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质安发2008[15]号《无公害农产品定点检测机构管理办法》范文合集

时间:2019-05-12 18:51: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质安发2008[15]号《无公害农产品定点检测机构管理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质安发2008[15]号《无公害农产品定点检测机构管理办法》》。

第一篇:农质安发2008[15]号《无公害农产品定点检测机构管理办法》

农质安发[2008]15号

关于印发《无公害农产品定点检测机构

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各无公害农产品定点检测机构:

为充分发挥检测机构对认证产品质量把关和技术支撑作用,促进无公害农产品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程序》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程序》规定,结合无公害农产品事业发展需要,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对《无公害农产品定点检测机构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实际贯彻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与我中心技术处联系。联系人:廖超子;电话:010-62191436;传真:010-62131995。

二○○八年七月十四日

(此页无正文)无公害农产品定点检测机构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无公害农产品定点检测机构的管理,促进无公害农产品事业健康持续发展,根据《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程序》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程序》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无公害农产品定点检测机构包括产地环境检测机构和产品检测机构。产地环境检测机构是指受无公害农产品省级工作机构(以下简称“省级工作机构”)委托,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以下简称“部中心”)备案,承担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检测和现状评价工作的检测机构;产品检测机构是指受部中心委托,承担无公害农产品检测任务的检测机构。

第三条 部中心依据本办法对产品检测机构进行选定、委托和管理。省级工作机构负责对产地环境检测机构的选定、委托和管理。

第四条 无公害农产品定点检测机构的选定遵循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择优委托的原则。鼓励区域性综合农产品检测机构承担无公害农产品检测工作。

第二章 选定程序

第五条 申请无公害农产品定点检测机构资格的单位,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申请委托检测项目和参数通过计量认证或资质认定;

(二)检测能力应满足无公害农产品检测要求;

(三)熟悉农业和农产品生产实际情况,有长期从事农产品质量检验的专业队伍和工作经验;

第六条 符合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检测机构,经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推荐,向部中心提出无公害农产品定点检测机构资格申请;部委直属检测机构可直接向部中心提出申请。

第七条 申请时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无公害农产品定点检测机构资格申请书》;

(二)计量认证或资质认定合格证书及其附表(承检项目或参数);

(三)审查认可证书或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合格证书;

(四)单位法人证明或法定代表人授权批文;

(五)能力验证材料;

(六)检测项目收费价目表;

(七)省级工作机构推荐意见(部委直属检测机构除外);

(八)其他资质证明材料。

第八条 《无公害农产品定点检测机构资格申请书》格式由部中心制定,检测机构可从部中心领取,也可以从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www.xiexiebang.com)下载。

第九条 部中心收到申请材料后,根据工作需要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并通知申请单位。第十条 申请材料受理后,部中心组织审查,必要时组织专家进行现场核查。经审查选定的检测机构,部中心与其签订《无公害农产品定点检测机构委托协议书》,并在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上公布;未选定的,部中心书面通知省级工作机构和申请人。

第十一条 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检测机构的申请、审查和选定遵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地环境检测管理办法》(农质安发[2003]19号)执行。

第三章 职责任务

第十二条 无公害农产品定点检测机构的主要任务:

(一)承担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检测与现状评价工作;

(二)承担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监督、投诉和仲裁等检验工作;

(三)承担无公害食品标准制修订工作;

(四)开展无公害农产品检测技术和方法的研究;

(五)承担相关的无公害农产品检验检测技术培训和咨询;

(六)承担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汇总整理、预警和报告工作;

(七)承担县级以上工作机构委托的无公害农产品相关工作。

第十三条 无公害农产品定点检测机构接到检测任务后,应根据产品生产季节适时组织抽样和检验,并在规定时间内按照部中心的要求出具相应的报告。第十四条 样品的抽取应按照无公害食品相关标准的规定执行,由检测机构中有资质的人员承担;也可由检测机构委托省地县农业部门经培训合格的专业人员代为抽取。

第十五条 无公害农产品定点检测机构应按照无公害食品标准进行检测,检测参数的选定应按照无公害食品标准全项检测参数或经部中心审定的必检参数执行。

第十六条 受检单位或个人接到报告后,如有异议需复验的,应当自收到报告之日起5日内向检测机构书面提出;逾期未提出异议,视同认可结果。

第十七条 无公害农产品定点检测机构对出具的报告负责,保守受检单位或个人的技术和商业秘密。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八条 无公害农产品定点检测机构资格协议有效期3年。协议期满愿继续保留资格的,应在有效期满90日前按本办法重新申请。

第十九条 协议有效期内,无公害农产品定点检测机构名称、法人代表、检测能力和范围等有重大变动时,应在20日内报部中心审核确认、备案、公告。

第二十条 无公害农产品定点检测机构工作人员应当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在承担任务过程中,不得从事有碍公正的活动。

第二十一条 协议期内无公害农产品定点检测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取消定点检测机构资格并予公告:

(一)未通过计量认证复审或资质认定的;

(二)依托单位撤销或者法人资格终止的;

(三)委托协议期满未重新申请资格的;

(四)伪造检测结果或出具虚假报告的;

(五)检测工作出现重大事故,严重影响无公害农产品工作质量的;

(六)连续两年综合评价结果不合格的;

(七)其他已不具备检测资格委托条件的。

第二十二条 建立无公害农产品检测信息月报制度。无公害农产品定点检测机构应在每月28日前按规定要求向部中心上报当月无公害农产品检验检测及相关情况,同时抄送省级工作机构。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问题的产品和企业,应及时向部中心报告。

第二十三条 实施年度工作总结制度。无公害农产品定点检测机构应对年度无公害农产品检测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分析,并于每年12月20日前以书面形式报部中心,抄送省级工作机构。

第二十四条 建立检测工作质量评价制度。部中心每年对检测机构进行一次检测工作质量评价,内容包括无公害农产品认定认证检测、监督检测、信息报告、年度总结和省级评价意见等方面。部中心及时通报评价结果,对评价优秀的单位,优先安排监督抽检等相关任务。

第二十五条 认证申报时的检测费用由无公害农产品定点检测机构按照有关收费标准向认证申请人收取。监督抽检费用由任务下达单位支付。

第二十六条 省级工作机构依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实际,做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检测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无公害农产品定点检测机构选定委托管理办法》(农质安发[2003]4号)同时废止。

第二篇:全国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管理办法

全国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管理办法

时间:2007-12-3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管理,加强无公害农产品工作体系队伍能力建设,推动无公害农产品事业快速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是指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分工授权从事无公害农产品工作,为公众提供农产品安全保障的公益性机构或者部门。

第三条 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和上级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的业务指导下,履行本地区、本行业无公害农产品及相关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职责。

第四条 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定期对在无公害农产品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工作人员,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工作职责

第五条 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

(二)负责编制本地区、本行业无公害农产品发展规划,制定无公害农产品工作计划和推进方案,建立规范的工作制度,并组织实施;

(三)负责本地区、本行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复查换证的组织申报工作,并按照分工进行审核;

(四)负责本地区、本行业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复查换证的组织申报工作,并按照分工进行审核;

(五)负责本地区、本行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和产品检测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监督管理工作;

(六)负责本地区、本行业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组织申领、发放与使用监督管理;

(七)依法对本地区、本行业获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产品实施跟踪检查与监督管理;

(八)开展本地区、本行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指导和认证管理知识培训;

(九)负责本地区、本行业无公害农产品包装标识管理和追溯系统的推进建立工作;

(十)组织开展本地区、本行业无公害农产品宣传与国内、国际交流合作;

(十一)承担本地区、本行业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的有关工作;

(十二)承担本地区、本行业农产品质量体系推行及相关认证工作;

(十三)配合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管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执法监督工作;

(十四)完成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上级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交

办的其他任务。

第三章 基本条件

第六条 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固定的办公场所;

(二)具有专职从事无公害农产品工作的人员,省级工作机构不应少于10人,地市级工作机构不应少于5人,县区级工作机构不应少于3人;

(三)有财政专项资金和公用事业经费预算,能够保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审核、监督管理、标识推广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质量体系推行等工作需要;

(四)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工作规范和运行程序;

(五)具备开展工作所必需的交通工具及办公通讯设施设备。

第七条 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应当设置认证申请受理、认证审核、评审发证、标志推广、监督管理、包装标识、标准检测、宣传培训、技术推广、产地认定、地理标志管理、质量体系管理等管理岗位和技术岗位。

第八条 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应当有稳定的注册检查员和监管员队伍,定期开展培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

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要建立相应的专家队伍,能够定期为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提供评审、咨询、决策服务。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九条 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工

作制度、规范和程序开展无公害农产品工作。

第十条 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应当建立和完善工作制度,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第十一条 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及人员应当严格遵守保密规定,维护申报主体的合法权益。

第十二条 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应当加强工作规范性、时效性、服务质量等方面的监督检查,加强行业自律。

第十三条 地方各级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应当定期向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上级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报告工作进展情况及工作计划安排。

第十四条 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要注意收集工作中发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做好预警分析。发生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应当及时报告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上一级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

第十五条 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名称、负责人、联系人、办公场所、联系方式等有关情况发生变更时,应当自发生变更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书面报告。

第十六条 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实行定期考核制度,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条件、工作能力、工作质量等。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负责对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进行考核;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负责对地、县两级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进行考核。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负责解释。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地环境检测管理办法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地环境检测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中的产地环境检测和评价工作,保证产地环境检测、评价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根据《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程序》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程序》,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检测和评价工作由具备法定检测资格,愿接受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机构(以下简称“产地认定机构”)委托的检测机构承担。

第三条 产地认定机构负责对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检测机构(以下简称“检测机构”)的选定、考核、委托和管理。

第四条 检测机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通过计量认证并在有效期内;

(二)有满足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检测和评价的能力;

(三)有熟悉农业和农业环境检测工作业务的专业队伍。第五条 满足本办法第四条规定的检测机构可直接向产地认定机构提出承担检测任务申请,经产地认定机构考核、确认并签定委托协议后,方可开展产地环境检测和评价工作。

第六条 产地认定机构应当根据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中的产地环境检测工作需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择优选定检测机构,并及时将选定的检测机构情况报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备案。

第七条 产地认定机构应当与选定的检测机构签订委托协议书,协议有效期三年。在协议有效期内,未能通过计量认证复审的检测机构,委托协议终止。

第八条 协议有效期满六个月前应当按照原程序重新履行申请和委托手续。

第九条 检测机构名称、体制、业务范围、检测能力等方面发生变化时,应当在30个工作日内将变更情况报产地认定机构,及时调整和补办有关手续,并报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备案。

第十条 检测机构的权利与义务:

(一)接受申请人、产地认定机构和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委托,承担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中的产地环境检测与评价任务。

(二)在承担监督抽查任务时,可以查阅被检查单位的相关资料。

(三)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严格按照无公害食品产地环境行业标准及有关规定开展检测和评价工作,及时准确出具产地环境检测报告和产地环境现状评价报告。

(四)向产地认定机构和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及时反映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五)承担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和产地认定机构委托的其它相关工作。

第十一条 在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过程中,受(被)检单位应当积极配合检测机构、产地认定机构工作。第十二条 检测机构接到检测委托任务后,应当及时进行现场抽样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产地环境检测和评价工作,出具《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检测报告》和《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现状评价报告》,一式两份分送受(被)检单位和产地认定机构。

第十三条 检测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无公害食品行业标准进行检测,检测参数由产地认定机构依据无公害食品行业标准并结合当地的环境污染因素确定。

第十四条 受(被)检单位对检测结果和评价结论有异议,应当在15日内向检测机构提出书面意见。逾期未提出异议,视为认同。

第十五条 检测机构接到受(被)检单位提出的异议后,应当及时进行复查,并在规定时间内将复查结果通知受(被)检单位和产地认定机构。

第十六条 承担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检测和评价工作的检测机构,业务上接受产地认定机构和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的监督和管理。

第十七条 检测机构工作人员必须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在承担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检测任务的过程中,不得从事有碍公正性的活动。

第十八条 检测机构应当定期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检测情况报产地认定机构,产地认定机构应当定期对工作情况进行分析汇总及时报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第十九条 产地认定机构在选定检测机构和安排检测任务时,应当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充分发挥各检测机构的作用和检测能力。

第二十条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指定专业技术机构作为产地环境检测技术支撑单位,承担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地环境检测和评价的技术培训、技术服务和检测能力验证工作。

第二十一条

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过程中产地环境检测费用由检测机构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规定向任务委托方收取。

第二十二条

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监督抽检所需费用,由任务下达单位解决。

第二十三条 《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检验报告》、《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现状评价报告》(格式)见附件。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负责解释。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农业部关于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的意见(农市发[20

【发布单位】农业部

【发布文号】农市发[2005]11号 【发布日期】2005-08-08 【生效日期】2005-08-0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农业部

农业部关于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的意见

(农市发[2005]1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林、农牧、农林渔业)、农垦、畜牧兽医、渔业、农机化、乡镇企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部属有关事业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生产供应的要求,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切实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大力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现就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新时期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重要意义

(一)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是农产品消费安全的有效保障。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保障百姓吃上安全放心的农产品,是政府履行监管职责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基本要求,也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集中体现。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是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根本措施,对维护公众健康和公共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是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是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农业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是将资源优势、生产优势和产品优势转化为质量优势、品牌优势和效益优势。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是新时期促进农产品生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市场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农业比较优势和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三)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持续稳定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目标。农业生产性收入的增加是农民增收的基本途径。适应市场需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促进优质优价,是实现农业生产性收入增加的有效措施。

(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是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战略选择。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给农业和农村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坚持科学发展观,用现代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是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重要手段。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既是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重要措施,也是推进农业优质化生产、专业化加工、市场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更是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和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战略选择。

二、指导思想、发展方向和重点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消费安全为基本目标,以强化标志管理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加快发展绿色食品,因地制宜发展有机农产品,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水平,确保安全优质农产品的供给,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

(二)发展方向。坚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加快发展进程,树立品牌形象。无公害农产品作为市场准入的基本条件,坚持政府推动为主导,在加快产地认定和强化产品认证的基础上,依法实施标志管理,逐步推进从阶段性认证向强制性要求转变,全面实现农产品的无公害生产和安全消费。绿色食品作为安全优质精品品牌,坚持证明商标与质量认证管理并举、政府推动与市场引导并行,以满足高层次消费需求为目标,带动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全面提升。有机农产品是扩大农产品出口的有效手段,坚持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国际通行做法,逐步从产品认证向基地认证为主体的全程管理转变,立足国情,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和特色,因地制宜地发展有机农产品。

(三)发展重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要迅速扩大总量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有机农产品要突出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提升质量和效益。无公害农产品发展重点是“菜篮子”和“米袋子”产品;绿色食品发展重点是优势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和出口农产品;有机农产品重点发展有国际市场需求的农产品。

三、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发展

(一)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各地要根据当地的资源、行业特点和质量安全状况,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纳入“十一五”发展规划。要按照发展思路、方向和重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加快发展。发展无公害农产品,要通过产地认定解决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和千家万户的生产质量管理问题,重点抓好大宗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通过产品认证切实解决农产品消费安全和市场准入问题。发展绿色食品,要充分发挥品牌优势,围绕提升产业素质和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突出抓好重点产品、重点产业和重点地区的开发和认证。发展有机农产品,要在遵循国际通行规则的基础上,按照有机农业生产方式,根据农业资源优势和国际市场需求选择性地发展。

(二)发挥资源优势,扩大总量规模。无公害农产品要按照“统一规范、简便快捷”的原则,加快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步伐。绿色食品要依托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抓好大型标准化基地建设,积极组织引导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大型骨干食品加工企业发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要发挥农业系统的优势,充分利用各地的农业资源,适应国际市场需求,提高认证产品效益。

(三)加快完善标准体系,大力推进标准化。要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标准的制定及修订力度,优先推动农产品安全标准、大宗优势出口农产品的品质标准的制定。努力争取我国在农产品国际标准制修订方面的参与权。积极筛选和组装配套适用的生产技术,推动农产品生产全程质量控制。在推进农业标准化过程中,要着力抓好生产基地建设,把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区、农场)、建设科技示范场、优粮工程基地、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等,与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结合起来。要按照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规划和农业标准化发展区域布局要求,以产地(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为依托,加快建设一批有规模、有影响、有品牌、有效益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以基地建设带动周边生产,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四)发挥市场调节机制,合理引导消费需求。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要积极通过农交会、绿博会等农产品展览展示活动,大力推介和推广认证产品。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发展,全面树立我国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形象,扩大品牌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促进农产品国内外贸易。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农产品产销批发市场、大型超市等农产品集散地设立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专销网点、柜台和展示区。要充分利用当地农业信息网,尽快建立完善农产品市场营销公共信息平台,及时发布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生产、消费、贸易、认证等信息,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网上交易。各地要充分利用公共传媒,加大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宣传,提高消费者的质量安全意识,通过扩大消费需求拉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生产、贸易和流通。

(五)加强技术培训,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各地要结合科技入户、测土配方施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项目,加大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培训,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知识,提高广大农产品生产者的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准确掌握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和操作规范。要积极引导农产品生产者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生产为目标,实施生产全过程管理,建立农产品生产档案,提高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确保产品适销对路和实现优质优价。

(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争取计划、财政等部门的支持,创造条件,设立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标准制定、认定认证、基地建设、市场营销和监督检查等。同时,要创新机制,将农业综合开发、技术推广、基地建设、示范园区创建等农产品生产性投资项目实施与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新建和在建的各类农产品生产性投资项目,要以标准化生产和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为项目实施的重要目标和验收的基本条件。以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为主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以生产无公害农产品为基本目标和基本要求,根据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生产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的企业和农户纳入财政支持、奖励范围。要积极争取将鲜活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尽快纳入绿色通道实施范围,减免过桥过路等费用,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

四、加强监督,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公信力

(一)完善制度,依法管理。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要把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管理制度,当前,无公害农产品要在严格执行《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和《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组织制定《无公害农产品监督管理规范》;绿色食品要加快修订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修订《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组织制定《绿色食品管理办法》;有机农产品要在执行《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组织制定符合中国农业生产特点的《有机农业及有机农产品管理办法》。

(二)实施例行检查,强化证后监管。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发展,要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认证与监管同步”的方针,突出抓好认定产地的投入品使用和获证产品的监督管理。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要求,建立健全例行检查制度。对获证产品和企业(产地)要实行抽查、检查制度;对标志的印制、使用和登录要加大跟踪力度;加强对工作机构工作质量的日常监督管理;定期检查认证质量体系、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执行情况。要通过例行检查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不断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的有效性。

(三)健全信息网络,提高追溯能力。要加快建立健全认证产品、企业和基地追溯查询网络,积极推行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信息网上公示、查询、追溯制度。要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及时受理认定认证投诉,适时公布执法监督检查结果,尽快实现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要尽快建立获证产品、企业(产地)质量信用体系。要通过建立获证质量档案和监管档案,强化农产品生产者的质量安全责任意识,提高认证公信力。

(四)加强工作体系建设,提高工作质量。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工作机构要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质量体系,完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规范工作机构和工作人员行为。对各级工作机构,要逐级实施考核和报告制度,对产地环境、产品检测技术机构和产地认定、产品认证检查员和标志监管员实行资质考核、注册制度,建立退出机制,提高认证工作的科学性、公证性和权威性。各级工作机构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

五、加强组织协调,全面落实各项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措施。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是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实施和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重要内容。地方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要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大局出发,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发展,将其纳入到本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要进一步完善省、地(市)、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工作机构,积极改善工作推进条件,充实工作队伍,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认真将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二)强化责任,建立激励机制。按照国务院关于食品安全工作地方政府负总责的基本原则,各级农业部门要将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工作业绩纳入工作考核范围。对业绩突出的地方、单位和个人,要及时予以表彰和奖励。

(三)加强沟通,形成合力。地方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要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加强与相关行业之间的沟通与协作,积极争取计划(发改)、财政、科技、工商、税务、质检等相关部门的支持。要充分调动和利用好社会各种管理资源和技术优势,尽快形成“政府重视、部门支持、社会关注”共同推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发展的新格局。

农 业 部

二○○五年八月八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隧道局安质发〔2015〕163号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

隧道局安质发〔2015〕163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范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促进企业平安发展,根据《安全生产法》、《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结合中交隧道局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中交隧道局及所属子、分公司及项目部。(以下简称各单位)。

第三条 中交隧道局及所属各单位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依照本办法,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依法自觉接受国家及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 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第四条 中交隧道局及所属各单位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核心的安全生产领导负责制,明确各级、各部门、各岗位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持续稳定的发展。

(一)中交隧道局及所属各单位对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具有决策权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应全面履行以下职责:

1.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2.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3.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 4.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5.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6.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7.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二)中交隧道局及所属各单位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人负责协助主要负责人贯彻执行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统筹协调和综合管理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对安全生产工作负综合管理领导责任。

(三)中交隧道局及所属各单位其他负责人,应按照分工抓好主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对主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领导责任。

(四)中交隧道局及所属各单位安全总监应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的有关法律法规和中交隧道局有关规定,对安全生产工作负综合监管责任。

(五)单位内部的人力资源、生产、经营、技术、物资、设备、财务、监察、行政及党、政、团等部门,应对本职工作范围内的安全生产责任负责。

(六)全体员工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及行政主管部门颁布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中交隧道局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履行安全生产义务和岗位责任,杜绝“三违”现象,并接受有关部门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第五条 中交隧道局及所属各单位应成立以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为主任的安全生产委员会,建立工作制度和例会制度,至少每季度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工作例会。负责统一领导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研究决策本单位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其主要职责:

(一)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结合本单位发展规划,建立长效机制,制定安全生产方针目标和控制指标。

(二)审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划和规章制度。

(三)审定本单位安全生产分级责任考核结果,决定安全奖罚事项。

(四)审定本单位全年安全生产工作的计划和完成情况。

(五)及时分析本单位安全生产形势,研究部署并指导安全生产工作,研究解决安全生产重大问题。

(六)按规定,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对相关生产安全事故做出处理决定。

(七)国家明确的其他安全生产领导职责。

第六条 中交隧道局及所属各单位应按规定设置与单位生产经营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足额配备合格的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在单位主管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第七条 中交隧道局及所属各单位应加强安全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鼓励和支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资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应逐步达到以注册安全工程师为主体。

第八条 中交隧道局及所属各单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能部门,是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综合管理部门,对其他职能部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进行综合协调和监督,其主要职责:

(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环保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制订职业健康安全环保规章制度;

(二)制订职业健康安全环保规划和控制目标,制订职业健康安全环保工作计划,并组织各单位贯彻落实;

(三)负责起草职业健康安全环保事故灾难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策划演练;

(四)负责职业健康安全环保业绩考核,对考核不合格或发生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单位施行“一票否决”,并取消相应的评优、评先资格;

(五)制订职业健康安全环保督查检查计划并组织实施,及时通报督查检查结果;

(六)组织开展职业健康安全环保评优评先表彰工作;

(七)协助人力资源部组织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环保教育培训与交流;

(八)负责职业健康安全环保事故统计、上报,及时提出统计分析报告,掌握整体职业健康安全环保动态,进行分类指导;

(九)根据有关规定,向分管领导、上级主管部门和应急管理部门及时报告事故情况,负责组织事故的内部调查处理工作;

(十)组织召开事故分析会;

(十一)负责《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日常管理;

(十二)承担安委会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第九条 各单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能部门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按以下要求配备,并根据本单位经营规模和生产需要予以增加:

(一)持有建筑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的公司不少于4人,其他公司不少于2人。

(二)建筑施工、设备安装现场应按照每5000万元施工合同额配备一名的比例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不足5000万元的至少配备一名。

(三)境外机构安全管理人员的配备应符合中国交建的有关规定。

第十条 中交隧道局及所属各单位的工会,依法对本单位安全生产与劳动防护进行民主监督,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有权对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提出意见。

第三章 安全生产工作基本要求

第十一条 中交隧道局及所属各单位应制定中长期安全生产发展规划,并纳入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实现安全生产与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

第十二条 中交隧道局及所属各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运行控制,积极推行和应用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方法、体系等,强化岗位培训、过程督查、总结反馈、持续改进等管理过程,确保体系运行有效,实现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现代化。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应包括组织领导体系、分级管控体系、分级责任体系、规章制度体系、风险控制体系、教育培训体系、信息网络体系、投入保障体系、应急救援体系、督查检查体系等、监督考核体系、责任追究体系。

第十三条 中交隧道局及所属各单位应结合行业特点和单位实际,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预防和减少职业危害,改善作业环境,保障劳动者生命健康权益。

第十四条 中交隧道局及所属各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包括预案体系、组织体系、运行机制、支持保障体系等。增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按规定组织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发布,并向当地主管部门及中交隧道局安监部备案。加强培训、演练和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工作,落实应急物资与装备,提高有效应对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能力。

第十五条 中交隧道局及所属各单位应严格遵守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有关规定。

第十六条中交隧道局及所属各单位应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制度,规范各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的频次、控制管理原则、分级管理模式、分级管理内容等。对排查出的隐患要落实专项治理经费和专职负责人,按时完成整改。

第十七条 中国隧道局及所属各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对安全生产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及时纠正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不能立即整改的,应及时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并督促落实,做到安全隐患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同时应详细记录检查及处理情况。

第十八条 中交隧道局所属各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以及本单位的有关规定,足额提取安全生产费用。安全生产费用应设立专门账户,专款专用,独立核算,并编制使用计划,明确费用投入的项目内容、额度、完成期限、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等,确保安全生产费用落实到位。

第十九条 中交隧道局及所属各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制度,并严格执行。

第二十条 中国隧道局及所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持安全生产许可证企业的主要负责人、项目经理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经有关主管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

第二十一条 中交隧道局及所属各单位应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第二十二条 中交隧道局及所属各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第二十三条 中交隧道局及所属各单位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必须了解、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第二十四条 中交隧道局及所属各单位应加强安全生产风险辨识,对重大危险源应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制定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措施和管理方案或应急预案,按要求向政府主管部门报备,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采取的应急措施。

第二十五条 中交隧道局及所属各单位应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第二十六条 中交隧道局及所属各单位使用的特种设备及危险物品的容器、运输工具,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专业生产单位生产,并经取得专业资质的检测、检验机构检测、检验合格,取得安全使用证或者安全标志,方可投入使用。

第二十七条 中交隧道局及所属各单位必须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保证正常运转。维护、保养、检测应作好记录,并由有关人员签字。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和报废,应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第二十八条 中交隧道局及所属各单位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

第二十九条 中交隧道局及所属各单位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危险物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物品时,必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制度,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接受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管理。

第三十条 进行爆破、吊装等危险作业时,应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操作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

第三十一条 中交隧道局及所属各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正确佩戴、使用。

第三十二条 两个以上生产经营单位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可能危及对方生产安全的,应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和应采取的安全措施,并指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与协调。

第三十三条 中交隧道局及所属各单位不得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

第三十四条 生产经营项目、场所有多个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应与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

第三十五条 中交隧道局及所属各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

第三十六条 中交隧道局及所属各单位应建立安全生产考核和奖惩机制,加大安全生产奖惩力度,严格安全生产考核,考核结果与单位负责人经营绩效考核挂钩。

第三十七条 中交隧道局及所属各单位应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新闻发布制度和媒体应对工作机制,及时、主动、准确、客观地向新闻媒体公布事故的有关情况。

第四章 安全生产工作报告制度

第三十八条 中交隧道局及所属各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统计、事故报告和快报制度,逐级认真落实到岗、到人,确保及时、准确报送安全生产相关信息。

第三十九条 中交隧道局及所属各单位应严格执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发生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行为的,将依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第四十条 中交隧道局及所属各单位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能部门是安全生产报告、统计报表的汇总部门,应按照规定及时报送相关报告和报表。

第四十一条 各单位应于每年7月8日前报送本上半年安全生产工作总结,于每年1月8日前报送上全年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第五章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第四十二条 中交隧道局及所属各单位必须建立并落实安全生产分级责任制,逐级监管、分级把关、下级对上级负责。

第四十三条 中交隧道局下一级单位安全总监、安全部门负责人岗位发生变动或有职务任免应报上一级安全生产委员会审批、备案。

第四十四条 中交隧道局对所属各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情况实行督查,定期(每年至少四次)或不定期对安全生产状况进行抽查,并及时通报监督检查情况,督促有关单位对事故隐患进行整改。

第四十五条 中交隧道局及所属各单位应积极配合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的监督检查工作,并为监督检查人员提供工作便利条件。

第四十六条 各子、分公司应加强对其下属单位安全生产监管,定期(每年至少六次)或不定期结合季节特点或按上级有关要求,开展不同形式的安全生产检查,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

第四十七条 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应忠于职守,坚持原则,秉公执法。

第四十八条 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应书面记录检查情况,主要包括受检单位名称、时间、地点、发现的问题及整改要求等内容,并由检查组和受检单位负责人签认。

第四十九条 中交隧道局及所属各单位必须严格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考核和奖惩机制,加大安全生产奖惩力度,严格安全生产考核,考核结果与单位负责人经营绩效考核挂钩,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开展不到位的单位,应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单位及责任人的责任,并给予经济处罚。

第六章 附 则

第五十条 本规定由中交隧道局安委会办公室负责解释。第五十一条 各单位应根据本办法制定本单位相应的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

下载农质安发2008[15]号《无公害农产品定点检测机构管理办法》范文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质安发2008[15]号《无公害农产品定点检测机构管理办法》范文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