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融办全年工作总结和来年工作思路
金融办全年工作总结和来年工作思路
今年以来,我办在市委、市政府和XX市金融办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点,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组织、协调、服务职能,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优化创新思路,深化金融改革,拓展金融产品,完善金融服务,加大企业帮扶和不良贷款化解力度,为支持我市地方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金融保障。
一、2013年工作总结
受宏观经济形势持续低迷和XX市企业风险进一步加剧等重大因素的影响,我市经济金融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仍保持总体稳健的运行态势。截至10月末,全市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24家,机构网点185家,从业人员2936人。各项存款余额967.58亿元,比年初下降4.81%,各项贷款余额1007.45亿元,比年初增长3.21%;经批准设立的小额贷款公司4家,月末贷款余额17.67亿元,开业以来贷款累计发放100.17亿元;民间借贷服务中心1家,借入借出登记5.28亿元(其中借出登记2.14亿元),累计成交1.44亿元,预计年末累计成交将达2亿元;民间资本管理公司1家,累计投资项目84个,投资金额3.53亿元;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1家,引入相关机构,服务32家企业。保险机构28家,其中财险公司18家,寿险公司10家,从业人员2200多人,保费收入14.49亿元;证券交易额729.81亿元,期货开户数258户,期货交易额2176亿元。
(一)扎实推进金融综合改革工作 1.加快地方金融组织建设
(1)延伸民间借贷服务中心试点。一是引导XX市民间借贷服务中心在虹桥镇设立乐清首家分支机构,有效实现服务延伸;二是协助联系速贷邦等5家中介机构以及众志担保、房地产评估所、农行、农合行、住建局、车管所等有关单位入驻中心,目前可办理机动车抵押贷款、房产抵押贷款、担保公司担保贷款等业务;三是引入人行征信系统,协调有关部门就中心开展农房抵押贷款、顺位抵押贷款等业务和征信查询等事项给予政策支持。
(2)扩大小额贷款公司试点。一是华仪小额贷款公司已正式营业;二是乐商回归企业乐清精实汽配有限公司发起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的申报材料已经XX市金融办转报省金融办,力争12月底前开业;三是在外乐清人企业厦门富承电子有限公司即将完成在乐设立公司的有关手续,计划以新设的公司作为主发起人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四是正泰小额贷款公司完成增资扩股,合兴小额贷款公司正在积极开展增资扩股有关工作,预计在12月底前完成;五是小额贷款公司2012年的扶持优惠政策落实已经财政等相关部门审核,年内将予以落实;小额贷款公司三年扶持政策已处于意见征求阶段,年内将出台。
(3)推进民间资本管理公司试点。引导东铁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开展业务创新,加强对项目投资的分析、评价,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降低投资项目资金风险,帮助一批企业解决了融资难问题。稳步推进第二家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的筹建工作,目前已确定发起人,筹建申报材料已报XX市金融办审核,年内将完成筹建并开业。2.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1)强化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全力打造小微企业融资综合服务中心。完成6家金融业企业进驻总部经济园(一期)的协议签订工作,引入光大银行、杭州银行等8家小微企业专营支行以及1家证券公司、1家保险公司,进一步提升金融领域服务水平。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和民间借贷服务中心各引进6家证券、投资等中介机构。引导XX市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与国泰君安、日本岗地集团大中华区公司、XX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等海内外著名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促进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与上海安罡投资公司合作,为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进行私募债融资提供服务。各类平台通过多种形式为1349家小微企业提供相关金融服务。通过“2013XX•台湾合作周”活动,向台湾企业家推介XX市金融招商项目“滨海新区台商总部基地”。(2)加快农村合作银行股份制改造进程。一是制定并上报XX乐清农村合作银行股份制改革总体方案,目前已获省金融办批复,正在准备申报材料,年底前完成改制并开业。二是充分发挥筹建工作小组作用,对筹建总体方案、打包股金处置、清产核资方案及结果、定向募股方案等重要事项进行协调。三是指导农合行依法开展清产核资、资产评估工作。四是完成增资扩股工作,资本净额超过27亿元。
(3)深化金融服务。一是继续推进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和中小企业专项信用贷款工作。截至10月末,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累计共74笔,保险金额2923万元;累计发放中小企业专项资金5.059亿,余额4200万元。二是开展中小企业票据服务公司试点工作。在乐清日报上发布了开展试点工作的通知,加大对意向申报企业的宣传和培训,严格准入条件和审核程度。目前,已确定中小企业票据服务公司发起人,正在筹备组建相关事宜。三是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推出“循环贷”、贷款无缝对接、不良贷款上划、拉长中小企业贷款期限等创新做法,支持我市实体经济发展。四是小额贷款公司创新推出农户联保贷款、妇女创业就业贷款和惠农贷款等新型担保贷款方式。3.优化地方资本市场培育
(1)加快有限责任公司转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一是分类推进,制定方案。根据企业股改的不同目的,分类推进企业股改工作。协调相关部门配合企业做好股改的可行性分析,制定股改方案,明确时间表和具体操作程序,加快股改。二是紧抓落实,跟踪服务。落实干部分片负责有关重点镇、街道的股份制改造工作。及时收集、梳理汇总股改企业反映的问题,协调相关部门予以解决,免除企业的后顾之忧。三是整合资源,降低成本。整合各类券商、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资源,建立中介目录,形成竞争机制,为股改企业提供多项自由选择,从而降低成本。四是持续跟进,强化服务。对于已经成功股改的公司,在积极落实政府承诺的优惠政策的同时,督促企业强化内部管理、规范经营行为,使股改企业走上更加规范、更加科学的现代化发展轨道。截至10月末,100多家企业纳入了“企业股改信息库”,3家公司完成股改工作,3家企业完成在温州股权营运中心托管工作;13家企业启动股改。预计12月底前将累计完成20家股改任务数。(2)推进企业多渠道上市工作。开展拟上市企业调研,走访重点拟上市企业,汇总拟上市企业在上市过程中存在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协调相关部门及时帮助解决,推进企业上市工作进程。目前,我市上市公司5家,国家证监会已受理1家企业上市申报材料;香港联交所已受理1家企业上市申请材料;另有13家企业被XX市金融办列入拟上市企业名单,5家企业申报XX市第5批拟上市企业。
(3)引导企业通过区域性股权交易平台挂牌。4家意向挂牌企业已经启动股改,力争12月底前完成2家企业挂牌任务。
(4)拓宽债券市场融资渠道。农行XX市支行作为主承销商,为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发行第四期5亿元短期融资券,累计金额20亿元。
4.加强地方金融组织监管
(1)建立健全地方金融服务中心相关规章制度和监管细则,明确分管领导和监管员工作职责和量化考核要求,采取每周一汇报、每月一总结等方式,及时分析问题,有力推动监管工作。
(2)加强现场非现场监管。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现场检查,督促地方金融组织规范业务流程和运作细则,建立健全登记信息保密管理制度、信息查询内部分级管理制度、业务考核及奖惩制度等。截至11月底,专项检查面达20%以上;推进非现场实时监管系统和备案登记系统等平台建设工作,建立报表报送考核制度,及时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强化监管和指导,及时防范风险。
(3)做好协调沟通工作。建立信息报送机制,做好新型金融组织月度和季度报表的上报工作。做好“温州指数”相关监测点的数据采集工作,已登记开展民间融资利率监测工作的企业有25家,按周报送采集的数据。
5.创新金融改革项目
(1)由中行XX市支行作为最大贷款份额(5.5亿元)的银团联合牵头行,正式启动签约乐清湾港区一期工程项目15.4亿元银团贷款并实现贷款投放。该笔贷款是今年以来XX市最大一笔固定资产项目银团贷款,也是XX市金融系统成功投放的首笔银团贷款。
(2)引导XX朗诗德公司全国首发“优先股”,计划筹集资金1.5亿元,预计年内将完成首批7500万元的认购目标。
(3)探索组建较大规模融资性担保公司。在XX日报上发布了引进主发起人的公告。目前,已初步确定主发起人,正在拟定一般发起人准入条件和评选办法,将向社会公开报名。
(二)深入开展企业帮扶和不良贷款化解工作
1.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建立企业风险化解协调会议制度和金融监管、金融审判联席会议制度,健全一周一动态汇报、半月一分析研判、每月一总结部署的上下联动工作机制。及时对经济金融形势进行分析研判,研究企业风险化解工作中的热点难题,以及重大金融纠纷案件的处置问题并提出意见建议。全市共召开各类专题会议、协调会议100多次,成功协调企业银行债务金额10多亿元。
2.全面开展梳理排查。对排查中掌握的风险企业进行汇总梳理,建立帮扶处置科学评估机制,由企业帮扶组牵头,会同有关银行、担保企业,根据企业资产债务和生产经营状况,将风险企业分为帮扶类、关注类、处置类和破产类,针对不同类别,采取“齐步走”,综合各方力量,进行帮扶或处置。对有关单位或企业反映的风险企业案件,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由所在镇(街道)进一步摸清、摸准、摸透企业风险状况,提出处置意见,由市企业风险化解协调会议会商后予以交办。3.加大风险企业帮扶力度。对于资可抵债且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成立专项工作组,采取“一企一组、一企一策”的方式,协调各方全力帮扶企业应对危机,引导企业主动承担担保责任、主动还贷,通过降低利率、平移债务,有效盘活不良贷款,同时,做好帮扶打击两手准备,一旦发现企业不积极主动配合、存在逃废债行为的,立即由帮扶转为打击。4.推进银行不良贷款化解工作。每月统计全市不良贷款清单,梳理不良贷款处置情况、预警企业新发不良苗头。对排查中掌握的风险企业进行分类汇总梳理,为化解工作提供信息支持。牵头各相关银行积极参与市政府帮扶困难企业和配合司法协调等各环节的工作,进一步明确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企业帮扶和处置不良贷款工作的职责,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采取清收、资产转让、向上级行划转、核销等手段化解不良贷款。经过艰苦努力,我市一批企业通过帮扶逐步走上正常经营轨道,一批企业通过快速处置保障了债权人利益最大化。目前,全市经济运行呈现积极向好的势头,工业强市创建取得了较好成效。
(三)金融招商引资成果丰硕
一是积极参加“世界乐清人大会”、“世界温州人大会”等各类金融招商引资活动,签约的精实小额贷款公司项目将引入资金6000万元。二是农村合作银行通过增资扩股引入在外乐商XX市轻纺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上丰集团有限公司等2家外部战略投资者共2.7亿元,原股东通过在外乐商企业增资4800万元,目前资金均已到位。三是华仪小额贷款公司引入资金6000万元(上市公司华仪电气出资额)。四是正泰小额贷款公司通过增资扩股引入资金3375万元(上市公司正泰电器增资额);五是厦门富承电子有限公司在乐新设的股份公司将引入资金1000万元。
(四)加强单位建设和内部管理
今年以来,我办以六型机关创建活动为契机,切实加强了组织和管理,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效。
1.积极参加市委、市政府和上级金融办组织的各类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培训活动,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同时,还通过选调、社会招考等形式,充实加强了人才队伍。
2.狠抓工作的落实,提高行政效能。针对工作面大量广、任务重的实际,我办落实量化考核机制,狠抓各科室、地方金融监管服务中心的行政效能监察和督办工作,不折不扣地落实市委、市政府重要工作部署,做到工作有部署、有督查、有落实,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截至目前,各项工作均能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没有出现大的差错。
3.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了单位上下班考勤制度、信息考核制度、请销假制度、保密制度等。积极参加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各种活动,坚持“两个务必”,做到“五个力戒”,当好“六个表率”,坚持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做到干净做事,清廉从政。
4.其他工作。做好政务信息和调研材料的报送工作。截至2013年11月末,我办共报送各类信息简报37篇,被上级采用12篇,其中2篇被XX市政府办公室采用、1篇被省政府办公厅采用;向市领导报送企业风险化解工作专报15篇。积极组织并按时完成包括乐清县域金融**启示、乐清金融改革等专题调研。利用“中国乐清”网络平台,今年首次开设了金融办专栏,并增设了金融理财栏目,及时上传更新信息。
二、2014年工作思路
新的一年,金改任重道远,企业资金链、担保链风险仍将存在,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根本导向,正视困难,迎难而进,以破解“两多两难两化”为根本任务,着力搭平台、建机制、攻改革、强管理、优服务,积极稳妥地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和金融风险化解工作,确保金融、经济、社会协调平稳健康发展。
(一)加大金改力度,推进金融组织和产品创新
1.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加强拟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建设,创造条件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挂牌上市,打造上市企业乐清板块。引导上市公司运用定向增发、配股、增发新股、可转换公司债券、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债券、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再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推动我市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企业在“新三板”或者XX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分别通过定向发行股票、可转债、中小企业私募债等方式和利用股权、债权及其他权益类产品进行融资。继续推进中小企业改制规范,提升企业融资能力。
2.探索金融服务新产品。鼓励地方金融机构加大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引导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积极向上级行争取资金、授信管理等倾斜政策,并通过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满足合理资金需求。引导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围绕“支农支小”工作要求,合理把握贷款投放总量,更好地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创新保险产品的服务领域,创新社会管理机制,推动责任保险拓面。加快证券、期货等业务创新步伐。3.大力推进新型金融组织创新发展。深入推进小额贷款公司、民间资本管理公司、民间借贷服务中心等新型金融组织试点工作,引导新型金融组织探索业务创新,提升发展质量。进一步完善民间借贷备案与信息查询平台,强化征信服务等职能,丰富业务类型,实现增值服务转型,促进可持续发展。配合温州完善“温州指数”编制发布体系,及时提示和防范金融风险。
4.推动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推进小微企业融资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入驻总部经济园,做好已签约金融领域企业进驻总部经济园的相关协调工作。积极整合各类金融资源,利用现代、完善、高效的信息网络以及流程化的后台操作系统,为资本和项目、资本和企业、资本和市场、资本和资本提供专业化、标准化的对接服务,致力于打造现代化的投融资平台,完善信用平台建设。
5.强化政策和制度保障。加大对金改项目的政策支持力度,特别是在企业股改、新型金融组织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为金改各项工作顺利提供政策保障。定期召开会议商讨研究金改的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对改革项目进行分类梳理。强化多方联动,明确责任,扎实推进,形成合力。
(二)加强地方金融组织监管,维护经济金融稳定
1.健全地方金融监管体系。制订出台融资备案管理实施细则,加强事前监管和过程监管。加大新型金融组织监管力度,促进规范经营。加强地方金融监管队伍建设,完善地方金融非现场监管系统,结合现场检查等专项活动,加强对监管对象的数据进行采集、传输、审核、存储和加工,初步形成立体式地方金融监管新模式。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拓展信用信息资源共享的范围,加强对地方金融业的运行分析和金融风险监测。
2.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协调银行业金融机构向上级行争取宽松的信贷政策和债务处置权限,探索推行资产简易快速处置新办法。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采取现金清收、期限调整、资产重组等多种手段加速化解不良贷款。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以主办行为主,牵头各相关银行积极参与市政府帮扶困难企业和配合司法协调等各环节的工作。鼓励各类资产管理公司参与不良贷款处置。加强企业风险防范和诚信教育宣传,坚决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营造打击高压态势。强化信访稳控化解和舆情引导控制,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各类次生违法犯罪活动。深入开展企业风险化解工作调研和经济金融形势分析。
第二篇:金融办工作总结和来年工作思路
金融办工作总结和来年工作思路
我办自2011年12月份成立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协助下,始终坚持排查先行,掌握全区动态;坚持督导并重,推动工作进展;坚持协调为主,加强部门联动;坚持定期研判,强化信息报送。有效推动了我区民间金融风险的化解与防范工作,现将今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一、2012年主要工作进展情况
今年以来,我区涉及民间金融、金融借款等领域的案事件持续高发。一是公安刑事立案情况。共立案29起,破案22起,共刑拘21人次,逮捕19人次,取保候审19人次,刑拘上网追逃10人,移诉15起26人,涉及人数1626人,涉案金额50.2769亿元,冻结资产6.025亿元。其中市级以上督办的大案要案7起,在全市仅次于XX区(9起)。二是法院民事诉讼情况。2012年1-11月,民间借贷收案1682件,同比上升80.3%;结案1532件,同比上升136.4%;结案标的21.617亿元,同比上升281.2%。
2012年1-11月,金融借款收案377件,同比上升280.8%;结案307件,同比上升448.2%;结案标的2.39亿元,同比上升86.7亿元。但在全区各部门、各单位的共同努力下,一年以来没有因此发生群体性事作,基本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采取的工作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动态排查,强化信息报送。为快速、准确、全面收集和传递全区民间金融动态,切实将民间金融风险的排查纳入综治“网格化”管理,做到了“三个坚持”。一是坚持横向滚动排查。各街道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实行一周一排查,一月一小结的滚动式排查和信息报送制度。二是坚持纵向定期排查。各行业协会按照“归口管理”的原则,开展协会内企业单位的定期排查;区经信局坚持对全区重点企业开展定期排查;各银行对不良贷款情况开展定期排查。各部门将排查出来的情况及时统计汇总到我办,为我区相关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三是坚持做好信息报送。始终按照市、区有关要求,坚持每周一汇总、每月一小结,及时将我区涉及民间金融问题的发案情况、处置情况和典型案例等信息以书面形式报送市处非办和区领导。现已上报民间金融问题周报43期,月报5期;信息多篇;上报百日专项行动周报9期,信息4篇(其中1篇分别被省、市《专报信息》采用,朱从玖副省长和陈金彪市长都作了重要批示)。
2、加强部门联动,深化协调机制。一是各部门间联动更加顺畅。截止11月16日,我办核实区法院报送涉及金融类案件共3066件,其中已立案的1810件,审查中的1182件,建议由街道先行登记的74件;核实区民政局报送的离婚登记信息64件;核实区工商分局报送的企业股东变更案386件,涉及股东1115人,企业注销或备案注销案148件;核实区国土资源分局报送的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案402件,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案63件;核实区房管局报送的房产变更案12件。收到区法院、区公安分局个案处置协调函23件,并及时予以书面回复;向市处非办等有关部门报送要求协调的函15件。二是与银行联系更加密切。今年我区银行不良贷款率持续上升,严重危及我区金融稳定。我办在各银行的积极配合下对各银行涉及企业风险信贷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排查、汇总、调研,及时掌握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分析评估企业信贷风险,预警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造成的冲击。特别在开展XX区风险企业帮扶和银行不良贷款化解百日专项行动后,我办与各银行之间进一步建立起了良好的沟通渠道。现各银行都确定了1名分管领导和2名联络员与我办保持正常的联系与沟通。三是企业帮扶更加有效。根据区相关会议精神,确定浙江长江能源、温州协欣制革等10家企业作为区领导联系帮扶的重点企业。同时立足我办职能,联合区经信局等有关部门,根据有关企业的申请,与市委政法委、市金融办、市有关银行及区属有关职能部门开展深入对接与沟通,成功协调了欧利尔、爱科自控阀门等10多家企业的信贷、债务纠纷;对企业和银行遇到的土地顺位抵押登记、单证土地抵押等问题,在第一时间报告市、区领导,使问题迅速得到了妥善解决,有效缓解了相关企业的融资压力。
3、个案处置取得新的进展。一是清算工作得到有效推动。通过调解成功化解了永中街道的张福林债务纠纷案。通过简易司法程序成功化解了永兴街道的张崇洁债务纠纷案。其余个案都已经全面启动了清算程序。二是争议个案得到有效协调。多次接访郑珠菊、姜强华、章毓东、朱玉妹、施族、陈久春等案的涉案群众,对案件相关的法律、政策进行解释,对案件的进展进行通报,对涉及的疑难问题进行协调,有效稳定了相关群众的情绪,促进了案件处置进展。三是突发事件得到有效稳控。在第一时间接访了吉泰布业、日泰布业、长江能源等新发事件的债权人,开展了耐心、细致的沟通与交流,尽量稳定当事人情绪,为下一步开展协调工作争取时间。四是支持引导司法途径解决。根据我区的实际情况,并经我办与区经信局协商,决定对涉及我区的天宝实业、以勒钢管等31家企业的民事纠纷,支持引导相关当事人通过司法途径解决,有效促进了相关债权、债务的依法处置。
4、全面开展风险企业帮扶和银行不良贷款化解百日专项行动。为切实防范和化解企业资金风险,有效控制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不良贷款,快速处置现有银行不良资产,降低不良贷款率,改善全区金融生态环境,推进实体经济平稳发展,我区于9月15日展开风险企业帮扶和不良贷款化解百日专项行动。一是企业帮扶工作。企业帮扶组织人员深入各企业开展调查,实时掌握企业经营状况,协调解决企业在融资、生产经营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快落实各项优惠措施与扶持政策;同时帮助企业做好与政银企金融联络组及银行的沟通工作,确保银行保持信贷额度的平稳投放,做到不抽贷、不压贷。设立中小微企业发展基金和专项信用贷款资金专户,用于扶持成长型、创新型、科技型小微企业初创时期的发展和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二银行不良贷款化解工作,截止11月底,全区合计已化解银行不良贷款31551.4万元,涉及企业26家,在静态上约占总化解任务额的53.3%,正在着手化解的有1亿多元。
4、网络舆情呈现波状走势。自民间金融风险爆发以来,网络舆情随着时态的发展时起时落,6月份,以“炬森”事件和陈国良事件引发的债权人跳楼案为导火线,引发民间借贷舆情小高峰。但我们即时通过加大正面宣传引导,强化宣传阵地建设,加强网络舆情监控等措施,切实控制了社会舆论的主导权,社会舆情基本平稳。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1、政法部门不堪重负。特别是公安、法院的工作量远远超出了现有人员的承受能力,案多人少矛盾十分突出,导致办案期限大大延长。
2、企业生存状况恶化。企业减产停产现象继续增多,银行不良贷款率直线上升。大部分风险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且都面临周转资金严重不足和司法诉讼,基本丧失自救能力。有涉及民间借贷的企业基本已经停止支付利息。涉及银行借款的企业也出现了按时还本付息意愿下降的现象。
3、善后维稳面临严峻挑战。我区已暴露的民间借贷纠纷,涉及金额大、人数多、区域广,而清偿率的过于低下,直接导致民怨升级,突发事件呈高发态势,善后维稳工作面临难题,表现为:一是信访情况没有改善。今年1-11月份,到省、市、区信访局信访的共有23批348人次,信访情况没有改善,甚至出现聚众闹事的苗头。二是来办咨询明显增多。当事人来我们办公室或来电咨询有关民间借贷情况的人数和次数明显增多,每周都不少于3批。三是法院、公安相关庭室人满为患。前来咨询、立案的群众不间断,但司法程序受法律规定的限制,不能即时解决。四是街道维稳工作面临极大困难。受处置手段、方式、权限的约束,街道在应对民间借贷纠纷引发的事件时,难以从根本上予以解决,矛盾不能得到有效的化解。
4、处置工作受到现有的法律、政策的极大限制。一是资产处置难。特别是房产性质多样、情况复杂,完全按照法律规定,龙湾的大部分房产无法协调处置,只能通过司法途径。二是清算组法律地位无法确认。不能以清算组的名义参加有关司法活动,专用帐户也难以设立。三是对故意避债的当事人缺乏有效的制裁措施。一些债务人(包括个别犯罪嫌疑人)抱着“牺牲我一人,幸福全家人”的想法,拒不交代财产去向,拒绝配合处置名下资产。目前我们还没有很好的手段来应对这种状况。四是大量的财产以合法的形式被转移。据有关债权人反映,一些债务人的财产早被暗中转移。追赃、回转难度很大。
5、不良贷款化解工作主要面临时间紧、任务重、协调难、见效慢的问题。大量的不良贷款的化解涉及区外的银行和法院,银行与法院均以垂直管理为主,与当地政府的横向联系较少,跨区域的联系沟通与协调处置的机制尚不健全,导致排查和处置工作难以开展。现有的化解措施的落实和不良率的下降存在时间差。特别是不良资产打包出售、核销、法院拍卖等,程序严格、历时较长。政府部门在完成前期联系协调后,难以进一步跟进推动。
三、原因剖析
1、思想认识不足。一是人民群众,普遍缺乏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逐利思想过于严重,付出的代价十分惨重。二是各街道村居,普遍存在畏难情绪,认为民间金融问题的完全属于群众的个人行为,街道和村居没有监管的职责。街道稳定金融秩序办实体化建设进展缓慢。三是各金融机构,存在各自为政、恶性竞争的现象。
2、信用体系难以支撑。一是涉及企业的银行逾期贷款持续增加。据各银行统计,我区企业的银行不良贷款仍在不断攀升,在全市仅次于XX区。二是民间借贷相关当事人信用缺失。在民间借贷负面影响全面呈现,当事人的信心也随之发生较大的变化,急于收回债权,忙于逃避债务,工于转移财产,成为绝大部分债权债务人的主旋律。三是银行也偶有失信事件发生。个别银行随意抽、压贷,激发了一些企业和个人的不满情绪,也让银行的信用大打折扣。
3、企业经营现状严重恶化。企业面临资金周转困难、担保链风险、信用危机、税赋负担过重、订单下降、工人工资上涨等压力,导致企业经营举步维坚,企业主信心缺失,也令帮扶、化解方案难以落到实处。
4、网络舆情借机炒作。今年以来,网络舆情以诉求性为主,以悬赏缉拿、逍遥法外、公安经侦等为关键词,其幕后推手是债权人,目的是给政府有关部门施加压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危机的顺势高发。
四、2013年的工作思路
面对当前存在的问题,为扎实有效地完成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经过近一年时间的探索、实践,我们进一步明确了职能定位,切实当好4大员:牵头抓总、建好平台,切实做好信息的排查、汇总、分析、研判和沟通共享,当好信息员;部门联动,网格管理,扎实推进个案的协调处置,当好协调员;建章立制、长效管理,研究制定指导性政策和意见,当好研究员;对症下药、多管齐下,切实开展好宣传教育活动,当好宣传员。具体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强处置、保稳控,努力确保社会稳定。民心安则社会安。加快资产处置速度,提高清偿率是稳民心的关健。一是鼓励群众参与。发动广大民众积极向清算组、街道、政府和司法部门提供资产线索,切实加大追赃力度。二是创新资产处置方式。对于债务人的资产在政府和司法部门的监督下,交由清算组实行集中管理和处置。三是加大司法处置力度。法院要尽量缩短办案周期,加大执行工作力度,提高清偿率。公安部门要加大对非法借贷和逃废债行为的打击力度,切实维护债权人的利益,安抚民心。四是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建立健全金融类突发性事件应急机制,在完善部门联合稳控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街道的属地管理责任,对涉及民间借贷的人员实行多对一的帮扶,严防发生群体性事件,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2、强宣传、明法制,提高群众风险意识。大力加强法律知识的普及,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风险防范意识,可以帮助群众更好地从危机中吸取经验教训,也可更好地预防类似**的再次发生。一是强化媒体宣传,充分借助报刊、广播、电视、网站等新闻媒体以身边实例、典型事例宣传法律知识。二是加强案例宣传,法院通过现场开庭、庭审释明、判后答疑等形式及时进行法制教育和风险宣传。三是开展防范金融风险宣讲工作,抽调一线政法干警、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律师等,组建防范金融风险宣讲团,深入各村居、社区、企业开展金融法律法规、投融资知识的宣传。四是继续强化舆情监管。公安和网宣部门继续坚持24小时关注网络动态,随时对与我区有关的网络舆情做出处置,防止重大网络舆情的发生。
3、强扶持、增信心,共同推进转型发展。化解民间金融**最终还是要依靠帮助企业生产自救,促进实体经济复苏,实现经济转型发展。一是加强政银企对接工作。进一步健全政银企对接机制,对全区企业在各银行的贷款难问题和不良贷款的化解进行及时的协调处置,努力为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二是切实落实企业减负措施。税务、法院等职能部门切实采取措施减免税费、诉讼费等,减轻企业负担。三是有效破解担保链。引导准备转型升级和运行稳健的企业应慎用资金担保链,以免于感染担保链危机。对于已经陷入担保链危机的企业,要加强与相关银行协调,采用行政、司法和金融的手段予以支持。
4、强化解、降不良,改善区域金融环境。一是进一步理顺排查沟通机制。各街道、区属各有关部门、各银行进一步明确分管领导、责任科室、联络员,每周定期汇总、交流相关工作信息。同时加强与区外法院、银行的联系沟通,进一步理清相关案件的审理和执行现状,协调加强司法处置进度。切实将全区一盘棋的工作格局延伸至区外。二是进一步加大司法处置力度。区法院要加大对金融类案件的审理、执行力度;区公安分局要加大对民刑交叉案件的侦查力度,促进相关案件的资产处置。三是进一步发挥银行的主体作用。各银行要切实加大对企业的帮扶力度,提高对风险企业的容忍度,杜绝随意抽贷、压贷。积极协调省行和总行,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间,加快对打包、核销不良贷款的处置进度。四是进一步加强分类考绩的力度。根据各相关单位的工作职责,分别制定不同的考绩细则,从不同的角度推动工作进展,形成系统化、立体化的联动合力。如对银行加强不良率指标的考核,对法院加强案件审理与执行的考核,对政府部门加强协调工作的力度与成效的考核等。
新的一年,我们将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理清思路、完善措施,落实责任,扎实工作,进一步建立起合法、稳定、有序的民间金融新秩序,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切实提高民间金融领域的服务与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努力为建设“三生融合、幸福龙湾”作出贡献。
第三篇:街道办全年工作总结和来年工作计划
街道办全年工作总结和来年工作计划
天成街道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XX市委十三届五次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13年工作,研究部署2014年工作任务,动员全街道各党组织、全体党员和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团结拼搏、创业创新,加快转型升级,推动天成城市化建设的步伐。
一、认真总结回顾,切实增强城市化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促增长、重民生、保稳定、强党建”工作主线,带领街道干部群众迎难而上,团结奋斗,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全街道经济社会保持较好发展态势。
(一)全力以赴促增长
集中精力抓好固定资产投资工作。2013年街道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累计达7.17亿元,任务完成率109.24%,同比增长48.14%。大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工业规模经济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深化节能减排计划,完成市下达的指标,实现工业总产值约16亿元,1-10月外贸出口增加值居全市第一,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9亿元,列全市第三。引导发展效益农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重视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投资200万元完成了天成街道南片粮食生产功能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重视粮食生产安全工作,2013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617亩,总产量5528吨,保持连续九年大丰收。
(二)统筹兼顾重民生 全面加强城市环境建设。
1、以规划为龙头,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街道完成中心城区控制性规划和工业区规划修编,并指导相关村进行局部规划修改。
2、以美丽乡村为抓手,指导做好XX市级生态村创建和省级生态街道创建巩固提高工作。投资完成了片区一期9个行政村排污二、三级管网的铺设和接户截污纳管工作,深化了“清洁乡村”行动。
3、做好重点民生工程建设。完成104国道天成段改线工程政策处理和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天成段的征地工作;认真做好天蒲公路拓宽工程设计等前期工作,通过各方努力,已列入XX市2014年重点工程计划;有序推进西干河整治、玉环变—乐清变500kv双回输电线路工程的工作。
4、继续深化治脏治乱绿化美化工作,积极参与“四边三化”专项行动。共拆除违章建筑94处,累计面积达62425平方米,拆除广告牌209处,累计面积3366平方米,清理垃圾、废弃物285处,近641吨,新增城乡绿化面积175亩。2013“四边三化”工作列全市第二名。扎实推进城乡统筹工作。主要是三项任务:
1、社区建设。2013年我街道荣获“XX省示范便民服务中心”的称号,在万桥社区开展“廉洁、高效、优质、便民”的十佳服务品牌创建活动,社区荣获XX省基础妇联组织示范点、XX市民主法治社区、XX市文化社区等荣誉。二是丰富社区融合活动。开展猜灯迷、闹元宵,庆三八,端午节送粽子,六一幼儿绘画比赛,“十个一”红七月系列等活动。在三个社区分别开办“母亲学堂”,2013年XX市“母亲学堂”进社区现场会在天成街道举行。
2、农村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任务的128%。巨星村农民保障房、马良村拆后利用等项目有序推进。
3、“三分三改”工作。天成街道完成了13个行政村的股改、地改和林改工作,有效地保证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延续和土地规模经营及合理流转。
加强民生保障体系建设。
1、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有序推进天成中心小学、万泽中心幼儿园建设的前期工作,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拆除校园周边违章建筑4处,近4000平方米,取缔无证食品加工点2个和流动摊位7个。
2、加强社会事务工作。认真落实低保工作,全年为161名低保对象和重度残疾人按时发放低保金115多万元;积极开展社救工作,发放各类救灾、救助款共计30余万元,同时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济困,全年天成慈善分会慰问贫困党员群众200余人次,发放慰问金60多万元;做好残疾人事业,关心老龄事业,全年共落实7户安居工程补助对象,无固定收入残疾人补贴新增55人,重度残疾人生活保障落实7人,居家安养6人;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工作,继续巩固“青山白化”整治成果,全年完成47座坟墓生态化改造任务。组织200多人次对新修翻建私坟70多座进行全面拆除。
3、进一步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夯实村级计生组织网格建设,深化计生村民自治,推行利益导向机制改革,计生工作的整体水平有了提高,2013年新出生260人,补报17人,1-12月含补报的计划生育符合率为82.67%。
4、发动全街道居民积极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街道参保率达95%,报销医疗资金1000多万元,350多人次,为13000余人提供免费体检,公共卫生电子档案建立达90%以上。
(三)千方百计保稳定
加强国防和人民武装。完成基层人民武装部规范化建设工作,落实民兵应急队伍军事训练任务。在做好双拥、民兵和预备役部队工作得同时,向部队输送11名优秀青年入伍,保质超量完成征兵任务。巩固统一战线。通过夯实同心思想基础、召开能人志士联谊会、创建“民族团结模范社区”、开展宗教、民间信仰场所安全检查、制定重点工程联络制度,规范天成商会建设和开展侨情调查。切实巩固统一战线。强化综合治理。紧紧围绕“平安天成”建设总体目标,以平安双基工程创建为平台,按照“8+x”模式,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继续深化平安创建活动。完善街道巡防队伍,开展美沙酮维持治疗专项竞赛,多次与石帆派出所联合进行突击检查,深化消防“网格化”、“户籍化”管理,广泛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活动。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较好地完成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和学生安全教育工作。
(四)科学发展强党建
深入推进争先创优活动。着重围绕庆祝建党九十二周年开展“八个一”系列活动,兴起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热潮。推行党员“公开承诺活动”,以点促面,掀起“创先争优”的高潮。开展功能性党组织设置改革工作,在巨星村试点,探索解决党员过多管理难、教育难和外出党员多开会难的问题的工作方法。为了有效提高农村党组织学习会质量,在农村党组织中推广“5·15”学习法,解决农村党组织学习会存在的形式简单、内容空洞等导致学习会流于形式、参会率低、效果不佳等问题。圆满完成换届工作。全面开展选举前期调研工作,系统评估选举风险,积极研究制定对策和方案,为选举做准备。以“换出活力、换出正气、换出和谐”为目标,在全市非试点镇街率先完成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产生支委成员53人、村委成员68人,村两委成员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学历水平、致富带富能力均得到了优化和提高。
实施党员先锋指数考评。指导各级党组织切实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把推进这项工作作为各级党组织书记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重要内容。把党员先锋指数考评管理与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党员“闪光言行之星”评选、党员“一句话承诺”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互相促进、互为提升。加强远程教育工作。给三个社区更新了电视设备,加强设备检修,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收看节目,发动村干部、村民积极参加大中专学历网络函授,远程教育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此外,不断加强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建立大学生村官管理制度和联村制度,及时做好大学生村官思想稳定工作。
(五)凝心聚力抓队伍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以创建“六型”机关为抓手,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加强“三公”规定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以制度约束人,避免工作的随意性。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增设专职纪检干事。加大案件查处力度,2013年街道纪工委共收到上级接转件5件,已办理5件,接待群众来访56人次,杜绝集体访、越级访发生。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全年已立案2件,查处2件,其中开除党籍2人,有力维护了党纪,教育了广大党员干部。强化舆论热点问题引导。一年来发现并及时处理网络舆情10余起。加强“乐清天成”新浪微博的维护与管理,平均每周微博发帖5条以上,目前拥有微博粉丝500多人。
选好配强机关干部队伍。根据市委、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结合社区工作要求和驻村工作实际,同时根据岗位需要和人员特点,全年分两批次对社区专职干部和驻社联村干部、领导进行调整。为形成富有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在提拔任用过程中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相关规定,规范中层干部选拔任用相关程序。2013年共提拔一名中层副职干部和推荐一名后备干部。按职数要求,全年机关及下属单位新增工作人员2名,无超额配备人员和超职配备中层干部的情况发生,也无不符合选拔程序、无擅自设立机构配备中层干部等现象。
加强党员干部学习、党代表活动平台建设。健全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制度。建立万桥社区远程教育电子阅览室,指导群众党员浏览、观看相关远程教育内容;启动十八大红色电影活动,使远程教育站成为党员群众政治文化生活的一个阵地。开展村级互看互学活动,加强对村干部的考绩考核。加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认真开展市级村监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试点。完善党员代表会议代表询问制度,加强街道、社区级党员代表工作室工作,发挥万桥社区党代表工作室作为XX市级示范点的作用。
二、以城市化建设为导向,确保完成2014年的各项目标任务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起始之年,因此做好2014年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按照上述指导思想,2014年重点在以下三方面:
(一)加快转型升级,合理布局融入城市经济规划
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进第三产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更加注重与城郊和港区经济体的对接,全力打造天成经济“升级版”。
优化产业布局,推动转型升级。以小微创业园区建设为抓手,着力吸引电子商务企业入驻,全力支持企业加大对技改的投入,继续做好拆后空间利用,加大企业帮扶力度,发挥驻企干部作用,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深入实施“三转一市”和“四换三名”工程,不断推动规下转规上、个转企、规改股工作,加快“退二进三”步伐,通过“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加快转型升级。
催生现代农业,推动规模化经营。以粮食功能区建设为载体,以“三分三改”和土地确权登记为抓手,不断提高土地流转力度,推动土地向规模经营发展。加大对桑葚等特色产业和肉猪养殖基地等的扶持力度,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进一步完善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和技术培训,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加快设施建设,推动商圈形成。以104国道为主线,加快周边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巨星、巨光旧工业区改造力度,利用土地成本优势、临港优势和国道、高速的便利条件,整合现有经济资源,逐步形成以灯饰、汽车、建材为主题的白涂潭至巨光村的104国道沿线商圈。发挥产业集聚优势,形成规模效应,进一步吸引资金流入,提高天成整体经济水平。
(二)缩减区域差距,全力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坚持以新型城市化为引领,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
以对接中心城区为目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严格按照区域总体规划,推进天蒲公路和天马路建设,形成一纵一横的道路网格局,以天成中心小学、万泽幼儿园及天成卫生院迁建为依托,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农村保障性住房和古桥文化公园建设,改善居住环境。
以乡风文明建设为抓手加快村民市民化。深入开展“清洁乡村行动”和“文明百村”行动,突出抓好村庄环境整治。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以马良精品村创建为龙头,依托文化礼堂创建,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供文化服务,着重围绕妇女、儿童、老人,凭借天成深厚的文化底蕴,营造全民学习、变农民为市民的氛围。
以治水治污“洁”城为突破口加强环境整治。按照美丽乐清水乡“五年百亿”和水环境三年整治计划的要求,紧抓截污纳管和垃圾收集,完成剩余4个村的二、三级管网铺设任务。深化河道整治,沿河绿化,河道驳坎,巩固提升垃圾河、黑臭河的整治成果,加大企业偷排污的惩治力度,严格执行新型环境准入制度。
(三)把握三个重点,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切实提升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
以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为重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强化街道、社区、村三级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职责,深化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十项制度”,深入实施“五星争创”活动,全力打造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强化基层党组织“5·15”学习工作法,健全重大村务“五议两公开一报备”制度,着力促进村级组织运行规范化。加强机关、社区、学校等领域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深化两新党组织拓面提质,促进发挥实质性作用。严把党员发展“入口”关,畅通“出口”关,着力提升党员发展质量。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健全党代表系列活动制度,深化街道党代会常任制常态化工作。
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重点加强作风效能建设。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28条办法”、“六个严禁”为切入点,把加强作风建设、集中解决“四风”问题作为主要任务,全面落实中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有关规定,进一步完善和强化“三公”改革措施,推进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继续完善街道干部住社联村、住夜联民和驻企服务员、驻村服务员制度。努力取得党员干部深受教育、突出问题得到解决、作风形象明显改进、人民群众真正满意的成效。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根据市《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2013-2017年实施细则》,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各项工作。促进廉政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和实效化。切实加强监督检查,深化廉政风险防控“五项制度”,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
第四篇:监管办工作总结和来年工作思路
监管办工作总结和来年工作思路
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市纪委的正确领导下,市监管办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标本兼治、合力推进、强化监管、全面规范的工作要求,不断创新监管举措,完善监管平台,提升服务质量,全市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全年全市共完成公共资源交易项目10950宗,交易额174.92亿元,通过公开招投标和政府投资项目评审,共节约资金29.44亿元,交易额和节资额分别比上年增加58.53亿元和13.06亿元,增幅分别达50.29%和79.73%。其中,市本级完成公共资源交易项目5360宗,交易额71.72亿元,通过公开招投标和政府投资项目评审,共节约资金10.02亿元。全市共代建项目63个(其中市本级37个),建筑面积126.56万平方米(其中市本级108万平方米),总投资41.22亿元(其中市本级38.30亿元),已开工实施项目建设46个(其中市本级20个,已通过综合验收项目4个),投资额25.83亿元(其中市本级20.73亿元)。
一、2013年主要工作
(一)以服务“一个中心,两大战役”为重点,进一步推进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工作
1.抓服务,重点项目招投标速度进一步加快。针对“互看互学”项目、城市建设管理“十大专项”工程、300万元以上政府采购及重大民生建设项目等,明确由相关处室全程跟踪服务,开设全程帮办、方便快捷的“绿色通道”,招标文件审核做到即到即办、当天办结。通过重点项目提前介入、跟踪服务等,相继参与了衢州市乡村旅游、文昌阁复建、城市展示馆、孔子儒学馆、四大森林建设等20多个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的服务和监管,加快了市重点项目招投标工作的速度,加强了相关监管力度。
2.抓调研,一批突出矛盾和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由领导带队,深入“三中心”、六个县(市、区)、绿色产业集聚区和西区管委会走访调研,了解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掌握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的落实情况,对走访调研中了解到的关于明确服务类招标的审核机构,改变招标控制价备案时间,增加图审机构和节能评估机构等问题及时予以协调解决。针对广大群众和企业普遍反映的中介组织代理行为不规范等问题,组织开展专题调研并赴厦门、宁波等地学习考察,通过学习借鉴各地在加强中介组织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寻求规范管理的对策和建议。相关调研成果得到陈新书记、沈仁康市长、江汛波副书记、赵建林常务副市长等领导的批示肯定。
3.抓拓展,进场交易项目范围进一步扩大。在巩固已进场公共资源交易监管的基础上,着力拓宽交易领域和范围,通过与有关部门沟通,2013年协调省重点建设项目、巨化项目、国有产权交易项目及电脑福利彩票销售网点、体育彩票销售网点,网吧、电子游戏娱乐场所,书报亭、电话亭、公交候车亭经营权5项新增公共资源项目进场交易,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项目数达到55项,市场化配置率提升至88.71%。同时,联合有关部门,开展市本级公共资源项目第二轮调查,对新排查出的项目制定进场交易计划,分期分批纳入市交易中心平台进行规范交易、集中监管。
(二)以建立规范、有序、高效的平台为目的,进一步推动公共资源监管体系建设
1.抓深化,“一办三中心”机构建设进一步完善。以贯彻落实沈仁康市长“5.23”重要讲话精神为抓手,加强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加快推进市、县“一办三中心”机构建设,重点解决了市交易中心、建设中心和评审中心的机构编制问题,经沟通协调,“三中心”新增人员编制15名。截至2013年底,市、县“一办三中心”共确定编制277名,实际到位222名,到位率达80.14%,市国有产权交易中心组建到位,市建设中心职能得到进一步健全。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省库评标专家,我市入省库评标专家达到601名,评标专家队伍进一步壮大,为下一步实现全省评标专家资源共享奠定了良好基础。
2.抓基层,镇村公共资源配置工作进一步规范。加快推进乡镇(街道)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规范化建设,明确集中进场交易的范围、额度,规范招标文件格式;建立农村公共资源交易回避制度,明确乡镇、村干部不得参与所在地项目的承包;加大考核力度,把乡镇(街道)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规范化建设、村级公共资源配置成效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对先进乡镇(街道)、行政村进行了表彰,逐步完善了基层公共资源阳光交易制度,初步实现了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公共资源配置监管格局。2013年全市108个乡镇(街道)均完成了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规范化建设,覆盖率达100%,其中开化县“三议三公示”和衢江区“村民工程村民建”模式已在辖区内全面推行。3.抓推进,信息化建设取得新进展。按照“统一规划、市县联动、分布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投入135万元,开发应用远程异地评标系统,改造升级电子评标系统。目前,远程异地评标系统开发工作已基本完成,市本级远程异地评标系统已投入试运行,下一步县(市、区)将协同进行试运行。电子评标系统已完成改造升级,全面推广使用,2013年市本级应用电子评标系统评标的项目已达417个。市交易中心开发启用网上电子竞价平台,将原本列入协议供货的电脑、打印机、相机等纳入网上二次竞价,降低采购价格。2013年,通过网上竞价平台共采购产品424批次,成交额2277.13万元,节约财政资金157.28万元,节资率6.46%,其中dell7010mt台式机通过网上竞价,中标价甚至低于同期淘宝网该型号电脑价格。
(三)以打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监管体制
1.抓巩固,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按照“干实事、促实效”的要求,对已出台的规范性文件进行集中清理,共清理文件118件,其中继续保留29件,修改17件,宣布失效31件,废止41件。针对挂靠投标、资质出借、串标围标、承包商择优难等突出问题,坚持一手抓效能提升,一手抓规范创新,牵头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市场的若干意见》,调整了投标最高限价,扩大了综合评分适用范围,明确了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管理职责,对净化招投标市场,提高招投标效能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为进一步规范招标代理机构管理,出台了招标代理机构选定管理办法,对国有资产交易代理机构实行会员制管理,建立代理机构信息库,实现招标代理权市场化配置,提高了招标代理机构选择的透明度,促进了招标代理行为的规范。坚持大宗材料设备招标制度,先后完成了墙地砖、卫生洁具招标工作,2013年实施的10个项目的墙地砖因此节约采购资金200多万元。
2.抓开拓,公选入围承包商名录库规模进一步扩大。在正式启用公选入围承包商名录的基础上,细化公选入围承包商增补升级程序,开展公选入围承包商增补升级工作,经过受理申请、分类分组、资料核对、初步审核、现场核查和公示公告等程序,共确定新增入围企业133家,包括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22家,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41家,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专业承包或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设计与施工33家,城市园林绿化企业37家,其中入围a1小组(最优组)41家,占新增入围企业30.6%。通过增补,我市公选入围承包商已达520家,其中入围a1小组110家,含一级资质企业85家,骨干或龙头企业40家,获“钱江杯”、优秀建筑装饰工程奖、优秀园林工程金奖企业7家,为我市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择优选择承包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抓治理,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治力度进一步加大。会同市监察局和市住建局对初定入围市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公选入围承包商名录的34家外地进衢施工企业进行核查,对核查发现存在问题的12家企业,暂缓入围市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公选入围承包商名录,并责令限期整改。会同市监察局,对2012年以来各县(市、区)500万元以上和市本级在建或竣工的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开展规划调整、设计变更和合同履约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惩治整顿。加大投诉举报处理力度,市本级全年共受理投诉、举报43件,经调查核实,取消中标候选人资格7名,重新招标项目4个,限制投标人资格15家,记录不良行为6起,不予退还投标保证金18.6万元,追究串标围标行为人刑事责任2人,对违法违规行为起到了较好的震慑作用。
(四)以维护公共资源配置活动的社会公信力为要求,党员干部自身建设进一步增强
1.抓学习,干部综合素质和服务理念取得新提升。制定党组理论中心组和党员干部学习计划,要求党员干部开展多种形式的理论学习,并坚持每月举办一次学习讲座,由本办干部轮流主讲。重点加强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市委六届四次(扩大)会议精神等理论知识、政策文件的学习,通过集中学习、交流座谈和专题辅导等,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领会会议精神,增强推进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组织党员干部分期分批参加党校学习和有关部门组织的廉政建设等短期培训,举办并组织参加《电子招标投标办法》等法律法规培训和远程电子异地评标等业务学习,切实增强监管人员对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了解和把握,不断提高监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2.抓实践,领导干部“三走进”活动取得新成效。结合“万名党员进社区”、“万名干部基层结亲”及“进村入企”大走访等系列活动,深入联系社区、企业、行政村进行走访调研、政策解答、结对帮扶等,为困难群众送去取暖器、食用油、大米等生活用品和慰问金,并向斗潭社区图书馆赠送图书20多册,协助龙游县塔石镇童岗坞村解决村级事务中心建设资金和养殖园区道路硬化等问题。全年共开展入户走访41人次,落实实事项目3个,集中交办事项3项,结对困难群众15户,落实帮扶资金13944元。
3.抓转型,平安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等取得新突破。加强平安建设和日常维稳风险排查,提高党员干部预防和控制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确保涉及我办的各种突发事件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及时有效处置。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个严禁”及衢委发〔2012〕42号文件精神,并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转变作风厉行节约等有关规定的实施细则》,提出了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监管“十四个不准”,切实推进干部转变观念、转变作风、转型升级,有效提升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监管队伍形象。着力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切实加强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廉政风险防控,坚持党组定期听取廉政建设专题汇报和“一把手讲党课”,结合实际组织开展廉政风险教育,层层签订廉政责任书,全面排查岗位廉政风险点等,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和防腐拒变能力。2013本办干部职工没有违法违规行为被查处,全年“三公”经费支出比上年下降47.16%,其中公务接待费支出下降60.72%,会议经费支出下降67.81%。2013年,虽然我市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各项工作按照年初确定的目标、时限和要求有序推进,扎实开展,并取得了良好成效,但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有效惩治串标围标、资质挂靠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措施、机制以及评标专家和中介机构的管理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2014年工作思路
2014年,市监管办将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要求,进一步拓领域、重制度、提效率和强监管,努力打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服务到位和监管有力的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格局,为我市深入实施“一个中心、两大战役”,加快建设“一城一区一园一村”提供良好的服务和保障。
(一)拓领域。在继续抓好55项已进场公共资源项目监管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积极推进民办教育机构设立、教育部门的特许经营项目、地名有偿命名权等3项公共资源项目进场交易,使集中进场交易项目达到58项。加强与省发改委和巨化集团的工作衔接,确保省重点项目和巨化项目交易在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顺利进行。推进国有资产、建设工程招标代理机构市场化配置公开遴选,确保招标代理机构选择的公开、公平和公正。
(二)重制度。强化制度执行,认真贯彻落实《衢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市场的若干意见》;对现有制定进行一次全面梳理,对查找出的制度风险漏洞,及时予以更新和完善,重点对《衢州市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承包商公选入围管理办法》进行修订,进一步调整优质组和普通组企业的承包范围,确保充分竞争、择优发包;对《衢州市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办法(试行)》进行完善,进一步明确项目代建的绩效目标、管理考核及绩效成果的应用,理顺市建设中心与各方管理主体,特别是与业主、使用单位的工作关系及所涉及的工作流程,使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工作依法、有序、公平、高效运行。
(三)提效率。针对城市建设管理“十大专项”工程、“四个一”建设等重点项目,研究制定招投标预约服务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提前介入、跟踪服务、协助解决招投标难题的工作制度,并优化办事流程、简化办事环节、缩短办事周期,更好地服务重点项目建设。在全市应用电子评标系统和远程异地评标系统,力争2014年6月底前,各县(市、区,)投入试运行,2014年年底前全市推开,切实提高招标评标工作科学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投标成本,促进公平公正。建设公共资源配置交易、服务和管理平台,实现业务流程网上办理和网上实时监管,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对接的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立体监管网络,提高监管实效。
(四)强监管。完善违法违规案件的查处、移送、协办等联动管理机制,重点加强对串标围标、资质挂靠、违法转包分包及镇村干部违反规避制度承包工程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治,查处一批典型案例。强化内部监管,全面抓好日常党风廉政教育和岗位风险防控工作,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的勤政、廉政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抓好信访、维稳、平安建设、保密管理等工作,确保全办人员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加强对“三中心”和县(市、区)监管办的业务指导和廉政风险防控,努力打造一支勤政廉洁、务实高效的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监管队伍。
第五篇:外事办全年工作总结和来年工作思路1
外事办全年工作总结和来年工作思路1 外事办全年工作总结和来年工作思路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扬州外事工作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在省外办的关心、指导和支持下,在XX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围绕把扬州打造成“中国对外交往的重要基地”这一目标,不断拓展外事活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新路子,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各项任务。
一、2011年外事工作基本情况
1、深入推进友好交往
1.为扩大我市对外合作与交流,为国家总体外交和地方
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我办在加强与日韩等周边邻国的交往基础上,不断推动向欧美地区纵深发展,努力开拓对外交往渠道。精心规划国际友城布局,巩固深化已结好的友城关系,积极拓展新的友好交往渠道。目前我市的友城交流合作,已涵盖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体育等多个领域。扬州与美国肯特市“青少年友好使者”交流项目已开展16年;日本唐津市、韩国XX市和XX市的“三国三市”的中日韩友好城市围棋邀请赛已成功举办13届。自2001年起,崔氏宗亲会每年10月均派代表团来扬祭祀祖先,今年是崔氏宗亲扬州祭享先祖崔致远十周年,韩国儒教协会理事长崔根德率领崔氏宗亲会100多人来扬参加了“中韩·扬州友好交流日暨崔致远告由祭”,以及扬州-韩国友好交流“十年回眸”图片展开幕式。2011年扬州的对外交往总的来说是层次高、人数多、影响大,先后接待了朝鲜领导人金正日、总理崔永林,克罗地亚前总统梅西奇等党宾国宾,意大利驻华大使严农祺和驻沪总领事德卢卡,挪威驻沪总领事博雄,印度驻沪总领事戴思锐,韩国驻沪总领事安总基等国外驻华使领馆官员,内河航道国际主席大卫·白灵杰等国际组织的贵宾,欧司朗光电半导体亚洲公司总裁dr.felder,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迈尔斯,韩国光伏巨头topengineering公司会长金原南等世界500强企业负责人以及来自友好城市、友好交往城市的重要贵宾。全年共接待来宾约1800人左右。一年一度的“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邀请接待了来自美国、克罗地亚等11个国家的境外18个团组、近60名宾客;尤其是第五届“运博会”,成功邀请了内河国际、联合国人居署等22个国际组织和国外机构的专家代表;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米迪运河、里多运河等18条运河的20个国外运河城市;缅甸仰光市、美国肯特市、韩国龙仁市等9个国外友好城市和友好交往城市;南非开普敦、土耳其安卡拉等13个《首尔宣言》会员城市,共160多位外宾齐聚扬州,进一步提升了扬州的国际知名度。
2、重点服务招商引资
1.围绕我市“三新一网一书”产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
转型升级,想方设法开展招商引资,全年完成注册外资4000万美元以上,超额完成了市政府赋予的招商引资任务。(1)围绕全市中心工作,拓展境外招商空间。3月配合XX省“苏港现代服务业合作推介会”,在香港开展“2011中国扬州(香港)现代服务业合作推介”;紧盯大项目,特别是世界500强等大企业,知名企业面重点招商,7月和10月分别在德国、英国和美国开展专题招商、在日韩进行系列招商等大型招商活动。今年在市领导两次出访欧洲和美洲期间,安排了西门子,欧司朗,爱立信,高露洁等十多家500强企业进行接触,加强联系,与ibm、西门子、南华集团建立密切的常态性联系。赴日韩拜访期间,XX市经贸代表团一行130人,先后拜访了日韩35家国际知名企业,结识了新朋友、集聚了新项目、吸引了新投资,在日韩召开的两场推介会共有35个项目现场签约,总投资达11.5亿美元。今年还会同市商务局、各经济开发区XX县(市、区)以及外向型企业,先后多次到美国、欧洲、日韩、东南亚、澳洲、拉美和港澳地区,围绕新兴产业开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为我市经济进一步转型发展奠定了基础。
(2)提供优质接待服务,打造招商引资强磁场。2月和3月中国驻菲律宾大使刘建超、上好佳名誉总裁施龚旗和中国区总裁施学理来扬考察了广陵食品工业园,讨论了在扬州建设上好佳食品工业园或者投资经济型酒店的设想,商谈了在XX区投资建立合资食品厂可能性;3月日本《产业时报》社组织的日本工商考察团共20人先后考察了XX璨扬光电有限公司、扬州艾迪森光电有限公司、晶澳(扬州)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电动汽车充电站和智能电网馆,客人一行对扬州的投资环境非常满意,纷纷表示回国后会向企业决策层积极进言,将扬州作为未来投资的重点意向地区。经衔接联系,4月,扬州名城建设公司与香港南华集团签定一份意向性投资协议,涉及港币5000万,折合美圆约643万。6月10日—11日,印度驻沪总领馆总领事戴思锐率29名印度企业家专程来扬举办“中印商务与投资(扬州)说明会”,与扬州的相关企业进行对接洽谈,年内已有多项意向逐步落实。
(3)锁定重点对象,定点定向服务。选择重点园区和一批资信好、实力强、外向度高、成长性好的民营企业,作为外事政策指导、信息咨询等服务的重点对象,定点挂钩,对重点服务的民营企业负责人出访实行一条龙服务。大力推进开展apec商务旅行卡业务,积极酝酿apec商务旅行卡平台的建设,成立了apec商务旅行卡协会,为民营企业家沟通信息、互通往来提供了平台。apec商务旅行卡方便、快捷、高效,赢得了广大企业、持卡者,特别是已持卡出国的人员的普遍赞誉。为更好地服务在扬外企,每年都会同市有关部门,与在扬韩商、日商、港商等外企代表举行工作座谈会,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及时传递市场拓展信息,帮助解决帮助解决医保卡、游园卡、子女入学等生活问题。今年还在日本和香港先后成立了“日本(东京)-扬州同乡会”,“香港同乡会”,让更多外资企业找到“娘家”。
3、多形式宣传外事工作
一是采用新模式。今年以来,在侧重广泛宣传的同时,点面结合,对有影响的来访嘉宾普遍进行专访。“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扬州晚报·和昌名人大讲堂”等活动中,陆续专访了克罗地亚前总统梅西奇、意大利驻华大使严农祺、挪威驻沪总领事博雄、巴拿马驻华商代处首席代表莫福杰、印度驻沪等重要嘉宾;第五届“运博会”暨“首届全球设计城市峰会”期间,组织全市媒体专访了我办邀请来扬包括外交部部长助理吴海龙、国际内河航道主席大卫·白灵杰在内的几乎全部中外嘉宾。连篇累牍的大幅报道并配发图片,进一步强化了外事宣传效果,扩大了外事工作的影响。二是利用新载体。充分利用扬州晚报社《今日扬州》画刊“外事风采”栏目突出展现今年重要外事活动场景、重点人物。共完成6期《今日扬州》画刊“外事风采”栏目的摄影照片组稿任务,推荐照片73幅。三是增加新窗口。充分发挥网站的作用,在市信息中心的支持下,遴选了2010年外事工作、“4·18”、“运博会”等大型外事活动的资料照片中116幅,组合成3辑“外事要闻回顾”,以浮动广告形式,在外办网站上播出,加深了全市各界对近期重点外事工作的印象。四是探索新形式。为配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做好群众性礼宾礼仪知识普及工作,自5月11日起,外办与扬州晚报社在《扬州晚报》“社会”栏目联合推出“教你学礼仪”漫画专栏。专栏每周一期,周三刊出。专栏推出后,在全市市民中引起了一定反响。五是力求新突破。继续多方动员全系统人员撰写宣传调研文章,稿件被采用率、采用刊物层次和稿件质量均有提高。中央类核心期刊《当代世界》采用1篇;全国友协《友声》杂志采用4篇;《友好城市》杂志采用1篇;《XX外事》采用14篇,配发照片31幅。市委《扬州内参》采用1篇;市政府《扬州政讯》采用2篇。市文明办《XX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简报》采用简讯1篇。11月还将配合协助市委宣传部外宣办为《当代世界》12月扬州运博会专刊组稿。六是扩大新影响。先后邀请外交部前副部长徐敦信、博鳌秘书长周文重、中国联合国协会副会长张小安、日本新京剧院院长等多位名人做客大讲堂,向XX市民讲解国际形势、东南亚形势、中东形势等社会关注重的热点问题,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七是注重新动态。日本大地震发生后,邀请《扬州日报》、《扬州晚报》分片记者专文宣传日本震后全市对日开展的工作,又通过连线采访扬州在日本的研修人员,追踪报道日本地震动态和在日扬州人情况。
4、有效履行出国来华管理职能
今年以来,在继续抓好宣传因公出国境政策规定的同时,严格出访计划申报,实行经费先行审核。按照“确保经费不超,确保出国人数不超”的要求,要求各地、各部门根据出访任务需要,制定较为详细的出访计划,先行上报。本着总量控制、适当调整的原则,按计划出访。同时,在出访任务申报前,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对出访经费先行审核,实行一团一报的审批制度。较好的坚持了会审与会签相结合的审批制度,严把出国关。严格按照因公出国(境)授权范围和审批程序进行审批,从不越权审批,从不违反程序审批。尤其是“会办制”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原则上每星期召开一次出国(境)会办会,对受理的因公出国(境)团组进行会审,严格按照中央、省、市一系列文件规定,对团组的出访任务、目的、人员构成、出访经费、国别及在外时间等进行了规范而又严格的审查,确保各项材料齐全、有效、真实、统一,提出会办意见后,再履行下一步程序,较好地履行了因公出国(境)任务审批的职能。今年以来,会办会审力度明显加大,对出访任务不够明确、人员构成不太合理等团组,坚决予以调整、压缩;对一般性考察、访问、参会等无实质性内容的团组和人员,坚决不予批准;对我市参加中央、国家部委等组团的,除培训外,原则上不同意参团。注重行前教育,加强对境外活动管理工作。把护照检查作为因公出国(境)办理程序之一,把出访团组是否遵守外事纪律作为境外活动情况的重要检查内容之一。对全市出访团组实行一团一检查,一季一通报。与此同时,apec商务旅行卡办理、领事认证和因私签证工作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今年1-10月份,我办下发任务批件105批501人次;下发任务确认件21批29人次;确认省批件227批273人次;上报请示件67批484人次;发出291批408人次的邀请来华签证通知函电;办理护照(通行证)签证418批1251人次;办理因私签证651批1194人次;办理apec商务旅行卡7批14人次;代办领事认证174份;办理保险461人次。
5、加强机关建设,凝聚发展合力,努力打造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廉洁型机关
一是完成了机关新“三定方案”的定岗定职。按照新的“三定”方案,采取轮岗交流的形式,对中层干部进行了交流轮岗,制定了办中层干部轮岗交流实施方案,经过动员部署、推荐测评、党组研究、履职表态4个程序,优化了干部结构。与此同时,对每个处室,每个人员的工作职责进行了重新的界定,制定了包括处室、个人职责,处室、个人全年工作计划等内容的工作手册。确保职权明确,进一步调动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二是完成了出国签证服务中心两个副主任竞争上岗工作,进一步完善了签证中心的领导机制,为签证中心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三是完成了招录事业单位人员的工作。根据外事工作的发展需要,为配合快速发展的脚步,储备更多的优秀人才,本加大招聘工作,翻译中心招聘了阿拉伯语、英语2个语种3个职位。签证中心招聘中文、计算机、韩语3个职位,为外事工作的发展增添了新的血液。四是注重干部员工的培养教育,提升素质。先后选送3名人员分别到韩国、美国、欧洲等友好城市学习交流,提升外语人才的外语水平。先后选送2批3人次到外交部的领事司学习见习,提升领事认证、护照签证的办理水平。继续开设“全员大讲堂”,凡是人员外出学习培训、出访等活动,均采取ppt的形式,人人走上讲台,人人都当教员,达到了互相学习,互相提高的目的。邀请市委党校、机关部门的领导、开发园区的招商专家来办作专题讲座,提升全体人员的政治素质、保密意识和招商知识。五是开展“读党史、唱红歌”专题活动。结合庆祝建党九十周年,把“读党史、唱红歌”贯穿于上半年的全过程,以自学为主、集中学习为辅的方式组织大家通读、精读了党章,学习了有关材料,进行了党史知识测试,撰写了学习心得。按照人人上台的要求,全员唱红歌,在市级机关党建二片的唱红歌比较中获得了第三名。六是大力配合做好全市其他重点工作。积极投身全市创建文明城市建设,全体人员争当志愿者,纷纷走上路口做文明出行劝导者,走进社区宣传文明创建知识,走到包干路段打扫卫生。积极做好“三下三联三交”工作,帮助XX市浦头镇双丰村解决了8万元的造桥经费,协助XX区文峰街道渡江南路社区宣传创建文明城市的有关知识,整理杂物,打扫卫生,深入社区看望社区的困难户,并资助社区资金13000元,为挂钩企业XX区扬州万福压力容器有限公司的发展提供优质的外事服务。七是大力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抓好廉政准则的学习贯彻,与所有中层干部签定了廉政承诺书,扎实抓好廉政教育,继续开展警钟一小时教育活动,制定完善了因公出国境经费使用、机票订购等规定制度,确保了全体人员廉洁做事。
二、2012年工作设想和安排
2012年扬州外事工作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地方外事“两为”服务方针,发挥外事工作优势,积极为国家总体外交服务。探索外事工作的新渠道、新载体,充分利用对外联系广、层次高、渠道多、信息灵的独特优势,努力寻求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新的突破口。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对外事工作的领导。年内争取提议召开市委外事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切实把党委管外事的各项职能落到实处。尤其是要进一步提高各地、各部门对外事工作的认识,建立健全各县(市、区)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大对县(市、区)外事工作的重视程度,在人力、财力、物力给予倾斜,着力解决县(市、区)外办人手少、经费少、工作发展不平衡的状况。要进一步提高市级机关各部门对外事工作的认识,充分发挥相关职能部门在对外交往中的作用,努力构建大外事的格局,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加强对因公出国(境)管理政策规定的宣传,提高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对部门人员参加上级机关的组团把好第一关的意识,确保全市因公出国(境)管理规定落到实处。二是努力开拓对外交往的新途径。友好城市是我们对外交往的基础,也是扩大交往的基地,为此在新要本着“巩固老友城,发展新友城”、“合理布局、优势互补”的原则,在现在友好交往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友城交往的质量,扩展友城交往的内涵,提高友城交往的成效,使全市友好交往再上一个新台阶。要进一步合理布局友城。要紧紧围绕经济、历史文化、运河三个方面的因素来建立我们的友好城市。目前我们在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印度、以色列、埃及、巴西、海湾国家等均没有友好城市,为此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在以上国家建立友城方面求突破,2012年争取首先在英国、法国、土耳其和印度等国家取得有效进展。要着力做好友好城市交往工作,把友城的交往列入全市交往的总体计划,有计划、有步骤的安排市领导到有关友好城市城市访问、交流、洽谈。特别是要结合全市的中心工作来开展友好往活动,要逐步提升友好交往中经济、科技交往的含量。要着眼我市对外开放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动我市与外国政府、议会、民间、企业、科教、文化等各界的互访往来,着力提升全市对外交往的质和量。要紧紧依托国际会议拓宽对外交往的渠道,要充分利用“世界运河大会”2012在扬州召开的有利时机,精心做好“世界运河大会”和“第六届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的邀客工作,按国际水准来做好会议的接待、组织实施工作,推动多边交流,促进共同发展。
三是着力增强服务经济的新举措。随着我市对外经济合作的不断扩大,外办服务经济的比重越来越大,鉴于省外办已成立国际经济合作促进处的实际,拟在适当的时候向市委、市政府提高外办增设国际经济合作促进处,专司服务经济之职。充分发挥外办与国外交往多、接触渠道广、了解信息灵等优势,放大外事资源效应。想方设法掌握各种经贸信息,努力做好招商引资和牵线搭桥工作。认真抓好项目信息的遴选储备,抓好合作意向项目的继续推进,抓好已签项目的跟踪服务,促进更多项目,尤其是世界500企业的大投资大项目落户我市,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积极扶持全市优势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促进我市对外贸易持续增长。要继续加大办理apec商务旅行卡的力度,年内召开XX市apec商务旅行卡协会成立大会,以此为契机,加大服务企业的力度。
四是创新对外宣传的方式方法。围绕“让世界了解扬州,让扬州走向世界”,创新宣传手段,充分利用在我市举办重大国际交流和市级领导出访、出席外事活动、参加国际会议等时机,精心策划和组织宣传活动,展示扬州魅力,推介扬州优势,树立城市形象。要充分发挥网站、媒体、讲坛的作用,继续与相关的媒体合作,立体式的宣传推荐扬州和扬州的对外交往工作。
五是着力提升外事管理的新水平。要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各级关于因公出国(境)管理的一系文件、规定,进一步规范全市的因公出国境管理工作,着重抓好“承诺制度”的落实,确保人数、经费两项指标不超标,确保不超时、不绕道。要着力抓好领事认证、apec商务旅行卡、因私签证的开拓工作,做到数量上升、效益攀升。要着力做好涉外事件的协调处理工作,为外宾、外商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投资、学习的环境。
六是切实加强机关建设。建设学习型机关,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打造一支高素质复合型外事干部队伍;建设服务型机关,以抓制度建设、抓执行力来实现机关运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和谐型机关,提高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积极引导干部职工自觉做到廉洁自律、干净干事、一身正气;建设创新型机关,以创新的思路谋全局,以创新的举措求突破,以创新的方法抓落实,努力增强外事工作为扬州的国际化城市建设服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