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2017-2018第一学期高二阶段性测评语文试题

时间:2019-05-12 19:29: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山西省太原市2017-2018第一学期高二阶段性测评语文试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山西省太原市2017-2018第一学期高二阶段性测评语文试题》。

第一篇:山西省太原市2017-2018第一学期高二阶段性测评语文试题

山西省太原市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阶段性测评

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一点即便不是戏迷的朋友也知道。生旦净末丑,手眼身法步,丝竹管弦鼓,唱念做打舞……中国戏曲与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流派繁多,魅力独特,千百年来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而戏曲进校园,意义重大。“三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千军万马”,戏剧这种艺术形式吸收了诗歌、音乐、舞蹈、美术、武术等各种文化艺术之精华,展现着独特的审美风范。教育家蔡元培说过,美育是人类打开心灵窗户不可缺少的工程。戏曲能帮助学生认识美、发现美,见证传统文化艺术的迷人风采。除了美之外,还有真和善。岳飞戏、关公戏、包公戏、杨家将戏……很多经典曲目讲述是非、善恶、忠奸,弘扬家国情怀、优秀品格、善良人性,传递着中华民族的崇高价值追求。所以,戏曲进校园,可以帮助学生陶冶情操、涵养心灵,从唱念做打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此外,对戏曲本身而言,进校园也是圈粉良机。看过去,从城里到乡间,处处搭台唱戏;从引车卖浆者到王公贵族、商贾文人,多是戏曲“粉丝”。比如鲁迅不爱看戏,也难忘幼时看戏的场景。他在《社戏》里深情追忆:“真的,一直到现在……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但看如今,很多剧种失宠,戏迷锐减——其实很多人只是缺少接触、了解的机会,而戏曲进校园让学生与戏曲文化亲密接触,有望让更多年轻观众“路转粉”,促进传统艺术薪火相传。

不过,戏曲进校园虽易,要达成以上效果却不简单。为什么?因为校门好进,“心门”难开,戏曲进校园的对手主要是学生的“内心戏”。很多同学一听说表演传统戏曲,直接敬而远之。在部分年轻人眼里,戏曲的表演比较“拖沓”,而且唱词晦涩,很多人觉得无法欣赏,所以即便不要钱,也不太愿意去看。

所谓“强扭的瓜不甜”,想让每个学生每年欣赏一场戏曲,这要求戏曲进校园时要“会玩”。比如在曲目选择上,除了针对不同学龄阶段的特点、由浅而深,还可以提供“菜单”式服务,让学生“点菜”。当然,戏曲进校园也不能只是观看表演,学校可以“定制”戏曲知识普及读本、引导孩子动手制作戏剧道具、试戏服等。此外,艺术表演讲究“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其实艺术熏陶也是如此。它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一年一两次进校园活动即便声势再浩大,其影响力也毕竟有限。所以,比戏曲进校园更可贵的,是戏曲“在”校园。早在2014年,广州就每年开展粤剧专家授课、成立小小剧社、交流演出等多项活动。以荔湾区三元坊小学为例,如今很多学生不仅对粤剧略知一二,有的还学会了吹拉弹唱,能在舞台上体验跌宕的人生。

总之,戏曲进校园是弘扬传统文化、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对学生来说,审美、情操等都是“熏”出来的,它是慢的艺术,不能急,不能“暴饮暴食”。相信假以时日,“生旦净末丑”能觅得更多知音,戏曲进校园也能带给人们更多惊喜。

(摘编自《每年一场,全国大中小学生可免费看戏!》)1.下列关于中国戏曲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戏曲尽管流派繁多,但作为一个艺术门类的整体,有着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B.中国戏曲有着独特的审美风范,是包含诗歌在内的多种文化艺术精华的集中展现。C.中国戏曲有着很高的价值追求,弘扬了高贵、美好的精神,是传统文化中的经典。D.中国戏曲的表演节奏比较慢,唱词不易理解,让部分年轻人无法欣赏,敬而远之。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两个角度论证了戏曲进校园的意义,较为深入地阐述了戏曲对受众的影响。B.文章引用蔡元培的话语,意在说明戏曲在审美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这样更具说服力。C.文章举出荔枝湾三元小学的事例,意在强调戏曲“在”校园比戏曲进校园更有效果。D.文章论证层层深入,针对戏曲进校园的不利之处,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改进建议。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戏曲进校园既让学生从传统文化中获益,又让传统文化与时俱进,代代传承。B.如鲁迅这般不爱看戏的人都追忆幼时看戏情景,可见戏曲在当时社会很流行。C.只有让学生更多接触戏曲文化,而不只是看表演,才会让戏曲艺术薪火相传。D.审美、情操的培养是慢的艺术,不能“暴饮暴食”,推动戏曲进校园也不能急。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多余一句话 秋林

那天,我坐公交车去找朋友。

车上人不多,但也没有空位子,有几个人还站着吊在拉手上晃来晃去。一个年轻人,干干瘦瘦的,戴个眼镜,身旁有几个大包,一看就是刚从外地来的。他靠在售票员旁边,手拿着一个地图在认真研究着,眼不时露出茫然的神情,估计是有点儿迷路了。

他犹豫了半天,很不好意思地问售票员:“去颐和园应该在哪儿下车啊?”

售票员是个短头发的小姑娘,正剔着指甲缝呢。她抬头看了一眼外地小伙子说:“你坐错方向了,应该到对面往回坐。”

要说这些话也没什么错了,但是售票员可没说完,她说了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拿着地图都看不明白,还看个什么劲儿啊!”售票员姑娘眼皮都不抬。

外地小伙儿可是个有涵养的人,他嘿嘿笑了一笑。旁边有个大爷可听不下去了,他对外地小伙子说:“你不用往回坐,再往前坐四站换904也能到。”

要是他说到这儿也就完了那还真不错,既帮助了别人,也挽回北京人的形象。可大爷一定要把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说完:“现在的年轻人哪,没一个有教养的!”

站在大爷旁边的一位小姐就忍不住了:“大爷,不能说年轻人都没教养吧,没教养的毕竟是少数嘛,您这么一说我们都成什么了!”

这位小姐穿得挺时髦,两细带子吊个小背心,脸上化着鲜艳的浓妆,头发染成火红色。可您瞧人这话,不像没教养的人吧,跟大爷还“您”啊“您”的。谁叫她也忍不住非要说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呢:“就像您这样上了年纪看着挺慈祥的,一肚子坏水儿的可多了呢!”

没有人出来批评一下时髦的小姐是不正常的。这不,一个中年的大姐说了:“你这个女孩子怎么能这么跟老人讲话呢,要有点儿礼貌嘛,你对你父母也这么说吗?”

您瞧大姐批评得多好!把女孩子爹妈一抬出来,女孩子立刻就不吭声了。要说这会儿就这 么结了也就算了,可大姐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还没说呢:

“瞧你那样,估计你父母也管不了你。打扮得跟鸡似的!”

后面的事大家就可想而知了,简单地说,出人命的可能都有。这么吵着闹着,车可就到站了。车门一开,售票员小姑娘说:“都别吵了,该下的赶快下车吧,别把自己正事儿给耽误了。”

当然,她没忘了把最后一句多余的话给说出来:“要吵统统都给我下车吵去,不下去我车可不走了啊!烦不烦啊!”

烦不烦?烦!不仅她烦,所有乘客都烦了!整个车厢这可叫炸了窝了。骂售票员的,骂外地小伙子的,骂时髦小姐的,骂中年大姐的,骂天气的,骂自个儿孩子的。真是人声鼎沸,甭提多热闹了!

那个外地小伙子一直没说话,估计受不了了,大叫一声:“都别吵了!都是我的错,我自个儿没看好地图,让大家跟着生一肚子气!大家就算给我面子,都别吵了行吗?”

声音很快平息下来,但你们不要忘了,外地小伙子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还没说呢:“早知道北京人都是这么一群不讲理的王八蛋,我还不如不来呢!”

想知道事情最后的结果吗? 我那天的事情没有办成,大伙儿先被带到公安局录了口供,然后到医院外科把头上的伤给处理了一下。我头上的伤是在混战中被售票员小姑娘用票匣子给砸的。你们可别认为我参与了他们打架,我是去劝架来着。我呼吁他们都冷静一点儿,有话好好说。

我多余的最后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不就是售票员说话不得体吗?你们就当她是个傻瓜,和她计较什么呢?”(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有几个人还站着吊在拉手上晃来晃去”,能够表现出乘坐公交车时乘客无聊的心态,为下面的争吵埋下了伏笔。

B.小说中的人物基本上前一句是好话,后一句却引入反感,这说明人们既有讲理的一面,也有修养缺失的一面。

C.小说情节并不复杂,以对话为主,也有少许议论,中间穿插人物外貌、神情、动作等措写,突出了不同人物的身份特点。

D.“我”本是旁观者,而在结尾的时候也成为事件的参与者,读来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既幽默有趣,又引人深思。

5.从小说中看,你觉得造成“多余一句话”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5分)6.小说情节中每当事情要解决时却被“多余一句话”所打破,这样安排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

中国快递进入“单日亿件时代”!市场规模自2014年起稳居世界第一!国家邮政局近日公布的2017年上半年快递行业运行情况让不少人激动了一回。从今年第二季度开始,我国已常态化进入单日快递亿件时代。从2012年的56.9亿件到2016年的312.8亿件,再到2017年上半年就已达173.2亿件。

不仅快递业务量持续高速增长,中国的快递服务时限水平也基本保持平稳上升趋势,全程时限处于58-60小时,72小时准时率从2012年的72,4%提升到2016年的75.53%;距离在1000 公里以下的快件中,有84.62%能在48小时内送达。此外,快递申诉率更是创下历史新低,上半年全国快递服务有效申诉率为百万分之6.6,同比减少3.9个点。

(摘自王钟毅、郝斐然、王若蕾《中国快递进入“单日亿件时代”市场规模世界第一》)材料二:

高速发展的现代物流业,呼唤更精细的现代治理,而法治无疑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近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快递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根据相关规定,“收寄快件未查验寄件人身份并登记身份信息,或者发现寄件人提供身份信息不实仍予收寄”,快递公司就要遭罚。

一个产业遭遇的问题,不是靠行业自律或市场竞争就能完全得以解决,尤其离不开法律法规的规范约束。条例重点关注物品寄送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直击快递业发展的隐患和瓶颈。要落实“妥善保管用户信息等电子数据,定期销毁快递运单”,既需要整个快递业为数据“加把锁”,也呼唤管理部门在监管上“站好岗”。从数据流通环节看,只有尽快实现信息数据的“总对总”共享,才能确保实名信息数据在快递公司总部与邮政总局之间单向封闭流动。

其实,从手工分拣到快递机器人,从几日达到当日达,国内快递业从未停止自我升级的步伐;从一家独大到多家放开经营,行业改革一直在路上。只不过,当一个行业的发展速度远超人们的预期之时,注定要求治理的脚步也相应加快。

(摘自何鼎鼎《加速补齐快递业的治理短板》)材料三:

(资料来源于高健《中国快递行业结构性分析》)材料四:

邮政普遍服务业务下滑已是大势所趋,而快递业务则仍有较大增长空间。作为国家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邮政普遍服务是邮政发展的立业之基。国家邮政总局发布的2015年邮政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全国函件业务同比下滑18,3%,包裹业务同比下滑29.6%,汇兑业务同比下滑34.1%。下滑幅度最小的是订销报纸和杂志业务,下滑幅度分别为1.7%和7.1%。

注:邮政普遍服务,是国家要求邮政承担的提供普遍服务的义务,即邮政服务网点要普及、资费要低廉、对传播文化类及具有社会公益性质的邮件要给予优惠,并力求做到国家每个公民都能使用邮政。

(摘自《邮政普遍服务全线下滑快递业务还有机会提升5个百分点》)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限缩短、准时率提高、申诉率降低是快递服务时限水平基本保持平稳上升的表现。B.解决快递产业遇到的问题,需要行业自律和市场竞争,也需要法律法规的规范约束。C.要确保用户信息安全,既需要快递业为数据把关,也需要管理部门实施有效的管理。D.数据流通环节的安全必须实现信息数据在快递公司总部和邮政总局之间的共享。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中国快递业发展喜人,市场规模目前已稳居世界第一,从2017年第二季度开始,我国快递业务量单日已达亿件,进入“单日亿件时代”。

B.从材料三可知,国有企业无论在吸纳人员就业方面还是在行业收入方面,都高于其他四类企业,是快递业的主力军。

C.物品寄送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是限制快递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以受到《快递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的重点关注。

D.外资企业显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它的不断壮大有利于国有企业的发展,也有利于给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服务选择。

E.与快递业务较大增长形成对比的是,邮政普遍服务业务呈现下滑势头,说明该业务已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被快递业取代只是时间问题。9.根据上述材料,你觉得快递业的继续发展除了法治化,还需要如何做。请概括说明。(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人也。诩年十二,能通《尚书》。早孤,孝养祖母。县举顺孙,国相奇之,欲以为吏。诩辞曰:“祖母九十,非诩不养。”相乃止。后祖母终,服阂,辟太尉李府,拜郎中。后朝歌贼宁季等数千人攻杀长吏,屯聚连年,州郡不能禁,乃以诩为朝歌长。故旧皆吊诩曰:“得朝歌何衰!”诩笑曰:“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及到官,设令三科以募求壮士,自掾史以下各举所知,其攻劫者为上,伤人偷盗者次之,带丧服而不事家业为下。收得百余人,诩为飨会,悉贳其罪,使入贼中,诱令劫掠,乃伏兵以待之,遂杀贼数百人,贼由是骇散,咸称神明。迁怀令。后羌寇武都,邓太后以诩有将帅之略,迁武都太守,引见嘉德殿,厚加赏赐。诩始到郡,户裁盈万,及绥聚荒余,招还流散,二三年间,遂增至四万余户。盐米丰贱,十倍于前。永建元年,代陈禅为司隶校尉。数月间,奏太傅冯石、太尉刘熹、中常侍程璜、陈秉、孟生、李闰等,百官侧目,号为苛刻。三府劾奏诩盛夏多拘系无辜,为吏人患。诩上书自讼曰:“法禁者俗之堤防,刑罚者人之衔辔。今州曰任郡郡曰任县更相委远百姓怨穷以苟容为贤尽节为愚臣所发举臧罪非一二府恐为臣所奏遂加诬罪。臣将从史鱼死,即以尸谏耳。”顺帝省其章,乃为免司空陶敦。诩好刺举,无所回容,数以此忤权戚,遂九见谴考,三遭刑罚。而刚正之性,终老不屈。永和初,迁尚书令,以公事去官。朝廷思其忠,复征之,会卒。临终,谓其子恭曰:“吾事君直道,行已无愧,所悔者为朝歌长时杀贼数百人,其中何能不有冤者。” 节选自《后汉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州曰/任郡郡曰/任县更相委远/百姓怨穷/以苟容为贤/尽节为愚/臣所发举/ 臧罪非一/二府恐为臣所奏/遂加诬罪

B.今州曰任郡/郡曰任县/更相委远/百姓怨穷/以苟容为贤/尽节为愚臣所发举/臧罪非一/二府恐为臣所奏/遂加诬罪

C.今州曰任郡/郡曰任县/更相委远/百姓怨穷/以苟容为贤/尽节为愚/臣所发举/臧罪非一/二府恐为臣所奏/遂加诬罪

D.今州曰/任郡郡曰/任县更相委远/百姓怨穷/以苟容为贤/尽节为愚臣所发举/臧罪非一/二府恐为臣所奏/遂加诬罪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尚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简称“书”,与《诗》《礼》《易》《春秋》合称“五经”。B.服阕,古代守丧时的礼节,指在守丧期间要穿丧服,忌穿鲜艳,丧服一般用粗麻布做成。C.太守,是秦至汉时期对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后来也作为刺史或知府的别称。D.三府,三公府简称。东汉曾设太尉、司空和司徒,并称三公,亦泛称国家最高行政长官。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虞诩孝敬长辈。他早年丧父,担负起奉养祖母的责任。国相认为他非凡出众,打算任用他为府吏,他却因祖母年老需亲自奉养而婉拒。

B.虞诩治理有方。他任朝歌长时,设计平息贼乱,众称神明。他担任武都太守时,抚恤百姓,仅用两三年就让武都人口增加,物丰价低。

C.虞诩自省悔过。他面对三府对自己的弹劾能够主动检举自己,而对平息朝歌叛乱时可能错杀无辜之事,他耿耿于怀,临死都不能释然。

D.虞诩刚正不屈。他任司隶校尉时不畏权贵,弹劾多人,百官为之惧怕,都说他过于严厉刻薄;他也因此遭到弹劾,但并不屈服。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5分)(2)诩好刺举,无所回容,数以此忤权戚,遂九见谴考,三遭刑罚。(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湖南部曲① 辛弃疾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②。愧我明珠成薏苡③,负君赤手缚於菟④。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

【注释】①部曲:即部属。古代大将的军营都设有各司其事的属官,称之为“部曲”。②急急符:紧急命令。③薏苡:语出《后汉书·马援传》,马援从交趾还,载一车薏米,有人告发他私载一车珍珠。后世用“薏苡明珠”指因涉嫌而受诽谤的人。④於菟:楚人“谓虎於菟”。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第一句中“万人呼”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突出了部属的勇猛形象。B.

三、四句暗示自己遭谗言而去职,有负部曲战功,点明“负君”而愧之因。c.

五、六句夸赞部曲年纪虽老而眼光明亮,谈论国事能仗义执言,胆量惊人。D.第八句化用杜甫诗句浑然无迹,实写作者悲凉处境,突出对部属的美好祝愿。E.诗人借写为部曲送行,表达了对现实的感慨,既有豁达之情,也有不平之气。15.本诗的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个题,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的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类比的句子是:

(2)韩愈《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是“

,”。

三、语文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陈忠实在《白鹿原》中写出了白家与鹿家在黄土地上几十年的恩怨情仇,对人物的刻画简直是入木三分,力透纸背。

②大学生去农村做社会调查,有助于加深对复杂国情和基层现状的理解和把握,避免枯坐书斋之中形成的独断,防止知识人将一孔之见强加于人。

③他的母亲病重急需大笔医疗费用,当铺老板得知他这种情况后非但不能雪中送炭,反而落井下石,狠压当品价格。

④人流、资金流、物流、知识流等正在伴着虚拟“信息流”而涌向“地球村”的每一个村落,世界范围内的电商经济和分享经济的发展如日中天。

⑤常言道:欲壑难填。领导干部一旦利欲熏心,就难免利令智昏,将党纪国法置于脑后,腐化堕落,以致葬送自己的前程乃至性命。

⑥王老师身体本来就不好,再加上最近一段天天为孩子上学的事情着急上火,结果一病不起,只好离开岗位,久假不归。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中国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并为全球金融稳定与改革注入新活力,以约7%左右的经济增速走在世界前列,贡献全球经济增量的三分之一。

B.立秋以来,太原的气温是早上凉中午热,呈现出特别明显的两个温差,穿多穿少都不舒服,倒是应了七八月乱穿衣的俗语。

C.一些逆全球化现象的出现,尽管在形式上为这一理论“喝着倒彩”,但虚拟技术的发展却正在为“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开辟着真切的崭新空间。

D.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出发点是希望实现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秉持的是构建命运共同体的精神理念。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听说家父得病,近日工作一直很忙,没能及时到府上探望,敬请原谅。B.令尊对我有恩,这次他来太原,我一定从百忙中抽出时间亲自接他。

C.这节公开课效果很好,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解惑答疑,不耻下问,形成了良性互动。D.书稿终于完成,但还不知能否通过,在附言中我忐忑写道:“张编辑,请您斧正。”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两会期间,国企改革成为焦点。人们常常把市场比作商海,①。有过游泳经验的人都知道,②,就得精简负重。如果身上绑满铁块,即便世界冠军也未必游得过小孩子。省属国企光处级干部就有一两千个,③ ?怎么走出国企改革的困境?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现在社会物质诱惑太多,只有通过有意义的文艺节目才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走红,使得中国诗词能够很好地被继承和发展下去。中国诗词语言和意象的美感,不仅会让中国人怡养性情,也必将让外国人深深叹服。①不是只有有意义的文艺节目才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租住在杭州某小区的小晨讲述了一件令她心头暖暖的事。凌晨一点,她被一个陌生妹子的电话吵醒:我是1901租客,密码锁坏了,你能帮忙开下门吗?尽管开始内心拒绝,但想到姑娘的惨境马上下楼去开了门。第二天早上,她的房门外出现了一袋水果和一张字迹娟秀的便签:周三晚上打扰你了,谢谢你替我来开门,打了5个租客电话,你是我最后一个希望。那一刻,小晨很感动:“我想我们是一座城市小而暖的缩影”,而此事也引发了网友的广泛热议。你对此有怎样的认识和看法呢?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观点和态度。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 字。

第二篇:山西省太原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评(一)语文试题

太原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评

(一)语文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真实是作假在假定性的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知和感悟。无疑,这是一种特殊的真实,是主体把自己的“内在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而创造出来的审美化的真实。它既不同于生活真实,也不同于科学真实。

生活真实虽然为文学创造提供了原型启示,而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然而艺术真实又是对生活真实的超越,它对社会生活的本质及其必然性进行揭示,并表现在假定性情境之中。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最讲究艺术情境的假定性,如七八个人就等于千军万马,骑马只有动作没有实具等等。其实,以假定性情境反映或表现社会生活的内蕴是一切艺术,包括文学的共同特征。这是由于,文学既然不是对生活真实的照搬照抄,作家就必然会从自己的认识和感悟出发,对生活真实进行选择、发掘、提炼、补充、集中、概括,通过想象和虚构予以重组、变形及再塑。浪漫型和象征型作品的艺术情境的假定性显而易见:它们或者把现实形象与幻想的非现实形象融汇成一个荒诞不经的情境世界,或者完全抛开现实的形象而以虚拟的形象世界取而代之。现实型作品虽然保留着社会生活的原生态,形象是写实的,但是其艺术情境也是虚构的、假定的。假定性情境是艺术真实呈现的基本方式,是文学反映生活本质求“真”这一审美价值取向存在的普遍形态。因此,鲁迅说:艺术是“以假为真”、“假中见真”的。这种“以假为真”、“假中见真”的艺术效应,建立在它们符合事理逻辑或情感逻辑的基础上,建立在能为读者所接受的基础上。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和诗艺性。文学创造是站在人的生命体验和审美感受以及对社会生活给予人文关怀的立场上,因而其对客体世界的认知、感悟与表现带有浓厚的主体性或主观性。如我国历代诗、词、曲、剧中的王昭君,历史人物只有一个,而她的艺术形象却千姿百态,面貌各异。文学按照主观化方式把握客观世界以激发人们的审美情感为目的的价值取向,使它必然要讲究“诗艺”。“诗艺”即艺术手段和艺术技巧。运用艺术手段和艺术技巧创造的艺术真实,能够使其价值取向得到理想的表现,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如李白名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推究起来第一句严重失实,然而经过第二句一点化,情况就不同了,读者可以接受这种夸张之言,而且被感动了: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而今竟达三千丈,便没有艺术真实。

(摘编自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原文所论述的“艺术真实”的一项是

A.吴承恩的《西游记》中,一块仙石吸收天地之精华,孕育而生出孙悟空,孙悟空神通广大大闹天宫,又重情重义矢志不渝,护唐僧西天取经。

B.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诗,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沉船旁边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的画面。

C.曹禺的《雷雨》中,周朴园、鲁侍萍、繁漪、周萍等八个人物之间的矛盾纠葛于一昼夜之间在周家、鲁家两个场景中展现出来。

D.王昭君的一生,她从湖北秭归进入大汉宫廷,又从大汉宫廷远嫁匈奴呼韩邪单于,其间的经历扑朔迷离。答案:D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审美化的真实有别于生活真实和科学真实,是作家主观认知、体验与假定性情境结合,并揭示一定的社会内蕴,从而达到的一种真实。

B.作者从自己的生命体验和审美感受出发,对生活真实进行重组、变形及再塑,并且运用一些艺术手段,从而实现其作品的艺术价值。

C.浪漫型作品和现实型作品的根本区别在于,浪漫型作品讲究艺术情境的虚构性,而现实型作品更加注重现实的真实性。

D.文学之所以必然要讲究“诗艺”,是因为艺术手段和艺术技巧能更好地激发人们的审美情感,从而理想地实现作品的艺术价值。答案:C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超越,可以借助假定性情境来实现,例如《窦娥冤》中以“刽子做开刀,正旦倒科”来表现窦娥被杀的情境。

B.作家笔下的作品只有建立在对社会生活本质把握的基础上,建立在符合事理逻辑或情感逻辑的基础上才能达到生活的真实。

C.李白的名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虽不符合生活及科学真实,但符合艺术真实。这种艺术真实也需要读者调动自己的情感去体验才能实现。

设置“假定性情境”及“诗艺”的运用都是构建文学作品艺术真实的手段,二者在实际的艺术创作中是紧密联系的。答案:B

二、古代诗文阅读(28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姚枢,字公茂,柳城人,后迁洛阳。少力学,杨惟中乃与之偕觐太宗。岁乙未,南伐,诏枢从惟中即军中求儒、道、释、医、卜者。会破枣阳,主将将尽坑之,枢力辨非诏书意,他日何以复命,乃蹙数人逃入篁竹中脱死。拔.德安,得名儒赵复,始得程颐、朱熹之书。辛丑,赐金符,为燕京行台郎中。时牙鲁瓦赤行台,惟事货赂,以枢幕长,分及之。枢一切拒绝,因弃官去。携家来辉州,作家庙,别为室奉孔子及宋儒周敦颐等象,刊.诸经,惠学者,读书鸣琴,若将终身。时许衡在魏,至辉,就录程、朱所注书以归,谓其徒曰:“曩.所授受皆非,今始闻进学之序。”既而尽室依枢以居。

宪宗即位,诏凡军民在赤老温山南者,听世祖总之。世祖既奉诏,宴群下,罢酒将出,遣人止枢,问曰:“顷者诸臣皆贺,汝独默然,何耶?”对曰:“今天下土地之广,人民之殷,财赋之阜,有加汉地者乎?军民吾尽有之,天子何为?异时廷臣间之,必悔而见夺,不若惟持兵权,则势顺理安。”世祖曰:“虑所不及者。”乃以闻,宪宗从之。壬子夏,从世祖征大理,至曲先脑兒之地。夜宴,枢陈宋太祖遣曹彬取南唐不杀一人、市不易肆事。明日,世祖据鞍呼曰:“汝昨夕言曹彬不杀者,吾能为之,吾能为之!”枢贺曰:“圣人之心,仁明如此,生民之幸,有国之福也。”明年,师及大理城,饬.枢裂帛为旗,书止杀之令,分号街陌,由是民得相完保。

世祖即位,立十道宣抚使,以枢使东平。既至郡,置劝农、检察二人以监之,推物力以均赋役,罢铁官。二年,拜太子太师。枢曰:“皇太子未立,安可先有太师?”以所受制还中书,事见《许衡传》。改大司农。四年,拜中书左丞,奏罢世侯,置牧守。十三年,拜翰林学士承旨。十七年,卒,年七十八,谥曰文献。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拔德安,得名儒赵复拔:攻下 .B.刊诸经,惠学者刊:修改 .C.曩所授受皆非曩:先前 .D.饬枢裂帛为旗饬:命令 .

B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觐是古代政治礼节,本义指古代诸侯秋天朝见君王,帝王只能给每一位诸侯大约数分钟的时间的见面交谈时间,后泛指朝见君主或朝拜圣地。B.辛丑属“干支纪年”,古人把十二天干和十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C.太子太师,古代官职,西晋始置,与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合称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多为虚衔,无实职。D.谥号是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等死后,根据他们生平事迹和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答案:B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姚枢爱惜人才。在主将欲坑杀他搜罗的各色人才时,他极力争辩,全力施救,使众人免于被害。B.姚枢链接淡泊。他拒绝牙鲁瓦分给他的贿赂,辞官而去,携家眷来到辉周,建立家庙,读书抚琴。C.姚枢仁爱百姓。他跟随世祖征战大理,直言进谏,使世祖幡然醒悟,当地的百姓也因此免受屠戮。D.姚枢目光敏锐。在世祖获得赤老温山以南的军民处置权时,他劝告世祖要隐忍蓄势,免遭他人陷害。答案:C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今天下土地之广,人民之殷,财赋之阜,有加汉地者乎。(3分)(2)异时廷臣间之,必悔而见夺,不若惟持兵权,则势顺理安。(3分)

答案:(1)如今天下土地之广,人民之众,财赋之多,超过了汉人所占有的区域吗?(“阜”“加”各1分,句意1分)

(2)日后若有廷臣从中挑拨,皇帝一定会后悔并且你的权利也将被剥夺,不如只把持兵权,这样形势就平顺安稳了。(“问”“见”各1分,句意1分)

8.请将《陈情表》中的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答案:而祖母刘氏早被疾病缠身,时常卧床不起,我侍奉汤药,不曾间断和离开过。(“婴”“废”各1分,句意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7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9~1 0题。

望海楼①

云间铁瓮③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洲起白烟。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

【注】①望海楼:宋朝时在镇江内。②米芾,北宋书画家,因不肯与世俯仰,故仕途不顺。这首律诗,是其晚年寓居镇江时所作。③铁瓮:镇江古有“铁瓮城”之称。9.诗歌首联写出了望海楼的什么特点?诗人是怎样描绘的?请简要分析。(3分)答案:首联采用夸张映衬的手法,借助高耸接近青天的镇江城来映衬云烟缭绕的望海楼,一个“飞”字形象的写出了楼体的飞腾之势,体现了望海楼高峻奇伟的特点。(特点1分,手法及分析2分,共3分)

10.诗歌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答案:尾联由“忽忆”二字领起,让诗人想起哪里才是自己的欢乐之处呢?和煦的春风,皎洁的秋月却让他感到茫然,透露出作者因六朝繁华不再,美好的夕阳西沉而心情黯然,也表达出自己因仕途不顺的伤感。(情感2分,分析2分,共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陶潜在《归去来兮辞》中以“

,”两句,感叹万物畅育,自己人生将尽。(2)《滕王阁序》中“

,”两句,精彩地描绘出了山光水色变化之美。(3)《陈情表》中“

,”两句,营造了悲伤凄楚的氛围,并作为全文苦情的总领。

答案:(1)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2)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3)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6分)

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演说家 契诃夫

一天早上,基里尔·伊凡诺维奇下葬。他死于俄国广为流行的两种疾病:老婆太凶和酒精中毒。在送殡行列离开教堂前往墓地的时候,波普拉夫斯基坐上出租马车,去找他的朋友扎波伊金。这个扎波伊金,诚如许多读者知道的那样,具有一种罕见的才能,他擅长在婚礼

烂醉如泥也行,发着高烧也行。他的演说,好似排水管里的水,流畅、平稳、源源不断。他总是讲得娓娓动听,长而又长,所以有的时候,特别是在商人家的喜庆宴席上,为了让他闭嘴,不得不求助于警察。

“我呀,朋友,找你来了!”波普拉夫斯基正碰到他在家,开始说,“你快穿上衣服,跟我走。要是死个把小人物,我们也不会来麻烦你,可要知道这人是秘书„„某种意义上说,是办公厅的台柱子。给这么一个大人物举行葬礼,没人致辞是不行的。”

“啊,秘书!”扎波伊金打了个哈欠,“是那个酒鬼吧?”

“没错,就是那个酒鬼。这回有煎饼招待,还有各色冷盘„„你还会领到一笔车马费。走吧,亲爱的!” 扎波伊金欣然同意。他把头发弄乱,装出一脸的悲伤,跟波普拉夫斯基一起走到了街上。

“我知道你们那个秘书,”他说着坐上出租马车,“诡计多端,老奸巨滑,但愿他升天,这种人可少见。”

“得了,骂死人可不妥啊。”

在墓地上做了安魂祈祷。死者的丈母娘、妻子和小姨子遵照古老的习俗痛哭一阵。等大家安静下来,扎波伊金朝前跨出一步,向众人扫了一眼,开口了:““能相信我们的眼睛和听觉吗?这棺木,这些热泪涟涟的脸,这些呻吟和哭号,岂不是一场噩梦?唉,这不是梦,视觉也没有欺骗我们!眼前躺着的这个人,不久前我们还看到他是如此精力充沛,像个年轻人似的如此活泼而纯洁,这个人不久前还在我们眼前辛勤工作,像一只不知疲倦的蜜蜂,把自己酿的蜜送进国家福利这一总的蜂房里,这个人,他„„如今已变成一堆骸骨,化作物质的幻影。不可弥补的损失啊!现在有谁能为我们取代他呢?好的文官我们这里有很多,然而普罗科菲•奥西佩奇却是绝无仅有的!他直到灵魂深处都忠于他神圣的职责,他不吝惜自己的精力,通宵达旦地工作,他无私,不收受贿赂„„由于他忠于职守,一心行善,他不知道生活的种种乐趣,甚至拒绝享受家庭生活的幸福。你们都知道,他至死都是一个单身汉!现在有谁能为我们取代他这样的同事呢?就在此刻我也能看到他那张刮得干干净净的、深受感动的脸,它对我们总是挂着善意的微笑„„”

扎波伊金继续说下去,听众却开始交头接耳。他的演说也还让人满意,也博得几滴眼泪,但是其中许多话令人生疑。首先,大家弄不明白,为什么演说家称死者为普罗科菲·奥西佩奇,死者明明叫基里尔·伊凡诺维奇呀。其次,大家都知道,死者生前一辈子都同他的合法妻子吵架,因此他算不得单身汉。最后,他留着红褐色的大胡子,打生下来就没有刮过脸,着肩膀。

“普罗科菲•奥西佩奇!”演说家眼睛望着墓穴,热情洋溢地继续道,“你的脸不算漂亮,甚至可以说相当难看,你总是愁眉苦脸,神色严厉,可是我们大家都知道,正是在这样一个有目共睹的躯壳里,跳动着一颗正直而善良的心!”

不久,听众开始发现,就连演说家本人也发生了某种奇怪的变化,他定睛瞧着一个地方,不安地扭动身子,自己也耸起肩膀来了。突然他打住了,吃惊得张大了嘴巴,转身对着波普拉夫斯基。

“你听我说,他活着呢!”他惊恐万分地瞧着那边说。

“谁活着?”

“普罗科菲·奥西佩奇呀!瞧他站在墓碑旁边呢!”

“他本来就没有死!死的叫基里尔·伊凡诺维奇!” “可是你刚才亲口说的,你们的秘书死了!”

“基里尔·伊凡诺维奇是秘书呀。普罗科菲·奥西佩奇,这没错,是我们的前任秘书,但他两年前就调到第二科当科长了。”

“咳,鬼才搞得清你们的事!”

“你怎么停住了?接着讲,不讲可不妙!”

扎波伊金又转身对着墓穴,凭他的三寸不烂之舌继续致中断了的悼词。墓碑旁果真站着普罗科菲·奥西佩奇。一个脸刮得干干净净的年老文官。他瞪着演说家,气呼呼地皱着眉头。

“你这是何苦呢!”行完葬礼之后,一些文官跟扎波伊金一道返回时说,“把个活人给埋葬了”(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分析和理解,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小说开始介绍伊凡诺维奇死于老婆太凶和酒精中毒,看似不经意的交待却为后文的误会埋下了伏笔,且使扎波伊金。

B.扎波伊金之所以能够如此有名,与整个社会喜好演讲的风气有着密切关系,只不过扎波伊金本人将演讲发挥的过分了,才导致文中的一场闹剧。

C.奥西佩奇和伊凡诺维奇应该有很多相同之处,比如都喜欢喝酒、都做过办公厅的秘书,所以,扎波伊金的误会是不可避免的。

D.扎波伊金得演讲中出现三处省略号,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相同的,都是表示演讲内容的省略。

小说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了扎波伊金的形象,讽刺了像他一样的演说家们,对于其他人也颇有讽刺之意。答案:AE(2)小说中扎波伊金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答案:①巧舌如簧:他能在各种纪念会上、在任何时候开讲,在发现悼词悼念的对象错误的情况下仍能继续讲下去。长于言辞。②虚伪做作:心中认为普罗科菲·奥西佩奇“诡计多端、老奸巨猾”,却在悼词中称其“纯洁”“正直而善良”。(每点2分,概括1分,分析1分)(3)波普拉夫斯基这个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①引出主要人物:波普拉夫斯基既是死者的同事,又是扎波伊金的朋友,他介绍扎波伊金来为这次葬礼致辞。②推动情节发展:正是波普拉夫斯基开始含糊的介绍导致了后文扎波伊金的误会,最后又借波普拉夫斯基揭开悬念。③有利于表现主旨:从波普拉夫斯基身上可以看到当时的社会风气,这是滋生扎波伊金这种人的温床。(每点2分,概括1分,分析1分,答出两点给4分)

(4)有人认为小说的最后一段可以删去,请针对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4分)答案一:可以删去。

① 情节上显得拖沓:“小说题为《演说家》,主要记叙扎波伊金在葬礼上的一次演讲,最后一段与此关系不大。

② 无益于表现主旨:小说倒数第二段已经完成对扎波伊金这种人的讽刺,最后一段再次嘲讽显得没有必要。

答案二:不能删去。①使情节上更加完整:小说从出殡写起,到行完葬礼后结束,首尾呼应,情节完整。②加强讽刺意味:“把个活人给埋葬了”以诙谐的言语说出扎波伊金这一番悼词的效果,使其形象更加荒诞,讽刺意味更浓。(每点2分,概括1分,分析1分,答出两点给4分)第Ⅱ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1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①他在最拮据时,也未与人,现在,讨人便宜就更不可能了。②为了些鸡毛蒜皮的事,你与朋友,是不会收获友谊的。

③在文学作品中,我们常看到一类人,他们心胸极窄,对大小仇家绝对不放过。

斤斤计较睚眦必报锱铢必较 B.睚眦必报斤斤计较锱铢必较 C.锱铢必较斤斤计较睚眦必报 D.斤斤计较锱铢必较睚眦必报 答案: C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关于《三国演义》一书的主题倾向,是学术界论争不已的热门话题,且迄今为止,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B.屠呦呦在发现青蒿素和治疗疟疾上的卓越研究,显著降低了疟疾患者死亡,为促进人类健康作出了无法估量的贡献。

C.美国国务卿克里强烈指责俄罗斯向叙利亚运送军用装备、提供军事援助的行为是极不负责的。

D.9月9日,习近平主席给“国培计划”北师大贵州研修班的教师回信,希望他们做教育改革的奋进者,教育扶贫的先行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答案:D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3分)

当两个人的性情非常接近时,①,在这两种情况下,我们的本能下判断最快,立刻会感到默契或抵牾。对于那些中间状态,②。斟酌的快慢和两人之间性情的契合值相关。这说明两个人成为朋友,基本上是一件在他们开始交往之前就决定了的事情,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亲疏,并不是由愿望决定的,而是③。

答案:1.或者非常远离时 2.我们也许要稍微斟酌 3.由人的性情决定的(每处1分,共3分,大意对即可)

16.在参观河南许昌灞陵桥庙宇时,同学们记录下一副对联: 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先帝 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苍天

请写出对联中涉及的人物,并结合《三国演义》具体情节分析该人物的主要性格特点。(3分)答案:人物:关羽。性格:义薄云天、勇武神威 情节: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刮骨疗毒等(人物1分,性格特点1分,结合情节分析1分,共3分)

五、作文(4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5年9月18日《青岛日报》报道,隧道巴士分公司联手青岛中能足球俱乐部在公交车上

301路、304路、305路公交车主动让座的市民,都将获得乘务员现场赠送的足球赛门票一张,作为主动让座的奖励。此活动一开展就引发了网友的热议:有网友认为,物质奖励有卖座之嫌,爱心不需要一张门票证明;也有网友认为,让行善举的人们得到奖励,愿意做善事的人将会越来越多。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审题分析:两种观点可任选其一或二者结合。(围绕“义”与“利”的关系论述即可)角度1:变味的爱心不可取;爱心功利化诚可悲。角度2:善心应有善报;适当的举措有利爱心延续。角度3:方式可灵活多样顺应时代,但无论如何应当心中有爱,心中有善。文言文译文参考:

姚枢,字公茂,柳城人,后迁洛阳。少年时杨惟中曾同他去拜见过太宗。太宗七年(1235),蒙古军南伐宋朝,诏令姚枢随惟中往军中寻求儒、道、释、医、卜诸色人等。蒙军破枣阳,主将要坑杀该城居民,枢极力劝阻,说这样做并非诏书的旨意,以后如何向皇帝复命,于是紧迫催逼众人逃到竹林免除被杀是命运。攻下德安后找到名儒赵复,这时他才得到程颐、朱熹的著作。太宗十三年(1241),任命姚枢为燕京行台郎中,并赐金符。当时牙鲁瓦赤行台只喜好接受贿赂,因为姚枢是幕僚中最年长的,他常把贿赂分一份给姚枢,姚枢一概拒接接受,于是辞官而去。携家迁居辉州,在那里建立家庙,专有一室,供奉孔子及宋儒周敦颐等人的画像,刊印经书,使求学的人受惠,每日读书抚琴,打算终老于此。当时许衡住在魏县,他到辉州,在姚枢家中来抄录程、朱所注的经书并将之拿回家中,回去后对门徒说“先前我教授的、你们接受的不是真正的学问,如今才听闻使学业有进益的方法了。不久全家都在姚枢家旁边居住下来。

宪宗即位,诏令凡在赤老温山以南的军民,听从世祖的统领。世祖接受诏书后,大宴群臣,酒宴结束将离开,派人阻止姚枢,世祖问他:“刚才群臣都恭贺,唯独你沉默,为什么?”姚枢回答说:“如今天下土地之广,人民之众,财赋之多超过了汉人所占有的区域吗?若军民尽属殿下管辖,还要天子干什么?日后若有廷臣从中挑拨,皇帝听信,必定后悔,你现在的权力也会被剥夺。倒不如现只握兵权,这样形势就平顺安稳了。”世祖说:“这是没有考虑到啊。”于是让宪宗听闻这个决定,宪宗听从了世祖的决定。宪宗二年(1252)夏,姚枢随世祖征战大理,到达曲先脑儿这个地方,晚上举办宴会,姚枢陈述长宋太祖派遣曹彬夺取南唐不杀一人,集市没

有变动交易的事。;第二天,世祖按着马鞍喊道:“你昨天晚上说曹彬不杀人的事情,我能

气。”第二年军队到达大理城,命令姚枢裁剪锦帛做旗帜,上面写上止杀令,分别号令街巷,因此当地人民能够完好保全。世祖即位,设置十道宣抚使,以姚枢为东平宣抚使。枢到任后平均农民的赋税负担,罢去铁官,设劝农、检察二人监理其事。根据资产来均衡农民的赋税徭役,罢除铁官。中统二年(1261),拜为太子太师,姚枢说“皇太子还没有确立,怎么可以先有太师呢?“把接收的诰书返还到中书省,事见《许衡传》,又改任大司农。至元四年(1267),拜姚枢为中书左丞。枢奏请飞出世侯,设置牧守。至元十三年,枢拜为翰林学士承旨。十七年卒,年七十八岁。谥“文献”。

第三篇:山西省太原市2016_2017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太原市2016-2017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政治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下列表格内。请注意21〜25题为文理科选做。)

1.“十三五”规划在文化建设方面再次把“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是基于()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文化竞争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 文化促进社会经济、政治发展 ④文化作为社会精神力量可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国产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深受人们喜爱。有人喜欢聪明机智、临危不乱的喜羊羊,说做人要做喜羊羊•,有人喜欢灰太狼,说要学习灰太狼屡败屡战的精神。这表明()A.文化的性质因人而异 B.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影响着人

C.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3.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曹文轩常说,儿童文学作品是给孩子心灵打底子的。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

①以其深刻的内涵,对人产生直接有形的影响 ②以其强大的感染力,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③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情操上的陶冶 ④其创作来源于创作者的灵感与想象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假如写一篇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章,需要确定一组符合我国对外文化交流政策或主张的关键词,你认为下列各组中最准确的是()

A.相互借鉴 拒绝融合 维护我国文化安全

B.和平共处 文化渗透 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

C.尊重差异 理解个性 维护和固守传统文化

D.相互尊重 和睦相处 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5.孔子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表达了中华民族平等待人、尊重他人的思想。这一思想在今天仍然受到人们的推崇。这表明传统思想()

A.是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和礼节

B.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同时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C.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对人的发展始终起着积极作用 D.对当今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仍具有深刻影响

6.中央电视台的《中国成语大会》在传统竞赛形式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独特多元的创新构思,充分展现了中国成语独有的语境之美,引发了观众对成语的热议以及全社会对国学文化的思考。这说明()

①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活力的保证 ②文化创新应该坚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共享的功能 ④成语是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2016年8月15日,中国文字学高端论坛召开。与会专家学者聚焦汉字的发展演变规律,描述汉字的历史发展谱系,强调要面向社会需求,开展汉语汉字的现代应用研究。这是因为()①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②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③汉字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④汉字在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北京四合院庭院方正,是为冬季多纳阳光;晋、陕、豫等地夏季西晒严重,院子南北窄长;东北土地辽阔而气候寒冷,为更多接纳阳光,院子宽大、宅墙内空地甚多。这些特点体现了()①我国各地文化的差异性 ②自然条件的不同决定于文化的不同 ③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④传统建筑对研究人类文明演进的意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表明,不管两岸同胞经历多少风雨,有过多长时间的隔绝,没有任何力量能把我们分开。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①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②两岸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传统文化使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是民族之魂 ④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0.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我国发射“神舟”系列飞船的目的是和平利用太空,为人类谋福。这主要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

A.海纳百川 源远流长 B.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

C.自强不息 勤劳勇敢 D.团结统一 勤劳勇敢

11.当代文艺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是因为()

A.爱国主义包含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所有内涵

B.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特有的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C.爱国主义是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D.爱国主义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和基本特征

12.如果说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的血脉,那么民族精神就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在当代中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

A.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作用

B.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C.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13.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 的时代精神。弘扬中国精神有利于

①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积聚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②发挥先进文化作用,为民族振兴提供物质保障③凝聚强大精神力量,为国家富强提供重要保证④传播正确的价值观,为实现文化创新提供源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令人忧虑的现象。对此,国家应该

A.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B.限制大众传媒的发展

C.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D.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15.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

A.培育和建设和谐文化 B.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C.培育“四有”公民 D.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 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回答16〜17题。

16.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这个路径

①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②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 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③是由实现我国文化霸主地位的需要决定的④是发展中国特 色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17.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我们青年学生要 A.拒绝接受一切外来文化的影响 C.健全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C.向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产品 D.主动担当发展文化的历史责任

18.《山西省“十三五”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提出,要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全民阅读和全民健身,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这一 举措意在A.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我国文化市场

B.展示多样民族文化,吸收外来优秀文化 ^ C.开展精神文明建设,转变文化消费方式

D.发展公益文化事业,保障人民文化权益

19.近年来《感动中国》节目向全国观众推出了 100多位道德模范人物,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 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因此该节目被誉为“中国人的精神史诗”。开展 “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的意义在于

①发挥道德模范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榜样作用②发挥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和文化发展中的作用③弘扬主旋律,倡导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④传递正能量,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种道德观念,只有通过千万人的道德实践,才能蔚成风尚,成为改变社会风貌的强大力量。这告诉我们,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百标要

①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②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③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④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文科做)

21.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方法论三者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B.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法论

C.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D.只有学习哲学知识才能获得世界观和方法论

22.有人认为哲学总揽一切,综括一般,“仰观宇宙之无穷,俯究万类之运动,观古今之须臾,抚 四海于一瞬”。这说明哲学

A.是包罗万象、囊括万物的综合性科学

B.是自然、社会和思维等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

C.可以使我们正确看待社会和人生问题 D.能揭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D.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

24.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在根本观点上是正确的,但也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A.承认世界是物质的而不是神创造的 B.具有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等局限性

C.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 D.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25.孔子认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孟子主张“万物皆备于我”。这两种观点的区别是

A.前者属于唯物主义,后者属于唯心主义

B.前者属于唯心主义,后者属于唯物主义

C.前者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后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D.前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后者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理科做)

21.关于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华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精神②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③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④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2.《2016互联网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危害分析白皮书》中提到,近80%的青少年在上网期间接触过不良信息,其中,诈骗、色情和暴力为青少年接触最多的不良信息类型。因此,文化建设应当 ①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网络文化环境②积极推广信息技术,促进传媒的商业化发展 ③以人的需求为导向,满足人的各种需求④深入开展道德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道德修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

A.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B.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C.坚持弘扬和培育以勤劳勇敢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D.发扬优秀传统,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4.某地文化志愿者们在当地开展了公益讲座、图书导读、文艺汇演等一系列的文化活动,深受当地民众欢迎。这种志愿活动

①决定经济发展水平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③是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的形式④能够促 进各种思想文化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5.中国传统文化蕴藏着丰富的道德资源,有完整的德行人格理想和道德准则体系,这些都是现代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财富。这启示我们

A.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完全回归中国传统文化

B.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C.思想道德建设必须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 D.思想道德随时代发展被赋予新的内涵

二 材料分析题(共3小题,共24分。请注意28题为文理科选做。)

26.(6分)山西文化历史悠久,灿耀古今,是中华文明的“主题公园”。下表为不同视角展现出的山西文化。

结合材料,简要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

27.(8分)运用“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相关知识,评析漫画中的现象。28.(10分)总书记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 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4缺鈣’就会得4软骨病’。”要把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看家本领,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

(文科做)结合材料,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知识,说明共产党人为什么要把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看家本领。

(理科做)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说明共产党人为什么要把学习掌握马克 思主义理论作为看家本领。

三、生活践行题(共12分)

29.(12分)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伟大的长征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桡、克服困难”的长征精神。

结合你的生活实例与文化生活知识,谈谈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给你带来的收获。

四、实践探究题(共14分)

30.(14分)“文以载道,成风化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大力推进文化小康建设,让人民群众享有更优质的精神文化生活。

“十二五”期间,山西省以“文化惠民在三晋”系列活动为龙头,为基层配送流动舞台、图书车323辆,组织艺术院团深入农村贫困山区、老区演出3000余场;文化服务机构实现城 乡全覆盖,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全部实现免费开放;163个国有文艺院团全部 完成转企改制任务,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初步建成省市县三级非遗保护体糸,启动“乡村文 化记忆工程”,探索对乡村历史脉络、文化烙印、发展轨迹、传统街区和乡风民俗等文化文脉 进行原生态保护。(1)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简要概括十二五期间山西省文化建设的成绩。(6分)(2)请用图表展示你班学生参与各类文化活动的情况。(要求列出调查数据)。(4分)(3)结合你的展示结果,为中学生参与文化生活提出两条建议。(4分)

8

第四篇:山西省太原市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康杰中学2012—2013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27分,每小题3分)1.下面加点词的读音注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将(qiāng)进酒:请

玉箸(zhù):筷子

塞草腓(féi):病,枯萎 B.殷(yīn)岩泉:震响

酩酊(mǐngtǐng):喝醉了酒 槲(hú)叶:树名 C.菡萏(hàndàn):荷花

欢谑(nuè):玩笑

空记省(xǐng):记的清楚 D.征铎(duó):大铃

危(weī)阑倚:危险

雨横(héng)风狂:放纵,凶暴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300多人只能睡在阴湿的地上,没有铺的就找来谷草,盖的除个别人有大衣可充当被子外,绝大多数人挤在一起和衣而睡。

B.一个省的文化系统如果能肩负起继承当地文化传统的使命,那么这个省的文化底蕴就会得到保持,而不至于中断和流失。

C.图书馆、影剧院、篮球场、老年活动室,这些城里有的文化娱乐设施,在很多村子里都有,对村民免费开放。

D.责任感是沉甸甸的,为我们社会所需要,每个人都应该具备,在所有价值中它处于最高的位置是毋庸置疑的。

3.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B.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C.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竟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D.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4.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古往今来的画家,可谓恒河沙数,不可胜计,可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画社会认为最好的画;第二类,;第三类。第一类人,;第二类人,;第三类人,与道合而为一,“其人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他的艺术

。①“朝闻道夕死可矣”

②置好坏于度外,受冥顽不朽的力量驱动作画 ③终身勤于斯而不闻道

④世俗形骸消亡之日,正是他的艺术走向永恒之时 ⑤画自己认为最好的画 ⑥就是天然本真的生命

A.①④⑤②⑥③

B.①④⑤②③⑥

C.⑤②③①⑥④

D.⑤②①③④⑥ 5.下面诗句吟咏的诗人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咏李白)B.把漂泊的暮年托付给一棹孤舟/把孤舟托给北征的湘水/把湘水付给濛濛的雨季/似海洞庭,日夜摇摆着乾坤

→(咏杜甫)

C.巴山夜雨已经淹没了晚唐的歌声/一代人多年没有回家/而谁是那双秋池涨水的明眸/被千里之外的一首《无题》彻底照亮

→(咏李商隐)

D.石破/天惊/秋雨吓得骤然凝在半空/这时,我乍见窗外/有客骑驴自长安来/背了一布袋的/骇人的意象/人未至,冰雹般的诗句/已挟冷雨而降

→(咏杜牧)6.古代诗歌中,因声律的要求,常常颠倒词序,请把没有颠倒的那一项选出来 A.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B.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C.巧笑东邻女伴

D.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7.“杨柳岸晓风残月”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营造生动可感的意境,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下面诗句也采用了这一手法的是 A.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B.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C.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D.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8.下列有关文体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诗歌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唐代以前的诗统称古体诗,唐代以后的诗统称近体诗。

B.律诗每首四联,每联两句,依次称首联、颈联、颔联和尾联。律诗每句平仄都有严格规定,凡双数句都要押韵。

C.词调中除少数小令不分段,称为“单调”外,大部分词调分为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

D.词的风格往往具有继承性,但北宋前期词的风格却一反唐五代词的精神,以婉约为主,以抒写闲情逸致和儿女情长的离愁别恨为重要内容。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婉约派是词中一大流派。该派词作题材狭窄,多为男女恋情和个人遭遇。作品情思曲折,含蕴深厚;语言婉转绮丽。代表作家有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

B.豪放派为宋词又一大流派,由北宋苏轼开创,经南宋辛弃疾而达到高峰。该派词作题材广泛,气势雄浑,境界开阔。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张元干、陈亮等。

C.苏轼之前,词的创作已是名家迭出,名篇荟萃,词人对于词的认识总体偏高,苏轼以其横放杰出的创作,“以诗为词”,在题材、立意、语言、境界等方面全面开拓了词的表现世界。

D.新乐府运动是指唐朝后期白居易、元稹等人倡导的一种诗歌内容和形式的革新运动。“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主张描写民生疾苦,反映社会现实,白居易的新乐府五十首都是新乐府运动中的优秀作品。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0一12题。(9分,基础题6分,发展题3分)境与象

袁行霈

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但是,所谓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的交融,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情景交融或意境相加。情景交融,这四个字本没有什么不好,也许因为用滥了,反给人以肤浅的感觉。我所说的“主观情意”,不只是“情”,而是包括了思想、感情、志趣、个性等许多因素,所以我有时索性用叫“情志”这个提法。我所谓“物境”也不等于“景”,“景”只是“物境”的一种,这是常识,无须赘言。至于意境相加则是一种很肤浅的说法,任何一部辞典,也不会把“交融”解释为“相加”。意与境交融之后所生成的这个“意境”是一个新的生命,不明白这一点,就很难讨论关于意境的其他问题了。

这里还有一个境和象的关系问题。刘禹锡所谓“境生于象外”常被人引用和发挥;然而,只要从中国古典诗歌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作概念的演绎),联系自己欣赏诗歌的心理活动来考察这个问题,就不难发现,境和象的关系并不这样简单,对刘禹锡这句话的发挥也未必符合他的原意。若论境与象的关系,首先应当承认境生于象,没有象就没有境。刘禹锡虽然说“境生于象外”,但也不否认这一点。细读其《董氏武陵集纪》全文,其中有一段话称赞董延的2 诗:“心源为炉,笔端为炭,锻炼元木,雕砻群形,纠纷舛错,逐意奔走。”可见刘禹锡也十分重视象的摄取与加工。

可是,“境生于象”只说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还有另一个方面就是“境超乎象”,由象生成的境,并不是一个个象的和,而是一种新的质。意境超出于具体的象之上,也就超越了具体的时间与空间,而有了更大的自由,更多的想象余地。由象到境,犹如从地面飞升到天空;人站在地上,被周围的东西包围着、壅塞着,所看到的是一些具体的景物。一旦翱翔于广袤的天空,就能看到超越于具体景物的一片气象。杜甫登上高高的慈恩寺塔,“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借用这两句诗可以说明超乎象而进入境的情况。没有大地就没有飞升的起点,但不飞离地面也不能进入意境。善于读诗和鉴赏诗的人都有类似的体验,读诗进入意境的时候,自己的心好像长上了翅膀,自由地飞翔于一个超越时空的无涯无涘的世界之中。所谓“境超乎象”,并不意味着意境的形成必须借助意象的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确,英美意象派所讲的意象多指那些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艺术形象,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松、菊、香草、美人,庶几近之。但中国一向对意象的理解却不限于此。那种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意象也不是很普遍。只要是熟悉中国诗歌的人都知道,意境的形成不一定要靠比喻、象征和暗示。诸如:“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以上这些最见意境的诗句都不足靠比喻、象征、暗示形成的,把英美意象派所讲的意象硬搬过来套在中国传统诗歌的意境上,总显得不那么合身。

总之,境与象的关系全面而确切的表述应该是:境生于象而超乎象,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意境是意象组合之后的升华。意象好比细微的水珠,意境则是飘浮于天上的云。云是由水珠聚集而成的,但水珠一旦凝聚为云,则有了云的千姿百态。那飘忽的、变幻的、色彩斑斓、千姿百态的云,它的魅力恰如诗的意境。这恐怕是每一个善于读诗、可以与之谈诗的人都会有的体验。

(选自《学术丈化随笔·诗学篇一一意与境》,有删改)10.下列对意境及相关概念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意境是艺术家在作品中创造的主观情志和客观物境互相交融的艺术境界,成功的意境可以使读者沉醉其中。

B.诗歌的意境不是诗人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的简单组合,而是两者交融后所形成的能让读者陶醉其中的新的审美境界。

C.意境的形成可以借助意象的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给欣赏者以联想和想象的空间。D.境生于象而超乎象。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意境是意象组合之后的升华,意境一旦形成,即和原来的意象脱离了关系。

11.对文中材料作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引用“心源为炉,笔端为炭……逐意奔走”,意在证明长期以来人们对刘禹锡“境生于象外”的理解和发挥是正确的。B.借用杜甫“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这两句诗,意在形象地阐述“境生于象又超乎象”这一诗歌意境鉴赏理论。

C.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最见意境的诗句,是为了说明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的创造都不是靠比喻、象征、暗示形成的。

D.用“意象好比细微的水珠,意境则是飘浮于天上的云”这一比喻,是为了准确描述诗歌意象审美活动时的心理体验。

12.下列说法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谈论境和象的关系,就必须承认“境由象生”,即刘禹锡所说的“境生于象外”,后人对刘禹 锡说法的理解是不正确的。

B.“境生于象”应该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没有象便没有境;二是意境不是具体的象之和,而是对具体的象的超越与升华。

C.大凡善于读诗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诗歌的意境,恰如广衰无垠的世界,读者的心就如长了翅膀,自由翱翔在诗歌本身所创造的和读者所想像的时空之中。

D.借鉴英美意象派的“意象”理论来解释和欣赏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可以很好地解决中国文艺理论界的困境,也更有助于把握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的本质特征。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5题。(9分,每小题3分)

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宣和初,自漳州司录除国子录,擢监察御史。时蔡京当国,刚论秦无所避。以亲老求补外,出知兴化军。钦宗即位,以右正言召。丁父忧,服阕,除工部员外郎,以母疾辞。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寻召为吏部员外郎,言:“古者天子必有亲兵自将,所以备不虞而强主威。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居则以为卫,动则以为中军,此强干弱枝之道。”又言:“国家艰难已极,今方图新,若会稽诚非久驻之地。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丁母忧,服阕,复拜给事中。刚言:“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今诸将之兵备江、淮,不知几万,初无储蓄,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屯田。”因献三说,将校有能射耕,当加优赏,每耕田一顷,与转一资,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上令都督府措置。时朝廷推究章淳、蔡卞误国之罪,追贬其身,仍诏子孙毋得官中朝。至是章杰自崇道观知婺州,章仅自太府丞提举江东茶盐事。刚封还诏书,谓即如此,何以示惩,乃并与祠。时徽宗已崩,上遇朔望犹率群臣遥拜渊圣,刚言:“礼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从之。郑亿年与秦桧有连而得美官,刚显疏其恶,桧衔之。金人叛盟,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桧闻之曰:“是欲置我何地耶?”改工部尚书,而以王次翁为中丞。初,边报至,从官会都堂,刚谓亿年曰:“公以百口保金人,今已背约,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亿年奉祠去。明年致仕。以绍兴十三年卒。

(节选自《宋史·廖刚传》)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部使者檄刚抚定

檄:文告。B.刚遣长子迟喻贼

喻:开导。C.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

稽:查考。D.以杜金人窥伺之意

杜:制止。

14.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廖刚“对下采用安抚方式”和“对不公事敢于抗争”的一组是 顺昌民以刚为命谓即如此,何以示惩A.刚喻从盗都使反业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

B.散去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是欲置我何地耶C.

D.以粮种,复以租赋百姓愿耕,假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廖刚是南剑州人,任监察御史时正值蔡京当权。他敢于直言,秦事议论无所避忌。又很孝顺双亲,以亲老求往地方任职,父亲去世后又因母亲病辞任工部员外郎。

B.廖刚认为古代天子亲自率军,是为防备不测增强主威。当今也应精选亲兵,平时守卫,战时打仗。他又认为,当前国家危难,应率军往建康固守,防备金人入侵。

C.廖刚提出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如今储将率领部队布于江淮之间,人多粮4 少,因而要重耕战、行屯田,将校若即能打仗又能种田,应当给以优待。

D.廖刚敢于直言,郑亿年因秦桧的关系而得美官,廖刚上疏奏其恶行,秦桧因此忌恨廖刚。金人叛盟,廖刚起用有德望的旧相,以遏制秦桧,又引起秦桧的强烈不满。第Ⅱ卷(共105分)

四、(16分)

16.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日待哺于东南之特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

译文:

(2)兄为君则君之,已为君则兄之可也。

译文:

17.写出下面句子的上句或下句。(每空1分,共10分)

,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边庭流血成海水。(杜甫《兵车行》)

,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⑸,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⑹疑怪昨宵春梦好。笑从双脸生。(晏殊《破阵子》)⑺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⑻渐

,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柳永《八声甘州》)⑼,明月夜,短松岗。(苏轼《江城子》)⑽似花还似非花。(苏轼《水龙吟》)

五、诗歌鉴赏(23分)

18.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4分)定**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无晴。

这首词中,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有人评价此词是“于简朴中见深意”,请联系全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19.为了使思想更精深,情感更精美,许多诗人呕心沥血,苦心经营。有的人“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有的人“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有的人“语不惊人死不休”……请你从所学的诗词中任意挑出一个精心锤炼的字词,说说它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4分)

20.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菩 萨 蛮 温庭筠

翠翘金缕双鸂鶒①,水纹细起春池碧。池上海棠梨,雨晴花满枝。绣衫遮笑靥,烟草粘飞蝶。青琐②对芳菲③,玉关④音信稀。

注:①鸂鶒:又名紫鸳鸯,一种同鸳鸯一样成双成对、象征爱情的鸟。②青琐:指华贵人家。③芳菲:美好时光。④玉关:玉门关。

(1)简析“绣衫遮笑靥”所表现的人物神态和心情。(3分)

(2)这首词中与“春色满园关不住”意境相同的句子是哪句?你认为作者在这首词中表现的思想感情是什么?(4分)

2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初见嵩山

张耒【注】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1)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4分)

(2)“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精神内涵?(4分)

六、语言运用(6分)

22.将下面四句诗,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横线处。(2分)

一次,唐朝诗人贺知章、王之涣、杜甫、李白四位好友在一起饮酒赏月。席间有人提出以圆月酒杯为内容各吟一句联成一首绝句,吟不上者不得喝酒。贺知章先吟出第一句:“

。”吟罢,他斟了一杯酒。王之涣续吟第二句:“

。”随即,他也给自己斟了一杯酒。杜甫先斟了一杯酒,放在自己面前吟道:“

。”下面该李白了,只见他慢条斯理伸手将三杯酒全端在自己面前一吟而尽,然后哈哈笑着吟道:“

。”另三位诗人大笑不已。

金樽斟酒月满轮

②手举金樽带月吞 ③圆月跌入金樽内

④一轮圆月照金樽 顺序依次为:

23.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段话。(4分)

世上有多少这样的事呢?树在,叶去;叶在,花去;花在,香去;香在,闻它的人去。世上有多少这样的事呢?。

七、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冯骥才)

要求:⑴必须符合文体要求;⑵角度自选;⑶立意自定;⑷题目自拟;⑸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A

B.殷(yǐn)酊(dǐng)C.谑(xuè)D.危,高高

横(hèng),2.C【解析】A句式杂糅,“盖的除个别人有大衣可充当被子外”把“盖的除个别人有大衣外”和“除个别人有大衣可充被子外”两种说法糅在了一个句子中。B语序不当,把“如果”调至“一个省的文化系统”之前。D搭配不当,把“责任感是沉甸甸的”改为“沉甸甸的责任感 3.B 孚:信服。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 4.C

D 咏李贺

6.B

7.A C

9.C 10.D.与升华并非毫无关系。

11.B思路分析/A.是为了证明“刘禹锡也十分重视象的摄取与加工”,目的在于指出人们在引用和发挥“境生于象外”时的误解。C.以偏概全,是说明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主要“不是靠比喻、象征、暗示形成的”。D.是形象说明“意象”与“意境”的关系,而非“意象审美活动时的心理体验”。

12.C信息整合及理解/A.“境生于象”并不等于“境生于象外”。B.第二点属“境生于象外”的含义。D.生硬地搬用英美意象派的“意象”理论来解释和欣赏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显然没有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的本质特征

13.【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需要结合原 文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采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A 项 “檄”,这里作动词,意思为“用檄文征召、声讨”,引申为“下令”。再根据上 下文词义推断可知其余各项词的解释,均为正确的。】

14.【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在解答时,先要准确理解 题干文句的含义,再推敲各选项文句所表达的内容是否与题干文句契合。B 项“从 盗者使反业”是他安抚百姓的一个方面,“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是他直言抗争的 语言表现,符合要求。A 项中,“昌民以刚为命”是廖刚安抚百姓的结果;C 项中 “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 与 “是欲置我何地耶”都不是直接表明廖刚“安 抚百姓”和“对不公事敢于抗争”的;D 项中“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一句是对 圣上的劝谏之言,不能说是“敢于抗争”。因而,A、C、D 三项均不能选。】

15.【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 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选文细节处的理解。D 项写廖刚敢于直言,原文是“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乞起”是“请求起用”的意思,这里说成“起用”,因此该项不正确。A 项是对廖刚的总体介绍,B 项和 C 项分别概括了廖刚军事思想和重视 粮食生产,均为正确选项。】

16.(1)每天等着吃从东南地区运来的军粮,浙地人民已经困乏,要解救这一患难 不如屯田。(2)兄长为国君时就用国君礼待他,自己为国君时用兄长礼节对待他就可以了。17.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杜甫《兵车行》)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⑸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⑹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晏殊《破阵子》)⑺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⑻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柳永《八声甘州》)⑼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苏轼《江城子》)⑽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苏轼《水龙吟》)

18.(1)词人是一个吟啸徐行、拄着竹杖、穿着草鞋、顶风冒雨、不畏艰难、镇定从容、旷达乐观的形象。(2分)

(2)词中记叙了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描写了“春风”“山头斜照”等雨后天晴的平常自然之景,但在这些简朴的描述中却表现了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只要坦然面对,一切苦难都将成为过去的人生哲理。(2分)

19.略

20.(1)这句诗写出了人物(少女)的娇羞神态和慌乱心情。(2)“雨晴红满枝。”作者在词中既回忆了雨晴初遇时的情意绵绵,也表达了因音信稀少而产生的怨愁之情。

21.(1)答案:初见嵩山,作者的心情惊喜而又亲切。这种心情是铺垫出来的:①作者奔走风尘,全靠青山开阔情怀,所以嵩山未露面就给作者一种期待感;②接着作者运用迂回之笔,一道雨幕被拉开,最后嵩山从云层中耸现,惊喜和亲切之感扑面而来。(答出惊喜和亲切的,给2分;答出铺垫来表现的,给1分;结合全诗加以分析给1分。意思对即可。)

【方法点拨】解析本题一可先看标题。标题对作品而言,为眼睛,为窗口。透过标题把握大意,或能感知情感。本标题中“初”就是关键字眼。二可看抒情字眼。本诗中第二句中“豁”就是抒情字眼,蕴含着诗人的喜悦之情。

⑵答案:①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②“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答出拟人手法并加以分析,给1分;答出以动写静并加以分析,给1分;答出“清瘦”的精神内涵,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见解,只要言之成理,也可。22.⑷⑴⑶⑵ 23.略

24.【冯骥才说:“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一个写人生成就的题目,很好入手。写法上,如果结合“行万里路”的实际路程,会让文章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整体显得较立体。不过,冯骥才本人除了关注路程的“长度”以外,同样在意生命的宽度与深度。可惜的是,这种对于人生多维度的思考,在这个题目里都只能描述为“路程”,某种意义上说,遭到扁化,变得单一。如果考生能够联想到不停奔跑的阿甘,从立意上也能做到立体丰满。《罗拉快跑》化用到这个题目中的可能性不大。(刘纯)

文言文翻译参考: 廖刚字用中,是南剑州顺昌人。宜和初年,从漳州司录授国子录,提升监察御史。当时蔡京掌权,廖刚论奏无所顾忌。因双亲年老要求补授地方官,出朝为兴化军知 军。钦宗即位,以右正言召回。父亲去世服丧,服丧期满,授工部员外郞,因母亲 有病推辞不受。绍兴元年,邻州出现了盗贼,官吏全都逃走,顺昌人听廖刚的命令。廖刚告知跟随 盗贼的人回来就业,接着其它盗贼进入顺昌,路监司下令廖刚安抚平定。廖刚派长 子8 廖迟规劝盗贼,贼知道廖刚父子有信义,也都散去。不久召入任吏部员外郞,进谏说: “古代天子一定有亲兵自己率领,用来防备意外 并加强君主的威势,希望考核旧制,挑选精锐为亲兵,平常作为防御,行动时作为 中军,这是强干弱枝之法。”又进谏说:“国家艰难已达到顶点,现在正要图谋革 新,像会稽这样的地方确实不是可以长久停留的。请营建建康,亲率六军前往作为 固守的计策。以杜绝金人有攻占的想法。” 母亲去世服丧,服丧期满,重新为给事中。廖刚进谏说: “国家不能一天没有军队,军队不能一天没有粮食。现在众将的军队防守江、淮,不知几万人,开始没有储蓄,每天等待东南运来的粮饷开饭,浙民已经贫乏,想除去这个忧患不如屯田。”于是 献上三说,将校有能射猎耕种的,应当给予优厚的奖赏,每耕田一顷,给他升一级 武阶; 百姓愿意耕种的,借给他们粮种,用租赋偿还。皇上命令都督府安排这件事。当时朝廷追究章惇、蔡卞误国之罪,追贬他们,又下诏子孙不得在朝中做官。到这 时章杰从崇道观任婺州知州,章仅从太府丞提举江东茶监事。廖刚密封交还诏书,认为这样做,以什么来表示惩戒,于是一并给与祠禄官。当时徽宗已经去世,皇上遇到初一十五还率领群臣遥拜洲圣,廖刚进谏说: “礼有 厚薄,哥哥为君就用君礼对他,希望抑制圣心,只要逢年过节在内廷行家人礼就可 以了。” 郑亿年因与秦桧关系而得到美官,廖刚上疏明显揭发他的恶行,秦桧恨廖刚。金人 背叛盟约,廖刚请求起用德高望重的旧相,安排到近藩,秦桧知道后说:“这是想 把我放到什么地方呢?” 改授工部尚书,而以王次翁为御史中丞。当初,边报到时,从官聚集在都堂,廖刚对郑亿年说:“你用百口保金人,现在金人已经背叛盟约,有什么面目还待在朝廷呢?”郑亿年为祠禄官而离朝。廖刚第二年退休,绍兴十三去世。

第五篇:山西省太原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阶段性测评 历史.doc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阶段性测评(期中)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上午7:30-9:30)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第I卷(选择题共7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下方答题栏内。1.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据下图判断

A.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B.燕宋两国不能通婚

C.晋鲁两国可以通婚

D.燕齐两国可以通婚

2.皇位的嫡长子继承制度在中国古代是一种成熟的继承制度,但各种权贵势力如干政的宦官、外戚后妃集团常常出于各自的利益,干扰嫡长制的实行,出现了许多白痴皇帝或幼帝,造成了朝政混乱。这反映了

A.君主权力受到挑战

B.皇权至上带来的后果

C.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D.嫡长制影响社会稳定

3.刺史是汉武帝时设置的监察地方的官员,西汉后半期其权能有所扩大,到东汉后演变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说明

A.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

B.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

C.监察官位卑权重的特征得以改变

D.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世所沿用 4.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由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和掌权的状况,隋唐确立了科举制之后,基本纠正了这一状况。这一变化说明科举制

A.是公正公开的人才选拔制度

B.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C.完善了朝廷选拔官吏的机制

D.导致了世家大族势力的衰落

5.“省”这一名称起源甚早,最初是官署名,如中书省、尚书省等,设在宫禁之中。元朝时,在全国重要地带设立行中书省,作为中央行政机关中书省在外地的代理机构,亦简称为省。据此推断,行省的设置

A.适应了加强皇权的需要

B.体现了国家权力中心的变化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破解了“藩镇割据”难题

6.《礼记•王制》记载:农户帮助耕种公田,私田就不再纳税;公家分配的农田和宅地不准出卖。对这一记载所涉及的土地制度评述正确的是

A.是国家抑制土地兼并的手段

B.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C.这种制度具有公私二重性质

D.土地商品化的趋势非常严重

7.公元前651年,齐桓公主持葵丘会盟,盟约规定各诸侯国要“无忘宾旅”、“无遏汆”,即要保客商、不阻碍粮食流通。这反映出当时

A.粮食是各诸侯国争夺的主要目标

B.诸侯争霸方便了商人的活动

C.商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部门

D.求富重利成为各诸侯国共识

8.中国古代的租佃制不断发展变化,从地租这一角度来看,就经历了由实物地租向货市地租、分成租向定额租的转变。这一转变反映出

A.佃农生产经营自主权的扩大

B.土地兼并现象的日益严重

C.租佃关系日趋占据主导地位

D.劳动力商品化的进程加快 9.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所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判断该朝代是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10.明朝有人描述当时情景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南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这反映出当时

A.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B.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

C.区域性商帮的出现

D.跨区域贸易迅速发展

11.《阅世编》里记载(晚明上海)标布(一种优质棉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万计„„以故牙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据此可知当时

A.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B.政府鼓励商业发展

C.对外贸易十分发达

D.棉布成为主要衣料

12.明清时期,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大量新型的工商业城市,与传统市镇相比其主要的区别是

A.兴起和发展的基础不同

B.城市的密度前所未有

C.城市的结构发生了变化

D.城市的规模急剧扩大

13.“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人臣之于其君非有骨肉之亲也,缚于势而不得不事也,故为人臣者窥觇(偷偷的察看)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韩非子在此强调的是

A.人性恶前提下的君臣之道

B.推行改革变法的重重阻碍

C.加强中央集权的艰难过程

D.贵族政治体制的多种弊端

14.有学者认为,汉代儒学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其试图努力去把儒家从讲起来很好听的比较迂阔的理论变为可以运作的东西。这说明汉代儒学

A.继承了先秦儒学的神学思想

B.吸收佛道思想而阐释儒学 C.充满了主观唯心主义的色彩

D.契合时代要求而重新整合

15.中国古人对女性的评价,唐以前推崇美女,四大美女都是唐以前的人物,而宋以后则更多的推崇才女。导致这一变化的最合理因素是

A.社会的进步

B.理学的兴起

C.女权的发展

D.教育的发展

16.黑格尔评论某一思想:“希腊英雄们都是出现在法律尚未制订的时代,或者他们自己就是国家的创造者,所以正义和秩序,法律和道德,都是由他们制订出来的,作为和他们分不开的个人工作完成的。”据此判断,黑格尔评论的是

A.智者学派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17.亚里士多德提出,一切政体都要有三个要素:其一为有关城邦一般公务的议事机构,其二为有关公务执行的行政机能,其三为审判机能。他认为“如果三个要素都有良好的组织,整个政体也将是一个健全机构”。亚里士多德的上述观点

A.是雅典民主政治的真实写照

B.最早提出了权力制衡的理论

C.关注到政治统治的制度化问题

D.反映了城邦居民的共同愿望

18.罗马法学家把古希腊的自然法哲学注入法律,例如人是生而平等的,每个人都有追求生命、自由、财产和幸福的权利,他们认为法律的一切规定都必须以此为最高准则。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罗马法继承了古希腊的法律条文

B.自然法是与自然有关的法律条文

C.罗马法的制订遵循了自然法原则

D.体现了罗马法司法程序的进步性

19.政权组织形式是指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以及国家权力的实现或运作机制,在实际的政治操作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运作原则,其中有一条“由谁产生对谁负责”。据此判断,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A.英国的首相和议会

B.美国的总统和国会

C.英国的国王和议会

D.德国的首相和议会

2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从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新议会的事件开始,到1688年詹姆斯二世退位的事件结束,历时近50年,但最终的结果却并未“革了国王的命”,反而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对此的合理解释是

A.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B.王权势力的壮大 C.英国政治传统的影响

D.人民群众的要求

21.“本宪法及依本宪法所制定的合众国法律,以及与合众国缔结的条约或将要缔结的条约,概应成为全国的最高法律;每个州的法官都应受其约束,任何一州宪法或法律中的任何内容与之抵触时,均不得有违这一规定”。这一规定体现了

A.联邦制原则

B.分权制衡原则

C.共和制原则

D.各州自治原则

22.《地理大发现探幽》中评价新航路开辟时指出:“它让各地出现了许多前所未知的动植物新品种,改变了大陆的生态文明,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尤其是欧洲人)的饮食结构与生活习惯。”其观察视角立足于

A.人类社会由分散走向整体

B.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

C.物质文明改变了政治文明

D.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变迁

23.从16世纪开始,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曾先后活跃于世界舞台上,但到了18世纪下半叶,英国确立了海上霸主地位。导致英国“后来者居上”的最主要原因是

A.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经济的发展

B.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增强了英国的实力

C.葡西荷缺乏保持高速扩张所需的资源

D.紧邻大西洋的英国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24.某一历史时期“西欧国家在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率先实现了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据此,与这一时期相符的生产组织形式是

A.家庭作坊

B.手工工场

C.工厂制度

D.垄断组织

25.有学者在评论17至18世纪的法国人时指出,“他们除了土地、保险箱、他们自己所控制的企业或他们认为自己懂得的企业以外,畏惧把自己的储蓄投入任何事业”。据此分析,19 世纪法国工业落后的原因是

A.人们落后的价值观念

B.工商业资本严重缺乏

C.缺乏大批自由劳动力

D.君±专制軟体的束缚

26.下表为1820〜1913年主要工业国家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表(%),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A.法国的工业发展始终呈现为倒退状态

B.独立战争促进了美国工业的迅猛发展

C.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开始发展工业

D.科技水平是影响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7.“从文艺复兴到宗教改革,主要反对的是神秘主义和教会的腐败,而不是基督教。它不像其它宗教一样往往把崇拜对象具体化,而是将上帝作为抽象的存在。”这段话旨在强调

A.宗教改革改变了基督教的信仰对象

B.基督教思想与神秘主义的辩证统一

C.基督教思想与理性精神的内在关联

D.宗教改革推动了资产阶级思想解放

28.美国学者孟德卫认为:“在18世纪的法国,没有神圣启示的儒学,作为一种令人赞赏的哲学被反基督教的启蒙思想家接受。信奉自然神论和开明专制的中国君主成了启蒙思想家向欧洲宣传的极好典范。”这表明

A.中国制度符合启蒙思想家的设想

B.启蒙思想家吸收了儒学合理成分

C.中国已经成熟实施开明专制制度

D.启蒙思想和儒学有共同的价值观

29.恩格斯认为《物种起源》“写的简直好极了”,马克思也曾经几乎“有好几个月不谈论什么其它的东西,而是谈论达尔文和他发现的革命力量”。社会达尔文主义者认为,社会的组织结构、阶级层次,可以用生物学中的生存斗争加以说明。这表明进化论

A.为马克思主义诞生创造条件

B.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C.推动社会结构的变化和整合D.适合了不同认知群体的需求

30.“它排斥虚无缥渺的幻想、排斥神话故事、排斥寓意与象征、排斥高度的风格化、排除纯粹的抽象与雕饰,它意味着我们不需要虚构,不需要神话故事,不需要梦幻世界。”这番言论反映的文学流派

A.热情的讴歌国家和民族的独立

B.是对现代主义文学的重大发展

C.以独特的个性化视野描绘感觉

D.强调真实客观的再现典型人物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5分。

31.(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何成乎公之意?公将平国而反之桓。曷为反之桓?桓幼而贵,隐长而卑。其为尊卑也微……故凡隐之立,为桓立也。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

——摘编自《春秋•公羊传》

材料二如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间,史之阀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摘编自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三吕思勉认为:“封建者,统一之反也。封建之制废,则统一之业成矣。然后世又有为统一之梗者,则叛民、叛将之割据是也。柳子厚(柳宗无)谓秦有叛民,而无叛吏;汉有叛国,而无叛郡;唐有叛将,而无叛州。盖郡县之设,既无世袭,不得私有其土而有其民,而又不假之以兵,其势固无从叛。”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大一统”思想的内涵。(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大一统”国家形式在战国时期面临的困境。(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以后维护“大一统”的制度保障。(4分)

32.(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王者虽以武功克定,终须用文德致治。三百余年,待士大夫以礼。

——摘编自《续资治通鉴》

材料二盖惟州县痒序之教沉迷俗学,而科举利诱之习蛊惑士心,故俾学者于是焉讲道。

——摘编自《中国书院史资料》

材料三宋代江西书院有149家,为全国之最。其中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还被公认为全国四大书院之首。

——摘编自俞兆鹏《宋代江西文化繁荣的原因》

特取凡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大端条列如右,而揭之楣间。诸君其相与讲明遵守而贵之于身焉……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祿而已也。

——摘编自《白鹿洞书院揭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书院兴起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书院的特点。(9分)

33.(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法国)在与欧洲其它强国的争霸过程中,特别是统一的民族国家形成之后,法国的现代化道路曲折而漫长。由于法国特有的理想化的思想基础和浪漫的文化特征,也由于法国的历史和现实传统,法国没有选择渐进式的现代化方式,而是采用了非此即彼的极端手段,用激进革命的方法实施政治现代化,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

——摘编自钱乘旦《现代化历程•西欧卷》

材料二与西欧许多国家相比,德意志的现代化进程起步相对较晚,直到19世纪初才真正开始向现代的迈进。在德意志的现代化启动和展开过程中,普鲁士——德国的统治集团始终发挥了主导的作用:其中的远见卓识者为了维护传统统治体制,一再適过自上而下的改革促进现代化,由此形成了一种防御性的现代化模式。

——摘编自钱乘旦《现代化历程•西欧卷》

材料三就现代化的进程和结果而言,美国的历史无疑是一部成功的记录。在英属北美殖民地建立之初欧洲移民及其后裔力图按照他们所熟悉的模式重建社会;然而,北美不同的环境和其他条件,迫使他们不得不放弃原来的打算,对来自母国的观念、制度和方式加以创造性的转化,逐渐建成了一个与母国不完全相同的社会。

——摘编自钱乘旦《现代化历程•北美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政治现代化以革命方式展开的“理想化的思想基础”和“历史和现实传统”各指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普鲁士在德国的政治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主导作用,并且分析这种

“防御性的现代化模式”是如何“维护传统统治体制”的。(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的“创造性转化”在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成功的记录”。(6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影响近代欧美各国不同政治走向的共性因素。(2分)

34.(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现代经济秩序中,只要千得合法,赚钱就是职业美德和能力的结果与表现……一个新型企业家只有性格异常坚强,才能避免丧失忍耐自制,避免道德上和经济上的败落……没有任何其他东西能够给他力量,去克服无穷无尽的障碍,首先是现代企业家所必须做的强度无限的工作……禁欲主义的节俭必然要导致资本的积累,增加在财富消费上的种种限制,使资本用于生产性投资成为可能,从而也就自然而然地增强了财富……劳动是一种天职、是最善的、归根到底常常是获得恩宠确定性的唯一手段。

——摘编自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材料二长期以来很多历史学家在解释工业革命时都准备以技术为中心,即便今日这种单项式解释不那么时兴时,也很少有人愿意完全否定技术进步所起的作用……最先进的技术一般来说,只要哪个国家想要它,它就可以得到它,但多数国家却仍然落后,因为他们不要这些技术……更重要的是,它们不愿接受先进技术必然会带来的社会改组,不允许企业家精神充分发挥以图大规模运用这些技术。

——摘编自弗林《工业革命的起源》

材料三从17世纪末开始,一种追求和进取的精神开始在全英国弥散,并得到社会的承认与鼓励,结果就激发了人的创造力,引发出技术大革命,这是工业革命重要的文化和社会因素。作为这种追求的结果,英国在物质财富的生产方面发生突飞猛进的发展,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率先跨进了“工业民族”的行列。

——摘编自钱乘旦《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1)根据材料一,概括工业精神的主要内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精神发端于英国的原因。(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精神对英国的影响。(4分)

35.(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实质上的停滞被表面上的繁荣遮盖了,明清两代耕地面积扩大了,粮食总产量增加了,民间手工业普遍建立,商品交换的数量品种明显增加,商路的扩展与市镇的崛起又使市场容量倍增。但与此同时,生产工具无重大

改进,人均劳动生产率没有明显提高,相反,人口大量增加,租税负担加重,人民生活更加困难„„总之,这是一种没有实质性发展的增长,是一种没有效率的数量上的膨胀。

根据安古斯•麦迪森教授的分析,公元1300〜1500年,中国是世界经济实力最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公元1500〜1800年,中国是世界经济实力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中等的国家; 1800年以后,准确的说,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逐渐变为落后的国家。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中中国传统经济发展的“悖论”展开评论。(要求:观点鲜明,论证严密,表述成文,富有逻辑。)

下载山西省太原市2017-2018第一学期高二阶段性测评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山西省太原市2017-2018第一学期高二阶段性测评语文试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09年山西省太原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太原市2009年中考题) 2009年山西省太原市中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说明:本试卷含四道大题,22个小题,共8页。答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其中书写4分。 一、语言积累和运用(本大......

    2012-2013第一学期期末高二语文试题

    2012年语文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72分) 本卷共24个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字母代号选出,填涂在答题卡上。 一、(36分,每小题3分)......

    高二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DOC)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试卷Ⅰ(共18分) 一.(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宋“国花”意象与中国文化精神 唐宋诗词上承诗骚与魏晋风流,......

    惠州市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惠州市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模块考试 高 二语文试题 (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 第Ⅰ卷 注意:本卷共32分,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选项涂黑,写在试卷上不得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

    山西省太原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评(一)政治试卷.doc

    太原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评(一) 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 1.文化现象无处不在。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①2015年9月,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太原启幕②2015年9月,我......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1~6小题、12~14小题为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纸......

    山西省太原市2015年高三年级模拟试题

    山西省太原市2015年高三年级模拟试题(一) 语文试卷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的觉醒与魏晋风度 李泽厚 魏晋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