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劳务外包日常管理操作风险提示000
关于用工单位转为劳务外包发包方 的日常管理操作风险提示
由于**劳务派遣用工数量超过《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关于劳务派遣用工比例10%的上限规定。结合院实际,**劳动用工规范调整实施方案确定了以业务外包为主的分流途径,但是**省业务外包市场发展缓慢,无法满足院相关业务外包,故暂以劳务外包方式过渡,最终实现业务外包。为此,一方面需加强内部管理,做好劳务派遣转换劳务外包后的规范管理,另一方面,通过一段时间培育外包商,提高其管理服务水平,督促外包商切实履行好管理责任,防范外包商将用工等风险转嫁发包方。
一、劳务派遣与劳务外包的主要区别。
1、涵义
劳务派遣指用工单位与劳务派遣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劳务派遣单位派遣人员到用工单位从事用工单位安排的工作内容的一种用工形式。
劳务外包指企业将公司内部的部分业务或职能工作内容发包给相关的机构,由其自行安排人员按照企业的要求完成相应的业务或职能工作内容。
2、两者区别
(1)劳务派遣协议一般是按照实施派遣的时间和费用标 准,根据约定派遣的人数结算费用。劳务外包合同一般按照事先确定的劳务单价根据劳务外包单位完成的工作量结算,其合同标的一般是“事”,是依据承接的工作任务及工作量相结合结算费用。
(2)劳务派遣用工形式中,存在三层法律关系。一是用工单位与劳务派遣单位之间的派遣合同关系,二是劳务派遣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合同关系,三是用工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实际用工关系。劳务外包,主要存在两层法律关系。一是发包人与承包人之间的承发包合同关系,二是承包人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合同关系。劳务发包人与劳动者之间不存在任何法律关系。
3、劳务外包管理合作过程中的主要风险有:合同风险、外包商准入风险、信息泄密风险、劳务派遣嫌疑风险、事实用工风险、劳动纠纷风险等。
二、劳务外包合同。
(一)合同签订主体
1、**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二级单位或项目部。
2、非独立法人主体资格的单位(不含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单位)须办理法人授权手续。
3、非独立法人主体资格的项目部须办理法人授权手续。
(二)外包商选择
外包商的注册资本、风险承受能力、管理经验、管理手 段、专业人员、保证制度等将影响其提供的服务质量、效率。本条主要是规定外包商的准入基本条件,从而规避相应风险。
1、目前大量的劳务外包是与原合作的两家劳务派遣公司签订,不论经济实力、管理水平均达不到实际管理要求,实属无奈之选。但随着市场发展,业务外包供应商的种类、数量将渐渐丰富起来,因此,一方面需要加强现阶段劳务外包管理,提高现外包商管理水平;另一方面,拓宽视野,筛选市场上合格外包商,引入新的外包商,形成良性竞争和淘汰机制,建立并逐步完善合格供应商名单。
2、外包商应具备如下基本条件:
(1)依法成立和合法经营的专业服务机构或其他经济组织,并在当地设有固定办公场所。
(2)经营范围和专业资质资格符合外包业务需要。外包合同对从业人员有执业(职业)资格要求,外包供应商还应出具有效的个人相应资质证明材料。
(3)外包供应商具备合法的用工主体资格,依法用工,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报酬,依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并为劳务外包从业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4)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人员劳动关系、培训、安全、财务等方面。
(5)其他根据外包合同明确的其他要求。
(三)合同主要内容
外包需要有严厉的合同、监管条款和服务协议加以约束本条主要规避合同风险和劳务派遣嫌疑。
1、标的:各单位在判定该业务适合外包后,合同标的应为明确的业务工作内容,例如:物业服务、保洁服务、供餐服务、**项目后勤服务、**工序等等。
2、结算依据:(1)工作量。建议各单位在劳务外包实施过程中,针对劳务外包人员完成工作量对应的相关费用进行全面核算统计,转换为相应的工作量计价标准,逐步、尽快替代现劳务外包合同中的人员费用结算依据。(2)工作质量标准。按照院质量、安全、职业健康体系标准控制要求进行明确。(3)支付条件,应包括验收结果、日常监控记录及其他条件等。
3、管理责任:外包商须明确现场负责人,外包商派驻现场管理的负责人或在劳务外包中指定人员并明确其管理职责。
4、工具、设备:若因完成发包工作需要借用发包方所有的工具、设备的,由外包商指定专员借用,使用完毕及时归还后发包部门方可结清外包费用。
5、根据外包工作性质和内容,外包合同还应对安全生产、廉洁、保密等明确要求,也可签订安全生产协议书、廉洁协议书、保密协议书。(1)安全生产协议书:„„(2)廉洁协议书:„„.(3)保密协议书:„„
6、合同管理。
外包合同应在**提供的协议范本基础上,根据业务内容修改,变更内容须经法律事务部审核同意。外包合同纳入院综合办公系统/财务办公系统/部门管理类合同管理
三、劳务外包人员进场、退场管理 本条主要规避劳务派遣嫌疑和事实用工风险
(一)进场。发包方可接受委托参与劳务外包人员招聘。但在招聘公告、录用相关资料中不能出现发包方单位名称、公章、参与工作的人员签字等。外包商应提供劳务人员劳动合同复印件。
(二)退场。外包人员辞职信抬头应为外包商,发包方人员不能签署意见或盖章。辞职信转交外包商。清查暂由外包人员使用的保密资料等重要工作资料。发包方设备仪器由外包商指定的现场负责人负责领用,并在使用完毕须及时交清后方可结算相关费用。
四、日常管理。
日常的每个细节都会成为证据链条组成,本条主要为规避劳务派遣嫌疑和事实用工风险、劳动纠纷风险。
(一)培训。
1、上岗前培训:保留外包商提供的安全教育或有特殊要求的岗前培训记录。
2、日常培训:培训发票抬头等应为外包商。
(二)考勤。
考勤表由外包商指定人员签字、外包商盖章,尽量避免事后补救的情况。出勤、出差、节假日休息、请假、无工作安排未上岗等情形应加以区分、如实记录。请假条的抬头及考勤表等不能出现发包方单位名称等信息。考勤表、请假条原件交外包商、发包方存扫描件或复印件。
(二)考核。
1、外包商为劳务人员考核的实施主体。发包方对于外包人员不良记录,一是达不到退场条件的,及时通报外包商,外包商依据外包合同及外包商管理制度及时处理,并留下书面痕迹;二是情形严重、或多次轻微违规违纪累计符合退场条件的,及时通报外包商,依据外包合同及外包商管理制度及时处理,并留下书面痕迹。
2、发包方对外包商完成对发包业务的完成情况(数量、质量、安全、时间等事项)进行考核。
(三)劳保用品。
根据协议由发包方提供基本劳保用品的,劳保用品不可出现发包方信息。
(四)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参保确认 有新入场(即新增和更换)劳务人员要求查验外包商已为该劳务人员参加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保单并留存复印件。
(五)纠纷处理.尽可能减少和杜绝劳动纠纷,深入了解劳务人员的思想动态,及早发现苗头和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
(六)其他。
发包方不能为外包人员出具工作、收入等各类证明,不能随意在外包人员个人资料上盖章。若需证明之前的劳务派遣用工过程,须注明劳务派遣用工关系,但证明内容中不能出现在院工作年限、收入等内容。发包方应保管好保密资料等。
五、出差管理。
本条主要规避劳务派遣嫌疑和事实用工风险、出国工伤认定风险。
(一)出差安排。不能使用**OA出差管理系统。单独填写出差单,派出方为外包商。
(二)费用报销。
将统一人员较为集中的两家公司外包人员差旅标准。报销标准由外包商与发包方签订补充协议。费用审核:票据由发包单位、财务部初审后交外包商审核留存;发包方定期向外包商支付费用,再由外包商向外包个人支付。发包方在审 核过程的记录痕迹等不可让外包人员经手。
(三)工伤保险备案
若有国外业务发包,发包单位应提醒外包商,提前七天到工伤保险部门备案,并验看备案表。
六、费用结算。
主要为规避劳务派遣嫌疑。
1、每月对项目(单位)外包业务考核并形成文字记录,根据考核结果结算外包费用,出现不合格事项,及时通知外包商更换人员。
2、每月核实劳务实际完成工作量,以便及时支付结算。建议由劳务人员记录每天工作内容,每月25日交发包部门验收,结算时整理劳务人员工作成果验收单汇总形成工作量结算表。
七、后评估管理
为规避外包商准入风险,要对所有合作过的业务(劳务)供应商,均须进行综合评估,由项目部和所属部门共同完成评价,分优秀、合格和不合格分包公司,并建立台帐;同时项目部要对合作过程进行总结分析,找出自身和公司管理存在不足,并总结成功的经验。
第二篇:运行管理操作风险防范提示
运行管理操作风险防范提示
当前,全球经济形式复杂多变,充满诸多不确定因素,并且经济运行中积累的风险隐患逐步向金融领域传导,加之同业竞争愈演愈烈,给运营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日常运行安全面临了极大的考验,为确保日常运营安全,对重要业务和重点环节作以下风险提示。
一、事中风险控制方面
应充分发挥日常现场监督机制的效能,对重大风险环节的业务应落实日常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发现重大问题的,应追究当事人及管理人员责任,严肃日常业务处理纪律,提升日常业务操作的合规性,严控运营操作风险事件的发生。
(一)网点营业经理在现场审核时,必须到业务办理现场对真实性、合规性和完整性进行认真审核;远程授权人员应认真履行对授权业务合规性和完整性的审核职责,严格控制经现场审核和远程授权后风险事件的发生。
(二)网点负责人应加强对网点人员动态管理,不但需对8小时内,还需对8小时外员工的思想动态情况进行管理;同时网点负责人应加强对网点业务处理情况管理,对特殊、重要业务做好审核签批工作。
(三)运行督导员应加大检查力度和深度,依托业务运营风险管理系统数据对高风险机构、高风险柜员开展有针对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充分暴露和揭示,并对问题的整改做好跟踪检查,确保发现的问题彻底整改。
二、重要业务环节方面
所有业务的办理必须严格按照总分行要求进行严格审核、规范操作,不得出现走捷径、图方便、无视制度要求的情况发生,对存在疑问的业务必须按照“有疑必查、一查到底”的原则执行,确保业务办理过程合规、合法。
(一)核算要素管理
核算要素是实施业务核算的要件,是所有业务开办的基础,印、押、证共同构成了支付要件,因此空白重要凭证、会计核算专用印章等必须做到专人使用、专人负责;营业期间离开柜台做到“人离章收”;非营业时间入箱保管;对构成支付要件的印、押、证必须做到岗位分离。
(二)现金业务管理
办理现金业务必须坚持“一笔一清”、“日清日结”,做到账款、账实、账账相符;现场管理人员在营业结束时必须对现金实物的真实性进行监督;现金金库必须做到岗位职责明确、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确保现金实物安全。
(三)重要物品交接环节
重要物品的交接必须在监控范围内,以面交面接的方式办理交接手续,所有的交接必须建立交接记录;会计账包的传递必须使用双人专车(机动车)、传递过程中会计账包应在视线范围;所有需传递的重要物品均应以完全封装形式传递,严防传递过程中重要物品遗失;调运人员在装卸钞操作中应做到唱票核对、发车前对周边环境进行检查的要求。
(四)单位结算账户管理
单位结算账户开立、变更和预留印鉴管理是操作风险中重要的风险环节,在办理单位结算账户开户和变更、预留印鉴操作时必须做到“本人办、面对面、交本人、不间隔”,对于必须本人签字确认的业务,必须落实本人面对面填写签字确认,充分落实亲见亲签的要求,同时应严格按照总分行要求进行开户真实性的核实工作,不给外部不法分子有机可乘,杜绝外部风险事件发生。
三、风险防范措施落实方面
风险防范措施是有效防范日常运营操作风险的重要手段,需要全行上下充分认识到风险防范措施在案件防范和防控风险中的重要性,积极调动各项资源,努力将风险防范措施落实到位,确保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加强银企对账工作
银企对账工作是操作风险防范的重要环节,是案件防范的最后一道防线,应充分发挥银企对账在风险防范中的重要作用。全行银企对账完成率一直处于不太理想的状态,分行在银企对账方面已采取了多项举措,但目前为止银企对账的完成率仍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甚至处于总行平均水平之下,因此各行部首先必须高度重视银企对账工作的重要性和在案件防范中的重要作用;其次各行部应加大网银对账账户发展力度,通过绿色环保的对账方式,降低纸质对账的成本和纸质对账反馈周期较长的缺陷;第三需强化对银企对账完成情况的跟踪力度,确保单位客户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对账工作;第四需确保新开账户对账地址的准确性,结合新开账户上门核查工作,加强新开账户对账地址的核对,从而提高新开账户的对账率。
(二)加大支付密码器推广
目前在预留印鉴管理方面存在诸多的风险隐患,支付密码器的使用是消除此风险的有效手段,但在支付密码器推广过程中遇到了非常大的阻力和难度,分行推广的进度在总行排名29位,远远落后于其他兄弟分行,首先暴露了对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其次部分支行未能做到全行一盘棋,共同推进支付密码器的推广工作;第三对新老客户的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在网点内发放、推广和使用宣传材料,最大限度地得到客户的认可;第四需通过落实指标分户到人的方式,尽快推进支行密码器的推广工作。
四、培训方面
(一)加强员工防范内外部风险意识的教育,强化每个员工的操作合规意识、责任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充分认识到运营操作风险无处不在,需要在日常操作中保持高度的警觉性,牢固树立合规操作至上的理念,从而确保日常业务办理有序安全。
(二)加强员工业务操作技能的培训,特别是对新员工应建立定期业务培训、基本功练习、典型案例探讨学习机制,在定期培训提升员工业务技能的同时,通过合规、准确地操作,有效防范内外部风险。
各行部应针对网点现场履职和运行督导员日常检查发现的问题及业务运营风险管理系统中的风险事件,特别对屡查屡犯和重大的违规行为应加大加重处罚力度,并及时将典型的案例和处罚结果在全行范围内进行通报,起到警示和威慑作用,严防各类重大的违章违规事件发生,从而提升对操作风险的管控能力。电子银行业务操作风险防范提示
一、个人电子银行注册、变更、注销业务
(一)风险点一:非本人办理个人电子银行注册业务
个人电子银行注册业务必须遵循“本人办、交本人、本人签”的原则,经办柜员应通过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对经办人员身份证件真实性进行核查,核验客户的注册账户介质及其密码,现场管理人员应对客户身份和业务真实性进行审核,确认客户本人办理业务。将客户申领的身份认证工具(包括电子银行口令卡、电子密码器、U盾等)及时发放给客户本人。
(二)风险点二:个人电子银行客户证书未发放给客户本人
个人电子银行客户证书必须发放给客户本人,对于客户申领U盾的,经办人员必须将U盾发放给客户本人,且现场管理人员应监督经办人员将U盾发放给客户本人。客户核对申请事项及确认U盾发放无误后在申请表上签字。现场管理人员应确认客户本人在上签字确认。经办人员确认已将U盾发放给客户本人且客户本人签收后,在申请表上签章。现场管理人员监督柜员确将U盾发放给客户本人且客户本人签收后,在申请表上签章,确认U盾确实发放给客户本人。
二、企业电子银行注册、变更、注销业务
(一)风险点一:非企业授权办理企业电子银行注册业务
企业电子银行注册业务应严格审核客户身份,经办柜员通过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对经办人员身份证件真实性进行核查,如经办人非企业法人代表或单位负责人,还应审核企业的委托授权书,授权委托书的授权事项应包含授权办理电子银行相应业务,且该授权在有效期内,授权委托书上已加盖单位公章。
网点应双人审核预留银行印鉴。双人检查申请表以及其他申请资料上加盖的印鉴与主申请账户的银行预留印鉴相符,审核无误后在预留印鉴下方分别加盖“印鉴审核人”和“印鉴复核人”名章。与客户签署相关协议,防范电子银行相关风险。
开户网点应进行电话回访核实,应按照客户主申请账户在我行主机系统中留存开户信息中的地址和联系电话,通过上门或电话核实经办人员确属企业有权人员,企业确实申请注册网上银行,核实后在《中国工商银行电子银行企业客户注册申请表》上注明核实情况,核实人员签章确认。通过营业执照等资料确认经办人为企业法人代表或单位负责人的,可不进行电话或上门核实,柜员应在申请表上注明本事项,确认人签章。
(二)风险点二:证书未安全解冻
业务代理网点应指定专人,在证书解冻前通过主机系统查询客户主申请账户开户信息中的联系电话或联系地址,再通过该电话或地址向企业核实网上银行申请事项并确认企业已领取证书,核实无误后在《中国工商银行企业客户证书领取单》上记录核实结果,核实人签章。
业务代理网点操作员审核《中国工商银行企业客户证书领取单》上的各类签章齐全,审核无误后,根据领取单上的证书信息进行证书解冻操作。审核员对操作员的操作进行审核授权,操作员、审核员需加盖个人名章,并注明证书解冻时间。业务代理网点必须在发放证书后才能解冻证书,严禁提前解冻客户证书。
个人金融业务操作风险防范提示
一、理财类产品合规销售要求
理财类产品包括基金、保险、个人理财产品、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代理收付信托计划、国债等产品类型。根据最新的监管政策和总行要求,近期在个人理财类产品合规销售和合规操作方面,必须重点落实以下各项要求:
(一)产品准入要求
以个人客户为销售对象的理财类产品,必须经总行个人金融业务部审核批准,并由分行个人金融业务部下发正式产品通知后,才能销售。严禁行部私自销售未经分行正式准入的理财类产品。严禁擅自向客户推介非我行代理的理财类产品。
(二)合规销售要求
1、必须正确区分产品类型。在销售各类理财产品时,必须向客户准确、清晰地介绍产品类型,不得互相混淆。重点是不得将理财类产品等同于储蓄存款进行销售、不得将保险产品等同于银行理财产品进行销售、不得将代理收付信托计划等同于银行理财产品进行销售。
2、必须充分揭示产品信息。在销售各类理财产品时,必须讲清产品的特征、收益、费用及可能存在的风险。不得误导客户,不得夸大收益、不得隐瞒风险,不得私自向客户承诺保本、保收益。
3、必须选择合适的客户。在销售各类理财产品时,必须根据产品风险程度选择合适的目标客户,必须根据具体产品要求对客户进行事先风险评估。不得销售风险程度高于客户风险承受能力的产品,如客户执意购买,应根据具体产品操作规程做好客户确认工作。不得向65岁以上客户主动推介高风险产品(包括保险)。
4、必须正确宣传产品。根据银监会和总行最新的关于理财产品宣传管理要求,通过海报、告示、折页、滚动屏、网点大屏幕、短信等渠道进行产品宣传的,所有文本必须统一管理。网点不得擅自制作宣传材料,不得摆放未经分行认可的产品宣传折页,尤其不得擅自摆放保险、证券、基金等合作公司制作但未经分行许可的宣传材料。合作公司提供的促销物品一律不得在网点摆放及发放,必须由合作公司直接配送给客户。
(三)合规操作要求
1、理财类产品销售必须由客户本人办理,不得代办业务。销售产品前必须确认客户本人购买。
2、必须按照具体产品要求请客户签署销售文件。所有销售文件必须由客户本人签字和进行风险抄录。不得代签、不得代为风险抄录,不得事后补签,严禁我行人员代客户签字或进行风险抄录。
3、严禁我行人员持有客户介质和密码,代客户购买个人理财业务。
4、售前必须进行风险评估的产品,必须严格执行风险评估操作流程。必须请客户亲自填写客户风险评估问卷(2012年新版),必须请客户亲自在评估问卷上签字确认,客户首次风险评估必须在网点内部进行。严禁我行人员代替客户填写风险评估问卷,或以任何方式引导客户取得高风险等级评估结果。
(四)个人理财终端操作规范
个人理财服务自助终端是经总行授权在上海分行试点的创新项目,主要用于基金、个人理财产品、保险的销售。在通过个人理财终端向客户推介产品时,除执行上述合规制度时,还必须落实以下要求:
1、客户身份确认规定
客户只能持本人介质在个人理财终端上进行自助交易。理财经理必须请客户出示身份证件,与系统回显的客户身份信息进行核对一致、确认为本人后才能继续交易。
2、交易自助操作规定
个人理财终端自助交易以客户刷卡输密作为交易确认依据。必须由客户本人完成,理财经理不得代为操作。
3、交易凭证处理规定
客户进行基金、保险、个人理财产品等自助交易(包括风险评估),理财经理必须根据柜面交易凭证管理要求请客户填写相关销售文件和凭证,并请客户亲自签字和风险抄录。
二、机构合作规范要求
(一)网点不得允许保险公司人员进行驻点销售。
(二)网点在与合作机构合作过程中,不得向公司索要或收取保险公司赠送的现金、礼品、礼券等任何现金等价物。
(三)网点不得以任何名义向合作机构收取产品代销手续费或其他费用,并不得以此为由拒绝销售。
(四)网点不得以任何名义向合作机构等公司报销费用,不得参加由合作机构等公司组织的任何旅游、考察等活动。
三、贷款合规调查要求
(一)项目调查
根据以商品交易市场为抓手批量发展个人经营贷款的工作要求,各行部个人融资中心成立了项目小组,负责项目类贷款方案的调查工作。在项目类贷款调查中,要重点关注以下方面的风险控制:
1、通过拜访市场(商会)管理单位、召开商户座谈会、实地查看经营状况等形式掌握市场经营模式(商会管理模式),区域地位和影响力、商会(会员)年销售额、收入来源和组成等实际经营情况。
2、充分了解经营业主的从业经历、经营规模、经营模式、平均利润率和资金周转周期等经营情况,了解商户所在行业动态情况。
3、重点加强贷款用途的调查,防止贷款挪用进入民间借贷领域。
4、根据客户实际情况,结合我行各项金融服务,为客户提供质价相符的金融服务。
(二)贷款调查
遵守总分行关于个人贷款业务操作流程中调查要点的相关要求,落实尽职调查,同时重点注意以下方面:
1、认真落实双人见客谈话和面谈面签制度,认真核对客户信息,做好身份证信息和照片核验工作,防止虚假贷款、冒名贷款。
2、对抵押物进行充分调查,严禁以任何形式暗示评估公司虚抬抵押物评估价。
3、加强对贷款用途的调查,做好客户教育工作,防范客户提供虚假贷款用途证明套取贷款。
4、严格遵守总分行关于个人客户信息保密相关规定,遵守个人征信查询相关规定,严禁将贷款调查中获知的客户信息泄露给任何第三方。
5、根据客户实际情况,结合我行各项金融服务,为客户提供质价相符的金融服务。
信贷管理操作风险防范提示
信贷管理部对当前信贷业务相关环节和重点领域操作风险管理工作提出以下要求。
一、加强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操作风险点的控制
(一)加强对业务流程操作风险点的控制
1、贷款三查环节
尽职调查环节,确保贷款调查信息的合法性、真实性、有效性、完整性,落实现场调查、访谈、核查、面签。
尽职审查环节,加强押品价值评估、贷款风险点分析及控制措施制定、客观公正的审查审批。
尽职检查环节,严格落实审批书贷后管理要求、贷款资金支付监测与用途跟踪、按业务品种落实相应的贷后检查,如资本金到位、项目资金监管、抵押撤销、房地产封闭管理、销售回笼、押品存续状态和管理等。
2、作业执行环节
合同签订环节,规范合同/协议版本填写、审批书条款添加、保证合同/协议有效性。
担保合法有效性环节,落实保证担保、抵(质)押担保合法有效。贷款资金发放和支付环节,严格放款前提条件落实、贷款合规支付。信贷档案资料整理移交环节,保证信贷业务档案资料完整性、信贷业务档案移交及时性
(二)加强国内贸易融资风险控制
1、加强贸易背景真实性调查、审查和监督
在调查、审查审批和作业监督环节要严格审核贸易融资业务背景的真实性。要多渠道收集贸易背景相关资料,严格核查发票是否真实、合法、有效,防止企业通过虚假合同、发票、提单等单据骗取银行融资。首次与我行合作或首次发生交易的客户不得办理隐蔽性国内保理。加强贸易融资业务与具体债项对应审核工作,确保我行对物权或债权的有效控制,特别要防止缺少真实贸易背景的一般流动性贷款简单置换成国内贸易融资。
2、实施供应链核心企业动态管理
严格执行总行对总分行级核心企业认定条件、审核权限和流程、申报原则、动态管理等有关要求,重点防范因核心企业经营困难引发的系统性风险。每年开展对核心企业的审核认定工作,对于不再符合核心企业认定条件的,结合实际供应链融资开展情况,及时清理核心企业或向总行申报;对年内企业发生风险事件对其经营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等情况的,及时取消其核心企业资格。
3、严格执行销货端融资还款专户管理
要紧密结合贸易融资自偿性融资的特点,加大对还款环节的风险控制。以应收账款对应的未来现金流作为第一还款来源的,应按相关管理规定要求进行应收账款专户管理。经办行应对客户结算账户的资金往来及余额变动情况进行监控,跟踪货物销售回款情况,在融资到期前检查客户账户资金余额和预期资金收付流量,确保还款来源充足及我行融资按时归还。
4、加强商品价格跟踪监控与风险预警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尤其要防范商品价格波动带来的融资风险。应选择自偿性较强的大宗商品办理商品融资,对投机热炒的商品、价值波动较大的商品,或其他涉及通胀风险的企业,要审慎办理商品融资业务。加强对物流监管企业和商品的准入管理,加强对质物的管理和监控,及时掌握监管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相应风险防范措施。
5、严格控制关联企业贸易融资风险
谨慎办理基于关联交易的贸易融资业务。对购销双方具有关联关系的,须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和掌握企业真实的交易信息,从严审查购销双方关联交易的稳定性与合理性,尤其要关注二者的紧密程度以及合同关于商品的数量、价格、交易方式、结算期限等要素的约定是否合理并且能否完成真实销售。对关联企业贸易融资,要积极采取补充其他担保或者提高贷款定价等方式予以覆盖风险。
(三)加强表外和非信贷业务风险控制
将项目投资类理财和主理银行等表外非信贷业务纳入信用和操作风险管理范畴。加快建立相应的风险总量控制制度、投后管理制度和风险评价制度等,明确业务的尽职调查、审批核准、业务操作、投后管理、档案管理等管理要求,理顺业务办理、业务存续、业务结清期间的工作流程和部门职责划分。完善业务风险监测与报告制度,探索实行跨部门的项目制风险管理模式。
要比照信贷业务贷后管理要求健全表外和非信贷业务投后管理制度,加强资金用途管理,定期对融资方的经营状况和本息偿付能力、融资项目的实施进度情况和风险状况等进行监测检查,建立风险预警及突发事件管理机制,完善贷后管理和档案管理制度。
二、加强专业检查监督
(一)严肃制度执行,明确岗位职责
各行部应严格按照各项信贷业务管理制度进行信贷操作,确保制度执行到位,各岗位工作职责到位;要认真查找本行在操作风险管理上的薄弱环节,不断建立和完善本行的内控管理机制,要依靠制度执行来保证业务的合规操作,不留盲区、不留死角。
(二)落实防控措施,确保整改落实
要强化风险防控工作,把各项风险控制措施落实到位,要明确重点防控领域及主要控制手段,要抓住关键环节,及时发现流程中可能存在的操作风险问题,及时整改,确保落实。
(三)加强监督检查,严格违规管理
通过监测检查、信贷作业再监督等工作,加强对操作风险的监督检查。2012年分行信贷管理将开展以下检查。
CM2002系统管理专项检查,主要包括客户行业标志、客户规模标识、法人客户资产质量分类和分期还款计划录入检查等,通过专项检查,确保CM2002系统信息准确。
国内贸易融资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双边贸易的融资业务,加强对贸易背景真实性、管理制度落实情况、物流资金流单据流的匹配情况的检查。加强对基层业务操作情况的调查,及时掌握风险控制要点与隐患,结合总行贷后管理要求,进一步明确和细化贸易融资各项业务贷后管理要求。
加强日常作业执行管理,对放款核准、合同管理、他项权证管理、贷后管理要求落实等操作风险重点加强控制。
开展支行信贷风险管理能力进行评估,根据评估情况给予不同的业务授权和监督管理。
三、加强教育培训
(一)深化教育培训,提高合规意识
各行部要充分发挥培训机制作用,定期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和管理指导,规范操作,要让员工清楚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应该怎么做;要结合分行通报及典型案例进行学习和警戒;要通过加大业务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员工的业务素养、操作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全面强化员工合规经营理念和规范操作意识。
(二)加强业务培训,开展现场指导 计划开展信贷监督执行培训、国内贸易融资新产品专题培训、供应链融资案例分析专题培训、个贷监测管理培训、信贷管理中层干部及业务骨干培训,并到基层行进行业务指导。
(三)严明管理纪律,严格考核制度
对触及违规操作行为,根据相关制度管理规定给予相应的违规处罚,包括批评教育、违规积分,行政处罚等,纳入支行行长经营绩效目标考核。
第三篇:个人客户经理操作风险提示
操作风险管理预警提示
〔2009〕第6期
省行营业部操作风险(个人金融业务部)
管理委员会秘书处二〇〇九年九月十五日
个人客户经理操作风险提示
各支行:
为加强我行个人客户经理管理,规范个人客户经理业务行为,严防操作风险,营业部个人金融业务部就加强个人客户经理管理操作风险提示如下:
【风险提示】
1、个人客户经理违规出入现金区;
2、个人客户经理代客户签字;
3、个人客户经理超期未轮岗;
【风险分析】
1、受营业场所物理环境的制约,许多网点的卫生间和生活区设在现金区内,一些网点理财经理维护客户机具设在现金区内,造成个人客户经理违规出入现金区的现象发生;-1-
2、客户经理严重违反个人客户经理“十严禁”规定,代客户签字,究其原因在于个人客户经理风险防范意识较差,规章制度执行观念淡薄,支行和基层网点对个人客户经理管理不到位,内控风险意识欠缺等多种原因;
3、按照上级行规定,个人客户经理轮岗方式为交换服务对象,轮岗期限为3年,部分支行能认真执行这一规章制度,少数支行不能认真履行制度,对个人客户经理管理不到位,使上级行对个人客户经理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没有得到贯彻执行,易造成风险隐患。
【管理对策】
1、营业部已经与负责网点装修和改造的相关部门沟通,今后在对网点实施装修和改造时,要从基层网点防范各种风险和隐患着眼,在网点物理环境许可的条件下,尽量合理设置卫生间和生活区域,解决网点个人客户经理经常出入现金区问题,切实防控操作风险。
对于目前非现金区未设有卫生间和生活区域的网点,客户经理可以在网点经理、营业经理的监督下合规进入高柜业务区,解决日常入厕、吃饭等问题。
个别支行及网点由于装修改造等原因,没有将为个人客户经理配备的机具设备摆放在规定的位置,要求支行限期整改,待装修完毕后恢复到非现金区由专人专用。
2、《中国工商银行个人客户经理“十严禁”》第六条
中规定:严禁个人客户经理代替客户签字。“十严禁”是个人客户经理基本行为准则,个金部曾三令五申要求严格遵守,并组织客户经理学习考试。营业部将不间断的继续督导个人客户经理对行内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进行学习,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3、根据工银辽发[2007]202号关于转发总行《关于印发〈关键岗位人员岗位轮换和强制休假暂行办法〉的通知》,个人客户经理的建议轮岗方式为:更换服务对象;轮岗期限为:3年;营业部曾多次将此管理办法传达给支行并组织学习,营业部已要求支行制定 “个人客户经理更换服务对象紧急预案” 并上报个人金融业务部,及时实现个人客户经理岗位轮换。
行内发送:办公室、个人金融业务部、内控合规部。
第四篇:票据业务操作风险提示
操作风险管理预警提示
„2009‟第2期
省行营业部操作风险(机构业务部)
管理委员会 秘书处 二〇〇九年四月十五
关于票据业务的风险提示
各支行:
近期,总省行先后发布堵截伪假银行承兑汇票案例,为强化票据业务管理,有效防范票据业务操作风险,营业部机构业务部就加强防范伪假票据的操作风险提示如下:
【风险提示】 1、2009年1月14日,客户李某(北京户籍)和其同伴共2人持银行承兑汇票一张,票号01285921,金额900万元到禄丰支行,要求为其鉴别汇票真伪。营业经理查看该银行承兑汇票,发现出票行分签号不符,通过印模比对及鉴别仪鉴别存在诸多疑点,即向支行领导报告,经进一步查验及鉴别后,确认该票为假票。随即支行报警,县公安局将其两人及假票带走调查。
—1—
2、湖北三峡分行夷陵支行2008年11月27日签发一张2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票号01275923,出票人宜昌市某商贸有限公司,收款人西藏某摩托车有限公司,到期日2009年2月25日。该票出票人于12月3日到夷陵支行声称汇票被盗,要求办理挂失手续,我行按照相关规定对该笔汇票办理了挂失止付手续。此后,夷陵支行先后接到2笔查询,但金额变为520万元。据此情况,目前推断此笔银行承兑汇票可能被伪造。
【风险分析】
1、利用伪假银行承兑汇票诈骗一直是不法分子进行金融犯罪活动的主要手段之一;
2、不法分子伪假造假手段日益变化,并呈现专业化、团伙集团化趋势;
3、个别案例中发现不法分子处心积虑,不择手段,想方设法地择机作案。
【管理对策】
1、严密贴现查询。严格执行总、省行规定的贴现业务双查询原则,切不可流于形式。对每一张票据都须做到“有疑速查、查必彻底”。查询内容要求全要素查询,必要时进行再次查询、再再次查询或将复印件传真至承兑行作为核对依据。同时须应由市场营销岗换人进行电话复查核对票面要素及协议号、经办人签章等事项,确保查询工作准确翔实。
2、强化票据审验。注重票据透光、水印、印模(鉴)、油墨、纸质、书写等关键部位和关键环节的审查和审验。另
—2— 外从以往公布的案例中还发现不法分子有意选择特殊时间,如周五下午或临近下班时间办理业务,企图利用业务经办人员一时疏忽达到目的。因此更要严密和严格操作流程办理业务,将基础审验工作做实做细,不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3、总结积累经验。针对出现的伪假票据案件特点,各支行特别是票据中心要防患于未然,总结伪假及案防经验,加强学习和交流,并采取重要业务岗位经验交流共享的方式,使全员进一步了解相关知识,掌握防范技能,达到全员业务技能的整体提升。
4、加强业务管理。各支行及票据中心要加强业务营销和客户经理管理,坚持营销业务自主开发,禁止与票据掮客有关联,防止被票据掮客恶意利用等不法行为的发生。
行内发送:各部室,各直属、附属单位及省行派驻机构,各位行级领导。
—3—
第五篇:日常操作风险防范方案
柜面业务日常操作风险防范
方
案
依据***银行《财务会计类操作规章制度》特制定柜面业务操作
风险防范方案:
一、防范的目的
柜台业务是银行业最基础的业务,也最容易发生操作风险,操作风险贯穿于柜台业务操作的各个环节。因此为加强操作风险的控制,提升操作风险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对操作风险进行有效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小操作风险带来的损失。
二、防范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方案
(一)健全风险管理机制,为防范操作风险提供保障。
1.建立健全柜面业务考核评价。拟定内控制度操作管理规范考评检查考核标准,对网点、柜员的柜面风险控制管理、风险防范措施和效果等进行及时的跟踪考核,把柜员的业务量、与风险管理水平作为对支行营业网点综合考评的依据。
2.对网点差错率考核及事后监督业务差错要求。收集稽核部每月通报各网点业务差错数据,分析各网点业务差错特征,有针对性的提出意见;同时请稽核部制定支行网点差错率的考核指标,纳入合规经营考核中。支行事后监督员对监督出发现的差错要下发差错通知书及查询书,及整改内容情况装订归案管理;同时统计月报汇总每日监督发现的差错笔数及查询笔数。3.对支行事后监督员的要求。强化业务学习提升业务监督技能。鉴于现阶段事后监督体制的特殊性,建议总行有关业务部门开展对现有监督人员的培训,要有针对性地加大培训力度,突出监督业务的特点、检查方法、审核技巧等专项培训。全面提高监督人员的业务水平、操作技能以及分析、判断、处置问题的能力,树立监督人员的风险观念,避免外行监督内行现象的发生。
4.强化柜面风险管理工作。对柜面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进行合理的安排;严格要求不相容岗位职责相互分离;柜员的权限卡要按照事权进行划分;对各项业务进行严格的审查和按流程规定办理;加强对授权业务的管理与审核;对违规违纪现象及时处理处罚。
4.加强监督检查职能。要求各支行每月进行自查,并将自查情况细项内容报告交到合规与风险控制部;总行通过定期检查和突击抽查及专项检查,现场检查与调阅录像等非现场检查等多种检查形式,在全行形成风险检查与风险控制的高压态势,促使员工不断强化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提高重视程度、加强教育培训,提升风险防范能力 1.高度重视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防范。
高度重视是减少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前提条件。在柜面业务管理上,基层网点负责人应加强履职,网点支行行长在日常工作中要严格管理,定期抽查录像,使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得到有效落实,使违规违章行为得到及时纠正和制止。
2.开展内控合规教育,提高员工风险防范意识。加大对员工合规经营意识、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认真组织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坚决杜绝以习惯代替制度,以感情代替规章,以信任代替纪律的陋习,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理业务,不断强化员工风险防范意识,从思想、经营理念、全面风险管理、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上培育良好的风险控制文化,形成一种风险管理人人有责的内控氛围。
3.加强网点经理的履职能力。
网点经理是事中控制的第一责任人,要规范网点经理操作行为;网点经理履职能力的提高,能够有效地把住操作风险的“第一道关”、能够有效监督并规范柜员操作,对于防范柜面业务操作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
4.加强员工业务操作流程学习与培训工作。
要求各支行、总行营业部结合《各业务操作规章制度》,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地组织员工对《各业务操作规章制度》进行系统的学习,并每月自行组织考试。杜绝业务操作随意性和习惯性,提高柜面业务的规范化操作水平。同时需总行财务会计部不定期进行统一考试,检验员工对《各业务操作规章制度》的熟练程度,从而有效地提升员工规范化操作能力。
5.积极关注外部欺诈风险事件,提高风险防范技能
积极关注外部欺诈风险事件新特征、新动向,总结防范经验与措施,提出防范要点与手段。通过风险提示等方式,提高一线员工自我保护意识和风险防范技能,有效防范外部欺诈风险。综上所述,我们在平时就要树立操作风险意识,把防范操作风险始终贯穿于业务经营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控制柜面风险,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