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内平常函件全程时限测试组织管理办法(试行)
国内平常函件全程时限测试组织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国内平常函件全程时限管理,构建基于RFID技术进行国内平常函件时限的跟踪监控系统,确保函件时限达到政府监管部门的要求,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平常函件是指平常信函、明信片、印刷品等。
第二章 管理组织与职责
第三条 建立全国管理中心、省(含自治区、直辖市,下同)管理中心、地市管理点三级RFID时限测试网管理架构。全国管理中心设在集团公司市场经营部服务质量监督检查处(总视察室),省管理中心设在各省邮政公司服务质量监督检查处(视察室),地市管理点设在地市邮政局监督检查与安全保障部(视察室)。实行分级管理、覆盖全网、循环测试的原则。
第四条 各级管理中心必须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 测试组织管理工作。
第五条 全国管理中心职责:
(一)负责全国RFID时限测试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二)指导和监督RFID时限测试工作的日常运行和维 护工作。
(三)负责全国RFID时限测试的相关培训。
(四)负责对全国RFID标签的调度和管理工作。
(五)负责对全国RFID时限测试结果的分析发布。
(六)组织对全国RFID的使用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第六条 省管理中心职责:
(一)负责省内RFID时限测试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二)按照集团公司的要求组织开展RFID邮件全程时限监控系统的建设和应用,组织省内的测试、培训等工作。
(三)确定本省RFID监控设备安装地点,按规定做好监控设备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
(四)确认RFID邮件全程时限测试邮件的测试员和测试管理员,并对收寄件人名址进行定期维护。
(五)配合做好RFID邮件全程时限监控系统建设和应用的其他事项。
(六)负责对省内RFID时限测试结果的分析发布。
(七)组织对本省RFID的使用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第七条 地市管理点职责:
(一)负责本市RFID时限测试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二)勘测确定本市RFID监控设备安装地点并协助现场安装,按规定做好监控设备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
(三)推荐本市RFID寄发、接收邮件全程时限测试邮件的测试员和测试管理员,上报省管理中心审核确认。
(四)负责本市RFID标签的回收、派发等相关工作。
(五)负责收、寄件相关信息的录入。
第三章 测试管理员的职责及管理
第八条 各省管理中心要指定1名视检人员作为省级测试管理员,负责本省地市测试管理员、邮件测试员的管理和邮件全程时限监控系统日常运行管理工作。
第九条 各地市管理点至少指定1名测试管理员,负责对本市邮件测试员和寄发、回收测试邮件的组织管理工作、相关信息的录入及RFID标签的管理。
第四章 邮件测试员的确定及职责
第十条 邮件测试员的确定。各地市管理点推荐3-15名熟悉邮政业务、责任心强的人员担任邮件测试员,邮件测试员应分布在每个营业、投递环节监测点,邮件测试员的构成包括函件业务部门、大宗邮件处理中心、投递部等部门的工作人员或社会人士,报省管理中心审核确认。
第十一条 邮件测试员的职责:
(一)根据测试要求提供1-2条单位名址或家庭名址,由地市管理点把关汇总后,报省管理中心审核确认。
(二)负责按规定及时寄发、回收测试邮件,并做好相关信息的记录。
第五章 邮件测试运营办法
第十二条 测试计划的编制。省际测试计划由全国管理中心负责编制,省内测试计划由省管理中心自行编制。
第十三条 测试邮件的寄发。邮件测试员负责在收到测 试管理员转来的RFID标签后,按照规定的RFID测试邮件制作要求、寄出地点,在2个工作日内(遇法定节假日顺延,下同)完成测试邮件的制作和寄发,并能于寄发当日将测试邮件寄发信息告知测试管理员。具体要求为:
(一)测试计划的接收。邮件测试员登录“国内普通邮件全程时限监控系统”网站,获取寄件人的测试计划表:寄件人地址、寄件人姓名、收件人详细地址、收件人姓名、邮寄方式(信筒(箱)、大宗商函收寄点或商函制作中心)等。
(二)测试信封地址书写。邮件测试员按照测试计划一览表逐一制作测试信封,按照测试信息提供的收件人地址、姓名正确书写并录入相关信息。从商函制作中心、大宗商函收寄点所发出的,寄件人地址书写寄出地为设臵RFID监测设备的营业环节邮政机构的地址和名称;投入信筒(箱)发出的,寄件人名址书写为测试邮件寄发人员的通信地址与姓名。
(三)信封内嵌入RFID标签。省际间的RFID标签和省内的RFID标签采用不同的颜色予以区分,并在标签显著位臵永久打印授权该标签发行的邮政机构名称(中文)和标签序号(8位阿拉伯数字)。寄件人将管理人员分发保管的标签,随意取出一个,将其序号登录到测试信息“RFID卡号”栏目中,然后平整地把标签嵌入到信封内,并完成封装。
(四)测试邮件交寄方式。邮件测试员通过以下三种方式交寄测试邮件: 1.从本市邮政商函制作中心交寄(与大宗邮件一起出口);
2.从本市大宗邮件收寄点交寄(与大宗邮件一起出口); 3.直接投入信筒(箱)。
第十四条 测试邮件的分发。在中心局内部处理环节进行理信处理时或上机分拣时如遇带有RFID的测试信件不能通过机器分拣时,应人工取出按照名址和邮编信息放入相应格口,继续发往前程。
第十五条 测试邮件的接收。邮件测试员收到测试邮件后,记录实际收到时间,登录“国内普通邮件全程时限监控系统”网站,录入相关信息。在2个工作日内,将测试邮件(包括信封和标签)交给测试管理员。
第十六条 寄发、回收测试邮件等所需各项费用由全国管理中心、省管理中心、地市管理点按年度做出计划,在管理费中列支。
第六章 监控设备变动、日常维护及RFID标签的补缺、丢失损毁处臵
第十七条 因生产场地变动导致RFID监控设备需要迁移新址安装时,相关省管理中心要提前一周通过系统上报有关变动信息,上海研究院应及时提供技术支持并做好系统相关数据的更新工作。
第十八条 各局要看护好设备并保证电源完好,严格按照操作说明进行操作,使监控设备处于最佳运行状态,严禁 人为拔掉或关闭电源。当按操作说明操作设备不能正常运行时,要及时电告上海研究院以获得技术支持。
第十九条 发现信封破损的按《国内邮件处理规则》相关规定处理。发现丢失损毁的RFID标签应立即电告省级管理中心和上海研究院,上海研究院接悉RFID标签短缺时,应无条件用特快专递当日寄发补足。
第二十条 对于丢失损毁的RFID标签,彻查结果属于人为原因造成丢失损毁的,由责任段落局承担费用;属于不可抗力或RFID标签自然属性造成丢失损毁的,由集团公司会商上海研究院解决。
第二十一条 已报丢失的RFID标签在测试信寄出前又找回且能正常使用的,应电告省管理中心和上海研究院。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市场经营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XX大学接收国内访问学者管理办法(试行)
XX大学接收国内访问学者管理办法
(试行)
为规范我校接收国内访问学者工作,保证培养质量,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办法。
一、接受访问学者的对象
国内访问学者应具有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讲师(具有博士学位者优先),政治素质好,具有较强的理论与专业知识基础及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身体健康,副教授不超过45岁,讲师不超过40岁。
二、接受访问学者的审批
(一)拟来访人员与我校有关学院及指导教授联系,接收学院将拟接收访问学者的学科、指导教师、课题名称及内容报人力资源处。
(三)拟来访人员须填写《XX大学国内访问学者申请表》(见附件),由本人所在工作单位签署意见,加盖公章,并附本人近三年来主要教学、科研工作情况(如反映本人学术水平的代表性著作,论文等)材料复印件。《申请表》经指导教师签字、接收学院盖章后报人力资源处。
(四)经学校审核同意接收后,发《访问学者接收通知书》。
三、访问学者的报到
(一)访问学者自收到《访问学者接收通知书》后,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携带《访问学者接收通知书》到人力资源处报到。
(二)国内访问学者必须按规定办理入校手续。如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期报到者,应事先报告,凭有关证明向人力资源处请假,无故逾期半月不到者,取消其访学资格。
四、国内访问学者的培养和具体要求
(一)访问学者在指导教师指导下,以参加科研工作为主,并可选修有关课程。
(二)访学期限一般为一学期或一学年。
(三)访问学者报到后两周内,在导师指导下制订学习和科研工作计划,填写《XX大学国内访问学者工作计划表》一式四份,有关学院、人力资源处、科研处,访问学者本人各存一份。
(四)国内访问学者在我校工作期间应遵守我校的规章制度,对工作不努力、表现不好、经教育没有明显改变或因其他原因不宜继续进行访问学者工作的,经学校有关部门批准,取消其访问学者资格,并通知其工作单位。
五、科研课题、经费及成果00
由我校出资的研究课题,其科研成果,单位署名为XX大学。自选课题所取得的成果,应按有关规定,视双方参加者在工作中所起作用的情况,协商分享。
六、生活待遇及费用
(一)访问学者的工资、保险、差旅费及医疗费等均由选送单位负担。
(二)访问学者住宿安排由学生处负责,住宿费用由访问学者工作单位负担。
(三)访问学者须缴交培养费。培养费标准:每人每学期社科类专业4000元、理工类专业5000元、艺术类专业7000元。住宿费按学校相关管理部门的收费标准收取。
收取的培养费10%学校留取作为管理费,其余拨接收学院,由接收学院分配管理费、指导教师酬金等。
七、国内访问学者考核及结业
(一)接收学院负责考核访问学者日常科研工作。
(二)访问学者本人应于工作结束前一个月领取《XX大学访问学者工作成绩考核登记表》,做好访学总结,由指导教师对访问学者在校期间的表现写出评语,由接收学院审核同意后分别报人力资源处和访问学者工作单位人事部门。
(三)国内访问学者在访学期间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予通过,由指导教师负责在其工作考核表上说明情况。
(1)经考核,评价等级确定为不合格者;
(2)进修期间严重违犯国家政策法规或我校有关规章制度;
(3)访问期间无故中断学习和科研工作达一个月以上,不能按时完成原定学习和工作计划者。
(四)访问学者访问期满后,对完成访学任务的访问学者由学校颁发《国内访问学者证书》。
八、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由人力资源处负责解释。
附件:《XX大学国内访问学者申请表》
第三篇:四川省卫生厅新社会组织管理办法(试行)
四川省卫生厅新社会组织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对省卫生厅新社会组织的管理,促进其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卫生部业务主管社会团体登记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卫生行业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经省卫生厅审查同意成立、并经省民政厅登记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卫生行业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民间性组织,统称新社会组织。
第三条
新社会组织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努力发挥作用,积极承担省卫生厅及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委托的工作。
第四条 新社会组织实行省卫生厅、挂靠单位、新社会组织内部三级管理。
第五条 省卫生厅是经审批同意的卫生行业全省性新社会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省卫生厅人事处承担新社会组织综合指导职能。成立新社会组织管理工作办公室,设于四川省医疗卫生技术咨询所,具体承担新社会组织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省卫生厅相关处室对新社会组织有业务指导职责。
第六条 挂靠单位是新社会组织的依托单位,应为国家在川部级、省级医疗卫生机构及相关单位。其主要职责为:
(一)指导挂靠新社会组织的业务工作,并对重大学术活动及经营性活动的合法性、安全性进行审核、监督;
(二)指导换届及检查工作;
(三)指导挂靠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四)对挂靠新社会组织的业务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
(五)协助有关部门查处挂靠新社会组织的违法违纪行为及清算等事宜。
第七条 新社会组织法定代表人是本组织的直接责任人,承担本组织的内部管理职责。
第二章
成立、变更及注销
第八条 省卫生厅负责对新社会组织筹备申请、成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等进行审查。
第九条
成立社会团体,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定、发展规划,在全省范围内没有业务范围相同或相似的社会团体;
(二)50个以上的个人会员或30个以上的单位会员,个人、单位会员混合组成的,会员总数不得少于50个;
(三)规范的名称、章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固定的住所;
(四)合法的资产和经费来源,有3万元以上的注册资金;
(五)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专职工作人员,发起人、拟任负责人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领导成员有三分之二以上为本专业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并在本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六)符合要求的挂靠单位。第十条 申请筹备成立社会团体,发起人应当向省卫生厅提交下列材料:
(一)发起人联名签署或加盖发起单位印章的筹备成立申请书(包括成立的可行性、必要性、宗旨、业务范围、活动地域、活动方式、经费来源、会员组成情况等);
(二)《筹备成立社会团体申请表》;
(三)验资报告;
(四)办公场所的产权或使用权证明(包括使用面积、使用期限、地点、邮编、联系电话);
(五)发起人和拟任负责人所在单位的人事部门出具的基本情况、身份证明;
(六)章程草案;
(七)拟挂靠单位证明材料。
省卫生厅自收到上述全部有效材料之日起60日内完成审查工作,作出同意或者不同意筹备成立的决定。不同意的,应当向发起人书面说明理由;经同意筹备成立的社会团体,应到登记管理机关申请筹备成立,并在登记管理机关批准筹备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筹备工作,筹备期间不得开展筹备工作以外的其他活动。
第十一条 社会团体申请成立登记,需向省卫生厅提交下列材料:
(一)负责人签署的成立登记申请书;
(二)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通过的章程及会议纪要;
(三)秘书长以上负责人、常务理事、理事名单及简历,会员名册(单位会员需加盖单位公章);
(四)专职工作人员简历(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审查盖章);
(五)验资报告;
(六)办公场所的产权或使用权证明(包括使用面积、使用期限、地点、邮编、联系电话);
(七)《社会团体法人登记申请表》;
(八)《社会团体法定代表人登记表》、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
(九)《社会团体负责人备案表》、负责人身份证明;
(十)其他需要说明的材料。
省卫生厅自收到上述全部有效材料之日起30日内完成审查工作,作出同意或者不同意成立登记的决定。不同意的书面说明理由;经同意成立登记的社会团体,应到登记管理机关申请成立登记。
第十二条 设立基金会,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定、发展规划,在全省范围内没有业务范围相同或相似的基金会;
(二)为卫生行业特定的公益目的而设立;
(三)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400万元人民币,非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200万元人民币,原始基金必须为到账货币资金;
(四)规范的名称、章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固定的住所;
(五)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专职工作人员,发起人、拟任负责人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领导成员有二分之一以上为本专业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并在本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六)符合要求的挂靠单位。
第十三条 申请设立基金会,发起人应当向省卫生厅提交下列材料:
(一)发起人联名签署或加盖发起单位印章的设立申请书(包括设立的可行性、必要性、宗旨、业务范围、活动地域、活动方式、经费来源、理事组成情况等);
(二)《基金会设立申请书》、《基金会登记事项表》;
(三)验资报告;
(四)办公场所的产权或使用权证明(包括使用面积、使用期限、地点、邮编、联系电话);
(五)发起人和拟任负责人所在单位的人事部门出具的基本情况、身份证明;
(六)秘书长以上负责人名单及简历,理事名单及身份证明;
(七)章程草案;
(八)拟挂靠单位证明材料;
(九)其他需要说明的材料。
省卫生厅自收到上述全部有效材料之日起60日内完成审查工作,作出同意或者不同意设立的决定。不同意的,应当向发起人书面说明理由;经同意设立的基金会,应到登记管理机关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四条 成立民办非企业单位,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定、发展规划;
(二)规范的名称、章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固定的住所;
(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合法资产;
(四)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专职工作人员,发起人、拟任负责人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第十五条 申请成立民办非企业单位,发起人应当向省卫生厅提交下列材料:
(一)发起人联名签署或加盖发起单位印章的成立申请书(包括成立的可行性、必要性、宗旨、业务范围、活动地域、活动方式、经费来源等);
(二)验资报告;
(三)办公场所的产权或使用权证明(包括使用面积、使用期限、地点、邮编、联系电话);
(四)发起人和拟任负责人所在单位的人事部门出具的基本情况、身份证明;
(五)章程草案;
(六)拟挂靠单位证明材料;
(七)其他需要说明的材料。
省卫生厅自收到上述全部有效材料之日起60日内完成审查工作,作出同意或者不同意成立的决定。不同意的,应当向发起人书面说明理由;经同意成立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应到登记管理机关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六条 新社会组织登记、备案事项需要变更的,需向省卫生厅提交下列材料:
(一)法定代表人签字和单位签章,并经挂靠单位同意的变更申请书;
(二)法定代表人签字和单位签章的议事决策会议审议通过的会议纪要;
(三)《变更登记表》;
(四)《法人登记证书》正副本复印件、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五)根据不同变更事项所需的其他证明材料。新社会组织的登记、备案事项变更,应当自省卫生厅审查同意之日起30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变更登记、备案。
第十七条 新社会组织(不含民办非企业单位)设立分支(代表)机构,应经挂靠单位、省卫生厅审查同意,报登记管理机关批准。
设立分支(代表)机构,需向省卫生厅提交下列材料:
(一)法定代表人签字和单位签章,并经挂靠单位同意的设立分支(代表)机构申请书(须载明设立的理由、业务范围和工作任务);
(二)法定代表人签字和单位签章的议事决策会议审议通过的会议纪要;
(三)拟任分支(代表)机构负责人简历(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审查盖章);
(四)分支(代表)机构办公场所的产权或使用权证明(包括使用面积、使用期限、地点、邮编、联系电话);
(五)《分支(代表)机构登记表》、《负责人备案表》、负责人身份证明;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材料。
未经省卫生厅审查同意、登记管理机关核准登记,不得擅自设立分支(代表)机构并开展活动。分支(代表)机构是新社会组织的组成部分,不具有法人资格,分支(代表)机构名称前必须冠以相应的新社会组织名称,并在业务许可范围内开展活动。
第十八条 新社会组织及其分支(代表)机构办理注销登记,需向省卫生厅提交下列材料:
(一)法定代表人签字和单位签章,并经挂靠单位同意的注 销登记申请书;
(二)法定代表人签字和单位签章的议事决策会议审议通过的会议纪要;
(三)清算报告书(拟注销的新社会组织,在省卫生厅及有关单位的指导下,成立清算小组,并委托审计机构进行审计,根据审计报告出具清算报告书,清算期间,不得开展清算工作以外的其他活动);
(四)注销新社会组织提供《法人登记证书》正副本、《法人注销登记表》,注销分支(代表)机构提供《分支(代表)机构登记证书》正副本、《分支(代表)机构注销登记表》;
(五)其他所需材料。
省卫生厅自收到上述全部有效材料之日起60日内完成审查工作,作出同意或者不同意注销的决定。新社会组织应当自省卫生厅同意注销之日起15日内,到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新社会组织注销后,所属分支(代表)机构同时注销。
第三章 监督管理
第十九条 新社会组织必须坚持民主决策的原则,根据章程规定,按期召开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议、常务理事会议、监事会议等议事决策会议。
新社会组织每4-5年进行一次换届,因特殊情况需要提前或延期换届,须经议事决策会议讨论通过,挂靠单位同意,并报省卫生厅批准。延期换届一般最长不超过一年。
新社会组织换届,须提前3个月向省卫生厅提交下列材料:
(一)法定代表人签字和单位签章,并经挂靠单位同意的换 届申请书;
(二)法定代表人签字和单位签章的议事决策会议审议通过的会议纪要;
(三)推荐的拟任下一届领导成员候选人名单(含姓名、性别、年龄、所在单位、职务职称、拟任领导职务等);
(四)由省卫生厅指定审计机构出具的财务审计报告;
(五)修订的章程草案;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材料。
第二十条 新社会组织在召开换届会议前15日,应向省卫生厅报送本届议事决策会议审议通过的会议方案及有关文件。会议闭幕后30日内,应将大会通过的工作报告、章程、选举产生的新一届领导成员名单、会议纪要等有关资料报送省卫生厅备案,并到登记管理机关办理相关手续。
第二十一条 新社会组织制订或修改章程,必须符合民政部相关章程示范文本格式要求,报省卫生厅审议后,提交议事决策会议讨论通过,并经登记管理机关核准后实施。
制订或修改章程,需向省卫生厅提交下列材料:
(一)法定代表人签字和单位签章的申请书;
(二)法定代表人签字和单位签章的议事决策会议审议通过的会议纪要;
(三)修改后的章程草案及修改说明。
第二十二条 新社会组织召开议事决策会议和其他重要会议的决议、纪要,应及时在组织内部公开,并报省卫生厅备案。
第二十三条 新社会组织设立办事机构,需经省卫生厅批准,并报登记管理机关审批,办事机构须配备2名以上专职工作人员。第二十四条 在非换届期间,如需对领导成员进行调整、撤换,应经省卫生厅审核同意后,按章程规定程序产生,并在下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或理事会上选举通过。
省卫生厅可根据对新社会组织的审查情况,建议召开议事决策会议,讨论决定新社会组织的个别重大事宜,对新社会组织负责人提出调整、撤换意见,再经民主程序决定。
第二十五条 新社会组织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参照国家事业单位的有关规定和属地管理原则执行,要健全工资、职称评定等配套政策,落实职工“五险一金”,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兼职人员不得在新社会组织中领取报酬。
第二十六条 新社会组织负责人的管理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新社会组织的法定代表人一般应由会长(理事长)担任,如因特殊情况需由其他领导成员担任,应报省卫生厅审查,经登记管理机关审批同意后,方可担任,并在章程中写明。不得同时兼任其他新社会组织的法定代表人。
新社会组织法定代表人如有调离卫生系统、年龄超过70岁、长期不组织活动、身体不能胜任工作等情况之一的,应按有关程序及时调整。
(二)新社会组织领导成员应身体健康,能够坚持正常工作,任职年龄不超过70岁,连续任期不超过两届,秘书长应为专职。新当选的领导成员年龄不超过65岁。若在任期中到达任职年龄,可以放宽工作到换届为止。会长(理事长)原则上只能担任一个新社会组织的主要领导。
(三)各级卫生行政机关在职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不得兼任新社会组织领导职务(含分支机构负责人),因特殊情况确 需兼任的,必须按干部管理权限进行审批,不得在新社会组织中领取报酬;新社会组织领导职务是指新社会组织会长(理事长)、副会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分会会长(主任委员)、副会长(副主任委员)等,不包括名誉职务、常务理事、理事等。
第二十七条 新社会组织要不断建立健全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学术活动管理、印章管理、接受捐赠、企业资助或共同举办学术活动、重大事项报告、劳动保障等各项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行为。
第二十八条
新社会组织要在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不得擅自开展表彰活动,不得使用省卫生厅的名义或与省卫生厅相关的误导性语言、文字等。
第二十九条 新社会组织开展下列活动,须经议事决策会议讨论通过、挂靠单位同意、并报省卫生厅审批同意后方可实施。
(一)涉及重大政治、经济、理论等社会科学方面或跨组织的学术活动;
(二)活动范围广,跨数个省(市、自治区),影响较大的活动(学术年会除外);
(三)承担部分行政部门职能的活动;
(四)涉外学术活动;
(五)与企事业单位联合组织大型科普宣传咨询活动,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等重大业务活动;
(六)接受境外捐款(救灾、扶贫等正常捐款除外)设立基金;
(七)其他重大活动。
第三十条 新社会组织举办第二十九条所列活动,需向省卫 生厅提交下列材料:
(一)法定代表人签字和单位签章,并经挂靠单位同意的活动申请书(含开展该活动的必要性、可行性、安全性及具体安排);
(二)法定代表人签字和单位签章的议事决策会议审议通过的会议纪要;
(三)开展该活动的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名单;
(四)其他相关材料。
第三十一条 新社会组织不得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活动,不得以科技推广为名为企业推广产品,确需委托企业开展咨询服务的,应对企业进行资格审查,履行相关协议,并严格监督管理。
第三十二条 新社会组织创办报纸、杂志和发行其他刊物,须按有关规定,经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审批,报省卫生厅备案。
第三十三条 省卫生厅定期或不定期对新社会组织执行本办法情况进行检查,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分别给予警告、通报批评、限期整改等处罚,情节严重的予以解除业务主管关系。
第三十四条 新社会组织应严格执行以下财务管理规定:
(一)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财政法律、法规、政策及相关财务制度,依法筹集和使用资金,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制度,并接受省卫生厅和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
(二)实行统一管理、集中核算的财务管理体制,建立独立账户,配备具有会计从业资格的财会人员,对日常办事机构、分支(代表)机构等实行统一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
(三)严格执行民政部、财政部关于新社会组织收取会费的规定,会费收取标准须经全体会员或理事半数以上同意后方能生 效,并按有关规定履行备案程序,会费应由新社会组织统一收取;
(四)经费应用于开展章程规定范围内的业务活动所需开支,包括支付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办公经费等,不得挪作他用,不得在会员中分配;
(五)依法接受的捐赠、资助,必须根据与捐赠人、资助人约定的期限、方式在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内合法使用,并以适当的方式向社会公开;
(六)定期对内报告本组织财务状况。
第三十五条 新社会组织在换届、法定代表人变更或离任、机构注销等情况时,由省卫生厅组织人员或委托中介审计机构对其进行审计。省卫生厅也可在新社会组织出现问题较多、社会不良反映较强或省卫生厅认为有审计必要时,提出审计要求,并组织对其审计,审计费用由被审计的新社会组织承担。
第三十六条 新社会组织应于每年3月31日前分别向挂靠单位和省卫生厅书面报送上一工作总结和下一工作计划,并接受检查。工作报告内容包括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按照章程开展活动、人员和机构变动、审计报告等情况。省卫生厅对新社会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视整改情况决定是否延迟年检、不受理年检或不予以通过年检。新社会组织无正当理由又不按规定报送工作总结、计划及相关材料的,省卫生厅不予以受理其年检工作。
第四章 党建工作
第三十七条 新社会组织应按照《中国共产党党章》等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凡办事机构中有3名及以上党员的 新社会组织,应成立党支部;党员人数不足3名的可以与同一挂靠单位的新社会组织或与其他新社会组织成立联合党支部。新社会组织党组织由挂靠单位的党组织管理。
新社会组织党组织应全面贯彻执行党章规定的基层党组织的基本任务,积极发展新党员,加强和改进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第三十八条 新社会组织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党纪政纪规定,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进一步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 省中医药管理局、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参照制订所主管新社会组织管理办法。
第四十条
本办法由省卫生厅负责解释。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十五日后施行。
第四篇:公务员录用面试组织管理办法(试行)
公务员录用面试组织管理办法(试行)
公务员面试名单公务员面试时间公务员面试真题 公务员面试技巧公务员面试热点出国留学网为你带来[公务员录用面试组织管理办法],欢迎大家继续关注国家公务员考试频道查看相关资讯,可按Ctrl+D收藏频道!公务员录用面试组织管理办法
人社部发〔2015〕93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公务员录用面试工作,根据公务员法、《公务员录用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各级机关考试录用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的面试工作。第三条 面试工作坚持依法、公平、公正、科学、安全的原则。
第四条 面试由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组织实施,也可委托省级以上招录机关或授权设区的市级公务员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根据职责分工,人事考试机构可承担面试考务等有关工作。第五条 组织实施面试应当制定工作方案,明确面试方法、实施步骤与流程、考场设置要求、面试题本命制与管理以及面试工作人员职责等。第二章 面试试题命制与管理
第六条 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组织命制或审定面试试题。根据职责分工,省级以上组织人事考试机构承担面试试题命制等有关工作。也可以委托专门机构承担面试试题命制等支持与服务工作。
经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委托,中央一级招录机关可以组织命制适合本单位的面试试题。
第七条 命制面试试题应制定工作方案,科学设置面试测评要素、试卷结构、试题数量等。测评要素根据招录职位所需能力素质确定。
第八条 试题命制单位应按照命题规范开展试题命制、征集、评审和组配,编制面试题本。
面试题本一般包括面试试题、测评要素、评分参考等内容。第九条 面试命题人员应当熟悉公务员录用制度和相关政策、命题规范和要求,掌握一定的人才测评理论与技术,具备相应题型的命题能力和水平。
第十条 命题场所应当符合保密工作条件要求。命题时应当使用专用设备,设备和命题素材应由专人保管。
第十一条 面试题本应当在具有国家秘密载体印制资质的单位印制。
第十二条 面试题本应按照统一的规格封装和配发,并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传递、交接、保管、分发、使用。第十三条 在面试题本传递、交接、保管、分发、使用过程中,发生失密、泄密以及其他重大异常情况的,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查清失泄密范围和原因,并向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报告。
第十四条 面试题本使用完毕,应当及时回收,保存至面试工作结束后,按照国家保密规定进行销毁。第三章 面试考场管理
第十五条 面试考场应当设置在相对独立、安静、便利的地方,并符合安全管理要求。
面试考场根据需要设置面试室、候考室、备考室、考务办公室等,各区域实行封闭管理。
第十六条 面试期间,禁止在面试考场内使用各种电子、通信、计算、存储等设备,面试组织实施工作必需的相关设备除外。
面试考官、考生和相关面试工作人员应将手机等禁止使用和携带的设备交由指定的工作人员统一保管。
第十七条 面试室应当配备录像或录音设备,对面试过程全程记录。
第五篇: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管理办法试行
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加强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的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规定》(教育部令第16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以下简称等级证书)是持证人测试成绩的凭证,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监制,全国通用。经测试达到三级及以上等级者,由省级语言文字工作办事机构在40个工作日内,向应试人核发等级证书。第三条 等级证书遗失,可向原发证单位申请补发。等级证书不得出借、涂改、转让。对违反者,发证部门有权收回其证书并予以注销。
第四条 等级证书工本费由中央财政预算予以保障,不得以任何名义向应试人收取与证书有关的费用。
第五条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委托国家测试机构依法采购、供应、管理等级证书。各省级语言文字工作办事机构负责本辖区内等级证书的管理工作。
第六条 各省级等级证书管理机构应按实际需要申领证书,原则上每季度申领一次。申领证书应填写《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申领单》(见附件1),传真至国家测试机构,国家测试机构应在10个工作日内发出证书。
第七条 各省级语言文字工作办事机构要加强对等级证书的管理,对不按需要申领证书造成积压、浪费的,或保存、运输不当造成证书大量损坏和流失的,应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作废的证书应在每年年底如数交回国家测试机构。
第八条 对非法印制、伪造和倒卖等级证书的单位和个人,应依法追究其责任。
第九条 自2010年8月1日起,启用新版等级证书(内页式样见附件2)。2010年12月31日前仍可继续核发旧版等级证书;2011年1月1日起一律核发新版等级证书。第十条 新版等级证书填写要求如下:
(一)证书照片原则上应在考试时采集应试人数码照片,并由测试信息管理系统自动打印。如确实暂不具备此条件的,短期内仍可采用粘贴应试人近期正面免冠照片的办法(尺寸:42mm×30mm,像素不低于600×400),并在照片右下角加盖钢印。
(二)证书由省级等级证书管理机构统一编号,具体编号方法见附件3。
(三)测试机构为经省级语言文字工作办事机构批准、具体实施测试行为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站。
(四)发证单位为省级语言文字工作机构(或办事机构),并须加盖公章(经省级等级证书管理机构申请,此章可在证书印制时套印)。(五)等级证书一律使用计算机打印填写,手工填写无效。填写的文字必须使用规范汉字,不得使用繁体字、异体字(个人姓名用字须与身份证一致);等级分别用一级、二级、三级表示,其他数字均使用阿拉伯数字。证书打印使用的字体和字号参照附件2。第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