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森林植物检疫技术规程
森林植物检疫技术规程
1.总则
1.1为了防止危险性森林病虫的传播蔓延,确保林业生产安全,使检疫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根据《植物检疫条例》和《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林业部分)》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规程。1.2本规程适用于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国外引种审批及疫情监测。2.产地检疫
2.1种苗繁育基地的建立
2.1.1生产单位(个人)新建种苗繁育基地,应在当地森林植物检疫(以下简称森检)机构指导下,选择符合检疫要求的地方设立。
2.1.2种苗繁育基地所用的野生、栽培种子、果实、苗木(含试管苗)、插条、接穗、砧木、叶片、芽体、块根、块茎、鳞茎、球茎、花粉、细胞培养材料等繁殖材料,不得带有检疫对象和其它危险性病、虫。2.1.3种苗繁育基地周围定植的植物应与所繁育的材料不传染或不交叉感染检疫对象和其它危险性病、虫。2.1.4已建的种苗繁育基地发生检疫对象和其它危险性病、虫的,要采取措施限期扑灭。
2.1.5种苗繁育集中的区域(单位),应配备兼职森检员负责本区域(单位)的疫情调查、除害处理,并协助当地森检机构工作。2.2产地检疫调查
2.2.1种苗繁育基地的检疫调查
2.2.1.1检疫调查应根据不同检疫对象和其它危险性病、虫的生物学特性,在病害发病盛期或末期、虫害危害高峰期或某一虫态发生高峰期进行,每年不得少于两次。
2.2.1.2检疫调查前,森检员(或兼职森检员)应询问种苗繁育基地的种苗来源、栽培管理及检疫对象和其它危险性病、虫发生情况,确定调查重点和调查方法,做好观察、采集、鉴定用的工具和记录表格等准备。
2.2.1.3检疫调查一般先进行踏查。踏查要选择有代表性的路线,穿过种苗繁育基地,必要时可采用定点(定株)检查。
a.踏查苗木时,需查看顶梢、叶片、茎干及枝条等有无病变、病害症状、虫体及被害状等,必要时挖取苗木检查根部。初步确定病虫种类、分布范围、发生面积、发生特点、危害程度。
b.对在踏查过程中发现的检疫对象和其它危险性病、虫,需进一步掌握危害情况的,应设立标准地(或样方)做详细调查。
2.2.1.4标准地(或样方)设置
a.标准地应选设在病、虫发生区域内有代表性的地段。
b.标准地的累积总面积应不少于调查总面积的0.1%-5%,针叶树的种苗繁育基地每块标准面积为0.1-5m2(或1-2m的条播带),阔叶树的种苗繁育基地每块标准地面积为1-5m2。花卉、中药材、经济林木标准地参照上述规定设置。
c.对抽取的样株进行逐株检查。统计调查总株数、病虫种类或病虫编号、被害株数和危害程度,计算感病 株率、感病指数、虫口密度、有虫株率。2.2.2种子园、母树林的检疫调查
2.2.2.1种子园、母树林以标准地调查为主。
2.2.2.2标准地应选设在有代表性的地段,在虫害危害高峰期或病害发生盛期、末期进行。同一类型的林分,面积在5hm2以上时应不少于4块标准地,面积在5hm2以下时,选设一块标准地。每块标准地林木株数应不少10-15株,按树冠上、中、下不同部位,每株随机采摘种子(果实)10-100个,逐个进行解剖检查。
2.2.2.3种子收获前期或收获后开展检疫调查的,从种子堆里取样检查,调查数量按调运检疫3.1.2.4条款进行。2.2.2.4检查方法
a.用肉眼或借助放大镜直观检查采摘下的种子(果实)表面有无病害症状、虫体或危害特征(斑点、虫孔、虫粪等)。
b.对种子表面色泽异常的,剖开种粒检查种子内部是否有病害症状、虫体及被害状,确定病虫种类、被害数量及被害率。
2.2.3贮木场及加工场(点)的检疫调查
a.贮木木场及加工场(点)的检疫调查应视疫情发生情况,从楞垛表面抽样或分层抽样调查。
b.对原木、锯材、竹材、藤等,每堆垛(捆)抽样不得少于5m3或3-6根(条),每根样株选设样方2-4个,样方大小一般为20cm×50cm(或10cm×100cm);不足上述数量的全部检查。
c.检查上述受检物表面有无蛀孔屑、虫粪、活虫、茧蛹、病害症状等,并要铲起树皮,查看韧皮部或木质部内部害虫和菌体。2.2.4集贸市场的检疫调查
2.2.4.1对集贸市场的经营木、竹材、藤及其制品(含半成品)和种苗、花卉、经济林木、中药材、果品等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检疫调查,按应检物总量的0.5%-15%抽样检查。小批量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应全部检查。
2.3检疫调查记录和标本采集
2.3.1将各项调查结果填入《产地检疫调查表》(附表1)。
2.3.2对踏查中发现的检疫对象和其它危险性病、虫,要采集标本若干份,附上采集标签,对一时不能有结果的,待培养或饲养后,供室内进一步检验或送专害鉴定。
病害标本要有典型症状并且带有病原体;虫害标本要求虫体完整,具被害状。2.4室内检验 2.4.1害虫检验
2.4.1.1对混杂在种子间的害虫,用回旋筛检验。对隐藏在种子内的害虫,可采用剖粒、比重、染色或软X射线透视、药物染色等进行检查。
2.4.1.2对隐蔽在叶部或干、茎部的害虫,用刀、锯或其他工具剖开被害部位或可疑部位进行检查。剖开 时应注意保持虫体完整。
2.4.1.3借助于解剖镜、显微镜等仪器设备,参照已定名的昆虫标本、有关图谱、资料等进行识别鉴定。2.4.1.4对一时鉴定不出的害虫,采取人工饲养方法,养至成虫期鉴定,或结合观察各虫态特征及其生物学特性,做出准确鉴定。必要时送请有关专家鉴定。2.4.2病害检验 2.4.2.1病原真菌检验
a.采集一定数量症状典型的病害和寄主标本。b.观察病害的危害病状、病症特点及对寄主影响。c.用徒手切片或石蜡切片等方法,借助显微镜观察病原 真菌形态特征。
d.用组织分离法或孢子稀释法分离致病真菌。必要时,进行生理生化测定及病原接种,进行识别鉴定。e.记载病原真菌特点、培养性状。2.4.2.2病原细菌检验。
a.观察寄主症状是否具典型细菌性病害的溢菌现象、是否有菌浓,并用显微镜检查病组织,观察病健交界处是否有大量细菌游出,初步确定是否为细菌病害。
b.采用稀释分离法从病组织中分离培养病原细菌,并通过稀释或划线法获得纯培养菌株。c.用柯克氏法则进一步鉴定病原细菌的致病性,利用植物过敏反应快速筛选致病性细菌。d.从接种植物病组织中再分离获得细菌,并与原来病株上分离获得的细菌比较。e.根据细菌形态、大小特征、菌株生理生化特点、致病性等确定其种类。2.4.2.3寄生线虫检验
a.直接采取新鲜病变的组织、器官或根围土壤。
b.采用贝尔曼法或浅盘法分离线虫;如果是非转移型线虫,可直接用手剥离。c.分离后直接检查。需保存或用显微镜观察的线虫用固定液固定。2.4.2.4病毒检验
a.通过田间调查、症状观察、初步确定是否为病毒病害。
b.采集病毒样品,并用摩擦接种观察接种后症状表现及变化是否与感病植物一致。c.用电镜观察病毒形态和进行细胞病理解剖或用血清学、聚合酶链式反应等技术进行鉴定。2.5检疫处理
2.5.1根据产地检疫调查、室内检验结果,对发现有检疫对象和其它危险性病、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应监督、指导生产(经营)单位(个人)进行除害处理。
2.5.2对新发生检疫对象和其它危险性病、虫的,必须采取措施彻底扑灭,并依法向当地森检机构和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报告疫情。2.6检疫签证
2.6.1经产地检疫调查、室内检验,对未发现检疫对象和其它危险性病、虫的,签发《产地检疫合格证》; 对带有检疫对象和其它危险性病虫的,签发《检疫处理通知单》。
2.6.2对调出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可凭《产地检疫合格证》直接换发《植物检疫证书》。《产地检疫合格证》的有效期为六个月。3.调运检疫 3.1调出检疫 3.1.1受理报验
3.1.1.1森检机构应受理、审核《森林植物检疫报检单》(附表2)和调入省的《森林植物检疫要求书》(附表3),根据报检单分析疫情,明确检验要求,准备检疫工具,确定现场检疫时间(15日以内),并通知报检人。
3.1.1.2邮包寄件人在报检时,要同时交验邮包。3.1.2现场检查
3.1.2.1除按规定可直接签发《植物检疫证书》的外,均需经过现场检查。
3.1.2.2对照《森林植物检疫报检单》,在现场核对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名称、数量和来源,看报检单与调运的应检物是否相符。
3.1.2.3检查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表层、包装物外部、填充物、堆放场所、运载工具和铺垫材料等是否带有检疫对象或其它危险性病、虫。
3.1.2.4按照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种类和数量,抽取一定数量的样品进行现场检验。
抽样以“批”为单位进行。本规程中的“批”是指来自同一地区、同一日期、使用同一运输工具、同一品名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
a.种子、果实(干、鲜果):按一批货物总数或总件数抽取,抽样数量为0.5%-5%;
b.苗木(含试管苗)、块根、块茎、鳞茎、球茎、砧木、插条、接穗、花卉等繁殖材料:按一批货物总件数抽取,抽样数量为1%-5%;
c.生药材:按一贷物总件数抽取,抽样数量为0.5%-5%;
d.原木:锯材、竹材、藤及其制品(含半成品)和进境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再调运,按一批货物总数或总件数抽取,抽样数量为0.5%-10%;
e.散装种子、果实、苗木(含试管苗)、块根、块茎、鳞茎、球茎、生药材等:按货物总量的0.5%-5%抽查。种子、果实、生药材少于1kg,苗木(含试管苗)、块根、块茎、鳞茎、球茎、砧木、插条、接穗少于20株,应全部检查;
f.其它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可参照上述各类办理。按照上述比例抽样检查的最低数量不得少于5件;不足5件的,件件检查;
g.现场检验的样品是确定一批货物是否带有检疫对象和其它危险性病、虫的重要依据,怀疑带有检疫对象或其它危险性病、虫时要扩大抽样数量,抽样数量应不得低于上述规定的上限。3.1.2.5抽样方法
a.现场检查散装的种子、果实、苗木(含试管苗)、块根、块茎、鳞茎、球茎、花卉、中药材等时,按照 抽样比例,从报检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中分层取样,直到取完规定的样品数量为止。
b.现场检查原木、锯材、竹材、藤等时,按抽样比例,视疫情发生情况从楞垛表层或分层抽样检查。3.1.2.6现场检验
a.种子、果实外部检验:将抽取的种实样品倒入事先准备好的容器内,用肉眼或借助扩大镜直接观察种实外部有无伤害情况,把异常的种子、果实拣出,放在白纸上剖粒检查果肉、果核或经过不同规格筛选出的虫体、虫卵、病粒、菌核等,作初步鉴定。
b.苗木检验:将抽取的苗木(含试管苗)、砧木、插条、接穗、块根、块茎、鳞茎、球茎等检验样品,放在一块100cm×100cm白布(或塑料布)上,逐株(根)进行检查,详细观察根、茎、叶、芽、花等各个部位,有无变形、变色、溃疡、枯死、虫瘿、虫孔、蛀屑、虫粪等,作初步鉴定。
c.枝干、原木、锯材、竹材、藤及其制品(含半成品)检验:现场仔细检查枝干、原木、锯材、竹材、藤等外表及裂缝处有无溃疡、肿瘤、流脂、变色、虫体、卵囊、虫孔、虫粪、蛀屑等,作初步鉴定。d.中药材、果品、野生及栽培菌类检验:用肉眼或借助扩大镜直接观察表面有无危害症状(斑点、虫孔、虫粪等),并剖开检查内部,确定病虫种类、数量,作初步鉴定。3.1.2.7室内检验
a.对现场检查不能作出可靠鉴定的,需再抽取一定数量的样品作为室内检验样品,连同现场检疫时发现的可疑病、虫一起做室内检验。
b.室内检验方法参照产地检疫2.4.条款进行。3.1.3检疫处理
3.1.3.1对受检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经现场检查、室内检验,发现检疫对象或其它危险性病虫的,森检机构应签发《检疫处理通知单》,责令受检单位(个人)按规定要求进行除害处理。
3.1.3.2对目前尚无办法除害处理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应责令改变用途或控制使用,采取上述措施均无效时,应予销毁。销毁货物的总值超过10000元时,须经省级森检机构批准。
3.1.3.3对受检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包装材料、填充物、堆放场所、运输工具、装载容器、铺垫材料等,经检疫发现疫情时,责令受检单位(个人)按照森检机构的要求进行除害处理。3.1.4签发证书
3.1.4.1凡列入《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名单》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必须在取得《植物检疫证书》后方可调运。《植物检疫证书》按一批(同一地区、同一日期、使用同一运输工具、同一品名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一证开具,货证同行。
3.1.4.2评定依据:国家林业主管部门发布的《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名单》,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主管部门发布的补充森检对象名单,调入省、自治区、直辖市提出的检疫要求和国家林业局指定单位编制的疫情数据。
3.1.4.3签证依据
a.根据查核结果签证。对从无检疫对象发生的县调出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经查核后签发《植物检疫证书》;凭有效期内《产地检疫合格证》或中转换证签发《植物检疫证书》; b.根据现场检疫结果签证。适用于经现场检查可确定合格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 c.根据室内检验结果签证。适用于必须通过室内检验才能确定合格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
d.根据除害处理结果签证。适用于经现场检查或室内检验不合格、但经除害处理后合格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
3.1.4.4省际间属二次或因中转更换运输工具调运同一批次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存放时间在1个月以内的,凭森检机构的有效《植物检疫证书》换签新证,但如果转运地疫情严重、可能染疫的,应实施检疫,合格后签发《植物检疫证书》。3.2调入检疫
3.2.1省际间调运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调入单位应事先向当地森检机构取得《森林植物检疫要求书》,并交调出单位。
3.2.2对调入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调入单位(个人)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其委托的森检机构应当查验《植物检疫证书》,必要时可以进行复检。
3.2.2.1复检时发现检疫对象和其它危险性病、虫的,应下达《检疫处理通知单》,采取相应的防范疫情扩散的措施,监督、指导收货人进行除害处理,并将有关情况及时通告调出地省级森检机构。受委托的森检机构发现检疫对象和其它危险性病、虫的,应及时报告本省森检机构。
3.2.2.2复检时发现检疫对象和其它危险性病、虫的,复检情况必须做详细记录,保存抽检样品和标本。请专家鉴定的,需请专家出具书面鉴定材料。
3.2.3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木材检查站、森检检查站,对过往检查站的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必须查验其《植物检疫证书》;对无《植物检疫证书》的,必须到当地森检机构进行补检,经检疫合格,补发《植物检疫证书》后方准调运,并按《林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予以处罚。4.国外引种检疫审批
4.1从国外引进林木种子、苗木和其它繁殖材料时,引种单位(或代理单位)必须在对外签订贸易合同、协议前30天,向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森检机构提出申请(国务院有关部门所属的在京单位向国家林业局森检管理机构或者其指定的森检单位提出申请),填写“引进林木种子、苗木及其繁殖材料检疫审批单”。申请引种审批时,需提供以下材料: a.在原产地引进种苗的病虫害发生情况材料; b.引进种苗的隔离试种计划和管理措施;
c.再次引进相同品种种苗时,需出示国内种植地森检机构出具的疫情监测报告。
4.2审批机构在接到审批单15日内依照规定进行审批。对同意引进的,确定引种的种植地点、管理单位(个人)和监管措施等,提出对外检疫要求。
4.3引种单位在取得审批单后,将审批单中提出的检疫要求列入贸易合同或协议中。引进时,需取得输出国植物检疫证书,证明符合我国检疫要求。
4.4种苗引进后,引种单位(个人)须按审批单位审定的地点和监管措施进行隔离试种。隔离试种场所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a.有围墙、防疫沟等自然间隔或不同植物的隔离带;
b.周围一定距离内(按不同引种植物而定)不得种植同一科、属植物; c.灌溉及排水条件应符合检疫和除治要求;
d.有完善的管理措施并配备病虫防治专业技术人员; e.经审批单位审定合格后,方准使用。
4.5引进的林木种子、苗木和其它繁殖材料在隔离试种期间,森检机构应对其进行调查、观察和检疫,指导、监督引种单位(个人)对发现的检疫对象和其它危险性病、虫进行处理。引种单位(个人)应加强对引进的林木种子、苗木和其它繁殖材料的生产(经营)管理,做好病虫害监测工作,发现检疫对象和其它危险性病、虫时,应查明情况,防止扩散蔓延,并及时书面报告当地森检机构;发生重大疫情时,应向省级森检机构和国家林业局报告。
4.6引进的林木种子、苗木和其它繁殖材料,经森检机构调查、检疫,确认无检疫对象和其它危险性病、虫危害后,引种单位(个人)方可分散种植。隔离试种期限为:一年生植物不少于一个生长周期,多年生植物不得少于两年。5.样品和档案管理 5.1样品管理
5.1.1样品是确定一批货物是否带有危险性病、虫的重要依据,应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5.1.1.1抽取检验样品要给报检人签发《采样凭证》(附表4)。
5.1.1.2在检疫过程中发现检疫对象和其它危险性病、虫的,必须保存样品,保存期至少3个月。对不易长期保存的样品,可根据具体情况缩短时间。
5.1.1.3样品要制成标本保存。标本要注明寄主、调入(出)地和发现时间:不易制成标本的被害状及现场,可摄制照片、录像片等存档备查。
5.1.1.4样品要有专人负责管理,保存期间要注意防潮、防虫、以免受损变质。
5.1.1.5根据样品种类登记造册,列明报检单位、货物名称、样品数量、取样时间、存放起止日期、检疫结果和最后处理意见。
5.2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各种检疫记录、检疫单证,需建立专门档案,以备检查、查询及研究之用。5.3《植物检疫证书》等各种检疫单证属法律文书,一般需保存3年,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延长或缩短。6.附则
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实行,1989年林业部印发的《国内森林植物检疫技术规程》同时废止。
第二篇:森林植物检疫技术规程
森林植物检疫技术规程
1.总则
1.1 为了防止危险性森林病虫的传播蔓延,确保林业生产安全,使检疫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根据《植物检疫条例》和《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林业部分)》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规程。
1.2 本规程适用于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国外引种审批及疫情监测。2.产地检疫
2.1 种苗繁育基地的建立
2.1.1 生产单位(个人)新建种苗繁育基地,应在当地森林植物检疫(以下简称森检)机构指导下,选择符合检疫要求的地方设立。
2.1.2 种苗繁育基地所用的野生、栽培种子、果实、苗木(含试管苗)、插条、接穗、砧木、叶片、芽体、块根、块茎、鳞茎、球茎、花粉、细胞培养材料等繁殖材料,不得带有检疫对象和其它危险性病、虫。
2.1.3 种苗繁育基地周围定植的植物应与所繁育的材料不传染或不交叉感染检疫对象和其它危险性病、虫。
2.1.4 已建的种苗繁育基地发生检疫对象和其它危险性病、虫的,要采取措施限期扑灭。2.1.5 种苗繁育集中的区域(单位),应配备兼职森检员负责本区域(单位)的疫情调查、除害处理,并协助当地森检机构工作。2.2 产地检疫调查
2.2.1 种苗繁育基地的检疫调查
2.2.1.1 检疫调查应根据不同检疫对象和其它危险性病、虫的生物学特性,在病害发病盛期或末期、虫害危害高峰期或某一虫态发生高峰期进行,每年不得少于两次。
2.2.1.2 检疫调查前,森检员(或兼职森检员)应询问种苗繁育基地的种苗来源、栽培管理及检疫对象和其它危险性病、虫发生情况,确定调查重点和调查方法,做好观察、采集、鉴定用的工具和记录表格等准备。
2.2.1.3 检疫调查一般先进行踏查。踏查要选择有代表性的路线,穿过种苗繁育基地,必要时可采用定点(定株)检查。
a.踏查苗木时,需查看顶梢、叶片、茎干及枝条等有无病变、病害症状、虫体及被害状等,必要时挖取苗木检查根部。初步确定病虫种类、分布范围、发生面积、发生特点、危害程度。b.对在踏查过程中发现的检疫对象和其它危险性病、虫,需进一步掌握危害情况的,应设立标准地(或样方)做详细调查。2.2.1.4 标准地(或样方)设置
a.标准地应选设在病、虫发生区域内有代表性的地段。
b.标准地的累积总面积应不少于调查总面积的0.1%-5%,针叶树的种苗繁育基地每块标准面积为0.1-5m2(或1-2m的条播带),阔叶树的种苗繁育基地每块标准地面积为1-5m2。花卉、中药材、经济林木标准地参照上述规定设置。
c.对抽取的样株进行逐株检查。统计调查总株数、病虫种类或病虫编号、被害株数和危害程度,计算感病株率、感病指数、虫口密度、有虫株率。2.2.2 种子园、母树林的检疫调查
2.2.2.1 种子园、母树林以标准地调查为主。
2.2.2.2 标准地应选设在有代表性的地段,在虫害危害高峰期或病害发生盛期、末期进行。同一类型的林分,面积在5hm2以上时应不少于4块标准地,面积在5hm2以下时,选设一块标准地。每块标准地林木株数应不少10-15株,按树冠上、中、下不同部位,每株随机采摘种子(果实)10-100个,逐个进行解剖检查。
2.2.2.3 种子收获前期或收获后开展检疫调查的,从种子堆里取样检查,调查数量按调运检疫3.1.2.4条款进 行。2.2.2.4 检查方法
a.用肉眼或借助放大镜直观检查采摘下的种子(果实)表面有无病害症状、虫体或危害特征(斑点、虫孔、虫粪等)。
b.对种子表面色泽异常的,剖开种粒检查种子内部是否有病害症状、虫体及被害状,确定病虫种类、被害数量及被害率。
2.2.3 贮木场及加工场(点)的检疫调查
a.贮木木场及加工场(点)的检疫调查应视疫情发生情况,从楞垛表面抽样或分层抽样调查。
b.对原木、锯材、竹材、藤等,每堆垛(捆)抽样不得少于5m3或3-6根(条),每根样株选设样方2-4个,样方大小一般为20cm50cm(或10cm100cm);不足上述数量的全部检查。
c.检查上述受检物表面有无蛀孔屑、虫粪、活虫、茧蛹、病害症状等,并要铲起树皮,查看韧皮部或木质部内部害虫和菌体。2.2.4 集贸市场的检疫调查
2.2.4.1 对集贸市场的经营木、竹材、藤及其制品(含半成品)和种苗、花卉、经济林木、中药材、果品等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检疫调查,按应检物总量的0.5%-15%抽样检查。小批量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应全部检查。2.3 检疫调查记录和标本采集
2.3.1 将各项调查结果填入《产地检疫调查表》(附表1)。
2.3.2 对踏查中发现的检疫对象和其它危险性病、虫,要采集标本若干份,附上采集标签,对一时不能有结果的,待培养或饲养后,供室内进一步检验或送专害鉴定。病害标本要有典型症状并且带有病原体;虫害标本要求虫体完整,具被害状。2.4 室内检验 2.4.1 害虫检验
2.4.1.1 对混杂在种子间的害虫,用回旋筛检验。对隐藏在种子内的害虫,可采用剖粒、比重、染色或软X射线透视、药物染色等进行检查。
2.4.1.2 对隐蔽在叶部或干、茎部的害虫,用刀、锯或其他工具剖开被害部位或可疑部位进行检查。剖开时应注意保持虫体完整。
2.4.1.3 借助于解剖镜、显微镜等仪器设备,参照已定名的昆虫标本、有关图谱、资料等进行识别鉴定。
2.4.1.4 对一时鉴定不出的害虫,采取人工饲养方法,养至成虫期鉴定,或结合观察各虫态特征及其生物学特性,做出准确鉴定。必要时送请有关专家鉴定。2.4.2 病害检验
2.4.2.1 病原真菌检验
a.采集一定数量症状典型的病害和寄主标本。
c.用徒手切片或石蜡切片等方法,借助显微镜观察病原真菌形态特征。
d.用组织分离法或孢子稀释法分离致病真菌。必要时,进行生理生化测定及病原接种,进行识别鉴定。
e.记载病原真菌特点、培养性状。2.4.2.2 病原细菌检验。a.观察寄主症状是否具典型细菌性病害的溢菌现象、是否有菌浓,并用显微镜检查病组织,观察病健交界处是否有大量细菌游出,初步确定是否为细菌病害。
b.采用稀释分离法从病组织中分离培养病原细菌,并通过稀释或划线法获得纯培养菌株。c.用柯克氏法则进一步鉴定病原细菌的致病性,利用植物过敏反应快速筛选致病性细菌。d.从接种植物病组织中再分离获得细菌,并与原来病株上分离获得的细菌比较。e.根据细菌形态、大小特征、菌株生理生化特点、致病性等确定其种类。2.4.2.3 寄生线虫检验
a.直接采取新鲜病变的组织、器官或根围土壤。
b.采用贝尔曼法或浅盘法分离线虫;如果是非转移型线虫,可直接用手剥离。c.分离后直接检查。需保存或用显微镜观察的线虫用固定液固定。2.4.2.4 病毒检验
a.通过田间调查、症状观察、初步确定是否为病毒病害。
b.采集病毒样品,并用摩擦接种观察接种后症状表现及变化是否与感病植物一致。c.用电镜观察病毒形态和进行细胞病理解剖或用血清学、聚合酶链式反应等技术进行鉴定。2.5 检疫处理
2.5.1 根据产地检疫调查、室内检验结果,对发现有检疫对象和其它危险性病、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应监督、指导生产(经营)单位(个人)进行除害处理。
2.5.2 对新发生检疫对象和其它危险性病、虫的,必须采取措施彻底扑灭,并依法向当地森检机构和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报告疫情。2.6 检疫签证
2.6.1 经产地检疫调查、室内检验,对未发现检疫对象和其它危险性病、虫的,签发《产地检疫合格证》;对带有检疫对象和其它危险性病虫的,签发《检疫处理通知单》。2.6.2 对调出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可凭《产地检疫合格证》直接换发《植物检疫证书》。《产地检疫合格证》的有效期为六个月。3.调运检疫 3.1 调出检疫 3.1.1 受理报验
3.1.1.1 森检机构应受理、审核《森林植物检疫报检单》(附表2)和调入省的《森林植物检疫要求书》(附表3),根据报检单分析疫情,明确检验要求,准备检疫工具,确定现场检疫时间(15日以内),并通知报检人。
3.1.1.2 邮包寄件人在报检时,要同时交验邮包。3.1.2 现场检查
3.1.2.1 除按规定可直接签发《植物检疫证书》的外,均需经过现场检查。3.1.2.2 对照《森林植物检疫报检单》,在现场核对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名称、数量和来源,看报检单与调运的应检物是否相符。
3.1.2.3 检查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表层、包装物外部、填充物、堆放场所、运载工具和铺垫材料等是否带有检疫对象或其它危险性病、虫。
3.1.2.4 按照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种类和数量,抽取一定数量的样品进行现场检验。抽样以“批”为单位进行。本规程中的“批”是指来自同一地区、同一日期、使用同一运输工具、同一品名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a.种子、果实(干、鲜果):按一批货物总数或总件数抽取,抽样数量为0.5%-5%; b.苗木(含试管苗)、块根、块茎、鳞茎、球茎、砧木、插条、接穗、花卉等繁殖材料:按一批货物总件数抽取,抽样数量为1%-5%;
c.生药材:按一贷物总件数抽取,抽样数量为0.5%-5%; d.原木:锯材、竹材、藤及其制品(含半成品)和进境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再调运,按一批货物总数或总件数抽取,抽样数量为0.5%-10%; e.散装种子、果实、苗木(含试管苗)、块根、块茎、鳞茎、球茎、生药材等:按货物总量的0.5%-5%抽查。种子、果实、生药材少于1kg,苗木(含试管苗)、块根、块茎、鳞茎、球茎、砧木、插条、接穗少于20株,应全部检查;
f.其它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可参照上述各类办理。按照上述比例抽样检查的最低数量不得少于5件;不足5件的,件件检查;
g.现场检验的样品是确定一批货物是否带有检疫对象和其它危险性病、虫的重要依据,怀疑带有检疫对象或其它危险性病、虫时要扩大抽样数量,抽样数量应不得低于上述规定的上限。
3.1.2.5 抽样方法
a.现场检查散装的种子、果实、苗木(含试管苗)、块根、块茎、鳞茎、球茎、花卉、中药材等时,按照抽样比例,从报检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中分层取样,直到取完规定的样品数量为止。
b.现场检查原木、锯材、竹材、藤等时,按抽样比例,视疫情发生情况从楞垛表层或分层抽样检查。
3.1.2.6 现场检验
a.种子、果实外部检验:将抽取的种实样品倒入事先准备好的容器内,用肉眼或借助扩大镜直接观察种实外部有无伤害情况,把异常的种子、果实拣出,放在白纸上剖粒检查果肉、果核或经过不同规格筛选出的虫体、虫卵、病粒、菌核等,作初步鉴定。b.苗木检验:将抽取的苗木(含试管苗)、砧木、插条、接穗、块根、块茎、鳞茎、球茎等检验样品,放在一块100cm100cm白布(或塑料布)上,逐株(根)进行检查,详细观察根、茎、叶、芽、花等各个部位,有无变形、变色、溃疡、枯死、虫瘿、虫孔、蛀屑、虫粪等,作初步鉴定。
c.枝干、原木、锯材、竹材、藤及其制品(含半成品)检验:现场仔细检查枝干、原木、锯材、竹材、藤等外表及裂缝处有无溃疡、肿瘤、流脂、变色、虫体、卵囊、虫孔、虫粪、蛀屑等,作初步鉴定。
d.中药材、果品、野生及栽培菌类检验:用肉眼或借助扩大镜直接观察表面有无危害症状(斑点、虫孔、虫粪等),并剖开检查内部,确定病虫种类、数量,作初步鉴定。3.1.2.7 室内检验
a.对现场检查不能作出可靠鉴定的,需再抽取一定数量的样品作为室内检验样品,连同现场检疫时发现的可疑病、虫一起做室内检验。b.室内检验方法参照产地检疫2.4.条款进行。3.1.3 检疫处理
3.1.3.1 对受检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经现场检查、室内检验,发现检疫对象或其它危险性病虫的,森检机构应签发《检疫处理通知单》,责令受检单位(个人)按规定要求进行除害处理。
3.1.3.2 对目前尚无办法除害处理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应责令改变用途或控制使用,采取上述措施均无效时,应予销毁。销毁货物的总值超过10000元时,须经省级森检机构批准。3.1.3.3 对受检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包装材料、填充物、堆放场所、运输工具、装载容器、铺垫材料等,经检疫发现疫情时,责令受检单位(个人)按照森检机构的要求进行除害处理。3.1.4 签发证书 3.1.4.1 凡列入《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名单》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必须在取得《植物检疫证书》后方可调运。《植物检疫证书》按一批(同一地区、同一日期、使用同一运输工具、同一品名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一证开具,货证同行。
3.1.4.2 评定依据:国家林业主管部门发布的《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名单》,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主管部门发布的补充森检对象名单,调入省、自治区、直辖市提出的检疫要求和国家林业局指定单位编制的疫情数据。3.1.4.3 签证依据
a.根据查核结果签证。对从无检疫对象发生的县调出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经查核后签发《植物检疫证书》;凭有效期内《产地检疫合格证》或中转换证签发《植物检疫证书》; b.根据现场检疫结果签证。适用于经现场检查可确定合格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
c.根据室内检验结果签证。适用于必须通过室内检验才能确定合格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 d.根据除害处理结果签证。适用于经现场检查或室内检验不合格、但经除害处理后合格的森林植物及其产 品。
3.1.4.4 省际间属二次或因中转更换运输工具调运同一批次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存放时间在1个月以内的,凭森检机构的有效《植物检疫证书》换签新证,但如果转运地疫情严重、可能染疫的,应实施检疫,合格后签发《植物检疫证书》。3.2 调入检疫
3.2.1 省际间调运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调入单位应事先向当地森检机构取得《森林植物检疫要求书》,并交调出单位。
3.2.2 对调入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调入单位(个人)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其委托的森检机构应当查验《植物检疫证书》,必要时可以进行复检。
3.2.2.1 复检时发现检疫对象和其它危险性病、虫的,应下达《检疫处理通知单》,采取相应的防范疫情扩散的措施,监督、指导收货人进行除害处理,并将有关情况及时通告调出地省级森检机构。受委托的森检机构发现检疫对象和其它危险性病、虫的,应及时报告本省森检机构。
3.2.2.2 复检时发现检疫对象和其它危险性病、虫的,复检情况必须做详细记录,保存抽检样品和标本。请专家鉴定的,需请专家出具书面鉴定材料。
3.2.3 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木材检查站、森检检查站,对过往检查站的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必须查验其《植物检疫证书》;对无《植物检疫证书》的,必须到当地森检机构进行补检,经检疫合格,补发《植物检疫证书》后方准调运,并按《林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予以处罚。
4.国外引种检疫审批
4.1 从国外引进林木种子、苗木和其它繁殖材料时,引种单位(或代理单位)必须在对外签订贸易合同、协议前30天,向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森检机构提出申请(国务院有关部门所属的在京单位向国家林业局森检管理机构或者其指定的森检单位提出申请),填写“引进林木种子、苗木及其繁殖材料检疫审批单”。申请引种审批时,需提供以下材料: a.在原产地引进种苗的病虫害发生情况材料; b.引进种苗的隔离试种计划和管理措施;
c.再次引进相同品种种苗时,需出示国内种植地森检机构出具的疫情监测报告。
4.2 审批机构在接到审批单15日内依照规定进行审批。对同意引进的,确定引种的种植地点、管理单位(个人)和监管措施等,提出对外检疫要求。4.3 引种单位在取得审批单后,将审批单中提出的检疫要求列入贸易合同或协议中。引进时,需取得输出国植物检疫证书,证明符合我国检疫要求。
4.4 种苗引进后,引种单位(个人)须按审批单位审定的地点和监管措施进行隔离试种。隔离试种场所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a.有围墙、防疫沟等自然间隔或不同植物的隔离带; b.周围一定距离内(按不同引种植物而定)不得种植同一科、属植物; c.灌溉及排水条件应符合检疫和除治要求;
d. 有完善的管理措施并配备病虫防治专业技术人员; e.经审批单位审定合格后,方准使用。
4.5 引进的林木种子、苗木和其它繁殖材料在隔离试种期间,森检机构应对其进行调查、观察和检疫,指导、监督引种单位(个人)对发现的检疫对象和其它危险性病、虫进行处理。引种单位(个人)应加强对引进的林木种子、苗木和其它繁殖材料的生产(经营)管理,做好病虫害监测工作,发现检疫对象和其它危险性病、虫时,应查明情况,防止扩散蔓延,并及时书面报告当地森检机构;发生重大疫情时,应向省级森检机构和国家林业局报告。4.6 引进的林木种子、苗木和其它繁殖材料,经森检机构调查、检疫,确认无检疫对象和其它危险性病、虫危害后,引种单位(个人)方可分散种植。隔离试种期限为:一年生植物不少于一个生长周期,多年生植物不得少于两年。5.样品和档案管理 5.1 样品管理
5.1.1 样品是确定一批货物是否带有危险性病、虫的重要依据,应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5.1.1.1 抽取检验样品要给报检人签发《采样凭证》(附表4)。
5.1.1.2 在检疫过程中发现检疫对象和其它危险性病、虫的,必须保存样品,保存期至少3个月。对不易长期保存的样品,可根据具体情况缩短时间。
5.1.1.3 样品要制成标本保存。标本要注明寄主、调入(出)地和发现时间:不易制成标本的被害状及现场,可摄制照片、录像片等存档备查。
5.1.1.4 样品要有专人负责管理,保存期间要注意防潮、防虫、以免受损变质。
5.1.1.5 根据样品种类登记造册,列明报检单位、货物名称、样品数量、取样时间、存放起止日期、检疫结果和最后处理意见。
5.2 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各种检疫记录、检疫单证,需建立专门档案,以备检查、查询及研究之用。
5.3 《植物检疫证书》等各种检疫单证属法律文书,一般需保存3年,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延长或缩短。6.附则
6.1 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实行,1989年林业部印发的《国内森林植物检疫技术规程》同时废止。
附表:
产地检疫调查表
1.调查地点: 2.被检物名称: 3.来源: 4.数量: 5.病、虫名称(编号): 6.被害数量: 7.发生特点: 8.其它情况: 9.标准地调查记录: 样地(株)号 面积 总株(粒)数 被害株(粒)数 感病(虫)率% 虫口密度 额 各病级株(粒)数 感病指数 I II III IV V 附表2 森林植物检疫报检单 编号
报检人(单位)报检日期 地址 电话
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名称 产地 数量(重量)包装 运往地点 存放地点 调出时间 运输工具 调入省的检疫要求:
检疫结果: 检疫员: 年 月 日 附注:双线以上由报检人填写。
附表3 森植物检疫要求书 编号:
调入单位或个人填写 申请单位(个人)申请日期 年 月 日 通讯地址 电话
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名称 数量(重量)调入地点 调入时间
森检机构填写 要求检疫对象名单
其它危险性病、虫 森检机构专用章 森检员(签名)备注
年 月 日 附注:
1、本要求书一式二联,第一联由调入单位(个人)交调出单位;第二联森检机构留存。
2、调出单位(个人)凭要求书向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森检机构或委托的单位报检。
附表4 X X X 森林植物检疫站 采样凭证 编号
报检人(单位)报检单编号 森林植物及其 产品名单 产地 数 量 重量 采 样 量 怀疑带有: 检查结果
森检员(签字)年 月 日 报检人(签字)年 月 日
附注:本凭证一式二份,第一联交托运人,第二联森检机构留存。
第三篇:森林植物检疫工作制度
森林植物检疫工作制度
1、认真执行《植物检疫条例》、《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林业部分)及有关法律、法规,积极开展森林植物检疫工作,防止危险性森林病虫害的传播蔓延。
2、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检疫法律、法规,宣传报检、接受检疫的办理程序及检疫条款中的奖罚规定,提高全社会对森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依法检疫、依法调运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
3、地(市)、县级森检机构要张贴公布森林植物检疫收费标准、森林植物检疫依据及有关奖惩办法。
4、每年开展森林植物检疫技术培训,并对森林植物检疫员、兼职检疫员进行考核,考核合格的方可上岗。省级森检机构要针对本地情况制定《森林植物检疫员(含兼职检疫员)管理办法》及《森林植物检疫员岗位职责》。
5、县级森检机构要调查并掌握本地调运出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数量及主要流向,认真搞好产地检疫,产地检疫率要达到90%以上。
6、依法开展调运检疫,履行法定职责,不得漏检漏查、重复检疫和擅自扩大检疫范围。节假日期间,森检机构必须留有值班人员或值班电话。
7、各级森检机构都要确定专人保管《植物检疫证书》。对签发机关保存的《植物检疫证书》第三联和作废的《植物检疫证书》要妥善保管,三年后就地销毁。发生《植物检疫证书》丢失情况,要及时将丢失的数量、编号向上一级森检机构报告。
8、各级森检机构要对办理的《植物检疫证书》的份数(分别出省和省内)、作废的份数进行认真的统计,认真填写《森林植物检疫情况统计表》,每年1月底前向上一级森检机构报送。
9、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林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实施森林植物检疫行政处罚。办理每一件行政处罚都要事实清楚,证据确凿,运用法规、规章正确,符合法定权限和程序。结案后,要按照一案一卷的原则,将案件全部材料归档,年终做好办案的统计上报工作。
10、各级森检机构要加强对森林植物检疫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对工作成绩突出、及时发现疫情,避免疫情扩散的检疫员要进行表彰;对因工作失职,造成疫情扩散的,按照《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林业部分)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第四篇:河南省森林植物检疫实施办法
【发布单位】81602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87-06-30 【生效日期】1987-06-3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河南省森林植物检疫实施办法
(1987年6月30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防止危险性森林病虫传播蔓延,保障林业生产安全,根据国务院《植物检疫条例》和林业部《 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省林业厅主管全省森林植物检疫工作。各市、地、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本地区森林植物检疫工作。
第三条 第三条 本实施办法适用于全省森林植物检疫工作。
第二章 检疫机构与职责
第四条 第四条 省、市、地、县森林病虫防治检疫机构职责范围。
一、省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以下简称省森检站)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森林植物检疫法律、法规和本办法,拟定本省的实施计划和措施;
(二)组织调查危险性森林病虫,拟定疫区、保护区方案和封锁、扑灭检疫对象的措施;
(三)研究检疫对象的发生、发展规律,搞好潜在性森林病虫的预测;
(四)执行出省、入省检疫任务,承办国外引种检疫审批手续,监督检查种苗隔离试种。
二、市、地、县检疫机构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森林植物检疫法律、法规和本办法,拟定本地区森林植物检疫工作计划;
(二)组织调查危险性森林病虫,编制本地区检疫对象分布资料,负责检疫对象的封锁、扑灭工作;
(三)执行辖区内的检疫任务;
(四)指导种苗生产单位建立无检疫对象的种苗繁殖基地,并执行产地检疫。
第五条 第五条 各级森林植物检疫机构的专职检疫员,应根据《实施细则》第三条规定的条件,由同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名,逐级签署意见,上报省林业厅批准,发给《森林植物检疫员证》。专职检疫人员工作调动时,应收回检疫员证书,并报省林业厅备案。
专职检疫员执行检疫任务时,必须穿着检疫制服,佩戴检疫标志。
第六条 第六条 各级森林植物检疫机构,可在科研单位、林业院校、重点林场和种苗繁殖基地聘请兼职检疫员(或特邀检疫员),协助开展产地检疫工作,兼职检疫员须由中等林业专业以上学历的技术人员或连续从事森保工作五年以上、熟悉业务的职工担任,并经所在单位同意,由同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发给聘书。
第三章 检疫对象的划定、控制与扑灭
第七条 第七条 森林植物和林产品应施检疫的范围包括:乔木、灌木、竹类、野生珍贵花卉、干果的种子、苗木和繁殖材料以及可能带有危险性森林病虫的木材、竹材。
第八条 第八条 林业部、省林业厅制定公布的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和应施检疫森林植物、林产品名单以及补充的对象、名单,是全省各级森林植物检疫机构执行检疫时的依据。
各级森林植物检疫机构应每隔三至五年对辖区内检疫对象普查一次,及时调整我省补充检疫对象和应施检疫森林植物、林产品名单。
第九条 第九条 局部发生检疫对象的地区应划为疫区,并及时采取封锁、控制、扑灭措施,严防检疫对象传出,已比较普遍发生检疫对象的,则应将尚未发生的地区划为保护区,同时采取各种保护措施,防止检疫对象传入。
疫区、保护区的划定、改变、撤销,由省林业厅提出,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并由省林业厅报林业部备案。
第十条 第十条 各级森林植物检疫机构对辖区内传入的检疫对象和危险性森林病虫,应及时查明情况,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并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封锁、扑灭。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因采取消灭措施而使用的药剂、人力、物力所需紧急防治费、补助费以及对检疫对象的调查、推广防治措施所需费用,按照《植物检疫条例》第十五条、《实施细则》第十六条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将检疫对象(活体)带入非疫区。因教学、科研确需带入的,应经省森检站批准或由省林业厅报林业部批准,并采取严密控制措施,防止扩散。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各级森林植物检疫机构,应按照《国内植物检疫收费办法》收取检疫费。检疫费用于发展森林植物检疫事业,不准挪作他用。具体管理和使用办法,由同级林业、财政部门确定。
第四章 调运检疫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从外省调进森林植物、林产品,货主应在调运前向我省森检站申请,填写《河南省森林植物检疫申请书》,向调出省的省级森林植物检疫机构报检,经检疫合格后调入。我省森检站查核检疫证书,必要时进行复检。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调往外省的,货主应在调出前一个月向省森检站或受其委托的检疫机构报检,检疫机构按照国内检疫对象和调入省的补充检疫对象以及调入单位的要求进行检疫。检疫合格的,签发检疫证书。调入单位未提出要求的,按国内检疫对象及调入省的补充检疫对象检疫签证。
省森检站可以委托市、地森林植物检疫机构执行出省检疫任务,并签发检疫证书(证书应加盖“ 河南省森林植物检疫专用章”)。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省内调运的,货主应在调运前十五天向货物所在地森林植物检疫机构申请报检,经检疫合格,签发检疫证书。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调运森林植物、林产品,按照下列规定签发检疫证书:
一、由非疫区调出,经查核确认合格;
二、由检疫对象未查明地区调出,经抽样检查确认合格;
三、由零星发生检疫对象地区调出,经严格检查确认合格。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森林植物检疫机构接到报检申请后,出省入省的,检疫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一个月;省内调运的,检疫期限一般不得超过十五日。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铁路、交通、民航、邮政部门及其他运输单位和个人,必须凭有效期限内的《植物检疫证书》(正本)承运、邮寄。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对未经检疫私自调运的森林植物、林产品,各级森林植物检疫机构有权扣留检疫。确认合格的,签发检疫证书放行。发现检疫对象时,要进行严格除害处理。对已无法进行除害处理的,应就地销毁。对已污染的包装材料、运输工具以及其他可能附着检疫对象的物件,应指定地点除害处理,检疫、除害所需费用及因销毁造成的损失,由货主承担。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森林植物检疫人员进入车站、机场、邮局(所)、货场、仓库及其宅停留、堆放场所执行任务时,有关单位应积极配合,提供方便。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各级森林植物检疫机构应在疫区和保护区的相邻交通要道参加公路检查站,负责查核检疫证书,设置消毒器具,做好必要的检疫、防治工作。遇有特殊情况,由省林业厅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单独设立临时森林植物检疫检查站。
第五章 国外引种和产地检疫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从国外引进(包括交换、赠送)林木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引种单位或个人须事先向省森检站提出申请,填写《引进林木种子、苗木检疫审批单》(以下简称检疫审批单),经申请单位(人)所在地森林植物检疫机构签署意见,报省森检站批准,方可引进。
引种单位或个人应将《检疫审批单》规定的检疫要求,直接列入林木种子、苗木订货合同或科技合作、赠送、交换等协议中,并要求出口国出具检疫机关签发的检疫证书,证明符合我国的检疫要求。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从国外引进的林木种子、苗木及其它繁殖材料,由省森检站指定地点集中隔离试种,经过一年以上的观察,证明确实未带检疫对象和危险性森林病虫,方可分散种殖。如果发现危险性森林病虫,应按照有关规定,在森林植物检疫机构的监督下处理。所需费用,由引种单位或个人负担。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各级森林植物检疫机构,对辖区内有检疫对象的种子、苗木及其它繁殖材料的种苗繁殖基地,应当定期进行产地检疫。生产单位(或个人)需要调运时,向当地森林植物检疫机构申请,由检疫员或兼职检疫员进行产地检疫,填写《产地检疫记录》,经确认合格后,凭《产地检疫记录》换发《植物检疫证书》。
对已发生检疫对象的苗圃、林场等应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控制、扑灭。在检疫对象扑灭之前,所有的繁殖材料不得调出。
第六章 奖励与惩罚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事迹的单位或个人,各级人民政府或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可给予奖励或表扬:
一、模范执行森林植物检疫法律、法规和本办法,事迹突出的;
二、森林植物检疫技术的研究、应用、推广,贡献重大的;
三、及时发现、控制、扑灭森林植物检疫对象,成绩显著的;
四、防止危险性森林病虫传播蔓延,避免重大经济损失的;
五、协助森林植物检疫部门工作,成绩突出的。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单位或个人,由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单位根据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教育、经济制裁、行政处分或没收货物和非法所得;情节严重的,要追究当事人、单位领导的行政责任,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经检疫私自引进、调运森林植物、林产品的;
二、伪造、倒卖或转让检疫证书的;
三、检疫后启封、换货、改变数量或到货地点的;
四、承运人不凭《森林植物检疫证书》承运或邮寄的;
五、无理干涉或阻碍检疫人员执行任务或打击报复的;
六、检疫人员玩忽职守,造成责任事故或弄虚作假、受贿索贿的;
七、以营利为目的,违法贩运应施检疫而未经检疫的森林植物、林产品的。
罚款和没收非法所得交地方财政。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受罚单位或个人在接到罚款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应如数交付。如果对处罚不服,可在接到罚款通知书十五日内向上一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诉,或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履行又不申诉或起诉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第二十九条 《植物检疫证书》、《产地检疫记录》、《引种林木种子、苗木检疫审批单》按林业部制定的格式,由省林业厅印制。《河南省森林植物检疫申请书》由省林业厅制定。
第三十条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执行中有关问题的解释由省林业厅负责。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安徽省森林植物检疫实施办法
安徽省森林植物检疫实施办法
(1989年2月28日省人民政府令第4号发布,根据1994年5月23日安徽省人民政府令第54号发布的《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安徽省森林植物检疫实施办法〉的决定》修订,根据1997年12月25日安徽省人民政府令第99号发布的《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安徽省森林植物检疫实施办法〉等规章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04年8月10日安徽省人民政府令第175号发布的《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安徽省森林植物检疫实施办法〉等规章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10年12月23日安徽省人民政府令第230号发布的《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安徽省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规章的决定》第三次修正,根据2012年4月24日安徽省人民政府令第240号发布的《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安徽省森林植物检疫实施办法〉等规章的决定》第四次修正)
第一条
为保护森林植物,防止危险性病虫害传播蔓延,根据国务院《植物检疫条例》和林业部《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林业部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省林业主管部门主管全省森林植物检疫工作,其执行机构是省森林植物检疫站。各市、县(区)林业主管部门主管本市、县(区)森林植物检疫工作,其执行机构是所属的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
第三条
各级森林植物检疫机构应配备专职检疫员。在检疫任务较重的苗圃、林场、种子园、母树林基地、木竹检查站、林业站等单位,可聘请兼职检疫员,配备必要的检疫设施。兼职检疫员的推荐、考核、审批办法由省林业主管部门制定。
第四条
森林植物检疫应检物品包括:
(一)森林植物种子、种根、种条(含穗条)、苗木及其他繁殖材料;
(二)木材、竹材、薪炭材、枝桠、竹梢及可能带有检疫对象的其他产品(不含纤维板、胶合板、刨花板和木炭)和标本;
(三)乔木、灌木和林业主管部门管理的花卉、药材、果树及果品;
(四)可能被检疫对象污染的包装铺垫材料、运输工具、场所等;
(五)森林植物检疫机构认为有必要检疫的其他森林植物和林产品。
第五条
省森林植物检疫站应定期组织各地森林植物检疫机构开展检疫对象普查。划定疫区和保护区,由省林业主管部门报省人民政府批准。疫区和疫情发生区内未经检疫合格的应检物品,严禁外运。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检疫对象(活体)带入保护区。
第六条
省森林植物检疫站应根据全省疫情变化,及时修定检疫对象和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林产品补充名单。对新传入的检疫对象和其他危险性森林病虫,各地森林植物检疫机构应及时查明情况,组织进行封锁和扑灭,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林业主管部门。
发生特大疫情时,当地人民政府应根据实际需要,组织有关部门建立疫情防治临时机构,负责制定紧急防治措施,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七条
森林植物检疫应以产地检疫为主。各地森林植物检疫机构每年应对林用种、苗繁育单位和木材、竹材生产基地进行检疫。
已经发现检疫对象的林场、苗圃、母树林基地、种子园等单位及种苗专业户,应采取有效的控制、扑灭措施。在检疫对象扑灭前所有的繁殖材料不得调出。
第八条
调运(包括邮寄)应检物品,必须进行检疫。省内调运的,由当地森林植物检疫机构检疫,签发《植物检疫证书》后方可调出或调入。从外省调入的,调入单位或个人应提前一个月报告当地森林植物检疫机构,向调出单位或个人提出检疫要求,取得对方省级森林植物检疫机构签发的《植物检疫证书》方可调入。调往外省的,调出单位或个人应在调出前一个月按照调入省对检疫的要求到省森林植物检疫站或其授权的地、市、县森林植物检疫机构报检,经检疫合格并取得《植物检疫证书》后方可调出。
经检疫发现有检疫对象、但能彻底消毒处理的,调运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照植物检疫机构的要求,在指定地点作消毒处理,经检查合格后发给植物检疫证书;无法消毒处理的,应当停止调运。
第九条
对危险性、毁灭性病虫发生区和疫区内的应检物品,无论是否经过检疫,严禁调往未发生疫情的寄主林区、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调往其他地方的,调出单位和个人应事先征得调入地森林植物检疫机构同意,经检疫合格后方可调出。
在危险性、毁灭性病虫发生区和疫区,严禁用应检物品作包装、铺垫、建筑和家具材料。
第十条 《植物检疫证书》由各级森林植物检疫机构的专职检疫员签字,加盖森林植物检疫机构检疫专用章后生效;调往外省的,需加盖安徽省森林植物检疫专用章。《植物检疫证书》由省森林植物检疫站按全国统一格式印制。
第十一条
铁路、交通、民航、邮政部门及其他运输单位,个体运输户,一律凭有效期内的《植物检疫证书》(正本)承运森林植物和林产品,无《植物检疫证书》或货证不符的,应拒绝承运。第十二条
从疫区或疫情发生区调入的森林植物和林产品,调入地森林植物检疫机构必须进行复检。从非疫区调入的,必要时可以进行复检。复检发现检疫对象的,复检机构应立即通知签发《植物检疫证书》的检疫机构,同时,调入方或调出方应及时按规定进行除害处理,所需费用及由此造成的损失由调出单位或个人承担。
因特殊原因调入未经检疫的森林植物和林产品,调入单位或个人必须及时向当地森林植物检疫机构申请补检。
第十三条
从国外引进(包括接受、交换)林木种子、苗木,必须事先到省森林植物检疫站填报《引进林木种子、苗木检疫审批单》。省森林植物检疫站提出的检疫要求,必须列入引进合同或协议书。货物到达我国口岸后,引进单位或个人凭审批单向口岸植物检疫机构报检,经检疫合格,发给《植物检疫放行通知单》后,方可引进。引进的种子、苗木及其他繁殖材料,应先在指定的地点隔离试种一年以上,经当地检疫机构检查确无检疫对象时,方可分散种植。发现有检疫对象的,必须作除害处理或销毁,费用和损失由引进单位或个人承担。从国外引进的木材,在进行分散调运时,需按国内调运检疫程序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四条
各级森林植物检疫机构有权派员到车站、机场、港口、仓库和种苗、花卉、木材、竹材经营市场及加工、经销单位等有关场所执行检疫任务,也可参加当地的木竹检查站等有关检查机构,对装运森林植物和林产品的车船进行检疫检查,有关部门应积极配合,协助做好检疫工作。发生特大疫情时,由省林业主管部门报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检疫检查站,严格封锁疫情,控制其扩散蔓延。
因实施检疫需要的车船停留、货物搬运、开拆、取样、储存、消毒处理等费用,由货主承担。
第十五条
封锁、除治和扑灭危险性、毁灭性检疫对象所需的紧急防治费用,应本着地方自筹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原则,由疫点经营单位从森林保护费、育林基金、国营林场生产费、木材销售收入等经费中解决。森林经营单位确实无力负担全部防治费用的,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给予补助。
第十六条
各级森林植物检疫机构进行检疫,按规定收取检疫费。复检费按调运检疫收费标准向原签证的检疫机构收取,未发现检疫对象的,不收取复检费。补检费按调运检疫费三至五倍收取。收取的检疫费用于检疫事业,专款专用。
第十七条
有下列成绩之一的单位或个人,由人民政府或林业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一)宣传、贯彻森林植物检疫法规,成绩显著的;
(二)控制、扑灭森林植物检疫对象,成绩显著的;
(三)在森林植物检疫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中有突出贡献的;
(四)防止危险性病虫传播蔓延,成绩显著的;
(五)同违反森林植物检疫法规的行为作斗争,事迹突出的。
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森林植物检疫机构应当责令纠正,属于非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可以处5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属于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可以处5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经济损失的,由责任单位或个人负责赔偿;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一)用带有检疫对象的林木种苗、繁殖材料进行育苗、造林、后果严重的;
(二)发生疫情,所在单位未及时封锁、除治或封锁除治不力,造成疫情蔓延的;
(三)从疫区或疫情发生区调出未经检疫合格的森林植物和林产品,或将特大疫情发生区内的应检物品调入未发生疫情的寄主林区、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的;
(四)未按时报检、补检或未经检疫,擅自引进、调运森林植物和林产品的;
(五)对引进的种苗及其他繁殖材料,未按检疫要求进行处理或隔离试种的;
(六)运输单位或个人私自承运无《植物检疫证书》的森林植物或林产品的;
(七)转让、涂改、伪造、骗取《植物检疫证书》,或虽领取《植物检疫证书》,但又私自启封换货,逃避检疫的;
(八)隐瞒或者虚报疫情,造成疫情扩散的。有前款第一至七项所列情形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森林植物检疫机构可以没收非法所得。
对违章调运的森林植物和林产品,森林植物检疫机构有权予以封存、没收、销毁或者责令改变用途。所需费用及损失由责任人承担。
第十九条
本办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含县级)森林植物检疫机构决定。《处罚通知书》由省森林植物检疫机构统一印制。罚款交同级财政部门。
第二十条
森林植物检疫机构工作人员在植物检疫工作中,交通运输部门和邮政部门工作人员在森林植物和林产品的运输、邮寄工作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当事人对森林植物检疫机构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从收到处罚决定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森林植物检疫机构的上一级机构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或者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森林植物检疫机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省林业主管部门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