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丽乡村报道
浅谈美丽乡村建设的认识
发布日期:2013-03-28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来源: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同时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可见,美丽乡村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着力打造农民幸福家园的目标。而我作为建设汤泉的一分子,结合汤泉发展的实际情况,也谈谈自己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认识和对建设汤泉的几点建议,为汤泉的发展献上微薄之力。
从“大建设”上来说:建设美丽乡村,并不是单单的人居环境提升,而是“山清水秀”、“社会和谐”、“人民富裕”、“小康社会”、“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这些才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最终目标。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让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美,这是“美丽中国”用“眼”可以看到的。人的内心少一些迷茫,多一份自信,有自己的信仰,有了丰富的物质生活的满足的同时,还让精神生活也变的丰满,这是“美丽中国”用“心”可以感受到的。坚持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让子孙后代不为生存所困,不为环境的污染所困,不为能源的枯竭所困,不为长远的发展所困,而这是“美丽中国”用历史是可以验证的。
从“小建设”上来说:汤泉自有“温泉之乡、苗木之乡”的美称,近年来,汤泉街道先后围绕建设温泉小镇、旅游小镇的总体目标,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以项目建设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以资源运作开拓财税增长路径,目的就是更好更快的建设美丽汤泉,造福汤泉群众。目前,汤泉街道又以党的十八大为指引,继续坚持“打温泉牌、唱旅游戏、走特色路”的总体定位,注重“清净山水·品质汤泉”品牌追求,以环境整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民生改善适应群众幸福追求,加快建设“生态、现代、幸福”新汤泉。通过,近年来的努力,汤泉已经逐步走上清净山水、品质汤泉的道路上,下面谈谈自己对建设汤泉的建议:
一、创业增收,提高村民的生活美。实现农民的创业增收,始终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充分挖掘汤泉各村居生态和农耕文化的独特魅力,从产业发展、景观改造等方面入手,着力打造“一村一景”的独立风格和“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产品,大力发展农村休闲旅游业,加快打造精品、培育品牌,形成吃、住、玩、体验、购物一条龙的服务体系,为农民建立便利高效的就业平台。例如:瓦殿村,现已提升人居生活环境,也对外接待数批旅客,但仍待于完善,目前正着手建立农家乐餐饮服务体系,树立特色农产品(草莓、),充分利用村民现有的住房资源,村提供技术资源扶持,村民自己经营,这样不仅满足旅客需求,还为村民寻求了创业之路。
二、乡风文明,提升村民的精神美。目前,农民思想虽已潜移默化的接受新时期的教育,但是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普遍缺乏,崇尚科学、崇尚文明的社会风气力度不够。为此,大力推进乡风文件建设,提高村民的精神文明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那如何促进乡风文明?一是:继续完善“一村一品”文体团队,强化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提高乡村文艺演出活动的次数,着重以教育性的活动为主,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起到教育性的意义。二是:建立健全乡风文明的长效机制。天蓝、山青、水绿、地净的居住环境,如果只是短暂的,那也称不上美丽乡村,所以,美丽乡村的建设离不开村民的参与和支持。在建立村规民约的同时,还加大乡风文明评比奖励机制,引导村民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勤劳致富、爱岗敬业,激发农民参与农村生态文件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享受美丽乡村的同时也要自觉维护美丽乡村的面貌。
三、因地制宜,展现质朴的田园美。与城市相比,乡村的优势在于良好的自然生态,所以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尊重这种自然的田园之美,才能彰显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卷。因此,美丽乡村建设在逐步渗入现代文明元素的同时,要通过生态修复、改良和保护等措施,使乡村重现优美的自然景观。可围绕产业发展生态化方向,大力打造绿色农业,以青山、碧水、野趣为特色,融现代文明、田园风光、乡村风情于一体的旅游休闲经济,精心打造都市人向往的魅力乡村。
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是指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时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具体要求。
目录1美丽乡村
▪ 基本介绍
▪ 评选活动
▪ 美丽乡村的县镇
▪ 美丽乡村建设
1美丽乡村。2013年7月22日,习近平来到进行城乡一体化试点的鄂州市长港镇峒山村。他说,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是要给乡亲们造福,不要把钱花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比如说“涂脂抹粉”,房子外面刷层白灰,一白遮百丑。不能大拆大建,特别是古村落要保护好。[1]
习近平说,即使将来城镇化达到70%以上,还有四五亿人在农村。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城镇化要发展,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也要发展,同步发展才能相得益彰,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1] 基本介绍
(一)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具体要求。
(二)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顺利召开,会议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十一五”期间,全国很多省市按十六届五中全会的要求,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目标,纷纷制定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并付之行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四)2008年,浙江省安吉县正式提出“中国美丽乡村”计划,出台《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行动纲要》,提出10年左右时间,把安吉县打造成为中国最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
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不但改善了农村的生态与景观,还打造出一批知名的农产品品牌,带动农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带动农民收入增加,为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索出一条创新的发展道路。2009年,北京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研究院院长彭真怀、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李炳坤率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与经济发展调研组调研后认为,再用5年时间,一个山美水美环境美、吃美住美生活美、穿美话美心灵美的中国最美丽乡村就会出现。中央农村工作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考察安吉后说:安吉进行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是中国新农村建设的鲜活样本。尽管安吉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不足四年时间,但已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
(五)“十二五”期间,受安吉县“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影响,浙江省制定了《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广东省增城、花都、从化等市县从2011年开始也启动美丽乡村建设,2012年海南省也明确提出将以推进“美丽乡村”工程为抓手,加快推进全省农村危房改造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美丽乡村”建设已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代名词,全国各地正在掀起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热潮。
(六)作为“国际旅游岛”,海南最大的优势就是生态、环境与绿色优势。这些优势为海南美丽乡村建设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美丽乡村建设符合海南需要,对推进海南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有重要意义。保亭县什进村、白沙县罗帅村等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的实施,为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探索了一条可供选择的道路。
(七)2012年(第13届)海南岛欢乐节将于年底在屯昌县举办,正值天时地利。国家旅游局、海南省人民政府(中国海南岛欢乐节组委会)将举办“中国(海南)美丽乡村建设论坛与投资洽谈会”。评选活动
2012美丽乡村评选晚会
天津市副书记何立峰颁奖
获奖单位大寺王村于晨曦、宋健杰拉丁舞表演
王村于晨曦、宋健杰与著名歌唱家蔡国庆合影
王村艺术图颁奖晚会现场合影
“美丽乡村”电视评选活动颁奖晚会举行现场
“美丽乡村”大型评选活动颁奖晚会(6张)2012年10月18日,为进一步宣传展示天津市新农村建设成果,反映广大农民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由天津市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委农工委、市农委、天津电视台主办,天津电视台公共频道承办的2012“美丽乡村”大型电视评选活动颁奖晚会在天津电视台演播大厅举行。市委副书记何立峰出席并为获得“美丽乡村”称号的村庄代表颁奖。西青区区委书记周家彪同志、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刘红同志、区文明办刘主任庞主任和大寺镇党委委员孙红艳同志参加。王村艺术团拉丁舞队于晨曦和宋健杰在晚会上表演了精彩的双人拉丁舞,受到了热烈欢迎。西青大寺镇王村的村民们经过排练,为农学院老师的独唱《在希望的田野上》进行了情景式伴舞,展示农民新面貌。舞蹈《刚柔并济》经过特别编排,将武术表演和西青王村的少年拉丁舞表演巧妙的融合,表演形式新颖,舞台效果令人震撼。
经过电视展播宣传、大众体验团评分、专家评审团实地考察以及集中展示、网络投票等多个环节之后,当晚最终决选出10大“天津美丽乡村”和23个“天津特色乡村”。此次活动从2012年6月份开始正式启动“美丽乡村”评选活动。历时4个月,依据“经济发展好,农民收入高,村庄环境美,生态条件优,文化引领强,和谐氛围浓”的评选条件,从天津市3800多个行政村中推荐出百余个优秀村庄参与评选,经过专家评审出了40个入围候选村,参与角逐“美丽乡村”。最终获奖单位有:西青区大寺镇王村 东丽区金钟街道徐庄村 西青区辛口镇水高庄村 西青区李七庄街王兰庄村 津南区小站镇迎新村介绍 津南区葛沽镇三合村 北辰区双街镇双街村 北辰区双口镇前堡村[2] 美丽乡村的县镇 浙江安吉 天津大寺镇王村 江西婺源 浙江西塘 苏州周庄 安徽西递 兰溪诸葛村 湘西凤凰 福建培田古村 浙江乌镇 江苏光福古镇 河南朱仙镇 苏州木渎古镇 云南和顺古镇 山西皇城村 云南元阳 太仓沙溪 重庆涞滩古镇 安徽宏村 苏州同里 浙江前童古镇 美丽乡村建设
浙江在线01月15日讯 13日,湖州安吉县在县委十二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中国美丽乡村”计划:即用10年左右时间,把安吉县打造成为中国最美丽的乡村,使之成为继“中国竹乡”、首个“全国生态县”之后的第三张国家级名片。
诗画田园 唯美乡村(20张)按照这一计划,安吉县将建设“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新农村,打造全国生态环境最优美、村容村貌最整洁、产业特色最鲜明、社区服务最健全、乡土文化最繁荣、农民生活最幸福的地区之一;实施“环境提升”、“产业提升”、“素质提升”、“服务提升”四大工程。
据介绍,安吉县已拟定前期(2008年—2009年)、中期(2010年—2012年)、远期(2013年—2017年)的工作目标。在2008年至2009年:重点完成递铺—皈山—孝丰—报福—章村、递铺—山川—天荒坪—上墅示范带和环灵峰山休闲产业带的建设,以及配套的示范带连接工程的建设,总体完成50个左右的美丽乡村创建,初步打响安吉“中国美丽乡村”品牌。
2010年至2012年:完成杭垓、高禹—良朋—鄣吴沿线和溪龙—梅溪—昆铜沿线建设,以及配套的连接工程的建设,总体完成70个左右的美丽乡村创建,基本完成“中国美丽乡村”的建设目标。
2013年至2017年:全面完成全县剩余村的创建和配套连接工程的建设,最终实现安吉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目标。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
美丽乡村--吉安洲湖(1张)
“美丽乡村”大...(6张)推进升级版的新农村建设
——“美丽乡村”创建活动解读
稿件来源:南阳日报-南阳网
南召县留山镇下关村大力发展莲藕产业,每年都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游玩。
本报记者 苏中 文/图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美丽的田园风光、自然的风土人情、淳朴的乡风民俗,是我们理想中的乡村印象。今年初,农业部在全国启动了“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正式发布了实施意见。
“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生态文明纳入党和国家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重点和难点在乡村。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作出了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美丽乡村”的工作部署。农业部在2013年农业农村经济重点工作中也把建设“美丽乡村”、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作为重点工作,并列入要为农民办的实事。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具体举措和实际行动。
这些年来,我国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取得了令人称赞的成绩。可以说,“美丽乡村”创建是升级版的新农村建设,它既秉承和发展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宗旨思路,延续和完善相关的方针政策,又丰富和充实其内涵实质,集中体现在尊重和把握其内在发展规律,更加关注生态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更加关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更加关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更加关注农业功能多样性发展,更加关注农村可持续发展,更加关注保护和传承农业文明。从另一方面来说,“美丽乡村”之美既体现在自然层面,也体现在社会层面。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今天,“美丽乡村”建设对于改造空心村,盘活和重组土地资源,提升农业产业,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也有着重要意义。
同时,创建“美丽乡村”也是亿万农民的中国梦。作为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和在农村地区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行动,没有“美丽乡村”就没有“美丽中国”。可以说,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符合国家总体构想,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农业农村实际,符合广大民众期盼,意义极为重大。
“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目标是什么?
今年初,农业部正式下发了《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目标体系》,按照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和谐发展的要求,坚持“科学规划、目标引导、试点先行、注重实效”的原则,以政策、人才、科技、组织为支撑,以发展农业生产、改善人居环境、传承生态文化、培育文明新风为途径,构建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打造“生态宜居、生产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谐”的示范典型,形成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发展模式,进一步丰富和提升新农村建设内涵,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农村社会管理。
具体来说,目标体系从产业发展、生活舒适、民生和谐、文化传承、支撑保障五个方面设定了20项具体目标,将原则性要求与约束性指标结合起来。如产业形态方面,主导产业明晰,产业集中度高,每个乡村有一到两个主导产业;当地农民(不含外出务工人员)从主导产业中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的80%以上。生产方式方面,稳步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实现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标准化生产技术普及率达到90%;土地等自然资源适度规模经营稳步推进;适宜机械化操作的地区(或产业)机械化综合作业率达到90%以上。资源利用方面,资源利用集约高效,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土地产出率、农业水资源利用率、农药化肥利用率和农膜回收率高于本县域平均水平;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农业投入品包装回收率达到95%以上,人畜粪便处理利用率达到95%以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有哪些重点工作?
“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许多部门的工作。
一是通过广泛调研,制定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的目标体系,明确“美丽乡村”的评价指标,同时,开展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提出“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能力技术保障措施,编制“美丽乡村”创建的技术规范指南,建立“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管理系统。
二是从实际出发,在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乡村树立不同的目标体系和创建模式,组织创建“美丽乡村”试点。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创建工作,使这些乡村环境能够有较大改善。
三是整合相关资源,做实做细做具体,加大对创建试点的支持力度。除了用好现有资源,还要争取新的资金与项目,最终形成“美丽乡村”创建的政策与投入支撑体系,支持试点乡村发展生态农业、低碳农业、绿色农业,建设美丽家园。同时,也积极引导地方农业部门和企业、社团、媒体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支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激发广大乡村和农民进行创建的内生动力,形成政府推动、农民主体、企业和社团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格局与机制。
建设“美丽乡村”对中原经济区南阳主体区建设和南阳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建设的意义是什么?
“美丽乡村”创建可引导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农村社会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就是实现“两不牺牲、四化同步”的协调发展之路。南阳主体区建设就是要把南阳建成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其主要任务是“构建山川秀美的自然生态体系、可持续的资源支撑体系、绿色高效的生态经济体系、环境优美的生态宜居体系”。“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宗旨和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建设的目标是一致的,抓好“美丽乡村”创建活动,能够有力推动南阳生态经济示范市建设。建设“美丽乡村”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建设南阳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的基本内涵和应有之义。因此,建设“美丽乡村”对中原经济区南阳主体区建设和南阳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6
财政部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
稿件来源:南阳日报-南阳网
据新华网北京7月10日电 财政部10日发布消息,决定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主攻方向,从今年起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
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乡村。财政部日前下发《关于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作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通知》,指出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目标是,适应城乡发展一体化新形势和广大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注重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自下而上民主决策、农村民生需求导向和以县为主统筹使用的制度优势,注重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领撬动作用。
试点的主要内容包括:改善村容村貌和农民人居环境,为乡村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农家乐等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促进农村产业形态优化升级;加强中心村和农村新社区建设,推动有条件的行政村、自然村落归并整合,优化村庄布局,引导农村人口适度集中居住,节约集约土地;建立健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的长效管护机制。
《通知》指出,各地要调整支出结构,增加美丽乡村建设投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引导农民、村集体和社会各方面资金共同投入美丽乡村建设
“美丽乡村”创建评选活动开始
全市将评出十大最美村庄和十大特色乡村
稿件来源:南阳日报-南阳网
●本刊今日A8版推出“美丽乡村”创建活动解读——
推进升级版的新农村建设
本报讯(记者苏中)全市4000多个建制村,哪些村最美丽?本月起至今年底,由市农业局、南阳日报联合开展的“美丽乡村”创建系列评选和宣传活动,将给你一个答案。
201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了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的要求,今年初,农业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决定从今年起组织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今年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也将“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列为全市农村工作的“八大工程”之一,要求以生态保护为重点,加快“美丽乡村”工程建设,推进我市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建设步伐。
“美丽乡村”创建系列评选和宣传活动,宣传介绍各地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深入挖掘、提炼、展示我市一大批“美丽乡村”,进一步调动全市各行各业和广大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
活动将评选出南阳十大最美村庄、十大特色乡村,从乡村生态到特色产业,从自然环境到民俗文化,全方位多角度展示“美丽乡村”魅力,推出一批“美丽乡村”品牌。
本次活动的参评对象,既可由县(市、区)农业局等相关部门推荐或组织报名,也可由申报单位自荐、群众推荐、媒体推荐等。整个评选活动从8月初开始至12月底结束。十大最美村庄、十大特色乡村上报截止时间为8月30日。纸质材料寄市农村能源环保站,同时发电子稿至hnnynyz@163.com。11月中旬开展市民网络投票。12月底主办单位参考投票情况,由评委集体审定获奖单位名单,并在南阳日报进行公示。获选的“美丽乡村”,将推荐参与农业部“中国美丽乡村”评选。
为了让市民领略到隐藏在乡间的美丽风景,本刊记者将于7月底至11月底,开始一场寻找南阳最美乡村之旅,对市郊及各县市区的多个候选乡村进行探访,用文字与图片记录下灵动在山水间的风情。2
第二篇:乡镇美丽乡村报道
西石林村改造提升显成效 为美丽乡村建设点赞
“现在可比以前强多了,村子巷道好走了,晚上也有路灯亮了,村里干净了,不忙的时候还能在广场健健身、拉拉话,”这是界头庙镇的西石林村民们对该村变化所表达的共同心声。
西石林村位于去往渭南的201省道沿线,如果说界头庙镇是黄龙县乃至延安的“南大门”,那么西石林村也就是界头庙镇的“南大门”。走入这个小小的“南大门”,首先展现在眼前的是一片小而精的广场,面积不大,但有序地排列着健身器材、党员活动室,满足了群众的休闲需要、也能为村务活动提供场所。再向村庄行去,整齐有序的民居,村口文化墙上围绕“美丽乡村”主题的宣传画和标语,能使人真切感受乡村之新、之洁、之美。
进到群众家中,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到该村变化背后的故事。多年以来,该村面貌“脏、乱、差”、产业单一落后、农民收入上不去,群众没有精气神。为了彻底改变村子状况,在建设“美丽乡村”上找到突破口,镇党委和政府做了细致调研和安排。“实施农村改造提升行动,不是简单地打扫卫生和修修补补”,这是镇党委书记王坤锋在充分研读政策和查看该村实际后说的一段话。
也就是以这句话为出发点,该镇在美丽乡村建设上,确立了“政府主导、部门帮扶、镇村实施、群众参与”的工作思路。在针对西石林村的提升改造上,提出“五个任务”即:整治环境、改造民居、配套基础设施、创新产业发展、提高群众认识和素养。
具体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动员群众参与,用自己的双手净化环境、整治卫生,清理了公路、巷道、房前屋后垃圾近127立方米。二是包村干部和村上干部协同工作,积极有效引导群众开展村容村貌改造。清除巷道内乱搭乱建的旱厕、猪栏、木棚12处;进行围墙改造,统一色调,共改造全村围墙3600平方米。三是争取县级部门及镇政府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西石林村完成村间的巷道硬化、绿化和美化:共硬化巷道1800米,绿化巷道3200平方米,安装路灯18盏。新建125平方米的支部活动室及文化活动广场,安装了体育器材。县水务局投资76万元实施了人畜饮水工程;争取农业局新能源项目给43户群众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四是针对主要依靠玉米种植的薄弱、单一产业状况,提倡群众走“提升核桃、多业补充”的道路,全面带动群众产业致富。当前,全村建有核桃园1600亩,其中,今年推广高油黄豆示范园371亩,严禁核桃园套种高杆作物,增加物化投入,加强管理水平。特别是结合实际发展了庭院经济。因地制宜地抓好中锋、七彩山鸡、土鸡、舍饲养羊等庭院经济养殖,培育新的群众增收致富产业,增加群众收入。预计2014年群众人均纯收入接近万元。五是镇党委、政府也把心思着力在村民思想观念和素质品行的提高上来。一方面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农村的开展,要求农村党员履行党员义务、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另一方面在群众中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建立合理、完善的《村规民约》。
走出西石林村,群众脸上的笑容、匆匆忙忙上地赶收玉米的身影、在广场上带小孩的闲适老人,这些群众在用安居乐业、勤劳朴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向美丽乡村建设点赞!
(杨彦超 敏)
闫
第三篇:乡村旅游有关报道
台湾乡村旅游创意“有得学” 两岸业者寻找合作亮点
厦门网-厦门商报讯(记者 陈凌)现如今,台湾乡村旅游已进入到“文化为魂”的深度开发阶段。在台湾业者看来,注重创意是经营的重中之重,而这创意,则体现在吃、喝、玩、乐、购等多个环节中。
“上山下乡”已成为现代人生活新主张,两岸业者也正加强联系,寻找合作亮点。上周,由台湾乡村旅游协会理事长郑健雄率领的“台湾乡村旅游专家团”,专程来海西进行乡村旅游专题考察。
漫步台湾乡村,如同走进一幅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步步惊艳。历经40多年的发展,台湾乡村旅游已呈全面开花之势。据统计,台湾现有休闲农庄1244家、民宿1386家、休闲农渔业区超过300个,观光果园385处。其中,注重创意,使台湾乡村旅游进入到“文化为魂”的深度开发阶段。这次考察中就来了许多台湾知名的乡村旅游业者,在两岸交流中,他们也道出了许多宝贵而值得借鉴的“心经”,一起来听听看。
田妈妈
就地取材推广健康料理
乡村创意美食是乡村旅游吸引游客的一个重要方式。在台湾有个著名的“田妈妈”,“田妈妈”可不是一个人,而是遍布乡村郊野的农家饭店,是台湾“行政院农委会”抓住旅游业发展机会,协助农村妇女开发副业的一个项目。
这些饭店的老板由于提倡和推广“三低一高”(低油、低盐、低糖、高纤维)的风味料理,同时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各地农村的土特产品,一时名声大振。
台湾乡村旅游协会理事长郑健雄就认为,厦门也可以打造一个类似的品牌,然后根据不同乡村的不同特产进行精致加工,吸引游客前来。
“八番坑民宿” 与当地资源相互结合
民宿如何吸引人?台湾优质民宿联盟执行长吕人凤认为,服务与创意是十分重要的,“来过我们民宿的都知道,他们永远不会饿肚子。作为民宿的主人,我会担心游客会不会饿着、渴着,会提供给游客各种零食、小吃、泡面等,让游客感受到关怀与温暖。”
吕人凤也是台北九份“八番坑民宿”董事长。“八番坑”是台湾目前仅存的10个坑口中,保留最好的也最具古意的坑道口。吕人凤将民宿取此名,意在“掀开最在地的记忆,品尝九份最纯朴的那份味道”。据介绍,“八番坑民宿”有许多种主题风格的山海景观套房,每间房都有一个有趣的名称,如夏竹冬梅、春兰秋菊、地中海、红眠床等,民宿提供西式早餐,包括三明治、咖啡和奶茶。
吕人凤喜欢自然本质,在参观厦门同安五峰古堡的时候,就赞赏其民宿虽然小,但创意十足,又贴近自然,“小小的房间内,落地窗外面就是一大片农田。夜晚仰望星空,聆听昆虫的鸣叫声,游客真正体验到了大自然的韵味,这就是与当地资源进行相互结合的很好例子。”
青蛙ㄚ公
青蛙给游客留下纯真回忆
台湾南投埔里的桃米小区是一处看似荒芜沼泽的大凹地,却拥有全台湾种类最多的青蛙、蜻蜓和数量最多的萤火虫,王惠美就这么一头栽入青蛙世界,创建了“埔里青蛙ㄚ婆ㄟ家民宿”。
王惠美的先生林俊哲人称“青蛙ㄚ公”,这次也加入考察团。他告诉记者,桃米生态村在台湾已经成为一个响当当的科普教育基地,台湾有32种青蛙,这里就有23种,村里的人从来不吃青蛙,相反,他们视青蛙为宝贝。经过培训后的村民已然成为生态专家,他们了解青蛙习性、叫声、特征,还将这种资源变成商机,依靠生态导览解说来赚钱。每年,到桃米生态村来观察动植物生态的游客很多,这里也因此建立了多家民宿。原先在台中从事插花教学和会场布置的王惠美,一手主导了民宿的规划和房间的设计,并“臣服”在青蛙、鸟儿等小动物的纯真之下。她常常带领客人观察青蛙,使住宿在“青蛙ㄚ婆ㄟ家”的游客总能留下一段最难忘的回忆!
闽台“对接”乡村旅游
2012-07-09 09:03:41来源:厦门商报
商报记者 | 陈凌
由台湾民宿业者、高校教授、旅游开发者等18人组成的台湾专家团在为期8天的行程中,先后到福清、三明、南靖、漳平、厦门等地的18个乡村旅游景点实地进行考察,并为当地乡村旅游开发业主提供创意指导。闽台20家知名乡村旅游景点开发业主还共同签署《打造乡村旅游精品,建设两岸幸福家园》倡议书,倡导呵护脚下的蓝天碧水和乡村家园,使山更绿、海更蓝、水更清,实现旅游富民惠民。
据悉,台湾乡村旅游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经进入以主题、创意、特色为核心产品的新阶段。福建乡村旅游起点低,但特色多,发展迅速,前景广阔。两岸乡村旅游业者在交流中意在共同成长,携手推动闽台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
福建省旅游局巡视员李毅强说,福建乡村旅游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在对乡村旅游的专业化理解度以及经营观念都有着相当大的差异。台湾乡村旅游业者则是用感情来打造事业,用心经营放在首位,经济效益则放在第二,福建乡村旅游应该向台湾多学习、交流。
台湾乡村旅游布点均衡、发挥创意思想、服务水准高、注重保护生态等,这些都是台湾旅游业优势,市旅游局副局长张国良表示,希望厦门能够加强与台湾乡村旅游相关部门、协会的交流合作,也真心期待台湾人士带着好经验“登鹭”,大家一起来开发旅游资源。
台湾乡村旅游协会理事长郑健雄指出,闽台有血缘、地缘优势,两岸一家亲如兄弟,“在乡村旅游上,大家要一起干。两岸仍需取长补短,台湾要学习大陆‘站得高、看得远’,有大格局思想;大陆则要学习台湾走‘收敛·精致’路线,打造‘一级棒’旅游事业的理念。”
福建将启动“百名乡村旅游人才赴台培训计划”
开启赴台专题人才培训、深化闽台乡村旅游合作
为进一步提升我省乡村旅游项目策划创意与经营管理水平,着力培养一批乡村旅游发展急需的创意人才队伍,争取闽台乡村旅游合作的新突破,应台湾乡村旅游协会的邀请,1月7日,由我省各社区市旅游、住建、财政等主管部门组成的首批福建省赴台乡村旅游培训班,将从福州出发前往台湾,正式启动我省“百名乡村旅游人才赴台培训计划”系列活动。培训班分为A、B两个团,共39人,时间10天。此次考察学习,旨在深入落实第六、第七届海峡旅游博览会闽台旅游业界签署的关于携手发展乡村旅游的相关协议,学习借鉴台湾发展乡村旅游的创意理念,开阔视野,打造更多的乡村旅游精品,加快推进我省乡村旅游产品转型升级,扎实推进乡村旅游“富民工程”。
首批培训班一行19人,成员包括省旅游局、省住建厅、财政厅等省直部门、全省9个设区和平潭综合实验区从事乡村旅游的旅游、新农村建设的负责人,翔安区、湄洲岛管委会、长汀三洲镇等县(市、区、镇)领导以及厦门大学、福建农林大学教授、乡村游业者等。“百名乡村旅游人才赴台培训计划”系列活动,是我局与台湾乡村协会合作,跟据我省乡村游资源、特色和人才队伍等情况,有计划、有步骤组织我省省直相关厅局主管业务处室负责人或乡村旅游星评委成员,部分设区市旅游、住建、财政等部门分管领导或业务处室负责人,乡村旅游经营业者,相关高等院校旅游专业负责人等前往台湾,进行轮训。由台湾乡村旅游协会筛选一批特色突出、风格各异的具有突出代表性的乡村旅游点,采取集中授课、实地考察、现场教学、案例分析、经验介绍等方式进行培训。内容突出针对性、实用性、代表性。为我省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打造乡村游精品,培养一批乡村旅游发展急需的创意人才队伍、提供智力支持。
在台期间,培训班将在南投县台湾暨南国际大学集中授课,由台湾乡村旅游协会理事长郑建雄重点讲解《丰富多元的台湾乡村旅游》,台湾优质民宿协会副理事长曾喜朋重点介绍《台湾优质民宿的发展》、南投金都餐厅林素贞懂事长重点介绍《台湾乡土料理的运行与创新》,台湾农委会苏梦兰科长重点介绍《田妈妈乡村美食计划辅导》等课程。同时深入考察苗栗县大湖酒庄(大湖草莓酒庄的转型发展)、苗栗县飞牛牧场(休闲牧场的转型开发与牧场景观营造)、台南县台南关子岭(风景游乐区如何发展乡村旅游品牌与活动)、台北市头城农场(如何创造休闲农场在地特色与活动)等知名乡村旅游景点,与台湾乡村旅游协会、台湾民宿协会及台湾部分著名乡村旅游业主座谈交流,共同探讨交流两岸乡村旅游的成功经验与做法。
台湾乡村旅游始于上世纪70年代,经过近40多年的发展,以精心创意、精雕细琢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形成了乡村民宿、主题公园、乡村花园、乡村农园等多元产品发展的格局,成为游客消费的时尚选择。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闽台乡村旅游合作,为两岸旅游合作增加了新亮点、新领域。2010年5月,省政府主要领导率团访问台湾,考察了苗栗大湖酒庄,出席了“闽台旅游合作协议签署暨万名福建乡亲台湾乡村游首发团欢迎仪式”,开创了大陆各省市在台湾举办乡村旅游活动的先河,在两岸引起强烈反响。同年9月,借助第六届旅博会平台,闽台各10个乡镇首次开展对接,并签署了《闽台携手发展乡村旅游合作宣言》。2011年第七届旅博会期间,闽台旅游业界共同签署了《推进闽台旅游产业化合作厦门宣言》,就深化乡村旅游合作达成了新的协议。2012年7月1日,省旅游局与台湾乡村旅游协会在厦门同安区举办闽台乡村旅游研讨会,两地20家乡村旅游开发业主齐聚厦门,就携手打造乡村旅游精品、建设两岸幸福家园达成共识,共同宣布《“打造乡村旅游精品 建设两岸幸福家园”倡议书》。我省漳平、南安等县(市、区),学习借鉴台湾发展休闲农业的先进理念,打造乡村旅游精品,取得良好成效。如南安天柱山香草世界借鉴台湾休闲农庄的发展理念,建设了温莎城堡、爱丁堡等欧式城堡,种植了日本樱花、法国薰衣草等奇花异草,以浓郁的异国风情深受游客的喜爱,正向4A级景区的目标迈进。漳平市永福镇,依托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了集樱花、桃花等奇花异草为一体的“十里花街”和目前大陆规模最大的高山茶种植基地,被称为“大陆阿里山”。
考察期间,双方除商谈闽台乡村旅游合作项目外,考察团还将与台湾旅游业界重点就台湾发展乡村旅游的成功经验;政府部门在发展乡村旅游中的角色作用、文化创意对凸显乡村旅游特色的重要意义;乡村旅游创意辅导中心的运作模式以及政府、开发业主与农民三者利益整合等问题,开展深入交流研讨。随后,另一批由我省赴台乡村旅游开发业主组成的培训班一行20人,将于2013年1月17日至16日启程赴台学习考察。可以预见,此次赴台乡村旅游专题人才培训,将成为我省深化闽台乡村旅游合作的又一个新的突破。(郭景沪)
2013-1-5 17:52:12福建旅游之窗 郭景沪
第四篇:美丽乡村
为助推美丽乡村建设,该局优化村镇建设及农村住房改造建设空间布局,确定新农村建设用地占全市新增建设用地的15%以上。用好土地指标,对农房改造及基础设施用地给予优先考虑,确保农民私人建房指标不少于计划指标的10%。联合镇乡、街道开展农村土地整治,拓展新农村建设用地。突出简政扩权,将农民私人建房审批、土地登记发证权限下放到镇乡、街道,方便群众办事。(一是抓学习,统一思想认识。通过学习报告,组织开展“我为‘中国幸福乡村’创建做什么”为主题的座谈讨论,统一思想,提高对市委提出创建“中国幸福乡村”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
二是抓宣传,普及国土政策。结合“中国幸福乡村”建设,编制《国土资源法律法规汇编》,组建宣讲队,进村入户宣传国土资源政策,加强农民建房审批管理,加大违章建房执法力度,推进我市“美丽乡村”建设。
三是抓试点,推进农房改造。重点帮助贺村镇湖前村做好新一轮的村庄规划编制和修编工作,使其农房改造、“空心村”整治和宅基地整理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一户一宅”等相关政策规定,并提供上门办理审批服务。
四是抓调研,提出政策建议。结合旧村改造经验,组织人员就我市乡镇环境整治提升创建“美丽乡村”进行专题调研,提出我市农房改造政策性意见建议,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
实行“五统一”管理,即统一组织领导,统一规划选址,统一基础设施,统一竞价择位,统一外观设计;严格落实“八个禁止”,即禁止:城镇居民私自购买土地建房,非法倒买集体土地建房,建新房不拆旧房,超大户型超面积建房,擅自占用耕地开天窗建房,沿省道、国道、高速路口及连接线道路两旁100米以内建房,未批先建、批小建大、批东建西,违反城镇规划、村庄规划建房。并按照“早发现、早处理,不成型、不成风”的基本要求,建立村点违法建设三级巡查报告机制,实行查处违法建筑县乡(镇)村组四级联动和服务群众“三到场”机制,完善土地执法监察体系,营造依法用地的良好氛围
农村宅基地整治是指通过落实“一户一宅”政策,对农村旧宅(包括废弃闲置的生产、生活设施等)进行拆旧建新、退宅还耕、修缮改造等综合整理利用,全面解决农村旧宅闲置占地问题,实现村容整洁,创造良好人居环境。
依法行政,规范操作。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行政推动作用,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和工作方案,加强指导监督。要从各自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和途径。特别是对农民拆旧建新、退宅还耕、跨村建宅、弃宅进城等问题,要在坚持依法行政的前提下,认真研究探索并制定相应的激励和管理办法。
(一)严格执行“一户一宅”制度
1、住宅用地限额。根据《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和《福建省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用地管理办法》的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住宅基地。村民每户住宅用地面积限额为80-120平方米,三口以下不得超过80平方米,六口以上不得超过120平方米;利用荒坡地、村内空闲地建房或者对原旧住宅进行翻建的,可以适当增加面积,但增加的面积每户不得超过30平方米。
2、旧宅地翻建报批程序。镇、街道旧宅地翻建都 必须按程序报乡镇人民政府、规划建设部门、国土部门审批,在取得建设许可后,方可动工建设。
3、退宅后的土地利用和补偿办法。执行“一户一宅”制度以后,村委会或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收回农村村民原有住宅用地,已建房户旧宅基地退还给村集体的应当给予适当补偿。符合新村规划建设的旧宅基地,旧宅所有人需要建设新房且符合“一户一宅”政策规定的,优先安排宅基地建新房,旧宅拆除自行负责,不再补偿;旧宅拆除的土地面积与建房用地面积相差较大,实行按面积差距计算补偿费;符合退宅还耕条件的,由我局安排资金实施退宅还耕,开垦成水田或旱地。
(二)加强规划编制和管理
1、抓紧编制村庄建设规划。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安排好新村规划用地,抓紧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并做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规划批准实施后,农民一律在新村规划点建房,严格控制单家独户建房,鼓励建设联排住宅和多层公寓。对个别自然村无法进行新村规划,但确因生产生活需要而进行单家独户建房的,有关部门要严格审批。对单户宅基地和新村规划点人均居民用地面积实行双控制,确保新村居民点用地面积比老居民点用地面积明显减少。
2、开展农村宅基地确权发证试点工作。依法全面清晰界定农村宅基地土地产权关系,完成农村宅基地的确权划界与登记发证,实现农村宅基地土地登记全覆盖和土地登记资料的数字化管理,建立完善的土地产权管理信息系统。试点工作要综合考虑村庄经济发展与规划建设水平、人口与民族特点、历史长短、以及地形地貌等各方面情况,选择有代表性的村庄作为试点村庄,调查核定村内每户宅基地权属来源、面积、使用状况、界线界址等情况,并对符合规定条件的宅基地给予确权登记发证。同时,各村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村规民约,对多占宅基地的农户收取土地占用费用于新村基础设施建设。
3、引导农民向村镇建设规划区集中。经批准的新村建设规划区建设用地,可由村委会统一组织进行土地调剂。严格执行“一户一宅”,“折旧建新”的规定,在退出原宅基地的前提下,积极帮助农民落实新建宅基地。对愿意退出老宅基地进入新村建设规划区建造住宅的本村农民,可按规定为其报批宅基地。
4、加快新村建设规划区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重 点建设农村村庄道路、排水、环卫等项目。要提高新村建设规划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努力改善村民的生产条件和居住环境。
(三)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
1、鼓励农村村民进城落户。对已在城镇购置商品房定居或愿意进入城镇规划区定居,并自愿退宅还耕且以后不再申请新宅基地的农民,按其退出合法宅基地的面积确定一定标准给予补偿,其宅基地还耕后归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农民放弃宅基地后,不影响其农村集体土地承包权益,不影响其作为农民身份享有的原有政策待遇。
2、积极推进农村“造福工程”。对农村边远村、地质灾害点或其他生产生活环境较差的农村居民点,要积极动员村民实施“造福工程”,实行整体搬迁。各乡镇、街道应积极创造条件,协调解决“造福工程”的新村建设用地,采取国有土地出让、集体土地置换等办法,在集镇规划区或其他中心村安排“造福工程”建设点。对已经完成“造福工程”整体搬迁的农村居民点,各乡镇、街道应统一进行整体拆除或保留部分生产管理用房,危险、破旧房屋一律拆除。
(四)加大农村宅基地整治投入
1、积极争取上级政府部门的专项扶持资金。我局要积极做好我市退宅还耕项目的申报,争取获取更多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供使用,根据宅基地复垦整治投入成本,制订具体补助方案和项目启动资金的筹措及拨付办法。
2、切实增加各级财政资金的投入。全市要统筹利用耕地开垦费、土地有偿使用收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资金,并建立专项退宅还耕资金,用于农村宅基地的退宅还耕。市财政新农村建设资金要重点支持农村宅基地整治,每年安排足够的资金用于农村宅基地整治的拆旧还公补偿、旧房改造修缮、新村基础建设等。各镇、街道及行政村每年必须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宅基地整治。
3、积极引导农村村民和其他资金的投入。新农村建设农民是主体,农村宅基地整治工作也要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引导农民主动参与退宅还耕、拆旧建新、旧房改造、环境整治等行动。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积极参与农村宅基地整治工作,允许社会资金投入农村进行退宅还耕承包开发。
以人为本,有效解决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问题
完善土地管理 推进新村建设
晋江市国土资源局 二〇一一年九月十三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一项惠及全民的德政工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我局积极履行部门职责,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主要情况如下:
一、保护耕地,为新农村建设留足空间。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由市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了耕地保护目标管理责任状,并将责任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形成了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全部上墙,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并实行严格考核,推行问责制,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有方、守土有效。
二、强化管理,保护农村集体土地。①严禁耕地抛荒。对于不再从事农业生产、不履行土地承包合同而弃耕的土地,在限期内不纠正的,依法收回土地承包权,切实把耕地交给以地谋生的农村居民。②严格执行“一户一宅”规定。农村居民建设住宅必须符合村镇建设规划,每户只能有一处不超过法定标准的宅基地,多出的宅基地要先由村集体收回,其地上物待日后处理宅基地时一并处置。
三、土地规整,推进土地集约利用。对利用率不高的土地要逐步开展建设项目用地的置换,通过易主、易权、易位等方式整合零星、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土地,使存量建设用地得到进一步提升。主要有三块:①大力开展闲置土地清理工作。2010年4月份以来,再次开展闲置土地清理工作,进一步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组织对全市2007年以来批准项目用地的建设情况进行核查,目前核查工作正在全面铺开。②认真抓好“四个集中”。按照“全市一城”的总体思路和中等城市的建设标准,晋江市着力把649平方公里土地和121公里海岸线作为一个城市整体来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在规划建设过程中,依据本局职能,按照“四个集中”(即推进耕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住宅向现代社区集中、人口向市区和城镇集中)要求,发挥龙头企业、中介组织、种养能手三大主体作用,结合治理耕地撂荒,有序引导农户采取转包、转让、租赁、互换等形式依法流转土地,促进耕地向种粮能手、家庭农场、农业企业集中。③大力推进“三旧改造”。2010年11月,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的意见》后,我市抢抓机遇,主动求变,按照环泉州湾发展的战略部署,用“全市一城”的理念,以“三旧”改造为抓手,高强度、密集式、组团化推进城乡建设。特别是在旧村改造方面,按照“规划先行、路网带动、整建结合、以整为主”的思路,有计划、有重点、又步骤的推进全市旧村改造。改造过程中,严格执行“一户一宅”规定,实行“拆一补一”,或引导统一规划、建设公寓式居住小区,尽量减少农村住宅新占土地,以达到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和建设新农村的目的。
四、手续报批,为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主要有两点:①做好旧村改造新村建设用地报批前期工作。2006年以来,我市先后启动101个村(社区)实施“百村示范、村村整治”工程,已有45个村(社区)进行区域改造。据统计,目前到我科室办理用地初步审查的有30个村、45宗用地,办理原产权注销通告的有17个村、24宗用地,已获得泉州或晋江市政府用地批复的有13个村、14宗用地。②抓好“百村示范、村村整治”工程的指导服务。本着“特事特办、简化手续”的原则,对区域改造的建设手续作了梳理,简化了办理程序。配合市新村办召开全市规范新农村建设区域改造暨“两证”办理业务培训会,进一步规范新农村建设行为,提高各镇(街道)办证指导员、各示范村(社区)办证联络员的业务水平,加快“两证”办理进度,促进新农村建设依法有序、持续健康推进。同时,加强协调,提前介入,靠前服务,就“两证”办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解答,并督促相关示范村加快“两证”办理。③强化项目审批。项目是推动发展的生命线,我局历来关注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不仅在用地指标上予以倾斜、帮扶,还依法办理项目征地和出让手续,留足乡镇、村企业自身发展用地。同时,为保证项目早出效益,督促项目业主早日落地投产,投入新农村建设。
五、和谐拆迁,为旧村改造提供“二次创业”机遇。2010年“城市建设年”中,我市策划了梅岭、青阳、滨江、安海、内坑、金井、城北、磁灶等“九大组团”城市建设项目和道路交通、生态环保“两大体系”建设,为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创造机遇。我局积极做好我市征地拆迁补偿安置组织实施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为社会稳定做贡献。①宣传培训上求突破,做好政策的宣传和解释工作,增强政策的透明度,力争取得社会各阶层的理解和支持。②征供地流程控制上求突破,严格执行规定程序,做好“两公告一登记”,征地拆迁补偿安置不到位的不办理供地。③征地补偿安置办法上求突破,积极研究探讨征地补偿安置新思路、新办法,实施“村(社区)留地”安置政策,保障被征地弱势群体利益,扶持社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在征地工作中,依法拟定征用土地方案和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合理确定我市征地补偿标准。目前,我市土地补偿费及安置补偿费每亩3.4万元,高于省定标准。据统计,2010年来我局共派出40多人次参与到各组团的征地工作,协助帮助群众查询、甄别地籍档案资料5000多人次,有效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
六、维护群众利益,为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①解决农村居住困难户的用地问题。坚持疏堵结合,严格把好审核关,2010年,我局共办理302宗住房困难群众用地手续,已全部获批。今年来共收到申请266宗(其中居住困难户182宗,旧村改造50宗等),目前也正有条不紊的办理中。②有效化解涉土信访矛盾纠纷。切实抓好春节、“两会”期间涉土信访和维稳工作,加强信访硬件建设,建立健全信访制度,加强信访业务培训,全面提升办信办访能力。坚持月排查、月报送、定期通报制度,摸清存在的所有矛盾纠纷和苗头隐患。深入开展国土资源矛盾纠纷排查,重点排查可能赴省赴京集体上访以及引起群体性事件的倾向性、苗头性涉土问题,对排查发现的重大信访苗头及时与所在地政府沟通、协调,争取主动,变上访为下访,有效化解涉土地矛盾纠纷。今年来,共受理群众来信566件,来电93件,来访34批52人次,做到件件有登记,事事有落实。③加大征地补偿费监管力度。一是依法制定征地补偿款标准。严格按照《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征地补偿标准和安置标准。二是依法监管土地补偿款落实到位。实行“两公告一登记”制度,严格征地审批程序和用途管制。项目报批前,用地单位须将不低于征地款总额50%汇入市国土资源局征地款专户。项目报批后,征地补偿费用统一由市国土局直接拨入村集体账户,由镇级村级财会代理服务中心监管,确保征地补偿款及时足额发放到位。土地补偿款收支情况在规定时间内向村民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和上级部门的审查。据统计,1999年至今,我市共报省政府批准征收集体土地5638.1085公顷(其中耕地3069.8484公顷)。经抽查,尚未发现拖欠农民个人征地补偿款现象。④开展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专项活动。严格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做好项目用地批前检查工作,对违法用地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进一步完善土地执法监察巡查制度和督查考核制度,做到责任明确、巡查到位、不留死角,有效遏制新增违法用地行为,真正起到“严查一案,稳定一片”的作用,为城市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尽管我局主动服务新农村建设,但现实中依然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比如,“两违”冒头,指标紧缺,土地抛荒等问题依然存在,下一步,我局将集中力量,靠前服务,重点抓好土地闲置、土地整理、耕地保护和违法用地查处工作,为我市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的努力。
对清查出来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本着既查事又查人的原则,坚持“三不放过”(即应立案而未立案的不放过,应处罚而未处罚的不放过,应追究责任而未追究责任的不放过),严肃查处一批土地违法违规案件。在今年组织开展的清理“两违”(违法占地、违章建设)行动中,全市累计
创新推行“垦、改、留、迁、并”五种整治模式,分类组织实施,狠推“美丽乡村”建设进程。
一、复垦新建模式。对于一些旧村居民点,即老房子分布相对分散或有较多靠近山坡的老宅基地,采取异地建设的方式,在村庄周边建设新居民点。同时,对旧村居民点进行复垦,新增有效耕地,实现农村住房改造建设新增用地与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总量增减平衡。
二、改造整治模式。对于一些“空心村”或者连片老房子的区块进行整体拆除,盘活存量土地,整体规划重建,满足住房困难村民的合理建房需求。比如浬浦镇贺家村、花桥镇蒲峰村、珠岙镇上胡村都是以这一模式组织实施。
三、保留治理模式。对部分半成新以上住宅区的主屋予以保留,主要拆除附属用房和周边围墙,对基础设施和周边环境进行重新整治。在不影响农村住房改造建设总体要求的同时,有效减少财政开支。
四、整体搬迁模式。对于交通不便、条件恶劣的高山村和海岛村,甚至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村庄,通过建设移民小区,实行整村搬迁,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亭旁镇挂帘村、石门坑村,健跳镇龙山村等实行的都是这一模式。
五、撤并组合模式。对少数地域分散的自然村和高山村,通盘考虑、精心规划,通过撤小并大的方式,加强中心村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实现资源共享。比如海游镇善岙杨村、沿赤乡小渔西村就属该种模式。
第五篇:美丽乡村
明星社区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规划
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大举措,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建设美丽乡村是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行动和途径,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县委、政府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活动,选择一批产业特色明显、外部交通便利、生态环境良好,宜居宜业宜游的小城镇及村庄作为试点,推进全县的美丽乡村建设。基于下梁镇明星社区比较好的交通区位、生态基础、环境基础、产业特色基础、工作基础和群众基础。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居住景观,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实现“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对提升九天山景区、岭南水上乐园娱乐休闲区形象以及提高柞水旅游强县的知名度都有积极意义。根据省、市、县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社区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生态文明和提升群众幸福感。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推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相关要求;加快推进实现特色休闲娱乐,生态环境改善,居民增收,生态旅游等方面均衡发展。做到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建成特色乡村,推动全社区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村居、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
1、农村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居住环境明显优化。
2、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对个别棚户区进行拆除改造,保障医疗卫生、交通条件、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农民增收渠道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3、农村生态文化日益繁荣。农村特色生态文化得到有效发掘、保护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
三、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规划。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把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农业和旅游业发展规划、文化特色产业相衔接,有序推进,要做到开发与保护结合,凸现可持续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家园。
3、坚持保护为重。结合我社区实际,突出重点,注重挖掘传统农耕、人居等文化丰富的生态理念,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建设,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形成一处一景、一处一业,一处一特色,彰显美丽乡村,高标准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
4、坚持生态优先。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展示农村农业生态特色,围绕农村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发展生态特色农业。
5、坚持整合力量。建设美丽乡村与幸福村居工程、发展乡村旅游、农民住房改造、生态村庄建设等有机结合,通过项目带动、整合资源、合力推进。
四、美丽乡村建设内容“四大招”
美丽乡村“第一招”:社区美化促美丽。美丽乡村首要体现“美丽”二字,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的要求,对槐湾小 树木花卉,对能够硬化的道路进行硬化,突出重点、连线成片,健全机制,切实抓好绿化、改路、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广告清理等项目整治。
1、整治乡村生活垃圾。全面推进“户集、村收、镇运”垃圾集中处理的模式,合理设置垃圾中转站、收集点,做到户有垃圾桶,各小区有垃圾收集池,专人负责收集,统一送至垃圾填埋场,确保各区域清洁;在此基础上清理道路两旁的土堆和建筑垃圾,做到无残留无死角。
2、整治乡村生活污水。清除农村露天粪坑、简易茅厕、废杂间,整治和规范生活污水排放,全面推行无害化卫生厕所,各小区至少要建造一座以上卫生公厕,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利用沼气池、生物氧化池,通过开展农村污水处理,提高水体自我净化能力。
3、整治农村畜禽污染。根据我社区特点,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的合理规划原则,严禁居民将死畜禽乱丢到溪河现象。分片规划,拆除污染猪舍、牛栏,养鸡场等,将各个畜禽养殖场地统一安置于赤水沟,对生产区与生活区分离,畜禽养殖场全面配套建立沼气工程,达到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
4、整治广告、路牌。按照“规范、安全、美观”的要求,对公路、河道及小区公共视野范围内的广告牌、路牌进行清理,坚决拆除有碍景观、未经审批或手续不完备的广告牌。制定广告布点控制性规划,规范各种交通警示标志、旅游标识标志、宣传牌等,对轧钢厂的外围墙进行有特色的美化。
5、整治违章搭建。按照“谁建造、谁所有、谁清理”的原则,坚决拆除违章、乱搭乱建的建筑物,对废弃场所进行整治、复绿,整治各小区、区域供电、网络、电视电话线路乱拉乱接问题,规范网络、线路的布局,促进村庄规范、整洁、美观。
6、慢速度促和谐。在社区范围内的道路设置限速安装减速带,慢是回归自然的一种意境,以此来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并创造一种轻松自在的身心感受。
美丽乡村“第二招”:多种产业助增收。按照“创业增收生活美”要求,编制社区产业发展规划,实施社区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旅游业、生态乡村农业,农村特色服务业,促进居民就地就业,增加居民收入。
1、发展乡村生态农业。深入推进现代农业,推广种养结合等新型农作制度,大力发展精致高效农业,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森林食品生产。依托姜家沟和赤水沟的生态地理优势发展现代农业,如通过蜜蜂和冷水鱼养殖,花卉栽培,药物种植等途径以此达到满足广大游客消费需求,美化环境和就地就业增收的效果。
2、发展乡村生态休闲旅游和别具特色的饮食服务业。重点利用农村森林景观、田园风光、山水资源和乡村文化、地理位置等优势发展别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饮食等服务业,努力做到“处处有美景有特色”。加快形成以重点景区为龙头、特殊区位为依托带动周边发展的格局,努力把我社区打造形成旅游休闲圣地名村。
① 依托“岭南水上乐园”的地理位置在槐湾小区发展数家别具特色的“农家乐”,结合防洪坝和高速路桥的位置可以开发建成桥底休闲纳凉区。
② 依托山柞高速公路进出路口的特殊位置,在二四五组开办一定数量又各具特色青年旅社和乡村旅馆,以此来充分利用被闲置的房屋并取得经济上的增收。同时在四五组的中间街道建立饮食一条街,特色与环境卫生作为第一指标,优质的服务作为一项要求。重点向外界推出“烤全羊”、“山里土鸡煲”、“香菇木耳”、“腊肉”、“冷水鱼”、“山里野菜”、地方饮食特色的锅盔和玉米稀饭。
③ 充分利用姜家沟的优势区位,合理利用“沈家大院”的优美环境,古式乡村民宅。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给与一定改造,开办几家有特色的农家乐。并同时向外界人展示农耕文化,传统农耕器械,体验农耕劳作。
3、发展乡村低耗、无污染工业。按照生态功能区规划的要求,严格产业准入门槛。将所有的工业都集中安置在花园沟工业园区,严格限制有污染企业的进驻。调整乡村产业结构,不断壮大村域及集体经济实力。
美丽乡村“第三招”:加强村级文化建设。按照“乡风文明身心美”的要求,以提高农民群众精神文明素养、形成农村精神文明新风尚为目标,增强村民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构建和谐的农村文化体系。
1、培育特色文化院落。编制农村特色文化院落保护规划,制定保护措施。在充分发掘和保护古院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和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遗迹遗存的基础上,优化美化村庄人居环境,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村落培育成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特色文化村院。特别要挖掘传统农耕文化、风俗习惯、山水文化、人居文化中丰富的生态思想,把特色文化村打造成为弘扬农村生态文化的重要基地。
2、开展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文明社区创建活动,把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作为重要创建内容。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工具和形式,利用一切文化阵地,大张旗鼓地开展形式多样精神文化知识宣传,形成农村精神文明新风尚。
3、转变生活方式。结合乡风文明的有关内容,引导农民追求科学、健康、文明、低碳的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倡导生态殡葬文化,对公路沿线100米视野范围内坟墓实行迁移或就地深填或绿化覆盖等措施进行整治改造,恢复公路两岸的自然景观。
4、促进乡村社会和谐。全面推行村务公开制度,努力做好各类群众矛盾纠纷的排查调解工作。
美丽乡村“第四招”:加强管理。高效有序,服务优质都是管理的结果。针对美丽乡村的建设和运营都要制定严格合理的管理制度,以此保证特色开发不重复,申报经营都合理,无乱收费欺客、乱扔垃圾污染环境减损美丽的现象发生,对情节严重和违反相关制度的人给与一定的罚款。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组织领导,配合县镇两级相关部门,在社区级成立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小组成员各有分管。
2、落实工作责任。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的责任分工,领导小组各成员要紧密配合好相关单位的日常工作,各司其责,加强联动,整合项目,合力推进。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出自己的贡献。社区居民委员会要切实履行好居民代表会议的决议,做好美丽乡村建设的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和管理服务等工作。
3、加大资金投入。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合理运用好专项财政资金外,还应发动群众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加大投入力度,特别是动员社会资金投入,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4、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电视宣传、会议宣传,宣传栏等宣传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让群众支持并积极参与到美丽乡村的建设中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选优配强三委班子,不断优化社区干部队伍结构,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