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接触网工区综治
太原接触网工区《2010年综治工作总结》
2010年,我们太原接触网工区认真贯彻落实路局、段、车间综治内保工作精神,切实加强对综治工作的引导,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认真加强对广大职工的法治教育,不断增强职工的法律意识,认真落实治安防范检查制度,确保安全生产稳步发展。截止今年10月底,我工区内部没有发生失窃、火灾、爆炸、中毒、集体上访、聚众闹事、赌博、及路风事件,职工内部无违法犯罪,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工区高度重视,严抓管理,确保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顺利开展
加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是预防各种不安全因素发生和确保安全稳定的关键,2010年,工区班委会始终把综治内保工作与安全生产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坚持每月在安全生产会议上布置及强调综治工作任务和综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到了综治工作与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
二、加强预防宣传,提高职工治安防范意识
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重点在于预防。一是针对管内设备分散,点多,线长的特点,在加强治安防范工作上,加强了对工区职工治安防范意识的教育。认真组织职工学习段《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管理十项制度》、段《安全生产“一岗双责”治安防范实施办法》,在召开安全分析例会和工区例会时,做到逢会必讲,认真强调治安防火、防盗工作,使职工群众认识到要办好自己的事,关键在于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物,不能参与各种黄、赌、毒等违法、违纪行为。二是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坚持对灭火器、消防栓等消防器材的重点检查。结合全局开展的“六查六整顿”反思活动,工区加强对综治工作的检查力度,重点检查伙房、各宿舍、材料库的治安防控措施,防止火灾、被盗、水源投毒等恶性事件的发生。三是加强防火安全业务知识的学习,开展经常性的防火宣传教育,向职工普及应急、自救、逃生、灭火、报警等消防知识,加强工区用火、用电、用油、用气管理,严禁私拉乱接电线和随意使用违禁电器,防止各类火灾隐患的发生。
三、健全制度,重抓结合,确保综治工作取得成效
工区建立并完善了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制度和规定,制定了“一岗双责”治安防范实施措施,在工作中注抓好三个结合:一是把加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和学习法律知识相结合。深入开展的“学法律、对规章、查隐患、反违章”活动,使广大职工认识到只有知法懂法,才能守法,才能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二是把加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与改革形势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反腐倡廉教育和段典型案例通报相结合,切实提高工区职工的思想素质。三是把加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与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对工区个别情绪不稳定的职工和重点对象实行专人包保,进行家访谈心,掌握思想动态,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化解疏导、超前防范。四是把加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与开展文体活动相结合。发展工会组织的文化阵地作用,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保持职工队伍的稳定,为消除职工违法犯罪现象发挥了积极地作用。
四、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保证综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为确保安全生产稳步发展,认真贯彻落实路局、段、车间综治内保工作精神,不断增强职工的法律意识,认真落实治安防范检查制度,确保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顺利开展,特制定如下细则:
1、工区综治领导组
组长:刘兴典
组员:秦泰生 刘军 王绍华
2、工区综治小组
组长:秦泰生
组员:王绍华 范立志 霍寅峰 布援钢 李本立 张妙丹
3、工区内保组
组长:刘军
组员:刘金贵 仇庆林 任通路 刘建胜 踞伏生 郭润生
4、工区民调组
组长: 郗备战
组员: 赵春生 苏秀岐 张敬 陈亮
5、工区维稳组
组长:冯建敏
组员:郗备战 刘福海 张贵蛟 李学科 李武俊 郭为
6、工区设备维保组
机车厂、太原东站
组长:刘军 组员:李本立 踞伏生 张贵蛟 刘建胜 任通路 太原站、客技站
组长: 秦泰生 组员:李学科 张妙丹 赵春生 郭润生 仇庆林 机务段、太原至北营区间
组长: 王绍华 组员:霍寅峰 范立志 郭为 陈亮 北营站
组长: 郗备战 组员:李武俊 高建国 刘金贵 北营至鸣李区间
组长: 冯建敏 组员:刘福海 苏秀岐 布援钢 张敬
五、2011年工作安排
1、继续规范标准化作业,规范基础资料的管理,尤其是在春运的非常时期,要对每一名职工、每一个岗位,加强教育。重点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把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隐患和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2、为了把消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重点对水源、伙房、材料室等重点地方的灭火器、消防栓等进行一次彻底检查。
3、继续深入开展“平安建设”创建活动,重点是班组综治工作的开展情况和基础资料的管理工作。
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将继续落实好段有关综治内保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精神要求,按照“谁的口,谁负责”的原则,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坚持实现全年“六无”,即无刑事案件。无治安案件、无重大事故、无经济犯罪、无违法乱纪行为、无路风不良事件,为确保我段实现全年各项任务作出积极地贡献。
太原接触网工区 2010年10月31日
第二篇:接触网工区施工小结
万全西站接触网工区施工小结
一、工程概况
万全西站接触网工区所建筑物长度30.15 m,跨度7.65 m,总高度7.35m,层数为两层;万全西站接触网工区轨道车库及梯车库所建筑物长度38.20m,跨度9.90m,总高度6.5m,层数为一层;万全西接触网工区油库建筑物长度6.24米,跨度5.04米,总高度3.60米;红外线机房长度5.94米,跨度3.24米,总高度3.10米,层数为一层。框架梁、柱混凝土标号为C35,屋面板混凝土标号为C30,桩基、基础梁、基础混凝土标号为C30,过梁、构造柱混凝土标号为C20。结构使用年限为50年,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三级,抗震设计类别为丙类。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结构为现浇框架,现浇屋面板结构。
二、采用的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标准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2、《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3、《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5、《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6、《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
7、《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2-2002
8、《建筑装饰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
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10、《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2001)
1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例》(房屋建筑部分)
1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1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三、施工工艺工法 3.1挖孔桩基础施工 3.1.1施工准备工作内容:
1)、开挖前,场地完成三通一平。各项临时设施、动力、照明、通风、安全设施、施工机具、进场人员数量足够。
2)、根据《工程测量交底书》进行纵横轴线放样。
3)、护桩设置:用十字线将中心桩点引出第一模护壁外80cm,用水泥砂浆固定,并做好保护工作。桩孔周边,用白灰撒线型。便于孔位及垂直度等项目检查。
4)、护壁砼按试验室交底的配合比施工。5)、确定施工班组数量,流水分班作业。3.1.2、施工技术方案 1)、土方开挖及支护壁模板
①、放线定位: 按《施工测量交底书》放样,定桩位。②、开挖土方: 采取分段开挖,每段高度决定于土壁直立状态的能力,以0.8~1.0m为一施工段,开挖面积的范围为设计桩径1.25m加护壁厚度0.15m×2共计1.55m。(见《图1 挖孔桩示意图》)。
同一墩台各桩基的开挖顺序,视地层松紧、桩孔布置而定。地层紧密、地下水不大的可同时开挖;渗水量较大的孔,要超前开挖,集中抽水,降低其他孔水位;地下水较大者宜对角开挖。当桩净距小于2倍桩径且小于2.5m时,采用间隔开挖。
扩底部分采取先挖桩身圆柱体,再按扩底尺寸从上到下削土修成扩底形(在地下水位以下施工时,要及时用吊桶将泥水吊出,当遇大量渗水时,在孔底一侧挖集水坑,用高扬程潜水泵将水排出)。
③、测量控制: 桩位轴线采取在地面设十字控制网、基准点。安装提升设备时,使吊桶的钢丝绳中心与桩孔中心一致,以做挖土时粗略控制中心线用。
④、护壁的确定:根据地质勘测资料,采用上底15cm,下底15cm,如图1所示。C20混凝土。深层地段,根据实际情况,加大上底和下底宽度(根据模板情况,适当调整)。
⑤、如果孔内遇到岩层时,能用风镐挖除,用风镐凿岩至设计深度。极硬岩时,及时反映给工地主管工程师及项目部另行研究方案解决。
⑥、地质层按规定取样,与设计地质入岩对比,如有不符合设计要求,及时汇报。地质取样容器用木条做成一排小盒子,地质变化时放入地质样料,并附小纸条写名地质变化时的深度或标高,便于验桩时的地质对照检查。
2)、浇筑护壁砼:
①、桩孔护壁砼每挖完一节,经检查断面尺寸符合设计要求,立即浇筑护壁砼,坍落度控制在30~50mm,确保孔壁稳定性。护壁混凝土添加高效速凝剂。
②、设置操作平台,用来临时放置混凝土拌合料和灌注护壁混凝土用。
③、支设护壁模板: 模板高度取决于开挖土方施工段的高度,为0.8~1.0m。护壁中心线控制,系将桩控制轴线,高程引到第一节混凝土护壁上,每节以十字线对中、吊大线锤控制中心点位置,用尺杆找圆周,然后由基准点测量孔深。
④、浇筑护壁砼: 护壁砼要捣实,上下壁搭接50~75mm,护壁采用外齿式;护壁砼强度等级为C20,尺寸见《图1挖孔桩示意图》。第一节砼护壁高出地面200mm左右,并且便于挡水和定位(见《图1挖孔桩示意图》)。另外,为减少第一节护壁给后节护壁带来的压应力,在第一节护壁顶顶层用φ20mm圆钢加设2~4个吊耳,用钢丝绳固定在地面木桩上。
⑤、拆除模板继续下一段施工: 护壁砼达到一定强度后(常温下24小时)便可拆模,再开挖下一段土方,然后继续支模灌注混凝土,如此循环,直到挖至设计要求的深度。
⑥、每节桩孔护壁做好以后,将桩位轴线和标高测设在护壁上口,然后用十字线对中,吊线坠向井底投设,以半径尺杆检查孔壁的垂直度。随之进行修整,孔深必须以基准点为依据逐根引测。保证桩孔轴线位置、标高、截面尺寸满足设计要求。
⑦、施工中若出现较为松散的地层无法进行砼护壁时,报项目部现场管理人员,由项目部工程部决定采用何种处理方法(如采用具有足够刚度的钢护筒代替砼护壁等)。
⑧、成孔以后必须对桩身直径,孔底标高,桩位中心线,井壁垂直度等进行检测,并做好记录,及时报项目部现场管理人员,由现场管理任意安联系监理检验合格后及时进行混凝土灌注施工。
3)、钢筋骨架的制作和安装
①、钢筋笼根据现场情况在加工场进行半成品预制,运至现场后进行骨架焊接绑扎制作成型,制作时每隔2~2.5m增设架立钢筋一道。
②、骨架上端应均匀设置吊环,数量不少于4个。
③、在骨架主筋外侧,将钢筋耳环焊接在骨架主筋上,以控制保护层。
④、钢筋笼分节起吊,利用吊车将钢筋骨架吊入桩孔内,下落速度要均匀,避免撞击孔壁。每下完一节后用钢管或方木固定位置,再用吊车吊住另一节进行焊接,快速接长至设计深度后加以固定,待砼灌注完毕并初凝后方可解除钢筋笼的固定设施。
⑤、在钢筋笼就位前仍需要检查有无坍孔,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4)、混凝土施工
①、检查成孔质量合格后尽快灌注砼。在灌注砼前,进行清孔工作,要求孔壁、孔底必须清理干净,孔底无浮渣,孔壁无松动。沉渣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②、混凝土灌注用导管法灌注砼,导管末端离孔底高度不宜大于2m。混凝土要垂直灌入孔内,并应连续分层灌注,每层厚度不超过1.5m。砼灌注过程中要用吊车吊导管上下适当插捣,砼密实主要靠砼自身坠落沉实。在灌注至交底承台底标高以下2m左右时开始必须用振捣棒振捣密实。
③、砼的粗骨料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50mm,并不大大于主筋净距的1/3。坚持按配合比投料,砼坍落度不宜过大,以5-8cm为宜,每150cm为一层及时插捣,砼灌注要保持连续。坍落度损失大于5cm/h时,要调整配比。
④、砼拌合料质量控制,每盘砼的拌和时间不得少于90秒,开始搅拌时必须做一次坍落度检测,调整好流动性,且具有较好的粘聚性,灌注时作坍落度损失的观察,以指导砼配合比的调整,拌好的砼应立即使用,有离析现象严禁灌入桩孔。
⑤、注意桩头砼的标高,应适当超出交底承台底标高,必须保证桩头进入承台内100mm。
⑥、桩身砼必须留有试件,每根桩应有不少于3组试块,试件的制作必须客观真实,严禁“开小灶”。
⑦、气温高于30℃时注意缓凝,气温低于0℃时注意抗冻。3.2、土方工程(开挖及回填)
1、施工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向所有参加施工的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交底,必须使每个作业者对施工的要求和步骤清楚明了。
2、测量工程师和其他测量人员要做好技术准备,以保证施工的准确性和效率要求。
3、土方开挖前必须做好实地勘查,检查地下是否存在各种管道、电缆和人防设施等障碍物,及时与建设单位和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定出妥善处理办法后方可进行土方开挖。
4、提前解决协调好夜间施工以及施工扰民的问题,外运土方应按照业主指定的地点进行堆放。
5、土方工程采用机械开挖、人工配合清基的方法进行施工。机械挖不到的地方,应配合人工随时进行挖掘,并用手推车运到机械挖到的地方,以便及时用机械挖走。
6、开挖前先进行定位放线,以基础垫层边为基坑底边并放出边界线。
7、开挖基坑时,要严格控制分层挖土标高和基底标高。机械挖土至基底设计标高前,应予留200mm厚土层,改用人工开挖,以防扰动基层土。
8、基础施工前,人工清理干净余土,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9、回填土采用重型压路机与蛙式打夯机配合分层夯填,每层厚度控制在300-350mm,碾压遍数为6-8遍。回填土成分要符合要求,腐植土、细泥不得回填。回填基础外围前,应将边槽杂物清除后,再进行回填。基础两侧要均匀下土,基坑内均匀回填。打夯机行走应采取一定的路线,一夯压半夯,不得有漏夯的地方。对于打夯机夯实不到的边角处,辅以木夯夯实。回填土每填完一层,按要求及时取土样试验,土样组数、试验数据等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规定,每一层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签证后方准进行下一层的填筑施工。
3.3、钢筋工程 3.3.1、施工方案
所有钢筋均在现场加工制作,成型后钢筋运输以提升架为主,自制钢筋运输车为辅。钢筋加工区配备一套钢筋加工机具,另外增加钢筋调直机一台。
3.3.2、施工方法
钢筋的配料:钢筋配料是根据设计图中构件配筋图,先绘出各种形状和规格的单根钢筋简图并加以编号,然后分别计算钢筋下料长度和根数,填写配料单,经审查无误后,方可以对此钢筋进行下料加工。
钢筋除污:钢筋的表面应洁净,在钢筋下料前必须对受污染锈蚀的钢筋进行清理。对圆钢筋除锈工作是在其冷拉调直过程中完成;对螺纹钢筋采用自制电动除锈机来完成,并装吸尘罩,以免危害作业人员的身体和污染环境。
钢筋调直:采用调直机或卷扬机,两端设地锚的办法对盘圆钢筋进行冷拉调直。根据施工规范要求,Ⅰ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钢筋经过调直后应平直,无局部曲折。
钢筋切断:钢筋切断设备主要有钢筋切断机和无齿锯等,将根据钢筋直径的大小和具体情况进行选用。
弯曲成型:钢筋弯曲成型主要利用钢筋弯曲机或手动弯曲来完成。弯曲成型工艺:钢筋弯曲前,对形状复杂的钢筋,根据配料单上标明的尺寸,用粉笔将各弯曲点位置划出。划线工作宜从钢筋中线开始向两边进行;若为两边不对称钢筋时,也可以从钢筋一端开始划线,如划到另一端有出入时,则应重新调整。经对划线钢筋的各尺寸复核无误后,即可进行加工成型。
钢筋接长:钢筋接长是整个钢筋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接头的好坏是保证钢筋能否正常受力的关键。因此,对钢筋接头形式应认真选择,选择的原则是:可靠方便、经济。对于柱筋,直径大于20时采用焊接;对于梁筋采用焊接;对于板筋,Ⅰ级钢采用搭接,Ⅱ级钢采用焊接为主。
钢筋的接头位置,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进行布置。一般的原则是:板下排钢筋接头在支座;梁钢筋接头上部钢筋在跨中,下部钢筋在支座处;柱的钢筋接头在上层板1m处左右。
3.3.3、控制钢筋偏位的措施
钢筋绑完后,由于固定措施不到位,在浇筑完混凝土后往往容易出现钢筋偏位、保护层厚度不够等现象,必须采取相应的办法。
柱筋:为保证柱纵筋断面和相互间距准确,将柱上、下二排箍筋与柱纵筋点焊好;为控制保护层厚度,用原砂浆保护垫块。
梁筋:主要是负筋二排筋易坠落和梁侧保护层厚度不均。负筋二排筋绑完后用20#铁丝与梁上层面筋绑牢;保护层控制,主要应处理好梁、柱节点主筋交叉摆放问题。
板筋:主要是负筋下坠的问题。除用马凳筋外,对Ⅰ级钢筋更关键是绑扎成型后不要踩踏。
3.4、模板工程 3.4.1、施工方案 3.4.1.1、柱模板
采用12厚覆膜竹胶板拼制,每边尺寸大小依据柱子截面尺寸加长80mm(木方长度),槽钢报箍间距从柱子底部至柱1/3高处为450mm,从1/3至柱顶处为500mm,并与满堂架拉牢,中间设一道φ14对拉螺栓,间距@450~500mm。柱角采取边搭结合、柱面的竖缝为平对拼缝,柱面的水平缝采用边搭缝,防止漏浆。
3.4.1.2、梁模板
采用12厚覆膜竹胶板、50×100mm单位木带配制成梁帮、梁底模板,规格尺寸要精确。加固梁帮采用双钢管对拉螺栓,梁上口用钢筋支撑以保证梁上口宽度;梁下部支撑采用普通钢管脚手架,设水平拉杆和斜拉杆。
3.4.1.3、模板安装
做好定位基准工作。根据控制轴线,用墨斗在结构板面上弹出柱、墙结构尺寸线及梁的中轴线。在柱墙竖向钢筋上部500mm标注高程控制点,用以控制梁板模标高。
设置模板定位基准:根据构件断面尺寸切割一定长度的钢筋,点焊在主筋上(以勿烧主筋断面为准),并按二排主筋的中心位置分档,以保证钢筋与模板位置的准确。
模板安装前,向施工班组、操作工人进行技术交底;在模板表面涂刷不污染混凝土的脱模剂,严禁在模板上涂刷废机油。
模板安装要做到支撑牢固、不跑模,板缝严密不漏浆,尺寸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3.4.1.4模板的拆除
模板的拆除顺序为:柱模板→楼板模板→梁侧模→梁底模。拆模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以下要求:
① 不承重的模板(柱、墙模板),其混凝土强度应在其表面及棱角不致因拆模而受到损害时方可拆除,且不早于二天。
② 承重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施工规范所规定的强度时拆模,所指混凝土强度应根据同条件养护试块的强度决定。承重模板如楼梯间模板与支撑,在其强度达到100%时方可拆除。
3.4.2、模板施工注意事项
3.4.2.1、混凝土浇筑前认真复核模板位置、柱墙模板垂直度和梁板标高,准确检查预留孔洞位置及尺寸是否准确无误、模板支撑是否可靠牢固、接缝是否严密。
3.4.2.2、梁柱接头处是模板施工的难点,处理不好将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外观质量,不合模数的部位用一定要精心制作,固定牢靠,严禁胡拼乱凑。
3.4.2.3、所有模板在使用前,都要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破损的模板必须淘汰,严禁使用。
3.4.2.4、混凝土施工时安排木工看模,出现问题及时处理。
4、混凝土工程 4.1、混凝土的浇筑方法
4.1.1、浇筑施工中,应防止混凝土的分层离析。在竖向构件中浇筑混凝土的高度不能超过3m,否则采用串筒或斜槽送混凝土入模。
4.1.2、在浇筑竖向结构的混凝土前,对结构底部应先浇以50~100mm厚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以保证混凝土在施工缝处的密实。
4.1.3、浇筑混凝土时,应设专人经常观察模板、支撑和预留孔洞等的情况,当发生变形、移位时,应立即停止浇筑进行处理。
4.1.4、防止混凝土的干缩和自身沉实而产生的表面裂纹,应在混凝土终凝前预以修整。
4.1.5、梁、板混凝土的浇筑
4.1.5.1、梁板混凝土应同时浇筑,浇筑时从一端开始,先浇筑梁,根据梁高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再与板一起浇筑,随着阶梯形不断延伸,梁板混凝土的浇筑连续向前。多道梁交叉处及梁柱接头处钢筋密集,应仔细振实。钢筋间隙较小处,振动棒从一旁斜插入振捣,严禁漏振。
4.1.5.2、浇筑板混凝土的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用平板振动器垂直于浇筑方向来回振捣,随时用铁插尺检查板厚,必要时板厚用水准仪检查。板混凝土的找平应严格按三次找平:第一次为浇筑时先用木杠刮平,第二次在接近初凝时用木抹子找平,第三次在表面稍能站人时,再用木抹子搓一遍。板混凝土凝固之前,严禁踩踏。4.2、混凝土的振捣
4.2.1、在浇筑混凝土时,采用正确的振捣方法,可以避免蜂窝麻面等通病。
4.2.2、对墙、梁和柱均采用HZ-50插入式振捣器。在与梁相互交叉的地方钢筋较密,可改用HZ6X-30插入式振动器进行振捣。
4.2.3、对于楼板,当板厚大于150mm时,采用插入式振动器,但振动棒要斜插,然后再用平板式振动器振一遍,将混凝土整平;当板厚小于150mm时,采用平板式振动器振捣。
4.2.4、振动器正确方法,应做到“快插慢拔”。在振捣过程中,宜将振动棒上下略为抽动,以使混凝土上下振捣均匀。
4.2.5、分层浇筑时,每层混凝土的厚度应符合规范要求。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应插入下层内50mm左右,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同时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进行。
4.2.6、每一插点要掌握准振捣时间,过短不易密实,过长能引起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对塑性混凝土尤其要注意。一般应视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沉降、不再出现气泡及表面泛出灰浆为准。
4.2.7、振动器插点要均匀排列,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的次序移动,但不能混用。每次移动位置的距离应不大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
4.2.8、振动器使用时,振动器距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振动器作用半径的0.5倍,也不能紧靠模板,且尽量避开钢筋、预应力筋、预埋件等。
4.2.9、当使用平板式振动器时,在正常情况下,平板式振动器在一点位的连续振动时应以混凝土表面均匀出现浆液为准。移动振动器时应成排依次振捣前进,前后位置和排与排间相互搭100mm,严防漏振。
4.2.10、板式振动器在无筋和单筋平板中的有效作用深度为200mm;在双筋的平板中约为120mm。
4.2.11、振动倾斜混凝土表面时,应由低处逐渐向高处移动,以保证振动密实。4.3、混凝土的养护
为保证已浇好的混凝土在规定的龄期内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控制混凝土产生收缩裂缝,必须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4.3.1、设专门的养护班组,二十四小时有人值班。
4.3.2、对于地下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小于14d;对普通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小于7d。
4.3.3、水平梁、板采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2小时以内用覆盖麻袋浇水养护,浇水次数应根据能保证混凝土处于湿润的状态来决定。
4.4、混凝土质量保证措施
4.4.1、在浇筑梁、板混凝土时,应组织两个浇筑班组轮换作业,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同时设专人跟随浇筑梁板的班组旁站监督,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符合要求。
4.4.2、在浇筑混凝土时,设两名钢筋工在混凝土浇筑前修整钢筋,保证钢筋在浇筑混凝土时位置正确。必要时可在钢筋上架设脚手板,减少作业人员踩踏钢筋。
5、砌体工程 5.1、施工方案
根据设计要求,在柱、板、梁等主体模板拆除后,即插入砌体的施工。施工现场设集中砂浆搅拌站,水平运输采用机动翻斗车,垂直运输采用升降机。
5.2、材料要求
5.2.1、材料进场前,必须提供出厂证明及合格证,进场后按规范要求抽验,送试验室复试合格后方准使用。
5.2.2、所用水泥、砂、水、灰膏等原材料必须经检验合格,且水泥必须具备出厂合格证及7天、28天强度报告。
5.3、技术措施
5.3.1、砌体与混凝土柱或墙之间要用拉接筋连接,使两者连成整体。
5.3.2、砌体顶部与梁、板接槎处,采用侧向或斜向实心砖砌筑,避免裂缝的产生。
5.3.3、砌体长度超过5m时,中间增设构造柱;高度超过4m时,墙中间应加设圈梁。
5.3.4、砌块提前一天浇水湿润,砂浆灌缝要饱满,尤其立缝施工过程中极易忽视,砂浆不饱满会造成透缝、隔音效果不好,整体性差。
5.3.5、砌体工程应紧密配合安装各专业预留、预埋进行,在项目指挥部统筹管理下,合理组织施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5.3.6、应坚固地将墙或隔墙互相连接并与混凝土墙、梁、柱相互连接。在柱、墙等构件上预埋拉结筋,规格为2φ6长度不小于1m,间距@500mm。
5.3.7、砌筑时应先外后内。在每层开始时,应从转角处或定位砌块处开始;应吊一皮,校一皮,皮皮拉麻线控制砌块标高和墙面平整度。砌筑应做到横平竖直,砂浆饱满,接槎可靠,灌缝严密。
5.3.8、应经常检查脚手架是否足够坚固、支撑是否牢靠、连接是否安全,不应在脚手架上放重物品。
5.4、砌体基础的施工
5.4.1、基础砌筑前,应先检查基槽的尺寸和标高,清除杂物,并打好底夯。接着进行基础放线,放出基础轴线与边线,立好基础皮数杆,在上面标明退台及分层砌石高度,皮数杆之间要拉上准线。
5.4.2、在基础施工时,要求在基槽口四周设小护堤并挖排水沟,在建筑物旁设置集水坑,备污水泵将雨水抽出,以防雨水灌入基槽内浸泡基槽破坏地基。在基槽开挖时,随时注意观察地下水位变化情况,如果挖至地下水位则应设集水坑并抽水。挖基槽时,依土质情况,设置挡土板,并在基槽内设侧壁支撑,以防基槽侧壁塌陷。
5.4.3、砌筑第一层时,基底要坐浆。石块大面向下,选择较方正的石块砌在转角上,四角的角石要大致相等。角石砌好后,再砌里外面的石块,最后砌填中间部分,灰缝厚度宜为20~30mm,砂浆要饱满。填筑中间石块时,应根据石块自然形状交错放置,尽量使石块间缝隙最小,然后再将砂浆填在空隙中,再根据缝隙形状和大小,选择合适的小石块放入,严禁先放小石块后灌浆的做法。5.4.4、转角及交接处应同时砌起,如不能同时砌筑又必须留槎时,应砌成斜槎。并按规定设置拉结石。砌石时要挂好中线,防止偏轴。
5.4.5、基础每天所砌高度应不超过1.2m。基础施工完,应及时组织回填,避免边坡塌方或基底遭到破坏。基础施工完毕填土前,应对填方基底和已完成的隐蔽工程进行检查和验收。填方工程采用同类土回填,回填时必须分层回填,每层回填厚度30cm,采用蛙式打夯机夯实,回填时要及时取样做回填土干容重试验,确保回填密实度。
5.5、施工要点
5.5.1、砌筑前,应将砌筑部位清理干净,应在砌筑位置上弹出墙边线,以后按边线逐皮砌筑,一道墙可先砌两头的砖,再拉准线砌中间部分。第一皮砌筑时应试摆,浇水湿润。
5.5.2、在墙体的转角处及交接处立起皮数杆(皮数杆间距不超过15m,过长应在中间加立杆),在皮数杆之间拉准线,依准线逐皮砌筑,其中第一皮砖按墙身边线砌筑。
5.5.3、采用刮浆法。竖缝应先批砂浆后再砌筑。当孔洞成垂直方向时,水平铺砂浆,应用套板盖住孔洞,以免砂浆掉入孔洞内。
5.5.4、砌体水平灰缝和竖向灰缝宽度为10mm,但不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小于90%,竖向灰缝饱满度不得小于80%。竖缝宜采用挤浆或加浆方法,不得出现瞎缝、透明缝,严禁用水冲浆灌缝。
5.5.5、墙体的转角处,每皮砖的外角应加砌七分头砖。墙体的十字交接处,应隔皮纵横墙砌通,交接处内角的竖缝上下相互错开1/4砖长。
5.5.6、墙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起。对不能同时砌起而必须留槎时,应砌成斜槎,斜槎长度不应小于斜槎高度的2/3。如留斜槎确有困难,除转角处外,可留直槎,但直槎必须做成凸槎,并加设拉接钢筋,拉接筋的数量为每半砖厚墙放置1根直径6mm的钢筋,间距沿墙高不得超过500mm,埋入长度从墙的留槎处算起,每边均小于500mm,钢筋末端应有90°弯钩。
5.5.7、墙体中留置临时施工洞口时,其侧边离交接处的墙面不应小于500mm。洞口顶部宜设置过梁,也可在洞口上部采取逐层挑砖办法封口,并预埋水平拉接筋,洞口净宽不应超过1m。临时施工洞口补砌时,洞口周围砖块表面应清理干净,并浇水湿润,再用与原墙相同的材料补砌严密。
5.5.8、墙中的洞口、管道、沟槽和预埋件等应于砌筑时正确留出或预埋,宽度超过300mm的洞口应砌筑平拱或设置过梁。管线槽留置时,可采用弹线定位后用凿子凿槽或用开槽机开槽,不得采用斩砖预留槽的方法。
5.5.9、脚手架工程 5.5.9.1、脚手架方案选择 5.5.9.1.1、结构施工脚手架
地上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用脚手架采用规格为φ48×3.5的满堂红碗扣式+快拆体系脚手架,脚手架立杆间距为1200×1200mm,横杆步距1500mm,局部梁底加密为立杆间距600×600mm。
5.5.9.1.2、外檐防护脚手架
地面以上施工的外防护脚手架采用双排落地式外檐防护脚手架。双排落地脚手架采用φ48×3.5的扣件式钢管搭设,架体距结构的外檐250mm作为施工距离,立杆间距为1200mm,立杆步距为1500mm,大横杆步距1500mm,并沿架体外侧设剪刀撑,架体外侧挂安全防护帷幕网。
`5.5.9.1.3、内装饰及安装工程脚手架
采用门式脚手架或自制钢筋马凳,即在高度超过3.5m时,采用门式脚手架,立管间距1500mm,水平杆间距1800mm,上铺脚手板进行施工,当高度低于3.5m时,采用自制钢筋马凳或专用移动式脚手架平台。
钢管脚手架均采用φ48×3.5焊接钢管,十字扣件和旋转扣件搭设,脚手架每步均满铺2层竹巴片,外边挂设密目安全网。
5.5.9.2、脚手架的安装
脚手架的安装必须做到牢固不下沉,满足施工需要,具体按照有关规范要求进行安装。5.5.9.3、质量要求及注意事项
5.5.9.3.1、所使用钢管、扣件强度须满足要求,弯曲、烂洞、锈蚀脱皮的钢管严禁使用到外架上。
5.5.9.3.2、所用小横杆长度应统一,且两头超出立杆的长度不小于100mm,立杆和大横杆的接头位置要错开。剪刀撑的接头长度不小于400mm,且不能少于2个扣件。
5.5.9.3.3、铺设的底笆和挡笆必须和大横杆绑牢,每块竹笆不少于四点。外用围护安全网用16#铅丝绑于大横杆上,每点都须绑扎,上下左右要绷直。所有绑扎头必须朝向架外,以免挂拆伤人。
5.5.9.3.4、搭设外架时,须按方案予埋φ18钢筋套环,以用作水平悬挑槽钢用。为了能保证施工正常进行,底部脚手架须向上延伸一层,并注意与上层楼板支撑系统作临时连结。
5.5.9.3.5、在架体搭设时,各材料必须进行可靠传递,不得随意乱抛。同时施工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在竖立杆时,必须有两人以上同时操作,以免立杆不稳。
5.5.9.3.6、六级以上大风和雨天不可进行外架搭设,同时各架体材料放置必须稳妥。在恶劣天气(大风、雨、雪)前后,应对外架进行检查和加固,并在经过全面检查符合安全要求后才能继续使用。
5.5.9.3.7、搭设好的架体,使用过程中严禁随意拆卸,并且架体上严禁堆放材料,其上只允许放些临时零星材料,且放置要稳固。
5.5.9.3.8、建立严格完善的验收和检查制度。搭设好的外架在验收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并要挂上验收合格牌。同时对外架应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并安排专人对架体进行日常维护。
5.5.9.4、脚手架拆除
5.5.9.4.1、脚手架拆除前,先划定安全范围,设置警戒线,并安排专人在警戒线上进行看护,禁止非作业人员进入。项目安全员要向拆脚手架的施工人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工作,并有交底接受人签字。
5.5.9.4.2、脚手架拆除程序应由上至下,按层按步拆除,原则上先拆除后搭的杆件。剪刀撑、拉杆不准一次性全部拆除,要求拆到哪一层,剪刀撑、拉杆拆到哪一层。
6、屋面工程 6.1、保温层施工
保温层施工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基层必须干燥、无潮气,表面应平整、干燥、洁净。
加强对保温材料的进场检查,检查密度、材质和匀质性。堆放场地设在室内,运输时应注意轻放,保证其外形完整。
保温层完工后,要注意保护,不得受损坏或水浸,应及时施工找平层予以保护。
6.2、找坡层施工
找坡层施工前应检查其材料质量,材料铺设后应振捣密实,表面抹平。在找坡层坡度复核无误后,开始按设计及规范要求做找平层及防水层。
6.3、找平层施工
在防水层施工前,应做好找平层,施工时应注意如下几点:一是基层必须无无松动、空鼓、起砂、掉灰等现象;二是找平层表面平整光滑;三是找平层要及时设收缩缝,并嵌填密料。
6.4、防水层施工
防水卷材屋面应遵循以下规定:
6.4.1、不得在拉伸情况下粘贴卷材并应排除卷材下面的空气,辊压粘贴牢固,粘贴时不得有褶皱。
6.4.2、一般局部加强部位如雨水口,排水口等处 做局部加强处理。
6.4.3、施工环境,温度应在50C以上的干燥环境下。
6.4.4、防水卷材在贮存过程中,应注意勿使包装及胶片破损扯断,并放置于通风处。
6.4.5、屋面防水层施工完毕后应进行淋水实验,两天后应对顶板进行检查,确保屋面防水不渗漏。
7、主要装修工程
7.1、主要工序交叉施工原则及措施
为保证装修施工提前插入,主体结构应采取分阶段验收的方法。在结构施工完后,即插入装修和砌体施工,为竣工赢得时间,并注意解决好结构施工与粗装修工程中矛盾。
装修插入后要与结构工作适当隔离,划分区域,有一定的独立性,避免过多的干扰,应以不影响结构施工为原则。
在粗装修工作面上部分防护设施可能会防碍施工,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可临时拆除,施工完后马上恢复。严禁私自拆除必要的防护设施,以保证结构施工安全为原则。
装修与水电等配套工程之间的交叉施工较多,交叉工作面大,内容复杂,处理不当将出现相互制约、相互破坏的不利局面,土建与水电的交叉问题必须重点解决。解决的原则为:
在技术准备阶段应把土建、安装工程的网络计划图绘好,各专业施工班组根据该图纸安排施工,不得打乱施工顺序抢先施工,造成双重破坏,留下质量隐患。每个分项工程的协调图应包括水电等安装有关专业,还应包括土建有关工作。协调图绘好后,应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进行审批、修改与分发工作,使各专业有关人员做到心中有数。
各专业人员根据协调图进行施工。每天施工前开碰头协调会,安排同一工作面上有关专业的施工顺序问题,并形成会审纪要,每个专业进入工作面上施工,必须有上道工序传来的专业会签单和项目部的“施工许可证”方可进行施工。
做好总进度控制计划。水电安装应根据计划合理进行穿插作业,要在统一的协调指挥下施工,使整个工程形成一盘棋。
明确责任,划分利益关系,建立固定的协调制度。
一切从大局出发互谅互让,土建和水电等安装各专业要尽可能为对方创造施工条件,并注意对对方成品和半成品进行保护。
内外装修期间二者存在交叉点,但总体原则为先外后内,内装修要为外部装修提供条件和工作面。
7.2、主要分部工程施工顺序
在施工中每层每个房间都要为土建、水电安装等专业提供共同使用的统一标高线(500mm线)和十字中心线。十字中心线既要弹在地面上,又要弹到天棚上和墙上,保持上下相一致。
原则上按“先上后下,先内后外“的施工顺序进行施工。
8、安装工程
8.1、配合土建搞好预留预埋工作
主要包括:地面内、内墙内的电气预埋管、预留孔洞,预埋件、预留套管等项工作。预留、预埋工作是整体安装工程质量的组成部分,是整个工程质量和功能的重要保证因素,是保证工程主体顺利施工的重要工序,也是以后安装顺利进行的基础工序,8.2、给排水工程
总原则:根据现场条件紧密配合土建施工。先地上后地下,先预制后安装,先总干管后支管,先立管后水平管,同一作业层先高处后低处,先设备配管后管线安装,先系统试压冲洗,最后进行防腐、保温及隐蔽验收。
8.3、采暖工程
采暖工程根据设计事先预留好位置,按照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进行安装。
8.4、电气工程 8.4.1、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材料进场及检验→预留预埋→防雷接地安装→母线安装→配电箱安装→线槽、桥架安装→管路敷设→电缆敷设→管内穿线→电机检查接线→照明器具安装。
8.4.2、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 8.4.2.1、预留预埋
施工人员配合土建按图进行管路、铁构件、防雷接地及配电设备基础、孔洞的预留预埋。施工时须与土建专业密切配合,熟悉图纸,做到预留预埋一次到位,位置准确,严禁漏留少埋。与土建结构矛盾之处,由技术人员协商处理,不得随意损伤建筑结构,预留预埋按设计验收合格后方可继续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8.4.2.2、防雷接地及等电位连接
防雷接地系统接地装置的接电电阻,必须符合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要求。接至电气设备器具和可拆卸的其它带电金属部件接地(接零)的分支线,必须直接与接地干线相联接,严禁串联连接。
8.4.2.3、母线安装
将各节母线、插接开关箱、进线箱运至各安装地点,按母线排列图,从起始端开始向前安装。
8.4.2.4、配电箱安装
配电箱安装时,同类箱的高度要一致,允许偏差为10mm。安装配电箱所需的木砖及铁件等均进行预埋,明装配电箱采用金属膨胀螺栓固定。
配电箱带有器具的铁制盘面和装有器具的门及电器的金属外壳均有明显可靠的PE线接地。PE线不允许利用盒、箱体串接。
配电箱上的母线套上有黄(A相)、绿(B相)、红(C相)、紫色加黑色条纹(N线)等颜色色带,双色线为保护地线(黄绿,也称PE线)。配线需排列整齐,并绑扎成束,在活动部位两端固定。盘面引出及引进的导线留有适当余量,以便于检修。
8.4.2.5、线管敷设 暗管敷设的基本要求为:
敷设前,在配合预留预埋管的基础上,核对预埋定位的灯头盒、接线盒、开关、插座盒、配电箱、电器配管等的坐标、标高。
8.4.2.6、电缆敷设
施工前应对电缆进行详细检查,规格、型号、截面、电压等级均须符合要求,外观无扭曲、坏损等现象。
电缆敷设前进行绝缘摇测或耐压试验。1kV以下电缆,用1kV 摇表摇测线间及对地的绝缘电阻不低于10MΩ。摇测完毕,应将芯线对地放电。电缆测试完毕,电缆端部应用橡皮包布密封后再用黑胶布包好。
施工中电缆不得相互交叉,施工完后应做到排列整齐,在终端挂标志牌标明用途及去向。电缆终端头要留有适当的接线余量,竖向敷设的电缆绑扎要牢固、可靠。
沿桥架敷设时,应单层敷设,排列整齐,不得有交叉。拐弯处应以最大截面电缆允许弯曲半径为准。电缆严禁绞拧、护层断裂和表面严重划伤。截面积大的电缆放在下层,电缆转弯和分支不紊乱,走向整齐清楚。
穿过楼板时,应装套管,敷设完后应将套管与楼板之间缝隙用防火材料堵死。
8.4.2.7、管内穿线
在穿线前,必须对所有的管路进行清扫。同时,应检查钢管各个管口的护口是否齐全,如有遗漏和破损,均应补齐和更换。
穿线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同一交流回路的导线必须穿在同一管内;
不同回路,不同电压和交流与直流的导线,不得穿入同一管内; 导线在变形缝处,补偿装置应活动自如,导线应留有一定的余量。配线结束后,进行全面线路检查和绝缘摇测。8.4.2.8、照明器具安装 开关、插座安装
将接线盒内的导线与开关或插座的面板按要求接线完毕后,将开关或插座推入盒内(如果盒子较深,大于2.5cm 时,应加装无底盒),对正盒眼,用螺丝固定牢固,固定时要使面板端正,并与墙面平齐。
安装时,开关面板应端正、严密并与墙面平;开关位置应与灯位相对应,同一室内开关方向应一致;成排安装的开关高度应一致,高低差不得大于2mm。
开关、插座的面板并列安装时,高度差允许为0.5mm。同一场所开关、插座的高度允许偏差为5mm,面板的垂直允许偏差0.5mm。
灯具安装
嵌入式灯具安装:按照设计图纸,配合装饰工程的吊顶施工确定灯位。如为成排灯具,应先拉好灯位中心线、十字线定位。成排安装的灯具,中心线允许偏差为5mm。在吊顶板上开灯位孔洞时,应先在灯具中心点位置钻一小洞,再根据灯具边框尺寸,扩大吊顶板眼孔,使灯具边框能盖好吊顶孔洞。轻型灯具直接固定在吊顶龙骨上,超过3kg 的灯具需要设置灯具吊杆,吊杆采用φ8 的镀锌圆钢丝杆。导线进入照明器具的绝缘保护良好,不伤线芯,连接牢固紧密且留有适当余量。
吸顶式灯具安装:根据设计图确定出灯具的位置,将灯具紧贴建筑物顶板表面,使灯体完全遮盖住灯头盒,并用胀管螺栓将灯具予以固定。在电源线进入灯具进线孔处应套上塑料胶管以保护导线。如果灯具安装在吊顶上,则用自攻螺栓将灯体固定在龙骨上。
灯内配线:灯内配线符合设计要求及有关规定,安装时固定牢固,导线在分支连接处不得承受额外应力和磨损,多股软线的端头需盘圈、搪锡,灯具连接丝口处涂防锈导电脂。进线口用橡皮垫圈压紧密封,灯具外壳必须与PE线可靠连接。
通电试亮:灯具安装完毕且各条支路的绝缘电阻摇测合格后,方能进行通电试亮工作,通电后应仔细检查和巡视,检查灯具的控制是否灵活、准确;开关与灯具控制顺序是否相对应,如发现问题必须先断电,然后查找原因进行修复。通电连续运行24小时,所有灯具均开启,且每2小时记录运行状态1次,连续试运行时间内无故障,即可进行交工验收。
8.4.2.9、电气调试
电气工作调试时,应按子系统进行系统的调试工作,按子系统进行中间的交工验收。各专业工程将协调工序,密切配合,确保调试工作的顺利完成。
调试前应熟悉和掌握产品技术特性,明确试验标准及方法,否则不允许开展调试工作。调试所用的仪器、设备应完好,有检定合格标志,仪表精度应符合量值传递要求。
所有调试人员应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进入调试现场应带好安全帽,穿好工作服。
试验操作人员应严格执行检测实施细则和相应的操作规程,试验时不允许带电接线。试验接线应采用一人接线,另一人核对检查,防止误接,损坏仪器设备及损伤人员。
送电的设备应挂送电标记牌,防止危害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四、自检程序说明 4.1、自检体系
建立由项目经理负责,项目总工程师主持的质量自检体系。4.1.1、强化以第一管理者为首的质量自检、自控体系,完善内部检查制度,配齐质量管理人员,实行工程管理部、质量管理部监控的监管分离体制,立足自检、自控,责任落实到人,严格考核奖罚,对工程重要结构和隐蔽工程建立预检和复检制度。
4.1.2、自检体系由项目经理部、架子队、施工班组三级组成,项目经理部为自检内控核心;项目质量管理部为实施单位,检测试验中心配合,施工队设专职质检员,按照“跟踪检查”、“自检”、“复检”、“抽检”的检测方法实施检测工作,严格质量一票否决制。
4.1.3、自检体系依据有关法规、标准与规范、设计文件、工程合同和施工工艺要求,细化分解质量目标,对重点部位、重要工序、关键环节指定专人负责,进行施工质量跟踪控制。自检人员须监控各个施工环节的施工质量,随时进行放线测量、材质试验、工序与工艺检查、质量跟踪检测等工作,保证质量检查控制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4.1.4、自检体系以建设单位质量奖罚管理机制为基础,制定和完善岗位质量责任及考核办法,强化质量管理,使企业内部经济效益与质量挂钩,确保层层落实质量责任。
4.2、自检制度
4.2.1、施工过程中自觉进行自检、互检、交接检,并定期不定期地组织质量检查,严格奖罚制度,确保创优目标的实现。
4.2.2、严格执行队旬检、项目经理部月检的日常抽检制度,并严格按照优质工程标准进行对照检查。
4.2.3、凡属隐蔽工程项目,首先由班组、施工队、项目经理部逐级进行检查,检验合格后会同监理工程师一起复检,检查结果填入验收表格,双方签字。
4.2.4、任何一项工程完工后,都要进行质量检测,验收检测在项目经理部内部分两级进行,先由施工队进行全面检测,并认真作好记录,确认质量合格后交项目经理部审查,并由项目经理部进行“复检”或“抽检”,确认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复检”或“审批”。4.3、各阶段施工自检工作程序 4.3.1、工程开工前
原材料试验等标准试验及定线测量工作。特殊材料或工艺的试验、研究、论证及报批。施工准备情况的自检自查。开工报告完成和报批。4.3.2、施工过程中负责
进行工序及工艺过程的试验检验控制。纠正不良操作方法,改进和提高落后的工艺水平、控制工程的质量标准。
记录、整理施工原始记录。
对完工的分项工程或部位进行自检评定,形成自检记录,对自检合格的工程提交转序申请报告。
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影响施工和工程质量的情况、问题及时进行协调、改正和处理。
对工程出现的质量事故负责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报告、处理。
负责落实有关方面关于工程施工及质量的要求或指令。4.3.3、工程竣工后负责 对工程进行自检评定工作。整理竣工资料。完成竣工报告。
负责工程质量保修期内出现的质量问题处理。
配合有关部门对工程进行交(竣)工工程质量鉴定和工程验收工作。
五、验收标准完成情况
本单位工程各分项工程检验批验收合格率100%。
六、工程经验与总结
6.1、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进行施工和自检,是确保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同步共进的唯一途径。
6.2、在地质条件允许,设计允许的情况下,挖孔桩施工可以全面铺开进行桩基础施工,可以加快桥梁桩基施工进度。安全风险是挖孔桩施工的最大隐患,无论孔壁地质如何,必须每米均施工护壁,严格按照工艺要求施工,方能确保快速安全的完成桩基础施工。
6.3、屋面工程包括屋面防水工程和屋面保温隔热工程,是房屋建筑的一项重要分部工程,其施工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同时防水工程又是质量验收的重要一环,在施工中心须引起充分的重视。
张集铁路中铁十二局第一项目部
2009年9月25日
第三篇:接触网工区工长先进事迹材料
一位富有责任感的工长
----记太西接触网工区工长周强先进事迹材料
周强,1986年10月参加工作,2009担任**供电段太西接触网工区工长,经过几年的扎实工作,使工区整体工作全面提升,实现接触网设备4年无一件弓网故障并荣获段先进班组的荣誉,并在2012年荣获了路局先进个人及安全标兵的称号。
安全离不开扎扎实实。太西接触网工区管辖着**支线玉门沟至太北六场间三站三区间的接触网供电设备,管内设备自80年开通至今已20多年了,设备的超负荷运转给保证接触网设备安全运行增加了难度。稳定运营设备的安全是新工长的首要任务,在完成日常检修任务的同时,对管内线路反复步行巡视是周强每日的必修课。每次巡视到关键部位他都反复琢磨、仔细观察,认真记录,不放过一丝一毫的问题与缺陷,并将设备特点与薄弱环节熟记于心。上任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步行巡视线路达二百多条公里,这些辛苦,只有周强自己清楚。通过步行巡视----哪个地方弯道大、拉出值不标准,哪个地方的上网点线夹安装不规范、电联结线夹与承力索接触处有异常,几号定位位于风口、线索摆动受风力影响大,在什么位置作业时弯道大,会影响现场防护员视线&&都记在了他的脑海里。
第四篇:接触网工区班组建设总结)
接触网工区班组建设总结
2014年10月开展的班组建设工作,到现在第二阶段“贯彻落实阶段”也以完成,在公司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以公司2014年工作计划为目标,认真贯彻公司、分公司下达的工作方针;认真落实了各项班组建设要求,通过全工段人员团结一致,共同努力,顺利的完成了制定的各项目标,现将第二阶段的班组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班组建设实施情况:
1、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业务考核标准、业务工段例会制度、台帐报表考核标准、安全生产制度等相应的管理制度与办法。
2、详细的制定了业务工作流程,并严格按照业务流程进行工作部署,做到及时、准确记录和反馈相关信息,做到责任到人。
3、加强了基础资料的管理,做到了业务台帐完整清晰,客户基础资料、档案完善,客户资料与实际相符。
4、强调回款工作,并对其进行单独考核,将工程回款工作作为重点工作进行开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有效的保证了机构的运行。
5、进行了业务分解工作,所内下达的任务责任到人,考核责任到人,将工作业绩与经济挂钩,力求起到督促与鼓励的效果。
6、对业务人员加强了培训、学习,使用进入施工现场学习的新形式进行有效、快速的培训学习,使业务人员学会了技术、安装、施工方面的知识,将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1、巩固上一阶段的成果,坚持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形成长效机制。
2、对实施过程中有问题的制度、办法以及工作中的方式方法,及时进行整改,找到问题,解决问题,为业务工作的良好开展打下基础。
3、严格执行所内考核及工段内考核的办法,根据考核情况对业务人员进行奖罚。
4、对基础资料管理工作再进行一次整理,做到及时更新、资料与实际工作相符。
5、继续以提高职工素质为重点,创建知识型班组。坚持把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作为工作的重点,大力加强班组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即时举办业务讲座或营销培训,继续坚持深入现场的技术培训。
6、对业务分解工作,本着高效、实用的原则,再进行细化分解考核,能量化就量化,不能量化的也制定合适的标准。
7、树立标杆,推动班组、工段建设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我工段拟评比优秀个人,以此推进班组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以上就是我工段在第二阶段班组建设工作中的总结与下一阶段的计划,下一阶段我工段将按照分公司、二次供水所的统一部署,学习兄弟部门的经验,找准不足,把工作抓得更紧、更实,努力推进我所的班组、工段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五篇:接触网工区材料员作业标准指导书(范文)
材料员作业标准指导书(岗位职责)
1.材料员的职责、工作要求:
a)全面负责工区材料、工器具的管理工作。
b)作好日常维修、抢修工器具材料的准备和日常维护工作。
c)对采购和供应的设备、材料进行质量检查,确保供应的物资安全可靠。严格执行安全用具及抢修料具的使用保管制度。
d)按规定存放材料、机具,做到存放布局合理,并保持良好状态,所存放料具清洁无锈蚀。
e)严格执行材料、工器具的安全管理办法,做好防火、防盗工作,掌握消防安全知识。f)对仪器仪表、计量器具、安全、受力工具等按规定进行编号、登记、整理,建立管理台帐,并定期校验。
g)熟练使用工区所有工器具、检查设备、仪器仪表、懂其保管保养常识;掌握工区所辖范围内材料设备的总数量及容易损坏和经常更换的材料。
h)负责工区材料消耗补充申请计划的提报,负责工区工器具丢失、损坏责任人的确认及上报工作。
i)建立个人物品保管卡片,建立消防和防洪物资台账。
j)保存绝缘工具电气试验记录和受力工具机械试验记录,并参与受力工具试验。k)负责拆旧材料及废旧工器具的回收。l)负责工区材料库的防火、防盗工作。
m)建立工区材料、工器具明细账,并做好标识,正确填写名称、规格型号,做到帐、卡、物相符。
2.作业前准备:
a)检修作业前,帮助作业组成员领用作业所需工具、材料,共同确认工器具状态是否良好,绝缘手套、绝缘靴出库前要鼓气实验,无漏气的方可出库;绝缘杆要用摇表进行遥测,满足绝缘要求方可出库,并说明在使用中的注意事项。最后,材料员在出入库记录本上进行登记。
3.作业结束后:
a)作业结束后,盯控作业组成员把工具、材料入库,与出库记录核对是否齐全,并检查工具的状态是否良好,作业中消耗材料、剩余材料和出库数量是否相符并做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