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村金融服务站
乡村金融服务站:“三农”与金融的对接平台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及矛盾,提出以乡村金融服务站的方式实现“三农”与金融对接、满足农村多层次金融服务的解决方案,并在广东省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梅州市付诸实践,取得初步成效。实践表明,乡村金融服务站的创建,架设了农户农企与金融机构之间的连接桥梁,突破了农村金融服务盲区,提高了农村金融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立了多层次、全方位、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在促进农村社会综合管理、提升金融业务辐射能力、促进边远地区扶贫开发和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最后,本文对进一步完善乡村金融服务站建设的配套措施提出若干建议。
(中经评论·北京)加强和完善山区和边远地区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一直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农村金融亟待研究解决的难题。最近,笔者提出了以乡村金融服务站的方式实现“三农”与金融对接,满足农村多层次金融服务的解决方案,并在广东省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梅州市付诸实践,取得初步成效。自2011年5月首个乡村金融服务站在丰顺县建桥镇建安村创立之后,逐步在梅州所辖8县(市、区)各个行政村推广,至2011年末已设立120多个乡村金融服务站。半年多的实践表明,乡村金融服务站的创设,架设了农户农企与金融机构之间的连接桥梁,突破了农村金融服务盲区,提高了农村金融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立了多层次、全方位、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在促进农村社会综合管理、提升金融业务辐射能力、促进边远地区扶贫开发和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市场经济发展中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及矛盾分析
(一)农村金融服务的加强和改善:以广东为例
近年来,广东在加强和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方面不断努力,农村金融取得长足发展。主要体现在:一是多层次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初步确立,县域机构网点趋于稳定并增加。广东省农村金融已确立了以农村信用社为主体,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为依托,其他商业银行、保险公司、担保公司、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为补充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到2011年12月末,广东省县域银行类金融服务网点可达4740个,比上年末增加217个,改变了近年县域金融机构网点不断减少的局面。2011年11月末,广东乡镇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为99.3%,比2009年末提高1.5个百分点。目前,广东银监局正大力推进金融机构空白乡镇的覆盖工作且进展顺利,2011年12月末广东省可望实现乡镇金融机构全覆盖。同时,近年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纷纷进入县域金融,预计2011年12月末县域保险机构网点3842个,证券公司网点68个,村镇银行7家,小额贷款公司51家,为农村金融服务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是农村金融商业化改革取得新进展,金融支农日趋活跃。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广东98家农村信用社完成229.92亿元的专项票据兑付,全部统一县市为单位的法人之后,资本充足率明显提高,业务发展日新月异,财务状况不断好转。广州、东莞、顺德等11家农村信用社相继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工作有序推进,金融支农取得初步成效。邮政储蓄银行体制改革后资金回流农村机制开始形成,小额贷款规模逐步扩大。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为广东农村金融组织体系输入了新鲜血液,局部缓解了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不足问题。三是贴近“三农”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内容不断丰富,金融支农功能逐步加强并完善。金融机构根据农户和农企的实际需求,量身定制了农户小额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农村生源地助学贷款等产品;为企业提供林权抵押贷款、仓单质押贷款、小企业简易快速贷款、农业龙头企业贷款、“公司+基地+农户”贷款、“公司+农户”贷款、小企业简易快速贷款等一系列信贷产品,有力支持了“三农”发展。2011年11月末,广东省(含深圳,不含外资,下同)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83161.14亿元,比2006年末增加42259.28亿元,增幅103.32%。其中,县域各项存款余额8296.49亿元,比2006年增加4648.77亿元,增幅127.44%。全省各项贷款余额51637.2亿元,比2006年增加28484.48亿元,增幅123.03%。其中,县域各项贷款余额3516.97亿元,比2006年增加2432.48亿元,增幅224.3%。县域存贷款尤其贷款增幅远高于全部存贷款增幅,金融支持“三农”的力度逐年加大。农业保险得到恢复性发展,2011年前11个月的农业保险额为179.3亿元,农业保险赔偿0.76亿元。直接融资的支农服务不断改进,2007年至今,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上市3家,累计实现直接融资32.36亿元。农产品期货市场和涉农金融债券融资也有一定发展。
四是农村支付环境不断改善,金融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针对边远地区金融服务缺乏而开展的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工作已在全省范围内铺开,农村地区的银行卡持有人“足不出村”就可在家门口取款、转账或查询,基本实现农村地区小额资金汇款、取现功能的全覆盖,加速农村资金投入生产和消费,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二)农村金融服务的满意度
尽管近年金融机构共同努力加强和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但“三农”得益于金融而发展的实际效果却仍然未尽人意,农村金融服务满意度总体偏低。人民银行对广东省梅州市200户农户抽样调查显示,近三年提出的贷款申请,“不能满足”的占61.54%,“部分满足”的占7.69%,“基本都能满足”的占30.77%;认为贷款手续“复杂而麻烦,要等较长时间”的占53.85%。对金融机构网点布局情况,有92.21%的农户认为“网点不够,很不方便”。同时,农户信用信息处于零散、分割状态,且农户往往缺乏规范的财务报表和收入、支出、资产等原始单据,金融机构凭自身力量难以估计贷款的潜在风险;贷后也难以获取有关申贷农户经营活动的信息,或无法承受过高的信息采集成本,目前农户贷款的不良率较高。调查说明当前农村金融服务仍然难以适应“三农”经济发展,而农村金融的发展也仍然存在诸多障碍。
(三)农村金融服务的主要矛盾分析
目前农村金融服务未能适应“三农”发展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金融体制和机制存在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的矛盾:
一是农村金融服务的分散性、多样性与金融机构集约化经营的矛盾。农村金融服务地域广阔而分散,金融服务需求因规模、行业和地域的不同呈明显差异。据此特点,金融机构应在农村广泛布点,并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但市场经济条件下为适应商业化和集约化经营要求,商业银行纷纷撤销在农村效益差的网点机构,农村信用社也不断调整网点布局,新设立的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多在城市而未深入乡村(至2011年12月末,广东的村镇银行27家,其中县域仅7家;小额贷款公司161家,其中县域仅51家),保险公司和证券机构更不会到农村布点,导致农村尤其边远山区金融服务贫乏奇缺,金融难以促进“三农”发展。
二是农村需要综合性金融配套服务与金融机构分业经营的矛盾。根据“三农”特点,其发展极需配套的完善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如,农业生产的自然特点决定农业生产性贷款需要辅之以农业保险,以建立自然灾害时的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一些大中型农业科技项目的资金所需,应由农业创业投资基金或创业版上市融资解决,银行仅提供配套的流动资金贷款等等。但由于目前设于农村的金融机构多为商业银行,而分业经营使其无法提供全方位、多功能的综合性农村金融服务,同时也制约了商业银行农村金融业务发展,导致“三农”融资严重阻滞。
三是农村金融服务高成本、低收益与金融机构可持续经营的矛盾。由于金融机构在农村的网点少,深入乡村的“三农”贷款和涉农保险所耗费的人力物力都会导致经营成本较高、收益较低。据调查,梅州市农信社系统的小额农户贷款业务的成本率7%左右,贷款利率在9%以内,基本处于微利状态。农业保险长期亏损。这使农村金融服务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四是农业生产经营的高风险性与农业风险补偿覆盖面小的矛盾。农业生产经营受自然灾害、市场需求等的影响波动大,农户及部分涉农企业收入的稳定性较差,同时与远离农村的金融机构形成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这使农村金融服务面临着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但目前我国农村的金融风险分散和补偿机制仍不健全,农业政策性保险覆盖面太小,制约了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
二、农村金融服务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农村金融服务的层次及解决方案
一是基础金融服务。此为农村金融服务的最低层次,包括存取款、一般小额贷款和简单汇款。解决的方案多以银行业金融机构广布网点为主,也就是要达到2010年中央1号文《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提出的“确保3年内消除金融服务空白乡镇”的要求。
二是必要金融服务。此为农村金融服务的中间层次,包括基础金融服务和各类贷款、按揭、信用卡、支付结算、外汇业务、一般的农村保险业务等等。解决的方案是各类金融机构逐步加大和加快对“三农”的涉足,切实放下架子,以普惠的方式提供多种多样的惠及“三农”的金融服务。
三是综合金融服务。此为农村金融服务的高级层次,除前两层次所述的金融服务外,还包括多功能的银行服务,多险种的保险服务,以及适合农业发展的风险投资基金,资本市场的筹资服务和各类金融市场的直接融资服务,增加农户农企财产性收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各类投资理财服务等等。这一层次的农村金融服务,应由精通银行、保险、证券等各类业务的团队以一站式服务的方式来解决,这正是本文要探讨的解决方案。
(二)各层次金融服务解决方案的比较
毋庸置疑,实现基础金融服务在农村地区的全覆盖,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成之初就着手解决的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在农村的分支机构支行设到县一级,营业所设到镇(公社)一级。1952年县支行派出工作组到各乡镇开展建立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工作,在镇(公社)设信用社,乡(大队)设信用分社,村(生产队)设信用站。农村信用合作社自下而上逐步建立,是农民群众自己的合作金融组织,以“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为己任,全面服务和助力于农村经济,在农业生产发展、农民脱贫致富和维护农村金融秩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信用社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完善自身体制方面的改革,从走向二级法人管理、独立发展的道路,到完成由二级法人到一级法人管理的过渡,逐步理顺管理架构,转换经营机制,防范各类风险,在商业化的经营管理中不断迈上更高台阶。与其它商业化运作的金融机构一样,出于对成本与效益的权衡,农村信用社在山区和边远地区普设网点已不太现实,故近十年来县域金融机构网点一直呈递减趋势,广东直到2011年才转减为增。如果单纯为落实中央1号文件在县城附近的“金融服务空白乡镇”补设机构网点(广东某县有此案例),也因农民群众已习惯到县城办理而显得意义不大。然而,即便是消除了“金融服务空白乡镇”,确保基础金融服务,也只能简单办理存取款和汇款,复杂的贷款手续依然要靠上一级机构,不可能像过去那样从社队会计辅导到生产供销配套资金融通等方面提供一条龙金融服务。因此,停留于这一金融服务层次的解决方案,“三农”融资难问题仍难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资金依然会融出多、融入少。
提供必要的金融服务,切实解决“三农”融资难的问题,其实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也为此而不断努力,近年来各方都出台了不少政策措施,加大了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但由于缺乏配套与协调,效果并不明显。如:财政支农资金和社会扶贫资金的投入,缺乏信贷资金的相应配套,导致农村投资没有补充渠道,影响投资的可持续发展;而农村投资回报率低和金融服务群体的弱质性又制约了信贷供给,受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约束的农业贷款缺少政策性农业保险补偿机制,导致目前“三农“融资仍以建房、修缮、婚丧嫁娶等非生产性借贷为主;生产性借贷又因农企农户抵押物普遍不足,信息严重不对称等因素制约而使金融机构望而却步。当前农村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并存、生存型农户与经营性农户并存,分业经营的金融机构很难根据农村各类经济发展需求去提供不同的金融服务和开发配套的金融产品,将城市金融模式简单移植农村,坐等顾客式的传统存贷业务,必然难以使金融服务与“三农”需求实现真正对接。
综合金融服务在目前我国农村金融组织架构下无法由单一的金融机构来提供,这就需要搭建一个“三农”与金融对接的平台,以金融中介的形式来提供配套的金融服务,从而满足“三农”发展中所需要的多样化、多层次、全方位金融服务。这在目前中国农村环境下似乎难于实施,但各地可以根据不同的条件选择不同层次的金融服务和解决方案,并逐步向更高层次过渡。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正是由于金融服务和资金融通偏重城镇而忽略乡村,才导致城乡差距的不断拉大。如果不着力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层次,不设法增加“三农”投融资的比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成为一句空话。从理论上说,金融是资金融通,就是充分调动和配置闲散资金,投放到可以通过投融资和促进消费来发展生产的领域,并通过稳定生产和消费来降低经济周期的波动。美国一项信贷投放的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扩大综合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对合理分配社会收入和救弱扶贫具有积极作用。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实践表明,建立广泛的多层次的金融服务组织体系,可以获得更高的经济增长率和更强的经济稳定性。同理,我国如果能通过扩大农村综合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使资金融通到亟需强化的“三农”领域,那么,就能以增加投融资来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长、农民增收,从而促进农村消费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这对于当前中国来说,既能从源头上培育内需的原动力,减少全球化背景下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又能缩小城乡差距、平衡区域发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三农”问题。
(三)以乡村金融服务站的方式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乡村金融服务站是汇聚农村经济能人、金融智者、大学生村官等致力于农村发展的各路精英,联系各类金融机构,提供各种金融中介服务的非正式机构,以灵活的方式运作,可依托农村基层组织村委会而设立,服务事项纳入村委会日常工作内容。可由各行政村村委会主任兼任金融服务站站长,成员称之为“农金服务员”,组成农村金融服务团队。由人民银行定期组织各类金融机构通过巡回课堂等方式提供免费培训,各金融机构经考核对合格者发给资格证书,并明确责任和义务,则可让其从事该金融机构延伸乡村的金融中介服务。参加培训考试的合格者无论取得一家或多家金融机构的资格证书,均可成为各个乡村金融服务站的“农金服务员”,无固定工资,由金融机构认可代理资格后发给代理费,然后按业务量获得中介费。“农金服务员”可专职也可兼职,在日常农村经济活动中深入了解农户农企的金融服务需求,为其普及金融知识,解答疑难,并根据实际需求设计融资方案,辅导农企建立和健全会计财务制度,完善会计财务报表以及申请贷款或融资所需的有关材料,然后联系相关金融机构为其提供金融服务。如果农户农企需要银行的农业信贷服务,还可联系保险公司提供农业保险的配套服务。同时,“农金服务员”还要根据当地“三农”发展的实际情况,将所需金融服务的意见向相关金融机构反馈,以便金融机构据此设计农村金融产品和创新服务方式,从而更好地提供适合“三农”的金融服务。乡村金融服务站通过“农金服务员”的不懈努力,实现“三农”与金融的对接,不断提升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农金服务员”也在日常工作中按劳取酬。这样,一方面,可解决金融机构因人员成本而不能提供更多更好的农村金融服务的问题;另一方面,亦可解决大专院校经济金融专业毕业的农村青年的就业问题。此外,在增加“三农”融资的有效需求的同时,也不断增加金融机构在农村的业务量。应该说,这是一举数得、多方共赢的农村金融服务解决方案。
三、乡村金融服务站的主要功能和作用
(一)收集农户信用信息,营造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
乡村金融服务站应协助人民银行建立以农户信用信息为基础的农村征信体系,负责农户信用信息的采集、更新、报送和异议处理中的核实工作。采集的信息主要包括农户身份信息、生产生活信息、经济收入信息、与金融机构往来的信用等方面的信息,每半年更新一次。既便于金融机构在提供农村金融服务时查询使用,解决山区和边远农村金融服务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也便于人民银行统计分析农村经济金融状况,准确全面反映支农再贷款和各金融机构在农村的贷款使用效果。同时引导农户农企信用行为,为其能够获得信用贷款奠定基础,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户农企因抵押物缺乏而长期得不到贷款的问题。
(二)咨询代理金融业务,衔接农村金融服务供求
乡村金融服务站作为连接“三农”与金融的桥梁,应树立为农户农企创造价值的理念,与农户农企建立友好共赢关系,提供一站式农村金融服务。负责收集农户农企的融资和理财需求信息,接受农户农企的金融服务咨询,并根据农户农企的实际情况向金融机构提出融资或理财建议;协助银行业机构开展贷前调查,帮助贷款需求者向金融机构报送申请材料;协助监督贷款使用、催收到期贷款;负责协助农村保险投保、理赔等业务办理;负责登记周围农户日常的金融需求情况,为金融机构服务小分队定时进入农村现场办理业务提供参考;帮助农户农企增加财产性收入,提出合理化理财建议,代理办理评估、登记、保险等事项。有效衔接农村金融服务的需求和供给。
(三)开展金融知识宣传,促进农村金融市场发展
乡村金融服务站为了活跃农村金融,不断拓宽农村金融服务的渠道,有义务帮助农民树立金融意识,丰富金融知识,学会利用金融工具发展经济。通过举办金融知识现场咨询服务活动,悬挂、张贴金融图片等形式,广泛宣传与农村生活息息相关的金融知识,尤其是各类金融市场的知识。同时建立农家书屋,开辟“金融知识角”,方便民众学习,在农户农企中最大范围地普及金融知识,以增加农村金融服务的有效需求。
(四)推广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科技含量
指导农村企业运用网上银行建立资金流转中心,推动电话银行在农村更广泛运用,推广各类银行卡、IC卡的应用,协助金融机构在农家店、便民超市安装POS机具、ATM等,帮助农民学会使用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不断优化农村支体结算环境。
四、乡村金融服务站建设的配套措施及建议
(一)争取地方政府的重视支持和牵头组建
乡村金融服务站是实现“三农”与金融对接的综合性金融服务中介机构,对农村社会发展有积极作用,地方政府应高度重视。政府各部门在推动“三农”经济发展中,配合科学技术推广、组织农业生产和农产品销售,可要求乡村金融服务站设计综合性融资方案,使农村金融服务与“三农”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可通过乡村金融服务站推动新农合、新农保等项目,借助金融机构做好医保、社保等农村综合服务工作。鉴于此,地方政府应发动村委会牵头组织金融服务站,把服务事项纳入村委会日常工作内容并加以考核。
(二)人民银行牵头组织金融机构共同培育农金服务员队伍
人民银行可利用组织“金融知识进乡村”、“国债下乡”、“人民币反假宣传”等活动形式,在向农村普及金融知识的同时,组织金融机构开展对农金服务员的培训和考核,使他们尽快掌握各个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方式方法,取得代理资格。同时用不断培训和不断淘汰的机制,使他们得到金融知识的不断更新,以促进乡村金融服务站的可持续发展。
(三)建立金融机构与乡村金融服务站的合作机制
金融机构要加大涉足“三农”的力度,逐步由侧重基础金融服务向综合金融服务转变,对乡村金融服务站可实行挂点包干,每个金融服务站可联系多家金融机构挂点。挂点金融机构一是指定专人负责与金融服务站联系,负责日常金融宣传、金融服务站业务咨询等工作;二是建立对金融服务站工作人员的培训机制,开展金融服务站招募工作人员的金融知识和业务培训;三是成立服务小分队,定期或不定期进入农村现场办理业务,处理金融服务站受理的金融服务需求四是与金融服务站签订协议,明确双方职责、权力、义务,为加强金融与“三农”合作搭建平台,促进合作常态化。金融机构可以挂点包干的形式解决因农村金融服务分散造成的人力资源成本问题,以代理方式把农村金融业务分包给有资格认可的农金服务员。同时,建立规范的工作机制和运行管理制度,对日常监督、管理、协调做出明确规定。
(四)建立县域征信中心,统筹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在县域设立以农户信用信息为主的征信中心,负责农户信用信息采集与评级系统开发、系统日常维护、网络铺设。建立农户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为金融机构提供即时查询、分析服务,指导相关单位开展农户信用信息采集与评级。同时,在开展农户信用评级的基础上,制定信用村、信用镇评定办法,由乡村金融服务站推动“信用户(村、镇)”创建活动,将评定结果与授信额度挂钩,纳入农户贷款决策程序。对不同信用等级农户实行差别授信。对信用等级较高的农户,在一定信贷额度内,可享受免抵押担保和下浮贷款利率等优惠。
(五)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建立和完善农业贷款风险分担长效机制
争取财政资金支持,以政策性保险为主导,商业保险为补充,大力发展农业保险。每年安排一定的财政资金作为农业保险补贴,也可直接开办政策性保险或再保险;对开办农业保险的商业性保险公司给予税收优惠,在免征种植业保险营业税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免征税费范围;鼓励更多的商业性保险公司开办农业保险业务,因地制宜,丰富农业保险业务品种。各级政府应设立农业信贷风险补偿专项基金,用于农业贷款的坏账分担和贴息支持,也为农村信用评级结果在农户农企贷款方面的应用提供保障。
第二篇:乡村流动服务站方案
冗渡镇乡村政务流动服务站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实在在地联系好、服务好群众,根据县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经研究,决定在全镇建立“乡村政务流动服务站”,现将实施方案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建立乡村政务流动服务站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提升基层政务服务和政务公开水平的必然要求,是改进干部工作作风,走基层、听民意,服务“三农”和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体现。
二、基本原则
在推进和规范村政务服务站建设中,必须坚持三个原则。第一,坚持严格依法的原则。政务服务站是在依法行政前提下的调整组合,必须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进行;第二,坚持注重实效的原则。政务服务站建设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第三,坚持便民高效的原则。在服务事项设置上,大力拓展便民服务与社会服务功能;在办事程序和时限上,要尽量避繁就简,减少环节,缩短时限。
三、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全镇乡村政务流动服务站建设工作的领导,成立冗渡镇乡村政务流动服务站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方鑫(镇党委书记)
副组长:李刚(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李静祥(镇党委委员、镇人大主席团主席)
成员:黎胜青(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韦镇达(镇党委委员、镇政法委书记)
杜应发(镇党委委员、副镇长)
齐顺乾(镇党委委员、副镇长)
毛佳丽(镇人民政府副镇长)
唐福兰(镇纪检监察室主任、党政办负责人)
韦文华(冗渡财政分局局长)
罗忠云(冗渡派出所所长)
陈明焰(冗渡法庭庭长)
韦龙(冗渡司法所所长)
韦云坤(冗渡村党支部书记)
罗国文(美井村党支部书记)
潘向会(冗贝村党支部书记)
张光红(毛坪村党支部书记)
郭昌玉(岜么村党支部书记)
郑明泽(慢纳村党支部书记)
李邦勇(观音村党支部书记)
韦朝亮(冗渡居委会党支部书记)
杨兴兵(板年村党支部副书记)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镇党政办公室,由黎胜青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唐福兰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工作人员从镇属各部门抽调。各村(居)也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负责本村乡村政务流动服
务站建设工作。
四、服务事项
1.政务服务:负责上传下达、内务管理、工作协调、各类报告盖章和来客接待等。
2.党务服务:组织开展党建工作,具体负责接转党员组织关系、办理党费收缴、组织党员培训等。
3.农经服务:负责农业咨询、农技推广等。
4、社会保障服务:合作医疗、养老保险收取和兑付。
4.计划生育服务:协助办理计划生育服务工作。
5.民政服务:受理低保、残疾、临时救济、大病救助等申请,并协助办理五保救助、五保集中供养。
6.企业服务:协助搞好厂矿企业与群众关系,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7.信访法律服务:负责政策咨询、信访接待、法律宣传、纠纷调处。
8.建设服务:负责村道建设、村容村貌管理,协助村民办理建设用地审批和建房手续。
9.其他村民有需要的服务事项。
四、运行方式
村级政务服务站的名称统一规范为“冗渡镇XX村政务服务站”,工作人员可从村常务干部、驻村干部或大学生村官中选择,也可由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有事业心的党员、组干部经培训后上岗。各政务服务站应在镇政务服务中心指导下坚持“依法办事、廉洁高效、服务一流、群众满意”的工作宗旨,按照“六个一”的要求开展工作。
镇政务服务中心适时组织镇属各部门到各村(居)流动政务服务站开展工作。
1.“一个政务服务室(厅)”。各村应设立固定政务服务室,安排专人值班办公,实行集中服务,有条件的,可设置服务大厅。
2.“一个公开栏”。政务服务站应设立固定公开栏,将下列村民关注事项定期或不定期公开。服务站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服务事项、办事制度、工作计划;救灾救济款物、优待抚恤金、低保资金、种粮补贴和合作医疗补助款发放情况、重大事务、村级财务、征兵、宅基地审批、计划生育、土地征用拆迁等。同时,也可将上述公开内容编印成册,发放到户。
3.“一张便民卡”。政务服务站统一制作便民卡发放到全体村民,内容包括工作人员服务事项、联系方式以及常用公益电话号码等。
4.“一本登记簿”。对服务过程中的申办人、申办事项、承办人、办理情况、回复和反馈情况等逐一进行登记。
5.“一部便民电话”。各政务服务站应设置并公布便民电话,受理群众对服务事项的咨询和对工作人员工作态度、服务质量和廉洁情况等方面的投诉。
6.“一个意见箱”。各政务服务站应设置意见箱,及时收集群众意见,广泛集中民智,不断改进工作。
五、工作要求
各村要把政务服务站建设作为深化村务公开、提升服务质量、落实执政为民的一项民心工程、实事工程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实
行一把手负总责,明确一名专职专抓,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综合成立村务公开和服务工作领导小组),选派工作人员。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实行首问责任制、公开办事制、办事登记制、过错责任追究制和服务质量评比制等相关制度,努力做到“民难我解、民需我办、民困我帮、民思我想”,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附:镇政务中心到村政务流动服务站集中接待日程表。
第三篇:人行推广建设金融服务站
中国人民银行逊克县支行 推广建设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
根据省行《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服务站建设工作方案》的文件要求,整合目前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网点资源,实现助农取款服务点升级为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发挥示范作用,带动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整体提高。
一、主要情况。
截止2017年末,我县共建立农村金融服务站20个,实现覆盖20%以上行政村的目标。
二、主要工作
(一)因地制宜,合理安排
以现有助农取款服务点为依托,在全县84个助农取款点中选出场所条件较好、信用状况优良、业务需求较大的服务点,作为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推广试点。拓展人民银行支付结算、现金服务、征信等功能。要求主办行按照“有标识、有机具、有登记、有培训、有宣传”为标准开展建设工作。
(二)开展征信服务
由于农村地区的征信意识较为薄弱,所以利用农村金融服务站开展征信宣传。通过服务站开展有针对性的征信宣传工作。以贴近农户生活的典型真实案例为核心,以简单易懂的语言,印制生动宣传材料,在农村金融服务站内向办理相关业务的农户进行宣传。
(三)开展反假服务
以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网点为依托,开展反假币知识宣传活动。一是要求金融服务站网点定期开展货币防伪知识宣传活动。二是在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网点摆放反假币宣传资料供村民学习使用。
(四)丰富功能
丰富金融服务站流通人民币管理和服务职能。一是开展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工作。要求每个服务站每月指定日期为村民办理残损币的兑换业务。二是开展反宣币收兑工作。
三、工作成效
通过一年金融服务站网点的运行,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在助农取款服务点已有的查询、小额取现、小额消费等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种类,为农户提供转账、残壁兑换、征信知识宣传等金融服务。
四、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一)从业人员操作风险。
服务站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多为兼职仅接受了有限的培训,业务操作技能和水平有限,容易造成操作失误,且存在一定的道德风险,造成负面影响。
(二)服务站安防风险。
由于大多是服务站离城区或公安派出所较远,设立农村金融服务站成本投资较大,管理费用较高,监控、安防机制不健全,容易给不法分子得到可乘之机。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一是加强金融知识宣传培训。二是强化安全管理,有效防范农村金融服务站风险。三是逐步提高服务站商户的金融业务水平。
中国人民银行逊克县支行
2018年1月15日
第四篇:社区卫生服务站乡村医生劳动合同
官方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
社区卫生服务站乡村医生劳动合同
甲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名称: 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 乙方:(乡村医生)姓名: 身份证号码: 性别: 出生年月: 从事乡村医生年限: 年,本县户籍所在地住址:
甲乙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并根据乡村医生年龄和劳动的特殊性,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订立劳动合同,共同遵守本合同所立条款。
一、劳动合同类型和期限:
官方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
(三)“乡村医生养老补偿金”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服务站上缴收益中计提的“个人养老补偿金基金”中先行支付。“个人养老补偿金基金”支付完毕后,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继续支付至当事人死亡为止,费用由政府安排。当事人死亡时“个人养老补偿金基金”尚未支付完毕的,剩余额一次性支付给当事人家属。
(四)已参加城镇职工和个体劳动者养老保险领取社保退休金的人员不得再享受“乡村医生养老补偿金”。已领取社保退休金的人员采取欺骗手段申领“乡村医生养老补偿金”的,一经查实,将按照骗领额的5倍给予退赔处理。
(五)退出服务站并领取“乡村医生养老补偿金”的乡村医生如发现其在家非法行医的,或重新回服务站从业领取报酬的,将取消其“乡村医生养老补偿金”的发放。
六、劳动纪律:
第五篇:乡镇社区卫生服务站乡村医生考核方案
乡镇社区卫生服务站乡村医生考核方案
一、考核内容
(一)、医德医风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无非法行医行为;
2、树立敬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履行乡村医生职责;
3、关心病人,保护患者的隐私;
4、做好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防范,无乱收费,无医疗事故发生;
5、居
民的满意度≥90%,无病人投诉。
(二)组织管理
1、有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
2、各种规章制度健全,人员岗位职责明确;
3、各种执业证照齐全,从业人员佩证上岗,亮照行医。社区卫生服务站标识清晰。
4、有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聘用合同和预防保健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
5、定期参加乡村医生例会及要求参加其它会议和学习培训,有会议记录和学习笔记;每2年至少接受一次业务培训,有培训证书;
6、服务站环境整洁。
(三)医疗服务
1、承担执业区域内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初步诊治和社区康复服务;
2、严格执行急重症病人转诊制度,有转诊记录;病情紧急不能转诊的应当先行抢救,并及时向有抢救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求助;
3、执行各项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管理制度,有使用规范的登记本并做好记录;
4、不得出具与执业范围无关或与执业范围不相符的医学证明,不得进行实验性临床医疗活动;
5、无抢救条件不得使用青霉素针剂;
6、不得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卫生材料,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卫生材料要集中处置;
7、使用统一有医疗文书,且书写规范;
8、掌握本辖区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情况,建立有慢性(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病病人健康档案;
9、有统一的医疗卫生服务收费标准,并上墙。
(四)疾病控制
1、按照规定做好传染病的登记并及时、准确报告传染病疫情,协助上级主管部门做好疫情处理和个案调查;
2、做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报告、巡查和救治工作,发生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要立即向村委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并按有关规定采取切实可行措施进行临时处理;
3、掌握辖区内当年人口死亡情况,及时登记;
4、协助做好儿童计划免疫工作;
5、如实填写并上报有关卫生统计报表,并妥善保管有关资料;
6、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初级卫生保健服务工作;
7、积极完成上级布置其它工作任务。
(五)妇幼卫生
1、协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好孕产妇访视、转诊工作,重点做好高危孕产妇的保健工作;
2、掌握辖区内育龄妇女数、已婚育龄妇女数,做好孕产妇死亡监测;
3、掌握本辖区内新生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资料登记齐全,每月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报告一次,协助开展5岁以下儿童死亡调查;
4、协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好儿童健康体检工作;
5、做好妇幼保健有关资料的统计上报工作。
(六)健康教育
1、有固定的健康教育宣传栏,每季度至少更换一次;
2、向村民宣传传染病及其他常见疾病防治知识,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康复指导;
3、开展计划生育宣传和技术咨询;
4、经常性开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宣传。
(七)药品管理
1、药品必须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调拨,有调拨单;
2、药品品种符合《江苏省乡村医疗机构基本用药目录》规定;
3、无过期、淘汰、变质等假劣药品;
4、药品使用要有处方,且书写规范;
5、药品目录及价格必须上墙。
二、考核办法
(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体负责乡村医生的考核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乡村医生的不定期考核每半年进行一次。
(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由主任任组长,医疗、防疫及妇幼人员成员的社区服务站乡村医生考核小组,采取随机抽查与年终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
(三)乡村医生聘用以考核结果为依据,考核合格的可继续连任。复核不合格的报局取消乡村医生资格及待岗。
(四)考评复核应当客观、公正,在充分听取乡村医生执业的村委会、社区卫生服务站、居民和乡村医生本人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平时对乡村医生执业情况的检查和居民的投诉进行汇总、分析,作出复核结论。复核应做到事实清楚、依据充分。
(五)乡村医生考核结果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书面形式在乡村医生执业的地点进行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