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两基”迎国检工作的自查报告
如下:
一、“普九”巩固提高各类指标达到的情况
1、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情况 ①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
2004年,应入学正常儿童1707人,全部入学,入学率100%;2005年,适龄儿童1429人,全部入学,入学率100%;2006年,服务区域适龄儿童1204人,全部入学,入学率100%。②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 2004年,应入学正常少年1578人,其中仍在小学24人,已入学1553人,入学率98.4%;2005年,适龄少年1554人,其中仍在小学38人,已入学1516人,入学率97.6%;2006年,服务区域适龄少年应入学正常少年1304人,其中仍在小学45人,已入学1259人,入学率96.5%。③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
2004年,适龄残疾儿童少年8人,已入学7人,入学率88%;2005年,适龄残疾儿童少年8人,已入学8人,入学率100%;2006年,服务区域适龄残疾儿童少年9人,已入学9人,入学率100%;
④在校学生辍学率2004、2005、2006年,我镇小学在校学生辍学率均为0。2004、2005、2006年,我镇中学在校学生辍学率均为0.51%、0.77%、1.04%。⑤毕业班学生毕业率2004、2005、2006年,我镇初中学生毕业率为98.36%、97.95%、97.05%。小学毕业率为100%。⑥15周岁人口文盲率
2004年,15周岁人口数482人,其中丧能3人,非文盲人数479人,文盲率为零;2005年,15周岁人口数638人,其中丧能4人,非文盲人数634人,文盲率为零;2006年,15周岁人口数470人,其中丧能2人,非文盲人数468人,文盲率为零。⑦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
2004年,15周岁人口482人,其中丧能3人,取得义教证479人,完成率100%;2005年,15周岁人口638人,其中丧能4人,取得义教证634人,完成率100%;2006年,15周岁人口470人,其中丧能2人,取得义教证人数468人,完成率100%。⑧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
2004完成率为97.78%;2005年完成率为97.08%;2006年完成率为96.66%。
2、师资水平情况
全镇共有专任教师138人。其中小学有专任教师74人,取得中专学历19人,大专及以上学历55人,专任教师学历符合规定及取得相应教师资格证书的比例100%;中学专任教师64人,取得中专学历2人,大专及以上学历62人,专任教师学历符合规定及取得相应教师资格证书的比例96.88%。
中小学校长10人,10人接受岗位培训,接受岗位培训的比例100%;小学校长提高培训的比例100%,中学为75%。
3、办学条件情况
镇委、镇政府把办好教育作为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大事来抓,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近年来,消灭危房,改造旧房,新建扩建幼儿园,办学条件满足了“普九”的需要,顺利渡过了初中入学高峰期。全镇现有校舍面积21400平方米,初中生均9.56平方米,小学生均8.34平方米。全镇原d级危房480平方米;2003年全部消灭,校舍危房率为零。全镇小学现有图书46000册,生均36册,初中有图书5.6册,生均49册,全镇镇中镇小按一类标准配齐体、音、美教学仪器设备。四所中小学都有电脑室;远程教育设备正在安装调式,让农村孩子享受与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
4、教育经费情况
5、教育教学质量
全镇四所学校认真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落实一张课表;严格执行了教育局的作息时间;没有分快慢班等,一年四次考试,不排名次,学生成绩以等级呈现;没有推销教辅资料,没有有偿家教;不存在大班额;小学毕业率100%;初中2004、2005、2006三年毕业率分别为98.36%、97.95%、98.31%。
6、学校安全管理
三年来,我镇各学校始终把学校管理放在中心地位,认真落实《京山县教育局安全管理五十条》,并按照国家要求制定了各项安全工作预案;全面贯彻国家收费政策,按规收费。通过我们的努力,四所学校做到了校园安全“零事故”,校园周边环境治理“零犯罪”,收费管理“零违规”。
7、扫盲情况
我镇青壮年人口总数15111人,经过1984年和1997年两次大规模地扫盲,非文盲人数达15111人,非文盲率达100%。
二、主要作法
1、全力提高普及程度 巩固提高普及程度是“普九”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为此,我们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踏遍千山万水,全力做好控辍保学工作。①广泛宣传 严格监督 依法控辍
让《义务教育法》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这是控辍保学的治本之策。这项工作做好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种形式宣传。一是确定《义务教育法》宣传日、宣传月。我们把每一年4月20日定为宣传日,3月、9月定为宣传月。二是利用宣传媒体。每年8月,镇长发表电视讲话,宣传车到全镇村巡回宣传。三是各校主办宣传专栏。四是设计刷写固定标语。如:“知识改变命运,学习创造未来”、“今天的辍学生,就是明天的贫困户”。五是送法上门。对达到入学年龄的儿童少年学校送《入学通知书》、《义务教育法主要精神摘要》给家长。——展开“普法”攻势。从“
二、五普法”至“
四、五普法”,我们一直把《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儿童权益法》作为学习的重要内容,镇政府还出台相关文件,对全体学员进行《义务教育法》及相关知识进行考试,不及格者不能评先、提干。——实施法制手段。《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基于此,2002年,我们向宋河法庭(分管坪坝)依法起诉程某等6名不支持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监护人,法庭依法进行教育、处罚。极大地震慑了涉案人员,教育了广大群众,推动了控辍工作的开展。
在广泛的基础上,我们自觉接受县教育局定期或不定期的督查;镇成立义务教育执法队,到各企业进行督查,禁止企业使用童工;督学办公室每学期进行一次专项督查;校长每月进行一次控辍检查。四级监督网络的建立实施,确保《义务教育法》在我镇落到实处。②加强领导 建立规章 机制控辍
“控辍,控辍,今天控了,明天辍”这句顺口溜道出了控辍保学工作的百倍艰辛。为使控辍保学工作的有序、有力、有效,我们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控辍机制。
——“双线承包”制。镇、村、校分别一条线,镇领导包村,村领导包组,组长包人;教育一条线,校领导包村,班主任包班,科任教师包人。层层签订责任状,使每个学生处于六个层次的监控之中。
——“六日收流”制。学生一天不到校,科任教师走访,两天不到班主任上门,三天不到校领导出面,四天不到村干部做工作,五天不到镇领导劝学,六天不到镇义务教育执法队依法控辍。这种工作法力度渐大,步步紧逼,直至辍学生返校为止。
——“激励控流”制。全镇所有学校都将控辍保学纳入目标管理之中,权重为5分。辍学1人,该项得分为零。目标管理得分多少又直接与学校浮动工资挂钩。各校还实行一票否决,即辍学1人意味着不能评先、晋级、晋职。
三种机制的建立,使控辍保学工作出现有人抓、我要抓、都会抓的喜人局面。③掌握时间 把握环节 预防控辍 工作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小升初、初二升初
三、初三春季开学是容易造成辍学的时间和环节。对此,我们采取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小升初“三交两送一签”。即:每年8月15日,小学毕业生到原毕业学校集中,由校长带队,将学生整体移交到中学,送交学生档案资料,交换可能辍学学生情况;送《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送《义务教育法主要精神摘要》给家长;签订受完《九年义务教育合同书》,并经司法部门公证,产生法律效力。——初二升初三做到“三不”。工作中我们发现,初中生通过两年的学习,成绩好、中、差基本显现出来,成绩差的学生这时容易辍学。坪坝中学以极大的勇气,坚决不搞学生成绩排队,坚决不分快慢班,坚持不换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加强工作责任心,保持工作的连续性。
——初三春节开学坚持“三个一”。学校向家长致一封信,主要内容是:对家长支持学校工作表示感谢,学校一年的工作情况进行介绍,希望家长继续支持学校工作等。放假前对学生进行一次升学与就业的教育,要求学生一定要参加毕业考试。开学前普遍进行一次家访。④转变观念 创新方法 教改控辍
我们深知:农村初中的办学方向既要为上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毕业生,又要为当地农村经济建设,培养适用型人才。要实现初等教育的办学目标,只有深化教育较学改革,才能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树立“四种”观念。我们组织广大教职工开展教育思想大文化教育讨论,引导教师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质量观、人才观、评价观。将转化一个“学困生”与培养一个“优秀生”看得同等重要,留住一个后进生与毕业一个合格生看得同等重要。从而确保面向全体学生。
——创新教学方法。初等教育不仅数量一个不能少,而且质量一个不能差。唯一的途径是创新教学法。坪坝中学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五同五异”教学法。即:教材相同,要求有异;教学时间相同,教学容量有异;教学过程相同,教学方法有异;作业时间相同,作业难度有异;教学评估相同,评价对策有异。这样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达到教学质量整体提高。我镇教育质量综合考评连续三年列全县前3名,随州市,安陆市30余名学生慕名到坪坝中学就读。
——营造心灵家园。每个人都有表现自已展示自己的欲望。我们发现,许多“学困生”在某一方面有特长,发挥其特长,也能成状元。坪坝中学因势引导,根据学生实际,开设计算机班,成立体育、摄影、器乐小组,用以开辟一方丰富情趣、充实生活的欢乐天地,使学生精神寄托,保学不辍学。
⑤倡导捐资 结对扶贫 助学控辍
为了确保不让学生因贫困辍学,我们想尽千方百计,募集助学资金,——倡导捐资。我们把贫困生的情况通过多种方式向社会通报,以引起广泛关注。武汉市蛇疗医院院长孙玉清同志一次向坪坝中学贫困生捐资7100元。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社会人士向贫困生捐资200余人,金额3万多元。
——结对助学。我们每年开展一次声势浩大的结对助学活动,乡镇正局干部每人200元,副局级150元,一般干部100元,公办教师每人结对1人,每年100元。全镇结对助学人数达298人。
——学校减免。各校根据贫困生贫困程度的不同,给予适当减免。坪坝福利院6名学生在槐树中心小学就读,每学期杂费、书本费、生活费共计只交100元。据统计,全镇每年享受学校减免的150人,金额达1万余元。
——学生捐物。各校每学期组织一次向贫困生捐物的活动,借以培养他们团结互助的优良品质,又解决贫困生缺少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的困难,可谓一举多得。
除此之外,我镇贫困生享受政府资助466人。这样,我镇贫困生100%得到资助,不让一个贫困生落下。
⑥架设桥梁 注重引导 关爱控辍
近年来,我镇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留守孩自然也多。据统计,全镇中小学生2400人,其中,留守孩1470人,占总人数的61.3%,留守孩缺乏父爱、母爱,隔代抚养,爷爷奶奶管不好,管不了,留守孩普遍感到自卑、孤独,思想容易出偏差,也容易造成辍学,对巩固提高“普九”成果冲击较大,也令社会、学校、家长头痛。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把关爱留守孩子作为提高执政能力,维护群众利益的突破口来抓。——“一开”。学校开通爱心电话,留守孩每星期可与父母通一次电话,使学生感到父母就在身边。
——“两知”。知道留守孩父母外出务工的去向及联系电话,并建立档案,知道代管人的基本情况。
——“三多”。班主任多与留守孩交心谈心(每半月一次),使其感到有人关爱。多开展一些充满人文关怀的集体活动(如为留守孩过生日、联欢会)。多家访(每学期一次),及时互通情况。
——“四沟通”。学校定期与留守孩父母沟通,通报留守孩在校学习、生活情况,定期与代管人沟通,定期与学校心理辅导员沟通,班主任定期与学生干部沟通,了解留守孩的思想活动,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2、积极锤炼师资队伍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因此,我们围绕师资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通过我们长期不懈的努力,我镇教育管理群体的整体水平和教师队伍的业务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教师队伍呈现出勃勃生机:
一是培养出了一批科研型的管理干部。镇中学校长李圭华、晏店小学校长喻伟、槐树小学校长程原华等,坚持以诚取信,以德立威,以信服众,办学有思想,有谋略、有思路,表现出较强的综合管理能力。其中镇中学校长李圭华被评为“荆门市科研型名校长”。
二是锤炼出了一批敬业的学者型教师。三年来,在我们这个山区小镇,涌现出了一批在全县乃至全市有影响的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喻伟,省基础教育先进教师喻武,荆门市优秀教师吴克军、张守波、丁远国,省骨干教师喻伟、喻武,荆门名师李圭华、喻伟,荆门市教师英模巡回演讲报告团成员喻伟、李圭华,县级学科带头人石玉龙,他们是我镇教师队伍的典型代表。这些荣誉与上级领导的关怀是分不开的,但一个好的师资队伍培养机制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我们的做法是: ①学历提高常抓不懈。我镇要求中小学专任教师50岁以前达到拨高学历,重投入就是对达到本科学历奖励3000元,达到专科学历奖励1500元,全镇用于奖励教师提高学历的经费14.7万元,滚动式学历达到中专、专科、本科。现在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100%和97.1%。提高学历分别达到74%和66.1%。②继续教育抓紧抓实
——扎实推进基本功训练。我们提出每位教师应讲一口标准普通话,练一手漂亮字(钢笔字、彩笔字、毛笔字),写一份规范的教案。现在全镇专任教师通过考试均获得基本功合格证,普通话达二甲的教师80%。
——努力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运用于教学,生动、形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要求人人会使用计算机。现在达到计算机升级水平的专任教师达85%。
③干部培训一个不漏。
我镇四所中小学校长都参加校长岗位培训,持证上岗,有3人参加了提高培训。校级干部大多参加了继教中心组织的岗位培训。通过培训,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质量观。工作中大胆改革,突践,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坪坝镇中学被评为市级示范学校,晏店小学是全县中心完小最好的县级示范学校。
3、倾力改善办学条件。
改善办学条件是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需要,是一项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民心工程”。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措施得力,我镇办学条件日益完善。
我镇中学,由于地处河面沉集地带,加上1998年和2001年两次特大洪水的冲击,造成地表沉降,1985年建造的480m2的教学楼二层楼房成为d级危房;槐树小学360m2的教学用房,由于是80年代集资建造的房屋,加上使用年限的满期,也成为d级危房。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镇党委、政府、学校十分重视这一工作,在农民减负这一大的环境下,危房成为制约我镇教育发展的瓶颈。我们统一思想,积极研究学校危房改造的实施办法,采取“三个”一点办法,彻底改造了d级危房。
一是抓住机遇,争取项目资金。2003年,国家将拿出部分资金进行d级危房改造,我们抓住机遇,争取扶持项目资金28万元。槐小争取市政府投资5万元彻底根除危房,维修旧房。二是创造机遇,争取社会支持一点。为解决危改资金的缺口问题,镇党委、政府可谓费尽苦心。2002年,党委书记丁远光、镇长夏齐鸿、督学李国全下广州、上武汉、赴荆门,争取坪坝籍在外商人和工作成功人士的理解和支持下,亲自向他们递送《坪坝镇籍在外同乡的一封信》,请他们参加座谈会,争取他们的支持。坪坝籍在外商人和成功人士被党委、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的真情所打动,纷纷伸出援助家乡教育之手,捐钱捐物,解决部分危房改造资金,共筹集捐款30余万元。其中坪坝籍武汉商人,武汉蛇疗医院院长孙玉清教授捐赠11万元;武汉翔龙装饰材料公司丁生根经理捐赠6万余元的塑钢门窗;许显祥老板捐赠红砖10万块等,坪坝籍在外成功人士对家乡教育的关心和支持,极大的鼓舞了家乡的人们,一时间,在镇内工作的各单位人员纷纷捐赠资金,镇领导丁远光、夏齐鸿、督学李国全等同志带头个人分别捐资500元;镇中学教师多则1000元,少则200至300元也投入捐赠行列。一时间各地传来捷报,远在广东的原《南方日报》副主编喻华锋、商人晏华英也分别寄来捐款1万元。据统计,捐赠活动中,我镇共收到捐款36万余元,其中镇外捐赠30万余元,镇内捐款6万余元。三是学校在公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从有限的勤工俭学收入中自筹一点。
“三个”一点的办法,使我镇学校危房改造工作得到了全面开展,到2003年10月底,我镇坪坝中学、槐树小学共计840m2的d级危房,全部折除重建,从而使我镇危房改造工作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4、合理运作教育经费
①建章立制,宏观调控。督学办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等制度和评分细则。平时不干涉学校的经费管理工作,学年度结束后,督学办以此为依据给学校和主管人员考评。这样让学校教育经费管理始终处于一种既有宽松的环境,但又不脱离监督的良性运行轨道。对于预算内经费拨款和专项经费拨款,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切实做到专款专用。
②抓住细节,重点督查。对于群众关心的敏感问题,督学办一定深入到学校中去。比如学校的按规收费问题,这关乎千家万户的利益,稍有不慎就影响教育的形象。为了规范收费行为,督学办坚持作好暗访调查工作,了解各学校的收费情况。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社会对收费的反映普遍良好,但对学生食堂菜的味道有一些看法。我们马上召开校长会,通报这一情况,限期整改,家长的看法迅速得到扭转,在今年的社会评教活动中,学生生活管理得到了家长的好评。坪坝镇唐庙村崔稳同学中考考了全县第6名,其家长对三满意考评组成员戏诩说:坪坝中学的饭是博士饭。目标管理考评工资的兑现是教师热切关注的问题,不解决好容易影响教师的工作热情。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我们对每期考评结果总要集中到督学办,进行抽样调查,信度达到99%方可发放工资。财务管理决定着学校的经济命脉,决定着领导的形象,决定着民心的向背。为了做好财务监督工作,我们每学期从镇财管所借调会计组成专班对学校财务进行清理。通过这样严格的管理,我镇四所中小学财务运转正常,学校不仅没有赤字,还都有部分盈余。
5、稳步提高教育质量
“两基”的中心工作就是留住学生。怎样才能留住学生,我们认为只有抓好教育教学质量,学生进来了才学得好,学好了才留得住。围绕抓好教育质量这一目标,我镇把教育质量的提高、办学模式的优化、学习习惯的培养三个方面作为抓“普九”、留学生的突破口: ①、高举素质教育大旗,创办人民满意教育。多年来,我镇教育质量不断攀升,连年在全县教育教学水平综合评估中位居前列,2003、2004、2005年综合排名分居京山县第四、第二、第五名;全镇四所学校,镇中学是荆门市示范学校,镇小学、晏店中心小学是县示范学校,镇中学2003、2004、2005连续两年被评为“荆门市最佳文明单位”,今年又被授予荆门市“红旗党支部”。我们的做法是:
——以“立足现实,注重实用”为原则抓教育科研。农村学校经济条件差,师资水平低。基于这个现状,我们要求各校不要好高骛远,要从实际出发,选取实用的力所能及的课题,尽可能的从教学中来,到教学中去。目前我镇四所学校均有省级课题,其中镇中学的《农村中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晏店小学的《农村联片办学模式的研究》已结题,镇中学《农村留守孩子的教育》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在研究过程中各学校建立了资金专户,成立了课题小组,并把子课题分解到每一个成员,定期召开研讨会,交流心得体会。对没有完成任务的成员取消其资格,并扣除目标管理分。
——以“科学严谨,减负增效”为目标优化课堂教学。我镇优化课堂教学的手段有三点:一是实行集体备课,充分调动集体智慧。每年寒暑假,各学科组把教学内容分配到人,组员利用假期时间把部分内容备好,开学后集中印发讨论,去粗取精,形成统一意见。这样既保持了统一的进度,也减轻了备课量。二是“名师”传经提高教艺。利用本镇的“土名师”给老师们培训,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艺术。这在我镇英语教师身上体现得非常突出。自2002年以来,我镇向各级高中输送了程国富、朱小红、晏中流、袁鸣、张成秀、孙义等六位英语教师。为了解决英语教师奇缺的问题,我们采取这种苦法子解决了燃眉之急。三是加强信息教育和常规教育的整合,提高课堂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以“联系实际,学用结合”为宗旨教学生一技之长。现行初中教育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有些与初级职业教育,与“绿色证书”教育挂钩不相适应,难以引起部分学生兴趣,继而产生厌学,最后导致辍学。坪坝中学大胆地、根据本地实际,开发校本课程。他们选派两名教师到武汉市农学院学习果蔬种植技术,回校以后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培训,使学生掌握一技之长,群众满意地说:“现在学校办得好,既教学生学文化,又教学生学技术,发家致富有希望”。职业技术教育为升学无望的学生开辟出一条充满希望的成才之路。③、兴办学前三年教育,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
自2004年秋季起,我镇依据《义务教育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精神,通过外出考察,决定依托三所中心完小办幼儿园,经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考查,已获办学资格。2006年,学前幼儿园已全部入学,与城里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兴办学前三年教育,我们主要以养成教育为主,以激励教育为主,以兴趣培养为主,让每一个孩子从小就形成热爱学习、热爱知识的良好风气。
6、强化学校安全管理
①、强化责任,建立长效安全管理机制
抓安全工作,我们做到无论学校安全形势怎么好,抓学校安全工作的力度不变小。一是成立学校安全领导小组。二是健全学校安全管理制度。根据实际,我镇各校制定了《学校安全管理办法》制度等,我们通过制定完善规章制度,使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三是签订学校安全管理责任状。镇督学办与各校校长签订了学校安全管理责任状,各校校长与分管的副校长、与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与保安员层层签订了学校安全管理责任状,做到了责权分明,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我们特别强调班主任、任课教师都应负有对学生进行安全管理和教育的义务,要求他们自觉承担起保护学生安全的责任。②、立足防范,营造良好校园安全环境
几年来,我镇督学办和各学校协同镇政府、派出所、交管站加大了对学校及周边环境整治的力度,营造良好的校园安全环境。
一是签订警校共建协议书。坪坝派出所与我镇各校结成警民共建单位,并派干警到各校兼任法制副校长,法制副校长经常到学校开展法制宣传辅导,督促学校落实各项安全措施,警校共建是学校安全的保护伞。二是坚持安全值班巡逻。我镇各校推行“一警三员”安全巡逻工作制度,即派出所每天派一名干警到学校周边巡逻,学校由校委会成员、教师、保安员坚持安全值班巡逻。三是深入排查涉校安全隐患。我镇各校将学校周边治安秩序纳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重要内容,及时排查,及时报告,及时调处,做到排查做在发生前,调解做在对立前,化解做在激化前,坚持把涉校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我们坚持每季开展一次专项排查,每半年开展一次专项整治。对接送学生车辆进行了整治,对符合营运条件的车辆发放了“接送学生专车”车牌,对不符合条件的车辆一律不准接送学生,保障了学生乘车安全。各校在校门外设置了减速线,安置了禁鸣牌。现在,我镇各校200米以内没有游戏机室,没有乱搭乱建、摆难设点、占道经营的问题,消除了学校周边的安全隐患,学生家长非常放心。四是开展整治非法网吧活动。今年上半年,我们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对网吧进行了整顿,杜绝了学生到网吧上网现象,维护了学校正常秩序,受到了学生家长好评。
③、规范管理,创建安全文明校园
一是加强安全教育。我镇各校请派出所干警到学校开展了法律法规及交通安全知识讲座,使学生掌握了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增强了学生遵纪守法和安全防范意识。二是实行三级管理。对学生的管理,我镇各校已形成了“学校领导蹲班、班主任包班、任课教师联班”的三级管理模式。三是管好食品卫生。我镇各校加强了饮食卫生安全管理,做到“三查”,即对食堂工人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确保食堂无传染病或其它疾病;每天对食堂饭菜进行检查,确保无毒、无变质的大米、蔬菜流进食堂;每天对学生饭菜质量进行检查,确保无生饭、生菜卖给学生。各校添置了茶水桶,一日三餐供应开水,保障了学生饮水安全。四是加强校园安全事故易发多发环节的管理。各校经常组织对楼道、楼梯设备、设施的专项检查,对损坏的照明设备进行及时更换。我们特别强调各校要安排值班领导每天在上操、集合、放学等学生集中出入教学楼时间段对学生上下楼梯进行监管、指挥,以防止楼梯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
7、深入开展扫盲教育
1997年5月至1998年12月,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扫盲工作条例》,继续开展扫除文盲工作。其主要作法是:
①大力宣传,形成扫盲工作的良好氛围。为使扫盲工作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我们在全镇范围内大力宣传扫盲工作。一是刷写固定标语:“扫除文盲,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扫除文盲,脱贫致富”。二是开展五大讲活动。即:大讲扫盲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意义;大讲新时期扫盲工作的要求;大讲脱盲人员的标准;大讲脱盲致富的典型;大讲扫除文盲,人人有责。三是利用宣传车在全镇主要集镇、道口宣传。通过宣传,使广大人民群众提高了对扫盲工作的认识,自觉地投入到扫盲工作中去。②强化措施,多种形式开展扫盲工作。
扫盲工作越是接近尾声,难度越大,高标准扫除文盲,措施是关键。我们在坚持原先好的作法的同时,重点强化以下几点:
1、落实阵地、强化责任。我们坚持以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阵地,农闲时集中学习,农忙时分散学习。村小学抽调一人具体负责扫盲工作。镇党委、镇政府与支部书记签定扫盲工作合同书,村支部书记与小学校长签合同书,把扫盲工作纳入了学校工作一同考核,小学校长与扫盲教师签定合同书。三级合同的签定,大大加强了各自的工作责任,形成各负其责的良好局面。
2、落实报酬,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村规定:扫盲学员参加集中学习记投工,扫盲学员按时毕结业除给予精神奖励外,并发奖金30元。扫盲教师按时完成扫盲任务的,奖励100元。这样,极大地调动了教和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3、落实教学计划,扎实开展扫盲。扫盲工作的主要形式以集中授课为主。主讲教师每期制定严密的教学计划,严格按计划施教。较好地做到有备课、有作业、有检查、有考试,环环相扣,环环落实,确保扫盲工作高标准完成。据统计,1997年扫除文盲、半文盲46人,1998年扫除文盲40人,圆满完成扫盲工作的历史任务。③加强领导,确保扫盲工作有序开展。
扫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扫盲对象年龄跨度大,智力差距大,覆盖面积大,因而工作难度大,没有强有力的领导是难以完成这个历史任务的。为此,我们建立了“三线一体”的领导体系。第一条线:镇政府——村委会一一村民小组,运用行政手段,确保入学;第二条线:教育组——村小学——扫盲教师——扫盲对象,负责教学活动,确保脱盲;第三条线:镇城校——村分校——专、兼职教师——扫盲对象,负责扫盲和实用技术相结合,确保脱盲后得到巩固和提高。“一体”即脱盲、脱贫溶为一体。“三线一体”领导机制的落实,使扫盲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通过两年艰苦的努力,扫除剩余文盲86人,向人民、向历史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我镇“普九”提高巩固工作在上级领导下,镇党委、政府与全镇人民、全体教职工一道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各项指标达到了规定要求。我们深知: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要求提高了,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我们还要不断提高师资水平,提高普及程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第二篇:“两基”迎国检工作自查报告
绵竹市孝德学校
“两基”迎国检工作自查报告
根据《国家“双基”检查验收各项指标要求》,我校组织自查评估领导小组,对学校的普及程序、师资队伍、办学条件、教育经费、教育质量、扫盲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评估自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普及程度 2008年基本情况:
6—11周岁适龄儿童总数821人,已入学821人,入学率为100%。
小学在校生905人,辍学率为0。
中学在校生390人,学年内辍学1人,辍学率0.26%。小学毕业生232人,毕业人数232人,毕业率为100%。中学毕业生103人,毕业人数103人,毕业率100%。15周岁人口245人,完成初等教育人数245人,完成率为100%。
2009年基本情况:
6—11周岁适龄儿童总数759人,已入学759人,入学率为100%。
小学在校生766人,辍学率为0。中学在校生437人,辍学率为0。小学毕业生学年初182人,毕业186人,毕业率为102.2%。中学毕业生学年初127人,毕业126人,毕业率为99%。15周岁人口205人,完成初等教育人数205人,完成率为100%。
2010年基本情况:
6—11周岁适龄儿童总数719人,已入学719人,入学率为100%。
小学在校生833人,辍学率为0。
小学毕业生学年初174人,毕业174人,毕业率为100%。15周岁人口236人,完成初等教育人数236人,完成率为100%。
二、师资水平
全校共有教职工74人,专任教师共有51人,其中专任教师中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者为41人,占专任教师比例为80.4%,取得专业合格证书人数为5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为100%,校长3人,均通过岗位培训和提高培训,持证上岗率为100%。
三、办学条件
学校校占地总面积为27838平方米,生均面积34.5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为11034平方米,生均面积13.5平方米。学校已实现无危房,2008年至2010年学校教育技术装备进一步改善,图书、报刊生均50册,在实验室配备上,现有实 验室、仪器保管室、电脑网络室、电子备课室、音乐室、美术室等功能室。
四、教育经费
近三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总支出2007488万元,2008454万元,2009602万元,2010529万元。确保了学校的有序运转,确保教师工资的按时足额况现和学校校容校貌的彻底改善,现在教师再也不用担心工资料问题,人人都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常规教学中,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
五、教育质量
我校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认真执行国家制订的课程计划和教学标准,开齐开足课程,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始终处于全县的前列,近三年,各科全格率达100%,优秀率达90%,毕业率达100%。
六、扫盲情况
在扫除壮年文盲迎接国家验收后,我校一方面加大力度防止脱盲后的再复盲,同时,防止产生新的文盲,我们以镇成人文化技打底学校为龙头,以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阵地,为脱盲人员大搞巩固提高技术培训,使他们不仅能学文化,还能学到实用技术。至2010年10月28日止,辖区青壮年人员为11279人,非文盲率为99.7%,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
从自查情况来看,我校在普及程度、师资水平、办学条 件、教育经费、教育质量、扫盲情况六个方面,各项指标均达到“双基”检查验收标准。在巩固双基成果的过程中,我们做到了强调一个中心,即努力创办人发满意的教育为最高目标,突出两个重点,即千方百计提高普及程度和基础教育质量,狠抓三项建设,即:学校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环境建设,加强了四个方面的工作,即:学生德育、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教育科研工作。
二〇一〇年十月二十日
第三篇:两基迎国检自查报告
近年来,我校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两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强化管理、深挖内涵、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两基”成果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明显提高,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取得实效,两基迎国检自查报告。根据高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高台县“两基”迎“国检”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高政办发
第四篇:两基迎国检自查报告
元石乡两基迎国检自查报告
“两基”工作是我国实行科教兴国的重要战略之一,高标准、高质量地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目标,是“两基”工作的首要目标和重要任务。为全面实现这一任务,推进素质教育,我乡始终坚持“两基”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将工作重点放在巩固、提高上,做到加强领导思想不放松、狠抓落实,使我乡“两基”成果得到了进一步巩固提高。现本着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对“两基迎国检”工作进行认真细致的自查与复查。
一、基本情况
元石乡辖20个村委会6个社区156个村民小组,世居汉、回、彝、壮、苗等民族。2009年,全乡完成国民生产总值9.2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第一产业5.7亿元,同比增长14.3%;第二产业2.2亿元,同比增长6.2%;第三产业1.3亿元,同比增长18.7%;完成财政总收入1.32亿元,其中乡本级收入5200万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71亿元,贷款余额1.7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51元,同比增长16.98%。辖区内现有乡直普通中学2所,成人技术学校1所,小学32所,教学点57个,乡直幼儿园1所,私立幼儿园16所;有教师1132人(含幼儿公办教师),其中,中学教师427人,小学教师705人;学生21026人,其中,中学生7474人,小学生13552人。全乡1999年顺利通过“两基”验收,2002年顺利通过“普实”验收,2005年顺利通过“无文盲乡乡”验收。
二、自查达标情况
(一)普及程度 1、适龄儿童入学率
小学阶段适龄儿童2007—2009年分别为13391、13466、13391人,入学率 3 年分别为99.51%、99.52%、99.78%,2009学年末在校生总数21026 人。
2、适龄少年入学率
初中阶段适龄少年2007-2009年分别为:7011、7061、7565人,入学率3年分别为:95.26%、98.06%、98.8%。2009学年末在校生总数7474人。、辍学率
小学:2007—2009年分别辍学14、114、111人,辍学率分别为:0.11%、0.4%、0.85%。初中:2007—2009年分别辍学46、117、60人,辍学率分别为:0.68%、0.38%、0.88%。
4、完成率
初等教育完成率:2009年全乡共有十五周岁人口1950人,完成初等教育人数1920,初等教育完成率为98.46%,十五周岁文盲率为0;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2009全乡共有
十七周岁人口2007人,完成教育人数1996人,十七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为99.45%。
(二)师资水平
2009学年小学共有专任教师665人,大专及以上学历学历665人,学历合格率为 100% ;正副校长均已经过校长岗位培训 , 持证上岗率 100%。初中共有专任教师348人,学历合格人数为348人,学历合格率为100%。
(三)教育质量
毕业率:近三年小学毕业人数分别为2053、2094、2134 人,初中毕业人数分别为2338、2193、2256,毕业率均为100%。
全乡各校均认真实施素质教育,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做到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未设臵重点班,并取消了留级制度。
(四)办学条件
全乡各类学校总占地面积45.2万平方米,其中,校舍总面积9.47万平方米,小学生均占地面积22.6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5.24平方米,中学生均占地面积21.28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3.47平方米,教学用房合格率100%,“六配套”合格率100%。所有中小学共有电脑620台,实现人机比例为33:1,所有中小学校都装备了卫星电视教学接收系统,建起了电教室,均能接收中国教育电视1、2台等近30个频道的节
目。各校都配齐了完整的教学软件设备。初中和中心小学均能上互联网。
(五)扫盲程度
近三年农村青壮年人数分别为:54173、54373、54453人,非文盲人口总数为:54141、54345、54430人,非文盲率分别为:99.94%、99.96%、99.97%。近三年城乡居委会青壮年人数为:12735、12835、12855人,非文盲率均为100%。
三、“两基”巩固提高的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确保“两基迎国检”工作的高效实施。
我乡始终将“两基”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地位并列入议事日程,成立了“两基迎国检”工作领导小组,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 , 各学校校长为成员,具体负责“两基迎国检”业务工作,每年年初、年末均召开“两基”工作会议,做到工作年初有计划、有安排,年末有检查、有总结。将“两基迎国检”工作责任到人、落实到位。组织全体干部、教职员工认真学习,明确“两基”工作的历史意义和具体操作程序,使“两基”工作成为全乡、全校性活动,步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二)改善办学条件、开展整脏治乱工作、努力优化育人环境。
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实施了危房改造与网点调整相结合,加强学校危房改造。三年来共改造危房3万多平方米,目前全乡存在的1.2万平方米危房均纳入财政预算,正逐步解决。二是采取“投、争、引、捐”的方式,即政府投入为主,争取上级驻村扶贫部门的扶助,吸引社会资助和村民自愿捐助。从2006年至今,全乡共投资近8000多万元,新建、改扩中小学校12所,其中,丹凤一中、丹凤二中共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完成了改扩建工程;投资2000多万元,新建古城完小、文华完小、海晏民德小学;投资1000余万元,完成长桥、阿梅者、大堵、淑足、色从、米车、捏龙等地完小的改造工程。、抓校园氛围的营造
学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和窗口,好的校容校貌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美化学生的心灵。
(1)绿化、美化校园,以优美的环境感染学生。各学校每年都投入资金用于校园绿化,并指定专人负责管理,高度重视校园整脏治乱工作,狠抓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做到校园无脏、乱、差死角。为学生提供了生活、学习、发展的良好条件,创设了优美的学习环境。
(2)重视校园文化氛围的创设,各学校针对自身实际,制定了《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方案》,并根据此规划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以良好的文化氛围熏陶学生。充分发挥少先队大
队部、团支部、工会作用,每月定期更换形式不同的学习内容,丰富全校师生的课余活动。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良好师德、教风,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思想教育的主体是教师。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因此,各学校学校要求广大教师认真学习,学校要求教师一定要有崇高的师德和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教风,在各方面成为学生表率。、为提高教师师德水平,各学校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树师德、铸师魂、育新人”活动,要求教师做到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时事政治,了解国家大事,评选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活动,使全体教师提高了认识,自觉投入到学生思想教育的实践中,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学生,用榜样的力量教育学生。“敬业乐教、爱生育才 ”已成为全乡教师自觉的行为。、抓业务能力提高。
业务能力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各学校非常重视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把每周固定的一天作为业务学习时间,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业务学习开展。根据“十一五”期间教师继续教育的要求,各校制定了教师培训计划,采取的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途径是:首先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和文化水平,;其次鼓励中青年教师在岗业余自
修专业知识和技能,学校领导以身作则,积极参加学习。学校全体教师参加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课程改革工作通识培训、“ 一德三新”培训等,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培训,教师素质得到提高。
(四)以科研为契机,积极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推进课题研究进程、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实现我国 “科教兴国”宏伟目标的关键,各学校坚持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的教学宗旨,借素质教育东风,以科研为契机,抓住机遇,积极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
(五)加大 “两基迎国检”工作宣传力度、认真做好“两免一补 ”工作,努力控制辍学率。
政府、学校加大力度面向全社会全面宣传“两基迎国检” 的重大意义,使人人清楚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是社会、家长和少年儿童应尽的义务。对全部入学儿童、少年实行学籍管理,组织有关人员定期对学校在校学生数和转出、转入学生情况进行调查,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效性。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合理配臵教育资源,整体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广泛参加社会实践、公益活动,杜绝乱收费现象发生,保障辖区内少年儿童按时完成义务教育,并使残疾儿童、流动人口儿童同等享受全面的义务教育。
各学校认真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认真开展假期大家访活动,在家访活动中,教师们克服身体、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全情投入,家访中教师们向学生家长通报了孩子的在校表现,与学生家长共同探讨家庭教育方法,听取和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对家庭贫困学生等群体给予关爱和帮扶,对学生进行假期安全教育,进一步密切了家庭和学校的联系,争取到了家庭、社会对学校教育的理解和支持,从而有效构建起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学生教育体系。
(六)积极开展扫盲农教工作,充分利用现代农村远程教育设备,认真开展农技培训。
各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和乡农技站、村委会配合,运用学校的远程教育设备,积极开展农技培训,三年累计培训农民近1000 多人次。让广大农民的农技水平有了提高。通过培训,让许多的农民朋友走上了致富小康路。
四、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学校规模迅速扩大,各种配套硬件还不够完善,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2、在课程管理方面,对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的管理也相对薄弱,相关的评价没有跟上。
3、地处偏僻的学校,交通不便,师资力量相对很薄弱,教育教学质量存在较大的差距,导致学生会产生厌学情绪。
4、学校寄宿生增多,上学路程教远,加上留守学生增多,学生辍学的趋势越来越严重。除了学校教师做好思想工作外,改善学校住宿条件,更多地为孩子着想,让孩子有家的感觉,才能更多地减少辍学现象的发生。
五、今后工作的思路、继续加强 “ 两基迎国检 ” 的工作力度 认真做好 “ 两基 ” 巩固提高工作,提高认识,制定规划,不断提高我乡 “ 两基 ” 工作的整体水平。、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上级部门指导下,大胆创新、深化改革,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管理,建立教师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用人机制,使大批人才可脱颖而出,为 “ 两基 ” 工作高效实施奠定坚实基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 继续深化以教科研为契机,积极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质量,抓住机遇、创出特色,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创建文明和谐的学校。
第五篇:两基迎国检自查报告
白马乡两基迎国检自查报告
为了高标准迎接国家“两基”验收工作,全面扎实地做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以高标准迎接国家检查验收。我乡积极开展了“两基”自查工作,根据市政府的安排部署我乡成立了“两基”工作自查小组,工作中明确职责,具体分工,任务落实,分阶段实施的方法进行自查。第一阶段。学习摸底,准备阶段。
我乡成立了“两基”工作迎国检领导小组,由分管教育工作的书记张武宁担任组长,亲手抓“两基”工作,镇政府和学校、学区相关负责人为小组成员,具体负责“两基”工作相关材料的准备工作。第二阶段。宣传动员阶段。
主要任务是:制定“两基”自查工作方案。学习市 “两基”实施安排,分层次学习“两基”工作的各种细则、要求,通过学习、宣传、动员和培训,大家吃透了“标准”,落实了责任,提高了对实施“两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增强了自查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明确了目的、任务和工作方法。
第三阶段。对照“标准”自查整改、查漏补缺阶段。
第四阶段。主要任务是:根据自查整改结果,撰写自查报告汇报材料。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白马乡地处华池西部,山大沟深,交通不便,是一个经济、文化基础比较落后的贫困乡镇。全乡共辖6个行政村,41个村民小组,农业总人口5005人。辖区内有学校7所,其中九年制学校1所,普通小学5所,幼儿园1所。在校学生548人,其中初中生274名,小学生 274名。共设36个教学班,九年制10个,小学25个,幼儿园1个。中小学共有教职工54名,初中教师25名,小学教师29名。中学服务半径10公里,小学服务半径约为5公里,学校占地总面积25648平方米,建筑面积7149平方米,小学生均校舍面积11.5平方米,中学生均13.8平方米。近年来,由项目投资,中学建起了远教接收系统和多媒体教室,各小学建起了远教模式二接收系统。中小学现有图书9300册,中学生均25册,小学生均16.4册。
二、巩固提高“两基”成果情况
(一)几年来,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四法一纲”,全面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以“两基”工作为重点,全乡上下,总体动员,全面规划,狠抓落实,促进了“两基”工作的巩固提高,各项指标已达到规定指标。具体达标情况为:4—6周岁幼儿入班率为72.2%,7—12周岁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13—15周岁少年入学率为100%,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率为100%,17周岁人口完成初级中等教育率为98.5%,初中小学毕业率均为100%,毕业升学率中小学为100%。2008年至2010年,全乡累计脱盲32人,非文盲率达到100%。近几年,共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18期,受训人数达543人次,村级培训面达100%。
(三)教育质量
1、认真落实课程计划,按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2、新生入学采取随机分班,并接受社会监督,使学生能平等接受教育。3、2008至2010学小学毕业班人数
240 人,毕业 240
人,毕业率为100%;全科合格人数226人,全科合格率为94.16%。初中毕业班人数195人,毕业193人,毕业率为98.97%,全科合格人数
人,全科合格率为35.38%。
四、教育经费
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积极争取上级教育建设项目,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近三年国家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总支出2008141万元,2009180 万元,比前一年增加27.65 %,到2010达到187万元,比前一年增加 3.9 %,确保了我镇中小学学校的有序运转,确保教师工资的足额兑现和学校校容校貌的彻底改善,现在在教师再不用担心工资问题,人人都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常规教学中,使我镇的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
(六)学校安全管理
长期以来,我们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牢固树立“学校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泰山”,做到学校安全工作的安全意识,做到学校安全工作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保证了校园平安,多年来在学校中未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
1、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各种安全规章制度,全方位设防。
2、狠抓落实,不留漏洞,确保安全万无一失。
3、积极开展学生森林防火、交通安全、食品卫生、防疾病、师生心理健康等安全教育活动。
(七)扫盲工作 1、2010年全乡青壮年总数为2790人,青壮年人口中非文盲人数 2788,农村非文盲率达100%。近三年脱盲人数为32人,脱盲人员巩固率达100%; 2、2010年全乡6个行政村,建立了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办学覆盖面达100%。培训人数543人。成人教育培训人数35人,扫盲班点6个。扫盲经费地方财政补贴1.3万元。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落实责任,狠抓“保学控辍”工作
1、依法控辍、制度控辍。乡政府充分利用宣传车、宣传单、固定标语等形式多样地开展教育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广泛宣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强化乡、村干部和群众教育法律、法规的意识,切实增强广大家长依法送子女入学的观念,让社会、家长、学生明确接受义务教育是一种守法行为,使送子入学真正成为大家的自觉行为。成立了乡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控辍”领导小组,落实责任制,实行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承包责任,配合学校共同做好流失学生复学动员工作。乡督导检查工作组认真抓好全乡中小学控制辍学工作的专项督查工作,把“控辍”问题作为“两基”的重要工作内容,并列为“两基 ”一票否决的主要指标,督促各村支委及学校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辍学,要求各村(居)将家长送子女入学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纳
入村规民约。建立定期检查汇报制度。新学期开学前向家长送达由乡政府签章的《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每学期开学后,乡政府根据学校提供的未到校学生名单,将任务分解到职能部门、村的干部职工,通过家访等形式,了解学生未到校的原因。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领导亲自抓,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制定奖惩办法,将控辍保学列入干部考核内容,并作为对校长、学校目标管理重点考核内容。各班主任建立学生家长情况、学生在校学习及生活备忘录等档案,健全科任教师点名制度,发现学生缺课,及时报告班主任,班主任及时与家长联系。特殊情况及时向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报告,学校、镇、村共同配合做好动员学生复学工作。
2、实行扶贫助学降辍。多年来我镇坚持实施“希望工程”、“阳光工程”等捐资助学活动,政府干部职工带头帮扶贫困学生,对家庭确有经济困难的学生,视其情况对贫困学生给予补助,让其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
3、抓好辅差培优减辍工作。学校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人施教,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快进步提高,不讽刺挖苦、不歧视体罚、不以考试成绩排学生名次。科任教师根据所任班级后进生具体情况进行帮教,让其进得来,坐得下、跟得上,留得住,避免学生因学习困难而厌学、逃学、弃学。
(二)坚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为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镇要求各学校,稳步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教学管理,走以研兴教、以研强校之路。使新的理念深入人心,千方百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质量吸引学生,留住学生。
(三)强化实验室、图书室的管理,充分发挥图书、教学仪器的作用
乡上加大了学校常规管理的督促检查力度,要求学校严格按要求开展实验教学,仪器药品及时填平补齐,配齐学校图书室,图书、教学仪器管理要建章立制,加强管理,充分发挥设备、书籍效益,学校图书向学生开放并建立借阅登记制度,学生实验有实验登记和学生实验报告等。同时,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整合学科教学,并用于农村党员和农科技培训,要求学校开展远程教育工作进一步规范。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
为了配备一支与教育相适应的教师队伍,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不同形式的学习,认真开展好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五)因地制宜抓培训,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促进农村产业调整
今后的扫盲工作重点将由扫盲培训转移到农业科学技术的培训上来。乡上本着扶贫先扶智的理念,在新农村建设中,把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技能培训作为重点,以乡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为阵地,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种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举办果蔬栽培、养殖及沼气使用技术等实用技术培训班。请市、县科技、农技、畜牧技术人员为学员讲课,把扫盲培训与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村委会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中的重要作用。(六)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整治
全面排查校园及周边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安全隐患,从加强教育入
手,在治理上下功夫,探索建立长效机制,认真整治影响校园及周边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安全隐患,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周边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整治,查处违规活动场所,清理校园周边小吃店、道路交通等隐患,给学校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三年来,组织公安、工商、卫生等部门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的集中整治5次。
(七)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
“两免一补”政策是中央对中西部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义务教育免课本费、杂费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该政策的实施切实减轻了农民经济负担,使学生不因家庭困难而失学,确保农村贫困学生接受义务教育。
四、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们为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是: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能满足教育的发展;个别学校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特别是个别薄弱学校;部分学科教师结构配备不合理,教师老龄化等问题。
总之,“两基”工作是常抓不懈的长期的工作,我们坚信,在各级党委、政府、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有全乡人民的理解和支持,全乡团结协作,我乡的教育一定会迈向新的征程,实现新的目标。
二〇一一年七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