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财县管以及农村一事一议有关汇报~1
乡镇财政体体制“乡财县管”改革情况以及
农村“一事一议”有关汇报材料
一、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情况
2006年以前,部分县的乡镇财政体制实行“核定收支,按比例上解(补助)”的财政管理体制模式。从2006年开始,部分县(区)财政对乡镇财政实行“收入上缴,支出下拨,统收统支,乡财县管乡用”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
(一)乡镇财政管理体制调整的具体内容 1.财政收入的核定
乡镇全年组织的财政收入实际完成数全额上缴县级财政,不计入乡镇财政收入;当地人民政府年初下达的各乡镇财政收入任务仅作为考核基数。
2.财政支出基数的核定
乡镇支出范围。按照乡镇财政支出责任划分,支出主要包括:一般公共服务、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与就业、医疗卫生、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其他支出等。
具体包括:乡镇党政机关、三权在乡镇站所人员工资和津贴及奖金支出;离休费、退休费、退职(役)费、抚恤金、遗属补助支出;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工伤和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独生子女保健费支出;村级补助支出;乡镇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公用经费支出;事业发展和其他应由乡镇承担的各项支出。
支出基数的确定。支出按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分别核定。人员经费。主要包括乡镇财政供给人员的工资性支出和按正常规定提取的工资相关性支出。公用经费。主要包括乡镇财政供给单位公务经费、交通费、福利费、工会经费等基本运转支出。
3.在体制实施期间,乡(镇)人员的变动,相应的工资及补助随之进行调整。
4.在预算执行中县人民政府批复追加的经费年终与乡镇办理统一结算。
5.其他事项规定
(1)结算办法:乡(镇)不设立金库,收入全额上缴县级金库。
(2)列入财政统发工资单位人员工资,每月由支付中心做出拨款计划交国库股,由国库股拨到代发银行,银行代发.不列入统发工资范围的人员工资、人员经费和正常公用经费,由乡财管理中心根据支出指标及乡镇特殊支出提出拨款计划,报财政局主管领导审核后交国库股拨款,(3)在年度预算执行中,对无预算指标除国家有重大政策出台需财政负担外,原则上财政不再追加支出预算指标。1.体制不够完善,制约乡镇财政的发展。县对乡镇虽然确定了乡镇财政体制,但是,在体制的制定时,不注重壮大乡镇财政实力,而偏重于上级对财力的集中,不利于调动乡镇培植财源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使乡镇财政缺乏可靠的财源基础,现行财政体制显示出,财权与事权不尽统一,责、权、利没有很好的结合。2.经济发展水平低。经济落后,财源不旺,是乡镇财政困难的基本原因。目前乡镇经济普遍发展较慢,表现有三个方面:一是经济总量明显偏低。二是产业结构以传统农业为主,传统种植业仍是这些乡镇的主业。三是二、三产业规模小。多数乡镇只有
(二)当前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两家小型乡镇企业,个体私营经济既少且小又散。由于乡镇经济规模偏小,再加上以传统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含税量”小,这些乡镇财政收入规模明显偏小,增长也比较缓慢。
(三)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的建议。
1.对乡镇实行“乡财县管”的财政管理体制后,乡镇财政职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乡镇财政的工作重心将转移到支出管理上,这就需要建立一系列与变化后的乡镇财政职能相适应的管理措施来保证新体制的运行。一是不再直接向乡镇下达财税收入任务。年度预算仍划分县级收入和乡级收入,但乡镇年度财税收入任务,由县级征收部门负责组织完成,乡镇政府及财政所负责财税工作的协调,县对县级征收部门按预算确定的总任务建立财税收入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乡镇政府由于招商引资,利用当地资源等开辟新的财源而新增的收入,县对乡镇给予一定奖励。
2.是要根据乡镇收支规模等实际情况,分类制定乡镇财政支出范围和各项开支标准,规定和完善财务审批程序,统一财务核算制度,加强支出管理。
3.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培植和壮大财源,从根本上缓解乡级财政困难。通过政府引导,整合社会经济资源,着力扶持符合乡镇实际和国家产业政策的民营经济、劳务经济等新的经济财源增长点,扩大财政收入规模。通过政府对农业的引导性投资,调整农业结构,整合农业资源,实现规模效益,全力推进绿色食品、养殖业等农业产业化进程,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二、“乡财县管”改革情况
(一)改革基本情况
为加强乡镇财政管理,规范乡镇财政收支行为,防范和 化解乡镇债务风险,进一步适应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根据自治区财政厅《关于进一步推行乡财县管工作的意见》(桂财预„2006‟154号)和《关于明确2007年我区推行乡财县管改革试点县名单的通知》(桂财预„2007‟8号)以及《关于明确2008年我区推行乡财县管改革试点县名单的通知》(桂财预„2008‟121号)文件精神,我市的德保、田东两个县从2007年开始实施乡财县管改革工作,右江区、田阳、靖西、那坡、凌云、田林、隆林等7个县(区)从2008年开始相继开展乡财县管改革工作。2009年后乐业、西林、平果三个县也相继开展乡财县管改革工作。目前,全市十二个县(区)已全面实施乡财县管改革,改革面达100%以上。通过改革,有效地缓解乡镇财政困难,为确保乡镇政权机关的正常运转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改革的主要内容:
1.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对乡镇的财务开展了银行账户清理、清理核销收入票据、开展乡镇资产清查登记等基础性工作。
2.规范业务流程管理模式。实施“乡财县管” 在保持乡镇财政资金所有权、审批权和使用权不变的前提下,对乡镇实行“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管理方式,业务流程基本采用乡财县管整体业务管理模式,但在具体做法上有所差异。如:田东县以乡镇为独立核算主体,实行“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整体业务模式,由县级财政主管部门直接管理并监督乡镇财政收支。在预算股下设“乡财管理中心”(简称“乡财中心”)具体负责全县乡镇总预算会计核算工作。乡镇各项收入必须先全部缴入“乡镇结算专户”,乡镇申请支出,先由乡镇结算员提交用款计划,经县乡财中心代账会计提出初审意见,分乡镇进行汇总,通过网络传递(扫描)到县财政局预算股乡财中心,再由乡财中心根据乡镇年度预算及各乡镇收支结存情况提出拨款意见,报局领导批准后,办理相关业务手续。
3.制定岗位设置及工作职责。如田东县“乡财管理中心”设有三个岗位:乡财中心主任(由预算股长担任)、乡财中心副主任(由预算股副股长担任)、代账会计三名。乡镇财政所按原来的“零户统管”模式进行重新分工,每个乡镇设置四个岗位:资金会计(兼票管员)、核算会计、征解会计、报账员。
4.做好改革的配套措施。如出台相关文件及具体实施细则。如:田东县人民政府下发了《田东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田东县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根据实施方案,制定了《田东县县乡财县管理改革实施细则》、《田东县乡财县管改革业务操作规程》、《田东乡财县管配套管理办法》等指导性制度。在改革中,进一步规范乡镇财务支出管理。明确乡镇的财政支出范围,制定各项开支标准;规范和完善财务审批程序,明确乡镇财政支出的基本顺序,优先保证人员工资正常发放;清理乡镇财政供养人员。结合乡镇行政、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从严管理乡镇财政供养人员,凡属于不在编人员和自聘人员等应清理清退范围的各类人员,财政不再供给经费;清理乡镇票据、账户和债权债务。核销 旧票据。对乡镇的账户进行全面清理,核实清理乡镇债权债务,并逐一登记造册报政府,严禁新增债务;加快财政系统信息化建设进程。建立县、乡财政“乡财县代管”局域网,给所属乡镇配备电脑、打印机等设备,运用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实行网上处理财政业务工作,做到乡镇用款网上申请,乡财中心通过网络审核并办理拨款手续,乡镇通过网络进行报账;建立、完善乡镇财政服务大厅。一些县所属乡镇财政所有的建立服务大厅,负责本乡镇财政资金核算管理、灾歉减免退付、零户统管报账和核算等资金管理以及乡镇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粮食综合直补资金管理、退耕还林、村干部工资发放和财政信息咨询服务等。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效率和为民服务水平。
(二)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实施“乡财县管”改革以来,各项工作开展较为顺利,但也存在不少亟待完善和解决的问题。一是一些乡镇领导在思想认识存在偏差,认为“乡财县管”就是上级财政统收统支,弱化了乡镇财政职能。二是业务操作手续略显繁杂。由于财务运作规程的细化,乡镇办理用款申请要经过分月用款计划申请,分月用款计划批复,拨款申请,拨款申请批复四个步骤,加之乡镇网络尚未成熟,不时出现无法上网或网速慢的现象,这样,乡镇往往为了某一项开支来回折腾多次,延误了资金到达乡镇账上的时间。三是相关工作人员特别是乡镇人员业务水平偏低,对“乡财县管”的业务管理流程理解不够透彻,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不强。四是乡镇预算编制粗放,不够规范。五是各项制度的制定仍不够健全,有待进 一步完善。六是受财政人员编制的限制,从内部调配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员较少(有的县刚配两个人,却要负责10个乡镇的工作量),有的县仍由预算股的工作人员兼职,工作量较重。
(三)对进一步推进乡财县管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1.继续加强改革宣传和解释工作,提高乡镇领导对“乡财县管”工作意义的认识。
2.“乡财县管”改革是一项新生事物,建议财政厅推广“乡财县管”改革实施得较好的县(区)的先进经验。
3.在软件方面,建议研发单位改进其操作性,使其更加简便、更加人性化。
4.加强业务培训。建议财政厅对县级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县级管理人员对所辖乡镇业务人员进行具体业务操作培训。
5.加强与当地编制部门联系,争取解决人员编制问题,同时,在人员编制尚未落实前,各县应积极调配相关的专业人员充实到乡财县管工作上来,以确保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农村“一事一议”上级财政奖补情况
2009年,自治区给予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奖励资金1941万元,其中:平果县1385万元,田东县556万元; 2010年,除靖西县没有开展农村一事一议工作外,其他11个县(区)均开展此项工作,并得到上级部门的好评。2010年,自治区给予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奖励资金8226万元,其中:右江区494万元,田阳县840万 元,田东县1380万元,平果县1936万元,德保县852万元,那坡县404万元,凌云县553万元,乐业县293万元,田林县710万元,隆林县446万元,西林县308万元。2011年全市12个县(区)均积极开展农村“一事一议”工作。
涉及县乡财政资金监管调研方案
有关情况汇报
根据区财政厅《县乡财政资金监管工作调研方案》的要求,现就涉及我科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惠农补贴资金发放情况
(一)上级补贴情况
2011年,各级财政部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和兑现国家和自治区各项惠农政策,加快公共财政阳光惠及广大农业、农村、农民的步伐,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工作重点。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农业补贴政策,继续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水稻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补助等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截止今年8月,各类强农惠农政策补贴达 万元,其中:(详见附件)。
(二)财政支农惠农政策资金使用管理情况 各县(区)按照要求开设专户进行管理,实行专款专用,专帐核算。各项补贴资金的主要通过“一卡通”或“一折通”的形式将补贴资金直接兑付到农户。暂时不具备实行“一卡通”或“一折通”的地方,采取直接发放现金的方式兑现补贴资金。
(三)当前我市财政支农惠农资金存在的问题 一是落实支农惠农政策性资金涉及广大农民、农村,支农惠农政策性资金大多需要落实到农户手中,而按规定要求我们需要对农户的基本资料进行核实才能兑现,兑现过程需要一定时间,造成部分支农惠农政策性资金没有能及时全部兑现到位。
二是支农惠农资金需要相关部门相互协调、相互合作才能共同完成任务,但在一些支农政策性资金落实过程中,没有明确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部门之间存在推诿现象。
(四)对当前我市财政支农惠农资金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为进一步完善支农惠农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是完善制度,不断提高财政支农惠农资金管理使用的透明度。管理使用支农资金的部门和单位在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中要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和“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严格按规定的用途和标准使用和管理专项资金,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要建立和完善公示制度、支农惠农资金专户管理制度,通过支农惠农资金国库集中支付、县
级报账制等管理措施,努力提高支农惠农资金管理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规范性。
二是明确责任,不断强化财政支农惠农资金监管力度。管理使用财政支农惠农资金的单位第一责任人,必须切实加强对支农惠农资金的分配使用管理,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行。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按规定使用和管理支农惠农资金,严禁以任何形式用支农惠农资金设置账外账和私存私放,防止和杜绝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违纪违法现象的出现。在发放支农资金中,要坚持做到“四个到位”:政策宣传到位、程序规范到位、资金发放到位、督促检查到位。对直接补贴农民的资金,要通过“一卡通”、“一折通”等方式,及时足额地兑现给农民;建立健全财政支农惠农专项资金管理使用责任制度,严格审核,确保资金管理使用安全、有效。
三是严肃纪律,确保支农惠农资金安全高效运行。相关部门和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对支农惠农资金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检查,在加强日常监督管理的同时,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项检查活动,每年安排一次支农惠农资金落实情况的专项检查,从源头上预防截留、挪用支农惠农资金的行为。坚决查处挤占挪用财政支农惠农资金的违纪违法行为。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情况
自从我市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 10 作以来,由于得到了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试点范围不断扩大,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年我市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总额14628万元,其中:中央财政奖补资金5851万元(40%);自治区财政奖补资金5118万元(35%);县财政奖补资金3659万元(25%)。
截止7月各县(区)上报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月报表来看,国库支出进度只有65.64%,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实施情况,只有田阳县开展,全市总体进度偏慢。自治区综改办《关于2011年1-6月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预算执行情况的通报》(桂农改办„2011‟15号),百色市1-6月份预算执行进度全区排名第八位。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兑现率较低。原因:一是部分乡镇工作抓力不足,项目实施进度缓慢;二是奖补金额达5万以上的项目,地税部门要求提供工程施工合同才给予纳税写票,而一事一议项目绝大多数都是群众自己投工投劳实施,因此有部分项目因无正式发票而无法报账,致使奖补资金无法及时兑现。
其他方面:少数村干部对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在实际操作中还不够民主规范;部分项目村劳力大部分外出务工,导致项目不能按时开工等。市级 方面,由于财政体制改革,省直管县,自治区下达各县(区)一事一议资金,市级只知道区级,各县资金无法掌握,对此,市级统计一事一议月报只能笼统汇总各县(区)上报数,无法核实资金数,从而分析进度无从写起。
下一步打算:严格要求各县(区),一是在加大政策宣传上下功夫,提高干部和群众对“一事一议”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干部和群众的公益意识,不断强化村民的议事能力和水平,有效促进农村“一事一议”规范有序开展。二是在规范操作程序上下功夫。坚持把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作为推进村级民主管理“村事民议”工作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渠道,着力把好预算关、程序关、监管关、公开关。严禁超出农民承受能力搞“面子工程”、“政绩工程”;对程序不到位,资料不真实的,坚决不予申报和审批;对“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防止将“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变成加重农民负担的新口子。同时,要将所有事项通过村务公开栏或其他形式向群众公示,真正做到公开、透明。三是加强一事一议月报表上报质量,准确上报资金进度,认真分析情况,及时上报自治区。
三、乡镇财政基础建设情况
(一)乡镇财政所办公用房标准化建设进展情况 根据自治区的布署和要求,我市以全面开展乡镇财政所标准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设计和房屋建筑式样图纸已发 到各县(区),2010年下达我市乡镇财政所标准化建设补助资金2235万元(桂财预„2010‟304号),共计59个乡镇财政所,已全部按时拨付各县(区)财政局。各县(区)乡镇财政所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以按照自治区要求上报,图纸设计和招标工作等其他各项工作,正在积极开展中。
(二)基础信息网络建设情况
全市各县(区)各财政所平均都安排有一台电脑,并安装并运行家电下乡、综合直补等强农惠农补贴信息网络平台。
(三)交通工具配置情况
目前基层财政所基本没有配备交通工具,据统计,配有汽车8台,摩托车14台,少部分职工以私人的两轮摩托车代步,大部工分职工徒步下村做工作,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目前县乡级财政困难,无法给乡镇财政所配置交通工具,十分不便为群众服务。
(四)乡镇财政所基础工作及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管理办法情况
乡镇财政所自取消农业税后,工作职能也随之改变。为更好的适应新的工作,财政局经常组织财政所工作人员加强网络技术操作及业务培训,更好地为群众服务。二是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和财政资金管理办法,相应制定了《乡镇财政所工作制度》、《会计监督与管理制度》、《财政预算管 理制度》等。
附:2011年惠农补贴资金发放情况表
二〇一一年八月三十日 农业科14
农村科
第二篇:村财乡管汇报
南佐镇 “村财乡管”工作汇报
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财政体制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按照上级精神,从2006年9月开始全镇实行 “村财乡管”,镇政府与所辖各村签订了农村财务委托代理协议书,经过5年多的运行,取得一定成绩,在完善村财乡管,使村级资金发挥更大效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做出了一定的成绩。
南佐镇现有12个村民委员会,全镇占地面积42.5平方公里,总人口15000余人,全部为农业人口,计税土地面积16512亩,全年村级转移支付45万元。
2006年与各村签订委托代理协议书前,我镇农村财务管理已经具有了“村财乡管”的雏形,签订协议后,这一形势进一步完善,村级财务由财政所统一核算,统一建帐,统一管理,实行报帐制。各村设立民主理财小组,对村集体财务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村级各项收支必须经过村两委研究决定,并开具正规的票据,由村书记和村主任两人签字,并加盖村务公开监督印章方可入账,金额较大的支出还要经过镇主要领导的审核,确定属于合理支出、并签字同意后到集中收付中心支取,各村的财务情况,按照公开程序及时向村民公开,做到公平、公正、合理。
为能够及时的办理事务,我镇将过去规定的每月6日前统一审核票据、集中记账的规定做了调整,改为随时办理,并在镇阳光政务大厅设立专门窗口,方便了各村办理事务,提高了工作效
率。镇财务收付中心在管理财务的同时首先确保村组干部工资,保村级正常运转,对村级债务进行清理统计。这样有效控制村级财务混乱现象,使各项工作趋于正常化。为了调动村级干部工作积极性,在有限的资金情况下,逐步增加村级发展经费,逐年增加村干部报酬,打消了村干部的顾虑,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我镇“村财乡管”经过提前运作,从实践中不断摸索经验,已基本掌握村财乡管操作技能。在2006年9月份按照县政府统一布署,“村财乡管”更加完善。“村财乡管”坚持资金所有权不变,资金使用权不变,资金的审批权不变的原则,由财政所统一管理、统一核算,实行定期报帐的一种管理模式。村级资金分配上充分发扬民主,镇党政班子集体研究。尽最大程度让资金分配科学合理。在分配上采取:留足村干部工资和五保户户补助,并把村干部工资划分两部分组成,①是固定工资按时打卡;②是绩效工资年底考评,根据考核名次,分别奖励。剩余部分作为村级经费,并按照各村情况分配到村。同时张榜公示,接受监督。
取得成绩:
1、在资金分配上落实了三个到位。①是资金分配到位,村级资金按预算全额分配到各村,乡镇不截留一分;②是资金使用到位,村级资金必须用在村级事务上;③是资金监督到位,对村级资金全过程监督。这种科学合理分配,民主阳光管理,得到各村大力支持和拥护。
2、确保村干部工资、五保户补助按时打卡发放,极大调动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使五保户老有所养。
3、确
保村级正常运转经费的供给,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有序开展。
4、充分发挥村级资金使用效益,由原来事后监督,变为事前监督。使村级干部工资标准统一,村级公务开支比较合理。
5、有效遏制村级出现新的债务,在保正常运转的同时,不同程度化解了部分老的债务。
6、各村建帐统一规范,核算及时。避免过去有的村一年记一次帐,甚至不记帐,致使村级财务混乱。
经过几年来的大量工作,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如:村级财务人员工作能力不足,业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村级经费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村经济的发展,对各村的监管仍然还有不到位的地方,下一步要进一步规范入账票据,制定统一的格式,杜绝白条入账现象的发生。
今后,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只持下,我镇“村财乡管”工作一定会更加合理有序的发展,取得更大的成绩。
第三篇:村财乡管汇报材料
***乡镇村财镇管工作汇报材料
今年元月,按照县委、县纪委有关村财镇管暨实行农村财务集中收支的文件要求,我镇开始进行村财镇管的试点工作。根据上级的部署,结合我镇的实际情况,做到认识到位,措施到位,人员到位。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实行“统一管理、集中收支,分户核算,三权不变(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的管理模式,扎扎实实做好村财镇管工作,使我镇农村财务监督管理和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现简要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认识充分,计划周详
农村财务管理历来是群众最关心、最敏感的问题,也是滋生腐败,导致农村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镇党委、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把加强农村财务管理作为破解这一难题和进一步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完善惩防体系的一个重要抓手。在正式实施前,镇领导班子多次召开了专门的会议,就实施步骤、实施办法、具体措施以及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预案,明确了工作思路和操作办法,为工作的顺利推进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具体做到了“领导强、宣传广、底数清、方案明、交接快、硬件齐”。
领导强,就是成立了强有力的领导小组,由镇长亲自安排,党委副书记、纪检书记具体负责,镇纪委和经管部门具体落实,从而为这项工作的顺利实行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宣传广,就 是在工作正式启动前,通过会议、简报、宣传栏等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将实行村财镇管的主要模式、现实意义及其重要作用向镇村干部进行宣传,从而提高了镇村干部和群众的认识,取得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为实施村财镇管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底数清,即由镇政府组织,从镇纪委和经管站及相关部门抽调精干力量,对全镇23个村逐步进行了全面的清产核资,通过现场勘查、实际盘点、账务清算等办法,全面掌握了村级资产资源底数,为办理交接和明确相互责任奠定了基础。方案明,就是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镇《实施意见》、《纪律规定》和《报账方法》等规章制度,不仅对工作思路、实施步骤以及具体措施进行了明确,而且明确了代理工作所要坚持的标准和原则,为顺利搞好代理工作的落实奠定了基础。交接快,就是在实施村账村财镇管前,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安排进行村级财务清理核实,理顺财务关系。在此基础上,用两个月时间逐村办理交接手续。硬件齐,就是在镇财政相当困难的情况下,挤出资金3万多元,购买了电脑、一体机、文件柜、保险柜、办公桌椅和办公用品,高标准安排了办公场所,并按照一村一柜一锁的标准设置了村级财务档案室,并落实了防火、防盗、防潮、防蛀等措施。
二、建章立制,实行规范化管理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建立健全了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主要抓了以下的工作:成立村的理财小组;明确纳入村帐镇管财务范围的是村集体所有资金、资产、资源;明确镇 会计结算中心专职人员的职责;落实报帐员的职责;建立现金、票据、有价证券的管理制度;制定开支审批制度;建立完善村集体资产合同管理制度;实行民主理财监督制度;制定完善相关的其它管理制度。
在制度建设中,突出抓好财务开支制度,堵塞漏洞,拒绝不合理开支,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防止腐败。做到“八个不付款”:即没有单据不付款;未经主管领导审批不付款;超越权限不付款;开支不当不付款;用途不明不付款;印章不全不付款;数量、金额不清不付款;前欠不清不付款。会计结算中心始终坚持“三权不变、统一管理、集中支付、分户核算”,不干涉单位的内部事务,依靠制度、票据、技术手段完成工作,实行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工作起来做到既科学、方便,又易操作,不但规范化了管理,加强了约束,同时,也有效地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三、突出一个“管”字,在强化廉情监控上下功夫。为保证村账镇管取得预期的效果,改善村级支出无序的局面,我们狠抓了村级财务监督管理。一是实行全程监督。一改过去事后监督的模式,变事后监督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有效控制了公款私存、白条抵库、库存现金超限额以及挪用公款现象,控制和减少了村级不合理支出,避免违法违纪行为发生。二是发扬民主监督。充分发挥村民主理财小组作用,严格执行村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财务公开制度,真正做到让群众事前参与、事中介入和事后监督,保证了广大农民群众对村级财务的监督权、决策权和知 情权,激发了村民参与民主决策的热情和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三是健全制度监督。我们制订了《黄粱梦镇村级财务委托代理流程图》、《会计中心工作职责》、《报账员工作职责》、《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制度,确保村财镇管工作的有效运行。四是加强廉情监控。在容易出现违纪违规的环节设置了必要的控管措施,从而使财务管理体制具有前瞻性和预防性功能,铲除了产生浪费和违规违纪的土壤,彻底解决了“小金库”问题,增强了农村基层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性,做到了“群众明白、干部清白”,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四、工作成效及下一步打算
经过半年的实践证明,实行村帐镇管工作,进一步完善了集体财务的监管制度,促进了农村经济、民主科学理财和基层廉政建设,最大限度提高了村集体的效益,用之于民,造福于民,让群众拥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切实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其主要表现为:
一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了腐败,促进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实行村帐镇管,村里的一切经济收入和费用支出情况定期公开,置于广大干部群众监督之下,给干部一定的约束,有效地避免和防止因失去群众监督而滋生挥霍浪费的行为,杜绝了“抽屉帐”、“袋袋帐”、“糊涂帐”的存在以及干部滥吃滥用的现象,保持了村级干部队伍的清正廉洁,提高了透明度和公信力,还干部一个清白,给群众一个明白,群众不再对村干部乱猜疑了,为农村的 稳定消除了不安定的因素,群众是满意的。
二是降低了各村的财务管理成本。原来每个村需设会计、出纳2人,实行村帐镇管,每个村只设1个报帐员,减少了人员开支,既体现了“精简、效能”的村级机构改革原则,又切实减轻了基层经济负担,有效地降低了村集体经济管理成本。
三是强化了会计监督职能。村帐镇管制度的推行,使行政村与会计的利益进行了脱钩,有效地改变了会计原来的依附地位,抑制了不规范的做法;同时是抓好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切入点,也是切断腐败“财源”的有效措施。如原来各村都设有多个帐户(存折),实行村帐镇管后,各村只有设1个帐户,解决了私设小金库、滥吃滥用等违纪违法问题,有利于从源头上防范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实施村帐镇管半年来,全镇没有发生这方面的违纪案件。
四是提高了农村会计信息质量。基本上杜绝了少数单位会计信息不真、数字不实,帐目乱堆乱放,出纳、会计帐目一个样,凭证手续不全,一些集体收入不入帐,私设小金库,搞帐外帐,虚报虚领等不良现象。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高标准、严要求,认真搞好清产核资,按照成熟一个,代管一个,先易后难的原则分期分批组织好移交接收工作,最终使全镇所有村的财务实现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管理。
2010年5月25日
第四篇:2010-2011一事一议汇报材料
白马铺乡一事一议汇报材料白马铺乡人民政府
为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乡从2010年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以来,充分调动起了广大农民群众筹资筹劳建设村内集体公益事业的积极性。下面我就2010年一事一议项目的完成情况及今年一事一议项目的实施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以汇报:
一、2010年我乡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项目完成情况 2010年我乡纳入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实施的项目共有10个,村容村貌整治工程3个,村级文化广场3个,道路修建1个,排水工程1个,小康农宅水电路配套工程3个,受益人数达1622人,批准总投资2233240 元,其中:村民酬劳620个,每个工折资30元,共折资12400元,申请财政奖补资金2100000元(奖补资金现已全部到位)。10个项目分布于3个村委会,涉及34个自然村,均在一事一议方案的预期内完工。其中:
1、高户村的新农村文化广场,农宅配套、村容村貌整治、道路修建,排水工程及小康农宅水电路配套工程建设项目;高户村现有362户人,总人口 1629人,劳动力630人,项目受益185户,受益740人。本项目筹资0元,酬劳620 人,标准10 工日,本项目筹资筹劳共计:124000元,申请财政奖补资金
700000 元。
2、白马村的新农村文化广场,新建小康农宅水电路配套工程、村容村貌整治工程;白马村现有524户人,总人口 2878人,劳动力838人,项目受益258户,受益674人。本项目筹资8200元,酬劳0人,标准 0工日,本项目筹资筹劳共计:8200元,申请财政奖补资金700000 元。
3、肴子村的新农村文化广场,村级文化活动中心,新建小康农宅水电路配套工程;肴子村现有592户人,总人口 2621人,劳动力763人,项目受益52户,受益208人。本项目筹资1040元,酬劳0人,标准 0工日,本项目筹资筹劳共计:1040元,申请财政奖补资金700000 元。
4、2011年我乡纳入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实施的项目共有1个,是道路修建工程,受益人数达285户1220人,批准总投资444000 元,其中:村民酬劳6240个,每个工折资40元,共折资274000元,申请财政奖补资金170000元(项目正在实施建设当中)。此个项目涉及5个自然村。
二、加强领导,严格操作
2010年财政奖补试点工作是一次开拓性的创新工作,政策性强、程序严密、工作面广,直接关系着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农村社会经济长远发展。全乡涉及有3个村委会,34个自然村,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点多面广、情况复杂、工作量大。白马乡党委、政府非常重视这项工作,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的一事一议财政奖
补工作领导小组,并组织召开了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会议,重点培训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操作程序。
三、具体做法
白马乡坚持以财政奖补资金为引导,以农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为基础,解决村民迫切需要并直接受益的公益事业建设项目,议事尊重村民意愿,使大多数村民能直接受益,充分调动农民筹资筹劳的积极性。
白马乡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公益事业发展滞后,是制约 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也是广大农民群众反映最强烈、最迫切的民生问题。通过2010年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解决了我乡农民群众很多实际问题,受益村民非常满意,部份村民正准备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住房改造等。实践证明: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有利于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形成农村公益事业发展新机制,使农民依靠自己的双手,在政府的扶持下,改善直接受益的生产生活条件,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白马乡实施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是组织协调难。少数村民由于文化素质低,全局观念淡薄,当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发生冲突时,协调难度大,比如道路建设尤为突出。
(二)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全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镇村两级财政负担重,加大对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困难。
(三)财政奖补资金下拨慢。由于镇村两级财政负担重,无法先垫付给项目村实施,导致项目村资金缺口过大,负债累累,严重影响群众建设的积极性。
五、下一步工作思路及建议
(一)加大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必须不断开辟新的农业投入渠道,逐步形成农民积极筹资投劳、政府持续加大投入、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各地方结合实际,安排专项财政资金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农村金融部门也将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增强农村自我发展的能力。
(四)加强财政补助资金下拨的速度。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资金单靠镇、村、个人垫付建设难度非常大。所以要加强以财政补助下拨资金为拉动、带动的影响力,从而提高农民群众对公益事业建设的积极性。
第五篇:白马乡一事一议自查报告
白马乡2012年一事一议工作自查报告
县财政局:
根据县财政局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具体要求,为确保2012年“一事一议”工作的顺利完成,促进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我乡对2012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一事一议项目建设情况
2012年全乡共申报“一事一议”项目4个,总筹资91890元,财政奖补资金646590元,其中,2个道路硬化项目,2个饮水项目。
二、一事一议资金使用管理情况
村自筹资金全部转入乡财政 “一事一议”专户上,共计91890元,4个项目完工并验收合格,按规定将财政奖补资金和村民自筹款一并给各村作为该项目的建设资金。
三、一事一议筹资的实施效果
一事一议项目的开展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道路的硬化和村内饮水工程项目的开展使得村民生产和生活条件逐渐改善,有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一部分筹资户思想认识不高,另外村里经常出现“有事难议”的状况。以后的工作中已自查出现的问题为解决要点,积极做好
一事一议政策的宣传,努力提高一事一议有关政策的执行力。
五、对今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认真贯彻和落实好一事一议相关文件的指示及要求并
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好对村民一事一议的宣传,改进办事方法,做好项目开展的每一个环节。在乡及各村建立起一套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确保今后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顺利完成,使好政策落实并且达到最好的效果。
白马乡财政所
2013年1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