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工作情况汇报

时间:2019-05-12 02:54: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推进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工作情况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推进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工作情况汇报》。

第一篇:关于推进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工作情况汇报

关于推进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工作情况汇报

按照省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通知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现将近年来我区推进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推进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工作总体情况

行政服务中心是实行集中办公、便民利民服务的重要场所,是权力下放的重要平台,是实现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重要载体。近几年来,区行政服务中心始终把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提升服务效能作为中心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积极配合区法制办开展全区简政放权,清理、取消行政审批事项等工作。

1、开展权力事项承接、运行和清理工作。一是以“三个到位”顺利完成市下放权力事项有效对接和规范运转。区行政服务中心作为权力下放的具体承接部门,做到确保权力承接到位。区行政服务中心按照市权力下放目录,会同区法制办逐个与区有关责任部门加强梳理对接,保证每一项下放权力的承接落在实处。确保权力进驻到位。切实推进下放权力集中运行,与江宁有关的187项下放权力事项,除行政处罚权外,涉及区20个部门的88项权力事项,已全部进驻中心窗口正式受(办)理,并确保下放权力事项与市政务服务综合管理系统实行联网审批。二是加大权力事项清理力度。根据国务院和省市综合改革的文件精神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区行政服务中心积极配合区法制办对我区行政权力库的权力事项进行清理。去年以来,取消行政许可事项6项。

2、开展行政审批和收费事项的梳理工作。今年以来,区行政服务中心按照全区综合改革工作的统一部署要求,对进驻事项进行梳理、调整,为行政服务顺畅运行提供了重要保证。一是梳理全区行政审批事项。区行政服务中心会同区法制办对我区有相关行政审批职能部门的审批事项按行政许可类事项和非行政许可类事项进行了梳理。明确各事项的的权力编号、事项名称、审批主体、审批依据、收费依据、审批材料、法定时限、承诺时限等。对各审批事项现阶段的审批流程进行书面化,为下阶段清理审批事项,简化审批流程,创新审批方式做准备。经过梳理,现全区涉及行政许可和非许可类审批的部门41家,已进驻区行政服务中心38家,未进驻部门3家:国税局、地税局、民宗局。全区行政许可和非许可类审批项目394项,其中行政许可125项,非行政许可251项,行政征收18项。二是梳理全区行政事业性收费事项。区行政服务中心会同区物价局对我区各部门行政事业性收费事项进行梳理,初步掌握目前我区收费事项基本情况,为综合改革重点任务中关于建立收费管理目录,对区内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实行统一扎口收费打下基础。经梳理,全区行政事业性收费164项,其中涉企项目37项,已进驻区行政服务中心行政事业性收费24项,其中涉企项目8项。

3、拟定我区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要求,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区委、区政府关于实施2014-2015年综合改革重点任务的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我区政务服务工作实际,拟定了《XX区关于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意见包括了区政务服务体系的机构设置、人员配置、机构职能、政务服务管理机制、运行方式等内容。

二、简政放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部门“放权”程度不平衡。中心扮演的还是受件和出办结手续的窗口角色,“前店后厂”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现在进驻中心大部分审批项目中都含有一个处室办理或是领导审批环节。中心受件后,还需要把办件转回到各部门进行办理,各部门出了审核意见或是领导的批示意见后,再转回中心出办结手续给办件人。审批项目中涉及现场勘验的,有的部门是中心进驻人员进行勘验,还有部门是其他处室人员进行勘验,审批项目的办理不全是在中心完成,中心也就更趋向是一个受件和出办结手续的窗口。

2、基层“接权”能力有待加强。简政放权后基层政府部门职能丰富了,但相应机构设置、人员、资金、硬件设施如果没到位,下放的权力将无法正常开展。如我中心的质监窗口,简政放权前窗口业务办理量虽大,但能正常完成。简政放权后窗口工作量激增,而人员、资金、硬件设施等相应配套没有增强,导致窗口一段时间矛盾突发、常发,因此基层政府部门“接权”能力有待加强,审批权限下放的同时,财权、人权也应同步推进。

3、基层窗口信息化建设繁杂。目前中心多数窗口审批平台有两套甚至三套以上,如我区行政服务中心审批系统平台主要有3个:XX区权力阳光系统、XX市政务服务综合管理系统、省市部门业务专网系统等,且这些系统都不兼容。窗口受理办件时,同样的信息有的甚至需要录入三次,信息不共享,造成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更降低工作效率。网上审批系统的建设为简化审批程序,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创新审批方式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实践路径,而近年来审批系统的多元发展和多头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发展。

三、推进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工作下步措施

1、进一步减少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按照综合改革任务的要求,区行政服务中心将配合区法制办对全区43家单位的许可类审批、非许可类审批、其它类事项进行逐一清理,重点对需要盖本部门公章而又不是审批类的其它事项,以及非许可类审批事项进行逐项排查,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要求,该取消的一律取消,该下放的一律下放。继续保留的权力事项经法制办进行确认后由区政府发给“行政权力事项确认书”。采取上门指导,成熟一家确认一家的方式,督促有关部门落实工作,并形成行政审批事项权利清单,向社会公布。目前,我区林业局、卫生局、环保局已通过确认,并获得了《行政确认事项确认书》。

2、探索“三集中、三到位”改革模式,提升行政服务效能。推行“三集中、三到位”(即将分散在部门的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事项向一个科集中;审批科向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审批事项向电子政务平台集中,审批事项进驻中心落实到位;审批窗口授权到位;电子监察到位。)改革模式旨在进一步深化我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升行政服务效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要充分利用我区新的市民中心即将启用契机,加快推进全区职能部门实施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的试点工作,通过推行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工作,达到“三个百分之百”,即:区级有行政审批事项的部门进驻区行政服务中心率达到100%,区级所有行政审批事项进驻区行政服务中心率达到100%,区各部门对进驻区行政服务中心的行政审批事项授权到位率达到100%;同时梳理收费事项,加大企业减负力度,努力实现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程序最简、效率最高、收费最低”。

3、探索建立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按照“统筹谋划、整合资源、因地制宜、扎实推进”的总体要求,将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事项、公共资源交易业务纳入政务服务中心,实行统一管理,提供集约化服务。

4、进一步加强我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按照省、市政务服务中心体系建设要求,对我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实行统一规范管理,统一机构名称、统一机构性质、统一机构职能、统一管理模式、统一运行机制、统一考评机制。要不断延伸行政服务中心公共服务功能,增设便民服务窗口。整合部门服务热线,形成政务服务大厅、公共资源交易中心、“12345”政府服务呼叫中心“三位一体”联动互补的政务服务格局。

一、稳增长责任落实

XX县经信局今年申报的项目有:①技改项目:组织漳州鑫展旺化工有限公司、猛狮新能源汽车、连润新能源三个企业项目申报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计划;组织鑫展旺、天恒达申报2015-2016年工业和信息化成长型企业;组织淘汰落后产能工作验收(金星造纸厂有望拿到中央和省级资金补助)。②节能项目:桥东镇的路灯节能示范项目、溪南村镇的路灯节能示范项目、庄溪村镇的路灯节能示范项目、XX县兴港水产食品有限公司电机系统节能改造项目、XX市环宇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废塑料的再生项目、漳州连润新能源有限公司清洁生产示范项目。③市场建设项目:组织申报城镇商贸中心2家,城乡菜市场1家,省级副食品基地建设项目2家。④科技与技术中心项目:XX县经信局组织企业(天恒达)申报2015年省企业技术中心,星辉婴童申报2015年实际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组织推荐XX县海联食品有限公司参加“2015年度第二届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晋级(省级)决赛企业星火项目”、梅岭镇田厝村申报省级数字家庭示范村建设。

XX县发改局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对接,及时将一些惠企政策传达给企业,加强企业与6.18的对接,今年以来,天恒达电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耐热级耐刮伤、自润滑漆包线产业化项目”、福建大北农水产科技有限公司的“年产2000吨水产微生态制剂生产线建设”、福建连众智惠有限公司的“一种多层共挤水冷吹塑薄膜机组生产项目”这三个项目共获得今年省促进项目成果转化扶持资金150万元。

市场监督局结合换照和年报时机,通过窗口解答、发放宣传材料、制作温馨提示等方式,持续开展惠企政策宣传。活动开展以来已分发惠企政策宣传材料80余份;是结合企业走访,开展上门送政策活动,活动开展以来我局工作人员在分管领导带领下,走访县重点企业5户,其中,了解到福建麦凯婴童用品有限公司由于业务整合需要办理公司股权变更,我局工作人员当场指导企业准备变更材料,窗口人员第一时间予以办理;主动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强化机关与基层以及系统内部各相关职能部门间的协作配合,防止工作出现脱节。XX县国税局推广税易贷。联合建设银行,利用纳税信用证明,为小微企业贷款提供方便。联合工商局、地税局、公安局等部门认真推广复制“一照一码”。6月29日,诏安众农优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领取了该县首张营业执照,标志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成功在XX县复制推广。

二、企业减负

县国税局:1.精准落实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2015年1-6月共有33598户次享受小微企业增值税优惠政策,享受优惠政策免征增值税671.03万元、减免企业所得税153户税款50.17万元,政策受惠面达100%。2.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落实情况。报备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3户,2015年1-6月,减免企业所得税63.01万元;重点企业群体创业就业、生态环境保护、促进节能节水,企业兼并重组税收政策落实情况。2015年1-6月,从事环境保护企业1户,减免所得额43.79万元,减免企业所得税10.95万元;减免消费税3户406.98万元。共计减免各类税收1245.93万元。

1-8月份,县地税局:

1、房地产税收优惠2392万元,其中:⑴审批减免674.3万元,⑵提退减免4.7万元,⑶通过对“房地产申报情况”按法定税率(征收率)匡算扣减已缴税款,统计征前减免1906万元(房产1810万元、地产96万元。

2、统计落实小微企业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减收2328万元:通过对“零应征台账”按法定税率(征收率)匡算扣减已缴税款,小微企业减免539万元;金融涉农、创业贷款优惠减收312万元;临时征收户征收查询(不含房地产),按法定税率(征收率)匡算扣减已缴税款,减免税额为1029万元;个体工商户以2012年定额匡算,1-8月减收448万元。共计减免各类税收4720万元。

三、小微企业融资

据人行统计,截至2015年6月30日,XX县金融机构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表内)为22895万元;7月为21691万元;8月为20726万元

四、内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数量变化

5月份新办内资企业34户,新办个体工商户185户。截止2015年5月31日,全县共有内资企业1703户,个体工商户11692户,与上月同比增长2.04%和1.61%。6月份新办内资企业23户,新办个体工商户189户,截止2015年6月30日,全县共有内资企业1721户,个体工商户11834户,与上月同比增长1.06%和1.21%。7月份新办内资企业34户,新办个体工商户192户,截止2015年7月31日,全县共有内资企业1751户,个体工商户12012户,与上月同比增长1.98%和1.62%。8月份新办内资企业29户,新办个体工商户161户,截止2015年8月31日,全县共有内资企业1775户,个体工商户12154户,与上月同比增长1.37%和1.18%。

五、执行涉企收费清单 据物价局统计数据,全县执行涉企收费清单17个单位,涉及收费项目共计42个。根据闽财综2015]7号文件规定,从2015年1月1日起执行以下政策:

一、暂停征收企业注册登记费;

二、对小微企业免征:

1、土地登记费;

2、房屋登记费

3、住房交易手续费;

4、国内植物检疫费;

5、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费;

6、拖拉机号牌(含号牌架、固定封装置)费;

7、拖拉机行驶证费;

8、拖拉机登记证费;

9、拖拉机驾驶证费;

10、拖拉机安全技术检验费;

11、拖拉机驾驶许可考试费;

12、组织机构代码证书费;

13、环境监测服务费;

14、森林植物检疫费。按照省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通知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现将近年来我区推进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推进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工作总体情况

行政服务中心是实行集中办公、便民利民服务的重要场所,是权力下放的重要平台,是实现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重要载体。近几年来,区行政服务中心始终把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提升服务效能作为中心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积极配合区法制办开展全区简政放权,清理、取消行政审批事项等工作。

1、开展权力事项承接、运行和清理工作。一是以“三个到位”顺利完成市下放权力事项有效对接和规范运转。区行政服务中心作为权力下放的具体承接部门,做到确保权力承接到位。区行政服务中心按照市权力下放目录,会同区法制办逐个与区有关责任部门加强梳理对接,保证每一项下放权力的承接落在实处。确保权力进驻到位。切实推进下放权力集中运行,与江宁有关的187项下放权力事项,除行政处罚权外,涉及区20个部门的88项权力事项,已全部进驻中心窗口正式受(办)理,并确保下放权力事项与市政务服务综合管理系统实行联网审批。二是加大权力事项清理力度。根据国务院和省市综合改革的文件精神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区行政服务中心积极配合区法制办对我区行政权力库的权力事项进行清理。去年以来,取消行政许可事项6项。

2、开展行政审批和收费事项的梳理工作。今年以来,区行政服务中心按照全区综合改革工作的统一部署要求,对进驻事项进行梳理、调整,为行政服务顺畅运行提供了重要保证。一是梳理全区行政审批事项。区行政服务中心会同区法制办对我区有相关行政审批职能部门的审批事项按行政许可类事项和非行政许可类事项进行了梳理。明确各事项的的权力编号、事项名称、审批主体、审批依据、收费依据、审批材料、法定时限、承诺时限等。对各审批事项现阶段的审批流程进行书面化,为下阶段清理审批事项,简化审批流程,创新审批方式做准备。经过梳理,现全区涉及行政许可和非许可类审批的部门41家,已进驻区行政服务中心38家,未进驻部门3家:国税局、地税局、民宗局。全区行政许可和非许可类审批项目394项,其中行政许可125项,非行政许可251项,行政征收18项。二是梳理全区行政事业性收费事项。区行政服务中心会同区物价局对我区各部门行政事业性收费事项进行梳理,初步掌握目前我区收费事项基本情况,为综合改革重点任务中关于建立收费管理目录,对区内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实行统一扎口收费打下基础。经梳理,全区行政事业性收费164项,其中涉企项目37项,已进驻区行政服务中心行政事业性收费24项,其中涉企项目8项。

3、拟定我区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要求,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区委、区政府关于实施2014-2015年综合改革重点任务的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我区政务服务工作实际,拟定了《XX区关于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意见包括了区政务服务体系的机构设置、人员配置、机构职能、政务服务管理机制、运行方式等内容。

二、简政放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部门“放权”程度不平衡。中心扮演的还是受件和出办结手续的窗口角色,“前店后厂”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现在进驻中心大部分审批项目中都含有一个处室办理或是领导审批环节。中心受件后,还需要把办件转回到各部门进行办理,各部门出了审核意见或是领导的批示意见后,再转回中心出办结手续给办件人。审批项目中涉及现场勘验的,有的部门是中心进驻人员进行勘验,还有部门是其他处室人员进行勘验,审批项目的办理不全是在中心完成,中心也就更趋向是一个受件和出办结手续的窗口。

2、基层“接权”能力有待加强。简政放权后基层政府部门职能丰富了,但相应机构设置、人员、资金、硬件设施如果没到位,下放的权力将无法正常开展。如我中心的质监窗口,简政放权前窗口业务办理量虽大,但能正常完成。简政放权后窗口工作量激增,而人员、资金、硬件设施等相应配套没有增强,导致窗口一段时间矛盾突发、常发,因此基层政府部门“接权”能力有待加强,审批权限下放的同时,财权、人权也应同步推进。

3、基层窗口信息化建设繁杂。目前中心多数窗口审批平台有两套甚至三套以上,如我区行政服务中心审批系统平台主要有3个:XX区权力阳光系统、XX市政务服务综合管理系统、省市部门业务专网系统等,且这些系统都不兼容。窗口受理办件时,同样的信息有的甚至需要录入三次,信息不共享,造成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更降低工作效率。网上审批系统的建设为简化审批程序,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创新审批方式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实践路径,而近年来审批系统的多元发展和多头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发展。

三、推进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工作下步措施

1、进一步减少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按照综合改革任务的要求,区行政服务中心将配合区法制办对全区43家单位的许可类审批、非许可类审批、其它类事项进行逐一清理,重点对需要盖本部门公章而又不是审批类的其它事项,以及非许可类审批事项进行逐项排查,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要求,该取消的一律取消,该下放的一律下放。继续保留的权力事项经法制办进行确认后由区政府发给“行政权力事项确认书”。采取上门指导,成熟一家确认一家的方式,督促有关部门落实工作,并形成行政审批事项权利清单,向社会公布。目前,我区林业局、卫生局、环保局已通过确认,并获得了《行政确认事项确认书》。

2、探索“三集中、三到位”改革模式,提升行政服务效能。推行“三集中、三到位”(即将分散在部门的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事项向一个科集中;审批科向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审批事项向电子政务平台集中,审批事项进驻中心落实到位;审批窗口授权到位;电子监察到位。)改革模式旨在进一步深化我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升行政服务效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要充分利用我区新的市民中心即将启用契机,加快推进全区职能部门实施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的试点工作,通过推行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工作,达到“三个百分之百”,即:区级有行政审批事项的部门进驻区行政服务中心率达到100%,区级所有行政审批事项进驻区行政服务中心率达到100%,区各部门对进驻区行政服务中心的行政审批事项授权到位率达到100%;同时梳理收费事项,加大企业减负力度,努力实现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程序最简、效率最高、收费最低”。

3、探索建立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按照“统筹谋划、整合资源、因地制宜、扎实推进”的总体要求,将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事项、公共资源交易业务纳入政务服务中心,实行统一管理,提供集约化服务。

4、进一步加强我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按照省、市政务服务中心体系建设要求,对我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实行统一规范管理,统一机构名称、统一机构性质、统一机构职能、统一管理模式、统一运行机制、统一考评机制。要不断延伸行政服务中心公共服务功能,增设便民服务窗口。整合部门服务热线,形成政务服务大厅、公共资源交易中心、“12345”政府服务呼叫中心“三位一体”联动互补的政务服务格局。

今年以来,我市高度重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和村级财务监督管理等有关农经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各项强农惠农和富农政策,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全市未发生一起因农民负担或农村土地承包问题而引发的恶性案件或群体性事件,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地发展。现就2014年度农经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民负担监督管理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监管工作机制。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为强化对农民负担监管工作领导,我市及时调整了市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主管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任组长,政府办、组织部、农委、财政局、物价局、信访局、编办和法制办等单位负责人为工作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委。各乡镇和街道也都成立了相应工作机构,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落实领导批示讲话精神。为明确我市今年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思路和重点,制定工作目标措施,省农民负担监管领导小组《关于印发梁卫国副省长在省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领导小组会议上讲话的通知》、《关于做好2014年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意见》、《关于对XX县、XX区实施农民负担黄牌警告的通知》和《关于2013年全省减轻农民负担工作考核结果的通报》文件下发后,市长罗兆好4月8日批示:请领导组成员单位、各地抓好落实。省农民负担监管领导小组《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张宝顺、李锦斌同志有关减轻农民负担批示精神的通知》下发后,市长罗兆好和副市长周晓飞于5月21日迅速批示:请农监办将省委领导批示贯彻在工作中,体现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三是部署减轻农民负担工作。3月12日,市政府召开了“XX市农村工作会议”,市政府和17个乡镇和街道主要负责人签订了2014年《XX市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在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大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减负政策力度,时刻保持高压态势,切实把减轻农民负担作为党在农村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来抓,制止各种加重农民负担行为。四是严明减负纪律。严格执行农民负担监管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和涉农收费部门责任制,市委、市政府今年重申,各地各部门如发生因违反减轻农民负担政策,引发农民一年内多次集体到市或XX市以上上访造成重大影响事(案)件的,或受到市以上新闻媒体披露、曝光产生严重社会影响的,或发生农民负担恶性案(事)件、严重群体性案件的,或被XX市以上农民负担监管部门列为重点监控的,实行农民负担“一票否决”,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党纪和行政责任。

(二)落实惠农政策,确保惠农资金到户。截止11月30日,我市通过“一卡通”已经发放给了农民各项补贴资金共计9887.4万元,其中良种补贴1436.4万元(一季稻708.9万元、棉花163.4万元、玉米12.5万元、油菜267.2万元、小麦284.4万元);粮食直补1220万元、综合补贴资金5525万元;农机具购置补贴746万元;村级财政转移支付960万元。

(三)开展专项治理,严防涉农收费反弹。一是开展教育收费项目和标准审查审核。为规范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涉农收费行为,市教育局会同市物价局、市监察局、市农委于2月份重点开展对2014年春季全市各类学校、幼儿园开学收费进行专项审查审核。9月份市物价局利用中小学开学之机,组织市直有关部门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涉农收费情况进行秋季大检查,严防教育乱收费发生。二是执行涉农收费价格“公示制”。5月份,市农监办会同市物价局开展2014年度涉农价格收费项目和标准的清理整顿工作,对照省和XX市涉农收费项目政策依据,逐条逐项地进行审核,并制定了XX市涉农收费明白卡,与农民负担监督卡合并印刷,把涉农收费项目标准明明白白地交给农民群众。三是重点开展农民建房等领域收费清理整顿。市物价局上半年按照市政府意见,选择了农村公墓价格、农民建房收费和政策性农业保险作为重点内容开展督查检查,狠抓涉农价格和收费监督管理,规范涉农收费行为;并对农产品流通、农机服务、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农村有线电视收费等领域进行检查,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由于减轻农民负担是红线、高压线,9月5日根据市政府负责人批示,市农委、财政局、发改委、物价局、市政府法制办、教育局、文广新局等七部门,把农业部、财政部、发改委、国务院法制办、教育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做好2014年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意见》转发到各地和市直有关单位,建立完善减负工作考核制度,切实推动把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四是开展村级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负担检查。4月份,市纪委、市农委对6个乡镇和街道的村级财务监督管理情况进行了抽查,对少数村居存在的问题予以整改纠正。市农监办7月份开展了向农民专业合作社收费的检查,除市场监督管理局收取农民专业合作社机构代码证工本费外,没有发现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发证时搭车或强行收取其他费用。五是严格执行农民负担监督卡制度。6月份市农监办印制了2014年度《农民负担监督卡》和《监督卡分户清册》,7月份各地把《农民负担监督卡》填写发放给了广大农民,让群众知晓今年的各项涉农收费价格标准。按照省和XX市规定,我市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具体是:筹资标准按每年不得突破15元/人限额、筹劳标准按农村劳动力每年不得突破10标准工日/劳力限额予以执行。六是开展农民负担执法检查。根据省农民负担监管领导小组《关于开展2014年度全省农民负担执法检查的通知》(皖农监2014]8号),9月10日市农民负担监管领导小组下发《关于开展2014年农民负担执法检查的通知》,要求各乡镇和街道、市直有关单位对照省里文件精神,认真组织开展秋季减轻农民负担自查自纠,对自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立即进行整改纠正。同时市政府成立三个检查组,自9月28日-10月10日,利用6天时间开展全市减轻农民负担大检查,主要是重点领域农村乱收费问题治理、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涉农收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信访和案件查处等内容。从检查的34个村(居)和135个农户情况来看,未发现各种涉农乱收费乱罚款现象,涉农收费项目标准执行也较为规范。

(四)规范操作程序,加强一事一议监管。一是加大宣传引导力度。为加强对乡镇、街道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宣传力度,市农监办和市综改办联合编写了《XX市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手册》,指导各地按照政策规定要求操作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积极引导农民按民主程序议事,按民主决策事项出资出劳,杜绝弄虚作假,真正成为民心工程、群众满意工程。二是严格奖补项目申报审核。3月下旬,市农监办会同市农村综改办、市财政局、市水务局和市交通局,对2014年乡镇、街道申报的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及财政奖补的262个建设项目进行了审查审核,严格执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监督管理制度。三是严把筹资筹劳审批关。我市紧抓“村申请、乡(镇)初审、市审批”三个关键环节,严把“三关”。严把奖补项目关。村级申报的一事一议项目必须是规定的村内公益事业建设,对超范围项目一律不予审批。严把民主程序关。村级申报的一事一议项目必须经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村民有强烈需求意愿的村集体公益事业。严把上限控制关。村级申报的一事一议奖补项目人均筹资不得突破15元,筹劳劳均不得突破10个标准工日。今年市农监办共审批17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的村级一事一议筹资972.38万元,比2013年增加25.34万元;筹劳232.96万个标准工日,比2013年增加4.7万个。四是跟踪督查奖补项目工程。为做好村级公益事业筹资筹劳财政奖补工作,保障一事一议项目工程建设顺利实施以及财政资金落实到位,我市对各地开展的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程建设项目实施跟踪督查。目前262个项目中除少数几个水利工程项目正在施工外,其他项目全部完工。市政府1700万元财政奖补资金也已拨付到乡镇财政账户。

二、农村土地承包管理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根据XX市统一部署,我市近年来出台了有关鼓励农村土地流转的优惠政策,制定工作措施,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土地流转,有力地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奠定了生态农业基础,构建了观光农业雏形,提高了现代农业整体水平。

1、基本情况。截止2014年12月1日,全市土地流转面积37.14万亩,涉及9.65万个农户,其中耕地24.73万亩、林地(山场)9.44万亩、养殖水面2.81万亩、“四荒”地0.16万亩;土地流转总面积比去年同期增加5.81万亩,占市政府年度目标任务的116%,占XX市年度下达计划的129%。现有村集体土地流转合作社7个,农民流转到土地流转合作社的面积1.75万亩。各地现有千亩以上流转大户36家,主要从事花卉苗木、水生蔬菜和优质粮油等规模化特色农业生产。

2、工作措施。一是制定政策,强力推进。2012年3月,市政府下发《关于印发〈XX市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施方案〉的通知》(巢政办【2012】60号)文件,出台土地流转奖励扶持政策,提出2012-2015年乡镇土地流转任务和发展目标,明确坚持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坚持“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和坚持“规模、增效、有序”流转三项基本原则。2013年3月,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巢办发【2013】10号)文件,进一步加强政策咨询、服务指导、纠纷调处和跟踪督查工作,并将乡镇土地流转目标管理纳入年度考核范畴。二是严格程序,规范运行。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加强政策指导,严格工作程序。对农民家庭承包土地流转,双方共同协商,达成一致意见,签定规范合同文本。对村委会或村民小组未发包的村组集体土地,按照农村集体产权交易相关操作程序,组织资源性资产招投标交易,规范村组集体土地流转行为,召开全体村民或者村民代表会议,按照民主议事程序,讨论通过形成决议,签定规范“四荒”(机动地)承包合同文本。三是加强领导,强化保障。为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的组织领导,推进全市土地流转工作深入开展,2012年市政府成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领导组,市政府办、农委、财政局、林业局、国土局、监察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各乡镇、街道也相应成立了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实行领导分工负责制,确定专人,保障土地流转工作有序地推进。为进一步加强政策指导和业务管理,成立了市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专门开展土地流转政策业务咨询和服务指导,乡镇、街道办事处及时成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村、居设立了土地流转服务站。同时,会同市档案局开展档案业务培训,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四是优化服务,注重调解。健全服务网络体系,增强市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力量,完善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功能,明确村级土地流转服务站职责。依托XX市农业综合信息网站,建设市级农村土地流转网络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发布土地流转信息,网络发布1000亩以上规模土地流转服务信息40多条,广泛招商引资,鼓励引导规模流转。指导乡镇、街道将土地流转服务平台纳入为民服务大厅统一管理,实行挂牌全程代理服务。建立农村土地流转纠纷调处机制,及时有效化解土地承包经营权矛盾纠纷,依法维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成立XX市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开展农村土地矛盾纠纷调查处理工作,及时化解土地流转信访隐患。五是广泛宣传,营造氛围。为维护广大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合法权益,促进土地流转规范有序进行,组织举办不同类型土地流转政策法规专题知识讲座52场,广泛宣传土地流转政策。制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农村“四荒”(机动地)承包合同》以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出委托书》、《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入委托书》样本,利用各种培训班对土地流转合同的签订和重点条款内容进行培训讲解。六是健全制度,加强管理。根据我市实际,规范建立了《XX市农村土地流转备案登记制度》、《XX市规模经营流转主体预审申报制度》、《XX市农村土地流转档案管理制度》、《XX市农村土地流转合同管理制度》、《XX市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调处制度》和《XX市土地流转信息报送发布制度》等六项制度,进一步强化土地流转工作管理机制,确保土地流转工作正常有序开展。为确保土地流转公开公正,2012年9月,市“阳光村务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发《关于XX市村(居)集体产权交易和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工作实施意见》,对属于村(居)集体所有且没有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山岭、荒地、水面、滩涂等自然资源的出让或租赁行为作出明确规定,按照招投标程序要求公开、公平、公正地组织流转。七是严格把关,防范风险。开展土地流转项目跟踪督查。将土地流转规模达到500亩以上、流转期限三年以上的流转项目,纳入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重点监控内容,对流转项目运营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市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每年二次根据流转大户项目备案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对规模流转项目农业生产及经营情况、流转土地利用情况、土地用途情况、流转费用兑付情况,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和核查核实,准确掌握情况,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建立风险防控机制。对土地流转规模达500亩以上流转大户的资信情况、经营能力、履约能力、风险控制进行前置审核审查。规范档案管理。对土地流转规模在500亩以上的实行流转大户实名登记备案制度,对转出土地的农户、流转大户种植和养殖面积、生产品种、经营销售情况进行登记造册,完善流转大户资信档案信息管理。

3、下一步工作重点。一是大力发展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组织。进一步宣传引导集中联片流转,通过招商引资、财政扶持、金融支持、项目带动、园区发展等形式,组建各类土地流转合作社,引进流转大户开展农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二是加强规模土地流转招投标管理。强化程序管理,严格监督招标,规范村民委员会或土地流转合作社规模土地流转行为,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权公开流转,市场化运作。三是做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积极探索推行农村土地流转股份合作制试点工作,使农民承包土地转为股份,形成股份合作经营主体,提高农民土地流转积极性,发挥土地流转效益,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根据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的意见》(皖办发2014]6号)和XX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实施意见》(合政办2014]14号)精神,为切实做好我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市政府办公室6月20日出台《印发〈关于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巢政办2014]61号),确定在坝镇镇开展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2015年在其他11个乡镇和5个街道全面推进,2016年完成省委、省政府和XX市政府制定的工作目标任务。

1、工作机构建立情况。根据市政府办公室6月20日《印发〈关于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巢政办2014]61号),市政府即使成立了以市长罗兆好为组长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委,具体负责指导坝镇镇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7月7日坝镇政府出台《关于印发〈坝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坝政字2014]75号),并下发《关于成立坝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坝政字2014]73号)到各村(居),成立了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为组长的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开展全镇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

2、宣传培训情况。为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深入地开展,该镇党委多次召开全体镇村干部大会,广泛地进行宣传发动动员,培训镇、村和组干部达150人次,市土地确权办多次到8个村(居)现场进行业务知识培训,指导村居干部按照程序要求有步骤地操作。7月份合肥电视台明珠频道《三农行》栏目组对坝镇镇的土地确权工作作了专题报道。市确权办还印制了400份4开大版面红色《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张贴到村组,并印制了8000份16开白色《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发放给每个农户,让广大农民群众知晓明白省及XX市有关确权登记颁证政策,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8月底,市确权办组织坝镇镇8个村(居)干部和镇确权办业务人员到XX县进行考察学习和观摩,现场了解土地确权是如何组织实施的。

3、调查摸底和农户申请情况。坝镇镇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从5月份开始准备,7月份正式进入实施阶段。9月初,该镇进入摸底调查和农户申请四种表格《农村土地摸底调查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申请书》、《承包方调查表》和《承包地块调查表》登记填写阶段,10月底调查摸底和农户申请工作基本结束。

4、测绘单位招标和权属任务调查情况。我市经过9月16日和10月10日二次招投标,由安徽方圆地理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最终中标,实施坝镇镇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技术服务工作。从11月4日开始,测绘单位组织了8个工作小组在6个村居开展现场测绘和调查指界工作。截止12月5日,坝镇镇6个村居的农村土地确权登记现场测绘和调查指界工作已经基本完成,目前正在室内开展问题修补和宗地图制作阶段。由于今年该镇的青山村和湖东村正在组织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治理项目,农民的承包土地被平整,承包地四至界限无法辨认,致使二村的农民承包土地确权指界工作无法正常进行,现中标单位-安徽方圆地理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在使用无人飞机进行航拍测绘。预计2014年12月底可完成现场测绘和调查指界工作任务。

三、村级财务监督管理和集体经济发展

1、村级财务管理。针对当前我市农村实际,今年4月份市纪委和市农委随机选择了6个乡镇和街道的12个村居,针对其2013年度村集体财务收支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制定了《XX市关于进一步强化村级非生产性开支监督管理的若干规定》,经市委常委会议研究通过后以市委办、市政府办巢办发2014]17号文件下发到各地贯彻执行。由于村级财务管理历来是广大农民关心的焦点和热点,7月初市农委和市财政局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农村财务管理专项检查的通知》(巢农字2014]51号),要求各地认真组织开展农村财务管理专项检查的自查工作,同时市检查组还针对各乡镇和街道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规范村级财务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2、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为全面了解我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研究制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政策措施。7月份,我委配合市财政局开展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及时准确地掌握我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为下一步我市制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政策措施提供依据。9月份,为进一步促进我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培育和发展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我委配合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制定了《XX市农村产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目前市政府正在对有关条款内容进行审查审核把关,预计近期即将发文执行。

四、下一年度工作重点

一是扎实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严防农民负担反弹。

二是大力推进16个乡镇和街道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省委、省政府和XX市政府制定的工作目标任务。

三是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深入地开展,规范土地流转双方行为,引导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四是加强村级财务的监督管理工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强化对各地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建设工作的力度。

第二篇:以简政放权为核心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十八届五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到: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政府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一、简政放权概况

(一)简政放权内涵

简政放权,就在于精简政府机构和人员,简化行政流程,将权力归还或下放给市场、社会和基层。简政放权的一个关键就是打破现有的政府利益格局,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任务来重新划分政府、市场、社会的权力边界。

(二)简政放权的重大意义

简政放权是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由之路。国务院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对于当前形势下稳增长和控通胀都有重大意义。

一方面,简政放权能增强经济活力,加快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简政放权是发展的需要,是自我革命的开拓,能激发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在投资领域简政放权,让投资的决定权交给市场,可谓是增强各类主体投资意愿、丰富投资渠道、提高投资效率的可行选择。同时,将符合产业调整方向产业的投资决定权交给市场,也能够加快这些产业的培育和成熟,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步伐。

另一方面,简政放权能够提高资本利用效率,弱化货币投放,减弱通胀压力。通过简政放权,将大量的民间资本利用起来,作好资本存量的优化调整,就能减弱为支持增长而需向社会投放的融资规模,也即以存量的加法作好增量的减法,减弱货币投放对通胀上行的推动。

简政放权的实施,可以有效促进规范管理,接受社会大众监督,对面向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原则上予以取消,切实防止边减边增、明减暗增。

二、目前在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过程中存在的难题

(一)中介组织蚕食简政放权改革红利

我国中央审批事项在不断缩减,中介却在增多。政府审批不收费的项目,“官中介”要收费,原来行政收费数百元的项目,“官中介”收费却百倍暴涨,许多行政机关的权力的却是下放给了中介社会组织,但很多中介机构实际上就是行政机关下属的事业单位、改制后的企业或者利益第三方,所谓的“放权”其实就是把权利从自己的左手交给右手。

(二)忽视民众对公共服务的体验,偏离了以“事”为中心的服务目标

政府虽然重视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但在某种程度上确忽视了从民众公共服务体验的视角,有针对性地加强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建设,更没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将线下的以行政服务中心为核心的公共服务制度和网上的以政务网为核心的在线公共服务制度有机结合,既有的公共服务体制与机制建设仍然没有形成以事为中心、以绩效为导向、以附着利益为改革突破口的公共服务新模式,公共服务的提供模式与民众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严重脱节现象。

(三)接触基层群众少,不了解民众实际需求

现实生活中,一些部门与人员在制定事关民众办证办事的政策时,由于不接触基层群众,不了解民众的实际需求,对相关事项的办事流程也缺乏调研和了解,往往靠政策想象,坐在办公室里想政策,且各自为政,相互牵制,出台的各种申请书内容与格式更是离现实生活很远,为此给民众办证办事带来了诸多不便。

(四)网上信息申报与事务处置各自为政、难以对接

当前,许多政府部门已经从本部门出发,建立了自己的网上信息申报与事务处置系统,但这些信息系统往往各自为政,彼此无法对接,更缺乏更高层面的整合,其结果是本来可以共享的信息反而要办事者一次又一次地填写、上报,这既浪费时间,又浪费人力财力。

三、深入推进简政放权须处理好四组关系

(一)向下级(基层)放权、向社会放权与向市场放权

第一,向企业放权,培育企业成为真正独立的市场主体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是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主体。从地方政府层面,应该进一步取消并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特别是加大对实体经济、民间投资和微小企业的审批项目的清理力度。其次,深化税收体制改革,减少企业税费。

第二,向民众放权,扩大地方居民的社会参与

从地方政府层面,首先要倾听民意并积极回应。总书记指出,“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深化改革的强烈呼声和殷切期待”。作为地方政府更应该走进民众,倾听他们的诉求,保障他们的基本权利。其次,完善公民参与制度的可操作性。

第三,向社会放权,充分发挥第三部门的作用

向社会放权,就是要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更好的发挥社会力量在管理社会事务中的作用。

(二)政策式放权与法治式放权

其一,加强《行政许可法》的实施。2003年制定的《行政许可法》,实际上已确立了很多的先进理念和制度,但这一轮简政放权的推进并未能紧密结合《行政许可法》展开。在未来,应该保证《行政许可法》的先进理念和制度得到有效落实为抓手,从机构设置、规则细化和体制完善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贯彻《行政许可法》,以法治思维和方式推进简政放权。

其二,健全完善地方组织法。我国现行地方组织法的主体形成于计划经济、农业社会和人治时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其弊端日益显现,未来应以地方自治原则为指导对我国的地方组织法加以变革。

其三,专业性法律(包括法规、规章等)的修改应与简政放权改革同步进行。按照“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法律优位原则,改革方案凡是与现行法相抵触的,我们必须先修改法律再予以实施,或者通过特别授权机制,在获得法律制定机关的特别授权后再在特定部门或地区实施。

(三)职能下放与职能加强

其一,坚持有效监管,加强和改进市场监管体系。有效监管要求更加注重监管的体系性。其二,优化公共服务。要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法定化。要创新公共服务的提供机制,凡适合市场、社会组织承担的,都可以通过委托、承包、采购等方式交给市场和社会组织承担。

(四)自我放权与外部监督

其一,强化人大的监督。监督权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定重要职权。各级人大常委会委员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前,可以组织本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本级人大代表,对简政放权的情况进行视察或者专题调查研究,视察或者专题调查研究可邀请有关专家参加。

其二,强化法院的监督。只要法院能够依法独立行使对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权和法律规范的选择适用权,必将形成对行政机关“繁政”、“扩权”冲动的有力制约。

其三,强化公众和专家的参与。要通过调查公众意见、咨询专家意见、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机制,将专家、企业、公众等引入改革决策的作出和执行过程中。

第三篇:新时期政府职能转变与简政放权的辩证法

描述:政府职能转变是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与重要内容。现阶段政府职能在履行过程中与其他主体关系存在体制不顺等问题,结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关于行 政体制改革总体要求,今后继续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需要做到“三个...摘要:政府职能转变是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与重要内容。现阶段政府职能在履行过程中与其他主体关系存在体制不顺等问题,结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关于行 政体制改革总体要求,今后继续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需要做到“三个放权”和“三个加强”,这是新时期政府职能转变的新任务。在理顺一些重要权力关系方 面,应向市场放权、向社会移权、向地方分权。在下放和转移权力同时,还要加强三个领域的职能,包括加强市场监管职能、加强维护公平正义的职能和全面保障发 展民生的职能。

一、引言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都离不开政府职能的全面履行。如何在科学发 展观指导下,通过简政放权促使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呢?“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要求是,“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 开,调整和规范政府管理的事项,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以及“继续简政放权”等要求,为今后继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确立了方向和重点。

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方案》,提出简政放权的指导思想,“以职能转变为核心,继续简政放权、推进机构改革、完善制度机制、提高行政效能”。针对政府职能和权力中仍存在的越位问题,“通过这次改革要进一步地简政放权,通过这个改革要更充分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社会力量在管理社会事务中的作用,还要更好地调动两个积极性,一个是地方的积极性,再一个是中央的积极性”。这就涉及向市场放权、向社会放权、中央向地方放权等问题。李克强总理讲话也强调了这一思想,“这次改革方案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当然也是简政放权”。而这种简政放权的一个关键就是打破现有的政府利益格局,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任务来重新划分政府、市场、社会的权力边界。

抓住当前行政体制与政府职能履行中的一些主要矛盾,通过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要求政府理顺与市场和社会的关系,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向市 场放权、向地方政府放权、向社会放权,同时又要确保承担起那些本应属于政府的职能与责任。因为简政放权并不是简单地放弃政府的权力与责任,而是在政府职能 中把某些职能下移和外移的同时,某些职能需要强化或加强,即坚持简政放权与职能转变的辩证法。这才能与新形势下面临的经济社会发展新任务紧密联系起来,与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联系起来,不断寻求创新与突破。

二、向市场放权,减少微观经济干预

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需要向市场放权,把那些市场能够解决的问题交给市场解决。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经济和政治中的一 对核心关系,二者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犹如钟摆一样,有的历史阶段侧重于强调政府作用、有的历史阶段侧重于强调市场作用,但是需要二者达到一种动态平衡。

第一,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科学的宏观调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转变政府职能的一个着眼点和突破口。有些不 适当的行政审批影响了市场公平竞争的秩序,挫伤了一些企业的积极性。因此要减少对微观经济的干预,通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给个人和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更大 的发展空间,尤其是投资方面的自主权,使之有更多条件去创造财富、发展经济。在清理已有行政审批事项的基础上,减少和调整行政审批,减少对企业投资和生产 经营活动的审批,“凡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行业组织能够自律管理的,政府就不要设定行政审批;凡可以采用事后监管和间接管理的,不要再搞前置审批”。对于必须审批的事项,也要依法规范审批方式和程序,真正履行服务职能。

市场由于其自发性,对经济调节也不是万能的,所以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对经济运行实施宏观调控,就成为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尤其是在当前日益复杂 的经济形势下,中国要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需要综合运用法律和经济手段加强政府宏观调控。通过建立比较完善的资本市场,土地、技术和劳动力等要 素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从而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通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微观管理和微观干预,从微观和具体 的经济活动中脱身,建立起全国统一的大市场。

第二,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适应,推进深层次体制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政府经济调节职能的关键。政府在减少和调整了行政审批之后,就要用 科学有效的发展规划、产业政策等对企业投资和生产行为加以引导和约束,避免重复性投资、严重的产能过剩和无序的市场竞争,真正为转变发展方式担负起应有职 责,实现由注重速度的发展转变为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发展。

为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的宏观调控,需要深化财税、金融、投资等领域的经济体制改革。在“十二五”规划中有专门章节提出了加快财税体 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具体思路和举措。要按预期实现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目标,就必须打破行政垄断,削减政府的部门利益,全面推动金融 体制改革,同步加强金融监管,进一步协调好金融监管部门与宏观调控部门之间的关系。

三、向社会移权,培育发展社会组织

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不仅是一个重要而深刻的理论问题,而且是社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在转变职能与机构改革任务中,国务院多次强调了关于社会组 织发展的目标、社会组织管理体制、行业协会发展等方面的任务和要求。在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转变上,不断加强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一方面向社会组织转移权力、转变社会管理方式,另一方面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

第一,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党的十八大报告在社会管理格局上提出了全面的新要求,“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其中的社会协同与公众参与突出了社会主体的作用,主要就是发挥社会组织作用,释放社会组织发展的活力,调动其参与社会管理的主动性。但社会管理模式的一个 关键问题是,传统的一元化管理模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变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要求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实现多元主体的参与式、合作式 管理方式。

首先,解决社会组织的“官办、官管”等问题,实现其独立自主性。有些地方政府已经开始探索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的方案,实现社会组织的“去行政化”运转。例如,近几年广东省推行的社会组织“五自四无”: 即在“自愿发起、自选会长、自筹经费、自聘人员、自主会务”的基础上,实行“无行政级别、无行政事业编制、无行政业务主管部门、无现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兼 职”,这是保证社会组织独立性和民间性、承担政府外移职能的有效实践。还有的地方政府逐步推进行业协会或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解决其行政化的问题,使行业 协会真正成为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主体,不断增强社会组织的自主性。政府对社会组织的发展目标是基本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 会组织体制,在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过程中,实现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与互动。

其次,要把对社会组织的监督管理与培育发展相结合,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两手抓的原则。改革传统的双重管理体制,目标是基本形成统一登记、各司其职、分级负责、依法监管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在2013年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中,明确提出将对四大类社会组织,即行业协会商会 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组织,实行民政部门直接登记。这是改革社会组织双重管理体制的一个重要突破。

随着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关系的发展,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也将从政府本位转向社会本位。完善管理社会组织的政策法规,通过政府有计划、有目的地引 导和调控,促进社会组织依法自治,承接政府转移出来的职能。加快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并不等同于削弱对社会组织的监督管理,在给社会组织发展创造宽松环境和去 行政化的同时,对于社会组织的运作和从事的主要活动和范围还要加强监管。护理统计源特别是对于政治类、宗教类、境外类的社会组织,要进行规范化监管,保证其合法运 作,对于从事违法活动的社会组织,要严格依法处理并追究相应法律责任。培育社会组织自主化发展同时依法监管,这就是向社会组织转移权力的辩证法。

第二,加强社会管理职能,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社会管理职能,是应对时代发展任务的历史性要求。在当前经济形势复杂化的环境下,不少深层次 社会矛盾凸显,使得社会管理任务更为艰巨。自从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政府职能转变进入一个新阶段,不断强调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十六届三中全会 通过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首次将政府社会管理和 公共服务上升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体制保障的高度。胡锦涛同志在2011年2月省部级专题研讨班上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为此,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对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必须走群众路线,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是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性要求。坚持走群众路线,必须认识到群众的诉求与呼声是创新 社会管理的动力,在制定社会管理决策和实施创新举措过程中听取群众的声音。在社会管理机制上,包括利益诉求与表达机制、利益协调和社会矛盾的解决机制等,都要有创新的方式与举措。在创新过程中,要重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建立健全政府与社会、群众的信息沟通与反馈机制。尤其要维护普通百姓和弱势群体的利 益,他们没有像人大代表、党代表或政协委员那样的固定官方渠道去提出意见和诉求,所以政府要开辟畅通的表达渠道,及时听到这些群体的声音和反馈,这样有利 于社会矛盾的解决。通过这些通畅的渠道,及时掌握社会发展动态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坚持公平正义的原则下,运用新的社会矛盾化解机制,真正把问 题解决在萌芽阶段。

四、向地方分权,增强地方自主性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体制始终是行政体制中一个基础而关键的关系。其中一个基本问题是明确地方各层级政府职能差别,适时、动态调整不同层级政府履 行职能的重点。中央政府的职能重点及其原则要求已确定,地方各级政府在此前提下,一方面根据政府的层级所对应的职能重点,另一方面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阶 段和任务所要求的重点来确定本级政府应该履行的职能。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在坚持维护中央权威的前提下,在经济社会发展领域向地方分权,给地方更多自主 施展本领的空间,发挥地方的首创精神。

第一,要向地方政府下放一些经济领域的审批权限。国务院对于在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新任务中,多项任务强调了减少和下放审批权限的要求。“减 少和下放一批投资审批事项。下放地方审批的投资项目。”还包括:取消和下放一批生产经营活动和产品物品的许可事项;下放一批国家采用补助、贴息等方式扶持 的地方项目。国务院部门确定投资方向、原则和标准,具体由地方政府安排,相应加强对地方政府使用扶持资金的监督检查。这体现了坚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根本原则,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鼓励地方结合实际改革创新,增强地方发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第二,改革中央与地方财政体制与转移支付制度。财政不仅是政权的经济基础,也是政府履行职能的基础。向地方分权和下放权力过程中就包含着财权 问题,在确定地方各级政府履行职能范围和重点之后,就必须进行相应的深层次财政体制改革。在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处理上,基本原则就是财权与事权相一 致、相匹配。与之相关的一项重要财政分配制度就是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制度。一般来说,主要的转移支付分为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两种。由于制度本 身的不健全和缺乏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各种违规操作问题。“专项转移支付是与许多中央部门掌握的专项资金相 联系的,其使用不透明,容易受到各地政府和企业的‘跑部钱进’的影响。而我国恰恰是一般性转移支付比较少,大量都是专项转移支付。在专项转移支付里,现在 的操作往往是成问题的。”例如,中央对地方的专项转移支付,需要地方的配套资金作为条件,这就导致许多地方政府为了多获得 中央的专项资金而虚报瞒报的问题。所以,财政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健全统一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而且一定要有严格执行的透明度。其中一个关键内容是改 革转移支付的比例构成,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缩小省域之间的发展差距,加快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进程;另一个关键内容是健全和规范专项转移支付制 度,改革“锦上添花”的资源配置方式。通过财政制度改革,确保在中央对地方的财政收入分配中,能够起到平衡不同经济发达程度省份之间的发展,使地方政府都 有财力保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确保财政投入发挥最大效益,得到最公正的使用。在此基础上,完善分税制,进一步解决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体制中的问题。

还有一个重要改革措施就是,中央向地方下放一些转移支付项目和资金的管理权。在目前进行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新任务中,强调“下放一批适合地方管理的 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当然,前提是相应地加强对地方在这些项目上的财政、审计监督。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起完善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五、抓住政府本职,加强三个领域职能

简政放权并不能与一味地减少政府权力与职责划等号,政府还需要有强化或加强的职能领域。政府下放和外移了某些职能权力,但某些领域的职责和责 任是不能放弃不管的。政府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这就是简政放权和转变政府职能的辩证法,在简政放权的同时,加强政府的服务并规范政府的权力,才能保证政府 不失职。“简政放权是改革,加强管理和服务也是改革”。政府放权和转移某些职能与强化某些领域的职能,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经历了从被动到主动,从不自觉到自觉,从偏重经济职能到全面转变职能,从就事论事地解决政府职能错位、越位、缺位问题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过程。”坚持市场方向的改革,政府下放较多的审批权限,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可以用市场的方式,包括市场的竞争机制、公平、法治理念 等去履行某些职能,特别在公共服务供给的领域,但这并不等于把政府的职能都推向市场,也不等于政府责任的市场化。

在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政府职能转变的三个方向要求,“实现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又在继续简政放权的前提下重申了这一要求。与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相一致,新时期必须加强政府的市场监管职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职能、改善和保障民生的职能。

第一,与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的要求相对应,加强政府的市场监管职能。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政府就要为市场主体提供服务,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同时政府还要监管市场主体各种行为是否合法。市场具有天然的逐利性,而企业具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天性,这就要求政 府必须加强监管职能的履行,担负起监管职责。

政府是市场和企业的监管者,而不是企业的直接管理者。然而,由于当前政府职能履行中仍然存在缺位和越位问题,政府的市场监管职能和相对于企业 而言的裁判员角色还没有发挥好。尤其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以及对各领域安全生产的监管、环境污染监管、土地资源监管等,都存在执 行力不足的问题。有的课题组在对地方政府职能的调查实证分析后,结果显示,“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方面投放的精力达到了55%,而市场监管却严重缺位,在这 方面投入的精力竟然不到3%”。可见,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政绩,仍主要致力于招商引资,忽视了市场监管职能的履行。这说明 加强政府的市场监管职能的任务十分艰巨。这些需要监管的领域并不是缺少法律法规,而是缺少严格执行,所以增强该领域的法律执行力与责任追究,是加强市场监 管职能的关键之一。同时应加强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整合,例如,2013年国务院的职能转变与机构改革方案就整合了原来属于不同部门的食品监管职责,成立新 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这是从机构上保障监管职能履行的重要体现。

第二,与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要求相对应,加强政府履行全面解决民生问题的职能。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中,提出了“人民 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的要求,以及“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在总体目标要求指导下,要强化政府促进民生 的职能履行,包括社会保障、教育公平、环境保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从而实现人人均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目标,保障人民生活幸福。这些基本的公共服务和 民生问题,仅靠市场是无法解决好的,政府必须要依照法律法规把这些职能履行好,政府要保障人们的基本生存权利、发展权利与人格尊严。虽然在这些民生服务职 能方面,可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或者市场的方式来提供,但并不能视为政府可以放弃在民生问题上的责任。相反,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和面临新任务的形势下,政府在民生领域的职能必须要强化,否则将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与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要求相对应,加强政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职能。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把公平正义定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 求”,这也说明了公平正义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性,而政府正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守护者。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 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因此,要求政府必须加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 职能。通过完善相关社会政策和制度,逐步建立以机会、权利、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在平等的规则与制度下,保障人民享有平等竞争的机会,促进人民实现平等发展的权利。这也是新一届政府所强调的,“要努力使人人享有平等的机会,不论是来自城市还是农村,不论是来自怎样的家庭背景,只要通过自 身的努力,就可以取得应有的回报”。

收入分配改革是政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性内容。政府要履行好收入分配职能,特别是在分配中的调节与引导的责任,以及二次分配机制中的职 能,这种分配平等是市场自身无法解决的。建立起维护社会公正的收入分配机制,加快健全收入再分配机制,努力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综上所述,要实现“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目标,就要通过简政放权客 观辩证地调整政府职能,在充分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前提下,加强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职能;向地方政府分权,明确不同层级政府职能的重点,深化财政体制改革; 在充分发挥多种社会主体作用的基础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职能;在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基础上,加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职能。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 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社会组织管理体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题中的应有之义。为了确保加强政府职能以及调整政府与市场、社会、政府间权力关系的职能转变新任务和目标的实现,还要把改革政绩考核办法与体系作为重要保障,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来全面衡量政府业绩。

第四篇:政府职能转变

对南京转变政府职能的几点思考

政府职能转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应担负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作用的范围、内容、方式的转移与变化。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性,是由影响政府职能的诸多因素所决定的。

30多年来,市场化改革不仅使原来高度集中僵化的经济体制格局发生了明显的甚至带根本性的变化,而且保持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中国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效率至关重要。

一、政府职能转变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扩大内需、保障民生的重大变革时期,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和挑战,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成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重要任务。

首先,政府干预企业的现状还没有完全改观。目前比较普遍的情况是,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虽然多数得到了落实,但普遍到位不足,众多的政府主管部门仍然在或明或暗地侵犯着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通过翻牌公司继续掌握企业的经营权是一种典型的表现,而通过项目审批,能源、运输和重要物资的分配,以及人事任命等方面进行的直接或间接干预,将政府部门的意志强加给企业的现象仍没有清除。长期以来形成的“政府管企业,企业管社会”的局面改变不大,企业的社会负担仍然较重。

其次,政府管理经济的行为不规范。这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政府的职能不规范,不该管的事仍在管,该管的没有管好,政府效率仍较低;政府的权力不规范,如前所说仍在干预企业的自主权;政府的责任和义务不规范。目前,我国政府承担了许多本不应该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如社会就业、企业破产等。不必要的责任义务过多,加重了政府的负担,影响了政府的效率。

第三,政府机构改革还不尽人意。行政机构臃肿膨胀是目前转变政府职能的一大疾患,并引发了管理效率低下、行政经费高涨、行政职能交叉、行政指令紊乱等现象,还造成了人浮于事、官僚主义和行政干预过多等结果,严重阻碍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建立新体制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行政机构臃肿和膨胀是转变政府职能的严重阻碍。

因此,从目前状况来看,中国要使改革继续深入下去,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从根本上改变政府职能转变滞后的问题。而南京政府对此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二、南京市转变政府职能的有益探索

近年来,南京市委、市政府对转变政府职能,实现管理创新高度重视,在新一轮转型发展和政府机构大部制改革背景下,以创新体制机制为重点,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建设依法治理、务实勤政、运转高效、清正廉洁的政府,取得了积极成效。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六个部分:

一是大力推行政府机构改革。根据中央和省的统一部署,本着突出重点、上下衔接、因地制宜、平稳推进的原则,做好机构改革工作。机构改革突出建设责任政府的目标,明确政府各部门促进科学发展的责任,严格按照中央和省的部署及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制要求,整合职能相近部门,实行综合设置,理顺部门职责关系。本次南京市政府机构改革,涉及调整变动的机构共26个,实际减少9个局级机构,增设了市行政服务大厅。市政府部门由原来的42个减少到38个,同时还积极推进区县政府机构、镇街机构改革。

二是着力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按照机构改革后重新确定的职能,调整确认权力事项,对市政府部门的2899项行政权力、区县政府及其部门的1.4万项行政权力,逐项进行了主体、事项、流程的确认及转移行使,重新编制外部流程、内部流程,细化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经过清理,市级权力事项减少为2113 项,减少27%。进一步完善了网上动态管理机制。

三是及时清理规章与规范性文件。机构改革后,南京市根据国家、省要求,在市区两级开展文件清理。纳入市级清理的规章97件、规范性文件407件。经清理废止111件,占文件总数的22%;修改95件,占保留文件总数的24%,清理结果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向社会正式公布。

四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通过在民生重点领域推行各项积极有效的政策,着力解决民生热点问题。如,继续降低民间资本准入门槛,放宽市民创业的注册资本、经营范围核准、投资者出资方式和经营场所限制;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强化社会保险扩面征缴,社保总量增长10%以上;实现养老保险城乡全覆盖,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与国家和省政策的对接,提高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加大住房保障力度,按计划开工建设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中低价商品房、租赁房和人才公寓。

五是不断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机制。政府重大行政决策通过网络、媒体公开。2010年举办政府新闻发布会61场,市政府网站发布信息69241条,市政府部门发布信息11803条,区县政府发布信息4966条。年终政府工作接受服务对象的大检阅和监督,市政府质监、药监、住建委等10个重点部门工作向服务对象述职,人民群众走进电视台直播现场,与重点工作部门面对面交流。为进一步方便群众,提高行政效率,政府还与媒体联动开辟多个节目、专栏,开通了“12345”政府服务热线。

六是着力加强法治政府建设。2010年8月,全国全省依法行政工作会议后,南京市研究制订《南京市法治政府建设四年行动计划》,计划以2014年承办第二届青奥会为时间节点,用四年时间,把法治政府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同时,注重依法行政考核,每年根据法治政府建设的新要求,对市级机关和区县政府的依法行政考核指标体系进行全面修改,不断创新考核方式,调整考核体系,完善保障机制。在制度建设上,我们坚持立法服务发展的导向,坚持突出实现民意充分博弈,探索实施开放式、多元化的政府立法机制。在文件管理方面,以健全完善文件管理制度体系为重点,起草了《南京市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南京市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评估工作方案》制定了文件审查备案工作规范,积极推进规范性文件数据库建设。在执法规范化建设方面,积极开展执法规范化创优活动,突出强化行政执法证件管理,探索制定《南京市行政执法证件管理规定》和《南京市行政执法协管人员管理办法》,推进市和区县两级政府建立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体系。在行政复议创新方面,南京市正积极启动集中行政复议权和行政复议委员会筹建工作。

三、南京市转变政府职能中存在的问题

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政府管理,是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多年来,南京市在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依然存在一些现实问题。

一是认识上不够到位。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官本位”思想依然存在,对转变政府职能重要性认识不足,致使政府职能转变滞后,影响行政效率提高,同时产生腐败。

二是部门职能交叉产生矛盾。南京市政府部门机构改革,在精简机构和人员、减少行政审批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多方面原因,部门职责不清、职能交叉、重管理轻服务、政务公开缺乏力度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有的甚至比较突出,也说明科学划分政府、市场与社会的治理边界在实践中显得犹为重要。

三是协调机制不健全。政府与社会管理的协调机制尚未完全确立,社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还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使政府无法脱离某些原本应由社会自主管理的领域,严重制约了政府职能转变的速度。

四是旧的管理模式未摆脱。由于传统行政体制的惯性运作,政企不分、政资不分、政事不分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对政府管理与社会管理的领域不能进行科学明确的规范,因此实际上在很多领域依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影响职能转变的效果。

五是政府部门权力配置不尽合理。政府职能履行需要制度体系、财力资源、机构设置和人力资源等权力结构合理配置的支撑。当前,政府职能转变面临的重要问题,是权力配置的不合理,因此以优化权力配置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不断推进与政府职能转变相适应的政府机构改革,确立财政分权和公共产品分层供给的制度框架十分必要。

面对这些问题,南京从其实际出发,借鉴外地经验,整体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多年来,南京市以依法行政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取得了初步成效。根据《南京市法治政府四年行动计划》的要求,下一阶段要在广泛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固化已有机构改革的成果,进一步理顺行政职能,完善配套制度建设,整体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深化。

第五篇:政府职能转变

约政府职能转变的诸多客观因素。一是乡镇苏木债务沉重,财政困难。乡镇债务问题一直是我国乡镇政府面临的主要问题。机构改革后,随着乡镇的合并,债务问题进一步凸显,少则几_t万,多则几百万,有的甚至达到上千万。农业税取消后,从现有苏木乡镇实际和地方财力来看。苏木乡镇的正常运转已经有不少困难,根本没有能力解决这些债务。债务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苏木乡镇行政能力的一个严重问题二是部分县乡公务员队伍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结构不尽合理。机构改革后.由于乡镇撤并,科级干部重新安置和一般干部分流,乡镇苏术普遍存在着行政空编缺岗问题,有的地方只能用事业单位的人员顶岗。另外,一些民族苏木乡镇民族十部缺乏,不利于工作的开展。与行政缺编相比,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更加严重。由于在改革中有些专业技术人员在改革中竞聘到别的岗位,有些享受政策提前离岗,而专业服务单位又受到编制和经费的限制.无法吸收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各地普遍反映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甚至出现“懂行不在岗、在岗不懂行”现象.技术服务出现断层。几点对策与建议壤黪蔫菱

1、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理顺政府职能关系。目前有关乡镇苏木政府的职能界定已经明确,机构设置也基本合理。要真正落实政府职能的转变,关键是进一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理顺职能关系,优化乡镇苏术政府的行政生态环境。要切实理Ⅲ页乡镇苏木与旗县的关系.科学界定和明确乡镇苏木的权利和责任、事权和财权.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条块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扩大乡镇苏木政府组织的自主性:要加快县级政府改革,推动县级政府自身的职能转变,改变县级政府工作方式,切实按照法规明确的上下职责推进各项工作,保障苏木乡镇依法履行职能:要支持和推动农村牧区各类民间组织的发展,尤其是要大力扶持农牧民经济合作类组织、社会服务类组织的发展,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为乡镇苏木政府职能转移创造条件。

2、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面对改革后的新形势,广大乡镇干部必须切实转变观念和工作作风.尽快实现乡镇职能方式由指令型向指导型、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由行政推动型向引导示范型、由指挥型向协调型转变。各地应积极探索新的服务方式,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从制度上减少办事程序和环节,方便群众办事,提高工作效率,为农牧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消灭服务盲区。

3、加大对苏木乡镇财政支持力度,积极化解苏木乡镇债务,保障基层工作正常运行。一定的财政能力是政府履行职能的基础条件。也是影响乡镇苏木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因素。应根据“一级政府一级财政”和“财权与事权相对应”的原则.进一步创新县乡财税管理体制.提高乡镇苏木政府的财政能力;要根据改革后乡镇苏木行政范围扩大、工作量加大和经费支出大幅度增加、办公生活条件差的实际情况,科学地测算核定苏木乡镇财政需求,加大对苏木乡镇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以保障苏木乡镇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同时,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苏木乡镇债务问题久的不利影响.积极采取有力措施,推动苏木乡镇债务的逐步有序化解。

4、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改善人员结构、提高人员素质。要统筹安排、合理调整旗县政府机关及乡镇政府机关人员.尽快解决因乡镇改革人员向旗县流动而造成的乡镇空编、旗县超编的问题,解决部分乡镇政府缺员的问题。在基层干部队伍的配置上要特别重视补充民族干部,以解决民族干部缺乏带来的问题。同时,要加大对苏木乡镇干部的培训力度,使他们转变观念、明确职责、提高技能、掌握方法,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需要。另外,要尽快补充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充实事业单位.以改善事业单位人员结构,提高队伍素质.增强服务能力口

1、旗县乡镇苏木财政自我保障能力差

由于兴安盟经济发展落后,债务负担沉重,虽有转移支付资金的支撑,但只能保证低水平运转,保了人员工资,却没有钱办事,不能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县乡财政体制改革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还需要中央加大转移支付力度,规范转移支付运作,以缓解县乡财政困难。

2、机构改革人员分流难

乡镇苏木改革过程中人员分流成为第一大难事。其一因兴安盟经济欠发达,观念陈旧,分流人员很难找到出路,又不能简单推出去不管,因此势必造成财政供养人员过多,这更加剧了财政困难;其二是正是因为财政困难,对分流人员无法进行一次性补偿,使被分流人员不愿意走,人名长期挂在花名册上,拿着补助金,形成了慢性不治综合症。

3、乡村集体债务化解难

虽然近年来各地想了很多办法,但收效甚微,而大多数债务成为呆死账,不靠外力无以化解。债务问题又是困扰各级干部群众的一大难题,已经影响到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稳定,严重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

4、教育布局调整进展缓慢

兴安盟有些地区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加上经济困难,基础建设跟不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撤校并点的进程。已经撤并的学校,由于都地处偏远,形成国有资产变现难,许多地区因缺少制度制约,造成了资产流失。

5、国有农牧场改革相对滞后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国有农牧场为国家做出了贡献,也因此欠下了历史债务。目前的农牧场仍然承担着沉重的历史包袱,步履蹒跚,如不加快改革势必影响其今后的发展。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解决之:

下载关于推进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工作情况汇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推进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工作情况汇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政府职能转变

    政府职能转变 首先,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但是还不完善。政府与企业、市场、社会的关系还没有......

    关于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几点思考

    所谓政府职能,是指政府为实现国家利益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负有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政府职能具有共同性、差异性和阶段性的特征,它揭示了政府在社会经济中的基本方向和基......

    广州市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共五则范文)

    【它山之石】 广州市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社区管理、社工 队伍、志愿者队伍四项工作的创新举措 广州市委、市政府制订出台《学习借鉴香港先进经验推进社会管理改革先行先试的......

    浅谈转变政府职能 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

    陕西省第二十七期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 转变乡镇政府职能 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轮训(一)班 学习体会 浅谈转变政府职能 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 学员姓名: 张忠林 职称职务:乡 长......

    简政放权工作汇报

    简政放权工作汇报 简政放权”让市场活力全面迸发 吴俊 2014年03月13日14:32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字号 3月13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是新一届中央政府开局要办的“第一件大事”。在2013年行至中叶,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取得了新进展。7月22日,中国政府网再次发布权威......

    政府职能转变,开弓没有回头箭

    政府职能转变,开弓没有回头箭 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11月1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中央编制委员会主任李克强发表讲话。他强调......

    转变政府职能(5篇)

    转变政府职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个不断深化的长期过程,转变政府职能是贯穿这一过程的重要课题。政府职能转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职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