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民工之家
“农民工之家”活动制度
为了进一步做好“农民工之家”工作,充分调动农民工建设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农民工的维权意识,提高村工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充分发挥村工会的作用,制定农民工之家活动制度。
一、建立永久性活动场所,充分发挥“农民工之家”作用。
二、“农民工之家”管理实行执行人负责制,具体组织活动的开展。
三、“农民工之家”的活动与时俱进,实行动态化管理。
四、“农民工之家”的活动面向全体,参加“农民工之家”的活动是全体教农民工的义务。
五、“农民工之家”的活动以人为本,从提高农民工的文化素质和务工本领、技能为出发点,积极开展培训工作。
六、镇、村工会全面指导和领导“农民工之家”的活动的开展,并及时采纳农民工的意见改进工作和活动方式。
七、农民工要爱护农民工之家的设施。
八、农民工要遵守活动时间和活动规则。
“农民工之家”工作制度
一、在村党支部和村工会的领导下,在村民委员会的支持下开展工作。
二、组织农民工会员学习《工会法》、《工会章程》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教育农民工爱国、遵纪、守法、敬业。
三、积极组织农民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认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让农民工有一技之长靠本领找岗就业。
四、抓好农民工入会登记和管理工作。
五、切实抓好外出农民工的有序流动,中介就业、权益维护、困难帮扶工作。
六、做好关心务工农民工、关爱留守儿童、关怀留守老人工作,适时帮助解决外出务工农民工的生产、生活、子女上学等实际困难。
七、加强基础建设,健全各项工作制度,人员分工明确,岗位职责清楚,工会工作管理科学化、制度化。
八、建立工会信息工作制度,及时交流工会工作情况。
九、做好宣传教育和思想发动工作,让农民工充分认识了解工会,懂得依靠工会组织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十、积极帮助务工人员签好劳动合同,调处矛盾纠纷,维护好农民工合法权益。
第二篇:指尖上的“农民工之家”
指尖上的“农民工之家”
【编辑留言】时至今日,互联网已和每个人的生活融合在一起,甚至成为人们与外界沟通不可或缺的工具。因此,当工会考虑如何能更好为职工提供服务时,应用互联网就成为一个必然选择。
但问题是,工会究竟能用互联网做哪些工作?究竟以什么样的互联网工具,才能真正和职工建立密切的沟通,而不是形式上的?
沈阳市总工会农工部推出的“爱异客”APP,或许是值得借鉴的范例。
如果你是一个打工的异乡人,踏上陌生的土地时,你最想得到什么?
你必然想找到一样依托,这依托可以是一份工作、一个朋友、老乡,或是一个能真心帮助你、为你着想的机构,总之,你最不希望的,是无依无靠的孤单。
异乡人,如果你踏上的是沈阳的土地,那么恭喜你,只要打开手机下载一个软件,进行简单注册,就可以立刻成为沈阳市总工会的会员。通过手机,你能看到这城市招聘的信息,可以学到在这城市生存的攻略,可以视频掌握新技能,如果遭遇了劳资纠纷,打开手机就能得到法律援助„„
成为这里工会的一员,也就成为这座城市的一员,你,就不再是异乡人。
这就是沈阳市总工会推出的“爱异客”手机APP,给来沈务工的异乡人一份“本地人”的安全感和实实在在的帮助。
一分钟联系上工会
在此之前,如何让农民工融入工会的大家庭是一件颇令人挠头的事情。进城务工人员来自全国各地,并不经任何官方登记,直接进入以民营为主的企业打工。工会和农民工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手段。据统计,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沈城务工的农民工不断增多。目前全市常住外来务工人员已达70余万人,主要集中在建筑施工、餐饮服务等行业。他们为城市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但由于只专注于自己的生存圈子,他们无法和这个城市的相关政府部门乃至娘家人――工会形成有效对接,当遭遇到劳动争议、就业培训、社会保障等诸多问题时,无法获得和正常市民同样的待遇。
“互联网+”大潮的形成,似乎为解决这一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随着农民工的日益年轻化,超过80%的新生代农民工都拥有智能手机,能否通过移动互联网,建立一个“指尖上的农民工之家”,让农民工和工会通过无线网络建立密切联系?这成为沈阳市总工会思考并付诸实践的课题。
在经过3个多月的酝酿后,由沈阳市总工会农工部主导建设的、沈阳市农民工专属APP手机软件――爱异客在2015年5月19日正式上线运行。
外地人来沈务工,只需用手机上网,一分钟下载爱异客软件,再用一分钟时间完成简单注册,就可以得到沈阳市总工会通过该软件提供的“信息动态、农民工入会、维权帮扶、空中课堂、新市民风采、进城攻略、会员服务和就业岗位提供”等9项服务。
异乡人的生存宝典
点开爱异客软件中的“岗位提供栏目”,一长串发布招聘信息的企业名称跃然入目,例如沈阳某知名五星级酒店发布招聘信息,招聘岗亭收费员、服务员、搓澡工等若干名,工作要求和待遇逐项介绍;再往下,一家钢构公司的招聘启事中,需求的焊工、铆工、组立、埋弧焊、剪板、摇臂钻、矫正、喷漆工、打磨、下料、抛丸、力工、吊车工等十余个工种近200个岗位,都是适合农民工快速上岗的工作;再向下翻查,来自家政公司、建材公司、工程、机械制造、销售、保险、超市、安保、电器、医疗、软件等行业的招聘信息琳琅满目。而且信息栏目保持更新,不断有新的招聘内容加入。值得注意的是,每个企业的招聘信息的页面上,都直接带有该企业的联系方式,这意味着,农民工可以直接给用人企业打电话,不用通过任何中介,为农民工节省了时间成本和中介费用。
帮助农民工找一份理想的工作,让他们用最短的时间在沈阳站住脚,这或许只是满足新市民的最低要求,毕竟在一个陌生的城市生活是一项复杂的事。“爱异客”APP像一个市场化的手机软件那样,真正从使用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在软件上开设的空中课堂,可谓包罗万象。例如:乘火车需要注意什么、乘地铁应注意什么、如何安全使用手机、被困电梯怎么办、如何安全使用自动提款机、租房或住集体宿舍应注意什么、什么样的拖欠工资行为公安机关将立案侦查、沈阳市各县区法律援助中心联系方式、沈阳市教育局对农民工子女入学的相关规定„„
整个栏目分为生活、法制、维权、工会、子女入学、安全、就业、权益、城市九大类别,几百条内容,涵盖了在城市生活的全部内容。
“可能对于本地人而言,这些知识都是常识。但对于我们这些外地打工的人来讲,却是不折不扣的生活宝典。”四川来沈打工的周雨桂对记者说,她当初从同乡那里知道有这样一个软件,装到手机里,用了五六天时间细读了“空中课堂”中的所有内容,那份身在异乡的彷徨减轻许多,很多事心里都有了谱。
沈阳市总工会农工部部长蒋阳介绍:沈阳市总工会对“爱异客”这款软件仍在不断改进中,近期准备推出法官在线网上心理咨询等新栏目,让新市民通过这款软件获得更多帮助。农民工可利用“爱异客”平台的劳动争议咨询、工伤咨询、欠薪咨询、法律援助咨询等维权栏目,通过文字描述和照片等方式提出诉求,通过“网上申请、上传证据、网上审批、资金打卡、信息存档”等程序获得网上帮扶。
网络工会有多远
通过“爱异客”APP感受到工会提供的贴心服务时,来自异乡的打工者自然心生加入工会的意愿,而这也正是“爱异客”起到的作用之一。
蒋薇薇是一名外地来沈务工人员,在沈阳多年都没有加入工会组织,她不知道怎么加入,更不了解加入的好处。但通过“爱异客”APP,她了解了一切,并成为第一批爱异客服务中心工会的会员――2015年6月26日,第一批23名外地务工者在沈阳市总工会的爱异客服务中心工会汇合,他们手持工会会员证,面向工会会徽庄严宣誓,正式加入爱异客服务中心工会。这是沈阳市乃至全国的第一批通过网络加入工会组织的农民工新会员。爱异客服务中心工会为每名新会员发放了一件印有工会标识的T恤衫和工会会员证。
“使农民工更加快捷地通过网络找到工会组织,参加工会活动,享受工会服务。在“爱异客” APP上线同时,我们成立了爱异客服务中心工会,使农民工通过“爱异客”平台在网上完成申请、网上入会审批、网上流转和网上会籍管理,与沈阳市工会会员信息数据库实现有效对接和数据同步,在全国开了先河。目前,全市已有数以万计农民工通过爱异客申请加入工会组织。”沈阳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农民工快捷加入工会,就可利用“爱异客”APP获得各项服务。同时,沈阳市总工会对市农民工维权中心进行改造,建立“沈阳市农民工之家”,在维权、入会、帮扶、培训和服务等方面为农民工提供服务,常年开设电工、月嫂、面点师等常规培训,提升他们的技能素质。通过现代化的“键对键”服务和传统的“面对面”工作有机结合,使“网上农民工之家”及“网下农民工之家”形成“线上线下、一虚一实”的两个工作平台,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农民工的需求。
方便、快捷的线上服务模式吸引了无数外来务工人员为“爱异客”APP点赞,作为一款工会研发的APP软件,推出仅仅半年多的时间,就获得了5.2万的下载量(截至2015年年底统计数据),其未来的发展空间,只能用不可限量来形容。
实际上,“爱异客”的成功值得所有工会人士思考――当各行各业都积极筹划自身的互联网+蓝图时,我们究竟应该怎样设计属于工会的互联网+模式。如果仅仅是将工会的原有工作模式搬到网上、把互联网只当做一种信息发布渠道,那么显然是一种“伪+”。只有真正应用互联网思维,站在用户(职工)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提供更方便、更实用、更快捷的服务,如何通过互联网让会员更容易和工会建立直接的沟通,才算是迈入了互联网+的门槛――这并不是终点,结合科技的发展,目前已有工会组织出台了“将整个工会搬到网上”的构想,这种构想意味着未来工会的工作模式将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而“爱异客”APP已经是众多尝试中的一种成功。工
第三篇:农民工
农民工就业状况及其相关问题调查报告
作者:弓娜(200922050204)
指导教师:
摘要:农民工,通常简称民工,指从农村进入城市,依靠替僱主工作为谋生手段,但不具备非农业户口的社会群体。农民工首先面临的就是就业问题,然而,目前农民工的就业面临很多问题。比如就业难,工资低,就业歧视等,因此,这些问题不仅仅是个人问题,更是一个国家一个名族应该深思的问题。关键词:农民工,就业待遇,公平,歧视
按照学习落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实践教学活动要求,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在扎实进行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深入基层开展了认真调研。深入到市区街道及开发区,对自己身边的农民工进行访问调查,特别是对农民工就业状况进行了详细调查。
基本情况
经过实地到有关部门核实,据调查统计,全市农村总人口数为469006人,农村劳动力(男16-50,女16-45周岁)总数为254831人,其中男141628人,女113203人。外出务工劳动力数65683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5.8%。其中市外务工人员17101人,占外出务工人数的26%。
就业状况
我市农民工就业的特点是务工地点较近,一般在本市或在周边县市,有少数远途务工人员。就近就地实现转移的占50%以上,由于多数离家较近或就工务工,求职就业选择相对灵活。异地远途务工人数少,失岗返乡农民工无明显增多。&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一是因为失岗而返乡的农民工无明显增多,因此对就业岗位的需求没有显著的增加。二是企业发展迅速,提供的就业岗位显著增加。全市新建企业、扩产项目增多,县域企业、民营经济、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增加了一大批新的就业岗位,仅人力资源市场提供的就业岗位,今春就比去年同期多2100多个。三是房地产业迅速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一方面,虽遇经济危机房地产业相对低迷,但已具规模尚在苏醒拓展的建筑市场为一大部分农民工提供了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市区建成的一大批商业经营房及门店投向社会,吸引了部分求职人员转向自主创业,并吸纳了许多求职人员就业。四是企业用工行为进一步规范。同时,随着企业用人观念的转变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部分大中企业积极保障职工利益,虽然出现阶段生产减停,但能给职工发放生活费,有的实行“干一休一”等方式轮休,立足长远,规避困难时期的裁员,为职工保留了就业岗位。还有极少数求职人员对现有的聘人岗位或工资待遇不满意,还有部分农民工,特别是年龄偏大的或家庭妇女,根据家庭及个人特点,不愿从事固定岗位,选择到劳力自由市场找活打短工。
农民工就业面临的相关问题
就业歧视使农民工成为城市社会的制度性弱势群体。就业待遇公平关系到农民工能否逐渐走出弱势群体田境,向社会的中间阶层流动,关系到现代城市“纺锤形”的和谐社会结构形成。从就业机会、就业收入,就业权益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来分析进城农民工的就业待遇公平性的现象和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1、进城农民工就业歧视的主要表现
1.1 就业机会歧视
目前,对农民工的就业机会歧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直接对农民工城市就业进行行政总量控制、职业和工种限制。如政府允许和限制使用外来劳动力的行业、工种和职业清单。在这种职业保留和劳动用工限定的制度下,农民工大多只能进入“二级劳动力市场”从事城市劳动力不愿从事的脏、累、差等行业的工作。(2)对农民工城市就业的歧视性收费。农民工离开农村时要交费办理身份证、未婚证、计生证、毕业证、待业证等,还要交计划生育季度妇检保证金、公粮水费和三提五统保证金。此外他们在城市还要交费办理暂住证、健康证等。这些歧视性收费提升了农民工的就业门槛。(3)对城市居民就业和再就业的特殊优惠政策与措施,造成了竞争环境的行政干预和事实上的不平等就业,是一种变相的和更为隐蔽的保护本地居民就业排斥外来劳动力的间接性雇佣歧视。
1.2 就业收入歧视
所谓就业收入歧视,是指有相同生产能力的劳动者获得不同的劳动报酬。对农民工的就业收入歧视主要体现在使农民工被迫接受低工资和同工不同酬。在调研中发现,接近半数的农民工每天工作时间在12小时以上,大大高于平均的劳动时间,而他们的收入却大大低于平均收入,被调查对象月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人数占到了七成以上。这造成了劳动与收入的极大不对等。
1.3 就业权益歧视
由于农民工身份归属的悬置,同样情况下其权益更易受到侵害,如拖欠克扣工资、工时过长、劳动条件差、基本人权问题受到损害等。调研中发现,在许多企业,对农民工并不是按月支付工资,而是每月只发少量的生活费,全额按季度或者年末结算,企业常以这样的方式拖欠农民工工资。调研数据显示,只有三成被调查者中没有出现曾被拖欠过工资的情况,这是对农民工劳动力再生产过程的破坏。对农民工就业权益损害和歧视的最直接后果和体现,是农民工城市贫困和农民工与城市社会的冲突激化。课题组对农民工进城——工作——受害——犯罪的过程相关调研发现,城市居高不下的农民工犯罪更多的是一种“收入自救式犯罪”。
1.4 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歧视
我国的社会保障和城市福利制度是按城镇正规就业模式设计的,由于农民工多数在城市中非正规部门就业,农民工长期被排斥在城镇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体系之外。农民工没有工作可干,不能被计入失业范围,没有权利找劳动行政管理部门帮助,也难于享受劳动管理部门提供的支持和服务;农民工无权享有城市住房改革中的任何优惠政策,即使购买商品房。也很难有市民一样的银行按揭贷款待遇。
尽管社会保险已逐步开始吸收这一群体,可是参保数量却仅占极小的比例。农民工在经营活动、年龄、地区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异质性,不考虑这一群体的复杂性以及由此带来的特殊需求,仅仅是简单地将他们吸纳到原有体系中,使得许多相关规定并不适用。所以从形式上看,目前农民工虽获得了参加保险的支持,实际上却由于缺少细致的、有针对性的设计而在操作上存在许多难点。
2、当前农民工就业待遇不公的原因分析
2.1 歧视的直接根源:由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派生出的户籍制
我国是在资本稀缺的发展阶段上推动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发展,政府为压低重工业发展的投资成本,首先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垄断农产品的定价、收购、运输和分配,以低价获得基本农产品,并以低价分配给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部门和城市职工,这样政府将压低重工业发展成本的负担转嫁给了农业部门和农业生产者。另外,由于重工业资本密集程度高,劳动吸纳能力较弱,为了保障城市居民充分就业,户籍制应运而生,通过户籍制限制农民的居住地和务农身份,有效地将农村人口控制在城市体制之外,从而相应地建立起城市福利体制。除了住房、医疗、教育、托幼、养老等一系列排他性福利之外,以保障城市劳动力全面就业为目标的排他性劳动就业制度是这种福利体制的核心。
2.2 歧视的制度基础:户籍制度改革与经济社会配套政策衔接不顺
歧视的制度安排框架中,户籍制度的形成、强化、松动和改革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制度变迁,在变迁过程中有着明显的路径依赖,户籍制度与其他制度互相影响、共同变化,使得户籍制度不仅被赋予了权利和经济的内涵,而且直接演变为一种区别对待农民工与城市职工的符号,在此制度基础上产生的与之紧密相连的就业规定、社会管理与福利等政策成为对农民工身份歧视的具体制度安排。户籍改革本身并不复杂,但附加在户籍制度之上的相关社会经济政策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利益分配格局却是错综复杂的。最低生活保障、社会保险、义务教育、职业培训,还有农村土地承包和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等与户籍改革相关的现行法律法规政策的偏向性使得农民工就业待遇歧视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2.3 歧视的消除障碍:法律、司法以及行政救济的无力
我国《劳动法》第12条平等就业条款只是反对基于“民族、种族、性别和宗教信仰”的就业歧视,但并未规定基于“社会出身”的歧视,对农民工的就业待遇歧视并未纳入《劳动法》的保护范围。另外,根据我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以及《劳动法》的相关规定,我国劳动争议的受案范围并不包括就业歧视。同时,现有民事法律也没有对就业歧视作出具体规定,受害人无法依法提起诉讼,要求用人单位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此外,受歧视农民工还无法获得充分的行政救济。《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规定了9项具体的劳动保障监察事项,但没有将就业歧视明确规定为劳动保障监察事项之一,加上我国没有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法,有关就业歧视的规定分散在各种法律法规中,就业歧视现象并没有得到各地劳动监察部门的应有重视。劳动保障监察人员少、力量弱与劳动监察面广、任务重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工就业权益的维护尤其困难。
3、提升农民工就业待遇公平度的对策建议
3.1 清除制度障碍
针对农民工问题的复杂性、过渡性,国家在解决农民工问题时应当有近、中、长期对应之策。在近期,各级政府要认真清理歧视农民工的政策法规;尊重和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消除对农民进城务工的歧视性规定和体制性障碍,使他们和城市职工享有同等权利和义务。解决城市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应着眼于长期的就业能力补偿,而不是制度性保护,使他们接受劳动力市场带来的正常成本。同时,政府部门使用农民工要率先垂范。在中长期。国家要建立和完善反歧视立法,建立反歧视专业机构处理歧视问题。
3.2 增强法律援助
首先,要尽可能将反农民工就业歧视纳入法制化的轨道。我国没有专门的反就业歧视、促进平等就业的法律。已有的法律规范,对什么是就业歧视,由谁来认定就业歧视,受就业歧视侵害的人如何获得救济,实施就业歧视的用人单位应该承担何种法律责任都未规定。因此,国家有必要制定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法》以保障基本人权。
其次,要规范城市雇主的行为。规定雇主在雇佣农民工时必须签订劳动合同,以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在不能及时得到工资时。农民工应得到补偿,为继续做好维护农民工权益工作。各地劳动保障机构应进一步加大对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加强日常巡查和专项监察,对侵害农民工权益问题突出的地区、行业和企业实行重点监察;建立完善举报制度,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依纪严肃处理;对涉及农民工利益的政策调整,要在政策出台前后广泛做好有针对性的宣传工作。
3.3 完善公共就业服务的平台
一是建立城乡统一、平等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加快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工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不合理限制和乱收费;开放城市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免费向农民工提供就业信息、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二是在就业培训方面,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强职业技能和法规政策培训;农民工可以同等条件参加本市职工技术晋级考试,合格发给技术等级证书。农民工通过自学达到合格以后,在学费报销、晋级、奖励等方面应和本市职工享受同样待遇。三是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农民工子女中的一部分是未来的流动人口,让流动民工的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就是在提高未来流动人口的素质。进一步改善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环境,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适应城市化进程的大趋势。四是要坚持分类指导、稳步推进社会保障,优先解决最紧迫的工伤保险、大病医疗保障。建立农民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保险续保、城乡接轨、部分统筹金可以随个人账户转移等政策。对符合条件、生活困难的农民工应纳人大病救助体系和城市生活最低保障体系。
3.4 营造平等对待农民工的社会环境
就业待遇歧视下的农民工,绝大多数将自己归类为城市农村之间的边缘人。在调研中发现,他们更多地寻求其初级社会网络的支持,组成了“浙江村”、“河南村”等城市中老乡的居住格局和社交圈子。这种自我归类促使农民工建立起心理防御机制,用以平衡自己的心理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但长期来看容易导致他们内在的焦虑情绪增加以及外显暴力事件增多。这将更加恶化外界对于农民工的认识和定位,进而导致新的歧视的产生,形成恶性循环。
在营造平等对待农民工的社会环境方面,一是要利用媒体的影响力,曝光歧视,宣传平等,形成平等对待农民工、促进社会融合的气氛。二是允许各方面对歧视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和对话,使整个社会了解歧视的不同形式,歧视的社会危害性,让公民来决定什么不应该被歧视,使公民权利意识和平等观念深入人心。第三,促进政府和民众双向互动,即社会大众的呼声通过多种渠道传达到决策层面,政府的承诺通过国内立法、宣传和监督工作落实到对公民权利的保护。一是多渠道多形式加强对求职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缺乏就业技能或技能素质偏低仍然是制约求职人员就业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须强化对城乡求职人员的劳动技能培训,确保人人有技能。对已有一技之长的,开展技能提升培训,落实对口岗位;对缺少技能的,根据企业需求开展定向培训,推荐岗位;对有就业意愿外出务工的,培训后颁发职业资格证书,持证求职。同时,建立境外务工培训服务体系,培训输送境外务工人员。近期,我们将免费对600名培训合格人员颁发职业资格证书。为做好就业培训工作,我们建议政府加大投入,进一步加强对统筹城乡就业培训基地的设施配套和师资队伍建设,以发挥好劳动技校和基层企业定点培训基地的作用,开展好定向培训、订单培训和委托培训,为企业提供技能型、适用型人才。二是加强就业服务网络建设。完善县、镇(街道)、社区、村庄四级互联就业网络,所有就业岗位归口汇总,通过网络互联直到村庄,利用网络送岗位下乡。同时,对求职务工农民工及个人资料,由村协理员、社区、镇(街道)到县就业办,从下到上反馈汇总数据,网络与企业对接,向企业推荐。我们还将通过建立务工求职农民工管理档案和全县企业用工数据档案,随时掌握农民工在岗位就业状态和下岗失业情况、企业用工情况,确保企业用人与求职就业密切有序衔接。为促进农民工就业,我们建议做好与部门包村工作的结合文章,让各部门包村组摸清所包村农民工就业情况的底子,并落实帮扶就业措施,积极帮助农民工找岗位,促就业。三是规范完善下岗职工创业园,加大措施扶持创业。由于金融危机造成部分企业效益下滑,部分企业员工工薪相对降低,部分求职人员倾向于选择自主创业。下一步,我局将采取积极措施,加快下岗职工创业园配套建设,强化服务,规范完善,真正建成下岗职工创业的孵化器。同时,建设好创业“项目库”和创业专家指导“智囊团”,并积极开展创业技能培训,协调有关部门落实优惠政策,降低工商注册门槛,执行好税收优惠、小额贷款、创业培训补贴、岗位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创业典型奖励、财政贴息、创业扶持资金等优惠政策,激励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部队退役人员和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增加创业项目,带动一大批人员实现就业,从而真正实现“人人有技能、个个有岗位、家家有产业”的目标。四是从劳动保障角度充分考虑企业利益,帮助企业进一步稳定职工队伍。部分企业特别是小型企业由于生产成本和效益问题,职工保险待遇等不能全面落实,致使员工不固定,流动性大。下一步,我局将对企业合理进行分类,根据规模效益合理确定社保基金基数,尽量减轻企业负担,使企业能够全面落实各项保险,保障职工权益。同时,通过指导企业合理用工,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加快发展。
农民工就业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不仅需要农民朋友积极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提高自身素质,把握就业机会。更需要政府发挥自身作用,做好就业制度创新,劳动者技能培训,就业信息收集与发布,进城务工人员的权益维护等方面工作。具体部门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积极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确保农民工就业的良性有序运行。
参考文献:
[1] 朱启臻.中国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2] 张艳玲,李鹏.农民工失业调查[J] 财经.2009(10)[3] 谢元态.我国农民工“退保潮”问题产生的根源分析-以东莞、深圳为例[J].经济纵横.2008(9)[4] 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M] 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 2006 [5] 刘怀廉.中国农民工问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5 附录:
[案例1]男,30岁,未婚,四川省白沙县人,小学文化程度。1995年6月第一次进城务工。问:您对农民工就业问题怎么看待?
答:能就业,但面临的问题很多。问:实际上,城里人还是看不起你们,对吗?
答:其他的人对我们还可以。城市里的人哪,对你打工仔,对你这个农民哪,不是看成一样的人,是分成两样人,你是打工的始终是打工的,你是农民始终是农民,地位低一等了,低一等以下还以下。
[案例2]女,34岁,已婚,甘肃省泾川县人,初中文化程度。1992年2月第一次进城打工。理发店女工。
问:你觉得农村人和城里人平等吗?
答:不平等啊。人家就觉得你是农民,我是城里的,就是有歧视的。
[案例3]周某,男,20岁,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茅庵乡人,初中文化。2001年2月开始外出打工。
问:如果有可能,你愿意永远留在城市里吗? 答:不愿意。问:为什么?
答:因为城市里不是很理想。在城市里如果失业的话,没有办法,可能你连怎样种蔬菜都不知道,全靠工作维持。如果是在农村,不管怎么样,至少还可以种点东西吃,有土地,自己种自己吃。
[案例4]男,38岁,北方人(籍贯未知).1988年第一次外出打工,现在张家港市长桥镇卖水果。访谈时在苏州火车站候车厅接人。问:那您是准备长期在外面吗?
答:在我们北方有句话:树高千丈,落叶归根。我在外面,再干十几年,还是会回去的,这里毕竟不是家乡。问:您没想过把户口落在这里吗?
答:没有,我如果想办法可以把户口落下,但是对我用处不大,家里的地也会被收回去,我觉得不划算。小孩也不上学,要户口意思不大。
第四篇:农民工
新华网江苏频道南京3月15日电 如今,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富有”,已经成为江苏溧水县农民的新时尚。
请戏上门成为普遍的时尚。溧水县和风镇沙塘庵村近年来大力发展粮油力口工业,生产经营粮油制品,生意十分红火,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富裕起来的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追求也十分丰富。今年元宵节该村村民自发筹集2万多元,从安徽请来专业剧团,把戏演到了家门口,村民们着实过了一把戏瘾。
同时,一些带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艺活动开始得到挖掘整理,重登舞台,农民群众在自娱自乐中丰富着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长期以来,由于资金问题,洪蓝镇青圩村村民只能对着天空长叹,看着残存的马灯暗泣。近年来,该村很多村民走出家门,走向全国各地,有在沈阳办起皮鞋厂的,还有在国外打工的,一张张汇款单从各地飘来。今年春节期间,青圩村的老老少少们都聚在一起,开始筹划着将停跳多年的青圩马灯再跳起来。不几天,就筹集了21000元现金,以神奇般的速度组建了一支有108人的青圩马灯队,在90多岁高龄的许立勋老人的指导下,轰轰烈烈的跳起来了,吸引了周边很多群众前来驻足观看。白马的双狮,晶桥的手狮,东屏的旱船、犟驴,这些流传很久的艺术形式,在近年龄溧水农村又得以显见。很多村庄都已自发形成常年的舞蹈队,活跃在镇村,吸引着慕名前来观赏的城里人。以前,农村办大事、办喜事少不了要办上十几桌酒席,现在这种状况有了很大改变,请戏上门、包租电影、播放科教片成为人们的首选。不断丰富文化生活的同时,该县94个行政村分别建立了文化中心户,农民们除了订书看报外,还积极邀请有关专家、技术人员现场教授技术,参加农业科学知识培训学习,及时了解最新的农业动态。永阳镇义浪头村50户人家中就有30户搞蔬菜种植,每逢雨天或农闲,他们就聚在一起,交流种植经验,讨论如何增收。据初步估算,像这样的学习,一年能有40天左右,由于科学种植,他们种的蔬菜的成熟期比一般农户要提前3到4天,江宁、句容的批发商蜂拥而至,抢订一空,农户们每年因此可增加收入2万多元。
公民科学素质的城乡差距十分明显,劳动适龄人口科学素质不高;大多数公民对于基本科学知识了解程度较低,在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等方面更为欠缺,一些不科学的观念和行为普遍存在,愚昧迷信在某些地区较为盛行。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低下,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之一。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基础性社会工程,是政府引导实施、全民广泛参与的社会行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人均接受正规教育年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学生科学素质结构存在明显缺陷;社会教育、成人教育的发展尚不全面和深入,公民缺少接受终身教育的机会。科普长效运行机制尚未形成;科普设施、队伍、经费等资源不足;大众传媒科技传播力度不够、质量不高。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未能有效满足社会需求,公民提升自身科学素质的主动性尚未充分调动。
一、农民工在促进城镇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民工已成为我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广泛分布在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为城镇繁荣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2009年我市农民工监测数为95.5万人,占城镇人口比重为48.2%,其中在市域内务工的农民工30.4万人,占城镇人口比重为15.3%;再加外地流入的农民工,咸阳市域内农民工占城镇人口比重22%左右。
农民进城,为城市发展增添了活力。脱离土地的农民工,进入城市后,以新市民的角色成为城市社会发展的积极推动者,推进了城市经济发展和工业
化进程。由于大多数农民工从事的是制造业、建筑业及商贸服务业等,填补了城市人不愿从事的岗位空缺,缓解了城市蓝领不足的就业矛盾。在我市加工制造业中农民工占到75%以上;在建筑采矿业中占到90%以上;在环卫、家政、餐饮业中占到70%以上。
农民进城务工,推动了社会的不断进步。随着经济发展将会有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这意味着我市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民素质的提高。要提高农民素质,必须借助于城市化。这是因为,农民工进入城市,经过现代城市文明的洗礼和熏陶,其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心理结构、文化水平、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法律意识会发生深刻变化,其整体素质会得到较大提升,这对于实现城乡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2009年农民工调查显示,大多数农民工将“参加教育培训”列为在城市立足的第一需求。
二、2009年咸阳市农民工监测调查有关数据
农民工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产生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为城乡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对农民工发展变化情况的分析研究有助于科学制定农民工政策,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009年监测主要数据:
1、全市农民工总人数95.5万人,其中市域外农民工65.1万人。
2、外出农民工月平均工资1200元。3、2009年返乡农民比08年底减少4.5个百分点左右,农民工就业大局稳定,处于正常水平。
4、吸纳我市农民工人数最多的省份为江苏和广东,外出农民工中有30.1%的人员在此务工。
5、通过政府组织或中介公司组织外出农民工比例68%。
6、外出农民工中参加过各种专业技术培训人数占37.5%。
7、农民工从事的四大行业依次为制造业、建筑业、住宿和餐饮、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8、农民工收入的用途依次为日常生活开支、建房购房、农业投资。
9、拖欠工资现象减少,95%的农民工能如期拿到工资。
10、农民工输出地社会保障不理想,各种保险投资低。
三、农民工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目前,我市农民工工作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一是农民工培训不稳定,平均文化程度偏低;二是以90后为主体的新农民工外出就业以见世面为目的,吃苦性不强,受务工环境和工资待遇等因素影响较大;三是从事工作技术含量低、报酬低;四是一个普遍问题,即农民工在外社会保障差。因此建议:一是要加强农民工培训,加强政府就业引导,培训工作要灵活多样,注重效果,劳动、人事、安检等单位在农民工资格认定、证件发放、工作保护方面多给予方便和服务,各级政府要把支持农民工就业当作增强农民收入,发展地方经济的大事常抓不懈、求数量、保安全、促稳定。二是针对全市农民工外出地相对集中的特点,在广东、江苏等地健全有关农民工服务、咨询机构,帮助农民工安全就业,了解农民工就业信息,扩大就业渠道,降低就业风险,防患于未然;
还要加强同打工集中地政府有关部门的联系,争取多方支持,努力为农民工营造一个和谐、高效的工作环境,使农民工走得出、站得住、有收效、有发展。三是全面发展农村经济,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在农村社会治安、生产服务、义务教育、应急保障等方面打造一流硬件设施,构建农民工外出坚实平台,使农民工人走得了,心放得下,生产、家庭两发展。
第一,为中国经济起飞持续提供了充裕的廉价劳动力
第二,壮大并更新了中国产业大军
第三,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难题,为三农问题困境踏出一条坦途
第四,农民工成为中国农村社会脱贫的主力军
第五,大量农民工进城冲击着城市消费,已经改变了并继续改变着城市消费规模、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
第六,对传统中国农村的生育观念起到了根本性冲击
第七,推动了中国城市扩容与小城镇的建设
第八,为中国市场化的进程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第九,将城市生活的新观念,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新规范,带回了农村
第十,农民进城打工,事实上在培养着一代新型农民,即农夫转变为农商
大约四分之一个世纪的经济体制改革,有一个新的阶层迅速形成壮大:农民工阶层即农工阶层。
当然,“农民工”称谓,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叫法。从严格意义上讲可能是当今中国大陆最令人无奈的一个概念。湖南耄耋老者萧一湘早些年就呐喊为“这个不伦不类的‘农民工’更名”,近又有学者章立凡再次呼吁应废止“农民工”称呼。没有办法,正像当年报道焦裕禄说“我们是灾区”不合语法,但都这么说也就成为警句一样,更换农民工的叫法,不仅文化成本太高,事实上根本做不到。
中国农民工,一个庞大的打工阶层,据有关方面统计现阶段农民工总数已逾1.2亿直奔1.5亿,已成为中国产业大军的主力:占全国加工制造业总数的68%,占建筑业的80%,占第三产业的批发、零售、餐饮业的52%。说他们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数量最大的[民族]雇佣劳动人群恐怕没有什么争议。现今中国农村,80%的家庭有人在外打工,这意味着有七到八亿人与农民工有直接经济关系,加之农村家庭与城市家庭的亲情联系,在当代中国有十亿以上的人口关系着农民工!今天,人们大都认同是改革将中华民族的经济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GDP做大了,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大经济大国(尽管从人均角度看名次十分落后)。人们享受到了改革与发展带来的果实。然而,农民却并没有水涨船高式地分享中国GDP的果实。我曾套聂耳一首著名歌词说过:他们种的粮,他们盖的房,分享盛宴场,罕有他们档。是啊,排排坐,吃果果,却少有农民的档位。
显然,这是很不公平的。农民工为中国的GDP贡献了大约四分之一的份额(2004年),为经济发展付出的巨大代价,与他们获得的微不足道的回报相比,太不相称了。中央连续发的“一号文件”,在农村取消农业税,在某种意义上解读,就是为消除这种不公平所做出的重大政策努力。2006年全国人大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多次重点提到三农问题,并保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将有更多的财富进入农村。这无疑是一则令人兴奋的消息。
我们必须正视农民工阶层,必须深刻认识他们对经济社会做出的巨大贡献。农民工阶层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我给出的规定是:当今中国经济社会非农村中人数最多的,牵扯社会关系最为广泛的,在改革中地位发生变化最明显的,以劳动为资源对中国经济发展贡献最大的劳动阶层。
似乎没有多少人注意到,农民工阶层的出现与发展壮大,给中国经济社会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具有什么样的划时代历史意义?在我看来,农民工阶层的形成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中具有以下十大革命性意义。
农民工作为中国农民向工人阶级转化的一种特殊过渡形式,在职业、收入形式、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群体规模、社会贡献等外在属性方面初步具备了工人阶级的基本特征,而在社会地位、综合素质等内在属性方面与城市工人阶级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呈现出阶级属性的“二重性”。辩证地看待农民工的阶级属性,对于促进工人阶级队伍的团结和统一、扩大党的阶级基础、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间出现的规模巨大的新兴社会群体,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支重要人力资源,他们具有我国现代工人阶级的一切本质特征,是我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一、农民工是中国农民向工人阶级转化的过渡形式
农民身份向工人身份的转变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工人阶级不是从来就有的,从历史上看,工人阶级是产业革命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一方面,资产阶级为了发展资本主义大工业和追求利润,通过圈地运动的方式使农民与土地相分离,农民被迫地实现了向工人阶级的转化,正如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对农村居民断断续续的、一再重复的剥夺和驱逐,不断地为城市工业提供大批完全处于行会关系之外的无产者。”①
中国农民向工人阶级的转化经历农民工这一过渡形式,与中国特殊的制度安排密切相关。建国初期,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未受限制,迁入城市的农民在身份上也彻底地转变为城市的正式职工。随着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的确立,以及城市建设发展缓慢,无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社会福利以接纳农民进城,政丨府开始通过户籍管理来控制农民进城。195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以及随后出台的一系列相关政策和规定,形成了以户籍制度为中心,附着了住宅、粮食供给、就业、医疗、养老保险、劳动保护等多项制度在内的城乡二元结构制度壁垒,这种制度壁垒不仅限制了农民向城市流动,更严重的是将城乡居民分成两个不同的社会身份,在城乡居民之间形成了有差别的“国民待遇”,户籍制度的功能出现异化,成为区分城乡居民国民身份的重要标识。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居民冲破重重阻力纷纷进城打工谋生。在“民工潮”的冲击下,城乡二元结构制度壁垒开始松动,但这种制度上的松动十分有限,到目前为止进行的户籍制度改革也只是恢复了农民居住和迁徙的权利,而在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保险等事关农民工根本利益的问题上,进城农民工无法享受与城市正式职工同等的待遇。此外,城乡二元结构制度壁垒使得长期生活在城市福利城堡中的市民“天然的具有获得社会资源和占据竞争方面的优势,形成„一等公民‟的身份优势意识,”②
他们对农民工普遍存在着偏见与歧视,在他们眼中,农民工始终摆脱不了“农民”身份的标识,在此情况下,农民工无法融入城市主流社会和主流文化,成为游离于城市社会之外的边缘群体。可见,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城乡二元结构制度壁垒从根本上阻碍了进城农民身份的转变,“农民工”便是农民向工人阶级转变过程中遭遇城乡二元结构制度壁垒的阻碍而形成的产物。城乡二元结构制度壁垒使进城农民不能彻底地实现向工人阶级的转化,而这种转化的不彻底决定了农民工的阶级属性具有二重性。
二、农民工阶级属性的二重性
中国工会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一大批进城务工人员成为工人阶级的新成员。”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进城就业的农民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政丨府明确了农民工的工人阶级属性,这对于促进农民工与工人阶级的融合、扩大党的阶级基础无疑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现实中的农民工阶层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工人阶级。一方面,农民工阶层在外在的表现形式上初步具备了工人阶级的基本特征,另一方面,在社会地位、综合素质等内在本质属性方面与先进的工人阶级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从而表现出阶级属性的二重性。
(一)农民工阶层初步具备了工人阶级的基本特征
公民所从事的职业以及对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是进行社会分层的一个基本依据。农民工的主要生产活动是从事着原本只有产业工人从事的非农产业,如建筑、运输、机械制造、服务业等,劳动性质发展了根本的变化。职业变化也引起收入形式和工作场所的变化,农民工的收入以货币收入为主,打工收入成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他们的工作场所主要集中在城市的二、三产业,与城市的工人接近一致。农民工在城市从事非农产业,并不直接占在生产资料,他们对农村中的少量土地也不具备所有权,而且大量农民工实际上已出租、转让甚至抛弃了在农村的土地等生产资料。因此,从职业和对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来看,农民工阶层具备了工人阶级的基本特征。
(一)农民工阶层初步具备了工人阶级的基本特征
公民所从事的职业以及对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是进行社会分层的一个基本依据。农民工的主要生产活动是从事着原本只有产业工人从事的非农产业,如建筑、运输、机械制造、服务业等,劳动性质发展了根本的变化。职业变化也引起收入形式和工作场所的变化,农民工的收入以货币收入为主,打工收入成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他们的工作场所主要集中在城市的二、三产业,与城市的工人接近一致。农民工在城市从事非农产业,并不直接占在生产资料,他们对农村中的少量土地也不具备所有权,而且大量农民工实际上已出租、转让甚至抛弃了在农村的土地等生产资料。因此,从职业和对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来看,农民工阶层具备了工人阶级的基本特征。
日前,扬州市召开农民工工作暨家庭服务业工作会议,提出以家庭服务业为重点,推动和促进农民工充分就业。
近年来,扬州市高度重视农民工工作,在扬州务工的42万农民工在就业、就医、子女就学,以及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方面都得到了有效落实。针对扬州市作为一座旅游城市,现代服务业较多发达,农民工务工的领域也相对集中服务业的特点,扬州市提出,充分认识当前做好农民工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统一思想,采取突破性举措,促进农民工工作和现代服务业跨越式发展。以家庭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农民工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服务民生、扩大消费、促进就业的宗旨,抓住建立健全家庭服务体系这一主线,以家庭服务网络中心为龙头,以品牌企业为主体,以人员培训为保障,有效推动家庭服务业的发展,逐步规范家庭服务的市场秩序,提升行业服务水平,较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扬州市还明确,为促进农民工充分就业,必须像重视工业一样重视服务业,像抓新兴产业一样抓现代服务业,像抓园区开发一样抓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以最解放的思想、最坚决的态度、最优惠的政策、最靠实的举措、最专业的指导、最真诚的服务,采取突破性举措,促进我市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同时,加大农民工技能培训力度,提升农民工及整个行业服务水平,从而实现农民工就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双赢”目标的实现。(高邮市扎实开展返乡农民工的调查和培
训工作
作者:高邮市教育局 转贴自:高邮市教育局 点击数:150 省教育厅、扬州市教育局《关于中等职业学校面向返乡农民工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紧急通知》下发后,高邮市教育局于1月5日迅速下发了邮教职[2009]3号文件,对返乡农民工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意见,各乡镇成校积极响应,迅速展开了返乡农民工的调查,部份乡镇还利用寒假组织全镇教育干部、教师到各村组进行返乡农民工情况调查。仅汉留镇就发放返乡农民工教育培训登记表1200余份,搜集有价值信息100多条。他们通过座谈走访得知,当前返乡农民工有三怕:一怕出去找不到工作,二怕无专业技能不能适应新的工作要求,三怕回乡就业不如以前长期在家打工的人容易就业。针对上述情况,各乡镇成校根据本乡镇返乡农民工的实际和乡镇产业特点积极开展技能性培训。
汤庄镇成校主动到本镇有关企业联系了解用工情况。该镇为江苏省著名的“液压之镇”,电焊工缺口较大。汤庄成校于农历正月初十至二十五举办了一期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电焊工技术培训班,86人参加了培训,培训后全部安排到该镇朝阳集团、宏达公司、成套公司、科凌公司、扬州中瑞公司、旭日公司就业。受到用工单位和返乡农民工的一致好评
周山镇成校一是和镇劳保所协作,举办电焊工、建筑木工专业技能培训班,组织110名农民参加技能培训;二是通过扬州市农民工就业信息平台帮助提供就业信息;三是配合市劳动保障局组织的返乡农民工招聘会,促成30多名农民签订就业协议;四是对有创业意向的鼓励自主创业。
送桥镇成校抓住本镇各家灯具企业灯具安装工吃紧和农民工等待观望的有效时间,日前与扬州市现代照明公司、镇社保所联办为期10天的灯具安装知识培训班,70名培训对象通过7天的灯杆竖立知识、灯具电路知识、灯头安装知识、灯箱安装知识等理论学习和3天的灯具安装实训,将分别就地就业到现代照明公司和松山电器照明公司
汉留镇成校根据返乡农民工的各人专业特长,积极与镇企业洽谈推荐。日前,有近200人找到新“婆家”,走上新的工作岗位。还有部分无技术年龄偏大的返乡农民工,成校与劳保所、企管站合作,准备开设建筑、机械、服装、家政、养殖等培训,就地分流,让其为家乡新农村建设再作贡献。
第五篇:农民工
农民工如何维权——浅谈《劳动合同法》对农民工的保护
被视为迄今为止取得最大社会共识,肩负着千百万劳动者期盼的新劳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终于在2007年6月29日破茧而出,并于2008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这是我国自劳动法颁布实施以来,在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制建设过程中的又一个里程碑。
作为调整用人单位与劳动者间劳动关系的法律规范,这部法律的颁布实施进一步明确了劳动合同双方的法律地位,为规范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劳动合同法较之其他合同法律规范,是有着自己鲜明特点的,它更多的是体现了国家政府对劳动合同关系的干预,着重保护劳动合同关系一方当事人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这既体现了我国劳动合同立法的人性化,同时也与我国目前的法制建设的现状相适应,为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农民工是当代中国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煤炭、造纸、耐材、建材等行业发展迅速,吸引了大批外来农民到城市就业、创业和发展。这些人员来自农村,多数在煤矿、建材、耐材、建筑、餐饮、服务等行业和其他脏、累、苦、险等工种岗位工作,为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促进我国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屡屡受到侵犯,尤其是一些私营企业主,只重经济效益,不重视农民工的权益保护。因此,如何保护好农民工的权益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农民工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劳动关系不规范。部分用人单位没有按《劳动法》要求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或合同到期后没有及时续签。部分已签订的劳动合同也存在着许多“不平等”和“不合理”的内容和条款。如一些从事建筑、采矿等危险行业的用工单位私下与农民工签订“事故责任自负”的“生死合同”。
二、部分农民工劳动权利受到侵害。主要表现在:一是加班不给或少给加班工资。多数农民工劳动时间长、强度大、待遇低。一些私营企业,每天工作时间在10个小时以上,有的高达18个小时,超时工作现象严重。二是拖欠甚至拒绝给付工资和其它福利待遇。在农民工合法权益保护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如非法使用童工,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拖欠工资,收取抵押金,强迫劳动等行为。三是休息休假权利没有落实。不少用人单位在元旦、春节和国际劳动节等国家法定的节假日也不让农民工休息。四是工作环境恶劣,缺乏劳动保护。有的用人单位不给农民工配发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农民工经常进行“没遮拦”作业,导致农民工职业病发病率较高,容易造成伤亡事故。
三、社会保障权利缺失。目前大部分用人单位还没有为农民工进行社会保险登记,不给农民工买社会保险,农民工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的情况下获得社会保障的权利没有保证。
四、社会权益得不到尊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歧视。农民工这一称谓不仅是对民工身份与职业分离的形象描述,也是一种歧视性称谓。随着农民工在城市经济生活中
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城市对农民工的认识正逐步深化。但是,城市对农民工的社会排斥现象仍然存在;二是农民工子女得不到良好教育。城市学校入学的户籍体制使很多农民工子女不能进入学校接受教育,既使能够进入学校学习也需要缴纳高额的借读费。
那么,作为农民工应如何依法维权?我建议大家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提高自身素质,学法懂法用法。国家的立法本意是要化解劳资矛盾,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但强势企业与弱势员工力量对比悬殊,本来就不平等。面对《劳动合同法》和强势企业的种种招式,广大员工必须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及相关法律,做到学法懂法、知法用法,增强法制观念,弘扬法治精神,懂得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利益,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一旦发生争议纠纷,要及时请工会维权或者聘请律师代理,寻求法律援助。
二、依法签定合同,维护合法权益。
(一)入职前,先签约。能签定书面合同的,就不搞口头约定;能签定劳动合同的,就不签定聘用合同或者劳务合同。因为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不同,前者是指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社会劳动关系。发生工伤、工亡等劳动关系纠纷适用劳动法律,待遇较高,赔偿数额较多;劳务关系(如装空调、雇保姆、学生打工)适用《民法通则》区分过错责任,按民事赔偿处理。
(二)签约时,劳动者对工作内容、地点、条件和劳动报酬等拥有知情权。用人单位不得设定担保或者收取抵押金,也不得扣押身份证或毕业证书。合同中如出现“工伤责任自负”、“试用期内不能结婚”和“合同期内不能怀孕生子”等条款违法无效,而且自始无效,就算双方签字了也不受法律保护。关于试用期的规定:劳动合同期限3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3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两个月;3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劳动者在试用期内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今后用人单位不能再滥用“试用期”、“学徒工”,使用廉价劳动力了。
(三)劳动者在满足“已在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或“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等条件后,便可以与用人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在2008年以后与员工连续签订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并且续签劳动合同的,应当与员工续签永久合同。由于一些员工的合同期限并未到期,企业要与员工重签合同,就会面临职工拒签的法律风险,由此承担违法用工的责任。第82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四)劳动者有权抵制违章指挥。第32条规定:劳动者拒绝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的,不视为违反劳动合同。劳动者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劳动条件,有权对用人单位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拒绝违章冒险作业不属于“罢工”。
(五)劳动者有权单方解除合同。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在试用
期内提前3天),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强迫劳动、强令冒险作业或者违章指挥的,劳动者可以即时解除合同,不须告知,也不必支付经济补偿金。但企业解雇员工就必须支付经济补偿金,除非员工有过错(如使用假身份证或假学历学位证书骗取就业的)。
(六)对弱势群体特别保护。第42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的,企业不得解除劳动合同:①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②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③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④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⑤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三、加入工会组织,依靠工会维权。工会是“职工之家”,加入工会,就如回到温暖的家,一旦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就可找工会组织维权。维护劳动者权益是工会的神圣职责。各级工会要积极为广大劳动者说话办事,致力于解决实际困难。《劳动合同法》有11个条文赋予工会监督职权。如第43条规定: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会有权要求用人单位纠正。用人单位应当研究工会的意见,并将处理结果书面通知工会。
四、注意收集证据,依法追讨工钱。被老板拖欠工资,应当通过正当途径解决,不能采取过激行为或者暴力手段,否则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钱没有讨到手,自己先锒铛入狱。平时要注意收集相关证据,如合同书、花名册、电话簿、工资单、工资卡、出勤卡、工作牌号或者工作量单,必要时请同事出来做证,证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实存在劳动关系。企业拖欠工资有三种常见情况:①未及时给予报酬的;②未依法缴纳社保的;③加班不付加班费用。按照《劳动法》第44条规定:①平时加班的,支付150%的工资报酬,②双休日加班的,支付200%的工资报酬,③法定节假日加班的,支付300%的工资报酬。对于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员工可以到人民法院申请开出《支付令》,由法院督促企业还债,如果企业有正当理由,可以提出异议,企业无钱支付,不是正当理由。使用这种办法讨债,合法、方便快捷。债权人可以绕过繁琐的仲裁和诉讼程序,直接申请《支付令》,15日后申请强制执行。万一《支付令》失效,就要及时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决定不服的,应该在法定的诉讼时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追讨被拖欠的工资。否则,一旦超过诉讼时效,就有可能丧失胜诉权。
消除农民工对劳动合同法执行难忧虑
劳动合同法已实施两个多月。如何让广大的离乡背井的农民工真正得到劳动合同法保护,成为众多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
代表忧心:农民工未受保护“先
3月3日,来自重庆的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康厚明在新华网接受访谈时,许多农民工通过手机向他反映最多的问题之一,就是关于劳动合同法如何执行到位,真正保障农民工劳动权益。
在北京密云打工的农民工王春生问康厚明代表:“现在同工同酬的问题,能否得到解决呢?”
康厚明在线回答说:“农民工的工资和正式工的工资悬殊虽不是很大,但给人的心理感觉太差,比如正式工的福利待遇好过农民工,正式工有高温补助、年终奖励等等,而我们农民工就没有,这方面的待遇确实有待改进。”长期的打工经历让康厚明对这一现状深有体会,“但这个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这需要一个过程。”
有的农民工通过手机短信向康厚明反映:“我在广州打工,但是厂家没有按劳动合同法给工人提供相应的待遇,我们如何才能享受法律给予我们的权利呢?”
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劳动合同法实施中,部分农民工遭遇到未受保护先“受伤”。原在重庆某物业公司当保安的农民工黎强以前每月能有1000元左右收入,去年11月底物业公司就以业主不满意服务为由将他们5个保安开除了,卷铺盖走人的黎强当时还认为是自己运气不好,后来在一次同乡聚会时才发现,此前同在一家物业公司为其他单位服务的好几名同乡也被开除了,随后一打听才知道物业公司把原来的保安都解雇了,用六七百元的工资招进一批新保安,节省下来的钱好在明年给他们交保险。
最近,“农民工律师”周立太进入了从业以来最忙碌时期,仅去年12月15日至17日三天就受理了涉及11家企业150多名农民工的劳动争议案件,而去年年底受理的此类案件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50%。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政协副主席陈万志认为,目前在沿海地区出现了大面积的企业不与农民工续签劳动合同、将农民工工龄清零行为,与农民工签短期劳动合同的情况也很普遍,半年一签、三个月一签甚至是一月一签,有的农民工在一个单位工作竟签了几百份合同。
“这些都是很不好的信号。劳动合同法原本是给农民工带来福音,由于一些企业恶意抵触、规避此法频出狠招,已经给农民工造成一定伤害,给缔造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蒙上阴影。”陈万志代表说。
连线农民工:最忧心法律能否执行到位
劳动合同法执行到位难,是记者在连线采访中听到农民工担忧最多的话。他们说,在目前农民工欠薪问题还普遍存在的情况下,签订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休息和休假权利等等对农民工来说能顺利实现吗?加之救济体制的障碍,依法维权的农民工会不会落一个“官司赢了、饭碗丢了、工资没了、债务上身”的结局?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行业和垄断性企业普遍采取劳务派遣的用工形式,一些派遣
机构甚至发生将正式劳工解雇后再重新派遣的现象。
重庆某建筑企业农民工庞克华在公司打工快10年了,2005年开始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今年又在公司安排下与一家劳务企业签订用工合同,依然在原来的建筑公司从事以前同样的工作。“我很清楚跟劳务公司签的合同只是劳务用工合同,与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劳动合同有很大差距,它实际就是临时用工合同,农民工的劳保待遇很难保障。况且这些合同也不用在政府劳动主管部门备案,只是在劳务公司备案,根本就起不到刚性的约束作用。但我们也没办法呀,即使我们硬要求跟建筑企业签,人家根本不会理睬我们。”庞克华说。
此外,劳务派遣的用工形式对很多农民工而言最大的问题还在于同工不同酬的问题,这在一些垄断企业中尤为突出,譬如加油站的正式员工一个月能拿数千元,而劳务派遣的农民工只能拿到七八百元。
“在城里打工二十多年,再苦再累再险的活儿都不怕,最担忧的是自己年老体弱后生计问题。我最大的心愿就是上养老保险,劳动合同法虽然要求企业给我们上保险,但打听了一下,企业都坚决抵触。”在重庆从事建筑行业的农民工吴富天说。重庆某出租车司机钟天云也担忧地说:“我们农民工务工流动性大,可是现在保险关系还不能自由转续。”
与此同时,即使有权益受到侵害敢与老板叫板的农民工,但目前维权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很高。
在司法实践中,一件劳动争议案要彻底解决,往往要经过仲裁、一审、二审等三个法律程序,耗费了农民工的时间、精力,增大了农民工的差旅费、律师费等费用。
应避免法不责众的尴尬
劳动合同法即将施行前,许多农民工用工量大的企业开始纷纷采取规避法律的各种手段与老员工解除劳动合同,一些企业还专门成立劳务部门搞劳务派遣工作,甚至有的将企业注销后再重新招用农民工,其中还有的打算每年注销企业再重新招人,更有一些中小企业甚至叫嚣就是不跟农民工签合同„„凡此种种现象引起部分代表委员担忧,如果相关配套的过渡政策不跟上,相关的司法解释不出台,可能会出现大面积的用工混乱状态,劳动合同法将面临法不责众的尴尬。
当我国劳动案件正以年均超过20%的速度猛增时,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却出现了“缺兵打仗”的尴尬局面。目前,我国劳动监察员和劳动者的比例是1:20000,而这一比例在发达国家为1:8000。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劳动保障监察的职能拓展,劳动监察的范围迅速扩大到乡镇企业职工以及数以亿计的农民工,现有的监察力量已经不堪重负。目前,劳动保障监察部门能够履行职责主动监察的只能覆盖10%的企业,大量案件忙不过来。同时,劳动监察部门的执法手段非常有限。企业不和劳动者签合同,行政处罚是2000至20000元,这对企业没有威慑力,有的企业甘愿被罚。
此外,全国政协委员刘明华指出,在劳资双方的博弈中,劳方必须组织起来增强谈判能力,在我国这一组织渠道主要是工会。现有工会体系中还有几个必须做实的制度。其中,首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让职工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和有关决策,特别是关系到职工切身利益的决策过程之中。其次便是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以双方平等对话和协商,促动职工工资随企业效益提高而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