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0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指南(修订版)

时间:2019-05-12 18:54: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6-2020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指南(修订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6-2020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指南(修订版)》。

第一篇:2016-2020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指南(修订版)

附件3

2016-2020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面上项目指南

(修订版)

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科技创新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系列文件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市基金”)以服务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和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导向,对《2016-2020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指南》(以下简称“面上项目指南”)进行了修订。

统筹安排。为加强基础研究在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及助推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中的支撑作用,优先发展化学与材料、工程、信息学科,重点发展城建与环境、医药学科,鼓励发展数理、生物、农业、管理学科。

前瞻部署。为服务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打造原始创新高地,在物理、生物等学科超前部署量子信息、量子计算、认知科学等前沿方向。

聚焦需求。围绕北京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需求,优先资助在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及智能制造等领域中的关键共性技术及前沿引领技术研究等。

学科交叉。围绕北京构建高精尖结构中深层次关键科学问题,着力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进而拓展新前沿、创造新知识、形成 新理论。优先资助面向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环境、智慧农业等领域的学科交叉研究。

面上项目指南是申请市基金面上项目的指导性文件,申请人须根据面上项目指南选择研究领域及研究方向,自主选题,申请科学基金资助。

数理科学

一、数学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高技术本质上是数学技术”已经成为当代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鼓励北京市属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其他有条件的单位,根据当前数学发展的特点和趋势,针对数学中的重要问题和公开问题开展原创性研究,鼓励数学不同分支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和渗透,鼓励来自于应用领域的数学问题研究。

鼓励研究方向: 1.基础数学 2.应用数学 3.计算数学

4.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数学理论

二、物理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质、形态和相互作用基本规律的科学。物理学研究的进展和成就,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并对其他学科产生重要影响。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在注重基础物理问题研究的同时,鼓励与物理学相关的多学科融合交叉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

鼓励研究方向: 1.凝聚态物理 2.原子和分子物理 3.光学和声学 4.核技术及其应用 5.等离子体物理

6.量子信息与量子计算中的物理问题

化学与材料科学

一、化学化工

化学是研究物质变化和反应的科学。化工是利用基础学科原理,实现物质和能量的传递和转化,解决规模生产的方式和途径等过程问题的科学。结合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本学科主要资助以化学、化工为基础,在能源转化与储存、新型材料、绿色化工、食品安全等领域中开展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

优先资助方向:

1.超高能量密度新体系动力电池的基础研究 2.食品、药品制备过程的化学工程基础

3.电子垃圾与废弃化学品等资源化绿色利用的化学工程基础 鼓励研究方向:

1.新型功能化合物的设计与合成方法 2.具有特定功能的新催化剂和体系的创制 3.生物分子的化学修饰、标记及应用研究 4.绿色介质及绿色化工新过程

二、材料科学

材料是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国家安全的物质基础和先导。根据北京市国民经济、科技发展需求和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并结合北京地区材料领域科研发展现状和优势,本学科主要资助与节能减排、新能源、资源循环再生、低碳经济相关的材料科学问题研究。

优先资助方向:

1.低维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基础

2.新型显示、信息存储等功能材料与器件 3.汽车轻量化关键材料的基础研究 鼓励研究方向: 1.新材料的设计与制备

2.功能纳米材料的制备与结构调控 3.高性能轻质合金材料相关基础研究

4.材料环境负荷评价、服役行为、失效与防护研究

工程科学

一、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学科是研究机械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制造及性能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科学,包括机械学和制造科学两大领域。机械学主要涉及机构学、传动机械学、机械动力学、机械设计理论、仿生机械学、智能机械与机器人设计等;制造科学主要涉及成形 与加工制造、制造系统与自动化、机械测试理论与技术、微/纳机械系统、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等。

优先资助方向:

1.服务型机器人与工业机器人的设计与控制 2.增材制造装备技术

3.新能源与智能汽车设计理论及技术 鼓励研究方向:

1.智能装备的创新设计、制造与测试理论 2.绿色设计与制造

3.微/纳机械系统设计及加工技术

4.制造过程的智能化、网络化与信息化融合技术

二、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工程

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工程主要研究能量转换、传递与利用过程的基本规律以及能源的高效、清洁与合理利用等相关的理论和技术,在能源、交通运输、机械、化工、冶金、轻工、建筑、材料、环境控制、医药卫生、航空航天以及生命科学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优先资助方向:

1.化石能源高效燃烧及污染物的生成机理与控制技术 2.中低品位余能高效转换利用中新的理论、方法与技术 3.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

4.建筑供能与节能系统关键技术及评价方法 5.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中的工程热物理问题 鼓励研究方向:

1.新型热力循环机理和非平衡热力学 2.能源系统中的传热传质、多相流及燃烧 3.复杂系统的热动力学及其优化与控制

4.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中的测试新理论与新方法

三、电气科学与工程

电气科学与工程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领域广泛,社会需求稳定。电气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研究,对首都能源以及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创新驱动发展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优先资助方向:

1.电力系统中高端能源装备的基础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 2.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车辆等的电力驱动与控制 鼓励研究方向:

1.电能转换、传输、储存的新理论和新技术 2.能源互联网及智能电网关键技术 3.高效能高品质电机及电力电子器件 4.超导电工与电工新材料

信息科学

一、信息与通信工程

信息与通信技术已经渗透到全球的各个角落,促进了人类经 济与文化的不断发展。北京作为信息化高新技术产业的中心城市,在信息与通信基础理论研究、研发及产业化等方面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形成了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在推动工业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方面具有优势。

本学科主要资助信息理论与信息系统、通信理论与系统、信号理论与信号处理、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波、物理电子学、敏感电子学与传感器、信息处理方法与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优先资助方向:

1.面向工业互联网传输与组网的核心理论与关键技术 2.超高吞吐量、超高频谱和超低时延的通信理论与关键技术 3.面向物联网的时空数据处理理论与关键技术 4.多模态信息处理方法与人机交互技术 鼓励研究方向:

1.大规模信号获取、处理理论与方法 2.信息的感知、传输与交换理论与方法 3.通信、计算、控制协同融合理论与方法

二、计算机与城市信息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信息科学中研究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加强本学科的基础研究,对构建智慧城市和加速城市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学科资助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理论、计算机软件、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硬件技术、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信息安全、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基础研究。优先资助方向:

1.计算机软件与服务系统的理论与方法 2.网络空间安全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

3.面向城市安全与运行的视频分析与信息融合关键技术 鼓励研究方向:

1.高性能计算机体系结构与系统软件 2.高效能并行与分布式计算 3.未来计算机网络与安全

4.多媒体数据分析与自然语言理解

三、自动化与智能系统

开展先进自动化技术与智能系统的应用基础研究,将促进首都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向更高水平发展。

本学科主要资助控制理论与方法、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导航制导与传感技术、模式识别、人工智能与知识工程、认知科学及智能信息处理等方面的研究。

优先资助方向:

1.面向智能装备和智能系统的控制理论与方法 2.面向无人自主系统的环境感知与智能控制方法 3.人机共融的机器人系统理论与方法 鼓励研究方向:

1.面向应用领域的控制方法与技术

2.大数据智能、跨媒体感知计算等人工智能理论研究 3.智能机器人关键理论与技术

四、微电子与光电子

微电子与光电子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是许多高新技术发展的基础、前提和先导,是绿色智能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和国防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石。

本学科主要资助半导体电子器件、集成电路制造与封装、半导体微纳机电器件与系统、新型信息器件、光电集成等方面的研究。

优先资助方向:

1.基于二维材料的微纳器件与纳米光电子集成芯片 2.国产先进半导体装备关键技术

3.面向医疗和健康应用的专用芯片及传感器设计与实现 4.面向物联网应用的智能传感器与集成微系统关键技术 鼓励研究方向:

1.面向特定领域的专用芯片的设计及实现 2.微(纳)机电系统和微(纳)光机电系统 3.新型光电子器件与光电集成

生物科学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的一大门类,研究范围包括生命的起源、演化、分布、构造、发育、功能、行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等。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鼓励利用北京地区的学科优势,围绕生物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前沿和新兴领域,开展创新性研究。鼓励研究方向:

1.生物大分子的功能、修饰及调节机制

2.细胞增殖、分化、衰老、死亡及应激调控的分子机制 3.干细胞的干性维持、谱系发育及定向分化 4.免疫应答与效应的细胞分子机制 5.认知的心理过程和神经机制

6.京津冀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及其功能 7.生态修复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应用基础研究 8.生物科学中的前沿技术与方法研究

农业科学

围绕农业科学的基础、前沿和热点科学问题,并结合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及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建设对科技的需求,重点支持在籽种产业、设施农业、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健康养殖、农产品加工等方向的研究,加强对动植物种质资源挖掘、评价、保护与创新,动植物营养与调控,动植物有害生物防控,农田质量与生态修复等方向的资助,鼓励农业科学与信息科学融合交叉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从而发挥北京农业区域优势,体现首都农业的高端、高效、高辐射作用。

鼓励研究方向:

1.动植物优异种质资源与重要性状的挖掘评价及其分子育种基础

2.农作物优质、丰产、抗逆的生理生态与遗传基础研究 3.农作物耐旱机理及综合节水措施研究

4.畜禽健康养殖、抗生素替代物开发与产品品质调控 5.农林有害生物(含外来入侵生物)发生规律、成灾机理及绿色防控

6.动物病原(含人畜共患病)传播、致病机制及防控研究 7.主要农产品采后生理、品质维持与精深加工的基础研究 8.农业生产智能化技术与装备的基础研究

9.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及循环利用的基础研究

医药科学

医药科学是研究人类健康的医学、药学和相关学科的总称,主要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学和生物医学工程学及放射医学等学科。结合医学及相关科学的发展趋势和北京重大需求,本领域以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为目标,以医工交叉、精准医疗、新药创制、中医药学研究为重点资助科研人员开展相关应用基础研究,旨在不断提升北京市健康科学的创新能力,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提高公众健康保障水平,支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培育发展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切实改善民生服务,支撑北京医药创新体系建设。

优先资助方向:

1.纳秒脉冲电场、等离子体等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及其生物学效应研究 2.可穿戴健康监测数据获取新方法及其应用基础研究 3.新型多模态分子影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基础研究 4.临床医学数据获取与处理新方法及在个体化诊疗中的应用研究

5.生物活性物质控释/递送载体和组织工程新材料研究 6.人机协同的手术机器人及其安全交互操控研究

7.基于多维度临床数据的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及在病因学中的应用研究

鼓励研究方向:

1.心脑肺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神经精神疾病、退行性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干预研究

2.肿瘤发生发展的细胞和分子调控机制及免疫治疗 3.运动、创伤、烧伤等组织损伤的病理机制、修复与功能重建

4.生殖健康、围生医学及儿童生长发育的研究

5.急危重症的早期识别、诊断治疗及器官功能保护的应用基础研究

6.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干预研究 7.罕见病与遗传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与防治研究 8.新发、突发及高发传染病的防治研究 9.功能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干预研究 10.炎症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干预研究 11.环境因素与人体健康研究

12.机体微生态及营养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13.基于分子分型的个体化诊疗及机制研究

14.疾病预测、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的新技术与新方法 15.药物治疗新靶点的发现及创新药物研究

16.药用新骨架结构小分子化合物的发现及功能研究 17.基于生物合成的药物发现与创新 18.生物大分子药物的发现与创新 19.药物耐药机制及应对策略

20.中医药基础理论的现代科学内涵研究 21.中医药诊疗优势病种的关键环节研究 22.北京地区历代名医学术思想及技能传承研究 23.中医经典名方、特色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24.基于肠道微生态的中医药基础研究

城建与环境科学

一、城市建设与建筑科学

城市建设与建筑科学涉及城市、建筑空间和形态规划与设计,重要工程建设,城市功能安全、高效运行以及防灾减灾等领域,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建构筑物建设、安全评估以及加固技术,工程结构与城市防灾减灾等。本学科鼓励开展与北京城市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相结合的基础研究,注重学科交叉和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应用研究。

鼓励研究方向:

1.可持续城市规划及更新设计理论与方法 2.城市基础设施和重要建构筑物韧性/全寿命设计理论 3.城市综合防灾减灾理论与方法 4.绿色建筑和宜居环境构建理论与方法 5.古建筑物保护理论与方法

6.北京城市交通系统功能提升的理论与方法 7.信息技术与城市建设、管理的交叉融合研究 8.城市桥梁和地铁工程结构装配式建造中的关键技术 9.施工新技术及其风险分析与监控理论和方法

二、环境保护

伴随着首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首都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改善生态环境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全面实施“绿色北京”战略,大幅提高首都生态文明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对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

针对首都环境保护的现实问题和重大需求,本学科重点关注水污染与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室内环境污染控制及环境化学等方面的基础研究。

优先资助方向: 1.污水深度处理与利用

2.细微颗粒物和臭氧污染形成机制与控制原理 3.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的关键技术 4.污染场地修复的原理与关键技术

5.噪声、振动、电磁、光等物理性污染的影响与防治技术 6.京津冀协同发展下北京水环境生态安全保障理论与方法 鼓励研究方向:

1.污染物的环境特征与迁移转化 2.污染控制的新技术、新材料与新方法

管理科学

管理科学主要是研究人类社会组织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性交叉科学。本学科积极支持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宏观管理与政策、公共管理等学科中社会需求紧迫、原创性强、实践指导意义重大的选题申请,鼓励围绕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管理科学问题开展战略性、基础性和前瞻性研究;鼓励运用自然科学方法,结合经济学、行为科学、社会学等基础理论不断发展管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鼓励跨学科的综合交叉研究;鼓励针对首都社会、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重大实际问题,做深度具体性研究,鼓励与政府和企业等有关部门开展合作研究。

本学科不受理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项目申请。鼓励研究方向:

1.数据驱动下的城市发展与治理研究

2.面向高精尖经济结构的现代服务业创新研究 3.京津冀地区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研究 4.北京能源供给、消费、排放及其系统的优化研究 5.北京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管理创新研究

6.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机制、新模式与制度环境研究 7.科学技术前沿领域与新兴方向的挖掘与资助 8.科学基金管理绩效及其创新贡献评估研究

第二篇:2016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类项目指南

附件1:

2016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面上类项目申报指南

一.光电子信息领域

1.电子与信息系统相关基础研究

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存储、显示;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导航与位置信息系统、信息安全;信号与信息处理及相关学科领域交叉;高密度光存贮、光显示新技术与器件、高速实时光信息和图像获取与处理;光量子信息理论与实验;超快激光与超快过程的新现象与新技术等研究方向。

2.计算机科学相关基础研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及相关学科领域交叉;计算机科学理论、计算机体系结构、云计算、大数据获取与处理;软件工程与软件方法学;计算机网络;多媒体与虚拟现实等研究方向。

3.控制理论、模式识别、人工智能相关基础研究 网络环境下控制系统理论与方法;智能环境感知与协调控制;网络信息处理与理解;生物信息的提取、识别与应用等研究方向。

4.光学、光子学与光电子相关基础研究

片上光子与电子学的无缝集成;微纳光子学、通讯、信息处理和数据存储;先进光子学测量;通信用光电子器件;战略光学材料、显示技术;生物医学光子学等研究方向。

5.工业激光技术及应用基础研究

射频激励大功率气体激光器激励机理;激光谐振腔稳定性及本征模分析;光束偏振技术;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光学整形重排;激光增益介质特性。

新型掺杂光纤技术及光纤激光器基础;超短脉冲光纤激光器基础;紫外激光器基础。

陶瓷、玻璃等特种材料激光连接机理;大功率半导体激光直接切割、焊接金属材料;三维微纳结构的飞秒激光直写技术;激光制备新材料机理等研究方向。

二.人口与健康生物医药领域

1.临床常见疾病的发病机制与早期诊断和预防相关基础研究。

2.转化医学在临床中的相关基础研究,如各类新技术新方法在临床疾病诊断、靶向治疗中的应用机理。

3.创新药物相关基础研究。面向常见重大疾病,尤其是针对特异性靶点和关键环节的靶向药物等研究方向。

三.农业领域

1.植物、微生物相关基础研究

植物发育与系统进化;植物种质保存与创新;作物遗传育种与种质资源创新;作物栽培与耕作;重要经济作物及湖北特色作物的生物技术;微生物物种资源与基因资源;微生物代谢途径及调控;作物遗传改良的新技术新方法及新材料;基因组、蛋白质

组学、代谢组学和表观组学新技术新方法等研究方向。

2.生态、林木、园艺、植物营养与植物保护相关基础研究 植物生理生态;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的生态保护与恢复;林业食用药用资源利用;园林规划与景观设计;果树园艺、食用菌种质与栽培;植物营养调控机理与养分高效利用;作物-土壤互作过程与调控;植物病理与生物防治;林木、园艺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等研究方向。

3.食品加工贮藏相关基础研究

食品科学基础;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加工的生物学基础;食品微生物与生物技术;食品营养与健康;食品贮藏与保鲜;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饲料青贮、加工技术等研究方向。

4.动物、畜牧、兽医和水产相关基础研究

动物的系统发育和演化;动物物种鉴定、描述、分类和动物保护;畜、禽、蚕、蜂种质资源保存和基因资源发掘;农业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及杂种优势遗传机理;畜禽常见疫病预警及控制;畜禽饲养环境控制及粪污无害化处理;水产生物遗传育种;水产资源与保护;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水产生物免疫与病害控制;动物重大疾病快速诊断的新技术新方法等研究方向。

四.新能源、新材料领域

1.以功能为导向的化学合成、表征新方法与应用

新型无机功能材料的合成、表征、功能化组装与复合;新型功能配合物、超分子化合物和配位聚合物的合成与应用;纳米材

料的化学合成与应用;材料生物效应的化学基础;有机、无机仿生过程;物质结构和性能调控新机制;物质组成的表征新方法等研究方向。

2.有机功能分子合成及应用

理论化学的新方法及其在有机功能分子设计中的应用;功能有机分子在人口健康、食品、农业、能源、环境、新材料等领域的应用;新催化材料催化机理及原位表征技术;有机化学的分子制备、识别与组装;新型有机功能材料的合成及应用机理;天然有机化合物仿生合成理论;单分子、分子聚集体以及凝聚态物质中的化学成键机理等研究方向。

3.高分子化学与材料

高分子新材料与计算模拟;新型生物医药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凝聚态物理、结构和相变;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调控;智能材料与仿生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与应用;聚合物相转变规律和机理;可降解高分子新材料的应用与研究;特种纤维、纺织面料的加工与应用基础等研究方向。

4.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及其结构性能表征 金属基复合功能材料的组成与性能;金属材料表征新方法;金属材料的腐蚀、磨损机理等研究方向。

新型无机非金属功能材料、有机-无机杂化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铁电压电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低维材料的制备方法、功能化修饰及性能表征;无机非金属材料的表界面及功能一体化设计等研究方向。

五.先进制造领域

1.智能制造相关基础研究

激光智能制造;无人机控制理论及制造基础;空间科学卫星、深海科学探测装备;智能成套设备、新型传感器、工业控制系统、系统协同;高速液压伺服;先进焊接;装备远程监测与故障诊断;智能化印刷;工业和民用智能机器人控制理论及应用机理等研究方向。

2.数控机床/纺织装备制造相关基础研究

串联机器人实时双目视觉跟踪及精确定位;高性能齿轮近净成形与形-性一体化调控;高速磁悬浮式驱动织针阵列中的多物理场动态耦合机理;铝合金无匙孔搅拌摩擦焊接;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旋转机械故障识别与预测等研究方向。

3.交通装备制造相关基础研究

汽车关键零部件绿色制造;汽车轻量化制造;汽车线控转向;船舶安全航行保障优化控制理论;深海装备高性能海水液压系统;深海船舶动力定位系统;基于脑-机接口的智能轮椅制造基础等研究方向。

4.冶金/能源设备制造相关基础研究

基于压电材料的油气管道损伤识别理论与方法;连铸机器人理论与应用基础;多场耦合作用下脱硫喷枪损毁机理;深孔顶驱岩芯钻机动态特性等研究方向。

5.重型数控机床制造相关基础研究

智能传感器;碳纤维复合材料机床零部件;重载传动;齿轮机床动态补偿系统与伺服;3D打印过程中离散材料致密化机理;3D打印用新型高精度计算机模型表达;锻压成形装备智能控制;瓦楞辊高速啮合性能分析;油气钻井装备与井下工具的相关技术理论与实验等研究方向。

六.资源与环境领域

1.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基础研究

人类活动影响下的生态变化;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生态学;大型工程与江湖演变;水域污染治理与修复;水体污染物与泥沙相互作用机理;水处理、水管网系统与优化;土壤发生过程、空间分布、侵蚀与退化及其机制;大气污染防治与空气净化;城镇固体废弃物处置与资源化、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与时空演化等研究方向。

2.资源开发利用中相关基础研究

非常规油气的地质背景、成藏机理与勘查;成矿作用的地质条件与过程;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资源勘查;特色资源与矿产资源全组分利用;废弃物再资源化;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及水信息学;物质分离与纯化;矿物与环境作用;氢能利用技术等研究方向。

3.灾害防治相关基础研究

人类工程活动诱发地表踏陷、滑坡等地质灾害;地下工程灾

害诱发机理及监测预警;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施工与灾害防控;资源开发利用诱发的地质灾害;工程结构失效机理与性态控制等研究方向。

第三篇:自然科学基金正文--面上项目

参照以下提纲撰写,要求内容翔实、清晰,层次分明,标题突出。

(一)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4000-8000字):

1.项目的立项依据(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需结合科学研究发展趋势来论述科学意义;或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来论述其应用前景。附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2.项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以及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此部分为重点阐述内容);

3.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包括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手段、关键技术等说明);

4.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5.研究计划及预期研究结果(包括拟组织的重要学术交流活动、国际合作与交流计划等)。

(二)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

1.工作基础(与本项目相关的研究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绩);

2.工作条件(包括已具备的实验条件,尚缺少的实验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包括利用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部门重点实验室等研究基地的计划与落实情况);

3.承担科研项目情况(申请人和项目组主要参与者正在承担的科研项目情况,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要注明项目的名称和编号、经费来源、起止年月、与本项目的关系及负责的内容等);

4.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情况(对申请人负责的前一个已结题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名称及批准号)完成情况、后续研究进展及与本申请项目的关系加以详细说明。另附该已结题项目研究工作总结摘要(限500字)和相关成果的详细目录)。

(三)资金预算说明

购置单项经费5万元以上固定资产及设备等,须逐项说明与项目研究的直接相关性及必要性。

(四)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第四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管理办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以下简称面上项目)管理,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结合面上项目资助工作的特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面上项目支持科技工作者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范围内自由选题,开展创新性的科学研究。

第三条 面上项目包括自由申请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地区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期限一般为三年。

第四条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负责面上项目的指南发布、受理申请、组织评审、批准资助并对资助项目实施管理。

第二章 申请与受理

第五条 面上项目的申请采取集中受理方式。申请者须根据当年自然科学基金委发布的申请通告及项目指南认真撰写申请书。项目依托单位须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审核,按申请通告的要求将申请材料统一报送自然科学基金委。

第六条 申请者须符合《规定》要求,并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已获得博士学位。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但未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经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同行专家推荐,亦可申请。在职研究生作为申请者须征得导师同意。

第七条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者限在受理申请当年1月1日未满35周岁,并且未曾获得该类项目的资助。项目组的主要成员以青年为主。

第八条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者须是青海省、海南省、云南省、贵州省、江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等地区行政所辖单位的正式受聘人员。重点支持结合当地条件和特点的研究工作。

第九条 申请者同期只能申请一项,每个项目的申请者限为一人。申请者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项目组主要成员,当年申请及承担(含参加)在研的面上项目数合计不得超过两项。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申请者,当年申请及负责在研的面上项目数合计不得超过一项,但参加项数不限。

第三章 评审与批准

第十条 面上项目评审与批准按科学部初审、同行专家评议、专家评审组评审、委务会议审批的程序进行。

第十一条 自然科学基金委科学部的科学处按照《规定》的要求对所受理的申请项目进行初审。不符合要求的项目经科学部核准后不予继续评审。

第十二条 对通过初审的申请项目,科学处按《规定》要求选择同行专家进行评议,一般采取通讯评议方式。内容相近的申请项目应尽可能选择同一组专家评议。学科交叉的申请项目应选择所涉及不同学科的专家评议。

第十三条 每项申请一般由五位同行专家评议,可作为评审依据的有效同行评议意见不得少于三份。

第十四条 科学处对同行评议意见进行综合分析,对申请项目择优提请专家评审组审议。提请审议项目的数量须在计划批准项目数的130%以上。

第十五条 在综合评价相近情况下,对以往资助项目完成质量优秀、成果突出并遵守自然科学基金委有关规定的申请者的申请项目,可提请专家评审组重点审议,建议优先资助。

第十六条 对探索性强、风险性高的申请项目,可建议予以小额资助开展预研探索研究,资助期限一般为一年。

第十七条 科学部组织专家评审组会议审议当年的申请项目。科学处须向专家评审组报告说明当年申请项目的初审、同行评议情况以及计划资助指标等重要问题。专家评审组充分讨论审议项目,以无记名投票方式确定向自然科学基金委建议资助的项目。通过的项目须获投票人数二分之一以上的赞成票。

当专家评审组审议某一项目时,应回避的成员须回避该项目的讨论过程,但可以参加项目的投票表决。

第十八条 专家评审组可要求调阅科学处未建议审议项目的同行评议结果,如发现其中有需要复议的项目,须经两位或两位以上专家评审组成员提议,方可纳入审议。

第十九条 专家评审组成员提请复议的项目以及申请者以往负责的基金项目在近三年内有中止、撤销、逾期结题等记录的申请项目,须获投票人数三分之二以上的赞成票方可建议资助。

第二十条 对创新性很强的探索项目,评审会议上如不能取得共识,专家评审组成员个人或科学处均可署名向科学部推荐,4 阐明建议资助的理由和资助方式,由科学部主任会议审查。如需资助,可使用科学部当年面上项目经费,也可用科学部主任基金。

第二十一条 科学部根据专家评审组的资助建议,提出科学部建议资助方案,经分管委主任审核同意后,提请委务会议审批。资助金额超过当年面上项目预计平均资助强度三倍的项目,须经委务会议逐项审批。

第二十二条 科学部根据委务会议审批结果向申请者及项目依托单位下达批准资助通知,对未获资助的申请项目反馈不予资助的原因。

第四章 实施与管理

第二十三条 申请者接到项目批准通知后,须按批准意见撰写资助项目计划书。项目依托单位须对计划书进行审核并在规定期限内一式两份报送自然科学基金委对口科学部。科学部审核后将其中一份返回项目依托单位。逾期不报且在规定期限内未说明理由的项目,视为自动放弃,由科学处报科学部核准后予以撤销。

第二十四条 资助经费根据批准额度逐年进行预算、审核与拨付,经费使用与管理须严格执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经费管理办法》。

第二十五条 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负责人每年须撰写项目进展报告。项目依托单位负责监督、检查项目实施情况、审核项目进展报告,于次年1月15日前报送对口科学部。

第二十六条 科学处审查项目进展报告,核准下一的经费预算。对未按时报送项目进展报告、未认真开展研究工作或项目经费使用不当的项目,缓拨下一的经费并要求项目负责人予以纠正。对7月15日前补报、纠正的项目,经科学处审核后解除缓拨。

第二十七条 科学部每年应有计划、有重点地检查资助项目执行情况,或商请自然科学基金委相关部门共同检查。

第二十八条 实行项目负责人重要事项申报制度。涉及研究目标、研究内容、计划期限、预算以及中止研究工作等重要变动时,项目负责人经项目依托单位提出报告,报对口科学部审批。

第二十九条 因客观原因不能在规定期限内完成研究计划的项目,一般允许延期一次,期限不超过两年,但须在项目原执行期结束前两个月提出申请,由项目依托单位签署意见,报对口科学部审批。批准延期的项目仍须报项目进展报告。

第三十条 项目依托单位应保证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主要成员的稳定,确需变更的,须在三个月内按下述规定提出变更申请,报对口科学部审批。

(一)项目负责人工作单位变更时,由项目负责人提出报告,可将其负责的项目依托于调入单位执行,但须经调入和调出单位协商同意并出具证明。如调入单位不具备条件,项目可保留在原项目依托单位执行或更换符合条件的项目负责人。如无合适人选或因更换项目负责人明显影响项目执行时,办理中止手续。

(二)项目负责人一般不得代理或更换。遇有特殊情况(如出国、病休等)离开该项目研究一年以内的,项目负责人须安排合适人选代理,并报项目依托单位及对口科学部备案;擅自离岗及离岗超过一年的,须更换合适的项目负责人,由项目依托单位专报对口科学部审批。如无合适人选更换,办理中止手续。

(三)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不得代理或更换。离岗半年以上、一年以内的,项目负责人须报项目依托单位和对口科学部备案;超过一年的,项目依托单位应专报对口科学部办理中止手续。

(四)项目组主要成员原则上不允许退出。如因工作调离确需退出的,项目负责人须提出报告,经项目依托单位审核后报对口科学部审批。

第三十一条 对研究计划执行不力、违反基金项目管理有关规定或因其他情况导致研究计划难于完成的项目,项目依托单位和对口科学处负责人应建议予以中止、撤销,经对口科学部主任审批后办理有关手续。

第三十二条 项目结束后,项目负责人须认真总结,撰写结题报告,编制经费决算。项目依托单位须认真审查,在次年集中受理申请项目期间将本单位全部应结题项目的材料统一报送自然科学基金委。

第三十三条 自然科学基金委对口科学部核准报送的应结题项目后,向项目依托单位发出准予结题的通知。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前可通过国内聘用单位,按自然科学基金委规定的要求和申请时间提出申请。若项目获得资助批准,须在申请者回国工作后开始核拨经费。项目保留期限为一年。

第三十五条 联合资助项目的依托单位同时还应向与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资助的部门报告项目的进展和结题情况。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行,1996年11月20日通过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申请办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评审办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管理办法》同时废止。自然科学基金委以往公布的面上项目有关办法规定,凡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责成自然科学基金委计划局解释。

第五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管理办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管理办法

(2009年9月2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务会议通过

2011年4月12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务会议修订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以下简称面上项目)管理,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面上项目支持科学技术人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范围内自主选题,开展创新性的科学研究,促进各学科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在面上项目管理过程中履行以下职责:

(一)制定并发布项目指南;

(二)受理项目申请;

(三)组织专家进行评审;

(四)批准资助项目;

(五)管理和监督资助项目实施。

第四条面上项目的经费使用与管理,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章 申请与评审

第五条自然科学基金委根据基金发展规划、学科发展战略和基金资助工作评估报告,在广泛听取意见和专家评审组论证的基础上制定项目指南。项目指南应当在接收项目申请起始之日30日前公布。

第六条依托单位的科学技术人员具备下列条件的,可以申请面上项目:

(一)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或者其他从事基础研究的经历;

(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者具有博士学位,或者有2名与其研究领域相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科学技术人员推荐。

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技术人员具备前款规定的条件、无工作单位或者所在单位不是依托单位的,经与依托单位协商,并取得该依托单位的同意可以申请。依托单位应当将其视为本单位科学技术人员实施有效管理。

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的人员不得申请面上项目,但在职人员经过导师同意可以通过其受聘依托单位申请。

第七条申请面上项目的数量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作为申请人同年申请面上项目限为1项;

(二)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正在承担面上项目的,不得申请;

(三)项目指南中对申请数量的限制。

第八条申请人应当是申请面上项目的实际负责人,限为1人。

参与者与申请人不是同一单位的,参与者所在单位视为合作研究单位,合作研究单位的数量不得超过2个。

面上项目研究期限一般为4年。

第九条申请人应当按照项目指南要求,通过依托单位提出书面申请。申请人应当对所提交的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依托单位应当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统一提交自然科学基金委。

申请人可以向自然科学基金委提供3名以内不适宜评审其项目申请的通讯评审专家名单。

第十条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申请人或者参与者的单位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在申请时注明:

(一)同年申请或者参与申请各类项目的单位不一致的;

(二)与正在承担的各类项目的单位不一致的。

第十一条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当自项目申请截止之日起45日内完成对申请材料的初步审查。符合本办法规定的,予以受理并公布申请人基本情况和依托单位名称、申请项目名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通过依托单位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一)申请人不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

(二)申请材料不符合项目指南要求的;

(三)未在规定期限内提交申请的;

(四)申请人、参与者在不得申请或者参与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处罚期内的;

(五)依托单位在不得作为依托单位的处罚期内的。

第十二条自然科学基金委负责组织同行专家对受理的项目申请进行评审。项目评审程序包括通讯评审和会议评审。

第十三条评审专家对项目申请应当从科学价值、创新性、社会影响以及研究方案的可行性等方面进行独立判断和评价,提出评审意见。

评审专家提出评审意见时还应当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申请人和参与者的研究经历;

(二)研究队伍构成、研究基础和相关的研究条件;

(三)项目申请经费使用计划的合理性。

第十四条对于已受理的项目申请,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当根据申请书内容和有关评审要求从同行专家库中随机选择3名以上专家进行通讯评审。对内容相近的项目申请应当选择同一组专家评审。

对于申请人提供的不适宜评审其项目申请的评审专家名单,自然科学基金委在选择评审专家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考虑。

每份项目申请的有效评审意见不得少于3份。

第十五条通讯评审完成后,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当组织专家对项目申请进行会议评审。会议评审专家应当来自专家评审组,必要时可以特邀其他专家参加会议评审。

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当根据通讯评审情况对项目申请排序和分类,供会议评审专家评审时参考,同时还应当向会议评审专家提供资助计划、项目申请书和通讯评审意见等评审材料。

会议评审专家应当充分考虑通讯评审意见和资助计划,结合学科布局和发展对会议评审项目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表决,建议予以资助的项目应当以出席会议评审专家的过半数通过。

第十六条多数通讯评审专家认为不应当予以资助的项目,2名以上会议评审专家认为创新性强可以署名推荐。会议评审专家在充分听取推荐意见的基础上,应当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表决,建议予以资助的项目应当以出席会议评审专家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第十七条自然科学基金委根据本办法的规定和专家会议表决结果,决定予以资助的项目。

第十八条自然科学基金委决定予以资助的,应当根据专家评审意见以及资助额度等及时制作资助通知书,书面通知依托单位和申请人,并公布申请人基本情况以及依托单位名称、申请项目名称、资助额度等;决定不予资助的,应当及时书面通知申请人和依托单位,并说明理由。

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当整理专家评审意见,并向申请人和依托单位提供。第十九条申请人对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资助的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自然科学基金委提出书面复审申请。对评审专家的学术判断有不同意见,不得作为提出复审申请的理由。

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复审申请进行审查和处理。

第二十条面上项目评审执行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评审回避与保密的有关规定。

第三章 实施与管理

第二十一条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当公告予以资助项目的名称以及依托单位名称,公告期为5日。公告期满视为依托单位和项目负责人收到资助通知。依托单位应当组织项目负责人按照资助通知书的要求填写项目计划书(一式两份),并在收到资助通知之日起20日内完成审核,提交自然科学基金委。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当自收到项目计划书之日起30日内审核项目计划书,并在核准后将其中1份返还依托单位。核准后的项目计划书作为项目实施、经费拨付、检查和结题的依据。

项目负责人除根据资助通知书要求对申请书内容进行调整外,不得对其他内容进行变更。

逾期未提交项目计划书且在规定期限内未说明理由的,视为放弃接受资助。第二十二条项目负责人应当按照项目计划书组织开展研究工作,做好资助项目实施情况的原始记录,填写项目进展报告。

依托单位应当审核项目进展报告并于次年1月15日前提交自然科学基金委。

第二十三条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当审查提交的项目进展报告。对未按时提交的,责令其在10日内提交,并视情节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四条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当对面上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抽查。

第二十五条面上项目实施过程中,依托单位不得擅自变更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托单位应当及时提出变更项目负责人或者终止项目实施的申请,报自然科学基金委批准;自然科学基金委也可以直接作出终止项目实施的决定:

(一)不再是依托单位科学技术人员的;

(二)不能继续开展研究工作的;

(三)有剽窃他人科学研究成果或者在科学研究中有弄虚作假等行为的。项目负责人调入另一依托单位工作的,经所在依托单位与原依托单位协商一致,由原依托单位提出变更依托单位的申请,报自然科学基金委批准。协商不一致的,自然科学基金委作出终止该项目负责人所负责的项目实施的决定。第二十六条依托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应当保证参与者的稳定。

参与者不得擅自增加或者退出。由于客观原因确实需要增加或者退出的,由项目负责人提出申请,经依托单位审核后报自然科学基金委批准。新增加的参与者应当符合本办法第七条的要求。

第二十七条项目负责人或者参与者变更单位以及增加参与者的,合作研究单位的数量应当符合本办法第八条第二款的要求。

第二十八条项目实施过程中,研究内容或者研究计划需要作出重大调整的,项目负责人应当及时提出申请,经依托单位审核后报自然科学基金委批准。第二十九条由于客观原因不能按期完成研究计划的,项目负责人可以申请延期1次,申请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2年。

项目负责人应当于项目资助期限届满60日前提出延期申请,经依托单位审核后报自然科学基金委批准。

批准延期的项目在结题前应当按时提交项目进展报告。

第三十条发生本办法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情形,自然科学基金委作出批准、不予批准和终止决定的,应当及时通知依托单位和项目负责人。

第三十一条自项目资助期满之日起60日内,项目负责人应当撰写结题报告、编制项目资助经费决算;取得研究成果的,应当同时提交研究成果报告。项目负责人应当对结题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依托单位应当对结题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统一提交自然科学基金委。

对未按时提交结题报告和经费决算表的,自然科学基金委责令其在10日内提交,并视情节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二条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当自收到结题材料之日起90日内进行审查。对符合结题要求的,准予结题并书面通知依托单位和项目负责人。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责令改正并视情节按有关规定处理:

(一)提交的结题报告材料不齐全或者手续不完备的;

(二)提交的资助经费决算手续不全或者不符合填报要求的;

(三)其他不符合自然科学基金委要求的情况。

第三十三条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当公布准予结题项目的结题报告、研究成果报告和项目申请摘要。

第三十四条发表面上项目取得的研究成果,应当按照自然科学基金委成果管理的有关规定注明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第三十五条面上项目研究形成的知识产权的归属、使用和转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四章 附则

第三十六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2016-2020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指南(修订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6-2020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指南(修订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针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管理办法

    HR Planning System Integration and Upgrading Research of A Suzhou Institution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和加强湖南省自......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评审办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评审办法 (1996年11月20日委务会议修订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正确把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简称科学基金)资助方向,科学、公正地遴选资助项目,特制定......

    2016-2017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指南五篇

    附件4 2016-2017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指南 一、区域大气重污染的形成机制、识别方法、控制途径及其健康效应 本领域研究目标:研究重霾污染形成机制及来源动态解析......

    重庆市2011自然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申报指南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申报指南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鼓励自由探索,优先支持围绕下列7个重点领域的优先主题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人口与健康领域。重大......

    北京印刷学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管理办法(范文模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管理办法 (2009年9月2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以下简称面上项目)管理,根......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北京市 【发布文号】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235号 【发布日期】2011-07-07 【生效日期】2012-01-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北京市 北京......

    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申请书撰写提纲(全文5篇)

    面上项目申请书撰写提纲面上项目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系列中的主要部分,支持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技术人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范围内自主选题,开展创新性的科学研究,促......

    面上项目格式(全文5篇)

    面上项目申请书撰写提纲面上项目支持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技术人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范围内自由选题,开展创新性的科学研究,力图通过研究得到新的发现或取得重要进展。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