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土木测量学实习小结
实习小结
班级:10级土木1班 姓名:姚俊波 学号:1016100104 回顾这俩周的测量实习,真的是一次很难忘的经历。不仅时间紧,工作量也大。尤其是搬全站仪时,一台十几斤仪器要从宿舍搬到工程南楼。又要顶着大大的太阳,虽然很辛苦。但在本次实习中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进一步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在测量实习中实事求是的精神,要讲究职业道德,最重要的是锻炼个人小组的组织能力,相互之间协作的能力,我还是认真的完成相应的测量。
本次测量的对象是工程南楼及周边50m。并完成指定范围内1:500比例尺的地形图;此次要测量的对象有:工程南楼,公路,路灯,草坪,消防栓。除此之外还要实习区内布设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完成选点,测角,量边,导线计算和高程计算等工作。
在这次实习中,根据小组制定的工作计划。我准备了我们组 的记录表格。在实习前期,我和欧勇标根据相邻控制点间应易于测边测角,且选点应便于安臵仪器和保存测量标志,且选点周围视野应开阔,各导线长影尽可能大致相等要求依次选了7个导线点。定完点后,作为组长,我就准备了导线,高程测量示意图,及相应记录表。并制定工作计划。星期二下午,我们正式开测。我们组先从平面控制网测量入手。我们用经纬仪测出水平角。用DJ6型经纬仪测量1测回,并根据对中误差应小于1mm,一测回观测过程中,水准管气泡的偏离值不得超过1格,角度半测回互差应不大于40等要求校核数据。在此项工作中,我主要是负责立站标。当然,其他的工作,我也做过。像安臵仪器,记录数据。接着。负责水准测量的三人,也根据DS3型水准仪测量,并校核相关数据。晚上,为了避免混乱,我就马上进行了数据的整理。测量实习的第三天,我们用全站仪量了距离。用钢尺或全站仪测量。用钢尺测量时,要求每条边均应往返测量各1次,往返测互差应小于1/3000;用全站仪测量时,要求往测或返测2次,两次互差应小3mm。第四天。我和尹楚鸿画了地形图的草图,并且让其他人准备了相应记录表。第六天,我们开始测量特征点。在此次测量中,我是负责指挥大家,及记录数据。因为图是我画的,所以我自己整理数据。测完边长,角度后,我们就回来进行内业计算。计算过完全是依据角度(或方位角)闭合差限差:60差限差:1/2000,高差闭合差限差为1
2nn,导线全长相对闭合(mm)为标准,进行计算----算出来的值很不错,可以满足精度要求。第七天,我根据成图要求【所有地物符号必须按图例要求绘制,所有地物符号、测点高程及文字注记的方向必须朝北,图外注记应完整】顺利画完图。总的来说,我每项工作都做过。我主要负责数据记录及整理,画图,安排每日工作进度,指挥大家。分配任务和每日测量的前期准备。
当然这次测量实习也非一帆风顺。也有出现问题。这里就罗列了几点:1队员之间的沟通不足,以至于测量实习的第一天困难重重。,鉴于此,我们开了个会,讨论了一下,确定传递信息的手势。以及跟大家说清楚我们要测得要素明确,原理。还有点的具体位臵跟大家说出来。2选点的位臵不好。一开始,我们没考虑清楚,以为分别站在我们点的位臵上,大家的都能看见自己就行了,没想到实地测得时候,有的点是看不到。对于此,我们就马上换了一个点。这给点是借用别人的点,不过为了防止出错,我们进行了马上修正,同时告知其他人,防止遗忘。3仪器操作不熟,在一个点讨论了半天,盘左盘右都搞错 以至于第一天,我们是最后一组走的,故此,我让大家回去熟悉仪器的操作,准备第二天的工作。4数据的处理。在这点上,我们组一向都很谨慎,但是第一天,就忘了核查数据,所以,我就让三个人共同处理数据。及时比较。5画图点过大,我就每画一个点,就销铅笔。
在此,也提出一些对实习的意见和建议供参考:1希望老师布臵任务后,可以检查一遍,不然有些点出错了,我们就在那边核查很久。2仪器最好用好一点的,有些仪器实在不行,还没用,就坏了,实在很影响测量。3测量时,要灵活,可以带上计算器,翻边工作。带上胶带,可以固定战标,就不用人去服了,4处理数据时,可以用一下电脑,用office办公软件,处理数据,又快又准。效率很高。5时间紧,课程又多。学校应该注意一下排课。6,测量时,希望老师多出现在现场,这样我们有问题就可以及时解决。
说实话,在这次测量中,虽然很辛苦,但我却学了不少东西,受益匪浅啊!
第二篇:土木测量实习小结
时光飞逝,短短的二十几天的实习结束了。在这个短暂的时间,学习到了许多也感受到了许多,深深的觉得实践的重要性。这次实习任务我是在三明市交通规划设计院完成的,主要是跟随着技术员在野外进行外业测量,从中学习了大量的测量知识。
一、工程概况
这次实习参加了三个工程的外业测量,分别是三明沙县机场进场公路、省道东石线(s307)清流宁化界至宁化东风林场、省道205线宁化建宁交界至宁化东风林场。其中三明沙县进场公路按新建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60公里每小时,公路全长3.3公里,路基宽10米,路面宽9米,同时预留供水管道走廊。该公路在机场建设期间,作为施工机械进出场道路使用;机场建成后,该道路作为沙县城区通向机场的永久性道路。省道东石线(s307)清流宁化界至宁化东风林场与省道205线宁化建宁交界至宁化东风林场合起来共六十几公里,全线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10米,采用全幅式水泥砼路面结构。
二、道路中线的测量
第一次接触全站仪是沙县机场进场公路的外业测量,即运用全站仪进行路线中线的测量。由于我以前在学校没有接触过全站仪,所以当我拿看到到它的时候完全不知道怎么使用。全站仪是全站型电子经纬仪和微处理器等部分组成,它通过测量斜距竖直角、水平角,可以自动记录,计算并显示出平距、高差、高程和坐标等相关数据。全站仪的测量首先是一项非常精确的工作,通过在学校期间在课堂上对测量学的学习,使我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理论的测量学轮廓,而实习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理论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这就是这次实习的目的之一。这一段路基本上都在深山中,我来的时候已经测了一公里多的里程。我们分为两组中桩组和横断组,我在中桩组。由于我们的工作地在深山中,所以都得扛着仪器进山,我记得从第一天爬三十分钟的山路到后来需要近两个小时才能到达工作地点,午饭只好在山上解决。就这点使我明白修建一条公路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啊,平时呆在教室是完全感受不到的。在深山中有看不到的危险,在这里有很密的树林,可以让你迷失方向;在这里有许多昆虫,会叮咬你甚至会导致过敏;在这里有不少的山谷,你可能会失足滚下去。面对危险的野外作业,使我感到遵守单位规章制度听从指导的重要性。
在深山测量比平原需要更多的人力。因为在深山中出了需要扛仪器和水外,还要在山中劈出一条可以走的路来。需要带的仪器设备有:一台全站仪、一个三角架、两个带有棱镜头的站把、一个带有棱镜头的对中杆、一个装有资料的测包,及柴刀等等。测量的大概过程如下:先置仪再测后视接着放样,测不到下一个点则需要打转点。置仪的方法:在转点上先架三角架,用脚把一个角架给踩实,在把全站仪安装在脚架上,对中好就把脚架全部踩实,接着整平直至管水准器和圆水准器气泡都居中,在接着用卷尺测仪高,然后输入置仪点坐标和仪高,设置完就可以测后视。后视由于是在山区转点很多后视要准确(误差在一公分之内),所以需要用站把提高精度。站把中杆的把尖对在转点的铁钉头上,按住伸缩按钮固定住另外两脚,放开按钮把三角架锁紧,然后子啊按住伸缩钮调节高度至气泡居中为止,最后设置好把高并把棱镜头对准全站仪。跑把是最辛苦活,跑把员需要有良好的方向感和距离感。在深山中跑把员往往看不到前面几个打下中桩,因此很难辨清方向。一般20米打一个桩,每个要素桩都要打。跑把员先认准路线走向,走20m,把棱镜头对准仪器测预测一下方位和距离。根据测出来的值决定对仪器方向往前往后,路线方向往左往右多少米。测完准确值后,跑把员要把把高报给记录员。记录员需要记下里程桩号把高,及对应桩号的坐标高程。打转点需要随时准备工具,有锤子、铁钉、塑料袋(作记号用)、木桩、记号笔。打转点的基本原则是站在转点位置要看得到仪器,看得到接下来要打的路线。木桩要打到离地面4公分左右,不易被踩到的地方。在木桩上垫个折成四方形的塑料袋,再打入钉子。最后在四方形塑料袋上写上转点号,再转点上方绑个红色塑料袋。在深山中树林太密,导致全站仪与前后视及跑把之间不能通视,这就需要工人把挡住视线的树枝小树等等砍掉,直到可以测出值为止。写桩号与打桩是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到要注意桩号要写的清楚准确。中线测量的工作方式基本上如此。
通过一段时间的测量工作,我熟悉了全站仪的用途,熟练了全站仪的使用方法,掌握了仪器的检验和校正方法。其次,在对数据的检查和矫正的过程中,明白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其主要有三个方面:仪器误差(仪器本身所决定,属客观误差来源)、观测误差(由于人员的技术水平而造成,属于主观误差来源)、外界影响误差(受到如温度、大气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时时处于变动中而难以控制,属于可变动误差来源)。知道了如何避免测量的数据错误,最大限度的减少测量误差的方法,要作到:(1)要选择精度高的测量仪器。(2)提高自己的测量水平。(3)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艰难的外业工作使我明白了野外测量工作你不仅仅需要过硬的测量知识与本领,还需要有个好身体来应付这艰苦的工作,但更需要一种不怕苦坚持到底的精神。
三、旧线的调查
地质调查的内容很多,调查涵洞沿线的土的组成、岩体的形态等内容。走在老线路上,看到了许多平时都没有注意的东西。首先映入我的眼帘的是老线的路面情况,路面虽然是用沥青铺筑而成的,但已是满目疮痍。可能是以前的沥青材料性能比较差的缘故,这里的路面出现了裂纹,有横向、纵向、网状的。还有车辙,千奇百怪的小坑,在有一小段的路上我发现沥青居然会黏在我鞋底。对我个人而言当然是喜欢现在的沥青路面,毕竟它有良好的性能,比如:有足够的力学强度,一定的弹性和塑性变形能力,不扬尘,汽车行驶更平稳噪声低等特点。沥青路面往往用于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这次修的二级路用的值混凝土路面毕竟沥青路面比较贵。我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路面材料一定越来越好,行车一定会更安全。
老路在道路线形的确有些不妥,有些明显的过弯,所以我看到新的线形弯道处设计的更加平缓。有一个路段的上下坡,坡顶处视野很狭窄看的不远,这个纵坡设计应该要重新设计。道路上行驶的车辆并不多,想必这也是只修两车道的原因吧。对老路上的边坡了解的不多,只清楚的认识到一个岩质边坡是成90°的。看来回去得补补这方面的知识才行啊。
我觉得地质调查中最难以理解的是技术员对土组成的判断,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判断硬土占百分之几,卵石占百分之几,软土占百分之几等等。更不要说那岩体的性状、走向。要了解这些需要必定需要丰富的经验。
涵洞及桥梁的调查是我们工作的重点。这也使我见到了不少类型的涵洞。涵洞按建筑材料可分为砖涵、石涵和钢筋砼涵。按涵洞断面形式可分为管涵、板涵、箱涵、拱涵。调查中我发现管涵直径有60cm和80cm两种,这类涵洞相对较少。比较常见的是进口为阴井,出口为八字形的涵洞。我们需要记录涵洞所在的里程桩号,尺寸等要素。记录方式如: k13+222,净1.4*1.3,水泥盖板,利用,左进右出,进口一字,出口一字接水渠。桥梁要记录其所在的桩号,还有离路中线左右扣除人行道的宽度,发现这里的桥并不长多为简支梁桥或拱桥并且桥梁限重才10吨左右。涵洞跟桥梁不符合二级道路规定的都需要重新修造。我觉得最为特别的应当是虹吸管。当技术员问我虹吸管的原理时,我也没有很好的打出来。这使我感觉到自己的理论知识还不够扎实,还需要学习更多的理论并联系到实际中去。
四、rtk的使用
在本次实习中,使用的是南方测绘公司生产的灵锐s86测量系统。该系统的主要组成有基站设备s86有基准站、主机充电器、基座对点器及连接头、450mhz全向天线、测高片、量高尺、多用途通讯电缆,移动着设备有s86移动站、主机充电器、基座对电器及连接头、450mhz全向天线、测高片、量高尺、wa手簿、wa电池、wa充电器及适配器、wa采集电缆、blueooth等。
在三明沙县进场公路的测量中,我们主要将rtk与全站仪配合使用。这段道路测量主要在深山密林之中,rtk在打中桩方面不能完全发挥不出它的优势。rkt携带的仪器方面与全站仪先比更为轻便,rtk在不用外接电台情况下只需带一个装有仪器的软包、一根对中杆、一个脚架,而全站仪这需带一个装有仪器的箱子、一个脚架、两个带有棱镜头的站把、一根带棱镜头的追踪杆。在山区中rtk使用人员比较少,建好基站后大概需要3个人,一个负责在密林中劈出一条路,一个持移动站设备进行测点并记录,一人打中桩。若使用全站仪测量至少需要6人,由于树林过于茂密置仪点与中桩点及转点不能很好的通视必须要有两个人负责劈出两条路,测量员一名,记录员一名,跑把一名,前后视要两名并协助扛仪器。rtk建立基站很简单无需对中整平,但需要在地势较高且空旷的地方建立基站。rtk在山区有个硬伤常规rtk系统的数据传输多采用超高频ufh、甚高频vhf播发rtcm差分信号,由于ufh和vhf的衍射性能差,而且都是站间直线传播,这要求站间的天线必须“准光学通视”,移动站要同时接收来自卫星的gps信号和来自基站的差分信号,由于树林密及其它遮挡物,移动站信号接收不良甚至会接收不到信号,手簿中显示为浮点解或单点解。此时只能把附近的树木给砍掉,但出现的固定解也是不稳定的,只有几秒钟的时间,数据可能有较大的误差。因此我们仅用rtk打几个转点,进行一些点的复合。
在省道东石线(s307)清流宁化界至宁化东风临场线路上,我们用rtk在不是很茂密山中测量。使用外接电台使用范围可以达到8公里,在树高两米左右的山中还是很容易的出现固定解,只需要基本上跟基站通视,相比于全站仪明显比较方便快捷。在旧路上rtk打中桩十分方便只需移一两次的基站就可以完成一天的工作量,使用rtk至少可以打5公里以上的中桩,而且需要的人数少且轻松。在下小雨天的天气全站仪不能使用的使用而rtk可以很好的完成工作,一次基站在雨中淋了一整个下午仪器居然一点故障都没有,rtk在光色暗淡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相信随着测量技术的发展,必定会减轻测量员的负担。
五、结束语
感谢学院提供这次实习的机会,使我有机会联系实际;陈老师的指点,使我明白在设计院实习的重点;张技术员的指导,使我学习到实际的知识。通过这次实习,让我深刻明白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我不仅学到了测量的实际能力和面对困难的忍耐力;也学到了技术人员之间的团结、默契,更锻炼了自己很多测绘的能力。
第三篇:测量学小结
测量学实习小结
为期三天的测量学实习结束了,我们所有人黑了一圈,也瘦了一圈。这次实习,是我们第一次独立完成的测量任务。没有老师指导了,也没有上下课的限制了,仅仅把仪器交给我们,接下来让我们自己在三天内完成全部测绘工作。然而,这种“放养式”的教学,残酷,但是效果显著。因为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步骤,都要我们自己来决定怎么完成。正是这个过程,让我们学到了很多课堂里学不到的知识。
实习的第一天,拿过仪器后,我们却没有马上开始,而是一头乱麻,大眼望小眼,都不知道应该从哪开始,不止我们,所有组都差不多。直到最后拿到了测量学实习任务书后,我们才真正直到从哪下手。然而,我们第五组组长去参加运动会了,选控制点的事只能由我们几个去做。但是,像我们这种一点经验都没有的人,根本不知道,控制点应该怎么选。仅仅九个点,我们都选了一上午。下午短暂休息后,两点半,顶着烈日,我们开始了正式的测量。说实话,如果有谁问我这三天对什么映像最深,我一定会说是那几天的太阳...女生们都撑着伞,男生这边基本上都脱了一层皮...由于我们组进度较慢,第一天晚上测到了7点多,当时天完全黑了下来,为了节省明天重新架仪器的时间,我们摸黑测量,借着手机微弱的灯光,趴在地上找控制点。又把手机放在棱镜前,让全站仪找到位置。最后,当滴声过后,数据出来时,我知道,我们做到了,没有经历过的人,永远无法知道在晚上测量有多么困难。
这次实习,我学到的不止这么多。还有团队间的合作。测量不是一个人的事,生活也是。如何与队友配合,如何分配任务,如何决策都是我们要学的东西.或许我们很多人以后不会从事这个行业,但是这次实习教会我们的吃苦耐劳和团队合作精神将让我们终生受益。
张学涛
2012/5/28
第四篇:测量学实习小结1
测量学实习报告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我们交通工程专业学习了测量学课程,并于2010年8月30日开始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测量学实习。这次实习的内容是对测量学知识的实践化,实习的要求是让每个同学都对测量的实际操作能够达到基本掌握的程度。这次实习与以前的课堂实习相比,时间更加集中、内容更加广泛、程序更加系统,完全从控制测量生产实际出发,加深对书本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掌握与综合应用,是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工作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素质。也是一次具体的、生动的、全面的技术实践活动。
实习第一天由方绪华老师实习前的指导工作。方老师教导我们要认真对待怎样从选点,到实测再到碎部控制,还给大家分析了教学区内地理条件较复杂及建筑物密集等因素给本次实习带来的困难。并且讲解了仪器操作、搬迁中的注意事项,并要求在实习期间自行保管实习备品。课后,方老师带领我们领取了仪器,有水准仪、水准尺、脚架、经纬仪,脚垫,米尺,画板,画架,比例尺,圆规。
现在,为期两周的实习已经结束了,通过这次实习,让我深刻的明白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由于是在夏季,又加上这些天刚好赶上高温天气,烈日当头,但在实习过程中,小组成员都表现出了较高的工作热情和协作精神。不畏酷暑,甚至废寝忘食。白天测数据,晚上加紧描点等。密切合作,互相互学。很认真地进行了测绘工作,并较好地完成了实习任务。
通过测量实习,也有一些心得体会:首先测量学是一项精确的工作,通过在学习工程测量这一门课程的过程中,使我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理论的测量学轮廓,而实习的目的,就在于要将这些理论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地面点位的科学,从本质上讲,测量学主要完成的任务就是确定地面目标在三维空间的位置以及随时间的变化。在信息社会里,测量学的作用日益重要,测量成果做为地球信息系统的基础,提供了最基本的空间位置信息。构建信息高速公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及各种专题的和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均迫切要求建立具有统一标准,可共享的测量数据库和测量成果信息系统。因此测量成为获取和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最可靠,最准确的手段。测量学的分类有很多种,如普通测量学、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作为交通工程的学生,我们要学习测量的各个方面。测绘学基础就是这些专业知识的基础。
通过这次实习,学到了测量的实际能力,更有面对困难的忍耐力;为了尽快尽质的完成任务,我们每一天都在加班的努力,尽管很累,很辛苦,可我们还是克服了种种困难,同时我们也在实习中感觉到了充实,也学到了小组之间的团结、默契,更锻炼了自己很多测绘的能力。首先,是熟悉了水准仪、经纬仪的用途,熟练了水准仪、经纬仪的各种使用方法,掌握了仪器的检验和校正方法。其次,在对数据的检查和矫正的过程中,明白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其主要有三个方面:仪器误差(仪器本身所决定,属客观误差来源)、观测误差(由于人员的技术水平而造成,属于主观误差来源)、外界影响误差(受到如温度、大气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时时处于变动中而难以控制,属于可变动误差来源)。这样更好了解了如何避免测量结果错误,最大限度的减少测量误差的方法,即要作到:(1)在仪器选择上要选择精度较高的合适仪器。在仪器精度有限的前提下通过机械回转等方法消除误差。(2)提高自身的工程测量水平,掌握正确的方法,规范操作。降低误差水平。(3)通过各种处理数据的数学方法如:距离测量中的温度改正、尺长改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校正数值等来减少误差。第三,除了熟悉了仪器的使用和明白了其原理掌握误差的来源和减少措施,还应掌握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测量原则,如:“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的工作原则,并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及精确度。通过实践,真正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测量仪器的操作、整平,对中更加熟练,学会了数字化地形图的绘制和碎部的测量等课堂上无法学到且做到的东西,但在实习过程中,我做到了,虽说并不完美,在曲折失败中还是取得了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以及处理各种情况的能力。
两周以来,我们都坚守在自己的“阵地”,观测、记录、计算、描点.....我们分工合作,力求更好地完成任务。在测量过程中,我们也有遇到了很多问题,疑难以及困难。通过老师的提点以及们的认真地对待还是很好的克服了。非常感谢这一次实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团结合作完成一项项目的机会,我从中受益颇多。
在实习过程中,也发现实习的普及非常重要。我国政府为推进经济建设而进行的多年的教育活动,取得了很大成就。人们的观念、意识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经济发展的深度与广度上还有一些不足。我们的活动不能只做表面文章,要深入实际,真真正正的让人们了解含义。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确立人们对经济发展的信仰,确立经济发展神圣地位,只有这样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才有希望。
同时在这场实习中让我再次认识到实习的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每个人的一个粗心,一个大意,都可能直接影响工程的进度,甚至是带来一生都无法弥补的损失。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这次测量实习培养了我们小组的分工协作的能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虽然有时间我们会因为一些实习中的自己的想法和大家吵的耳红面赤,但大家都想着这样把要完成的这次实习完成的更加完美。
回想这一段时间的实习,在磨砺自己的同时,我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更深的了解,使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充分地结合起来。我深切意识到,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不要以单纯的想法去理解和认识社会,只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及的,而是要步入社会,进行深入地探索。在学校学会更多得书面知识,在实践中好好利用知识进行运作。接触、了解社会,从实践中检验自我。
第五篇:扬州大学测量学教学大纲(土木)
《工程测量》课程教学大纲(Engineering Surveying)课程编号:071001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投影理论及制图基础 后续课程:建筑施工
学 分:3学分; 其中实验学时 16 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工程测量》是土木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工程测量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以下教学要求:
(1)掌握工程测量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2)能正确使用常用测量仪器和工具;
(3)了解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成图原理和方法;
(4)在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中具有正确应用地形图和有关测量资料的能力;(5)能进行一般工程的施工放样。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章节 学时 章节 学时
第一章 绪论 2 第七章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2 第二章 水准测量 8 第八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4 第三章 角度测量 8 第九章 地形图应用 2 第四章 距离测量 2 第十章 测设的基本工作 4 第五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3 第十一章 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施工测量 2 第六章 小地区控制测量 6 第十二章 测绘新技术简介 2
第一章 绪论(2学时)
第一节 建筑工程测量的任务 第二节 测绘科学的发展概况 第三节 地面上点位的确定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二、地面上点位的表示方法
三、地面点的相互位置关系及测量的基本工作 第四节 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
一、地球曲率对水平距离的影响
二、地球曲率对高程的影响 第五节 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
本章重点介绍:水准面、大地水准面的概念,地面点位的表示方法,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难点为:地球曲率对水平距离及高程的影响。第二章 水准仪及水准测量(8学时,其中:实验4学时)第一节 水准测量原理 第二节 水准仪及其使用
一、DS3型水准仪的构造
二、水准尺和尺垫
三、水准仪的使用
第三节 水准测量的一般方法和要求
一、水准测量的实施
二、水准测量的校核方法和精度要求
第四节 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调整与高程计算
一、闭合和附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调整
二、支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调整 第五节 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
一、圆水准轴平行仪器竖轴的检验和校正 二、十字丝横丝垂直于竖轴的检验和校正
三、水准管轴平行于视准轴的检验和校正 第六节 水准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及消减方法
一、仪器误差
二、观测误差
三、外界条件的影响 第七节 自动安平水准仪 第八节 精密水准仪
实验一:水准仪认识与使用实验
通过实验,了解水准仪的基本构造及其主要部件的名称和作用,初步掌握仪器的基本操作。
实验二:水准测量实验
通过实验,掌握水准测量的一般方法,熟悉记录、计算和检核。实验三:水准仪检验与校正实验
通过实验,了解水准仪主要轴线间的几何关系,知道其检验校正的方法。
本章重点介绍:水准测量原理,水准测量的一般方法和要求,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调整与高程计算;难点为: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调整与高程计算,水准仪的检校。第三章 经纬仪及其使用(8学时,其中:实验4学时)第一节 水平角测量原理 第二节 DJ6型光学经纬仪
一、DJ6型光学经纬仪的构造
二、DJ6型光学经纬仪的读数方法 第三节 DJ2型光学经纬仪
一、读数装置
二、读数方法
第四节 水平角测量
一、经纬仪的安置
二、水平角测量方法 第五节 竖直角测量
一、竖直角测量原理
二、竖直度盘和读数系统
三、竖直角的计算
四、竖直角观测
第六节 经纬仪的检验和校正
一、照准部水准管轴垂直于竖轴的检验和校正 二、十字丝竖丝垂直于横轴的检验和校正
三、视准轴垂直于横轴的检验和校正
四、横轴垂直于竖轴的检验和校正
五、竖盘水准管的检验和校正
第七节 经纬仪测量的误差及其消减方法
一、水平角测量误差
二、竖直角测量误差
实验四:经纬仪认识与使用实验
通过实验,了解经纬仪的基本构造及其主要部件的名称及作用,并学会其使用方法。
实验五:水平角、竖直角观测实验
通过实验,掌握水平角、竖直角的观测方法和记录计算。实验六:经纬仪检验与校正实验
通过实验,了解经纬仪各主要轴线之间应满足的几何关系,知道其检验校正的方法。
本章重点介绍:测角原理,水平角测量,竖直角测量;难点为:经纬仪检校和误差分析。
第四章 直线定向及距离测量(2学时)第一节 直线定向
一、标准方向
二、直线方向的表示方法
三、罗盘仪及其使用 第二节 距离丈量
一、丈量距离的工具
二、丈量距离的一般方法
三、丈量距离的精密方法
四、钢尺的检定与尺长方程式
五、距离丈量的误差及其消减方法 第三节 视距测量
一、视距测量原理
二、视距测量方法
三、视距测量误差
本章重点介绍:方位角的概念,钢尺量距,视距测量;难点为:视线倾斜时的视距测量原理。
第五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3学时)第一节 测量误差的来源及其分类
一、测量误差的定义
二、测量误差的来源
三、测量误差的分类 第二节 偶然误差的特性 第三节 衡量精度的标准
一、中误差
二、相对误差
三、允许误差——极限误差
第四节 观测值函数的中误差——误差传播定律
一、线性函数
二、非线性函数
第五节 测量精度分析举例
一、有关水准测量的精度分析
二、有关水平角观测的精度分析 第六节 等精度观测的平差
一、求最或是值
二、观测值的中误差
三、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
本章重点介绍:偶然误差的特性,衡量精度的标准,观测值函数的中误差(误差传播定律),等精度观测的平差;难点为:观测值函数的中误差(误差传播定律)。第六章 小地区控制测量(6学时,其中实验2学时)第一节 国家平面控制网和图根控制网 第二节 经纬仪导线测量
一、经纬仪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二、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第四节 角度前方交会法 第五节 三、四等水准测量
一、观测方法
二、计算与校核 三、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成果整理 第六节 三角高程测量
本章重点介绍: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和内业计算;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难点为: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前方交会定点。实验七:四等水准测量实验
通过实验,掌握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熟悉记录、计算和检核。
本章重点介绍: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计算与检核;难点为: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计算与检核。
第七章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2学时)第一节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一、平面图和地形图
二、地形图比例尺
三、地物的表示方法
四、地貌的表示方法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一、国际分幅法
二、正方形分幅法 第三节 地形图的图外注记 第四节 地物符号
一、比例符号
二、半比例符号
三、非比例符号
第五节 地貌符号—等高线
一、等高线的概念
二、典型地貌的等高线
三、特殊地貌的等高线
第八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4学时,其中实验2学时)第二节 测图前的准备工作
一、图纸准备
二、绘制坐标格网
三、展绘控制点 第三节 视距测量
一、视距测量的原理
二、视距测量的实施
三、视距测量注意事项 第四节 碎步测量的方法
一、极坐标法
二、直角坐标法
三、角度交会法
四、距离交会法
第五节 经纬仪测绘法
一、施测方法
二、碎部点的选择
三、等高线的勾绘
第六节 地形图的拼接、整饰、检查与验收
一、图幅的拼接
二、整饰
三、检查
四、验收
实验八:经纬仪测绘法测图实验
通过实验,掌握一个测站上用经纬仪测绘法测绘地形的方法。
本章重点介绍:经纬仪测绘法测绘地形图;难点为:等高线的勾绘 第九章 地形图的应用(2学时)第一节 地形图的识读
一、图外注记识读
二、地物识读
三、地貌识读
第二节 地形图应用的基本内容
一、在地形图上确定一点的平面位置
二、在图上确定直线的长度和方向
三、在地形图上确定点的高程
五、在地形图上确定一直线的坡度 第三节 图形面积的量算
一、明方格纸法
二、行线法
三、解析法
四、求积仪法
第四节 在地形图上绘制某方向的断面图 第五节 在地形图上按限制坡度选最短线路 第六节 在地形图上确定汇水面积 第七节 地形图在平整土地中的应用
本章重点介绍:地形图应用的基本内容,地形图在规划设计工作中的应用;难点为:,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
第十章 测设的基本工作(2学时)
第一节 水平距离、水平角、和高程的测设
一、线长度的放样
二、水平角的放样
三、高程放样
第二节 点的平面位置的放样
一、直角坐标法
二、方向线交会法
三、极坐标法
四、角度交会法
五、距离交会法
第三节 已知坡度直线的放样 第四节 圆曲线的测设
一、圆曲线主点的测设
二、圆曲线细部的测设 实验九:测设的基本工作
通过实验,掌握测设已知水平距离、已知水平角、已知高程的方法。
本章重点介绍:距离、水平角和高程的放样,测设放样点平面位置的基本方法;难点为:放样要素的计算,曲线测设。
第十一章 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施工测量(2学时)第一节 施工测量概述
一、施工测量的目的和内容
二、施工测量的特点
三、施工测量的原则
四、准备工作
第二节 建筑场地上的施工控制测量
一、建筑方格网
二、建筑基线
三、测设工作的高程控制 第三节 民用建筑的施工测量 第四节 工业厂房控制网的测设 第五节 工业厂房构件的安装测量 第六节 高层建筑物的施工测量
第七节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和倾斜观测 第八节 竣工总平面图的编绘
本章重点介绍:施工场地上的控制测量,建筑基线与建筑方格网的布设。第十二章 测绘新技术简介(2学时)第一节 数字水准仪 第二节 电子经纬仪 第三节 光电测距仪
第四节 全站型电子速测仪 第五节 数字化测图
第六节 全球定位系统(GPS)简介 实验十:新仪器认识实验
通过实验,了解新仪器的构造,初步掌握使用方法。本章重点介绍:全站型电子速测仪。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1、教材 合肥工业大学等四校合编,《测量学》(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年
2、主要参考书
(1)顾孝烈、鲍峰、程效军主编《测量学》,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年(2)过静珺主编,《土木工程测量》,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3)杨俊、赵西安主编,《土木工程测量》,科学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