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湖北推动产业重组处置僵尸企业专项行动方案
湖北省推动产业重组处置僵尸企业
专项行动方案
僵尸企业主要是指丧失自我修复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已停产半停产、连年亏损、资不抵债,靠政府补贴和银行续贷等非市场因素生存的企业。为积极化解过剩产能,妥善处置僵尸企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基本原则。
坚持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尊重企业自身意愿,由企业自主选择退出途径和方式,避免“拉郎配”。更好发挥政府在政策支持、营造环境、职工安置、加强监督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坚持依法办事、市场倒逼。加大环保、能耗、安全、质量、技术等方面的执法力度,严格依法查处违法行为,停止对僵尸企业的不合理“输血”措施,形成市场倒逼机制。
坚持以人为本、民生兜底。高度重视和妥善解决企业职工的实际困难,解决兼并重组和企业退出的资产债务纠纷和人员安置等问题,依法维护债权人、债务人以及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有效维护社会稳定。
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摸清底数,明确目标,选择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的钢铁、煤炭行业重点突破,尽快取得实效。同时,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建立健全企业市场化退出的长效机制。
(二)总体目标。2016年,以钢铁、煤炭行业为重点,制定政策措施,以兼并重组、债务和解、破产重整、破产清算为主要途径,推动产业重组处置僵尸企业取得突破,积累经验并逐步推广。力争到2020年,全省僵尸企业基本退出,重点行业产能利用率基本合理,全省企业市场化退出长效机制基本建立,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经济活力明显增强,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整体提升。
(三)处置范围。处置僵尸企业的参考标准为:
——生产经营困难造成停产半年以上或半停产1年以上;
——资产负债率高且连续亏损3年及以上;
——主要靠政府补贴或银行续贷等方式维持生产经营;
——长期欠薪、欠税、欠息、欠费。
处置范围:由市(州)人民政府综合考虑本地实际、产业特点、企业和债权人意愿等因素,在符合以上参考标准两项及以上、中型及以上规模的工业企业中确定(省属国有企业处置僵尸企业方案由省国资委拟定)。
二、政策措施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推动产业重组处置僵尸企业的政策措施,结合我省实际,实行“停、帮、引、保、奖”五个方面的措施,建立健全企业市场化退出机制。
(一)“停”。即建立有利于把市场压力传导到僵尸企业的倒逼机制。
1建立银行债权处置机制。(责任单位:省财政厅、人行武汉分行、湖北银监局,各市、州人民政府)
2持环保执法高压态势。(责任单位:省环保厅)
3品,坚决查处安全不达标的企业。(责任单位:省质监局、省安监局)
4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委)
5换。(责任单位:省经信委)
(二)“帮”。即建立有利于解决企业市场化退出实际困难的支持机制。
6土地评估价值确定补偿金,补偿金主要用于职工安置和债务处置;政府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后的出让收入,优先支付破产国有企业职工安置费用。(责任单位:省国土资源厅、省人社厅,各市、州人民政府)
7下,可转产发展第三产业,政府收取的土地出让金,优先用于职工安置和债务处置。转产为国家鼓励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可以5年为限继续按原用途和土地权利类型使用土地;5年期满需办理相关用地手续的,可按新用途、新权利类
得用于置(责任单型、市场价,以协议方式办理。(责任单位:省国土资源厅、省人社厅,各市、州人民政府)
8同步剥离,具备条件的实施市场化运营,暂不具备条件的由所在地政府承接。(责任单位:各市、州人民政府)
(三)“引”。即建立有利于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僵尸企业的引导机制。
9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省内僵尸企业战略性重组,促进行业整合和转型升级。(责任单位:省政府金融办)
10我省僵尸企业产业重组、战略重组。(责任单位:省经信委、省政府金融办)
1(企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等,支持僵尸企业兼并方继续建设运营,简化建设主体交接转移相关手续,并按原要求接受年度评估。(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
12务及结题验收的,支持僵尸企业兼并方继续开展科研攻关并按规定拨付科研项目经费。(责任单位:省科技厅)
13利等政策支持,方便快捷办理减免税货物相关手续,丰富税收保全等措施。(责任单位:武汉海关)
14记、生产许可、资产权属证明等变更手续的,实施绿色通道。(责任单位:省工商局、省质监局)
15注册商标闲置、流失和失效。(责任单位:省工商局)
(四)“保”。即建立有利于退出企业员工平稳安置的兜底机制。
争取中央资金、同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等渠道,多方筹措资金,用于处置僵尸企业过程中的职工安置。(责任单位:省财政厅、省国资委,各市、州人民政府)
17善处理好债务纠纷和员工集资问题。(责任单位:省政府金融办,各市、州人民政府)
18方沟通协调机制,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将有保有控的政策落到实处。(责任单位:省政府金融办,各市、州人民政府)
19工劳动关系。将僵尸企业退出需安置人员依法依规纳入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僵尸企业处置过程中稳定岗位补贴的政策。切实做好退出企业员工就业培训工作,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责任单位:省人社厅、省财政厅,各市、州人民政府)
(五)“奖”。即建立有利于调动地方政府处置僵尸企业积极性的激励机制。
(州),省财政通过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增强市(州)统筹资金的能力。(责任单位:省财政厅)
21绩考核范围。(责任单位:省委组织部)
22单位:省统计局,各市、州人民政府)
三、保障措施
(责任
(一)省人民政府成立推动产业重组处置僵尸企业工作领导小组,由省政府领导同志任组长,省经信委牵头会同省有关部门加强综合协调,明确目标责任,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省有关部门要按照本方案职责分工,制定出台配套政策,细化落实措施,加强督促检查。
(二)各市(州)人民政府对本地区推动产业重组处置僵尸企业工作负总责,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推进机制,研究提出本地区处置僵尸企业的对象和时间表,抓紧组织实施,定期向领导小组报告工作进展情况。
(三)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加强处置僵尸企业工作绩效考核,确保责任到位、任务落实。省经信委会同省政府督查室适时组织开展专项督查。
第二篇:借鉴日本产业再生机构经验有效处置僵尸企业
借鉴日本产业再生机构经验有效处置僵尸企业
日本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曾设立产业再生机构,致力于盘活僵尸企业。当前我国部分僵尸企业的状况与当年的日本类似,建议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企业的具体情况,明确划定“潜能型”僵尸企业的边界,把提升核心竞争力作为处置僵尸企业的终极目标,在政府指导下成立具有独立性和灵活性的僵尸企业处置机构,以高端人才队伍保障处置过程专业化。
在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大量僵尸企业的存在致使社会资源浪费严重,市场正常秩序受到干扰,也加大了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处置势在必然。然而,僵尸企业产生的机制不一,不能一刀切地采取强制性关停措施,而应精准识别、分类处置。日本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曾设立产业再生机构,致力于盘活此类企业,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这为当前我国处置僵尸企业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新思路。
对僵尸企业应精准识别、分类处置
僵尸企业的定义及其判定标准
僵尸企业的概念,由经济学家彼得?科伊首次提出,是指那些恢复生气无望,但由于获得放贷者或政府的支持,而免于倒闭的负债企业。僵尸企业财务状况长期入不敷出,只能依靠政府扶持或金融机构“输血”维持,消耗着巨额财政资金、银行贷款和其他经济资源,但却不产生正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国内一种定义认为:“僵尸企业是指可以产生现金流,但扣除运营成本和固定成本后,最多只能支付贷款利息,而无力偿还贷款本金的企业。”
我国在处理僵尸企业的实际工作中,将持续亏损 3 年以上且不符合结构调整方向作为划定标准。这一标准财务指标具体直观,但产业判断标准相对模糊,可能会将那些处于亏损状态但仍有恢复生机能力的问题企业错误定性到这一范畴。一些学者的认定标准是:“获得的贷款利息率连续两年低于正常的市场最低利息率,依靠银行贷款才能生存的企业。”这一标准由一套严密的数学模型做支撑,完全依托于企业经营数据,以此来判断企业是否处于僵尸状态。
据《中国僵尸企业研究报告》显示,2000 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僵尸企业的数量超过 4 万家。2005-2013 年间,僵尸企业数量与占比均有明显下降,占比均值降至 7.5%,但仍是一个不小的比例。
正确识别僵尸企业中的“潜能者”
从行业来看,僵尸企业主要集中在六大高耗能行业。从规模看,大部分僵尸企业都属于中小型企业。从企龄看,在存续时间超过 30 年的老企业中,僵尸企业占比约 23%;在成立 1~5年的新企业中,占比仅为 3%。可见,处置僵尸企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是简单的“关停”就能够一蹴而就的,需要对之进行细致分类,妥善处置。
事实上,并非所有资不抵债、入不敷出的企业都无法挽救。部分企业遭遇一次性或周期性冲击,会一时或较长时期陷入困境,若给予适当扶助,它们仍能恢复活力。一些僵尸企业也并非“一无是处”,如存续30年的老企业,必然有其存在的企业价值。拥有自主品牌、技术工艺等成长性经营资源,却因受限于资金、市场等外界因素,导致其发展活力丧失、经营僵化萎靡,沦落成为负债企业的,我们称之为僵尸企业中的“潜能者”。对于这类企业,应通过培养其核心竞争力、注入生产经营新活力等方式,由政府推动开展企业业务重组、重建经营管理体系。在这方面,我们可借鉴日本历史上产业再生机构的组织架构和管理运营方面的成功经验。
产业再生机构:日本处置僵尸企业的组织创新
设立背景、主要职责和组织架构
设立背景。上世纪 90 年代以后,日本金融领域资源配置严重扭曲,产业经济在“主银行制度”下,银行不断增加企业贷款,期待企业走出财务困境。但事与愿违,这一做法反而助长了银行不良债权的积累以及僵尸企业的产生。为此,日本政府于 2003年颁布了《产业再生机构股份有限公司法》,并依此法成立了具有强大政府背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株式会社:产业再生机构(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 Corporation of Japan,简称 IRCJ)。
主要职责。IRCJ 的主要职责是,尽最大努力盘活“拥有成长性经营资源,却因负债过重无法持续经营”的日本本土企业(即僵尸企业中的“潜能者”)。基本运作方式是:IRCJ 从非主银行中购入部分债权,与主银行共同努力盘活某企业;通过收购、重组、转换、出售等过程,使企业重获经营活力;如果盘活失败,则企业彻底破产,主银行与 IRCJ 共担损失。由于 IRCJ属于非营利机构,其业务资金实则来源于纳税人。
组织架构。在资本金构成方面,IRCJ由经济产业省、财务省、内阁府金融厅等政府部门共同提议成立,并提供 10 万亿日元的财政担保。IRCJ由日本存款保险机构(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 of Japan,简称DIC)独立发起,为IRCJ筹集启动资金505.7亿日元。IRCJ 成立后再通过短期借款方式向金融机构融资。在重要事项和进展方面,需向内阁总理、财务大臣、经济产业大臣汇报。在组织架构方面(见图1),产业再生委员会是IRCJ的业务决策部门,由7人构成,与董事会并列。委员会成员完全以独立的个体身份主持工作,禁止选用政府和银行系统人员。在人员配置方面,IRCJ在职员工200余人,专业涵盖金融、企业管理、财税、法务等多领域,全部是行业内最具声望且拥有丰富实操经验的日本籍人士。
运作模式
一般来说,IRCJ 的业务运作分为四个环节。
一是资产审查及评估。时间一般为 3~6 个月,重点是判断企业是否具备潜在核心竞争力,盘活后是否会增加无效供给或过剩供给,以及 IRCJ 提供金融支援的可行性。二是实施收购。通过评审后,IRCJ 将通过谈判,在 3 个月内从企业非主银行购入部分债权,通常情况下的收购价格低于??权的实际价格,多数非主银行由于不希望不良债权恶化,均愿意放弃部分利益,接受谈判结果。三是经营重建。在切断与非主银行之间的不良债权后,IRCJ 与主银行一起对企业进行重建。重建过程包括帮助企业剥离非核心业务,对其实施组织和财务重组,视情况向企业注入新资金;通过委派或寻找新的经营者、改革人事制度、制定营销方针、降低生产成本等措施,“护送”重组企业进入正常经营轨道。四是出售转让。IRCJ 持有的债权必须在收购后年内转让给新股东,出售转让经第三方作价,通过招投标等方式确定转让对象和价格,检察机关全程介入,以防止幕后交易。
对日本产业振兴的影响
日本产业再生机构存续时间不长,却因其高效的运作能力,赢得广泛声誉,影响较大。一是重振了产业活力。IRCJ 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改变思路,将治理重点转移到重振企业活力上,通过帮助企业制定新的经营策略,从根本上盘活企业、提振产业。二是促进了产业提质增效升级。IRCJ 把企业重组的业务方向集中在极具发展潜力或市场严重供给不足的领域。比如,对某工业公司的重组,就是采取剥离其高尔夫球场等非核心业务,聚焦生产制造锅炉燃料添加剂等市场紧缺型化学制品,带动了日本化学制品产业的发展。三是带动催生出一批新产业政策。IRCJ 用5 年时间盘活 41家企业,涵盖矿业、制造业、建筑业等多个领域。此后,日本政府于 2009 年颁布相关法律政策,成立了地区经济活性化支援机构,开始在全国范围实施产业振兴计划。
盘活我国“潜能型”僵尸企业
明?_划定“潜能型”僵尸企业的边界
明确适用边界,有利于集中有限资源、有限机构解决有限的问题。一是从规模上定边界。重点关注和处置制造领域的中小型企业,据统计,90%的僵尸企业为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对银行贷款依赖性强,财务困境“致僵”的比例大,因此对其处置盘活的示范意义也大。二是从技术上定边界。选择处置和盘活那些产品具有核心技术、品牌曾有较强影响力,但因混乱的内部管理、错误的营销策略、一时资金之缺陷入困境的僵尸企业。三是从市场前景定边界。选择处置和盘活那些符合国家结构调整政策、产品具备一定市场潜力、不会加剧市场过剩供给的僵尸企业。
把提升核心竞争力作为处置僵尸 企业的终极目标
从日本的经验看,IRCJ 制定的企业处置方案几乎无一例外地把重塑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首要目标。IRCJ 对核心和非核心事业进行区分,通过收购转让非核心业务,专注于援助企业核心业务。我国的一些传统优势制造企业,由于在市场化转型中草率推进多元化经营,造成副业严重侵蚀主业,传统品牌资源和技术优势尽失,导致企业经营陷入僵局。应当结合产业发展需求,立足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通过收购、转让、注资等活动,对企业的核心优势价值进行拯救性发掘。
在政府指导下成立具有独立性 和灵活性的僵尸企业处置机构
从性质上看,IRCJ 是亦官亦商的株式会社,由政府部门提议出资组建、主要负责人由政府提名,具有强大的政府背景。但在具体运营操作上,IRCJ 却因其遵从市场规律的独立性和公正性,赢得了社会和企业的尊重。比如,通过第三方机构核算收购作价、融资利率以招投标方式确定、制定“企业重建计划”吸收民营企业专家参与等。成立僵尸企业处置机构,应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由政府主导确定目标导向和提供初始资金支持,但在收购转让重组等具体操作方式、帮助企业寻找自身业务优势、精准识别企业经营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则应倚重市场和民间力量,政府部门不宜深度介入。
以高端人才队伍保障处置过程专业化
日本产业再生机构的专业化,依赖于人才的高端化,其下属委员会和业务部门工作人员,均是日本最具权威的专家和一流技术人才,且多数具有企业并购重组的实操经验。我国探索组建此类企业处置机构,亦应强化人才结构的高端化、合理化、专业化,向全社会延揽并购重组领域的各类高级人才,打造一批优秀的资深专家和一支专业团队。鉴于僵尸企业处置在一定意义上是政府行为,还必须保障政府部门与企业处置机构的顺畅沟通,主管部门的人员结构也应与之匹配。
第三篇:创建和谐企业专项行动方案
创建和谐企业专项行动方案
一、编制依据
根据公司2011年专项行动工作安排,按照公司六届一次职代会暨2011年工作会议工作部署,结合公司工作实际,特制订公司创建和合型和谐企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二、明确目标
以创建全国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为目标,以营造企业和谐环境为核心,在参与民主管理、建设公司电网、构建和谐企业、增强职工素质、培育优秀文化、加强人文关怀等工作上实现提升,促进公司各项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体为5个子项工作目标:
1.深化民主管理。以贯彻《国家电网公司职工民主管理纲要》为抓手,制订并推行《职代会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深化职代会质量评估制度,实现基层单位职代会质量评估按时完成率100%、测评合格率100%;开展《企务公开“531”工作推进法》执行情况调研检查,进一步促进企业民主管理常态机制建设。
2.营造和谐环境。以全面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为载体,进一步完善公司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规范劳动行为,做到集体合同、劳动合同规范签订率100%;以争创“星级模范职工之家”活动为载体,不断提高建家水平,积极营造和谐环境,促进企业与职工和谐发展。
3.开展“创争”活动。积极为员工构筑知识增长、技能提升、素质提高平台,深入开展合理化建议征集、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促进职工“五小”活动成果的推介和应用,举办公司第二届职工生产技能运动会,开展“聚焦专项行动采风”摄影活动,关注员工学习培训、加强职工思想教育,培育企业与职工和合奋进、争创一流的共同愿景。
4.注重人文关怀。推广EAP职工心理资本提升工程,组织适合职工身心健康的文化、健康讲座;完善帮扶工作机制,把送温暖、困难员工帮扶、金秋助学活动做深、作细、做实;丰富职工文体活动,提升公司系统各项文化艺术活动和体育运动竞技水平。
5.加强能力建设。精强职工代表和联络员队伍建设,落实职工代表、总经理联络员、专职工会干部的全员轮训规划,坚持代表述职制度,评选“十佳职工代表”,启动“首席职工代表”试点工作。发挥市级供电工会的产业指导作用,以职
代会标准化建设为平台,以首次实行特邀总经理联络员制度为抓手,整体推进县供电企业创建和谐企业工作。
三、组织机构
组长:
副 组 长:
牵头部门:工会
协同部门:人事部、人资部、财务部(产业部)、农电部、监察部、经法部、政工部、离退部、新闻中心
协同单位:公司系统各单位
在公司工会设立专项行动工作小组办公室。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组织发动(1月—2月)
按照公司六届一次职代会暨2011年工作会议精神要求,结合公司工作实际,形成创建和合型和谐企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召开工作会议,广泛宣传、层层动员,形成人人共建、人人共享和谐企业的良好氛围。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3月—10月)
1.深化民主管理。
4月下旬: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民主管理工作要求,启动开展“职工代表参与”和“职工自主参与”民主管理双路径建设工作调研。
5月下旬:宣贯《国家电网公司职工民主管理纲要》,组织举办民主管理知识竞赛分区预赛,确保基层单位参与率100%。
6月中旬:组织开展《国家电网公司职工民主管理纲要》知识竞赛决赛。6月中旬:完成六届一次职代会提案答复。
8月下旬:组织开展《企务公开“531”工作推进法(试行)》贯彻落实情况巡视检查。
10月下旬:按照民主管理双路径建设调研情况,完成职代会建设及民主管理有关制度修订。
12月下旬:组织指导基层单位开展职代会质量评估;对企务公开工作进行民主测评和考核;做好公司“四建”考核中民主管理考核工作。
全年:强化职代会闭会期间职权落实,适时召开职工代表团长联席会,审议涉及企业重大事项和职工切身利益的有关制度、规章和事宜。
2.营造和谐环境。
6月下旬至7月上旬:组织开展劳动保护巡视活动。
7月下旬:组织基层单位工会主席培训,取得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证书。8月下旬:组织开展《集体合同》履行情况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巡视检查。10月上旬:修订《职工之家管理办法》。
12月中旬:开展争创“星级模范职工之家”活动。
全年:适时做好“九必报”、信访接待等工作,消除矛盾于萌芽状态。
3.开展“创争”活动。
4月上旬:启动开展合理化建议月活动。
4月下旬:启动“聚焦专项行动采风”摄影活动。
5月下旬:举办公司第二届职工生产技能运动会。
6月中旬:评选表彰一批金点子、银点子建议。
6月下旬至7月上旬:开展庆祝建党90周年职工文体活动。
4.注重人文关怀。
3月上旬:开展庆“三八”活动。
3月上旬:完成女职工特病保险续保工作。
4月上旬:开展EAP职工心理资本提升工程推广工作调研,组织学习培训。4月下旬至5月上旬:开展劳模先进慰问活动。
6月上旬:建立健全EAP职工心理资本提升工程机制,选推工作试点。7月中旬:开展重点工程慰问工作。
8月上旬:开展“金秋助学”活动。
9月下旬:组织举办职工气排球甲乙级升降级比赛。
10月下旬:总结EAP职工心理资本提升工程推广工作成果,交流经验,深化推进。
全年:开展“健康知识进万家”百场讲座活动。
5.加强能力建设。
3月下旬:聘任公司首届特邀总经理联络员。
4月下旬至9月:分期组织开展职工代表、总经理联络员、专职工会干部全员轮训。
7月上旬:制订《县供电企业职代会工作标准化流程》。
7月中旬:组织职工代表对公司六届一次职代会及2011年工作会议决议落
实情况、重点工程建设等进行巡视检查。
8月下旬:遴选“首席职工代表”工作试点单位,开展有关工作调研。9月下旬:指导试点单位开展“首席职工代表”聘任工作。
第三阶段:总结提升(11月—12月)
11月下旬:组织开展职工代表述职工作。
11月下旬:各责任部门和单位对照实施方案工作目标,对工作进度全面自检、自查,进一步完善和强化专项行动实现措施。
12月中旬:组织评选“十佳职工代表”。
12月下旬:召开总经理联络员座谈会和特邀总经理联络员座谈会。
12月下旬:总结专项行动实施中的成功经验,选树表彰先进部门、单位和个人,巩固专项行动工作成果,形成和谐企业建设的良性循环、科学发展。
五、保障措施
1.工作规划和质量控制。
量化各项工作目标、细化工作进度节点,建立督导检查和考核评价工作制度,按照实施阶段工作计划,把握时间节点,全面落实各项工作,确保创建和合型和谐企业专项行动任务目标完成。
2.建立督导检查工作制度。
专项行动工作小组全面统筹和指导专项行动工作开展,坚持标准,严格要求,定期督查每个阶段的工作,认真提出督导意见,确保专项行动质量。
建立专项行动工作进展情况工作台帐,每月召开工作例会,通报工作进度,各责任部门和单位坚持持续改进,查找工作不足,及时整改存在问题。
在专项行动工作小组领导下,专项行动工作小组办公室做好实施工作,按照工作小组提出的督导意见,与各责任部门和单位积极协商、协调、协作,做好专项行动具体工作的管理和服务,切实做好各阶段、节点把关,确保创建和合型和谐企业专项行动保质保量完成。
3.建立考核评价工作制度。
专项行动工作小组根据各阶段督导检查情况,对照进度,实事求是,严肃公正,定期对各节点的运行状况、阶段成果进行绩效考评。
专项行动工作小组办公室按时做好工作进展情况月报,及时汇总、呈报工作进度;积极做好工作协调,帮助基层解决困难,确保专项行动有序开展,取得实效;及时通报考评结果,科学分析考评信息,为专项行动工作小组提供客观真实的决策参考。
在专项行动实施各阶段和整体工作完成后,适时对各责任部门和单位的工作进行鉴定评估,对成绩优异的部门、单位和人员进行审定,提出表彰奖励方案,倡导争先、激励典型,确保创建和合型和谐企业专项行动保质保量完成。
第四篇:“三品”专项行动推动卫浴企业开展产品提质行动
汇集1565家卫浴企业信息
----
卫浴新闻 :http://
第五篇:xx企业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方案
Xx企业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关于集中开展“六打六治”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的通知》(安委„2014‟6号)文件精神,巩固我市近年危险化学品领域“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成果,保持隐患排查高压态势,按照国家及省局统一安排部署,现就我市开展危险化学品领域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大监管监察力度,督促企业不断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范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行为;健全并严格执行企业“三项制度”,深入排查整改安全隐患;落实企业安全生产承诺,全面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坚决遏制各类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确保我市第四季度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二、整治范围及开展方式
(一)整治范围。
全市所有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企业(以下统称“危险化学品企业”)。
(二)开展方式。
企业结合《危险化学品企业检查内容表》,举一反三,深入开展隐患自查;省局聘请中介机构选取易发生群死群伤、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和构成危险化
学品罐区重大危险源的企业进行隐患排查,并及时向省、市、县(市)区三级安监局进行报告;市局负责全市危险化学品领域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的组织领导,并具体负责对市属及以上危险化学品企业进行检查和整改复查;各县(市)区安监局负责对本辖区内市属及以下危险化学品企业进行检查和整改复查(包含县区内中石油、中石化、壳牌石油、道达尔石油所属加油站)。
三、整治内容和检查重点
(一)整治内容。
1、在建项目“三同时”执行及建设项目变更审查备案情况,特别是工艺、设备变更情况;
2、“三项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特别是《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三„2013‟88号)和《河北省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冀安监管三„2012‟145号)规定的企业应制定完善的主要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
3、企业管理机构(包括生产、设备、技术、安全等管理部门)及管理人员配备情况;
4、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的安全管理情况,特种作业人员持证情况,关键和重要岗位操作人员文化素质和操作技能培训、考核情况,全面落实《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保障安全生产十条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64号)情况;
5、工艺、设备、安全事故(事件)管理情况;
6、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装设自动化控制系统情况;
7、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估、检测、监控等情况;
8、安全生产保障设施、技术装备、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和使用情况;
9、落实《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要求,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事故隐患整改情况;
10、企业安全许可的情况;
11、危险化学品经营管理情况;
12、危险化学品企业罐区的检查还应按照《河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转发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化学品罐区安全管理的通知》(冀安监管三„2014‟90号)要求,对罐区监测监控、设备设施管理、日常运行、特殊作业管理、人员培训、应急管理等方面进行重点检查。
(二)检查重点。
1、检查企业依法取得安全许可情况,查看证照是否齐全并在有效期内;
2、检查企业产品和原料仓库的储存情况;检查企业供应、销售、财务台帐等,核查其原料、产品是否有变化,若发现未经许可擅自改变的,一律责令其停产整顿,并暂扣其安全生产许可证;
3、对照施工图、平面布置图和设备台帐,核查其工艺、设备改造情况,若发现未经许可擅自改变的,一律责令其停
产整顿,并暂扣其安全生产许可证;
4、对照操作规程和工艺操作记录,核查其工艺指标变更和记录的真实性,若发现未履行审批手续擅自变更的,一律责令其停产整顿,并暂扣其安全生产许可证;
5、自动化控制系统改造未通过设区市或省级安监部门验收通过的,一律责令其停产整顿,并暂扣其安全生产许可证;
6、对超设计能力组织生产的企业,一律责令其停产整顿,并暂扣其安全生产许可证;
7、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届满未办理延期手续,继续进行生产的,一律按高限实施处罚,并责令其停止生产;
8、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擅自进行危险化学品生产的,一律按高限处罚,责令其停止生产;
9、在检查中,企业以保密为由,提供原料、辅助材料、中间产品、产品、工艺等虚假信息的,一律吊销其安全生产许可证;
10、在专项整治中,责令停产整顿的企业拒不实施停产的,一律建议当地政府予以关闭。
四、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4年9月22日至30日)。市局召开全市危险化学品领域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动员会,传达省局动员会精神,制定并印发《唐山市危险化学品领域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方案》,对全市专项行动进行安排部
署;各县市区安监局结合本辖区实际研究制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并召开动员会,督促指导辖区内企业开展自查;危险化学品企业按照省、市、县(市)区专项整治工作要求,对照本企业实际召开动员部署会,制定本企业工作方案,并于9月30日前完成隐患自查工作。
(二)专项检查阶段(2014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
市、县两级安监局要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总体要求,制定专项检查计划,对辖区内企业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同时按照谁检查、谁复查的原则做好隐患整改督导及复查工作。市、县两级安监局检查每家企业均要填写《危险化学品企业检查情况表》和《危险化学品企业检查内容表》,并加盖检查部门公章,留档待查。
(三)督导总结阶段(2014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各县(市)区安监局及市属以上企业要以月为时间段,对本辖区、本企业隐患排查及整改进度情况进行汇总,于每月5日前将上月情况汇总,填写《危险化学品企业检查情况表》加盖公章后报市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局及市局将结合企业隐患整改情况展开抽查工作,并对抽查中发现的问题予以通报,及时发现并解决工作中存在问题。
2015年1月5日前,各县(市)区安监局及市属以上企业要对此次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情况进行全面汇总,并形成书面总结,报市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专项行动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按照省局统一要求,市局成立唐山市危险化学品领域打非治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简称“市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由市安监局赵立军副局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监察三处处长张卫江,危化处处长赫连峰担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局危化处,处长赫连峰担任主任,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全市危险化学品领域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的组织领导,具体负责安排分配安全隐患排查任务,督导、协调、调度、统计等日常工作,及时与省局沟通解决整顿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各县(市)区安监局及市属以上有关企业也应按照要求成立相应组织领导机构,负责本辖区、本企业内危险化学品领域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的组织实施,并明确一名信息联络人员,按照要求及时收集、汇总、上报专项行动进展情况。各县(市)区安监局及市属以上有关企业专项行动方案及领导小组名单、信息联络人员名单及联系方式于9月25日前报市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严肃查处隐患,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切实效果。按照省局工作要求,此次专项行动中检查出的隐患和问题不作为执法处罚的依据,请各县(市)区安监局和危险化学品企业消除思想顾虑,深入细致排查隐患。危险化学品企业要组织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全面自查,对自查出的问题及市、县
安全监管局检查出的隐患和问题积极进行整改,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安全生产。各县(市)区安监局要按照每家企业的实际检查情况填写《危险化学品企业检查内容表》,对排查隐患及整改情况实施档案式管理,务必做到一企一档,务求每项隐患整改责任、措施、资金、时限明确落实,隐患整改取得实效。同时对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由市、县两级安监局进行执法检查,依法高限处罚;对于拒不整改、整改无望或整改后依然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的,依法提请当地政府予以关闭,全面改善、提升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条件。
(三)注重工作统筹,同步推进重点工作。以此次打非治违专项行动为契机,统筹推进自动化控制改造、在役化工装置诊断、安全标准化等重点工作,督促企业践行本安全生产承诺,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如期完成。同时强化提升企业安全管理基础,深入剖析隐患背后的管理漏洞,采取相应措施从根本上夯实企业安全管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