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认识诺如病毒,预防诺如病毒的感染
认识诺如病毒,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诺如病毒是急性肠胃炎最常见的病原体,每隔数年就会出现新变异株,病后无持久免疫力,极易出现反复感染或人一生中多次感染。诺如病毒全年均有流行,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主要分布在学校、家庭、医院、军队、幼儿园、旅游区等,多在集体机构以暴发形式出现。
诺如病毒的传播途径:粪-口途径是主要传播方式,也可以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由于病人的呕吐物和粪便可形成气溶胶,与病人接触可传染。常见传播途径如下:
(1)食用或饮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
(2)触摸被诺如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然后将手指放入口中;(3)接触过诺如病毒感染患者,如照顾患者、与患者分享食物或共用餐具。
(4)生食海贝类及牡蛎等水生动物。
感染诺如病毒有何症状? 感染后潜伏期多在24~48h,少数在18~72h。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为稀水便或水样便。
诺如病毒性胃肠炎如何治愈? 该病为自限性疾病,通常患者病程在48~72h,有的则更短。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不需要使用抗菌素,预后良好。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或支持疗法。
如何预防? 牢记“病从口入”,饭前便后要洗手,生食水果蔬菜要洗净。加强以预防肠道传染病为重点的宣传教育,提倡喝开水,不吃生食及半生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用洗手液或手消毒液洗手,持续作用至少30秒后冲洗干净。
家长如何进行消毒处理? 患儿的吐泻物和污染过的物品、空气、饮用水、厕所等要进行随时消毒,及时用含氯漂白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清洗消毒被患儿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表面,立即脱掉和清洗被污染的衣物或床单等,清洁时应戴上橡胶或一次性手套以及口罩,并在清洁后认真洗手。
隔离措施:若幼儿上学期间出现呕吐、发热、腹泻等症状,应立即回家隔离休息,必要时及时就医。诺如病毒感染患儿需隔离至症状消失后3天方可复课。
让我们携手并肩,共抗诺如病毒!衷心祝愿您的孩子健康成长!
东莞市塘厦水霖幼儿园
第二篇:如何预防诺如病毒
如何预防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是急性肠胃炎最常见的病原体,该病毒基因多样且高度变异,每隔数年就会出现新变异株,人一生中可多次获得感染。诺如病毒感染通常表现为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
一、临床特征:
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呕吐、反胃、恶心和胃痛,其他包括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等。多数患者发病后1-3天即可康复。如频繁呕吐或腹泻,可导致脱水,引起严重的健康问题,尤其常见于幼小儿童、老年人和基础性疾病患者。脱水主要表现为少尿、口干、咽干、站立时感头晕目眩,在儿童中可表现为啼哭无泪或少泪、异常瞌睡或烦躁。
二、传播:
诺如病毒传染性强,所有人群均易感。病人发病前至康复后2周,均可在粪便中检到诺如病毒,但患病期和康复后三天内是传染性最强的时期。通常通过以下途径获得感染:
1、食用或饮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
2、触摸被诺如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然后将手指放入口中;
3、接触过诺如病毒感染患者,如照顾患者、与患者分享食物或共用餐具。
诺如病毒在密闭场所中(如托幼机构、幼儿园、学校、养老院、游船等)传播速度快,易引起暴发。
三、治疗:
尚无特异的抗病毒药物。患者应补充足够的水分以预防脱水。轻度脱水时,运动饮料或其他饮品(不含咖啡因或酒精)可起到一定的补水效果,但不能补充重要的营养成分和矿物质,因此,在药店购买口服补水溶液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严重脱水时应及时住院输液治疗。
四、预防:
1、注意洗手卫生,用肥皂和清水认真洗手,尤其在如厕和更换尿布后,以及每次进食、准备和加工食物前。
2、水果和蔬菜食用前应认真清洗,牡蛎和其他贝类海产品应深度加工后食用。诺如病毒抵抗力较强,在60℃高温或经快速汽蒸仍可存活。
3、提倡喝开水,饮用桶装水选择质量有保证的品牌,并且水要烧开饮用,不要冷热水混合饮用,避免因桶装水污染引起发病。
4、诺如病毒感染儿童应远离厨房或食物加工场所。
5、诺如病毒感染病人患病期至康复后3天内不能准备加工食物或为其他患者陪护。
6、及时用含氯漂白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清洗消毒被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表面,立即脱掉和清洗被污染的衣物或床单等,清洗时应戴上橡胶或一次性手套,并在清洗后认真洗手。
第三篇:如何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如何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诺如病毒是急性胃肠炎主要致病原,近年来我国诺如病毒疫情上升,主要发生在学校、托幼机构等人群集聚场所。
一、感染诺如病毒后有哪些表现?
该病毒潜伏期通常为12-48小时,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和呕吐,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多数患者发病后2-3天即可康复,主要表现为自限性疾病,但少数病例会发展成重症。诺如病毒在密闭场所中(如托幼机构、幼儿园、学校、养老院、游船等)传播速度快,易引起暴发。
二、诺如病毒是如何传播的?
诺如病毒传染性强,所有人群均易感,同一个体可以重复感染同一毒株或不同毒株的诺如病毒。病人在潜伏期即可排出诺如病毒,排毒高峰在发病后 2‐5 天,持续约 2‐3 周。通常通过以下途径获得感染:
1、食用或饮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
2、触摸被诺如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然后将手指放入口中;
3、接触过诺如病毒感染患者,如照顾患者、与患者分享食物或共用餐具。
三、治疗:
尚无特异的抗病毒药物。患者应补充足够的水分以预防脱水。轻度脱水时,运动饮料或其他饮品(不含咖啡因或酒精)可起到一定的补水效果,但不能补充重要的营养成分和矿物质。严重脱水时应及时住院输液治疗。
四、预防措施
1.注意洗手卫生,用肥皂和清水认真洗手,尤其在如厕和更换尿布后,以及每次进食、准备和加工食物前。
2.水果和蔬菜食用前应认真清洗,牡蛎和其他贝类海产品应深度加工后食用。诺如病毒抵抗力较强,在60℃高温或经快速汽蒸仍可存活。
3.提倡喝开水,饮用桶装水选择质量有保证的品牌,并且水要烧开饮用,不要冷热水混合饮用,避免因桶装水污染引起发病。
4.诺如病毒感染儿童应远离厨房或食物加工场所。
5.诺如病毒感染病人和带菌者要分别隔离治疗,患病期至康复后3天内不能准备加工食物或为其他患者陪护。
6.及时用含氯漂白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清洗消毒被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表面,立即脱掉和清洗被污染的衣物或床单等,清洗时应戴上橡胶或一次性手套,并在清洗后认真洗手。
7.如何预防食源性传播的诺如病毒暴发
首先,应该重点关注厨工。在集体饭堂里,如果厨工携
带病毒,很容易污染其接触过的食物和饮料,并将病毒传播给其他人。在美国53%的食源性诺如病毒暴发污染源是被病毒感染的厨工。为了预防诺如病毒暴发,厨工应保持良好的手部卫生,避免裸手直接接触即食食品。厨工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时应该避免进入厨房和制作食物。对于广大市民而言,目前尚未有疫苗可以预防诺如病毒感染。预防诺如病毒的传播首先应注意饭前便后用肥皂和水仔细清洗双手;第二,彻底清洗生食的水果和蔬菜,食用牡蛎和其他贝类要彻底煮熟;第三,出现腹泻、呕吐症状时要及时就医,同时不要为别人准备食物;第四,呕吐或腹泻后应清洗和消毒被污染的地方和衣物。
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是诺如病毒疫情高发场所。因此,应教导儿童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勤洗手,不吃生冷食物;教室活动室应多通风;教师做好晨午检、因病缺勤登记工作。一旦发现儿童、学生出现聚集性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向疾控中心报告,在相关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疫情调查和处置,呕吐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的物品等要及时消毒处理,厨房、厕所、门把手、玩具等环境做好清洁消毒,患病学生应及时回家隔离治疗。
第四篇:诺如病毒预防小常识
诺如病毒预防小常识
诺如病毒(英语:Norovirus,NV),又称为诺罗病毒、诺沃克病毒或脓融病毒,是一种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的病毒。感染诺如病毒后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呕吐、恶心,或伴有发热、头痛等症状。儿童患者呕吐、恶心多见,成人患者以腹泻为多,呕吐少见。病程一般为 2-3 天,此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恢复后无后遗症。冬春开学季,也是学校诺如病毒爆发疫情的危险期。
对个人要求:
(1)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要吃没熟的食物(如海鲜、沙拉 类),不吃变质、不洁、生冷、生腌食物,食物需要至少煮沸 15~20 分钟后才可放心食用。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坚持勤洗手、勤剪指甲。进食或处理食物前,应用肥皂及清水洗净双手。如厕或处理呕吐物及粪便 后须彻底洗净双手。
(3)及时就医。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症状时,应尽早到各医院的肠道门诊就诊,不要跟亲朋好友接触。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减少传染的机会。
对学校要求:
(1)加强健康教育。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普及诺如 病毒感染胃肠炎防治知识。
(2)加强消毒和通风。每日对教室、卫生间、楼道、门把手等公共场所和 用品用具进行消毒,对呕吐物及时清除消毒。搞好环境卫生,保持教室和活动室通风。
(3)加强食品卫生和饮用水管理。工作人员要注意个人卫生,防止带病上岗,加工食物时防止生熟不分和交叉污染。桶装水应符合 相关卫生标准,饮水机加强清洗消毒。
(4)加强个人防护。遇有学生在教室等公共场所呕吐,老师要及时疏散周边学生,及时清理消毒呕吐物,处理呕吐物时要注意个人防护,防止感染。
(5)加强风险沟通。与学生家长保持沟通,做好解释工作,防止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和矛盾。
(6)学校要落实晨、午检制度、因病缺勤等追踪制度,发现呕吐、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病例异常增多时(同一班级如3天超过5例,或1周超过10例),立即报告当地教育局和疾控机构。
第五篇:诺如病毒预防小常识
可园中学健康教育宣传系列之《诺如病毒预防小常识》
尊敬的家长:您们好!
为做好学校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加强师生及家长对诺如病毒的了解,正确采取预防措施,进一步加强我校春季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特以给家长的一封信的方式宣传如何预防诺如病毒感染的知识。
诺如病毒又称为诺罗病毒、诺沃克病毒或脓融病毒,是一种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的病毒,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多寄存于人或动物肠道,主要感染对象是儿童,感染诺如病毒后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呕吐、恶心,或伴有发热、头痛等 症状。儿童患者呕吐、恶心多见,成人患者以腹泻为多,呕吐少见。春季,也是学校诺如病毒爆发疫情的危险期。该病毒感染性总体来说较强,尤其春夏季比较活跃,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但感染人体后危害相对来说不大,属自限性疾病,即使不治疗,一般一周内也会痊愈。诺如病毒感染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我国很多地区每年都有诺如病毒性胃肠炎的散发病例发生,注意食品卫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防范诺如病毒性胃肠炎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危害。如何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个人:(1)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要吃没熟的食物(如海鲜、沙拉类),不吃变质、不洁、生冷、生腌食物,食物需要至少煮沸 15~20 分钟后才可放心食用。(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坚持勤洗手、勤剪指甲。进食或处理食物前,应用肥皂及清水洗净双手。如厕或处理呕吐物及粪便 后须彻底洗净双手。(3)及时就医。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症状时,应尽早到医院的肠道门诊就诊,不要跟亲朋好友接触。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减少传染的机会。
学校:(1)加强健康教育。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普及诺如病毒感染胃肠炎防治知识。(2)加强消毒和通风。每日对教室、卫生间、楼道、门把手等 公共场所和用品用具进行消毒,有呕吐物及时清除消毒。搞好环境卫生,保持教室和活动室通风。(3)加强食品卫生和饮用水管理。工作人员要注意个人卫生,防止带病上岗,加工食物时防止生熟不分和交叉污染。饮水机加强清洗消毒。(4)加强个人防护。遇有学生在教室等公共场所呕吐,老师要及时疏散周边学生,及时清理消毒呕吐物,处理呕吐物时要注意个人防护,防止感染。(5)加强风险沟通。与学生家长保持沟通,做好解释工作,防止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和矛盾。(6)学校要落实晨、午检制度、因病缺勤等追踪制度,发现呕吐、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病例异常增多时(同一班级如3天超过5例,或1周超过10 例),立即报告教育局和疾控中心。
可园中学 2017年3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