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周工作汇1
怎样做好本职工作
做工地仓管是不是很简单呢?说起来比做那种收储货物仓管好像是比较容易一点,因为工地来的材料基本上都是比较重那一种,很多都不需要进库保管,也就是来了材料收一下,然后照单发货就可以了,责任好像小了点,室内货仓就不一样了,那是要时时刻刻照看好货物,验货也要非常仔细,不能马虎一下,不然就会出问题啊!但是要做一个工地好仓管也并非那么简单,我觉得一定做到以下几点才能算合格的仓管吧。
一:准确做好材料进出库帐务工作。
二:严格按照材质的验收要求做好材料验收工作。
三:不合订购要求的不合格的材料坚决不予验收,但是也有客观原因的,报上级领导决定。
四:认真做好月报等材料决算表工作。五:认真做好仓库材料的分类摆放和保管工作。六:认真做好仓库安全防范及仓库卫生工作。
七:认真做好仓库发料工作,发料原则,凭工地主管,施工员签名领料单进行发货,也要做好先进仓的料先发,旧废料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利用。
八:认真做好材料退库工作,工地完工的剩余材料及时收回仓库保管。九:认真做好工地材料使用的监控工作,避免材料浪费 十:认真做好手动工具和机动器具的借收工作。
朱军生
2012年8月20号
第二篇:扶贫工作汇1
扶贫工作汇报
达拉特旗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达拉特旗扶贫办
1986年以来,在旗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扶贫部门的关怀下,我旗开展了大规模、有计划的扶贫开发工作。进入新世纪,根据农村牧区立地条件,认真贯彻实施《中国扶贫开发纲要》,积极将扶贫开发工作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与发展现代农牧业相结合,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构筑“大扶贫”格局,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2008年,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近20亿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8000多万元,各项信贷扶贫资金3亿元,地方配套资金5亿元,以工代赈资金2000万元,社会扶贫资金11亿元。扶持农牧民15万人,稳定解决温饱12万人。贫困人口由1986年13万人减少到现在的3.2万,人均纯收入由1986年的190元增加到现在的1470元。
一、基本情况
达拉特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黄河中游南岸,鄂尔多斯市北端,北与包头市隔河相望,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多民族聚居区,属自治区级贫困旗。全旗国土总面积8200平方公里,辖8个苏木镇、130个嘎查村,总人口35万人,其中农牧业人口25.4万人。截止2008年底,共有贫困户9143户,贫困人口3.2万人,占农村牧区总人口的12.6%,占全旗总人口的9.1%。根据境内自然条件和资源状况将全旗划分为“三区”,北部为黄河冲击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属优化发展区,面积2900平方公里,共有79个村、15.9万人,现有人口11.4万人,其中贫困户910户、3094人;中部为库布其沙带,沙化较严重,面积1065平方公里,属限制开发区,共有18个村、4.2万人,现有人口2.1万人,其中贫困户2743户,贫困人口9326人;南部为丘陵土石山区,地势起伏大,沟壑纵横,土地贫脊,水土流失特别严重,属禁止开发区(生态自然恢复区),面积4235平方公里,共有33个村,5.3万人,现有人口3.1万人,其中贫困户5490户,贫困人口19580人。全旗贫困人口中,居住在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的贫困人口占全旗贫困人口总数的90%,当地群众生存环境较差,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扶贫开发投入成本高、效益不明显,是扶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
二、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一)“大扶贫”工作情况
1、强化领导,健全组织机构。一直以来,我旗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从1986年大规模扶贫开发开始,我旗就成立了专门扶贫机构,建立了由政府一把手为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不断充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明确责任,确保扶贫开发工作正常有力进行。
2、扶贫资金投入逐年加大,为我旗扶贫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到2008年末,我旗共在74个贫困村实施了“千村扶贫”、“整村推进”、“移民扩镇”、“产业化” 扶贫、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等重点项目,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0亿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8000万元,地方配套5亿元,以工代赈资金2000万元,信贷扶贫资金3亿元,社会扶贫资金11亿元。国家财政扶贫资金投入逐年增加,由2005年的500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1853.5万元,财政扶贫力度的不断加强,为我旗扶贫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
3、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到2008年末,我旗累计新修乡村公路920公里,上电3387公里,打井、兴修水库、塘坝8000眼(处),解决了14万人、50万头只牲畜饮水困难问题,新开发水浇地5万亩,改造盐碱地2万亩。全旗各苏木镇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沙石路,村村通电、通邮、通电话,通广播电视,电影下乡覆盖全旗。
4、贫困地区社会事业发展加快。截至2008年,我旗8个苏木镇全部有医院,村村有标准化卫生室,农村牧区新型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参合率达到96.8%,基本解决了贫困人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各类传染病达到有效控制,地方病防治达到国家控制标准。九年义务教育达标率为100%,贫困地区失学儿童实现零指标。
5、贫困农牧民人口显著减少,收入大幅度提高。1986年,我旗共有贫困农牧民13万人,到2008年,贫困人口减少到3.2万人。1986年,贫困农牧民纯收入190元,到2008年,人均纯收入已达到1470元。
(二)社会扶贫情况
深入开展了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帮扶嘎查村和县级领导包贫困户活动,全旗共70个机关、140个企事业单位定点帮扶8个苏木镇、130个嘎查村,累计投入资金1.2亿元。积极引导社会各界投入扶贫事业,东达蒙古王集团在达拉特旗白泥井镇风水梁建设生态移民扶贫村,投入资金近9亿元。此外,京蒙对口帮扶及社会捐助等其它项目累计投入近8000万元。
(三)社会保障情况
全面推行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农牧民参合率达到96.8%,筹资标准为个人出资20元,旗级配套20元,市级配套20元,自治区配套20元,中央配套40元,报销封顶线达10万元。全面启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城镇无业居民医疗保险覆盖面,参保率分别达到51.2%和49.7%。2008年,下拨保障金1300万元,农村低保救助对象达13700人,五保户救助达1009人。低保户年保障标准由1300元提高到1600元;五保户集中供养年保障标准由2000元提高到3000元,五保户分散供养年保障标准由1500元提高到1700元。全面落实了“两免一补”政策,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贫困地区失学儿童实现零指标。
(四)城乡统筹情况
通过实施各类扶贫移民项目,着力推进农村牧区人口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已建成扶贫移民住宅楼11栋、3万平米,移民安置390户。回购并分配廉租住房2048.3平方米,落实经济适用住房10万平方米,配建廉租住房6128.5平方米。加快生态自然恢复区人口搬迁转移,白泥井、吉格斯太梁家圪堵、东达风水梁、树林召王贵四个精品移民小区正在建设中,总建筑面积40.8万平米,计划移民2856户、9710人。2000年以来,我旗采取异地扶贫移民、生态移民、移民扩镇等多种形式实施扶贫移民工程,共安置移民2314户、7800人。
三、扶贫措施
(一)坚持以工业化带动贫困地区发展
依托工业园区建设吸纳农牧民工,拓展增收致富渠道。已建成达电—亿利PVC、王爱召、三垧梁三大工业园区;积极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初步形成以电力、煤炭、化工、建材、农畜产品加工转化为主导的循环型产业集群。依托工业园区各企业大开发、大建设的有利契机,加强农牧民技能培训,为企业发展提供合格的产业工人,累计培训就业农牧民2445人。
(二)坚持以农牧业现代化加快贫困地区发展
通过捆绑农综项目、国土整理项目、农田节水项目和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共建成现代农业示范项目17.96万亩,其中大型喷灌项目14.46万亩,受益农牧民2.15万人,各项先进实用技术的应用,使项目区生产成本大幅降低,可省水60%、省电30%、省工80%,当地群众每亩年平均增收200元。白泥井镇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已做为全市典型加以推广。设施农业建设稳步推进,采用政府扶持补贴的办法,加大扶持力度,已建成温室和拱棚501栋。畜牧业迅速成为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全旗牲畜存栏数量达到348.5万头(只);奶牛养殖健康发展,奶牛数量达到4.3万头。随着现代农牧业的稳步推进,各项惠农政策的有效落实,各类先进要素快速进入农业生产领域,贫困地区农业生产状况得到有效改善,使农牧民收入呈现农牧业内部收入、劳务收入和政策性收入同步增长的良好态势,增收渠道不断扩宽。
(三)坚持以城镇化加快贫困人口脱贫进程
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按照“减少农牧民、致富农牧民”的总体思路,努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以树林召镇为中心,以建制镇为支撑的城镇体系初步形成。树林召镇建成区面积达到29.2平方公里,全旗城镇化率达到44.1%。依托城镇发展积极开辟就业岗位,年均城镇就业人员始终保持在1300人以上。通过实施生态移民、矿区移民和扶贫移民等项目,着力推进农村牧区人口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全旗累计转移农牧民8.7万人,实际从事农牧业生产人口下降到8.2万人。强化政策扶持,优化农牧民脱贫环境,生态自然恢复区内农牧民进城或转移就业的,可享受每人每年4000元生活补贴(享受5年,5年后未稳定就业的纳入城镇低保体系)、70平米经济住房补贴和全额培训补贴,全旗规划至2012年底转移农牧民5.3万人,禁止开发区(生态自然恢复区)农牧民将全部迁出,最终实现稳定脱贫的目标。
(四)坚持以整合社会力量形成多元化扶贫投入新格局 在全力落实好各项惠农强农和专项扶贫政策的同时,坚持“政府主导、动员社会参与”的原则,积极组织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工作,建立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大扶贫格局。
四、存在问题
通过几年的努力,我旗扶贫开发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果,但是,目前扶贫开发的任务仍很繁重,一些贫困村人均生活水平仍然较低,特别是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进一步重视和关注。
(一)诸多内、外因素制约扶贫工作 由于受科技文化素质等因素影响,观念落后,年龄结构偏大,一些贫困农户生产习惯于传统生产模式,离开土地的脱贫致富能力较弱,接受科技知识和适应市场经济能力较差,且小农意识严重,小富即安,观念越落后越贫困的现象依然存在。同时大多贫困人口居住在偏远落后的丘陵土石山区和库布其沙漠区,耕地量少、分散,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农业基础设施、生产技术落后,经济结构单一(主要以种植小杂粮和部分大宗农作物),长期以来仍然受“靠天吃饭”、“雨养农牧业”的束缚,增收渠道单一,在目前形势下,增加该地区贫困户收入的难度越来越大,遇自然灾害或因病和供养大学生子女上学经常有大量人口返贫致贫,每年因灾、因病返贫率在10%左右。另外,全旗农业龙头企业总量少、规模小、产业链条短,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能力不强,缺乏具有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和致富途径,带动贫困地区农牧民增收的能力有限;农民组织化程度低、规模小、实力弱,主要从事种养业,且粗放经营的多,从事农产品深加工的少,产生的经济效益较低,带动作用不明显。
(二)扶贫方式仍需不断改进
具体工作中注重物质投资,往往忽视对贫困人口主观能动性的激励和调动,“输血”现象多而培育自身“造血功能”少。对症下药、分类指导工作不够灵活,扶贫资金和项目具有严格的使用和建设要求,地方使用扶贫资金只能采用上级项目要求和资金分配办法,在帮扶措施上,不能有效对不同贫困地区和贫困户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采用扶贫措施的灵活性相对受到约束,直接影响了扶贫工作的整体效果。
(三)一些政策、措施还需不断完善
近年来,中央、自治区和市各级财政通过不同渠道投入扶贫资金,但这些资金主管部门不同,投向不同,管理方式不同,使得扶贫资金使用和扶贫效应达不到最大化。部分扶贫规划项目不切合贫困地区发展实际,而部分地区亟需落实的项目却不能及时申请到扶持资金,整体扶贫效益不够理想。我旗贫困地区面积较大,贫困人口数量较多(贫困人口占全市的四分之一,属区级贫困旗),国家财政扶贫资金下拨较少,扶贫资金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全旗扶贫攻坚的需要,因旗财政可用财力有限,要求地方配套部分匹配困难,直接制约着我旗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步伐。另外,每年扶贫项目资金下达较晚,当年实施难度大,直接影响工程建设,扶贫资金当年不能发挥效益。
五、今后的思路
今后,我旗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扶贫政策,不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创新扶贫发展模式,将扶贫工作重点放在推进农牧民向城镇及二、三产业转移,集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全面推动扶贫事业健康发展。
(一)结合地区发展实际,切实加强扶贫工作的针对性 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扶贫工作步伐同时,进一步理清扶贫工作思路,抓住扶贫关键环节,用统筹的眼光看扶贫,综合的手段抓扶贫,真正把扶贫开发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纳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框架之中。
1、狠抓生态建设和扶贫移民工程。按照“三区”规划,把南部生态自然恢复区立地条件差、不宜实施整村推进就地扶持项目的区域,通过移民扩镇等项目将贫困农牧民全部转移,充分考虑转移后其就业、就医、就学和社会保障等各方面因素,选准、选好移民小区,全面抓好各移民小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要关注和关心特困农户搬迁后生活问题,以及搬迁后的帮扶工作和后续管理工作,有效结合生态恢复区人口转移政策、全市农牧民养老保险政策和扶贫政策,有效保障生活,切实做到“搬得出、稳得住、富起来”。
2、加大优化发展区基础设施投入。我旗北部沿河平原发展现代农牧业基础条件较好,根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统筹规划,加大对生产性基础设施的投入,努力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加快发展养殖业、设施农业和规模化经营,引导农民建立各类专业协会,进行科学经营管理,尽最大努力提高农民种养效益,充分发挥辐射带动效应。同时在项目资金、银行贷款等方面给予企业和贫困户更多支持,鼓励其在发展中建立起企业带农户,大户带小户的运行机制,为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二)加强政策扶持,拓宽贫困农牧民增收的渠道
加大投入,完善政策,拓宽融资渠道,大力促进信贷扶贫,增加贫困农户增收实力。
1、积极争取上级扶贫政策。在用足用活现行上级扶贫政策的同时,继续努力向上级政府争取扶贫政策和补助资金,对一些扶贫措施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合理化建议,并结合地区实际会商后合理调整,使扶贫项目实施更加科学合理。
2、进一步降低项目门槛。为加快各类扶贫项目的实施,充分发挥项目的带动作用,进一步降低项目门槛,引导优势农牧业生产地区农牧民明确产业发展方向,特别要给与贫困农户相关优惠政策,全力推动贫困农牧民增收致富。
3、因地制宜开展扶贫工作,不搞“一刀切”。充分尊重市场规律、自然规律、科学规律,找准“致贫”的根本原因,抓住扶贫的关键环节,减少盲目性,注意发挥比较优势,培育特色产业发展特色扶贫项目,建立能够发挥自身优势的产业结构,形成优势互补的分工格局,提高整体发展能力。
(三)提高素质,增强贫困农牧民增收的能力 扶贫先“扶智”,才能增强贫困农牧民增收能力。
1、典型引导,增强脱贫致富的主动性。要从扶贫开发工作的成功典型中,发现规律,汲取经验,不断丰富完善工作思路和措施,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和社会环境,增强广大贫困农牧民勤劳致富积极性。
2、提高农民素质,实施科教扶贫。紧紧抓住提高贫困农民素质和产业科技含量,深化科教扶贫,引导贫困农牧民积极参与劳动力素质培训,提高劳动技能,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创新培训方式,在集中培训的同时,积极采用流动式培训、乡村培训等灵活多样方式,尽量方便群众参与。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引进新技术,培养新人才,邀请专家、技术人员为贫困农户传经送宝。加强旗、苏木镇农技推广队伍建设,认真组织好农民职业实用技术培训,本着“实地、实用、实效”的原则,完善技术服务手段,有针对性地加强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特别要加强对贫困农牧民使用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的辅导,努力使每个有能力脱贫的贫困农民至少掌握1-2门实用技术。
(四)科学帮扶,完善扶贫工作长效机制
1、大力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从致富能手、务工经商能人中培养村干部,利用选调大学生村官的有利契机,配强村级班子,加强政策、法规和技术培训,增强其工作能力,激励他们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2、积极推进产业扶贫。继续制定优惠政策引导龙头企业在农村发展公司化农牧业,调优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带动农民增收。积极扶持与扶贫项目相关的龙头企业,帮助龙头企业与贫困农户签订生产合作合同,形成市场风险共同承担机制。
3、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救助制度和农牧民养老保险制度,落实农村低保、贫困家庭学生教育救助、残疾人扶贫等救助政策,确保特困群众的困难救助落到实处。
4、不断改善结对帮扶机制。做实、做细结对帮扶工作,切实构建有效的“一村一计一部门”的帮扶机制。提倡和鼓励送项目造血的长效办法,通过领导联系、单位结对、企业帮扶,分类指导,真正促进贫困农户持续增收。
(五)努力做好扶贫开发新阶段的工作任务
1、有效衔接扶贫与低保两项制度
低保维持生存,扶贫促进发展。今后我旗要继续向“开发式”扶贫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双管齐下的方式转变。积极开展信息帮助、产业扶持等开发性扶贫,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提高脱贫致富水平。目前我旗贫困对象中近三分之一是老、病、残等几乎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不适宜“开发式”扶贫模式,对这部分人员通过政策明确纳入低保范围,确保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2、处理好专项扶贫与社会扶贫(行业扶贫)的关系,努力向贫困户倾斜
进一步加大专项扶贫与行业扶贫、以及各行业扶贫牵头部门之间的协调力度。以扶贫资金为引子,整合各方面行业资金。坚持捆绑使用,信贷扶贫资金、财政扶贫资金、各部门扶贫资金、社会扶贫资金、地方配套扶贫资金等各类扶贫资金,都应以扶贫工作为载体,不断加大各方面扶贫资金的整合力度,实行统一安排、捆绑使用。积极研究扶贫开发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完善和调整好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方式,出台相应的措施与办法,捆绑扶贫项目资金,直接瞄准贫困村投放,保证资金的投放强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扶贫资金拨付和扶贫项目落实中应结合各地实际扶贫需求,视地区立地条件和经济基础灵活确定,有效整合其它项目和社会资金,实现扶贫资金效益最大化。
3、进一步加强信贷扶贫工作
大力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形成小额循环贷款、林权直接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等贷款方式优势互补的格局。积极探索农村房屋抵押贷款和小额担保贷款管理新模式,扩大贷款范围,积极开展农村社区资金互助组织的试点,积极开展扶贫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去年,我旗已在白泥井镇白泥井村开始试点,取得了一些经验,今年将继续推广。鼓励龙头企业、工商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其他个人为贫困农户提供小额贷款担保。
4、重视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
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是解决农村贫困群众“住不避风雨”问题的有效手段。首先要分清工作对象,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补助对象重点是居住在危房中的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和其他农村贫困农户。针对五保户已经丧失自主脱贫能力的现状,通过保障式扶贫,为其提供必要生活保障,实现就地或集中供养。低保户和其他农村贫困农户大多数因病、因灾或生产生活条件差等原因暂时致贫,这部分人应作为脱贫转化的重点,纳入移民扩镇项目,加强扶持,帮助其早日实现自主脱贫。六、三点建议
一是加大对扶贫移民搬迁的资金投入。我旗贫困人口大都居住在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开发难度较大的南部丘陵地区。从我旗实施整村推进工程和扩镇移民项目的情况来看,依托迁入区产业承载能力,对生活在自然条件恶劣地区的贫困人口进行整体搬迁,不仅可以彻底改善贫困农牧民生产生活环境,而且可以依托相关产业实现就业,是加快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好方法。建议国家制定出台贫困农牧民移民搬迁优惠政策,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扶持贫困人口在更优越的生产生活环境中实现脱贫致富。二是建立贫困地区认定动态管理机制。近年来,随着各地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原来认定的“国贫旗县”和“省贫旗县”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经济实力和发展条件有了根本性改变,但由于认定之后一直没有调整,富裕起来的贫困旗县仍然享受的国家较多的政策和资金倾斜。建议国家重新对贫困级别进行认定并逐步建立动态管理机制。
三是减免或取消中西部旗县的扶贫项目地方配套资金。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今年两会都提出了逐步取消公益性项目的县及县以下资金配套。扶贫项目作为扶持社会最弱势群体的基础性项目,建议率先减免或取消县及县以下地方配套资金,特别是地方财力紧困旗县,地方配套资金应给予减免。
第三篇:招商引资工作汇1
招商引资工作汇报
茅箭区商务局 2012年3月2日
2012年我们将围绕“全员大招商”这个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功核心区、争创新业绩,献礼十八大”为主线,按照区委、区政府“一城五区”发展战略部署,紧紧围绕我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创新机制,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快招商平台建设,切实提高招商项目承载能力,深入开展选商引资,着力提高招商水平,推进我区招商引资工作发展提速、总量扩大、结构优化、布局完善,努力推动茅箭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主要任务是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1亿元,增幅18%;完成外贸出口总额5938万美元,增幅15%;力争全年引进市外境内资金19.6亿元,增幅19%;利用外资2323万美元,增幅15%。
招商引资具体工作上,突出七大重点:
一是围绕创新机制提高成效推进招商。首先,创新招商引资奖励政策,出台《茅箭区招商引资工作考核奖励办法》,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我区招商引资工作,鼓励区直部门和自然人积极引荐项目,实现“全员招商”;其次,加强招商引资目标责任考核。把招商作为“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加大招商引资在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中的比重,形成重奖先进、鞭策落后的考核激励机制,调动各级、各部门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其三,建立重大招商项目协调机制,成立区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重大招商项目的前期考察、科学决策签约、落地开工、履约评估、政策兑现、项目实施等各个环节的跟踪、服务。建立重大招商项目区领导联系制度,进行全程跟踪联系,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其四,建立招商引资工作定期督办机制,推行月通报、季调度、半年小结、年终考核督办制度,定期召开招商引资督办会议,激励各级各部门强化措施、加大力度,实现大招商。
二是围绕“三招三引”,推进重大项目招商。进一步突出“招大引强、招新引优、招才引智”,突出大项目招商,重点推进对接央企、国企和大型民企、世界500强企业、中国500强企业招商引资工作,全年引进投资1亿元以上的项目10个,引进投资5亿元以上大项目3个,力争在引进投资5亿元乃至10亿元以上大项目数量、质量上有新突破,在特大项目(用地千亩以上)引进上有重大突破。
三是主动“走出去”,探索驻点招商。要千方百计招大商、引大项目,选派精干力量常驻深圳、天津、杭州等地区,紧盯“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等经济发达地区,有针对性的开展招商选资活动,力争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就业强、拉动消费大、上缴税收多、能够调优我区产业结构的好企业、大项目。主攻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生物、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商。
四是围绕主导产业培育开展产业招商。按照主导产业集群化发展思路,加强产业链研究,科学制定产业招商重点与方向,努力做到招商引资的视野越拓越宽、触角越伸越远、行业越招越明确。按照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引进有利于完善拉长产业链的重大核心项目,主攻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支柱商贸项目、绿色食品加工和旅游开发项目,形成招商引资的倍增效应。
五是围绕举办好重大活动推进招商。认真筹备,主动对接,积极参与省委省政府组织的各种招商和经贸交流活动,精心策划筹备好市委市政府举办的全市性重大招商活动,及各地举办的各种文化节庆暨经贸活动,充分利用好这些平台开展招商引资,推介宣传茅箭投资环境,推进项目前期洽谈,加快招商项目签约。今年重点组织好参加省政府组织的4月份鄂浙(长三角地区)经贸合作洽谈活动,5月份第七届中博会,同时参加市政府组织的四大活动,4月份十堰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投资说明会,9月份十堰东风公司与沃尔沃商用车汽配合作说明会,9月份十堰竹房城镇带建设暨农业产业化投资推介说明会,11月武当兴•十堰兴十堰投资推介说明会。同时根据驻点情况,适时在驻点举办茅箭投资推介说明会。
六是围绕“三个一批”,推进重大招商项目落地。一要“推进一批”已签约项目加快建设,抓好近三年引进项目的跟踪,2009年至2011年全区引进项目31个,抓好这批引进项目的落地、开工及建设进度,建立项目推进责任制,定期跟踪、定期检查、定期协调,破解项目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努力提高项目“开工率、到资率、投产率”,尤其是要重点抓好项目的“到资率”;二要“引进一批”项目,围绕全年招商引资目标任务,统筹安排项目供地时序,尽快推进项目落地签约,努力提高项目的“落地率”;三要“洽谈一批”项目,超前在谈一批招商项目,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招商项目储备。
七是围绕创优环境做好基础工作。坚持推行“一个窗口受理,实现两个隔离,全程跟踪服务”制度,将投资者与职能部门隔离,与建设所在地村(居)民隔离,所有申报手续由区商务局(招商局)和责任单位负责办理,涉及的搬迁、用工等均由所在地招商办协调解决。对引进项目的立项审批、注册登记、开工建设等各环节手续实行全程引导、代办、协调,提供全方位服务。设置禁涉“雷区”,开展优化发展环境整治活动,对扰乱重点项目建设、“三乱”、不履行承诺、吃拿卡要、办事推诿的,一律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努力营造诚实守信、公平有序、充满活力的市场环境。
第四篇:一周工作总结报告1
新的一周新的开始,这一周和骆师傅一起向他学习信息网络化建设。在学校的时候我们也曾经接触过网络但仅仅限于实验和理论。虽然计算机过了四级网络工程师可是真真要和实际操作相比相差甚远。对于那些熟练的操作和长期积累的经验我很向往,带着一颗学习的心态开始了新的学习新的工作!
我接受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做两根网线,一个一米的一个两米的。任务听起来比较简单啊,以前有过做网线的经历,所以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多么难的任务。但,结果却是出人意料的。整整一个多小时都没有将这个简单的任务做好„„最后还是在别人的帮助下才勉强完成,这一次我真正的认识到了理论和实践的差距,我要做的还有很多。事后我向是师傅说了这次的任务没有做好,很温馨的师傅说了一句“没事做网线这个事情说容易也不是那么容易得”师傅虽然是这么说的,我知道其中有安慰的意思。我自己一定要多加练习做到最好!
今后几次有陆陆续续的做了一些网线相比之前的生疏现在已经好的多啦。最简单的确实最基本最重要的!从刚开始的不太会到现在可是熟练操作我想这是一个进步值得自己的肯定。
因为这次下来一楼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建设公司的信息化网络,工程比较庞大同样也很重要。为了做好这次工作师傅带我们去了铜陵县交通局,看看他们那里的监控和网络布线。这个也是我们公司当时帮他们做的,看了机房„„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观察和认识了这么多的不同规格的服务器交换机和路由器.真是长了见识。同时也知道了今后这一阶段的工作方向和目标,仍中而道远啊。还需要继续的加倍的努力去做好这一项工作。
最后这几天我们开始去做公司内部网线的构建,师傅有事去开会了,所以我们第一次独立的接受了一个任务。从三楼办公室接一根网线到机房,这个就考验了我们的实际布线能力,真真操作起来我们遇到了不少的问题,最大的一个就是原定的从空调孔穿过的那个方案因为实际上空调孔被堵死从而不能实施!这是很关键的一步最后在我们一起的努力和商讨下成功的解决了!很自豪开心!
慢慢的接触的东西越来越多了,懂得的东西也越来越多,相应的我们要做的也越来越多。这是一种良性循环啊希望能学习到更多的东西能够独立的做更多的事情。我相信自己会做到的,下一周应该会忙一点,继续努力工作学习!认真!加油!超越自己,追求卓越!
第五篇:一周工作汇总
一周工作总结
来到市总工会保障部已经有一周了,通过这些日子的学习训练,我对新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有了一定了解,并能有效完成好领导委派的各项工作任务。具体任务如下:
一、“送温暖”展览馆展品征集
今年是我市送温暖活动开展三十周年,作为全国送温暖活动的发源地,我单位决定筹建一个“送温暖”展览馆,我负责展品的征集工作。向外市县、城区、单位征集有关80年代初期以来涉及送温暖题材的影音图像等资料,并加以分类汇总。
二、档案的整理
我整理了从90年代初期的各类办公档案。包括工作日志、总结、各类报表、照片、各企事业单位的工作汇报。将其重新归类,建立档案,使其一目了然,以便分区管理。
三、官方微博的启动
此外,我还开通了“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官方微博,由我主要负责更新和管理。将我部的最新工作动态及时发布。以便更多的市民了解我们的工作内容,获取对他们有帮助的工作信息。而且可以对我们的工作进行点评,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帮助我们改进。使办公更高效、透明。
以上是我的一周以来的工作情况,请领导审查批阅。
市总工会保障部实习生:程玉
20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