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
1、各单位的HSE记录和安全检查表是日常安全工作的基础记录,应及时填写,检查,HSE记录每年末交公司存档。
2、安全生产评价反映在每月的工作总结之中,应每月按时存入办公室电脑,作为年终总结安全工作的主要依据。
3、员工经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后要考核,考核合格后,颁证上岗,上岗人员的登记表应存入公司档案,上岗证个人保存。
4、安全生产培训考核,每月一次,试卷单位存档,成绩上交公司存档。
5、全员安全考核试卷、成绩单、各种安全证书、安全荣誉证书、规章制度、岗位指责、操作规程,一体化管理资料均统一存档。
6、档案由公司安全环保部兼职档案员管理,借阅查询后应及时归档。
7、每年末对档案进行统一清查,对无存档价值的信息资料统一填写销毁清单,由公司领导审批后,由档案相关部门2人以上人员在场统一销毁。
8、公司日常经营、企业管理各项资料应及时纪录存档。
第二篇: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精神,为加强项目安全档案资料的统一归口管理,使各项目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安全管理资料完整保存,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档案管理办法》(安监总办[2008]202号),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安全生产档案是指项目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电子等不同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档案内容主要有:
一、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安全规章制度和文件;
二、安全责任书、工作计划与总结、考核记录;
三、安全教育培训记录;
四、安全技术材料;
五、安全会议记录、纪要;
六、应急预案及演练记录;
七、安全生产费用台账;
八、各类安全证书、证件;
九、合格分包方台账;
十、安全设施建设、使用记录;
十一、特种设备及特种作业人员台账;
十二、安全奖罚;
十三、安全检查记录;
十四、安全专项活动记录;
十五、事故处理、工伤认定材料及事故台账。第三条 安全生产档案实行公司、项目分级管理。第四条 本制度适用于本项目及项目各分部。
第二章 安全生产管理档案内容
第五条 安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安全规章制度和文件
一、项目每年收集更新的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二、项目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对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执行情况的检查和评估记录。
三、安全生产文件:
1、安全生产文件是指项目发文或转发上级单位文件,业主单位印发的有关安全生产书面文件资料或电子文本。
2、安全生产文件原则实行分级分类管理,项目发文或转发上级单位文件由项目负责管理存档,项目收到的公司、业主及相关方的文件由项目安全机构保管、存档。
第六条 安全责任书、工作计划与总结、考核记录
一、每年一次的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书。
二、项目安全工作计划及总结。
三、项目根据安全责任书对责任人实施的安全责任考核结果。第七条 安全教育培训记录
一、安全教育培训包括“三级”安全教育培训、专业安全培训、日常安全教育等。
二、施工作业人员的“三级”安全教育必须单独建立台帐,并由参培人员签名认可。
三、安全教育培训记录由教育培训单位统一保存,其中施工作业人员的“三级”安全教育档案由项目、分部两级同时保存。
四、个人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培训,其培训成绩、证书证件由个人保存,并报公司备案。
第八条 安全技术材料
一、施工组织设计文件、专项施工方案评审及其审批记录。
二、安全技术交底审核及实施记录。
三、危险源辨识及调查记录,危险源的评价记录,危险源清单。
四、重大危险源管理方案及其评审记录、实施记录。
五、科技应用及创新记录。第九条 安全会议记录、纪要
一、项目安全机构组织召开的与安全有关的会议必须由专人做好记录,包括文字记录、声像记录,记录要清楚,便于区分、管理、保存、查阅。
二、会议记录要形成纪要、决议的,纪要和决议必须同时保存。第十条 应急预案及演练记录
一、应急预案的评审及其审批记录。
二、应急演练计划的审批及其实施记录。
三、应急演练的评价记录。第十一条 安全生产费用台账
一、安全生产经费的使用计划及其审批记录。
二、安全生产经费的使用台账。第十二条 各类安全证书、证件
一、安全生产许可证。
二、“三类”人员安全考核合格证书。
三、注册安全工程师证件。
四、特种作业人员证件。
五、特种设备检验合格证。
六、大型(专用)设备、小型机具、施工设施的进场检验记录。
七、安全检测设备的标定证书。
八、危险品储存库的验收证明。
九、作业人员职业健康证明。
十、消防器材出厂合格证。
十一、特种劳动保护用品“三证一标志”。第十三条 合格分包方台账
一、分包方审查记录。
二、分包方资质证书。
三、与分包方签订的安全生产协议。
四、分包方的业绩评价记录。第十四条 安全设施建设、使用记录
一、项目重要安全设施、设备必须建立使用档案,从采购或建设、使用、报废或折旧全过程作好记录。
二、重要安全设施、设备档案,由设备管理、使用人员建立台帐并进行日常管理,由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监管。
第十五条 特种设备及特种作业人员台账
一、特种设备安装、拆除记录。
二、特种设备使用、维修保养记录。
三、特种设备、特种作业人员登记记录。第十六条 安全奖罚
一、安全奖罚文件。
二、安全先进集体、安全先进人员的申报材料。第十七条 安全检查记录
一、公司、项目组织的各类安全检查,由各级专、兼职安全员负责记录、录音或录像。
二、安全检查记录内容包括检查的范围、内容,参与检查的人员及其意见,检查中查出的问题、隐患。重要检查记录内容必须由检查人员签字认可。
三、检查记录必须使用专门的记录本。检查记录以年为期限装订和保存。
第十八条 安全专项活动记录
公司、项目开展“安全生产月”等专项活动的方案、过程实施记录、活动总结情况。
第三章 安全生产事故档案内容
第十九条 事故处理、工伤认定材料及事故台账
一、事故处理
1、事故报告及领导批示;
2、事故调查组织工作的有关材料,包括事故调查组成立批准文件、内部分工、调查组成员名单及签字等;
3、事故抢险救援报告;
4、现场勘查报告及事故现场勘查材料,包括事故现场图、照片、录像,勘查过程中形成的其他材料等;
5、事故技术分析、取证、鉴定等材料,包括技术鉴定报告,专家鉴定意见,设备、仪器等现场提取物的技术检测或鉴定报告以及物证材料或物证材料的影像材料,物证材料的事后处理情况报告等;
6、安全生产管理情况调查报告;
7、伤亡人员名单,尸检报告或死亡证明,受伤人员伤害程度鉴定或医疗证明;
8、调查取证、谈话、询问笔录等;
9、其他有关认定事故原因、管理责任的调查取证材料,包括事故责任单位营业执照及有关资质证书复印件、作业规程及通风图纸等;
10、关于事故经济损失的材料;
11、事故调查组工作简报;
12、与事故调查工作有关的会议记录;
13、其他与事故调查有关的文件材料;
14、关于事故调查处理意见的请示(附有调查报告);
15、事故处理决定、批复或结案通知;
16、关于事故责任认定和对责任人进行处理的相关单位的意见函;
17、关于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追究落实情况的文件材料;
18、其他与事故处理有关的文件材料。
二、工伤认定
1、工伤认定申请表;
2、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
3、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三、事故台账
按照事故材料登记情况,建立事故台账。
第四章 档案管理要求
第二十条 安全生产管理档案的保管期限
根据国家档案局的档案管理规定,档案保管期限分为永久、长期、短期三种,确定保管期限的基本原则是:
一、对公司、项目安全生产有长远利用价值的档案应永久保存;
二、对公司、项目安全生产有一定时间内有利用价值的档案分别是长期和短期保存;
三、凡是介于两种保管期限之间的档案,其保管期限一律从长。
第二十一条 事故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30年两种。凡是造成人员死亡或重伤,或1000万元以上(含100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档案,列为永久保管。
未造成人员死亡或重伤,且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万元以下的事故档案,结案通知或处理决定以及事故责任追究落实情况的材料列为永久保管,其他材料列为30年保管。
第二十二条 归档文件质量要求:纸质文件材料应齐全完整,字迹清晰,签认手续完备;数字照片应打印纸质拷贝;录音、录像文件(包括数字文件)、电子文件应按要求确保内容真实可靠、长期可读。
第二十三条 文件材料向档案部门归档时,交接双方应按照归档文件材料移交目录对全部文件材料进行清点、核对,对需要说明的事项应编写归档说明。移交清册一式二份,双方责任人签字后各保留一份。
第五章 管理和考核
第二十四条 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必须认真对待,谁主管、谁负责。第二十五条 对管理不善、给项目造成损失者,将按公司《职工违规违纪处理办法》进行处罚。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本制度如有与国家颁布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不相一致的,以国家颁布的为准。
第二十七条 本制度由项目安全环保部负责解释。第二十八条 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
一、目的
安全生产档案是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真实记载,反映企业贯彻国家法律法规、标准的具体体现,它的完整性、规范性、准确性同时也反映了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状况,并对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形象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保障,为此,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与安全生产有关的文件档案的管理。三、安全生产档案涉及的内容
安全生产文件档案内容如下:
1、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其他要求。
2、公司安全生产文件、批复文、领导指示材料及会议资料等。
3、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会议记录材料、安全学习资料、领导指示材料等。
4、安全生产工作计划、总结、报告等。
5、各种安全活动记录、安全管理台账、事故报告、安全通报等。
6、供应商、承包商相关材料。
7、安全设施检测、校验报告、记录等。
8、安全、职业卫生评价报告。
四、归档
1、伤亡事故档案。保存单位:安全质量部长期保存。(1)伤亡事故登记表。
(2)事故调查报告书及批复(调查记录、图纸、照片、物证、人证等材料)(3)技术鉴定和试验报告。
(4)医疗部门对伤亡人员的诊断书(病历、检验报告等)。(5)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情况。(6)事故审批结案档。
(7)工伤事故月报、年报表、历年来事故登记台帐和事故统计分析图表等资料。
2、安全生产教育档案。保存部门:人力资源。(1)入司员工的三级教育资料。
(2)特种作业人员专门培训和定期复审,持证上岗有关资料。(3)换岗教育资料。
(4)每年至少一次对全员进行安全教育资料。
(5)公司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培训考核资料。以上资料均应有培训内容、学员名册、培训时间、考核成绩等。
3、违章记录及安全奖惩档案。保存部门:质安监察管理中心。(1)应有日常检查、专项安全检查、季节性安全检查的检查记录。
(2)检查中发现的违章行为、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和违规现象应通过教育与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及时予以纠正。
(3)本公司安全责任奖惩管理制度、规定及上级奖惩文件并建立安全奖惩台帐。(4)安全奖惩台帐应至少保持3年以上。
4、隐患排查及整改记录。保存单位:安全质量部。
(1)安全生产隐患事故排查中填报的安全生产隐患事故排查表、安全生产隐患统计分析表。
(2)检查中发现的隐患应建立隐患整改登记台帐,包括隐患类别、内容、整改措施、整改部门和负责人、整改进度、完成情况、验收和反馈等。
(3)隐患下达的形式不限,可以是整改通知单,也可以是整改计划或隐患整改报告等,但都必须对整改完成情况进行验证。
(4)记录应至少保持3年以上。
5、特种设备及危险设备档案。保存部门:生产管理部。
(1)本公司的特种设备包括:危险设备是根据设备的危险性而确定的设备设施。(2)设备档案应包括特种设备及危险设备台帐、制造单位、产品品质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定期核对总和定期自检记录、运行记录、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等。(3)特种设备档案应长期保存。
6、职业健康档案。保存部门:安全质量部。(1)特种作业及危险作业人员体检表。(2)其他职工体检记录。
7、安全防护设备设施档案。保存部门:安全质量部。(1)设备设施分布情况、设备设施现状。(2)验收测试记录及启用日期。(3)维修、监测和检验记录。
(4)安全防护设备设施档案应长期保存。
8、职业卫生档案和有害作业点监测记录。保存部门:质安监察管理中心。(1)有害作业平面布置示意图及接触人员人数、名单。
(2)有害因素监测记录资料,有害物超标的整改措施及实施后的情况记录资料。(3)职业病人者资料(诊断报告、治疗及处理资料)。
(4)有害作业人员健康卡片(接触有害因素作业人员上岗前、上岗期间及离岗时的体检报告)。
(5)急性职业中毒事故调查资料
9、特种设备及电器设备检测记录。保存部门:生产管理部。(1)绝缘检测记录。(2)接地电阻检测记录。
(3)漏电保护器运行、检测记录。附则说明
本制度如与国家及主管机关的法律、法规及制度不符的,则按国家及主管机关的法律、法规及制度执行。
本制度由公司质安监察管理中心负责解释,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第四篇: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
企业安全生产档案是指矿山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社会及企业安全生产具有保存与利用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以及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章和落实企业安全生产制度过程中所形成的直接记录材料。矿山企业安全生产档案管理是矿山安全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维护企业安全生产、经济利益、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企业对本单位安全生产档案具有依法管理、保护、使用的义务和权利。
一、安全生产档案管理职责
1.加强安全生产档案工作的领导,明确一位负责人主管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工作。
2.设置独立的矿山办公室,并在办公室内配置专用的文件柜存放相关的矿山档案资料,配备具有安全生产及档案常识的专(兼)职人员,集中统一管理本企业安全生产档案,并对下属各部门、班组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督与指导。
3.凡是在矿山生产活动中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与安全关联性文件材料都应按规定收集齐全,整理归档;
4.安全管理专职机构(部门)或企业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本企业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工作,各生产班组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本班组的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工作;
5.安全生产专职管理人员负责收集企业领导在安全生产管理和参加重大安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材料;
6.安全生产档案管理责任人员应忠于职守,认真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协助本矿山各部门(班组、项目部)对收集的安全关联归档材料的完整程度、准确性以及保存价值进行审核。
二、档案的范围、收集与移交
(一)、安全组织方面的内容
1.安全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营业执照许可的经营项目必须与实际相符)、采矿许可证;
2.主要负责人的安全资格证书; 3.分管安全工作负责人的资格证书; 4.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资格证书; 5.安全管理机构; 6.安全管理网络体系; 7.职工基本情况登记;
8.特种作业人员目录及其资格证书复印件;
(二)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及相关文件、计划、总结方面的内容 1.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技术总负责人、企业各部门、各级、各岗位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各类管理机构;
2.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设备管理制度、安全 费用提取与使用管理制度、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劳动防护用品发放管理制度、职业危害预防制度、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处理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3.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方案、演练记录、演练总结等; 4.各工种、岗位或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5.安全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实施、修订及作废的文件;
6.上级部门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文件、通知及执行情况汇报、记录;
7.其他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材料及有关规章制度。
(三)接受安全监督执法检查方面的内容
1.接受各级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监督检查所发的安全监察指令书、停产整顿通知书等各类执法文书;
2.企业落实执行各类文书所采取的措施及落实情况及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的报告及记录;
3.接受安全监督执法方面的其他文件、文书和记录。
(四)安全检查方面的内容
1.具有安全生产检查职责的岗位和人员登记表; 2.日常检查,隐患排查检查记录及整改处理情况记录; 3.月度、季度及检查记录及处理情况记录,各类隐患排查整治报表记录;
4.安全检查存在问题整改通知书及整改情况记录; 5.各专项安全检查的计划安排、检查记录及处理情况; 6.各项检查的总结汇报材料及其他与安全检查相关的材料。
(五)安全教育培训方面的内容
1.矿山安全培训计划;
2.矿山企业主要负责人、中层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及班组长安全培训的记录;
3.员工三级安全教育记录;
4.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书及教育培训记录; 5.日常安全宣传、教育培训记录及总结; 6.应急救援预案演练记录及总结。
(六)安全投入方面的内容。
1.全年安全投入的计划及专项安全投入计划; 2.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投入的情况记录; 3.隐患整改方面的投入记录; 4.防护用品方面的投入记录;
5.安全防护设备、设施方面的投入记录;
6.安全评价、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设、制度建设及安全生产管理代理方面的投入; 7.其他与安全有关的投入。
(七)工伤保险方面的内容 1.参加工伤保险员工的名单;
2.企业为员工缴纳保险费的凭证或单据;
3.发生工伤的员工获得工伤保险理赔的凭证或单据; 4.其他与工伤保险相关的文件、凭证或单据。5.企业购买安全生产责任险凭证或单据。
(八)职业病防治及劳动防护用品方面的内容
1.企业内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岗位情况及可能产生的职业病种类; 2.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岗位的预防措施情况;
3.接触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岗位的员工及其身体检查情况; 4.企业内确诊为职业病的员工情况及其身体检查、治疗记录; 5.其他与职业病防治相关的文件、材料。6.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落实执行情况的记录; 7.各类劳动防护用品发放记录; 8.员工使用和佩戴劳动防护用品的记录; 9.其他与劳动防护用品有关的文件、材料。
(九)“三同时”管理方面的内容
1.有关安全设施“三同时”项目的文件、材料; 2.“三同时”项目的设计图纸及相关资料; 3.“三同时”项目的竣工验收报告及相关资料; 4.其他与“三同时”项目相关的文件、资料。
(十)特种设备及安全防护设备设施方面的内容
1.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
2.特种设备、设施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 3.特种设备设施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4.特种设备设施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5.特种设备设施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6.各类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的种类及型号等基本情况资料; 7.各类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管理部门及设备运行情况记录; 8.各类安全防护设备设施运行维护保养情况记录;
9.应急救援设备的种类、数量和型号及管理部门、状况等记录; 10.其他与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相关的文件、资料和记录。
(十一)危险作业及危险作业场所管理方面内容
1.企业在边坡、爆破、铲装、车辆运输、用电、机械维修等危险作业或危险作业场所安全管理制度及作业检查情况记录;
2.民用爆炸物品的领、退和使用管理记录; 3.爆破施工方案及批复批准材料; 4.配备电设备设施维护与运行状况记录。
(十二)事故处理方面的内容
1.发生事故的报告材料,事故情况经过介绍材料; 2.有关事故分析会记录;
3.关于事故的原因分析、防护措施的相关材料;
4.按“四不放过”原则对事故进行处理的文件材料,包括:对事故责任人员进行处理的决定文件,事故后“举一反三”进行教育培训的记录,事故防范措施的整改方案,整改落实情况记录等; 5.其他与事故相关的文件、材料。
三、收集与移交的基本要求
1.归档材料须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与安全生产有关的各
种文件、规章制度、技术资料、原始记录、图片、图纸等资料; 2.归档材料应确保完整、准确、系统,反映企业安全生产各项活动的真实内容和历史过程;
3.归档材料应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规定、标准和要求,进行整理、编目;
4.用纸、用笔标准(不用铅笔、圆珠笔),字迹清晰;
5.具有重要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应与内容相同的纸质文件同时归档。
四、归档时间
1.基础建设、设备购置与处理、产品生产等活动中形成的与安全相关联材料,在项目结束后整理归档;
2.矿山及矿山下属各部门、班级、项目部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台帐等材料可以按每月、每季或年归档,也可按项目或活动结束后归档;
3.安全生产档案管理人员负责有关归档材料的审核。
4.安全生产档案管理人员应对各部门送交的各类安全生产档案材料认真检查。检查合格后交接双方在移交清册(一式两份)和检查记录上签字,正式履行交接手续。
五、档案的管理
企业安全生产档案整理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立类目。安全生产档案类目设置要层次分明,概念明确,案卷排列应反映本企业安全生产档案的分类体系,便于科学管理与利用。
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档案按档案的范围建议设置以下类别: 1.安全组织; 2.安全规章制度; 3.监督执法检查;
4.安全检查及隐患排查; 5.教育培训; 6.安全投入; 7.工伤保险;
8.职业病防治及劳动防护用品; 9.“三同时”管理;
10.特种设备及安全防护设备管理; 11.危险作业管理; 12.事故管理; 13.工作报告; 14.其它安全项目。
六、矿山企业日常安全生产应按照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实际,执行安全规章制度,落实安全措施,应形成以下基本的记录: 1.作业环境安全条件记录; 2.职业卫生健康记录; 3.安全生产会议记录;
4.安全技措经费提取和使用记录; 5.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记录;
6.安全生产大检查记录; 7.当日安全生产管理记录。
七、矿山应配置保存安全生产档案的专用柜屉和保护设备,采取防火、防潮、防虫、防盗等措施,确保安全生产档案安全。对破损或载体变质的安全生产档案要及时进行修补和复制。
八、安全生产档案保管期限不得少于3年。
九、矿山企业安全生产档案管理人员调动工作时,必须办理好安全生产档案移交手续后方可离岗。
第五篇: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推荐)
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
1、企业必须建立较完善的安全生产档案,并由专人管理安全生产档案。
2、安全生产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或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人员名单及变动记录;(2)安全机构设置情况及专职、兼职安全员名单;(3)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件及人员名单;(4)特种设备清单及有关档案资料;
(5)危险源(点)资料及三级危险源(点)管理清单;
(6)作业环境监测资料(地压监测、边坡监测、岩石移动观测、涌水量观测、洪水量观测、粉尘浓度监测、风速、风量监测、噪声测定等);(7)职工健康档案及健康监护资料;(8)职业病人档案及监护资料;
(9)安全生产检查记录及整改情况;(10)安全例会及安全日、月活动记录。
(11)职工代表大会关于安全生产的提案及整改落实情况;(12)安全生产事故记录和统计资料;
(13)职工伤亡事故登记表等有关伤亡事故管理的档案资料(见“安全生产事故管理制度”共12项);
(14)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岗位技术操作规程及作业安全规程,并汇编成册;(15)安全措施费用的提取和使用情况;(16)安全教育培训记录;
(17)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及实施记录;(18)其他有关安全生产情况记录。
3、安全生产档案要编写详细的目录并分档存放,以便于查阅。要逐步实现安全档案的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管理。
4、安全生产档案管理人员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按要求将统计该上报有关部门的上报有关部门;该定期向职工公布的向职工公布。
5、有关领导和安全生产机构负责人要经常检查安全生产档案的建档和档案管理工作,使安全生产档案逐步完善和科学管理。
安全生产逐级监察及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制度
1、企业专职安全员要每天对企业进行安全检查,主要做好监督企业执行安全、法规的情况、隐患整改的情况、及时纠正和制止现场的违规行为等工作,并做好巡检情况记录。
2、企业必须每月进行一次由企业负责人参加的联合安全大检查,做好检查情况汇总分析,对查出的隐患整改通知书,落实责任,逐一整改,归档备查。
3、企业重点岗位人员按照自己的职责,对设备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每天巡查工作。确保各种设施、设备正常运行,并认真做好运行、巡查情况的记录和上报工作。
4、检查应填写检查记录,检查人员和被检查负责人应当在检查记录上签名。
5、各级生产管理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要坚持经常深入现场进行巡回检查,对设备、安全防护装置、生产及检修现场状况、员工劳动防护用品的佩戴和使用情况及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6、各种安全检查要根据检查要求配备力量。尤其是全面性安全检查,要明确检查负责人,抽调专业人员参加,并进行分工。
7、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1)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完善;(2)重要危险作业场所安全生产状况;
(3)职工是否具备相应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特种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4)职工在工作中是否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5)职工是否正确佩带劳动防护用品;
(6)设备、设施是否处于正常的安全运行状态;
(7)现场生产管理、指挥人员有无违章指挥、强令职工冒险作业行为;
安全生产会议管理制度
为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有效协调和处理公司生产组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公司实现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安全生产会议制度。
1、企业的安全会议由安全负责人负责召开,总结本月工作,布置下月安全工作。遇有特殊情况应及时开会研究处理。
2、会议要有详细记录,对检查安全工作的隐患问题进行研究制定解决措施。
3、根据上级要求及时召开专题安全会议,会议由分管安全工作的责任人参加。传达贯彻上级安全运营要求,研究安全运营措施、计划,各成员部门汇报分管业务范围内的安全运营工作,提出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处理解决的办法,并进行讨论。
4、安全例会必须专备会议记录册,认真记录会议时间,参加人员及会议内容。
5、安全生产会议必须及时、定期召开,形成会议记录,并将会议信息及时向有关部门、单位和公司领导进行传递,并对存在问题及时协调处理。
6、安全生产会议参加人员应是本部门主要负责人或主管生产的领导,且必须熟悉本部门的生产情况,不得随意安排其他人员参加会议。
7、参加企业级安全生产会议的人员有:公司领导、安全部门负责人、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生产部门负责人以及各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会议召开时间、地点由企业通知。
8、公司安全生产会议采用到会人员签名制,对迟到、早退不请假或无故不请假也不参加会议者,按公司有关规定进行通报、处罚100元并列入绩效考核。对公司级重大安全会议,各部室必须派人参加,做好记录存档。
9、在每周的生产调度会上,在总结和布置生产工作时,应同时总结和布置安全工作。、在内召开各种生产经营工作会议以及召开公司级总结会议都应将安全生产工作列为重要内容,同时总结和同时布置。
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1、为规范公司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订公司特种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2、特种作业是指在劳动过程中对安全有特殊要求并容易发生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以及对他人和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险的作业,特种作业范围:(1)电工作业:含送电、变电、配电工,电气设备的安装、运行、检修(维修)、试验工;
(2)金属焊接、切割作业;
(3)起重机械作业:含起重机械司机,司索工,信号指挥工;
(4)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含在企业内生产作业区域和施工现场行驶的各类机动车辆的驾驶人员;
(5)登高架设作业:含2米以上登高架设、拆除、维修工;
(6)锅炉作业(含水质化验):含承压锅炉的操作工,锅炉水质化验工;(7)压力容器作业:含大型空气压缩机操作工;(8)危险物品作业的操作工、储存保管员;(9)经国家批准的其它的作业。
3、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年龄满18周岁;
(2)身体健康,无妨碍从事相应工种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
(3)初中(含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具备相应工种的安全技术知识,参加国家规定的安全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考核并成绩合格;(4)符合相应工种作业特点需要的其它条件。
4、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接受与本工种相适应的、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经安全技术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可上岗作业;未经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岗作业。
5、综合办公室负责组织特种作业人员到具备相应培训资质条件的单位进行取证和复审。
6、特种作业操作证在全国通用。特种作业操作证不得伪造、涂改或转借。
7、特种作业操作证按规定日期复审。
8、各单位要加强对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和日常的检查工作。
9、经公司批准需办理新证人员须提交个人申请经部室负责人、生产主管领导、总经理签字后转综合办予以组织办理,个人先行垫付考试相关费用,通过培训学校组织考试成绩合格后持正式发票个人报销,未通过相应考试人员不予报销。
10、年审证件人员自行到培训机构办理也需提供个人申请经部门负责人、生产主管领导、总经理签字后个人先行垫付考试相关费用,通过培训学校组织考试成绩合格后持正式发票个人报销,未通过相应考试人员不予报销。
11、公司出资办理证件的人员离开公司(不含去集团公司其它子公司)时扣还公司出资部分报销款项。
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有关规定,为了落实各项消防安全责任制、预防和减少火灾危害,保障公司生产、建设的安全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一)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1、每年以创办消防知识宣传栏、开展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提高全体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
2、定期组织员工学习消防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依法治火。
3、各部门应针对岗位特点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4、对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和使用人员应进行实地演示和培训。
5、对新员工进行岗前消防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6、因工作需要员工换岗前必须进行再教育培训。
(二)防火巡查、检查制度
1、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巡查检查制度。
2、安全员每日对公司进行防火巡查。安全管理科每月对单位进行一次防火检查并复查追踪改善。
3、检查中发现火灾隐患,检查人员应填写防火检查记录,并按照规定,要求有关人员在记录上签名。
4、检查部门应将检查情况及时通知受检部门,各部门负责人应每日消防安全检查情况通知,若发现本单位存在火灾隐患,应及时整改。
5、对检查中发现的火灾隐患未按规定时间及时整改的,根据奖惩制度给予处罚。
(三)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制度
1、应保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严禁占用疏散通道,严禁在安全出口或疏散通道上安装栅栏等影响疏散的障碍物。
2、应按规范设置符合国家规定的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设施。
3、应保持灭火器、消防栓等设施处于正常状态,并定期组织检查、测试、维护和保养。
4、严禁在工作期间将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关闭、遮挡或覆盖。
(四)安全生产管理科消防职责
1、熟悉并掌握各类消防设施的使用性能,保证扑救火灾过程中操作有序、准确迅速。
2、做好消防值班记录和交接班记录,处理消防报警电话。
3、按时交接班,做好值班记录、设备情况、事故处理等情况的交接手续。无交接班手续,值班人员不得擅自离岗。
4、发现设备故障时,应及时报告,并通知有关部门及时修复。
5、发现火灾时,迅速按灭火作战预案紧急处理,并拨打119电话通知公安消防部门并报告部门主管。
(五)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制度
1、消防设施日常使用管理由专职管理员负责,专职管理员每日检查消防设施的使用状况,保持设施整洁、卫生、完好。
2、消防设施及消防设备的技术性能的维修保养和定期技术检测安全生产管理科负责,专职安全员每日按时检查了解消防设备的运行情况。查看运行记录,听取值班人员意见,发现异常及时安排维修,使设备保持完好的技术状态。
3、消防设施和消防设备定期测试:消防设备的测试,根据不同情况决定测试时间。
4、消防器材管理:
(1)每年在冬防、夏防期间定期两次对灭火器进行普查换药。(2)派专人管理,定期巡查消防器材,保证处于完好状态。
(3)对消防器材应经常检查,发现丢失、损坏应立即补充并上报领导。(4)各部门的消防器材由本部门管理,并指定专人负责。
(六)火灾隐患整改制度
1、各部门对存在的火灾隐患应当及时予以消除。
2、在防火安全检查中,应对所发现的火灾隐患进行逐项登记,并将隐患情况书面下发各部门限期整改,同时要做好隐患整改情况记录。
3、在火灾隐患未消除前,各部门应当落实防范措施,确保隐患整改期间的消防安全,对确无能力解决的重大火灾隐患应当提出解决方案,及时向安全责任人报告,并向公安消防机构和市安监局上报。
4、对公安消防机构责令限期改正的火灾隐患,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改正并写出隐患整改的复函,报送公安消防机构。
(七)用火、用电安全管理制度
1、用电安全管理:
(1)严禁随意拉设电线,严禁超负荷用电。(2)电气线路、设备安装应由持证电工负责。(3)各部门下班后,该关闭的电源应予以关闭。(4)禁止私用电热棒、电炉等大功率电器。
2、用火安全管理:
(1)严格执行动火审批制度,确需动火作业时,作业单位应按规定向安全 管理科申请“动火许可证”。
(2)动火作业前应清除动火点附近5米区域范围内的易燃易爆危险物品或作适当的安全隔离,并准备适当种类、数量的灭火器材随时备用。(3)如在作业点就地动火施工,安全管理科需派人现场监督并不定时派人巡查。离地面2米以上的高架动火作业必须保证有一人在下方专职负责随时扑灭可能引燃其它物品的火花。(4)未办理“动火许可证”擅自动火作业者,本单位人员予以记小过二次处分,严重的予以开除。
(八)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制度
1、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应有专用的库房,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设施,仓管人员必须由消防安全培训合格的人员担任。
2、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应分类、分项储存。化学性质相抵触或灭火方法不同的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应分库存放。
3、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入库前应经检验部门检验,出入库应进行登记。
4、库存物品应当分类、分垛储存,每垛占地面积不宜大于一百平方米,垛与垛之间不小于一米,垛与墙间距不小于零点五米,垛与梁、柱的间距不小于零点五米,主要通道的宽度不小于二米。
5、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存取应按安全操作规程执行,仓库工作人员应坚守岗位,非工作人员不得随意入内。
6、易燃易爆场所应根据消防规范要求采取防火防爆措施并做好防火防爆设施的维护保养工作。
(九)义务消防队组织管理制度
1、义务消防员应在消防工作安全管理科领导下开展业务学习和灭火技能训练,各项技术考核应达到规定的指标。
2、要结合对消防设施、设备、器材维护检查,有计划地对每个义务消防员进行轮训,使每个人都具有实际操作技能。
3、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每半年进行一次演练,并结合实际不断完善预案。
4、每年举行一次防火、灭火知识考核,考核优秀给予表彰。
5、不断总结经验,提高防火灭火自救能力。
(十)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制度
1、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2、组织全员学习和熟悉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3、每次组织预案演练前应精心开会部署,明确分工。
4、应按制定的预案,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演练。
5、演练结束后应召开讲评会,认真总结预案演练的情况,发现不足之处应及时修改和完善预案。
(十一)电气设备的检查和管理制度
1、应按规定正确安装、使用电器设备,相关人员必须经必要的培训,获得相关部门核发的有效证书方可操作。各类设备均需具备法律、法规规定的有效合格证明并经维修部确认后方可投入使用。电气设备应由持证人员定期进行检查(至少每月一次)。
2、防雷、防静电设施定期检查、检测,每季度至少检查一次、每年至少检测一次并记录。
3、电器设备负荷应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接头牢固,绝缘良好,保险装置合格、正常并具备良好的接地,接地电阻应严格按照电气施工要求测试。
4、各类线路均应以套管加以隔绝,特殊情况下,亦应使用绝缘良好的铅皮或胶皮电缆线。各类电气设备及线路均应定期检修,随时排除因绝缘损坏可能引起的消防安全隐患。
5、未经批准,严禁擅自加长电线。各部门应积极配合安全小组、维修部人员检查加长电线是否仅供紧急使用、外壳是否完好、是否有维修部人员检测后投入使用。
6、电器设备、开关箱线路附近按照本单位标准划定黄色区域,严禁堆放易燃易爆物并定期检查、排除隐患。
7、设备用毕应切断电源。未经试验正式通电的设备,安装、维修人员离开现场时应切断电源。
8、除已采取防范措施的部门外,工作场所内严禁使用明火。
9、使用明火的部门应严格遵守各项安全规定和操作流程,做到用火不离人、人离火灭。
10、工作场所内严禁吸烟并张贴禁烟标识,每一位员工均有义务提醒其他人员共同遵守公共场所禁烟的规定。
(十二)消防安全工作考评和奖惩制度
1、对消防安全工作作出成绩的,予以通报表扬或物质奖励。
2、对造成消防安全事故的责任人,将依据所造成后果的严重性予以不同的处理,除已达到依照国家《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或已够追究刑事责任的事故责任人将依法移送国家有关部门处理外,根据本单位的规定,对下列行为予以处罚:(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损失情况与认识态度除责令赔偿全部或部分损失外,予以口头告诫:
A、使用易燃危险品未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或保管不当而造成火警、火灾,损失不大的;
B、在禁烟场所吸烟或处置烟头不当而引起火警、火灾,损失不大的; C、未及时清理区域内易燃物品,而造成火灾隐患的;
D、未经批准,违规使用加长电线、用电未使用安全保险装置的或擅自增加小负荷电器的; E、谎报火警;
F、未经批准,玩弄消防设施、器材,未造成不良后果的; G、对安全小组提出的消防隐患未予以及时整改而无法说明原因的部门管理人员; H、阻塞消防通道、遮挡安全指示标志等未造成严重后果的。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情节轻重和认识态度,除责令赔偿全部或部分损失外,予以通报批评:
A、擅自使用易燃、易爆物品的;
B、擅自挪用消防设施、器材的位置或改为它用的;
C、违反安全管理和操作规程、擅离职守从而导致火警、火灾损失轻微的; D、强迫其他员工违规操作的管理人员;
E、发现火警,未及时依照紧急情况处理程序处理的;
F、对安全小组的检查未予以配合、拒绝整改的管理人员。
(3)对任何事故隐瞒事实,不处理、不追究的或提供虚假信息的,予以解聘。(4)对违反消防安全管理导致事故发生(损失轻微的),但能主动坦白并积极协助相关部门处理事故、挽回损失的肇事者或责任人可视情况予以减轻或免予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