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对《黔西南州开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关于对《黔西南州开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制度改革试点任务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的函
州直相关部门:
根据《贵州省开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黔府办函〔2018〕31号)文件精神,为贯彻落实好省开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按照州政府的安排,起草了《黔西南州开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试点任务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现发给你们,征求意见和建议。希望各部门高度重视,结合本部门实际进行修改,提出可行建议。并于2018年5月17日下午5点前,将修改建议经单位主要领导签字盖章后,反馈到州发改委。(电子文档发送至邮箱:463985582@qq.com。)
联系人:王蕾,电话:3238520传真:3240005 附:《黔西南州开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试点任务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黔西南州发改委
2018年5月14日
黔西南州开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制度改革试点任务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根据《贵州省开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黔府办函〔2018〕31号)文件精神,为贯彻落实好省开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结合黔西南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总书记在贵州省代表团重要讲话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遵循依法监管、公正透明、权责一致、社会共治的原则,结合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统一起来,把转变政府职能与创新管理方式结合起来,把激发市场活力与加强市场监管统筹起来,以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创业活力、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为重点,放宽和规范市场准入,精简和优化行政审批,强化和创新市场监管,积极探索建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二、试点任务 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任务,试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强与“证照分离”改革的联动,建立健全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相适应的市场准入机制、行政审批制度、综合监管体系以及法律法规等相关配套制度。
(一)坚持放管结合,建立健全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的市场准入机制。
1.探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按照国家和省要求,在全州范围内实施由国务院统一制发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草案(试点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是适用于境内外投资者的一致性管理措施,是对各类市场主体准入管理的统一要求。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包括禁止准入类和限制准入类,适用于各类市场主体基于自愿的初始投资、扩大投资、并购投资等投资经营行为及其他市场进入行为。对禁止准入事项,市场主体不得进入,行政机关不予审批、核准,不得办理有关手续;对限制准入事项,由市场主体提出申请,行政机关依法依规作出是否予以准入的决定,或由市场主体依照政府规定的准入条件和准入方式合规进入;对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贯彻落实省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对省补充出台的负面清单内容,实行动态管理。(责任单位:州发改委、州商粮局、州相关部门、各县〔市〕、义龙新区按职责分工负责)2.做好负面清单管理与现行审批制度之间的衔接。各县(市、义龙新区)、州各部门要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积极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与现行行政审批制度的有效衔接方式。要区分不同情况探索实行承诺式准入等方式,进一步强化落实告知性备案、准入信息公示等配套措施。(责任单位:州发改委、州编委办、州政府法制办、州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建立健全权责统一、规则透明、服务高效的行政审批制度。
3.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相适应的商事登记制度,提高负面清单之外准入事项的便利化。深化“一照一码”改革,实现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全面实行“一址多照”“一照多址”和集群注册制度。开展企业名称登记管理改革,优化网上名称申报通道,提高名称登记便利化。推进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推行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责任单位:州工商局、州编委办、州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4.优化行政审批事项。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取消地方行政审批事项,对于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对于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规范管理、提高效率,彻底打破各种互为前置的审批怪圈。严格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取消、调整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管理目录的有关决定。对管理目的相同或类似的不同部门许可事项,要加快清理合并。对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各地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下放各地和基层管理。对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行业组织或中介机构能够有效实现行业自律管理的准入事项,取消行政审批,实行行业自律管理,允许企业直接开展相关经营活动。(责任单位:州编委办、州质监局、州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5.施行行政审批告知承诺制。对于通过事中事后监管能够纠正不符合审批条件的行为,并且不会产生严重后果的市场准入行政审批事项,行政审批机关可以实行告知承诺。对实行告知承诺的审批事项,由行政审批机关制作告知承诺书,并向申请人提供示范文本,一次性告知企业审批条件和需要提交的材料,企业承诺符合审批条件并提交有关材料,即可当场办理相关许可事项。申请人达到法定许可条件后,方可从事被许可行为,行政审批机关应当在作出准予行政审批的决定后2个月内,对被审批人的承诺内容是否属实进行检查,发现不符的,应要求其限期整改,必要时依法撤销行政审批决定。(责任单位:州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6.强化行政审批标准化管理。有序推进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落实,按照省制定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及收费、政府定价或指导价经营服务性收费清单,坚持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收费目录清单常态化更新。贯彻落实国家和省职业资格目录清单。对负面清单中的限制准入类事项,依照省制定的行政许可基本流程管理办法和实体政务大厅服务标准抓好落实,最大程度减少审批的自由裁量权,实现办理过程公开透明,办理结果有明确预期。(责任单位:州编委办、州政务服务中心、州市场监管局、州财政局、州发改委、州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7.推进行政审批电子政务建设。加快提高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加强部门间信息互联互通,着力打破“信息孤岛”,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制定网上办事大厅服务标准,加快形成统一的政务服务平台。扩大网上预审当场受理、当场发证的范围,创新网上告知、公示、咨询、查询、反馈等网上服务方式,培育网上办事服务理念和习惯,扩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以现有运行模式与技术标准为基础,按照数据对接方式,逐步将审批事项统一接入网上政务大厅。(责任单位:州大数据局、州编委办、州质监局、州政务服务中心、州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8.加强行政审批监督检查。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对行政审批业务手册和办事指南的具体执行情况,开展实时监控、预警纠错、效能评估、满意度调查等活动,及时发现和纠正行政审批中存在的问题。加快推进我州消费投诉、经济、价格违法行为举报、行政效能投诉12345平台体系建设。(责任单位:州编委办、州政府督查室、州发改委、州工商局、州政务服务中心、州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三)坚持齐抓共管,建立健全协同监管、信息共享、社会共治的综合监管体系。
9.加强信息化协同监管。以“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为基本原则,进一步厘清各部门市场监管职责,探索完善登记注册、行政审批、行业主管相互衔接的市场监管体系。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探索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健全跨部门、跨区域执法协作机制,逐步实行“多帽合一”,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问题。建立市场监管信息互联共享机制,履行“双告知”职责,推进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实现登记部门、审批部门、行业主管部门以及其他部门之间的信息实时传递和无障碍交换。优化政府监管资源配置,整合市场监管机构,推广综合执法模式,减少监管层级,提高协同监管效能。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通过平台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人员,抽查结果公开。建立健全监察部门等第三方受理投诉的机制,严肃投诉处置。(责任单位:州编委办、州工商局、州发改委、州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10.加强信用监管。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基础建设,完善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健全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推进全省各信用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用信息的交换共享。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探索政府部门间协同监管和联合奖惩机制,推动全州相关部门在市场准入、资质认定、行政审批、政策扶持等方面制定信用分类监管制度。优化失信信息记录和披露制度,探索完善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管理制度、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管理制度和违法违规企业“黑名单”管理制度。建立完善跨地域、跨部门、跨行业的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加大违法违规联合惩戒力度,视情况实施吊销营业执照、撤销行政许可证等惩戒措施,对严重违法失信者实行市场禁入。加快培育和规范信用服务市场,推动全省征信服务业发展。(责任单位:州发改委、州工商局、州人行、州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11.加强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积极引导市场主体自治自律,推进行业自律,促进市场主体自我约束、诚信经营,共同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加快州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有序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试点。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鼓励行业协会商会制定行规行约和行业内争议处理规则,制定发布产品和服务社会团体标准。支持行业协会商会监督会员遵守行业自律规范、自律公约和职业道德准则。监管部门可依法委托具备法定资质的专业技术机构进行检查、检验、检测。积极发挥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机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等专业服务机构在鉴证市场主体财务状况、维护投资人权益等方面的监督作用。推进监管执法信息公开,畅通公众知情和参与渠道,健全公众参与监督的激励机制。进一步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强化舆论监督。(责任单位:州发改委、州民政局、州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12.加强风险防范动态监管。建立风险防控基础制度体系,完善风险评估、风险预警、风险处置等制度,定期开展风险点梳理排查、风险巡查。对于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定活动的市场准入事项,加强风险控制,强化市场准入管理。探索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实时采集和监控监管对象的信息及情况,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提高发现问题和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建立安全审查监管追责机制。优化风险告知提示方法,通过信息公示、抽查、抽检等方式,强化对市场主体的全过程监管。(责任单位:州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四)深化制度改革,完善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13.完善产业投资政策。按照国家部署,加强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以及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设定的市场准入管理事项的衔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深化投资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政放权,提高效能,除国家和省人民政府明确规定由州级及以上审批项目外,其余项目审批权限按要求全部下放到县(市、区)。贯彻执行《贵州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在一定领域、区域内先行试点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探索创新以政策性条件引导、企业信用承诺、监管有效约束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制定工程建设项目多评合一、多审合一、多图联审、联合验收办法。鼓励各地通过依法注入优质资产、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措施,加快推进政府投融资平台转型发展,提升资本运作能力。完善投资布局,扩大开放领域,放宽准入限制,促进省内省外、国际国内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投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责任单位:州发改委、州工信委、州农委、州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14.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对涉及市场准入的我州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对设定但未列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的事项,应予取消,并提出修改、废止相关规定的建议;经研究确需保留的,按程序报经批准后实施。对需要修改、废止的相关规定,经研究论证后,按照法定程序对地方性法规、规章和州政府规范性文件进行修改或废止。(责任单位:州政府法制办、州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州政府分管负责同志担任组长,成员单位由州编委办、州发改委、州商粮局、州工商局、州工信委、州政府法制办以及其他州相关部门组成的州推进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小组,负责组织方案实施工作,指导和督促开展试点工作。
(二)强化工作机制。建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试点的流程管理、预警预报、信息反馈、动态绩效考核等工作机制,完善配套政策措施,确保改革试点取得实效。各地各部门要定期逐项报送清单事项的具体实施情况,以及调整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的有关建议。
(三)强化督促检查。积极跟踪推进改革试点情况,注重总结经验,善于发现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及时纠正偏差、完善政策,扎实推进工作,确保按期完成改革任务。州发改委、州商粮局要强化指导协调职能,及时督促检查改革工作进展情况,对实施过程中的重大情况和重要问题要及时报告,确保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完成各项改革任务。
(四)强化宣传解读。按照国家和省的统一部署及口径,加大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的宣传力度,让企业及时全面了解改革的内容以及清单管理的条件和程序。州发改委、州商粮局要加强政策解读,开展专题培训等工作。
(五)强化总结评估。州发改委、州商粮局要及时对改革试点的进展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梳理试点工作中的新举措和新制度,总结好的经验做法,为全州推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提供经验借鉴。
第二篇:浅析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内涵及意义
浅析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内涵及意义
周一帆
(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工程管理1402班,江苏无锡 214122)
摘要: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是我国部分地区的针对外商投资管理的一种新的法治模式,它的根本内涵在于政府用清单方式划分出明确禁止外资进入的领域,其余所有领域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国内国外资本以平等的市场主体进入,进行公平、开放的市场竞争。负面清单管理模式颠覆了现有的正面清单管理方式,是政府和市场关系的一次重新调整和定位,遵循“法无禁止即可为”的基本原则,具有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限制公权和减少腐败、高度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进一步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政府与市场;体制创新
“负面清单”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经济改革大背景下的关注焦点之一。2013年9月27日,国务院印发通知批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提出要 “探索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在制定‘负面清单’的基础上,各类市场主体可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的领域”。“负面清单”迅速成为各界人士强烈关注和广泛使用的高光词汇。
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是我国市场准入管理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是政府和市场关系的一次战略调整,左右了我国未来市场经济的走向。因此,学习了解负面清单的起源,准确认识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内涵,深刻领会我国探索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一、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起源和发展
“负面清单”是一个英文外来词,是“Negative list”一词的直译,也可译作“否定清单”,负面清单制度也不是新事物,其使用最早可追溯至19世纪30年代。
“1834年德意志关税同盟的建立,同盟国就是采用负面清单模式订立贸易条约”,加入同盟的l8个德意志邦国同意开放所有进口市场、取消所有进口限制,除非列明不开放和不取消的,这或许是负面清单在经济贸易领域的第一次使用。
浅析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的内涵及意义
“二战后,美国与日本签订的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对公用事业、造船等行业的列举可以看作国民待遇义务的负面清单”。“而作为—种外商投资准入制度,美国在20世纪8O年代的双边投资条约中最早使用了列表形式的负面清单”,l994年生效的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则完全使用了负面清单。在NAFTA的示范效应下,美国成为了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最大推动者,自2004年以后,美国对外缔结的双边投资协定和自由贸易区协定的投资章节中,均含有负面清单,在其主导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协议(TTIP)’中,以“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第三代国际投资规范正在重塑世界投资和贸易格局。”
“日本在近年来签订的双边投资条约与协定中也广泛采用负面清单模式,如2002年3月22日签署,2003年正式生效的《日本国政府和大韩民国政府关于投资自由化、投资促进和投资保护协定》,日本与越南,日本与秘鲁双边投资协定均采用负面清单模式。”
作为国际投资自由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目前世界上已有70多个国家采取采用了这一外资管理模式,成为外资管理新趋势。
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1、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内涵
“负面清单”是相对于“正面清单”而言的一种国际通行的外商投资管理办法,是一个国家禁止外资进入或限定外资比例的行业清单,即投资领域的“黑名单”,遵循“法无禁止皆可为”的原则,其根本内涵在于划定分出明确禁止外资进入的领域,其余所有领域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国内国外资本以平等的市场主体进入,进行公平、开放的市场竞争,代表协定有《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而正面清单模式实行的是严进宽出政策,代表了肯定的义务承诺模式,界定了市场准入的范围,代表国际协定有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服务贸易协定》(GATS)。世贸组织的各成员国可以对某一部门的开放与否自行决定,不在正面清单上的各部门是成员国的保留范围。
我国结合自身特点,既强调在外商投资方面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也希望在制定负面清单制度基础上,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因此界定,负面清单管理是一种国际上广泛采用的投资准入管理方式。政府以清单方式明确列出禁止和限制企业投资经营的行业、领域、业务等,清单以外则充分开放,即遵循‘法无禁止即可为’原则,企业只要按照法定程序注册登记即可开展投资经营活动。”
浅析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的内涵及意义
2、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基本特征
(1)法无禁止即可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法理思想。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就是“政府以清单方式明确列出禁止和限制企业投资经营的行业、领域、业务等,清单以外则充分开放,企业只要按照法定程序注册登记即可开展投资经营活动”。由此可见,“法无禁止即可为” 既是负面清单管理的直接特征,也是对实行负面清单管理的基本原则。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必须遵循 “法无禁止即可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管理理念,否则就不能称作 “负面清单管理”。
(2)准入前的国民待遇。我国探索实行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旨在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打造内外资一视同仁的投资环境。由此可见,“实行这样负面清单管理,国有资本、民营资本以及外资都可以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的领域,即在投资发生和建立前阶段,在企业的设立、取得、扩大等阶段就给予外国投资者及其投资与本国投资者及其投资平等的待遇”,这就相当于在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下,外商投资拥有了“准入前国民待遇”。
三、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现实意义
尽管中国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目前还处在探索的过程中,但这已经在对外开放和市场准入制度创新上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而且从上海自由贸易区的试行结果可以看出,负面清单带来了许多的正面效应,各行各界均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1、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特效药
我国市场体系和市场准入制度一直不够完善,政府“看得见的手”的过多干预和监管不到位成为市场体系发展的一大阻碍。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捆绑了政府“看得见的手”,解放了市场“看不见的手”。政府以否定列表的方式明确列出禁止和限制企业进入的行业与领域,清晰地告诉市场主体“不能做什么”,而将有限负面清单之外的广阔领域全部交给市场主体自由决定,由市场主体根据市场变化做出判断一 “能做什么”、“该做什么”,行政权力非经法律允许不得干涉其准入自由和经营自由。这巧妙地化解了政府过多干预和监管不到位的问题,还有利于打破企业垄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2、限制公权和减少腐败的有效途径
李克强总理明确指出,“清单以外,一律不得实施行政审批,更不得违规新设审批事项”。这就意味着,在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中,凡是被列入负面清单的,都是对公权力主体的授权。负面清单之外的,则是公权力主体不得随意加以干涉的市场主体行为,政府部门如果要在这些领域设置市场准入的限制条件,则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这有利于维持一个公开透明的竞争环境,有效地抑制了权力寻
浅析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的内涵及意义
租、腐败现象的发生。
3、具有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的优势
2013年,我国选择将上海作为第一个试点,在上海自由贸易区试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自贸区因此肩负着我国在新时期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的重要使命。”随后,负面清单管理进一步延伸到广东、天津、福建三地自贸区建设中,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四大自贸区 共用“2015版负面清单”。现在,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已开始推广到国内市场。一些地方政府纷纷试水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提出了多个地方版本,如浙江省制定实施企业投资负面清单,已开展核准目录外企业投资项目不再审批改革试点。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优势尽显。
4、进一步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负面清单管理已成为国际投资的趋势,而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正在试图通过 TPP与TTIP等平台构建世界贸易新规则。”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需要在新的游戏规则当中发出自己的声音,紧跟世界脚步,并占据一席之地。因此,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有助于我国建立一套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新制度体系,使我国能够充分参与到构建全球贸易新规则的过程中去,在今后的国际谈判中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四、结语
在我国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的探索道路上,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的“法无禁止即可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法理思想”及对外资的“准入前的国民待遇”两大特征决定了其重要作用。负面清单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政府过多干预和监管不到位的问题,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维持了一个公开透明的竞争环境,有效地限制公权和减少腐败;具有高度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适合推广到国内市场;优化了我国的制度体系,进一步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可见,作为我国经济制度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的里程碑,负面清单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准确把握其内涵和意义,对我们运用好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浅析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的内涵及意义
参考文献
[1] MBA智库百科“负面清单”
[2] 封骁.负面清单管理的难点与对策[J].《现代商业》.2014,27 [3] 张小明,张婷.“负面清单”的国际经验及借鉴意义[J].开放导报.2014,06 [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决定》学习辅导百问 [M].北京:学习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3.
[5] 李克强.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EB/OL].
[6] 杨怡雯.[7] 王晓龙.负面清单:新治理模式的探索和前瞻[J].浅析负面清单管理的内涵及现实意义[J]..2015,08.2014,09 《浙江经济》《新西部》
第三篇:国务院关于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意见-国家行政法规
综合法律门户网站
法律家·法律法规大全提供最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的查询服务。
法律家http://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编辑
负面清单即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是指政府规定哪些经济领域不开放,除了清单上的禁区,其他行业、领域和经济活动都许可。凡是针对外资的与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不符的管理措施,或业绩要求、高管要求等方面的管理措施均以清单方式列明。中文名 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外文名
Negative list management mode
概
念
经济领域的禁区以清单方式列明
范
畴 管理模式 目录
1简介
2释义
3模式
准入
背景
内容
措施
4发展
5清单
6挑战1简介编辑
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指的是一个国家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对某些与国民待遇不符的管理措施,以清单形式公开列明,在一些实行对外资最惠国待遇的国家,有关这方面的要求也以清单形式公开列明。这种模式的好处是让外资企业可以对照这个清单实行自检,对其中不符合要求的部分事先进行整改,从而提高外资进入的效率。但是在我国,对外资进入目前依然实行政府审批制,这使外资企业很不适应,常常在审批过程中陷入扯皮,降低了外资进入的效率。[1] 2释义编辑
所谓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相当于投资领域的“黑名单”,列明了企业不能投资的领域和产业。学术上的说法是,凡是针对外资的与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不符的管理措施,或业绩要求、高管要求等方面的管理限制措施,均以清单方式列明。与负面清单相对应的是,正面清单(Positive List),即列明了企业可以做什么领域的投资。
在《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中,利用正面清单来确定覆盖的领域,而负面清单则用来圈定在这些开放领域清单上,有关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问题的限制,这种做法也被当下不少国家采用,从而有效利用正面和负面清单的手段,在开放市场的同时,保护部分敏感产业。3模式编辑 准入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3年)》(以下简称“负面清单”),以外商投资法律法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1年修订)》等为依据,列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试验区”)内对外商投资项目和设立外商投资企业采取的与国民待遇等不符的准入措施。负面清单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及代码》(2011年版)分类编制,包括18个行业门类。S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T国际组织2个行业门类不适用负面清单。
除列明的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禁止(限制)外商投资国家以及中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规定禁止(限制)的产业,禁止外商投资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全的项目,禁止从事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经营活动。
自贸试验区内的外资并购、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战略投资、境外投资者以其持有的中国境内企业股权出资,应当符合相关规定要求;涉及国家安全审查、反垄断审查的,按照相关规定办理。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投资者在自贸试验区内投资参照负面清单执行。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及其补充协议、《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及其后续《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我国签署的自贸协定中适用于自贸试验区并对符合条件的投资者有更优惠的开放措施的,按照相关协议或协定的规定执行。背景
负面清单一词出现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所列的9项主要任务和措施中,“探索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位列第三,排名仅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扩大服务业开放”之后。
《总体方案》提出,“探索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借鉴国际通行规则,对外商投资试行准入前国民待遇,研究制订试验区外商投资与国民待遇等不符的负面清单,改革外商投资管理模式。
对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按照内外资一致的原则,将外商投资项目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国务院规定对国内投资项目保留核准的除外),由上海市负责办理;将外商投资企业合同章程审批改为由上海市负责备案管理,备案后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工商登记与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相衔接,逐步优化登记流程;完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在试验区内试点开展涉及外资的国家安全审查,构建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外商投资管理制度。” 内容
2013年9月30日,负面清单公布。清单写明,新闻机构,图书、报纸、期刊的出版业务,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的出版、制作业务,目前均属外商投资的“禁区”。在娱乐场所方面,电影院的建设经营受到限制,须中方控股。广播电视节目、电影的制作业务,也仅限合作的方式。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公司、电影制作公司、发行公司、院线公司,属于外资不能进驻的领域。
此前备受关注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网吧),也在“负面清单”的禁止之列。博彩业(含赌博类跑马场)、色情业,外商也不能在自贸区投资。在体育场馆中,高尔夫球场的建设、经营明确禁止投资。大型主题公园的建设、经营虽未禁止,却受到一定限制。
根据自贸区总体方案,外商独资的医疗机构获得了准入的机会,中外合作的经营性教育培训机构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也将开放。负面清单则显示,医疗机构投资受到三条明确的限制:投资总额不得低于2000万元人民币,经营期限不能超过20年,不允许设立分支机构。
至于教育领域,则进一步明确了总体方案的限定。经营性教育培训机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只能以中外合资的方式开展。如果外资试图投资非经营性学前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等教育机构,以及非经营性教育培训机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仅限合作,且不允许设立分支机构。义务教育以及军事、警察、政治、宗教和党校等特殊领域教育机构,经营性学前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等教育机构,属于明确禁止的范围。措施
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依据法律法规作了大量梳理,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列出18个门类,89个大类,419个中类,1069个小类,190条管理措施。约占试验区内1069个小经济行业分类的17.8%。对于未列入负面清单的外商投资一般项目,最快4天企业可以拿到营业执照、机构代码和税务登记等。对于列入负面清单的外商投资,试验区将按照原有办法进行管理。而对于未列入清单的外商投资一般项目,则将按照内外资一致的原则,把项目的核准制改为备案制,把原来合同章程的审批改为备案管理。4发展编辑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日前就中方同意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为基础与美方进行投资协定实质性谈判发表谈话,他表示,同意采用这种模式是适应国际发展趋势的需要,与中国正在推进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方向一致。所谓准入前国民待遇是指在企业设立、取得、扩大等阶段给予外国投资者及其投资不低于本国投资者及其投资的待遇。负面清单是指凡是针对外资的与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不符的管理措施,或业绩要求、高管要求等方面的管理措施均以清单方式列明。
目前为止,我国对外资的管理一直采用的是《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模式,在这份由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制订的目录中,列出了我国鼓励、限制、禁止外商进入的行业。所有的外商投资和商业投资只能在规定的范围内活动。而负面清单是给不开放的行业和受限制的商业活动列一个清单,明确告诉对方哪些领域和行业是限制或禁止外商活动的。那么,只要未列入名单的就是法无禁止皆可为。
"相比较而言,负面清单管理可以简化对外资进入的审批管理,同时扩大开放。对外资来说,在外资准入方面更加透明,对于增强外资信心,鼓励、吸引外商投资都将起到积极作用。5清单编辑
自由贸易协定(FTA)采用负面清单已经有相当长一段的时间。
1994年生效的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被认为是最早采用负面清单的FTA之一,在美国和新加坡达成FTA之后,这种制度也被亚洲多国所仿效,但各国的做法并不一样。例如在金融服务业领域,美国-新加坡FTA就在跨境金融服务贸易的子领域采取了正面清单的形式,韩国-美国FTA则进一步将正面清单拓展至金融服务的投资领域,并以一个混合清单的模式允许双方金融投资领域子项目的开放程度。但日本-墨西哥FTA则将金融服务领域排除在投资之外。一般在FTA中,各国会利用负面清单在服务贸易、投资和金融领域做出不同程度的安排,在服务贸易领域,负面清单往往会引入对本地市场份额的要求,在投资领域则会对业绩有要求,并对高管和董事会成员的国籍做出限制,这事实上来源于双边投资协定。
业内通常认为,知道什么是不允许的,比知道哪些是可以做的,更能帮助服务业供应商理解在国外如何开展业务,并且负面清单也适用于未来新出现的服务活动,因为这些新的活动在FTA制定之初可能还没有出现。
但是在看到负面清单优越性的同时,也不能否认正面清单的意义。
知道哪些是不允许做的意义取决于开放的程度,但当某个领域的限制清单就像一本电话本一样厚时,知道哪些是可以做的或许更能帮助商业人士来开展业务。一些行业观察人士认为,带有对现有政策约束可能性的正面清单可以给政府提供重要的自由呼吸空间,当政府只有有限的行政能力,来汇总所有有贸易限制政策的领域清单时,这种自由空间的给予尤为重要,包括子领域的开放,或者是一些对外资参与敏感的产业。6挑战编辑
对于外商来讲,更重要的是负面清单到底包含了哪些内容,如果依旧是之前《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的禁止和限制投资类别,那负面清单的价值就大大缩水。
以美国为例,截至目前已经与42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为基础的双边投资协定(BIT),最新一起生效的是与卢旺达的BIT。美国在其附录里对核能、采矿、航空运输、通信、金融、保险和其他金融服务做出了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的例外,早期美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签署的BIT都是按照产业大类加以说明,并未列出详细产业中的负面清单。但需要注意的是,与美国签订BIT的国家以发展中国家为主,G20成员国一个都没有参与。
此外,试验区内的内资企业如何审批,也尚待明确此次在自由贸易试验区暂停的是三部涉及外资的法律,《公司法》却不在其中,有待厘清。
消除隐性壁垒要与实行“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同步推进,在项目核准、行政管理、公共财政、金融支持等方方面面的配套改革需要及时跟进,否则负面清单无疑画饼充饥,落入与非公36条类似的尴尬境地。[2]参考资料1.
周俊生:负面清单管理应尽早向全国推广
.东方财富网 [引用日期2013-10-12] .
2.“负面清单”海外掠影
.新华网 [引用日期2013-10-21] .
词条标签: 管理模式,清单
第五篇: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指的是一个国家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对某些与国民待遇不符的管理措施,以清单形式公开列明,在一些实行对外资最惠国待遇的国家,有关这方面的要求也以清单形式公开列明。这种模式的好处是让外资企业可以对照这个清单实行自检,对其中不符合要求的部分事先进行整改,从而提高外资进入的效率。但是在我国,对外资进入目前依然实行政府审批制,这使外资企业很不适应,常常在审批过程中陷入扯皮,降低了外资进入的效率。[1]2释义所谓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相当于投资领域的“黑名单”,列明了企业不能投资的领域和产业。学术上的说法是,凡是针对外资的与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不符的管理措施,或业绩要求、高管要求等方面的管理限制措施,均以清单方式列明。与负面清单相对应的是,正面清单(Positive List),即列明了企业可以做什么领域的投资。在《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中,利用正面清单来确定覆盖的领域,而负面清单则用来圈定在这些开放领域清单上,有关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问题的限制,这种做法也被当下不少国家采用,从而有效利用正面和负面清单的手段,在开放市场的同时,保护部分敏感产业。3模式准入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3年)》(以下简称“负面清单”),以外商投资法律法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1年修订)》等为依据,列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试验区”)内对外商投资项目和设立外商投资企业采取的与国民待遇等不符的准入措施。负面清单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及代码》(2011年版)分类编制,包括18个行业门类。S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T国际组织2个行业门类不适用负面清单。除列明的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禁止(限制)外商投资国家以及中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规定禁止(限制)的产业,禁止外商投资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全的项目,禁止从事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经营活动。自贸试验区内的外资并购、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战略投资、境外投资者以其持有的中国境内企业股权出资,应当符合相关规定要求;涉及国家安全审查、反垄断审查的,按照相关规定办理。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投资者在自贸试验区内投资参照负面清单执行。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及其补充协议、《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及其后续《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我国签署的自贸协定中适用于自贸试验区并对符合条件的投资者有更优惠的开放措施的,按照相关协议或协定的规定执行。背景
负面清单一词出现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所列的9项主要任务和措施中,“探索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位列第三,排名仅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扩大服务业开放”之后。《总体方案》提出,“探索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借鉴国际通行规则,对外商投资试行准入前国民待遇,研究制订试验区外商投资与国民待遇等不符的负面清单,改革外商投资管理模式。
对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按照内外资一致的原则,将外商投资项目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国务院规定对国内投资项目保留核准的除外),由上海市负责办理;将外商投资企业合同章程审批改为由上海市负责备案管理,备案后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工商登记与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相衔接,逐步优化登记流程;完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在试验区内试点开展涉及外资的国家安全审查,构建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外商投资管理制度。” 内容
2013年9月30日,负面清单公布。清单写明,新闻机构,图书、报纸、期刊的出版业务,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的出版、制作业务,目前均属外商投资的“禁区”。在娱乐场所方面,电影院的建设经营受到限制,须中方控股。广播电视节目、电影的制作业务,也仅限合作的方式。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公司、电影制作公司、发行公司、院线公司,属于外资不能进驻的领域。
此前备受关注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网吧),也在“负面清单”的禁止之列。博彩业(含赌博类跑马场)、色情业,外商也不能在自贸区投资。在体育场馆中,高尔夫球场的建设、经营明确禁止投资。大型主题公园的建设、经营虽未禁止,却受到一定限制。根据自贸区总体方案,外商独资的医疗机构获得了准入的机会,中外合作的经营性教育培训机构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也将开放。负面清单则显示,医疗机构投资受到三条明确的限制:投资总额不得低于2000万元人民币,经营期限不能超过20年,不允许设立分支机构。至于教育领域,则进一步明确了总体方案的限定。经营性教育培训机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只能以中外合资的方式开展。如果外资试图投资非经营性学前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等教育机构,以及非经营性教育培训机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仅限合作,且不允许设立分支机构。义务教育以及军事、警察、政治、宗教和党校等特殊领域教育机构,经营性学前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等教育机构,属于明确禁止的范围。措施
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依据法律法规作了大量梳理,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列出18个门类,89个大类,419个中类,1069个小类,190条管理措施。约占试验区内1069个小经济行业分类的17.8%。对于未列入负面清单的外商投资一般项目,最快4天企业可以拿到营业执照、机构代码和税务登记等。
对于列入负面清单的外商投资,试验区将按照原有办法进行管理。而对于未列入清单的外商投资一般项目,则将按照内外资一致的原则,把项目的核准制改为备案制,把原来合同章程的审批改为备案管理。
4发展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日前就中方同意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为基础与美方进行投资协定实质性谈判发表谈话,他表示,同意采用这种模式是适应国际发展趋势的需要,与中国正在推进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方向一致。所谓准入前国民待遇是指在企业设立、取得、扩大等阶段给予外国投资者及其投资不低于本国投资者及其投资的待遇。负面清单是指凡是针对外资的与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不符的管理措施,或业绩要求、高管要求等方面的管理措施均以清单方式列明。
目前为止,我国对外资的管理一直采用的是《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模式,在这份由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制订的目录中,列出了我国鼓励、限制、禁止外商进入的行业。所有的外商投资和商业投资只能在规定的范围内活动。而负面清单是给不开放的行业和受限制的商业活动列一个清单,明确告诉对方哪些领域和行业是限制或禁止外商活动的。那么,只要未列入名单的就是法无禁止皆可为。
"相比较而言,负面清单管理可以简化对外资进入的审批管理,同时扩大开放。对外资来说,在外资准入方面更加透明,对于增强外资信心,鼓励、吸引外商投资都将起到积极作用。5清单自由贸易协定(FTA)采用负面清单已经有相当长一段的时间。
1994年生效的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被认为是最早采用负面清单的FTA之一,在美国和新加坡达成FTA之后,这种制度也被亚洲多国所仿效,但各国的做法并不一样。
例如在金融服务业领域,美国-新加坡FTA就在跨境金融服务贸易的子领域采取了正面清单的形式,韩国-美国FTA则进一步将正面清单拓展至金融服务的投资领域,并以一个混合清单的模式允许双方金融投资领域子项目的开放程度。但日本-墨西哥FTA则将金融服务领域排除在投资之外。
一般在FTA中,各国会利用负面清单在服务贸易、投资和金融领域做出不同程度的安排,在服务贸易领域,负面清单往往会引入对本地市场份额的要求,在投资领域则会对业绩有要求,并对高管和董事会成员的国籍做出限制,这事实上来源于双边投资协定。
业内通常认为,知道什么是不允许的,比知道哪些是可以做的,更能帮助服务业供应商理解在国外如何开展业务,并且负面清单也适用于未来新出现的服务活动,因为这些新的活动在FTA制定之初可能还没有出现。
但是在看到负面清单优越性的同时,也不能否认正面清单的意义。知道哪些是不允许做的意义取决于开放的程度,但当某个领域的限制清单就像一本电话本一样厚时,知道哪些是可以做的或许更能帮助商业人士来开展业务。一些行业观察人士认为,带有对现有政策约束可能性的正面清单可以给政府提供重要的自由呼吸空间,当政府只有有限的行政能力,来汇总所有有贸易限制政策的领域清单时,这种自由空间的给予尤为重要,包括子领域的开放,或者是一些对外资参与敏感的产业。
6挑战对于外商来讲,更重要的是负面清单到底包含了哪些内容,如果依旧是之前《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的禁止和限制投资类别,那负面清单的价值就大大缩水。
以美国为例,截至目前已经与42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为基础的双边投资协定(BIT),最新一起生效的是与卢旺达的BIT。美国在其附录里对核能、采矿、航空运输、通信、金融、保险和其他金融服务做出了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的例外,早期美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签署的BIT都是按照产业大类加以说明,并未列出详细产业中的负面清单。但需要注意的是,与美国签订BIT的国家以发展中国家为主,G20成员国一个都没有参与。此外,试验区内的内资企业如何审批,也尚待明确此次在自由贸易试验区暂停的是三部涉及外资的法律,《公司法》却不在其中,有待厘清。
消除隐性壁垒要与实行“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同步推进,在项目核准、行政管理、公共财政、金融支持等方方面面的配套改革需要及时跟进,否则负面清单无疑画饼充饥,落入与非公36条类似的尴尬境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