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动物诊疗所管理制度
XXX动物诊疗所管理制度
一、诊疗机构符合《动物诊疗管理办法》规定的条件在规定的诊疗活动范围内依法从事动物诊疗活动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二、按照国家兽药管理的规定使用兽药不得使用假劣兽药和农业部规定禁止使用的药品及其他化合物。治疗用生物制品从当地动物防疫兽医站购买,严禁以技术服务、推广、代销、代购、转让等名义从事或变相从事兽用生物制品经营活动。毒性药品麻醉药品不得滥用,通过正当合法途径购入有出入库管理手续和制度。
三、从业兽医要文明行医,合理科学用药,真实记录治疗情况,增加治疗和用药的透明度。使用规范的病历、处方笺、病历、处方笺应当印有动物诊疗机构名称。病志要书写规范、如实阐述病情及治疗方案、医嘱明确。病历档案应当保存3 年以上。
四、安装、使用具有放射性的诊疗设备的依法经环境保护部门批准。
五、发现动物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立即向当地兽医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者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采取隔离等控制措施,防止动物疫情扩散。发现动物患有或者疑似患有国家规定应当扑杀的疫病时,不得擅自进行治疗。
六、不得随意抛弃病死动物、动物病理组织和医疗废弃物,不得排放未经无害化处理或者处理不达标的诊疗废水。按照农业部规定处理病死动物和动物病理组织,参照《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医疗废弃物。
七、执业兽医应当按照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兽医主管部门的要求参加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活动。
八、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物价政策药品不得随意加价,诊疗、收费项目及标准应予以公示。
九、定期对本单位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相关政策、法规培训。
十、配合兽医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有关法律法规宣传、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工作。自觉接受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监督管理自觉接受执业管理、按规定换证、参加培训和年度考核。每年3 月底前将上年度动物诊疗活动情况向发证机关报告。
十一、遇到医疗事故及纠纷要服从并接受医疗鉴定部门的调查和处理。遇到自然灾害、疫病流行等紧急情况要服从当地县以上兽医主管部门统一调遣。
一、不得任意改动,否则应登记留样备案。
二、执业兽医师具有处方权。执业兽医师应当根据诊疗需要按照诊疗规范、兽说明书等开具处方所有开具的处方必须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三、处方开具当日有效。特殊情况下需延长有效期的由开具处方的执业兽医师明有效期限但有效期最长不得超过3 天。
四、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 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 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应当注明理由。
五、药房人员必须凭处方发放处方药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认真审核处方准确调 配药品。在完成处方调剂后在处方上签名。如发现问题应当及时与处方医师联系不得私自更改。
六、处方由药房人员每天收回按日期装订整齐妥善保存。普通处方、急诊处方 保存期限为1 年麻醉药品处方保存期限为2 年
药品管理制度
一、应当按照《兽药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合理用药不得使用假劣兽药和禁用的药品及其他化合物。
二、购进和使用兽药应当严格把关建立真实、完整的记录。药房人员应当对兽药名称、规格、批准文号、生产批号、生产厂家、外观质量等内容逐项进行核对签字后方可入库、使用。
三、库存药品应当按剂型、用途分类并按药理作用系统存放保管。采取有效监控措施注意药品存放环境、温湿度等要求近效期药品及时登记。
四、特殊药品的管理如麻醉药品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保管防范措施实行双人双 锁保管制度专账记录。采购、保管、调配、使用必须严格并指定专人负责。管理人员必须把好使用关依据有关规定专方、限量使用消耗要逐日统计。
五、兽药存放应满足质量要求具有防尘、防潮、防霉、防污染、防虫、防鼠、避光、通风、照明等设施确保有效。
六、具有温、湿度等特殊环境条件要求的应配备满足条件要求的设施、设备建 立监测管理制度实施定期监测并做好记录。
七、动物诊疗机构应定期清点、核查存放的兽药使用兽药前应进行质量核查并 做好清点、核查记录。沉淀、变色、过期、破损、标签模糊或涂改、内外标签或说明书内容不一致、标签与兽药不符等兽药不得使用。
八、使用精神药品、毒性药品、麻醉药品时应当由执业兽医本人在现场使用并 及时、如实地按照规定填写领取、使用、病志、处方签等相关记录。
九、发现可能与兽药使用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的应当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报告。
卫生消毒制度
一、动物诊疗机构的环境、物品应当符合有关规范、标准和规定。
二、动物诊疗机构应有防止污染的卫生措施,制定环境、各场所、人员等各项卫生管理制度并确定专人负责对环境、各场所定期进行清洁、消毒。
三、营业场所各工作室或区域不应贮放与本室或区域工作无关的物品冰 箱、冰柜等不应存放个人物品、食品工作中的废弃物应及时按规定处理。
四、动物诊疗机构应对环境、各场所、器械、器具等清洁、消毒活动制定清洁、消毒操作规程内容包括清洁方法、程序、间隔时间、使用的清洁剂、消毒方法、消毒药品消毒后器械、器具存放地点等并应定期检验消毒效果。
五、动物诊疗机构应制定消毒记录内容包括消毒地点或对象、消毒方法、消毒时间及时限、操作人员等使用消毒药品的应载明药品名称、生产厂家、批准文号等并按制度规定对实施的消毒工作进行记录。
六、动物诊疗机构使用的消毒药品应确保不应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不应对仪器、设备、器械、器具等产生污染或腐蚀。使用的消毒药品应定期更换防止产生耐药菌株。
七、与动物直接接触的诊疗台等设施应当一畜一用一消毒用过的卫生清洁用品及时清理、消毒。
八、动物诊疗机构应设置洗手池和配置消毒洗手液工作人员应按规定进行清洗、消毒。
九、动物诊疗机构暂存污水、污物、病死动物及其它医疗废弃物的用具要指定专人负责管理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具等医疗废弃物应当按《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理。
生物安全制度
一、动物诊疗机构的负责人或指定专人负责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管理制定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二、动物诊疗机构应了解和备有国家规定的一、二类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名录。
三、动物医院应设立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防控管理组织机构负责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防控管理根据工作需要配备必要的防控设备。
四、动物诊疗机构依法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应当具有与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所需要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相适应的设备,具有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工作人员有效完善的防止扩散和感染的措施保证样本质量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并对样本的来源、采集过程和方法等做详细记录采集人、负责人签字。
五、动物诊疗机构在依法实施检验过程中发现病料样本疑为一、二类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时应立即停止相关活动必须立即向当地兽医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所或者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采取相关防范措施确保防止扩散和感染。
六、动物诊疗机构在未依法取得自治区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时不得从事国家规定的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活动。
无害化处理制度
一、不得随意抛弃病死动物、动物病理组织和医疗废弃物不得排放未经无害化处理或者处理不达标的诊疗废水。
二、应当按照农业部规定处理病死动物和动物病理组织。
三、应当参照《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医疗废弃物。
四、设置专人负责检查、督促、落实本单位医疗弃废物的管理工作。
五、及时收集本单位产生的医疗弃废物并按照类别分置于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物或者密闭的容器内。暂时贮存设施、设备应当设置安全措施并及时将医疗废物交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
六、医疗废弃物贮存设施、设备应当定期消毒和清洁。
七、应当对医疗废弃物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弃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
八、产生的污水、动物的排泄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排放标准后方 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动物疫情处置和报告管理制度
一、发现动物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立即向当地兽医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者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采取隔离等控制措施防止动物疫情扩散。
二、发现动物患有或者疑似患有国家规定应当扑杀的疫病时不得擅自进行治疗。
三、动物诊疗机构应当配合兽医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者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认真完成相关的调查、诊断、防控等措施。执业兽医应当按照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兽医主管部门的要求参加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活动
服务宗旨备选
以我们的热心、关心、细心、耐心让病畜舒心、放心、安心、欢心 病畜第一、诚信第一、疗效第一 创一流业绩、创一流质量、创一流服务 以病畜为中心、质量为核心
以我真心、关心、耐心换您放心、安心、舒心
药品入库验收制度
建立健全诊疗用药处方制度。按兽药有关使用规范用药,不使用人用药品和假劣兽药。兽药处方按规定保存不少于3年。
第二篇:动物防疫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动物防疫工作,规范动物防疫档案管理,根据《动物防疫法》和《自治区动物防疫条例》,制定本制度。
1、建立健全动物防疫档案管理制度。按照统一印发的动物免疫证的使用要求,确保每一个养殖户畜禽都建立免疫档案,做到针针有记录,户户有档案。免疫证中要注明畜主,所在地址,牲畜总头数情况,免疫牲畜数情况,未免牲畜数情,免疫疫苗情况,免疫日期,防疫员签字、畜主签字,以及补免情况登记等。
2、免疫证由防疫员在注射完疫苗后当场填写,并由畜主签字后存放;每个防疫员应建立自己辖区范围内所有牲畜的免疫情况登记卡,以便核查和了解牲畜免疫情况。防疫员免疫卡在年底交由乡动物防疫监督站统一存放,建立乡防疫档案。
3、乡动物防疫档案,由乡动物防疫检疫站统一保管,乡建立符合档案管理要求的档案室(柜),并定期检查档案室的保管状况,定期清扫档案库房。
4、乡配备专门的动物防疫档案管理员。档案员要求热爱档案工作,保密性强,具备档案管理知识,熟悉动物防疫工作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国家和上级部门档案管理工作政策、制度,切实做好档案材料的保管、统计、利用、鉴定和销毁工作。
5、防疫档案管理员应严格遵守《保密法》,提高政治敏感性,妥善放置防疫工作文件等机密材料,严禁无关人员出入档案室、借阅涉及保密事项的案卷。
6、查阅防疫档案人员有保守档案秘密的义务,查阅档案时禁止吸烟、饮水;借阅档案要履行借阅登记手续,严禁折叠、勾划、涂改卷内材料;未经主管档案工作领导批准,不能摘抄、复印防疫档案材料。
7、防疫档案销毁时,单位主管领导派人在指定保密地点监督销毁,档案销毁完毕后,监督人员在销毁清册上签字、盖章,并存档保管。
8、定期统计档案收进、移出数量;及时统计档案借阅、遗失情况,定期统计霉烂、虫蛀等损坏的档案数量;及时统计对永久、长期、短期的档案销毁情况;定期对各类档案借阅人次、卷宗的利用效果进行统计;年终做好档案的综合统计工作,做好迎接业务部门检查准备。
第三篇:养殖场动物防疫管理制度
----------------------------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养殖场动物防疫管理制度
(一)免疫制度
1、遵守《动物防疫法》,按市级兽医主管部门的统一布置和要求,认真做好免疫工作。
2、严格按场内制定的免疫程序做好其它疫病的免疫接种工作,严格免疫操作规程,确保免疫质量。
3、遵守国家关于生物安全方面的规定,使用来自于合法渠道的合法疫苗产品,不使用实验产品或中试产品。
4、在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根据本场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并严格遵守。
5、建立疫苗出入库制度,严格按照要求贮运疫苗,确保药苗的有效性。
6、废弃疫苗按照国家规定无害化处理,不乱丢乱弃疫苗及疫苗包袋物。
7、疫苗接种及反应处置由取得合法资质的兽医进行或在其指导下进行。
8、遵守操作规程、免疫程序接种疫苗并严格消毒,防止带毒或交叉感染
9、疫苗接种后,按规定佩戴免疫标识,并详细记入免疫档案。
10、免疫接种人员按国家规定作好个人防护。
11、定期对主要病种进行免疫效价监测,及时改进免疫计划,完善免疫程序,使本场的免疫工作更科学更实效。
(二)用药制度
1、场内预防性或治疗性用药,必须由兽医决定,其它人员不得擅自使用。
2、兽医使用兽药必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不得使用非法产品。
3、必须遵守国家关于休药期的规定,未满休药期的畜禽不得出售、屠宰,不得用于食品消费。
4、树立合理科学用药观念,不乱用药。
5、不擅自改变给药途径、投药方法及使用时间等。
6、做好用药记录,包括:动物品种、年龄、性别、用药时间、药品名称、----------------------------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生产厂家、批号、剂量、用药原因、疗程、反应及休药期。必要时应付医嘱:用药动物种类、休药期及医嘱等。
7、做好添加剂、药物等材料的采购和保管记录。
(三)检疫申报制度
1、本场饲养的畜禽水产在地区出售或迁移,提前向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其派出的报检点申报检疫,并取得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2、本场饲养的畜禽水产迁移出市外,应将畜禽水产运至指定地点,向永康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派出的换证处申报,并取得《出县境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3、自宰自食生猪,在屠宰前向永康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者派出的报检点申报检疫,经检疫合格后,方可屠宰、食用。
4、引进种用公、母猪,在引进之前,须向永康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备案并办理审批手续,经依法批准后方可引入。引入后按规定进行隔离、观察、加免,期满后经检疫合格再合群。
5、跨省引进商品型饲养生猪,在引进前须向永康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备案,引入后按规定进行隔离、观察、加免,期满后经检疫合格再合群。
(四)疫情报告制度
1、义务报告人:驻场兽医当怀疑发生传染病时应立即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畜牧兽医站报告。
2、临时性措施:
(1)将可疑传染病病畜隔离,派人专管和看护。(2)对病畜停留过的地方和污染的环境、用具进行消毒。(3)病畜死亡时,应将其尸体完整地保存下来。
(4)在法定疫病认定人到来之前,不得随意急宰,病畜的皮、肉、内脏未经兽医检查不许食用。
(5)发生可疑需要封锁的传染病时,禁止畜禽进出养殖场。(6)限制人员流动。----------------------------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3、报告内容:
(1)发病的时间和地点。
(2)发病动物种类和数量、同群动物数量、免疫情况、死亡数量、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情况。(3)已采取的控制措施。
(4)疫情报告的单位、负责人、报告人及联系方式。
4、报告方式:书面报告或电话报告、紧急情况时应电话报告。
(五)消毒制度
1、养殖场大门和圈舍门前必须设消毒池,并保证有效的消毒液;场内还应设更衣室、淋浴室、消毒室、病畜隔离舍。
2、养殖场定期不定期进行清扫、冲洗、光照和使用化学药品等多种方法相结合进行消毒。
3、选择高效低毒、人畜无害的消毒药品,消毒药应根据消毒目的、对象选择贮备,对环境、生态及动物有危害的药不得选择。
4、圈舍每天清扫1至2次,周围环境每周清扫一次,及时清理污物、粪便、剩余饲料等物品,保持圈舍、场地、用具及圈舍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对清理的污物、粪便、垫草及饲料残留物应通过生物发酵、焚烧、深埋等进行无害化处理。
5、定期进行消毒灭源工作,一般圈舍和用具一周消毒一次,周围环境一月消毒一次。发病期间做到一天一次消毒。疾病发生后进行彻底消毒。
6、场内工作人员进出场要更换衣服和鞋,场外的衣物鞋帽不得穿入场内,场内使用的外套、衣物不得带出场外,同时定期进行消毒。
7、所有人员进入养殖区必须经过消毒池和消毒室,并对手、鞋消毒。消毒池的药液每周至少更换一次。
8、产房消毒:进入产房前,地面和设备应冲洗干净并严格消毒,母猪全身洗刷干净并消毒后进入产房,分娩前必须严格消毒乳房和阴部,分娩完毕,再用消毒药抹拭乳房、阴部和后躯,及时清洗产房。
9、养殖场实行“干稀分离、雨污分流”排放,干粪实行发酵处理利用,尿----------------------------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污进入沼气池沼化处理利用,防止粪尿污染环境。
(六)无害化处理制度
1、当养殖场的生猪发生疫病死亡时,必须坚持“五不一处理”原则:即不宰杀、不贩运、不买卖、不丢弃、不食用,进行彻底的无害化处理。
2、养殖场必须根据养殖规模在场内下风口修一个无害化处理化尸池。
3、当养殖场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时,除对病死生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外,还应根据动物防疫主管部门的决定,对同群或染疫的生猪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
4、当养殖场的生猪发生传染病时,一律不允许交易、贩运,就地进行隔离观察和治疗。
5、无害化处理过程必须在驻场兽医和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下进行,并认真对无害化处理的生猪数量、死因、体重及处理方法、时间等进行详细的记录、记载。
6、无害化处理完后,必须彻底对其圈舍、用具、道路等进行消毒、防止病原传播。
7、在无害化处理过程中及疫病流行期间要注意个人防护,防止人畜共患病传染给人。
(七)畜禽标识
1、新出生生猪,在出生后30天内加施畜禽标识;30天内离开饲养地的,在离开饲养地前加施畜禽标识。
2、猪在左耳中部加施畜禽标识,从外地引进的生猪需要再次加施畜禽标识,在右耳中部加施。
3、生猪的标识严重磨损、破损、脱落后,应当及时加施新的标识,并在养殖档案中记录新标识编码。
4、没有加施畜禽标识的,不得运出养殖场。
5、畜禽标识不得重复使用。
(八)养殖档案
(一)养殖场应当建立养殖档案,载明以下内容:----------------------------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1、生猪的品种、数量、繁殖记录、标识情况、来源和进出场日期;
2、饲料、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和兽药的来源、名称、使用对象、时间和用量等有关情况;
3、检疫、免疫、监测、消毒情况;
4、生猪发病、诊疗、死亡和无害化处理情况;
5、生猪养殖代码;
(二)养殖场应当依法向市畜牧食品局备案,取得畜禽养殖代码,作为养殖档案编号。
(三)饲养种猪应当建立个体养殖档案,注明标识编码、性别、出生日期、父系和母系品种类型,母本的标识编码等信息。
生猪调运时应当在个体养殖档案上注明调出和调入地,个体养殖档案应当随同调运。
(四)养殖档案和防疫档案保存时间:商品猪2年,种猪长期保存。
第四篇:养殖场动物消毒管理制度
一、采用环保型消毒剂,勿用毒性杀虫剂和毒性灭菌(毒)、防腐药物。
二、药品、添加剂的购入,分发使用及监督指导,须从正规大型规范厂家购入,并严格执行国家《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和《兽药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药品购入、检测和使用需由国家授权和兽医药使用规范,并结合各进口国的要求实施,以防止滥用。尽量减少用药。药品的分发、使用须由兽医开具处方,并监督指导使用,以改善体内环境,增加抵抗力。
三、兽用生物制品购入、分发、使用,必须符合国家《兽用生物制品管理办法》。
四、场房建设有利于消毒隔离,统一生物安全措施与卫生防疫制度。
五、建立完整的药品购进记录。记录内容包括:药品的品名、剂量、规格、有效期、生产厂商、供货单位、购进数量、购货日期。
六、药品的质量验收:包括药品外观性质检查、药品内外包装及标识的检查,主要内容有:品名、规格、主要成分、批准文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等。
七、搬运、装卸药品时应轻拿轻放、严格按照药品外包装标志要求堆放和采取措施。
八、药品仓库专仓专用、专人专管。在仓库内不得堆放其他杂物,特别是易燃易爆物品。药品按剂量或用途及储存要求分类存放,陈列药品的货柜或厨子应保持清洁和干燥。地面必须保持整洁,非相关人员不得进入。
九、药品出库应开《药品领用记录》,详细填写品种、剂型、规格、数量、使用日期、使用人员、何处使用,需在技术员指导下使用,并做好记录,严格遵守停药期。
十、不向无药品经营许可证的销售单位购买鸡用药物,用药标签和说明书符合农业部规定的要求,不购进禁用药、无批准文号、无成分的药品。
十一、用药施行处方管理制度,处方内容包括:用药名称、剂量、使用方法、使用频率、用药目的,处方需经过监督员签字审核,确保不使用禁用药和不明成分的药物,领药 养殖场动物用药管理制度 者凭用药处方领药使用。养殖场动物预防免疫接种制度
一、准时准量免疫接种,做到头头免疫注射
二、注射疫苗时,小猪一栏换一个针头,种猪一针筒疫苗换一个针头。病猪不能注射,病愈后及时补注。
三、接种活菌苗前后1周停用各种抗菌素。
四、发生过敏反应肌注肾上腺素;为预防过敏反应及加强免疫效果可在注射疫苗前饮水添加维力康等抗应激、免疫增效剂药物。
五、各种疫苗要按要求进行保存,凡是过期、变质、失效的疫苗一律禁止使用。
六、免疫接种必须严格按照公司制定的《免疫程序》进行。
七、免疫注射时,尽量不打飞针,严格按操作要求进行。
八、做好免疫计划、动物养殖场畜禽标识制度
一、新出生仔猪,在出生后30天内加施畜禽标识;30天内离开饲养地的,在离开饲养地前加施畜禽标识。
二、猪在左耳中部加施畜禽标识,从外地引进的生猪需要再次加施畜禽标识,在右耳中部加施。
三、生猪的标识严重磨损、破损、脱落后,应当及时加施新的标识,并在养殖档案中记录新标识编码。
四、没有加施畜禽标识的,不得运出养殖场。
五、畜禽标识不得重复使用。
动物养殖场养殖档案制度
一、养殖场应当建立养殖档案,载明以下内容:
1、生猪的品种、数量、繁殖记录、标识情况、来源和进出场日期;
2、饲料、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和兽药的来源、名称、使用对象、时间和用量等有关情况;
3、检疫、免疫、监测、消毒情况;
4、生猪发病、诊疗、死亡和无害化处理情况;
5、生猪养殖代码;
二、饲养种猪应当建立个体养殖档案,注明标识编码、性别、出生日期、父系和母系品种类型,母本的标识编码等信息。
三、生猪调运时应当在个体养殖档案上注明调出和调入地,个体养殖档案应当随同调运。
养殖场有机料管理制度
一、有机饲料需来自无农药全生态的农家生产的玉米、水稻、黄豆等以及有机茶园里的蚯蚓等天然虫子。
二、有机饲料中不得添加国家禁止使用的药物或添加剂。
三、有机饲料进仓应由采购人员与仓库管理员当面交接,并填写入库单,仓管员还必须清点进仓有机饲料数量及质量。
四、仓管员应保持有仓库的卫生。库内禁止放置任何药品和有害物质,有机饲料必须隔墙离地分品种存放。
五、建立有有机饲料进出仓库记录,详细记录每天进出仓情况。
六、有机饲料调配应由技术员根据实际情况配制和投量。
七、调配间、搅拌机及用具应保持清洁,做到不定时的消毒,调配间禁止放置有害物品。养殖场养殖管理制度
一、工作人员吸烟应远离易燃物品,同时不影响工作,不影响环境卫生。
三、服从领导指挥,认真完成本职工作。
四、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及时解决。对每位员工提出的好建议进行鼓励并奖励。
五、保持养殖场环境卫生,不许将死鸡、生活垃圾乱扔,应采取措施,死鸡要深埋或焚毁,生活垃圾要选好地址统一堆放,定期销毁。
六、保持水槽,猪舍清洁,工具摆放有序。
七、养殖场物品实行个人负责制,注意保管、保养,丢失按价赔偿。如因丢失影响生产,另行处罚
八、实行请假销假制度。有事提前请假,以便调整安排,以不耽误生产为原则。
全体员工应团结配合,扎实工作,以场为家,以场为荣。养殖场卫生防疫管理制度
一、生活区的垃圾具备防护措施,及时清理,保持清洁。
二、养殖用具每天清洗一次,保持干净。
三、外来人员不得随时进入养殖区。
四、发现局部发生疫病时,养殖用具食料槽,饮水槽专用,并进行消毒,做好发病食料槽,饮水槽的有效隔离。
五、病、死鸡当天烧毁或深埋,用过的药品外包装等统一放置并定期销毁。
六、购进的鸡苗经过检疫,防止病原体传入。
七、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消毒和疾病防疫药品投放。
养殖场管理个人负责制度
一、养殖场人员实行个人负责制,赋予权力,承担责任。
二、养殖场主管负责场部对全体员工和日常事务的管理,对公司负责,及时汇报养殖场情况。
三、做好养殖场的安全防盗措施和工作。看护好场部的猪和其他物品。
四、分工与协作统一,在一个合作团队下,开展各自的工作。
五、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养殖场动物检疫管理制度
一、遵守检验检疫有关法律和规定,诚实守信,忠实履行职责。
二、负责养殖场生产、卫生防疫、药物、有机饲料等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三、负责对养殖用药品、有机饲料的采购的审核以及技术员开具的处方单进行审核符合要求方可签字发药。
四、监管养殖场药物的使用,确保不使用禁用药,并严格遵守停药期。
五、应积极配合检验检疫人员和公司实施日常监管和抽样。
六、如实填写各项记录,保证各项记录符合公司和其他管理和检验检疫机构的要求。
七、发现重要疫病和事项,及时报告公司和检验检疫部门。养殖场有毒有害物质防护措施
一、日常重视四周卫生,及时把死、病清除到无害化处理场所深埋,及时隔离、防护清除生活垃圾。
二、严格执行专人管理、专库存放制度,制定完整进仓和领用记录。
三、工作人员遵守相关守则、制度,防止外来人员投毒、投害。
四、下列有毒有害物质禁止进入养殖场,汞、甲基汞、砷、无机砷、铅、镉、铜、硒、氟、组胺、甲醛、六六
六、滴滴涕、麻痹性贝类毒素、腹泻性药物。
兴义市宏展养殖场
2012-9-5
第五篇:养殖场动物防疫管理制度
养殖场动物防疫管理制度
目录
(一)规模养殖场卫生管理制度......................................................................................................1(二)免疫制度..................................................................................................................................2
(三)用药制度...............................................................................................................................3(四)兽药、疫苗保存及使用制度..................................................................................................4
(五)检疫申报制度.......................................................................................................................5
(六)疫情报告制度.......................................................................................................................6(七)消毒制度..................................................................................................................................7
(八)无害化处理制度...................................................................................................................8
(九)畜禽标识...............................................................................................................................9
(十)养殖档案.............................................................................................................................10
养殖场动物防疫管理制度
(一)规模养殖场卫生管理制度
1、养殖场谢绝参观,必须进入时,要经消毒室消毒并换上场内洗净消毒的工作服、胶鞋和帽子,洗手消毒后方可进入。
2、严禁收购人员及车辆进入养殖场。
3、消毒池内的消毒药应保持有效。
4、车辆需经严格消毒后方可进场,对装卸场地及运输畜禽车辆和用具要做到装前卸后清洗消毒。
5、圈舍内应保持清洁,每周进行两次带畜消毒。
6、畜禽转入、转出前后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
7、新引进的猪必须隔离饲养15天以上,确认无传染病后,方可混群饲养。
8、养殖场内发生重大疫情,要及时上报当地兽医防疫部门,经确诊后,应在畜牧部门指导下采取紧急有效的防制措施。
9、对病死猪应采取妥善办法进行无害化处理,禁止出售和食用或流入它处,防止疫病扩散。
1(二)免疫制度
1、遵守《动物防疫法》,按市级兽医主管部门的统一布置和要求,认真做好口蹄疫、高致病蓝耳病、猪瘟等强制性免疫病种的免疫工作。
2、严格按场内制定的免疫程序做好其它疫病的免疫接种工作,严格免疫操作规程,确保免疫质量。
3、遵守国家关于生物安全方面的规定,使用来自于合法渠道的合法疫苗产品,不使用实验产品或中试产品。
4、在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根据本场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并严格遵守。
5、建立疫苗出入库制度,严格按照要求贮运疫苗,确保药苗的有效性。
6、废弃疫苗按照国家规定无害化处理,不乱丢乱弃疫苗及疫苗包袋物。
7、疫苗接种及反应处置由取得合法资质的兽医进行或在其指导下进行。
8、遵守操作规程、免疫程序接种疫苗并严格消毒,防止带毒或交叉感染
9、疫苗接种后,按规定佩戴免疫标识,并详细记入免疫档案。
10、免疫接种人员按国家规定作好个人防护。
11、定期对主要病种进行免疫效价监测,及时改进免疫计划,完善免疫程序,使本场的免疫工作更科学更实效。
(三)用药制度
1、场内预防性或治疗性用药,必须由兽医决定,其它人员不得擅自使用。
2、兽医使用兽药必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不得使用非法产品。
3、必须遵守国家关于休药期的规定,未满休药期的家禽不得出售、屠宰,不得用于食品消费。
4、树立合理科学用药观念,不乱用药。
5、不擅自改变给药途径、投药方法及使用时间等。
6、做好用药记录,包括:动物品种、年龄、性别、用药时间、药品名称、生产厂家、批号、剂量、用药原因、疗程、反应及休药期。必要时应付医嘱:用药动物种类、休药期及医嘱等。
7、做好添加剂、药物等材料的采购和保管记录。(四)兽药、疫苗保存及使用制度
1、各种兽药、疫苗要按要求进行保存,凡是国家禁用的、过期、变质、失效的兽药、疫苗一律禁止使用。
2、免疫接种必须严格按照养殖场制定的《免疫程序》做好各种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
3、免疫注射时,不打飞针,严格按操作要求进行。
4、做好免疫计划,免疫记录。
5、工作人员应对病猪及时诊断、治疗。严格按兽药的用法、用量进行,并记录在案。
6、病猪治疗采用专用注射器,注射器械用后进行严格消毒。
(五)检疫申报制度
1、本场饲养的家畜在本市内出售或迁移,提前向北京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其派出的报检点申报检疫,并取得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2、本场饲养的家畜迁移出市外,应将家畜运至指定地点,向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派出的换证处申报,并取得《出县境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3、自宰自食家畜,在屠宰前向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者派出的报检点申报检疫,经检疫合格后,方可屠宰、食用。
4、引进仔畜,在引进之前,须向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备案并办理审批手续,经依法批准后方可引入。引入后按规定进行隔离、观察、加免,期满后经检疫合格再合群。
5、跨省引进仔畜,在引进前须向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备案,引入后按规定进行隔离、观察、加免,期满后经检疫合格再合群。
(六)疫情报告制度
1、义务报告人:
(1)驻场兽医当怀疑发生传染病时应立即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畜牧兽医站报告。
(2)发现严重的或者新发现的动物传染病时,必须在2小时内立即报告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并积极的协助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查明疫源。在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指导下采取控制和扑灭措施。
(3)发生人畜共患传染病的或者可疑人畜共患传染病,应立即报告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协助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取紧急有效的控制、扑灭措施。
(4)不得瞒报、谎报、迟报、漏报和授意他人瞒报、谎报、迟报动物疫病,不得阻碍他人报告动物疫病。
2、临时性措施:
(1)将可疑传染病病畜隔离,派人专管和看护。
(2)对病畜停留过的地方和污染的环境、用具进行消毒。(3)病畜死亡时,应将其尸体完整地保存下来。
(4)在法定疫病认定人到来之前,不得随意急宰,病畜的皮、肉、内脏未经兽医检查不许食用。
(5)发生可疑需要封锁的传染病时,禁止家畜进出养殖场。(6)限制人员流动。
3、报告内容:
(1)发病的时间和地点。
(2)发病动物种类和数量、同群动物数量、免疫情况、死亡数量、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情况。(3)已采取的控制措施。
(4)疫情报告的单位、负责人、报告人及联系方式。
4、报告方式:书面报告或电话报告、紧急情况时应电话报告。(七)消毒制度
1、养殖场大门和圈舍门前必须设消毒池,并保证有效的消毒液;场内还应设更衣室、淋浴室、消毒室、病畜隔离舍。
2、养殖场定期不定期进行清扫、冲洗、光照和使用化学药品等多种方法相结合进行消毒。
3、选择高效低毒、人畜无害的消毒药品,消毒药应根据消毒目的、对象选择贮备,对环境、生态及动物有危害的药不得选择。
4、圈舍每天清扫1至2次,周围环境每周清扫一次,及时清理污物、粪便、剩余饲料等物品,保持圈舍、场地、用具及圈舍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对清理的污物、粪便、垫草及饲料残留物应通过生物发酵、焚烧、深埋等进行无害化处理。
5、定期进行消毒灭源工作,一般圈舍和用具一周消毒一次,周围环境一月消毒一次。发病期间做到一天一次消毒。疾病发生后进行彻底消毒。
6、场内工作人员进出场要更换衣服和鞋,场外的衣物鞋帽不得穿入场内,场内使用的外套、衣物不得带出场外,同时定期进行消毒。
7、所有人员进入养殖区必须经过消毒池和消毒室,并对手、鞋消毒。消毒池的药液每周至少更换一次。
8、养殖场实行“干稀分离、雨污分流”排放,干粪实行发酵处理利用,尿污进入沼气池沼化处理利用,防止粪尿污染环境。
(八)无害化处理制度
1、当养殖场的生猪发生疫病死亡时,必须坚持“五不一处理”原则:即不宰杀、不贩运、不买卖、不丢弃、不食用,进行彻底的无害化处理。
2、养殖场必须根据养殖规模在场内下风口修一个无害化处理化尸池。
3、无害化措施以尽量减少损失,保护环境,不污染空气、土壤和水源为原则。
4、当养殖场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时,除对病死畜进行无害化处理外,还应根据动物防疫主管部门的决定,对同群或染疫的畜类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
5、当养殖场的畜只发生传染病时,一律不允许交易、贩运,就地进行隔离观察和治疗。
6、无害化处理过程必须在驻场兽医和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下进行,并认真对无害化处理的畜只数量、死因、体重及处理方法、时间等进行详细的记录、记载。
7、无害化处理完后,必须彻底对其圈舍、用具、道路等进行消毒、防止病原传播。
8、在无害化处理过程中及疫病流行期间要注意个人防护,防止人畜共患病传染给人。
(九)畜禽标识
1、畜只在出生后30天内加施畜禽标识;30天内离开饲养地的,在离开饲养地前加施畜畜标识。
2、畜只在左脚中部加施畜禽标识。
3、畜只的标识严重磨损、破损、脱落后,应当及时加施新的标识,并在养殖档案中记录新标识编码。
4、没有加施畜禽标识的,不得运出养殖场。
5、畜禽标识不得重复使用。
(十)养殖档案
(一)养殖场应当建立养殖档案,载明以下内容:
1、畜只的品种、数量、繁殖记录、标识情况、来源和进出场日期;
2、饲料、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和兽药的来源、名称、使用对象、时间和用量等有关情况;
3、检疫、免疫、监测、消毒情况;
4、畜只发病、诊疗、死亡和无害化处理情况;
5、畜养殖代码;
(二)养殖场应当依法向市畜牧食品局备案,取得畜畜养殖代码,作为养殖档案编号。
(三)畜只调运时应当在个体养殖档案上注明调出和调入地,个体养殖档案应当随同调运。
(四)养殖档案和防疫档案保存时间: 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