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责任的落实
浅谈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责任的落实
企业主要负责人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决策指挥者,其安全责任的落实与否,对企业安全生产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五条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第十八条明确了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七条安全职责,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在搞好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同时,有责任、有义务搞好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下面,就如何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责任,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观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更是一个企业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企业主要负责人作为企业的核心人物,其安全理念直接决定着安全生产在企业的摆位。一要牢固树立“生命红线观”,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断改善劳动者的生产环境和安全条件,加强劳动保护,切实维护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二要围绕激发和调动干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培养干部职工自觉遵章守纪的意识,把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出发点,让安全第一的思想牢牢扎根在心中。三要树立安全生产效益观。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是统一的整体,不能割裂开来,更不能使之对立。忽视安全单纯追求其所谓的效益,结果是生产受到很大影响,经济效益也就无从谈起,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单位才能健康稳定的发展。
二、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最基本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作为企业的主要负责人,要紧紧牵牢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这个“牛鼻 子”,从多角度、多渠道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真正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要发动企业各级都参与安全管理,企业领导、管理人员要侧重于安全管理决策,并领导组织协调各单位内部和重点部位、各类人员的安全管理活动;各部门要认真贯彻安全决策,加强安全管理;生产车间及员工要严格按照标准、制度进行生产,完成具体任务。企业主要负责人必须亲自带头,自觉执行责任制的规定,并加强过程中的检查考核,赏罚分明,提高从业人员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确保各项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三、加强全员安全教育培训
从业人员是生产经营活动的具体承担者,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对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极为重要。新安法明确了企业主要负责人有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的职责,企业主要负责人应根据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岗位特点、人员结构等,认真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并保证计划的落实。一要抓好新进职工的安全教育。新进职工三级教育要坚决杜绝走过场、流于形式的现象,通过认真的培训、严格的考核,使三级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不断提高职工安全素质。二要加强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要根据企业生产实际,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培训,通过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聘请专业人士到企业给管理人员上课,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安全管理意识、业务知识,提升安全监管能力。三要强化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持证。对特种作业人员要坚决杜绝无证上岗作业。四要强化培训考核。要严格考核标准,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作业,并建立健全职工教育培训档案,详细准确地记录培训、考核情况,考核结果与受训者工资薪酬挂 2 钩,确保培训取得实效。五要注重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把先进安全理念潜移默化地灌输给每一个职工,使职工自觉形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
四、夯实企业安全管理基础
要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必须从基础抓起。企业主要负责人要通过组织制定一系列工作措施,确保各项基础工作落实到位。一要组织修订完善各类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要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企业生产特点,结合日常监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制定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二要强化各层级日常的监督检查和隐患排查。督促有关部门和人员严格落实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的要求,针对企业生产特点,定期组织开展各类专项检查活动,重点加强对生产作业现场的监督检查,杜绝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行为和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的“三超”不安全行为。对发现的隐患要按照“定人、定时间、定措施”的三定原则监督落实整改,并加强安全考核,确保隐患整改到位,有效遏制各类事故的发生。三要注重设备管理,把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定期检修作为重点,制定长效机制,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保证安全生产。四要加强应急管理。健全企业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制定和完善企业各类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装备、器材,定期组织演练,使岗位职工熟悉基本的应急处置方法,真正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五要认真做好事故上报及统计分析工作。在事故发生后,企业领导除要按规定做好事故上报工作外,还应高度重视事故统计分析工作,要组织企业有关部门和人员认真剖析事故发生的主客观原因,通过对事故的统计分析,掌握企业安全管理情况,制定 3 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
五、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逐步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和措施,改进设备设施安全要求,促进企业安全管理稳步改善的有力措施。企业主要负责人要牵头组织相关部门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的要求,稳步推进安全标准化建设,要将安全标准化纳入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日常巩固,避免一阵风,走过场行为,努力实现安全管理、设备设施、作业现场、操作过程的标准化。要督促企业有关部门和人员对照行业安全标准要求开展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不断完善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中不适宜和不充分的地方,建立一个不断自我修正、不断改进的动态管理体系,使安全标准化工作得到长足的发展,真正使企业的安全生产切实得到改善。
总之,企业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工作推进的主体和根本,要通过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完善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狠抓隐患排查治理等措施,强化企业安全管理,不断完善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实现企业安全发展。
第二篇: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责任
主要负责人责任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负责,具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组织制定并督促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的落实;
(三)确定符合条件的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技术负责人;
(四)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落实本单位技术管理机构的安全职能并配备安全技术人员;
(五)定期研究安全生产工作,向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或者股东大会报告安全生产情况,接受工会、从业人员、股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
(六)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依法履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和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规定;
(七)督促、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八)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
(九)依法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安全文化建设和班组安全建设工作;
(十)组织实施职业病防治工作,保障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
(十一)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十二)及时、如实报告事故,组织事故抢救;
(十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生产经营单位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协助主要负责人履行安全生产职责,技术负责人和其他负责人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安全生产工作负责。
第三篇: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五落实五到位规定及主要负责人责任
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五落实五到位规定
一、必须落实“党政同责”要求,董事长、党组织书记、总经理对本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共同承担领导责任。
二、必须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所有领导班子成员对分管范围内安全生产工作承担相应职责。
三、必须落实安全生产组织领导机构,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由董事长或总经理担任主任。
四、必须落实安全管理力量,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齐配强注册安全工程师等专业安全管理人员。
五、必须落实安全生产报告制度,定期向董事会、业绩考核部门报告安全生产情况,并向社会公示。
六、必须做到安全责任到位、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训到位、安全管理到位、应急救援到位。
安全生产法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
第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下列职责:
(一)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三)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
(四)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五)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六)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七)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第四篇:企业安全责任落实工作措施[定稿]
企业安全责任落实工作措施
为推动企业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法》、《 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赋予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促进企业提高本质安全水平,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 〕23号)和市政府《关于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决定》(渝府发〔 〕3号)、《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渝府发〔 〕93号)及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市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渝办发〔 〕261号)等文件要求,决定在全县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行动。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按照《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规定,推动各乡镇人民政府和行政部门领导强化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实行安全生产分级管理,强化“一岗双责”和行政问责;推动法律法规赋予企业在安全生产保障方面应当执行的有关规定、应当履行的工作职责、应当具备的安全条件、应当执行的行业标准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等落实到位,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础,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有效防范生产安全事故,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行动,使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赋予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特别是企业在主体合法、设备设施、安全投入、机构人员、规章制度、宣传教育、安全管理、应急管理等共性部分“八个方面”和行业特殊要求(行业标准化)的责任得到有效落实。通过对企业安全评级,实施分级监管,强化激励约束,促使企业加强基础管理,做到“依法生产经营,维护员工权益,保障安全条件”,着力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三、工作重点
(一)工作范围。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行动,主要是通过对企业安全现状进行级别评估,针对不同级别的企业实施分级监管、重点督促、治理隐患、整改提升。结合我县安全生产实际,第一轮行动重点在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交通运输、民用爆炸物品、冶金、消防等8个行业(领域)开展,其他行业(领域)由县政府有关部门结合实际部署推进。
(二)级别评定。依据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市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评估细则》(以下简称《评估细则》),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量化考评。《评估细则》采用“千分制”,由共性部分“八个方面”(主体合法、设备设施、安全投入、机构人员、规章制度、宣传教育、安全管理、应急管理)600分和行业特殊要求400分组成,作为企业安全状况等级评定的依据。《评估细则》另行文下发。
企业安全生产现状划分A级(优良)、B级(较好)、C级(一般)、D级(较差)四个级别,其中:
――A级:共性部分“八个方面”和行业特殊要求落实到位,经现场评估分值达到900分以上的。
――B级:共性部分“八个方面”和行业特殊要求落实到位,经现场评估分值在700分以上900分以下的。
――C级:共性部分“八个方面”和行业特殊要求落实不到位,经现场评估分值在600分以上700分以下,但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
――D级:对共性部分“八个方面”和行业特殊要求现场评估分值在600分以下的、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或者出现否决项的。
A、B、C级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八个方面”和行业特殊要求每个大项得分必须达到60%以上,否则下降一个等次定级。
四、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和级别评定阶段(年9月-年3月)。
各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认真组织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行动的宣传发动,举办各类培训班,解读《评估细则》,使级别评定人员熟练掌握评估标准和程序,使各级干部职工做到应知、应会和主动参与,为级别评估和分类整改工作奠定基础。
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原则,企业的安全级别评估由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按全市统一的《评估细则》进行。采取“企业自评申报,乡镇初审分类,行业主管部门评估确认”程序进行,并以公告、文件、授牌等形式公布。
1.自查自评:企业对照《评估细则》和日常安全管理状况进行自查自评后,报乡镇安监办初审。
2.初审分类:乡镇安监办根据企业自查自评情况进行现场比对、初审,并分行业上报县级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界限不清或无行业主管部门的,报县人民政府指定的有关部门。
3.评估确认:县级行业主管部门根据乡镇上报的企业级别初审情况进行现场评估确认。确认为A、D级的,由行业主管部门报送市级行业主管部门,同时抄报县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备案。
中、市在酉企业(集团)的安全级别评估,始终以最低一级生产经营单位的平均得分为定级依据,按照管辖范围逐级确定。企业自查自评后,经上一级企业签署意见后送县级行业主管部门初审分类,再报市级行业主管部门进行现场比对、评估确认。
(二)分类整改阶段(年4月―2012年6月)。
结合企业安全状况分级档次,对应采取分类整改措施:A级抓巩固,B级抓提升,C级限期整改,D级挂牌督办。
1.企业级别评定后,各行业主管部门应负责进行分类指导。对A级和B级企业,要抓好巩固和提升;对C级企业,要督促其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制订整改方案,落实整改资金,明确整改期限。对存在问题多、整改难度大的应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会诊,提出具体措施和办法,确保整改工作有效落实。整改落实情况应报各行业主管部门审核。
2.对D级企业,由县人民政府挂牌督办,责令其全部或局部停产整顿,限期完成整改。整改结束后,由企业提出申请,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评估,评估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对重大隐患逾期不能完成整改或整改无望的,由县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取缔。
3.企业安全级别实行动态管理。各行业主管部门应结合安全检查或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业绩考核,视企业的安全生产现状和安全标准化限期达标情况,决定是否调整其安全级别,如须调整,则按规定的程序调整和确认。一是企业自评申报升降级的,由各行业主管部门核定升降级。二是各乡镇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采取分时段、集中组织专家或中介机构方式,对A、B、C级企业日常检查督查中发现企业安全管理、安全投入不到位,隐患治理和重大危险源监控不到位以及有严重安全违法违规行为的,立即予以降级处理,情节特别严重的直接降为D级。规模以下企业当年发生死亡事故的、规模以上企业当年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的,企业有重大隐患被列为市、县人民政府挂牌并且未按期完成整改的,一律确定为D级,并落实专人实施重点监管。三是在动态监管过程中,凡是被降级的企业,通过整改后申请升级的,必须先通过专业技术人员的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再按照评估程序和标准重新评估后升级。四是实行A级监管连续满3年且自律管理意识较强的企业可免予定期检查,安全生产许可证换证时可不再进行安全现状评价,给予项目核准、保险费率、企业信贷、证券融资、评先评优的支持鼓励,并由县政府安委会办公室授予“安全生产诚信企业”称号。
从2012年7月份开始,县政府安委会将组织有关部门对本轮行动开展情况进行考核验收,并实现以下目标:
1.全县企业安全级别总体上达到:A级企业占企业总数的30%以上,B级企业占企业总数的50%以上,不存在D级企业。
2.高危行业、重点行业领域C级企业不超过20%。
3.各行业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责任体系,安全基础条件明显改善,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
五、职责分工
县政府安委会办公室牵头负责统筹协调、指导督促全县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行动。各乡镇、各部门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原则,明确职责分工,落实监管责任,抓好工作推进。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指导督促乡镇和企业开展级别评估,促进企业依法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县政府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具体分工如下:
县安监局负责检查、指导、督促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的级别评估及隐患排查整改工作。
县交委负责检查、指导、督促道路运输企业、客货运站场、高速公路运营企业、水上运输企业、港口企业等的级别评估及隐患排查整改工作。
县城乡建委负责检查、指导、督促建筑施工企业的级别评估及隐患排查整改工作。
县质监局负责检查、指导、督促特种设备生产、使用企业的级别评估及隐患排查整改工作。
县经信委负责检查、指导、督促民用爆炸物品生产、销售企业的级别评估及隐患排查整改工作。
县商务局负责检查、指导、督促液化石油气经营企业的级别评估及隐患排查整改工作。
县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检查、指导、督促冶金生产经营企业的级别评估及隐患排查整改工作。
县公安消防大队负责检查、指导、督促企业消防安全方面的级别评估及隐患排查整改工作。
县公安局交巡警大队协助交通部门检查、指导、督促道路交通企业的级别评估及隐患排查整改工作。
县气象局负责协助有关部门检查、督促暴雨、大风、雷电等气象敏感企业安全气象方面的级别评估及隐患排查整改工作。
其他县政府安委会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工作,分别负责指导督促城市公共设施、旅游、电力、铁路、民航、水利、渔业等行业领域的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工作。
县政府安委办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检查、指导和督促各行业主管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广泛宣传发动,组织教育培训,熟悉评估标准和内容。各行业主管部门要检查、指导和督促企业抓好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并对乡镇级别初审分类工作进行现场复核;指导企业制定安全隐患整改方案,为企业提供业务和技术服务;检查、指导和督促企业抓好隐患排查整改和安全生产级别提升工作。
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对本行政区域内企业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分类登记造册;检查、指导和督促企业推进安全标准化和自查自评;对企业安全级别自评情况进行现场比对、初审,并分类报送行业主管部门;跟踪检查和督促企业认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各企业要切实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按照《评估细则》,逐项逐条对照,开展自查自评,对各类安全隐患,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资金,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期限,切实把整改工作落到实处。各企业(集团)要加强对所属企业的安全管理和监督检查,实施对企业的日常分级监管。
六、管理措施
严格按照安全生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原则,实施分级管理和激励奖惩。
(一)健全档案。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本行业企业基本情况档案数据,全面掌握企业主体责任情况和管理信息,包括:
1.各行业企业及安全生产基本情况;
2.各企业关闭、变更、迁出或注销等情况;
3.各类企业安全状态、分级以及升降级情况; 4.分级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隐患和问题及其整改情况;
5.各企业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或未遂事故情况;
6.企业受行政处罚以及其他奖惩情况;
7.对新设立的各类企业应当在3个月内建立安全状况信息档案。
(二)加强监督检查。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各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A级抓巩固、B级抓提升、C级限期整改、D级挂牌督办的要求,对企业安全生产实施分级监管。对监督检查中的重大隐患或者突出问题,要依法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实施行政处罚,并按规定将企业列入“黑名单”管理,必要时可提请县人民政府予以关闭。对新建或者迁入企业,应采取定期与属地工商管理部门沟通方式,及时进行安全现状评估分级。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商请投资、国土资源、工商、银行、证券、保险、税务等部门加强和完善对“黑名单”企业的联合执法、惩戒和抄告制度,严格限制新增的项目核准、用地审批、证券融资等,并作为银行贷款等的重要依据。要将级别评估、分级监管和级别调整情况向社会公示。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在实施企业安全分级监管过程中,应定期开展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每季度将监督检查情况通报给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对A级企业的定期检查原则上每年不少于一次,对B级企业的定期检查原则上每半年不少于一次;乡镇安监办对C级企业的定期检查原则上每月不少于一次,对D级企业必须落实专人实施有针对性的重点监管。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要制订安全生产监察执法计划,加强对C、D级企业的重点监督检查和督促整改落实。
(三)建立约束机制。C、D级企业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安全生产条件差,要落实专人督促整改,并引导有条件的单位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安全技术和管理咨询服务。
――确定为C级的,取消其评优评先资格并督促整改。
1.行业主管部门函告有关部门及企业开户银行,报县政府安委会办公室。
2.有关部门暂缓或者停止其不属于提升安全技术水平的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改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及财政专项资金的审批;暂停其企业和个人各级评优评先资格;取消其“安康杯”、“平安企业”等评选资格。
――确定为D级的,由县人民政府挂牌督办。
1.行业主管部门函告有关部门及企业开户银行,报县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并在县内主要新闻媒体公布。
2.相关部门在行政许可、项目审批、银行信贷、保险费率、评优评先等方面予以约束。
3.责令其全部或局部停产停业整改,整改期满仍未达到要求的,由县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取缔;取消其安全技术改造以外的所有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和评优评先资格。
对未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活动的单位,取消其安全生产工作方面的评优评先资格。
七、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把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行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县政府成立分管领导任组长,县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在县政府安委会办公室设立推进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协调和督促检查。各乡镇人民政府要结合乡镇实际,研究、制订、细化实施方案,加强组织领导,设立推进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县政府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要根据市级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制定具体的标准,确定承办科室,明确专人负责,推进行动有序开展。
(二)健全工作机制。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应当建立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工作机构,健全安全监管网络,明确专人负责行动推进工作。各乡镇要充分发挥村级安全信息员作用,协助收集信息并及时上报。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安全监管人员业务培训。有条件的乡镇可聘请专业人员负责指导企业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县政府安委会要做好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工作,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分析、部署行动开展。
(三)严格落实责任。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行动情况将纳入县政府对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内容。同时把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与分级监管、安全责任制、主要负责人安全业绩考核、安全标准化、隐患治理、专项整治、安全投入等有机结合,严格工作标准,抓好典型示范,加强督促检查。不得搞形式、走过场、借机随意设卡、刁难企业。对因组织领导不力,导致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事故多发的,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四)加强联系配合。坚持“政府统一领导、行业部门具体实施、有关部门联合行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原则,行业主管部门是推动行动开展的主要力量,要做到依法履职尽责,认真组织本行业企业开展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活动,确保取得实效。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政府有关部门每季度要召开联席会议,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分析问题不足,研究措施办法,不断推动工作深入开展。要对确定为C、D级的企业,在行政许可、项目审批、保险费率、评优评先等方面予以约束。
(五)搞好典型宣传。要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站及其他新媒体的宣传舆论导向作用,搞好宣传发动,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新闻媒体要安排栏目、版面,刊播活动新闻,宣传典型经验,曝光违法违纪行为。对于被确定为D级的企业,要在主要媒体上予以公布。要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组织现场观摩和学习交流活动。各行业主管部门每季度、每阶段末要将开展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行动工作情况和数据资料报送县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并同时向市级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报送本行业工作进展情况。县政府安委会办公室要将行动情况分季度、分阶段报告县政府。
第五篇:企业安全责任落实工作措施
为推动企业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法》、《 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赋予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促进企业提高本质安全水平,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 〕23号)和市政府《关于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决定》(渝府发〔 〕3号)、《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渝府发〔 〕93号)及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市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渝办发〔 〕261号)等文件要求,决定在全县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行动。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按照《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规定,推动各乡镇人民政府和行政部门领导强化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实行安全生产分级管理,强化“一岗双责”和行政问责;推动法律法规赋予企业在安全生产保障方面应当执行的有关规定、应当履行的工作职责、应当具备的安全条件、应当执行的行业标准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等落实到位,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础,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有效防范生产安全事故,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行动,使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赋予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特别是企业在主体合法、设备设施、安全投入、机构人员、规章制度、宣传教育、安全管理、应急管理等共性部分“八个方面”和行业特殊要求(行业标准化)的责任得到有效落实。通过对企业安全评级,实施分级监管,强化激励约束,促使企业加强基础管理,做到“依法生产经营,维护员工权益,保障安全条件”,着力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三、工作重点
(一)工作范围。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行动,主要是通过对企业安全现状进行级别评估,针对不同级别的企业实施分级监管、重点督促、治理隐患、整改提升。结合我县安全生产实际,第一轮行动重点在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交通运输、民用爆炸物品、冶金、消防等8个行业(领域)开展,其他行业(领域)由县政府有关部门结合实际部署推进。
(二)级别评定。依据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市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评估细则》(以下简称《评估细则》),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量化考评。《评估细则》采用“千分制”,由共性部分“八个方面”(主体合法、设备设施、安全投入、机构人员、规章制度、宣传教育、安全管理、应急管理)600分和行业特殊要求400分组成,作为企业安全状况等级评定的依据。《评估细则》另行文下发。
企业安全生产现状划分A级(优良)、B级(较好)、C级(一般)、D级(较差)四个级别,其中:
――A级:共性部分“八个方面”和行业特殊要求落实到位,经现场评估分值达到900分以上的。
――B级:共性部分“八个方面”和行业特殊要求落实到位,经现场评估分值在700分以上900分以下的。
――C级:共性部分“八个方面”和行业特殊要求落实不到位,经现场评估分值在600分以上700分以下,但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
――D级:对共性部分“八个方面”和行业特殊要求现场评估分值在600分以下的、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或者出现否决项的。
A、B、C级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八个方面”和行业特殊要求每个大项得分必须达到60%以上,否则下降一个等次定级。
四、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和级别评定阶段(年9月-年3月)。
各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认真组织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行动的宣传发动,举办各类培训班,解读《评估细则》,使级别评定人员熟练掌握评估标准和程序,使各级干部职工做到应知、应会和主动参与,为级别评估和分类整改工作奠定基础。
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原则,企业的安全级别评估由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按全市统一的《评估细则》进行。采取“企业自评申报,乡镇初审分类,行业主管部门评估确认”程序进行,并以公告、文件、授牌等形式公布。
1.自查自评:企业对照《评估细则》和日常安全管理状况进行自查自评后,报乡镇安监办初审。
2.初审分类:乡镇安监办根据企业自查自评情况进行现场比对、初审,并分行业上报县级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界限不清或无行业主管部门的,报县人民政府指定的有关部门。
3.评估确认:县级行业主管部门根据乡镇上报的企业级别初审情况进行现场评估确认。确认为A、D级的,由行业主管部门报送市级行业主管部门,同时抄报县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备案。
中、市在酉企业(集团)的安全级别评估,始终以最低一级生产经营单位的平均得分为定级依据,按照管辖范围逐级确定。企业自查自评后,经上一级企业签署意见后送县级行业主管部门初审分类,再报市级行业主管部门进行现场比对、评估确认。
(二)分类整改阶段(年4月―2012年6月)。
结合企业安全状况分级档次,对应采取分类整改措施:A级抓巩固,B级抓提升,C级限期整改,D级挂牌督办。
1.企业级别评定后,各行业主管部门应负责进行分类指导。对A级和B级企业,要抓好巩固和提升;对C级企业,要督促其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制订整改方案,落实整改资金,明确整改期限。对存在问题多、整改难度大的应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会诊,提出具体措施和办法,确保整改工作有效落实。整改落实情况应报各行业主管部门审核。
2.对D级企业,由县人民政府挂牌督办,责令其全部或局部停产整顿,限期完成整改。整改结束后,由企业提出申请,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评估,评估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对重大隐患逾期不能完成整改或整改无望的,由县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取缔。
3.企业安全级别实行动态管理。各行业主管部门应结合安全检查或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业绩考核,视企业的安全生产现状和安全标准化限期达标情况,决定是否调整其安全级别,如须调整,则按规定的程序调整和确认。一是企业自评申报升降级的,由各行业主管部门核定升降级。二是各乡镇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采取分时段、集中组织专家或中介机构方式,对A、B、C级企业日常检查督查中发现企业安全管理、安全投入不到位,隐患治理和重大危险源监控不到位以及有严重安全违法违规行为的,立即予以降级处理,情节特别严重的直接降为D级。规模以下企业当年发生死亡事故的、规模以上企业当年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的,企业有重大隐患被列为市、县人民政府挂牌并且未按期完成整改的,一律确定为D级,并落实专人实施重点监管。三是在动态监管过程中,凡是被降级的企业,通过整改后申请升级的,必须先通过专业技术人员的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再按照评估程序和标准重新评估后升级。四是实行A级监管连续满3年且自律管理意识较强的企业可免予定期检查,安全生产许可证换证时可不再进行安全现状评价,给予项目核准、保险费率、企业信贷、证券融资、评先评优的支持鼓励,并由县政府安委会办公室授予“安全生产诚信企业”称号。
从2012年7月份开始,县政府安委会将组织有关部门对本轮行动开展情况进行考核验收,并实现以下目标:
1.全县企业安全级别总体上达到:A级企业占企业总数的30%以上,B级企业占企业总数的50%以上,不存在D级企业。
2.高危行业、重点行业领域C级企业不超过20%。
3.各行业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责任体系,安全基础条件明显改善,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
五、职责分工
县政府安委会办公室牵头负责统筹协调、指导督促全县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行动。各乡镇、各部门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原则,明确职责分工,落实监管责任,抓好工作推进。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指导督促乡镇和企业开展级别评估,促进企业依法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县政府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具体分工如下:
县安监局负责检查、指导、督促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的级别评估及隐患排查整改工作。
县交委负责检查、指导、督促道路运输企业、客货运站场、高速公路运营企业、水上运输企业、港口企业等的级别评估及隐患排查整改工作。
县城乡建委负责检查、指导、督促建筑施工企业的级别评估及隐患排查整改工作。
县质监局负责检查、指导、督促特种设备生产、使用企业的级别评估及隐患排查整改工作。
县经信委负责检查、指导、督促民用爆炸物品生产、销售企业的级别评估及隐患排查整改工作。
县商务局负责检查、指导、督促液化石油气经营企业的级别评估及隐患排查整改工作。
县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检查、指导、督促冶金生产经营企业的级别评估及隐患排查整改工作。
县公安消防大队负责检查、指导、督促企业消防安全方面的级别评估及隐患排查整改工作。
县公安局交巡警大队协助交通部门检查、指导、督促道路交通企业的级别评估及隐患排查整改工作。
县气象局负责协助有关部门检查、督促暴雨、大风、雷电等气象敏感企业安全气象方面的级别评估及隐患排查整改工作。
其他县政府安委会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工作,分别负责指导督促城市公共设施、旅游、电力、铁路、民航、水利、渔业等行业领域的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工作。
县政府安委办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检查、指导和督促各行业主管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广泛宣传发动,组织教育培训,熟悉评估标准和内容。各行业主管部门要检查、指导和督促企业抓好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并对乡镇级别初审分类工作进行现场复核;指导企业制定安全隐患整改方案,为企业提供业务和技术服务;检查、指导和督促企业抓好隐患排查整改和安全生产级别提升工作。
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对本行政区域内企业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分类登记造册;检查、指导和督促企业推进安全标准化和自查自评;对企业安全级别自评情况进行现场比对、初审,并分类报送行业主管部门;跟踪检查和督促企业认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各企业要切实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按照《评估细则》,逐项逐条对照,开展自查自评,对各类安全隐患,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资金,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期限,切实把整改工作落到实处。各企业(集团)要加强对所属企业的安全管理和监督检查,实施对企业的日常分级监管。
六、管理措施
严格按照安全生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原则,实施分级管理和激励奖惩。
(一)健全档案。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本行业企业基本情况档案数据,全面掌握企业主体责任情况和管理信息,包括:
1.各行业企业及安全生产基本情况;
2.各企业关闭、变更、迁出或注销等情况;
3.各类企业安全状态、分级以及升降级情况;
4.分级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隐患和问题及其整改情况;
5.各企业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或未遂事故情况;
6.企业受行政处罚以及其他奖惩情况;
7.对新设立的各类企业应当在3个月内建立安全状况信息档案。
(二)加强监督检查。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各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A级抓巩固、B级抓提升、C级限期整改、D级挂牌督办的要求,对企业安全生产实施分级监管。对监督检查中的重大隐患或者突出问题,要依法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实施行政处罚,并按规定将企业列入“黑名单”管理,必要时可提请县人民政府予以关闭。对新建或者迁入企业,应采取定期与属地工商管理部门沟通方式,及时进行安全现状评估分级。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商请投资、国土资源、工商、银行、证券、保险、税务等部门加强和完善对“黑名单”企业的联合执法、惩戒和抄告制度,严格限制新增的项目核准、用地审批、证券融资等,并作为银行贷款等的重要依据。要将级别评估、分级监管和级别调整情况向社会公示。
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在实施企业安全分级监管过程中,应定期开展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每季度将监督检查情况通报给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对A级企业的定期检查原则上每年不少于一次,对B级企业的定期检查原则上每半年不少于一次;乡镇安监办对C级企业的定期检查原则上每月不少于一次,对D级企业必须落实专人实施有针对性的重点监管。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要制订安全生产监察执法计划,加强对C、D级企业的重点监督检查和督促整改落实。
(三)建立约束机制。C、D级企业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安全生产条件差,要落实专人督促整改,并引导有条件的单位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安全技术和管理咨询服务。
――确定为C级的,取消其评优评先资格并督促整改。
1.行业主管部门函告有关部门及企业开户银行,报县政府安委会办公室。
2.有关部门暂缓或者停止其不属于提升安全技术水平的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改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及财政专项资金的审批;暂停其企业和个人各级评优评先资格;取消其“安康杯”、“平安企业”等评选资格。
――确定为D级的,由县人民政府挂牌督办。
1.行业主管部门函告有关部门及企业开户银行,报县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并在县内主要新闻媒体公布。
2.相关部门在行政许可、项目审批、银行信贷、保险费率、评优评先等方面予以约束。
3.责令其全部或局部停产停业整改,整改期满仍未达到要求的,由县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取缔;取消其安全技术改造以外的所有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和评优评先资格。
对未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活动的单位,取消其安全生产工作方面的评优评先资格。
七、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把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行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县政府成立分管领导任组长,县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在县政府安委会办公室设立推进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协调和督促检查。各乡镇人民政府要结合乡镇实际,研究、制订、细化实施方案,加强组织领导,设立推进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县政府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要根据市级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制定具体的标准,确定承办科室,明确专人负责,推进行动有序开展。
(二)健全工作机制。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应当建立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工作机构,健全安全监管网络,明确专人负责行动推进工作。各乡镇要充分发挥村级安全信息员作用,协助收集信息并及时上报。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安全监管人员业务培训。有条件的乡镇可聘请专业人员负责指导企业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县政府安委会要做好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工作,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分析、部署行动开展。
(三)严格落实责任。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行动情况将纳入县政府对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内容。同时把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与分级监管、安全责任制、主要负责人安全业绩考核、安全标准化、隐患治理、专项整治、安全投入等有机结合,严格工作标准,抓好典型示范,加强督促检查。不得搞形式、走过场、借机随意设卡、刁难企业。对因组织领导不力,导致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事故多发的,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四)加强联系配合。坚持“政府统一领导、行业部门具体实施、有关部门联合行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原则,行业主管部门是推动行动开展的主要力量,要做到依法履职尽责,认真组织本行业企业开展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活动,确保取得实效。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政府有关部门每季度要召开联席会议,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分析问题不足,研究措施办法,不断推动工作深入开展。要对确定为C、D级的企业,在行政许可、项目审批、保险费率、评优评先等方面予以约束。
(五)搞好典型宣传。要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站及其他新媒体的宣传舆论导向作用,搞好宣传发动,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新闻媒体要安排栏目、版面,刊播活动新闻,宣传典型经验,曝光违法违纪行为。对于被确定为D级的企业,要在主要媒体上予以公布。要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组织现场观摩和学习交流活动。各行业主管部门每季度、每阶段末要将开展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行动工作情况和数据资料报送县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并同时向市级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报送本行业工作进展情况。县政府安委会办公室要将行动情况分季度、分阶段报告县政府。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