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云南橡胶加工厂的调研报告
云南橡胶加工厂的调研报告
今年以来,橡胶价格高位盘整,价格在年初一度冲高到41970的历史高点,之后价格一直在30000-36500区间震荡。为了能够更好的分析后市的行情,此次调研我们跟随上海期货交易所,走访了云南第二大最大的橡胶生产基地以及具有代表性橡胶加工厂,通过实地考察和采访,我们对版纳产区和云南农垦进行了访问交流,现将调研结果整理如下。
一、产区概况:
调研地点:云南农垦集团下属的景阳公司制胶厂
公司规模:橡胶生产是云南农垦的主导产业,云南农垦拥有中国最好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橡胶生产40年来,为云南农垦带来了100多亿元的销售收入,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天然橡胶,节省进口橡胶外汇支出10多亿美元,同时它还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景阳公司制胶厂是隶属于云南农垦集团的下属公司,有200多职员,目前是云南第二大的加工厂,全国前十名。景阳公司主要产品为全乳胶,其在市场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年产能在3.5万吨。
目前的种植:云南省的主要产区在西双版纳,省内胶林总面积约为600万亩,2010年改制前云南农垦总体胶林约有250万亩,其中属于农垦的胶林约为190万亩,农垦的胶林其中200万亩的胶林处于开割期内。
在这次考察了解到,当地胶农开始割的胶时间为凌晨1点-6点,在太阳上山前便会收工,因为高温会增发掉水分,从而使胶树减产。每个胶农负责1000多颗树,每天可割500棵左右。隔天开割,这样便使胶树有时间愈和。
橡胶在不同时节的季节性状况也不同,每年的3月中旬开始进入割胶期,到12月中旬结束,工厂在12月到次年的3月期间停工。据相关人员介绍,由于胶价的不断上涨,胶农的热情不断高涨,目前版纳有100万人口,从事割胶人口占70%左右,胶农为了增大产量获取更多利益,近年大量的种植胶树,各地发展橡胶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橡胶的周期较长,一般在6-8年左右,树龄在35—40。年目前据悉,橡胶幼苗刚开割时年产量仅为 1.5千克干胶,以后每年大约提产0.5千克,在胶树10年左右的时间段产量稳定,并且质量较高。今年将有200万亩面积胶树进入开割期,产量在稳步提升。
此外,云南农垦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便开展了“走出去”的步伐,在老挝种植橡胶树,目前有胶林10万多亩,明年部分将开割。
天气状况影响胶产量:据橡胶生产技术人员介绍,云南主要的气候就是降雨的影响,一旦降雨,胶农们一般停止割胶,因为雨水会影响橡胶的质量。降雨不利于后期橡胶开割,总体来看,今年的产量增产5%左右。
生产产品:目前工厂主要加工全乳胶(SCR WF)、SCR 20。全乳胶(SCR WF)包括了海南的5号乳胶和云南的5号标胶,用于交易所交割,原材料是新鲜乳胶,它有稳定性好,杂质少,耐老化,综合性能优良等特点。其用途广泛,如客车轮胎,载重轮胎,子午线轮胎;工业上的运输带,密封圈;胶鞋,国防上的飞机,坦克等橡胶部件。20 号标准胶是用胶团,杯胶和胶线制作而成,适用于轮胎内外胎,输送带,胶板,胶管号。
企业的产销状况:2010年云南省内总体产干胶量约为30万吨-31万吨,其中农垦产量为17万吨。目前,云南农垦现在已经完成体制改革,胶林按户分割,胶农们有了充分的选择权,使得橡胶完全市场化。据工厂人员介绍,胶厂每天收购胶农们所采的胶,然后进行加工,民营橡胶在综合生产成本上与农垦橡胶相比, 具有较大的优势。民营加工厂收费灵活,为了提高竞争力,加工费较少;但这种大型的加工厂工本费在为1000元/吨左右。利润大大减少,目前天胶种植利润远远大于加工利润,胶农的种植成本大约在1万-1.5万元之间,按照当前收购价30元/千克计算,这样工厂原料收购在3万多吨附近,再加上加工费,利润很少。另一方面,体制的改革使工厂每天的采购量大量减少,每天在15吨左右,距离目标产能相差较大,企业的开工率普遍保持在40-50%的水平。随着今年来价格上涨,加工利润占比逐年缩小。
二、对于下半年行情研判:
根据会议,各方人员观点的客观总结: 此次分析师较为看空,主要依据:
1、全球经济复苏的基础并不牢固,发达国家的债务问题,新兴市场的通货膨胀,拖累全球经济增长。
2、欧美发达国家债务信用问题未得到妥善解决,将导致全球资本市场系统性风险发生。
3、我国实施货币紧缩政策调控物价。并致使大部分加工制造企业资金周转压力增大,生存环境恶化。
4、我国汽车扶持政策退出,抑制了下游消费的需求预期。
5、全球上一轮新扩种的橡胶种植林在今后两到三年内陆续开割,全球天胶供应增速将加快。
对于下半年走势来看,投资者主要关注:
1、欧美债危机和其实体经济表现
2、日本震后汽车行业的恢复情况
3、国内汽车销售和轮胎消费情况,尤其关注重卡行业能否回暖
4、国内放松紧缩的可能性
5、保障房等措施的落实情况
东吴总结:目前橡胶加工厂竞争激烈,参差不齐,加工厂对胶价定价能力弱化,定价权弱于贸易环节,预计橡胶加工将逐步重组整合。3-5年内会有更多小型民营工厂消失,同时会有年产超过百万吨的工厂出现。从而对下游工厂进行直销;形成一体化的模式。目前供应链被过分拉长,三个贸易环节均存在严重投机,而加工环节因利润极低致,使其不得不也参与投机,加剧行情波动。延续到橡胶走势来看,基本面目前趋于稳定,国内社会库存偏低,加之8月底九月初东南亚产区开斋节供应减少预期因素支撑市场人气,下游车企消费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基本面目前缺乏操作因素表现较为平稳。使得橡胶的金融属性成为是操作的热点,外围宏观不安的市场气氛令投资者谨慎心态犹在,8月份沪胶震荡概率较大。但由于宏观影响长线依旧偏空,但不会出现较大的跌幅,预计目标位30000附近。
第二篇:加工厂调研
附表2
加工厂调研报告
一、咖啡类
1、调研工厂: 颜氏咖啡
2、主要产品:
咖啡(炭烧,蓝山咖啡,调配咖啡,速溶咖啡 3合1咖啡)金桔粉
木瓜粉
3、生产流程:
调配 烹制 加工 包装(注:不包括印刷图案包装)
4、未经调配咖啡粉价格:
顶级咖啡粉125——150一公斤
优质咖啡粉70——80 一公斤 普通咖啡粉45——60一公斤
5、调配与出产价格:
市面上所出售的咖啡都是调制好的成品咖啡,按比例与未经调配的咖啡粉调配而成,或与奶精,椰子粉,糖精调制而成。不同的比例配制,造就了咖啡市场的多样化,咖啡的价格是和工艺配制挂钩的,成本我们可以用配制的比例定位。木瓜粉与椰子粉也是一样的,按浓度的不同和原材料的品质来确定成本价与出厂价。
6、进货量:
加工厂可以满足公司每个季度的进货量
7、QS与包装: 加工厂可以提供QS供销社监制,包装和商标由供销社提供,可以贴牌生产。
包装印刷:印刷分大小模板,小模板300—450 大模板700——100 包装颜色的数量决定模板的价格。
8、卫生许可证:
生产厂家可以提供卫生许可证或办理卫生许可证的文件。
二、胡椒粉类
1、调研工厂: 鳌牌胡椒粉加工厂
2、主要产品:
胡椒粉,黑胡椒粉,胡椒颗粒,黑胡椒颗粒。
3、生产流程:
胡椒粉:烘干 研磨成粉 包装 胡椒颗粒:烘干 包装
4、包装方式:
袋装 玻璃瓶装 塑料拼装
5、胡椒粉的价格
胡椒30元一斤 黑胡椒24元一斤
6、出产成本
胡椒粉的价格 机器耗损 代加工费 胡椒颗粒 代加工费 胡椒粉:30除95%乘1.05 胡椒颗粒:30除92%
7、QS与包装:
加工厂可以提供QS供销社监制,包装和商标由供销社提供,可以贴牌生产。
8、卫生许可证:
生产厂家可以提供卫生许可证或办理卫生许可证的文件。
三、综合类(含两个工厂)
1、调研工厂:
海口秀英金辉生食品加工厂
2、主要产品:
速溶椰子粉、浓香椰子粉、椰奶咖啡、炭烧咖啡、咖啡糖、椰子糖、咖啡糕、椰子糕、水果糕;椰香薄饼类,焙炒咖啡豆
3、厂家地址:
海口市滨海大道东方洋梦幻小区内
4、QS与包装:
加工厂可以提供QS供销社监制,包装和商标由供销社提供,可以贴牌生产。
5、卫生许可证:
生产厂家可以提供卫生许可证或办理卫生许可证的文件。
1、调研工厂:
海口海风堂食品有限公司
2、主要产品:
椰子粉,咖啡,糖果,辣椒酱,胡椒粉等上百个品种
3、厂家地址:
海口市金盘工业区建设三横路10号继电器城01栋二层
4、QS与包装:
加工厂可以提供QS供销社监制,包装和商标由供销社提供,可以贴牌生产。
5、卫生许可证:
生产厂家可以提供卫生许可证或办理卫生许可证的文件。
6、该厂家特色:
海风堂也有自己的产品为“老海南”,主要在小型超市、批发市场和出口贸易,本地销量为60%,出口量为40%。年销量达上千万人民币。
工厂调研总结:
各产品价格均是按照订购量的多少确定最终代工价格。大多数生产厂家都可自主提供QS及卫生许可证,并可根据我方要求印制产品包装。
第三篇:云南白族调研报告
云南白族服饰考察调研报告
白族是中国西南边疆一个少数民族,自称“白子”、“白尼”等,人口159万,主要聚居于云南西部,以洱海为中心的地带,少数分布在云南保山、丽江、泸水、姚安、昆明、元江等县和四川、贵州、湖南等省。白族是我国西南边陲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少数民族之一,服饰文化表现出绚丽多姿的独特风姿。崇尚白色,服饰以白色为主色。女子头饰代表大理的“风花雪月”,舞蹈道具霸王鞭;男子身着扎染马褂,舞蹈道具八角鼓。
白族现有130万人口,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部以洱海为中心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余分布在贵州的毕节、安顺和湖南的桑植县。白族服饰是白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地理环境和民族之间的交往有着密切联系。大理白族是中国西南地区各民族中经济较为发达,文化水平较高的 民族。早在3千多年前,白族先民就以磨制的石斧、石刀、骨角器作为生产工具,生息和劳动在洱海地区。长期劳动形成的审美观和民族风情,突出体现在白族服饰中,白族崇尚白色,衣物以白色为贵,再配以色彩对比明快而映衬协调、挑绣精美的披挂,充分反映了白族人在服装艺术上的高度智慧。山光水色,亮丽风流萃于一身的白族服饰,以风花雪月的精心搭配,在中华民族的服饰百花园中独树一帜,并以其形色俱佳的语言,向世人诉说着白族文化的古今和未来。
白族服饰也许与白族人民崇尚白色有关,不论男女服饰,在坝区或山区,都盛行以白色为尊贵,并且能根据不同性别、年龄、身材、相貌配以其他色彩布料加工制作出精美、鲜艳的外装。一眼望去便给人们美观大方、色彩分明、线条突出的感受,很富有地方民族特色,常给人过目不忘的印象和美感。
白族姑娘头上带的头饰上也有着“风花雪月”。因为在白族少女的头饰上,垂下的穗子代表下关的风;艳丽的花饰是上关的花,帽顶的洁白是苍山雪,弯弯的造型是洱海月。因此,也就形成了她们的头饰现在所呈现的模样。
白族妇女服饰,虽各地有所差异,但都盛行以白色为尊贵,因此白族妇女不论老少,都爱穿白衬衣,着加工制作精细、鲜美的艳红色、蓝或浅蓝色领褂,下穿灰蓝、绿色布料加绣花边裤角的裤子,脚穿绣花鞋,腰系加工精致,上面镶边处绣有花、鸟等图案的绣花短围裙。白族妇女一身的服饰,不论老少,不仅显得十分协调,而且还给人以美观、大方的感觉
白族男子多着白色对襟上衣,外穿镶花边黑领褂,下穿白色或蓝色肥宽裤子,头缠白色包头,肩挎工艺考究又实用的绣花挎包。而在山区或与其他民族居住的白族男子,在白色对襟衣外面穿一件羊皮褂或腰系蓝色土布腰带。男子服饰现多已改变成汉族服装,只有在绕
三灵、火把节等民族节日才能看到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
男子头饰简单。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都用蓝、黑色头。古时曾用八角巾作头饰。保山阿石寨则用7米多的长白布或黑布作包头。妇女头饰复杂,常用的有鱼尾帽、花头巾、白缨穗、银簪、冠针等。大理、洱源等地妇女头饰、发型随年龄变化而变化。幼童(含男童)以戴帽为饰,少女以花头巾、白缨穗、独辫发缠绕为饰,少妇以蓝布挑花头巾为饰,老年妇女则以黑布头巾为饰。
白族服饰与时俱进,有较大的改革、创新与发展。据史书画记载,古代的白族先民身着“绛裙襦、黑头囊、金珐苴、画皮靴、首饰抹额、冠金宝化鬓、襦上复画半臂”。“霓裳彩斗、云鬓花垂、清歌互举、玉步徐移”,现在这种装束已不存在,就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白族服饰也与现在的白族服饰有着较大的区别。过去白族服饰崇尚简洁明快的风格,现在为适应审美的需要,不断向五彩缤纷、色调丰富的方面发展。最突出的是金花头饰的创新,这一顶漂亮的头饰囊括了大理“上关花、下关风、苍山雪、洱海月”的优美景致。那发辫下盘着的绣花头巾,犹如盛开在山顶的山茶、杜鹃,代表大理四季盛开的鲜花;头巾一侧垂下雪白的缨穗飘飘洒洒,象征着终年吹拂的下关风;而绣花头帕上精心梳理出茂密雪白的绒毛,形象地表现了苍山顶上那冰清玉洁、经夏不消的皑皑白雪;美丽的发辫似一轮弯弯的月儿挂在花海之中,象征洱海上空升起的一轮明月。从这充满浓郁文化内涵和美好寓意的头饰,我们不难看出白族人民极具智慧的审美情趣和对家乡、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
各地白族的服饰,既有某些相同之处,也有许多自己鲜明的特色。看过电影《五朵金花》的人,都对白族的服饰有着深刻的印象。阿鹏的服饰,上身着白色对襟衣,外套坎肩,下穿白色或蓝色宽裤,头缠白包头,肩挂绣花挂包,这种装饰色调明快大方,彰显白族男性的英俊潇洒。“大红领褂白衬衫,艳蓝围腰花飘带,叫人不得不喜欢”,说的是白族金花的服饰。这一服饰的基本构件为白色右衽大襟衣,外加领褂(又称坎肩,无领)和围腰,下穿花边裤,式样多为紧身和束腰,色调上也追求明快大方,对比强烈。发式为辫子盘头顶,缠以鲜红头绳,然后用绣花或彩色头巾包裹,左侧垂下雪白的缨穗。戴银质耳坠,领褂右衽佩有银制“三须”、“五须”。手上喜戴银质、珐琅或玉石的手镯和戒指,脚穿绣花鞋
这一身打扮,结构映衬协调,色彩飘逸,对比明快,线条婀娜多姿,难怪有一位诗人曾吟诗感叹: “独辫明灭系红绦,满头云锦分外娇。流苏俏向红颜窥,鬓云暗把刘海招。紧袖白衫洱海怜,绛红领褂苍山绕。”
白族服饰总体上看,男子的穿戴简洁朴素,中老年服饰较为淡雅,姑娘和小孩服饰比较艳丽。青年女性的衣饰,主要有头帕、上衣、领褂、围、长裤几个部分。上衣多用白色、嫩
黄、湖蓝或浅绿色,外套黑色或红色领褂,右衽结钮处挂“三须”、“五须”银饰,腰系绣花或深色短围腰,下着蓝色或白色长裤,或上下一体,色调一致,或衣、褂、裤、围腰各为一色,于多色块对比中求和谐。有的以嫩黄色上衣,配同样颜色的长裤,点缀大红丝绒的领褂,有的以湖蓝色或绿色上衣,配上黑色丝绒领褂,再以镶深色边、缀深色带的浅色围腰抬色,明快之中显素朴,秀艳之中见端庄,醒目大方,毫无细碎之感。外罩多为红色,浅蓝色为主的领褂。下穿白色或浅色长裤。腰系短围裙,镶有花边,缀有绣花图案。宽花腰带和飘带紧束腰身,头梳独辨,盘于叠成长条形的桃花或印花头巾中间,再缠以红头绳,左侧飘吊着一束雪白的缨穂,手腕上戴银质或玉石的手镯。脚穿绣花鞋。这一身打扮,浓艳而又不失庄重,线条美丽,婀娜多姿,飘然若舞,十分讨人喜欢。“苍山绿,洱海清,月亮白,山茶红,风摆杨柳枝,白雪映霞红”,这正是婀娜多姿、飘然若舞的大理白族服饰的真实写照。白族服饰最明显的特征,是色彩对比明快而映衬协调,挑绣精美,有镶边花饰,朴实大方,充分反映了白族人民在艺术上的高度才能。白族男子服饰差别较小,简洁朴实;妇女服饰悬殊较大,既鲜艳,又素雅华美,往往是上身和头饰比较花俏,而下身又较朴素;姑娘和小孩服饰比较艳丽,中老年服饰比较淡雅。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白族人民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文化模式,而作为白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白族服饰。其服饰艺术文化同样具有不能忽略的社会功能作用,即它对族人们的凝聚力,也就是它的“族标”作用。该凝聚力使白族人民得以生存、发展。白族服饰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无论怎样修饰却不能在围腰中心作任何装饰的,因为围腰正中这一块正盖在肚子上,其上不绣任何图案,其意为做人不能有“花花肠子”之心。是的,勤劳善良白族人民也和其他兄弟民族一样为了加强民族内部的凝聚力,使白族人民更加团结亲密,并能排除各种艰难困苦,使白族人民不断的向前发展。白族的祖先将会用各种手段和机会来达到这一目的,而每个成员都必须坚持穿老祖宗传下来的传统服饰,正是强化这种民族感情的有效手段之一,这种传承下来的传统服饰正是白族人民在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为了本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而斗争的物化。这的确是一种民族群体意识的象征,是一种民族精神的表现。费孝通先生说过:“为了加强民族团结,一个民族总是设法巩固其共同心理,它总是要强调一些有别于其它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的特点,并赋予强烈的感情,把它升华为代表这个民族的标志。”不难想象,如果没有这凝聚力,白族的先民也不能在这强族如林的条件下,走过那漫长的历程,并顽强地生存下来而成为现代的民族。
第四篇:云南考察调研报告
云南考察调研报告
为期一周的云南外出考察圆满的画上了一个句号,虽然我们已经回到了校园,但我的思绪仍沉浸在美丽而又宁静的云南之中。云南就好像是出现在我生命中的一位经久未见的老友,让我安静地享受和他在一起的时光,流连忘返。
我们首先到达了美丽的云南,主要游览了滇池,大理古城,丽江,虎跳峡以及普达措等地。通过我们的实地考察,我们对其民族的文化,风俗,建筑都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
我们首先到达了迷人的滇池,虽然天气没有晴空万里,但阴沉的天空更为滇池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下午,我们去了云南博物馆。在云南博物馆里能找到云南地区人民生活的一些轨迹。在博物馆中,我感受到了滇文化的魅力和重要性。在参观中,我看到最多的东西就是古滇文化的青铜器文化,各种各样的青铜器具陈列在博物馆中,色泽低调而厚重,年代感极强。
第二天,我们早早出发去感受大理古城的神圣与庄严,大理古城东临碧波荡漾的洱海,西倚常年青翠的苍山,形成了“一水绕苍山,苍山抱古城”的城市格局。现存的大理古城是以明朝初年恢复的,城呈方形,开四门,上建城楼,下有卫城,更有南北三条溪水作为天然屏障,城墙外层是砖砌的,城内由南到北,一条大街横贯其中,深街幽巷,由西到东纵横交错,全城清一色的青瓦屋面,鹅卵石堆砌的墙壁显示着大理的古朴,别致和优雅,由南城门进城,一条通北门的复兴路,形成了繁华的街市,沿街店铺比肩而设,出售大理石、扎染等民族工艺品以及珠宝玉石。接着我们去了被称为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的丽江。丽江古城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光滑洁净的青石板路、土木结构的房屋、无处不在的小桥流水、充满神秘的纳西古文化,让人恍如梦中。走进丽江彩石铺成的古老街道,漫游镇北商业中心四方街,便见河渠流水淙淙,河畔垂柳拂水,市肆民居或门前架桥,或屋后有溪,街头巷尾无数涓涓细流,穿墙绕户蜿蜒而去。我们忘情地流连在其中。丽江古城在充分保护纳西族文化遗产的同时,引入先进的经营理念,运用先进的表现形式,把古老的民族文化表现的淋漓尽致,吸引了世界各国的游客,对于文化遗产的现代经营成就了丽江古城庞大的文化产业,不仅延续了文脉,同时也不断提升了当地的经济实力。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还去了洱海,之后我们就踏上了去香格里拉的旅途。一路上,沿着狭窄的山路向金沙江河谷地带前行。开始,两面是落差不大的山丘,可见散落山坡上的当地农民的房屋和种植农作物;后来,进入河谷纵深地带,一面是高山,一面是金沙江,道路盘旋,海拔不断升高,我们达到香格里拉以是下午临近傍晚了,最明显的感受就是缺氧跟冷。由于香格里拉是我们所到地方海拔最高的区域,海拔越高温度也会随着下降,不过还好我们还能适应。
最令我难忘的是我们参加香格里拉的藏民家访,我们一边喝着青稞酒,一边观看热情奔放的藏族歌舞表演,在坐的所有同学都被现场的气氛所感染,丢弃了平日里的矜持,随着主持人的指挥而拍手,跺脚,大声呐喊“扎西德列”。当晚可以说是在香格里拉的一个狂欢夜了,给我的云南之行增添了不少色彩,让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藏族人民的风土人情。
通过此次云南考察,我领略到了祖国的壮美河山,感受到少数民族灿烂的文化,对云南当地的民俗风情、民族特点以及建筑结构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我们的艺术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让我在艺术思想领域上有了很大的触动,云南,扎西德列!
第五篇:云南考察调研报告
云南考察调研报告
万年前,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元谋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元谋人的发现,对于揭示人类演化和
发展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们共同构成“彩云之南”这块神秘土地的文化底蕴。人工建筑特色云南的另外一个重要特色是其建筑。如傣族村寨多分布在广阔的原野上或清澈的溪流旁,便于生产生活和洗浴。由于傣族主要信仰原始宗教和小乘佛教,因而村寨的路口或高地上多为造型别致的佛寺和笋塔水族村寨多依山傍水,四周多修竹古树,寨内村脚多鱼塘,房头屋后,地角篱边喜植果木。房屋多用杉、松建造,用瓦片或杉木皮覆盖。整栋房屋建筑时不用一颗铁钉,但十分牢固。水族人民这种住房建筑属于越人的“干栏”式建筑。这种建筑是我国古代建筑遗产的一部分。“干”为水语楼的谐音,“栏”为家的谐音,合称即为楼房之意。图这些建筑都由来甚久,后来经过历代民间能工巧匠的精心设计不断加工装饰,使其结构更为古朴而实用,美观又大方,给云南这块本来就神秘的土地更增添了绚丽色彩。
云南高原湖泊湿地具有自然与人文方血得天独厚的优势,为其在开发中特色景观的营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与此同时,诸如湖泊湿地目开垦和改造、生物资源过度利用、湿地水资源不合理利用、污染加剧和泥沙淤积日益严重等又为云南高原湖泊湿地特色景观的营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而云南高原湖泊湿地景观特色营造绝不仅仅是个景观设计的问题,它必须综合考虑涉及到的生态、社会、经济、景观、科技等等方而问题。所以,云南高原湖泊湿地的开发研究必需寻求一种合理的模式,这种模式要求协调好`几态、社会、纤济、绒观等之问的关系,带动整个区域的滚动式向前发展。
由于云南复杂的地形地貌、气候情况、特有的人文景观等原因,使其湿地的形成、分布、类型和特点,有着独特的地域性,在其湖泊湿地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要在湖泊湿地的保护和再开发过程中使其景观具有特色,首先要了解其独特的气候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及人工构筑物体三个方面对于景观特色的影响。
自然环境的特色云南地形以云贵高原和横断山纵谷为基础,形成了西部以山高谷深,风景奇特为特色,东部以高原湖光山色的喀斯特景观广泛分布为特色,构成了对照鲜明,独具一格的旅游资源优势云南气候兼具低纬气候、季风气候、山原气候的特点。这种气候条件为云南湖泊湿地增加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年云南首次湿地资源调查显示,全省湿地面积约为。湿地资源较为丰富,在湿地中发现了豆雁、鸿雁、中华秋沙鸭、黑嘴鸥和渔鸥等鸟类新记录,图在全
省湿地中生存的水鸟种数种,鱼类种,两栖类动物种,爬行类动物种。云南,以其美丽、丰饶、神奇而著称于世,一向被外界称为“秘境”,这里是中国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重要通道和口岸,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云南高原湖泊湿地气候温和湿润,风光绮丽,景色宜人。巡游于湖泊,岛屿、岩穴、湖沼、沙洲、林木、村舍,各具风采,令人赏心悦目图。人文环境的特色除自然环境外,由于地域的经济、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云南省内人文环境对湖泊湿地景观特色的影响也很大,也是云南高原湖泊湿地独特的地方。云南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民族特色多种多样,风情浓郁独特且原汁原味。白族的“三弦琴”、哈尼族的“牛皮鼓”、阿昌族的“耍白象”、苗族的“花糯米饭”等异域风情浓厚傣族的“送龙节”、傈僳族的“澡堂会”、怒族的“鲜花会”等充分体现了文化习俗、古朴民风,至今盛延不衰,深得人们的喜欢。图云南的湖泊周边及河流流域,很早就留下了人类祖先劳作生息的历史文化遗迹。
云南高原湖泊湿地景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云南高原湖泊湿地自然环境优美,人文景观丰富,但是对云南湖泊湿地的保护尚且不够,其保护和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湖泊湿地面积消减、功能下降。盲目进行农用地开垦、改变天然湿地用途和城市开发占用天然湿地直接造成了云南天然面积消减、功能下降。湿地面积的减小不仅降低了湖泊自身的净化能力,而且还增加了水体污染的负荷。主要原因是云南湖泊湿地位于高海拔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另外,云南高海拔和冷凉的气候,决定了主要农作物为土豆、荞麦和燕麦,且广种薄收,过度放牧、牲畜超载、水土流失并未得到有效控制,生态条件恶劣致使农业的发展缓慢。除此之外,自然灾害不断、经济收入单一,使当地居民的生活十分困难,为了农业增收而进行围湖造田,盲目开垦农用地。此外,大多数湖泊湿地位于城镇和人口稠密地区,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一些小型湖泊不复存在。尽管政府每年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力扶贫,还是难以适应保护工作的需要。湖泊水质恶化及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在云南省九大湖泊水质综合评价中,滇池、星云湖、祀麓湖、异龙湖、程海水质状况都为类或劣类水洱海和阳宗海介于类一类之间,抚仙湖已由类水退化成类水,而被誉为人间天堂的沪沽湖在年也一度出现了总氮、总磷超标的状况云南省环境监测站提供资料。这些湖泊主要为有机质和氮磷污染,从而造成了湖泊富营养化的程度也不断加深。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除了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的力度不足之外,更主要的还是由
于大量的未经处理的农田径流、村镇生活污水等面源污染直接入湖,成为了湖泊营养
负荷增加的主要来源。
生物资源过度利用和锐减。水体的污染及外来物种的侵入,导致很多水生植物数量减少甚至灭绝食物稀少,越冬鸟类将会减少偷猎行为时有发生高压线电杆、低压线、电话线电杆等负荷较大的输电线路布线的不合理,导致湖泊周边每年有不少的飞禽触电死亡自然的水位的下降已经不能满足野生动物越来越多的需要,致使大批的鱼类、两栖类等湿地动物数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是畜牧业、养殖业的发展以及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而滥砍滥伐,生态环境失去平衡,自然灾害频繁,给野生植物的天然更新带来困难。
湖泊泥沙淤积日益严重。云南由于属泥石流多发地区,加之湖区周边居民砍伐水源涵养林,使坡地及其周边原有植被遭到破坏,地质结构破碎,加剧了水土流,致使湖泊淤积陡坡开垦,坡地超过自身稳水固土的能力,一也会导致水源地流域
景观一词最早出现在希伯来文的《圣经》旧约全书中,用以描述耶路撒冷所罗门王国的城堡、宫殿、教堂和花草的美丽景色。在地理学中,景观被理解为包含着土地在内的地理空间概念”。景观的定义虽有多利表述,但大多是反映内陆地形、地貌或景色的如草原、森林、山脉和湖泊等,或是反应地理区域的综合地形特征'。目前,对湿地景观尚且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一般意义上的湿地景观指的就是,由湿地的动物景观、植物景观、水体景观、和周边的建筑景观,以及人文景观所构成的,能够愉悦人的视野,让人们对湿地之美具有感知和体验的空间。从美学意义上讲,湖泊湿地景观指的是人们对湖泊及周边的环境所进行的一系列审美活动中,在审美主客体上所产生的市关意象。特色,即个别之处,每个地方都有定的景观特点,但“景观特色”的提出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持呀胡泊湿地“地域性”特色,避免在湖泊湿地的在开发过程中朴篇一律的“均质化”景观的出现。
①水资源水是湿地的关键,水的深度、水位变化及水域变化决定了水禽的栖息地与繁殖地的变迁和水禽数量的多少。因此,必须掌握水的季节性变化和年变化、非周期性及周期性规律以及水源特征。只有保护水源,稳定水情,才能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维护湿地植物的生活条件,为水禽栖息和繁殖提供保证。
②植物资源云南由于其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原因,适合很多植物的生长,经调查发现,湿地树木共有种,隶属个科目,湖泊湿地水生植被类型多样,垂直地带性分布比较明显。不但分布有世界性热带、北温带和东亚分布的植被群落类型,还有平原湖泊所没有的北极—高山类型杉叶藻类群落、云贵高原特有的海菜花群落等。在竖向上,湿地水生植被的组成随着海拔的升高,群落类型呈现减少的趋势。
③动物资源云南湿地野生动物物种数量多,土著物种丰富。云南的湿地野生动物有钢、目、科、种,约占云南现有野生动物种类的。而分布于云南湿地记录的鸟类就有目、科、种,分别占我国湿地鸟类目、科、种的、和。云南湿地野生动物特有种和土著种非常丰富,鱼类在云南分布有个土著科、个土著属、个土著种两栖类中特有种个'。湿地资源是否利用得当直接影响到整个湿地生态系统,从而会波及到湿地其他方
面的功能和效益的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丧失是全球环境恶化的基本特征。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取决于生物多样性的状态。遗传多样性的损失,可能降低物种的生存力,物种灭绝使物种多样性降低。国外对湖泊湿地资源保护的方法在云南高原湖泊湿地景观的保护中值得我们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