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国环境统计公报(1998年)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1998年)
1999-06-04
1998年,由于我国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污染治理工作得到加强,一些污染环境和浪费资源严重的企业被关停,部分大中型企业开工不足,总体上工业污染物排放量比上年有所减少。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率的提高,生活污染物排放量占排污总量的比率持续上升。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与上年比基本不变,但工业废水排放量呈下降趋势,生活污水排放量上升;工业废气中的污染物排放量呈逐年下降趋势,特别是工业烟尘和粉尘下降趋势比较明显;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自1995年以来基本持平。
1998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统计范围内,下同)为395.3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00.5亿吨,生活污水排放量194.8亿吨;废水中COD排放总量1499万吨,其中工业废水中COD排放量806万吨,生活废水中COD排放量693万吨。工业废水中主要有毒污染物排放量除挥发酚比1997年增加外,其余都有所降低,表明我国水环境目前以有机物污染为主。
化工、造纸、黑色金属冶炼三个行业排放的废水约占全国工业废水的1/2,造纸业排放的COD约占全国工业废水中COD排放量的1/2。工业废水、COD排放量较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国家重点治理的各流域。国家加大对重点流域的治理已初见成效,已治理流域的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普遍高于其他流域。我国沿海企业的平均排污状况好于内陆地区。
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总量2090万吨,其中工业来源的排放量1593万吨,生活来源的排放量497万吨;烟尘排放总量1452万吨,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1175万吨,生活烟尘排放量277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1322万吨。按行业统计,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排放的二氧化硫占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的41%,水泥行业排放的粉尘量占全国粉尘排放量的78%。
1998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8.0亿吨,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0.7 亿吨。
1998年,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为721.8亿元,比上年增长43.7%。其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56亿元,比上年增加了77.7%;老污染源治理投资123.8亿元,比上年增加了6.3%;在老污染源治理投资中,安排了废水治理投资73.3亿元,废气治理投资32.5亿元;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142亿元,比上年增加10.2%。
一、工业“三废”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一)工业废水
1.工业废水排放量 2004660万吨 其中:县以上工业 1712355万吨 乡镇工业 292305万吨
2.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806亿吨
其中:县以上工业 510万吨 乡镇工业 296万吨
3.县以上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67.0% 4..县以上工业废水处理率 88.2%
(二)工业废气
1.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 1593万吨 其中:县以上工业 1210万吨 乡镇工业 383万吨
2.工业烟尘排放量 1175万吨 其中:县以上工业 680万吨 乡镇工业 495万吨
3.工业粉尘排放量 1322万吨 其中:县以上工业 506万吨 乡镇工业 816万吨
4.县以上工业燃烧废气消烟除尘率 91.5% 5.县以上工业工艺废气净化处理率 79.9%
(三)工业固体废物
1.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 80068万吨
其中:县以上工业 63648万吨 乡镇工业 19420万吨
2.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 33387万吨
县以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48.3% 3.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 27546万吨
4.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 10527万吨
5.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 7048万吨
其中:县以上工业 1821万吨
乡镇工业 5227万吨
6.工业固体废物累计贮存量 678817万吨
7.工业固体废物占地面积 65412万平方米 8.“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267.5亿元 9.“三废”综合利用产品利润 52.8亿元
二、生活及其他污染排放
1.生活污水排放量 1947776万吨 2.生活污水中COD排放量 693万吨 3.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 497万吨 4.生活烟尘排放量 277万吨
三、工业污染治理投入
1.当年安排污染治理项目数 14374个 2.污染治理项目当年完成投资合计 123.8亿元 其中:治理废水 73.3亿元 治理废气 32.5亿元 治理固体废物 8.7亿元 治理噪声 0.8亿元 治理其他 8.5亿元
四、自然生态保护
1.自然保护区数 926个
其中:国家级 136个
2.自然保护区面积 7697.9万公顷 3.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 7.64% 4.珍稀濒危动物繁殖场数 1015个 5.珍稀植物引种栽培场数 72个
五、环境管理
(一)、环境法制
当年制定地方环境法规 19件
当年制定地方环境行政规章 98件
当年实施的行政处罚案件 39754起
当年受理的行政复议案件 290起
当年受理的行政诉讼案件 621起
当年发生环境行政赔偿案件 47起
(二)、排污收费
1.交纳排污费单位数 65.3个 2.排污费收入总额 49.0亿元 3.排污费使用总额 48.6亿元
(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 90.0%
(四)、“三同时”执行
1.当年应执行“三同时”项目数 18948个
2.实际执行“三同时”项目数 18063个
3.“三同时”执行率 95.3%
4.“三同时”合格项目数 17049个
5.“三同时”合格率 89.9%
6.“三同时”项目投资总额 3485.2亿元
其中:环保工程实际投资 142亿元
(五)、限期治理
1.当年完成限期治理项目数 17013个
2.完成限期治理项目投资额 70.3亿元
(六)、城市环境治理
1.烟尘控制区数 2498个/1.4万平方公里
2.环境噪声达标区1830个/0.8万平方公里
(七)排污许可证
1.办理排污水申报登记企业数 276329个
2.发放排污水许可证的企业数 49178个
3.发放排污水许可证数 55110份
4.办理排废气申报登记企业数 163951个
5.发放排废气许可证的企业数 26304个
6.发放排废气许可证数 26468份
(八)、环境科技
1.当年设立的科研课题数 719个
2.当年鉴定的科技成果数 361个
3.当年获奖的科技成果数
其中:国家级 4项 省(部)级 72项
4.累计颁布环境标准数 395项
其中:国家标准 361项 行业标准 34项
5.当年颁布地方环境标准数 13项 环保产业 环保产业
6.环保产业
企、事业单位数 7851个
环保产业职工总数 146万人
环保产业年产值 395.6亿元 环保产品年产值 176.9亿元
(九)信访
1.来信总数 147630封
2.当年已处理来信数 142367封
3.来访数 93791人次/40151批次
4.当年已处理来访批次 36141批
5.各级人大政协环保议案提案数 9637件
6.已办理人大政协议案提案数 9558件
六、环保系统能力建设
1.各级环保系统机构数 9937个
其中:省级 276个 地市级 1584个 县级 6552个 乡镇 1525个
2.各级环境监测站数 2112个
其中:省级 38个 地市级 361个 县级 1713个
3.各级环境监理所数 2145个
其中:省级 26个 地市级 338个 县级 1781个
4.各级环境科研所数 216个
其中:省级 31个 地市级 185个
5.各级环保系统实有人数 112626人
其中:省级 9561人 地市级 32496人
6.各级环境监测人员数 37467人
7.各级环境监理人员数 23659人
县级 67808人 乡镇 2761人
第二篇:全国环境统计公报(1996年)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1996年)
1997-06-05
一、工业“三废”排放及处理
1.工业废水
工业废水排放总量 205.9亿吨
其中: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 121.7亿吨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59.1%
工业废水处理量 238.7亿吨
工业废水处理率 81.6%
工业废水处理回用量 156.5亿吨
工业废水处理排放达标量 51.6亿吨
2.工业废气
工业废气排放总量 111196亿标立方米
(1)燃料燃烧废气排放量 70019亿标立方米
其中:经过消烟除尘的 63012亿标立方米
消烟除尘率 90.0%
(2)生产工艺废气排放量 41177亿标立方米
其中:经过净化处理的 30866亿立方米
净化处理率 75.0%
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 1397万吨
工业烟尘排放量 758万吨
工业粉尘排放量 562万吨
3.工业固体废物
工业固体产生量 65898万吨
其中:危险废物产生量 993万吨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 28365万吨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43.0%
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 26364万吨
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 11491万吨
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 1690万吨
其中: 危险废物排放量 22万吨
工业固体废物历年贮存量 64.9亿吨
工业固体废物历年贮存占地面积 51680万平方米
“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 224.8亿元
“三废”综合利用产品利润 44.8亿元
二、工业污染治理项目
当年安排污染治理项目数 6990个
污染治理项目当年完成投资合计 95.6亿元
其中: 治理废水 47.4亿元
治理废气 28.1亿元
治理固体废物 9.1亿元
治理噪声 1.0亿元
治理其他 10.0亿元
三、环境管理工作
1.环境法制工作
(1)当年制定的环境保护法律 2件
(2)当年制定的环境保护法规性文件 1件
(3)当年制定的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 24件
(4)当年制定的地方性环境保护行政规章 118件
2.排污收费
(1)交纳排污费单位数 49.6万个
(2)排污费收入总额 40.96亿元
(3)排污费使用总额 39.61亿元
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1)当年办理设立的建设项目数 80220项
(2)向环保部门履行申报手续的建设项目数 65438项
(3)环评执行率 81.6%
4.“三同时”执行
(1)当年应执行 “三同时”项目数 19937项
(2)实际执行 “三同时”项目数 17938项
(3)“三同时”执行率 89.97%
(4)“三同时”项目环保设施验收合格的 15904项
(5)“三同时”合格率 88.66%
5.限期治理
(1)当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数 5717个
(2)完成的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投资额 42.4亿元
6.城市环境治理
(1)建成烟尘控制区总数 2319个
面积 12961平方公里
(2)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总数及 1734个
面积 6222平方公里
7.环境科技工作
(1)当年设立的科研课题及 887项
经费数 4143.9万元
(2)当年已鉴定的科技成果及 383项
经费数 5315.5万元
(3)获奖科技成果数
其中:国家级 3项
省(部)级 103项
(4)当年颁布环境标准数
其中: 国家标准 32项
行业标准 10项
地方标准 4项
8.环境宣传教育
(1)开展环境宣传活动项目数 12024项
(2)举办各种环保专业培训班数 3735次
(3)培训班培训人数 26.4万人次
9.来访工作
(1)来信总数 67268封
(2)当年已处理来信数 64457封
(3)来访批次 47714批
(4)当年已处理来访批次 42671批
(5)各级人大、政协关于环保的议案、提案数 6177件
(6)当年已办理的人大、政协议案、提案数 5990件
四、环保系统能力建设
1.各级环保系统机构数 8400个
其中:省级 285个
地市级 1586个
县级 6067个
2.各级环境监测站数 2155个
其中: 省级 48个
地市级 393个
县级 1714个
3.各级环保系统实有人数 95562人
(1)各级环境监测人员数 36586人
(2)各级环境监理人员数 17312人
说明:
工业 “三废”排放统计范围,为约6.3万个县及县以上有污染的工业企业
工业污染治理统计范围,为约0.8万个县及县以上有污染治理项目的工业企业
环境管理部分,由地方各级环保部门提供资料整理而成
环保系统能力建设部分,系反映地方各级环保部门的建设情况,不包括国家环保局及其直属单位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及其所属单位的情况
第三篇:重庆市环境统计公报(2006)
重庆市环境统计公报(2006)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我市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明显进步,环境保护工作也取得重大进展,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我市围绕主城区大气污染防治和三峡库区水环境保护两大重点,以“蓝天”、“碧水”、“绿地”和“宁静”四大行动为抓手,严格环境准入和控制新污染,开展环境执法专项行动,强化工业污染防治,污染物排放得到一定的控制,三废处理率和污染治理水平逐年提高。但由于我市经济快速发展和资源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压力增大,二氧化硫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所增加,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2006年,全市废水排放总量14.85亿吨,比上年增加2.3%;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
8.59亿吨,比上年增加1.2%,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6.26亿吨,比上年增加3.8%。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26.40万吨,比上年减少1.9%;其中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1.73万吨,比上年减少1.3%,生活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4.68万吨,比上年减少2.3%。废水中氨氮排放量2.72万吨,比上年减少2.2%;其中工业氨氮排放量1.20万吨,比上年减少1.6%,生活氨氮排放量1.52万吨,比上年减少2.6%。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3.9%,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2006年,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85.95万吨,比上年增加2.7%;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71.08万吨,比上年增加4.0%,生活及其它二氧化硫排放量14.87万吨,比上年减少3.4%。烟尘排放量21.01万吨,比上年减少2.7%;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12.76万吨,比上年减少2.8%,生活及其它烟尘排放量8.25万吨,比上年减少2.6%。工业粉尘排放量20.01万吨,比上年减少6.0%。工业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88.1%,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89.6%,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89.3%,分别比上年增加5.4个、4.1个和4.5个百分点。
2006年,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1814.97万吨,综合利用量1367.71万吨,处置量123.99万吨,排放量133.32万吨,贮存量238.58万吨。其中,危险废物产生量16.21万吨,综合利用量21.41万吨,处置量2.05万吨,排放量0.38万吨,贮存量1.02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73.7%,比上年增加1.6个百分点。
2006年,全市环境保护投入84.65亿元,占当年GDP的2.4%,比上年增加0.3个百分点。其中,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园林绿化、燃气工程等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52.34亿元,工业污染源治理投入16.63亿元,工业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费用14.69亿元,环境管理能力建设投入0.99亿元。
—1—
一、废水排放及治理
2005年2006年 1.废水排放总量(亿吨)14.5214.8
5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8.498.59
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6.036.26
2.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万吨)26.9126.40
其中: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城镇生活化学需氧量排放量3.氨氮排放总量(万吨)其中:工业氨氮排放量城镇生活氨氮排放量4.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6.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
二、废气排放及治理
1.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万吨)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2.烟尘排放总量(万吨)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生活烟尘排放量3.工业粉尘排放量(万吨)4.工业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5.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6.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
三、工业固体废物排放及利用
1.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万吨)2.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万吨)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4.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万吨)5.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万吨)—2—
11.8915.022.781.221.5693.756.120.52005年83.7168.32150.3921.6013.138.4721.2882.685.584.82005年1776.781329.3972.1208.69122.41 11.7
314.68
2.7
21.201.52
93.958.444.02006年85.9
571.08
14.87
21.0
112.76
8.25
20.0188.189.689.32006年1814.971367.7173.7238.58123.99
6.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万吨)184.50133.32 7.“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亿元)8.1510.80
四、环境污染治理投资
2005年2006年 1.污染治理项目投资总额(亿元)65.1484.6
5其中:工业污染源治理项目投资额12.4316.6
3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工业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费用环境管理能力建设投入2.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当年GDP(%)
五、工业企业污染治理
1.当年施工污染治理项目数(个)2. 污染治理项目当年完成投资额(亿元)其中: 治理废水治理废气治理固体废物治理噪声治理其他
六、自然生态保护
1.自然保护区数(个)其中:国家级市级县级2.自然保护区面积(平方公里)3.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
七、环境管理
(一)环境法制
1.当年实施的环境行政处罚案件数(起)其中:举行听证的环境处罚案件数(起)2.案件处罚金额(万元)—3—
41.1010.421.192.12005年1743.912.200.580.980.030.132005年50319288915.0710.82005年2053186348652.3414.690.99
2.4 2006年
1783.671.831.550.080.060.1
52006年50
2026
9130.5411.12006年180
21284047
3.当年受理的环境行政复议案件数(起)334.当年结案的环境行政诉讼案件数(起)17
4(二)排污许可与排污收费
2005年2006年 1.已发放排污许可证的企业数(个)
水污染物24112611 大气污染物2.已发放排污许可证数(个)
水污染物大气污染物3.交纳排污费单位数(个)4.排污费征收总额(万元)
(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1.当年办理设立的建设项目数(个)2.向环保部门履行申报手续项目数(个)3.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
(四)“三同时”执行
1.当年应执行“三同时”项目数(个)2.实际执行“三同时”项目数(个)3.“三同时”合格项目数(个)4.“三同时”执行合格率(%)
(五)限期治理
1.当年完成限期治理项目数(项)2.完成限期治理项目投资额(亿元)3.关停并转企业数(个)
(六)城市环境治理
1.烟尘控制区数(个/平方公里)2.环境噪声达标区(个/平方公里)
(七)环境科技
—4—
***61294452005年***年***2005年5464.175132005年23/567.022/273.2******年***年24172417238498.62006年4362.071132006年 32/626.9 30/340.9
2005年2006年 1.当年设立的科研课题数(项)4149 2.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数(人)251270 3.环保产业单位数(个)489577
(八)来信来访
2005年2006年 1.本年来信总数(封)2.当年已处理来信数(封)3.本年来访批次(批)4.当年已处理来访批次(批)5.各级人大、政协环保议案、提案数6.已办理人大、政协环保议案、提案数
八、污染与破坏事故
1.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次数(次)其中:水污染大气污染2.污染与破坏事故直接经济损失(万元)3.污染事故赔、罚款总额(万元)
九、环保系统能力建设
1.各级环保系统机构数(个)市级县级乡镇2.各级环境监测站数(个)市级县级3.各级环境监察机构数(个)市级县级4.各级环保系统实有人数(人)市级—5—
***5424994992005年8537.419.82005年332912020338***935144722 4319828582***06年10
731138 2006年312
***1402173
393
县级14981525乡镇230255 5.各级环境监测人员数(人)647676市级170174县级477502 6.各级环境监察机构人员数(人)565593市级县级—6—
49516529
第四篇:2011湖北省环境统计公报
2011湖北省环境统计公报
2011年,湖北省环境统计数据是在2010年污染源普查更新数据的基础进行的统计。
一、废水
2011年全省废水排放总量为293019.6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104390.32万吨, 约占总量的35.63%;生活污水排放量188384.12万吨,约占总量的64.30%;集中式废水排放量245.16万吨,约占总量的0.07%左右。
全省COD排放总量110.47万吨,其中工业COD排放量为14.47万吨,生活COD排放量为46.13万吨,农业源COD排放量为48.12万吨,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COD排放量为1.75万吨。
全省氨氮排放总量13.13万吨,其中工业氨氮排放量1.71万吨,生活氨氮排放量6.47万吨,农业源氨氮排放量4.75万吨,集中式治理设施0.20万吨。
二、废气
全省二氧化硫排放量为66.56万吨,其中全省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59.50万吨,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为7.06万吨。
全省氮氧化物排放量为66.96万吨,其中全省工业氮氧化物排放量为47.76万吨,生活氮氧化物排放量为1.21万吨,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为17.99万吨。
三、工业固体废物
2011年全省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7595.22万吨,综合利用量6006.55万吨,处置量1424.46万吨,贮存量268.48万吨。
第五篇:2013年全国渔业经济统计公报
2013年全国渔业经济统计公报
2013年是渔业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年。3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11号),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国务院名义发出的指导海洋渔业发展的文件。6月,国务院召开全国现代渔业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以现代渔业建设为主题召开的全国性会议。国务院文件的出台和会议的召开,开启了全面推进现代渔业建设的新征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各级渔业部门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年渔业发展实现了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良好局面。
全社会渔业经济总产值和增加值
按当年价格计算,全社会渔业经济总产值19351.89亿元,实现增加值8984.35亿元。其中,渔业产值10104.88亿元,实现增加值5703.63亿元;渔业工业和建筑业产值4521.05亿元,实现增加值1637.12亿元;渔业流通和服务业产值4725.96亿元,实现增加值1643.60亿元。三个产业产值的比例为53:23:24,增加值的比例为64:18:18。
渔业产值中,海洋捕捞产值1855.38亿元,实现增加值1056.81亿元;海水养殖产值2604.47亿元,实现增加值1481.54亿元;淡水捕捞产值428.71亿元,实现增加值236.98亿元;淡水养殖产值4665.57亿元,实现增加值2644.42亿元;水产苗种产值550.74亿元,实现增加值283.88亿元(渔业产值、增加值以国家统计局年报数为准)。
渔业产值中(不含苗种),海水产品与淡水产品的产值比例为47:
53、养殖产品与捕捞产品的产值比例为76:24;渔业增加值中(不含苗种),海水产品与淡水产品的增加值比例为47:
53、养殖产品与捕捞产品的增加值比例为76:24。
渔民人均纯收入
据对全国1万户渔民家庭当年收支情况抽样调查,全国渔民人均纯收入13038.77元,比上年增加1782.69元、增长15.84%。
水产品产量及人均占有量
全国水产品总产量6172万吨,比上年增长4.47%。其中,养殖产量4541.68万吨,同比增长5.91%,捕捞产量1630.32万吨,同比增长0.68%,养殖产品与捕捞产品的产量比例为74:26;海水产品产量3138.83万吨,同比增长3.48%,淡水产品产量3033.18万吨,同比增长5.53%,海水产品与淡水产品的产量比例为51:49。
远洋渔业产量135.20万吨,同比增长10.5%,占水产品总产量的2.2%。全国水产品人均占有量45.36千克(人口136072万人),比上年增加1.73千克、增长3.97%。
水产养殖面积
全国水产养殖面积8321.70千公顷,同比增长2.88%。其中,海水养殖面积2315.57千公顷,同比增长6.17%;淡水养殖面积6006.13千公顷,同比增长1.67%;海水养殖与淡水养殖的面积比例为28:72。
渔船拥有量
年末渔船总数107.17万艘、总吨位1044.35万吨。其中,机动渔船69.49万艘、总吨位989.55万吨、总功率2219.9万千瓦;非机动渔船37.68万艘、总吨位为54.80万吨。
机动渔船中,生产渔船66.36万艘、总吨位884.43万吨、总功率2018.98万千瓦;辅助渔船3.13万艘、总吨位105.12万吨、总功率200.92万千瓦。
渔业人口和渔业从业人员
渔业人口2065.94万人,比上年减少7.87万人、降低0.38%。渔业人口中传统渔民为712.46万人,比上年减少11.12万人、降低1.54%。渔业从业人员1443.06万人比上年减少0.99万人、降低0.07%。
水产品进出口情况
据海关统计,我国水产品进出口总量812.94万吨、进出口总额289.0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58%和7.12%。其中,出口量395.91万吨、出口额202.6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15%和6.74%;进口量417.03万吨、进口额86.3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13%和8%。
渔业灾情
全年由于渔业灾情造成水产品总量损失162.26万吨,经济损失257.42亿元。其中,受灾养殖面积1079.72千公顷;沉船847艘,经济损失1.21亿元;死亡、失踪和重伤人数16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