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农业科技工作者南繁经验总结

时间:2019-05-12 18:49: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方农业科技工作者南繁经验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方农业科技工作者南繁经验总结》。

第一篇:北方农业科技工作者南繁经验总结

南繁相关文章

春小麦缘何冷遇:黑龙江垦区小麦种植状况的调查

2004年11月09日07:46 黑龙江日报

自然因素导致的“掐脖旱”扼住了小麦的咽喉荩市场低迷导致小麦身价下跌荩小麦生产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荩小麦生产仍然是黑土地突破轮作困境的最有效途径

今年秋天,曾担当东北旱作农业区种植业“主角”的春小麦又一次遭了冷遇。

今年春天,粮价抬头,“一免两补”政策出台,加上小麦播后的一场瑞雪,我省垦区小麦种植户仿佛看到一道久违的希望之光。然而,五、六月份持续的“掐脖旱”却再次造成了小麦全面积大幅度减产,这是垦区连续六年小麦减产减收。连年不断的小麦歉收,严重挫伤了种植户的积极性,一些人即便种小麦也是抱着为下一年种大豆“调茬口”的无奈心态。曾担当东北旱作农业区种植业“主角”的春小麦缘何遭到冷遇而成了“配角”?

记者日前赴我省小麦重点种植区———农垦九三分局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专访。苦命小麦多磨难

在旱作农业区,春小麦做为大豆的黄金搭档,曾有过“当家人”的荣耀,但近几年来却经历了冷落、遭遗弃。垦区人认为,这其中原因有二:

一方面是自然因素导致的“掐脖旱”扼住了小麦的咽喉。由于大气环流的变化,近几年干旱北移已成为当地的气候趋势;荒山荒坡的过度开垦使本来就极为有限的生态环境对气候的调节功能已走向衰退;“十年九旱”成为制约当地小麦生产的致命因素。气象资料显示:以农垦九三分局为例,从1999年至2003年的五年中,年均降雨量为390毫米,却大多分布在8、9两个月,而小麦生理发育迫切需要水的5、6月份五年平均只有34毫米,不足小麦正常生长需要水量的一半,严重的春旱造成小麦产量锐减。五年中这个分局小麦平均单产只有168.5公斤,其中最高的1999年为197.4公斤,最低的2003年只有139.1公斤。

另一方面是市场低迷导致小麦身价下跌。五年来小麦价格持续走低,最低的1999年每公斤只有0.90元左右,最高的2003年尚未突破每公斤1.20元。

由于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弃麦逐豆”便成为种植户的必然选择。为了遏制小麦面积下滑的趋势,农场的“头头”们挠着脑袋想“道道儿”,有的农场种小麦给补贴;有的农场给小麦定保护价;还有的农场干脆把多年重茬的豆地收回,由农场直营小麦„„

但这一切并没有从根本遏制小麦面积的下滑,农垦九三分局小麦种植面积由1999年的130万亩锐减到2003年的38万亩,仅占农作物总面积的12.4%。冷落小麦埋后患

随着种植户将“弃麦逐豆”短期效益大把大把地揣进腰包,他们也开始切身地感受着潜在的危机正变为现实„„

小麦面积锐减,“此消彼长”使大豆种植面积“疯长”。尽管增加了经杂饲的种植面积,但大豆的剧增给科学轮作带来了压力。2004年,农垦九三分局种植大豆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62.1%%,其中重茬三年以上的大豆面积达8.26万亩。据专家解释大豆重茬的危害主要有:

一是大豆重茬必减产。同等条件下,大豆每重迎茬一年,理论上自然减产至少在5-10%。

二是大豆重茬易造成草荒。由于豆茬地不像麦茬地那样进行有效的“夏草秋治”,导致下年杂草基数大,易造成草荒。

三是重茬大豆病、虫害多发。由于连续重茬种植大豆,导致土壤中病原微生物增多,土壤环境恶化,菌核病、根腐病等病害和食心虫、红蜘蛛等虫害的发生逐年加重。

据鹤山农场生产科人员介绍,今年仅洒药一项全场每公顷大豆就比去年平均增加成本200-300元。连续重茬的负面影响已给大豆增效设下了难关。权衡小麦难取舍

从目前来看,农场和种植户在种植小麦上陷入了两难,种吧,风险太大怕赔钱;不种吧,调不开茬口,轮作难。人们思考、探索各种各样的破题办法,有的提出扩大玉米;有的提出做大经杂作物„„

尽管这些是调整种植业结构、解决耕地轮作的积极办法,但无论如何,农业专家指出,对春小麦片面否定和轻易放弃的观点和做法都显得过于轻率。

首先,从我省农业生产的历史和现实来看,春小麦生在这片黑土地,长在这片黑土地,虽然面临着“掐脖旱”的严重威胁,但就其生理特点而言,总体上适宜黑土地气候环境仍然不可改变。对于黑土地的人们来说,小麦就像自家的孩子一样,从“习惯、秉性”到“侍弄方法”都轻车熟路,这是其它经杂作物所无法比拟的。

另外从春小麦的市场形势来看,我国已成为粮食进口大国,粮食的有效供给已上升到国家安全层面,国家对粮食生产的高度重视,刺激了小麦价格上扬,目前小麦市场价格已升至每公斤1.5元。此外,国家补贴政策的实施已使种植小麦的风险大为降低。综合地看,当前旱作农业区的小麦生产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厚待小麦好处多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农业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而抓住当前机遇,抓好小麦生产仍然是黑土地突破轮作困境的最有效途径。

采取生态措施,改善春小麦生长环境。从长远来看,不断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仍是搞好小麦生产的基础工作和常规措施。一方面加大植树种草,围堤建塘的力度,调节和改善旱作农业区的小气候。另一方面,推广应用少免耕等保护耕作技术,做好春旱秋防和秋雨春用,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在对小麦种植面积进行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制定政策合理向小麦种植户倾斜。加大对小麦的农保赔付力度,降低种植小麦的风险,调动种植户的积极性,保证种植计划落到实处。

采取市场措施,增强龙头企业对小麦生产的拉动能力。通过加强面粉业龙头企业建设,提高对小麦的吸收消化能力:运用市场机制使龙头企业和种植户之间建立起双方自愿互利的契约关系,化解种植户的市场风险。(黑龙江日报)关于转发农业部《农作物种子南繁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甘农牧〔2006〕215号

各市(州)、县(区)农牧(农业)局:

为了加强农作物种子南繁工作的管理,规范南繁行为,促进南繁事业及种子产业的持续、健康、有序地发展,最近农业部和海南省人民政府联合制定下发了《农作物种子南繁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农农发〔2006〕3号文),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并结合我省南繁工作实际,提出如下具体要求。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省农牧厅成立“甘肃省南繁工作管理领导小组”,组长由省农牧厅副厅长尚勋武担任,省农牧厅种植业管理处处长梁仲科、调研法规处处长马占颖、科教处处长陈士辉、省种子管理总站站长常宏为成员,负责协调和处理我省南繁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省种子管理总站),由省种子管理总站站长常宏兼任办公室主任、副站长李城德任副主任、良种繁育管理科师祎、蒋春明为成员,负责全省南繁工作管理的日常事务。各市(州)、县(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南繁工作的领导,根据需要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辖区内南繁单位的联络、协调和管理工作。要把南繁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范畴和主要议事日程,配合省南繁工作管理办公室做好我省南繁管理和服务工作。

二、强化管理,规范程序。根据《农作物种子南繁工作管理办法》的规定,今后凡我省有南繁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在每年的8月底之前向甘肃省南繁工作管理办公室进行登记备案,并报送本年度南繁计划(包括南繁作物品种、面积、地点、起止时间、从业人员数量等)。从事南繁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根据《植物检疫条例》的规定办理植物检疫手续;生产主要农作物商品种子的,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及《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的规定办理种子生产许可证;从事农业转基因植物品种选育、试验和生产的,应符合《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

三、强化服务,营造良好环境。各级农牧行政主管部门和种子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南繁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包括民营科技企业、个体户在内的单位和个人开展南繁工作,要切实为从事南繁工作的农业专家和科技工作者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优质服务。要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种子法》、《植物检疫条例》,以及海南省的相关法律、法规等的学习和宣传工作,不断提高南繁人员的法律意识,引导行业自律,促进南繁工作依法有序进行。

南繁琐忆

文 / 智广俊

上世纪七十年代,种子成为了农业科技进步的突破口。各级政府对种子工作十分重视,扶持育种单位到海南岛和云南省元谋县进行南繁育种就是其中的一个重大举措。由内蒙古种子公司出资,各盟市种子公司上报南繁计划,得到批准就可以争取到南繁育种的机会。当时乌盟搞育种的单位,除乌盟农科所是专业育种科研单位外,旗县基层自个上马搞育种的有六七家。我当时在卓资县哈达图公社业余搞莜麦、小麦育种,乌盟种子公司吴炳玉副经理考察了我的育种田后,对我育种科研取得的进展大为赞赏,经他大力帮助,我幸运地获得了南繁的机会。1978年,我与乌盟农科所的同志,丰镇县种子公司郝铎生,后旗红格尔图公社农民陈德全等人一同来到云南省元谋县搞南繁育种。

元谋县是一个很独特的地方,从成都到昆明的铁路,沿线各地都有霜冻期,唯有元谋县除外。该地河谷盆地四周高山环绕,小气候明显,海拔虽然在2000米以上,却是一个天然大温室,常年没有霜冻。这里四季不分明,只分为干湿两季。头年十月中旬到第二年的三月几乎没有降雨,属于干季。冬天这里气候温暖燥热,北方的作物,小麦、莜麦、胡麻、马铃薯、瓜果蔬菜几乎都能在这里正常生长,是禾本科等作物南繁育种的最佳胜地。只有玉米和水稻作物在海南岛南繁育种。这里聚集着全国众多春小麦育种单位搞南繁,是育种单位之间相互学习交流、引进品种资源的好地方。

对于我这个身处农村基层的业余自费育种者来说,南繁基地成了我钻研育种科研的进修学校;攀登育种科研高峰的给养补存的大本营。凡在元谋县搞南繁的单位,无论远近,我都要登门拜访,请教学习,索引品种资源。有人一听我是一个来自公社基层的人,就不想搭理我,甚至给脸色看。但我不怕碰钉子,有股不达到目的不罢休的缠劲,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每拜访一个单位,总能有所收获。我个人订阅了四五种农业科研杂志,平时每到一个科研单位,总要到阅览室浏览报刊杂志,收集科研信息。所以,我每到一家南繁单位,总能找到谈话的话题,提的问题有时还很前沿尖锐,使对方不敢小瞧我,谈话能够深入进行。通过谈话交流,获得了对方的信任和好感,建立起友谊,使他们能将最新育种材料提供给我。有的并成为合作伙伴和朋友。我与北京市农科院就建立了合作培育大麦品种的协议。在我拜访过的育种人员中,宁夏永良县裘志新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是杭州市插队下乡知青,出身于资本家家庭,下乡期间搞起了小麦育种。他的南繁育种田里每年都种植着一百多个小麦品种资源。他对每一个品种了解的十分透彻,介绍起来如数家珍,把品种的优缺点、育种利用价值讲得头头是道。他一直在县农科所工作,育出的永良4号小麦品种,三十多年来一直是内蒙古水地小麦的主栽品种,对宁夏和内蒙古小麦生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元谋县育种基地上,长期坚持在南繁阵地上的多是单位里的工人和基层小单位里的科技人员。大科研单位里的科技专家多是作物收获时才赶来选种,他们也没时间去其他单位育种田里参观学习。或者不肖去参观。以我看,虽然他们科研条件较好,但那种闭门造车式的研究很难取得育种上的突破。我在南繁过程中发现,能够培育出突破性新品种的,不在于单位大小,经费多少,关键还是在于人。那种把育种当作生命事业来追求的人往往能够取得大成就,比如像裘志新。把育种当作普通谋生职业的人往往缺乏那种拼劲,而育种科研没有拼劲是很难竞争取胜的。育种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只有不断吸收各地优良品种资源,吸取各地先进经验,才有可能获得科研大突破。如果固步自封,即使是条件优越的科研单位也难有所进步。这也是有的小单位搞出大成果,有的大科研单位出不来成果的一个原因。袁隆平搞水稻育种,是在一个地区农校工作时取得了重大突破。李登海育出的掖字号玉米良种,称雄全国玉米种子市场几十年,而李登海本人只是一个农民。他们的事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1979年冬天,内蒙古种子公司派人来元谋县慰问南繁人员,顺便召开座谈会,有一个来自专业科研单位的人,提出把农民育种队伍赶出南繁阵地的主张。我当即站起来反驳:看看内蒙古大田生产上种植的主栽新品种吧,有几个是你们大科研单位育出来的?多数品种还不是由农民育种家和基层育种单位育出来的嘛!你们有什么脸面和权利排斥基层育种人员。说的那个人面红耳赤,低下了头。

元谋县南繁小麦,气温两头高中间低,早熟小麦能够早熟,九月下旬播种,一月份就可成熟,收获完小麦就可赶回家过春节。而对春化阶段长的旱地小麦来说,生育期显著延长,到三月份时才可收获。而莜麦品种甚至要到三月底才能成熟,生育期长达二百多天。我主要搞旱地小麦和莜麦育种,所以我是最后一个收获小麦离开元谋的人。

我在元谋县稀播的旱地小麦育种材料,有个别植株能够分蘖收获八十多个麦穗,而且麦穗大得出奇,有七八寸长。我由此领悟到,延长小麦穗分化时间,是旱地小麦产生多穗、大穗的关键,按照这个思路搞旱地春麦育种,我选用冬春麦杂交的方法,终于育成了超大穗、超高产的旱地小麦新品种。

在元谋县搞南繁育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老鼠和麻雀危害。鼠害好防止,勤放灭鼠药就可以了。而麻雀就难防止了,人必须整天在地里看护。云南的麻雀十分地多,雀群在空中飞起来就像飘来一块乌云,落在麦地里能把麦穗籽粒吃光。我们几个基层来的人没钱雇农民看护,只好相互轮流看护麦田,从日出到日落,很是辛苦。麻雀落麦田了,就得大声喊起惊走。我在喊鸟过程中锻炼出一副好嗓子,喊叫起来声若洪钟。有一次我与友人在野山上旅游,大家放开嗓子喊山,谁也没有我声音洪亮。有一位音乐副教授对我说,你这嗓子不学唱歌真是可惜啦。我得意的说,那是我在云南喊鸟练出来的。

我们是在元谋县知青农场里种地,起始二年条件十分艰苦,首先是吃水困难,就吃池塘里的水,很不卫生。有一次担水,水桶里捞起一条一米多长的泥鳅,吓得我们大呼二叫,以为是条水蛇,场里的一位农民赶来拿走了,后来才知道是可以吃的美味。以后我们不敢再吃池塘里的水,就去附近村里挑井水,挑一担水要走三里地。后来农业部对农场进行了投资建设,建起了住宅楼,引进了自来水,生活条件改善多了。

元谋县是一个好地方,气候宜人,四季树绿花红,即使在粮食统购统销的时代,北方城市只供应百分之三十大米、白面细粮,而这里供应粮以大米为主,小麦面粉倒成了粗粮。这里的人不会做面食饭,连馒头都做不来。这里老乡也蒸黄米糕吃,与我们北方不同的是,直接把黄米煮熟,放在石臼里捣,捣成面团,揪成小块,再拌上红糖吃。我们在云南南繁时,乌盟几个旗县来的人合伙做饭吃,大家轮流做饭,就一个煤油炉灶,先做菜,再焖米。轮到我做饭,嫌麻烦,就在菜锅里直接下米,美其名为懒汉米,省事好吃。回到内蒙,有时我也做这种饭给亲友家人吃,“懒汉米”成了我做的“招牌饭”。

元谋是人类发祥之地,在这里发现了元谋人化石,距今有一百七十多万年历史,是我国境内发现的最早的人类遗迹。元马镇是县城所在地,早在汉代这里就是县治所在,县的编制一直延续至今。可是县城规模很小,依一个山包而建,连一个宽阔的道路都没有,也没有什么名胜古迹。由于历史上没有工业企业,又不是交通要道,所以县城没有发展起来。但是文化氛围很浓厚,新华书店铺面虽小,图书种类却很丰富。文化馆图书阅览室除星期一休息外,整天开放,有五六十种报纸供阅读,连内蒙古日报都订有,让我们感叹不已。我们所在农场离镇里有十二里地。闲暇时间,我是图书馆里的常客。每逢星期日是镇里的赶集日,四乡农民挑着农副产品前来赶集卖,街上人山人海,物品琳琅满目。有的物品还很稀罕,如有一次卖大理石桌面,十块钱一块,郝铎生十分喜爱,但无法带回,只能割爱。那个时候,缝纫机是紧俏货,是娶媳妇必备的三大件之一,在内蒙很难买到。但在这里商店有时公开卖,我曾给乡里人家买回一台,是台湾产的,不大好用。后来我好生奇怪,台湾产的商品怎么会在云南出售?一直没搞明白。赶完集,我们常搭农民的马车回去。雇一次马车八元钱,但遇上顺路车,老乡二元钱也拉。这里的农民头脑很灵活,不死抠。云南的马体型小的就像内蒙的驴,旁套没有长套绳,马直接套在车上,跑得很快,车倌站在车上赶车,就像古代战车一样。

离农场十几里的地方,有一处温泉,是解放军搞地质普查钻探出来的,砌了一个大水泥池,中间有一个铁管哗哗往出冒热水,水温四十度,我们常去那里洗澡洗衣。洗后,把湿裤子搭在肩膀上,快走回家时,衣服也就干了。温泉池塘是露天的,男女混浴,村里农妇不避嫌,公然把上衣都脱了洗。我曾在温泉里照过一次洗澡相,相片上水池里男女人都裸着上身,拿回家,让老乡们好一顿取笑。再后来附近村里人在温泉旁盖了两间简易房,把温泉水引入,开始卖票收费,一次收一元钱。

内蒙古种子公司扶持育种单位搞了三年南繁工作。后来我利用为大科研单位代繁种子等机会,独自又搞了一年,采取委托农场农民技术员代管的形式搞了二年。共在元谋县搞了六年南繁。这里是我搞育种的发祥地,没有南繁机会,我不可能育出多个新品种。我深深喜爱元谋县这个地方。

不光我喜欢,北方来的人都喜欢这个地方。曾有东北农场的一位工人,单位派来搞南繁,他竟然把铁饭碗工作辞了,留在当地,找了一位貌丑的老姑娘,不回去了。他说喜欢元谋这个地方,喜欢元谋这里的姑娘。元谋县的女人的确很吃苦能干,背上背一个竹篓,里面放着幼小的孩子,照样下地劳动。而且担水这样的活儿,一般也是由女人来承担。我们曾责问场里的男人为啥不替老婆担水,回答是,乡俗就是如此,替女人担水怕人笑话。那位留在云南不回去的老兄,老婆从东北赶来劝他回去,可他不动心。他媳妇是单位里的会计,长得很漂亮。人们都纳闷这位老兄的选择。最后法院判了他一年重婚罪,他出来就留在农场打工。那个时候,农场农民是很穷的,我们南繁租地一亩只给四百斤小麦的折价款,农民还要承担农田里的大部分劳动。这位老兄日子也过得很紧巴,常給南繁人干点零活,挣点小钱。但在1985年,当地充分利用天然温室的优越条件,大力推行反季节蔬菜种植,种一亩西红柿或黄瓜,搞得好的话,能有几千元的收入,农民很快富了起来。这位老兄日子也好过了起来。元谋县农田大地很快成了大菜园、大果园、大花园。1985年以后,我再没有来过元谋县,但是我常常思念这个地方。

南繁育种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2011-07-07 15:40:51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胡占菊(濮阳市农业科学院

河南濮阳

457000)

“南繁”指的是全国各省市区的农作物种子繁育单位,利用海南岛南部典型的热带气候条件,于每年9月至次年5月开展农作物种子繁殖、制种、加代、鉴定等科研生产活动。

南繁基地主要在三亚及周边地区。统计表明,50年来,我国大面积推广的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和瓜菜等作物品种有80%以上都经过了南繁加代选育,生产品种更新周期由过去的10年以上缩短到目前的5-7年,南繁已成为我国新品种选育的“加速器”。南繁育种基地有“中国农作物新品种的摇篮”的美誉。50年的发展,南繁育种基地为国家农业优良种子培育和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也培养了一大批农业管理科技工作者。但随着形势的变化,在南繁加代过程中暴露并存在着诸多承待解决的问题。在粮食安全成为全球诸多地区一个重大问题的现实情况下,如何加强南繁育种基地管理,保证加代育种质量,加速农作物育种进程,满足国家农业发展,尤其是粮食安全的需要,是目前承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1.级部门重视不够,管理松散

多年来,南繁一直是基层育种单位为了加速育种进程而做出的自发活动,管理部门和相关方面对南繁定位不够高,重视程度不够,投资建设跟不上。目前,南繁的科研用地、试验设备、科研人员的生活环境等都不同程度滞后。南繁科研人员大都是临时租住在海南农户家里,过着简陋艰苦的生活,没有电话、宽带,文化娱乐生活更是离他们很远。据了解,每年来海南南繁的科研机构有 500多家,参与南繁的科研人员有五、六千人之多,由于缺乏有效的协调管理机制,这些单位在用工、寻租土地、生活补助待遇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租地、生活、处理各种关系等诸多问题都是通过个人关系去解决,没有相关的管理部门可以委托、依靠。给南繁育种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加强对南繁工作地统一管理,提高南繁科研人员的生活待遇,已是保障南繁工作效率的重要问题。

2.土地不固定,多是游击式南繁

由于资金短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南繁用地虽有10万多亩,但其中有长期租用合同的稳定用地不足1万亩,绝大部分都是临时租用的,分散、不稳定、不易管理、纠纷多。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海南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和地方特色农业用地与南繁试验用地之争日益突出,南繁用地日趋紧张,土地租金日渐抬高,“游击式南繁”的问题日趋明显。南繁用地不能固定势必造成试验用地肥力不均,灌水设备等无法保证等问题。使南繁育种工作很难高效正常运转。

3.植物检疫检验工作有待加强

由于基础设施薄弱,管理水平低下,南繁也给有害生物的传播扩散带来极大便利。每年都有大批的种子、种苗调离或进入海南,流动频繁,极易造成有害生物的传播扩散。而且,海南方面检疫人员不足,检测设备紧缺、检测手段落后,远不能适应南繁检验检疫的需求。据了解,南繁有害生物的传播扩散已经越来越严重地困扰和威胁到南繁育种的发展。虽然近几年已经引起检疫部门的重视,但没有切实可行的检疫措施。流于形式上的检查检疫证书只会给南繁育种单位增加负担,对限制检疫对象的传播起不到任何作用。

4.范意识薄弱,存在安全隐患

近年来,随着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形势的发展,三亚南繁育种基地向世界敞开,相继接纳了非洲、东南亚、南美洲等地区的农业专家,并为他们举办育种培训班,三亚南繁育种基地正在向国际一流的国家级育种基地迈进。开放交流在促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隐患。南繁基地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农业科研单位及种子企业。汇集了水稻、玉米、瓜菜等各种农作物的宝贵种子和种质资源。每年用于南繁的租用农田有5-7万亩之多,受各种条件限制,这些种子及种质材料管理粗放,租种用地大都分散在村头、路边,没有围墙等安全设施。来自基层的农业科研管理人员缺乏专门的管理经验,缺乏防范资源丢失的安全意识。这些都是南繁基地建设中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

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理论)杂志”。2011年5月28 日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

农业部领导调研南繁基地建设

2010年01月25日11:08 南海网(记者周月光)

本报海口1月24日讯农业部将加大力度支持南繁基地建设,努力把南繁基地建成中国种业科学城。昨天,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在南繁基地调研并召开座谈会。陈晓华表示,南繁基地建设事关中国农业发展全局,农业部将与海南省共同努力,理顺南繁管理体制,加大南繁投入,使南繁为中国农业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来,南繁基地为全国选育农作物新品种4000多个,并为各省市区提供6亿公斤优良水稻、棉花、玉米等农作物种子。在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南繁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多年来,南繁存在诸多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

在昨天的座谈会上,与会科研专家、企业负责人反映,国家虽然设立了“南繁办”,但由于经费得不到落实,缺乏有效管理,各科研、制种单位各自

为政,不能发挥南繁的聚集效应,资源配置不合理,设施重复建设又不配套,缺乏信息交流服务平台及技术设备支持;科研、制种基地分散且长期不稳定,育种、制种质量与数量存在不确定性。更为突出的是,南繁是全国种子集散地、试验地,每年有超过10万份生物材料进出海南,而植物检疫、病虫害预警与控制手段不足,检疫性病虫害发生风险不断加大。近年来新传入海南有害生物9种,不仅威胁海南生态安全,每年还造成4亿元的经济损失。

陈晓华说,去年国务院制定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明确提出加强南繁科研基地建设。《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也把南繁基地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要求统筹南繁育制种基地建设与管理,做好转基因生物安全和植物检疫性防控工作,提高南繁基地育制种能力。可贵的南繁精神—来自兵团海南南繁基地的报道 中广网乌鲁木齐3月23日消息

2010-03-23

有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兵团棉花总产已占全国的六分之一,农业实现连续11年丰收,兵团经济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骄人的业绩离不开幕后英雄,他们就是兵团南繁人。

在海南省三亚市海棠湾镇芒果山脚下的兵团南繁基地,每年总有一批来自兵团绿洲的“候鸟”在这里耕作。温馨的家中难觅他们的身影,弘著力作中没有他们的名字,他们总是默默无闻、步履匆匆,秋来春往追赶着火辣辣的太阳。在这里,收获的每一粒种子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他们就是辛勤劳作的兵团南繁育种科技人员。

有科研人员告诉记者:“我每年都要来,如果哪一年偷懒没来,就会感觉比别人落后好多。”每年秋季,兵团南繁人把刚收获的种子带到三亚再种一季,第二年开春,优中选优的种子又回到天山脚下拱土冒芽。这样经过一年两代的加代选育,3年左右时间品系就可以纯化,育种时间可缩短3年至5年。

辛勤的南繁人以空间换时间,延长了宝贵的科研生命,更孕育了勇于创新、只争朝夕的南繁精神。

在基地,被人称为“老南繁”的新疆农垦科学院油料育种专家李万云南繁已不下10次。在他的努力下,新疆农垦科学院先后有10余个油料作物品种通过审定,其中“新葵10号”目前已成为兵团作物结构调整后的主栽品种,已累计推广50多万亩。

海南南繁基地开建3个重点项目加强种业安全 2011年06月12日来源: 新华网(记者赵叶苹)

记者12日从海南省农业厅获悉,南繁植物危险性有害生物隔离场、海南国家南繁研发中心、海南国家南繁育种公共服务实验平台等三个重点项目11日在三亚开工。三个项目建成后,对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现代化将发挥重要作用。

南繁基地是全国优良种子的摇篮,50多年来,全国选育的优良农作物品种8000多个,其中80%经过南繁基地选育。每年冬春季节,全国500多家科研生产单位来南繁基地育种制种,每年有20万公斤优良种子从这里运往全国。

南繁基地为我国农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基础性作用越来越突出。但南繁基地自身建设长期滞后,不仅制约南繁基地进一步发展,也对海南生态环境乃至对全国粮食安全造成影响。针对南繁基地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农业部、海南省政府决定,加强合作,多方筹资,共同加快南繁基地建设。

11日开工建设的南繁植物危险性有害生物隔离场位于三亚市凤凰镇,由海南南繁植物检疫站实施建设,总投资4600万元,建设实验室、处理室、准备室和接种室等设施,目标是加强对植物危险性的病、虫、草害发生情况监测,根据疫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有害危险性生物扩散蔓延。

海南国家南繁研发中心、海南国家南繁育种公共服务实验平台两个项目,位于三亚市吉阳镇,由三亚市南繁科学院实施建设,总投资8000万元,主要建设生物安全检疫区、生长环境监测区、生理生态观测区、种质性状与品质检测区、生物技术育种区、组织及细胞培养区、种子及种苗资源保存区、成果转化区等八项功能区。项目建成后可每年为100家南繁科研单位提供实验服务,并可展开热带现代农业研发工作,提升海南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琼桂签署南繁工作合作协议 将建5万亩制种基地南海网

2011-12-12 14:58 来源: 南海网 作者:杨隽莹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陈章良,海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陈成共同签署《桂琼两省(自治区)加强南繁工作合作框架协议》。

南海网海口12月12日消息(南海网记者杨隽莹)12日,在2011年冬交会上,海南省政府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签署加强南繁工作合作框架协议,海南将支持广西在海南省三亚、陵水、乐东等市(县)建立5万亩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制种基地,共同完善南繁育种相关基础设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陈章良,海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陈成出席签署仪式,共同签署《桂琼两省(自治区)加强南繁工作合作框架协议》。

该协议的签署旨在加强南繁政策协调,统筹协调双方资源和人才优势,加强交流与合作,实施研究南繁工作面临的共性问题、难点和热点问题及战略性问题,探索有效的解决渠道和措施,完善南繁政策,提高农业执法管理水平。

协议指出,海南将依法支持广西在海南省三亚、陵水、乐东、东方、昌江和临高等市(县)建立5万亩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制种基地,共同完善南繁育种相关基础设施。支持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海南南繁管理工作站。推动两省(自治区)南繁育种基地建设,支持广西农业科研机构和种子企业在海南省建立稳定的南繁育种基地,开展新品种选育、繁殖及种子质量鉴定,为两省(自治区)农业生产提供优良新品种,提升农业生产安全水平。建立重大动植物疫情防控联动机制,加强重大动物疫情、植物疫情监测与防控技术的交流、协作、互相通报动、植物疫情信息,实现南繁育种基地动植物种子(种苗)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信息共享。

国家南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南繁工作简讯

2007-2008(2)期

召开南繁工作座谈会

布置南繁管理工作

12月12日,国家南繁办在三亚组织召开了2007—2008年度南繁管理工作座谈会。国家南繁办周裕国调研员主持会议,与会人员有各省(市、区)南繁指挥部(工作站)负责人,海南省南繁植物检疫站,三亚、乐东、陵水三市县南繁办负责人,南繁基地公司、三亚警备区农场负责人。

会议的主要内容有:

1、各省(市、区)汇报交流南繁工作情况,讨论研究今后工作;

2、各有关单位提出南繁管理意见及建议;

3、国家南繁办总结上年度南繁管理工作,布置今年度南繁管理服务工作。

2006-2007年度南繁工作,在农业部、海南省人民政府和海南省农业厅的领导下,在南繁基地三市县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依靠各省(市、区)有关部门和广大南繁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克服严重干旱等重重困难,南繁工作顺利完成。

本年度南繁科研生产从去年9月开始,至今年6月结束。据不完全统计,到国家南繁办报到登记的省份有27个,单位551家,南繁人员3357人,面积47126.43亩,其中水稻32938.68亩,玉米13528.8亩,棉花424.75亩,其它作物234.20亩。南繁面积分布在三亚市24891.33亩,乐东县19461.0亩,陵水县2774.1亩。本年度南繁面积比上年度减少3万亩左右。本年度南繁生产科研具有如下特点:一是严重干旱,南繁科研生产用水矛盾突出。据统计,雨量比往年同期明显减少,山塘、水库蓄水量严重不足,仅为上年同期的20%左右。三亚、乐东及陵水连生活用水都无法保证,南繁生产科研用水矛盾突出。二是地租较高,南繁负担较重。由于干旱,大多数南繁单位集中于水源条件较好的地块,相互竞争,地租提高。同时,由于冬种瓜菜比较效益提高,物价上涨,也导致地租涨高。据了解,三亚崖城地区部分地租在2500元/亩,比上年高300-500元/亩。此外,人工费、化肥等生产资料涨价,抽水抗旱,使南繁负担加重。三是受种子市场和干旱影响,南繁面积减少。2006年全国杂交种子库存

量大,2007年全国生产用种缺口小,故2007年南繁杂交玉米、杂交水稻制种面积明显减少。另外,南繁基地严重干旱,许多田块用水不保证,这也是南繁面积减少的原因之一。2006-2007年度南繁面积比上年度减少3万亩左右。四是各种纠纷增多。由于干旱,大多数南繁单位选择水源条件较好的地块,南繁之间、南繁与当地冬种之间争地突出,用水矛盾加剧,引发争地争水纠纷。此外,南繁单位相对集中,同类型材料之间空间隔离区难以设置,时空错开又互不相让,引发隔离区纠纷。五是单产不高。从收获的南繁玉米来看,亩产多在100-150公斤,比上年度低。南繁水稻产量也不理想,平均亩产多在130公斤左右。其他作物收成也不尽人意。

在2006年全国南繁工作会议精神鼓舞和指导下,2007年度的南繁管理和服务工作有了新的突破。

一是农业部对南繁工作高度重视

第一,研究制订“十一五”南繁发展规划。农业部对此项工作十分重视,多次派员前来南繁基地,在海南省农业厅和国家南繁办的密切配合下,深入基层调研,在基地市县和各省市南繁指挥部(工作站)的配合下,召集各方面的人士进行座谈,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在总结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了“十一五”南繁发展规划,进一步理清了南繁基地建设思路,明确了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为南繁基地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第二,召开南繁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南繁工作。2月5日至7日,国家南繁工作领导小组年会在三亚市召开。会议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陈萌山司长主持,国家南繁办汇报年度南繁工作;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单位,分别介绍了贯彻落实全国南繁工作会议精神的情况;海南省委常委、副省长于迅,代表海南省政府就海南如何加强南繁基地的管理、建设和服务做了重要讲话;农业部范小建副部长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他的讲话既是总结工作的讲话,部署工作的讲话,又是探索研究工作的讲话,内容和精神都极其重要。会议还印发了农业部编制的《“十一五”南繁基地发展规划》(讨论稿),征求各省(区、市)有关部门意见。这次会议对今后的南繁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第三,加大投入,加强南繁基地基础项目建设。2006年农业部加大对南繁基地建设的投入,一共下达四个建设项目,总投资2530万元。其中,农作物种子南繁荔枝沟基地建设项目投资1500万元,全部由中央投资;乐东黎族自治县南繁种子基地建设项目投资336万元,中央投资300万元、地方配套36万元;陵水黎族自治县南繁种子基地建设项目投资303万元,中央投资280万元、地方配套23万元;农作物南繁种子检验检疫中心建设项目投资391万元,全部由中央投资。第四,加强转基因安全管理。2006-2007年度,农业部高度重视南繁转基因安全管理工作,先后两次组织专家对南繁作物进行转基因抽检。通过抽检,掌握了情况,发现了问题,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有力地促进了转基因作物南繁管理工作。

二是国家南繁办协调相关单位和部门,切实做好南繁管理和服务工作

第一,做好国家南繁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的组织服务工作,并及时传达贯彻会议精神,指导南繁管理服务工作。2007年2月5-7日,国家南繁工作领导小组年会在三亚召开,国家南繁办在农业部的指导和海南省农业厅的领导下,依靠各方面的力量,全力做好会务工作,确保了会议顺利召开。同时,为贯彻落实南繁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布置南繁管理服务工作。国家南繁办及时召开各省(市、区)南繁指挥部(工作站)等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的痤谈会,总结2006年度工作,汇报2007年度南繁基本情况和旱情,讨论如何做好2007年度管理和服务工作,会议布置了2007年度以抗旱为重点的具体工作。

第二,协调解决各种纠纷和问题,维护正常的南繁秩序。2007年度,国家南繁办把解决南繁用水作为一项主要工作来抓。2006年11月,通过《南繁工作简讯》向南繁单位提供2006年冬至2007年春南繁基地三市县气象信息,发出了旱情警报,引导他们择优选地,制定抗旱预案。同时,国家南繁办深入到南繁基地,会同三市县及有关部门,了解旱情,一起商量解决办法,尽最大努力保证南繁用水。三亚市政府根据我办提出的要求和建议,调整了蓄水方案,定时限量放水,缓解了南繁用水的矛盾。基地公司急南繁之所急,在经费有限、人手较少的情况下,仍安排部分资金用于打田头井、购买抽水机器设备和油料等,用水高峰时安排人员加班加点抽水,即使是在本单位生产急需用水时,也要优先供应南繁用水。三亚警备区农场一班人,发扬军队的优良传统,在与旱魔作斗争中,哪里需要就出现在哪里,显示出军人的本色。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和南繁人员一道同甘苦,挖井、引水、修渠灌水。此外,他们以大局为重,在水源供不应求时,动员承包鱼塘的亲属,牺牲个人利益,从鱼塘中抽水抗旱,支持南繁。在解决南繁用水的同时,国家南繁办又切实解决了各种矛盾和纠纷。2007年度,国家南繁办已协同各省市南繁指挥部(工作站),基地三市县有关部门和南繁基地公司,妥善处理了各种矛盾纠纷60多宗,其中最棘手的是新疆塔河种业棉花用地矛盾、河南兰考育种队与辽宁沈海种业育种队玉米隔离纠纷、山东聊城农科院与当地农户玉米隔离纠纷、陵水县本号镇小混混敲诈四川阳鑫种业南繁队员事件、乐东县利国镇佛丰村农民潘某与内蒙古大民种业玉米购销合同纠纷、江西萍乡育种队与三亚市田独镇中廖村租地合同纠纷等。调解工作及时稳妥,把纠纷化解在萌芽之中,避免了矛盾的激化和升级,维护了正常的南繁秩序。今年,陵水县市政建设需要搬迁县城周边多家南繁单位。陵水县政府、农业局逐家上门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浙江、四川及湖北等省南繁指挥部(工作站)顾全大局,密切配合当地政府工作,较好地处理了各种利益关系,妥善地安排南繁用地,达到了城建南繁两不误的好效果,保证了南繁科研生产的顺利进行

第三,加强植物检疫、种子管理和转基因安全管理工作。国家南繁办主动与植检站沟通,传达农业部有关南繁工作的指示精神,共同研究如何做好植检工作。海南省南繁植物检疫站,在国家南繁办的协助下,克服了种种困难,圆满完成了2007年度繁重的植检任务。据统计,2007年度南繁受检面积47111.1亩,其中水稻受检面积33020.2亩,签证调出的种子628.0万公斤;玉米受检面积13433.4亩,签证调出的种子308.3万公斤;其它作物受检面积657.5亩,签证调出的种子10.1万公斤。同时,海南省种子站紧紧依靠国家南繁办和各省市有关部门配合下,依法管理南繁种子生产,维护了南繁基地商品种子生产的正常秩序,共同维护了新品种所有者的合法权益。2007年度到海南省农业厅办理新品种生产许可证的南繁单位有12家。此外,国家南繁办积极做好农业转基因登记备案和配合执法检查工作。在进行南繁登记时,根据农业部转基因办和海南农业厅的要求,增加了转基因登记备案内容,要求各南繁单位如实登记是否有转基因试验材料,并将情况类总及时上报农业部转基因办。国家南繁办派出3名工作人员,先后两次全程参与农业部和海南省农业厅,联合对南繁转基因农作物进行执法检查工作。

第四,做好南繁基地建设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农业部对南繁基地建设大力支持。2006-2007年度下达了4个南繁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2530万元,其中南繁基地荔枝沟基地项目1500万元,南繁种子检验检疫中心项目391万元,由我办具体操作。在农业厅的领导下,南繁荔枝沟基地项目已全部完成施工图设计,首期工程775亩正在进行招标,预计12月可动工,明年初完工。国家南繁种子检验检疫中心建设项目征工作已完成土地补偿、林业评估、地价评估、环保评估、地质灾害评估、规划调整评估、规划调整专家评审和听证等工作,估计年内可完成全部手续,明年初可获得土地证书。

第五,各省市南繁管理服务工作有了新起色。2006-2007年度,南繁管理服务工作有新特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增加投入,切实改善生产科研条件。据不完全统计,本年度有20多个南繁单位在南繁基地投入了6000多万元,建基地和办公住宅楼等。其中江苏动用省长资金1000万元,长期租用试验地近500亩,扩大用地规模,稳定用地关系,并对试验地进行路、林、水的综合整治,改善科研条件;内蒙古投资300多万元,建设海南育种基地;辽宁省投入200万元增添检验仪器设备,改良试验地土壤,建设试验地保护设施;江西省投入200多万元购买新办公室和添加仪器设备;中国农科院棉花所投入300元,长期租用试验地600多亩;黑龙江投资300多万元在三亚崖城创办科技创新基地。另一方面是各省市管理机构得到充实,更好地发挥了作用。各省市普遍建立健全管理服务机构,加强南繁管理和服务工作。如黑龙江省编委正式批复,成立了“黑龙江省农科院海南繁育基地”,事业编制10人,全额拨款,稳定了南繁管理队伍,解决了南繁管理人员后顾之忧。同时,各省市南繁指挥部(工作站)依法履行管理服务职能,组织各南繁单位统一申报植物检疫和南繁登记。与往年同期相比较,报到登记的单位多且集中。本年度南繁基地面临的旱情是历史上罕见的,各省市区南繁指挥部(工作站)紧紧围绕这个突出问题开展工作,他们深入到各个南繁单位,想尽办法,走访当地有关部门和人员,制订相应抗旱措施,吃住在南繁一线,引导他们采取打田头井、封堵小河沟抽水等多种方法,解决了南繁用水问题。此外,各省市还配合国家南繁办、基地市县、南繁基地公司和三亚警备区农场,协调解决各种纠纷和矛盾,保证了南繁科研生产的顺利进行。

第六,切实抓好日常管理服务工作。国家南繁办登记报到日益规范,管理逐步实现数字化,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此外,国家南繁办在各省市区、基地三市县、三亚警备区农场和南繁基地公司的配合下,节日期间采取多种形式对南繁专家进行慰问,把党和组织的关怀送到为南繁事业不能回家团圆的南繁专家心中。

2007-2008年度,南繁面积约4万亩,比上年度减少,南繁单位约500家。到目前止,报到的单位有400余家。根据各地汇报的情况分析,今年度前期南繁科研生产有如下特点。

一是南繁季节较上年度早。今年度来南繁的单位比往年早,播期大多安排在9月底10月初。因此,相当部分面积玉米已进入授粉高峰期。从目前情况看,预计产量要比上年度高。

二是地租较上年度略低,但总的南繁费用却不低。据了解,今年水稻、玉米繁制种面积减少,地租有所下降。三亚崖城地区部分地租多在1700至2200元/亩,比上年少200元/亩左右。但是人工费、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涨价过快,柴油猛涨。三亚地区临时工从30-50元/天涨至50-80元/天,挪威复合肥由3200元/吨涨到5400元/吨,柴油由4.70元/公升涨到5.16元/公升,南繁负担仍是加重。

三是纠纷增多。由于近年来南繁基地冬种瓜菜效益日益看好,引发南繁用地与商品生产争地矛盾。南繁单位大多数选择水源条件较好的地块,同时,这些地块也是冬种瓜菜的首选地,这样一来,南繁与冬种之间发生争地矛盾。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冬季水资源有限,南繁单位之间、南繁单位与当地农户之间,也会因争水发生矛盾。此外,部分个体和民营南繁单位无报到登记就进行南繁,同类型材料之间空间隔离区难以设置,时空错开又互不相让,现场协调也找不到具体负责人,引发纠纷的因素愈来愈明显。到目前止,国家南繁办已会同基地市县南繁办,以及各省市南繁指挥部(工作站)先后解决各种矛盾和纠纷有二十多宗,比上年度明显增多。

从汇报情况看,今年度南繁管理存在两大问题:其一,个体和民营南繁单位增多,管理难度加大。由于今年全国国有种子经营单位都在改制,人员分流,尤其是科研人员变动快,但这些人中的大多数都不愿放弃科研育种,因此来南繁的个体和民营单位不断增多。因为这些人南繁费用有限,同时南繁材料都是个人所有,申报植物检疫的不多,根据南繁植检站检查发现,26家单位不报检就进行南繁,这些人存在着两种心理——一种是商品种子先播种后登记报到,另一种是视情况再决定是否进行申报登记(如发生矛盾纠纷需要有关部门协调时或被抽查到时才报到登记,否则不报到登记)。由于经费所限及不报到登记原因,相当部分单位选择偏僻且便宜的地块,这给南繁管理增加了难度。其二,管理服务存有盲区。主要表现在国家重点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国家大型企业与属地关系不明确,管理十分不便,管理服务就出现了盲区。

基地三市县南繁办、三亚警备区农场和南繁基地公司的负责人,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当场答复了一些问题。同时表态,回去一定会认真研究,联系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求真务实,把科学发展观与解决南繁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全心全意为南繁人服好务,扎扎实实地把南繁管理和服务工作做好。

最后,国家南繁办专职副主任梁安琼,根据当前的情况和大家提出的建议,就如何做好2007-2008年度南繁管理和服务工作,提出了下一步工作要求:第一、切实抓好南繁基地植物检疫和转基因管理工作,确保南繁基地生物安全和环境安全。南繁单位所在省市,必须把好源头管理关。对前往南繁的单位与个人,建立档案数字库,摸清情况,尤其是植检和转基因情况,上报国家南繁办,并派出专人跟踪到南繁基地,实施内检内控,配合基地做好植检和转基因安全管理工作。南繁基地根据各省市报来的源头数字库,制订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依靠当地的执法、技术力量,做好监控、检疫、流向档案等防控工作。南繁材料的流出地,要根据基地提供的流向数字库,跟踪做好监控工作。三个阶段,职责分明,密切配合,强化管理。针对前期存在的问

题,国家南繁办将配合植检部门,明年初重点对南繁单位再次进行植检抽查,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同时,加强对南繁基地物流的管理监控,宣传植物检疫条例,查处无证调运南繁材料违法行为,制止有害生物的传播和蔓延。第二、协调各方面关系,及时解决各种矛盾,确保南繁科研生产顺利开展。国家南繁办、各省(市、区)南繁指挥部(工作站)、基地市县农业局、南繁基地公司和三亚警备区农场,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全力维护南繁工作的正常秩序,协调解决南繁用地、用水、用电和劳务等矛盾和纠纷,主动提供各种信息服务,确保南繁科研生产顺利进行。第三、抓好项目建设实施,提高南繁基地管理服务和综合生产能力。“十一五”期间,主要依靠中央投资,重点建设南繁科研、种植鉴定核心区农田基础设施,形成南繁科研核心区和种植鉴定核心区。在农业厅党组的领导下,严格按照农业基建项目管理有关规定,认真做好农业部批复的农作物南繁种子检验检测中心建设项目和农作物南繁荔枝沟基地建设项目的各方面具体实施工作,力求项目实施达到预期效果。通过实施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土壤培肥等工程建设,改善南繁用地条件。同时,积极引导地方财政支持,广泛吸收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建立南繁基地建设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通过国家项目带动地方、企业和其他社会资金投入,着力开展南繁制种田核心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南繁用地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南繁种子繁育和生产水平。第四、建立南繁管理服务报告制度和评比制度,表彰先进,鞭策后进,促进工作。为了解各省南繁管理服务工作,掌握南繁动态,各省市每月必须向国家南繁办报告,内容涉及报到登记、生产进度、南繁活动、好人好事等等。此外,南繁管理人员长期远离单位,工作的好坏,原单位较难考评,南繁工作本身就很艰苦,就需要一种奉献精神,对这些人员的工作不给予肯定,将会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因此,计划明年3月底4月初进行一次评比表彰,评比以各省市报告内容为依据,达到表彰先进,鞭策落后,更好地促进工作为目的。第五、组织好节日慰问和安全保卫工作。各省市南繁指挥部(工作站)、基地三市县南繁办、三亚警备区农场和南繁基地公司,要认真做好元旦、春节两大节日的慰问和安全保卫工作,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南繁人心中让他们过上一个吉祥如意的节日。

会议气氛活跃,富有实效,达到预期目的,对做好今年度南繁管理和服务工作具有积极作用。

第二篇:农业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农业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

文 章来 山 课件 w w 5k J.cO m文秘 **在农业战线工作了30年,他坚持深入“三农”第一线调查研究,推广实用农业技术,为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提升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勤奋工作、爱岗敬业、痴情三农

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是个“痴人”。无论外出开会还是下乡,都带着笔记本,遇到什么农情事情都汇集下来。遇上什么事情及时解决。一次下乡经过**镇南,发现路边生长着外来生物黄顶菊,他赶紧让司机停车下车查看,仔细观察,确定是黄顶菊后,赶紧到镇政府通报情况,赶紧组织人员铲除,及时控制了有害物中的蔓延。他将自己的手机电话开通成农情电话,群众有疑难问题电话解答,接受群众电话咨询2000余次,手机成了农技110。棉花生长期间,西木左村的干部群众需要棉花管理新技术,群众白天各忙各的,他决定夜晚给群众培训,虽然正值星期天,他还是及时满足了群众的需求。那天从晚8点一直讲到10点半,听讲的群众达300多人。2007年4月初,一场倒春寒袭击了我市的大部分麦田,不少村的群众打电话询问受灾原因和补救措施,经过现场观察,确定了低温是造成小麦干尖,黄苗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的主要原因,他及时提出了补救措施,打印了上万份技术资料,发放到广大群众手中,保证了小麦丰产丰收。2008年7月傍晚,一场冰雹袭击了**乡的几个村庄,接到消息后,就和市乡干部在第一时间赶到了受灾村庄,查看受灾现场,分析灾情,现场对100多名群众讲解了棉花、花生等作物的灾后管理措施,稳定了民心,送去了党和政府的关怀。

几年来,**每年下乡时间达200天以上,室内培训40多次,现场培训30多次,直接培训群众8000多人次,足迹遍及400多村,被称为**农情活地图,两次被评为**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先进个人,2006年被评为**市专家服务明星,2007年被全国计生协会评为全国计生协会先进志愿者,2007年评为**市科技拨尖人才。

二、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农技推广的新途径

面对近几年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不断减少,而农民群众对农业科学技术的需求不断增加的新形势,**积极探索新的农业技术推广新途径,一是与种子经营部门共同进行技术培训,通过田间调查,试验示范,分析对比,确定适合我市种植推广的新品种,新措施。近年来,先后筛选出了小麦品种良星99,石麦12、14、15,观35,师栾02-1,玉米品种有先玉335,中科11,浚单20,棉花品种希普1号,希曾802和杂交棉98-1等一批新品种,对提高我市农业产量起到了巨大作用。

积极开展科技攻关,为社会创造财富。在大冯营付家庄和太古庄高赵圈村,主持“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市小麦、玉米两熟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的技术工作,推广配方施肥,科学管理。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其中生物防制玉米钻心虫,田间放赤眼蜂,节约了成本,减少了污染,减轻了危害。经**省专家组鉴定,高赵圈村3000亩小麦、玉米两季亩产突破1000公斤,小麦最高单产610公斤,玉米最高单产700公斤。根据雨水多的状况,提出提前预防玉米褐斑病,在褐斑病大发生的年份,控制了病害发生。经专家委员会评审,该研究成果居国内领先水平。

三、淡泊名利,恪守职业道德

三十年的工作实践,使他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广大公认的“农业专家”,对广大农民群众的疑难问题他从不推辞,有求必答,而对一些许以丰厚报酬的农资销售商的推销请求,他却从不应承。2008年在得朝村培训后,为免受假农药之苦,老百姓请他帮忙选购农药,他爽快答应,在农资市场走了七八家,帮农民买到了称心的农药。

**累计推广优质小麦、玉米245万亩,直接增收17亿多元,节支5418万元,2007年推广两晚节水增产技术50多万亩,直接增收5000多万元,节支2000多万元,同时与省内外12家科研单位有直接联系,为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水平打下了基础。文 章来

山 课件 w w 5k J.cO m文秘

第三篇: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

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

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是市属国有科研事业单位,财政差额拨款单位。2005年4月,为了充分发挥国家南繁育种基地的科技资源优势,建立南繁科技事业地方科研配套支持服务体系,同时适应事业机构体制改革的要求,提升农业科研单位的综合能力,建设热带高效农业科技支撑平台,由市政府批准将原市农业生物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市热带瓜果研究中心、市科学技术服务中心、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等4家科研事业机构重组改革合并组建。

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的主要工作方向是南繁科研的支持与服务;热带高效农业产业的科技支撑;农业科研与科技推广应用及农业科技110服务等。现有农业科技人员4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5名,中级9名,博士2名、硕士8名。在市区建有占地40亩的科研试验及办公区,配套建设了科研办公大楼、综合实验楼、专家接待中心及职工宿舍,建筑面积近6000㎡,配套大量的科研设施设备,目前下设热带瓜菜研究室、植保与热带资源研究室、热带园林花卉研究室、热带果树研究室、土肥与农产品安全研究室、南繁公共开放实验中心、设施农业研究中心和农产品加工研究中心;成立了院属科技开发实体:三亚腾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创办了国家星火农民科技培训学校;并建立了农业科技服务110示范培训基地、田独服务站,槟榔村服务点等。在市南红农场建成占地100亩的水稻育种试验站,在林旺建成占地80亩的西甜瓜与设施栽培科研试验基地,在田独新村田洋建成800亩热带高效农业科技试验示范现场。建有由袁隆平院士题名的杂交水稻网和农业南繁科技服务网。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在各级部门和领导的支持下,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已成为国家南繁科研试验的重要支持服务机构,在西瓜、甜瓜、南瓜、设施农业及主要蔬菜、水稻等热带高效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累计主持和参加承担并完成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星火计划项目、良种繁育项目及省市科研课题和项目近40余项,其中一项863计划课题“水稻等农作物的南繁平台技术试验研究”获得2006年海南省科技成果进步奖一等奖。自2005年以来,发表科技论文40余篇,与海南大学、热带农业院联合培养研究生。与国内外诸多科研院所及科学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初步建立起国内和东南亚部分国家的杂交水稻、甜瓜试验试种和示范网络。每年四月承办的杂交水稻试种示范现场,已成为国内外交流杂交水稻技术的平台。通过设施西甜瓜的示范推广,搭建了海南省设施园艺技术交流与合作平台。2004年被科技部确定为“国家星火计划农民科技培训星火学校”。多次获得“海南省科技工作先进单位”、“海南省农业科技服务110先进单位”等称号。我院已是海南省市县级农业科研单位中最好、最大的单位。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属应用开发、推广科研机构,通过全力支持服务产业,获得了各方面的肯定,实现了较好的发展,通过连续主办了全国水稻新品种展示试验与论坛,已经成为中国水稻行业品牌,自育特优质水稻新品种“湖海537”通过品种审定走上星级宾馆餐桌。大力推进“瓜菜进棚工程”,开展西甜瓜新品种的引进示范推广,引进新疆吴明珠院士西瓜新品种“早佳(8424)”,引进推广浙江瓜农“拱棚西瓜生产技术”。目前我院销售的拱棚西瓜种子占有全省90%市场、2007年在全省种植6万多亩,总产值超过6亿元,由我院推广的“西瓜新品种„早佳‟及配套栽培技术”还获得海南省2007年科技成果转化奖一等奖;研制开发“反季节无公害哈密瓜经济型设施大棚生产技术”,获得海南省2005年科技成果转化一等奖。推广自育哈密瓜新品种“金密6号”占全省甜瓜种子70%市场,2007冬季至2008年春季带动辐射陵水、乐东等县进行设施栽培2万亩,总产值超过8亿元,参与科研课题“西瓜新品种夏龙和女神的选育和推广应用”获得了2006海南省科技成果转化一等奖,推广应用效益超过3亿元,均实现很好的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将在我省冬季瓜菜中形成特

色。我院建设的农业科技110田独服务站已经成为全省第一标准站,受到广大农民的信赖和欢迎,受到中央、省市领导的肯定。展望未来,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确定目标:向农业科技产学研一体化迈进。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按照三亚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动南繁科研服务,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推动热带设施农业加产业化,更好的服务农业产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通过不断改革体制,创新理念,将我院建成国家南繁科研支持、服务与信息交流、生物安全平台;热带高效农业科研支持与服务平台;大型龙头科技企业实体;全国农业科技110示范站等目标。

机构职责:

(一)承担南繁科研公共开放实验平台建设,协助南繁试验区生物安全平台建设;

(二)承担南繁水稻、瓜菜、设施农业、花卉、植物保护、热带资源、热带果树、土壤肥料、生物技术、农产品安全、特色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科学研究与开发任务;

(三)依托南繁基地品种聚集的优势,组织国内外名、特、优、新植物品种的引进,对引进的种质资源进行开发研究,筛选、繁育适合本地种植的良种,并进行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开发;

(四)协助有关部门承担转基因及其农产品研究与检测任务;

(五)完善国家星火计划农民科技培训星火学校建设,承担农技人员、农民科技素质培训及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等工作;

(六)从事南繁科技服务、咨询与信息交流,并负责南繁科技事业投融资事宜;

(七)促进南繁科技成果集成、示范、推广与转化;

(八)承担设施农业技术研究,工程设计与规划任务;

(九)支持农业科技服务110体系建设,提供技术服务;

(十)完成省市指定性研究任务。

兰花世界

坐落于三亚的“兰花世界”,是全球最大的热带兰花主题公园,公园按国家五A级旅游景区的标准设计,总占地1500亩,投资2.6亿元人民币。内有兰花3000余种,200多万株,包括各种世界名贵兰花如石斛兰、万带兰、千带兰、蝴 蝶兰、卡特兰、兜兰、国兰、海南野生兰等,品种、造型、花色各不相同。上万株兰花,云集密布,争奇斗艳,喷泉、叠水交相辉映。

“兰花世界”根据热带兰花不同的生长习性进行艺术点缀组合,分为大门入口景观区、树生兰花景观游览区、岩生兰花景观游览区、地生兰花景观游览区、兰花博览中心景观游览区、兰花种植景观游览区、兰花文化长廊、野生兰谷游览区等八大景观游览区,形成集生态旅游、科普教育、文化欣赏、休闲娱乐、特色美食、科学考察、教学实习等于一体的多功能生态旅游休闲主题公园。

“兰花世界”为三亚增添了一处新的旅游景点。如今,“赏兰花、拜南山、游天涯”已成为不少去三亚观光的游客青睐的旅游线路。

第四篇:农业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

文章

一、勤奋工作、爱岗敬业、痴情三农

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是个“痴人”。无论外出开会还是下乡,都带着笔记本,遇到什么农情事情都汇集下来。遇上什么事情及时解决。一次下乡经过**镇南,发现路边生长着外来生物黄顶菊,他赶紧让司机停车下车查看,仔细观察,确定是黄顶菊后,赶紧到镇政府通报情况,赶紧组织人员铲除,及时控制了有害物中的蔓延。他将自己的手机电话开通成农情电话,群众有疑难问题电话解答,接受群众电话咨询2000余次,手机成了农技110。棉花生长期间,西木左村的干部群众需要棉花管理新技术,群众白天各忙各的,他决定夜晚给群众培训,虽然正值星期天,他还是及时满足了群众的需求。那天从晚8点一直讲到10点半,听讲的群众达300多人。2007年4月初,一场倒春寒袭击了我市的大部分麦田,不少村的群众打电话询问受灾原因和补救措施,经过现场观察,确定了低温是造成小麦干尖,黄苗的主要原因,他及时提出了补救措施,打印了上万份技术资料,发放到广大群众手中,保证了小麦丰产丰收。2008年7月傍晚,一场冰雹袭击了**乡的几个村庄,接到消息后,就和市乡干部在第一时间赶到了受灾村庄,查看受灾现场,分析灾情,现场对100多名群众讲解了棉花、花生等作物的灾后管理措施,稳定了民心,送去了党和政府的关怀。

几年来,**每年下乡时间达200天以上,室内培训40多次,现场培训30多次,直接培训群众8000多人次,足迹遍及400多村,被称为**农情活地图,两次被评为**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先进个人,2006年被评为**市专家服务明星,2007年被全国计生协会评为全国计生协会先进志愿者,2007年评为**市科技拨尖人才。

二、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农技推广的新途径

面对近几年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不断减少,而农民群众对农业科学技术的需求不断增加的新形势,**积极探索新的农业技术推广新途径,一是与种子经营部门共同进行技术培训,通过田间调查,试验示范,分析对比,确定适合我市种植推广的新品种,新措施。近年来,先后筛选出了小麦品种良星99,石麦12、14、15,观35,师栾02-1,玉米品种有先玉335,中科11,浚单20,棉花品种希普1号,希曾802和杂交棉98-1等一批新品种,对提高我市农业产量起到了巨大作用。

积极开展科技攻关,为社会创造财富。在大冯营付家庄和太古庄高赵圈村,主持“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市小麦、玉米两熟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的技术工作,推广配方施肥,科学管理。其中生物防制玉米钻心虫,田间放赤眼蜂,节约了成本,减少了污染,减轻了危害。经**省专家组鉴定,高赵圈村3000亩小麦、玉米两季亩产突破1000公斤,小麦最高单产610公斤,玉米最高单产700公斤。根据雨水多的状况,提出提前预防玉米褐斑病,在褐斑病大发生的年份,控制了病害发生。经专家委员会评审,该研究成果居国内领先水平。

三、淡泊名利,恪守职业道德

三十年的工作实践,使他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广大公认的“农业专家”,对广大农民群众的疑难问题他从不推辞,有求必答,而对一些许以丰厚报酬的农资销售商的推销请求,他却从不应承。2008年在得朝村培训后,为免受假农药之苦,老百姓请他帮忙选购农药,他爽快答应,在农资市场走了七八家,帮农民买到了称心的农药。

**累计推广优质小麦、玉米245万亩,直接增收17亿多元,节支5418万元,2007年推广两晚节水增产技术50多万亩,直接增收5000多万元,节支2000多万元,同时与省内外12家科研单位有直接联系,为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水平打下了基础。

第五篇:农业科技工作者典型事迹报告材料

接受群众路线再教育,甘当服务“三农”排头兵

一位普通农业科研工作者的成长足迹

xx是xx“xxx”人选之一,2012年12月进入xxx工作,主要从事水稻栽培生理生态及耕作制度研究,现任xxxx。该同志不仅学识渊博、勤学好问,可贵的是尊敬师长、团结同志,为人谦逊、不骄不躁,工作深入、踏实认真,乐意同农户打成一片,深得领导和同事好评。

一、不懈学习,在潜心钻研中进步

参工以来,该同志一直坚持向同行专家、单位同事学习、请教。通过不断的学习,自身思想觉悟、专业技能和管理服务水平得以迅速提高。在进入博士后工作站时,其导师xxx研究员就指出:“栽培和育种相辅相成。在做好栽培科研的同时,也要适当的参与育种工作,从栽培的角度促进育种科研”。由于专业的界限,之前从未做过育种,更未在田间开展过育种的实际操作,为了弥补这些知识的空白,他在努力做好栽培科研的同时,经常请教科室同事,包括实践操作技能突出的工人。从整田播种开始,参与正季育种和南繁南鉴的整个过程。通过不断的积累,已经基本掌握了水稻育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且结合栽培试验的结果,从栽培的角度提出了鉴选高产水稻组合的参考指标。2010年至今,已主持各类科技项目xx项,参与国家、省部级科技项目xx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xxx篇。

二、勇于实践,在不断磨练中成长

栽培科研的创新既要源于生产实践,又要在生产实践中予以验证和提升。参加工作至今,他一直秉承栽培科研“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基本原则,设计实施栽培试验,应用于生产实践,并在实践中总结完善集成创新的栽培技术。通过连续多年的研究及应用实践,探索总结出了“xxx技术”和“xxx栽培技术”;集成创新出了“冬xxx栽培模式及技术规程”、“xxxx

栽培模式及技术规程”。2012年,xxxxx采用水稻保护性栽培技术模式指导的水稻平均亩产达788.4公斤,生产成本较大面积降低了5%-10%,农户每亩节本增收500元左右。重庆新闻联播、重庆日报、重庆农业农村信息网等媒体先后对模式的示范成效予以了多次宣传报道。2013年,该模式在同一示范片再次获得了782.7公斤的高产,实现了优质水稻高产、稳产、高效的重演,彰显了栽培科技在挖掘良种潜力和促进农业节本增收中的重要作用。

三、深入底层,在服务“三农”中追梦

农业科技创新要做到“顶天立地”。作为一名青年科技特派员,在矢志不渝的追求农业科技创新“顶天”这一目标的同时,也一直扎根基层,关注和支持“三农”,践行为农服务的梦想。2012年6月,他应聘入选为xxxx专家;2013年7月,应聘入选为xxx首批为农服务专家。参工至今,以科技项目实施为契机,先后在xxx等地广泛开展水稻种植技术培训,示范、推广本院育成的水稻新品种、集成创新的新技术,培养现代种田科技二传手,指导探索新型的生产经营组织方式。为了深入探讨现代农业特别是传统粮油产业的发展思路、交流近年来粮油高产创建技术,今年7月8日,应永川区农广校邀请,为全区200余名农技人员,作了题为“现代粮油生产发展趋势及高产创建技术”的种植业专业继续教育培训。为了在丘陵山地特色、效益、环保农业实践中树立成功样板,8月6日,指导xxx村的种植大户xxxx成功组建了“xxx稻菜种植股份合作社”。该合作社是全县首个以水稻和儿菜为种植对象的专业股份合作社,既成功解决了稻、菜争地的矛盾,保住了“粮袋子”、稳住了“菜篮子”、鼓胀了“钱袋子”,又以更加规范的经营生产方式,破解了种植大户经营难、品牌弱等系列难题。

下载北方农业科技工作者南繁经验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方农业科技工作者南繁经验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