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设有文化的发行团队
建设有文化的发行团队
作者:谭军波(2011-06-14 16:50:11)转载:毛长征(2012-07-24 16:50:11)
为庆祝《东莞日报》创刊25周年,报业集团成立一周年,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发行公司积极参与,表现不错。
5月24日下午,“我与东莞报业”演讲大赛在报业大厦3楼举行。来自集团各部门的25名选手参赛,竞争激烈。发行公司选派3名员工参加,最终两名入10强。当时,我在现场任评委,充分感受到3位发行人饱满的激情和认真的态度。尤其是毛长征同志,作为基层的发行员表现优异。坐在我身边的专业评委对我说,毛长征不仅有激情,演讲稿写得很实在,很朴实。决赛时,他也获得了三等奖。若论演讲技巧,许多选手是学播音的,为何他们败在普通话都不太标准的发行员之下,因为我们的选手认真、真诚、朴实、激情。
我知道毛长征、宋中文、斯栋3位选手,对待此次演讲比赛做了充分而精心的准备。词背得熟,动作反复设计,练了多次。比赛前我看过他们的演讲,提了些意见,真的上场后,比平时发挥得更好,可喜可贺。正所谓“不打无准备之仗”,“ 怕就怕认真二字”。3位参赛选手精神面貌与敬业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在另外一个活动“前行的力量 我与东莞报业“征文比赛评选中,发行公司两位女将谢文娟、陈敏仪荣获三等奖。
还有刚刚结束的东莞报业第二届十大歌手争霸赛上,发行公司的曹常会、陈敏仪进入10佳。征文也好,演讲也好,应该是采编的强项,“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发行人也有如此上佳的表现,实在令我惊喜。
毛主席曾经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愚蠢的军队是不可能战胜敌人的。
发行团队与采编、广告团队相比,文化素质肯定低一些,可能真正有本科文凭也没有几个。但我们不能由此而放松要求,降低标准,得过且过,甚至自暴自弃。我们要向当年毛泽东领导一群农民组成的军队一样,有意识提升文化水平;我们要向李云龙学习亮剑精神,敢于向采编部门的兄弟姐妹们叫板,勇于展示自己的文化实力。
从发行团队组建之始,我们有意识提升团队的文化素养,想了许多办法。比如狠抓培训工作,不仅内部互相学习,有针对性地学习,也主动出击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公司经常推荐一些好的营销或励志书籍,学习讨论,写心得;我们坚持办好内刊,鼓动大家写稿投稿,成为互相交流的精神家园,等等。现在看来,效果是不错的。我们有必要坚持下去,曾经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亦如此。
说明:本文作者谭军波,时任东莞报业传媒集团副社长、东莞时报总编辑,于2011年发表在6月份的《东莞报业发行人》内刊上。
第二篇:建设有文化功能的小学图书馆
把图书馆建设成学校的文化高地
天和小学
天和小学是一所年轻的学校,是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后的新建学校,她拥有优美的校园、齐全的专用馆舍,一流的教育装备。但她的文化积淀、学校精神尚显稚嫩,如何促进学校文化、学校精神与设施设备的现代化一道与时俱进?我们认为要赋予硬件建设以文化元素,学校图书馆应该有一流的硬件设施,更要有文化的韵味,要把图书馆建设成学校的文化高地。
遗憾的是如此现代化的学校没有一个像样的图书馆,原来规划中的图书馆被一分为二,一部分是小学的候车室、一部分是附属幼儿园的一个班级,仅仅在综合楼三楼布置了一个面积只有80平米的藏书室。年轻的学校、年轻的教师、尚待启蒙的学子,都迫切需要文化的浸润。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里可能什么都足够多,但如果没有为人的全面发展及其丰富的精神生活所需要的书,或如果不热爱书和冷淡地对待书,这还不是学校;相反,学校里可能许多东西都缺乏,许多方面都可能不足的、简陋的,但是如果有永远为我们打开世界之窗的书,这就是学校了。”因此建设一流的图书馆摆上了议事日程,通过认真规划精心设计,今年暑假投入二十多万元装修了新图书馆。为了把新图书馆建设成学生最向往、教师最满意、学校最温馨的精神家园,我们主要在以下三方面下功夫:
1、以人为本,为师生提供便捷的服务。图书馆在校园内的地理位置很重要,一定要在空间距离上亲近师生。应该感谢前任校长的智慧,学校新建时在校门口紧挨教学楼处规划了一个面积达400平米的图书馆。因此我们通过调整教室,将幼儿的一个班级临时搬到了楼上的报告厅,将候车室与新建的阅览区有效整合。调整后的新图书馆正门面向教学区,离最近的教室才10米左右,边门紧靠学校进出校门的主通道。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有了师生抬脚就进图书馆的便利。
在馆内平面布置上我们也坚持以方便师生为目标。进图书馆正门两侧以文化景点分隔为:南部70平米的电子阅览区、北部80平米的学生阅览区。正对大门是图书馆服务台,服务台后是100平米的书库,书库南面分割出60平米的教师阅览区,书库北面是孔子学堂。这样的功能分区满足了师生不同的阅读需要,人人能在馆内找到理想的阅读场所。
新图书馆配置了一流的设施设备,为师生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的服务。我们根据苏州市一级图书馆的标准配备了消防、消毒、复印、打印、电子监控等设备,各个区域都安装了空调。教师阅览区配备了热水器、消毒柜、咖啡红茶等饮品,创造了一个温馨、休闲的阅读环境;学生阅览区和孔子学堂以各种图案、高低错落的地台和阅览桌为主,创造了一个宽松、富有童趣的阅读环境。
面对近在咫尺的精神宝库,师生是难于抵挡的,自开馆以来图书馆始终是学校人气最旺的地方。
2、注重文化,建设有品位的图书馆。
便捷是从时空上拉近了师生与图书馆的距离,提升图书馆的文化品位则重在精神层面拉近图书馆与教师的心理距离。
图书馆文化首先是环境氛围的渲染,我们知道,做任何事情,一个好氛围是很重要的,环境可以影响人教育人。因此我们在图书馆建设上,将环境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落实。
墙面文化分为互动区域、国学导学区域、师生风采展示区域。互动区域位于图书馆前的门厅和两侧走廊,主要布置新书推荐、读书成果展示、阅读之星介绍等内容,使学生在互动中体会阅读的快乐,成长的喜悦。
国学导学区域,位于进入图书馆正门到服务台之间及孔子学堂内,主要以木刻经典名言的形式展示了国学启蒙教育的价值追求,如我们在进入图书馆正门两侧刻了这么六段经典: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礼之用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表达了学校围绕“天和、地和、人和”建设和谐学校的价值追求。
师生风采展示区位于图书馆四周墙面,主要用于主题性师生作品展示。与开馆同时进行的是学校两位美术教师的作品展。今年图书馆装修正逢炎热的暑假,为了9月开馆与美术作品展同时进行,美术教师冒酷暑挥毫作画,自费装裱。开学后学校组织了隆重的开馆和展览典礼,给美术教师戴红花颁证书,拉横幅作宣传,组织全体教师学生参观展览。人可以创造优雅的环境,环境有了人文也就成了文化,是文化就能影响人。开学后我校的美术教育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美术教师在学生中人气指数直线上升,老师也通过展览感受到了自身的价值,工作激情更高了。今后我们将逐步推出各类师生作品展览,以此激发师生的工作学习热情,提升图书馆的文化品位。
图书馆地面环境结合功能分区精心设计。如孔子学堂、教师阅览区地面适当抬高,以突出国学启蒙教育、孔子、教师尊崇的地位。教师阅览区与电子阅览区以模仿鸟巢外墙的形式修隔断,在通灵中别有韵味。学生阅览区与电子阅览区以翠竹、鱼池分隔,以鱼的灵动、水的包容、竹的高洁暗示书有品,人有魂。
高雅的环境实现了师生与图书馆心心相印,两情相悦。
3、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育人功能。
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采掘不尽的富矿。为了使学校、师生尽快成为精神富翁,我们每年都安排五六万专项资金用于图书采编。近年来逐步从少数人集中时间采编向人人参与全采编过度,我们发现仅仅靠学校领导和图书馆工作人员采集图书,往往不能满足师生不同的阅读需要,很多图书进库五六年还是风采依旧,成为了藏书和统计表上的数字。我们现在选购图书主要通过三条途径:一是各班成立图书信息员,每月一次向图书馆推荐图书,然后由图书管理员去书店订购。二是鼓励教师为学校图书馆购书,我们要求每个教师每学期为学校购书不少于100元。三是每年有组织地外出购书1-2次。现在图书馆藏书数量质量有了极大改观,现馆藏图书37857册,生均藏书量达51.9册。今年新增图书100%是一级出版社出版的优秀图书,自然科学类占新增总量的90%以上。2010年订阅的报刊数接近80种。
书的价值体现于师生的阅读,苏霍姆林斯基号召教育工作者:“应该让学生走进图书馆,让书籍成为青年一代的挚友。”为了让师生走进图书馆,学校图书馆是我校最早开门最晚关门的地方,可以说从第一个学生进校门到最后一名学生离校图书馆都是敞开大门,全天候为师生服务。上午7:00-7:50,下午4:10-5:00两个时段,图书馆内常常有一百多人在静静阅读,这两个时段我们每天安排2名党员志愿者指导学生读书,这样既解决了早到校学生、晚回家学生的安全管理问题,也使学生在阅读中享受着成长的快乐。
通过成立各种读书组织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培养师生的阅读兴趣,形成阅读习惯。我们开展了编写读书小报、好书推荐、读书笔记展评、阅读之星评比等活动。成立了青年教师读书会,“天道酬勤”学生读书会,建了班级书吧。我个人感到比较有兴趣的是本学期新组建的“天道酬勤”读书会,今年学校党支部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征求教师意见时,普遍反映学校大量吸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后,学习成绩、行为习惯有缺陷的学生很多,面对这一现象,我们成立由36名所谓的问题学生参加的“天道酬勤”读书会,每周有1名党员召集他们2次集中图书馆阅读,通过师生共读一本书的形式陶冶学生性情,培养学生习惯,以读书的柔性渗透的教育方式提高这部学生的素质。
最后借霍姆林斯基一句话结束汇报:“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
2010-10-21
第三篇:做一个有文化的人
第五周《做文明礼仪的传承者》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致辞的题目是《做文明礼仪的传承者》。在校园里有些学生在楼道上跑跳嬉戏,打闹喧哗,虽经学生会和老师多次提醒也未见成效。其实,类似的情况之前就曾多次发生过,比如去饭堂时跑步、自习课随意讨论问题、宿舍内乱吼乱叫等,尽管学校常规已作了明文规定,班主任也一再要求,但总是收效不明显,或是经提醒有好转,过一段时间又恢复原态。这是为什么呢?究其根源,我认为,主要在于同学们没有真正从内心认识到文明素养的重要性。的确,在我们的周围,在我们生活的大环境里,随地吐痰、出口脏话、等不文明的行为屡见不鲜;在我们的人际交往中,懂得使用表示敬意的雅语和举止的人已经日渐稀少。但是作为未来的我们,将来要成为社会的精英人才,我们就不能随波逐流,因此今天有必要重提文明礼仪这个话题。
什么是文明礼仪?简单地说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行为礼仪是外在的表现,而思想修养才是真正的内核,它不仅反应个人素质教养,也能体现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
曾看过这样一篇报道,有位记者访问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儿学到的呢?”科学家回答道:“在幼儿园。在那里,我学到了令我终身受益的东西,比如说,有好东西要与朋友分享,谦让,吃饭前要洗手……”我们完善自己的文明修养也一样,并非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举措,而是要从身边吃饭洗手这些小事做起,与人交流注视对方,上课发言清晰洪亮、开关门时轻声慢步、仪态表情落落大方等等。总之,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让文明礼仪贯穿于我们的一举一动之中!“国家荣辱,匹夫有责”,做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我们有责任做中华文明的传承者,用“谦谦君子”“大家闺秀”的标准要求自己,宏扬礼仪之邦的优良传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用我们的行动去感染身边的人,用我们的真诚去打动他人的心。同学们,希望你们一路留下的不仅是欢声笑语,更有我们职中学子的文明素养和儒雅风度。
谢谢大家我的致辞完了!
第四篇:一个有文化的后勤服务集团的建设
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文化建设提到了执政立国的战略高度;学校党委印发的《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努力推动我校文化建设,一个有文化的后勤服务集团的建设。我们认为学校文化建设也包括了学校的后勤(企业)文化建设。近年来,我校后勤服务集团提出建设一个有文化的后勤服务集团,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简要汇报如下。
一、为什么提出建设一个有文化的后勤服务集团
(一)、明晰认识 确定思路
当文化已经成为一种综合竞争力的时候,后勤服务集团把目光投到了文化建设上来。建设一个有文化的后勤服务集团,则必须对企业文化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所谓企业文化,是指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企业理念)、企业处事方式(企业哲学)和基于价值观念、处事方式之上的企业精神面貌和工作态度(企业精神)。它们延伸和外化为企业的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形象文化。没有文化的企业必定是混乱和缺乏明确目标的企业。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企业文化可使企业职工在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念引导之下,形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动力,产生出经济机制难以产生的巨大潜力。企业文化是企业团结的粘合剂,能凝聚起企业每位员工的力量,汇集到一个共同的方向,对企业产生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使职工个人的思想感情和命运与企业的兴衰紧密联系起来,使员工感到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离不开企业这个集体,愿意与企业共甘苦、同命运。企业文化是企业向上的催化剂,能激发企业员工努力工作。形成共识的企业文化,能督促、激励每一位员工朝着共同的价值方向和目标奋进,每个员工的成绩和进步都能得到企业的认同和肯定,从而更加激发员工的创造力。也有利于职工把个人利益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社会荣誉等联系起来,使企业产生精神振奋、开拓进取的良好风气,从而形成一种激励环境和激励机制,使企业领导者的命令转化为职工的自觉行动。
如何把团队的思想统一到这个认识上呢?
(二)、讨论研究 达成共识
2009年年末,集团新一届领导班子组成之后,放寒假寒前,给科以上干部留了两道寒假作业,一是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后勤服务集团;二是我们怎样来建设这个后勤服务集团。
新学期开学之前,后勤服务集团召集科以上管理人员会议,专题讨论寒假作业,会议上,大家踊跃发言,就自己的思考发表意见,从效率、节约、和谐、满意、科学管理等等不同的维度提出了建设后勤服务集团的目标和种种措施。
针对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后勤服务集团召开了党政联席会议,进一步统一思想和认识,谨慎地提出来“建设一个有文化的后勤服务集团”。并对后勤服务集团的文化内容给予了阐释。
(三)、规范用语 提出要求(阐释略)
1、企业理念 :服务 保障 提高
2、企业哲学: 人本 学习奉献
3、企业精神: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二、怎样建设一个有文化的后勤集团
(一)、文化建设 形象为先
我们认为,抓文化建设,首先应当从形象抓起,因为良好的形象,可以起到振奋精神,增强责任,利于监督的作用。
在员工个人外在形象方面,我们制作了工牌,并要求员工在工作时间佩戴;胸卡在检查工作时佩戴(有姓名和职务);一线员工按不同的工种穿着工衣,有利于统一管理也便于识别身份。在办公场所和服务环境方面,办公室楼道悬挂企业文化标语;公寓教室悬挂温馨提示;提供人性化服务措施,如教员休息室提供鞋刷、鞋油、护手油,教学楼提供方便服务台、教室设立教师衣帽钩等,规划方案《一个有文化的后勤服务集团的建设》。2011年元旦前夕,请名家创作了《西财校园之歌》,在集团学唱。
(二)、坚持学习注重宣传
近年来,后勤服务集团把学习作为一箱常抓不懈的工作。内容分为政治理论、观念励志、管理技能等方面;学习方式采用请老师讲课、外出考察学习、谈个人体会认识、例会前宣讲等方式;同时,我们也注重了宣传工作,办好自己的网站,积极向学校网站投稿。近年来,集团连年被评为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学习提高了大家的认识和明辨是非能力,也便于统一思想交流提高;宣传工作做好了,既能及时反映工作动态,也有利于提升集团的形象。
(三)、制度建设 奖惩分明
为了进一步规范管理,根据工作需要,近年来集团不断充实和完善规章制度。现在已经形成《集团工作中的汇编》(修订版,一册)和《饮食工作制度分册》、《公寓教室工作制度分册》、《动力工作制度分册》。2010年以来,集团新出台制度十余项。制度是企业文化的重要中坚部分,制度的形成,减少了决策的随意性,使许多工作持之有据,也规范了大家的行为。为了贯彻执行制度,集团成立了后勤服务监督工作小组,全方位全过程监督制度的执行情况。同时,也按照相关制度给予了部分单位和个人相应的奖惩。
(四)、树立典型 激励人心
2010年底,集团召开表彰大会,表彰了一年来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首次表彰了若干参与集团生产经营活动的经营户和外聘工。这一举动,得到了集团上下、集团各个方面的肯定。因为,随着后勤社会化和在编职工数量的不断减少,经营户和外聘员工的数量会越来越多,他们会越来越成为集团生产经营的主力军,对于他们工作的肯定,会激励更多的人员努力劳动,为师生员工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五)、思想工作 春风化雨
思想工作,不唯体现在一对一的谈心,也有耐心细致的政策说明与解释。集团总支和各个支部在这一方面作了大量细致的工作。2010年的全员聘任工作,能够平稳圆满不给领导增添任何麻烦的进行,和我们的思想工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平时,总支、支部、工会在关心职工生活、化解各种矛盾方面,也做了大量细致的思想工作。
(六)、开展活动 和谐凝聚
各种文化体育活动,是集团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凝聚力量、增强集体荣誉感、竞争向上的重要方式。近年来,集团开展的趣味运动会、冬季越野长跑、乒乓球比赛、象棋比赛、爬山休闲、工会活动、支部活动有声有色,起到了团结力量、活跃生活、和谐共处的作用。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
我们总体的感觉,就企业文化的角度而言,纵向比较有长足进步,横向比较有很大差距。具体表现在:
(一)、企业文化建设停留在表面的多,对业务的推动还不够。
(二)、管理文化的学习和实践是个弱项,尤其是企业的生产经营基础管理工作还跟不上事业发展的需要,距离真正的企业管理有较大的差距。目前还停留在比较粗放的行政管理上。
下一步的设想,计划用大半年时间,到明年暑假之前,集中精力抓企业的生产经营基础管理,步骤还是先进行观念与理念的教育,再进行管理知识的培训,下来是管理模式、模板、程序的设计与实践。届时,一个有着正确文化引导的、有科学管理方式、广大师生基本满意的后勤服务集团有望形成。也真正步入了我们建设一个有文化的后勤服务集团集团的初衷。
第五篇:团队建设
教学团队;;教学质量
一、概述
当今社会是一个团队至上的时代,几乎所有事业都依赖于团队的努力,依靠个人力量很难取得什么成就。拥有具备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团队,拥有了一批彼此互相鼓励、支持、学习和合作的教学团队成员,才能使专业和学科不断发展壮大。教学团队是“以教书育人为共同的远景目标,为完成某个教学目标而明确分工协作,相互承担责任的少数知识技能互补的个体所组成的团队”[1],教学团队建设目标定位是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推进教学改革的任务功能相吻合,与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相适应的,团队成员间相互合作、责任共担、利益共享,自身特质鲜明[2]。
二、电气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2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首次招生,我校该专业建设时间相对较短,青年教师教学经验相对薄弱。为了提高本专业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我们以电气工程系为主体成员,以专业建设为平台,启动了“电气工程教学团队”的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发现存在如下问题:
(一)电气工程教学团队年轻教师多、绝大部分本科毕业后就从事教学工作。团队中教师学历偏低、职称偏低,团队的职称结构亦不合理,尤其青年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教学经验和科研经验;
(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开办之初,存在实验室不健全、实验仪器、设备不足和实验室管理不科学等问题;
(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涉及电力系统、自动控制和计算机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所学各门课程知识较为分散,不成体系,难于理解和掌握。
以上问题严重的制约了电气工程专业和学科发展,制约了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提高,也制约学生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通过电气工程教学团队的建设,可以较快、较好的解决上述问题。
三、电气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内容
电气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着眼于学校和学院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提出教学团队建设内容:
(一)研究如何通过教学团队建设来增强电气工程专业的办学实力,加强教学管理和课程建设;加强教研活动,达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提高、探讨教学内容的改革与课程之间的内容有机衔接;
(二)是提高学科专业教师的职称,改进团队职称结构。激励教师在上好课的同时,多从事科研活动,撰写学术论文,提高专业学术水平;
(三)是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鼓励教师进实验室带学生的实验课,同时加强与供电系统的联系与合作,探索合作点,将毕业设计与工程实践有机结合,制定校内、校外双导师制,既能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又可解决由于扩招学生人数剧增给毕业设计造成的巨大压力的实际问题;
(四)以电气工程专业教学为主线,整合电气工程综合实验室设备与资源,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五是加强教学研究,通过加强教研活动这一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强教学管理和课程建设,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研究教学内容的改革与课程之间相关内容的分工与衔接。最后也希望通过教学团队建设来增强教学团队中教师和学生联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创造性。
四、电气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措施和途径
(一)组建合理的教师团队
电气工程教学团队是以电气工程系为主体成员,以电气工程专业建设为平台,教师规模(13人左右)适当而相对稳定。团队成员既要有擅长做科研的教师,也要有擅长教学的教师;既要有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要有年富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青年教师;既要有科研整体实力强的学术带头人、教学整体实力强的教学“领军人物”,还要有教学、科研骨干成员,筛选团队成员既要看是否具有教学、科研才能,更要看思想品德好坏和是否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既要看目前的教学、科研能力,又有看今后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后劲,这样才能取长补短,相互提高。
(二)教学团队的文化构建
教学团队的建设需要集体的力量与智慧,没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文化,没有团队成员对团队的归属感,团队运作就很难成功。首先,共同建立工程服务农业生产的目标,依托学校优势学科,由小到大逐步作强电气工程学科。教师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老中青教师的密切结合,使个人价值与团队目标实现紧密融合。其次,共同营造互信、合作、和谐的团队文化。老教师能够积极地引导中青年教师,中青年教师积极配合,青年教师虚心学习,通过互动合作,教师之间能够在知识和信息上充分交流,在思想、信念、态度等方面相互影响和促进;通过互动合作,团队成员之间既尊重、包容彼此之间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又能相互信任和依赖,在团队总目标的指引下,将个人力量凝聚成团队的力量,从而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融洽的发展氛围,在合作中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三)团队通过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1、每学期都进行集体备课,并认真检查新学期教师必备的教学资料。通过团队集体讨论帮助年轻执教者备课和修改教案,设计科学、新颖的课堂教学思路、多媒体课件等,探索学术难题,做好技术支持,使团队教师提高了教学责任感和教学能力。
2、针对团队年轻教师多、上课经验少的特点,为青年教师配备一名有经验的指导教师及安排青年教师听课等活动,通过有经验的老教师传、帮、带,丰富了青年教师的专业知识,理清了青年教师的教学思路,在师德方面及教学各环节为青年教师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他们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很大的提高。
3、围绕学生的课堂教学,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学校和学院组织的各种教学竞赛活动。如结合学校“如何上好一堂课” 活动,组织青年教师进行50分钟的课堂教学比赛、中青年教师上好示范课等系列竞赛活动,团队2名教师在学校讲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1名教师获得二等奖,获奖率100%。参加学校的课件制作比赛的团对成员也获的了一等奖。这些成绩极大地促进了全系教师理论教学能力的提升,提高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4、每学期在学期初、期中和期末都会组织有关教学质量、培养方案等方面的教学活动,团队教师都参与讨论,从而掌握整个专业的教学情况,提高了教师的教学主动性和参与性。
5、课程建设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对于建构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创新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老中青教师共同参与学校的一类课程和精品课程的建设,形成较好的教学梯队,共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水平。
(四)团队共同整合专业实践教学平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1、共同建设电气工程综合实验室,以任课老师牵头做实验室建设规划,实验老师具体实施建设。在建设的过程中积极听取各方面意见,共同探讨,经过几年的发展,建成了电气工程综合实验室(下设7个专业实验室),满足了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课程和毕业设计的需要,同时对学院其它专业和科研形成了有力的支撑。形成强弱电结合、满足教学和科研需要的专业实践教学平台。专业课程实验逐步形成了“基础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课程设计和参观实习”的实践教学主线,各门主干课程之间的联系得到进一步加强。
2、要求每一位青年教师除担任理论课程外,必须参与该课程实验课的教学指导工作,以增强青年教师的实践经验和能力,同时完成课后答疑、作业批阅、以便不断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水平。
3、每次电气专业学生的参观实习都要求教师参加,以提高教师对实践知识的认识,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所涉及的专业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也提高了青年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4、充分利用社会教学资源,将各教学环节落到实处,开拓学生的视野。
(五)教学团队建设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
1、把相关教师组织起来,建立教师团队,可以提高教学、科研工作效率,有效解决教学、科研经常面临的时间矛盾。按照以人为本的思想,不能要求每位老师同时把教学与科研搞得一样好,而要提倡互相合作、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擅长“讲”的多上课,把团队中好的研究成果、好的教学内容等及时传播给广大学生;擅长“研究”的多搞科研,多为讲课者提供丰富、高质量的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互相合作,才能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学与科研质量。承认能力差异,不作硬性和统一要求,有利于教师各尽所长,各得其所,共同提高。
2、团队促进教学内容和科研内容交融互补、教学科研同步交流、科研和教改项目互促。建立工程技术服务农业生产的目标,依托学校优势学科,从中寻找科研课题,由小到大逐步作强电气工程学科。促进强弱电的结合,积极寻找交叉点,扩充教师的知识面,提高互补性。由有科研和实践经验的教师带队,积极申请科研项目,联系横向课题,激发青年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培养其科研能力,最终提高其教学联系科研和实践的能力。
五、教学团队建设多方面提升了电气工程专业的教学质量
电气工程教学团队能够提供一种民主、平等、沟通、协作、共同进步的和谐发展环境,这种环境能提供心理支持和技术支持,使教师觉得可以表达他们积极或消极的情感,即使是在教学中遇到了挫折,也能坦陈失败与弱点,通过寻求团队其他成员的支持与协助,进而获得能力与经验上的提升。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都能够自觉努力的提高自身的学历和职称。硕士以上学历由12%升至30%以上,在职称方面有3人晋升为副教授,6名青年教师晋升讲师,以较快速度提升了团队教师的学历和职称,极大改善了职称结构,也提升了教师的业务能力。
团队建设有利于实现教师群体专业发展,团队成员在团队带头人的领导和辐射作用下,取长补短,分工协作,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学综合实力。而当每个教师个体不断提升时,整个团队就会汇聚出共同的方向,形成合力,实现教师群体的发展,从而带动了整个专业的发展。专业发展了,专业的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学生有了较好的专业基础、专业素质及实践能力,在2006年、2007年和2008年学生的就业一年一个台阶,就业形势喜人,其中2006届学生初次就业率达到70%、2007届初次就业率达到80%,特别是2008年学生只要拿到毕业证,都有几个单位待签。2008年、2009年和2010年的初次就业率见表1。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是最能反映专业适应社会经济需求的指标,其可信度也最高。而且毕业生的工作单位大部分都是各地区、县的电力公司和供电局,学生分配后工作稳定、收入和工作待遇都很好,学生对工作单位也较满意,工作积极性高,在工作中能尽职尽责。多年的高就业率说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符合社会经济的需要。
实践证明,通过教学团队建设与改革,加强教学管理工作和教学各环节建设,把教学管理工作与教学各环节建设作为教学团队建设内容,促进课程建设、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研究和实践能力的提高等。将有效克服不足、加速提升电气工程教学团队(本系)、本专业的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学院学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