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区划工作总结
2011年区划地名工作总结
(2011年12月15日)
201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在局党委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围绕市局2011年民政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局业务工作考核项目和县委、县政府、上级业务部门布置的工作,不断开拓创新,突出工作重点,健全工作机制,强化服务意识,狠抓工作措施的落实,区划地名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地名普查完善工作完成节点任务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全县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补充、更新、完善地名信息,健全地名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根据民政部、省民政厅工作部署,经县政府研究,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完善工作。9月16日,县政府“全县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完善工作会议”之后,我们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的通知》和全国地名普查试点领导小组颁布的《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工作规程》要求,结合我县第二次地名普查的实际情况,积极与承接方配合开展外业调查工作,进一步补充、完善我县地名普查成果数据,实地拍照、采集地名所在位置经纬度、补查地名标志信息。目前,外业调查工作已经结束,内业整理工作正在进行。11月23日,省厅下发的《地名普查完善工作进展情况通报》显示我县按照节点完成任务100%。行政区域界线转绘、地名信息标注已经完成,下步,将绘制地名成果矢量电子地图,完善地名数据库建设,按时高质量地完成了国家要求的地名普查完善工作的各项任务,进一步提高地名信息化服务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同时,对“沛县地名网” 进行及时更新维护,进一步丰富地名网站信息内容。
二、完成平安边界创建工作
一年来,我们以平安边界创建活动为抓手,认真贯彻中央综治办等10部门和省综治办、民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平安边界建设工作的意见》(苏综治办[2010]114号)有关平安边界建设工作的部署要求,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把平安边界创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项经常性、长期性的工作精心组织,提高思想认识,坚持责任到位,积极开展创建平安边界活动,落实界线各项任务,确保边界平安和谐稳定。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下发平安边界创建实施方案。年初,我局把平安边界创建工作列入年度民政工作意见,与民政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在边界沿线乡镇之间普遍签订平安边界建设协议书,建立边界地区民政部门之间的联席会议制度,并按照协议书的内容,不断深化创建内容,定期沟通情况,交流信息,认真开展有关创建活动。8月26日,印发了《沛县平安边界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具体目标、工作标准、工作措施和要求。二是落实界线管理“两图一责”制。全面推行界线管理网络图、界线管理示意图,制作一张网络图和示意图,分发给相关镇、村(居)界线及其界桩协管员;由县民政局与各有关镇签订《沛县行政区域界线管理责任书》,明确了界线管理及平安边界创建工作的责任范围、责 任内容、责任追究,切实抓好界线管理和平安边界创建工作。三是签订平安边界创建协议书。全县4条界线全部签订平安边界共建协议书,明确平安边界建设共建目标以及相应措施、机制,共同推进边界地区和谐稳定。5月10日,沛县民政局与丰县民政局、山东省鱼台县民政局在鱼台县民政局召开平安边界建设联席会议;8月12日,沛县民政局与微山县民政局在沛县召开平安边界建设联席会议,毗邻双方分别在签订平安边界建设协议书的基础上,进一步交流平安边界建设经验,为探索平安边界建设作出了有益尝试。四是签订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协议。由县之间、镇之间签订界线管理协议,对界线管理维护进行分工,明确边界双方责任管理范围和各自的职责,确保管理到位。五是积极探索,建立协作关系。在界线管理中,与边界沿线各县(区)紧密联系本地实际,围绕“和谐稳定、友好相处、团结协作、共同发展”的平安边界创建工作目标,开展边界地区联谊活动,做到定期互访、信息共享、纠纷联调,主动做好沟通,积极协助处理,使创建工作内涵不断得到了延伸和扩展,促进了边界地区友好往来、和谐相处、经贸发展,维护了边界地区社会稳定。六是界线及界桩管理规范。针对以前一些界桩管护责任不落实、管理不到位的问题,我们与各县(区)之间建立健全界线及界桩管理制度,把县级界线及其界桩委托给所在村(居)综治协管员一并管理,签订协议书,给予一定报酬。目前,全县已勘定的界线全部推行了界线及界桩管理委托制度,签订了委托管理协议书。七是树立界桩警示牌。对在田地、路边等容易受破坏(危险地带)的界桩旁边树立警示牌,宣传公布国务院《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第十六条相关规定以及 毗邻双方民政局联系电话,共树立 2块,加强了界桩维护工作。八是界线管理资料齐全,归档及时。根据省厅、省综治办考核细则的要求,对界线界桩管理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及时归档。
三、严格执行地名命(更)名审批程序,规范地名管理 地名命(更)名坚持统一管理、分级负责,严格按照《徐州市地名命更名执行标准》规定的各类通用地名的命名标准进行命更名,并严格审批权限。地名的命名、更名,由建设单位、产权单位或者管理单位向工程所在地的县级民政部门申请,县地名委员会办公室按《徐州市地名管理条例》中规定的程序核实资料并到实地勘察,对拟命名方案进行论证,提出审核意见后报县地名委员会批准并行文公告。全年共受理帝王大厦、嘉华世纪城、如意家苑、财富〃御水华庭、清华园、汉城名座、剑桥府邸、汉府家苑等8家新建小区命名工作。
四、做好路名标志牌的规范管理和维修维护工作 严格按照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徐州市地名管理条例》、《徐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城市标准地名标志设置工作的通知》(徐政办发[2002]144号)的规定和要求,切实履行职责,不断完善工作规范,提高地名管理工作水平。在我县省级文明城市创建中,对城区路名标志牌进行全面摸底,新城区由于修筑道路、建房施工、车辆碰撞、人为损毁等因素,不同程度地损坏路名标志牌12块,共丢失地名方向牌27块,已全部修复。老城区新安装路名标志牌86块,其中补充安装一级路牌38块,街巷二级路牌48块;更换公益和商业广告画面280幅,反光路名面版24幅,保证了路 名标志牌的完好整洁,圆满完成省文明城市创建所承担的工作。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根据上级安排和日常业务工作,我们打算2012年需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进一步推进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做好全县第二次地名普查完善工作。
2、进一步开展平安边界创建,维护边界地区社区稳定。
3、进一步加强信息报道和新闻宣传工作。
4、完成上级和局党委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二篇:2011年区划工作总结
2011年山西省农业区划中心
工作总结
2011年12月
2011年工作总结
2011年以来我中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紧扣中心求转型,周到服务促跨越”的工作思路,立足“十二五”农业翻番宏伟蓝图,紧紧围绕厅党组确定的农业发展战略目标(板块经济、八大工程、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现代农业。继续以农业资源区划规划—监测评价—战略研究工作为主线,创新思维、开拓领域、扎实工作,充分发挥农业资源区划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的作用。现将今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业务工作
(一)积极拓展农业区划领域,推进农业功能区划成果应用
去年12月28日,国务院(国发[2010]46号)文件,颁布了《全国主体功能区划》,今年2月底,看到文件我们集中学习贯彻文件精神,结合农业功能区划成果应用,确定2011年农业资源区划工作实行三个结合:
一是农业资源区划工作与农业十二五规划以及其农业大型规划开发项目相结合,要从农业区划规划的规范性、科学性出发,对有关涉及到在禁止开发、限制开发区的涉农项目进行指导。二是与加工局、山西农业观光协会等部门配合,开展观光旅游农业实体普查研究,指导和促进山西农业休闲文化功能拓展。到2010年底,我省观光农业点已发展到260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点23家,省级示范点86家,省级农业观光点151家,清徐县是我省首家取得的唯一国家观光农业示范县。目前,农业休闲文化、观光农业已成为促进农业增收的重要方面。
三是与农业厅有关职能部门配合,抓好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的建设与发展。
(二)紧扣时代主题,开展农业发展战略前瞻性研究 做好农业发展战略前瞻性研究,是农业资源区划的一项基本职能。2010年在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办的支持资助下,将《山西省农村家庭承包土地流转区域差异研究》列为部里委托研究重点课题,我中心组织农业厅、农科院、山西农大、山西大学等部门的研究力量,在广泛学习各种有关法律法规和家庭承包土地流转文章基础上,选择六个地市,八个县(市)的三十六个村进行了典型调查,取得了九方面结果,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土地利用和流转研究。2011年2月25日,组织专家对本课题项目进行了评审,专家组认为,该项目选题准确,研究方法科学,数据翔实可靠,对土地流转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达到了同类研究的国内领先水平。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 的背景下,“三农”工作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特点,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要加强农业发展战略研究,围绕转型跨越战略提出课题并经农业部审定下达课题任务,现三个课题《山西省煤炭资源县“三化”同步发展路径及政策研究》《山西省盐碱地治理调查》《山西省农业资源数据采集及完善》都进入最后阶段,年底均可完成。
(三)继续做好农业资源数据库的建设与管理 农业资源数据库建设是运用现代化技术管理农业资源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进一步做好农业资源数据库建设工作,继续充实完善农业资源数据库,为制定发展规划和宏观决策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推进资源区划工作的信息化进程。同时,积极争取各级领导和财政支持,有计划、有步骤开展市级数据库建设,实现农业资源信息的查询、检索、分析及信息的可视化和资源共享,促进信息资源优势转变为现实生产力。
(四)国家级地面样方网点县遥感监测工作稳步推进 按照全国《农业遥感监测工程建设规划》中关于地面样方网点县监测工作方案,根据全国农业区划办、农业部遥感应用中心统一安排部署,前三季度我省网点县监测按要求已经顺利完成18次,今后继续做好土壤墒情(持水量)、主要农作物长势、面积、产量,农业自然灾害,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监测工作,按要求每半月向农业部遥感中心监测站传 输上报监测数据及分析结果。为指导农业生产宏观决策提供有效的服务。
围绕上述业务我中心年初向上级主管部门,农业部计划司区划处、中国农业工程院遥感监测站、中国农科院资源区划所汇报了2011年我省农业区划工作思路和重点,并得到了充分认可。多次赴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去联系县和联系村进行实地调查研究。赴上海参加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工作会并进行典型发言。赴北京参加“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研讨会。赴浙江参加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学会年会。赴南京参加全国国家级地面样方网点县培训。多次下乡地市检查指导共同探讨新时期农业资源区划工作,分批下乡至大同县、应县、临猗县、洪洞县等9个网点县进行实地检查指导工作。多次赴祁县谷村进行“一村一品”进村入户大调研。受计划处委托起草并18次修改《农业部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共同推进山西特色农业发展战略合作备录》,在董厅长的领导下最后定稿,7月13日赴农业部计划司汇报并听取意见进行了进一步修改,同时与水利厅有关部门商讨关于渔业的发展情况并加入备忘录中,10月经过厅领导审定,最后确定报送山西省政府的送审稿,现经过省长审阅已经向农业部报送,等待最后农业部定稿后双方协商签约。
二、自身建设
深入开展两学习两提高活动,集中学习了全国农村和农 业工作会议精神和“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认真学习了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深入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并积极参加厅里组织的红歌赛、老区革命教育等各项集体活动。积极学习了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省十次党代会精神和“
7、28”全省领导干部大会精神,把思想统一到省委干部大会精神上来。同时加强学习政治理论、农业法律、法规等政策,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贯彻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水平;学习现代农业知识,学习本行业专业知识,提高促进行业发展的业务能力;围绕山西现代农业转型跨越发展战略目标和农业资源区划工作目标,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取得第一手资料。
积极建立建全中心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责任到人,办事不推诿、不拖拉、不扯皮。强化工作纪律,发扬团队精神,团结协作,提高效率。根据厅里下发的《省农业厅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分解意见》精神和要求,我中心把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摆在首位,与业务工作、和谐文明单位建设、党建工作一同部署,一起落实,一起考核。
三、年底工作安排
(一)自身建设
继续坚持“两学习、两提高、两调研”活动,继续加强党建廉建,积极开展文明单位创建。
(二)业务工作
一是立足新时期现代农业新特点,继续做好农业资源区划规划工作。
二是完成好农业部农业“三化”同步课题研究、数据库采集完善和盐碱地治理调查工作。
三是继续做好国家级地面样方网点县遥感监测工作。四是组织网点县工作人员参加南京全国国家级地面样方网点县培训班。
五是完成2011年区划中心目标责任制。
第三篇:2011区划地名工作总结
2011年区划地名工作总结
今年我市区划地名工作在省民政厅和局领导的关心重
视下,按照年初工作计划,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线,立足区划地名工作职能,不断优化服务环境,突出重点,落实措施,全面推进行政区划、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努力提高区划地名工作服务和管理水平。使区划地名工作有了新的突破,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行政区划工作
(一)根据西滩、桥沟两个移民安置点设立行政村的申请,我们先后两次组织工作人员到两个移民点进行了调查、走访,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程序,对两个移民点设立行政村的申请进行了审定,并报请市政府批准将两个移民点新设行政村,名称定为轵城镇西滩新村村民委员会和金桥村民委员会。
(二)按照省政府、省民政厅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们积极开展了我市产业集聚区的行政区划调整以及新型城镇化的行政区划调整的调研工作,为上级政府的区划调整工作积极献言献策,做好参谋。
二、地名管理工作
(一)加快地名信息化建设工作。根据国家和省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要求,为了加快济源地名工作的宣传力度,做 1
好地名信息化建设工作,我局积极筹措资金,建设开通了济源区划地名网,并于年初正式挂网运行。做为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划地名网站的开通,对提高我市地名公共服务水平,服务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二)新版行政区划图编制工作。由于2007年我市集中进行了撤乡建镇、乡改街道办事处及市区各街道办事处与相邻各镇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后又因移民陆续成立部分新的行政村,致使2006年版的行政区划图无法适应新的需要。按照年初的工作安排,我们开展了新版济源市行政区划图的编制工作。对新编印的行政区划图中有关行政区划变更及村居、道路、小区等地名的新增变更进行了大量的信息采集。目前现已进入定稿印刷阶段,年前可以完成出版。
(三)城乡地名标志设置巩固完善。一是健全城区地名标志长效管理机制。在保持城区新设地名标志的完好、整洁和规范的基础上,各街道办继续开展门楼牌的补更工作,从制作、设置、管理上对地名标志加以规范,形成长效管理机制。二是农村地名标志设置不断完善。按照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积极开展镇村地名标志设置工作。今年6月,我局组织召开了全市地名设标工作现场会,通过现场的学习观摩交流,激发各镇办的设标工作的积极性,加快推进镇办
设标工作的进度。截止目前,全年共制作安装门楼牌2600余个。
(四)地名命名工作规范有序推进。一是从源头上抓好管理。我们通过向全市房地产开发商印发公开信的形式,向他们宣传国家有关地名的法律法规知识,使其了解地名管理的重要性,自觉配合做好地名管理工作。二是做好规范地名的命名工作。上半年全市共命(更)名道路5条、住宅小区41个,并即时在新闻媒体和地名网站上予以公布,努力营造良好的地名环境,提高社会地名意识。
(五)积极推进地名服务。慎重做好提供地名证明服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工商登记、房产交易等各类经济活动较频繁,其中涉及门牌地址变更的为数众多。为方便企事业单位和群众办事,我们积极开展地名证明服务,通过实地踏勘现场出具证明,提高办事效率,解决实际困难。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2012年区划地名工作计划
1、按照民政部、省民政厅的安排,做好《中华人民共
和国政区大典》(河南分卷)的编纂工作,在6月底前完成济源部分的初稿审定工作。
2、做好《济源市地名管理办法》修订工作,根据新形
势下地名管理工作的实际,依照新出台的《河南省地名管理条例》,对1989年出台的《济源市地名管理办法》进行修订,保证地方地名立法更加科学规范。
3、继续做好产业集聚区的管理体制改革的调研工作,为地方政府在产业集聚区的行政区划调整工作中建言献策,当好参谋。
4、进一步完善市区地名规划方案,按照地名管理有关
法规、规章和政策的规定,及时完成新修道路、桥梁、住宅小区、大型建筑等的命名更名工作。针对已建成住宅小区的命名混乱、不规范问题,集中力量对其进行清理整顿,保证地名命名工作的严肃性和规范性。
5、加强对镇村设标工作的督导力度,争取在镇村设标
工作上取得新突破。
6、探索地名信息化建设新途径。积极与有关部门相结
合,以地名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为原则,完善地名网站、电子地图等公共服务功能为重点,加强网站的日常管理和地名数
据库的完善更新,着力推进地名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地名信息化程度和公众服务的能力。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第四篇:区划地名工作总结2篇
今年,我县的社会事务和区划地名工作在上级民政部门的指导下,以立足为民政对象服务为目的,积极开展各项社会事务和区划地名工作,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社会事务工作
(一)婚姻登记工作。按照《婚姻法》,认真做好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严格婚姻登记关,依法做好婚姻登记工作,特别是办理离婚登记时,对双方当事人,在离婚协议中对其房屋和其他财产的处理进行认真审查,以保护妇女的所有权、使用权和其他财政权力,以及在处理子女抚养问题上,照顾女方的合理要求,保护离婚妇女的房屋所有权和居住权等。共计办理结婚2210余对,离婚701对。
(二)殡葬公墓管理工作。全年共计火化1642具,火化率达100%。万福公墓入墓数241个。在清明节前,为了文明祭祀,安全祭奠,我局成立了安全防火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应急工作方案,并到万福公墓指导部署清明节祭祀工作。由于工作抓得早,做得细,未发生一起投诉和安全事故。在清明节期间和殡葬改革宣传月活动期间,组织车辆10台次,在全县进行了巡回宣传。
(三)社会救助工作。救助管理人员认真学习《救助办法》和《救助实施细则》文件精神,严格执行审查救助对象的基本情况,坚持自愿救助,无偿救助的原则,全部共接待求助人员174人次,对符合救助条件的169人次受助人员给予救助,其中:省外受助人员67人次,占39.64%;省内受助人员102人次,占 60.36%,其中本县受助人员15人次,占8.88%。从受助人员性别区分:男性150人次,女性19人次。受助人员中未成年人11人次;老年人17人次。残疾人36人次(含精神病人)。全年共用救助经费5.19万元。
全年救助的169人次受助人员都得到了妥善安置,救助率达100%。资助返乡127人次;护送19人次;家属到站接领23人次。对部分重点救助对象我们采取了先治疗后护送的原则,住院治疗2人,逐一落实安置,尽量不重复救助。
今年我站会同公安、城乡综合执法局等相关职能部门上街联合救助5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2人次。
(四)收养工作。严格按照《收养法》规定,不断规范登记程序和工作机制,提高服务水平,共办理了收养登记1个。
二、区划地名工作
(一)继续开展创建“平安边界”活动,加强界线、界桩日常管理,确保界线地区的安定稳定。
(二)认真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全面推进县、镇、农村地名设标,加强数字地名建立工作,不断提高地名公共服务水平。共完成县城7个新建小区门牌号编制工作,新编制大门牌5个,小门牌111个,户牌958个。
区划地名工作总结(2):
我市区划地名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民政厅的具体指导下,我们以“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坚持以区划地名工作作为推进达州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为理念,把地名工作作为服务于经济建设和民众生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工作力度,强化管理,使区划地名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
一、加强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组建制调整的调整 进一步优化乡镇和村、组结构为促进达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减轻农民负担,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合理整合和配置资源,优化乡镇结构。我们在XX、XX年进行了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组建制调整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在巩固撤并工作成果。今年进行通川区政府办公机关地址迁移和撤销万源市临河乡工作。使我市311个乡镇(209个乡、102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减少为310个乡镇(208个乡、102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确保了区划调整前后的社会稳定。促进了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认真开展县级行政区域界线联检工作 促进边界地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为切实加强县级行政区域界线的管理,根据《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国务院第353号令)和《四川省县级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实施办法》规定,今年3月开始,我们按照省厅的安排和部署,9月20日前,全面完成了川、渝“万源-城口”、“宣汉-城口”、“宣汉-开县”“开江-开县”、“开江—梁平” “开江—万州区”“达县—梁平”“大竹—垫江” “梁平—垫江”省界和“宣平线”、“达平线”市间 以及“达宣线”、“达大线”共13条县界联检任务,促进了边界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三、进一步完善城市标准地名标志设置 全面开展乡镇驻地和农村地名标志设置工作为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方便群众生活,服务经济建设,创建文明城市,我们在XX年完成市城区和各县城驻地标准地名标志设置工作的基础上,想方设法,大胆开拓,多方筹集资金,进一步完善了城区标准地名标志设置,全面开展了乡镇驻地和农村地名标志设置工作,宣汉县、达县、开江县乡镇驻地地名标志由县级财政解决,农村户牌按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收费制作安装。万源市、渠县、通川区、大竹县乡镇驻地和农村户牌由县级财政解决,在国家定点厂家范围内实行公开招标制作。到目前为止,宣汉县全面完成了乡镇了驻地和农村地名标志设置工作并通过市民政局验收。达县、渠县现已申请市局验收。万源市已将农村户牌全部制回、通川区已公开招标现正在制作。全市将在XX年底前面完成乡镇驻地和农村户牌设置工作。
四、启动和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 打造达州数字地名为贯彻落实党的xx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回良玉副总理省政府张作哈副省长关于启动和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批示精神,全面我市启动地名公共服务工程,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启动和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通知,对我市实施 “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组织领导、实施内容、步骤、经费投入等都作出具体的要求。为做好我市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市在全面启动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同时,各县、市、区在XX年全面建成地名数据库建库的基础上,今年对地名数据库信息进行了完善、充实地名信息和补录扩库工作。
五、原达县高坪乡区划调整所引发的不稳定情况
(一)、基本情况 原达县高坪乡辖山坪、长滩、耿石、长垭、烟灯、尖山、磴子6个村,面积27平方公里,7900人。XX年2月省政府批复达县高坪乡的山坪、长滩、耿石、长垭、烟灯、尖山5个村并入堡子镇(磴子村并入江陵镇)。高坪乡撤并后,场镇周围群众认为对他们的利益损失较大。今年8月,达县信用联社对(乡镇)信用社进行调整组合,拟撤销高坪乡信用社,部分群众认为信用社撤销后存、取、贷款不方便,并将撤销信用社的信息向堡子镇政府作了反映。9月下旬,高坪街道、三坪村3名群众代表在村(居)民中每户募集100元,共募集XX多元,分别到省政府信访办、省民政厅上访,要求恢复高坪乡建制。11月初,达县信用联社开车再次到高坪信用社查帐,群众将车扣留10天,后达县信用联社组织数人将车开走。11月4日,平昌县石垭乡一村民到高坪走亲戚称“平昌县石垭乡已经恢复,明天举行挂牌仪式,不相信你们去看”。11月5日,高坪街道、三坪村组织数人带摄像机到平昌县石垭乡现场观看了挂牌仪式。回来后,部分群众如法炮制石垭乡要求恢复建制的办法(一是村、组干部不准参加并入乡镇党委政府的任何会议;二是村组干部工资由他们集资支付;三是全体党员集体要求退党;四是不准并入乡镇干部到被撤并乡开展任何工作。),要求及时恢复高坪乡建制,一是推荐了七人组成恢复高坪乡建制工作组,到各村组签名联名上访,募集资金,准备到省、市静坐;二是在高坪街道设立“还我高坪、拥护党的领导”的固定标语数幅;三是阻止高坪村社干部到堡子镇开会;四是设卡阻止江木公路堡子段车辆通行。目前,高坪的村组干部不能到堡子镇开会和汇报工作,堡子镇的干部难以到高坪开展工作,甚至连高坪籍的干部去做工作也极为困难。即将进行的换届选举无法公开进行选民登记。
(二)、已经采取的措施 高坪部分群众到省政府信访办、省民政厅上访回来后,市民政局对此高度重视,把作好高坪区划调整后的社会稳定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局领导和科室对来访群众进行耐心的宣传解释、说服工作,并责成县民政局及时向县委、政府汇报,要求切实解决好高坪群众所反映具体问题和困难,维护社会稳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上访基本得到平息。但由于平昌县石垭乡的恢复,部分群众要求恢复高坪乡的想法死灰复燃。11月17日和11月28日,市、县民政局深入堡子镇进行了调查了解。
9月23日,达县县委、政府召开信访、民政、教育、建设、畜牧、广电、劳动等部门的会议,对高坪群众提出要求解决的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11月7日,副县长吴传全带领民政、教育等部门的负责同志和堡子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现场办公。目前,达县和堡子镇党委、政府有针对性的作了大量工作,对群众提出的问题逐一进行了落实。一是筹集资金硬化了高坪街道,安装了路灯;二是原高坪乡全部联通了光纤电视;三是对所有村全部进行了农网改造;四是整治了高坪至堡子的公路。
11月20日,市政府副市长何平召集市民政局局长张洪波、副局长张登全、区划地名科科长杨恒章,达县人民政府县长李春、副县长吴传全、民政局局长冉隆成召开会议,对高坪乡部分群众要求恢复建制引发的稳定隐患进行了专题研究,明确了了应对措施。11月22日,何平副市长和达县人民政府县长李春、达县县委副书记吴忠海、达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吴传全等领导召集达县13个撤并乡镇党委书记召开会议,对撤并乡镇工作引发的不稳定隐患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排查,周密安排和部署了工作任务,提出了明确具体的工作要求:
1、必须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目前高坪部分群众要求恢复高坪乡建制所出现的不稳定现象,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妥善处置,坚决防止这种现象蔓延失控,确保矛盾得到有效化解,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2、必须进一步兑现惠农政策。凡是中央、省、市的涉农优惠政策要不折不扣兑现给群众。县委、县政府特别是乡镇党委、政府要对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清理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彻底整改,对农民应该享受的政策要千方百计确保落实,不得以任何理由答复推诿拖延。要切实解决好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困难,确保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病得到及时救治。
3、必须进一步落实便民措施。政府服务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对“三农”的服务工作。要落实机关干部驻点或定期在高坪办公。要加强高坪医院、学校建设,解决好高坪群众就医难、上学难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基础设施建设要向高坪倾斜,逐步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在高坪街道及其周边农村建立社区,配齐配强基层干部。
4、必须进一步解决好各种遗留问题。要对存在的遗留问题进行一次全面的摸排。对拖欠群众的资金要无条件保证及时兑现,特别是对拖欠的合作基金会股金要积极筹措并优先兑付,以取信于民。对拖欠村、组干部工资,要及时予以解决,对以往村、组干部垫付的各种税费,要明确还款方式,确保基层干部稳定,发挥好基层干部的正面影响作用。
5、必须进一步加大领导力度。一是达县县委、县政府要成立以分管民政工作的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和高坪维稳工作组,切实把这项工作作为当前的大事、特事,真正抓上手,抓落实。各乡镇要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亲自带头做工作,掌控好局面。二是讲究策略,注意方法,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要统一宣传口径,统一政策要求,严禁随意开口、胡乱表态;要进一步畅通诉求渠道,正面教育广大群众通过正当的渠道合理反映愿望和要求;要做好牵头人转化瓦解工作,坚决制止赴蓉上京的集访事件发生。
6、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处突预案。县、乡镇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完善各方面的处突预案,组建和落实好处突工作队伍。特别是维稳部门要加大监控力度,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确保群众情绪安定,社会政治稳定。目前,高坪7人(杜林国、杜善用、杜善东、杜友彪、徐白生、罗兴国)小组已完成联名请愿书,分别于11月28日送达县县委、政府和市、民政局,到省上上访已经开始。根据目前的事态发展,除到省上上访外有可能进京上访和在市里群体静坐,要求恢复高坪乡建制。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在省民政民政厅的具体指导下,主动和达县县委、政府共同做好高坪的社会稳定工作,巩固区划调整成果。
第五篇:区划大队2009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海西州区划大队
2009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2009年,我单位紧紧围绕农牧业区划工作实际和“实践海西速度”为主题,采取多种形式,认真组织学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学有所思,悟有所得,把学习成果和体会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为推进精神文明工作的深入开展,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创建市级文明单位为目标,紧紧围绕和谐主体,坚持不懈的开展了精神文明工作。2009年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一年开展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上有新的突破
2009年精神文明工作,紧密结合 “实践科学发展观”和“解放思想”、“党风廉政建设”一起抓,一起落实的目标,以抓思想认识为前提,以抓全体干部职工精神状态为核心,以抓素质提高为重点,以抓学习制度为保障,树立管理就是服务,学习就是进步,实干就是能力,落实就是水平的思想,认真学习关于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针对干部职工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作用,关心干部职工的思想和生活,及时掌握各种思想动态,抓紧业余时间的政治思想学习,经常下基层解决农牧民群众在农牧业生产中的发展难题,向农牧民群众送技能、送服务、送信息、送科技,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做贡献。真正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使我单位精神文明和业务工作步步登高相互促进。
二、强化精神文明创建,农牧业信息工作顺利开展
农牧业区划工作,将按照“建设新农村新牧区,区划、规划服务先行”的工作思路,着力改善其服务手段,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今年我单位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中央1号文件”,坚定了干部职工用现代的物质条件来武装农业,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来改造农业,用现代的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的信心。目前我单位共编写《海西州农牧业特色产业化发展规划》《海西州牛羊肉产业发展规划》《海西州水果蔬菜产业发展规划》《海西州农第畜产品加工业产业发展规划》《海西州枸产业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规划
三、综合治理工作稳步发展
按照《2009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的要求,认真落实本单位综合治理目标责任制和综治工作领导责任制,综治工作和单位工作同部署、同检查,经常召开综合治理会议,做到了年初有安排,年中有检查,年终有考评。并结合单位实际制定综治工作制度。开展普法知识和公民工作生活密切
相关的基本法律知识以及有关维护社会稳定的法律知识的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巩固普法学习,通过学习宣传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性,虽然我单位职工居住分散,但却能自觉遵守有关综合治理方面的规章制度,无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无内部职工违法犯罪;无内部矛盾纠纷激化引发的群众事件。为了提高干部职工的法律知识,充分利用每年市广场开展的“禁毒日”、“环境日”、“消防安全日”等重要的法制宣传活动日,安排干部职工参加,改变了单调的法律学习方式,今年全单位干部职工参加了全省第九次普法统一考试。把普法工作与创建精神文明单位紧密结合,把普法教育同评先评优挂钩,为社会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障。
四、广泛开展和谐内容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一)将精神文明建设纳入我单位日常工作计划,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保证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与业务工作同步开展,在干部职工中大力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的职业道德准则,强化职业规范,遵守职业纪律,掌握职业技能,提高“三农”服务水平,营造优美环境活动,形成以学习推动工作创新,以工作创新促进学习的良好局面。
(二)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内容为指导,全
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事实求是,与时俱进,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坚定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我单位信息服务工作任务的完成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三)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家庭美德紧密结合.我们坚持开展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务、保护环境、尊纪守法的学习教育活动,要求单位干部职工在单位是好职工,在社会上是个好公民,在家庭是个好家长的同时支持和关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全队干部职工,要以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为子女作出表率,把单位所学的先进文化知识,好思想带回家中,大力弘扬“邻里团结、夫妻和睦、助人为乐、男女平等”的精神思想。为我单位精神文明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障。把我单位精神文明创建渗透到农牧区业服务工作和日常生活之中,激发了大家立足本职建功立业的内在动力。
(四)按照年初签定的《计划生育目标责任书》的要求,在单位安排时间进行了计划生育政策宣传活动和计划生育基本知识学习,使干部职工进一步了解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方针政策的基础上,无违反计划生育现象的发生。
(五)用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活跃职工文化生活。积极参加第二届柴达木文化艺术节、迎国庆歌咏比赛、“州直机
关职工运动会”,和以“实践海西速度”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等一系列文体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通过开展和积极参与各种文体活动,单位职工对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六)为响应州委和局党委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文件精神,我单位踊跃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并在“博爱一日捐”和“爱心助残”活动中积极献爱心,共计捐款2450元,其中“博爱一日捐”中捐款1050元,“爱心助残”中捐1400元。在“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中捐款520元
五、关心职工,给职工办实事,办好事
关心人很重要的一点是关心人的基本权利。近几年结合我单位精神文明的开展,深入干部职工的工作实际和生活实际,做了一些得人心、暖人心的工作。只有职工家中有事请假的都给予准休假,探亲假,事假,让职工放心的去办理个人的事情,并按时发放通讯费等费用。职工需要办理贷款购房,维修房屋等手续给予办理提供方便。让群众充分感受到创建精神文明活动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成果。
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经过一年的精神文明开展工作,为我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但还存在着缺陷和不足:一是干部职工在业余时间积极参加各类书画,摄影等活动主动性不够理想;二是在业余时间主动或自发组
织各类文体活动意识不浓。
我单位将在今后的精神文明开展工作中,进一步加大文化建设力度,推动群众性创建活动,要把精神文明创建渗透到日常生活之中,最终成为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
总的来讲,2009年精神文明开展工作已取得一定的成绩,是我单位全体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在今后的精神文明开展工作中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动力,结合解放思想大讨论和学习实践活动的机遇,做到发扬成绩,弥补不足,继续紧密围绕思想道德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学习实践活动、实践海西速度为主题,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干劲,为“三农”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出更加优异的成绩。
海西州区划大队
2009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