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纳税评估工作稳步推进税收管理

时间:2019-05-12 02:52: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纳税评估工作稳步推进税收管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纳税评估工作稳步推进税收管理》。

第一篇:加强纳税评估工作稳步推进税收管理

加强纳税评估工作稳步推进税收管理

旬邑局针对税源管理的薄弱环节,充分发挥纳税评估职能,坚持以评促管,坚决杜塞税源监管漏洞,进一步抓好制度建设,全面推动税源专业化管理。截至2011年年底,我局共完成212户企业的纳税评估工作,评出各项税款2850万元,有效地促进了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

旬邑局成立了纳税评估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了专业的纳税评估队伍,研究制定了《旬邑县地税局纳税评估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纳税评估工作主要任务和目标。

(一)抓规范,明确纳税评估工作规程。以市局有关纳税评估工作管理制度为规范依据,结合我局的征管现状,逐步形成了一套切合旬邑局实际、行之有效的纳税评估业务操作规程;同时,规范了纳税评估工作规程、文书制作和工作流程,形成经典案例分析1例,积累了煤炭行业的纳税评估工作经验和批量基础数据。

(三)抓培训,塑造纳税评估专业化队伍。采取理论知识和实际案例分析相结合的培训方式,组织纳税评估岗位人员重点学习印花税、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等方面的税收政策,以及纳税评估、征管、稽查等方面的业务知识,同时强化对纳税评估相关案例的学习和分析,加强对纳税评估工

作的研究和探讨,纳税评估队伍整体素质逐步向专业化转变。

(四)抓重点,推进纳税评估形式多元化。以煤炭企业为重点评估对象,对房地产、建筑业及交通运输业进行重点检查和跟踪评估,取得了煤炭、房地产建筑重点行业的税收预警值和评估指标;有力的提高了我局税源监控能力和管理水平。

通过开展纳税评估来促进税源管理向专业化、精细化发展,加强了地税内部各职能部门间的协作和互动,提高了税源管理信息的共享率和利用率,使地税内部管理效能发挥到最大化,有效保证各项税收工作任务的完成。

第二篇:搞好纳税评估,强化税收管理

搞好纳税评估,强化税收管理

纳税评估是指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报送的纳税申报资料、财务资料和日常掌握的征管资料及其他信息资料,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对纳税人的纳税情况进行审核、分析,并依法及时进行评定处理的管理工作。它是介于申报征收与税务稽查之间的一道“过滤网”,具体表现为税务机关通过对纳税人纳税情况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进行综合评定,及时发现、纠正和处理纳税人纳税行为中的错误,实现对纳税人整体、实时的控管,以促进纳税人的真实申报和提高税收监控管理水平。因此,有必要将“纳税评估”引入当前税收征管模式,建立纳税评估体系,全面实行纳税评估制度,以加强税收管理,提高征管质量,增强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形成较为合理的、科学的税收管理新格局。一要提高认识,统一政策,规范评估运行。要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纳税评估管理办法》,对纳税评估的概念、评估的范围、内容、岗位职责、执法方式、工作规程等予以明确,统一认识、规范操作,使评估工作有章可循。二要组建一支高素质的评估队伍。要选择一批懂税收、通法律、会财务,精通计算机应用的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干部从事评估工作,发挥他们的模范作用,合理搭配人员,达到资源的最优组合。要加强对评估人员的培训力度,对评估工作涉及的税收业务、财务管理、计算机相关知识等内容

进行系统培训学习,加强经验交流总结,切实提高培训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出一支富有战斗力的评估队伍。要加大考核工作力度,将评估工作列入岗位责任考核内容,对达不到评估质量要求和完成不了评估指标的,追究主管负责人和评估有关工作人员的责任。三要实行分类评估管理。对大型企业集团或重点税源,依靠计算机网络、信息数据库和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和电子报税,逐步实现税企联网,利用税收评估软件对企业的生产销售全过程实施全方位的控制;对中小企业实行行业税收监控管理,通过行业税收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和统计分析,对纳税情况实时监控,及时发现问题确定评估对象进行评定处理;对个体工商业户,可采取事前测定评估方法即计算机定额管理系统管理,将个体业户的平均经营水平和销售水平,用保本推算或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利用计算机得出一个定期内与营业规模相适应的较为合理的应纳税定额。四要依靠科技手段,拓宽信息渠道,提高信息质量。要依托计算机网络,提高信息收集能力和质量。以多元化电子申报为切入点,加强评估所需信息的电子转换能力,减少人工输入信息量,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重视信息的管理和应用,集中人力、物力、技术,改变信息处理各自为战的分散局面,实现信息处理的集中加工与广泛共享,提高信息的加工能力和利用效率。通过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将纳税人分散于金税工程系统、外贸进出口退税系统、生产企业免抵退系统和工商、海关、质量技术监督局、经贸局、商业银行等内部、外部系统的纳税人涉税信息

进行共享、抽取和多角度的对比分析,实现对纳税人的经营情况、纳税情况、资金运用情况等各类涉税信息的全面掌握。五要发挥评估作用,开展纳税信誉评价,实行等级管理。要有效利用评估结果,对纳税人按照国家税务总局有关标准进行纳税信誉等级评定,在此基础上对纳税人提供差异化的纳税服务,对高等级的纳税人为他们提供最佳纳税服务,同时对信誉等级低的纳税人加强培训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办税能力,对有意偷税的移送稽查,加大稽查打击力度,严格依法处理,形成良好的体制激励,营造依法纳税、诚信纳税的税收环境。

第三篇:关于稳步推进评估工作提高高校教学质量

稳步推进评估工作 提高高校教学质量

文字整理 卢丽君 杨晨光 实习生 郭燕

编者按:

通过评估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是被高等教育实践证明了的一条规律性的措施,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和质量建设的共同经验。上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对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工作试点。到2004年底,共对全国350所本科高校、200多所高职高专进行了教学水平评估。与此同时,教育部还开展了高校学科专业教学质量的评估试点。

实践证明,评估工作对提高教育质量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受到了全国高校的普遍欢迎和支持。在本报举办的“高校教学评估与建设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对此表达了同样的看法,一致认为评估工作有力地促进了中国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的发展,对学校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学管理、改善办学条件、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都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由于在我国,教学评估还是一个新事物,评估工作难免还存在一些不足,对此专家指出要在明确意义、肯定成绩的基础上正视问题,并提出了中肯而客观的建议。专家们表示,希望通过不断改进使评估工作健康发展,更好地发挥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支撑作用。

座谈主持:

李功毅 中国教育报副总编辑

座谈嘉宾:

钟秉林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石亚军 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

王旭明 教育部办公厅副主任

李志宏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副主任

逄锦聚 南开大学副校长

张安富 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

吴岩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杨应崧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委员会主任委员

评估是重要的推动力

观点速递:座谈会上,专家们踊跃发言,对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对评估工作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巨大推动作用给予了高度认可。

[钟秉林:评估能够推动学校建立自主办学、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现代大学制度]我认为评估的意义在于:第一,是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重要举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四章第四十四条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教育质量,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和由其组织的评估。第二,是政府转变职能,加强宏观管理、分类指导的重要手段。今后,政府对于高校的管理主要不是靠行政命令,而是更多地通过政策法规、经济杠杆以及评估等手段来推动学校发展。第三,通过外部评估来推动学校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推动学校建立自主办学、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现代大学制度。第四,是引导社会公众舆论的重要方式,这对于学校的社会声誉非常重要,也是让公众了解高等教育和高等院校的重要途径。第五,符合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

[石亚军: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评估有力地促进了中国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的发展]如果要说评估的意义,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评估有力地促进了中国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的发展。具体从10个方面来说。第一,促进了办学能力的提高,这是非常要害的问题。评估前,一些校长书记说,办了这么多年大学,其实还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大学,不懂基本的运行机制,不知道应该具备怎样水平的办学能力。第二,促进了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评估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思想解放的一次大串联,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学科的专家组成的专家组来到某个学校,把自己独立思考的成果带到所评估的学校,促进了思想的交流,思想观念的体系逐步形成。第三,促进了大学文化的进步。一个大学的文化是精神底蕴和文化内涵,评估指标体系的导向很清楚,使大学自觉地去挖掘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积淀。第四,促进了教学管理的规范,过去很多学校是有管理但不规范,通过评估学校逐渐懂得规范化的教学管理应该怎样构成。第五,促进了教学改革的深化。第六,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开放,过去是关起门来办大学,现在国内形成了校校合作、校政合作、校企合作、校银合作,国外和国际上的知名大学合作。第七,促进了教学条件的优化,很多大学的校园面貌、基本设施和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八,促进了本科教学地位的真正确立。第九,促进了办学特色的凸显,评估前很多高校不注重自己的特色,不知道一个大学的优势就在于自己的特色。第十,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如果不搞评估,以上所说,会不会出现,我认为也会。但是评估所带来的效果和发挥的作用在于三个方面。第一,速度,如果没有评估不可能有这么快的发展速度;第二,普及,如果没有评估,只会有少数大学出现上述情况,但是现在具有普遍效应;第三,集中,集中时间,集中资源,解决了很多多年来积累的问题。

[逄锦聚:教学评估不是我国的创造,世界许多国家大致都开展对高校的评估,只是评估的方法、指标体系有差别而已]

社会关注教学评估,表明了大家对教育的关心,从这个意义上说是一个好现象。但是有些个人对教学评估可能没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写出的东西不够全面,有的甚至不符合实际情况,有可能产生消极的作用,建议要多调查研究。

我从1994年开始参与教学评估的试点和探索,基于这些年的实践,认为教学评估是在教育改革和发展新的条件下,适应时代和实践发展的要求,政府主管部门对高等学校管理方式由指令性计划管理向规划、指导、服务方式的转变,是促进学校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沿着正确轨道前进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从最近几年开展评估的结果看,如下作用是明显的:一是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思路的明确;二是有力地促进了本科教学在高校中的中心地位和基础地位的确立;三是有力地促进了教学改革、教学建设、教学管理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四是有力地促进了教学经费的投入和教学条件的改善;五是培养了一支热爱教学和比较懂得教学的教师和管理队伍。其实,教学评估不是我国的创造,世界许多国家大致都开展对高校的评估,只是评估的方法、指标体系有差别而已。

[吴岩:从学校的发展建设来看,水平评估找到了学校发展的命门、软肋]

从学校的发展建设来看,水平评估找到了学校发展的命门、软肋,通过学校在迎评过程中对照指标体系自己来改进、建设和专家组进校的检查、诊断,对学校发展的软肋和缺陷是一个有效的判断、诊断和建设。

从政府的管理角度来看,假如没有评估,教育部、各地教育厅对学校管理的规范、服务的到位、决策的科学都难以做到。通过这样一个有序的建设过程、评估过程,政府主管部门

实现由教练员到裁判员的身份转移,将专家的反馈意见作为对学校进行督促、规范、支持,给予更好的服务和决策的依据。由直接控制到间接干预,由刚性管理到柔性管理,符合公共管理的世界发展趋势,也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

从评估本身来看,锻炼、建设、培养了一批国家级的庞大的高水平的监测高等教育、高等学校发展的专家队伍。通过对学校进行评估,专家不仅对被评学校增加了解,他们自身对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学校的发展、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如何开展的认识也是一个提高过程。从社会角度来看,社会对学校的选择、评价需要有依据、有抓手,学校有顾客、有雇主,顾客是到学校去的学生、家长,雇主是用人单位,通过评估的结果,顾客和雇主对学校的选择更加有序、理性。

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

观点速递:专家指出,从近10年的评估实践来看,我国的评估工作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对于评估工作出现的一些不足和问题,也要认真对待,给予重视。

[王旭明:评估过的学校在校园环境、教学条件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改善,教学效果明显增强]

教学评估促进大学教授上讲台,提供必要的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这些都确保教学正常开展,为学生创造了更好的学习条件和育人环境,增强了教学效果。评估过的学校在校园环境、教学条件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改善,教学效果明显增强。

[李志宏:能够凝聚人心,深化教师服务育人、管理育人、以生为本的观念]

从国家的角度上看,对所有普通高校实行五年一个轮回的评估制度,是贯彻落实教育部提出的“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有效措施,必将会从整体上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从学校的角度上看,开展教学水平评估,能增强社会对高等学校的了解和监督;可以全面总结学校办学经验,提炼办学特色,找出问题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能够凝聚人心,深化教师服务育人、管理育人、以生为本的观念,共同推动学校的建设。

[张安富:高校领导把本科教学工作当作重中之重,放在行政工作首位。这是本科教学评估所促进的]

我归纳评估有六大作用。一是促进作用。促进学校领导层更重视本科教学工作;促进学校教学基本建设和运行经费得到保障;促进学校政策向教学工作倾斜;校领导层把本科教学工作当作重中之重,放在行政工作首位,这是本科教学评估所促进的。

二是鉴定作用。评估工作对学校的办学思想、学校的定位、学校教学条件保障、教学过程控制以及学生培养质量进行比较客观、全面、公正的诊断和鉴定。学校自己很难做出比较全面客观的诊断,通过十几位专家将近一周的听、看、访、谈、查,能够做出较为全面的判断,帮助学校认识到自己难以认识的问题。

三是参谋作用。专家是业务骨干、权威,或者在教学管理上很有经验,他们能够为学校定位、办学思想、特色的营建等方面提出很好的建议。

四是交流作用。专家与专家、专家与被评学校之间能够进行经验的交流共享,并且为以后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搭建长期的桥梁。

五是自省作用。评估前学校自评自查自纠,找出缺点,自我改进,通过评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是激励作用。学校对内通过对本科教学工作做得好的单位、个人进行表彰,树立起本

科教学正气;对外能够面向社会进行宣传,激发学校争创优秀、争创一流、争创品牌,办出特色。

[杨应崧:学生讲“我们是最大的受益者。评估以后,学校有了大变化,教师的讲课也不一样了”]

我主要是做高职教学水平评估工作的。两年多来,这项工作取得很多成绩。促进高职教育理念的广泛确立,促使高职院校办学指导思想更明确,学校定位和办学思想路更清晰;增强了质量意识,强化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加快了高职高专院校规范化建设的步伐,树立了高职教育的可信形象;引导高职高专院校服务社会、争优创新,促进高职教育特色的形成;调动了主办部门和社会各方的积极性,增加了对高职教育的投入;提高了高职高专院校的办学水平,受到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学生讲“我们是最大的受益者。评估以后,学校有了大变化,教师的讲课也不一样了”。

当然,高职教育水平评估工作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内涵建设评价偏高,有相互攀比的现象,等等。这里面有很多原因,比如对水平评估工作的意义认识不到位,评估目标不清晰,评估指标体系自身存在不足,评估标准过于强调统一,考虑地区、行业的特点还不够,重硬轻软,存在一定的浮躁心态,评估技术、方法还有待改进。

确保评估工作健康发展

观点速递:与会专家指出,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建立和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要求我们加强对高等教育的教学评估工作,以更好地符合教育规律和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王旭明:要做好四个充分认识和大力宣传,并深化宣传内容,加强宣传深度]

在高等教学评估中,要做好四个充分认识和大力宣传:要充分认识和大力宣传高校评估的意义;要充分认识和大力宣传高校评估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高校发展所起到的巨大作用;要充分认识和大力宣传各级各类学校以及参与评估的专家、工作人员在这个过程中所付出的汗水和努力,所涌现出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要充分认识和大力宣传评估的阶段性成果。评估结果可以公布,包括评估数据和评估标准在适当的时候都会公布,这样可以揭开评估工作的神秘面纱,让人们了解,让社会知道。

要注意深化宣传内容,加强宣传深度。这项工作由于是新生的,在发展过程中难免出现不足和值得探讨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应该是积极地提建议,而不是消极地去否定。不能因为一点问题就否定这项工作,很多宣传报道都存在这样的误区,不能以一己之看而否定全面。

[石亚军:评估过的学校有很多好经验值得学习和推广。怎样有效地把这些经验和方法总结出来在全国推广,值得探讨]

目前评估的分类指导还不太够,需要努力的空间还很大。其次专家组的评定标准不一。如何形成评估的长效机制,目前还没有建立起来。而且评估过的学校的好经验有很多值得学习和推广的,现在评完就完了,怎样有效地把各个高校代表时代发展的经验和方法总结出来在全国推广,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值得探讨。

[钟秉林:要树立符合市场不同需求和不同类型学校特点的多样化的质量观]

要完善评估工作,我认为,第一,要强调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学校、政府和社会要树立富有时代特色和符合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发展规律的科学的人才观,树立符合市场不同需求和不同类型学校特点的多样化的质量观。

第二,完善评估制度和指标体系。一是分类制定评估指标体系。关键是分类,可以按学校的学科分布特点分为综合性、多科性和单科性院校,或者按学校功能特点分为研究型、教学型或者教学科研型院校,也可以按学校的实力和办学历史,分为重点院校、一般院校和新升格的本科院校。按照不同的标准来评估,体现分类指导的原则。二是调整评估的思路和结论方式,现在搞的是水平评估,如果指标体系分类了,则可以转向认定性评估,这可以减轻压力,有利于平衡心态。三是定期公布学校教学基本统计数据,并在评估中充分加以利用。四是优化进校考察的程序,抓住重点,减少形式主义,避免不正之风。特别是支持专家组能够根据学校具体情况调整进校的考核内容和方式,只要尊重教育规律就可以。五是要加强对专家的培训,包括业务上和纪律上的。六是要进一步研究进校评估的周期要不要调整,评估的权限要不要进一步下放等重要问题。

第三,平和心态。无论是学校、专家组还是地方政府和社会,都要把心态放平和;要加强宣传,正确导向,避免炒作。

[逄锦聚:关系教学质量的实质性指标,例如教师队伍的水平,专业、课程的建设指标、学生状况、教学效果指标等,占的权重可以加大]

在肯定评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需要看到,评估工作尚须不断的探索,不断的改进,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

要研究评估坚持统一标准和对高校分类、分层次指导的关系。究竟是对所有高校使用同一套指标体系进行评估还是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采用不同指标体系进行评估,大家是存在不同认识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确实存在差异,如果更多的考虑这些差异,从特殊性出发构建指标体系,也是可能的和可行的。

要研究实行统一的办学思想和鼓励各高校发挥优势、形成特色的关系。现在的评估指标体系中有办学思想和特色的指标,而且都是重要指标。评估的结果,各个学校不仅办学思想相似,办学特色也大同小异。我主张,在今后的评估中,继续设置办学思想、办学特色的指标还是必要的,这有利于推动学校重视研究办学思想,转变教学观念,逐步形成办学特色。但这些指标目前占的权重不一定过大,而关系教学质量的实质性指标,例如教师队伍的水平,专业、课程的建设指标、学生状况、教学效果指标等,占的权重可以加大。

要研究对教学总体水平的评估与对专业评估的关系。现在的评估是对学校本科教学总体水平的评估,这种评估无疑是必要的,但考虑到就一个学校而言,不可能每个专业都是最好的。所以,现在的评估如果作为标准评估或合格评估可能更好一些,与此同时还可以进行专业评估,这样评估的结果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学校的真正优势和特色,也与国际上许多国家的做法相接近。

要研究专家进校集中评估和日常经常性对教学质量监控的关系。建议将专家进校集中评估和日常经常性对教学质量监控结合起来,以后者为主。这样有利于避免某些学校重突击迎接评估而对日常工作下工夫不够的问题,真正把“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落到实处。

[张安富:由强制性评估行为向自愿行为转变,变“要我评”为“我要评”、“我争取评”]本科教学评估从长远上看,应由国家统一组织转变为国家与地方(地区)分级组织;由强制性评估行为向自愿行为转变,变“要我评”为“我要评”、“我争取评”;由刚性的评估体系转变为弹性的评估体系;由单一化、一种模式的评估转变为多样化、多种模式的评估,比如说,水平评估与认证评估,综合评估和专业评估,让各校有所选择。

【链接】

评建结合 重在建设

高等学校教学工作评估从1994年开始,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当年对1976年以来新建的本科院校进行合格评估,1996年开始对办学历史较长、水平较高的重点大学进行教学工作优秀评估,1999年开始对介于两者之间的高校进行随机性水平评估。2002年,教育部对上述三种评估方式进行重新调整,合三为一,即“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原来的三种评估方案合为一个方案,即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对特殊类院校,如医药类、艺术类等院校增加了补充说明,与评估方案共用。在新方案中,合格标准和优秀标准都比原有方案的标准更高。

从2003年开始,将在五年内完成对600多所本科院校和1047所高职高专院校的评估,并将逐步展开对民办大学、中外合作办学、广播电视大学和独立学院的评估。本科教育评估由教育部组织专家对高等学校进行评估,由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实施。对高职高专院校的评估,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组织实施。教育部组织专家每年抽查50所高职高专院校进行评估。对独立学院,教育部将组织专家进校进行专项检查,重点检查招生情况、财务管理、办学条件、教学工作四方面内容。到2007年基本完成第一轮评估。截至2004年底,共对全国350所本科高校、200多所高职高专进行了教学水平评估。同时开展高校学科专业教学质量的评估工作试点,在法学、管理学等专业进行试点评估。重点抓好 四项工作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2004年8月27日正式成立。教育部有关领导指出,全面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工作,建立评估中心,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到新阶段新要求的必然产物,是教育部高度重视教学工作、狠抓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重要举措,是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的重要步骤。

教育部有关领导强调指出,高校教学评估要重点抓好四项工作:

一、建立五年一轮的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制度。通过大面积、连续轮回的评估方式,建立起经常化、制度化的评估制度,保证我国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和教学质量工作常抓不懈。

二、建立经常性的、每年一次的高等学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的发布制度。高等学校每年都要向评估中心报送教学基本状态数据,这些数据经过整理分析,向社会进行发布。

三、与社会行业协会合作,逐步开展并扩大高等学校专业教学评估工作。大力推进专业教学评估工作,逐步探索将专业评估与专业认证、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质量保障机制。

四、推动高等教育质量监控制度的建立。带动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建立相应的评估监控制度和组织机构,促进高等学校建立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内部质量保障机制,积极引导和培育社会评估中介机构,形成国家、地方、高校和社会相结合的立体化的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体系。

《中国教育报》2005年10月28日第5版

第四篇:如何扎实推进纳税评估工作

如何扎实推进纳税评估工作

纳税评估是强化税收征管、优化税收服务、降低税收风险、堵塞税收漏洞一项重要措施,是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在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实现形式,是税务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

一、明确指导思想,加强对纳税评估工作的组织领导

根据总局要求,总结多年的工作实践,纳税评估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指导,以完善的信息系统为依托,实施“人机结合”的评估模式,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密切各部门之间的配合,注重积累和创新,加大交流和培训,狠抓工作落实,实现纳税评估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

要实施这一工作思路,实现既定的工作目标,各级税务机关就必须将纳税评估纳入税收工作总体规划,把它同税款征收摆到同等重要的位臵,作为重点工作加以部署;必须加强对纳税评估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指导机构,组织对现有纳税评估工作体系的完善与创新,研究解决评估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致力于提升纳税评估工作质量和水平。

二、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形成完善的工作机制

完善的纳税评估工作制度与机制可从组织机制、工作规则、表报文书、学习交流、评比考核等全面、综合加以研究和建立。组织机制应考虑纳税评估工作组织体系的建立、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各岗位工作职

---1---

责、部门间的协调与配合等;工作规则可包括工作计划体系、评估工作流程、各环节工作内容、各项工作实施的方式方法、评估过程的审批审核以及移交稽查工作制度、国地税相互移送工作机制、评估成果的应用等;报表文书则包括各类报表文书的设臵规则、评估报告的制作与拟撰、评估案例的撰写、典型案例的报送、表报工作制度等;学习交流包括宣传交流形式与载体的建立、宣传交流内容的设定、评估能手的标准与条件、典型案例的评定、各项评比工作的组织、培训交流工作机制等;评比考核可包括计划任务体系、评估质量考核机制的建立、评估数量与质量的要求、目标任务落实的通报、评估责任制考核等。

三、建立和完善部门合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一是建立健全税收分析制度。税收分析是纳税评估的前提和基础。税务机关的计财、计统部门应适时、有的放矢地选取税收分析指标,进行宏观税收经济分析,结合本地区税收征收的实际情况,发布总体税收分析及分行业税负情况,作为纳税评估工作的“风向标”。税收政策管理部门要对单项税种的管征进行分析,为纳税评估提供参照值、比较值。同时计财(计统)部门、税政部门和纳税评估部门之间还应密切协作,探讨建立税收分析交流反馈制度,及时交流纳税评估所需的税收分析指标,反馈运用税收分析指标得到的评估效果,不断修正各种指标体系,使税收分析能够切合纳税评估工作的需求,对纳税评估工作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

二是建立统一的企业财务信息分析制度。纳税人的财务信息分析是

纳税评估的重要手段,从总局公布的纳税评估优秀案例来看,几乎所有重大的评估案件都是以财务信息分析作为突破口的,其重要性可见一斑。然而,目前多数基层税收征管单位尚未建立财务分析体系,财务分析更多的是靠评估人员的手工计算,这样一方面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下,容易出差错;另一方面没有可比较的参照,准确性较低。同时,也造成一些单位信息系统存储的大量纳税人财务报表数据的浪费。为此,要建立财务信息分析体系,通过计算机计算财务指标,通过统计分析行业财务信息参照指标,方便评估人员开展纳税评估工作。

三是建立健全纳税评估案件移送制度。纳税评估可为稽查提供案源,但是不能用纳税评估来取代稽查检查。根据总局规定,纳税评估发现涉嫌偷逃税的案件必须移送稽查查处。因国地税税收管理职权交叉,涉及非本单位职责工作的还要相互进行移送。为此,应建立严密的案件移送工作制度,通过纳税评估向税务稽查提供案源。应移送而不移送案件的行为,不仅仅是对待工作的责任和态度问题,更重要可能涉及失职甚至是渎职的法律问题。

四是建立外部配合机制。纳税评估工作不仅需要税务机关自身掌握的信息,其他部门的信息也是十分重要的,为此,要巩固与财政、统计、工商、海关、技术监督等部门的数据交换,还要拓展与土地房屋、经贸、供水供电、银行等部门的信息交流,获取各种重要的纳税评估基础信息,为纳税评估工作服务。

四、建立纳税评估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化的强力支持

建立完善的纳税评估业务信息系统是开展纳税评估工作的基础和保障,为此,要建立业务内容齐全,评估指标全面,预警功能强大,页面简洁、操作简便的纳税评估信息系统,以实现信息化对纳税评估工作的强力支撑,不断提升和拓展纳税评估工作水平。要着重研发评估指标和预警指标,全面开发国家税务总局纳税评估指标体系统一设定的各类通用指标和特定指标,提高评估指标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提高预警指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要依托计算机积极实施多指标的配比分析,优先开发各类针对性较强的行业分析、税种分析指标,使纳税评估的评估指标和预警指标成为评估人员手中的“一把利剑”。此外,要关注基层一线、评估专业机构对评估系统和模块功能的应用,及时了解对系统和模块功能的需求,并结合各种新政策、新业务、新制度的出台,修订和完善系统和模块的功能。

要依托决策支持系统的建设,逐步建立纳税评估预测模型。决策支持信息系统具有数据分析能力强,分析层面丰富而灵活的特点,适合大规模的海量数据运算。决策支持系统的上线使纳税评估建立数学预测模型成为可能,为此应尝试将关联性较强的指标逐步引入数学模型和回归统计,尝试建立具有一定可靠性的预测模式,推动纳税评估工作跃上新台阶。

五、发挥人的因素,推动纳税评估工作的深入和评估质量的提升 一要加强对纳税评估人员的培训。要做好纳税评估工作就必须加强对评估人员在各项税收业务政策方面的培训,同时还要加强评估人员在财务会计知识、统计分析知识、纳税评估基本技能、计算机操作应用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二要营造典型示范氛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方面要树立人的典型,就是评估能手的典型,通过工作实践造就一批纳税评估工作精英,形成以能手精英为引导的评估专业工作队伍;另一方面要树事例的典型,就是各个时期都要有一批评估的成果、优秀评估案例,以坚定信心,鼓舞士气。

三要建立交流、评比工作制度。要加强纳税评估优秀成果的评选和交流工作,通过对优秀成果的总结和学习来提升纳税评估水平,逐步在各单位形成相互学习的氛围,调动纳税评估人员的学习兴趣,采用典型案例交流、纳税评估经验交流、纳税评估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通过适当的引导,营造比学赶超、鼓励鞭策的氛围。

四要实施工作责任考核,建立激励机制。要将纳税评估列入工作责任制考核、执法责任制考核、绩效考核等,建立健全系统全面的考核工作机制,并纳入税收管理员能级管理。各级组织还要做好对纳税评估工作和评估案件的检查抽查,确保纳税评估各项工作、各项制度的落实。对在纳税评估工作中涌现的先进个人和先进单位要给予表彰和奖励,达到激励的效果。

第五篇:建立纳税评估体系 构建税收管理新格局

建立纳税评估体系 构建税收管理新格局

纳税评估是指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报送的纳税申报资料、财务资料和日常掌握的征管资料及其他信息资料,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对纳税人的纳税情况进行审核、分析,并依法及时进行评定处理的管理工作。它是介于申报征收与税务稽查之间的一道“过滤网”,具体表现为税务机关通过对纳税人纳税情况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进行综合评定,及时发现、纠正和处理纳税人纳税行为中的错误,实现对纳税人整体、实时的控管,以促进纳税人的真实申报和提高税收监控管理水平。因此,有必要将“纳税评估”引入当前税收征管模式,建立纳税评估体系,全面实行纳税评估制度,以加强税收管理,提高征管质量,增强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形成较为合理的、科学的税收管理新格局。

一、建立纳税评估体系的必要性及其作用

(一)建立纳税评估体系的必要性

1、建立纳税评估体系,是当前税收征管环境的需要。目前我国的税收征管环境不甚理想,税源监控乏力,大量的税源不能转化为税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市场经济不发达,现金交易普遍,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淡薄,偷税、漏税、骗税现象突出,税收流失严重;(2)一些社会中介机构、会计从业人员执业素质不高,申报信息失真严重,税企之间信息明显不对称;(3)社会各部门对税务机关依法治税的支持、协助不够,没有形成社会综合治理的氛围,社会舆论对税务工作支持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4)税收法律体系尚需完善,税收执法手段刚性不足,威慑力不强;(5)税收征管现代化程度较低,虽然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日常征管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征管的科技含量、信息化应用程度较低,计算机的管理功能、分析功能、数据处理和交换功能、监控功能远未发挥。因此,需要一个比较科学的方法帮助税务机关了解哪些税源有问题,需重点掌握,而纳税评估体系的建立,则能很好地满足这一要求。

2、现行不够健全的税收征管体制,需要纳税评估体系加以完善。主要表现在:(1)把税收工作重点片面放在稽查和征收环节,征管基础工作重视不够,从而导致管理弱化,漏征漏管现象较为严重;(2)税务部门提供涉税服务有限,税企之间缺乏有效的桥梁联系,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心中无数,知之不多,从而丧失了对税源变化的有效监控;(3)机构设置不合理,征管岗责划分不清晰,征管各环节不能紧密协调,形不成合力,突出表现在:征收、管理、稽查各系列职责不清,各环节缺乏相互制约的信息传导机制,造成相互扯皮、责任不清、效率低下甚至腐败,出现“有事没人管,有人不管事”的局面,征管查整体效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建立纳税评估体系的作用

1、有利于提高纳税人的依法纳税意识和申报质量,淡化征管矛盾,融洽征纳关系。(1)在我国公民纳税意识普遍不高的环境下,通过经常性的纳税评估分析,可以有效地对纳税人的依法纳税状况进行及时、深入的控管,及时纠正纳税人的涉税违法行为,提高他们依法纳税的自觉性;(2)纳税评估将评估结果与当事人见面,通过约谈或质询等方式让对方说明、解释,是对纳税人进行税法宣传解释,帮助他们提高纳税意识的非常有效的途径;(3)纳税评估对一般涉税问题的处理解决了纳税人由于对税收政策不了解、财务知识缺乏而造成的非故意偷税现象,减少了税务机关和纳税人双方因直接进入稽查后对案情分歧而产生直接冲突的可能;(4)纳税评估通过计算机对纳税人纳税人整体纳税情况的监控,体现了税收的公平、公正,有效控制了偷税等不良行为的发生,减少了纳税人进入稽查的频率,起到了服务纳税人,优化经营环境的目的。

2、提高了税务机关的执法能力,税收各环节效能得到充分发挥,形成执法合力。(1)纳税评估作为一项新的税收征管形式,它共有前瞻性、及时性、反馈性,因此它不但能发现、纠正纳税人的涉税违法行为,起到督促、监控和检查的作用,而且也可以发现税收征管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提高税收征管水平。(2)纳税评估是连接税款征收与税务稽查的有效载体。纳税评估通过对申报资料的稽核,成功的为“集中征收”增添了有效的“后续”,在征收和稽查之间增加了一道“滤网”,是税款征收和税务稽查的结合点,可以有效防止两者之间的脱节与断挡,做到了申报资料的最大利用,使税款征收与税务稽查有机地联系在一起。(3)纳税评估是税务稽查实施体系的基础,有助于税务稽查整体效能的发挥。一方面纳税评估经过评估分析,发现疑点,直接为税务稽查提供案源,不仅可使稽查选案环节避免随意和盲目,而且可使稽查的实施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针对性强;另一方面,纳税评估有利于稽查内部的专业化分工并对稽查实施产生制约,有利于发挥税务稽查中规范纳税行为、完善税收征管、形成法制威慑,增加税收收入的整体效能。

二、纳税评估体系的总体框架

纳税评估体系就是通过建立一糸列的评价标准和体系,对纳税人做出税收方面的评价,其作用在于通过比较评估,指出纳税人和税务机关可能存在的问题。从各地实践情况和纳税评估工作的要求看,评估工作体系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纳税评估的组织体系

1、专业的评估管理机构。纳税评估工作的推行与开展,要以专业化组织机构设置为保证,鉴于纳税评估内容广泛、专业性强、人员素质要求高的工作特点,根据工作需要,税务机关应设置专业的组织机构,具体负责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评估范围、评估手段的确立、评估内部工作管理等事项,保证评估工作的有效开展。

2、有效的评估协作体系。纳税评估作为税收监控手段穿税收征管的始终,需要各环节都派员参加,因此需要建立机制明确各环节之间的资料传递的步骤、时间限制和责任,以约束各岗位间的传递和衔接,促进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形成密切协作的循环系统。

(二)纳税评估的方法体系

1、建立纳税评估指标体系,确定评估内容。税务机关应广泛收集纳税资料和相关基础资料,确定相关指标,运用管理学、统计学等相关知识,采用数学模型等先进计算方法,测算有关指标(如行业税负率指标、零负申报指标、财务比率指标、财务项目分析指标等)峰值,建立指标警戒体系,将低于警戒值的纳税人作为评估对象,实现对指标异常纳税人的及时控管。

2.科学界定工作步骤,确定评估工作流程。根据各地实践,纳税评估工作步骤具体可分为搜集整理评估资料、确定评估对象、审核分析、举证确认、评定处理、成果反映六个阶段。(1)收集整理评估资料是主管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纳税申报表、申报附列资料、财务资料和税务机关日常掌握的资料和税务机关外部的涉税信息采取一定的方式进行收集和按评估内容进行初步整理;(2)确定评估对象就是税务机关在对纳税人当期纳税申报整体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方法和要求进行筛选,确定形成待评估对象;(3)审核分析是指评估人员利用纳税评估系统,采取计算机分析、人工分析及人机结合分析等手段,对税务机关所掌握的税收信息资料进行比较、控制分析,对纳税人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进行审核评析,分别不同情况进行处理;(4)举证确认是在审核分析、充分掌握纳税人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存有疑点的问题,要求评估对象通过约谈、自查举证等形式,进一步确认疑点及问题性质;(5)评定处理是对举证确认的疑点问题,根据有关政策法规和事实依据,依照权限作出评估结论或移送稽查作为必查案件处理;(6)成果反映是指对纳税评估工作和征管整体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对税收征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

3、应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利用纳税评估系统实现评估工作的信息化管理。纳税评估要求占有纳税人多方面、大量的数据信息,进行各项指标综合测算分析,单靠手工粗放式工作操作方法已无法满足实际需要,应走现代化管理道路,坚持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发挥计算机系统计算数值快,精密度高,以及逻辑分析能力、判断方面的优势,尤其是重点发挥网络资源的威力,为纳税评估的监控、决策提供优越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三)纳税评估的岗责体系

1、根据纳税评估系统业务流程的要求,设置评估资料受理岗,评估资料管理岗、评估岗等工作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和管理权限。

2、依托计算机管理,健全岗位责任制和考核机制,强化评估考核,确保纳税评估工作的健康运行。纳税评估工作程序的微机化管理,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过程中的人为因素,使评估结论能够更加准确、全面地反映问题,有利于规范执法行为,增强执法力度。

三、当前评估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纳税评估是一项国际通行的管理制度,大部分国家都已建立纳税评估体系和税收评估模型,纳税评估工作更是新加坡等国家的税务局的核心工作。我国的纳税评估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从1999年青岛市国税局通过试点正式提出纳税评估概念开始,目前一些省市开始使用,取得了一些成效,主要表现为把纳税人大量的一般性申报问题解决在日常税收管理过程中,促进了纳税人的真实申报,但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与我国税收征管改革要求对照,尚有较大差距,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纳税评估的观念有待进一步树立

1、纳税评估工作缺乏法律依据,评估工作无章可循。在有关纳税评估的法律依据方面,目前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均无有关纳税评估有关规定,仅有一个2001年12月下发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商贸企业增值税纳税评估工作的通知》的规章文件,且解释较为简单,操作难度大。

2、对纳税评估缺乏统一认识,各地工作开展参差不齐。一些地方对纳税评估的内涵、作用认识不足,如何开展纳税评估概念模糊,致使评估工作流于形式,或根本没有开展。有些地方虽已开展,但由于认知、技术等方面的原因,评估工作操作性差,致使纳税评估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评估工作的质量难以提高。

3、对纳税评估执法方式认识不一致,评估工作不能有效开展。相当一些地方认为的纳税评估仅是一种案头的税务审计,不能实地进行评估,对疑点问题的确认也可由稽查环节代替,评估工作人员没有税务检查证,执法力度明显不足,效果得不到有效保证,评估工作开展困难重重。

(二)纳税评估组织机构不够健全,评估人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1、评估组织机构不够健全。纳税评估岗位设置没有统一做法,岗位设置差别较大,管理制度也不完善,职责划分不清,存在多头管理情况,有的地方评估机构受上级四、五个业务部门领导,且部门间各有各的要求,造成增值税、所得税评估软件不同,数据不能兼容,工作开展难度很大。

2、评估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纳税评估工作是一项业务性较强的综合性工作,这就要求评估人员应具备较高的政治业务素质,审定申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但是,目前评估人员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不善于从掌握涉税信息中找出蛛丝马迹,挖掘深层次的问题,使很多评估工作流于形式,停留在看看表、翻翻帐、对对数的浅层次上,评估工作的监督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3、纳税评估与征收、稽查等环节衔接、协调不足。工作中与其他环节的联系、联动常常出现一些问题,纳税评估的中心监控地位不能得到体现。

(三)纳税评估的信息渠道有待于进一步拓宽

1、税务机关信息来源渠道受限制,信息量不足。资料信息直接影响着评估工作的效率和成果,从各地运行情况看,目前税务机关上下级之间以及内部的征收、管理、稽查各部门之间协调不够,受条条影响较大,信息数据不能统一共享,国税、地税之间缺乏交流,税务部门与商业银行、海关、工商、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的横向联系不够,许多必要的相关资料没有得到收集和确认,信息不能充分共享,缺乏统一的“税务数据仓库”。

2、纳税人提供的信息数据质量不高,资料不全,相关信息不足,表现为财务不健全、数据不准确,使指标的可信度下降,以此为计算的评估指标,参考价值不高,也使评估的质量难以提高。

(四)纳税评估的范围、方法有待进一步扩大、提高

1、纳税评估实施的范围有限,目前纳税评估的范围基本局限在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申报分析上,对消费税、所得税等税种的评估,对进出口企业的免、抵、退情况等评估进展非常缓慢,对税款流失严重,监控难度大的小规模企业、个体工商户迫于信息等原因还不能有效开展评估。

2、计算机依托不足,大量数据需要手工录入,评估文书复杂,可操作性差。(1)目前全国广泛推广应用的中国税收征管系统(CTAIS系统)是基于SYBASE数据库基础上开发的,而金税工程软件是在ORACIE基础上开发的,一些报税数据、评估软件还是在FOXPLO数据库基础上开发的,数据库的不统一,给信息共享带来技术障碍,大量的评估信息搜集靠手工操作录入,效率低下,差错率高;(2)文书繁多,有些税务机关仅专设的评估岗位文书就有20多个,其中不少税务文书内容重复,有的则与评估意义不大,容易使人产生敷衍态度,不利于评估工作的健康发展。

3、纳税评估指标存有一定的局限性。现行的纳税评估体系是确定行业内平均值,实际上是企业真实纳税标准的一种假设,企业被测算的指标只要处于正常值的合理变动幅度内,就被认为已真实申报,实际上,评估对象的规模大小,企业产品类型多少等因素,都对“行业峰值”产生较大影响。另外,单凭评估指标测算很难合理确定申报的合法性和真实性,企业还受到所处的环境、面临的风险、资金流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纳税评估指标体系的局限性,制约着纳税评估工作的结果和开展方向。

四、完善纳税评估体系,构建税收管理新格局的对策与思考

(一)提高认识,统一政策,规范评估运行鉴于纳税评估强大的税源监控作用,为统一认识、规范操作,国家税务总局应制定统一的《纳税评估管理办法》,对纳税评估的概念、评估的范围、内容、岗位职责、执法方式、工作规程等予以明确,在适当的时机,将纳税评估作为税源监控的重要内容纳入《征管法》或《征管法实施细则》之中,使评估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各地要在总局的具体要求下,统一认识,健全评估机构,完善评估管理体系,开展工作。

(二)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1、优化配置,合理配备评估人员。选择一批懂税收、通法律、会财务,精通计算机应用的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干部从事评估工作,发挥他们的模范作用,合理搭配人员,达到资源的最优组合。

2、大力开展干部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评估人员政治、业务素质。要加强对评估人员的培训力度,对评估工作涉及的税收业务、财务管理、计算机相关知识等内容进行系统培训学习,加强经验交流总结,切实提高培训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出一批能胜任评估工作的“专家”,和一支富有战斗力的评估队伍。

3、加大干部考核工作力度,强化干部队伍管理,科学合理设置考核指标,将评估工作列入岗位责任考核内容,对达不到评估质量要求和完成不了评估指标的,追究主管负责人和评估有关工作人员的责任。4.建立激励创新机制。(1)加强税收文化建设,培养评估人员爱岗敬业精神;(2)实施能级管理,根据干部专业等级和工作实绩,择优上岗,并实行业务能级与待遇、职务挂钩,在干部队伍中形成立足岗位、系统学习、奋发向上的良好局面。

(三)完善评估方法体系,提高评估工作手段

1、实行分类评估管理,拓展评估监控面,实现对纳税人的整体综合评定。(1)实行分类评估管理。对大型企业集团或重点税源,依靠计算机网络、信息数据库和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和电子报税,逐步实现税企联网,利用税收评估软件对企业的生产销售全过程实施全方位的控制;对中小企业实行行业税收监控管理,通过行业税收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和统计分析,对纳税情况实时监控,及时发现问题确定评估对象进行评定处理;对个体工商业户,可采取事前测定评估方法即计算机定额管理系统管理,将个体业户的平均经营水平和销售水平,用保本推算或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利用计算机得出一个定期内与营业规模相适应的较为合理的应纳税定额。(2)开展多税种评估,拓宽评估的范围。要在增值税评估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消费税、所得税等税种评估方法,使纳税评估系统涵盖所有税种,贯穿征管各环节和全过程,从而实现对纳税人的综合管理和全面监控,实现征管业务的全面监控。

2、完善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做到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有机结合。(1)注重调查,不断丰富和完善评估分析指标体系。在对纳税人涉税信息全面收集整理、抓好评估基础指标测算的基础上,对纳纳税人正常经营状态下的销售额、销售成本、流动资产等指标进行纵横对比分析和综合测定,建立较为完善的评估指标体系,做好评估“量化”分析,以准确体现纳税行为的共性和规律,不断提高“筛选”异常信息的准确性,为评估的实施提供真实的指导信息。(2)建立模糊分析体系。将评估范围扩大至纳税人的生产能力、生产规模、进销规模、仓库出入等方面,实现对生产销售的全方位分析,应用经济指标,进行非量化的模糊分析,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以提高分析的科学性、准确性。

3、简化工作程序,规范评估运作。(1)简化工作程序和文书数量,提高评估工作的可操作性。要本着简化、实用的原则,结合各地工作实际,合理确定工作程序和文书,增强评估方法的可操作性,以免评估工作流于形式。(2)规范评估运作。通过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方法,加强对评估工作质量的全过程控制,明确评估工作中征收、管理、稽查的相互协作关系,使各环节、各项工作互相紧密衔接,保证评估管理操作行为规范运行。

(四)依靠科技手段,拓宽信息渠道,提高信息质量

1、建立和完善评估信息提供机制。税务机关通过法规、规章等法律形式,制定被评估方必须提供的信息项目和具体要求,以确保评估信息的准确全面。

2、依托计算机网络,提高信息收集能力和质量。(1)以多元化电子申报为切入点,加强评估所需信息的电子转换能力,减少人工输入信息量,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2)重视信息的管理和应用,集中人力、物力、技术,改变信息处理各自为战的分散局面,实现信息处理的集中加工与广泛共享,提高信息的加工能力和利用效率。

3、引入国际上先进的数据仓库技术,构建税务数据仓库。通过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将纳税人分散于CTAIS税收征管系统、金税工程系统、外贸进出口退税系统、生产企业免抵退系统和工商、海关、质量技术监督局、经贸局、商业银行等内部、外部系统的纳税人涉税信息进行共享、抽取和多角度的对比分析,实现对纳税人的经营情况、纳税情况、资金运用情况等各类涉税信息的全面掌握。

(五)发挥评估作用,开展纳税信誉评价,实行等级管理纳税评估为纳税信誉等级管理制度提供全面的信息来源,我们应有效利用评估结果,对纳税人按照国家税务总局有关标准进行纳税信誉等级评定,在此基础上对纳税人提供差异化的纳税服务,对高等级的纳税人为他们提供最佳纳税服务,同时对信誉等级低的纳税人加强培训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办税能力,对有意偷税的移送稽查,加大稽查打击力度,严格依法处理,形成良好的体制激励,营造依法纳税、诚信纳税的税收环境。

下载加强纳税评估工作稳步推进税收管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纳税评估工作稳步推进税收管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开展纳税评估,提高税收管理(五篇范例)

    纳税评估工作是国家税务总局加强税源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它是通过税务机关运用数据信息对比分析的方法,对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以下简称纳税人)纳税申报(包括减免缓抵退税申请,下同......

    扎实工作,稳步推进

    扎实工作,稳步推进 ‚小班化‛教育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了一个学期,教师们由情绪抵触到接受,由教学方式改变的不适应到逐步创新做法,学生由合作的嘈杂到逐步成熟,都已显示出小班化......

    创新税收管理手段 敢为纳税评估之先

    创新税收管理手段 敢为纳税评估之先 纳税评估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纳税申报、税款缴纳、增值税专用发票版式及用量核定与调整等情况,进行审核分析、综合评定及分类管理的一......

    纳税评估工作规程

    纳税评估工作规程(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强化税源管理,降低税收风险,促进税收遵从,规范纳税评估工作,依据国家税务总局《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及有关规定,结合上海市税收......

    浅谈如何做好纳税评估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纳税评估工作 纳税评估是国际通行的一种税收征收管理方式。我国纳税评估概念是从国外的“Assessment”和“Au—dit”转译而来,最早译为“审核评税”和“稽核评......

    纳税评估

    第九章、纳税评估管理 一、填空题 1、纳税评估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估对象确定、......

    浅议如何加强纳税评估

    浅议如何加强纳税评估 摘要:如何有效地加强纳税评估工作,已经成为各级税务部门重要的研究课题,它对于我们提高税源监控能力,增强管理信息的综合利用效果,降低异常申报率,堵塞税收......

    纳税评估

    纳税评估 纳税评估是一项国际通用的税收管理方式,几年来国税系统开展纳税评估取得了明显成效,作为税收征管的重要环节,纳税评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现行 纳税评估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