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评估制度的国际借鉴

时间:2019-05-12 18:10: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纳税评估制度的国际借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纳税评估制度的国际借鉴》。

第一篇:纳税评估制度的国际借鉴

纳税评估制度的国际借鉴 仙桃市国家税收研究会

纳税评估是源于美日德等国家的税务审计制度、美英法系的诉辩交易程序和日韩的行政指导制度的综合体[1]。税务审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税务审计,泛指相关主体从税收角度对各种经济活动和涉税事项进行的分析评定;狭义的税务审计,是对纳税人的申报纳税情况做出的评估[2]。诉辩交易程序是指为了节约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率,在法官许可的前提下,控诉方和被告人或者辩护律师经过谈判和讨价还价来达成被告人认罪以换取较轻定罪或刑罚的协议。其精神实质是可以获取被告人对法律的信任,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刑罚而产生的负面效应。日韩的行政指导是指行政机关在其职责范围内,为适应复杂多变的经济和社会需要,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对行政相对人采取的符合法律精神、原则、规则或政策的指导、劝告、建议等行为。行政指导具有非强制性,不直接产生法律效果。日本、韩国认为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民主和积极的管理形态,而行政指导具有简便性、温和性和实效性的特点,是在政企双方共同受益基础上采取的民主而积极的行政管理手段,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以上三种制度的有关具体规定及其所蕴含的相关法律精神,为纳税评估制度的建立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一、国外纳税评估的理论基础

税收流失一直是世界各国税务管理当局面对的重大问题。西方发达国家普遍认为,刻意偷逃税收的纳税人只是少数,大部分纳税人是想诚信纳税的,既使出现税收问题,也多是由于纳税人的非主观意愿造成的。因此,建立以纳税评估为核心的税收管理制度,对于有效配臵税收资源、科学监控税源、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且已被纳税人普遍接受。

(一)税收遵从理论是纳税评估最核心的基础理论。1964年,美国国内收入局实施了一项名为‚纳税人遵从测量程序‛的计划,主要目的是评估纳税人的纳税自觉性、纳税申报的真实性、是否存在偷漏税及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等。因此,纳税评估理论的基础源于对纳税不遵从行为的评判与测量。从1983年起,美国将纳税遵从理论作为纳税评估的基础理论。美国社会学家墨顿的差异行为理论认为,人们面对强制性的指令可能会有五种不同的现实反应,即遵从、创造、形式主义、隐退和反判[3]。如果纳税人依法纳税,表现出来的就是税收遵从;反之,就是税收不遵从,具体形式有偷逃税、欠税或税收延迟、骗税或抗税。税收遵从是指纳税人遵照税收法令及税收政策,正确计算并向国家缴纳各项税收,服从税务部门及税务执法人员符合法律规范的管理行为。西方国家通常利用以下三个征管指标分别反映税收遵从:一是申报遵从,即实际申报收入的纳税人占注册登记应申报收入的纳税人的比例;

二是报税遵从,即纳税人申报的税额占实际依法应缴纳的税款的比例,或叫申报准确率;三是缴税遵从,即纳税人实际缴纳的税款占纳税人申报的税款或税务部门核定税款的比例。

税收遵从程度可以通过税收遵从度来衡量。税收遵从度是指纳税人受主观心理态度的支配所表现出来的对税法的遵从程度,是税务部门对纳税人依法照章纳税状况的评估和描述。税收遵从度的提高,依赖于纳税意识的提高(主观原因)和税制的制定与执行(客观原因)。主观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纳税人的政治偏好。主要是指纳税人对政府是否信任及信任的程度,对政府的经济政策是否满意及满意的程度;二是纳税入的纳税意识。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可以有效提高纳税遵从度。三是纳税人的纳税心理。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纳税人可分为本我型、自我型和超我型。在‚本我‛的贪婪本性的作用下,不会自觉缴税的纳税人,一定是一个自私的不遵从者;能‚自我‛约束的纳税人会认为应该主动缴税,则有可能成为防卫型遵从者;在‚超我‛的境界中,纳税人会认为缴税是公民应尽的义务,一定是一个忠诚型遵从者[4]。四是纳税人对税务人员的印象。主要是指纳税服务态度,税务人员的优质服务可以调动纳税人的积极性。客观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税制效率。合理的税基、恰当的税种、适度的税率、公平的税负、简捷的程序、明确的规定以及严格的激励约束机制等能促进税收遵从度的提高;二是征管效率。高效便捷的纳税服

务机制和税收征管体系,能引导纳税人实现税收遵从;三是征纳成本。征纳成本越低,越有利于税收遵从度的提高;四是税款使用的透明度。国家有效地分配使用税收,为广大纳税人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纳税人的纳税情况。西方发达国家的税收遵从理论是解决税收流失的有效途径[5]。

(二)流程再造理论是纳税评估合理化的先进理论。流程再造原称业务流程重组、企业流程再造,是对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重新思考和彻底的重新设计,以求在质量、成本、业务处理周期等绩效指标上取得显著的改善,是90年代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计算机教授迈克尔〃哈默和管理顾问公司董事长钱皮提出的,其基本思想就是把某项完整的工作分成不同部分,由各自相对独立的部门依次进行的工作方式。流程再造本身是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再造的不仅是流程,同时还有人员观念、思维方式、管理习惯、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的转变。近二十年来,随着英美等发达国家‚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政府部门借鉴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已成为一种趋势。流程再造以顾客为导向的原则与税收服务的要求一致,都是着眼于满意度的提高。作为国际最新的管理理论,流程再造理论在指导税收征管改革实践方面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前景。欧美国家在税收工作中引入‚顾客‛概念,并以‚顾客‛为导向,给税收工作带来新的管理理念和服务理念,不仅可以建立起从‚基本不相信纳税人‛到‚基本相信

纳税人‛的服务机制,让纳税人感受到理解与尊重,而且有助于解决征、管、查等协调衔接不畅的问题,实现税收管理质的飞跃。流程再造理论对处于税收业务流程中的重要环节的纳税评估的定位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支持,对税收征管改革和传统的税务行政管理模式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即改变传统税务管理以职能为导向的组织结构,建立以咨询、受理、核批、调查、评估、检查和执行等七个环节为主的扁平化的税收业务主流程,是建立健全纳税评估工作流程的重要指导思想[6]。

(三)纳税风险管理理论是现代管理科学与税收管理相融合的产物。风险是指在某一特定环境和时间段内,某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包括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7]。风险管理是指经济单位透过对风险的认识、衡量和分析,选择最有效的方式,主动地、有目的、有计划地处理风险,以最小的成本争取获得最大的安全保证的管理方法。风险管理能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风险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最早由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的所罗门〃许布纳博士于1930年在美国管理协会发起的一个保险问题会议上提出的。20世纪70年代以后,风险管理在政府管理、财务管理、审计等领域日益受到关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先后颁布了风险管理体系框架和国家风险管理标准。八大要素即为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一是内外环境。同其他管理活动一样,风险管理也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也要受到环境中

各种因素的影响。二是目标设定。分为战略目标、经营目标和合规目标。三是事件识别。指识别可能对主体产生影响的潜在事项,包括区分代表风险和机会的事项。四是风险评估。指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以便确定管理的依据。五是风险应对。即针对识别出的风险提出应对策略,分为规避风险、减少风险、接受风险和共担风险四类。六是控制活动。是指设计的程序和政策,操作的目的是管理和控制风险。七是信息与沟通。加强信息交流与沟通,确保获取管理和控制风险所必需的信息。八是监控。整个流程尤其是风险控制和程序必须被监控,以评估、确认其需要修改或采取的补救措施。风险管理本身具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在不同的组织之间具有一定共性,可运用于管理税收风险。

税收风险是指在税收管理中,对提高纳税遵从目标实现产生负面影响的可能性,税收风险又称税收遵从风险。税收风险管理是指税务机关运用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合理配臵管理资源,通过对税收风险进行分析识别、等级排序、应对处理以及过程监控、绩效评估等措施,不断提高纳税遵从度的过程和方法。税务机关总是根据其拥有的资源条件,以提高纳税遵从度为基本目标,但是要保证纳税人的全面遵从,这些征管资源又总是有限的。因此,科学有效的税收管理必须尽量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臵和充分的利用。税收风险管理不是一个技术性的手段,是科学审视管理资源和目标之间的关联关系,税收风险管理不仅仅是为了

更好地选择税务审计、纳税评估、税务稽查,更是通过预先分析、发现并采取积极措施解决问题,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发挥税收遵从作用的目的。

(四)法理依据是纳税评估理论的重要理论依据。法理一般是法的原则、理论,用于法律不足以解释某一法律关系或事件时使用,目的在于弥补法律的空隙。法理不是成文法,特殊情况下,可以补充法律的不足,被当做法律使用或作为某一案件判决的参照,一般用于学理研究,指导法律的改进和提升[8]。法理依据是指国家、集体或个人在行使某项权利时所依据的法律理论。法理依据是一种抽象的、概括的法的形式,是形成某一国家全部法律或某一部门法律的基本精神和学理,在一定意义上是法的渊源。‚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法律制度的基本准则。法律‚事实‛是指有证明力、说服力的法律构成。更确切地说,是一种主观认知下的事实描述。法哲学已说明‚这不是一个纯粹认识的行为所能确定的,而是一种决断,必须借助权力来做成‛[9]。在税收工作中,税务机关通常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劣势,且时过境迁的自然力量又很难重现客观真实事实,‚法律思维方式所追求的结论是尽可能地令人接受,而不可能达到绝对必然的‘真’”[10]。因此,授权法律执行者能动地推定事实,即估值征税已成为各国税收法律的基本内容之一。纳税评估测定的具体税收‚应然‛事项(税收义务)能否转变为‚实然‛(税收收入),关键在于纳税

评估行政作为的法律依据,因为‚行政行为是享有行政权能的组织依法运用行政权力对特定公民、法人、其他组织或特定事项所做的法律行为‛[11]。国外税收法律制度中税收估征法律条款授权税务机关在规定条件下依事实材料进行估计、做出修正或认定纳税人税收义务的决定。而纳税评估就是对税收法律事实进行推定,而推定本身并不能保证构建事实的法律上的正确性。因此,纳税评估应遵循以下法律规则:一是适用范围规则。法律强制权力应该运用于法律规定的适用范围,法律强制性是对被认为违反法律秩序的行为责任者做出调整的实在行为。各国对税收评定的适用范围规定不尽相同,但比较一致地对未按法律规定申报税收、会计账簿毁损或无法查证申报、对有质疑的申报都被列为法律适用对象。二是构建事实规则。必须根据法律规范的主观理性和逻辑去构建事实。逻辑推论法律事实涉及两种:一方面,据以做出推断的基础事实,必须用客观证据予以证‚实‛;另一方面,是根据基础事实而假设存在的推定事实,它不用证据证明直接以法律规则予以认定。三是举证责任规则。必须遵守法律规定的举证责任规则。四是要式行政规则。要式行政行为是指法律、法规规定必须具备某种方式或形式才能产生法律效力的行政行为。国外税收法律明确规定必须制作税收评定行政决定文书。五是保障权利规则。要依靠行政救济与司法救济保障权利[12]。

二、国际纳税评估的通行做法

无论是我国香港地区、新加坡的‚评税‛,德国、美国的‚审计‛,还是英国的‚估税‛,其实质都是纳税评估,且借助于现代化的信息网络优势,成为国际上较为通行的一种税收管理方式。

(一)美国的税务审计。美国税收征管实现现代化,纳税评估智能化程度较高。美国国内收入局下属各级检查部负责纳税申报资料准确性、真实性的评判工作,首先由西弗吉尼亚州的计算机中心自动对申报资料进行分类,然后通过筛选过程核实纳税人是否正确申报,并以此估算其税款。具体有五种常用方法:一是判别函数系统,此为计算机实现的模型系统,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选出最可能有不遵从行为的纳税人。二是纳税人遵从测度程序,即通过数理统计方法给出判别函数系统的参数估计值。三是资料完善程序,即通过此程序检查出申报表填写计算错误,并通知纳税人重新计算后的应纳税额。四是信息匹配程序,即该程序通过和银行、劳工委员会的相关资料与纳税申报表对比,检查遗漏和不正确的项目。五是特殊审计程序,即运用由计算机和定期改变的手工选择标准而设计的很多特殊审计程序,比如针对退税额、申报扣除额、调整后的所得等特殊审计程序,旨在提高纳税评估的有效性、公平性和权威性。

(二)新加坡的‚评税‛。有三个特点:一是分工较细;二是重视纳税人的自查自纠;三是评税智能化。新加坡税务机关开展纳税评估主要依托两个电子信息库:即通过电子信息系统,向社

会各界调取纳税人的相关资料,构成评税情报库;通过纳税申报采集纳税人的收入、支出、扣除等涉税信息,构成申报信息库。采用两种方法开展纳税评估:一是核对法,即通过评估情报库和申报信息库的信息进行核对比较,据此对申报纳税作出正确评估。二是财务分析法,即评税师对已经掌握的各行业财务指标的标准值即平均值进行财务分析,利用计算机系统对偏离标准值的纳税人进行评估。新加坡税务机关纳税评估工作的依据是纳税人申报纳税时提供的资料和评估人员通过其他渠道收集的相关信息。在评估工作中,如果发现纳税人有违法事实,一般都要先给纳税人一个主动坦白的机会。如纳税人不配合,税务机关会将违法行为定性为主动事故并追究其相关责任。如果纳税人对评税结果有异议,可先缴税再申诉举证,举证责任在纳税人。如评税机构拒绝修正,纳税人可上诉至税务检讨委员会,如仍维持原评税结果,纳税人可到法院起诉,由法院进行最后裁决。

(三)澳大利亚的纳税风险评估。澳大利亚国税局认为纳税人实行自行申报、自行审核后,虽然提高了工作效率,但也增大了纳税风险,因此,必须对纳税人的涉税资料进行审核,重点是纳税风险评估。主要做法有:一是收集整理纳税人的信息。一方面,是税务人员甄别后的举报和银行、海关、移民局、证券市场信息以及能提供1000户企业、母公司的财务等多方面信息形成的外部商用数据库;另一方面,内部数据主要是税务当局的数据信息库,包括纳税人的申报资料、历史评估资料、审计资料等。二是对信息进行评估分析。评估人员将纳税信息输入模型中,自动生成评估报告,然后由评估人员进行分析和修正,得出公平、合理、权威的结论。三是纳税风险的判定与对策。按风险大小对纳税人实行区别管理,即对遵从度较高的纳税人侧重实行自我管理、自行评估,税务机关只是进行简单的监督与观察,而对于遵从度较低的纳税人的管理具有强制性,通常采用纳税审计和移送法办的措施。在评估结果出来以后,税务机关会给纳税人一个解释的机会,以达到节约时间、增加执法透明度、改善征纳关系的目的。如果纳税人解释不清或不能让评估人员满意,则转入实地审计程序,并将结果和纳税评估资料录入数据库。

(四)加拿大的自我评估。自我评估是加拿大税收体系的基石。加拿大实行以纳税人自我评估为主,税务部门税务审计为辅的纳税评估制度。加拿大自我评估制度规定,联邦税务机关有权对符合规定的自我评估的纳税人免予处罚或起诉,纳税人只需补缴相应的税款即可。该制度不仅为纳税人提供了自我纠错的机会,而且通过给予其更多信任与公平待遇,有力地推动了全社会树立诚信纳税意识,提高了税收征管效率。2001年4月,加拿大税务机关开始针对不同纳税人采用不同策略,对于大型企业一般两至三年检查一次,对于中小企业则实行选择性抽查方式,并根据纳税信用和风险确定检查的次数与力度。

三、国外纳税评估的经验分析

发达国家和地区凭借其健全的税收法制、层次分明的管理机构、普及高效的网络资源、及时便捷的综合治税等积极因素,促进了纳税评估工作模式的日趋成熟和逐步现代化。

(一)有健全的法律保障机制。国外纳税评估制度通过法律原则、法律规则和法律概念三要素严谨构架‚推定法律事实‛的行为准则,约束行政权力,是提高纳税评估效率的重要保证。一是法律地位清晰。国外的经验表明,纳税评估作为税务机关的一种工作方法或者手段,其根本目的在于税务机关依据可以掌握的信息,对纳税人的税收遵从情况进行判断,税务机关的纳税评估结论并不直接对纳税人发生法律效力,也就是说纳税评估结论不能作为对纳税人进行行政处罚的依据,纳税人并不因纳税评估的负面判断而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二是法律原则明确。国外税收法律规定了纳税评估适用的客观要件,可作证据的信息资源和推定方法以及有如言之有理、持之有物、令人信服等正义原则,对纳税评估的范围、内容、时机、依据、操作方法等均有明确规定等,使得纳税评估工作有章可循,是税务行政法治的一种体现。三是配套法律完备。尤其体现在作为内部行政行为的纳税评估在取得外部法律效力时所依据的法定程序。国外的税收征管法律制度都强调并保护税务机关依法获取纳税人相关涉税信息的权利,并规定了实际控制涉税信息的组织、机构或者个人有提供涉税信

息的义务。

(二)有独立的纳税评估机构。体现了纳税评估工作专业化强的特点。一方面,机构设臵规范。纳税评估工作的性质,决定了纳税评估工作必须在相对独立和稳定的环境下进行。在德国,税务审计的最高机构是联邦财政部和各州的财政局,其下分设税务审计局,且分别负责大型企业(公司集团)、中小型企业的税务审计。法国设有专门的税务审计机构,分为中央级、大区级和地区级,其内部审计以各级税务部门的管辖范围为界,各负其责。另一方面,职能界定科学。发达国家(地区)一般把纳税评估定位于管理和服务。纳税评估是一种非现场的检查,与现场稽查有一定的区别。纳税评估机构与稽查机构的界限和环节清晰,职责分明,前者侧重税源管理,后者侧重执法打击。这种重服务过程、轻处罚结果的管理理念,比较符合现代税收管理的要求。美国税务审计人员约占税务总人数的一半以上。如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税务局400名税务人员中,分别有70人从事税务稽查和130人从事纳税评估。

(三)有完善的公共服务职能。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公共服务职能的完善,为税务部门有效大量获取第三方涉税信息提供保证,促进了税收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纳税评估得以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精确化。美国各级政府、政府的部门如海关、能源部、社会保障局、移民局以及银行、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商业

银行等单位每年都应当向税务部门提供纳税人的货币收付报告、国外银行账户、车辆登记、不动产转让、租赁权证等多种信息。美国人大多用支票或信用卡进行交易,企业在银行的来往账目非常清楚,很难隐瞒,交易中如果纳税人收到一万美元以上的现金,纳税人和银行就要分别将此笔交易向税务机关报告备案,利息或股息的支付要通过磁盘或网络将‚税源信息报告表‛报到税务机关。税务机关将纳税人的涉税信息输入计算机后,计算机会自动进行逻辑审核,筛选出10%的异常程度较高的申报表,评定员根据申报资料的解释是否决定放过这些申报表,然后书面通知该纳税人被选为稽查对象。

(四)有庞大的中介服务机构。税务中介组织是市场经济规范运作的基础,在降低税收成本,规避纳税风险,规范征纳行为,加强征纳间的交流与沟通,维护征纳双方合法权益,提高纳税申报的准确性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自1988年大力推行和规范税务代理以来,澳大利亚已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备的税务代理制度。目前全国有近3万个税务代理人(公司或个人),约80%的纳税申报通过税务代理完成。

(五)有科学的评估指标模型。科学化的应用模型在发达国家(地区)得到广泛运用。美国用于纳税评估方面的判别涵数系统是由包括纳税申报表信息在内的成百上千个变量的计算机复杂程序组成的,计分标准的模型及参数经常调整,因而很难从几个

指标中判别出哪些纳税人易成为检查对象,纳税人很难弄虚作假,保证了纳税评估的有效性、公平性和权威性。纳税指标体系的确立必须遵循‚四性原则‛:一是全面性。要选出能够反映纳税人全貌的指标,既要考虑现状,也要考察历史记录,还要观察发展趋势。将定性资料和定量资料相结合,全面考虑纳税人所处的环境、面临的风险、资金流向等诸方面的影响。二是可靠性。必须通过实验和实践来考察纳税评估指标的敏感度、可靠性。三是客观性。指标选取和评估方案的设计要客观、公平、公正。四是可行性。信息化是开展纳税评估工作的必由之路,可操作性是评估方法能否推广使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六)有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纳税评估的性质决定了评估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一定的工作经验、较强的洞察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德国招聘的现场审计人员通常要求获得法律、经济学、数学等学科的大学学位,而且要通过专门的考试,或者至少要有一年以上的税务工作经验;新雇员在必须完成至少6个月的税收审计培训后,能独立审记3个小企业,并完成审计报告。香港为纳税评估人员设臵了评税主任、助理评税主任等一系列职位阶梯,形成了一个良好的育才、留才机制,纳税评估方面人才辈出。

(七)有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社会信用体系是一种社会机制。经过160多年的建设,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地区)建立了以公

共信息和信用数据开放为基础,以商业化运作的中介机构服务为主体的规范的信用管理法律体系和良好的社会信用意识。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推动剂,如果市场参与者的每次交易行为都被记录,并可以提供给其他参与者,那么失信行为会因机会成本过高而避免,整个社会交易成本将大大减少。发达国家(地区)有效的纳税评估无不以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为隐形后盾。

四、纳税评估制度的国际比较与经验借鉴

将发达国家纳税评估的通行做法与我国纳税评估制度的现状进行比较,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纳税评估制度,提高纳税评估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一)纳税评估的税收法制环境不同。纳税评估的主要方式为推定税收法律事实,法理与依据决定了其存在的理由和法律效力。新加坡税务机关之所以能够方便地从其他部门获得所需信息,就是因为其具有法律所赋予的权力。相关法规是纳税评估权力的来源,也是纳税评估效率的重要保证。比较分析我国的‚核定征收‛法律条文,具有较为突出的法律瑕疵:一是缺乏具体的、实质的法律概念,界定事物的‚标准‛、‚尺度‛无从评价‚事物‛的客观与公正。二是缺乏反驳推定的特别举证规则,法律既然设立了推定效力就应该订立反驳推定的权利与行为规则,不致使相对人的法律救济落空。三是缺乏法律证据规则。国外税收证据规

则有两类模式:一种为抽象处理模式,如‚可根据任何有用的信息‛等;另一种为归纳处理模式,如‚申报表、账簿记录、收付凭证‛、‚第三方信息‛、‚检查获得信息‛等,证据合法性直接影响法律执行效率。四是法律规定的适用范围受限,忽略了支出实务考量,如法律规定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的语言显然不适用于欺诈税收利益给付的具体事项。法律瑕疵一方面给法律执行保留太多的自由栽量空间;另一方面也使法律执行处在规则不确定的风险环境。

(二)纳税评估的功能定位不同。发达国家(地区)一般把纳税评估定位在管理和服务上。纳税评估是一种非现场的检查,与现场稽查有一定的区别,纳税评估机构与稽查机构的界限也比较清晰。前者侧重税源管理,后者侧重执法打击。例如香港税务部门负责评税工作的人数为570人,负责税务稽查的只有160人,两者比例近4∶1。我国近几年将纳税评估主要定位为税务稽查的前臵程序,是一种打击偷逃税的手段,容易混淆纳税评估和现场稽查。

(三)纳税评估的信息采集渠道不同。纳税评估是一个获取信息、分析信息、使用信息的过程。充分获取客观、准确的涉税信息是保证纳税评估准确、高效的基本前提。发达国家(地区)通过完善的公共服务职能为税务部门提供全面、及时、准确、详实的纳税评估涉税信息。我国的公共服务职能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利

用,即税务部门还没有与所有涉税信息部门实行联网,仅通过纳税申报资料进行涉税信息采集,且未能实现涉税信息共享,导致涉税信息获取渠道不畅、信息量不足、信息可靠性较差等是制约我国纳税评估工作的主要‚瓶颈‛。

(四)纳税评估的机构设臵不同。新加坡税务局的评税部门有税务处理部、纳税人服务部、公司服务部、纳税人审计部和税务调查部,各部门职责界限明确,各司其职。澳大利亚分设有纳税评估机构和稽查机构。法国设有专门的税务审计机构,分为中央级、大区级和地区级,其内部审计以各级税务局的管辖范围为界,各负其责。我国的纳税评估主要由税收管理员和稽查员兼办,纳税评估的广度和深度远远不能满足税源管理的要求。

(五)纳税评估的现代化程度不同。世界发达国家(地区)普遍借助互联网、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对纳税人的申报资料、历史评估资料和审计资料等各种涉税信息的采集基本实现了智能化。在美国,大约有90%以上的案件是通过计算机分析筛选出来的,82%的税收收入是通过计算机系统征收上来的。相比之下,我国的税收现代化建设总体水平不高,涉税信息的采集仍处于手工和纸质阶段。另外,纳税评估指标体系的确立尚待完善。

参考文献:

[1]王海勇,金菁,纳税评估制度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2]胡金木,税务审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3]张文春、郑文辉,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国外纳税遵从的理论与方法综述;

[4]冯笑难,西南财经大学,纳税评估理论与实践研究,2006.04;

[5]麻勇爱,《纳税人遵从理论及其借鉴意义》,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2(2):28~311;

[6]流程再造理论与务实,北京工业发展咨询公司; [7]刘平,保险学原理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07; [8]於兴中:《法治与文明秩序》,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

[9] [德]考夫曼著,法律哲学(中译本)[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59;

[10]陈今钊,法学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71; [11]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41;

[12]戴黎明,纳税评估的法律属性研究,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2009,第4期,5~8页.19

第二篇:纳税评估国际借鉴研究

纳税评估的国际借鉴研究

国外纳税评估现状

新加坡是推行纳税评估制度较为规范的国家,其纳税评估工作有三个特点:一是纳税评估分工较细。税务处理部负责发放评税表,处理各种邮件、文件和管理档案;纳税人服务部对个人当年申报情况进行评税;公司服务部对法人当年申报情况进行评税;纳税人审计部对以往评税案件和有异议的评税案件进行复评;税务调查部对重大涉税案件进行调查。二是重视纳税人的自查自纠,在评税工作中,都要先给纳税人一个主动坦白的机会。三是评税管理工作主要依托计算机系统进行。

英国也是纳税评估制度推行得较好的国家。英国各税种的税收征管一般都需要经过纳税申报、估税、税款缴纳和税务检查等程序。估税是税收征管程序中的重要环节,如果税务局认为纳税人在某一时期的税收申报不完全,则可以对其少缴的税款部分签发估税单,如果稽查员发现纳税人有利润未被估税,或者纳税人获得了无资格享受的减免,可以对纳税人的这些应课税所得签发补缴估税单。美国税务机关在纳税人自行申报的基础上,将重点力量放在税务审计上。税务审计人员约占税务机关人员的一半以上。纳税人申报后,税务部门必须严格审核纳税人申报的每份报表。纳税人的报税资料输入电脑后,电脑会自动进行审核比较。如果在审核过程中,发现纳税人有计算错误或申报不实者,税务部门会书面通知报税人。审计选案主要集中在信息处理中心。税务审计对象确定的基本程序是,根据税务部门事先确定的计分标准,由电脑评分,然后根据评分高低加以确定。通常是收入越高、扣除项目越多、错漏越多者,分数就越高,成为审计对象的可能性就越大。

日本的税务审计由专职税务人员负责。审计主要分为办公室审计和实地审计两大类。公司把纳税申报表送来后,审计员马上进行办公室审计。这时审计的主要内容是对同行业、同规模的公司进行比较,审计按公司及行业的类别进行。实地审计就是调查公司账簿保存、会计记录保存、商品库存的实际状况。它是在办公室审计对公司自核税额不确信时,进一步采取的审计程序。根据纳税评估结果,日本税务部门针对纳税人财务制度是否健全,分别实行“白色申报”和“蓝色申报”,激励纳税人在健全财务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正确的申报。

德国的税务审计人员都是高级税务官员,他们均经过严格的挑选,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3至4年的工作经验。税务审计对象是通过计算机打分选户确定的。审计人员在审计前必须熟悉被审计对象的生产经营情况和纳税情况,通过资料信息的分析寻找企业偷税的疑点。如果企业不提供会计核算资料,或资料不齐全,审计人员可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税款估算。审计结束后,审计人员要把审计出来的问题逐一向企业通告。

俄罗斯税法详细规定了税务审计的类型,以及实施税务审计的方法和条件。税务机关实行室内审计和实地审计(也称全面审计)两种形式。室内审计适用于所有纳税人,由税务机关强制实施。其主要依据是税务机关掌握的纳税人的经营活动材料和纳税人提供的报税单和其他税收凭证。大部分公司的室内审计至少每季1次。税务机关对某些税收项目进行初审,如果审查中发现填报错误或所提供的材料和凭据相矛盾,税务机关要通知纳税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予以更正。如发现偷税漏税,则对纳税人下发补税和罚款通知书。

国外纳税评估的成功经验

1、多渠道采集信息,实现信息共享

各国税务机关都通过多种渠道采集涉税信息,不仅包括税务机关掌握的日常征管信息、纳税人报送的纳税申报表信息等内部信息,还包括从海关、金融机构、证券市场等机构共享的外部信息。例如,澳大利亚从经税务人员甄别后的举报、银行、海关、移民局、证券市场信息以及外部商用数据库获取足够的外部信息,同时从税务当局数据信息库采集内部信息,包括纳税人申报资料、历史评估资料、审计资料等,这些信息全部录入计算机网络数据库,供评估人员调用。美国国税局计算机征管网络与金融、海关等部门联网形成了十大税务管理计算中心,共享纳税人的涉税资料,为纳税评估提供了信息支持。

2、通过设置科学化的指标及模型,实现信息处理模型化、系统化

纳税评估指标是对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做出初步判断的重要依据。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非常注重应用现代化的信息化手段,通过设置科学化的指标体系、建立规范化的模型等方法,实现信息处理的模型化、系统化。美国国税局下属各级检查部首先由计算中心自动对申报资料分类,由评税模型检查纳税人是否已经登记、申报纳税,并对申报单进行分析比较,审查是否如实申报,然后通过筛选过程核实纳税人是否正确计算税款。纳税评估计分标准的模型及参数根据相关资料动态调整,使纳税人很难弄虚作假,保证了评估的有效性、公平性和权威性。

3、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定位纳税评估

许多国家都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规定纳税评估的法律地位,并规定了纳税评估的形式、范围、机构设置、流程等具体内容。俄罗斯通过税法典,规定了为实行税收监督,纳税人必须按企业所在地、企业的分支机构和代表机构所在地、个人居住地,以及按归其所有的应课税的不动产和交通运输工具所在地,接受税务机关审计,并规定了税务审计的类型分为室内审计和实地审计。德国也通过税务审计法规定了税务审计的范围、形式及审计期间等内容。

4、设置专门评估机构,应用专业化评估人才

德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的纳税评估都设置了专门的评估机构,并配备了专业的评估人员,同时对纳税评估机构与稽查机构的界限进行了比较清晰的界定,逐步形成了比较健全的激励纳税评估人才成长的机制。德国的税务审计机构比较完善,税务审计的最高机构是联邦财政部和各州的财政局。联邦财政局下设税务审计局,负责大型企业及公司集团的税务审计;州财政局下设税务审计局,负责中小型企业的税务审计。德国对现场审计人员素质的要求比较高,招聘的税收审计人员通常要求获得法律、经济学、数学等学科的大学学位,而且通过专门考试,或者至少在一个税务局工作一年以上。在税收审计培训方面,新雇员必须完成至少6个月的新人员训练。在新人员训练结束后,每位税收审计员需要独立审计三个小企业,并将审计报告提交税务局评估。澳大利亚也专门把纳税评估机构和稽查机构分设,以维多利亚州税务局为例,总共400人的队伍,除70人从事稽查、160人从事电话服务以及信息处理工作、60人从事内部管理以外,其他130人都从事纳税评估工作。

第三篇:纳税评估制度的国际比较与借鉴探析

纳税评估制度的国际比较与借鉴探析

作为国际上税收征管的通行做法,纳税评估是连接传统的税收征管与税收检查的重要工作环节,是防范税收风险、提高税源监控能力和税收征管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我国,纳税评估工作的开展时间并不长,需要总结当前国际上纳税评估制度的成功经验,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纳税评估制度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1、纳税评估制度的起源

纳税评估制度源于美、日、德的税务审计制度,英美法系的诉辩交易程序制度和日、韩的行政指导制度,是这3种制度的综合体。

(1)美、日、德的税务审计制度

美、日、德3国税务机关的工作重点是税务审计,其中,美国税务审计人员约占税务机关人员的一半以上。税务审计主要分为办公室审计和实地审计两大类。纳税人自行申报后,审计人员首先进行办公室审计,审计的主要内容是检查申报表中所列各项是否正确,对同行业、同规模的公司进行比较,并考虑其过去的记载和其他已掌握的资料等,通过信息的分析寻找企业偷税的疑点。实地审计即研究公司账簿保存、会计记录保存、商品库存的实际状况,对账簿进行详细的检查,它是在办公室审计结果所显示的税额不太确定时进一步采取的审计程序。需要说明的是,美、日、德3国税务审计制度都是以强有力的信息化为支撑的。

(2)英美法系的诉辩交易程序制度

所谓诉辩交易,是指控诉方因掌握被告人的犯罪证据较少,并且收集证据比较困难或代价较为高昂,为了节约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率,在法官许可的前提下,控诉方和被告人或者辩护律师经过谈判和讨价还价来达成被告人认罪以换取较轻定罪或刑罚的协议。此协议一经法官批准即产生定罪效力。诉辩交易程序的精神实质是可以获取被告人对法律的信任,最大限度地减少刑罚所带来的负面效应,给人以希望。

(3)日、韩的行政指导制度

日本、韩国的行政指导是指行政机关在其职责范围内,为适应复杂多变的经济和社会需要,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对行政相对人采取的符合法律精神、原则、规则或政策的指导、劝告、建议等行为。行政指导具有非强制性,不直接产生法律效果。日本、韩国认为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民主和积极的管理形态,而行政指导具有简便性、温和性和实效性的特点,是在政企双方共同受益基础上采取的民主而积极的行政管理手段,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以上3种制度的有关具体规定及其所蕴含的有关法律精神,为纳税评估制度的建立奠定了重要基础。

2、国外纳税评估的通行做法

纳税评估工作在我国还是刚刚起步,而国外发达国家(地区)及部分发展中国家(地区)在这方面已有比较成熟的做法。

(1)美国的纳税评估判别系统

美国国内收入局(IRS)下属各级检查部负责纳税申报资料准确性、真实性的评判工作,首先由西弗吉尼亚州的计算中心自动对申报资料分类,然后通过筛选过程(Tax Return Selection Processes)去核实纳税人是否正确,并以此估算其税款。具体由5种常用方法:

1.判别函数系统(Discriminant Function System,DIF):此为计算机实现的模型系统,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选出最可能有不遵从行为的纳税人。

2.纳税人遵从测度程序(Taxpayer Compliance Measurement Program,TCMP)①:即通过数理统计方法给出判别函数系统的参数估计值。

3.资料完善程序(Document Perfection Program):通过此程序检查出申报表填写计算错误,并通知纳税人IRS重新计算后的应纳税额。

4.信息匹配程序(Information-matching Program):该程序通过和银行、劳工委员会的相关资料与纳税申报表对比,检查遗漏和不正确的项目。

5.特殊审计程序(Special Audit Program):IRS运用由计算机和定期改变的手工选择标准而设计的很多特殊审计程序,比如针对退税额、所申报扣除额、调整后的毛所得等的特殊审计程序,旨在纳税评估的有效性、公平性和权威性。

(2)澳大利亚的纳税风险评估

澳大利亚国税局(ATO)认为纳税人实行白行申报、自行审核后,效率提高的同时风险也增大了,因此必须对纳税人资料进行分析,重点是纳税风险评估,主要有以下过程:

1.收集整理纳税人的信息。信息来源分为内、外两部分,外部信息主要是税务人员甄别后的举报和银行、海关、移民局、证券市场信息,以及外部商用数据库(该数据库能提供澳大利亚1000户企业、母公司的财务等多方面信息)。内部数据主要是税务当局数据信息库,包括纳税人申报资料、历史评估资料、审计资料等。这些信息全部录入计算机网络数据库,供评估人员调用。

2.分析信息。ATO的纳税评估人员将采集的内、外部信息输入由专家设定的标准模型中,自动生成评估报告,主要有财务分析、欠税情况分析、征收情况分析、营业行为报表等,然后根据个人分析和经验修正,得出公平、合理、权威的结论。

3.纳税风险的判定与对策。把纳税人(企业)按风险大小分级,实行区别管理。对遵从度高的纳税人主要是自我管理、自行评估策略,税务机关只是简单的监督与观察,而对于抵触税法、遵从度较低的纳税人的管理具有强制性,通常采用纳税审计和移送法办的措施。

ATO在评估结果确定后会以面谈、电话或信函方式给纳税人一个解释的机会,以达到节约时间、增加政府执法透明度、改善征纳关系的目的。如果纳税人解释不清或解释不能让评估人员满意,则进入实地审计程序,并将结果和纳税评估资料录入数据库。

(3)新加坡的评税规程

新加坡当前的评税管理工作主要依托计算机系统进行,评税的依据是评税人员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的情报信息以及纳税人申报表中提供的信息。新加坡税务局使用的评税方法主要为核对法和财务分析法,核对法即评税人员通过掌握的各种情报、信息,通过函调或面谈的形式,对纳税人申报表中内容进行核对,是评税工作中的核心方法。财务分析法即评税师根据已掌握的各行业财务指标的标准值即平均值,通过财务分析的方法找出偏离标准值的个体,通过函调和面谈的方式来核定其应纳税额。评税工作是新加坡税务局的核心工作。它贯穿于税款征收、日常管理和纳税检查各环节,是对纳税人进行监控的最有效手段。新加坡税务局制定了严密的评税工作规程,要求评税人员严格执行。

新加坡税务局的评税部门主要有:①税务处理部,其职能是发放评税表,处理各种邮件、文件和管理档案。②纳税人服务部,对个人、纳税人的当年申报情况进行评税。③公司服务部,对法人的当年申报情况进行评税。④纳税人审计部,对以往评税案件和有异议的评税案件进行复评。⑤税务调查部,对重大涉税案件进行调查。

根据评税工作规程,新加坡的评税工作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纳税人服务部或公司服务部对当年的纳税人申报情况进行评估,另一部分是纳税人审计部对以前的评税完毕案件或纳税人有异议的案件进行复评。如果在评税中发现重大涉税问题,必须转入税务调查部进行调查。无论纳税人审计部或税务调查部对纳税人作出什么样的处理结果,其评税表仍然由纳税人服务部或公司税务部来制作。

(四)英国的纳税评估制度

英国各税种的税收征管一般都要经过纳税申报、纳税评估、税款交纳和税务检查等程序,纳税评估是其中的重要环节。英国不同税种的纳税评估方式有所不同:增值税和资本利得税实行自行评估,其他税种由税务机关评估。在自行评估过程中,纳税人有责任及时登记、递交纳税申报表并缴纳税款。如果税务当局认为纳税人在某一时期的纳税申报中有错误或遗漏,可以对其签发纳税评估通知单。其他税种的评估过程与自行评估的过程大相径庭,如对所得税的评估,税务当局会对纳税人提交的纳税申报表和一些其他文件进行检查,如果未发现问题,就以此为依据计算出纳税人的应税所得和应付税款。如果稽查人员发现纳税人有应税所得未被计入或者获得了不应获得的减免,可以对纳税人签发补缴税单。

(五)爱尔兰的税收评估体系改革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爱尔兰进行税制改革,改革的重点就是改进其纳税评估体系。到90年代,爱尔兰的直接税纳税评估体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所有直接税(对雇员收入的预扣税除外)的评估都由传统的直接评估改为纳税人自行评估。应当看到,爱尔兰税制改革的内容与其国内经济背景有密切的联系。80年代中后期,爱尔兰存在严重的财政赤字。90年代初期,爱尔兰在税收遵从和税收征管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爱尔兰有关部门将巨额赤字和大量存在的欠税归咎于税收征管不力,并认为长期实行的税收直接评估体系有鼓励纳税人逃税、避税或拖欠税款的倾向,是征管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具体而言,原有的纳税评估体系存在严重漏洞,为逃税大开方便之门,而惩罚明显偏轻,实际上鼓励了纳税人的税收不遵从行为,导致了大量的拖欠税款现象。爱尔兰税制改革专门委员会针对原有纳税评估体系的问题,提出了评估体系改革的原则和具体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措施就是有步骤地将绝大多数税种的评估改为纳税人自我评估。在原有体制下,由税务机关确定纳税人的纳税额并通知纳税人;在新制度下,纳税人按照规则自行确定纳税额并通知税务机关。这一措施降低了税收行政管理成本,提高了税收行政资源的使用效率。作为配套措施,爱尔兰制定了关于税务中介的资质、作用的新规范,更加重视税务中介的作用。与此同时,爱尔兰还对税务机关进行了机构改革,并加强了对评估体系的监督和审计。

(六)印度的所得税评估程序

印度的所得税法案(ITA)规定了所得税评估的具体程序:

1.自行评估。根据所得税法草案第104A节规定,每个被评估人应根据所提交的所得申报自行评估应纳税额,并按该数额向税务部门缴纳税款。如果被评估人未能缴纳自行评估的税款,将被认为是未履行其义务,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2.一般评估。当被评估人按照规定进行申报后,税务官员将根据ITA的相关条款对被评估人的税款进行评估。根据纳税人提交的所得税申报,税务官员应当向纳税人发送通知,告知其应缴纳或者退还的税额或利息。

3.最佳判断评估。即评估官员不能不诚实地或报复性地或任意性地进行评估,而应根据最佳判断进行评估。最佳判断评估有两种类型:第一,强制性最佳判断评估,由税务官员在纳税人不合作或者延迟提交信息时采用;第2,任意性最佳判断评估,即在评估官员质疑纳税人账户的正确性或完整性,或者在纳税人没有采用常规和一致的方法进行账户记录时,可以适用任意性最佳判断评估。税务官员在做出最佳判断评估前,应当给予被评估人员陈述的机会。

4.预防性评估。如果不清楚所得的接受者为何人,评估官员可以启动针对相关人的程序,以决定他们中谁负有缴纳税款的义务。

5.重新评估。如果评估官员有理由相信任一应纳税所得在任一纳税内逃避了评估,即可对该项所得重新评估,也可以对任何其他逃避评估且在程序中发现的应纳税所得进行评估。

(七)俄罗斯的室内审计

俄罗斯税法典详细规定了税务审计的类型,以及实施税务审计的方法和条件。法典第87条规定,税务机关实行室内审计和实地审计(也称全面审计)两种形式。室内审计适用于所有纳税人,由税务机关强制实施。其主要依据是税务机关掌握的纳税人的经营活动材料和纳税人提供的报税单和其他税收凭证。立法规定,室内审计必须在纳税人提交申请书后的两个月内进行,因此,大部分公司的室内审计至少每季一次。税务机关对某些税收项目进行初审,如果审查中发现填报错误或所提供的材料和凭据相矛盾,税务机关要通知纳税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予以更正。如发现偷税漏税,则对纳税人下发补税和罚款通知书。

3、发达国家(地区)与我国纳税评估制度的比较

将国外纳税评估的通行做法与我国纳税评估制度的现状进行具体比较,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纳税评估制度,提高纳税评估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以下比较主要集中在纳税评估的定位、纳税评估的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纳税评估的手段等方面。

(1)对纳税评估定位的不同

发达国家(地区)一般把纳税评估定位在管理和服务上,纳税评估是一种非现场的检查,与现场稽查有一定的区别,纳税评估机构与稽查机构的界限也比较清晰,前者侧重税源管理,后者侧重执法打击。发达国家(地区)普遍认为,刻意逃税的纳税人毕竟只是少数,大部分纳税人都是诚信纳税的,不希望被税务机关追究违法责任,出现税收流失问题多是对税法没有正确理解与把握,是一种无知性税收不遵从行为,如果为了打击少数刻意逃税的纳税人而挫伤了大部分诚信纳税的纳税人的积极性,是得不偿失的。通过纳税评估,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或辅导纳税人纠错,如纳税人仍置若罔闻,那么这种不遵从行为也就由无知性不遵从定性为知觉性不遵从,处理方法也由纳税评估转为税务稽查。这种重过程服务、轻结果处罚的管理理念,比较符合现代税收管理的要求,这也可以从其人员配置上看出来,例如香港税务部门负责评税工作的人数为570人,负责税务稽查的只有160人,两者比例近4∶1。我国近几年将纳税评估主要定位为税务稽查的前置程序,是一种打击偷逃税的手段,纳税评估和现场稽查往往相混淆。纳税评估力量也倾斜到稽查部门,稽查部门人员往往占到全部税务人员的30%左右。在试行税收管理员制度后,虽然也强调把纳税评估作为税源管理的手段,但由于在制度、机构、人员等方面未得到有力的保证,征管部门的人员真正能从事纳税评估工作的寥寥可数,纳税评估对税源管理的作用还只是停留在理念阶段。

(2)纳税评估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的差异

如前文所述,新加坡税务局的评税部门有税务处理部、纳税人服务部、公司服务部、纳税人审计部和税务调查部,各部门职能界限明确,各司其职。澳大利亚纳税评估机构和稽查机构分设,以维多利亚州税务局为例,总共400人的队伍,除70人从事税务稽查、160人从事电话服务以及信息处理、60人从事内部管理以外,其他110人都从事纳税评估工作。德国税务审计机构比较完整,自成体系,其税务审计的最高权力机关是联邦财政部和各州的财政局,联邦财政部下设的税务审计局,负责大型企业及公司的税务审计;州财政局下设的税务审计局,负责中小型企业的税务审计。法国设有专门的税务审计机构,分为中央级、大区级和地区级,其内部审计以各级税务局的管辖范围为界,各负其责。香港为纳税评估人员设置了评税主任、助理评税主任等一系列职位阶梯,形成了一个良好的育才、留才机制,纳税评估方面人才辈出。我国近年开展的纳税评估工作中,税务部门一般不设置专门的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征收系列的纳税评估主要由税收管理员兼办,稽查系列的纳税评估主要由稽查员兼办。目前税务部门的每个税收管理员平均管理纳税人400户至500户左右,常常忙于应付案头工作,根本无暇开展纳税评估,而稽查员每人每月稽查的纳税人户数有限,且通常把纳税评估作为稽查的前置程序,纳税评估的广度和深度远远不能满足税源管理的要求。

(3)纳税评估手段的优劣

纳税评估所需的涉税信息量非常大,如果仅靠手工手段就会事倍功半,效率低下,难以完成对所有纳税人的评估,这就需要计算机手段的广泛应用。另外,在运用计算机对纳税人的纳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时,必须依靠客观准确的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使评估结果客观真实。发达国家(地区)税源管理信息化程度较高,可凭借大量的涉税信息,运用计算机程序进行纳税评估,再通知或辅导纳税人补税,评估的效率和可靠性很高。目前,美国联邦税收收入约有82%是通过计算机系统征收上来的。纳税人自行申报后,税务计算中心通过程序自动对纳税人纳税申报情况进行分类、编码、审核和信息汇总,并根据从第3方所获取的信息,对纳税人的纳税申报实施自动审核。在美国,大约有90%以上的案件是通过计算机分析筛选出来的。对比之下,我国信息化建设总体水平不高,纳税评估所需的涉税信息不全面。目前我国税务部门的评估数据资料仅包括纳税人税务登记资料、纳税申报表及其附报资料、金税工程的有关信息资料及企业财务会计报表。这些资料主要由纳税人提供,缺乏社会相关部门提供的资料,这主要也是因为我国税务部门的信息系统没有与社会相关部门如银行系统联网。另外,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尚待完善,虽然个别税务机关如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山东省国家税务局等已针对某些行业探索制定了一些评估指标体系,但由于信息共享性较差,加上评估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工作开展还不尽理想。

四、完善我国纳税评估制度的对策建议

通过以上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纳税评估制度在组织机构、工作流程、信息来源以及人员素质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地区)还存在差距,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有效率的纳税评估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有效率的纳税评估系统取决于组织机构、工作流程、信息传递以及人员素质等要素的优化和完善。

(1)完善评估组织体系,分清权限职责

首先,各级税务部门要根据工作需要,设立专门的纳税评估组织机构,具体负责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评估范围和评估手段的确立、评估内部工作管理等事项,保证纳税评估工作的有效开展。即便不设立专门的纳税评估机构,也要从健全职能设置入手,对纳税评估体系中各个机构的职责分工问题做出明确的规定。各级纳税评估机构的具体工作分工为:省(市)局评估机构主要负责纳税评估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制定纳税评估工作业务规程;建立健全纳税评估规章制度和反馈机制;指导基层税务部门开展纳税评估工作;明确纳税评估工作职责分工、定期对评估工作开展情况调查并总结和交流;根据相关数据设立评估指标及其预警值,研究评估方法、评估模型等。基层纳税评估机构负责本辖区纳税人的评估工作;维护更新税源管理数据库;采集纳税人生产经营信息;为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开发评估模型提供基础信息等。

其次,合理界定税款征收、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的职能分工,加强3者之间协调与合作,建立有效的评估协作机制。具体说来,一是加强征收部门与评估部门的衔接,评估部门分析、处理涉税信息后,要及时反馈到征收部门,为征收部门提供信息支持;2是加强评估部门与稽查部门的衔接,评估部门发现有偷逃税嫌疑的线索应及时提供给稽查部门;3是稽查部门要充分发挥稽查对评估的促进作用,在查案中发现的新问题及稽查结果要及时反馈给评估部门。

(2)科学界定工作步骤,优化纳税评估流程

根据纳税评估的目标要求,基于流程各个环节分工负责、彼此促进、权力制衡的控制原则,应用反馈控制、前馈控制和预防控制的方法,可将纳税评估流程分为信息采集、筛选重点评估对象、案头评估分析、约谈举证、实地核查、评估处理及评估结果反映等七个环节。具体说来,信息采集是纳税评估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主要为计算评估指标和预警值提供足够的基础数据支撑。信息采集的方法主要包括手工录入数据、条码扫描数据、外部导入数据和企业财务报表调整等。筛选重点评估对象是指评估机构利用包括纳税人申报资料在内的各渠道来源信息,参照纳税人所属行业、经济类型、经营规模、信用等级等因素,结合各项评估指标及预警值,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数学模型和人工智能技术选择重点评估对象,并能够定性给出主要疑点原因,为后续的评估工作提供案源,以提高纳税评估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案头评估分析是指评估人员结合其专业知识与积累的工作经验,利用各种涉税信息,采取人工分析或人机结合分析等方法,对筛选出的重点评估对象或者外部举报的评估对象,使用预先设定好的评估指标对纳税评估信息系统保存的评估对象的纳税信息进行评析,以确定纳税人申报资料及附报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并进而求证疑点的过程。税务函告、约谈举证是指税务部门对经案头评估分析发现的涉税问题和疑点不能确定或需进一步核实的,通过信函解释或约请纳税人到税务部门进行陈述申辩,评估人员根据函告回复或约谈情况,对疑点问题进一步确认,并作出定性、定量判断,以决定如何采取进一步的征管措施。实地核查是指对经函告、约谈举证环节后疑点问题仍无法排除的,或者纳税人拒不接受约谈的,由评估人员到纳税人生产经营场所、货物存放地,对疑点问题进行调查核实的过程。评估处理是评估人员根据评估分析、税务约谈和实地调查核实各阶段反映的情况对筛选出的疑点问题进行综合评估,按照相关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确定具体评估对象疑点问题的性质并作出相应处理。成果反映是对评估结果信息、稽查部门和上级税务部门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反映纳税评估工作和征管整体状况,找到问题症结,对税收征管工作提出建议的管理活动。

(3)完善税收信息网络,实现信息共享

纳税评估工作是一个获取信息、分析信息、使用信息的过程。充分获取客观、准确的涉税信息是保证纳税评估准确、高效的基本前提。当前,我国纳税评估的一个制约“瓶颈”便是涉税信息获取渠道不畅、信息量不足、信息可靠性较差,其根本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要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关键是建立部门之间信息共享的顺畅机制,其物质载体便是四通八达的税务信息网络。具体说来,一是尽快实现国税、地税网络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2是逐步实现税务系统内部网络向外部的延伸,实现与财政、国库、海关、银行、公安、统计、房管等第3方网络的衔接,提高各部门间涉税信息的共享程度。3是为实现税务系统内联网、外联网与互联网的3网集成和协调组合进行前期准备工作,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四)严格选拔评估工作人员,提高其综合素质

纳税评估是一项复杂又具有综合性的工作,涉及税收、会计、财务管理、计算机技术甚至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评估人员不仅应该具备这些方面的丰富知识和综合能力,还需掌握各行业的经营情况和特点,所以说,提高评估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充分发挥评估系统功能的根本。这就需要一方面加强税收、会计、财务、计算机等方面的专业培训,另一方面通过开展评估工作经验交流会、典型案例分析会等形式,对评估方法、约谈技巧、报表分析方法等进行交流总结,使评估人员的业务水平在相互探讨中得到提高,培养出一支能够胜任纳税评估工作的专家型评估队伍

第四篇:纳税评估

第九章、纳税评估管理

一、填空题

1、纳税评估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估对象确定、疑点问题分析、约谈举证、实地核查、评估处理)2.纳税评估工作按照_______________原则和____________责任展开。(属地管理、管户)

二、选择题

1.纳税评估评估对象的来源:(ABCD)A、人工经验判断

B、零(负)申报、亏损、低税负申报的纳税人检索(连续三个月)C、与同行业同类型纳税人上下峰值进行横向对比检索 D、其他部门或环节转入的评估对象

2.筛选评估对象,应参照纳税人(ABCD)等因素进行全面、综合的审核对比分析。

A、所属行业 B、经济类型 C、经营规模 D、信用等级 3.下列哪些纳税人应列为纳税评估的重点分析对象。(AD)A、重点税源户 B、特殊行业的企业 C、零税负企业 D、纳税信用等级低下的企业

4.税收管理员应当采取人机结合方式,利用所掌握的信息对纳税评估对象纳税申报的(AB)进行综合分析,查找并初步判定纳税人存在的疑点项目和问题。

A、真实性 B、准确性 C、合法性 D、有效性

5.通过对纳税人生产经营结构、主要产品能耗、物耗等生产经营要素的(ABCD)进行比较,推测纳税人的实际纳税能力。A、当期数据 B、历史平均数据 C、同行业平均数据 D、其他相关经济指标

6.延期申报、延期缴纳税款等批准内容审核,主要核实延期的(ACD)等。A、延期的真实性 B、延期的合法性 C、批准延期的时间 D、预缴税款情况

三、判断题

1.开展纳税评估工作原则上在纳税申报到期之后进行,评估的期限一律以纳税申报的税款所属当期为主。(错)

2.纳税评估的对象为主管税务机关负责管理的所有纳税人及其应纳所有税种。(对)

3.纳税评估中所涉指标和指标运用方法可以对纳税人说明。(错)

4. 对实行定期定额(定率)征收税款的纳税人以及未达到起征点的个体工商户,可参照其生产经营情况,利用相关评估指标定期进行分析,以判断定额(定率)的合法性和是否已经达到起征点并恢复征税。(错)5.纳税评估约谈的对象必须是企业财务会计人员。(错)

6.纳税评估分析报告和纳税评估工作底稿是税务机关内部资料,不发纳税人,不作为行政复议和诉讼依据。(对)

四、简答题

1.纳税评估的主要数据来源有哪些?

答:上级税务机关发布的宏观税收分析数据,行业税负的监控数据,各类评估指标预警值;本地区的主要经济指标、产业和行业的相关指标数据,外部交换信息,以及与纳税人申报纳税相关的其他信息。

五、分析题

请根据甲公司12月份毛益率和销售额变动率指标情况分析该公司存在的问题。

本期 上年同期

甲某公司毛益率 8% 10% 同行业平均毛益率 14% 10% 甲公司销售额变动率 22% *

答案:该公司月份的毛益率8%低于同行业平均毛益率l4%,说明甲公司的毛益率水平不正常;销售额比去年增长了22%,毛益率却比去年下降了2%,通过配比分析,则进一步表明该公司的毛益率指标不可信,有存在瞒报收入、账外收入的情况及其他申报收入不实或成本不实等嫌疑。

2、评估人员以2011汇算清缴为切入点,收集企业申报表及其附表、财务会计报表、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及企业所得税事项备案等资料。结合日常房地产行业管理信息对上述资料进行准确性、逻辑性分析,重点对往来款项、收入、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项目进行分析,查找造成亏损的原因和评估疑点指标。评估人员确定了应付款项变动率、销售收入变动率、销售成本变动率、税金及附加变动率等重点评估指标,并发现应付款项变动率是变化最多、最大的指标。评估人员采取的方法是选择几家房产企业进行剖析,相关异常指标列示如下:

(1)F公司疑点。2011其他应付款大幅增加,变动率为1159%。根据日常管理了解的信息,该款项主要是用于筹集主楼的建造成本,并且该公司辅楼与裙楼建造在前,主楼建造在后,两者建在同一个地块上,公共部分成本合理是否分摊是评估关注点。

(2)Y公司疑点。2011年往来款项大,且长期挂账,其应付款项变动率与销售成本变动率配比差异达14倍;2010年~2011年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变动率为-70%,与销售收入变动率的44%呈反向波动。同时,会计报表附注披露:Y公司与香港C公司联合开发雁鸣山庄,2011年9月已销售完毕,到2011年底尚未结算,Y公司未就此项目所得申报纳税。

(3)J公司疑点。其他应付款6.2亿元,数额巨大,且2011年较2010年增长幅度达65%,引人关注。财务费用2423万元,与经营收入611万元不配比。J公司无在建项目,对其大额资金往来项目需要进一步评估。

(4)H公司疑点。2011年末应付款项较高,为3435万元,与当年703万元的主营业务收入不配比,且变动率为-66%,应重点关注。

请分析这几家房地产公司可能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一、选择题(前两题单选,后四题多选,每题2分)

1.税务机关在对评估对象实施约谈过程中发生下列(D)情形,应直接转入评估处理环节,并注明“未发现违法行为,审定后归档”的建议。

A.纳税人拒绝主管国税机关约谈建议或不能在约定的期限内履行约谈承诺的

B.纳税人在约谈说明中拒不解释评估人员提出的问题,或对评估人员提出的问题未能说明清楚的

C.约谈后同意自查补税,或者选择以自查补税代替约谈说明,但未在约定的期限内自查补税且无正当理由的

D.疑点全部被排除,未发现新的疑点

2.纳税评估约谈说明时采用当面说明形式的,原则上要有(B)评估人员同时参加,并做好《纳税评估约谈说明记录》。A.一名 B.二名 C.三名

D.纳税人申请

3. 纳税评估通用分析指标有(AC)。A.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 B.税前弥补亏损扣除限额 C.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 D.营业外收支增减额

3.加强税源分析与税源动态监控,按照(ABCD)、时限等对所辖税源实施结构分析监控。A.地区 B.行业 C.企业 D.税种

5.纳税评估评估对象的来源:(ABCD)A、人工经验判断

B、零(负)申报、亏损、低税负申报的纳税人检索(连续三个月)C、与同行业同类型纳税人上下峰值进行横向对比检索 D、其他部门或环节转入的评估对象

6.通过对纳税人生产经营结构、主要产品能耗、物耗等生产经营要素的(ABCD)进行比较,推测纳税人的实际纳税能力。

A、当期数据

B、历史平均数据

C、同行业平均数据 D、其他相关经济指标

二、判断题(每题2分)

1.在一个内,发现评估对象在以前纳税评估时已被发现并得以纠正的问题再次发生的,评估人员制作《纳税评估拟办意见书》,并注明“转稽查部门进一步检查”的意见。()

2.开展纳税评估工作原则上在纳税申报到期之后进行,评估的期限以纳税申报的税款所属当期为主,特殊情况可以延伸到往期或以往。()

3.纳税评估的对象为主管税务机关负责管理的所有纳税人及其应纳所有税种。()

4.纳税评估中所涉指标和指标运用方法可以对纳税人说明。(X)

5. 对实行定期定额(定率)征收税款的纳税人以及未达到起征点的个体工商户,可参照其生产经营情况,利用相关评估指标定期进行分析,以判断定额(定率)的合法性和是否已经达到起征点并恢复征税。(X)

6.纳税评估约谈的对象必须是企业财务会计人员。(X)

7.纳税评估分析报告和纳税评估工作底稿是税务机关内部资料,不发纳税人,不作为行政复议和诉讼依据。()

三、简答题(每题10分)1.简述纳税评估基本流程

采集信息 确定评估对象 案头分析 约谈举证 调查核实

结果处理

2.简述纳税评估结果处理

提请其自行改正

对纳税评估中发现的计算和填写错误、政策和程序理解偏差等一般性问题,或存在的疑点问题经约谈、举证、调查核实等程序认定事实清楚,不具有偷税等违法嫌疑,无需立案查处的,可提请纳税人自行改正。需要纳税人自行补充的纳税资料,以及需要纳税人自行补正申报、补缴税款、调整账目的,税务机关应督促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逐项落实

移交稽查处理

发现纳税人有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取出口退税、抗税或其他需要立案查处的税收违法行为嫌疑的,要移交税务稽查部门处理

提交上级

发现外商投资和外国企业与其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不按照独立企业业务往来收取或支付价款、费用,需要调查、核实的,应移交上级税务机关国际税收管理部门(或有关部门)处理。

3、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的区别

(1).两者的实施主体不同。纳税评估的实施主体主要是基层税务机关的税源管理部门及其税收管理员,重点税源和重大事项的纳税评估的实施主体也可以是上级税务机关。而税务稽查的实施主体则是按照国务院规定设立的并向社会公告的税务机构,即省以下税务局的稽查局。

(2)两者的属性不同。纳税评估不是行政执法行为,而且目前也不是法律所规定的程序,它只是税务机关为提高自身工作质量和优化纳税服务所开展的一项内部管理手段和方法,对于涉税违法行为,它提供的是一种预警和告诫,是在稽查查处与日常管理之间建立一个较宽的缓冲带,将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可能的违法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与税务稽查的打击性相比,纳税评估更多地体现服务性。税务稽查不仅是一种行政执法行为,也是税收征管法所规定的一种法定程序,它侧重于对涉税行政违法行为的打击和惩戒,带有明显的打击性

(3)两者的职能不同。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虽然在促进收入增长、监督税收征纳、双方税法遵从方面有着共同的职能,但是在其他职能上,两者还是存在较大差异的。通常而言,纳税税务稽查还具有惩处职能、教育职能,即对纳税人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并教育其他的纳税人守法,这两大职能是纳税评估所不具备的。而另一方面,纳税评估则具有较强的服务职能,这又是纳税评估所不具备的。

(4)两者的程序不同。税务稽查具有严密的程序规定,并且在每一个程序中,都必须向纳税人、扣缴义务人送达规定的税务文书,如检查前应下达税务检查通知书,调取账簿前应下达调账通知书等,这些文书都是法定的。纳税人通常不能拒绝这些文书,并且需要按照文书的要求履行相关的义务。如果程序有误或缺少规定的文书,税务稽查就可能归于无效,税务机关将在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中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纳税评估虽然也有一系列的程序要求,但是这些程序都是内部性程序,不是法定程序,在整个过程中也没有法定的文书。纳税评估过程中的文书除《询问核实通知书》、《纳税评估建议书》外,其余均为税务机关内部使用文书,《纳税评估建议书》也只是对评估对象的建议而不是法定文书。纳税人不仅可以不接受这些建议书,而且也可以不按照建议书的要求进行相关的处理。

(5)两者的实施形式不同。纳税评估的最基本原则就是案头评估,即税务机关一般是通过案头信息与数据分析发现纳税人在税收义务履行方面存在的疑点,然后要求评估对象做出解释或说明,直至疑点消除,原则上只能在税务机关内部进行。当然在案头评估不能有效排除疑点时,税务机关也可以进行实地调查。税务稽查既可在税务机关内进行调账检查,也可依法进入涉税场所进行实地调查取证

(6)两者的约束力不同。由于纳税评估并非法律所规定,也不是税收行政执法行为,因而其结果不能对纳税人产生直接的法律效力,如果纳税人采取不配合、不接受的行为,税务机关除了可以采取税务稽查等进一步的管理措施之外,不能运用行政权力,特别是不能采取税收保全或者行政强制执行措施。但是税务稽查就不同了,纳税人不仅必须接受税务机关依法进行的稽查,而且还有配合和协助的义务,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被课处行政罚款等等

(7)两者适用的原则具有很大的差别。纳税评估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纳税人的假设和怀疑基础上的,特别是首先假定纳税人对税法的不遵从,在纳税评估中可以大量使用推理,也无需证据,甚至还可以猜测就可以得出结论。但是税务稽查就不行了,在税务稽查中,税务机关不能使用假设和推理,更不能猜测,一切都必须凭证据说话,在没有证据或证据不充分的情况下,都不能对纳税人下结论,特别是不能认定纳税人违法。

第五篇:浅议如何加强纳税评估

浅议如何加强纳税评估

摘要:如何有效地加强纳税评估工作,已经成为各级税务部门重要的研究课题,它对于我们提高税源监控能力,增强管理信息的综合利用效果,降低异常申报率,堵塞税收管理漏洞等起到了积极的保障作用。然而,纳税评估在实际操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导致有时发挥不出纳税评估的应有作用,下面我就目前纳税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和如何进一步加强纳税评估工作浮浅的谈几点想法和建议。

关键字:纳税评估

法律依据

信息化管理

人员培训

一、什么是纳税评估

2005 年 3 月 , 国家税务总局出台的《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中,对纳税评估下的定义是 : 指税务机关运用数据信息对比分析的方法,对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以下简称纳税人)纳税申报(包括减免缓抵退税申请)情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并采取进一步征管措施的管理行为。纳税评估是目前国际上通行的税收管理方式,也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情况进行事中监控的一种手段,可以弥补征管改革过程中管理弱化的不足,强化管理监控功能,体现服务型政府的文明思想,寓服务于管理之中。它作为税收监控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帮助纳税人发现和纠正纳税上的错漏、提高纳税人纳税意识和办税能力方面有着独特优势。

1.纳税评估是税源管理方式。纳税评估通过对申报资料的核查分析,在征收和稽查之间增加了一道“滤网”,是税款征收和税务稽查的结合点,可以有效防止两者之间的脱节与断挡,把税款征收与税务稽查有机结合起来。纳税评估也是税务稽查实施体系的基础,有助于税务稽查整体效能的发挥。纳税评估经过评估分析,发现疑点,直接为税务稽查提供案源,避免稽查选案环节随意和盲目,使稽查工作针对性强,做到有的放矢。

2.纳税评估是税源信息化管理的产物。纳税评估的信息化体现在有一套评估指标体系,纳税评估指标指能识别、判断纳税人纳税行为中的错误和异常行为的指标,特别是偷、漏税等不遵从税法的行为的指标。在考察纳税评估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科学的指标体系设置方案,为后续税收征管与稽查提高坚实、准确的资料来源。报表真实是“纳税评估”工作的基础,建立功能完备的税务数据库是纳税评估制度路径发展的必然方向。

二、纳税评估的现状

最近几年,随着税源管理方式的不断创新,纳税评估作为一种创新方式被提上了历史舞台,各地有关纳税评估的决议频频出台,2005年3月总局《纳税评估办法》的颁布施行,更表明高层要把纳税评估作为一个重要制度在全国范围内予以推行。但是在纳税评估的实践中我们发现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纳税评估的法律依据不足。《纳税评估管理办法》指出:本办法是“根据国家有关税收法律、法规„制定”,然而,到底依据的是哪一部法律、哪一个法条制定的?很不明确,这也导致出法理上的困惑,容易被纳税人误认为是税务机关自我授权。而且《纳税评估管理办法》第22条规定,“纳税评估分析报告和纳税评估工作底稿是税务机关内部资料,不发纳税人,不作为行政复议和诉讼依据。”即纳税评估不是一种税务行政执法行为,只是税务机关一个内部工作管理规定,是税务机关的一种内部审计行为,对纳税人没有税收执法行为的约束力。这样的法律界定弱化了纳税评估的权威性和执行力。

2.纳税评估制度不够流畅。某种程度上,从纳税人角度来看,实施纳税评估的税源管理部门和稽查部门同是国税局的下属机构,稽查部门已下了未发现有偷税行为的稽查结论,而评估人员又要进行纳税评估就是多重检查。而对评估人员来说,评估工作的目标和方法也向个案查出多少问题方向发展。为了与稽查严格区分,强调评估时不调账。因此不能全面看到可查阅的账簿凭证和企业经营过程的原始记录,只能发现一些表面问题或嫌疑问题。目前纳税评估的工作方式类似税务稽查,但手段和实际效果又不如稽查;定位是税务管理,又没有真正放到管理工作中去,还是处于单个人操作和层次较浅的状况,因此作用发挥不充分。

3.纳税评估信息来源不足。纳税评估工作离不开数据资料的搜索、采集、积累和掌握,纳税评估过程中要进行大量的指标测算、资料比对等定量、定性分析,没有数据资料,纳税评估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目前,信息来源直接影响着评估工作的效率和成果。一方面。税务机关信息来源渠道受到诸多限制,现有技术手段低下,信息共享与交流很难比较顺畅的实现,造成现有的信息量严重不足。例如CTAIS系统、金税系统与征管辅助系统之间的数据核对就比较困难,更无法谈得上与银行、海关、工商、质量技术监督等跨部门的信息交换。信息资源无法共享制约了税务机关对纳税人信息的完整性和正确性的判断能力。因此,许多地方纳税评估还是停留在“以表审表”阶段,信息来源单一,除了申报数据,没有其他可以利用的数据,影响了纳税评估的深度与广度。另一方面,纳税人提供的信息数据质量不高。目前我们纳税评估的主要信息来源,是纳税人的纳税申报资料和财务数据,但这些资料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较差。

4.纳税评估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无论是从现实税收管理工作的客观需要看,还是从税收征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看,对税收管理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需要造就综合性、符合型的税收管理工作者,即既要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懂得企业经营管理、经济理论、财会技能等等,还要掌握税务管理、税收政策、税务稽查、统计分析等相关知识。但现在从事税收管理岗位的工作人员大多是从原岗位技能分离明晰下的专管员制运行一定时期改革后演变过来的,这部分税收管理员的业务技能特点表现为技能的单一性较强,自身后续知识、技能的更新又跟不上纳税评估工作所需技能要求,他们中的税收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评估人员对经营管理、经济理论、税收管理、税务稽查、统计分析等知识面窄,技能单一。税收管理员队伍中缺乏足够的专门综合性、符合型的人才在从事纳税评估实践过程中起到言传身教的带动作用,必然造成开展纳税评估的思路不宽、方法不多,效率不高。

三、加强纳税评估的措施

对于纳税评估中存在的以上问题,应有针对性地进行逐一解决,从而达到加强纳税评估工作的目的。

1.规范评估规程,强化纳税评估的法律地位。建立健全纳税评估的法律地位是纳税评估工作的基础,规范纳税评估操作规程是纳税评估成效的保证。国家税务总局应在《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的基础上进行完善与补充,制定《纳税评估工作操作规程》,对纳税评估的概念、评估的范围、内容、岗位职责、执法方式、工作规程、评估程序、责任追究以及纳税评估分析方法、评估文书资料等予以明确与统一,还应将评估资料归档,同时在适当的时机,将纳税评估作为税源监控的重要内容纳入《征管法》或《征管法实施细则》之中,使评估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建立统一机制,强化纳税评估工作关系。纳税评估介于征收与稽查之间的缓冲区域,但纳税评估不能代替税务稽查。纳税评估主要通过预警服务来实现其管理目的,而税务稽查则通过监督打击来实现其管理目的,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若是不能严格区分纳税评估与税务检查,不仅难以堵塞税收管理漏洞,而且容易滋生腐败土壤,从而影响税务依法行政进程。在税务机关内部,建立统一机制,理顺评估与征收、稽查各环节的关系。明确征收、评估、稽查三个环节间资料传递的步骤、时限、责任单位,纳入征管流程,并以严格的督查考核促进落实。具体为:一是要征收监控、管理服务、税务稽查及时将纳税申报资料、发票稽核、财务资料等有关资料传递到评估岗位;二是要做好评估结论,相关环节要配合落实并将结果及时向评估岗位反馈;三是对在评估中发现的涉嫌重大偷税案件及时移交稽查环节处理。

3.加快信息化建设,强化纳税评估工作效率。一方面,从人工上出发,将“税收管理员”制度与纳税评估制度相结合。依托税务所税收管理员,注重平时相关涉税资料收集整理、做好记录和案头工作,建立和完善评估基础信息的收集和积累机制。另一方面,依托计算机网络,提高信息收集能力和质量。以多元化电子申报为切入点,加强评估所需信息的电子转换能力,尽快将金融保险、海关、工商、民政、统计、审计等等与税务机关充分运用金税工程、CTAIS、纳税评估等软件搭建纳税评估信息平台。对信息数据进行比对、分析、评估。重视信息的管理和应用,集中人力、物力、技术,改变信息处理各自为战的分散局面,实现信息处理的集中加工与广泛共享,提高信息的加工能力和利用效率。

4.强化培训,提高评估人员的综合素质。只有坚持不懈地通过各种途径、方式加强培训教育、评估实务演练等,不断提高评估人员的综合素质才是强化纳税评估工作的根本。一要加强对纳税评估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对评估工作涉及的税收业务、财务管理、计算机操作技能、各项评估应用指标的分析、与纳税人的约谈技巧等进行系统轮训。二是适时组织开展评估工作经验交流会、典型案例分析会,通过评估人员对评估方法、约谈技巧、报表分析方法等进行交流总结,使纳税评估人员的评估水平在实务演练中得以普遍提高。三要加强评估工作考核,鼓励先进,带动后进。通过系统的组织学习、培训、交流、考核,进一步提高全体评估人员的综合素质,使评估质量实现稳步提升。

下载纳税评估制度的国际借鉴word格式文档
下载纳税评估制度的国际借鉴.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纳税评估

    纳税评估 纳税评估是一项国际通用的税收管理方式,几年来国税系统开展纳税评估取得了明显成效,作为税收征管的重要环节,纳税评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现行 纳税评估的定位......

    纳税评估测试题

    纳税评估测试题 一、 选择题 1、2015年9月,某市地税局按照国家税务总局要求组建风险管理中心,该市地税局风险管理中心的主要职责是()。 A 、制定税收风险管理战略管理规划 。 B......

    浅谈纳税评估信息化[精选]

    浅谈纳税评估信息化 信息管税是国家税务总局确定当前和今后税收征管工作的思路,而作为信息管税中的重要环节,纳税评估的信息化便变得不可或缺。紧密依托信息化手段开展纳税评......

    纳税评估工作报告

    篇一:纳税评估工作报告 纳税评估工作报告 时间: 2007年7月19日编号: 纳税评估对象:xx市xx食品有限公司 纳税人识别号 xxxxxxxxxxxxxxxx 评估所属时期 2007年1—6月 评估税种......

    纳税评估自查报告

    纳税评估自查报告 评估编号 年 月 日纳税人(公章): 法人代表签章: 经办人:本表一式二份,一份纳税人留存,一份由评估单位存档。使用说明一、本表《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规......

    纳税评估自查报告

    纳税评估自查报告纳税人:纳税人识别号:法定代表人:登记注册号:经济性质:有限责任公司自查所属时间:20**年1月1日至20**年12月31日自查涉及税种:增值税自查时间:20**年7月19日至22日......

    纳税评估[5篇模版]

    1.在搜索栏中查询纳税评估并打开该功能界面。输入纳税人识别号点击查询。评估建议:选择约谈举证确认→保存启动→推送→约谈审核; 2.从待办任务里打开约谈审核,审核意见(同意)→......

    交通运输业纳税评估

    纳税评估案例二财务会计 2010-11-29 15:28:43 阅读76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数据互动红色预警 行业评估敲山震虎——某货物运输自开票纳税人评估案例 2007年,南通市地税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