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小学后进生现状调查及对策的调查报告)(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2 02:02: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前农村小学后进生现状调查及对策的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前农村小学后进生现状调查及对策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当前农村小学后进生现状调查及对策的调查报告)

调 查 方 案

姓名:南丽林

调查方案

一、调查目的:

1.调查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2.课题研究的方法及步骤。3.调查研究的成果。

二、调查内容:对后进生落实素质教育。

三、调查时间:2010年5月—2010年11月。

四、调查范围:对后进生的生活背景、家庭背景、人际关系背景、成长经历等的调查。

五、调查方式:问卷、走访。

六、调查步骤:

1.我校能按德育校本教材提供的案例设计活动课,做到节节课有机衔接,教育内容逐年深化,形成科学化、系列化、规范化的教育活动系列。

2.以德育校本教材为载体,深化课题《当前农村中学后进生现状调查及对策》的研究与实验。

关于当前农村小学后进生现状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及研究背景

我校位于通渭县最东部,是一所硬件环境较差的乡镇九年制学校,师资水平相对较差,加上距城区较远,所以各方面的信息比较闭塞,学生家长多数因经济原因,外出经商、打工者。对子女的教育要么无暇顾及,放任自流,要么恨铁不成钢,只是对子女简单粗暴的惩罚式教育,再加上一部分家长自身素质较差,家庭的不和谐,导致一些学生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偏差,进取意识不强,再加上部分条件比较富裕的家庭,由于家长对学校教育环境的高度重视,把一些好的苗子送到了城区学校就读,或随父母打工进入城市学校就读,剩下的学生中,思想意识、行为习惯、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在班级中所占比例明显偏大,这种现象和生源结构,影响我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成效,影响着我校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后进生现状是学校教育中不容小视的问题,而后进生转化工作更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育人工程中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课题。

二、调查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1、教师对后进生的生活背景、家庭背景、人际关系背景、成长经历等的调查了解。

2、后进生落实素质教育前后的心理特点及参与学习、劳动、文体活2

动等兴趣能力的调查以及对比分析研究。

3、教师对后进生落实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方法(方式)的运用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拟通过“对后进生落实素质教育”的实践研究,唤起后进生的自信,使后进生开发自身潜力,挖掘优势,克服缺点,在体验成功的喜悦中树立做人的尊严,从而能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劳动、文体等活动。

2、拟通过“对后进生落实素质教育”的实践研究,改变教师习惯的思维方式的教育行为方式,积累大量实例材料、个案资料及教师相关心得论文,总结出转化后进生的教学规律和方法,为农村小学对后进生落实素质教育提供丰富的个案实例和一定的理论依据。

3、拟通过“对后进生落实素质教育”的实践研究,促进学生日常行为的进步和教师的成长。

三、调查研究实施

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后进生转化方法,使学校各班级中的后进生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施达到预期的转化效果,成功实施“1+1”和“转化后进生工程”。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原则把握

1、“后进生”概念界定

“后进生”就是指智力因素处在正常发展范围内,由于某些教育因素的不良影响,造成思想、道德、学业水平或其它非智力因素方面,处3

于落后状态,并需要给予特殊教育的学生。

“后进生”不包括智力不正常的特别学生,“后进生”的成因是与不良教育因素的影响有关。

2、“后进生”转化教育认识上的飞跃

我们在课题实验中,深刻体会到,“后进生”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运用发展、变化的眼光来看待这类学生。根据研究,我们认为,“后进生行为”是阻止学生身心发展,不利于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问题行为,它包括品德、学业、个性心理特征、体育、劳动、卫生等方面。

后进生道德觉悟、上进心的提高是多因素、多方位的。但从学校角度看,主要还是从教学环境、师生关系、教学内容及方式等方面来改变。

(一)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有效地改变学生处事心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让学校、教室的墙报、宣传窗都有教学教育语言,设置规范生、进步生、学习园地、优秀作业展览等,慢慢地,后进生就有了“我是集体的一员”的集体荣誉感;再如进行“1+1”工程,让每一位后进生与有优等生在学习上进行帮助、督促,更在行为中加以监督、引导。这样让后进生感到同学、老师的帮助,感到集体的温暖,从而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生活的信心。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间的亲密交往对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有重大影响。教师以友善的态度接近学生、关心学生,使学生从教师对自己的期望中受到4

感染,反过来增加对教师的好感、信任和尊敬,从而对教师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

(三)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教学方法。

学生在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和对学科内容的兴趣是相互促进,递进上升的。后进生也同样。为此教师必须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后进生参与教学活动。比如从后进生实际出发,根据年龄特征,采用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动员性主题班队活动,唤醒后进生“沉睡”的心灵;教师在讲授新课时,可先说明它的意义及所能达到的目标,让学生知道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的问题情境,要能激发后进生的求知欲,进而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手段,启发引导后进生进行质疑,解疑,从而使他们的学习活动环环紧扣,最终达到合格过关。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及步骤(1)实验方法:

资料收集法:以问卷调查、教师和学生间的排队摸底再结合上网收集后进生的相关资料。

对比研究法:以自然实验法为主,注重各种方法的相互协调与对比。教育调查法:思想教育与行为指导相结合的方法、显形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方法

经验总结法:来源于教育实践过程,是人们对教育教学工作感性的初步认识,内容与本质是客观的,认识也是客观的,有待于进一步上升5

为理性认识。

(2)调查研究的步骤:共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

对课题进行全程总体分析与策划,通过查阅资料的途径探求课题方案设计的可行性与科学性,并在此基础上撰写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理论学习与研究阶段 第三阶段:理论总结与升华阶段

1、我校能按德育校本教材提供的案例设计活动课,做到节节课有机衔接,教育内容逐年深化,形成科学化、系列化、规范化的教育活动系列。

2、以德育校本教材为载体,深化课题《当前农村中学后进生现状调查及对策》的研究与实验。

第四阶段:全面推广阶段 学校推广、验证、提升实验成果。第五阶段:调查研究的反馈

课题结题时由“后进学生档案”显示实验成果,以论文报告形式,请专家评审。

七、调查研究的成果

(一)、通过课题研究,后进生的素质发生明显变化。

①心理品质方面:对学生心理障碍的疏导、行为矫治、人格的健全6

等都有了较大面积的改善。提高了学生心理素质,健全了人格,增强了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又主动的发展。

②道德品质方面:学生们尊师守纪,文明礼貌,勤奋上进,团结友爱,是非观念强,能克服一些不良倾向,学校整体道德风尚逐渐上升,无违法犯罪现象,每阶段均有最优秀的班级被推荐为区优秀班集体。

③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教育取得了进展:学校注重学生在非智力因素教育、团队教育活动系列化。每年举行文艺汇演,每周进行国旗下讲话。学校组织的文艺汇演多次在市文艺汇演上获奖。在学校的“艺术兴趣小组”中,有多人的文学作品、绘画作品、书法作品获奖,表现出了学生发展的个性和成功的强烈愿望。学生的学业成绩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通过开展调查研究,教师对后进生有了一个客观的认识。如何认识后进生,是教师们必须正面回答的问题。只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才能产生动力,才能自觉而又热心地做后进生工作。经过科学分析,大家产生了共识。

①“后进生”,经过转化教育,也要成为我国四化建设者的接班人,这一点是坚定不移的;

②“后进生”是发展中的人,他们的生理、心理的发展还没有完全成熟,世界观尚未定型,因此,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③学生处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极易受各种思想的影响,有些“后进生”受不良思想的影响,形成某些缺点错误是难于避免的。

(三)、通过“对后进生转化”的实践研究,促进学生日常行为的7

进步和教师的成长。

(四)、通过调查研究,家长对学生的教育观念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改变了家庭的育人观念,家长们也掌握了教育子女的一些常规的方法,改变了以前的过激的、粗暴的、简单的教育方式,而以欣赏的目光来看待他们的子女。

(五)、通过本次调查研究,我校强化了五项教育

①.强化了思想教育:这是转差工作的重点。后进生之所以差,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认识水平低,思想意识差。所以转化后进生要以思想教育为重点,努力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进行思想引导,以正面教育为主,从一点一滴小事抓起,把思想教育寓于各项活动之中。

②.强化了养成教育:后进生往往有许多不良的学习习惯,如听课走神,上课少言寡语,拖拖拉拉,马虎潦草等,如不及时根治,就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也经常出现,如上课迟到,衣服不整,缺乏礼貌等。这些也影响到他们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为促成后进生养成教育,我校提倡对后进生实行多提醒,多督促,每天进行行为规范评比并及时总结表彰。

③.强化了法制教育:随着社会上不良风气的侵入,后进生容易出事的可能性增大了,做好后进生违法犯罪预防工作显得十分严峻。我校以阅读班级法制画报、听法制课、观看法制录像、讲解学生违法案例、等形式加强法制教育。

④.强化了安全教育:后进生由于缺乏较好的自制能力,往往容易8

掉队出问题。交通安全、饮食安全、游泳安全、生活安全、网络安全等隐患较多,长期抓好安全教育至关重要。

⑤.强化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开展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中,我们发现有些后进生的问题行为并非思想道德品质的问题,而是心理障碍问题。更加值得关注的是有些被教师认为各方面表现都很好的学生也有心理障碍。

(七)结论

总之,学生的后进不是一天造成的,因此,转变后进生的工作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由于小学生年龄还小,以及受到环境的干扰及习惯的影响,可塑性比较大,他们的思想行动总具有很大的反复性,当然,出现反复是正常的事,这是进步中的曲折,绝不是徒劳无功。因此,在教育后进生时我们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不仅要给后进学生帮助,而且要给时间,还要学校给后进生创造条件去转化,而不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朽木不可雕也”这些打击后进生积极性,刺伤其自尊心的话。对后进生,我们更要倾注爱心,以尊重、赏识唤起他们的进取心,以真诚、宽容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努力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引导他们力争上游、健康成长。实践证明,只要我们从热爱学生的真诚愿望出发,动之以情,深于父母,晓之以理,细如雨丝,只要有“千淘万沥虽辛苦”的精神,就一定会有“吹尽狂沙始到金”的结果,就一定能更好地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第二篇:浅谈当前农村社会治安现状、成因及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经济的发展,农村由封闭型向开放型急剧变化,产生了许多新矛盾和不安定因素,抓好农村社会治安成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当前农村社会治安现状

一是刑事犯罪递增。据有关调查显示,农民犯罪占整个犯罪比例的78%。主要表现为盗窃、抢劫、诈骗等侵财型案件大幅上升,而盗窃犯罪始终居于首位,成为农村社会

治安的主要问题。作案分子多系农民,盗窃对象从盗窃家禽、耕牛、农机物质等到盗窃国家水利电力、通讯设施和铁路运输物质等,一些地区甚至出现盗窃“专业户”。在铁路公路沿线,抢劫案件、“车匪路霸”案件上升幅度陡增,成为农村社会治安中仅次于盗窃案件的一大“祸害”。

二是团伙犯罪突出,暴力犯罪增多。近年来乡镇恶势力活动猖獗,出现了一批“两劳”释放人员、村棍乡霸、地痞流氓组成的犯罪团伙,从事敲诈勒索、强拿强要、持械伤人、结伙盗窃抢劫、侮辱强奸妇女等违法犯罪。

三是宗教、宗族势力在一些地区有所抬头。有些邪教组织和非法宗教活动,打着宗教自由的幌子,趁机蚕蚀和渗透农村阵地。一些犯罪分子还骗财骗色,散布反动言论,搞乱农民思想,给农村社会治安带来许多问题。四是社会丑恶现象在农村发展蔓延。在豫南地区,赌博活动几乎遍及所有乡村,不仅有一般农民,还有农村党员干部。卖淫、嫖娼丑恶现象也向农村蔓延,尤其在集镇、铁路、公路沿线的路边店,卖淫、嫖娼活动更为严重。

分析上述问题的成因,主要在于:一是农村社会管理任务加重,基层政权组织较为涣散。二是农村经济飞速发展造成社会矛盾纠纷大量增多。三是农村社会治安防范能力减弱,社会治安防范机制不健全。四是农村执法力量严重不足与农村治安形势严峻,预防控制犯罪的艰巨任务不相适应。五是农村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发展不同步、不协调,群众的法制观念淡薄,缺乏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抓好农村社会治安工作的对策

一是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建立健全农村整体预防犯罪机制。首先要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恢复基层政权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民兵、治保、调解等组织的职能作用,形成有人指导、有人负责、有人管理的局面。其次,要建立群防群治的防范网络。整顿健全治保、民调的群众自治组织,采取责、权、利三挂钩的方式,调动治保、民调干部的积极性。抓好农村治保会为主体的多种形式并存的群防群冶自治组织建设,开展村民治安联防,治安联户,护村.巡逻、打更等治安防范活动,宣传发动群众防盗、防破坏,帮助失足青少年,缓解邻里矛盾纠纷,防止矛盾激化等方面的作用,最大限度地预防控制和减少犯罪。

二是深入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和社会主义法制宣传。从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入手,提高广大农村群众的道德水准和法制观念,提高思想素质,树立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是充实农村治安管理力量,加强农村巡防组织建设。组建由政府出资的专职治安巡逻队,实行农户义务联防和联户联防,建立健全四级(乡、村、组、户)治安防范网络,加强纵向横向联系,做到一方有警,多方联动。四是坚持从重从快的方针,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及时侦破有影响的大案、要案,坚决摧毁各种犯罪团伙和流氓恶势力。集中力量对集镇、交通沿线和治安问题突出的地区进行重点整治,对称霸一方,横行乡里的流氓恶势力,坚决给予严惩。在保护宗教正常活动的同时,要坚决抵制境外反动宗教势力、邪教组织的渗透和封建迷信的传播。继续查禁各种社会丑恶现象,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五是增强农村经济建设,增强农村自身防范能力。

第三篇:当前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与对策

论当前农村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与对策

【概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学校德育工作的导向作用越来越明显,如何针对当前中小学生存在的道德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策略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就成了农村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问题。【关键词】:农村 学校 德育现状 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学校德育工作的导向作用越来越明显,学生的德育问题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问题。农村学校如何针对当前中小学生存在的道德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策略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就成了农村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问题。现就将我校近年来针对学生德育现状以及所采取的对策略作评述。

一、现状分析:

1.当前中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不良表现

当前,一些中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不良表现突出表现在生活卫生习惯、文明习惯、纪律习惯、学习习惯、等几个方面。

①生活卫生习惯:不懂得勤俭节约,不爱护学校和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差。

②文明习惯:集体主义观念不强,对同学不能谦虚礼让和文明交往,语言不文明、不懂得接人待物。

③纪律习惯:不能自觉遵守校纪校规,社会公德意识差,对好人好事嘲笑,对违纪行为默认乃至赞同,甚至参与赌博、吸烟、酗酒、打架、进电子游戏厅或看色情书、画、录象等。

④学习习惯:学习目的不够明确,缺乏主动性和吃苦的精神,有的还不能按时、独立、认真地完成作业,乃至厌学、逃学旷课等。

2.当前中小学生不良道德行为习惯形成的原因

①家庭教育不当:有的家长行为粗鲁,常讲脏话;有的作风不正,存在酗酒、赌博、观看黄色录象、行贿受贿等,为孩子提供了坏榜样;有的家庭父母关系长期不和,婚姻破裂,使孩子得不到正常的关怀和教育,失去家庭的温暖;还有的家长只养不教或重养轻教,甚至溺爱娇惯,放任自流;有的错把粗暴当严格,信奉“棍棒之下下出好人”,动辄训斥、打骂、造成子女对父母的逆反;有的父母、祖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不统一,当着孩子的面唱对台戏,使教育作用相互抵消。

②社会环境影响:当前社会环境的主流当然该肯定,但不良的社会风气,腐朽的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思想观念,庸俗低级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娱乐场所以及耳闻目睹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对学生产生着不良影响。

③学校教育失误:一些学校重智轻德,忽视经常性的政治思想工作和品德行为的严格训练。一些教师思想素质不高,不重视师德修养,不关心、尊重学生,特别是对后进生冷漠歧视,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忽视学生个别差异,处理问题感情用事,宽严失度,或姑息迁就,或严而出错,学生逆反心理较严重。

二、对策研究:

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如何使学校德育工作能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使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呢?近年来,我们学校进行了一些探索,采取了一些对策,并收到了一些良好的效果: 1.确立培养目标,构建管理体系。

①学校要求,中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注重仪表、严于律己、热爱集体、文明礼貌、遵规守己、勤奋学习、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②中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社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为了把这一项工作落到实处,我们建立了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管理体系,使三者互相联系,互为补充,形成合力。学校是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主渠道,他既承担着认识上的意识引导,又肩负着行为上的规范训练,同时接纳对学生的行为评价。在学校里,校长领导下的德育领导小组、教导处、行政值周、少先队、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各自按自己独立的联系线索开展德育工作。学校规定德育领导小组的工作职责是:负责德育工作的管理,对内直接管理班主任、团队少先队组织,对外直接与家庭教育接轨,与社会挂钩;教导处的德育工作职责是:管理各任课教师;行政值周主要负责值周教师的管理,以及学生风纪、仪表、出勤、清洁、纪律等;团队少先队总部主要负责学生参与的各项大、中、小型活动的组织、安排、监督,以及学生礼仪、纪律、卫生、好人好事、安全文明等行为习惯的监督检查、评比、宣传工作。宏观与微观的结合形成了学校道德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管理体系。

2.教师以身作则,学生自主管理。

①“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人师表”是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前提保证。教师良好的道德风范将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号召力和鞭策力,起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作用,反之则会导致负面的功效。

近年来,学校在狠抓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加强了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并做到了“三个”坚持:

一是坚持政治学习制度。确保了教师政治学习时间和内容的落实,除了认真学习上级有关文件、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教育理论外,还组织教师学习、讨论、对照检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四川省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准则》、《教师忌语》、《教师行为十不准》、“三新一德”中有关师德修养学习等的执行情况。

二是坚持校务公开制度。学校向社会公开教师应遵守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接受家长、学生、社会的共同监督,并以标语、宣传单、有线电视的形式公开师德师风举报电话,设立意见箱,落实家长接待日。

三是坚持考核制度。每年上、下期,学校组织人员,集中对每个教师的师德表现进行考核,请家长、学生、村社干部参加,将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评优、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②学生的养成教育单靠教师的教导是不够的,更主要的是靠自我约束,自主管理。团队少先队组织在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具有独立性、自主性,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有意识的让学生参与管理,帮助他们从“他律”走向“自率”。近年来,学校以团对少先队干部为骨干建立了“两岗一哨”,效果很好。“两岗一哨”即“仪表监督岗、纪律监督岗、清洁卫生流动巡查哨”,负责学校公共卫生、学生卫生习惯、着装仪表、课外纪律、集会纪律的监督检查。每天早上,学校门口总有两名佩带礼仪绶带的同学不断提示:“同学,你衣冠不整!”,“同学,请拉好衣服上的拉链!”“同学,请下车!”;教学门口总有几名佩有礼仪标志的同学向老师问候:“老师好,老师早!”;课间活动时,操场上、梯道口随时可以看到佩有“清洁卫生流动巡查哨”标志的同学,负责检查学校的环境卫生。各班也建立了相应的风纪仪表、自习纪律、课间操、清洁卫生等“监督岗”加强监督。班内的“监督岗”,有的让班干部、中队干部担任,有的班注重使用一些在班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生,有的有意使用一些平时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给他们为集体服务的机会,让他们在管别人的同时学会管自己,减少或克服自身的缺点。此外,学校还给学生自我管理创造了条件,重视树立正确的集体舆论,在学校里,在班级中做到了好人好事有人夸、不正确的行为有人抓,对特别典型的人和事,通过红领巾广播站予以通报,让学生从一些点滴的小事中受到启发,使好的行为习惯在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中得以养成。

3.抓住班主任和值周教师两条德育工作线。

①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班主任教师的作用特别重要。我校把学生是否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作为对班主任教书育人工作考核的一个重要内容。班主任教师根据学校的要求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指导学生行为训练,有针对性的组织主题班(队)会,用文艺、知识竞赛等形式教育学生。此外,结合中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向他们提出要求,从基本做起,循序渐进、逐步适应。我们还特别注重关爱行为习惯差的同学,并且于家长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配合,共同教育学生克服不良习惯。还强调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和培养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好风气,如勤奋学习、助人为乐、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爱护公物、节约朴素、热爱劳动等,及时进行表扬,让学生明辨是非,分清荣辱,自觉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班风。

②值周教师是学校常规管理工作的主心骨,对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监督和鞭策作用。我校每周都有一名领导担任行政值周,从星期天下午到周五学生离校,学生在校的一切活动全在值周教师的监督、指导下之下,时时督促,天天检查评比上墙,一有情况及时通报、处理,确保学校整体工作正常运转。班主任、团少队干部、“两岗一哨”必须服从值周教师的安排,协助值周教师的管理工作。坚持每周星期天晚上的周前会,及时总结、安排德育工作。学校把值周教师的工作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等,凡是被学校评为优秀的值周教师,学校要给予奖励。考核不合格的值周教师,本学期内不得评优、评先。4.榜样激励。

一是发挥团队少先队、班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学校要求学生干部在行为规范上做好表率,要求同学们做到的,干部首先做到,同学们很自然地向他们学习。

二是学校每期表彰了一批“好学生”、“文明学生”、“进步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树立一批“特长学生”、“文明标兵”、“学习标兵”,将他们的先进事迹和照片通过展板展出,让孩子们身边有学习和奋斗的目标,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风气。5.因地制宜,开展灵活多样的德育活动。

我们一贯重视开展各种德育教育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是组织学生参观厂矿、企业,让学生了解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学习企业职工吃苦耐劳,爱厂如家的敬业精神,感受企业“以质量求生存,以科技促发展”的竞争格局,激励学生奋发学习,力争上游。

二是组织学生观看军队生活影片,让学生学习军人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雷厉风行的作风。

三是请武警到校做教练,对三年级以上的学生进行一周军训,磨练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

四是组织学生打扫公共场所卫生、到敬老院献爱心、下村帮助农民收割庄稼等,使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爱惜粮食、助人为乐的好作风。

五是学校团队少先队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做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安排,让学生在活动中动真情,逐步实现道德行为习惯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化。

由于坚持狠抓学生的德育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促进了我校德育工作的落实和深化,推动了我校各方面工作协调发展,使学校面貌更加生动、活泼、日新月异。

第四篇:当前农村家庭结构现状调查报告

当前农村家庭结构现状调查报告

——基于北舞渡镇农户调查问卷分析

经济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10-1班

张萌

学号:311010010130

调查时间:2012-07-10至2012-07-20

调查地点:河南省舞阳县北舞渡镇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指导老师:张富文

综述:在当代政策环境及经济发展条件下,农村家庭结构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时刻发生着变化,农村城镇地区在这种变化的环境条件下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机遇,农民生活水品的提高及城镇一体化日益明显等已诉说着农村的文明与进步,同时农村人口的流失及在计划生育政策下农村家庭人口数量的下降也警戒你我,显明农村家庭结构在激烈的变迁中。基此,正确认识当前农村家庭结构的现状,在家庭结构的变迁中趋利避害,保障农村家庭结构朝着有利于农村家庭建设的方向变化发展。

调查目的:正确认识当前农村家庭结构的现状,在家庭结构的变迁中趋利避害,保障农村家庭结构朝着有利于农村家庭建设的方向变化发展。

当前农村家庭结构现状调查报告

——基于北舞渡镇农户调查问卷分析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家庭结构受来自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时刻发生着变化,所谓机遇伴危险同在,进步携不利同行,随着国家惠农强农政策的实施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生活水平是蒸蒸日上,同时农村家庭结构也处于激烈的变迁中,农村移民城市及外出务工人员携子女落户城市已屡见不鲜,农村人口流失和计划生育下农村家庭人口数量的下降促使我们不得不正确认识当前农村家庭结构的现状,以至做到趋利避害,保障农村家庭结构的变化朝着有利于农村家庭建设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农村、家庭结构、变迁、现状、趋利避害

农村家庭处于社会的基层,它的存在维系着社会基本生活的稳定,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城市领携农村,带动农村一步步城市化,近些年来外出务工人员数量不断增加,由于常年在外而想转移户口定居城市人口不在少数,再有高考制度下的户籍转移制度给了无数农村学子鱼跃龙门轻松落户大城市的机会,这些农村家庭的转移及农村人口数量的下降严重冲击着农村家庭结构。

一、农村家庭结构类型及变迁

小结:(宋体小四,1.5倍行距)

参考文献:(楷体小四)

目前国内学者对家庭结构分类主要按代际层次和亲属关系以及家庭结构完整性两个方面来分析家庭结构类型。从代际层次和亲属关系来看,中国农村家庭主要包括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身家庭和联合家庭等;从家庭成员结构的完整性来说,又可分为完整家庭与不完整家庭,空巢家庭以及隔代就是当前农村不完整家庭的具体表现类型。

随着国家惠农强农政策的实施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基本细胞,也是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现其实正是一直履行着维系社会基本生活与稳定的基本功能。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农村人口进城务工,使得农村人口数量下降,导致农村家庭结构的变化,变异家庭数量在农村家庭结构中呈现迅速上升趋势。笔者通过对东北地

第五篇:农村小学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小学现状调查问题应该说是一个老话题,多年来,许多来自一线的教师以及教育管理人员、教育研究人员等都曾就此做过不少文章,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时,它又是一个新话题,因为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变化、国家及地方关于教育的决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调整,农村教育随之会呈现出新的特征,并暴露出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和解决。下面,笔者谨以我镇小学教育为例,作简要调研分析。

一、基本情况

我镇地处建湖县西北部,与阜宁县毗邻,面积50.78平方千米,辖12个村(居),人口29820人,为盐城市最薄弱乡镇之一。全镇现有中心小学1所,定点村小2所。

1、办学条件

多年来,由于受到全镇经济薄弱、交通闭塞、教育投入相对较少等因素的影响,学校办学条件极其简陋。

(1)校舍。中心小学现有校舍2184平米,其中教学楼1020平米,为b级用房,其余平房校舍均为c级用房。目前现有校舍中,教室、办公室及生活用房严重不足,各功能室配套用房无一间达标。两所村小校舍总面积为1590平米,除增寿小学630平米简易教学楼为b级用房外,其余平房校舍均为c级用房.。经有关部门建筑安全性及抗震鉴定,全镇小学所有校舍均在“建议拆除”之列。

宝塔镇小学校舍基本情况统计表学校简易教学楼平房校舍面积(平米)建筑时间安全级别面积(平米)建筑时间安全级别宝塔小学10201997b116480年代c增寿小学6301992b19490年代c朦胧小学077680年代c注:校舍安全及抗震鉴定建议均为:建议拆除。

(2)办学设施。办公设施:办公桌椅基本达到教职工每人一套,但绝大部分为80年代所添置,陈旧、破损严重;目前因办公用房紧张,仍有部分教师在教室里办公。电教设施:全校现仅有多媒体教学设施4套,电视机、dvd等配套教学设施5套;电脑95台,45台为今年新配“龙芯”电脑机房,另50台方正电脑已届淘汰年限,大都不可使用;村小为中心校淘汰电脑,各15台,均已报废;教师用机目前才配至部门、科室,无教师办公用机。录音机、语音教学系统:无语音室及可用录音机。图书资料:中心校生均6册,村小生均20册。

宝塔镇小学办学条件统计表学校办公设施电教设施办公桌椅教师用机学生电脑(台)多媒体(台)电视、dvd宝塔小学36套(90年以后3套)部门科室有95(其中45台已届淘汰年限)45增寿小学13套(无90年后新置)无15(已报废)01朦胧小学13套(无90年后新置)无15(已报废)01电教设施教学仪器图书资料(生均)语音室可用录音机可用投影仪册数无无无仅省“四配套”b类器材6无无无仅省“四配套”c类器材20无无无仅省“四配套”c类器材20(3)公用经费。就目前公用经费的安排而言,我省在全国的排名约12位,小学生均370元,与江苏教育发展状况很不一致。同时农村小学由于生数相对较少,享受到的公用经费总额少,往往难以满足学校功用经费使用需求。

宝塔镇小学公用经费收支情况统计表学校公用经费总额(元)公用经费支出需求(元)生数标准总额代扣网络费征订电教等水电费电话费等维修费差旅费办公费宝塔小学560370元/人207201***0025000XX030000增寿小学65370元/人24050XX***0朦胧小学73370元/人27010XX***0学校公用经费支出需求(元)环卫费培训费征订报刊等参加县级比赛等特色发展费用招待费临工工资宝塔小学3500XX0XX***000增寿小学500XX***0朦胧小学500XX***02、学生状况

我镇原上报人口数29820人,剔除虚报和已外流人员,目前全镇小学施教区总人口约24000人,其中小学适龄儿童为1148人,在本镇就读671人,在县城、周边乡镇以及随父母、亲属外出读书567人。目前,全镇小学在校生698人,生源严重不足。

3、师资队伍

全镇小学现有在编教职工83人,借出1人,派出学习交流2人,因政策因素退二线11人,年老体弱休养未上班6人,在教育办、成人校工作5人。全镇小学实有一线工作人员58人。在58名学校一线工作人员中,全工、全合工7人,因接班顶替、民师转正等因素进入教师队伍15人,由师范院校毕业分配的36人,其中中师起点30人,无一名音乐、美术、科学等学科的专职教师。一线人数全工、全合工接班、民师转正等师范类分配中师起点音乐等专职5871536300

二、农村小学办学的优势与劣势

(一)农村小学的办学优势

相对于驻城及县直学校来说,一般农村小学几乎没有什么办学优势可言。如果勉强说来,大概有两点:

1、班额少。中心校各班级生数一般都在40人左右,村小各年级一般都在20人以下,有的班级甚至不足10人;而驻城及县直学校班额一般在60以上。应该说,在农村学校的教学过程中,为老师尽可能多地关注每一个学生,发现并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性体验提供了可能。

2、教学质量的压力小。虽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作为家长的共同心理,但总体来说,驻城及县直学校的家长这种愿望和要求显得更为迫切和强烈,不少家庭经济条件、社会背景等均相对较好,对子女教育培养的期望值较高。此外,一部分农村家庭,跳出“农门”心切,往往从幼儿园开始便在城里租房或买房供孩子读书。因此,农村学校在落实“减负”要求和贯彻“五严”规定方面面临的困难要比驻城及县直学校小得多。

(二)农村小学的办学劣势

相对于驻城及县直学校而言,农村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面临的矛盾和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办学条件简陋。一是教学及配套用房不足,且安全性及抗震要求不达标。二是教学及设备条件相对较为简陋,难以满足教学需求。三是学校公用经费相对不足,难以满足学校正常发展经费使用需求。

2、教师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一是教师人岗对应极不协调。一方面按师生比来说,在编教师总数明显超标;另一方面从学科教学的实际需求来说,人员相对紧缺、学科不配套的问题又较为突出。二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在教师队伍中,专业知识不强、业务能力偏低;缺乏工作活力,缺乏敬业进取精神,安于现状、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以及不安心从教,无病呻吟、小病大养等情况都有一定的比例存在。

3、学校的品牌效应及综合影响力较小。农村学校难以像县城学校那样对学生及家长有吸引力。在农村学校中,学生家长存在择校的心理和愿望还是较为普遍的,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无法进城读书的类型,一旦条件成熟,仍要想方设法进城里学校读书。

4、缺乏促进教育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社区及地方政府支持和重视教育的力度不够,学校在学生管理中的一些做法和学校组织开展的有关活动时常得不到家长足够的理解和支持。

三、问题成因分析

农村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究其成因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投入不足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随着“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施行以来,对促进教育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教育发展也随之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县级财政供给与全县教育发展的投入需求间仍有较大的差距,目前,按照省政府计划安排,应化解的义务教育阶段有关债务我县尚未完全拨付到位;县直较大规模的学校在建设发展过程中的债务等待政府偿还,同时,作为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的教育重点工程建设急需政府大量资金投入。因此,尽管全县上下都在大谈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一定程度上讲,教育局、县政府均已无力兼顾面广量大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和发展。

此外,随着“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实施,镇级政府都迫不及待地甩开了教育这一包袱,不再承担自身在教育发展上应肩负的责任,使得农村教育的发展更加举步惟艰。

2、教育经费使用与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当前,我县学校公用经费是按生数多少为标准拨付的,即按每生每年370元的标准向学校下达公用经费总额,而学校公用经费的使用并不完全与生数成正比,就好比一个“三口之家”与一个“五口之家”的家庭开支一样,并不是“三口之家”只用“五口之家”的五分之三就够了。在这种经费管理模式下,对生数相对较少的农村学校而言,则必定在维修费、办公费、教师培训费、学校特色发展等方面的支出上大打折扣,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和制约学校的改革和发展。

同时,目前学校经费支出采用国库集中支付、大宗物品由政府采购的模式,对于规范学校财务管理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审核支付手续烦、规矩多,集中采购耗时长、效率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经费使用的效益。比如,不少乡镇校在规定的报帐日报帐,往往一天时间无法完成,结果还要住到旅店等第二天再去继续排队。再如,我镇在4月份就上报计划,打算购买一台草坪机,但至9月低尚未落实到位,结果在8月底校园环境整理中,仅清除草坪杂草就花去3000元左右。

3、在农村未能真正形成“教育优先发展”的良好氛围。一是“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施行后,学校与社区、村(居)以及镇级政府的联系没有原来那样密切,镇级政府的教育责任相对减少,社区及地方政府对教育工作的关心重视显得相对不够。二是学校工作得不到家长足够的理解和支持。由于受到学生家长观念、文化素养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家长支持和理解教育的程度远不及城里家长。做同样一件工作,比如学生报刊杂志的征订、家校通平台的建设等,城里家长十分热心;而在农村,尽管这些做法对学生及家长来说是有益的,可真心支持者寥寥无几。再如,学校在学生到校时间管理、学生路队管理、家长接送学生管理等制度的实施方面,不少家长以自我为中心,不予理解和配合,不服从学校管理,我行我素,动辄因某一小事不如意,漫骂甚至扬言殴打老师。

4、在教师的使用与管理上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一是教师流动不合理。历年来教师“农进城”选调对象均为农村优秀教师,优秀师范类新生分配基本是驻城及县直学校优先,优秀教师外流,又得不到新教师补充,使得城乡教师队伍素质的差距逐步拉大。目前,我镇小学一线教学人员中,由师范院校毕业参加工作的仅36人,能胜任某一学科教学的不足45人。全镇小学无一名科学带头人或教学能手,无一名音乐、美术、科学专职教师。二是农村教师结构老化。我镇小学在编教师83人,其中年龄在55周岁以上达20人,因政策因素退二线或年老体弱生病休养的达17人,坚守教学一线的人员仅58人。三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①不少教师由于长期在农村工作,这里管理相对落后,工作、生活条件艰苦,社会、家长对教育的关注度低,甚至有的同志在某一学校一干就是10年、20年以上,导致部分教师不思进取,工作缺乏激情,养成松散习惯,难以专心教学。②对于一些中老年教师而言,因信息闭塞,学习、见识的机会少;加之思想封闭保守、教学水平与业务能力欠缺,尽管课堂教学、课程改革风起云涌,但他们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等方面依旧“风雨不动安如山”。对于青年教师而言,置身于镇校范围内,因教师整体素质和教研水平不高,几乎没有什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师间的传帮带流于形式,效果差,在专业成长等方面得不到有效的引领。③由于现行管理体制因素和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很难贯彻落实有效的激励机制,干好干坏一个样,教师缺乏竞争意识,没有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当前,尽管已实行了教师绩效工资制度,但上上下下始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怕引发矛盾和问题,在绩效工资分配上无法拉开较大的差距。从而安于现状,不注重学习,不注意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水平者有之;摆老资格,以功臣自居,未到退休年龄不肯上班者有之;无病呻吟,小病大养,不安心工作者有之。上述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农村教师队伍的战斗力大打折扣。

四、加快农村教育发展的对策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以及国家、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的相继召开,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均衡教育的呼声逾加强烈,加快农村教育的发展成了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切实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

众所周知,当前农村学校与县城学校在学校硬件条件上的差距是非常明显的,这也正是农村家庭择校县城的重要原因之一。要促进教育公平与均衡,在学校办学条件上的公平与均衡理应成为首当其冲的重要任务。

1、加快实施农村学校校舍改造工程。进一步加大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力度,按照原则上每镇举办一所小学的布局要求,对现有学校校舍情况作调研分析,立足学校实际,按照教学及配套用房基本满足教学需求的要求,对农村学校校舍进行全面改造,使农村学校在校舍条件上既满足需求,又达到整齐划一的程度。

2、加快推进农村学校办学设备条件达标工程。由于受到经费使用的限制,农村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自行添置设备、设施相对较少,“等、靠、要”倾向较为明显。目前,各校教学器材等主要是省“四配套”添置的,与教育现代化要求仍有教大距离。要组织对全县各学校办学设施设备条件的普查,立足县域实际,制订区域推进教育现代化标准,督导和帮助学校开展达标创建活动。

3、加大对农村学校的经费投入。教育主管部门要联合财政部门要深入学校作好调研分析,科学合理地安排学校公用经费,要保证学校经费总额能基本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求。

(二)进一步调优资源配置,努力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

加快农村学校发展步伐,是实现公平教育、均衡教育的紧迫任务。在这一过程中,除了加紧实施校舍改造工程和办学设备条件达标工程外,对全县教育资源进行重新“洗牌”,使得各学校在教育思想理念、师资配备、教学设施设备条件等诸多方面逐步趋于均衡,是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

1、逐步建立起教师合理流动机制。目前,县城学校是全县优质师资最密集区,县城学校在师资配备上高出农村学校一个较大的层次;农村学校师资配备校际间又有较大的不平衡性。为促进师资合理流动,宜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实行全县教师统一调配制度。由教育局相关部门根据各学校规模统筹安排教师。二是实行教师轮岗制度。学校领导与教师在同一学校连续工作不得超过六年。三是选派县城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制度。在县城学校选派一定量的教师支援农村学校,做到县城学校教师原则上有不少于三年的农村学校任教经历。

2、建立起县城与农村学校对口支援制度。根据县城学校规模及办学实力等因素,确定其对口支援农村学校的数量,各援助学校要在办学思想、教学理念上对受援学校产生实在的影响,要在人员及设备上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以促进农村学校的加快发展。

3、组建县域教育联合体。以县内知名校、龙头校引领,组建多个教育联合体,实行人才、资源共享与互动,组织开展帮扶与促进活动,实现教育思想、教学理念、办学质量、师资配备、办学设备条件等方面高位均衡,促进区域教育的均衡与繁荣。

(三)进一步改革教育人事制度,不断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当前,教育改革不断取得新的突破,突出表现在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果,产生了积极的效应和影响。但多年以来,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一直波澜不惊,教师岗位“铁饭碗”的倾向表现得依然较为明显,特别在农村学校,“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较为严重。

1、切实开展动真碰硬的师德教育活动。毋庸讳言,目前来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提法,我们作为教师本身已觉得不再是那么底气十足,以教谋私、有偿家教等诸多行为的存在使教师这一职业的崇高形象大打折扣。迫切需要展开一场至上而下的“整风运动”,通过展开深入有效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排查在思想上、行动上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上的存在问题及差距,并制订出台具体而明确的制度与规范,对新发生的违规行为作何处罚,进一步规范与约束教师的从教行为。

2、有效推进教师全员聘任制改革。制订与出台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实施方案,由县教育主管部门根据按需设岗的要求,对各学校核编定岗,由学校组织实施民主公开、公平公正的全员聘任制改革,使能够胜任教学一线工作并享有较高的群众信任度的教师优先聘任到教学一线工作,享有高于教辅、后勤等岗位的待遇和报酬。促使不能胜任一线工作、不安心从教、以功臣自居不肯上班、小病大养不愿上班等各种类型的人员转岗或待岗。在实施全员聘任制的过程中,可允许农村学校依据工作实际需要,招聘一定比例的拥有教师资格的社会从业人员,方可保证农村学校全员聘任制改革不会因教学岗位人员不足而流于形式。

3、全面实行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当前,教育行业中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实施了绩效工资制度,但在目前的农村小学由于思想观念的束缚,他们所理解的绩效工资就是“涨工资”,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不少学校依然是“打和牌”,不能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得经济杠杆未能在调节与规范教师工作行为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要通过教育行政部门的调控,一是要保证绩效工资考核发放的民主性、真实性,二是要合理拉开工资差距,真正做到依据德、能、勤、绩等综合因素考核发放。做到有为才有位、绩酬挂钩、优绩优酬。从而形成勤于学习、乐于钻研、敬业爱生、廉洁从教的良好风尚。

下载当前农村小学后进生现状调查及对策的调查报告)(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前农村小学后进生现状调查及对策的调查报告)(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时期农村家庭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

    新时期农村家庭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罗湖中学邱员太摘要:农村中学学生父母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父母外出打工的人数不仅很多,而且有增长的趋势,隔代管理产生了诸多......

    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也是构建和谐农村的重要内容。近日,XX县组织有关单位,设计了“XX县农村精神文......

    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马占潮内容提要:本文叙述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关键词:农村精神文明......

    当前农村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及对策

    当前农村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及对策 内容摘要: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群众的思想也随之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也不......

    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农村的义务教育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长治久安。本文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提出了一系列的观点和看法。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

    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根据市文明办课题调研安排,我们设计了“XX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调查问卷”,组织人员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专题调研,现......

    当前农村社会治安的现状与对策

    中国的发展取决于农村的发展,农村的发展取决于农村的稳定,而农村社治安形势的好坏直接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近一段时间,农村的社治安状况令人担忧,农民普遍缺少安全感,农村社治安......

    当前农村扶贫开发的现状与对策

    当前农村扶贫开发的现状与对策 摘要:当前,我国在消除农村贫困问题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消除农村贫困既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式。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