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最新科技下乡工作总结
2016最新科技下乡工作总结
20xx年7月,结合襄阳手机报惠农版活动的开展,组织召开了襄阳市农技“110”专家座谈会,对农技110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建立产学研联盟20个、专家大院5个,建立乡镇科技信息服务点85个,10个专业服务队伍。组织专家分别到襄州、保康等地就黄牛养殖、茶叶生产等进行现场指导,培训农民1000多人。集成全市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将农技“110”热线与其他服务方式整合,构建起农业科技“110”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了信息采集一体化、信息发布立体化、指导服务多样化。全市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点累计咨询人数6500多人,向农民朋友提供蔬菜、水产、农作物、土特产、食用菌等市场信息10000多条。开展各类技术培训班、技术讲座16场(次),培训基层科技人员和种植大户2400余人次,科技专家接收《垄上行》电视节目采访11次。派出5名科技特派员常年联系湖北玉皇剑茶叶公司、襄阳鑫顺天农业公司、襄州禾嘉鑫农机专业合作社、枣阳贤德面粉、襄阳万农达花生合作社,帮助农业企业和合作社解决相关技术难题。
四、积极开展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工作
今年来,结合“科技服务农村春耕备耕”、“科技活动周”等活动广泛深入地开展了系列科技培训,活动由市科技局牵头组织,科技特派员具体承担培训任务,科技特派员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采取集中讲授、现场指导、入户咨询等各种途径,重点推广优质薄壳核桃高产栽培技术、有机茶园管理技术、袋栽香菇管理技术、三岛柴胡和地道苍术种管技术以及牲猪快速育肥技术等新技术新成果,将各类实用技术与信息送到农民手中,切实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难题。科技特派员全年共培训农民1500多人次,共发放各类技术宣传资料余份(册),培训各类特色产业乡土人才500余人。较大程度地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水平和生产技能,培育了一大批乡土人才和科技能人。
科技特派员紧紧围绕我市优势农业产业、一县一品和农村特色产业,积极帮助农民确定产业优势,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有效地组织起了农民发展专业化生产。XX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汪光友同志驻派XX县华茂粮油公司以后,为了切实解决企业生产中存在的优质不优、结构不妥、效益不佳的突出问题,他积极探索“公司+科技+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发展订单农业,用合同的形式,明确三方的权利和义务。加强优质稻生产技术服务与指导,不断提高优质稻产量和质量,使农民在高产中得到实惠,使企业在优质上盈得市场,实现双赢。每年指导XX县华茂粮油公司建立优质稻生产基地30万亩,为农民增加收入20xx多万元。协助XX县华茂粮油公司申报国家绿色食品标识认证,使XX县华茂粮油公司产品成功获得国家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标识认证。
第二篇:科技下乡工作总结
一、六类示范基地建设全院围绕科技服务工作,实施“百千万科技成果示范工程”,重点抓好深州市优质小麦、玉米、牧草基地;冀州棉花示范基地;饶阳、阜城蔬菜生防示范基地和景县节水示范等基地。全院建立百亩试验田块15个,累计面积1066亩,千亩示范方31个,面积16450亩,辐射示范36万亩。其中:
冬小麦新品种示范基地以自研成果衡观
35、衡5229、衡4399、衡136、衡216为主体品种,建立三级示范区。在省内建立示范基地20个,面积16940亩,省外示范基地37个,面积17.4万亩。
本院试验站核心示范区,衡观35面积 60亩,衡5229面积20亩,衡136、衡216面积各8亩。中心示范基地8个,示范面积4900亩。其中:衡观35在深州榆科镇、乔屯乡示范2100亩;衡5229在深州、武邑示范1800亩;衡4399在深州护驾迟镇前营村示范1000亩。
玉米新品种示范基地 在深州市建立玉米新品种衡单
311、衡单6272和金秋963示范基地共计2810亩。其中:衡单311在深州市前营示范230亩,平均亩产665公斤,突出表现结实性好,抗病虫;衡单6272在深州市榆科示范580亩,平均亩产685公斤,表现结实性好,出籽率高,抗病虫;示范区采用玉米螟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示范面积1000亩,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棉花新品种示范基地建设百亩以上示范田3个,当年共计示范面积740亩。主要以棉花新品种衡棉4号及丰产高效栽培为核心技术,同时结合青刈黑麦示范推广。在冀州市小寨乡皮村建立高效农业核心示范区100亩,在武强北代乡西刘堤村、故城坊庄镇吕疃村建立核心示范区300亩。建立棉草连作棉花中心示范区3000亩,向周边辐射推广1万亩。
牧草新品种及高效种植示范基地
与奶牛养殖小区结合,开展饲用黑麦、小黑麦、高丹草新品种与林草间作模式示范,饲用黑麦、小黑麦与高丹草一体化种植模式。分别在深州护驾迟、凤凰池;桃城区邓庄;景县龙华;邢台巨鹿;迁安市杨各庄镇罗寨村落实高丹草500亩;饲用黑麦、小黑麦430亩。
蔬菜生防技术示范基地 建成市县级示范基地6个。其中饶阳3036亩、阜城1503亩、武强486亩、省内其他地区2096亩,共计示范7121.8亩。示范基地均采用放风口装置防虫网防虫技术;应用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和烟粉虱;食蚜瘿蚊防治蚜虫等生物防治技术;熊蜂授粉技术;使用生物微肥及配方施肥技术防病促产和膜下暗灌、防病等一系列综合技术措施。
测墒节水灌溉示范基地 分别在深州护驾迟和景县青兰乡建立了以衡观35品种为主的小麦、玉米节水高产集成技术示范基地,在景县建成“小麦、玉米节水高产集成技术”万亩示范方。
二、科技服务工作取得的成效
全院建立新品种、新技术核心示范区31个,示范面积16450亩,辐射示范面积涉及359960亩。举办规模大小不等的技术培训57场次,发放技术资料94300份,受训群众16120人次。利用各种媒体宣传33次。组织召开现场观摩会13次,观摩1140人次。
(一)春季抗旱专项工作赢得社会赞同
针对初春的特大旱情,我院科技人员及时行动,在院领导的带领下,从春节期间开始对旱情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制定相应管理措施,并在2月10日前将各项措施印成明白纸发放到各示范户,现场指导1500多人次,培训县技术人员、乡村干部、农民代表共3000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5万多份,接受河北农民频道、经济日报、科技报、农民报、河北日报等采访10多次,新闻报道10多次,同时给河北电视台、河北科技报、衡水电视台等各新闻媒体输送了抗旱技术资料,为农民科学抗旱做出了巨大贡献。
(五)组织现场观摩,增进领导、农民对科技的认识
5月份组织了衡观
35、衡4399小麦示范田“全国小麦产业体系小麦观摩会”,全国小麦产业体系专家、省市各级领导200多人参加;同期与河北兰德泽农种业联合组织“小麦新品种衡4399大型观摩会”,各级种子公司、种子经营、种植大户等200多人参加。当年还多次组织了蔬菜生防、牧草种植、玉米品种、棉花品种、节水技术的现场观摩会,每次都邀请各级媒体记者,给予真实充分的报道,让广大农民得到相应信息,加速成果转化。
四、明年工作计划
1、继续抓好以深州市“百千万科技成果示范工程”为中心的科技服务工作,重点抓好榆科镇东杏园、下博村,护驾迟镇前营,乔屯乡林铺村、东大章等6个样板田。
2、抓好示范基地建设
落实冬小麦新品种10000亩,玉米新品种衡单311和衡单6272各1000亩,棉花新品种衡棉4号1000亩。与玉米节水技术、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等相配套的玉米高产样板田XX亩。
落实饲用黑麦、小黑麦示范面积500亩,高丹草示范面积500亩。
新建立以蔬菜害虫生物防治技术与熊蜂授粉技术为核心的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基地1-2个,示范样板500亩。一般示范XX亩。
3、搞好科技培训与技术指导
针对当前科技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XX年将加大科技培训力度,让农户更好的掌握技术的应用要点以实现技术的应用效果。结合国家小麦、玉米产业技术体系衡水试验站的高产示范田建设,开展全方位的科技服务工作,重点做好深州市、景县、桃城区、武强县、安平县的小麦、玉米高产示范和科技培训工作。针对小麦生产情况冬前组织大规模的科技培训1次、小麦生育期培训1-2次,播前培训1次。组织召开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培训会1次培训5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3万份。
4、组织召开新品种、新技术现场观摩会
组织小麦新品种衡4399、衡0628、衡
216、衡136和玉米新品种衡单6272高产样板现场观摩各1-2次。组织测墒灌溉节水技术、蔬菜病虫害生防技术现场观摩会各1-2次。
1、精心组织,强化力量,领导协调
成立三下乡领导小组,负责对三下乡工作的组织实施、督导和检查。随时调度,以便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发现和解决存在问题。成立技术指导小组,负责进行技术服务和指导。该项活动由主管科技服务工作的副所长陈秀敏同志负责主抓,选派知名专家6名,包括小麦专家、玉米专家、节水专家、棉花专家、牧草专家和生防专家参加此次活动。并准备队旗与横幅。
2、结合新农民工程举办技术培训
组织具有副高级职称以上的农业专家,深入示范基地农村进行技术指导,服务于示范区的6000户农民。组织科技培训5-6次,培训XX人以上。组织科技大集和科技咨询活动3-4次,发放技术资料3万份。要求制定统一的技术方案,由有关专家负责编写技术资料,形成统一的技术规范,编写统一的培训教材。分层次对乡村技术员、示范户进行技术培训。
3、开展科技扶贫送温暖活动
组织送科技下乡,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活动,重点到四帮一扶贫村饶阳县许堡和阜城县魏王村进行帮扶。针对当地生产情况和农民需求,以技术咨询为主,物资帮扶为辅。结合技术咨询,捐赠作物新品种、蔬菜害虫生物防治产品,拟捐赠价值7000元,为贫困户捐赠人民币3000元。
4、加强媒体宣传扩大社会影响
为扩大科技服务与示范效果的社会影响,要加强宣传,促进成果的转化,提高专家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组织召开现场观摩会2次,利用cctv、hebtv、hstv、河北日报、河北科技报等媒体报道,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第三篇:2010科技下乡总结
2010年送科技下乡活动总结
滨海县科技局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更好地发挥科技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切实把农村经济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今年以来,我局把“送科技下乡、促农民增收”活动作为服务“三农”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精心组织,创新载体,扎实推进,取得了初步成效,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现将一年来的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1、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全员科技素质。全面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是新时期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重要途经。今年以来,我们以国家星火学校---县农干校为平台,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举办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培训班,对乡镇农技人员、村组干部、科技示范户进行集中轮训,帮助他们更新知识,增强带民富的本领,先后举办蔬菜设施无公害栽培技术、蔬菜穴盘育苗、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草综防、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水稻机插秧技术、现代蚕桑生产技术以及种草养畜禽技术等培训班11期,累计培训2236人次,收到明显效果。
2、开展科技进村入户活动,夯实农民增收基础。为把农业适用新技术送到千家万户,破解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难题,确保送科技下乡取得实效。我局在开展科技进村入户活动过程中,一方面与挂县强农富民工程紧密结合,组织泰州畜牧技术学院下派在我县的5 1
名专家教授深入村组田头,开展技术讲座,帮助广大农民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努力把新品种、新技术和新农艺送到千家万户。先后举办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生猪无公害饲养技术、林下草鸡生态养殖技术、白鹅生态高效养殖技术等各类技术讲座12场次,印发技术资料3万份,现场接受技术咨询2.3万人次,实用技术普及率达85%以上。另一方面,在全县已有45名科技特派员的基础上,今年在组织部门的协调下,又选派50名大学生村官担任科技特派员,充实到有关行政村,及时向广大农民提供市场信息和技术指导,传授水稻机插秧、病虫草害综合防治、设施蔬菜栽培以及食用菌高产栽培等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使科技进村入户工作常态化,从而确保送科技下乡活动的顺利开展。通过活动开展,全县广大干群的科技意识进一步增强,形成了学科技、用科技的浓烈氛围。
3、充分发挥专业协会在送科技下乡,促农民增收中的示范辐射作用。今年以来,我局围绕滨海白首乌和蔬菜设施栽培等特色产业,以江苏省首乌协会和滨海县蔬菜协会为主体,先后组建了首乌种植和蔬菜栽培两个科技服务超市,在首乌种植比较集中的滨海港镇有关行政村开设超市,派出专门技术人员驻村开展技术指导,为广大种植户提供一条龙服务;在S327沿线的有关行政村开设蔬菜科技服务超市,为广大蔬菜种植户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一条龙服务,努力增加首乌和蔬菜产业的科技植入,增强市场竞争力,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我县特色产业提供技术支撑。先后举办技术讲座7期,参训达2100人次,推广新品种5个,新技术6项,培植科技示范户213户,建立300亩
以上示范基地7个,示范辐射面积达15700亩。
4、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推进农村科技进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最现实、最有效途径。今年以来,我们一是抓好“51880”科技富民项目组织实施工作。先后组织申报省各类农业科技项目5个,争取经费100多万元,通过实施,全县农业实现增加值1200万元以上,项目区人均增收200元以上,对我县现代农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滨海县蔬菜产销协会组织实施了设施蔬菜高效栽培技术课题,先后派出技术人员进驻各乡镇,帮助农民解决蔬菜设施栽培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难题,推广了穴盘育苗技术、滴水控灌技术、无公害及有机生产技术等,全县蔬菜栽培面积增加近5万亩。江苏省首乌产业协会组织实施了白首乌标准化栽培及新产品开发课题,技术人员多次深入白首乌主产区,推广白首乌育苗技术、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标准化集成技术等,白首乌生产水平迈上了新台阶。滨海县家禽协会积极组织推广林下生态草鸡养殖和种草养鹅技术,全县林下养鸡发展到300万只,白鹅400万只;二是围绕发展高产、优质、安全、高效农业,加快高产、优质、抗逆动植新品种和省工、节本、增效农业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进一步调优种养业结构。先后引进主要大宗农作物新品种57多个,示范推广面积达63万亩次,组装配套蔬菜无公害设施栽培技、农业标准化栽培、组培脱毒、山羊胚胎移植、水稻机插秧、种草养畜禽及现代蚕桑生产等技术10多项,累计示范推广面积达115万亩次,全县农业新技术覆盖率达75%以上,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今年,我县送科技下乡、促农民增收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组织体系不健全,整个活动缺乏有效的组织领导。县里没有成立专门的组织协调机构,部门之间没有明确分工,只能各自为战,信息不畅;二是整个活动经费投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活动的开展。由于我局办公经费有限,加之科技三项经费不能足额及时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这一活动的开展;三是广大农民对新技术的吸纳能力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培训效果。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也是农业科技成果应用的主体。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大批青壮年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据统计,目前农村老人种田现象十分普遍,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对农业新技术、新成果难以消化吸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培训效果。
二○一○年十二月十一日
第四篇:科技下乡活动方案
为确保2010年林业送科技下乡活动顺利进行,实现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促进林农增产增收的目标,特制定本活动方案,科技下乡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加速林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林业重点工程建设质量和科技含量,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增加林农收入,促进林业生产增质增效为目的,根据林业生产建设和广大林农增收致富的迫切需求,组织全国各级林业部门的科技人员深入基层,为广大林农及林业生产单位提供技术信息,培训技术人员,传授实用技术。
科技下乡活动要遵循求真务实的原则,做到“三个结合”,即与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相结合,与山区、沙区、林区农民增产增收相结合,与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突出重点,讲究实效,分级组织实施。
二、活动内容及具体任务
选择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建设、农民增产增收急需的实用技术,组织林业科研、教学、推广等各个领域的专家和技术人员成立科技下乡服务队,通过“科技赶大集”、“专家小分队”和“专题技术讲座”和发放技术小册子等多种形式,深入林业生产第一线,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指导、技术培训、新技术示范和科技帮扶工作。活动期间要通过报刊、杂志、电视、广播以及开办技术服务热线、科技信息服务网站等手段,使送技术下乡活动深入千家万户。全年要组织科技骨干5万人次以上送技术下乡,培训基层林业技术人员和林农35万人次以上,做到送出一批技术,培养一批技术能人,带动一批科技示范户,使科技下乡活动收到实效。
三、组织形式
送技术下乡活动采取“分级组织、上下联动”的形式:
(一)国家林业局组织专家组,分赴六大工程重点省区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
(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各森工(林业)集团(公司),组织本地区、本单位的送科技下乡活动。
(三)局属科研、教学单位负责组织本单位的科教人员与生产单位紧密结合,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
(四)地、县级科研院所、推广机构就地开展送技术活动。
四、活动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级林业部门要把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作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林业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为基层和林农办实事的重要行动,领导干部要亲自挂帅,确保活动的顺利实施。要结合各地实际,开展一些影响大、效果好的标志性活动,规划方案《科技下乡活动方案》。
(二)抓好落实,注重实效。各地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要落实活动的责任人、落实技术人员、落实活动项目,扎扎实实地开展好送科技下乡活动。
(三)加强宣传,扩大影响。积极做好宣传工作,邀请当地电台、电视台、报纸等新闻媒体,加大对送科技下乡活动的宣传力度,在全行业营造学科技、用科技、重视科技的良好氛围。
五、活动总结
送科技下乡活动,是林业科技支撑工作中的一种好方式。为不断提高此项活动的实效,各地应在活动中,抓好典型,注重总结经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各森工(林业)集团(公司),局属科研、教学单位要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分别于2005年6月底将阶段工作总结、12月底将全年活动总结报我局科技司。
------------------------
为搞好2007年科技下乡,使科技下乡活动进一步深入展,为指导农村经济发展取得更好的效果,特制定以下方案:
一、活动时间和地点
初步定于2007年一月下旬,松华乡小河农贸市场内
二、活动内容
紧扣2007年“三下乡”活动“推动农村社会进步,促进农村社会和谐,有效服务现代新昆明建设”的主题,结合盘龙区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以多种形式全方位的 进行农业科技宣传,以期达到最优效果。具体将以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宣传:
1、农村科技展板。以展板的形式面对大多数的农民群众进行广泛宣传,让尽可能多的人对农业科技有所了解。
2、技科普资料宣传。通过科技图书和资料的发放,为农民提供发展思路,并且通过这种最快捷的方式向农民传授一些农业科普知识和农业科技知识。
3、现场咨询和农村科技培训、农函大培训等。通过现场咨询和长期培训,更有指导性和针对性地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技术难题和农业生产中的问题。并探索“专家——技术指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科技推广新模式。
4、通过科普春联和科普手工制作更为生动具体的进行农村科普宣传。
5、通过松华乡矮化核桃产品展示,宣传农村科技示范工程的成效,从而进一步推广和推进我区的农村科技示范工程。
三、活动要求
1、认真按时准备活动所需材料和聘请专家进行农村科技咨询,准备中注意好统筹兼顾,重点突出。
2、在开展活动中做好活动经费安排,科技下乡经费由科技局承担,不增加基层负担。
3、活动现场注意抓好安全工作,避免发生突发事件。
4、活动结束后,做好科技下乡活动的总结。
第五篇:农村科技下乡调查报告
关于农业科技下乡调查报告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09级测控技术与仪器一班 xxx 【摘要】 利用2011年1月份寒假,我们深入家乡,了解民情,站在农村第一线,亲身了解到了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变化。我们主要通过与村干部领导的访问,个别村民的访问、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调查,充分了解到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教育水平、与及生活水平,发现农村的改革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经济收入,教育,计策
一、调查目的与结果
目的:体察民情,了解国情,增长才干 形式:深入农村,与村民攀谈,搞调查 时间:2011年1月20日--1月26日 地点:广东省阳春市春湾镇大垌村 组织者: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与广州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部分同学 一 调查数据 概况: 罗家村共有476户约1800口人,住房占地约500亩,耕地3600亩。本村固定资产180万,去年总产值为18060000元,人均毛收入为5600元。
(1)经济收入状况
经济收入以经济作物为主,辅以副业如养猪,养鸡。经济作物收入占经济总收入80%。经济作物包括桔子、橙子、蔬菜、花生、柿子。自90年以来有果园500亩、蔬菜300亩,现在果园已发展到1800亩。1990年进行村庄规划后,1992年在房前屋后种上了5000棵桔子树,现在每棵树能收入两百元以上,近年又种上了1000棵桔
子树,估计明年能大量挂果。制种业是新兴产业,包括西瓜、西葫芦、西红柿个品种,种植面积在200亩左右每亩毛收入一万元左右。
(二)受教育状况
村民中有30%受过初等教育、3%受到过高等教育。现在村里只有三个高中生。如今儿童的上学年龄限制到7岁,但有50%的孩子8岁才开始上学。
(三)生活状况
据调查村民的粮食、蔬菜都自给,只买一些油盐、肉制品,因此大部分家庭每月生活费在200元以下。
二 调查结果分析及建议
(一)我看农村教育
人们在形容农村的教育状况时总是用适龄儿童入学率低、失学率高、教育状况落后等短语一言概之。这就模糊了教育落后的根本原因,甚至误导读者进入边远地区人们不重视教育这一误区。经过这一段时间与乡亲们的接触,我深深地感到:农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比起城市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越是贫穷地区的人们对教育的渴望越强烈。教育滞后的根源不在于观念的落后而在于经济的落后.让我们来看一组调查结果,在我们调查的家庭中有80%的家庭的三分之二家庭收入用于孩子的教育,绝大部分的家长非常希望孩子能上到大学.我依然清楚地记得乡亲们朴实的话语,搞调查时,当问及孩子们的学习情况时,他们总说:我的孩子能像你们一样就好了.其实我们这么辛苦,啥也不图,就希望他们多学点东西,找一条好的出路.还记得有个老汉对我们说:我孩子能上到哪,我供到哪,就算砸锅卖铁也得上.由此,我们转过头来想一想,一个地区是否重视教育能单凭入学率或人口文化水平来衡量吗?答案是否定的。对于农村来说,判断人们重视教育程度的标准应是他们用于教育的开支所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虽然农村地区经济落后,但也正因为落后,他们比城里人更渴望受到教育、更渴望个个都能考上大学!当你看到罗家村的乡亲省吃俭用供孩子们上学的时候;当你听到老汉说砸锅卖铁也得上的时候,你还会说他们不重视教育、还在扳着指头数有几个失学儿童吗?!那么,盲目地给老少边穷地区扣上不重视教育、教育意识薄之类的帽子是不是过于武断、是否含有某些歧视成份呢? 教育,是个沉重的话题。但只有正视教育,而非遮盖问题,才能抓住教育发展的症结所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虽然飞速发展,但离发达地区还有很大一段距离,而且经济发展阻碍了教育发展速度,而教育又反作用于经济,但最终还得抓住教育是基础,经济是关键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此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
(二)我为乡亲献计策
从准备下乡到下乡结束,我的心情经历过一次次的万千感慨、一遍遍的心潮澎湃。在与乡亲们从接触到磨合再到打成一片,乡亲们对我们关怀备至,待我们如亲生儿女,我们体会到乡亲们淳朴的情怀,也感受到了农村对知识的渴求,对富裕的渴望。面对这份深重的情谊,我们都想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罗家村的父老乡亲们做出贡献。然而现今我们只能在宣传罗家村成功的经验的同时,提一些不够成熟的建
议。在村庄规划上,做到了公路通到家家户户大门口,极大地方便了村民;路旁栽种柿子树,既美化了村庄环境,又为村民增加了经济效益,可谓一举两得。这可能是我国农村规划之创举,大有为之大力宣传的必要。经济发展方面,农业往立体结构方向发展。注意了抓好经济作物和加大力度发展高效田的同时保持粮食产量。此举既保证了村民粮食自给,又增加了经济收入。精神文明建设,结合村民朴素民风,村里还制定了强有力的规章制度,保证了 村里良好风气的形成,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当然,这取得的一切成绩离不开村领导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广大村民的辛勤劳动。然而在取得成功的同时,他们却没有止步不前,而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为此,我们同父老乡亲们一同探索前进的路。乡亲们都想到建立自己村的工厂,把自己生产的苹果加工成成品再销售出去,以获得更高的利润。然而另一方面领导们却考虑着要承当巨大投资风险,基于此,他们的梦想迟迟没有实现。现今,农村收入不高,集体基金有限,承当风险能力极小,在如此现状下,村领导们当然是不敢贸然行事的----成功了是英雄,失败了却无颜面对乡亲父老。的确,暂不说基地太小而带来的原材料供应不足和技术问题,就连产品销售渠道也够戗。不过,在现有条件下,建立低投入,高回收,运转周期短的小型企业(如生产洗涤用品的企业)倒是比较可行的。现在,村民们的收入主要是靠经济作物和种高效田。高效田是给外国公司制种,公司提供种子和技术指导,并负责回收种子,村民只需出土地和劳力。通过这条路致富,村民是辛苦些,但比较之下,这是迄今为止最有保障的致富之道。为此,加大宣传,极大限度地吸引外商投资,发展高效田,是罗家村近几年致富的首选之路。通过几天的实践,我们发现该地农民的经商意识非常薄弱,或许是受传统观念影响太深,其时,逐步使他们转变观念对经济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就那短短的7天,我和罗家村结下了不解的情节,或许就像大家所说的,她成为了我的第二故乡,在以后的生活中,她会永远让我牵挂。有时候我想,一个人也许就为某种情感而活,为某些人而活。生我者、我生者;养我者、我养者;爱我者、我爱者,这也许就是一个人活着的理由。罗家村的乡亲啊!我将在城市的一角永远地为你们而活、而努力。三、三下乡调查的意义
大学生参与三下乡活动,是当年五四青年开创的 走向社会,深入民众光荣传统的延续,是我们知识分子同工农群众相结合、教育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一贯方针在新时期的集中体现,是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在北大百年校庆讲话中提出的四个统一的具体行动,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将自身价值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必由之路。我们通过大学学习后,要想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锻炼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做一定准备.这是我参加三下乡活动的目的之一. 抓住有利时机参与各种形式的暑期三下乡活动,对于引导我们按照江泽民同志得出的四个统一的要求,把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于社会实践统一起来,自觉走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努力缩短
成长与社会需要之间的距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去见世面,长才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生三下乡,有利于了解国情。我们出生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成长在邓小平理论不断发展的年代,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单从课堂上是难以得到的.因此我们必须走向社会,深入农村,了解占全国人口80%的农民的现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才能真正在实践中深化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解,深化对改革开放的理解。大学生三下乡,有利于体察民情。淳厚民情和朴素民风中的情感滋养,难以尽得于书本;贫困母亲脸上的愁容和失学儿童眼中的渴望所激发的力量,难以取之于校园。走出象牙之塔,融入坚实的土地,贴近农民的心,才会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艰辛,收获的喜悦,才会真正把成长的根深深植入祖国的沃土。大学生三下乡,有利于增长才干。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历来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社会实践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磨练意志,砥砺品格,把学得的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提高,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四、调查总结
经过亲身体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农村的状况,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农村是我们的重任。作为大学生,应该更加关注社会,让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践以充分证明,社会实践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从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
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在实践中,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谢辞
在此,感谢,大垌村村民的大力配合与支持。
六、参考文献
广东省阳春市春湾镇大垌村村委历年土地登记册广东省阳春市春湾镇最新人口普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