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三理化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总结
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总结
-----------燕丽丽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组合作学习、生本教育理念在我国班级教学中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理论指导之一。与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相比,小组合作学习有很多优越性。
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形式相比,在教学步骤上有很多共同性,如课前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小结、巩固练习等;但也有它自己的特殊性。下面仅就特殊性方面谈几点看法:
1.分配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小组的任务完成的怎么样,个人的学习成果怎么样)。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的迁移。
2.合作探究。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
3.全班交流。让每个小组的报告员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了解每个小组学习的情况,同时注意了解每个小组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办法。
小组合作学习对当今课堂教学改革而言,它的意义是很大的。通过学习和研究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还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或者说它仍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问题,如“小组活动重视形式,缺乏实质的合作”“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关系不协调”等;相应地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有“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等。
就学生的参与度来说: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越过了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生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教师上课压力大,怕影响教学效果或拖延时间,不敢过多地让困难学生发言;教师只重视每个小组的想法而不关心成员个体的学习情况,认为好学生能够代表其小组;教师对小组的指导和监督不够,小组成员间的分工不明确。另外,大多数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在小组活动中更容易出现放任自流的现象,这种情况比班级授课制更为严重。班级教学中学生都面向讲台,教师很容易发现学生是不是在认真听课;而小组学习,学生围桌而坐,教师不容易发现学生开小差,这是客观原因造成的。教师只关注小组的学习结果,不关注学习过程和个人的学习情况,是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另外一部分原因是小组长没有管理好小组活动,开小差的学生缺乏个人责任感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于重视整体的评价而忽视个体的发展!
教师应该处理好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关系,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验中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而对传统的教学形式说得一无是处。不讲原则的过多的合作学习也可能限制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教师既要考查每个小组的成绩,也要关注小组中每个成员的发展,可以用一些不定期的小测验来检查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优点,把大家的智慧发挥出来让大家共享所产生的效益远比一个所谓的好学生“一言堂”高得多。组长要负责管理好每个成员,通过合作学习使独立、自私的学生表现出合作、互助等积极的性格特征。
第二篇:初中理化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课题(范文)
初中理化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课题
一、课题研究背景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虽然我们都在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团体合作精神等方面实效显著,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常出现以下情况:有的小组热闹谈论很热闹,常常却解决不了讨论的问题;有的小组成员互相埋怨,渐渐地部分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变得冷漠;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合作过程中往往被优秀学生“垄断”;有些学生把合作探究的时间当作是一段休息、聊天的时间,出现课堂过于喧哗的现象。
针对上面的现象,更深入思考、探究,还会发现许多问题:(1)学习的内容是否适合合作探究;
(2)合作探究的目标不明确,合作探究时学生各自的任务不明白;(3)教师的角色把握,有些教师在学生合作探究时穿流各组,做做样子。
因此,合作探究学习处于低效的学习程度。为了进一步优化这种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提出了《初中理化生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使合作探究学习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真正使学生成为理化生学习的主人,使教师成为理化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二、课题的提出
初中理化生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主要在于研究如何运用合作学习策略,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帮助学生用较少的时间去获取较多的知识。我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已经两年多了,通过对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讲解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个人与小组的合作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 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但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没有完全体现出合作学习的真正作用,还有许多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还不够完善。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误区。我就这一内容进行研究,以使我对合作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优化我的理化生课堂教学。
2014.3.20
初中理化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课题
(一)课题准备阶段:2014年3月20日——2014年月17日
四、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依据
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有极大帮助的。思维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课堂教学气氛的影响,多项交往的组织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多,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内知识的沟通,有利于学生之间互帮互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理化生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理化生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个性强的过程。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成绩和个人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知识的获得是一种主动的认识活动,学习者不应是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小组合作学习正是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种参与实践活动的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学生们充分挖掘宝贵的教育资源。
(二)、研究目的
1、分析目前在课堂中开展的广泛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3、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研究的意义
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减少差异,提高学习质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精神和责任感.五、研究对象
九年级学生
六、研究的内容
(一)课题的界定
初中理化生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主要在于研究如何运用合作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帮助学生用较少的时间去获取较多的学习收获。
(二)、研究内容
研究课上学生合作学习新内容如何实现高效的策略。研究课后学生学习如何实现合作,巩固学习效果的策略。
研究如何通过评价来衡量和检测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初中理化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课题
(二)实施阶段(2014年4月17日~2014年5月15日)
(三)、理化生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构建
1、增强合作意识
(1)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理化生思想,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去学会进行理化生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要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平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并通过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通过理化生探究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让理化生走进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应用理化生的能力,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因此,教师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组织一些合作参与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合作,并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理化生探究实验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
2、训练合作技能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1)学会倾听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要求1人先说,其他人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补充或独到见解,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这种品质的功能也能延续到学生的一生。
(2)学会讨论
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为了提高讨论的质量,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它成员必须 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
(3)学会表达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友好交流和自我表达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述,为了达到训练目标,首先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其次要求小组成员人人都说,而且要能大胆完整地说,要鼓励礼貌用语。听、说技能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它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和探索形成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实现了学习互补,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4)学会组织
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内的组织者,具体做法是:指导组长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等,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培训、及时更换小组长。通过训练不但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而且为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其中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勇气、提高评价的水平。
初中理化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课题
(三)总结阶段(2014年5月15日~6月19)
七、研究方法:
该课题围绕初中理化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进行研究,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调查法:了解当前我校八九年级学生理化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情况。
2、问卷法:了解学生对理化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3、研讨法: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分析,通过不断完善操作方法,从而提高实验操作水平。
八、课题的分析阶段研究计划:
(一)课题准备阶段:2014年3月1日——2014年3月20日
1、我们从新目标教材的特点和理化生学科的特性着手进行分析,认为新教材倡导合作探究。提偿在活动中学,由此得出结论合作学习更适合新课改的要求。
2、确定课题
依据营口地区教育课题,我们确定了《初中理化生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主要在于通过小组合作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探索交流技能及合作精神。
(二)实施阶段(2014年3月20日~2014年4月17日)
课上实施
(1)小组会话,互帮互助提高理化生学习兴趣。
(2)资源共享,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全班共享与互教。
(3)知识点互考,小卷互批,作业互相监督,形成组内互相制约,互相帮助的良好风气。
(4)课堂评价策略的有效运用为促进学生理化生学习的自觉性,我们在课堂上进行了习题随堂跟踪测评,取平均成绩,同时进行小组的跟踪评价。
(三)总结阶段(2014年5月15日~6月19)
1、在总结前阶段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调整实施方案,并按新的方案继续开展研究,撰写研究报告。
3、以优秀课和总结报告结题
九、保障措施
1、关于本课题,在这之前许多的报刊杂志上都有或多或少的阐述,这为我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
2、由于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在网上可收集到很多的信息,查阅到很多的资料,既快捷又方便。
3、我校有较浓厚的科研氛围。
十、成果形式
以优秀课和总结报告结题
第三篇:小组合作学习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总结
梁玉芝
我校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课堂研讨活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它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学习方式。回首这两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在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这个领域,想要实现生生互动,智慧生成,全员达标,就需要在以下几个环节上做足功夫:1教师必须有激发学生学习愿望和动力的能力;2指导小组中每个成员明确目标和任务,做好学习的分工与合作;3抓住合作的契机,培养学生善于合作,主动发言的能力;4根据不同的文体,设计出新颖的、符合学生身份和认知能力的可操作性强的合作内容;5注重对合作过程的对个体参与度,小组发言以及课堂的生成给予及时到位地评价。只有做到这些,才能避免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否则,表面上课堂的热闹互动,掩饰不住课堂的内在的底气不足和学生思维发散的混乱无序。因而如何有效的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是很值得研究的。
一、基础知识检测需要合作学习。
学习第四课《紫藤萝瀑布》时,无法实现当堂达标的目标,的学习热情。就把字词部分再班上听写完了以后小组互换批改,两分钟后统计出达标小组和不达标的情况,及时强调易错字形,当堂改正,学生印象深刻,乐意接受。
二、解决难点问题时需要小组合作。
《紫藤萝瀑布学生》在品味句子时,有从句式特点入手的,也有从修辞角度考虑的,起来表述时答案众说纷纭。授课的时候,我都直接肯定了他们不同的答案,并且顺势帮他们梳理出品味句子的几种不同角度。第二个班级授课的时候,这个句子的赏析也出现了争论,这个时候我改变了策略,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了小组合作讨论。最后一个小组还联系以前所学课文,补充梳理出品味句子的角度可以从句式,修辞,关键词等方面综合考虑,这个合作的契机是准确的,所以智慧的生成是灵动的。
三、解决开放性习题时最好需要合作学习。
现在有许多练习题是开放性的,这类题目答案多样化,言之成理即可,但学生往往考虑问题单一,想不到多种答案,这时,我们就可以采用合作学习。例如:在《论语十则》中最后一个习题,组织小组合作学习,集中大家的智慧,就会想出多种答案。在这时学生寻求答案的思维是发散的,智慧的火花在合作学习中闪耀。由此,掌握契机,适时进行的合作学习能够激励同学高效学习,建立合理的小组评价及奖励机制也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效进行的重要依据。
合作学习研讨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一方面是对小组学习的情况进行总结,让学生把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观点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小组的,把小组讨论拓展为全班交流,允许学生互相质疑,让学生在思考和探讨中,使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另一方面,对小组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分阶段在小组内对每个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目的是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同时在组与组之间进行评比,看一看哪个小组的活动开展得最好,哪个小组的同学最积极主动、团结友好,尤其要特别关注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他们是否积极参与。例如:学生课堂表现,个人作业、日清、周清,单元过关要及时总结并给奖励,奖励喜报。奖励机制为等级式,晋级奖励。一周一总结,一月一评选。被评为“优秀个人”,“优秀小组长”奖励喜报。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它”,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指导和长期的熏陶,并不断学习和探讨,不断改进、反思、校正。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随着我们认识的不断提高,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会进一步深入。作为一名教师,我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身心去实践,迎接创新教育的明天!
第四篇:小组合作学习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总结
本学期我们学校为深化“惜时增效、轻负高效”的教学改革,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一学期下来有许多困惑,也有收获。现在总结如下:
一、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组建合作小组时,我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四人为一组。按学习成绩优、中、差搭配,让他们先自由组合,在这基础上,再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能力等因素,进行适当的调配,从而将一个班级组建成十四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这样既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有利于组内成员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又便于开展组间竞赛,公平竞争,发掘小组的群体智慧,实现优势互补。
二、培养合作组长
培养小组长关键在于培养他组织小组活动的能力,如怎样进行预习检查,怎样组织讨论,怎样提问同学,怎样给组员讲解,掌握小组的秩序等,尤其要关心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尤其是训练组长怎么给组员讲解。在合作学习中小组长的作用明显体现出来了。大多数小组长工作十分认真负责,他们负责检查小组成员每天的作业,组织本小组的每个组员在讨论时都要发言,课堂练习也由小组长组织批改、订正。我们每个月还采取了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评比,每周分别评出一个优秀小组,每个组员分别奖励三分、二分、一分,其组长多奖励两分。这样,就有效地激励了每个小组长的上进心,也增强了每个组员的集体荣誉感,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纪律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三、培养学生学会倾听
开始合作,很多同学在其他同学发言时,有的是因为没有轮到自己发言而丧失了刚才的那份热情;有的是还在等着发言,在思考着自己的想法;也有的是因为没轮到他而觉得无所事事„„很少去关注同学的发言,才出现了“老师,我来说” “老师,我还有„„”“前面不是说过了吗?”这样的情况。因此,我着重培养学生静下心来,学会“倾听”:在“听”的过程中学会“挑刺”,发现其他小组存在的问题;更要在听的过程中吸收其他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在“听”的过程中学会如何规范、清晰地表达,提高“说”的质量。
四、小组合作的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因此,我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的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转向小组合作。例如:试卷讲评课完后,我让各小组对本组成员进行总结和评价,有的小组说到本组总的学习气氛,好的是能够互相帮助,互相监督,不好的是爱说小话,行为涣散。各组成员都要为本组争光,积极帮助学习后进的同学。达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
以上是我在本学期教学中的一点做法,还有许多困惑的地方,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
第五篇:小组合作学习总结
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一、开放分组,多向交流
小组的组成应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商讨决定,要考虑学生的成绩、性格、性别、交际能力等。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尤其要关心那些交际能力弱、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争取组内同学共同进步,要求组内每一个成员做到全身心投入和全程参与。每个小组的人数应适当。各小组确定一名组长,组长可以由组员轮流担任。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程序
1、创设学习情境。
设计一个有利于学生相互之间展开合作研讨的活动情境,以此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的机会,另一方面让学生产生与同伴合作交流的心理需要。
2、明确合作学习任务。
这一步就是让学生明确即将进行的合作学习将围绕着什么主题进行,合作学习将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最后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和要求等问题,以此为后面的合作探究作出正确的目标导向。
3、合作探究。
明确学习任务以后,教师应立即组织学生围绕活动主题展开合作探究。
4、评价与反思。
这一步主要是组织全体学生对各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在广泛交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对各小组学习效果作出评价,学生对照他人的学习情况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
三、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有充分的理由。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课堂尽管采用小组学习的组织形式,但所讨论的问题没有思考性、启发性和探索性,学生不加思考就能回答;有的所提的问题虽有思考性,但学生刚刚转过身,还未进入讨论状态,教师就宣布讨论结束;有的小组内的分工不明确,一开始讨论,学生就显得手忙脚乱,要么组内优生一言堂,其他学生惟命是从;要么一哄而起。。。使得小组讨论成为一种课堂教学的“摆设”,把小组合作学习简单化和庸俗化。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对采用小组学习策略准备不足,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需要教师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包括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和资源等的深入和细致的分析,把问题情景、自主学习、协
作环境和学习效果的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设计,只有这样小组学习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2、小组合作学习应让更多的人表现自我、体验成功。课堂教学中学生存在着差异,所以在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关注学习有困难、默默不语的学生,让他们在老师与同伴的帮助鼓励下,积极地在合作学习中表现自我,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3、小组合作学习并不仅仅只是座位方式的变革。不少教师只要一提到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想到的就是座位方式的改变。如果问及为什么要改变座位方式,却说不出很充分的理由。正因为如此,我们常常看到一些课,光有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几个人一组围座一起,事实上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既没有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也未曾注意让小组学习中每个成员机会均等的参与。为了避免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充分的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不得不处于“旁观”、“旁听”地位的学习状况,我们就应该恰当的采用小组合作。
4、小组合作学习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引导。要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前要认真的做准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准备:(1)为什么这个环节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用可以吗?(2)如果要用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拨、引导?(3)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三种具体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4)学习中哪些内容适合进行班级集体教学、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哪些内容适合个人自学?如果这样做课前准备,小组学习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5、合作的方式和习惯需要长期培养。
(1)让学生学会倾听,处理好踊跃发言与虚心听取的关系。(2)让学生学会思考,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关系。(3)要让所有的人积极参与,特别关注小组学习中保持沉默的学生。
6、融入竞争机制,优化合作学习。
有竞争才有提高,针对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引入竞争机制,对合作学习的效果能起到纠正、提高、深化的作用,使合作学习更具实效、高效。合作学习是一种共同的,开放的,包容的学习。它要求学习小组成员共享目标和资源,共同参与任务,直接交流,相互依*。在教学中,教师常常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某一设定目标,如讨论、演唱、合奏、创作、游戏等。它不仅可以使教学民主化,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机会,而且也能增加学生的信息交流量,使传统的信息传播网络化,扩展学生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