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土地流转的思考
关于土地流转的思考
几天前,和几位同行的前辈聊天,大家所谈的其中的一个话题就是:土地流转,应对大客户有哪些问题!土地流转成为国家的政策,其推进已成为各级官员的政治任务,推进速度自不言而喻,“中国速度”将又一次在中国的农业领域展现,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农资经营者当如何应对,如何适应,如何运用,这也是谁将继续在行业内生存,甚至成为行业翘楚的转折点,真有适应者生,脱离者亡的惨烈,且不论这的结果如何,但就土地流转对农资经营者的影响,谈谈我的观点:
1、个体零售商将大幅度减少。
这是产业调整、行业洗牌、土地流转所必然的结果,也是政府的希望,更是行业的诉求,这里所说的“个体零售商”就是当下作为农资零售的的主体:农资零售夫妻店。随着土地进一步集中,农业投入品监管日益严格,农资生产厂家日益减少,农资产品日益规范,农民的科技意识不断提高,对农资零售商的要求也必然发生本质的变化:一家一户的种田模式将陆续推出历史舞台,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土地联合种植、企业+农户等不同形式的土地集中化经营将成为主体存在。总之一句话:土地种植面积将扩大,种植人员将减少,技术要求将提高,农资供应风险将加大。此情况下,非现在的农资零售夫妻店能达到如此要求,退出也就成为必然!取而代之的将是农资连锁经营企业、生产企业直营店、植保科技服务公司、农资物流配送企业、各级农业科学院和广大农业院校等,也更体现专业化、高效化、精准化、统一化、法制化、可控化和实时监管,从事农资经营的将以集团形式存在,农业保险也将普及,对农资使用的的风险进行市场化管理。
我们当前的农资经营者,当做好相应准备!
2、全现款交易将成为现实。
现在的农资经营是赊销一片,也经常能见到很多的关于赊销的对策、出路或者如何看待赊销的文章,随着土地流转的速度不断加快,种植大户也会不断涌现,种植大户之所以称为大户,不单是种植的面积大,农资的使用量也大,另外还有就是种植的风险也更大,其实服务种植大户对于农资经营者来讲,未必是好事,我将的是现在的情况,因为现在很多条件都不具备,给农资经营者造成了很大的潜在风险:产品质量不是每批次抽检,农业保险不普及,农资使用问题的鉴定程序缺失,法律不完善,经营主体资格不过关等等,都是经营者们所不可解的问题,因此很多的农资经营者就直接走近路:全现款交易,否则不合作!这一点也可以理解,因为农业是靠天吃饭的产业,很多因素不是人可以控制的,比如山东就出现过承包土地种植棉花,因为棉花价格不好,采摘棉花的费用还不够地租钱,索性就连棉花都不要了直接走人,搞得出租土地的人不得不自己去摘棉花当地租的事情。可能农资经营者也有很多类似的故事吧,只是“不便于说”而已,这根源都是赊欠惹的祸,如果全现款交易,这样的事情的处理方式将会改变,大家也都不会把责任推给别人,把损失留给上家。
当然,也可变相全现款,即可以通过第三方金融机构,通过为种植户借贷的的形式,来实现资金流的顺畅。实现全现款的方式还很多,智慧的农资经营者们都会解决这个问题的!
3、作物的种植规划将成为重要工作!
种植规划,这似乎对很多当前的土地种植者来说,还比较陌生的,但不就得将来,这将是政府和种植者都必须也一定要首先要做的工作,这既考虑市场的需求,又要兼顾整体平衡,尽可能避免集中种植,虽然不一定能解决所有问题,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现在根本无法统计、无法控制、无法监管、无法调节的局面,至少在一定的程度上,算是进步吧。没有规划也就没有策划内的成功,个体小面积经营实现的也是小范围内的富裕,只有让善于经营的人来做擅长的事情,才合乎事物发展的规律,这也解放了很大一部分人,只是这种进度还要看现有农户的认识,不愿意拿出土地的农户还是大多数。不管怎样,当土地集中以后,种植规划可能还会成为一种产业,如当前的理财一样。农业经济人将更为走俏,也将为更多人提供就业机会和职业舞台,希望一切都能做得更好!
4、食品安全将更好控制。
每提到安全二字,就不自觉会联系到食品,作为农业的产出品,更是食物的主要来源,不可控是当前的食品安全问题的是主要原因,地域广阔,人口众多,死角也不少,但我们觉得,这肯定只是暂时的问题,食品安全关系到种族繁衍的大事,绝不可能疏忽,没有人能承担这样的责任,早晚必须解决,当土地集中以后,减少了需要管控的个体,也使控制生产安全的农产品成为可能,这不仅仅是民族的需要,更是活在当下的人的需求,口不净化,族焉能兴?
唱赞歌或唱衰歌,都不是我们的特长,但我们希望能从正方向去思考问题,朝正方向做事情,无论优劣,总能有成功的可能。土地再集中,也还是需要农业技术的指导,只要我们成为那一部分被需要的农技人,我们的农资经营也将继续下去,事情就这么简单!
第二篇:关于土地流转情况的调研思考
一、基本情况
**乡**村位于**岗南侧,全村共有10个村民组,人口2450余人,耕地1600余亩。该村人多地少,80%以上的村民都做点儿生意。特别是近几年来,一些农户的生意越做越大,家庭经济收入主要来源已不再依靠种田,绝大部分村民都把种田当作副业,庄稼望天收。对此,该村“两委”干部立足本村实际,筹资280万元,承包该
村位于**岗西南坡耕地400亩及邻村西杜村200亩,建立了600亩优质烟种植示范基地,实现由散户粗放耕种到集中经营的转变。经过一年的实践,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此基础上,该村以优质烟种植示范基地为中心,向外扩大规模2200亩(包括邻村耕地),规划建立农业科普示范园区。落实2009年纯作烟田1600亩,烟田四周种植台湾梨300亩(总投资160万元),林地内散养山野鸡。并以鸡粪为原料,计划建养规模达500头猪的养殖场一个,占地40亩(总投资350万元)。同时,依靠千亩烟方农田水利条件,深挖坑塘10亩,发展莲鱼共养(总投资40万元)。按照上述规划,可解决1400人就业,年实现综合收入1900万元,实现纯利润720万元,辐射带动周边县、市、乡镇十几个行政村,农户700多户可直接受益。
二、主要做法
(一)广泛宣传发动,赢得群众的理解与支持。**村支部书记**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自己出资80万元,动员本村有一定经济实力和经济头脑的先富能人,合伙创办了**“富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种植业。为提高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认识,该村通过会议、广播、黑板报、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对土地流转工作进行了广泛宣传动员,多次组织农户认真学习国家有关政策,反复给群众讲解土地流转的好处、意义和作用,明确土地流转双方的权力和义务。先后召开村干部会、党员会、群众大会30余场次,办专题黑板报12期,印发宣传资料1500份。通过宣传发动,全村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了土地流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消除了群众顾虑,统一了群众思想,最大程度地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二)立足本村实际,制定具体的流转方案。土地流转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群众十分关注。为把这项工作开展好,真正成为解决土地问题、规范承包关系、处理矛盾纠纷的惠民好事,村两委在乡党委、政府的具体指导下,根据村情实际,因地制宜,制定了“富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章程、管理办法、奖惩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以及入社的条件、入社申请书、租赁合同等具体条款。乡党委、政府成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抽调3名工作能力强,熟悉本乡情况的机关干部,分包土地流转涉及到的**、沟刘、西杜3个行政村指导开展工作。并为各村印制了所需的样帐样表样合同,合同内容涉及流转的地块、期限、形式、租金等,明确规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违约责任及赔偿金额等。同时,还规定国家的政策性扶持和补助资金仍归农民享有,这为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三)细化工作职责,因地制宜进行操作。**村在开展土地流转工作前,召开群众大会,推选了懂政策、工作责任心强、熟悉本村土地情况、能够秉公办事的群众代表参与此项工作。在工作过程中,根据各人特点,把抽调的人员分成丈量土地、勾绘草图登记资料和纠纷协调处理3个工作小组,明确职责,分工负责,有序开展工作。该村本着“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针对不同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流转形式:一是出租。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出租给合作社,并与之签订租赁协议,每亩租金600元或800斤小麦。这种流转形式居多,占流转面积的80%;二是入股。由村合作社将农户土地承包权量化入股,村合作社按股份将土地经营所得在年终进行分配。愿意以土地入股的,农户必须填写入社申请书和合同书,这种形式占流转面积的15%;三是互换。为规模耕种方便,在做通没有入社农户思想工作的前提下,与合作社内部的其他农户在自愿互利的的基础上,对各自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交换。全村互换土地30亩,占流转面积的5%。为确保合同到期后或中途部分农户要求退社,农户能够继续经营原本自己责任田,村两委还专门对地形面貌、原有的沟渠、农户原承包地块等都进行了登记造册,在农户现有承包地界内的两头,用钢管打70余厘米深的石灰桩,做到可以随时找到自己原承包地块,随时可以将农田交还农户手中,这一做法彻底解决了农户流转土地的后顾之忧,避免了日后土地界限不清而引发纠纷,得到了广大农户的交口称赞。
(四)实行返租倒包,增加农民收入。合作社把土地集中后,再倒包给农户。根据投工多少,核定倒包费用。种植烟叶每亩倒包费1000元,每5亩为一个单元,由合作社统一投资,统一标准,统一管理。返租倒包农户按照合同要求,对烟田进行科学管理,及时锄草、打药、浇水、平顶、打杈、采摘等,合作社按阶段发放工资,并根据各返包业主管理情况,进行评比,兑现奖惩。
(五)政府给予补贴,鼓励农户规模经营。在基地示范户的带动下,秋作物成熟前,乡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已接到流转土地信息200余条,帮助协调流转土地8200余亩,涉及农户2200多户,全部集中到22个种田大户手里。明年进行烟叶联方种植,乡政府给予经济补贴,种烟大户除了享受县政府的各项补贴政策
外,凡种植纯作烟100亩以上或麦烟套150亩以上的农户,乡政府负担烟叶保险费,农户不出钱可享受烟叶保险。
三、取得的成效
(一)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由于烟叶的规模种植,该村农业基础设施得到了县烟草部门的大力扶持。按照县烟草部门烟叶种植连片成方的补助规定,每50亩打一眼机井,每建一座电炕补助8000元。该村去年已建成的600亩烟方基地内水、电、路、烤房等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一年来,共挖深水井12眼,修矿渣生产路7条2公里。埋地线1000米,建电炕房32座,从根本上改变了该村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
(二)大幅提高了土地的产出效益。以村支书**为代表租地大户,使农业土地的种植效益得到大幅提高。麦烟间作,亩均小麦700斤左右,烟收后若播种菜籽可亩均收入300斤左右,市场价1000余元。麦收后烟地套植红薯可收3000斤约600元。种植结构调整后,由原来群众种植小麦、玉米或大豆年收入1200元左右,提高到现在的近5000余元,是粗放种植收益的4倍。
(三)是实现了财政增长、农民增收。一方面,**村种植的600亩烟叶亩均收入3000元左右,烟叶收入200余万元,为乡财政增加收入近20万元的税收。另一方面,农户原来种植小麦、豆一年纯收入400余元,且费时费力,现在出租后不投工每亩净收入500—600元或800斤小麦,土地流转收入甚至高于自己传统作物收入。同时又可到烟叶基地去打工挣钱,每天可收入50元,仅在烟叶基地打工一项,又可收入1000多元,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
(四)实现了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通过土地流转,既可以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事效益更高的工作,又维护了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解除了农民离土离乡的后顾之忧,有效解决了农村有人无地种和有地无人种的矛盾,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种植大户将土地统一规模种植后,再按亩数返租给不能外出的一些农户,种植大户按工计酬定期付款,基地不忙时用工一般几十人,农忙时三四百人。30多个固定工月工资800元,15名烤叶技术员月工资1500元,散工实行计件报酬,实现了人人有活干、人人有钱挣的和谐局面。
(五)部分农民实现了“市民化”转变。经济头脑意识比较强的农户外出做生意,还要牵挂家中的责任田。种植大户的租种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既保留自己责任田的权利,又增加了收益。家中上有老下有小的,不能外出农户,通过出租的方式,首先保证了他们原来的对等收入。农闲时,不出县乡做点小生意或就近给别人打工;农忙时又可到基地打工挣钱,由原来的“农民”转变成了“工人”,一举两得,成了真正的农村“市民”。
四、几点启示
(一)领导重视是土地流转良性发展的前提。烟叶基地规划前,乡党委、政府多次召开村支部书记大会,研究土地流转工作,分析市场前景,协调所需资金,鼓励支部书记下定决心,坚定信心,大胆探索,创建烟叶示范基地。乡里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为烟叶种植大户投了保,并聘请烟草公司技术员多次下村现场指导。以支部书记**为代表的一帮人,深入农户做思想工作,鼓励农户以土地或资金入股,进行规模种植。乡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正确引导,村干部的务实为民是土地流转顺利进行的前提。
(二)宣传发动是加快土地流转的有效途径。长期以来,多数农民小富即安的小农思想意识仍然较重,把土地视为“保命田”,错误地认为流转出土地就会失地、失业,只要有了土地,生活就有了保障。因此,解决土地流转问题不能靠行政命令,要依靠村组干部或村中有威望的能人去宣传发动,本着流转自由的原则,彻底解决个别群众认为地一转出去没有地权、没活干的认识误区,帮他们算好经济对比帐,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流转后既可以享受原有土地收益保障,又可以谋得更多的经济收入。对一时想不通的农户,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使土地流转真正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三)典型引路是加快土地流转的重要手段。说尽千言劝,不如一实证。引导群众土地流转急不得,农户流转土地从不赊帐。租种土地时就是先兑现流转土地款,然后就是靠示范带动,逐户铺开。**村就是由于村支书**带头,组干部、党员响应,搞好示范带动,让其他农户感受到了土地流转规模种植带来的好处,才主动加入土地流转的行列,今年该村又新增流转土地1000亩。
(四)发展高效农业是土地流转发展壮大的根本出路。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目的就是要提高种植效益,提高种植效益就是要发展高效农业,发展高效农业就是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村规模种植烟叶后,聘请了专业技术人员,推行企业化管理,采用了先进生产技术,运用优良的基础设施,有效地提高了土地的产出,亩均效益成倍增长。农户通过明白帐一算,能够得到更多的“真金白银”,大大激发农户土地流转的热情。
(五)优化服务是加快土地流转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保证。加快土地流转,地方政府必须转变工作思路,用好、用活国家政策,把主要精力放在服务和环境支持上,在引导规范上下功夫。在农技服务方面,加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大力普及农业适用技术、新技术,推进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上档升级。在收集和发布有关农业的信息方面,政府职能部门要通过新闻媒体、计算机网络等广泛发布农业生产、销售、加工等方面的信息,及时准确地收集、分析、预报、发布国内外市场供求信息,提供政策、法律、科技、生产、金融、行情等动态信息,为农民的生产经营决策服务。在资金方面,除了政府加大对规模经营的资金扶持力度外,金融部门还应积极提供小额贷款和更多的信贷支持。
第三篇:土地流转现状思考措施
随着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和2009年中央1号文件的相继出台,**县农村土地流转得到了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了蓬勃发展。据近期调查统计,目前,**县耕地流转面积近20万亩(包括农户之间“口头协议”的流转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30%,已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3 家,参与土地流转的有20 家,流转面积达2万
多亩。
农村土地流转的推进,对农业农村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但是,在实际推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农村土地规范有序地流转。一是底子不清。二轮土地承包时,不少地方发放给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上的面积与实际面积不相符。最近,我们在某合作社调研土地流转时,这合作社反映:他们在与农户签订合同对土地进行丈量中发现,农户土地实际面积普遍比权证上的面积多;二是目标不明。我们在调研中还发现,有些承租大户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抱着先把土地弄到手再看一步走一步的心态;三是手续不全。目前,农村土地流转口头协议多,书面合同少,即是签订了书面合同,也很不规范;四是管理缺位。由于基层干部对政策的理解存在片面性,许多人认为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土地流转是农户自己的事,对其采取放任自流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疏于管理和引导。
从**县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的情况看,就如何确保土地流转又好又快发展,提出如下工作措施:
一、强化宣传力度,稳步推进流转。随着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农村土地流转面临前所未有的现实需求。我们一是要采取“舆论造势、规划引导、示范带动”的办法,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干部和群众熟悉政策,打消顾虑,积极投身土地流转;二是要坚持规模、增效的原则,稳步推进流转。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目的是要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促进农产品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土地流转必须循序渐进,因势引导,不能搞一哄而起。
二、夯实工作基础,推动土地流转。落实和明晰土地承包经营权是进行土地流转的基本条件,是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的基础性工作。当前要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搞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的要求,抓好延包后续完善工作,妥善解决二轮延包遗留问题,将由农业部监制,省级统一印制,县级人民政府盖章生效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全面发放到户,认真清理、规范整理和永久管理好土地承包档案资料,并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合同等信息资料输录电脑,实行信息化管理,以确保土地流转过程中发生的变更登记和权证确认等工作有据可查、有据可依,逐步实现土地承包档案管理规范化。
三、发展合作组织,促进土地流转。要借十七届三中全会的东风,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引导农民把家庭承包土地的经营权采取入股、委托代耕和其它流转方式集中,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积极引导和发展 “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基地”和“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发挥专业合作组织推动土地规模化经营的辐射效应。
四、加强管理服务,规范土地流转。要尽快建立县乡两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明确管理服务职能,加强对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行为的指导和监督,规避土地流转风险,建立土地流转动态管理台账和土地流转信息库,指导签订、督促兑现土地流转协议或合同,维护土地流转双方的利益;积极为土地流转双方牵线搭桥,提供政策、法律咨询,对土地流转纠纷进行调解和仲裁,对土地转让、互换、出租、入股等流转方式进行变更登记和发证,为农村土地流转搭建供需平台。
五、优化农经队伍,确保土地流转。根据国务院国发[2006]30号文件《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和2008年11月26日省委九届六次全会通过的《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的精神,“要加强农村经营管理机构队伍和经营管理体系建设,保持乡镇经营管理机构的完整设置,强化其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和农村土地流转服务职能”。(**县经管局供稿)
第四篇:对土地流转工作调研思考
**镇位于**市**区东北部,距**二十七公里,东与**农场、**县相邻,**公路直达,交通便利。全镇41个行政村,农业人口34073人,是**区人口最多的一个镇,家庭承包经营农户10021户,耕地面积27740亩,是个典型的农业镇。全镇耕地流转面积已达到10305亩,占承包耕地总面积的37.15%,涉及农户3989户,占
耕地承包户的39.81%,从目前发展趋势来看,耕地流转面积还在不断扩大。该镇土地流转形式以出租为主,出租流转9387亩,占流转面积的91.1%,这些出租土地基本上流向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
2006年以来,该镇推进土地流转,促进了规模农业、效益农业、绿色农业的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初现雏形。初步形成了基地化、组织化、机械化、品牌化的农业生产新格局。相继建立了西瓜、葡萄、草莓、食用菌、优质稻、生猪、麻鸭、蔺草、玫瑰花等十大基地;组建了粮食、西瓜、葡萄、食用菌、农机、植保等农民专业合作社36家,入社农户4000余户;加快了标准农田建设步伐,农田基础全面改善,路渠管网基本配套,农田耕作、收割机械化率达到90%;打响了绿色农业品牌,造就了巨莲、一哥、绿红、莲凯等农业品牌,“巨莲西瓜”荣获“浙江省新秀品牌西瓜”称号,“绿红象山橙”荣获浙江省柑桔博览会优质奖。
二、主要做法
1、因势利导,促使农民转变思想观念。镇党委、政府遵照国家有关法律精神,广泛宣传党在农村的现行政策,宣读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讲解发展效益农业的有效路径,引导农民转变思想观念,使广大农民对土地流转从犹豫、观望中走出来,转向理解、支持,甚至积极参与。2008年初的一次摸底调查显示,有流转意向的农户 家,涉及耕地 亩。
2、完善机制,建立镇村服务机构。一是调查摸底,建立信息台账。镇农经站已经建立了“三簿”台账,即:《农村土地流出意向登记簿》、《农村土地流入意向登记簿》、《农村土地流转台账簿》。二是建立领导小组和服务机构。镇政府成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担任组长,并且依托农经站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由分管领导担任服务中心主任。各村也相应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站,人员由村经济合作社社长、村民委员会主任、村报账员(文书)组成,村报账员(文书)任土地流转信息员。三是建立服务中心运转机制。先后完成了乡镇(街道)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职责、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农村土地流转须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流程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程序示意图、《农村土地流转合同》标准文本等流程设计并投入运行。建立了信息发布、备案审查、档案管理、纠纷调解、风险预警等六项制度。
3、规范操作,保障广大农民放心。各村推选懂政策、责任心强、熟悉本村土地情况、能够秉公办事的人作为群众代表,具体参与流转工作。流转土地面积以实地丈量为准,建立第一手土地台帐资料。并且将农户流转土地的面积、流转金、流转期限进行张榜公示,认定无异议后再签字盖章。镇服务中心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指导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合同到期后耕地能恢复耕作条件,农户能够继续经营所承包的土地,让农民吃下定心丸。
4、改善服务,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和农民转移就业。一方面,**镇想方设法为企业、合作社、大户搞好服务,积极向上级申报建设项目,依照国家政策发放各种补贴,为生产、加工、运输提供支持,帮助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具体问题,扩大经营规模,提高规模经营效益,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建立劳动力资源信息平台,加大农民转移就业培训力度,提高农民技能和就业能力,实现在流转土地上务工和外出转移就业两促进,农企壮大与农民增收入双提高。同时该镇还充分发挥 镇 村两级调解组织的职能作用,做好土地流转过程中的纠纷的调解工作,维护各方权利。
三、初步成效
1、提高了农业生产率。耕地流转形成规模经营,有利于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土地、资金等要素合理流动,优化组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全国种粮大户标兵吴金友通过耕地流转实行规模种植后,每亩可以减少用工4至5个,比分散种植降低劳力成本100元左右,由此,实现有效增加。土地流出农户增加了增收渠道,首先是获得耕地租金收益。浙江宝岛现代农业园从**镇五坦、涧峰、董家三个村承租土地675.1亩,每年每亩以300公斤稻谷的价格(以粮食收购指导价)支付给农户租金。而农户自己耕种每亩田扣除耕种成本140多元,农药、化肥、种子成本40元,每亩纯收入只相当于100公斤稻谷,通过流转每亩地,单单租金收入就多出100公斤稻谷。其次是可以放手从事二、三产业。**镇五坦村1300多人口,有400余人耕地流转后放心在外打工,增加
劳务收入。有的农民就地被土地承租方雇用从事管理、农事操作等取得工资性收入。浙江宝岛现代农业园雇长期工80人,季节性用工2000余工,年发放工资85万元。
2、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近年来,该镇农村耕地流转主要是向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集中,相继发展起来的西瓜、葡萄、草莓、食用菌、优质稻、生猪、麻鸭、蔺草、玫瑰花等十大基
地,规模皆居全区之首,有的属**市前茅。宝岛公司第一期已承租土地675.1亩,建起省级现代农业园,第二期计划再承租600多亩,扩大园区;九九玫瑰园公司承包土地,建成千亩玫瑰园;1加1公司建成230亩葡萄示范园区;宝莲灯公司建成百亩养猪示范场;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区食用菌生产合作社在流转耕地上创办了一个占地35亩的科技示范园,年可生产食用菌300万袋,创产值900万元以上。区级农业龙头企业——**区金岳粮食合作社在该镇区域流入耕地3000多亩,建起了优质稻示范园。
3、促进了农业科技创新。实现土地规模经营,便于土壤改良、新品种选用、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2006年以来建立了农业科技示范基地10个,试种示范各类优质农业新品种19个,一大批农业优新品种、新技术在生产上得到推广应用。该镇拥有巨莲、一哥、绿红、莲凯等品牌,“巨莲西瓜”荣获“浙江省新秀品牌西瓜”称号,“绿红象山橙”荣获省柑桔博览会优质奖。
4、增加了农业投入。耕地流转促进了农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弥补了国家、集体发展农业资金的不足。土地流转机制形成后,一些资金雄厚的经营者立足高起点开发农业。纷纷投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交通不便、水电不通等问题,积极改善生产条件。该镇因土地流转由流入方出资新修机耕道16公里多,修建和整治山塘等蓄水设施10余处。
5、提高了机械化水平。通过土地流转后,土地向合作社及大户集中,推进了粮食规模连片生产。该镇区域的两家农机合作社及专业户现拥有大型耕作机38台、小型耕作机300多台,农田基础全面完成标准农田建设,路渠管网现代化,农田作业机收机割率达90%,在全市率先初步实现农业机械化。
四、下步工作
**镇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有了一个好的开端,取得了初步成效,一下步他们将重点突出几方面的工作,推动流转工作不断深化。
1、强化组织领导。镇、村两级将更加重视耕地流转工作,把推进耕地合理流转作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来抓,切实加强领导,严格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要求搞好土地流转。
2、加大宣传力度。以《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和《物权法》等法律法规为重点,广泛宣传土地流转的意义、程序、方法,耐心细致地做好农户的教育工作启发工作,进一步转变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激发农户流转积极性。
3、制订发展规划。按照农业结构调整的规律,围绕培育主导产业和优势项目,精心制定耕地流转规划。根据本地产业发展规划、种植习惯、居住特点、耕地状况等,因村、因户、因地制宜,合理确定耕地流转形式和时限,引导承包户流出耕地,调整结构,实施连片经营。
4、加强日常管理。加强对耕地流转的日常管理,进一步提高流转合同签订率,农户流转承包地应签订书面流转协议,并报所属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镇农经站备案。农村土地流转期限不得超过农户家庭承包土地的剩余承包期。
5、探索创新机制。依托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储备库和信息服务网络,收集发布土地供求信息,进行项目推介,规范土地流转程序,指导办理流转手续,协调各方经济利益。
第五篇:关于农用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思考
关于农用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思考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的财富之母,是一切生产和生存的源泉。我国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改革土地制度,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的改革却明显落后于市场的要求,要进一步巩固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成果,运用现代产权理论,合理界定和安排农用土地产权,完善现行农用土地政策,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合理、有效流转,促进农村生产力更快发展。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现实选择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家庭承包为主的经营方式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随着改革的深入,三农问题日益凸现,是什么原因导致农民增收减缓?在劳动力的因素解放以后如何让土地的效益解放出来?顺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走过的历程清晰可见。
农业结构调整难,难就难在我国农村农民的素质较低。目前农村的情况,年轻和素质高的外出谋生,老人和素质低的以及脱不开身的在家种田,在这种情况下,农业结构调整很大程度取决于示范作用,在一个没有示范带头的,结构调整就停滞不前。现实的选择就是吸收外来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或其他社会成员参与到这些集体经济组织的结构调整中来,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实基础。
在充分市场化的条件下,如果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流动是自由的,农业的平均利润也会被调整到与工业、商业相类似的水平,这就是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现实基础。农地经营权的社会化、市场化趋势,要求其克服封闭性,逐渐突破社区限制,向更广阔的空间寻求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要求其发挥市场机制在农村土地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基础性调节作用;要求其实现使用权主体的利益最大化,充分保护农民的权益。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空间。
我国现行法律,给农地经营权的流转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宪法修正案
第2条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另外,《土地管理法》第63条也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
1者出租用于非法农业建设。但是,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依法取得建设用地的企业,因破产、兼并等情形致使土地使用权依法发生转移的除外。”该条的立法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护耕地,因此农用土地流转应当受下面两个条件的制约:
1、流转的土地必须用于农业建设而不得用于非农业建设,即受让农地使用权的单位或个从也只能从事农业建设的组织和个人。
2、只有在法定的特殊条件下,流转的土地才可以用于非农业建设。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实问题及法律、政策问题
农用土地的现状是:一方面许多人弃耕进城打工谋生,大量土地请人代耕或撂荒,另一方面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及外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扩大规模经营需要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自1985年国家在政策上允许有偿转包土地开始,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便在全国各地农村开展起来,从实践的情况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主要是依靠行政方式推动。
尽管1984年国家已明确规定农村土地承包15年不变,1995年国家又规定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但各地都通过行政方式进行了多次土地调整。尤其是近年来,由于农业规模经营以及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的需要,以行政推动的方式进行土地流转更为突出,有些地区不尊重农民意愿随意收回农民承包土地,搞重新发包、出租和集体统一经营,这种行政命令的流转方式造成农村土地承包期不稳定,承包关系频繁变动以及农民土地利用短期行为等问题,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二)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机制不健全。
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还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还不完善。目前,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形式以转包为主,形式比较单一,流转主要在邻里和亲戚之间进行,而且流转的内容简单。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还处于自发阶段,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有效的市场机制,难以通过有效的流转实现农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操作程序不规范。
由于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多自发形式,土地流转不遵循一定的程序以及履行必须的手续,也没有通过流转合同或者契约来规范流转双方的权利
义务关系,通常采取“口头协议”的方式进行私下流转,造成土地承包关系的混乱,土地流转无序进行,导致纠纷越来越多。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是来自政策和法律的不完善。根据现有法律法规、政策及实践中的做法,我国土地经营权流转方面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一)政策局限:由于客观历史条件的限制,土地承包经营引起的农用土地制度改革是在缺乏成熟理论准备与系统的政策设计的情况下进行的,家庭土地承包制度只着重对农业生产.首先,农用土地的产权体系不完整,土地产权主体不清。其次,承包土地的权利是含混和残缺的。第三,土地承包经营权不稳定,未能按土地物权的属性给予保障。农用土地制度的缺陷,造成了目前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由于承包土地的权利义务缺失,土地无法转包、出租、流转经营,与土地相联的生产任务使农民象“候鸟”式的随农耕季节在城市与乡间迁徒,以完成承包和打工两种不同的生产和谋任务,剩余劳动力无法顺利地向二、三产业转移。
(二)法律滞后。关于农地经营权流转的问题,《土地管理法》及《土地承包法》远滞后于政策及行政法规、司法解释。1998年国务院批转《农业部关于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意见》的通知,同意其关于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1998年10月14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农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要坚持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进行,不得以任何理由强制农户转让。”1999年重新颁布的《关于审理农业承包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进一步规定了转让、转包、互换、入股四种流转形式。
三、完善农用土地产权制度,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一)集体土地所有权:
集体土地所有权为农用土地产权体系中最高层次的产权形态,其上可设置承包土地使用权等其他土地权利。集体土地为组、村或乡集体所有,以组拥有所有权为主要形式;土地的处置权由所有权主体行使,可用于开展农业生产、发包、入股、出租等经营活动,并可获取土地所有权收益;集体土地所有权不得买卖,除土地交换、集体经济组织合并分拆、国家征用征购土地时才能发生所有权转移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
随意改变集体土地所有权性质。
(二)承包土地使用权:
承包土地使用权是集体土地所有权下的一个完整、独立的土地产权形态。土地使用年期为30年或70年,本集体经济组织内的农民有获得该权利的优先权,使用权人也以本集体经济组织内的农民为主,一般以承包或“四荒”拍卖方式取得承包土地使用权。承包土地使用权按不动产的特性给予法律保障,一经取得并通过政府土地登记,使用权人和土地权利义务不能再随意改变,必须改变的,当事人要按市场价格向使用权人支付土地财产损失的补偿;使用权人平时享有利用或经营土地使用权带来的收益,在国家征用土地时还可获得丧失土地使用权的损失补偿。
(三)土地耕作经营权:
土地耕作经营权是在承包土地使用权上附设的一种他项权利。承包土地使用权人可将其土地耕作经营权单独以转包、分包、出租等方式流转经营,经营期可根据经营的需要由承包或租赁双方自行商定;对土地转包、分包、出租等经营活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的其他农民具有承包、承租的优先权,经本职工作集体经济组织的2/3成员同意后,土地可对外转包、分包、租赁;在不超越承包土地使用权的范围内,土地耕作经营所涉及的经营费用、经营方式、经营时间、生产任务和责任等均由合同约定,并可随合同改变而改变;土地耕作经营权具有一定的债权属性,取得经营权也需支付相应的土地费用或地租,但经营者主要的收益来自于农业耕作和生产而非土地。经营期内如国家征用土地,经营者有权获得青苗补偿及经营损失补偿。
完善农用土地产权体系是一项关系农村社会安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大工程,是一场关系到农村市场经济体系建设的土地改革,目前农用土地产权制度的巨大优势已日趋彰显,一旦得以顺利实现,将极大地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彻底解决当前农业、农村和农村面临的土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