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各位游客:
今天我们大家参观的是陕西历史博物馆.这座博物馆是在1991年6月20日正式建成对外开放,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庞大设施最先进的国家级历史博物馆,占地面积有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6000平方米,用以展览的面积为11000平方米,馆内现有收藏品37万件.这座博物馆是遵照周恩来总理的遗愿,由国家计委和陕西省政府共同投资1.44亿元人民币,所修建的一座艺术殿堂。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设计呢,是由中国建筑学界泰斗梁思成大师的关门弟子张锦秋女士所担任.建筑的外观为仿唐风格,着意突出了盛唐风采,反应了一个辉煌时代的风貌;布局上,还借鉴了中国宫殿建筑"轴线对称、中央殿堂、四隅崇楼、高低错落、主从有序“的特点,突出了古朴、凝重并创造了一种古代帝宫与传统园林相结合的氛围,象征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陈列分为《基本陈列》、《专题陈列》、《临时展览》等三大部分组成。基本陈列也就是常设陈列,它为《陕西古代史》,系统地向我们大家展现了陕西自蓝田猿人至鸦片战争的发展过程,突出了周秦汉唐等封建社会的盛世和陕西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序言大厅,我们可以发现这里的序言不是文字,而是巨型照片。奔腾咆哮的黄河和绵亘无垠的黄土高原,它既是古代陕西人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也是陕西历史文化孕育、产生和不断发展的基础与前提。在这两幅照片的背后,还陈列着中华民族人文初祖轩辕黄帝陵墓的巨照,标志陕西古代文明、中华古代文明的开端。这些用照片构成的无言之序,通过宽广浑厚的场面,象征着陕西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绵延久远,以及具有世界性影响的人文传统精神。在厅中央我们看到的这尊巨狮,是来自于女皇武则天母亲杨氏的顺陵之前,它呢高大雄伟,勘称为东方第一狮.在古代的时候,狮子与狮子的雕刻艺术是从阿富汗传入的,因此呀,这尊狮子它不仅是陕西历史文化反映,同时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产物.陕西古代史的第一个段落是史前史,时间范围是距今约115万年前至公元前21世纪。这一时期的每一段落都有重大发现,文化高峰迭起年、并首尾相连,在全国突出地位。首先大家所看到的就是蓝田猿人的头像。她是1964年在蓝田县公王岭发现的,是一位年纪约30多岁的女性。蓝田猿人距今约115万年,是迄今所知亚洲北部最早的直立人。在距今约20万年左右人类就已经发展到了智人阶段。陕西地区的大荔人便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在距今约8000年左右,人类就已经进入了新石器时代。老官台文化是陕西境内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新旧石器时代区别主要有三个重要标志:一是学会了制造陶器;二已经定居并有了原始农业;三是出现了磨制石器。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时代发展的一个阶段。这类文化遗存由于是1921年首次发现于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因此得名。又因为在这类文化遗存中发现了大量的彩陶,所以叫“彩陶文化”。半坡遗址是仰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繁荣阶段。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男子取代女子,在社会中处于支配地位。人类就进入了父系社会时期。龙山文化就是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典型文化。这类文化由于是在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省章丘县的龙山镇,因此得名。又因为发现了大量的灰陶,因此龙山文化也被称为“灰陶文化”或“黑陶文化”。龙山文化之后,我国历史进入了传说时代,也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军事民主制时期”。黄帝就是这个时期一位杰出的领袖,他被尊为中华民族的祖先。每年清明,海内外的炎黄子孙来到黄帝陵寻根问祖,认同中华文化,爱国之情在这里升华,从而产生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黄帝之后,人类历史上又出现了三位杰出的领袖,他们是尧、舜、禹。后来,大禹的儿子启建立了夏朝。于此,中国便进入了奴隶制王朝的统治时期。夏王朝的政治中心在河南,陕西境内主要是周族的发生、发展与兴盛。周族实际上经历了周民族、周方国、西周王朝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个文物叫做“鼎”,它是奴隶制王朝鼎盛时期西周的一个青铜器。青铜是指铜和锡的合金,因颜色青灰而得名。而鼎呢,它本来是一种炊具,即煮肉的锅,后来随着礼乐制度的强化,鼎也逐渐成为一种权利和等级的象征。传说夏禹曾制九鼎,代表天下九州,作为政权的象征。以后就把取得天下叫做“定鼎”。春秋时,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就曾遣使询问周朝九鼎的大小轻重,以后“问鼎”就成为企图篡夺政权的代名词。我们现在所说的成语“逐鹿中原”,“鹿死谁手”,“孰人敢来问鼎”等都与这件文物有关。鼎,一般可分为圆顶和方顶。圆顶一般为鼓腹,双耳,三足,整个造型给人以稳定、威武的感觉。所以,人们用狮胸虎足来形容它。而成语中的“大名鼎鼎”,“三足鼎立”,则是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它的造型特征。青铜器上的纹饰是研究青铜艺术的重要内容,也成为中国艺术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青铜器上的纹饰可分为两大类,即:动物纹和几何纹。总的特点是神秘怪诞,很难看懂。这是因为作器者本意是为了用它祭祀天、地、鬼神和祖宗。一般人看不懂正说明他构思成功。
随着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公元前771年犬戎族入侵,使西周走向灭亡。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但周王朝实际上已名存实亡了。中原大地上先后出现了“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战争持续了200多年。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王嬴政“扫****而荡天下”,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维护其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了文字、货币、法律、车轨和度量衡等。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货币就是秦统一六国之后的通行货币——秦半两。上面的这些货币就是统一前六国的货币。货币的不统一大大地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于是,方孔圆形的半两钱便应运而生。古人讲“天园地方”,并且是天包地,所以秦半两就意味着“圆以象天,方以则地”。这种精神为以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者所接受,并一直保持到清末。
秦始皇号称“千古一帝”,但同时他也是历史上一位有名的暴君,残暴的统治终于激起了人们的反抗。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爆发了。随后四年的“楚汉相争”****了秦王朝的统治。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登基,汉王朝就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汉朝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朝代,它的各项发展对中国历史上以后各朝代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构成中华民族主体的汉族也是在这个时候正式形成。中国懂得方块字也是从这一时期起被称为“汉字”。汉王朝成了当时世界最强盛的一个国家。所以,今天世界上许多国家还把“汉”作为中国和中国人的代称。
现在请大家看这副“丝绸之路”示意图。它中国最古老的一条贸易通道,也是横贯欧亚大陆的一条贸易通道。它为东西文化交流、通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沟通欧亚大陆的这条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是由西汉武帝时期的张骞开通的。张骞是我们陕西城固人,他于公元前138年应政府招募出使西域。经历了十年时间和种种磨难,熟悉了西域的政治、军事、地理、风俗民情。沟通了汉与西域各国的关系。因此史书上把张骞的这次出使、也称为“凿空”。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又先后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全长7000多公里,在中国境内4000多公里。“丝绸之路”开通后,商队往来不断,经济贸易十分活跃。促进了农业和科学技术交流,为中西文化开创了新纪元。由于这条路最先主要过往做丝绸生意的商人,所以把这条通道也称为“丝绸之路”。通过这条道路,我国的丝绸不断输出。在当时的罗马,中国的丝绸与黄金等价。因此,丝绸又被称为“软黄金”。从此,西域的葡萄、苜蓿、石榴了、黄瓜、蚕豆、核桃、芝麻、菠菜、黑米、猕猴桃等物产传入我国。我国的种茶、凿井、冶炼等生产技术也传入西域。“丝绸之路”就好像一条绚丽而坚韧的纽带沟通了亚欧大陆,也使世界上出现了两颗明珠。从此,世界上就有了“东有长安,西有罗马”之说。
汉王朝不仅有发达的经济贸易活动,军事力量也非常强大,1965年,从咸阳杨家湾的一座汉墓中出土了大批兵马俑。这座汉墓属于汉高祖刘邦长陵的陪葬墓。据同出的“银镂玉衣”推测,墓主人可能是汉初名将周勃或其子周亚夫。在杨家湾出土的俑群中,有骑兵俑583件,各种人俑1965件。这些汉兵马俑大的身高48.5厘米,小的身高44.5厘米。大多数做武士打扮,个别做跳舞、奏乐、指挥等姿势。拿这批汉兵马俑与秦兵马俑相比较,秦俑虎背熊腰,是赳赳武士的形象,时刻准备着出发去打仗。汉俑仅有秦俑的三分之一大,但灵气十足,愉悦欢畅。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当时国富民强、和平安定和人民的悠然自乐。在秦俑里,我们从外形看不出有指挥官,但在汉俑里则可以看出;另一方面,军阵形式也发生了变化。秦兵马俑以步兵为前锋,战车为突击力量,骑兵甚少。而汉兵马俑中骑兵所占的比例却大的多。汉王朝也正是凭借着这支强大的骑兵才战胜了不可一世的游牧民族——匈奴。这也是世界历史上农业民族第一次大规模的战胜游牧民族。
经过四年的楚汉相争,国力大大削弱。汉初“天子不能俱纯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意思是说,在汉朝初年马匹很少,以至于找不到四匹颜色相同的马为皇帝拉辇。而一般将相的车辆只能用牛羊拉了。但是汉王朝励精图治,养马业得到了高度发展,使汉代骑兵的马源充足,所以汉代骑兵业得到了发展。杨家湾的汉三千彩绘兵马俑就是一个有力的印证。
汉朝灭亡后,我国历史进入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从公元220年北魏建立开始,到公元589年隋统一结束,历时369年。这一时期政权更迭,战乱频繁,可以说是中国历史和陕西历史上依次伟大的大融合时期。公元581年,北周大将杨坚建立了隋朝。隋炀帝杨广也是历史上以为有名的暴君。公元618年,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反隋,夺取了政权,建立了唐朝。隋唐两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陕西历史文化的黄金时代,现代的海在唐时,人们的生活比较安定,就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各种娱乐活动。打马球便是其中的娱乐项目之一。现在就请大家看这幅《打马球图》。这是从章怀太子墓中出土的。马球,也叫波罗球,球似拳头大小,朱红色,皮革制成,是由波斯,即今天的伊朗传入我国的。这幅图画形象生动的描绘出了唐代马球运动的精彩场面。画面上有骑马人物二十多个,他们足蹬黑靴,身穿窄袖长袍。前五个手拉缰绳,右手持月芽形球杖,有的驱马抡球,有的反身击球,姿态矫健,得心应手。其它骑手也姿态各异。场面生动,围绕着滚动的小球展开了激烈的争夺。画家巧妙的抓住了马球运动的瞬间场面,使比赛的紧张气氛溢于画外。
在唐朝的时候,上至宫延皇帝,下至文武百官,甚至连妇女都爱打马球。尤其是许多皇帝,都是马球运动的爱好者,甚至成为马球健将。据史料记载:唐中宗景龙年间,吐蕃派使者迎接金城公主,提出要与汉人比赛马球,经中宗同意后,双方展开较量。第一回合以汉人失败而告终。这时一旁观看的临淄王,即后来的唐玄宗李隆基,亲自率领球队进行比赛。终于以精湛的球技转败为胜,一时在京城传为佳话。唐代的皇宫禁苑大多筑有马球场,有的贵族官僚还有自己的马球场.唐代以后,马球队运动就开始流行全国,直到明朝末年才开始逐渐衰败。近几年来,在西安东郊也开展过。这幅画的表现技法相当讲究,极富真实感和立体感。可见这幅马球图达到的不止是惟妙惟肖的境界,而且也从一个侧面再现了大唐时期国泰民安、繁荣昌盛的社会情况,再现了大唐雄风。
唐王朝的外交活动也是非常活跃的。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从章怀太子墓中出土的另一幅壁画《迎宾图》。画面上的前面几个人是热情的朝廷官员,后面三个人是外国和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使臣。经考证,三人中第一个是印度人,第二个是朝鲜人,第三个是突厥人。这幅画形象的再现了唐代官员接待外国使臣的场面。反映了唐王朝活跃的外交活动以及同外国和我国少数民族友好往来的实况。大家请注意看,在这幅画面的下角有一位个子比较矮的唐代朝廷官员,这就反映了唐代对人才是非常渴求的。只要你有才能,不管长得个高或个矮,都会被重用。反映了唐朝“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社会风貌。
隋唐两代都把长安作为其都城。隋时称为大兴城,唐时称为长安城。规模宏大的都城长安可以说是那个伟大时代的明亮窗口。透过它,可以窥见当时世界第一强国的各个方面。隋大兴城是少数民族建筑大师宇文恺设计并主持营建的。唐长安城是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葺完善起来的。从这幅唐长安城的平面布局图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它气势宏伟,整齐划一。全城共分为宫城,皇城和外郭城三大部分。城内以朱雀大街为中轴线,由十一条纵向的大街和十四条横向的大街,把整个长安城划分为108个小区域,称为坊。正如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诗中所写:“百千家似为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这种布局对以后各个朝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亚洲一些国家如日本、朝鲜等规划都城时所效仿。唐长安城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规模宏大。它总面积为84.1平方公里,人口超过一百万。其面积是汉代长安城的2.4倍,东罗马首都拜占庭的7倍,阿拉伯首都巴格达的6倍,明代长安城的9.3倍。它可以说是我国古代,也是世界古代规模最大的一座都城。城中的中轴线朱雀大街宽155米,而横贯皇城自承天门至长乐门之间的横街竟宽达440米,这也是中外所有都城中绝无仅有的。中华民族成长壮大到了唐代,充满了开拓进取精神。因此对长安城的修筑不仅仅只着眼于实用功能的需要,还有着积极的精神追求。唐王朝也正是以其宏大的气魄和泱泱大国的气势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吸引了各个国家的人们来到长安。当时居住在长安城的外国人和少数民族人数约5万人。同时长安吸收融汇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创造了博大精深、辉煌璀灿、当时世界文化最高峰的唐文化。
唐代的手工业也是非常发达,唐三彩便是其中之一。它起源于西汉武帝时期。唐三彩并不专指三种颜色而是指多彩,因在唐代风行一时而得名。唐三彩是用黄、绿、赭.蓝等多种彩釉组合装饰成的一种铅铀陶器。它的制作过程是把高岭土经过挑选、冲打、淘洗、沉淀、冶炼等工艺后,捏制成形,经修饰晒干后放入窑内。经过1000度左右烧制,待冷却后饰以配制好的彩色釉料,再入窑中烧至900度后完成。西安是唐三彩的故乡。在西安附近的唐墓中出土了不少唐三彩器皿。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唐三彩首先是一种冥器,慢慢地才发展成为一种日用品和工艺品。唐三彩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是以造型取胜。三彩中无论是生活用品或是房屋庭院乃至人物动物造型,都塑造的非常精美,用写实的手法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在艺术上达到了令人赞叹不已的程度;二是以色彩赢人。三彩釉色虽简单,但它经烧制过程中不同色彩的釉斑向下流动,互相浸润后自然漫延,呈现出一种千变万化,班驳淋漓,彼此交融,没有明显界限的装饰艺术效果。优美、流畅,具有一种和谐的古朴之美。正如杜甫名句所言“动人春色不在多”。有限的釉色构成了丰富的艺术语汇,使唐三彩成了世界闻名的古代工艺品。
公元960年,宋代赵匡胤皇袍加身定都开封。元、明、清分别建都南京和北京。陕西从此失去了京都地位,但仍然是封建王朝控制西北、西南的军事重镇。又由于周、秦、汉、唐的灿烂文化形成一种巨大的惯性,所以这一时期陕西的经济文化仍然保持了一定的水准和发展势头。在这一时期也遗留下来了许多文物,现在呢,我们大家自由参观一下,一会我们在门口集合。
外华人自称“唐人”,他们居住的地方称为“唐人街”,反映了唐代对后世子孙产生的影响。在唐时,人们的生活比较安定,就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各种娱乐活动。打马球便是其中的娱乐项目之一。现在就请大家看这幅《打马球图》。这是从章怀太子墓中出土的。马球,也叫波罗球,球似拳头大小,朱红色,皮革制成,是由波斯,即今天的伊朗传入我国的。这幅图画形象生动的描绘出了唐代马球运动的精彩场面。画面上有骑马人物二十多个,他们足蹬黑靴,身穿窄袖长袍。前五个手拉缰绳,右手持月芽形球杖,有的驱马抡球,有的反身击球,姿态矫健,得心应手。其它骑手也姿态各异。场面生动,围绕着滚动的小球展开了激烈的争夺。画家巧妙的抓住了马球运动的瞬间场面,使比赛的紧张气氛溢于画外。
在唐朝的时候,上至宫延皇帝,下至文武百官,甚至连妇女都爱打马球。尤其是许多皇帝,都是马球运动的爱好者,甚至成为马球健将。据史料记载:唐中宗景龙年间,吐蕃派使者迎接金城公主,提出要与汉人比赛马球,经中宗同意后,双方展开较量。第一回合以汉人失败而告终。这时一旁观看的临淄王,即后来的唐玄宗李隆基,亲自率领球队进行比赛。终于以精湛的球技转败为胜,一时在京城传为佳话。唐代的皇宫禁苑大多筑有马球场,有的贵族官僚还有自己的马球场.唐代以后,马球队运动就开始流行全国,直到明朝末年才开始逐渐衰败。近几年来,在西安东郊也开展过。这幅画的表现技法相当讲究,极富真实感和立体感。可见这幅马球图达到的不止是惟妙惟肖的境界,而且也从一个侧面再现了大唐时期国泰民安、繁荣昌盛的社会情况,再现了大唐雄风。
唐王朝的外交活动也是非常活跃的。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从章怀太子墓中出土的另一幅壁画《迎宾图》。画面上的前面几个人是热情的朝廷官员,后面三个人是外国和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使臣。经考证,三人中第一个是印度人,第二个是朝鲜人,第三个是突厥人。这幅画形象的再现了唐代官员接待外国使臣的场面。反映了唐王朝活跃的外交活动以及同外国和我国少数民族友好往来的实况。大家请注意看,在这幅画面的下角有一位个子比较矮的唐代朝廷官员,这就反映了唐代对人才是非常渴求的。只要你有才能,不管长得个高或个矮,都会被重用。反映了唐朝“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社会风貌。
隋唐两代都把长安作为其都城。隋时称为大兴城,唐时称为长安城。规模宏大的都城长安可以说是那个伟大时代的明亮窗口。透过它,可以窥见当时世界第一强国的各个方面。隋大兴城是少数民族建筑大师宇文恺设计并主持营建的。唐长安城是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葺完善起来的。从这幅唐长安城的平面布局图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它气势宏伟,整齐划一。全城共分为宫城,皇城和外郭城三大部分。城内以朱雀大街为中轴线,由十一条纵向的大街和十四条横向的大街,把整个长安城划分为108个小区域,称为坊。正如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诗中所写:“百千家似为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这种布局对以后各个朝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亚洲一些国家如日本、朝鲜等规划都城时所效仿。唐长安城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规模宏大。它总面积为84.1平方公里,人口超过一百万。其面积是汉代长安城的2.4倍,东罗马首都拜占庭的7倍,阿拉伯首都巴格达的6倍,明代长安城的9.3倍。它可以说是我国古代,也是世界古代规模最大的一座都城。城中的中轴线朱雀大街宽155米,而横贯皇城自承天门至长乐门之间的横街竟宽达440米,这也是中外所有都城中绝无仅有的。中华民族成长壮大到了唐代,充满了开拓进取精神。因此对长安城的修筑不仅仅只着眼于实用功能的需要,还有着积极的精神追求。唐王朝也正是以其宏大的气魄和泱泱大国的气势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吸引了各个国家的人们来到长安。当时居住在长安城的外国人和少数民族人数约5万人。同时长安吸收融汇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创造了博大精深、辉煌璀灿、当时世界文化最高峰的唐文化。
唐代的手工业也是非常发达,唐三彩便是其中之一。它起源于西汉武帝时期。唐三彩并不专指三种颜色而是指多彩,因在唐代风行一时而得名。唐三彩是用黄、绿、赭.蓝等多种彩釉组合装饰成的一种铅铀陶器。它的制作过程是把高岭土经过挑选、冲打、淘洗、沉淀、冶炼等工艺后,捏制成形,经修饰晒干后放入窑内。经过1000度左右烧制,待冷却后饰以配制好的彩色釉料,再入窑中烧至900度后完成。西安是唐三彩的故乡。在西安附近的唐墓中出土了不少唐三彩器皿。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唐三彩首先是一种冥器,慢慢地才发展成为一种日用品和工艺品。唐三彩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是以造型取胜。三彩中无论是生活用品或是房屋庭院乃至人物动物造型,都塑造的非常精美,用写实的手法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在艺术上达到了令人赞叹不已的程度;二是以色彩赢人。三彩釉色虽简单,但它经烧制过程中不同色彩的釉斑向下流动,互相浸润后自然漫延,呈现出一种千变万化,班驳淋漓,彼此交融,没有明显界限的装饰艺术效果。优美、流畅,具有一种和谐的古朴之美。正如杜甫名句所言“动人春色不在多”。有限的釉色构成了丰富的艺术语汇,使唐三彩成了世界闻名的古代工艺品。
公元960年,宋代赵匡胤皇袍加身定都开封。元、明、清分别建都南京和北京。陕西从此失去了京都地位,但仍然是封建王朝控制西北、西南的军事重镇。又由于周、秦、汉、唐的灿烂文化形成一种巨大的惯性,所以这一时期陕西的经济文化仍然保持了一定的水准和发展势头。在这一时期也遗留下来了许多文物,现在呢,我们大家自由参观一下,一会我们在门口集合。
第二篇: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心得体会
陕 西 省 历 史 博 物 馆 心 得 体 会
9321201班刘毅国关院信工系
2011年5月26日,我们集体参加了学院组织的青马工程陕西历史博物馆参观活动,充分感受了中国历史的源远流长和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经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秦大地是中华民族生息、繁衍,华夏文明诞生、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曾在这里建都。博物馆建筑古朴典雅,别具特色。它将中国古典宫殿建筑和庭院建筑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色彩协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建筑风格,同时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丰富的文化遗存,深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了陕西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则是展示陕西历史文化和中国古代文明的艺术殿堂。
陕西历史博物馆展厅面积11600多平方米,展出文物精品2700多件,展线总长2300米。展厅跨度大,层位高,视野广阔,照明设备灵活多用,通风设施好,装饰古朴典雅,给人凝重、舒畅、清新之感。整个陈列分为序厅、基本陈列、专题展览、临时展览和已开辟为
国际画廊的中央大厅等几个部分。序厅位于中央大殿前端,陈列一尊巨大的千年石狮(唐顺陵石狮复制品),衬以黄河巨幅彩照,引导观 众去领略由黄土黄河孕育出的古老文明。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为陕西古代史陈列,它以历史进程为线索,选取各时代的典型文物进行组合陈列,来揭示陕西地区古代社会文明发展状况。该陈列展厅面积4600平方米,共三个展室,分为七个部分(史前、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精选的2000余
件珍贵文物包括:反映古代先民生活情景和艺术追求的丰富多姿的彩陶器皿,反映周人兴起与鼎盛的青铜器,反映秦扫六合统一天下气势的青铜剑、经机、兵马等,以及显示秦汉奋 发崛起精神的钢建筑构件、大型瓦当,还有反映封建盛世繁荣景象的精美的唐代金银器和唐三彩等,并配以遗址模型、图表、照片等辅助展品。系统地展现了自115万年前至1840年陕西地区的古代历史。由于中国古代社会周、秦、西汉、隋唐几个盛期都是在陕西地区建都的,所以该陈列以这几个时期为重点,既突出反映了陕西地区古代灿烂的文化,也反映了这几个时期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平。
专题展览厅位于序厅西侧,陕西青铜器珍品展和陕西历代陶俑精华展是陕西历史博物馆首次推出的两个专题展览。展厅面积约2600余平方米,展出文物600多件(组)。其中陕西青铜器珍品展选取这个陕西历史上文物最宏富、最突出的横断面,从种类与用途、铭文与书法、造型与装饰、随葬与窖藏、青铜铸造工艺五个方面予以展示。展出青铜器260件(组),整个青铜器展室给人一种厚重凝炼的感觉。陕西历代陶俑精华展展出文物341件,以时间为序,分为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和明代五个阶段,分别以神武鹰扬、气势古拙、神韵质朴、仪态轩昂、典雅华美、灰色凝练、余光明媚为主题展示了陕西乃至中国陶俑的发展过程。
其中展示了八大类,还有字画、版本、经卷、织物、骨器、木器、漆器、铁器、石器、印章、封泥,以及近现代文物和民俗民族文物。
漫步在五个大的展览厅中,可以感受到陕西汹涌、博大的文化,在博物馆的几个小时中,我们一举跨越了从公元前21世纪到现代社会。通
过一件件的文物,我们无声的与古人默默对话,感受着几千年甚至数千年劳动技术结晶所带来的冲击。思想接受着历史大浪的冲刷,历史推着我们的好奇发笑。通过这次活动相信同学们对历史文化也会有新的体验和理解。
如今的中国,已经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走得稳健而自信,但是在世界形势愈发复杂的情况下,中国仍面临着来自经济、政治、安全等等方面的挑战,我们不能安于现状,让我们每一个参观的同学怀着对中国璀璨文化历史的感受和理解更应该以高度的责任感投身于学习和实践,继续革命前辈们奋斗终身的事业,积极发挥现代大学生团员的特色,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国关院信工系 9321201班
刘毅
第三篇: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观后感
陕西在华夏文明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观后感
2010年11月28日,在党支部成员带领下怀着格外激动的心情参观了素有“古都明珠,华夏宝库”的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参观历时三个多小时,徘徊于历史的长廊中,感受着几千年来先祖先辈们创造的中华文明.我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其间,与我们擦肩而过的有不少外国人,他们瞪大了自己的眼睛,面对着眼前神秘的东方神器,他们叹为观止。作为炎黄子孙,谁不为自己伟大祖先创造的光辉成就而自豪?谁不感到我们的历史何其辉煌?
陕西历史博物馆位于西安大雁塔的西北侧,是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不如馆内,馆舍为“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唐风建筑群,主次井然有序,高低错落有致,气势雄浑庄重,融民族传统、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于一体。西安自古帝王都,历史上先后有周、秦、汉、唐等十三个封建王朝在此建都,地上地下文物非常丰富。形成了陕西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不仅数量多、种类全,而且品位高、价值广,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其中的商周青铜器精美绝伦,历代陶俑千姿百态,汉唐金银器独步全国,唐墓壁 画举世无双。可谓琳琅满目、精品荟萃。
史前时期,陕西境内就有古人类活动,从旧石器时期、新石器时期、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我们的祖先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经过漫长的岁月,逐步告别了蒙昧,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这里有蓝田猿人、大荔人、半坡人、华人公认的中华始祖轩辕黄帝......史前人类为了生存,适应自然、同时又坚韧不拔的改造自然,渐渐的在满足生存所需的同时,还创造着艺术,艺术的创作和想象又反作用于人类的思想意识,使文明螺旋上升,向更高层次进发。这样的文明曙光却是以亿万年来计算的!面对祖先,我们除了敬畏还有什么!实用与艺术完美的结合,同时也萌生了早期的科学,怀着崇敬的心情继续欣赏古人的杰作,毕加索比之那些在陶器上作画的原始人类艺术家的出色作品当会自愧弗如!有史以来各个历史时期最伟大的陶瓷工匠面对老祖先在陶瓷造型艺术上的杰出成就,岂不汗颜?我们的先人曾经创造了世界上任何一个邦域无法比拟的工艺和文学成就,青铜器、陶瓷、雕刻、书法、绘画、浩如烟海的经史子集和诗词歌赋等等,其中的每一项成就都能让世人惊叹。
三秦大地是中华民族生息、繁衍,华夏文明诞生、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曾在这里建都。丰富的文化遗存,深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了陕西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省历史博物馆是展示陕西历史文化和中国古代文明的艺术殿堂。参观的时间虽然有限,但古人留给我们的这些财富,反映出中国古代文化的悠久传统和深厚底蕴是无限的。为我们五千年的文明感到自豪。中国人不应该怕暂时的落后,自由的思想氛围、开放而富有开拓气息的社会、理性而不失道德的国民素质是我们发展的最重要动力。一切束缚国人思想的力量都不应在当今时代产生和存在。我们已经失去了几千年的发展机会,此时不进,更待何时? 所以,我们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仅仅能够证明一点:我们华夏民族具有无比坚韧的生存和繁衍能力。历史早已过去,辉煌也罢,惨淡也好,“古今多少事,均付笑谈中”。我们应该用更清醒的头脑去认识自己的不足,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拿着历史上曾经出现的所谓的“辉煌”沾沾自喜,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先走别人走的路,再走别人未曾走的路,最终驰骋于不败之地!参观不仅能让我们了解我国古代的珍贵文物,而且还教给了我们许多知识,这真让我为自己的祖国而感到自豪,也更激起我要为我们的祖国而努力学习。
历史,那是属于过去的东西,当然我们不能忘记,要以此来激励我们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但未来与现在相比之下却更加重要。未来,是属于当代大学生的,未来的历史的乐章由我们去谱写,如何才能写好呢?那就是我们现在应努力在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能力,增强素质,适应社会需求,做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去报效祖国,投身社会。
未来是美好的,是更加辉煌灿烂的。为了自己、祖国的明天,我们要从现在起,从此时起把握机遇,创造辉煌,明天一定是我们的!
第四篇: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案例分析
2博物馆建筑资料实例分析(陕西历史博物馆)2.1实例气候水文地理条件 2.1.1:地形水系:
西安市位于渭河流域中部关中盆地,东经
107.40度~109.49度和北纬33.42度~34.45度之间,北临渭河和黄土高原,南邻秦岭。东以零河和灞源山地为界,与华县、渭南市、商州市、洛南县相接;西以太白山地及青化黄土台塬为界,与眉县、太白县接壤;南至北秦岭主脊,与佛坪县、宁陕县、柞水县分界;北至渭河,东北跨渭河,与咸阳市区、杨凌区和三原、泾阳、兴平、武功、扶风、富平等县(市)相邻。辖境东西长约204公里,南北宽约116公里。截至2016年,西安面积998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66平方公里。
西安境内河网密集,共有54条河流。其中,渭河、泾河及石川河系过境河流,其余河流均发源于秦岭山地或骊东南丘陵,绝大多数河流由南向北流经渭河平原注入渭河。黄河流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98.46%。
西安各条河流的流域面积相差悬殊。流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有黑河、灞河与沣河。上述三条河流的流域面积占境内总面积82.37%。
发源于秦岭山地的渭河南侧支流,因秦岭北坡山势陡峭,沟谷深邃,谷峰相间,状若梳齿,使河流具有以下结构特征: 一是流向多呈东南—西北向。河流在秦岭山地沿沟壑曲折南向,出峪后,顺地形斜面自东南流向西北,地质构造断裂带也大致沿东南—西北走向,灞、浐、沣诸河等均沿断裂带走向流动。
二是河道纵向比降大。各条河流上游段流经秦岭山地时,谷深、坡陡、流急。出峪后中游段切穿山前洪积倾斜平原,坡度减小,水流较缓。
三是下游河道横向摆动显著,具有游荡性河流特征。渭河不断向北迁移,灞河由东向西摆动,沣河由西向东演变,潏、滈交替泛滥,形成片状展布的古河道、边滩和心滩。秦岭
四是上游河道曲折深切,多峡谷险滩。秦岭北侧峪口多达70余处。五是河床堆积物明显。从河源到河口,随着坡度减小,河流挟沙能力降低,悬移物在下游形成沿河有规律的堆积分布。
2.1.2:区域地质概况:
西安市的地质构造兼跨秦岭地槽褶皱带和华北地台两大单元。距今约1.3亿年前燕山运动时期产生横跨境内的秦岭北麓大断裂,自距今约300万年前第三纪晚期以来,大断裂以南秦岭地槽褶皱带新构造运动极为活跃,山体北仰南俯剧烈降升,造就秦岭山脉。与此同时,大断裂以北属于华北地台的渭河断陷继续沉降,在风积黄土覆盖和渭河冲积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渭河平原。
2.2历史与民俗文化及建筑设计者简介 2.2.1历史与民俗文化 西安,古称长安、京兆。是陕西省省会、副省级市,西北地区第一大城市,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和工业基地,陕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亚洲知识技术创新中心,中国重要的制造基地。西安历史悠久,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建都史,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地处中国陆地版图中心,是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通往西北和西南的门户城市与重要交通枢纽,西安北濒渭河,南依秦岭,八水环绕(渭、泾、沣、涝、潏、滈、浐、灞),自然景观优美。
2.2.2建筑设计师简介
张锦秋(1936年10月7日-),女建筑师,师承清华大学梁思成。张锦秋是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学会理事,中国建筑师学会理事,中国科协委员,陕西省科协副主席,西安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协委员。2015年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命名委员会批准,国际编号为210232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张锦秋星”,浩瀚星空中,再添一颗被以中国科学家姓名冠名的小行星
2.3基地区位分析
陕西历史博物馆位于古都西安大雁塔西北侧,筹建于1983年,1991年6月20日落成开放,是中国第一座拥有现代化的设施的大型国家级博物馆,是中国“4A”级旅游景点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属国家“七五”计划重点建设项目。被誉为“华夏珍宝库”和“中华文明的瑰丽殿堂”。由一组雄伟壮观的仿唐建筑群组成,占地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馆舍布局呈“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仿唐建筑群体,连廊庭院,参差错落,典雅凝重,气势雄伟,堪称陕西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象征。馆区占地 6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 55600平方米,文物库区面积8000平方米,展厅面积11000平方米。馆藏文物多达 370000余件,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
2.4功能分区
◆主馆:文物库、陈列厅、公共服务设施、行政用房、业务用房, 设备用房
◆ 建筑物采取了相对集中的布局,从而最大限度地争取了绿地面积, 使主馆处于绿化环抱之中。
◆ 观众主入口面南, 临主干道小寨东路, 距红线50米,观众次入口面东, 临次干道翠华路。工作人员入口面北, 距兴善寺街红线30米, 其间为城市绿带。文物及其他货运之出入口在场地西北角之西门。为了保证馆区的良好环境, 将锅炉房另行安排在兴善寺街以北距此场地一百米的另一块基地上。主馆布置略向东偏, 使西侧留有70米宽的绿地以供远期发展扩建之用。
建筑设计按基本功能分为前后二大部分。
◆“前台”:前部是对观众开放、直接为观众服务的区域。包括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和临时陈列区以及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全部对公众开放的设施围烧主庭布置, 以空廊相联。进入陈列区的三个入口分设在庭院北面, 在布局上为观众提供的选择参观的自由度较大, 从南大门入馆后可通过庭院或连廊直接进入三者中任一部分。观众也可在序厅与其两侧的休息厅所构成的室内枢纽空间内对参观路线作灵活的选择。提供接待、视听设施的东南角楼与提供购物和餐饮的西南角楼分置于庭院二角, 亦便于观众自由选择参观前后的去处。这样一个环绕庭院布置的“ 前台” 为观众提供了开阔灵活的文化休息场地。
2.5建筑造型设计
从庭院一角看大门入口
西南角楼外景
从东南小院看东回廊 ◆ 屋顶采用唐代盛行的灰绿色琉璃瓦 显得华贵庄重, 古朴大方。◆ 墙面材料为仿石棉砖
◆ 门窗则采用大块茶色玻璃和铝合金框架
◆ 传统宫殿建筑的造型特征, 即以飞檐翼角 为母题, 在建 筑各个转角部 分一再出现。这些出澹深远、曲率舒展的造型对于建筑艺术风貌的整体构成起到了提纲拿领的作用。
主展厅外景
从主展厅石灯看东南角崇楼
从东回廊看主展厅
◆陕博挑愉下的椽子、斗拱不仅造型简洁, 而且在结构上都是受力构件建筑的墙面根据内部功能需要, 该实则实, 该虚就虚, 大胆运用实墙与玻璃窗的对比。许多部位采用了大型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这些不仅意味着传统的艺术形式可以与现代化的功能、技术相结合, 还进一步尝试了传统艺术手法与现代艺术手法的结合, 从而有利于探索创造健康的、中而新的博物馆建筑形象。
第五篇: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之实践报告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之实践报告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简称省博,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博物馆,老外来西安除了参观兵马俑博物馆之外,这里也是必到之处,因为这里展示了华夏文化的精粹,凝聚了中华文明的精髓。在这里,我们可以真切地触摸历史,感受历史,中国古人以自己的聪明和智慧为后代留下了灿烂的文化遗产以及众多的“世界领先”、“世界第一”,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位于陕西西安的一座国家级综合性历史类大型博物馆。筹建于1983年,1991年6月20日落成开放。陕西历史博物馆以其丰富的文物藏品成为展示陕西历史文化和中国古代文明的殿堂,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陕西历史博物馆建筑的外观着意突出了盛唐风采,馆舍由一组“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仿唐风格建筑群组成。馆舍布局呈“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结构特点。把唐代古典建筑风格与现代博物馆功能相结合,融中国古代宫殿与庭院建筑风格于一体。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370,000余件,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中国历史上强盛的周、秦、汉、唐等王朝曾在陕西西安附近建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存,深厚的文化积淀,文物数量多、种类全,品位高、价值广,其中有精美的商、周青铜器,千姿百态的历代陶俑,以及汉、唐金银器,唐墓壁画。堪称陕西悠久历史和文化的象征。陕西历史博物馆被誉为“华夏珍宝库”和“中华文明的瑰丽殿堂”。
参观过程
我们主要参观的是陕西古代史陈列展部分,在这里我们可以欣赏到3000多件自115万年前到公元1840年间的陕西历史文物珍品,按历史顺序分为:史前、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七部分。
走进省博,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序言大厅,墙上的巨幅照片展示的是奔腾咆哮的黄河和广阔的黄土高原,这是陕西人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黄土高原孕育了中国最早的华夏文化,奔腾咆哮的黄河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及不断进步的动力。大厅中央的这头巨狮,它最早是立于中国第一位女皇武则天母亲的顺陵前,是一个有庄严气度的走狮的形象,它雕刻精美,造型雄伟,被成为“东方第一狮”,我国古代石狮及狮子雕刻艺术是由阿富汗传入的,因此这座巨狮不但是陕西历史文化的反映,也是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合壁的见证。
第一层刚进去在第一个展馆,展现的是陕西最古老的文化,最古老的文明。
第一展馆非常的大,展现的是秦朝以及秦朝以前的文物,还有世界闻名的兵马俑这里也有。这里有原始社会人用的器具,以前只在书上看到,没想到还能在现实社会中看到,上千年的时光,还能让我看到,真算是一个奇迹。在参观中我们看到了蓝田猿人的头骨化石复制品和发现的石器、大荔人头骨化石,半坡出土的陶埙,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吹奏乐器,在半坡遗址中还发现了一些早期文字的萌芽。还有一些石斧,这些能充分反映出半坡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初步掌握了一些事物的规律性,能够利用简单的工具改造自然。
走着走着我们便到了周,从原始社会进化到了奴隶社会,据讲解这里的周,包括从公元前21世纪形成的周族到周方国和西周王朝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周族是龙山文化后期由生活在泾、渭河流域的若干部落融合而成,以善于农耕而闻名,这里展出的炭化的高粱是在我省长武县发现的中国最早的高粱,这是陕西农业悠久历史的证明。考古学家把周族时期的文化遗存称为先周文化。到了公元前11世纪,商王朝灭亡,西周王朝取而代之。众所周知,我国的商周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而周代是我国青铜时代繁荣兴盛的顶峰。在陕西境内迄今发现了大量的青铜器,据了解仅这座博物馆中就收藏了2000多件,在这里展出的不过是其中很小一部分精品,包括有礼乐器,生产、生活用具,也有实战兵器。青铜器在当时是礼
器更是权利与等级的象征。这里还有西周时期使用的贝币、玉器、车马器等,用以说明西周商品交换,制玉和造车手工业及交通的发达。
西周末年,由于周幽王的昏庸导致了西周的灭亡,秦襄公因为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而被封为诸侯,在今陕西风翔县建立雍城,秦人逐渐在陕西兴起。秦国的社会经济仍然以农业为主,这里展出的大量铁农具可以证明。例如我们看到了一件金釭,它是迄今发现我国最早用于连接房屋木构架的金属建筑构件。我们还看到了一个墓的模型,是秦公一号大墓的模型,考古学家推测墓主可能是秦景公。
秦国经过几代的发展,不断强大起来,秦穆公成了“春秋五霸”之一,再到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用十年的时间灭了其它六国,结束了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封建专制王朝,他不仅统一了国土,还统一了货币、文字、度量衡等。我们看到了一个圆形方孔钱,而它就是秦半两,这是秦统一后全国通行的货币,外圆内方的形状使钱币不易磨损又能穿起来便于携带,以后历代的铜钱都仿照秦朝的式样,一直到清末沿袭了2000多年。
第二展览馆主要有两个单元,一是展现以汉都长安、汉家陵阙和典型汉代文物,展示了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汉代繁荣的经济、文化、对外开放与交往,彰显其开放进取、开拓强盛的时代风貌。二是展以陕西丰富精美的农业民族与草原民族的文化遗存及宗教文物,表现了民族大融合、佛教东渐以及文化艺术的繁荣与特征。
汉朝自建立后,经过几代皇帝的励精图治,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汉长安城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国际性大都市。汉代除了大力发展农业和畜牧业之外,在冶铁、纺织、造纸等手工业的规模和技巧上都超过了前代。这里我们看到一件国宝级的文物——皇后玉玺,它是在距刘邦和吕后的长陵一公里处发现的,印文是“皇后之玺”四个字,据讲解极可能是吕雉生前所用。而看到的雁鱼灯可称的上是我国最早的环保灯了,这件灯整体呈鸿雁回首衔鱼形,灯盘圆形,一侧有直柄,可控制灯盘转动,灯罩可左右开合,既能挡风又可调节灯的亮度,灯点燃后,烟尘通过雁颈导入盛满清水的雁腹,使烟尘得到了净化,灯就不会冒黑烟了。还有这些西汉纸,别看它是残片可又是一件国宝哟,它的年代不晚于公元前118年,它的发现将我国的造纸时间向前推进了200多年呢。大家都知道,汉长安城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我们在这里看到的展出的丝绸残片就是在丝绸之路沿线发现的。
所谓天下合久必分,在经历了秦、汉时代的大一统,到了公元220年至公元581年的魏晋南北朝时代是我国历史上社会大动荡,民族大融合的时期。我们可以从在歧山五丈原古战场上发现的铁锅和这件据说是诸葛亮发明的铁蒺藜上依稀看到古代战争的影子。南北朝时期的关中属于北朝,这一时期先后有前赵、前秦、后秦、大夏等少数民族政权在陕西建立,这一时期的陶俑、武士俑数量相当多,充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及浓郁的军事气氛。从展厅中间的这几尊佛像可以看出宗教艺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兴盛,因为人民在这期间饱受战乱之苦,希望能在求神拜佛中得到解脱,长安也是西来佛教和本土文化交流融合的中心。当然在大动荡中,也有民族的大融合。
第三展览馆主要也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隋唐时代典型遗存,展示了中国古代最鼎盛时期的文化风貌,当时世界上最为繁华的国际大都会长安,和沟通东西方交流的丝绸之路,以及隋唐文化兼收并蓄、创新发展而达到的前所未有的高度。二是展示了唐以后,作为西部重镇和西北区域中心的陕西,依然独具魅力的文化创造和精神传承。
天下分久必合,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的鼎盛时期,也是陕西古代历史的黄金时代。唐代的鼎盛与繁荣我们不仅可以从唐代疆域版图中看出来,还可以从各个文物来反映。展出的这些瓷器说明唐代瓷器制造业非常发达,并远销国外,使中国开始有“瓷器之国”的美誉。再来看这件鸳鸯莲瓣金碗,是属于国宝级的文物,它运用了多种工艺手段,反映了唐代金银工艺的最高水平。这里展出的这么多的金银制的日常生活用具,也从侧面反映出唐代生活的富
庶和国家的富强。在参观过程中,我们同学很感兴趣的一个便是“开元通宝”,它不仅在流通中起货币作用,还可以做为重量和长度的单位,一个开元通宝重一钱,十个就是一两,十个开元通宝排成一排是唐代的一小尺,十二个排起来就是一大尺,“开元通宝”四个字出自欧阳询之手,有些人把这几个字念做“开通元宝”,元宝这个词也是由这里得来的。由于社会经济发达,文化生活丰富,对外交流频繁,因此隋唐时期的服饰色彩斑斓,样式众多。
最后这个展室系统地展出了宋、元、明、清这几个朝代的文物精品。从我省甘泉县出土的宋代秧歌画像砖说明,在宋代就有了扭秧歌这样的活动。元代在陕西设立中书省,陕西就是由这是开始称省的。大家来看这件铁板幻方,是1957年元代安西王府遗址发现的,上面铸着36个阿拉伯数字,这36个数字排列成方阵,横、竖、对角的6个数字之和是111,古人认为奇妙莫测,所以称幻方,压在房子的地基下,作为辟邪、防灾的物品,这件文物是我国数学上应用阿拉伯数字最早的实物资料。公元1369年,明朝攻占陕西,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这是西安得名的开始。想必大家都知道古代的科举制度,可有谁见过真的科举试卷呢?我们看到了一件光绪年间陕西的一份乡试题,清朝科举每三年举行一次,但有特殊情况有额外开恩加试的,叫“恩科”,这份试题上有恩科的字样,是为了庆祝光绪皇帝登基大典而举行的加试。我们中国以瓷器闻名,宋代至清代是中国瓷器的繁荣时期,八大窑也是这时形成的,我们陕西铜川的耀州窑是北方青瓷的代表,宋代最为兴盛,这件青釉提梁倒流壶是北宋耀州瓷的代表,它的盖子是象征性的,不能打开,提梁为一凤凰,壶嘴上是一对母子狮,壶的四周雕刻的是牡丹花,壶底中心有一孔,灌水时将壶倒持,当水从壶嘴流出时表示水已灌满,再翻过来后壶嘴可正常出水而壶底不漏,它是利用连通器内液面等高的物理原理制成的,不能不让我们感叹古人的聪明才智,而这个壶的装饰上采用了百鸟之王、百兽之王和百花之王的图案也说明它的等级和档次之高。
参观中发现的问题
文物众多,眼花缭乱,可惜时间有限,只能匆匆掠过,但也参观了两个多小时,可见里面展品是多么的丰富。博物馆里不允许用闪光灯拍照,其间没有一个老外用闪光灯拍照,甚至都没有拍照,而是专心致志地欣赏展品,欣赏每一件精细的艺术品。而很多中国游客是高声喧哗,疯狂拍照,闪光灯频闪,真是与里面的气氛格格不入,显得很扎眼,好多老外频频摇头。看来中国硬件提升的同时,软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否则和暴发户没有什么区别。世博会结束了,亚运会正在继续,明年还有世园会,至少我们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正在慢慢地融入世界,这是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