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时间:2019-05-12 18:49: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枣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枣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第一篇:枣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枣强县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1.2编制依据 1.3适用范围 1.4事件分级 1.5工作原则

2、组织指挥体系 2.1县级组织指挥机构 2.2指挥部职责 2.3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2.4成员单位职责 2.5工作组设置及职责 2.6应急处置专业技术机构

3、监测预警 3.1舆情监测 3.2预警

4、信息报告与通报 4.1报告主体和时限 4.2报告内容 4.3事件评估

5、应急响应 5.1响应分级 5.2响应措施 5.3县级应对工作 5.4响应级别调整及终止

6、后期工作 6.1善后处置

6.2奖惩 6.3总结评估

7、应急保障 7.1队伍保障 7.2信息保障 7.3医疗保障 7.4技术保障 7.5物资与经费保障7.6社会动员保障 7.7宣传教育

8、附则

8.1预案管理与更新8.2培训演练 8.3名词术语 8.4预案解释 8.5预案实施

1、总则 1.1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运行机制,有效预防、积极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高效组织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河北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河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河北省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衡水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衡水市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枣强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县行政区域内发生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防范应对工作。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主要包括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突发事件,以及食品安全舆情事件。

1.4事件分级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共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事件等级的评估核定,由县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县政府食安办)会同卫计局、食市局、疾控中心等有关部门依照有关规定进行。

1.4.1特别重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Ⅰ级应急响应)

符合下列评估指标之一的,属于特别重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列为国家级启动级别:(1)受污染食品流入2个以上省份、港澳台地区或国(境)外,造成特别严重健康损害后果的;或经评估认为事件危害特别严重的;

(2)涉及多个省份、港澳台地区或国(境)外,已经或可能造成严重危害或严重不良影响,经评估认为应在国家层面采取应急措施应对的食品安全舆情事件;

(3)国务院认定的其他Ⅰ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1.4.2重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Ⅱ级应急响应)

符合下列评估指标之一的,属于重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列为省级启动级别:(1)受污染食品流入2个以上设区市,造成或经评估认为可能造成对社会公众健康

产生严重损害的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病的;

(2)发现在我国首次出现的新的污染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造成严重健康损害后果,并有扩散趋势的;

(3)1起食物中毒事件中毒人数在100人(含)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人(含)以上死亡的;

(4)在省级行政区域范围内已经或可能造成重大危害或重大不良影响,经评估认为应在省级层面采取应急措施应对的食品安全舆情事件;

(5)省政府认定的其他Ⅱ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1.4.3较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Ⅲ级应急响应)

符合下列评估指标之一的,属于较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列为设区市级启动级别:(1)受污染食品流入2个以上县(市、区),已造成严重健康损害后果的;(2)1起食物中毒事件中毒人数在100人(含)以上;或出现死亡病例的;(3)在市级行政区域范围内已经或可能造成较大危害或较大不良影响,经评估认为应当在地市级层面采取应急措施应对的食品安全舆情事件;

(4)市级政府认定的其他Ⅲ级食品安全事件。1.4.4一般食品安全突发事件(Ⅳ级应急响应)

符合下列评估指标之一的,属于一般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列为县级启动级别:(1)存在健康损害的污染食品,已造成严重健康损害后果的;

(2)1起食物中毒事件中毒人数在30人(含)以上、99人(含)以下,且未出现死亡病例的;

(3)在县级行政区域范围内已经或可能造成一般危害或一般不良影响,经评估认为应当在县级层面采取应急措施应对的食品安全舆情事件;

(4)县级政府认定的其他Ⅳ级食品安全事件。1.5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应急处置的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减少食品安全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健康损害。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建立快速反应、协同应对的食品安全事件应急机制。

(3)科学评估,依法处置。有效使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等科学手段,充分发挥专业队伍的作用,提高应对食品安全事件的水平和能力。

(4)居安思危,预防为主。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急准备,落实各项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建立健全日常管理制度,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加强宣教培训,提高公众自我防范和应对食品安全事件的意识和能力。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立即按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组织指挥体系 2.1县级组织指挥机构

在县政府统一领导下,县政府食安办、食市局会同有关部门负责一般及以上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处置,根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发展态势和影响,预判可能达到一般以上事件标准需县政府处置的,由县政府食安办向县政府提出启动Ⅳ级响应的建议,经县政府批准后,成立县政府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统一领导、组织和指挥应急处置工作。

指挥部总指挥由县政府分管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同志担任,相关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指挥部成员单位根据事件的性质和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确定,主要包括县政府应急办、县政府食安办、食市局、卫计局、疾控中心、农林局、商务局、宣传部、教体局、工信局、公安局、监察局、民政局、财政局、环保局、交通局、供销社、外侨办等部门以及相关行业协会组织。各成员单位按各自职责做好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防范应对工作。由县政府食安办、食市局、卫计局、疾控中心以及其他有关部门人员组成指挥部办公室。对需要市级指导、协调、处置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由县政府向市政府提出请求,或由县食品和市场监管部门向市食品和市场监管部门提出请求。

2.2指挥部职责

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研究应急决策和部署;组织发布突发事件的重要信息;审议批准指挥部办公室提交的应急处置工作报告;应急处置的其他工作。

2.3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指挥部办公室承担指挥部的日常工作,主要负责:

(1)贯彻落实指挥部的各项部署,组织实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2)检查督促县直有关部门、乡镇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社区办做好各项应急处置工作,及时有效地控制突发事件,防止事态蔓延扩大;

(3)研究协调解决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的具体问题;

(4)向县政府、指挥部及其成员单位报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工作情况;(5)协助新闻宣传部门信息发布。

指挥部办公室建立会商、信息发布和督查等制度,确保快速反应、高效处置。2.4成员单位职责

各成员单位在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加强对突发事件发生地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社区办和有关部门工作的督促、指导,积极参与应急救援工作。

县政府食安办参加指挥部办公室工作;监督、指导、协调突发事件处置及责任调查处理工作。

县卫计局参加指挥部办公室工作;组织开展医疗救治及相关技术调查,分析监测数据,提供相关标准解释;协助组织开展事件调查;协助制定对外口径和发布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信息。

县疾控中心参加指挥部办公室工作;负责组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对事故现场进行卫生处理,并协助有关部门开展事故调查等工作;负责组织开展相关检测、监测和风险评估,分析技术数据,提出相关结论。

县农林局负责食用农产品生产(种植、养殖)环节、畜禽屠宰环节和生鲜乳收购环节质量安全突发事件中违法行为的调查处理,并依法采取必要的应急处置措施,防止或者减轻社会危害;负责组织开展食用农产品相关检测和风险评估,提出相关评估结论。

县食市局负责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消费环节和食品相关产品造成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中违法行为的调查处理,并依法采取必要的应急处置措施,防止或者减轻社会危害。负责市场主体违法行为的查处。

县商务局负责组织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所需重要生活必需品的调配供应;协助有关部门对食品流通、餐饮服务及进出口环节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调查处理;负责粮食收购、储存环节和政策性用粮购销活动中发生的粮食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违法行为的调查处理;对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件的粮食和确认属于被污染的粮食,依法处理。

县委宣传部和政府办负责制订较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工作方案,指导事件调查处置部门及时发布权威信息,组织新闻媒体做好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加强对互联网信息管理和网上舆论引导。

县教体局负责学校、托幼机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责任调查处理和应急处置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中违法行为的调查处理及应急处置工作。

县工信局协助有关部门对乳品、转基因食品、酒类和食盐等特定食品工业中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调查和应急处置;协助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所需设备、装备及相关产品的保障供给。

县公安局负责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中涉嫌犯罪行为的侦查工作;负责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现场的治安管理,有效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县监察局负责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以及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在食品安全监管以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中失职、渎职等违纪行为的调查处理。

县民政局协助做好受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影响群众的生活救助工作。

县财政局负责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工作所需资金的保障、管理与监督。县环保局负责组织指导造成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环境污染事件的调查处置工作;对造成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处理。

县交通局协助提供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的道路交通运力保障。

县外侨办协助有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涉及国(境)外旅游者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处置。

县供销社负责食盐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调查处理和相关技术鉴定等工作。县住建局负责对城市户外公共场所未取得备案卡的食品小摊点造成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中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处理。

各部门按照法定职责实施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同时有责任配合和协助其他部门做好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2.5工作组设置及职责

根据突发事件处置需要,指挥部可下设若干工作组,分别开展相关工作。各工作组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开展工作,并随时向指挥部办公室报告工作开展情况。

(1)综合协调组。由县政府食安办牵头,食市局、卫计局、农林局、疾控中心等有关部门参加。

主要职责:组织协调各工作组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协调解决应急处置中的重大问题。(2)事件调查组。由县食市局牵头,卫计局、疾控中心、公安局、农林局、监察局及相关部门参加。

主要职责:负责调查事件发生原因,评估事件影响,尽快查明致病原因,作出调查结论,提出防范意见;对涉嫌犯罪的,由县公安局立案侦办;事件调查中发现失职失责的,将有关线索移交监察部门。

根据实际需要,事件调查组可以设置在事件发生地或派出部分人员赴现场开展事件调查。

(3)危害控制组。由县食市局牵头,卫计局、疾控中心、农林局、公安局等参加。

主要职责:监督、组织和指导事件发生单位召回、下架、封存有关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严格控制流通渠道,防止危害蔓延扩大。

(4)医疗救治组。由县卫计局牵头,食市局、疾控中心参加。

主要职责:制定救治方案,组织抢救队伍,对健康受到危害的人员进行医疗救治。(5)检测评估组。由县食市局牵头,卫计局、疾控中心、农林局等参加。主要职责:组织实施相关应急检验检测,综合分析各方检测数据,查找事件原因和评估事件发展趋势,分析评估事件后果,为制定应急处置方案和采取控制措施提供参考。检测评估结果及时报告指挥部。

(6)社会稳定组。由县公安局牵头,食市局、民政局等参加。

主要职责:加强社会治安管理,积极化解因突发事件造成的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严厉打击编造传播谣言、制造社会恐慌、趁机作乱等违法犯罪行为,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和法律服务工作。

(7)新闻宣传组。由县委宣传部牵头,政府办、食市局等参加。主要职责:组织事件处置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做好信息发布工作。(8)专家组。由县食市局牵头,有关方面的专家参加。

主要职责:为应急响应级别的调整和解除以及应急处置工作提供决策建议。2.6应急处置专业技术机构

医疗、疾病预防控制以及各有关部门的食品安全相关技术机构作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专业技术机构,应当在县政府食安办、卫计局及有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组织领导下开展应急处置相关工作。

3、监测预警 3.1舆情监测

县食市、农林、卫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开展日常食品安全监督抽验、风险监测等工作,加强对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及移动网络等媒体有关食品安全舆情热点信息的跟踪监测,对可能导致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风险信息加强收集、分析和研判,必要时,向相关部门和地区通报。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定期排查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健全风险防控措施。出现可能导致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情况时,要立即报告县食品和市场监管部门。

3.2预警

3.2.1预警分级

对可预警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紧急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危害,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预警,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一级为最高级别。

预警级别的具体划分标准依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制定的标准执行。3.2.2预警信息发布

县食市、农林、卫计等有关部门经会商研判可能发生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时,或收到上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监测到的可能导致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有关信息时,应及时向县政府提出预警信息发布建议,同时通报同级相关部门和单位。县政府或其授权的相关部门要及时通过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和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渠道,向本行政区域公众发布预警信息。

3.2.3预警行动

(1)分析研判。组织有关部门和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及专家,加强对苗头性、倾向性食品安全信息和热点敏感食品安全舆情的收集、核查、汇总和分析研判,及时组织开展跟踪监测工作,预估事件发展趋势、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经分析评估与调查核实,符合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分级响应标准的,按本预案处置。

(2)防范措施。迅速采取有效防范措施,防止事件进一步蔓延扩大。利用各种渠道增加宣传频次,加强食品安全应急科普方面宣传,告知公众停止食用或使用不安全食品。

(3)应急准备。通知应急队伍和负有相关职责的人员进入待命状态,调集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所需物资、装备和设备,做好应急保障工作。

(4)舆论引导。及时准确发布事态最新情况,组织专家解读,并对存在的风险和危害加以解释、说明,加强相关舆情跟踪监测,主动回应社会公众关切的问题,及时澄清谣言。

3.2.4预警解除

发布预警的单位应根据事态发展和采取措施的效果等情况,适时调整预警级别或宣布解除预警。当研判可能引发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因素已经消除或得到有效控制,应适时终止相关预警行动。

4、信息报告与通报 4.1报告主体和时限

食品和市场监管部门建立实施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制度,明确报告的主体、程

序及内容,强化首报、续报、终报责任意识。加强信息直报系统建设,提升突发事件信息报告时效性、准确性,增强信息通报、共享。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隐瞒、谎报、缓报,不得隐匿、伪造、毁灭有关证据。

4.1.1食品生产经营者发现其生产经营的食品造成或可能造成公众健康损害的,应在2小时内向县食品和市场监管部门报告。

4.1.2发生可能与食品有关的急性群体性健康损害的单位,应在2小时内向县食品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4.1.3医疗卫生机构发现其接收的病人与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有关的,应在2小时内向县食品和市场监管、卫生计生部门报告。

4.1.4食品安全相关技术机构、有关社会团体及个人发现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相关情况,应及时向县食品和市场监管部门报告或举报。

4.1.5有关监管部门获知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或接到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报告或举报,应立即通报同级食品和市场监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经初步核实后要继续收集相关信息,并及时将有关情况进一步向食品和市场监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通报。

4.1.6卫计部门在调查处理传染病或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现与食品安全相关的信息,应及时通报同级食品和市场监管部门。

4.1.7食品和市场监管部门应及时将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相关信息向县政府和上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县政府按相关要求上报。

4.1.8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实行逐级上报,但对于经研判认为重大、敏感的信息,特殊情况下可越级报告,必要时可直接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报告。

4.2报告内容

食品生产经营者、医疗机构、技术机构和社会团体、个人报告疑似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信息时,应包括事件发生时间、地点和当前状况等基本情况。

有关监管部门初报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信息应包括信息来源、事件发生时间、地点、当前状况、危害程度、先期处置、发展趋势等信息;根据事件应对情况可进行多次续报,内容主要包括事件进展、发展趋势、后续应对措施、调查详情、原因分析等信息;终报应包括事件概况、调查处理过程、事件性质、事件责任认定、追溯或处置结果、整改措施和效果评价等。

4.3事件评估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评估是为核定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级别和确定应采取的措施而进行 的评估。评估内容应包括:涉事产品可能导致的健康损害及所涉及的范围,是否已造成健康损害后果及严重程度;事件的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事件发展蔓延趋势等。有关部门应按有关规定及时向食品和市场监管部门提供相关信息和资料,由食品和市场监管部门统一组织协调开展食品安全突发事件评估。

经初步评估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且需要启动应急响应的,食品和市场监管部门应按规定向县政府及上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

5、应急响应 5.1响应分级

根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发展态势,将应急响应设定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四个等级。初判为特别重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报国务院批准启动Ⅰ级响应。初判为重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报经省政府批准启动Ⅱ级响应。初判为较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报经市政府批准启动Ⅲ级响应。初判为一般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即发生30人以上食物中毒或在必要时,报经县政府批准启动Ⅳ级响应。县指挥部立即成立运行,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必要时请示上级政府派出工作组指导、协助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未达到本预案Ⅳ级响应标准的食物中毒事件,由县政府组织有关部门采取必要措施,做好应急处置工作,控制事态升级蔓延,并向市食市局报告。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Ⅳ级响应期间,指挥部成员单位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与调度下,按相应职责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相关工作,并及时报告相关工作进展情况。事件发生单位按照相应的处置方案开展先期处置,配合食品和市场监管、卫生计生等有关部门做好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食源性疾病中涉及传染病疫情的,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河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相关规定开展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

5.2响应措施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发生后,根据事件性质、特点和危害程度,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做好先期处置工作,组织采取以下相关措施:

5.2.1医学救援

县卫计局迅速组织医疗资源和力量,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患者进行诊断治疗,根据需要及时、安全地将重症患者转运到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加强救治。视情况增派医疗卫生专家和卫生应急队伍,调配急需医药物资,支持事发地医学救援工作。提出保护公众健康的措施建议,做好伤病员的心理援助。

5.2.2现场处置

有关部门依法封存可能导致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食品及其原料和被污染的食品相关产品;对确认属于被污染的食品及其原料,责令生产经营者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召回或停止经营;对被污染的食品相关产品,责令生产经营者进行清洗消毒;必要时应标明危害范围,防止危害扩大或证据灭失等。依法封存涉事相关场所以及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待有关调查工作结束后,责令彻底清洗消毒被污染的场所以及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消除污染。

5.2.3流行病学调查

县卫计局、疾控中心对现场进行卫生学处理,并对与事件有关的因素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有关部门应予以协助。疾控中心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后,应在两天内向县食市局、卫计局提交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5.2.4应急检验检测

应急处置专业技术支撑机构应对引发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相关物品及时进行应急检验检测,专家组对检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提交科学的检验检测报告,为制定事件调查和应急处置方案等提供技术支撑;检验后确认没有安全问题的应当予以解封。

5.2.5事件调查

按照依法依规、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开展事件调查工作。事件调查应准确查清事件性质和原因,分析评估事件风险和发展趋势,认定事件责任,研究提出应急防范措施和整改意见建议,并提交调查报告。对涉嫌犯罪的,公安机关及时介入,开展相关违法犯罪行为侦破工作。

5.2.6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

通过政府授权发布、发新闻稿、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组织专家解读等方式,借助电视、电台、报纸、互联网等多种途径,运用微博、微信、手机应用程序(APP)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主动、及时、准确、客观向社会持续动态发布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信息,回应社会关切,澄清不实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信息发布内容应包括事件概况、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应对措施、需要公众配合采取的措施、公众防范常识和事件调查处理进展情况等。

5.2.7维护社会稳定

公安部门加强事件发生地区社会治安管理,严厉打击借机传播谣言制造社会恐慌、哄抢物资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对救助患者的医疗机构、涉事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物资存放

点等重点地区治安管控;做好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和法律服务工作,防止出现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稳定。

5.2.8涉外通报与援助

突发事件可能涉及到港澳台地区或国(境)外,需要信息通报或请求国际援助时,及时协调县外侨办做好涉外、涉港澳台地区相关工作。

5.3县级应对工作 5.3.1部门工作组应对

初判发生一般以上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或事件情况特殊时,县食市局会同相关部门对突发事件处置工作进行指导、协调和督促,必要时派出工作组赴现场指导督促开展事件调查、应急检验检测、产品召回、应急协作等工作,并根据需要协调有关方面提供应急队伍、物资、技术等支持。

5.3.2政府工作组应对

需要县政府协调处置时,成立县政府工作组,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1)传达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领导同志指示批示精神,督促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贯彻落实;

(2)了解事件基本情况、造成的影响、应急处置进展及当地需求等;(3)赶赴现场指导地方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4)协调有关方面派出应急队伍、调运应急物资和装备、安排专家和技术人员等,为应急处置提供支援和技术支持;

(5)指导开展事件原因调查及评估工作;(6)及时向县政府报告相关情况。5.3.3县指挥部应对

根据事件应对工作需要和县政府决策部署,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1)组织指挥部成员单位、专家组进行会商,研究分析事态,部署应急处置工作;(2)根据需要赴事发地区,或派出前方工作组赴事发地区,协调开展应对工作;(3)研究决定乡镇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社区办)和有关部门提出的请求事项;(4)开展舆情研判,统一组织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5)组织开展事件调查。5.4响应级别调整及终止

遵循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实际情况和处置工作需要,根据评

估结果及时调整应急响应级别,避免应急响应过度或不足,直至响应终止。

5.4.1响应级别调整及终止条件

(1)级别提升。食品安全突发事件进一步加重,影响或危害扩大并有蔓延趋势,情况复杂难以控制时,应及时提升响应级别。当学校或托幼机构、区域性重要活动期间发生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时,可相应提高响应级别,加大应急处置力度,确保迅速、有效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

(2)级别降低。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危害或不良影响得到有效控制,且经研判认为事件危害或不良影响已降低到原级别评估标准以下,无进一步扩散趋势的,可降低应急响应级别。

(3)响应终止。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得到控制,并符合以下要求,经分析评估认为可解除响应的,应及时终止响应: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伤病员全部得到救治,患者病情稳定24小时以上,且无新的急性病症患者出现,食源性感染性疾病在末例患者后经过最长潜伏期无新病例出现;

现场、受污染食品得到有效控制,食品与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清理并符合相关标准,次生、衍生事件隐患消除;

事件造成的危害或不良影响已消除或得到了有效控制,不需要继续按预案进行应急处置的。

5.4.2响应级别调整及终止程序

一般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由指挥部办公室组织进行分析评估论证。评估认为符合级别调整条件的,指挥部办公室提出调整应急响应级别建议,报指挥部批准后实施。应急响应级别调整后,应结合调整后级别采取相应措施。评估认为符合响应终止条件时,指挥部办公室提出终止响应的建议,报指挥部批准后实施。

县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响应级别调整和终止的实际情况,可报请上级政府有关部门,及时组织专家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响应级别调整和终止的分析论证提供技术支持与指导。

6、后期工作 6.1善后处置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善后处置包括人员安置、补偿,征用物资及运输工作补偿,应急及医疗机构垫付费用、事件受害者后续治疗费用、产品抽样及检验费用等及时拨付,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涉外和涉港澳台地区的有关善后处置工作等。

事发地乡镇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社区办)及有关部门要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

善后处置工作,尽快妥善安置、慰问受害和受影响人员,消除事件影响,恢复正常秩序,有效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发生后,保险机构应及时开展应急人员保险受理和受害人员保险理赔工作。

造成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应按有关规定对受害人给予赔偿,承担相应责任和义务。

6.2奖惩 6.2.1奖励

对在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和处置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按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6.2.2责任追究

事件发生单位以及相关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个人,在发生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后未进行处置、报告的,或隐匿、伪造、毁灭有关证据的,或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相应责任。对隐瞒、谎报、缓报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重要情况或应急处置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依法追究有关责任单位或责任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6.3总结评估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善后处置工作结束后,食品和市场监管部门应组织有关部门及时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分析事件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完成总结评估报告,必要时采取适当方式向社会和相关部门通报。

7、应急保障 7.1队伍保障

加强应急处置专业队伍建设,规范应急队伍管理,落实专兼职人员,加快应急装备设备配备,组织开展必要的应急培训演练,提高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快速响应及应急处置能力。健全应急专家队伍,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制订、应急检验检测、危害评估和调查处理等工作提供决策建议。

7.2信息保障

利用国家、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建立的食品安全信息网络体系和省、市、县政府建立的应急平台系统,运用大数据和文本挖掘技术,对食品安全抽检监测、投诉举报、舆情监测、事件报告与通报等方面的食品安全信息进行采集、监控和分析。有关部门应设立信息

报告和举报电话,充分发挥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和志愿者的作用,畅通信息报告渠道,确保突发事件的及时报告与相关信息的及时收集。

7.3医疗保障

卫计局建立功能完善、反应灵敏、运转协调的医疗救治体系,在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造成人员伤害时迅速开展医疗救治。

7.4技术保障

有关部门加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监测、预警、预防、应急检验检测和应急处置等技术研发,促进县内外交流合作,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提供技术保障。

7.5物资与经费保障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所需设施、设备和物资的储备与调用应得到保障;使用储备物资后须及时补充;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经费应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保障应急资金足额并及时到位。

7.6社会动员保障

根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需要,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协助参与应急处置,必要时依法调用企业及个人物资。在动用社会力量或企业、个人物资进行应急处置后,应及时归还或给予补偿。

7.7宣传教育培训

对食品安全监管人员、食品生产经营者及广大消费者开展食品安全应急知识宣传、教育与培训,促进监管人员掌握食品安全应急相关工作技能,增强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应急责任意识,提高消费者的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

8、附则

8.1预案管理与更新

与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处置有关的法律法规被修订,部门职责或应急资源发生变化,应急预案在实施过程中出现新情况或新问题时,要结合实际及时修订与完善本预案。

县政府有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各乡镇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社区办参照本预案,制定本部门、本辖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各部门和各辖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分级应当与本预案一致。

8.2培训演练

县政府有关部门要开展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以检验和强化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能力,并通过对演习演练的总结评估,完善应急预案。

8.3名词术语

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

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括食物中毒。

食品安全舆情事件:指有关食品安全信息引起社会持续广泛关注,已经或可能造成不良影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应对处置的突发事件。

8.4预案解释

本预案由县政府食安办、食市局负责解释。8.5预案实施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京当九年制学校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与传染病突发事件(以下简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及组织分工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各项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在校园内发生。

(二)组织及分工

成立由校长***任总指挥,副校长***、***、***任副总指挥,各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在发生突发性公共事件时即时启动。指挥部设以下机构:

1、办公室

主任:*** 副主任:*** 成 员:***

2、救助指导组 组 长:*** 副组长: *** 成 员: 各班主任

3、调查维稳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各班主任

4、食品留样、封存:***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责任机构,应服从指挥部的统一领导和指挥。接到应急救援信息后,立即组织人员到指定地点集合待命,在必要情况下请安乐派出所、安乐卫生院给予支

援。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食物中毒和传染病突发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学校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和救援处置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由校长负责的学校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的突发事件防治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1、根据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突发食品安全事件防治应急预案制订本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各项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3、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食品安全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4、建立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检疫制度,及时掌握师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食品安全事件早期表现的师生,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食堂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6、确保学生喝上安全饮用水,吃上放心饭菜,住上安心宿舍。

7、及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食物留样等工作。

四、突发事件预防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学校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1、将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的职责落实情况纳入日常管理,并定期开展专项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

2、对食堂、教学环境与生活区环境进行重点自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二)增加学校卫生投入,切实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

(三)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学校卫生规范化管理。

1、学校集体食堂、副食品店等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申领卫生许可证。食品从业人员人人持有效健康证、培训上岗;对患有“五病”的人员100%的辞退。

2、购销和使用的食品定点采购并按规定验收,不向学生出售变质的食品和“三无”产品;食品加工过程和储藏做到生熟分开;餐饮具做到采用高温或药物严格消毒,并有保洁措施。

3、食品及其原料贮存和食品制作间做到具备完善的安全措施,并落实专人、专锁、专

保管责任制,强化安全防范措施,防止投毒事件发生。

4、加强学校生活饮用水的管理,防止因水污染造成疾病传播。

5、加强厕所卫生管理,做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和水源。

6、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重点搞好食堂卫生、教室卫生、宿舍卫生和环境卫生,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7、依法加强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加工、运输、存储、使用、处理等环节的管理,防止因管理失误引起突发事件。

(四)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的防疫抗病能力。

1、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落实好健康教育课,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2、结合季节性、突发性传染病的预防,通过黑板报、宣传橱窗、广播电视以及校园网等宣传途径,大力宣传、普及防治突发事件的相关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公共卫生意识和防治突发事件的能力。

3、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和预防食物中毒的专题教育,增强学生识别腐败变质食品、“三无”产品、劣质食品的能力,教育学生不买街头无照、无证商贩出售的各类食品。

4、督促和组织师生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倡合理营养,不断增强体质。

五、突发事件监测和报告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内容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中毒事件(食物中毒及急性化学物品中毒)、污染事故、免疫接种事故及严重异常反应,以及其它重大疑难及不明原因的健康危害事件。

(一)突发事件监测

1、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系统。在学校建立考勤监测制度,对师生员工中的缺勤者查明缺勤原因。对因健康原因缺勤者由校政教处进行登记汇总并进行追踪观察,分析其发展趋势,必要时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2、重视信息的收集。与县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卫生部门建立联系,收集本地及周围地区的公共卫生事件的情报,密切关注其动态变化,以便做好预防工作。

(二)突发事件报告

1、建立自下而上的突发食品安全事件逐级报告制度,并确保监测和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突发事件期间,有关部门实行24小时值班制。

2、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

4、建立突发事件举报制度。任何部门和个人有权向学校报告突发事件隐患,有权向政教处举报有关部门不履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规定的职责的情况。

六、突发食品安全事件的应急反应

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将突发事件的等级分为一般突发事件、重大突发事件和特大突发事件。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级次分类,结合我校的特点,在必要时启动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作出应急反应。

及时掌握学生健康状况,一旦发生校内食物中毒或可疑食物中毒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将做好下列工作:

1、立即停止食品加工出售活动,并在第一时间报告当地卫生、教育和公安等部门;

2、立即将发病师生送往医院,并协助医疗机构救治病人;

3、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待确认后交予卫生部门处理;

4、积极配合卫生、公安部门进行调查,并按其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5、落实卫生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并妥善处理善后事宜,维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6、配合卫生部门分析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意见,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机构保障

学校成立突发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处置领导小组,校总务、政教处按《京当九年制学校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要求具体负责突发食品安全事件、传染病突发事件的日常预防与控制工作。

(二)财力和物资保障

学校安排必要的经费预算,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提供合理而充足的资金保障和物资储备。

第三篇:关于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关于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精选5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有时会突发意外事故,为了避免造成重大损失和危害,预先制定应急预案是必不可少的。那么你有了解过应急预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1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食品卫生事件及其危害,指导和规范全市突发食品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食品卫生事件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卫生部制定的《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食品卫生监督程序》和《咸宁市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草案),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在本市范围内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食物中毒、食品污染事故和以食品为载体的恐怖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四)食品卫生突发事件的分级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将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1、特别重大食品卫生突发事件(ⅰ级)

xx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特别重大的食品卫生突发事件。

2、重大食品卫生突发事件(ⅱ级)

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以上死亡病例。

3、较大食品卫生突发事件(ⅲ级)

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

4、一般食品卫生突发事件(ⅳ级)

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99人,未出现死亡病例,或一起食物中毒人数在30人以下,但事故发生在学校、全市、全省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的。

(五)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提高全社会对突发食品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对各类可能引发突发食品卫生事件的情况要及时进行分析、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根据突发食品卫生事件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对突发食品卫生事件实行分级管理。市政府负责突发食品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预案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食品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

3、依法规范,措施果断。市政府和市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完善突发食品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立健全系统、规范的突发食品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制度,对突发食品卫生事件和可能发生的食品卫生事件做出快速反应,及时、有效开展监测、报告和处理工作。

4、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突发食品卫生事件应急工作要充分尊重和依靠科学,要重视开展防范和处理突发食品卫生事件的科研和培训,为突发食品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提供科技保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通力合作、资源共享,有效应对突发食品卫生事件。要广泛组织、动员公众参与突发食品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

二、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一)应急指挥机构

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依照职责和本预案的规定,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协调全市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成立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并根据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处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启动应急预案。

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设立食品卫生突发事件防控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食物中毒防控工作的业务指导、组织管理与监督检查。

(二)应急处理办事机构职责

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承办指挥部交办的各项指令和任务。根据工作需要,办公室内设综合、信息等若干应急处理专业组,其组成及职责如下:

1、综合组。负责协调各工作组的工作;负责拟订全市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经费预算和资金调拔计划;承办各种会议;负责秘书、文件和机要工作;管理指挥部办公室财产;协调有关医疗卫生机构为外籍人员及台、港、澳同胞提供预防和医疗服务。

2、信息组。负责收集、整理、分析国内外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动态,设立食物中毒报告电话,及时报告辖区内食品卫生突发事件信息;组织协调流行病学专家研究制定预防控制方案;掌握各地预防控制工作情况,编写、报送工作信息等相关资料。

3、医疗组。负责制订定点医院的标准,确定定点医院和后备医院,并督促落实各项准备措施;制定临床诊断和疑似病例转运、救治预案并督促落实各项准备措施;协调做好临床专家会诊、治疗和护理等工作;组织、管理和调遣市医疗应急救治队。

4、现场调查组。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快速检测、取证采样及临时控制措施的实施。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造成食物中毒突发事件的食品或有证据证明可能导致食物中毒事故的食品采取控制措施,追踪已售出或外运被污染食品的去向或溯源,采取样品并送检。现场调查组由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小组和现场卫生监督小组组成。

(1)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小组: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组成,主要负责食品卫生突发事件的报告、食物中毒采样、实验室检测、流行病学调查、中毒诊断并出具食物中毒诊断报告。

(2)现场卫生监督小组:由卫生监督机构人员组成,主要负责协助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对事件相关食品生产经营者进行调查取证,对事件现场采取行政控制措施,对违法经营行为实施行政处罚。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对事件发生地区的食品卫生突发事件的报告、医疗救治等进行卫生监督和执法稽查。

(三)专家组。

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建立专家组。其职责为:

1、指导对食物中毒的诊断和处理;

2、提出医疗救治方案,指导各地的医疗救治工作;

3、分析事件动态,向指挥部提出事件分析、预警和终止预案的建议;

4、指导或参与流行病学调查、事件现场处置;

5、承担专业技术培训工作。

三、运行

(一)应急准备和预警

卫生行政部门负责食品卫生监督、检测、抽检、预警工作。

1、健全食品污染物检测网,加强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日常卫生监督,对主要食物中毒病原、食物中毒高危食品如散装食品、熟肉及制品、乳及制品、糕点、饮料、水发产品等进行日常监测并加强抽检工作;

2、加强食物中毒信息库的建设与管理,利用现有的公共卫生网络,整合公共卫生信息资源,保证应急处理信息的畅通、及时、准确;

3、组织各项信息的汇总,通过对常规监督、监测、抽检等综合信息或食品卫生突发事件预警报告,报同级政府批准后启动、变更或结束相应级别应急响应。

(二)事件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卫生行政部门和当地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突发食品卫生事件及其隐患,也有权向上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举报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突发食品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职责的部门、单位及个人。

1、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

(1)发生食品卫生突发事件的食品生产经营者。

(2)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3)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4)市卫生行政部门。

(5)市政府。

(6)各级各类教育机构。

(7)其他有关单位及个人。

2、报告时限规定

(1)食品卫生突发事件监测报告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突发食品卫生事件,应当在2小时内尽快向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卫生行政部门食品卫生突发事件的报告时限按如下要求实施:

①对于一般食物中毒突发事件(iv级),应在接到报告后6小时内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本级政府报告;

②对于较大食物中毒突发事件(iii级),应当在接到食品卫生突发事件信息2小时内尽快向本级政府报告,同时向xx卫生行政部门及上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应立即组织现场调查确认,及时采取措施,随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

市政府应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尽快向上一级政府报告。

③对于特大食品卫生突发事件(i级)和重大食品卫生突发事件(ii级),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在接到食品卫生突发事件信息后1小时内上报上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也可同时直接上报xx卫生行政部门;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本级政府报告。

3、报告内容

食品卫生突发事件报告分为首次报告、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要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事态发展和控制情况及时报告事件进程。事件发生地食品卫生突发事件监测报告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当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事件的调查情况,填写《食物中毒事故个案调查登记表》和《食物中毒事故调查报告表》,调查处理结束后,撰写技术型总结报告,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上报。

(1)首次报告。未经调查确认的食品卫生突发事件或存在隐患的相关信息(包括发生食物中毒的单位、地址、发生中毒时间、中毒人数(死亡人数)、可疑中毒食物及中毒症状等),应说明信息来源、危害范围、事件性质的初步判定和拟采取的措施。

(2)进程报告。应包括事件性质、波及范围、危害程度、流行病学分布、事态评估、控制措施等内容。

(3)结案报告。应包括事件的基本情况,现场调查及样品检测结果,采取的防治和控制措施及效果,事件处理经过、结果及分析和讨论,成绩与问题、建议等。

食品卫生突发事件调查处理过程中的电话记录、现场调查笔录、现场检查笔录、控制决定等执法文书,监测记录、采样送检单、检验原始记录和报告、事件的总结报告等资料应归档保存。

市卫生行政部门应在每年底,将辖区内当年发生的食品卫生突发事件进行分析汇总并上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三)应急反应

发生突发食品卫生事件时,市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分级反应的原则,作出相应级别应急反应。

1、食品卫生突发事件的分级反应

(1)一般食品卫生突发事件(iv级)的应急反应

市卫生行政部门接到一般食品卫生突发事件报告后,应立即启动突发事件iv级应急反应。在市政府领导下,成立食物中毒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负责辖区内食物中毒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组织管理与指挥协调,向同级政府负责,并报告工作。

(2)较大食品卫生突发事件(iii级)的应急反应

发生较大食品卫生突发事件报告时,市卫生行政部门做出iii级预警后,市政府根据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建议和食物中毒突发应急处理的需要,由市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启动iii级应急反应,在地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组织开展指挥协调本地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市卫生行政部门同时立即启动突发事件iii级应急反应,及时组织专家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适时对本应急反应终止的分析论证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必要时请求省卫生厅予以支持,保证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特别重大食品卫生突发事件(i级)和重大食品卫生突发事件(ii级)的应急反应

发生重大和特别重大食物中毒突发事件报告时,市卫生行政部门做出i级、ii级预警后,市政府根据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建议和食物中毒突发应急处理的需要,由市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启动二级、一级应急反应。在国家、省和地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组织开展指挥协调本地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市卫生行政部门同时立即启动突发事件ii级、i级应急反应,及时组织专家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适时对本应急反应终止的分析论证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必要时请求国家卫生院予以支持,保证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应急处理措施

(1)医疗救治

负责病人的现场抢救、运送、诊断、治疗,检测样本采集,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病人的流行病学调查。必要时调动市直其他医疗机构参与处理。

(2)事件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在接到食品卫生突发事件报告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及时组织流行病学调查小组赶赴现场,按照《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技术处理总则(gb14938-1994)等要求,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初步判断是否食物中毒及中毒类别。

(3)卫生监督现场调查与处置

卫生监督机构协助卫生行政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食品卫生监督程序》及《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对食物中毒事故进行调查,采取卫生行政控制措施,调查工作由2名以上卫生监督员依法进行。

(四)反应终止

食品卫生突发事件经应急反应,在完成对被污染食品封存、销毁等控制措施、对被污染场所及食品用工(用)具等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并经消毒效果监测合格,没有续发中毒患者,经专家组进行评估后提出建议,由卫生行政部门提出报告,经同级政府批准,可以结束应急反应。

(五)信息发布

发布赤壁市信息需上报xx卫生行政部门,经卫生部授权后,由省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向社会发布事件信息,其他各级政府部门及单位无权向社会发布。

(六)食品卫生突发事件的查处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经调查取证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认定造成食物中毒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食品卫生行政处罚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四、保障

(一)技术保障

1、信息系统

加强食物中毒信息库的建设与管理,利用现有的公共卫生网络,整合公共卫生信息资源,保证应急处理信息的畅通、及时、准确;实现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机构、医疗救治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

2、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市政府应加快疾病控制机构和基层预防保健组织建设;建立功能完善、反应迅速、运转协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健全覆盖城乡、灵敏高效、快速畅通的疫情信息网络;改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和实验室设备条件;加强疾病控制专业队伍建设,提高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置和实验室检测检验能力。

建立食品污染物检测网,对主要食物中毒病原、食物中毒高危食品如散装熟肉、乳及乳制品、水产品等进行监测并加强抽检工作;

3、应急医疗救治体系

根据服务人口和医疗救治需求,按照要求建立一定规模的紧急救援中心,根据需要选择综合医院急诊科建立急救网络。同时依托综合力量较强的医疗机构建立紧急救援机构。

4、卫生执法监督体系

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卫生执法监督队伍建设,明确职能,落实责任,规范执法监督行为。对卫生监督人员实行资格准入制度和在岗培训制度,全面提高卫生执法监督的能力和水平。

5、应急卫生处理队伍

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平战结合、因地制宜、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统一管理、协调运转”的原则建立卫生行政部门统一领导下的由卫监、疾控、医疗参加的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队伍。

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建立应急卫生处理队伍资料库,对应急卫生处理队伍实行计算机管理;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情况,对队伍及时进行调整,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救治能力。积极选送应急卫生专家进行培训。

(二)物资保障

市卫生行政部门根据需要调理配备食物中毒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所需的对讲机,无线上网计算机、车载电话等通讯器材、消毒灭菌药械等物资明细清单并购置适当数量用于储备。

市疾控中心检验室应保证储备常见食物中毒检验用标准品、中毒标准菌株和诊断试剂等,并使其处于良好状态,随时可投入正常使用。

各级医疗救治单位应储备常见食物中毒特效救治药品,随时为食物中毒突发事件的患者提供积极医疗救护。

(三)资金保障

市政府每年应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购置和维护应急储备所需物资,开展专项技术研究等所需经费以及有关技能培训等经常性项目支出,并储备一定数量的食物中毒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和医学救治等应急经费,以确保应急行动能够及时快速启动。

所需经费由卫生行政部门每年列出预算后报同级政府批准,遇有重大或特大食物中毒突发事故,发生费用超支时财政部门应保证必需的资金供应,保障因突发事件致并致残的人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五、管理

(一)预案的管理本预案由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发布,报市政府备案。

定期对预案进行演练评估,并根据食品卫生突发事件的形势变化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更新、修订和补充。

(二)预案的演练卫生行政部门应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

市卫生行政部门应保证每年进行一次综合演练。

应急预案的演练可是综合演练或就现场调查处理、检验检测、医疗救治等分系统模拟演练,演练要有针对性,重点检验信息渠道是否通畅、应急准备是否充分、反映机制灵敏性和指挥系统的有效性等,以提高应急处理技术水平和整体应急反应能力,发现问题应及时对预案予以调整和修订。

(三)宣传与培训

1、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日常监督和食品抽检,认真落实对本地区食品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工作,防止食物中毒突发事件和食品污染事故的发生,不断提高我市食品卫生的总体水平。应定期或根据需要适时对卫生监督、疾病控制和医疗救治机构等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食物中毒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以便及时掌握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学习交流国内外、省内外最新专业知识的进展,推广应用先进检验监测技术。

2、市卫生行政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利用电视、网络、广播、手册、传单等多种形式,对社会公众广泛开展食物中毒突发事件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当发生食物中毒突发事件时,卫生行政部门和政府其他相关机构应采取积极措施,组织或配合做好应急防范和救治工作等宣传教育,以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面对食物中毒突发事件时的应对能力,防止或减缓事件的蔓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四)责任与奖惩

本预案规定的相关责任单位或个人应当严格履行职责,瞒报、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缓报、谎报的,以及不履行职责的,对主要负责人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因其过失造成食品卫生突发事件或者对社会公众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的,给予开除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附则

(一)名词术语

食品卫生突发事件是指因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的急性、亚急性疾病的食物中毒事件以及可能造成食物中毒的严重食品污染。

(二)本预案由市卫生局负责解释。

(三)本预案由发布之日起实施。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2

一、指导思想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宣传与普及安全教育知识,进一步提升幼儿园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确保师生生命安全。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园发生食物中毒的情况处理。

三、应急程序

(一)应急指挥人员名单

1、负责人:

2、现场指挥人员:

(二)现场措施

a、对患儿的处理

1、立即将患儿送医院治疗,教师要向医生真实反映幼儿患病的症状,并陪同在幼儿身旁等待家长来院。

2、做好家长工作,如果食园外食物所致,立即与家长联系,尽量争取取样。

3、把中毒危害控制在最小的范围。

b、建立三级报告制度

1、如发生食物中毒事故,保健老师应及时向单位领导报告。

2、保健老师及时向卫生防疫站和妇幼保健所报告。

c、配合行政部门对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

1、立即停止食品加工、供应活动。

2、提供留样。

3、如实提供有关材料,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做好诊治、调查事故、处理等工作。

(三)现场指挥

处置事故现场指挥应由在场最高级别的负责人担任,并根据事故性质、危害程度成立临时的救援小组。等总负责任人到达现场后,详细汇报事故情况,由总责任人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3

根据食品安全的有关法规、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公司经营实际制定制度。

一、应当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定期检查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是食品安全事故隐患。

二、一旦发生或可能发生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店(单位)有义务及时、主动、有效地采取应急处置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和蔓延。防止事故扩大,并及时向事故发生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三、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对食品安全事故隐瞒、谎报、缓报,不得毁灭有关证据。

四、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店(单位)的应急处置措施:

1、采取措施立即停止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食品的食用和使用;

2、密切注意已食用可能导致事故的食品的人员,一旦出现不适症状的,立即送至医院救治;

3、保护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现场,控制和保存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以便有关部门采集、分析等。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4

一、成立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小组成员职责:

组长

负责总体协调,组织、指挥、做出相应的应急工作安排。

副组长

协助现场整体工作安排,收集记录相关情况,形成文字材料。

组员

负责现场救治,与卫生、防疫、医疗等部门联系。

组员

提供一线的情况,查明事因,及时落实相关工作安排,并向师生及家长做好解释工作。

三、应急处理程序

1、对中毒者采取紧急处理

⑴停止食用中毒食品;

⑵采集病人排泄物和可疑食品等标本,以备检验;

⑶组织好对中毒人员进行救治;

⑷及时将病人送医院进行治疗;

⑸对中毒食物及有关工具、设备和现场采取临时控制措施。

2、对中毒食品控制处理

⑴保护现场,封存剩余的食物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

⑵为控制食品中毒事故扩散,责令商家和生产经营者回收已出售的造成食物中毒的食品或者证据证明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

⑶经检验,属于被污染的食品,予以销毁或监督销毁。

3、对相关用品采取相应的消毒处理。

⑴封存被污染的食品用具及工具,并进行清洗消毒。

⑵对微生物食物中毒,要彻底清洗、消毒接触过引起中毒食物的餐具、容器以及存储过程中的冰箱、设备,加工人员的手也要进行消毒处理,对餐具,用具、抹布最简单的办法是采取煮沸办法,煮沸时间不应少于5分钟,对不能进行热力消毒的物品,可用百分之七十五酒精擦拭或用化学消毒剂浸泡。

⑶对化学性食物中毒要用热碱水彻底清洁接触过的容器、餐具、用具等,并对剩余的食物彻底清理,杜绝中毒隐患。

4、食物中毒紧急报告制度

发生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事故和接收食物中毒事故的报告应及时填写《食物中毒事故报告登记表》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说明发生食物中毒的单位、地址、时间,中毒人数,以及食物中毒等有关内容。

5、善后及责任追究

⑴善后工作由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小组集体研究,制定处置方案。

⑵责任追究属上级部门和司法机关管辖的,学校负责落实执行;属学校管辖的,由食堂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之规定集体研究决定。

⑶事件处理结束后,立即着手清查隐患,堵塞漏洞,组织食品管理和从业人员全员培训,并对学生进行情况通报和相关教育。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5

一、食品卫生安全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和企业的生死存亡,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餐饮消费环节突发事故的危害,为提高保障本企业食品卫生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上级部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结合本企业实际,制订该预案。

二、成立食品卫生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处置小组,负责本企业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组织、协调和相关责任的处理工作: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以上相关成员对各相关部门负责,并在组长领导下密切协作。

三、工作要求与工作职责: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部门成员要以按照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指导原则,认真做好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确保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维护消费者切身利益。

2、制定方案,提高应急能力。制定本农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理预案,各部门成员结合实际,按照《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熟悉掌握分级报告、人员救助、原因分析、责任追究等应急处置的具体工作,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3、工作职责与应急措施:组长负责召集组织协调成员对突发事件的预防、控制、应急处置,保持与卫生管理部门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密切沟通与联系。一旦发生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相关成员必须立即报组长,根据突发事件等级由组长报县卫生局以及县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同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请求政府应急机构实施应急增援。

四、应急措施:

1、加强日常监测,根据就餐规律,密切注意就餐人员状况,如出现就餐人员出现异常,相关人员应第一时间报告组长。

2、接报后应及时分析、评估和预警,对可能引发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根据实际情况相关成员按其分工,布置任务,在最短时间内按预定方案执行。

3、发生食物中毒或可疑食物中毒时,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并注意食品及相关原材料、餐饮用具的留样工作。

4、可使用紧急催吐方法尽快排除毒物,如使用筷子或手指刺激咽部催吐,同时做好呕吐物留样待查。

5、尽快将中毒病人送往就近医院诊治,并报卫生部门。

6、事后应根据卫生监督部门的指导对场所物品进行消毒处理。

第四篇: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泗县人民医院在加强日常管理的同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本着对广大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态度,积极认真做好食品卫生管理工作,认真扎实做好餐馆的各项工作,加强日常的安全巡视检查,及时发现和清除各种隐患,为充分做好预见各种食品安全事故及消费者群体事件的发生,建立应急机制,特制定****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一、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小组成员职责:

组长:**

负责总体的协调,组织、指挥、做出相应的工作安排。

副组长:**协助现场整体工作安排,收集记录相关的情况,形成文字材料。

组员:

提供一线的情况,查明事因,及时落实相关工作安排。

三、及时处理和控制食物中毒事故现场。

1、对食物中毒者采取紧急处理

⑴停止食用中毒食品;

采取病人排泄物和可疑食品等标本,以备检验;

⑶组织好对中毒人员进行救治;

⑷及时将病人送医院进行治疗;

⑸对中毒食物及有关工具,设备和现场采取临时控制措施。

2、对中毒食品控制处理

⑴保护现场,封存剩余的食物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

⑵为控制食品中毒事故扩散,回收已出售的造成食物中毒的食品或者证据证明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

⑶经检验,属于被污染的食品,予以销毁或监督销毁。

3、对中毒的用品采取相应的消毒处理

(1)封存被污染的食品用具及工具,并进行清洗消毒。

(2)对微生物食物中毒,要彻底清洗,消毒接触过程中食物中毒的餐具、容器、用于以及存储过程中的冰箱、设备,加工人员的手也要进行消毒处理,对餐具,用具、抹布最简单的办法是采取煮沸办法,煮沸时间不应少于5分钟,对不能进行热力消毒的物品,可用百分之七十五酒精擦拭或用化学消毒剂浸泡。

⑶对化学性食物中毒要用热减水彻底清洁接触过的容器、餐具、用具等,并对剩余的可疑食物彻底清理,杜绝中毒隐患。

4、食物中毒紧急报告制度

发生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事故和接收食物中毒事故的报告应及时报告山丹县食品药品管理局,说明发生食物中毒的时间,中毒人数,以及食物中毒等有有关内容。

四、加强管理、防患于未然

(1)泗县人民医院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强建设,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去做。把消费者的安全放在首位,把预防工作当作重中之重,切实抓好、抓紧、抓食品安全,确保消费者的饮食安全。

(2)建立岗位责任,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对玩忽职守要追究其责任,对造成不良后果的要进行严肃处理。

***

****年**月**日

第五篇: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工作原则

1、全程预防、全程控制:本预案所称食品卫生安全突发事件,是指本公司食堂餐饮环节中发生食源性疾患以及公司负责组织提供的集体用餐导致的公司员工食物中毒事件。造成以上食品安全事故时启动应急预案。

2、明确职责、落实责任:食堂要按照“总经理统一领导、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各部门协调配合”的食品安全工作机制,实行分级管理、分级响应,落实各自职责。

3、科学决策、群防群控:公司建立组织,实行科学民主决策,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要加强公司日常监测、坚持群防群控,及时分析、评估和预警。对可能引发的食品安全事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

4、及时反应、快速行动:公司对所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要作出快速反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严格控制事故发展和势态蔓延,有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认真做好食品安全事故的救治、处理及整改工作。

二、事故分级 突发事件按其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分为三级: 一级,重大食物中毒事件。为本公司发生的一次中毒100人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或不足100人,出现10例及以上死亡病例的食物中毒事件。

二级,较大事件。为本公司发生的一中毒100人及以上未出现死亡病例的事件,或不足100人,出现死亡病例的事件。

三级,一般事件,为本公司一次中毒99人以下,未出现死亡病例的事件。

三、使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发生在我公司食品中毒重大、较大、一般突发事件。

四、救助体系

1、食堂根据集团公司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的要求,成立永兴公司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应急处置工作。

长:王卫平

董事长 副组长:田锋伟

副总经理 郑彦江

工会主席 郝文亮

管理部部长

成员:刘晋生

杜靖增

陈旭东

王维华

李国青

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有:

(1)启动公司重大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应急预案;(2)领导、组织、协调事故应急处置工作;(3)负责事故应急处置事项的决策;(4)负责上报与事故相关的重要信息;(5)审议批准公司应急处置工作报告等;

(6)向集团公司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报告事故救援情况。

五、运行体系

1、监测

公司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事故监测、报告网络体系,建立通畅的信息监测和通报网络,通过日常监测和抽检,加强对公司卫生、食堂餐饮日常监管,建立重大食品安全信息资料档案。及时研究分析本公司食品安全情况,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形成统一、科学的食品安全信息评估和预警体系。

2、预警

重大、较大突发事件的预警需经晋东公司报集团公司批准后,由集团公司领导小组向事发地发布。一般突发事件的预警由本公司发布。

3、报告

公司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事故报告系统,按照当地食品安全事故报告的有关规定,主动监测,及时报告。报告时间不得超过事发后1小时,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报告程序是事务长——主管领导——董事长,同时由办公室向当地政府和卫生疾控部门,以便及时施救。

4、处置措施

(1)发生一般突出群体食品中毒事件。公司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启动本应急预案,配合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2)发生较大事件,启动应急预案,并报集团公司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组织有关单位和相应力量进行应急处置。

(3)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启动本应急预案,并在集团公司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处置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

(4)突发事件发生后,由相关主管领导和本公司食品卫生安全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先期统一指挥应急处置,并在1小时内向集团公司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报告情况。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事件 4 的种类、发生的时间、地点、范围、程度、后果、采取的措施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等。

(5)食品安全事故善后处置工作结束后,本公司事故应急小组总结分析应急救援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应急救援工作的建议,完成应急救援总结报告,报关集团公司食品卫生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六、其他

1、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处置突发事件成绩显著的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奖励;对处置工作严重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个人,视情况可分别采取检查、纪律处分等分工追究其责任;对处置不当,贻误战机,造成恶劣影响或严重后果的直接责任人,要劝其引咎辞职,或给予免职处理,涉嫌犯罪的,移交有关部门处理。

2、公司对炊事员加强食品安全知识教育,不断提高炊事员的安全意识,最大限度减少食品安全事故造成的危害,保障广大职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3、本预案由永兴公司负责解释。

4、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食堂安全管理制度

一、卫生管理制度

1、本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是食品卫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对食品卫生安全负全面责任。

2、主管食堂负责人及事务长,对食品卫生负全面管理责任。并承担卫生管理职能。

(1)组织从来人员进行卫生法律法规和卫生知识培训。(2)制订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及岗位责任制度,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3)检查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状况并记录,对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卫生要求的行为及时制止并提出处理意见。

(4)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督促患有有碍食品卫生疾病和病症的人员调离相关岗位。

(5)接受和配合卫生监督机构对本单位的食品卫生进行监督检查,并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二、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

1、食品从业人员应按《食品卫生法》规定,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如遇特殊情况还应接受临时检查。

2、新参加工作或临时参加人员应经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3、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4、从业人员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不碍食品卫生的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原因、排除有碍食品卫生的病症或治愈后凭有效的医院证明方可重新上岗。

三、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制度

1、应按《食品卫生法》有关规定,每年接受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及相关卫生知识的培训学习,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2、新进从业人员以及临时工应做到培训后上岗,培训情况应记录在案。

3、应定期组织从业人员学习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及相关卫生知识,使从业人员了解熟悉有关应知会内容,每次学习要有学习记录。

4、应建立从业人员学习培训、考核档案。

5、对不参加培训学习或考核不合格者要从严考核直至辞退。

四、卫生检查制度

1、按各种工作岗们的职责和卫生要求,开展卫生检查工作。

2、由负责人会同有关人员对食品生产加工、经营等各个环节进行卫生检查工作。

3、每次检查均应将发现问题与当事人确认,并做好卫生检查记录。

4、应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时及处理意见,对不符合卫生要求的行为应及时制止。

5、健全卫生管理奖惩制度,每次检查结果均应纳入单位工作考核。

6、应建立卫生管理档案备查。

五、个人卫生制度

1、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操作时必须穿戴洁净的工作衣帽,接触直接入口食品时还应载口罩。

2、不得用手直接抓取各类熟食品。

3、不得穿戴工作衣帽进入厕所及与食品加工无关的场所。

4、不得在食品处理区吸烟和随地吐痰。

5、非工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出食品处理区。

6、操作人员都应做到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服、勤理发、勤剪指甲。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操作人员在有下列情形时应洗手:

(1)开如工作前或上厕所后;(2)处理食物前或处理食物后;

8(3)处理用过的设备或食用具后;(4)处理动物或废物后;(5)咳嗽、打喷嚏或擤鼻子后;

(6)触摸耳朵、鼻子、头发或身体其他部位后;(7)从事任何可能会污染双手活动后。

六、原料采购索证制度

1、采购原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的2食品卫生标准,并信法向供货方索取当年有效的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复印件等备查。

2、采购食品要认真严格地进行质量检查;不得采购无食品标识、标识不清及无检验(检疫)合格证的食品。

3、所购食品执行入库交接验收登记制度,登记后由采购员和管库员双方签字确认。

七、库房管理制度

1、库房要有专人管理,严格执行食品入库检查验收制度。

2、食品的储存要分类、分架存放,并做到标记鲜明,码放整齐,隔墙离地,定期检查。发现超期和变质食品要及时处理。

3、食品与非食品不得混放,消毒药品及有强烈刺激气味的物品不得与食品同库存放。

4、库房必须有机械通风设施,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库房干 9 燥。发现食品变质、发霉、生虫要及时处理。

5、做好库房防鼠、防虫、防蝇及防蟑工作,通向室内的门要加防鼠板。

6、设置退货位,对拟退食品应及时处理。

7、要保持库房卫生良好,内外整洁。

八、粗加工管理制度

1、粗加工必须在粗加工间内进行,工具、容器要专用。

2、加工前要先认真检查待加工的食品及其食品原料,发现有腐败变质迹象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和使用。

3、各种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应洗净,动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应分池清洗,水产品应在专用池清洗,禽蛋在使用前应外壳洗净,必要时应进行消毒处理。

4、清洗后的食品应保持清洁,放在清洁的容器内,并放置于专用货贺(台面),不得直接置于地面,以防食品污染。

5、切配好的食品应按照加工操作流程,在规定时间内使用。

6、易腐食品应尽量缩短在常温下的存放冒间,加工后应及时使用或冷藏。

7、加工场所垃圾要及时清理,不得随意乱扔或堆积,要设专用箱(桶)并加盖。

8、要保持加工场所卫生整洁。

九、烹调加工管理制度

1、烹调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进行烹调加工。

2、不得将回收后的食品(包括辅料)经烹调加工后再次 供应。3、4、5、6、7、8、9、十、5、6、食品必须充分加热,烧熟煮透,防止里生外熟,加工时食品中心温度不低于7℃。

烹调后的食品要保洁存放,不得与半成品、原料混放。剩饭菜应冷却后冷藏存放,外购熟食品应回锅充分加热后供应。

烹调出菜流程合理,无交叉污染,生熟食品应分台或分层放置,生熟容器有时显标记,不得混用混放,用后洗净消毒,定位保洁存放。

盛装调料的容器要保持清洁卫生,调料内无异物、无油垢,并定期消毒。

烹调过程中应保持操作台面清洁。不用炒菜勺尝味,不用抹布擦碗碟。

面食制作管理制度

加工前应认真检查各种面食原辅料,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进行加工。在操作间盛放食品的容器不得直接落地。

7、调味品贮存的容器要符合卫生标准,容器要加盖,放止鼠、害虫污染食品。

8、制作过程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必须严格执行食品添加剂卫生标准。

9、食品应蒸熟煮透,在加工食品中心温度不低于70

10、℃。

11、加工带馅食品时,未用完的馅料应冷藏存放,并在规定存放期内使用。

12、各种设备用具用后应保持清洁,加盖清洁的防尘布罩。

13、应保持操作间卫生清洁。

十一、凉菜制作管理制度

1、凉菜制作必须做到“五专”:即专人、专室、专工具、专冷藏、专消毒。并在凉菜著作间入口设预进间,供工作人员二次更衣、洗手消毒使用。

2、凉菜制作间内必须安装空调设施,保证室温低于25℃。

3、凉菜制作间加工前必须进行紫外线消毒,每次消毒时间不少于30分钟。

4、凉菜制作前要将刀、砧板、台面、手进行消毒并有消毒记录。

5、加工前应认真检查待配制的成品凉菜,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进行加工;供加工的蔬菜、水果等食原料,必须洗净消毒,未经清洗处理的,不得带入凉菜制作间。

6、凉菜制作要有计划,当日加工当日使用。

7、工作结束后要做好工具、容器的清洗消毒及制作间内的清洁卫生工作。

8、非专人间操作人员不得擅自进入,不得在专间内从事

9、与凉菜加工无关的活动。

十二、餐饮具清洗消毒制度

14、餐饮具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符合国家不关卫生标准,并定位存放,保持清洁,未经消毒的餐饮具不得使用。

15、洗刷餐饮具必须使用水池,不得与其他水池混用,要有时显标记。

16、洗涤、消毒餐饮所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必须符合卫生标准要求。

17、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饮具应分开存放,消毒后的餐饮具必须贮存在专用的保洁柜内备用,不得与其他物品混放在一起,保洁柜要定期清洗、消毒、保持 13 其干燥、洁净,不得存放其他物品。

18、禁止使用破损餐饮具及重复使用一次性餐具。

19、应定期检查消毒设备、设施,使其处于良好状态,采用化学消毒的应定时测量消毒液浓度。

下载枣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枣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本站推荐]

    预案只是我们事先制定的工作方案,不能依赖于这个文本文件解决我们应急工作中的所有问题,下面是关于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内容,欢迎阅读!一、食品卫生安全关系到广大消费者......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大全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难免会面对无法预料的突发事件,为了可以第一时间作出应急响应,常常要提前编制一份优秀的应急预案。编制应急预案需要注意......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范文1 一、食品卫生安全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和企业的生死存亡,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餐饮消费环节突发事故的危害,为提高保障本企业食......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七舍镇中心小学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食品卫生安全关系到全校师生的生命健康和,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学校食堂餐饮消费环节突发事故的危害,为提高保障本校食品......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为了保障全体师生健康地学习与生活,保证幼儿园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促进幼儿园后勤工作的管理和规范,防范食堂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切实有效地降低和控......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太原市小店区锦泰鑫商行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食品卫生安全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和企业的生死存亡,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餐饮消费环节突发事故的危害,为......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精选合集)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一、 工作原则1、全程预防、全程控制:本预案所称食品卫生安全突发事件,是指贵阳金阳丽清大别山鹅火锅餐饮环节中发生食源性疾患中毒事件。造成食品安......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范文大全

    洞水小学食堂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为维护学校师生人身安全,有效处理学校突发安全事故,使学校突发安全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特制定《余庆县洞水小学食堂食品突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