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谈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忠县汝溪镇中心小学校 张真清
【摘 要】: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在我国农村幼儿教育中仍普遍存在,主要表现为:在教育内容上,重视与小学在知识上的衔接教育,轻视幼儿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教育;在教育方法上,重视知识传授,轻视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的培养;在教育评价上,重视结果评价,轻视过程评价。幼儿家长、教师以及行政主管部门的利益诉求是造成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直接原因。为改变这一现状,需要积极开展家园共建活动,形成幼儿教育合力;需要遵循幼儿成长规律,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加大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管力度。
幼儿教育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但当前我国幼儿教育中普遍存在小学化的倾向,严重违背了幼儿身心成长的客观规律,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我们应在分析其表现与成因的基础上,积极采取措施杜绝这种倾向的继续存在。
【主题词】 幼儿教育
小学化倾向
解决对策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主要表现
幼儿教育小学化指幼儿教育脱离了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方面向小学阶段的教育标准看齐,其具体表现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在教育内容上重视智力教育,轻视幼儿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教育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启蒙性的,可按照幼儿学习活动的范畴相对划分为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五个方面,还可按其他方式作不同的划分。各方面的内容都应发展幼儿的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等。”但当前的幼儿教育存在明显的单一化、片面化的倾向,如很多幼儿园无视幼儿的发展水平,把小学的内容提前到幼儿园学习,甚至选用小学低年级的教育材料,把文化知识作为幼儿的主要学习对象。比如5岁的孩子认识几百字、认识不少英语(论坛)单词、会汉语拼音、去学习珠心算……这些本来该小学生学习的东西,不少幼儿园的孩子已经开始涉及,这就是所谓“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为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国家的教育部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拼音方面,要求幼儿掌握声母与韵母、能拼读、能书写;在计算方面,要求幼儿进行较大数位的加减运算{100以内的加减法};在汉字学习上,要求幼儿会读、能写。这实质就是把小学的教育内容提前到了幼儿园的教育中来,有的幼儿园所教内容甚至超过了小学一年级应掌握的水平。
(二)在教育方法上重视知识讲授,轻视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的培养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在教学方法上的主要表现就是将幼儿教学课堂化,以课堂讲授代替活动与游戏。这种教学方式主导下的幼儿教育通常是只重视知识学习的灌输式教育,教师讲、幼儿听;教师做、幼儿看;教师领读、幼儿复读等死记硬背的传统授课与学习方式成为幼儿园教学常态。为了配合知识掌握的目标,很多幼儿园要求幼儿学习拼音,掌握100以内加减法运算。在教学中,教学现场呈现出教具演示少、图案色彩少、角色游戏少的特点;在教学后,教师常常布置大量单调、枯燥的作业,胜而至于还有布置家庭作业的情况。让幼儿长期处在这样机械的读、写、背的学习状态中,整天在紧张与焦虑中度过,极易对入园和上学产生焦虑或厌烦情绪。
(三)在教育评价上重视结果评价,忽视过程评价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在评价幼儿时标准是比较明确的,那就是考核幼儿学会了什么,学会了多少,把幼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多少作为评价幼儿教育质量的惟一标准,实质即是重视结果、轻视过程。在这种评价体系下,幼儿教师不关心幼儿如何学习,不了解幼儿是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不清楚幼儿发现探索时的乐趣、遇到困难时的迷茫、尝试活动中的期待,也就不能根据幼儿的实际进行评价,完全忽视了幼儿的个性差异。这种评价标准势必会制约幼儿创造的热情,泯灭他们活泼的天性。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形成的原因
(一)家长的愿望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还是以考试成绩作为升学的主要标准,尤其是以知识掌握度为衡量标准的高考的长期存在使我国基础教育改革面临诸多阻碍,各种新的教育理念难以落实。这种教育现实也同样影响了我国的幼儿教育。在一些错误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家长普遍追求“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强调孩子的知识学习而不顾孩子的身心需求,他们“望子成龙”心切,不惜拔苗助长,渴望孩子在学习上取得好的成绩。山西省一项调查显示,90%以上的家长希望孩子到幼儿园“多学些知识”。由此可见,家长的愿望是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形成的重要原因。
(二)幼小衔接机制的缺乏
尽管我国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小学入学不许考试,但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缺少,仍有部分小学,特别是高质量的公办小学为了获得较好的生源而进行了入学考试或入学面试,并按考试成绩分班。比如前不久报道北京某小学的入学考试题大学生也无法解答,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发人深省。在此入学压力下,幼儿园不得不配合小学的要求,为让孩子们上小学而提前进行小学阶段的教育。
(三)民办园的逐利与幼儿教师素质的低下
新世纪以来,我国幼儿园办园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办园纷纷被推向市场,公办园大量减少,民办园数量迅速增加。这造成我国幼儿园办园体制的市场导向,为了获利,很多民办幼儿园丧失了教育立场,只是一味迎合家长的需求,不顾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接受能力而开设一些小学课程,向幼儿提出过高的学习要求。与此同时,我国幼儿教师培养和培训工作长期不受重视,幼儿教师学历水平和教学素质受到严重影响,很多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也进入了幼儿教师队伍,他们难以认识到幼儿教育的特殊性,在教学实践中很容易将小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带到幼儿园,致使幼儿园教学出现小学化倾向,忽视了游戏为主,保教为辅的教育宗旨。
三、杜绝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对策
(一)开展家园共建活动,形成幼儿教育合力
首先,幼儿园在办园过程中不能仅仅考虑社会影响和自身收益,而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坚持正确的教育立场,充分认识到幼儿教育的特殊性,科学合理地开展幼儿教育活动。其次,由于幼儿身心发展尚不成熟,其对家庭无论在物质上还是心理上均有很强的依赖性,家庭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基础。在某种意义上,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效果决定了幼儿教育的好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可见,幼儿园要加强与家长的密切联系,以自身对教育立场的坚守使家长认识到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弊端,以幼儿园和家长形成的教育合力促使幼儿教育回归其应然的状态。
(二)遵循幼儿成长规律,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幼儿教育既要体现内容的丰富性、启蒙性,又要注重幼儿学习的适当性、科学性,做好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工作。消除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不等于不考虑幼小衔接问题,而是要强调幼儿教育不应被小学教育“绑架”,强调幼儿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幼儿园应按照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采取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方式组织教育教学,才能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在此基础上,幼儿园也需要为幼儿升入小学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如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主体意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并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亲社会行为,为幼儿顺利适应小学学习奠定心理与行为基础。
(三)学习国外的先进理念和做法
1、孩子最重要的就是玩好。澳大利亚幼儿园对儿童的培养非常人性化,也非常自由。幼儿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让孩子在幼儿园里玩得开心,从而培养他们独立的人格,帮助他们更好地与同龄人建立伙伴关系。除了教师之外,还有幼儿护理助理来协助教师的工作,负责照顾幼儿的饮食起居。幼儿园通过游戏和寓教于乐的方式来认知这个世界。
2、培养孩子兴趣。在日本的幼儿园里,一大特点就是进行各种各样的户外活动,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通过玩乐来培养他们健康的身心和与人相处的能力。日本也比较注重对父母的教育方式的指导,比如开办母亲班、双亲班等。学习班分两种,一种是以婴幼儿的父母为对象的学习班,另一种是以即将做父母的人为对象的学习班。学习内容大致是幼儿心理学、生理卫生、家庭教育原理等
3、练习孩子动手能力。美国幼儿园给孩子设置的学习课程不多,而以动手制作手工和户外活动居多。在9月份新学年开始之前,各幼儿园是夏令营期,与平时相比增加了不少集体户外活动。
(四)加大政府的监管力度
学前教育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投入和管理。长期以来,政府在学前教育发展中的投入和管理缺位直接导致了幼儿园错误的办学倾向。为了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政府管理部门应明确自身责任,加强对幼儿园的管理,使学前教育具备有效的领导和管理保障。具体而言,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当地的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出台关于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文件,对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方法、作息时间和班额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对违反规定的任何形式的考试予以处罚,保证幼儿在园游戏与活动的时间,坚决禁止幼儿园强迫幼儿参加兴趣班。同时,政府要增加投入,提高幼儿教师培养和培训的质量,确保教师素质不断提升,进而使幼儿园杜绝小学化倾向的努力从外部强制行为变为教师有意识的自觉抵制行为,进而促进幼儿教育的科学健康发展。
总之,幼小衔接是教育整体改革上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搞好幼小衔接,才能使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保证基础教育质量提高。我们应对处于衔接年龄阶段儿童的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作进一步探索,不断寻求符合我国国情的幼小衔接的途径,帮助儿童顺利地解决好其间的过渡和衔接,使千千万万儿童健康、活泼、愉快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幼儿园“小学化”现象趋重 学者称忌急功近利》
第二篇: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
安顺学院2012届专科生毕业论文
现今几乎所有的学前儿童都要进入幼儿园接受幼儿教育,幼儿教育是教育的开端,如何对入园幼儿进行正确的幼儿教育就显得特别重要。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在幼儿教育中出现的小学化问题进行探讨,分析此类现象出现的观念层面、社会、家长、幼儿园方面的原因,阐述因此给幼儿带来的身心方面的负面影响,并从根源上如何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提高新世纪幼儿教育工作质量,是当前教育局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课题和紧迫实践任务,也是一项非常复杂、非常系统的基础教育工程。本文希望通过对幼儿教育小学化此一现象的发生以及危害的分析研究,唤起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的重视,从观念上转变现行的幼儿教育方法,使全社会儿童得以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原因
(一)幼儿园园长的办学理念的影响
大部分私立幼儿园和许多自负盈亏或承包性质的公立幼儿园不是真正把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作为办园的宗旨,而是一味“向钱看”。为了多招幼儿、多赚钱,这些幼儿园一味迎合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和社会拔苗助长的心理,不顾幼儿的年龄实际、身心实际、接受能力实际而开设一些不该开设的课程,向幼儿提出过高的学习要求,以求幼儿拿出学习成绩来,满足家长的虚荣,并以此作为“办园成绩”向社会炫耀。
现在许多办幼儿园的举办者的理念大多都是因为利益的驱使而去办幼儿园的,她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放弃了自己的办学理念,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而去竞争。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办学要求和接受一些不懂教育的家长的建议,这些家长们要求幼儿园给自己的孩子们上一些比较难的课程,她们觉得这样可以给他们的孩子创造出更好的机会,所以一些幼儿园的园长为了自己的生源和利益而去接受这些家长给她们的建议。
许多幼儿园的园长为了利益而办学,所以她们一心都放在了要怎样把自己幼儿园的利益变到最大,怎样能让幼儿到他们的幼儿园来,怎样才能让幼儿的家长满意,这些都是现在办幼儿园的园长们的错误观念。这些学校懂教育的人员都让那些不懂教育的家长们牵着鼻子走,让原本单纯的幼儿园变成了现在为了利益而
安顺学院2012届专科生毕业论文
竞争的个人单位了。她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打着“幼小衔接”的口号,把自己的幼儿园和小学接轨,教授一些比较超出幼儿接受范围的学科,开设的课程大多都是一些语言、数学、英语等课程,很少开设有关艺术、科学等的课程。许多幼儿园受错误观念的影响而走入了“早教”误区,现成了现在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
(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的影响
现在幼儿园的教师们虽然教学经验丰富、工作热情高,但是在培养幼儿舞蹈、音乐、绘画等艺术方面都是力不从心的。许多的幼儿园都缺乏专业的幼儿教师,但是现在的幼儿教师的缺乏,迫使许多的幼儿园的教师都不是专业的幼儿教师,大多都是一些幼儿园附近的在家妇女和一些初中毕业的孩子们,这些人她们没有什么幼儿教育的观念和很高的专业素养,所以,幼儿教师的观念错误导致了幼儿教育的“小学化”。
幼儿教师的专业化素质不高,她们片面的理解幼儿园的教育课程,幼儿园的教师大部分教师都是老教师,年轻的教师较少,虽然老教师的教学经验丰富、工作热情高,但是在培养幼儿舞蹈、音乐、绘画等艺术方面力不从心,所以在幼儿园就存在了学习重知识的现象,大多都是以教室上课为主,很少的艺术课程。幼儿园都是以游戏为主的,教师们把游戏拿来当做辅助的教学方式,这样已经违背的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幼儿的全面发展造成了影响,使幼儿很早的就接触到了学习的压力,让幼儿会有一些的厌学现象,这一些的现象都使幼儿教育小学化越来越严重。
(三)对幼小衔接的错误理解
对幼小衔接的错误理解,认为“幼小衔接”是提前教幼儿一些小学的知识,以便更好地过渡到一年级,许多的幼儿园为了小孩能升到一年级,过多的在幼儿阶段就灌输了小学知识,以小学规范化来管理幼儿课堂,她们认为这样可以让幼儿提前的接触到小学的管理模式,能让幼儿很快的适应小学的教学。
(四)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错误理解
许多幼儿家长把上幼儿园混同于“上学”。他们认为,上学自然要学知识,哪家幼儿园所学知识多,就把小孩送到哪家幼儿园去。他们以自己的小孩“所学 2
安顺学院2012届专科生毕业论文
知识多”作为炫耀的资本,到处宣扬、津津乐道。社会舆论也普遍以“所学知识多少”作为评价幼儿园好坏的标准,迫使大部分幼儿园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走上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道路。
部分家长虽然认为提前学习不是他们的初衷,但只要现行的应试教育存在,就无法让孩子享受一个真正快乐的童年。所以孩子虽然才上幼儿园,他们不得不开始为孩子“恶补”拼音、写字、算术、英语等,以便使孩子能早起跑,领先于同龄的孩子,为以后的小学、中学乃至大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过于重视智力因素,忽略非智力因素发展
我国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教育的主要目标首先是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同时还规定的幼教目标有: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勇敢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幼儿教育小学化则过多地重视了听说读写等智力因素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其他非智力因素培养和发展。忽视了幼儿们的素质教育,如:创新思维教育、爱心教育、探索周围世界教育、社会交往教育、自主自理教育、自主活动教育等。这也难怪在2005年两会期间教育界代表指出教育的怪现象,幼儿园小朋友学小学内容;小学生学初中内容;初中生学高中内容;高中生学大学内容;而大学生却在学幼儿园内容——对人要讲诚信、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给老人让座。这些现象都表明了一个问题,就是现在的教育不管是哪一个阶段都很重视智力因素的发展,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影响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做法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征。幼儿生理学、心理学的大量研究早已证明,幼儿的身体发育水平、神经系统功能、认识能力和其它心理品质还很不成熟、很不完替,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小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幼儿教育学化的做法不顾幼儿的年龄特征,违背了幼儿教育的规律和宗旨,在实践中很容易导致幼儿过度疲劳,影响幼儿的身体发育与身心健康,其
安顺学院2012届专科生毕业论文
危害不容忽视。
(一)、扼杀幼儿天性,损害幼儿省心健康
幼儿的天性就是好玩好动,他们刚刚接触外面的世界,好奇心和求知欲都非常强烈,世间的一切对他们来说是那样的新鲜、好奇,我们应该努力为儿童营造一种环境,让儿童在快乐的活动之中培养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知识的了解。我国正式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规定:“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将游戏确定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这是因为对幼儿来说,游戏是最有利于其身心发展的实践形式,因为在游戏过程中,幼儿的身心发展有充足的发展机会。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幼儿游戏的时间和幼儿游戏的权利,妨碍了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从而造成了对幼儿发展的侵害。
过早地接受小学化的教育教学,每天反复的读写练习及知识生硬灌输,必然使儿童失去接受世界的兴趣,丧失主动性与创造性,容易形成惯性思维,限制思维的正常发展水平,教条的习惯,严重的会使儿童对学习产生抵抗心理。幼儿正处于身体早期发育成长期,身心极为脆弱。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做法从根本上忽视了幼儿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剥夺了幼儿的童真童趣和游戏玩耍的权利,是对幼儿生理和心理的一种摧残,扭曲甚至扼杀了幼儿的天性,严重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心理的正常发展。
(二)、降低儿童学习兴趣,影响后续教育效果
兴趣是幼儿进行一切活动的起点和动力,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幼儿教育一定不能是机械式、填鸭式的,一定要能唤起幼儿学习的兴趣。一个人如果对某一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会自觉地去钻研学习,并使其以专注的精力、忘我的精神从事这一活动。古代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幼儿觉得学习是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时,这便真正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并有可能使幼儿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幼儿教育小学化错误地认为幼儿教育就是提前的小学教育。把幼教的重心放在提早的识字、背诗、读文、做算术、学英语上,还一直往上加,甚至到了孩子难以承受的地步。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盲目超前往往淡化了幼儿的学习兴
安顺学院2012届专科生毕业论文
趣,对进一步学龄教育产生负面影响。首先,会使部分幼儿对学习产生不同程度的害怕乃至恐惧,厌学情绪由此而生;其次,由于幼儿园抢学了小学低年级的部分知识,幼儿进入小学再次学习此类知识,容易因为“我已懂”而不专心听课,不认真学习,导致幼儿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完成作业等不良学习态度;第三,由于幼儿园缺乏专科教师,知识传授不准确,幼儿进入小学已先入为主,很难纠正。第四,幼儿园开设的一些课程未能与小学课程相衔接,如英语,从小学一年级就开设英语课的学校并不普遍,即使幼儿园英语学得再好,到了小学三年级开设英语课时,原来在幼儿园所学的英语知识早已忘光,对英语学习根本起不到基础性作用或促进作用。幼儿教育不是不可传授知识,但不应拔苗助长;幼儿应该享受快乐和幸福。以快乐、宽松、自由为幼儿教育坚持的原则,让孩子通过游戏、活动的方式获得直接经验,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行为习惯,让幼儿在玩耍和娱乐中增长智慧,促进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
三.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有效措施
(一)、加大宣传,提高幼儿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
加大幼儿教育的宣传,提高社会对幼儿教育的正确认识,教育部门应充分发挥其政府职能部门的协调作用,广泛深入地宣传科学的幼儿教育知识,发动报社、电视台、电台切实加强对幼儿教育的宣传,组织幼教专家,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幼儿教育的科学知识,面向社会提供幼教咨询与指导,让全社会充分认识幼儿教育的宗旨、意义和目的,引导全社会正确看待幼儿教育的作用,树立科学教育的态度和长远的眼光,纠正“小孩上幼儿园主要就是学习知识”的错误认识,调整对幼儿园的评价标准,从而淡化社会上对幼儿教育的功利心态。懂得成功的幼儿园并不在于向幼儿传授多少知识,而在于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自立能力和奋发向上精神,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只有提高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正确调整家长和社会对幼儿园的评价标准,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才能有效得到纠正。
(二)、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孩子从一生下来就在家庭的影响下成长的,家庭是幼儿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幼儿教育小学化跟家长对孩子的过份要求有莫大关系。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
安顺学院2012届专科生毕业论文
真实感受,鼓励孩子的个性化发展。良好的家庭环境能使孩子的性格活泼、乐观、心情舒畅,孩子容易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和积极向上的探索精神。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的身心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在家庭中,家长应该克服自己的权威思想,把孩子看成是和自己地位平等的家庭成员之一,抛弃以家长为本的传统观念,抛弃“家长的需要就是孩子的需要,知识学得越多越好,技能也是越多越好”的错误认识,要尊重孩子自身的独特特点,家长还应在家庭中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念。总之,家长应为幼儿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设计合理丰富的活动,更重要的是父母自己也要投入进去,与孩子一起构思探索,这样才真正地为幼儿健康教育奠定良好的家庭基础。
(三)、加强对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
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的直接实施者,端正幼儿教师的教育思想,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对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显得尤为重要。幼儿教师要改变陈旧呆板、生搬硬套的教学方式,要大胆尝试创立新颖奇特、直观具体、趣味式激励式的方式方法。各地幼儿师范学校(班)和师范大学幼教专业在为一线培养合格的幼教管理干部和幼教师资的同时,还要尽快对现有的未经专业培训的有关人员进行在职培训。培训的重点在于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教学技能水平,使幼儿教师的教育思想彻底扭转,以适应幼儿园素质教育的需要。
(四)、走出幼小衔接的误区
很多幼儿园、幼儿教师和幼儿家长对幼小衔接都存在一个错误的理解,这也是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之一,要解决这个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培训、讲座、学习等形式,使家长和幼儿教师真正了解幼小衔接的内涵和意义,不是让幼儿提前学习小学知识,而是幼儿园从大班开始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加一些教学内容,包括参观小学,了解小学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培养注意力等,从生理、心理上为儿童适应小学做好准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
受社会观念和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正呈现越演越烈的 6
安顺学院2012届专科生毕业论文
趋势。如果任由这种教育方式蔓延,必然会对幼儿的正常教育以及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不利。
幼儿教育小学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来自于社会的观念层面,以家长为本位,“望子成龙”,希望孩子过早地接受知识,以知识的多少评价孩子的高低优劣。为了迎合社会的心理趋向,幼儿园偏离办园宗旨,以“读、写、算”为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大大消减了孩子活动、游戏、娱乐的时间和体验。教育监管部门由于存在教学内容监管难的问题,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并没有起到强有力的政府监管作用。
消除幼儿教育小学化,需要教育部门、家长和幼儿园的联合合作。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从根本上理解幼儿教育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在不忽视幼儿智力因素发展的基础上,重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和培养;第二是要转变教育方式,变小学式的教育为寓教于乐、游戏活动为主的儿童教育;第三是要教育部门对幼儿园教学内容进行监管,从制度上加大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治理力度。最后,我要说的是,让幼儿教育健康合理地进行,给孩子一片自由快乐成长的天空!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委员会25令.幼儿园工作规程。
【2】 黄仁颂主编.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3】 教育部文件.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教基【2001】20号。
【4】 国家教育委员会文件.国家教委关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5】 幼儿教育“小学化”弊大于利【DB/OL】.于正式实施《幼儿园共规程》的意见,教基【1996】15号
【6】 陈维国.浅谈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弊端及克服 【7】 刘炎编著.幼儿教育概论【M】.北京
安顺学院2012届专科生毕业论文
致 谢
历时将近两个月的时间终于将这篇论文写完,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障碍,都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度过了。尤其要强烈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邓老师,他对我进行了无私的指导和帮助,不厌其烦的帮助进行论文的修改和改进,谢谢您邓老师!
非常感谢在我完成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帮助的同学和朋友。感谢她们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帮助我搜集文献资料,帮助我理清论文写作思路,对我的论文提出了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还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了很多你问素材和在论文的撰写和排版等过程中提供热情的帮助。对她们的帮助表示真挚的感谢,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
第三篇: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主要表现分析
(一)教学内容难度大
因受到大脑生理机能的影响,幼儿的认知功能主要是可逆性、守恒性较差,比较复杂的思维题目只有随着幼儿年龄增长才能会逐渐完成。因此,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要充分涉及并发展幼儿的技能、知识、情感态度、语言等。但是现在幼儿园教育存在严重的片面化、单一化倾向,众多幼儿园不重视幼儿的大脑发育水平,在幼儿园中涉及小学低年级内容,甚至少数幼儿园直接使用小学低年级教科书进行教学,要求幼儿学习文化、数学内容。即在语文学习中,不仅定量要求幼儿掌握字数、词语,还要求幼儿熟背唐诗三百首并且熟写等,在数学方面,要求幼儿懂得大数位计算,有些内容甚至难于一年级教育内容。
(二)课堂化教学
游戏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最多的需求。幼儿在游戏中有假想世界,但是需要在幼儿园中实现心智成长,因此幼儿园教学内容要与游戏、学习有效平衡,通过游戏激发幼儿探知、探索的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保证每一位幼儿参与,从而使幼儿更好地了解周围环境、人物。但是现在众多幼儿园都把教学内容课堂化,使用课堂授课的方式代替游戏内容。这种情况下的教育只重视对幼儿进行知识灌输,从而在幼儿园中形成让幼儿死记硬背的传统学习方式和授课方式。为保证幼儿掌握一定的知识,幼儿园均要求幼儿学习拼音、掌握加减法,在幼儿园中出现色彩图案少、教学演示少、游戏少等特征。教学后教师会布置大量枯燥的家庭作用并且检查,扼杀孩子的天性,加重幼儿的心理负担,导致幼儿在焦虑、紧张中生活,最终对上学产生抗拒甚至恐惧心理。
二、主要形成原因分析
(一)家长因素
因我国长期以来实施考试制度评定一个学生的好坏,并且把考试成绩作为考核学生的标准,使得我国在教育改革方面存在较多的阻碍,无法落实及引进新型教育观念,这种教育情况对我国的幼儿园已经造成严重的影响。在错误理念下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下,家长均不愿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重视孩子成长却不管孩子真正的心理需求,从而拔苗助长,希望孩子从小成绩优异,所以家长的愿望是导致幼儿教学存在小学化倾向的主要原因。
(二)民办幼儿园追逐利益,教师综合素质差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幼儿园体制发生明显变化,众多原因使得民办幼儿园的数量显著增加,导致幼儿园办园的体制以市场为导向,民办幼儿园为获取利益逐渐没有应有的立场。为迎合家长需求,不管幼儿接受能力、身体发展特征等设立小学课程,对幼儿提出不符合年龄特征的学习要求。同时因我国长期不重视幼儿教师的培养,教师的教学素质、学历水平受到严重的影响,民办幼儿园存在一定的漏洞,使得没有经过专业学习、训练的人群进入幼师队伍,这些人群无法认识到幼儿园教育的特殊性质,在教学过程中把小学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运用在幼儿园中,最终导致幼儿园教学出现小学教学现象。
三、对策
(一)开展家园共建制度
家园共建制度有利于家园良好沟通,这是保证幼儿健康、有序成长的主要途径。家园要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教育理念,重视幼儿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特殊性,合理、科学安排园内的教育活动。从操作上分析,家园要在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上不断地创新和补充;从意识上分析,家长要树立积极互动、参与的意识。在开展家园共建制度的过程中,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因为家长支持可保证幼儿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同时家长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可逐渐了解幼儿的思维、心理,从而为开展良好的家庭教育提供条件。幼儿园有关人员可通过家长QQ群、定期家长会和家园共建等途径,为幼儿家长提供科学的育儿知识和方法,保证家长不断改善传统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同时家园共建有利于家长和幼儿之间有良好的情感交流,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建立健全办园制度
严格办园制度是保证教学质量、避免小学化倾向的基本要求,这要求有关部门严格审批幼儿园注册制度,教育部门要根据办学标准履行职责,保证符合办园要求之后颁发办园许可证。对不符合办园要求且非法办园的要及时取缔并且给予相应的处罚规定,还要对幼儿的布局科学的规划,根据“就近入园、规模适度、因地制度、方便接送”原则进行布局。除此之外,幼儿园中还要建立专业的管理制度和政策,及时解决“小学化”问题,对课堂活动、课程内容、授课等实施严格要求。
(三)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教师是教育内容实施的主体,其素质与幼儿教育质量有密切联系。要彻底杜绝幼儿园小学化问题,就要把教师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所有教师在上岗前均要接受一体化培训,建立专业水平高的学前教育教师队伍,从而为幼儿教育提供良好的教师资源。其次,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还要会跳舞、唱歌、绘画等多种才艺,具备良好的素养和师德。最后,聘请有资质的人员担任幼儿教师,对已有的教师加强培训。按照各地实际情况,对教师实施分批次、分时间的培训,全面了解幼儿的认知规律、特征,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
第四篇: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分析
师范分院毕业论文: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分析
姓名:智联俊
院系:特教幼教系
专业:学前教育
班级:高学教1班
学号:091210046 指导老师:张晓华
【摘要】:幼儿教育“小学化”是一种急功近利的错误教育倾向,产生的原因较复杂,需要采取综合的策略进行纠正和防止。重要是要在幼儿教育中践行素质教育理念,遵循幼儿教育规律,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回归幼儿教育本位,正确衔接小学教育等。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纠正防止
幼儿教育对于人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养成非常重要,它主要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兴趣。然而很多幼儿园按照小学的教育和管理方式实施教育,幼儿教育呈现小学化倾向。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指幼儿园将小学办学理念、管理模式、课程资源、教育规范、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渗透或运用于幼儿教育实践中,使之常规化、教学化、状态化,进而普遍化、趋势化的教育现象。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多年来的教育现象,它随着民办教育的蓬勃兴起,“应试教育”消极影响的强化而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广泛性。而幼儿教育“小学化”采取拔苗助长的做法,违反幼儿教育规律,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剥夺幼儿幸福童年,又具有严重的危害性。由于广泛性和严重性,幼儿教育“小学化”成为了一种急功近利的错误教育倾向,对这一倾向我们必须予以纠正,然而更重要的是要防止。(本文由 点梦时刻 www.xiexiebang.com 倾情奉献,更有详情请访问点梦时刻)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对幼儿有弊无利。幼儿教育遵循的最重要的原则必须坚持从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出发,因材施教,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将小学教育提前到幼儿阶段,违背教育规律,是在拔苗助长,不利于孩子今后健康发展。
心理学教师认为,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做法从根本上忽视了幼儿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幼儿的身体机能和神经系统都很脆弱,强制性延长幼儿学习知识、技能的时限,会增加儿童神经系统的负担,长此以往,必然会伤害儿童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严重危害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还可能诱发幼儿的厌学倾向,“重复型教育”还容易使儿童养成不良学习态度、习惯,危害极大。
幼儿教育小学化危害如此之大,为何仍有不少幼儿园对此趋之若鹜?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位幼儿园教师认为,现在很多家长衡量一个幼儿园的好坏,只看孩子在幼儿园认了多少字、会背多少诗、能做多少算术题等,家长这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急功近利思想,让很多幼儿园很难坚持原有的办园理念。当然,一些幼儿园办园宗旨不端正也是原因之一,有些幼儿园不是真正把培育全面发展的、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作为办园宗旨,而是一味“向钱看”。为了多收幼儿、多赚钱,这些幼儿园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情况,开设一些不该开设的课程,向幼儿提出过高的学习要求,以求幼儿拿出学习成绩来,满足家长的虚荣,并以此作为“办园成绩”向社会炫耀,提高幼儿园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本文由 点梦时刻 www.xiexiebang.com 倾情奉献,更有详情请访问点梦时刻)
幼儿园开设小学课程表面上看是向小学靠拢,让孩子早起步、早领先,实际是一种“近得利”的短视行为,是违背幼儿自身发展规律的拔苗之举。她认为儿童的发展必须在适宜的生理成熟度的基础上,进行适时训练,不能随意逾越其认知发展阶段。儿童最初的学习方式几乎可以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玩,玩童才是健康儿童。幼儿园要教育幼儿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使其能一生持续地学习、有质量地生活。这种“隐形教育”远远比单纯的认几个字、会做几道题的“显性教育”重要得多。
另一方面是小学一年级采用入学前测试的办法招生,测试内容竟是一年级的课程内容,个别甚至是小学奥数竞赛的题目,幼儿园为了本园毕业的孩子能通过测试顺利入小学,也不得不实行小学化教学。
幼儿园是学前教育,是为小学学习做准备的,但它不是小学,更不是中学、大学。
教师业务素质偏低也是原因之一。不懂得幼儿身心特点,不懂得教育规律,错误地认为只要将知识传授给幼儿就是正确的、成功的,他们的做法不但不能真正帮助幼儿学习知识,反而为幼儿健康成长设置了障碍。(本文由 点梦时刻 www.xiexiebang.com 倾情奉献,更有详情请访问点梦时刻)
目前幼儿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走进了误区:幼儿教育小学化、拔苗助长式的“填鸭”教育、各种名目繁多的专项技能训练受到家长追捧,家长的一些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要求,驱动一些幼儿园以所谓专项、特长教育,代替幼儿园的全人教育,严重危害幼儿的游戏权、发展权,危害幼儿的身心健康。
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害无益,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孩子还未上学,就已厌学;幼儿期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如果此时强迫幼儿象小学生那样学习和做许多功课,他们的智力水平是跟不上的,如果学习过于吃力,幼儿会对学习产生厌倦、畏惧情绪,从而会扼杀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2.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幼儿时期孩子因以玩为主,而学习的压力会使孩子少有了天真、烂漫与快乐;孩子原本带有时年特征的认知过程被严重破坏,导致孩子的“知
识消化不良”,甚至许多孩子在疲于学习中抹杀了自己的想像力,长期处在机械读、写、背的学习状态中;甚至有些孩子还出现不同程度的自闭症。
3.不利于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危害了幼儿的身体健康;幼儿正处于长身体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幼儿如果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并引起心理上变化,如表情呆板等。过早、过多的规范性学习还能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不良症状产生。
4.不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过早地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这样,对幼儿的发展危害极大。
5.遏制幼儿智力的全面发展,错过了幼儿教育的“关键期”;在幼儿阶段所进行的小学式教育,其实进行的只是单项智育,由于这种做法只重视单项智育或某种技能的发展,忽视了全面性发展的要求,结果,幼儿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被削弱了,其它各育的发展要求被忽视了,导致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片面性,错过了幼儿教育的“关键期”。
6.忽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幼儿园应该成为孩子们的乐园,“玩”应该是他们在幼儿园的主要活动。在玩中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自理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具备坚韧的品质和良好的心理承受力,是幼教要完成的任务。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真正爱上学习,以后才不会惧怕上学。
7.拔苗助长,对幼儿入小学后的学习造成负面影响。由于一些学前班使用的是小学一年级教材,其教学内容和小学一年级是重复的。在幼儿阶段儿童如果学过了小学课本上的知识,他们刚上小学一年级时,不用花多大力气就可以获得好成绩,由于重复教育,使这些儿童养成了不动脑、不思考、生记硬背的不良习惯。当他们升入二年级以后,面对新的学习内容,一下子不能适应,结果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学习跟不上的情况都得以产生。
8..扰乱小学教学秩序
由于各个幼儿园不同程度地提前进行小学化教育,造成小学入校新生基础参差不齐,让小学一年级老师难以教学。照顾基础低的吧,学过的学生根本就不想学;迁就基础高的吧,没学过的学生又听不懂。这种情况常使小学教师无所适从。让这些小学教师更为苦恼的是,因
为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上的种种不同,造成教学不到位,使一些孩子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如写字姿势不正确、拼音教学不规范等等,而这些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纠正。这可是要影响孩子的一生的。(本文由 点梦时刻 www.xiexiebang.com 倾情奉献,更有详情请访问点梦时刻)
我们不能把大人的喜好加在孩子身上,不能用小学生的行为模式去要求幼儿园的孩子,更不能在学前阶段就过早地让孩子生活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透支童年”是极不符合教育规律的一种现象,对孩童的身心发展都没有好处。幼儿教育的规律是什么?通俗的讲,就是在幼儿适当的年龄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教育。有一个典型的实验研究说明了这个道理。“哥哥从46周开始,每天接受10分钟的爬梯训练,到52周时,他能熟练爬上5级楼梯。而弟弟到了第53周时,即使有人扶着也不大愿意尝试爬梯,但第54周之后当他再看到楼梯时,却能一直爬到楼梯顶端,并且不用旁人帮助。”这就是闻名世界的双胞胎爬梯实验,其研究表明,对幼儿进行的任何提前教育只会事倍功半,而到适当的年龄进行适当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规律。
既然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如此之大,那么我希望大家都能够引起注意和重视要及时地制止和预防。
一方面,家长和社会要端正对幼儿园的评价标准,家长要了解幼儿教育不同于小学教育,了解幼儿大班并不是小学一年级的延伸,懂得“顺自然,展个性”,了解幼儿,尊重幼儿,以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为依据,遵循教育规律,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成长的道理,纠正家庭错误的幼儿教育观念。幼儿教育,不以教学识字、演算为主,以培养兴趣和学习习惯为主。幼儿园是学前教育,是为小学学习做准备的,但它不是小学,更不是中学、大学。我们不能拿小学生、中学生甚至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幼儿园的孩子。明白了这一点,我想大家对一个幼儿的要求就不会这么高,大家也就明白该不该那样惩罚孩子了。
另一方面,幼儿的好动和“坐不住”是必然的,普遍的,正常的。教师应当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安排活动。长时间让学生“坐板凳”,肯定不行。应当更多地安排游戏,唱歌,跳舞,跑跑跳跳这样的活动,让孩子过剩的精力得以释放。而游戏又很重要。因为,游戏是幼儿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是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而幼儿期也是游戏期,幼儿爱游戏!游戏不但可以给幼儿带来愉悦,而且是幼儿全面发展的有力教育手段。因此,在幼儿园中,让孩子们开展游戏活动是必不可少的。
幼儿活泼好动喜欢模仿,而游戏一般都有具体情节动作,模仿性强,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能够满足他们的兴趣和愿望。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对孩子来说,游戏是学习,游戏是劳动,游戏是重要的教育形式”,高尔基也曾说过:“游戏是小儿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途径”。因此,游戏是小儿智力发展的动力,它能激发小儿的求知欲与创造力,并且可使小儿掌握一些知识技能,形成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促进小儿全面发展。
游戏理论依据:
A:古代游戏理论
(1)复演说:(霍尔):认为游戏是远古时代人类祖先的生活特征在儿童身上的的重演,不同年龄的儿童以不同形式重演祖先的本能特质。
(2)精力过剩说:(席勒-斯宾塞)把游戏看作是儿童借以发泄体内过剩精力的一种方式。
(3)机能快乐说:(彪勒)强调游戏是儿童从行动中获得机体愉快的手段。
(4)生活准备说:(格罗斯)把游戏看作是儿童对未来生活的无意识的准备,是一种本能的练习活动。
(5)娱乐-放松说:(拉扎勒斯-帕特瑞克)认为游戏不是源于精力过剩,而是来自于放松的需要。
(6)成熟说:(博伊千介克)反对生活准备说,认为游戏不是本能,而是一般欲望的表现。
B:当代的游戏理论
(1)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游戏也有潜意识成分,游戏是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和克服创伤性事件的手段。艾里克森:从新精神分析的角度解释游戏,认为游戏是情感和思想的一种健康的发泄方式。
(2)认知动力说
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新的复杂客体和事件的方法,是巩固和扩大概念机能的方法,是使思维和行动结合起来的方法。
(3)学习理论
桑代克认为:游戏也是一种学习行为,遵循效果律和练习律,受到社会文化和教育要求的影响。
(4)中国心理学家认为:游戏具有社会性;游戏是想象与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结合,不是社会生活的简单翻版;游戏是儿童主动参与的,伴有愉悦体验的活动。
训练孩子的“坐功”,不但可以,也有必要,但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在这个过程中,奖励和鼓舞非常重要。幼儿是喜欢吃“奖瓜”的,一次表扬,可能使他克服一个缺点。不断的罚站,不但纠正不了缺点,还容易造成孩子对幼儿园、教师的厌恶与恐惧,不利于以后的 学习。
第三,教育部门也要加强对各类幼儿教育机构的管理,规范幼儿园办学行为,组织培养、培训各类幼儿园园长、教师,建立园长、教师的考核和资格审定制度;办好示范园和骨干园;指导幼儿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促进幼儿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从管理上紧缩小学化存在的空间,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得到最适合的教育,能够健康成长。
第四,必须树立正确的办园理念。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要正确引导,加强监管。通过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宣传正确的教育理念,大胆揭露幼教“小学化”弊端,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对教师、教材、教具等各方面监管,对一些错误宣传及时制止,使幼儿园之间生存竞争的条件不再是以看谁教得知识多,而是以谁的幼儿园办得好、办得正规、更适合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作为竞争的条件。
呼吁有关部门尽快制定相关政策,让学前教育走上规范化轨道,幼儿教育早日纳入到义务教育范畴,幼儿园也有固定的幼儿教师队伍,国家规定的幼儿教材,更多年经教师走上幼教一线。
第五,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引领和研培。定期开展学前教育的理论学习和业务交流探讨,及时更新教学模式与方法。大力开展园本培训、举办各种基本功比赛,提高幼师的舞蹈、绘画、演讲等专业技能。业务部门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走出去”,学习先进的经验和做法,聘请专家对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和业务指导,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研活动,逐步使师资配备走上专业化、规范化发展的轨道。
第六,走出幼小衔接的误区。通过培训、讲座、学习等形式,使家长和幼儿教师真正了解幼小衔接的内涵和意义,即不是让幼儿提前学习小学知识,而是幼儿园从大班开始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加一些幼小衔接的教学内容,包括参观小学,了解小学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培养儿童正确的书写姿势,培养注意力等,从生理、心理上为儿童适应小学做好准备。
幼儿园课堂教学中的小学化倾向的问题亟待解决,即使有再好的园舍、再好的设施、再好的的教师素质„„如果没有正规的课堂教学,孩子很可能就失去了最好的受教育时机。所以,我们还应继续探索研究幼儿教育理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采取可行措施,全力遏制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给广大幼儿创设一个舒适、安全、和谐发展的学习环境,还给他们一片自由、快乐成长的天空!
主要参考文献
【1】《幼儿园工作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令
第25令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教基[2001]20号
【3】蔡国英编著
《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宁夏人民出版社
1998年10月
【4】张丹
“关于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反思”
《幼儿教学研究》 2008年第9期
【5】吴红娟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研究与对策”
《教育科研论坛》
2007年09期
【6】许卓娅
张晖
《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6月第1版
【7】姜勇
庞丽娟
梁玉华《儿童发展指导》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11月第1版
【8】柳茹
《让研究引领每一位教师的提升与发展》
中国教育出版社
2006年8月第1版
【9】张燕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1月第1版
【10】袁爱玲
何秀英
《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策略》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月第1版
【11】 示雨、禾林 《家庭教育读本》(幼儿版)
宁夏人民出版社
2003年2月第1版
【12】张行涛
郭东岐
《新世纪教师素养》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10月第2版
【13】教育“小学化”弊大于利
【14】余晓红.幼儿教育不能“小学化”
【15】陈维国.浅谈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弊端及克服
【16】陈爱萍.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2006-05-02.【17】兰州市城关区保育院.遵循教育规律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甘肃日报.2005-3-9.【18】 国家教育委员会25令.幼儿园工作规程.【19】教育部文件.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教基[2001]20号.【20】刘炎编著.幼儿教育概论.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21】黄人颂主编.学前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2】冯晓霞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施行)》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年 4 月第一版
【23】李生兰《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
【24】 李生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年
【25】《幼儿园教育活动教师用书大班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26】陈帼眉,《学前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2月;《关于幼小衔接的几点思考》,早期教育,1998年1月
【27】庞丽娟、胡娟、洪秀敏,《论学前教育的价值》,《学前教育研究》,2003年1月
【28】赵俊芳,《幼小衔接最佳期的思考》,现代中小学教育,1998年5月
【29】杨风英,《幼小教育衔接之我见》,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9月
【30】朱征平等《关于幼小衔接问题的研讨》,幼儿教育,1999年5月
第五篇: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及对策探析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及对策探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我国幼儿教育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幼儿时期的教育可以影响到幼儿的一生。对其将来的学习、生活、成长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是笔者根据实际观察发现,目前幼儿教育中“小学化”的教育倾向比较严重,这阻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笔者简要分析了幼儿教育的现状,提出了解决小学化倾向问题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有效策略
当前社会环境下,家长对幼儿教育越来越关注,许多孩子在幼儿园时期就开始学写字、学拼音和数学简单计算。正常来说,这些教学内容都是孩子们小学才会接触到的,在幼儿园开设这些课程,不仅不符合孩子的发展规律,也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科学合理的幼儿教育方式应该是:教师明确幼儿的心理不成熟状态,在教学中使用活泼、轻松、愉快的教学方式,选择适合幼儿认知水平的教学内容,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健康成长。
一、当前幼儿教育的现状
(一)教育理念扭曲僵化
当前社会的整体风气不正,社会、幼儿园、家长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自身教育理念都发生了扭曲。首先,幼儿园为了增加收入、扩大招生规模,把幼儿园的教学内容数量和难度当作办园的商业宣传特色和亮点,完全忽视了教育幼儿的规律和幼儿的成长规律[1]。同时,幼儿的家长往往有急于求成、望子成龙的心态,认为孩子不可以输在起跑线上,过分关注对孩子应试能力的培养,但是忽视了对孩子素养的提升,重视孩子外在的表现,忽视了其内心感受,在评价孩子是否进步或者优秀的时候,往往把背英语单词、背诗、写字、认字、掌握数学计算的能力当作评判标准。
(二)教育内容过重过高
许多家长在为了所谓的“打好基础、提前准备”,把孩子应该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内容强加给他们,把上学的压力和应试教育的压力前移。许多教育培训机构也迎合了家长的这种心理,开设了许多给幼儿教授小学内容的课程。这些培训机构每年都在增加难度,为了让教学内容高和多,把小学的教学内容用生硬的方式加入到当前的幼儿教育中,这些内容超越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并且学习难度过高[2]。
(三)教学方式过于简单抽象
许多幼儿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课程安排方面,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和生理特征。我国偏远地区的幼儿教师,大部分都没有相关的专业经验,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更没有专业资质,这些教师本来就缺乏教育经验,同时由于教学条件有限、教学设施落后,所以只能应付最基础的教学工作。对于大城市的幼儿教师,他们虽然有着丰富经验和合格的资质,但是由于许多幼儿园教学规模比较大,教师面对的学生多,所以难以开展各类幼儿教学工作,比如,生活式、游戏式的教学,所以教学内容产生了小学化倾向。
(四)教学管理方式小学化
想要幼儿能够健康成长,幼儿园需要有合理、正确的游戏、学习、活动和生活安排,一般来说,幼儿园大班每天需要上两到三节课,同时要把每节课的时间控制在半小时以内,幼儿还需要充分的课间休息时间,这两方面和小学的制度都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幼儿园都采用了小学的教学、生活管理制度,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来安排幼儿的游戏、学习、生活时间,这样一来幼儿园就成了小学。除此之外,一些幼儿园还开设了特长班、兴趣班,这剥夺了幼儿更多的运动、游戏的时间,如此小学化的管理模式,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3]。
二、幼儿教育产生小学化倾向的原因
(一)竞争意识扭曲
许多幼儿园为了在行业竞争中生存,表现自己的教学实力,逐渐提升了幼儿教学的难度。同时,许多家长也考虑到孩子的升学压力,缺乏对孩子未来发展的长远规划,在教育方式上和幼儿园选择上揠苗助长、急于求成,这是竞争意识发生错位的表现,并且这些意识都大大的影响了幼儿教育的长远发展。
(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
由于地区经济的差异、城市和乡镇的差距、务工人员子女和城市居民子女的差距等,幼儿教育存在着待遇、分布、配置不均衡的问题,最为突出的是我国偏远地区的农村儿童较多,这些地区的幼儿园基本都缺乏幼儿园教师资源,同时其教育水平和教育设施都不符合幼儿教育的基本要求。
(三)教学评价方式过于单一
我国的大多数幼儿园都没有一个完善的、合理的、科学的幼儿教育评价体系,学校和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评估方式极为单一,他们只是关注孩子所掌握的知识的数量和难度,并且把字词字义、拼音、算数、英语单词、笔画笔顺等当作幼儿教育的主要评价标准。如果不能改变这种单一的评价体系,改革幼儿教育就会治标不治本。
(四)幼儿教师队伍水平不高
许多幼儿教师缺乏对幼儿教育理论的正确理解,并且在教育中没有遵循科学的教育理论,其教学内容缺乏幼儿教育本该有的生活性和娱乐性,缺乏对幼儿的实践锻炼,有部分教师甚至只是通过了简单的培训和学习就上岗工作,这些教师只知道用小学教育的方法来教育幼儿,并且进行教育工作的方式简单粗暴[4]。
三、消除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建议
(一)教学过程遵循幼儿教育规律,“幼小”教育流畅衔接
幼儿教育需要结合幼儿的特点来设计和实施教学,进而发挥幼儿教育对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幼儿教育工作者需要明确,教育的重点在教学内容的启蒙性和丰富性上,同时教育还应该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在处理“幼小”衔接的问题上,需要明确幼儿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让孩子完成进入小学前的考试,而是为了让幼儿学到必要的生活技能并且为其人格发展奠定基础,所以,幼儿园需要开展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和教学活动,以此来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意识。
(二)提升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许多幼儿教师都不具备合格的业务能力,他们的专业多半是小学教育,而且有部分还是通过关系进入到幼儿园中的,就连基本的教学资质都不具备,所以当前幼儿园教育的教师队伍难以满足幼儿教育的实际需求。因此,需要着重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进而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使其掌握幼儿教育的科学方法,并且消除小学化的错误倾向,并让教师明确幼儿教育的目的。对于大多数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错误理解,幼儿园需要通过沟通交流的方式和孩子的家长展开交流,让家长消除揠苗助长的错误教育方式,使其具备科学正确的育儿理念,让幼儿能够获得更好的家庭教育,进而发挥“家园”共育的教育作用[5]。
(三)确保幼儿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我国各级部门需要加大对幼儿教育的各方面投入,平衡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关系,促进幼儿教育市场的健康发展,规范幼儿教育市场的竞争,规范准入管理制度,让民办幼儿园和公办幼儿园能够相互补充、相互协调,同时加强对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国家需要加大对偏远、落后、贫困地区幼儿园的师资、资金、政策支持,并且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要着力改善幼儿教育机构的基础设施,提升其师资队伍素质,为幼儿教育提供基本的办学条件。
四、结论
综上,当前时代下,幼儿教育中有着明显的“小学化”倾向,具体表现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管理这几个方面,这不仅违背了幼儿的认知规律,同时也阻碍了幼儿身心的成长。在幼儿教育改革中,不仅需要幼儿教育工作者转变思路,改进方法,更需要改进这个教育机制,以此来实现幼儿教育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