乡各级政府竭力为群众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实现了菜农效益的最大化。

第三篇:发展食用菌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发展食用菌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河北国宾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楚国彬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朋友:

我是河北国宾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楚国彬。能参加农业部组织的食用菌产业研讨会,我感到非常荣幸,感谢领导给我提供了一个和大家交流学习的机会,根据领导要求和安排,我主要介绍一下我公司的基本情况和围绕食用菌产业化发展做的一些工作,不妥之处请指正。

一、公司基本情况

河北国宾食品有限公司是集科、工、贸为一体,产、加、销一条龙的民营企业,以生产、加工、销售食用菌为主,建有5个加工车间,6条生产线,年加工能力达4万吨,加工的产品主要有腌渍产品、罐头产品、速冻产品、冻干产品、调味品和烘干产品等六大系列,180多个规格品种,产品以“孟都”为注册商标,是河北省名牌产品,产品销往亚、欧、美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国内大中城市,在我公司的倡导下,组建了食用菌合作社、菌种厂和食用菌示范基地,直接服务于菇农,带动了当地及周边县市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仅我县食用菌栽培户就达到19000多户,年产食用菌6万吨左右,年产值2.4亿元,户均增收6000多元,由于带动能力较强,连续被认定为河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被全国食品工业协会评为全国食品工业优秀龙头企业,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产品加工流通中型企业,被评为河北省2006-2008百家重点科技示范企业和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荣誉称号。

二、近几年做的几项工作

1.建立组织。我县食用菌生产形势是小规模、大群体,千家万户齐上阵,并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以千家万户农民从事食用菌生产经营为主。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用菌的价值认识越来越高,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一方面,公司订单大批增加,应接不暇,但低农残、低化残的高品质货源缺口很大,另一方面,菇农由于信息不灵通,不知道种什么、怎么种、怎么管,生产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价格不稳定,农民增收趋缓,根据存在的问题,在我公司的倡导下,组织成立了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架起了龙头企业与菇农之间的桥梁,把广大分散的种植户联系起来,按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和品种组织生产,民企形成利益共同体,抱团参与市场竞争,共同抵御来自市场运行中的各种利益侵害,增强了抗风险能力,解决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目前,合作社已发展18个分社,涉及15000个社员。

2.完善联结机制,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均沾”。

一是实行定单生产,确保龙头企业有稳定的货源供应,我公司通过合作社和菇农鉴定种植收购合同,明确规定生产品种、数量、质量标准、价格和交货期等,去年共与社员鉴定14000吨食用菌,平均每吨高出市场价800元,共让利1120万元。

二是对社员实行保护价收购,当遇到市场波动,产品滞销时,企业以生产成本上浮50%作为保护价,收购社员产品。

三是在资金上扶持,自去年以来,在全且推广双孢菇项、香菇等新品种,每建一栋双孢菇棚扶持资金1万元,建一个香菇棚扶持资金5000元,利用三年时间从收购款中逐年扣除,共投入资金100多万元,扶持140多户农民建起了食用菌大棚,常家庄赵彦儒去年新建双孢菇棚一栋,当年收入3万余元,今年又建了一栋,靠种蘑菇致了富,四是通过合作社帮助社员从南方收购运输稻草1500吨和部分竹杆等原材料,价值80多万元,解决了一家一户不易办到的事情。

3.严格管理,确保产品质量。根据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境蔬菜检验检疫管理办法》和出境蔬菜种植基地备案管理细则有关规定,对四芝兰、大疙瘩、安家庄、佃户营、韩家庄、常家庄、伍列霍、肖庄等15个食用菌基地进行了备案管理,为每个基地建立了竹杆编织架设的人工隔离带,并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质量、统一收购、统一价格”的“六统一”服务。每个基地配备一名植保员,对需求的物资统一采购、统一管理、统一调配和使用,从种植到采收各个环节都进行详细记录,对产品系挂统一内容格式的标识,出现质量问题可以溯源查因,杜绝了农残、化残超标现象,确保了原材料产品质量,公司产品也设有因质量问题退货和投诉事件发 生,产品市场竞争能力明显提高。

4.搞好技术服务,提高菇农素质。自去年以来,我以司从福建、山东、新河和本地聘请了9名技术人员,走村串户,常年工作在农村第一线,无偿为菇农提供技术服务,在全县举办技术培训班45期,参训人员达到5000多人次,提高了菇农的技术素质,使标准化生产得以顺利实施。食用菌基地的生产管理和产品质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生产更加规范化,产品质量明显提高,特别是农药残留得到了解很好的控制,销售渠道进一步拓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三、存在的的问题和建议

一是食用菌栽培单户规模小、分散,不利于管理,我县目前食用菌栽培户达到19000多户,90%以上的户是1-2个棚,以单家独户的庭院模式为主,造成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低,不利于基地备案管理,生产的产品质量不高,参与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已开始施行,应加大宣传力度,引导菇农通过合作社的形式组织起来,共同参与市场竞争。食用菌种植较多的乡村,在规划时应规划食用菌种植区,集中连片种植,以便于基地备案,实行统一管理。

二是菌种市场混乱,管理力度不够,随着食用菌栽培技术的普及,种植面积越来越多,菌种厂遍地开花,技术力量不足,设备不齐,生产的菌种质量参差不齐,最终受害的是菇农,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督力度,实行证照管理,取缔不合条件的菌种厂,保护菇农的利益。

三是科研力量不足,科研经费缺乏。据了解,全省没有一家专门的菌种科研机构,现在的菌种厂以制种为主,均为企业自办或个体制种,技术、设备落后,科研投入不足,在新品种选育、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上缺乏系统性,出现菌种退化,受损失的是菇农。国家应建立专门机构,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的科研力量,研究开发、引进新品种,驯化各类野生菌种,提高栽培品种的产量和质量,增加菇农的经济效益。

四是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我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也是出口大国,龙头企业在提高食用菌市场竞争力方面起着主导作用,由于企业的发展涉及技术、人才、科研、资金等多方面的因素,做大的不少,做强的不多,出口产品均为初、中级产品,高端产品很少,应重点扶持一批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增强研发能力,研究开发新

产品,推广新技术,提高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实现食用菌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卫生安全质量体系,推进食用菌产业化发展,促进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提高该产业的整体效益,以调动农民发展食用菌的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

谢谢大家!

2007年8月10日

第四篇:做强蔬菜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做强蔬菜产业 促进农民增收

作者:王德凤

蔬菜是我市的传统产业,在老百姓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最近,我和局里几位农技人员到潘湾乡梁山、望洲坪;陆城三江、驿马冲;松木坪徐家湾、金刚岭等地进行了专题调研,总的印象是:资源多多,困难多多,机会多多。笔者认为,做强蔬菜产业,是加速我市农业发展、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需要;也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更是抑制通货膨胀,维护改革发展和改善民生的需要,影响重大,意义深远。

一、我市蔬菜生产现状

从近几年的情况看,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

第一、菜地面积相对稳定。随着农民生产自主权得到尊重,种植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近10年蔬菜面积相对稳定在7万亩左右,总产在14万吨上下。今年全市蔬菜面积为7.1万亩,总产预计15万吨,全市人均蔬菜占有量约为750斤,已超过了粮食人均占有量。

第二、区域布局不断优化。目前我市蔬菜生产初步形成了沿江商品蔬菜生产区和山区延季商品蔬菜生产区两大板块。

沿江商品蔬菜生产区,主要包括陆城三江大棚蔬菜专业村、陆城太堡湖、驿马冲、尾笔、红花套镇杨家畈村、高坝洲湾市村等桔园间作生产区;枝城镇龙王台村、洋溪村农户分散种植区。到2011年,沿江商品蔬菜生产区面积约3000亩(其中大棚实际面积约400亩),总产1万吨左右,商品净菜约8000吨。山区延季蔬菜生产区,分布在潘家湾乡的梁山村、潘湾村以及聂河镇白家淌村,面积约1000亩,总产1500吨,商品净菜约1000吨,主要产品为辣椒和豆类以及少量特菜。

第三、种植水平不断提高。随着新型农民和阳光工程培训的推进,全市蔬菜

种植水平提高较快,尤其是专业蔬菜种植村的种植管理水平得到大幅提高,主要表现在应用蔬菜最新科技成果、推进蔬菜无公害化生产,提高蔬菜生产质量和品质等方面。

第四、传统加工仍在进行。到2011年,全市蔬菜加工虽然没有较大的龙头企业,但小型加工企业、小作坊式的家庭小型蔬菜产品加工仍在进行,主要包括土老憨的野菜开发加工,聂家河部分农户的榨菜加工、陆城太堡湖一带的萝卜干加工等,通过加工,带动了当地蔬菜生产的发展。

第五、农民增收效果明显。蔬菜已成为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是我市继柑橘、茶叶、水稻、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种植业产业。2010年,全市蔬菜、食用菌、西甜瓜等产品产值达22606万元,占全市种植业总产值 124171万元的18.2%,农民从蔬菜中人均收入807.35元;蔬菜主产区的人平纯收入达到4580元,成为促进我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菜篮子产业。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没有专用的生产基地,蔬菜自给率不高。从全年蔬菜消费的情况看,我市大部分靠外地调节供应,导致全市蔬菜价格偏高且不稳定。目前全市商品蔬菜生产总量约为1万吨,而全市城镇商品蔬菜年消费(15万人乘365斤)约为2.7万吨,全年蔬菜自给率为37%,蔬菜缺口1.7万吨。外地蔬菜的大量进入,形成了宜都菜比宜昌贵,宜昌菜比武汉贵的局面。

二是设施栽培比较落后。全市蔬菜大棚面积约400亩,主要集中在三江村,生产量约为1400吨,而全市春季蔬菜需要量约为7000余吨,还不包括农村人口消费和五峰、长阳、三线厂矿在宜都菜市场购进的数量。这样的状况导致春菜生产严重不足,春节过后的近3个月内,外地菜大量进入我市,春季蔬菜缺口为6500多吨。

三是大宗蔬菜产品过剩。在大宗产品中,根菜类、白菜类我市农村家家户户种植,面积已达到34000亩,占全市蔬菜面积的48%,总产量60784吨,占全市

蔬菜总产146163吨的41.6%。显而易见存在着生产过剩现象。相比之下,全市茄果生产面积只有4749亩,占全市蔬菜面积6.6%,总产5919吨,仅占全市蔬菜总产的4%,加之外地市场的调出,就更使茄果类蔬菜价格居高不下,产品供不应求。

四是蔬菜产业投资不足。近几年来,由于国家政策原因,我市对蔬菜产业投资有限,既无补贴,也无奖励,更无项目,致使蔬菜产业发展受到了一定限制,蔬菜基地设施建设滞后,抗御风险能力差,一旦遇到较大自然灾害,蔬菜生产就会受到不同程度地损失,市场价格就会引起波动。

五是科学种菜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蔬菜生产种类繁多,受气候因素制约程度大。目前除三江蔬菜专业村科技种菜水平较高外,其它地方都是用传统方法种菜。仅管有许多优良品种推广,但良法跟不上种子的推广步伐,出现了好品种没有好收成的现象;有的地方虽然建有设施大棚,却没有引起重视,生产水平低,经济效益差;有的地方缺乏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意识,蔬菜病虫害没有预防意识,到得了病以后,盲目用药,大量用药,不仅用药成本增加,还造成蔬菜农药残留超标。

六是蔬菜流通体制不完善。在市场这一块,我市除了丰店批发市场外,也有少量的蔬菜小贩,他们资金有限,贩运的数量也不大,这些二道商贩在蔬菜紧张季节层层加价,造成菜价偏高;在流通组织这一块,尽管全市有6家蔬菜专业合作社,但作用发挥的不明显,还缺乏大批蔬菜产销经纪人和蔬菜专业合作组织。

三、对做强我市蔬菜产业的几点建议

宜都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6.7℃,≥10℃的有效积温4700-5300℃,作物积极生长期240多天,无霜期270天左右,日照时数1738.9小时,全年平均降雨量在1100-1300mm之间。我市的土壤共有7个类型,土质好,土壤疏松,有机质含量丰富。

从地貌上看,地处江汉平原向鄂西山区过渡带,海拔50到900多米,既有

平原,又有丘陵和山区。在平原地带,适合各类蔬菜生产,尤其是大棚蔬菜;在丘陵地带,特别适合粮菜型种植模式;在500-800米地带的山区,比较适合种植延季蔬菜中的茄果类。

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最适合蔬菜产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对做强宜都的蔬菜产业信心十足,为实现“质量安全可靠、市场波动可控、农民稳定增收、市民得到实惠”的目标,特提出如下建议: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根据我市建成中等城市的规划,蔬菜产业发展必须与之配套,建议按15-20万城市人口的规模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各类蔬菜品种的种植规模,把重点放在早菜和延季菜的生产上。

一是扩大早菜生产基地,确保春菜充足供应。按照15-20万城市人口消费,我市大棚早菜必须保证有2000个标准大棚(1000亩)生产基地。目前只有400亩,还需新建600亩,计1200个标准大棚。新建大棚早菜基地,必须在水源充足,灌溉方便,土壤条件好的地方进行。根据我市地域现状,建议在松木坪徐家湾村规划1000亩早菜生产基地,分期建设500-800亩蔬菜大棚。

二是加强延季蔬菜基地建设。建设延季蔬菜基地是解决我市秋季蔬菜供应的有效途径,尤其可以解决茄果类短缺的矛盾。建议在潘湾乡梁山村、南冲村、潘家湾村,聂河镇白家淌村建设5000-10000亩延季蔬菜基地,主要种植辣椒、西红柿、茄子、萝卜等市场畅销品种。

2、成立机构,加强领导

建议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市政府一名副市长、农业局长为副组长,市财政局、农业局、物价局、国土局、水利局、开发办、科技局等为成员单位的“宜都市蔬菜产业化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商品蔬菜基地建设的领导。按规划布局由政府下达新建基地任务,要求建设区与市政府签订责任状并将其列入目标考核。

3、科学种菜,保证安全

按照“安全、优质、生态、高效、高产”的要求,大力实施“科技兴菜”战略,抓好蔬菜的科技示范与技术推广工作。一是抓好良种供应体系建设,在“菜篮子”主产区建设一个高标准、集约化果蔬良种育苗场,解决我市良种蔬菜品种来源;二是抓好新技术示范推广,扶持基地推广应用设施栽培、循环农业、节水灌溉、立体种养、无公害治理、标准化生产等农业生产适用技术;三是采取综合措施争创蔬菜品牌,用品牌去开拓市场,提高附加值;四是建立健全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实行主管部门监督抽查以及业主开展自检相结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制度,防止不合格蔬菜产品上市销售,进入市民餐桌;五是进一步完善规范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管理机制,推行监测通报、新闻媒体曝光、举报追溯、责任追究等制度。

4、配套政策,增加投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蔬菜产品市场运行出现一些波动是必然的,但目前的问题是无论自然风险还是市场风险,几乎都由农民承担,不利于生产稳定发展。参照国家粮油等农作物政策性补贴和保险的做法,对商品蔬菜基地菜农给予不少于种粮补贴的种菜补贴,加快建立菜篮子产品生产保险制度,规避风险。在投入上建议整合农、林、水、国土、扶贫、移民、科技等方面资金对蔬菜产业进行重点扶持,每年要根据种菜规模以及不同的品种,安排专项经费扶持大棚和延季蔬菜基地。同时,引导和鼓励各商业银行对菜农、蔬菜龙头企业给予资金支持,创新投资、融资方式,制定优惠政策,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广泛吸纳民间资本,积极招商引资,增加蔬菜产业投入。

5、培养队伍,搞活流通

一是支持“菜篮子”产品主产区根据需要统筹规划新建和改造一批产地批发市场,鼓励配套建设冷藏保鲜和流通加工设施,提高“菜篮子”产品产后加工、保鲜处理能力;二是不断加大土地流转力度,鼓励土地向龙头企业或种植大户集中,促进“菜篮子”生产向规模化发展;三是扶持基地做好生产各项服务及产品

产销衔接工作,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公司+专合组织+基地”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发展“订单蔬菜”生产,解决“菜篮子”产品卖难问题。四是根据全市蔬菜发展的需要,培养300-500名蔬菜营销大户,让他们根据市场需要,选择种植国内外最优良品种,最先进的栽培技术,起到良种良法的示范作用。同时将全市生产的高质量蔬菜销往全国各地,推动全市蔬菜向更高目标发展。

6、强化管理,打击菜霸

强化法制教育宣传,提高菜农和客商的自我保护意识。工商、公安等部门要搞好动态信息控制,充分发挥治保组织和信息员的作用,广泛收集苗头性、动向性的“菜霸”活动信息,以便及时控制市场,准确掌握不法分子的动向。在蔬菜经营中,要严厉打击垄断经营,独霸市场的行为,避免哄抬菜价;同时,也要清理相关部门的滥收费,切实保护老百姓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第五篇:大力发展白芷种植 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大力发展白芷种植 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射洪县柳树镇魏家营村“一村一品”建设的启示

袁洪滨

[摘 要] “一村一品”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产业强村的发展途径,本文从魏家营村“一村一品”建设的调查中结合当前农村实际,提出了发展“一村一品”的思路,着重强调发挥政府“有形的手”和市场“无形的手”两方面作用,达到功能互助,促进双赢。

[关 键 词] 白芷种植 群众 增收致富 [中图分类号] F321 [文献标识码]A [作 者] 袁洪滨 农业经济师 射洪县柳树镇农业服务中心 629209

***(0825)6767898

射洪县柳树镇魏家营村位于射洪、大英、蓬溪三县交界处,东临涪江、西临绵渝公路。全村辖9个居民小组,521户,农业人口2056人。全村耕地1635亩,加非耕地共2200亩,劳动力1026人,人均耕地0.75亩,是典型的人多地少的平坝村。

近年来,魏家营村在镇村干部积极引导下,水路不通走旱路,大力种植中药材白芷,通过引进先进种植技术,规模发展,实行GAP规范化种植,小小白芷挑起全村增收致富的大梁——

2007年魏家营村白芷种植面积达1500亩,收入300多吨。依照今年每公斤13.5元的市价,全村白芷收入可达400万元——小小白芷让全村人均增收2000元,白芷收入占到了全村经济总收入的70%以上。全村80%的农户通过种植白芷修起楼房、买起了摩托,购置了高档家电,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

魏家营村白芷种植能取得如此大发展给我们很多有益启示。

启示一:立足村情建基地,因势利导谋发展。必须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挥自身特长,加强“一村一品”建设,各级组织必须加强领导,履行引导指导职能。

过去魏家营村的农民主要靠种植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等传统作物为生,由于该村属于人民渠“尾灌之尾灌区”,用水十分艰难,种庄稼纯粹靠天吃饭,干部群众改变种植结构的愿望十分强烈。干部们通过调查,认为中药材白芷市场需求量大、价格高、市场前景十分广阔,而魏家营村土壤中砷元素含量丰富,特别适合白芷种植。于是村两委广泛征求村民意见,按照“一村一品”产业强村的发展思路,决定不再种植传统粮食作物,而是建基地,大规模发展白芷生产。

柳树镇因势利导,将种植白芷作为当地发展地方经济、农民增收、科技示范、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点来抓,专门成立了领导机构,落实了人员和责任,积极引导、指导该村农户种植。在白芷基地开发建设中,镇政府通过宣传表彰、资金贴息扶持大户、协调信用部门贷款扶持、搞好科技示范等措施,积极支持该村白芷基地建设,有力促进了该村白芷生产的大发展。短短几年,全村就涌现出了种植白芷的专业大户127户,白芷种植收入上万元的农户21户,5000元以上的123户。尝到甜头的村民们不仅在自己的承包地上种植白芷,还到相邻的村租赁土地进行白芷种植。按他们的话说:“干部们为我们选择了这么好的产业,我们不能看到钱不赚啊!”

启示二:企业引领谋双赢,规范种植上台阶。龙头企业、农民经济人和专业大户等多元主体参与发展一村一品的积极性,通过订单、股份、股份合作等形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达到互利双赢。

白芷形成产业后,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村支两委一班人进行了认真的思考。

在发展过程中,魏家营村加强了同省级龙头企业——四川银发资源公司的合作,走“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道路。依托银发公司进行订单生产,与银发公司签订合同,坚持“四个统一”,即种子统一供应、技术统一培训,资料统一发放,产品统一回放。特别是在生产关键时期,银发公司派出专家按GAP要求及白芷规范化操作规程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培训,确保了产品质量。

2005年5月,魏家营村和该公司积极合作,促使该村白芷顺利通过了国家药监局专家组验收,通过了国家GAP认证,进一步促进老百姓种植白芷的积极性。

启示三:依托协会强服务,白芷实现大发展。通过协会平台,适应市场竞争需要,围绕主导产品,通过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对生产技能和相关知识培训。

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魏家营村的干部们深感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难以抗御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风险,同时在同龙头企业的对手交易中也处于弱势地位。为此,该村吸纳种植大户、种植能手、销售大户为会员,建立了由村支部委员、村主任为协会理事长的村白芷协会,全面推进“支部+协会+农户”。通过协会为广大村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切实帮助村民解决困难,真正做到“支部为民引路,协会肋农致富”。

白芷协会采取一抓生产,突出协会的服务功能。协会按照公司的技术标准切实加强了技术培训、信息发布、生产指导,不断提高群众科学生产水平。仅2007年1-6月,协会就举办了培训班4期,参训药农800人次,发放宣传技术资料1200多份。二抓市场,突出协会的中介功能。协会组织多名信息员多方收集市场行情,认真分析市场趋势,制定合理的销售价格,然后由协会出面同企业进行协商谈判,签订收订合同,确定销售价格,最后按照公司订单组织生产,促进了 3 全村白芷产业的长期良性发展。三抓科学管理,突出设施完善。协会组织专业队对基地实行集中成片规范种植,统一田间管理,统一采收;实施沼气能源工程,新挖化粪池4口、沤烘池120口,将人畜尿进行无害处理,优化白芷生产环境,提高了白芷的市场竞争能力,有力地推动了全村白芷的大发展。

启示四:典型引路促发展,调动群众积极性。发展特色产业,必须两手抓,一手是市场经济这只无形的手,一手是政府引导这只有形的手,无形的手起决定内因作用,有形之手起推动促进作用。

魏家营村发展白芷产业,已有10余年,历经坡坡坎坎,从一户两户三户开始种植到100户200户300户种植,通过了示范——带动——再示范——再带动——大示范——大带动这么一个循环过程,中间也出现过白芷价格的涨涨落落,但魏家营村人认准了这个产业,坚韧不拔发扬了打持久战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不难看出发展一个成功产业是一个十分艰苦漫长的工作,决不是靠政府或某个组织一厢情愿能短期打造的。

从魏家营村一村一品建设中,充分说明只有充分发挥市场“无形的手”和政府“有形的手”两方面作用,实现功能互助,才能推进“一村一品”战略的实施。

参考文献:

1、杨卫泽:以一村一品一企为抓手,大力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J] 北京:农村经营管理,2006,(04)

2、农业部:加快发展一村一品的指导意见 [Z] 北京:农村经营管理,2007,(03)

下载大力发展蔬菜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文章)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力发展蔬菜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文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快梧州食用菌产业发展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加快梧州食用菌产业发展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一.基本情况 梧州市食用菌产业从2003年起进入恢复发展阶段,特别是2006年开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食用菌得到较大幅度的发展,已......

    做足特色农业文章,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做足特色农业文章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近年来,如何促进农民增收,帮助农民致富成为党和国家关注的头等大事,而发展特色农业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重要举措。因此,大力......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活动总结

    以项目为抓手,强化引导带动 促进农民增收 ——农民致富增收工作总结 2013年以来,发改局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开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活动。通过采取谋项目、......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调研内容

    赵固乡机关干部进农户创先争优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调研内容为切实落实好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经研究决定,即日起用10天时间,全体机关干部深入到农户,广泛宣传国家的惠农政策,对各村......

    以蔬菜产业带动农民增收

    以蔬菜产业带动农民增收 余培发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消费水平日益提高、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对蔬菜的高营养、无害化要求与日俱增。发展绿色、环保蔬菜产业,已成为提......

    发挥远程教育作用 促进农民致富增收

    发挥远程教育作用 促进农民致富增收 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提高党员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增强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的有效手段。我们在开展远程教育过程中不......

    新形势下促进农民致富增收的思考

    新形势下促进农民致富增收的思考 宜宾县复龙镇镇长 罗学彬 围绕“三农”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全面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中央要求,全面进行社会主义新......

    加强远程教育培训 促进农民致富增收

    加强远程教育培训 促进农民致富增收——普定县远程教育促进农民增收工作做法作者:黄明全文章来源:普定远教办点击数:21更新时间:2010-12-9普定县紧紧围绕远程教育服务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