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寻找平凡的足迹
寻找平凡的足迹
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战友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寻找平凡的足迹。亲爱的战友,在每一个清晨,当国旗和太阳一起徐徐升起,你踏着晨光走向自己工作岗位的时候;在每一次执行任务时,当你用忠诚和奉献换来欣慰的微笑的时候,你是否感到,我们的生活是那么的充实。
曾几何时,我的心灵常常被那些撼人心扉的事迹一次次感动,认为或许只有伟人、圣哲才能做出这样的英雄壮举吧。2003衡阳大火中,悄然流逝的20个鲜活生命所做出的最美丽的绽放;湖南洞口,用血与火书写19年“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地”平凡军旅生涯的宋文博;大连油罐爆炸时,面对烈火冲锋陷阵、舍生忘死的蹈火英雄张良等等等等……
此刻,如果我仍是一名学子,也许这些英雄的行为对我来说真的是那么地遥不可及。而当我跨入红门的那一天起,在不断成长进步的同时我却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让我的战友们在浓烟烈火面前如此勇敢?又是什么让这些年轻的脸庞面对生死抉择显得如此的淡定和坚强?
带着疑问,我走上了现在这个岗位,一个被荣誉装得满满的先进集体,成了一名指导员,希望能在这里找到那种对信念坚守的笃定,找到那种对理想追求的坚韧。于是,我努
力在一次次撼人心魄的战斗中,在一座座忠诚铸就的丰碑上,从身边发生的故事中去不断地找寻……
2010年7月7日傍晚6时许,7岁小男孩卢宇鹏失足掉进南通市开发区一个建筑工地的地桩内。这个深入地下达15米、内径仅有30厘米的井桩,仿佛大张着死亡之口,一下子将男孩“吞”进了肚中。孩子在井底嘶声力竭的呼叫,像针尖一般刺痛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
救援行动迅速展开,我中队第一时间在洞口架好救援三角架,试图将小孩直接吊出,但由于口径太小,被困儿童根本无法配合。第一套方案宣告失败。怎么办?指挥部迅速制定出第二套方案,失败;第三套、第四套方案,还是失败……天亮了,孩子的声音越来越弱,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死亡正露出狰狞的面孔,向孩子一步步逼近……小宇鹏的父亲紧紧拉着一名战士的手苦苦哀求:“救救我的孩子吧,我给你们磕头了……”
正在这时,现场指挥部拿出了第五套方案:制作一个用来固定流沙的模具,套在井壁四周,再用四支水枪固定在模具上冲击井壁四周的土层,使模具一直深入到井壁底部。中午11点40分,挤压井壁的土层渐渐松软;12点25分,起重机将管桩顺利起吊;14点18分,小男孩成功获救。顿时,现场上千人掌声雷动!宇鹏的爷爷“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宇鹏的父亲早已泣不成声,附近的居民在救援现场放起了鞭
炮。
整整20个小时啊!此刻,我看到现场所有人的眼睛都湿润了。不禁想起了一位老班长曾说过的一句话:“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我想,这应该就是我要找寻的答案吧:平静中饱含沧桑,淡然里穿越生死;闪亮的光环下,瑰丽的荣誉后,是每一名平凡的消防兵血与火的奋战!
是啊,山有山的雄姿,海有海的气势,我们消防战士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拨动生命的琴弦,那双手中紧握的水枪就像一柄柄刻刀,在我们的心间刻下忠贞不渝的铮铮誓言——“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第二篇:在平凡中寻找爱的足迹
在平凡中寻找爱的足迹
爱是无形的,是无法用肉眼看到的,他是用心灵感受“触摸”的,所以他常常被人遗忘在人世间。于是有许多人在不停地奔跑,寻找那个叫做爱的东西;有些人一直在等待一本叫做爱的书;有些人还在不停地追问:“你知道爱吗?它是什么东西?”,而他们却忘了在他们一步一个脚印成长的道路中,每一个或深或浅的脚印中都充满爱,在每一件平凡的小事中都充满爱!
夜晚,深蓝色的夜空中,抬头望着有两颗星星格外闪耀,他们是牛郎星与织女星。在古代,织女是天帝的孙女。织女与牛郎一见钟情,可是天条律令是不允许男欢女爱的。他们不顾一切,战胜所有阻碍,最终与牛郎结合。于是在人间与妻子生儿育女,过着幸福的生活。他们非常恩爱,可是有一天妻子去世了,牛郎深感寂寞,也盼望自己能早日升天,好与妻子会和。等丈夫去世后,果真由仙鹤载他升天,可夫妻二人被天河所隔,平时不能相会。天地被他们的深情所感动,让他们在每年的七月初七相会一次,相会时喜鹊在银河上给他们搭桥。日子久了,牛郎织女化作两颗星宿,永永远地嵌在夜空中,与隔银河的牛郎星相对。两颗星宿照亮了无数爱情!我想这就是大人们说的爱吧!
我们对校园都不陌生,老师几乎每一天都相伴我们左右,老师的爱没有豪言壮语的表白,只有絮絮叨叨的规劝;老师的爱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润物细无声的细微;老师的爱在你密密麻麻的笔记里;老师的爱在你作业的错题里;老师的爱在你犯了错不改正的责骂声里;老师的爱更在你不认真的时候,他轻轻的走过来,轻轻地提醒你:“上课认真,注意听讲。”;老师的爱在你与同学闹矛盾时,他轻轻的走过来,轻轻的安抚你:“团结友爱,同学和睦。”……这是老师平凡而细微的爱!
我的友伴,有你们在我不孤单。我们也许每天每分每秒都和死党赖在一起,也许在于你远在天边的异地,但是在你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总是第一个跑出来,这是死党的爱,很平凡很温暖的爱!朋友的爱在你难过的时候给你安慰,陪你一起难过;朋友的爱在你开心的时候,放大快乐;朋友的爱在你疲惫的时候给你一个肩膀,给你一个怀抱让你可以安心的休息;朋友的爱在你生气的时候,开玩笑逗你开心……朋友是无怨无悔的发泄筒,在你生气的时候;朋友还是无怨无悔和你交朋友的人,并发誓永远不说“绝交”二字!
家更是一个爱的海洋,从清晨,天边刚刚泛起的鱼白肚;到黑夜,千家万户都熄灯了——整个家唯有父母忙碌的身影,才急急忙忙拖着疲惫的身体上床睡觉……母爱是伟大而细微的爱——出生的那一天,妈妈是忍着多么痛的感觉才把我生出来;三个月时,还喝着母乳的我们每天不停地哭,妈妈却依旧耐心的照顾我们;六个月时,洁白洁白的小牙齿就像嫩芽刚冒出来,妈妈是多么激动啊;一岁时,学走路,每跨出一步,妈妈都那么的自豪,走着走着摔跤了,心里是多么不忍啊;三岁时,妈妈一个字一个字的教我读,想方设法的让我张口读,而我却偏偏和她作对;六岁时,第一次踏进小学的校门,每天听妈妈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九岁时,每天听妈妈唠叨,不由得产生烦厌起来,于是妈妈的劝诫都当做耳旁风;十二岁,又匆匆踏进初中的殿堂,才慢慢的懂得妈妈的操劳,但是还是经常和妈妈顶嘴、吵架,而妈妈吗对这一切的毫不在意,依旧不辞辛苦的照顾我们……这是伟大的母爱!父爱是默默无闻而严厉的…..父亲就是家的顶梁柱,每天在外奔波赚钱养家,为家的生机操劳,这是无声无息的父爱……
爱永远在你的生命组集中留下点点滴滴的痕迹,只要你有一颗充满爱的心,你就会发现爱一直在你身边。
第三篇:寻找红色足迹
永远的红色记忆 永远的红色足迹
———暑假社会调研报告
辉煌90 载,奋斗写春秋。作为生长在阜新这块热土上的人们,你知道曾经发生在家乡的革命历程吗?作为和平年代幸福的你,知道阜新有哪些红色纪念地吗?为了寻找这片土地的红色足迹,我们一行人共同踏上了寻找的征途。
一路探访,一路追寻,一路沉思。
从踏上了追寻红色足迹的旅程开始,依然繁忙的机务货场,弹痕累累的敌碉堡,静静的烈士纪念碑和堆堆白骨,便以浓重的红色底蕴向人们讲述了那段永远不能忘却的阜新革命历程——
从阜新最早的党组织诞生地彰武机务段,到奋勇抗争追求光明的下菜园子暴动,从不屈不挠的抗日英雄苑九占,到辽沈战役前奏曲彰武攻坚战,曾经枪林弹雨的战场遗址,曾经浸染热血的红色土壤,谱写了家乡土地上中国共产党从诞生、曲折成长,到发展壮大、走向胜利的历程。
尽管岁月不居,但尘封的悲壮历史画卷依然清晰展现在眼前,阜新革命的红色档案徐徐向人们展开,红色故事壮美精彩。
红色档案之一
阜新最早的党小组和传奇的“俄国张”
在彰武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陈兵等人陪同下,我们来到了坐落在彰武城东北角的彰武铁路机务段,这里是阜新地区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彰武党小组活动遗址。
时间的车轮轰隆隆开过,曾经记载着先辈们峥嵘岁月的地方已经焕然一新。阜新市委党史研究室副调研员、阜新市中共党史学会秘书长刘金城,指着眼前铁路尽头的厂房告诉我们:“这里都重新修建过了,在那个厂房的后方就是阜新最早党小组曾经活动的电灯房和机车房。”尽管红色记忆的遗址已经不复存在,而前辈们积极投身革命的英雄事迹却永远印记在阜新历史上:
1927 年1 月27 日,对于阜新来说是个不寻常的日子,随着一声清亮的汽笛声划破天空,从大虎山开来的第一列火车轰隆轰隆地驶进彰武车站。阜新地区通了火车,同时也孕育了我市第一个党组织。
随着北宁路“大通”支线铁路通车,彰武成立了铁路机务段。而这时候的中共唐山地委直属沟帮子铁路党支部,为了扩大影响,团结工人,积蓄壮大革命力量,于1927 年4 月先后派出两名党员到彰武铁路车站工作,以公开的社会职业为掩护进行革命活动。一位叫李家晓,一位叫程海华。不久,党员张振福也从锦州来到彰武。
张振福是河北省丰润县郑八庄人,为人正直,好打抱不平,操着浓重的唐山口音,因为他在俄国乌克兰煤矿当过华工,参加过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并是俄布尔什维克党党员。张振福会讲俄国话,还时常给工友们讲“十月革命”的故事,因此工友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俄国张”。
1928 年4 月10 日,一个名叫欧阳强来自沟帮子铁路的三十来岁的工人, 把李家晓、程海华和张振福召集在一起,神情庄严地说:“经过党组织考察,认为你们三名党员同志在彰武机务段已经站稳了脚跟,建立党组织的条件已经成熟。根据形势的发展和斗争的需要,我代表党支部批准你们秘密成立党小组!”从这一刻起,三双大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原来这个操着广东口音的汉子是中国共产党唐山地委沟帮子铁路支部书记。
彰武铁路党小组作为阜新地区第一个党组织,李家晓任党小组长,张振福负责工会工作。从此,彰武革命点燃了阜新革命的星星之火!
张振福按照党组织“ 扩大党的影响、团结教育工人、组建赤色工会”的指示,于1928年6月在彰武铁路组建了阜新地区第一个工会组织——京奉铁路总工会沟帮子分会彰武工会,使阜新工人阶级从此有了自己的工会组织。
张振福依靠崔显廷等骨干积极开展工作,到同年8月发展会员30 多人,遍及机务、车辆、道班等车间班组。张振福见斗争时机已经成熟,同李家晓、程海华商议后,组织会员发动工人进行反饥饿、反剥削的“罢工算账”斗争,使得机务段当局被迫答复了全部要求,取得了首次斗争的胜利。随后,张振福等人趁热打铁,在1928 年冬至1929 年间,又先后两次组织和带领全段工人参加沟帮子工会统一领导的“要加薪”“要取暖煤”罢工请愿斗争,都取得了胜利。
1930年春,彰武铁路工人在铁路党小组的组织和率领下,参加了中共满洲省委统一领导的全北宁路铁路工人“要花红”罢工请愿斗争。经20 多天斗争,铁路当局被迫答复了工人们提出的补发历年所欠和本年应得花红、春节放假3 天、普遍加薪8 分钱等要求。张振福还定期收缴会费、多次组织募捐,用于救济罢工中生活无助的贫困工友和支援外地工人的罢工斗争。
对彰武党小组及工会的革命活动,中共满洲省委在1930 年2 月14日致中共中央的信中除了肯定彰武工会的工作外,特地对张振福提出表扬。1931 年“九一八”事变以后,彰武铁路党小组3名党员撤到山海关,接受新的斗争任务。不久,张振福到开滦矿务局唐山煤矿做工,先后发动和领导了数万名唐山工人参加的“二月罢工”和“三月罢工”。唐山大罢工后,张振福被反动当局视为“共产党首领”、“赤色工会的领导者” 进行抓捕。1944 年,张振福被锦州日本宪兵队以“政治犯”的罪名逮捕,关入“锦州思想矫正院”监狱,在狱中张振福惨遭酷刑,但始终宁死不屈,最后被敌人杀害。
在彰武铁路党小组发动的革命斗争影响下,日伪统治时期,阜新地区铁路工人采取各种方式同反动当局进行斗争。1945年八一五光复后,很多铁路工人参加了八路军,走上革命道路。
如今的彰武机务段已归属于通辽铁盛商贸(集团)有限公司,褪去了曾经的使命又重新迎来新的发展历程。
红色档案之二
辽沈战役的前奏曲——彰武攻坚战
红色之旅的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彰武革命烈士陵园,这里安葬着350 余名在彰武攻坚战中牺牲的烈士。松涛阵阵,似乎诉说着攻坚战的悲壮。
这是一场十分壮烈的攻坚战,也是辽沈战役的前奏曲。
1947年下半年,国民党在东北战场处于劣势,蒋介石急忙从关内战场抽调5个师的兵力增援东北,除加固沈阳防线外,又对其周边的彰武、法库等城市增派兵力,建立了近10个“卫星据点”城市。彰武是沈阳的北大门,军事位置十分重要,由国民党的精锐部队,全部美式装备、曾参加过印缅作战的四十九军七十九师乔文礼部防守。守敌在县城四周修筑了三道防御工事,城内各主要街道、建筑物也分别构筑了地、碉堡及工事掩体,另外在县城四周构筑了八处外围阵地,将整个县城及近郊建成了一个“大、纵、深”的防御体系。敌师长乔文礼狂妄地叫嚣“凭此坚固工事,共军决无法破城!”
12月中旬,东北民主联军发起冬季攻势,对沈阳守敌各“卫星据点”城市展开攻坚战,彰武守敌成为首选目标。当时,天降大雪,积雪2 至3 尺。阜新解放区出动10 余万群众昼夜扫雪,为我军指战员行军扫清障碍。联军二、七纵队及炮司一部昼夜兼程向彰武地区挺进,于22日分别进入集结地点,完成了对彰武县城守敌及敌各外围阵地的包围。
23日,攻坚战开始。战斗首先在高山台打响,在我军炮火的猛烈轰击和步兵的勇猛冲锋下,高山台守敌300余人被全歼。此后,其它各部队也于24—27日先后攻克吉岗窝堡、烧锅北坨子、丰盛烧锅、郑禹坨子、火车站等7处城外守敌阵地。
在扫清外围守敌后,我军于28 日晨,将县城团团包围。7:30,三颗红色信号弹冲上天空,刘振司令员发出总攻信号。顿时,群炮怒吼,火光冲天,城墙上下及敌军阵地变成一片爆炸的海洋,爆炸的巨浪不断将砖石、木片、铁丝和敌兵的残腿断臂冲上天空。在90分钟的炮击中,66门大炮齐轰城墙东南角和西北角,将两处城墙各打开一个数十米长的缺口。随着炮火的延伸,冲锋号声冲天而起,成千上万的步兵似猛虎出山,迅速冲过城前开阔地、逼近护城壕,与壕对岸敌军展开激烈的枪战。2纵14团5 连、7连首先突破防线,冲上城墙缺口,并连续两次打退成连、成排敌军的反扑,将突破口向两侧撕开,后续部队接踵而上,冲过突破口向城内穿插。
与此同时,敌城墙多处被我军突破,各师各团相继冲入城内。攻城部队采用多路穿插、分割围歼的办法,将敌人分割成数十块,分别与敌人进行巷战,逐地逐院地争夺。由于城内明碉暗堡林立、工事重重,易守难攻,炮兵们就将山炮、步炮拉进城内,从炮膛里直接向敌工事瞄准,抵近射击,三百米、二百米、几十米也照打不误。创造了发炮137发、命中126发的记录。守敌从未见过这种打炮法,吓得胆破魂飞。有的地堡群,只要打飞一个,其余地堡里的敌人便举手投降。11时,城内枪声渐稀,守敌大部被歼,只有400余人据守的敌师部大院枪声激烈,顽敌凭借2层楼上的双层火力网和院门两侧地堡群内的机枪火力进行顽抗。我军几次冲锋受阻,团首长调4门无后座力炮从附近民房院内掏洞向地堡抵近射击,最近的火力距离地堡仅25 米。为防治炮身震动,战士们坐在炮身上发炮,战士朱秀被震昏、陈芳被震死,其他的战士继续坐在炮身上发炮。共打炮33 发,终将敌工事全部摧毁。失去屏障的敌人仍负隅顽抗,战士们高呼着为陈芳烈士报仇的口号、冒着枪林弹雨冲进大院,与敌人开展枪战、肉搏,终将残敌歼灭。
下午2时,彰武攻坚战胜利结束。此战全歼守敌万余人,其中,毙敌1860 人,俘敌副师长李福泰以下官兵8190余人。敌师长乔文礼逃往沈阳后被卫立煌枪毙。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分别发来嘉奖电,庆贺攻克彰武、歼敌一个师的胜利。
一路追寻那段不能忘却的红色历史,追寻先烈英雄们留在这个城市的红色记忆,更追寻那些需要我们一代代传承下去的信念。
穿岁月峰头,伴历史云烟,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走过了80多年的风雨征程。五四运动至今,一代代优秀青年为民族复兴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循火红足迹,经坎坷征程,一代代优秀青年紧跟共产党,始终站在时代的峰顶浪尖!青春不停步,“永远跟党走”!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光荣啊,中国共青团!母亲用共产主义为我们命名,我们开创新的世界。”当我们戴着光芒四射的团徽,站在火红的团旗下,高唱我们自己的团歌,心中怎能不为之激动,怎能不为之骄傲,怎能不为之自豪!“爱国,爱党,爱人民,爱家乡”这个坚定的信念在我们脑海中回荡!
朋友们,还记得五年前我们的家乡是什么样子吗?几条破旧的马路,几座零落的楼房,这就可以概括我们章丘的全貌了。再看看现在吧!十多条主干道纵横交错贯穿东西南北,从荷花公园到百脉泉广场,从眼明泉搭桥到明珠小区,到处洋溢着现代化的气息,透露着春的绿意,焕发着勃勃的生机!在这幅美丽的画卷上处处点缀着青年活跃的身影,是他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保障着道路的畅通,保护着优美的环境,维护着社会的安定团结¨¨¨,在各行各业中,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共青团带领青年们在我们城市建设的宏伟蓝图上勾画出最为亮丽的色彩!伴随着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德治国”方略的提出,党有号召,团有行动。为此,团市委提出“高举旗子,不变调子,喊响号子,建好班子,推动总体工作再上台子”的指导思路。在“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和“以德治市”的号召下,开展了“走白村、串千户、访民意、聚民心”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征文活动,使团的工作真正想青年之所想,急青年之所急,谋青年之所求,切实把广大青年吸引到团的旗帜下,团结在党的周围!
从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到以服务祖国需要为乐的王杰,从自学成材的张海迪到科技创新的秦文贵,从11名“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到我们身边的每一位青年星火科技带头人,他们在人民利益的大厦上添砖加瓦,他们以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为新时期广大青年实践“三个代表”“以德治市”树起了标杆!正是他们在党的旗帜的指引下,和千百条各战线上的青年模范一起,演绎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青春活剧,谱写了一曲曲壮丽雄浑的青春赞歌!
改革开放以来,适应党的工作中心的转移,共青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向科学技术进军!我市更是提出了建“工业强市”的战略目标,我市共青团把青年创新创效作为工作的总抓手,积极推行“青年创新创效意见卡”,争创“青年文明号”和争作“青年岗位能手”,号召全市广大青工开发新产品,创造新工艺、推广新技术、转化新成果“四个一”活动和小发明、小革新、小改造、小设计、小建仪“五个小”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青年群体性科技创新活动。仅去年一年就取得青年创新创效成果28项,其中海泰电缆集团公司团委委员时延芹主持的平行线革新项目和市人民医院青年医生张华发明的腭裂修补技术填补省级空白,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市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经济大潮中,我们共青团之所以取得如此的成就,始终保持着青春和活力,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在党的旗帜的指引下前进!
20世纪中国的历史,写下了中国共青团和中国青年的光荣,21世纪期待我们创造新的青春辉煌。青年昭示着未来,江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80周年大会上向青年一代发出号召“全国各族青年,代表着我们祖国和民族的未来,代表着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事业需要你们去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你们手中实现。”党在召唤,时代在召唤,只要我们以“崇高的理想、创新的意识、无畏的勇气”发挥青年的智慧、风采和力量,就能乘风破浪、与时俱进!青年朋友们,让我们团结一致,永远跟党走!
追忆历史,烈士们用生命和鲜血浇灌阜新这片热土。红色足迹,激励我们永远奋力向前
“追寻红色足迹”
——暑期社会调研
系部名称:国际关系学院
专业:朝鲜语(中韩经贸关系)
年级:09级韩语三班
学号:291601319
姓名:徐艳杰
时间:2011-8-25
第四篇:寻找红色足迹
寻找红色足迹
1927年,中共黄安(今红安)、麻城两县委员会,为贯彻中共中央“八七”会议关于武装起义的总方针和发动黄安、麻城两县贫苦农民举行起义。揭开了鄂豫皖地区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苏维埃政权建设的序幕,为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起了先导作用,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我的家乡就坐落在这样一个红色的县城——麻城,我从小时候开始走遍了家乡的山山水水,寻找着革命烈士的红色足迹,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革命先烈们那紧跟党走,信念坚定;不畏强敌,拼搏图存;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黄麻精神在我脑海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红色记忆。
一、重温红色之旅 追忆激情岁月
带着深深地敬意,我们来到了享誉全国的革命红城—新县。上午八点,队员们就迫不及待开始参观这个美丽的红色古城。新县不愧是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蓝,全县的山山水水无处不留有先辈们革命战斗的足迹,这些旧址凝聚着革命先辈们高尚执着的追求和他们光辉的革命历史。城东南山头上高耸的纪念碑,时时都提醒着人们回顾那战斗的岁月。“为听到神州金鸡报晓,为亲手捧出地火喷出的红日,他们丢下母亲和孩子,将自己变成一座座丰碑”,大家默念着纪念碑上的文字,不禁赞叹和敬仰长眠于斯的红军战士。
沧桑七十载,旧貌换新颜。这个曾经孕育了许多将军的红色之城如今处处都一番蓬勃向上、欣欣向荣的景象,她所展示的革命传承精神深深地折服了每位队员。看着今天充满生机的大地,回忆着战火硝烟的年代,大家不禁感慨建国60周年来新县取所得的巨大成就。
二、参观麻城博物馆 缅怀英雄
队员们来到新县革命老区的第二天,为了深入了解革命历史,队员们参观了已被中国人民大学等70多个单位挂牌命名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博物馆——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
该馆坐落于新县城东英雄山和凤凰山之间,由前国家主席李先念为该馆题写馆名。博物馆依山傍水、气势宏伟,进门左侧陈列有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架飞机“列宁”号,以及各个时期解放军使用过的大炮和苏式坦克。这些战争年代的“遗物”仿佛把大家带到了那时烽火硝烟的战场。响亮的号角,浴血的男儿,昔日悲壮的画面一次次的在队员们的脑海中浮现。馆内陈列分为基本陈列《风云大别山》和专题陈列《千里跃进大别山》、《将军的摇篮》两大部分。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是《将军的摇篮》,而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许世友将军,他耿直的性格,不屈的意志,勇猛的战斗精神,在历史的关键时刻“舍小家为大家”的英雄事迹深深打动了队员们,队员们被他忠诚、无私、传奇的一生深深折服。
三、访问百岁老人 追忆红军足迹
按照事先掌握的资料,追寻着当年红军的足迹,今天我们找到了新县的一位老红军罗爷爷。罗爷爷已经年近百岁,曾经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革命斗争中战功显赫。在罗爷爷家,当队员们们说明来意后,他欣慰的笑了,接受我们的采访。
他很赞赏现在的这一代年轻人能够缅怀当年的革命先烈,也很高兴现在的年轻人还记得当年红军的英勇事迹,懂得继承发扬红军不怕苦不怕难的精神。队员们真诚的眼神唤起了罗爷爷对当年浴血奋战的战争时期的回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困苦,抗美援朝战争的残酷...“长征路上平均三十米就会有人倒下,三十米”这句话老人重复了三遍,往事涌现,百岁老人也禁不住老泪纵横。更让我们惊讶的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架飞机“列宁”号,就是他所在的师部缴获的战利品。提及此事,老人那爽朗的笑声让队员们不禁为他们的英雄事迹感到自豪和敬仰。
新县是个“将军县”,像罗爷爷这样的红军还有很多,当然,还有更多的英雄已经在战争中牺牲了,但是他们的英雄形象将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四、追忆峥嵘岁月 千里跃进大别山
我们行人来到刘邓大军1947年千里跃进的大别山。大别山,位于河南南部连绵起伏的八百里大别山腹地,是河南光山、商城,湖北省红安、大悟等县的交界地。根据当地老乡的回忆和介绍,当年刘邓大军在此创建了革命根据地,他们实行了无后方作战,遭受了无数的艰难困苦。在跃进大别山时全军共12.4万余人,转出时只剩下5.86万人,损失一半以上人员。这是一部悲壮的史诗,金戈铁马,硝烟四起,刘邓大军突然越过陇海线,12万神兵如利剑出鞘,挥师南下,穿过沙河、汝河、淮河几道天堑,杀出一条血路,“狭路相逢勇者胜!”就是在这样紧要的关头提出的。这一号召立刻传遍整个部队。接着,刘邓大军以顽强英勇的气慨杀出一条血路,成功地强渡了汝河,取得了战略转移决定性的胜利。
即使是六十多年后的今天,队员们听起来仍是心潮澎湃,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大家都被刘邓大军那种献身爱国的精神所打动,纷纷表示,伟大的爱国精神不仅仅只体现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还可以以一种默默奉献的精神体现在当今的和平年代。队员们立志珍惜现在美好的大学时光,努力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养,为将来更好的回报社会。
这次赴新县革命老区的考察令大家深受触动,一次次被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深深地折服。他们那百折不挠的意志,舍身为国的精神令在场的每一个队员都感动不已,更觉今天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民族又开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长征。虽然再没有雪山和草地,但我们同样面临着历史和时代的挑战。这种挑战,是一种更为长期、更为严峻的考验。它表面上看起来并非那么艰难,那么壮烈,但要取得胜利,却是相当不易的。作为当代的热血青年,应该有自己的远大理想,那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也是一次充满艰辛的长征,这是时代赋予我们新的长征!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新一代的青年要接过长征精神的光辉旗帜,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这次活动让参加的每位队员更深入的了解和学习了党的优良传统,加深了对党性的认识,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曹联社2011/3/23)
第五篇:寻找红色足迹征文
寻找红色足迹
臧锐乾 示范区实验小学 六年级
指导教师:高敏 电话:*** 今天停电了,没电脑玩,我在一边叫着“好无聊啊!”这话让我老爷爷听到了,他年纪很大很大了,听见这话就开始给我讲:“你们现在的小孩,就是不懂曾经生活的艰苦,想曾经1937年南京大屠杀的时候,那时我还小,那时候啊!我们中国人在别人眼中简直是一只小蚂蚁。”
他顿了顿,接着说:“日本人把我们中国人带到黄河边,在大车上把人们掀下去,在黄河边直接把人杀死,日本人把我们中国人当靶子射,还有的人被注射病毒,被病毒折磨,真是生不如死,在那时死去的中国人真是数不胜数。”
我老爷爷眼角有一颗大大的泪珠,他抹去,又说:“还好在1949年毛泽东主席带领我们中国人成立了新中国,邓小习近平总书记也带领我们富起来,但不幸的是我们亲爱的毛泽东主席和邓小习近平总书记逝世了,在我们那个时候,有好几年都学习雷锋,家家户户都不用关门,每天都有好人帮助别人,邻居之间从不吵架,每天都互帮互助,那时候才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而现在我们身边几乎都没有‘雷锋’每天睡觉关不关门就不说了,有时老人晕倒在路上,都没人扶,只担心被赖上,——哎,好人少了,少了„„”。
是啊!,老爷爷说的真是对啊!曾经为了建设新中国,为了我们的大家庭——中国,牺牲了很多人,但现在,身为一个大家庭,我们却自相残杀,我们却自己打自己人,还专门设立“警察局”,难道我们这个大家庭不能友好相处吗?身为这个大家庭的一员,我想说:“请大家不要忘记那些为了和平,在战争中牺牲的人们,他们牺牲,就是为了我们这个大家庭能够和平,我们就不要自相残杀了,每个人都有点爱心,互帮互助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