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讲话稿
2011年花都区科技入户暨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总结
(2011年11月4日)
大家好!
今年我区农业科技入户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由区农业技术管理中心负责(原区蔬菜办、水果办、渔业办等几个单位合并)。根据国家、省、市、区关于农业科技入户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部署,我中心以加速科技创新、强化技术服务为核心,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重点,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科技,狠抓农业标准化生产,强化全程质量监管,确保我区无公害农产品安全生产和放心消费。通过各方不懈努力,目前,我区农业科技入户和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正有条不紊的顺利开展,并取得较好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
我中心根据花都区农业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工作方案,确定相关科室和人员的工作责任,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认真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各科室间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加强督促检查,共同落实各项监管措施,从而为有序推进我区农业科技入户工作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二、加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为把“科技入户工程”真正建成“惠民工程”,使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安全意识深入人心,我中心多次举办农资法律、法规培训班,充分利用信息网络、电视、报刊、宣传单等形式广泛动员,共出动宣传、检查车辆120余台次,深入全区8个镇(街)无公害产地及科技入户试点,发放《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宣传资料》、《食品安全法》、等宣传资料3000多份。在宣传过程中面对面解答广大市民遇到的各类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问题。通过宣传,进一步提高了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和消费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形成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监管,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是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保障源头安全。农业投入品监管乃农产品质量安全之基础。我中心加大了农业投入品生产环节的监管,重点对各个菜场的投入品进出仓登记、投入品存放场所、违规使用投入品情况逐一排查,共检查全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20多个,其中,投入品进出仓登记不合格3个,存放场所不合格3个,不合格化肥1 个,标签标识违规农药2 个。通过执法监管,规范了生产流程,杜绝了假冒伪劣农资和禁用农药的使用。二是加强农产品监测,保障餐桌安全。按照省市业务部门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要求各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积极配合省、市、区检测中心搞好农产品质量例行监测工作,严格控制农产品农药
残留含量,并及时准确将检测信息上报各相关单位。到目前为止,未发生一起因食用我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生产的农产品而导致的中毒事件。
四、加强整治,严厉追究责任
根据农业部农质发[2011]号文件、《广东省农业厅关于广东省2011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重点的通知》(穗农函[2011]368号)精神,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对不合格农产品生产单位依法进行处罚和取消生产资格。活动开展以来,共处罚1个渔业生产单位,向广州市农环总站汇报材料1期。
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得到了上级各有关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肯定,但从总体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差距: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还不完善,工作还留有死角;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专项经费投入相对不足;三是市场准入工作进展还比较缓慢。今后,我们将按照省、市的工作部署,克难奋进,再接再厉,使我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2012年工作计划
农产品质量安全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息息相关。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更具操作性和针对性,结合农业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为目标,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准绳,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为重点,强化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生产加工、包装标识和农业投入品管理,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工作目标
加快全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产品一体化认证,加快生产企业使用无公害农产品统一标志,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稳步提高,确保蔬菜、水果、渔业农药残留监测合格,杜绝在鱼类饲
料中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行为,杜绝在蔬菜生产过程中使用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和磷胺等五种禁用高毒农药行为,使禁用农业投入品检出率明显下降,使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得到遏制。
三、工作重点
(一)推进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积极稳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工作,重点推进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复查换证申报产品工作,全面加快无公害农产品一体化认证步伐。确保全区无公害生产基地数量和面积稳步增长,保障我区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同步提高。
(二)加强宣传,强化培训,提高公众安全意识。进一步加大力度宣传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相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律法规。结合科技三下乡、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实施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普及食品安全生产消费知识,对农药、肥料使用户要进行大力宣传,营造公众关心、支持、参与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
(三)加大农业生产投入品监管力度。
依法查处生产中使用假冒伪劣和违禁农业生产投入品的行为。深入开展农药及农药残留、违禁药物滥用、水产品药物残留 5
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健全农药及添加剂等重要投入品质量监测制度,完善标签、标识等监管手段。对违法使用禁限农药的农户要进行重点整治和曝光,加强对农业生产投入品使用的管理和指导,建立健全农业生产投入品安全使用制度。
(四)强化技术服务,提高质量安全服务水平。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工作,指导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科学用药。加强对从事农业投入品经营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对生产者进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安全用药施肥、科学管理,安全消费等相关农产品安全知识培训,普及食品安全生产消费知识,切实提高依法使用农药、肥料、饲料的意识,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花都区农管中心信息科综合科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四日
第二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点(精选)
一、总体思路
全面落实农业部、省市有关厅局和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以“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为目标,坚持一手抓执法监管,一手抓标准化生产,突出抓两个“一批”:即查处一批典型违法违规案件,集中力量打击违法添加和假冒伪劣问题;树立一批典型示范样板,以标准化示范乡镇建设、“三品一标”认证为抓手,强化农产品生产
过程管理。通过专项整治、安全预警监测、标准化推广、监管能力建设等工作,依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主要目标
一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持在较高水平,蔬菜、畜产品、水产品等农产品平均合格率达到97%以上。
二是实施**市级农业标准示化示范项目5个,编制市级各类农产品标准生产模式图4个,农业标准化生产程度达到56%以上。
三是确保全年新增无公害农产品5个、绿色食品2个,新增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面积1.0万亩以上。
三、重点工作
(一)狠抓责任落实,理顺工作机制
1.强化监管责任。制订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制,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制度,强化工作责任考核,进一步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岗双责、全员监管”制度,形成上下联动、各司其责、相互配合、形成合力的良好工作机制。
2.落实主体责任。推进落实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主体责任,建立不使用禁用药物的承诺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率、告知率、培训率达到100%。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落实生产记录档案制度,逐步建立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
(二)继续深入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1.突出整治重点。集中力量,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种植业重点查处蔬菜、水果、食用菌、杭白菊使用国家禁用或限用的高毒农药和滥用农药现象,以及保鲜剂、防腐剂等不规范使用行为。畜牧业继续开展“瘦肉精”整治和滥用抗生素专项整治。渔业重点抓好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等违禁药物使用行为的打击。农资打假要突出春耕、“双夏”、秋冬种时期,重点是种子、农药、肥料、饲料、兽药等产品,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等违法行为。
2.狠抓隐患排查。结合当地实际,围绕重点产品、重点区域,全面组织开展隐患排查,对带有区域性、行业性风险隐患及“潜规则”问题绝不能放过。组织力量,采取针对性措施,强化薄弱环节监管,及时消除问题隐患。
3.加大案件查处。对于整治中发现的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和假劣农资等违法案件,要会同公安等部门予以严肃查处,严惩违法犯罪分子。同时要加大案件曝光力度,震慑犯罪分子,营造打假维权、治劣除恶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开展安全预警监测,规范生产经营行为
1.强化监测机构建设。**年完成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检测中心项目竣工验收,初步形成检测能力。进一步加强镇街道监测点的规范化建设和能力提升,鼓励重点生产企业(合作社、基地)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点。
2.加大监测力度。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规范,市级以监督抽检为主,镇街道以快速定性检测为主。各地、各职能部门要按照《**年**市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计划》(桐农〔**〕2号文件)要求,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监测计划,提高监测覆盖面和监测频次,争取省、市、县三级抽检对法定生产主体实现全覆盖。
3.加强风险预警。深入分析例行监测、监督抽检、专项抽检、动态监测等结果信息,综合研判各环节风险隐患,提出管控措施,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4.实行检打联动。对检测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各职能部门要及时实行追溯溯源和依法查处,严厉打击违规违法行为,切实发挥检测的震慑和倒逼作用。
(四)重视农业标准化推广,推行全程质量管控
1.加强地方农业标准制修订。按照“清理一批、修订一批、制订一批”的要求,对现有的地方农业标准进行梳理和清理,对无应用价值的老标准予以淘汰,对不适应现实要求的加快修订,空缺的标准要加快制定。根据**特色农产品,制修订农业标准2-3个。
2.强化标准示范推广。以农业主导产业、精品农业为重点,以两区建设为平台,以农业龙头企业,示范合作社为重点培养对象,组织引导实施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实施**市级农业标准示化示范项目5个,编制市级各类农产品标准生产模式图4个,农业标准化实施面达到56%以上。积极推进省级标准化示范乡镇建设,**力争创建省级标准化示范乡镇1个。
3.加快“三品一标”认证步伐。按照“产地安全化、生产程式化、产品标识化”要求,大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因地制宜开展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工作。今年,力争新增无公害农产品5个以上,绿色食品2个以上,无公害产地面积1.0万亩以上。
4.继续推进产地准出管理。进一步完善农产品生产基地“五有一追溯”准出管理
制度,积极探索利用物联网、二维码等技术,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化平台建设,强化生产主体全程质量管控。
(五)加强体系建设,提升监管服务能力
1.提升监管能力。加强业务指导,落实监管服务职能,明确岗位职责,改善工作条件,促进各项监管工作有序开展。组织镇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和检测员的法律法规与专业知识培训,提升
监管人员素质和能力。
2.强化应急处置。要主动做好各种事件的应急应对工作,强化应急体系建设,做好应急演练,提高应急能力。一旦发现问题,要快速反应,准确研判,力争把问题解决在事发地,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把损失和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3.加强信息通报。要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报送工作,对监管中发现的问题、难点、典型做法及时上报相关职能部门和市农产品质监科。进一步健全信息通报机制,对涉及其他监管部门的,要按规范程序通报。
(六)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重点依托电台、报纸、东方农业信息网等媒体和科技下乡进户、座谈会、培训等途径,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继续开展“普及质量安全常识、强化生产主体责任”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送到田间地头,把对生产主体告知一次、培训一次、承诺一次作为一项监管制度,常抓不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与新闻媒体联系和沟通,密切关注舆论导向,及时发现和化解苗头性问题,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良好氛围。
第三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实施方案
***镇2014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实施方案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社会稳定和政府形象,关系到我镇农业产品的生存和发展。为贯彻落实省、市、县农业主管部门相关文件精神和县委、县政府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提高我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规,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抓好农产品质量的精神,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初步建立属地管理、权责一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保障我镇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工作目标
一是着力构建我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将区域内规模农业生产基地和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纳入监控范围;二是继续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和农资打假专项行动,消除风险隐患;三是着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的建设,全面提升我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我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四是加强蔬菜、水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力度,确保省、市、县对我镇农产品农药残留例行监测合格率达到96%以上。
三、工作重点和措施
(一)成立以镇长刘琴为组长,陈端阳、贺青贞、张文峰、王升(常务)、廖雅妮为副组长,以马武深、刘志、陈昌树、马健、袁爱民及各驻村干部为成员的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由陈昌树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地点设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二)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管理
对全镇内的规模农产品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其他农业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全面摸底,建立档案,切实开展监管监测工作,探索建立农产品产地准出和质量追溯管理制度。
(三)加强农业投入品和生产基地环境监管
1、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围绕重点产品、重点区域、重点对象,加强农资市场监管,按照“标本兼治、打防结合、属地管理”的原则,对生产、经营和使用国家禁用农药的违法违规行为要坚决打击。
2、加强农药使用监管和技术指导,严防超范围、超剂量滥用、乱用农药现象发生。落实规模农产品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其他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台账制度,完善农业投入品使用记录档案。加快推广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等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和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系统防治。
3、开展农业产地环境安全监管。积极开展产地环境质量监测,在主要农产品生产区域开展定期定点监测,掌握产地环境质量变化动态,做好农田污染应急预警工作。
(四)大力实施标准化建设
1、加快地方标准制定(修订)。以制定大宗和特色优势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为重点,将农业标准集成转化为符合当地生产实际的简明操作手册、生产日历、挂图、明白纸等,让生产者看的懂、学的会、易操作。
2、加快农业标准推广。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经济组织为主体,以大宗特色农产品生产为切入点,积极推广统一品牌和包装标示、统一农业投入品采购使用、统一组织安全生产技术培训等管理措施,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3、加强“三品一标”产品申报和产品认证登记。要进一步加强“三品一标”认证体系建设,严格“三品一标”农产品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程序,强化“三品一标”农产品证后监管。充分发挥“三品一标”辐射带动作用,以品牌带动标准化,推进产业化。
(五)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预警
1、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完成县定监测指标,每月对我镇农产品(蔬菜类、水果类)农残检测不少于10次。协助省、市、县对我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要以蔬菜、水果为重点,全面掌握生产基地各时期蔬菜、水果质量安全状况,并强化重要节假日、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期间的专项和突击检查,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2、加强预警分析突发事件的应对。整合各村(居)委会食品安全成员单位监测资源,强化应对突发事件的技能培训,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严格信息发布,绝不允许擅自发布不客观、不全面、不准确的信息误导公众。
四、时间安排
(一)2014年3—4月全年分别在3.15、食品安全宣传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实施日》期间,采取通过媒体报道、张贴横幅标语、发放宣传册(单)、宣传车下乡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湖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知识。
(二)2014年5月30号以前对全镇区域内水果、蔬菜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超市、农贸市场、集市)进行普查、统计,备案存档。
(三)对我镇农产品,如蔬菜类(白菜、百合、小白菜、油菜、菜心、甘蓝、四季豆、豆角、豌豆、辣椒、茄子、胡萝卜、白萝卜、花椰菜、芹菜、空心菜、菠菜、生菜、莴笋、西葫芦等);水果类(桃、李、梨、柑橘、柚子、樱桃、杨梅、草莓、西瓜等)分别在每月的1、5、8、10、15、、18、20、25、28、30号进行农残的抽样检测
(四)全年在重要的节假日、重要会议或重大活动期间,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
第四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责任书
2013 年XXXX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责任书
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的意见》和县委、县政府的要求,为建立健全责任体系,明确各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经林场研究决定,特向你村下达2013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责任书。
一、主要责任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制度,各村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分工,村长是本辖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是本辖区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直接责任人。
二、责任目标
(一)确保本辖区内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禁止国家规定禁用的高毒农药在种植业产品上使用;禁止国家规定的限用农药在对应的蔬菜、水果、茶叶、中药材等园艺作物上使用;禁止“瘦肉精”、三聚氰胺等违禁物质在畜产品上使用;禁止孔雀石绿等禁用药物在水产品上使用。
(二)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指标、蔬菜的农药残留监测合格率达到95%以上;、水果、食用菌、茶叶的农药残留监测合格率达到96%以上; 3、畜产品的“瘦肉精”等禁用物质和兽药残留监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生鲜乳中的三聚氰胺监测合格率达到100%;、水产品的禁用药物残留监测合格率达到96%以上。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投诉受理率、查处率达到100%.(四)监测发现的不合格农产品追溯处理率达100%。
(五)农产品生产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建立完善的生产档案,实现质量可追溯。
三、考核办法
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纳入对农村工作的考核,不定期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年终进行综合考核排名并通报。
四、责任追究
(一)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对全年工作实行一票否决。
(二)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因处置不当或放任、引导、协调媒体宣传报道不当,或越权擅自向社会发布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的,实行一票否决。
(三)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所涉及到的相关负责人和责任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党纪、政纪进行严肃处理。
XXXX责任人(签名)村负责人(签名)
签订日期:2013年3月19日
第五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讲话
陈部长在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工作会上的讲话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的要求,回顾总结2008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深入分析当前的形势,研究2009年工作思路和措施,全面部署和安排在全国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上午,北京、山东、广东、河南、湖南、浙江等省市的同志进行了大会典型发言,种植、畜牧、兽医、渔业四个司局就专项整治活动进行了专门安排。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2008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有力支撑了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奥运保障压力大、应急处置任务重等诸多挑战,各级农业部门在切实抓好农业生产、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同时,扎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取得了难得的好成绩。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中有升。从08年四次例行监测结果来看,蔬菜、畜产品、水产品监测合格率分别达到96.3%、98.6%和94.7%,保持了较高水平,总体上呈逐年上升趋势。因农药、兽药残留超标导致的食用农产品急性中毒事件明显减少,农产品污染严重的状况得到有效遏制。
——农业标准化工作不断推进。建设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场)120个,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9200多个,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场343个。各地在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中,落实标准化扶持政策,强化生产指导和技术服务,不断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创造了许多鲜活的经验,有力地推动了农业标准化、规模
化生产,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助奥行动”圆满成功。各级农业部门高度重视,密切配合,采取驻点监管、全程监控、“点对点”无缝衔接等措施,圆满完成了“保质量、保安全、助奥运—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行动”,有效保障了奥运期间农产品充足供应和质量安全,为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做出了重要贡献,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充分肯定。
——应急处置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力以赴开展奶农扶持、饲料整治和奶站清理整顿工作,严厉打击在生鲜乳和饲料中添加三聚氰胺的违法行为,取得重大阶段性进展。全国2万多家奶站100%纳入监管范围,生鲜乳抽检合格率连续3个月保持100%,饲料整治提出的4个100%目标基本实现。针对供港鸡蛋中检出三聚氰胺超标的情况,迅速核查处理,控制事态发展。在第一时间调查澄清“毒花生”、“柑橘大实蝇致病”、“猪肝炎”等不实信息,有效引导舆论,防止了事态发展。
——体系建设全面加强。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新制定农业标准422项,标准总数已达到3902项。检验检测体系不断健全,新认证54个部级质检中心,部级质检中心已达到288个,质检机构工作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认证体系不断发展,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9231个,认证“三品”19777个,对125个农产品实行地理标志保护,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总数已达到44915个,“三品”认证总数已达到52434个,农产品品牌建设深入推进。
2008年主要做了以下5个方面工作。
一是始终坚持依法行政,着力推进执法监管工作。认真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制定了《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办法》、《农
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等规章,出台了《农业部关于全面加强农业执法扎实推进综合执法的意见》,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体系不断完善,实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着力加强执法监管工作,突出抓好农业投入品监管,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开展了“农资打假夏季百日行动”、“农资打假秋季行动”、“农药登记管理年”和“优质兽药出厂,放心兽药入户”等活动,取得很好的成效。全国农业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166万人次,立案查处假劣农资案件3.7万件,捣毁制售假窝点577个,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1.2亿元。
各地结合实际,抓紧制定配套法规制度,推进执法监管责任落实,把产地环境管理、农业投入品管理、农产品生产过程管理、标识认证管理、市场准入管理和监督抽查等措施有机结合起来。湖北、甘肃等省出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条例,浙江、广东等省政府出台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湖南等省还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纳入市县政府目标考核内容。通过这些措施,有力推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升。
二是始终坚持推动产业发展,着力化解突发事件的影响。面对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后的严峻形势,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各部门共同努力,打破常规,采取最坚决、最果断的措施,突出抓好奶站整顿和饲料整治,切实维护奶农利益,促进奶业尽快恢复和发展。几个月来,共出动49.1万人次,检查饲料企业、养殖场(户)25.04万个,取得了阶段性重大胜利。
深刻反思婴幼儿奶粉事件教训,举一反三,着力开展风险评估工作,梳理和排查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问题和隐患,初步摸清有16类重点农产品存在29类主要污染因素,其中,17种污染因素风险隐患较大。通过评估,切实做到心中有数,为深
入开展监管工作明确了方向和重点。
三是始终坚持创新工作方法,着力推进长效机制建设。面对奥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特殊要求,我们坚持一手抓生产指导,一手抓监督管理;进一步强化农产品中农药兽药残留检测、动物产品中兴奋剂监控、马属动物防疫检疫等工作措施,特别是针对动物产品中兴奋剂超标问题,紧急组织开展摸底检测、制定标准等工作,有效防范了风险隐患;出台《农产品产地证明管理规定(试行)》,为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制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各地创造性地探索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严格落实责任,将监管责任落实到单位、到个人,将监管措施落实到乡村、到企业、到基地;强化生产源头治理,落实“五定”和“四有”措施,实施全方位、24小时严密监控。通过实施“助奥行动”,积累了经验,健全了制度,完善了体系,有力推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长效机制的建立。
四是始终坚持强化检验检测,着力提升监测预警能力。扎实开展例行监测、专项监测、监督抽查和普查工作,实施“农药残留监控”、“兽药残留监控”、“水产品药残监控”、“饲料质量安全监控”等监测监控计划,全年共检测样品10万余个。目前,部、省、地、县四级结合的监测网络已初步形成。
通过监测,较为全面地掌握了主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底数,及时发现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找准薄弱环节和工作切入点,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着力解决存在的问题,不断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防范能力,有力保障了农产品消费安全和生产安全。
五是始终坚持加强队伍和能力建设,着力健全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国务院批准农业部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目的是
充实力量,依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环节的监管工作。山东、海南、福建、广东、河南、河北、湖北、辽宁等省也成立了专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室;山东省17个市中已有4个市成立了专门科室;河南省18个省辖市中有15个设立了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科室或办公室。
全面加强技术支撑能力建设。加快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不断提升检验检测技术条件和设备水平,08年初安排了2亿元,年底又追加安排中央投资5亿元,支持建设29个部级专业中心、11个部级区域质检中心、21个省级综合中心和117个县级质检站,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不断健全。
二、准确判断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总体上是安全放心的。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存在许多困难和制约因素,需要深入分析,科学应对。
(一)充分认识农产品质量安全对全局的重大影响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事关政府形象和社会稳定,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常抓不懈。从国内看,随着农产品供求关系的变化和城乡居民安全消费意识的提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必须在确保农产品总量和结构平衡的同时,确保质量安全;从国际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趋势越来越明显,技术壁垒强化,对进口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更严格更苛刻。此外,随着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一条不良短信、一个不实帖子、一则不当报道,都可能引发消费
者质疑。小的问题、个别事件很容易被炒作,引起放大效应和连锁反应,对产业健康发展造成严重打击,给亿万农民带来极大损失。近几年国内外发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一次次警示我们,农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事关全局发展的重大问题。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第一年,我们将迎来新中国成立60周年。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对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冲击日益加深。国内旱情持续发展,重大动物疫情形势复杂。可以说,今年将是近年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势最严峻的一年,也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面临巨大挑战的一年。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是要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千方百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不出大的问题。因此,我们要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认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全力以赴、周密细致地做好工作,确保农业农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二)充分认识做好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艰巨性和紧迫性
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经济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即使在发达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没有彻底解决,可以说,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仍然是当今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我国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时期,保障农产品供给总量平衡、结构平衡、质量安全的任务十分艰巨。一方面,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数量庞大、经营分散,农产品生产环节多,质量安全问题和隐患仍很多,而且非法生产销售禁用农兽药及化学物质行为屡禁不止,农业投入品违规生产经营问题仍然突出,个别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另一方面,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基础薄弱,行政监管力量严重不足,执法力量有限,普遍存在
缺人员、缺手段、缺经费等困难;标准体系不健全,标准的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配套性不强;检验检测体系基础差,尤其是基层检测机构发展滞后,存在“检不了、检不出、检不准、检得慢”的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面临的任务要复杂得多、艰巨得多。
(三)充分认识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有利条件和难得机遇
从政策环境看,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建立健全乡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机构。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求在认识上更加高度重视,在措施上更加坚决有力,在体制机制上更加健全完善。从发展基础看,自“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全社会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不断增强,标准、检测、认证体系不断完善。从工作保障看,全国人大即将审议通过《食品安全法》,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充分衔接、两法并行,监管职责进一步明确;在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政策中,进一步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等基础建设的投入;国务院决定用两年左右的时间,集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这些都为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
总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挑战空前巨大、机遇前所未有。我们一定要充分估计当前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定信心,抢
抓机遇,全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三、突出重点,依法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2009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国务院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的要求,着力加强基础建设,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不断提升风险防范能力、监管能力和服务能力。一手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坚决有力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一手抓农业标准化实施,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一)抓好执法监督管理。把集中力量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执法年活动作为今年执法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做好今年的执法监管工作,一要突出抓好投入品监管,以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农药、兽药和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为重点,继续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积极开展“饲料执法年”、“农药市场监管年”、“兽药专项整治”活动,从源头上控制禁用药物和有毒有害物质流入农业生产领域;二要突出抓好农产品生产管理和服务,重点是推动建立健全生产档案制度,率先在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规模种植(养殖)基地、龙头企业落实用药记录制度和休药期制度,从生产环节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关;三要突出抓好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管理,严格落实产地证明管理规定,以规模种植(养殖)基地和676家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重点,加强监测,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对在执法监管中发现的违法生产和使用违禁药物的行为,要出重拳、用狠招,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
(二)抓好农产品检验检测工作。一是加快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2009年继续支持建设28个部级中心、15个省级综合中心和241个县级农产品质检站。特别是要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实行专款专用,确保经得起审计。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强培训指导,提高检测技术水平。对农产品生产企业、批发市场、重点产地等建立速测站(点),给予必要的扶持,鼓励开展自检工作。二是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度,进一步加大监测范围,扩大监测品种,增加监测参数,健全监测网络。建立问题发现机制,不断强化监测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确保监测数据来源可靠。加强监测结果的研判,把握质量安全风险隐患程度和范围。强化监测结果利用,进行系统内部通报,并按合格率对各城市进行排名。三是根据监督抽查结果,加大处罚力度,逐步建立检打联动机制。对不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的企业及产品,要及时追根溯源、一查到底,查明产地、来源和责任者,依法予以处理。
(三)抓好农业标准化工作。一是加快实施“农业行业标准制修订专项计划”,以农药、兽药残留限量及检测方法标准为重点,制定450项农业标准。加大速测技术方法研究力度,力争在速测方法标准上有所突破。各省级农业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重点制定老百姓看得懂、会使用的生产操作规程和技术手册,加强标准的宣传培训,强化生产指导和服务。二是建设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场)120个,带动县域整建制地推进农业标准化发展。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主要实施载体,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走规模化、产业化道路。把品牌化和农业标准化结合起来,认证“三品”1万个,登记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200个,发挥“三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牌效应,以品牌化带动标准
化。三是加大农业标准化扶持力度,推动建立政府补贴机制,引导形成市场激励机制,提高农民实施农业标准化的积极性。
(四)抓好预警应急处置工作。一要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开展危害因素摸底调查,摸清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隐患和产生环节;针对质量普查、例行监测、监督抽查、群众举报和媒体披露所发现的问题,及时发出预警信息。二要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切实加强风险评估工作,根据评估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避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三要完善应急处置机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或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形成上下联动、信息通畅、反应快捷、运转高效的应急工作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要立即报告、迅速介入、科学研判、妥善处置。四要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收集、评价、处置和发布等工作制度。加强舆情监控,全面把握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动态。对可疑信息,在第一时间开展核查工作。属不实信息的,及时向社会澄清事实;属实信息要依据线索,迅速排查,依法处置,并及时公布处置结果。主动发布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及时上报发现的问题,重大问题要及时上报农业部。
(五)抓好执法监管队伍建设。加快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构,强化管理职能,充实监管人员,做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有机构、有人员、有制度、有手段。一要建立健全乡镇机构。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农业技术推广等现有的体系,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职能、人员纳入其中,增加经费,完善条件,不断提高监管和服务能力;对部分具备条件、大宗农产品产业集中的乡镇,鼓励加快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体系。二要抓住省级机构改革的机
会,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尽快建立省级监管机构;积极创造条件,推动地、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不断强化职能和手段。三要强化执法体系建设,加强执法力量,规范执法行为,重点推进县一级农业综合执法,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综合执法范围。四要强化支撑体系建设,充分利用现有事业单位、农业科研院所、检验检测机构的资源,整合力量,共同推进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六)抓好制度机制建设。一要完善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已经出台的配套规章制度,抓紧出台《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管理办法》等规章,加快形成部门规章相配套、地方法规为补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二要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制度,先从有条件的大中城市重点批发市场抓起,建立健全抽查检测、索证索票和台账记录等制度,切实加强农产品市场准入管理,形成倒逼机制,推动产地准出制度的落实。三要落实责任制度,进一步健全责任体系,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对不履行职责或者履行职责不力的,要按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四要完善协调机制,加强横向配合和纵向联动,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工作合力。五要强化运行管理机制,切实做到事事有布置、有落实、有督查、有总结,进一步提高工作的实效性。
四、集中力量,精心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执法年活动 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后,党和国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重视程度、社会各界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关注程度前所未有。中央对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出严格要求。中央领导同志也多次做出重要批示,明确要求全面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坚决防止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国务院已经决定用2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开展食品安全整顿工作,通过完善立法、加强
监管、树立诚信、规范发展等措施,系统而有序地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全面提升我国食品安全水平。其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已于去年12月份先期启动。
农产品质量安全整顿是食品安全整顿的重要内容。农业部党组对此高度重视,在去年底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就专门对农产品整治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孙政才部长多次做出重要批示,要求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以整治。按照国务院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的要求,农业部决定先用一年的时间,在全国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采取更加严厉的整治措施,着力解决当前最急迫、最突出的问题和隐患。整治活动共安排了七项任务,包括种植业产品、生鲜乳、饲料、兽药及兽药残留、水产品、“三品”和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为顺利完成各项整治任务,实现整治目标,强调几个方面。
一是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最突出的问题是非法使用违禁药物及有毒有害物质行为屡禁不止。这些问题时有反复,比如个别地区出现在互联网上公开销售瘦肉精、莱克多巴胺问题,个别产品出现甲胺磷等高毒农药及孔雀石绿、硝基呋喃超标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很可能会演变成新的重大质量安全事件。因此,各级农业部门要以对党和国家、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格按照农业部的要求,围绕各行业整治重点,建立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监管网络。要一个一个区域、一个一个基地、一个一个产品地进行整治,整治一个巩固一个,彻底消灭监管盲区,不留死角,坚决遏制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二是加强抽查、严格执法。强化对农产品违规生产行为的监督检查,加大监测力度,重点对主要种植基地、规模养殖场、饲
料加工厂、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监测和抽查。全面加强农业执法,改善执法装备和条件,推进综合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针对执法检查和监督抽查中发现的问题,加大惩处力度,该曝光的要坚决曝光;该罚款的要坚决罚款;该吊销证照的要坚决吊销;该移送司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要坚决移送,决不能以罚代刑,更不能一罚了事。
三是指导服务、督促整改。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或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及相关法规知识,做到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强化督导检查工作,对问题突出的重点地区和重点案件进行现场指导、督查督办。对于发现的问题,要督促及时进行整改,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四是完善制度、着眼长远。在集中开展专项整治的同时,要及时总结经验,推动完善制度建设,如农产品生产档案记录制度、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等。要把专项整治与加强日常监管结合起来,把执法与制度建设结合起来,把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诚信体系建设结合起来,使整治工作既能收到实效,又能推进长远发展。
最后,我对整治活动再提几点要求。
一要组织领导到位。我部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工作小组,统筹协调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和执法年活动的有关工作。各地也要按照部里的统一部署,组建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分管负责人要直接抓。要研究制定具体行动方案,分解落实工作任务;要靠前指挥,全面掌握实际情况,及时解决问题。
二要责任落实到位。推进整治工作是一项硬任务,必须实行
严格的责任制度,逐级落实责任。抓紧将各项职责任务明确到具体部门、单位和责任人员,落实到每个地区、每个乡镇、每个村,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对整治的各项措施,都要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对整治措施不落实,工作不力而发生重大事件的,要依照国务院《特别规定》追究责任。
三要沟通协调到位。各级农业部门要与卫生、工商、质检等部门加强沟通、主动协调、相互配合,系统内各行业也要统一协调、密切联系、相互支持、搞好衔接,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特别是要畅通信息渠道,及时反馈情况,各省要定期向我部整治工作小组和有关牵头司局报告工作进展情况。重大案件及突发事件,应立即报告。
四要条件保障到位。各级农业部门要主动向当地政府汇报,切实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争取更多的支持和投入,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日常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整治活动顺利开展。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整治成效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消费知识,营造安全生产、放心消费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