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黄冈市城区个人自建住房D级危房改建管理试行办法6.20
黄冈市中心城区个人自建住房D级危房
改建管理试行办法
(试行)
一 总 则
第一条 为解决黄冈市中心城区范围内个人住房D级危房的居住安全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黄冈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市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工作的意见》(黄政发[2013]15号)、《黄冈市人民政府关于严厉查处市区城市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区域违法抢建行为的通告》(黄政发[2013]19号)和《黄冈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和促进市区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意见》(黄政发[2014]17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市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黄冈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范围内,依法使用集体土地或已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住宅用地)并经过D级危房认定的房屋改建。除此之外,一律不得新建、改建、扩建个人住房。
下列情况不适用本办法:
(一)白潭湖片区范围(106国道以南、江北一级公路以西、南湖路以北、三台河以东);
(二)城市规划区非居住用地、遗爱湖公园控制区域、赤壁风景区控制区域、已纳入“棚改”范围内的区域;
(三)已有自建住宅、已购买商品房住
宅或已有安置性住房的城中村(居)民;
(四)已批准规划安置小区的街道办事处、村(社区)。
第三条 市国土部门负责危房改建用地审查,市规划部门负责规划审批认定,市城管执法部门负责建设项目执法监察,市土地储备中心负责土地收储,区住建部门负责建设行政许可、区街道办事处、社区(村)负责资格核实。
二 审批原则和程序
第四条 个人D级危房改建申请需提供下列资料:
(一)D级房屋安全鉴定书;
(二)房屋权属证书;(三)土地使用权证;
(四)房屋所在地社区居委会(村民委员会)、区街道办事处的证明材料和初审意见。
第五条 D级危房按“原址、原高度、原面积、原房主”的原则进行维修或改建。
第六条 D级危房改建审核及批准程序:
(一)黄州区人民政府、黄冈高新区管委会的住建部门对D级危房户的改建资格进行初步审核,D级危房户的改建需满足下列条件:
(1)现有合法住房为家庭唯一住房;
(2)实际居住在本条第一款住房内的
人员,以实有户籍且共同居住的人口数为核准对象,人均居住面积不足40平方米;
(3)D级危房改建由区街道办事处(镇、乡)、社区居委会(村委会)、个人采取联保负责制,由社区居委会(村民委员会)统一申报,区级统筹,确保改建后不增加改建面积。但符合本条第二款的,可按单户不大于300平方米进行改建;
(4)所在街道办事处、社区(村)对原始资料进行了调查审核并对其真实性予以确认后统一向黄州区人民政府、黄冈高新区管委会申请报建。
(二)黄州区人民政府、黄冈高新区管委会及时组织对核准上报的危房户逐户进行踏勘、审验,召开由规划、住建、国土、土地储备、城管、房产等部门参加的联席审批会议。
(三)黄州区人民政府、黄冈高新区管委会的住建部门负责组织前期资料,按照规划属地管理原则报所在辖区规划分局进行规划审查,提出可行性建设方案及规划要求,包括范围红线、层数、高度、市政设施、建筑风格等,由黄冈市规划局统一核发《D级危房改建规划认定书》。对批准后的D级危房改建户由黄州区人民政府、黄冈高新区管委会的住建部门会同社区(村)与危房改建户签订危房改建三方协议,明确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及处罚。
三 监督和建设管理
第七条 严格按审批放线施工。批后监管由所在区、社区(村)、街道办事处会同规划、城管部门共同执行。
第八条 严格控制改建工程建设期限。自规划批准认定之日起,两年内完成竣工,超过时限则规划批准自动失效。
第九条 D级危房改建的审批档案由区级城建部门负责存档,并抄送市国土局、市房管局等相关部门备案。
四 货币化安置
第十条 属D级危房但不在可申请改建范围内的,采取货币化安置方式。鼓励所有D级危房户优先选择货币化安置。
第十一条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按相关政策执行。
第十二条 D级危房户自愿放弃建设房屋,依据有关政策收回土地后,符合条件的优先纳入保障房安置。
第十三条
选择货币化安置的D级危房户,由所在社区(村)负责土地有偿收回的基础性工作,报区级政府批准,储备后统筹安排。D级危房的货币补偿款作为专项资金纳入市财政预算,补偿金由市城投公司直接拨付。
五 附 则
第十四条 对D级危房改建管理应严格监督,对相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房屋安全鉴定机构出具与危房等级不相符的鉴定报告,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及领导责任。
第十五条 本办法未尽事宜由市城管执法局会同市城乡规划局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为两年。
第二篇:D级危房改建实施方案
诸佛乡2011年农村D级危房改建实施方案
努力实施农村D级危房改建工作,是县委、县政府实施农村安居、康居、宜居建设的重要决策部署,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根据《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2011年农房建设改造工作的通知》彭水府办发〔2011〕192号文件精神,2011年下半年,我乡利用半年时间,着力改善农村群众居住条件,现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原则
一是坚持政府引导、农户自愿的原则。农村D级危房改建原则上以农户自建为主,通过宣传引导,充分调动农民群众自愿改建危房的积极性,发挥农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主体作用。二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公开资助政策,公开审批程序,公布审批结果,规范操作程序,接受群众监督,确保客观公正,让群众满意。三是坚持改建在通达公路沿线,避免产生二级转运,降低施工成本的原则。按照县建委建设的要求,充分尊重农户自己的意愿,确保改建的住房既安全、经济、实用、节地,又美观大方。四是坚持统一规划,统筹实施的原则。改建房屋统一按巴渝风貌建设风格建造,统筹协调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五是坚持结合新村建设,整合资源的原则。结合成片推进新村建设、新农村综合体建设,与土改工程、房屋复垦项目等统筹实施。六是坚持农户自选屋基、场平及基础以下片石由农户自行负责并运至建房处的原则。本着节约成本,减少国家负担,又能使危房户能住上安全、舒适的房屋。七是坚持对于无财无力的危房农户,各村民委负责选屋基、场平及基础以下片石的原则。真正让家庭最贫困,房屋最危险的农户享受到此项惠民政策。
二、实施对象
2011年农村D级危房改建实施对象为年龄在50周岁以上,家庭人口不超过2人,几乎不再增加人口的农户。以五保孤寡老人,无建房经济能力,房屋危及居住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无房居住的农户为主。
三、目标任务
2011年全乡完成25户D级危房改建任务,具体计划分配为石化、青灵、清河三个贫困村各3户,其余各村2户,另有2户按各村实际需要分配。
四、建设要求
农村D级危房改建既要满足基本的居住功能,又要确保安全,保证质量,并参照《重庆市巴渝新农村民居通用图集》(2010版)建设。
五、工作步骤
(一)、申请。符合农村D级危房改建条件的家庭,有户主自愿向所在村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填写《农村D级危房改建申请表》,并提供户籍,对于不会写字的特殊农户,村委会可按其口头申请代为填写。
(二)、评议。村委会接到申请后,组织村民代表等有关人员进行评议,议定是否通过,并予以公示。公示无异议的,以书面形式上报乡政府。(并把危房户有关资料,公示的照片,评议结果同时上报)。
(三)、审核。乡政府接到村委会申报材料后,组织人员上门进行房屋鉴定和核查。经审核,认为符合条件的,报县建委进行审批。不符合条件的,将材料退回所在村委会,并说明原因。审查结果在乡政府和各村村务公开栏进行公示。
(四)审批。县建委对符合条件的进行审批,并将审批结果在乡政府和各村村务公开栏进行公示。
(五)验收。农村D级危房改建项目竣工后,各村委会向乡建管办提出验收申请,乡政府在收集各村验收申请后以政府文件形式向县建委申请验收。
(六)、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乡建管办要建立健全农村 D级危房改建档案,做到一户一档,材料齐全、管理规范。档案内容应包括户主申请书、危房鉴定表、住房情况调查表、新旧住房照片、家庭成员身份证复印件和户口薄复印件、农村低保证复印件、残疾证复印件等有关证明材料。
六、组织保障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农村D级危房改建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量大。为加强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成立了以乡长任组长,党委委员、两名副乡长、统战委员任副组长,财政所、建管办及各村支部书记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实施农村D级危房改建工作,协调各方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难题,必须在12月31日前完成农村D级危房改建工程目标任务。
(二)、明确职责,搞好政策衔接。农村D级危房改建工作实行定点包片负责制,即驻片组长和驻村干部定点联系各村,各村建设任务责任落实到人。从选危房改建户到建设直至到竣工验收负责到底,对建筑材料、施工、安全等工作全面负责。同时绘出新建房平面图和前立面图,对建房改造中、改造后进行拍照,整理其他资料装档案保存。
(三)、规范操作,强化社会监督。一要完善上门调查核实制度。乡、村两级在审核、评议时都必须上户调查核实,具体了解实际情况和征求村民的意见。二是完善集体评议评审制度。要成立由干部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五老人员“代表和村民代表等有关人员组成的集体评议机构,所有资助对象都必须评议评审机构集体评议评审,必要是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决定。三要建立健全公示制度。村委会评议情况,乡审核情况和县建委审批结果都必须在村委会和村民小组进行张榜公示。公示内容包括:户主姓名、家庭人口、家庭收入情况、家庭住房情况。四要加大宣传和舆论监督。充分利用村务公示栏和板报等形式宣传农村D级危房改建政策,设立咨询举报电话,广泛接受群众的咨询和投诉。
(四)、严格要求,确保顺利实施。一是尽快落实承担该项工作的人员,抓紧制定农村D几危房改建实施规划和实施计划。二是以村为单位开展调查摸底,准确掌握资助对象的住房情况、致贫原因、贫困程度等,根据调查情况确定资助方式和资助标准,并登记造册,建立台账。三是对资助新建房屋对象要严格把关、控制数量,严格执行农村一户一宅政策,坚决防止超面积占用宅基地和一户多宅现象。同时,改建住房要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选址要求,配套基本居住条件设施。
二〇一一年七月十五日
第三篇:某县非住宅改建租赁住房操作办法(试行)
某县非住宅改建租赁住房操作办法(试行)
为有效盘活我县闲置和低效商业、办公、工业等非住宅用房,支持和规范非住宅改建为租赁住房行为,切实增加租赁住房有效供给,优化租赁住房供应结构,有效解决职住平衡问题,促进住房租赁市场健康发展,根据《某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实施意见》(甬政发办〔2022〕8号)和《某市关于非住宅改建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试行)》(甬建发〔2022〕53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改建条件
(一)改建项目应符合县域功能定位、产业发展、安全条件等要求,改建后能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推动职住平衡。
(二)改建建筑应为某县行政县域内不动产权证登记用途为商业、办公、工业等非居住类型,且未列入征收计划的存量闲置建筑,一般为申请改建主体自有产权。
(三)改建房屋不存在查封登记、异议登记等限制交易的情形;
存在抵押登记等他项权力的,应取得所有他项权利人的书面同意。改建项目对相邻土地、建筑物造成影响或影响相关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的,应征得相邻土地、建筑物产权人或相关利害关系人书面同意。(四)工业类建筑应以整栋为基本改建单位,其它非工业类建筑不能以整栋改建的,改建部分应为相对集中的连续楼层。
非住宅改建后的规模应不少于50套(间)且建筑面积不少于2000平方米。(五)申请改建的非住宅项目不改变原有土地性质和使用年限,如遇土地或房屋征收等情形,应按照原确权用途予以执行。
改建项目不得分拆转让、分拆抵押、分割出售。涉及转让、抵押等处置的,应符合不动产登记的相关要求。(六)改建租赁住房的运营管理应遵守某市租赁住房有关规定,并纳入市住房租赁监管服务平台统一管理。
(七)负面清单:违法违章建筑,改建后不能满足结构安全和消防安全的建筑,不符合生态环境“三线一单”管控的建筑,以及土地性质为三类工业用地和三类物流仓储用地的建筑,不得改建为租赁住房。
二、改建标准
(一)结构和消防安全。
改建前,改建主体应委托具有资质的第三方专业鉴定机构对房屋结构主体开展房屋可靠性鉴定。改建主体应委托原设计单位或者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设计单位进行改建设计(含消防),并办理施工图设计审查。改建过程中不得擅自变动房屋建筑主体结构和承重结构。(二)户型面积标准。
改建项目的户型标准,总体应由建设主体根据项目定位和市场需求在方案设计时自行确定。考虑到其租赁住房用途,单套(间)户型建筑面积原则上应控制在70平方米以内(含)。(三)技术标准。
改建项目的设计、建设应符合国家相关规范。(四)卫生环保。
改建后的租赁住房应当具备良好的卫生、通风、采光、给排水等居住条件,并符合环保、卫生等部门的相关要求。改建后的项目应符合城管部门关于雨污分流的相关要求。改建后的租赁住房在首次出租前,应当取得第三方专业检测机构出具的空气质量检测合格报告。(五)期限要求。
改建后的租赁住房项目运营期不少于8年且首次审批年限不超过12年。期限届满后可按有关规定申请办理延期手续,未申请延期或申请未获批准的,应当恢复原房屋用途。(六)管理规范。
非住宅项目改建完成后,应及时将项目相关信息录入市住房租赁监管服务平台。改建项目出租应符合某市住房租赁管理规定,除未成年人外,居住人员人均租住房屋建筑面积不得低于10平方米。房屋出租后,出租人应在出租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办理租赁合同网签备案,并同时向属地公安部门申报出租房和租住人员信息。改建后的租赁住房项目应实施统一的物业化管理。三、改建流程
(一)提出申请。
改建主体应为房屋所有权人或受房屋所有权人委托、已在市住房租赁监管服务平台备案的专业化租赁运营机构。改建主体向属地联合审批小组递交改建申请材料(附件1),提出改建申请。(二)联合会审。
联合审批小组在收到改建主体提供的申请材料后应及时召开联席会议对改建项目进行联合审批。初审同意的组织批前公示,经批前公示无异议的,联合审批小组出具同意纳入改建租赁住房的审批意见。(三)施工许可。
改建主体应当根据联合审批意见实施改建,并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手续(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手续)。(四)竣工验收。
工程建设项目具备竣工验收条件后,改建单位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按规定进行竣工验收;按规定办理消防验收、备案抽查;按规定办理竣工验收备案,并向联合审批小组申请联合检查。本办法印发前已完成改建但未办理相应审批手续的项目,对供需适配且满足相关要求的,可向属地联合审批小组递交改建申请材料(附件1),补办相应审批手续。审批通过的,联合审批小组应组织联合检查。对不满足相关要求的,应责令其整改;逾期不整改或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应停止出租运营并在规定期限内恢复原状。
四、监督管理
对提供虚假资料申请改建的、改建后的租赁住房分割销售转让和抵押的、“以租代售”的,或者将改建项目用于非租赁住房的,应责令停止运营并限期改正,取消财政补助资格,收回已补助的专项资金等措施,依法依规开展失信联合惩戒;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五、附则
本办法自2022年9月30日起实施。2023年12月31日前完成审批的项目可按本文件改建。
第四篇:级班级管理考核试行办法
级班级管理考核试行办法 1、6:30前班主任要到教室,了解学生到校情况,如发现没有到校的学生,应及时了解情况,通知家长,并上报年级领导和政教处。
2、6:35分前各班必须将楼道卫生打扫干净,并将楼道、教室垃圾、污水倒掉,将卫生工具、窗台上的书本摆放整齐。
3、7:00学校报时钟响后,值日学生开始打扫环境卫生,班主任要抽查环境卫生、楼道卫生的打扫情况。
4、7:20班主任要到教室督促本班学生出操,教室只留四人,负责打扫教室卫生及提水,拖把出水房时要放在水桶或拧干。
5、要求学生早、晚自习在教室学习,严禁在校园闲游乱转;班主任晚自习时要跟班辅导,争取在最短时间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
6、严禁学生在教室、楼道、门厅内外聚集、追逐打闹、拍篮球、大声喧哗,起哄鼓掌;严禁学生课间到其他班级乱窜。
7、学生在校园、楼道要主动向老师问好、让路;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允许有打架、骂人、说脏话,在厕所、宿舍抽烟等现象发生。
8、各班要在第一节、第五节、下午自习每个时段前五分钟,全班学生起立,有组织地唱红歌;上午第二节课后要组织学生做眼保健操。
9、严禁学生私自打开班级电脑等教学设备,严禁学生在教室、宿舍、校园里用手机、mp3等设备上网或听音乐。
10、学生在校期间、出入校门必须穿校服。
暂按以上十条执行年级对各班考核,每违犯一条扣班级积分一分,以后在工作中,根据情况,调整完善,使年级管理更趋合理化。
第五篇:上海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试行办法
上海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试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了建立和完善本市住房保障制度,改善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居住条件,根据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参照原建设部等七部门《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建住房〔2007〕258号),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试行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试行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供应、使用及监督管理。
本试行办法所称的经济适用住房,是指政府提供政策优惠,按照有关标准建设,限定套型面积、销售价格及租金标准,面向本市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供应的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住房。
第三条(管理部门)
市政府设立市住房保障领导小组,负责经济适用住房的制度、政策、规划和计划等重大事项的决策和协调。区(县)政府负责组织实施该行政区域内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供应、使用及监督管理。
市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是本市经济适用住房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区(县)房屋管理部门是该行政区域内经济适用住房工作的行政管理部门。
市和区(县)发展改革、城乡建设、规划国土、财政、税务、民政及监察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经济适用住房的相关管理与监督工作。
市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区(县)房屋管理部门、街道办事处和乡镇政府分别设立住房保障机构,承担经济适用住房的事务性工作。编辑本段第二章 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
第四条(规划和计划编制)
区(县)政府应当根据本区(县)住房保障需求、城市规划实施和土地利用现状等情况,组织编制区(县)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经市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会同市发展改革、城乡建设等部门综合平衡,报市政府批准后,纳入本市经济适用住房的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
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市和区(县)规划国土部门应当在安排用地指标时单独列出,并确保优先供应。
建设用地紧缺的部分中心城区政府可以向市政府申请统筹安排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经批准统筹安排建设用地的经济适用住房,由提出申请的区政府组织实施供应,并按照有关规定承担土地占用补偿等费用。
第五条(项目选址)
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项目的选址应当根据经批准的城市和镇规划,做到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利用储备土地、闲置土地、产业结构调整土地。项目选址应当符合经济适用住房的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由市和区(县)规划国土部门会同房屋管理、城乡建设等部门予以落实。
第六条(项目认定)
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项目由区(县)房屋管理部门等单位向市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申报。项目申报应当明确用地范围、规划参数、建筑面积、套型面积和比例、配套条件、建设项目招标价格和开发建设方式等事项。
市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应当组织市发展改革、城乡建设、规划国土等部门进行项目认定,并对符合要求的项目作出批复。土地供应由市规划国土资源局组织实施。
第七条(建设方式)
经济适用住房的开发建设按照下列方式进行:
(一)单独选址、集中建设经济适用住房的,由区(县)政府通过住房保障机构采取项目法人招投标方式,确定具有相应资质和良好社会信誉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实施开发建设;也可以由区(县)政府直接组织实施开发建设。
(二)在普通商品住宅建设项目中配建经济适用住房的,由土地管理部门采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招标、拍卖或者挂牌方式,确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实施开发建设。区(县)每配建的经济适用住房面积,原则上不低于该行政区域内商品住宅建设项目开发建设住宅总面积的5%;区(县)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条件和需要,按照实施计划统筹平衡设定。
第八条(建设项目管理)
经济适用住房项目法人招投标文件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招标、拍卖、挂牌文件,应当明确建设用地范围、规划条件、建设要求和建设方式等内容。
建设单位确定后,住房保障机构应当和建设单位签订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项目协议书。项目协议书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划拨决定书或者出让合同的附件,并由住房保障机构报市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备案。
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纳入政府投资计划管理。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发展改革部门办理项目核准或者备案手续。
第九条(主要建设要求)
经济适用住房的建筑设计必须符合节能、省地、环保要求,综合考虑住宅使用功能与空间组合、家庭人口及构成等要素,在较小的套型内满足家庭基本居住生活要求。
单独选址、集中建设的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项目应当按照规定建设相应的公建配套设施。公建配套设施应当与经济适用住房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
用于出租的经济适用住房,出租人应当按照有关标准进行室内装修;用于出售的经济适用住房,可以按照家庭基本居住使用的要求进行室内装修。
第十条(优惠政策)
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项目,享受以下优惠政策:
(一)建设用地的供应方式采取行政划拨;
(二)免收建设中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与政府性基金;
(三)建设项目外的基础设施建设费用由政府负担;
(四)按照规定不宜建设民防工程的,免收民防工程建设费;
(五)按照规定申请经济适用住房开发贷款,取得行政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可以用于贷款抵押;
(六)按照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七)国家和本市规定的其他优惠政策。
第十一条(缴费登记卡)
建设单位应当向住房保障机构办理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项目缴费登记卡。有关单位向建设单位收费时,必须在缴费登记卡上如实填写信息,并不得以押金、保证金等名义变相收费。价格管理部门应当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二条(价格管理)
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项目结算价格以保本微利为原则。住房保障机构应当依据经济适用住房价格管理的有关规定,在综合考虑建设、财务、管理成本、税费和利润的基础上,制订建设项目招投标的价格评定标准。
经济适用住房销售基准价格和浮动幅度以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项目结算价格为基础,兼顾相邻区域、地段内经济适用住房项目价格平衡等因素,由组织出售经济适用住房的区(县)住房保障机构拟订;经济适用住房基准租金和浮动幅度,由组织出租经济适用住房的区(县)住房保障机构参照相同地段、质量的普通商品住房市场租金的一定比例拟订。拟订的销售基准价格和浮动幅度、基准租金和浮动幅度,经区(县)价格主管部门会同房屋管理部门审核后,报区(县)政府批准,并报市价格主管部门和市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备案。市价格主管部门和市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应当加强指导,做好价格协调平衡工作。
经济适用住房销售价格不得高于销售基准价格及上浮幅度;经济适用住房租金不得高于基准租金及上浮幅度。住房保障机构应当明码标价,向社会公布。
第十三条(收购)
经房屋所有权初始登记后满一年尚未出售的经济适用住房,按照项目协议书约定由住房保障机构收购,继续用于经济适用住房的供应。编辑本段第三章 经济适用住房的供应
第十四条(申请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的本市城镇家庭,可以申请购买或者租赁经济适用住房:
(一)家庭成员之间具有法定的赡养、抚养或者扶养关系,且共同生活;
(二)家庭成员具有本市城镇常住户口达到规定年限,且户口在提出申请所在地的区(县)达到规定年限;
(三)住房面积低于规定限额;
(四)可支配收入和财产低于规定限额;
(五)在提出申请前的规定年限内,任何成员未发生过住房交易行为;
(六)市政府规定的其他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的本市单身人士,可以申请购买或者租赁经济适用住房:
(一)具有本市城镇常住户口达到规定年限,且户口在提出申请所在地的区(县)达到规定年限;
(二)年龄符合规定标准;
(三)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四)住房面积低于规定限额;
(五)可支配收入和财产低于规定限额;
(六)在提出申请前的规定年限内,未发生过住房交易行为;
(七)市政府规定的其他条件。
本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申请购买、租赁经济适用住房的具体条件,由市政府确定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五条(申请人及申请程序)
家庭申请经济适用住房的,全体成员为共同申请人,应当推举一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员作为申请人代表。单身人士申请经济适用住房的,本人为申请人。
申请人代表和单身申请人(以下合称申请人)应当向户籍所在地的街道(乡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如实填报申请文书,提交户籍、身份证、房地产权属证明、租用公房凭证、收入和财产证明等资料,并签署同意接受住房和经济状况核查且核查结果予以公示的书面文件。
第十六条(审核)
经济适用住房的审核,实行“两级审核、两次公示”。
街道(乡镇)住房保障机构负责初审,其中,申请人的收入和财产状况由上海市居民经济状况核对中心核查,住房状况由房屋管理部门指定的专门机构核查。经初审符合条件的,应当在申请人的户籍所在地和实际居住地进行公示。公示期间无异议,或者虽有异议但经审核异议不成立的,应当报区(县)住房保障机构复审。
经区(县)住房保障机构复审符合条件的,应当通过指定媒体向社会公示。公示期间无异议,或者虽有异议但经审核异议不成立的,应当以户为单位(以下简称申请户)予以登记,出具登记证明,并报市住房保障机构备案。
第十七条(建立轮候名册)
区(县)住房保障机构应当结合经济适用住房的供应情况,采用公开摇号方式对在规定时限内登记的申请户进行排序,并建立轮候名册。
区(县)住房保障机构在轮候选房前应当对已登记的申请户进行随机抽查和定期核查,发现不符合申请条件的,应当取消其登记资格。
经登记的申请户,在轮候选房前申请资料填报情况发生变化的,应当在变化发生之日起30日内,如实向区(县)住房保障机构报告。
第十八条(供应标准)
经济适用住房的供应标准由市政府根据本市城镇居民家庭住房困难面积标准与申请家庭原有住房面积之间的差额等因素确定,并向社会公布。区(县)住房保障机构应当按照供应标准,审核批准申请户购买或者租赁相应的经济适用住房。
经区(县)住房保障机构同意,申请户将原有住房交政府指定的机构按照合理价格收购的,可以适当提高购买或者租赁经济适用住房的套型。
第十九条(供应程序)
区(县)住房保障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发布经济适用住房供应信息。
区(县)住房保障机构根据房源类型和轮候次序,分期分批通过摇号等方式组织申请户购买或者租赁经济适用住房。
申请户购买、租赁经济适用住房的,应当先与区(县)住房保障机构签订选房确认书,然后签订《经济适用住房预(出)售合同》或者《经济适用住房租赁合同》。
第二十条(合同文本)
本市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合同的书面形式使用统一的《经济适用住房预(出)售合同》和《经济适用住房租赁合同》,其主要内容包括经济适用住房合理使用、限制处分、回购、收回及违约责任等。
经济适用住房供应的合同文本由市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市工商局制订。
第二十一条(轮候序号的调整)
申请户因当期供应房源的套数或者房型等有限而未能购买或者租赁经济适用住房的,其轮候序号排列在下期房源供应的轮候序号之前。
申请户在当期房源供应的规定期限内不签订选房确认书,或者不签订《经济适用住房预(出)售合同》、《经济适用住房租赁合同》的,视为放弃选房权利,其轮候序号排列在届时已登记的申请户之后;两次放弃选房权利的,5年内不得申请经济适用住房。
第二十二条(房地产权利人和承租人的确定)
家庭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申请人可以协商确定房地产权利人。经协商一致,由部分申请人作为共同共有的房地产权利人的,全体申请人应当形成书面意思表示,并将房地产权利人以外的申请人明确为同住人。申请人之间达不成一致意见的,全体申请人为共同共有的房地产权利人。单身人士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本人为房地产权利人。
家庭租赁经济适用住房的,全体申请人为承租人;单身人士租赁经济适用住房的,本人为承租人。
第二十三条(购房优惠政策)
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可以按照规定,申请住房公积金购房贷款或者商业性购房贷款。
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可以按照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第二十四条(租金的支付)
承租人应当按照《经济适用住房租赁合同》的约定支付租金。
承租人可以按照规定申请提取住房公积金账户余额用于支付租金。
第二十五条(租售转化)
经批准租赁经济适用住房的申请户,可以在签订《经济适用住房租赁合同》时,向区(县)住房保障机构申请采取租售转化方式购买该套经济适用住房。经批准的,承租人在按照经济适用住房总价款的一定比例支付购房款后,可以按照该经济适用住房原销售价格,在规定期限内予以购买。购房款付清前,承租人应当按照规定支付租金。
第二十六条(房地产登记)
《经济适用住房预(出)售合同》签订后,房地产权利人持选房确认书、身份证明等材料,到经济适用住房所在地的区(县)房地产登记机构申请办理房地产登记。经审核准予登记的,房地产登记机构应当在预告登记证明和房地产权证上注明房地产权利人、同住人姓名及其身份证号码、产权份额,并注记“经济适用住房(有限产权),5年内不得转让或者出租”。
《经济适用住房租赁合同》签订后,应当按照规定申请办理租赁合同登记。经济适用住房租售转化家庭在支付全部房屋价款后,按照本条第一款的规定办理房地产登记。
第二十七条(与廉租住房政策的衔接)
购买或者租赁经济适用住房的家庭属于享受廉租住房保障家庭的,区(县)住房保障机构应当自入住通知送达后三个月届满之日起,停止发放租金补贴、收回配租房屋。
编辑本段第四章 经济适用住房的售后管理
第二十八条(有限产权)
经济适用住房的房地产权利人拥有有限产权,其产权份额为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时购房价格占相同地段、质量的普通商品住房市场价格的一定比例,在《经济适用住房预(出)售合同》中约定,并在房地产登记信息中予以载明。
经济适用住房的房地产权利人、同住人不得将经济适用住房擅自转让、出租、出借、赠与或者改变房屋使用性质,不得设定除经济适用住房购房贷款担保以外的抵押权。
第二十九条(经济适用住房的回购)
取得房地产权证未满5年,经济适用住房的房地产权利人、同住人购买其他住房的,该经济适用住房应当由原批准购买该经济适用住房的区(县)住房保障机构(以下简称原住房保障机构)予以回购,回购价格为原销售价格加同期银行存款利息。
取得房地产权证未满5年,但确因特殊情况需要转让经济适用住房的,房地产权利人、同住人之间应当达成一致意见(单身人士购房的除外),并向原住房保障机构提出申请。经审核同意后,由原住房保障机构予以回购,回购价格为原销售价格加同期银行存款利息。
第三十条(经济适用住房的转让)
取得房地产权证满5年后,需要转让经济适用住房的,房地产权利人、同住人之间应当达成一致意见(单身人士购房的除外),并征询原住房保障机构的意见。原住房保障机构可以行使回购权,回购价格按照相同地段、质量的普通商品住房市场价确定;原住房保障机构决定不予回购的,房地产权利人方可向他人转让。经济适用住房向他人转让后,转为商品住房。
按照前款规定,经济适用住房由原住房保障机构回购或者向他人转让的,房地产权利人按照其拥有的有限产权份额获得总价款的相应部分,其余部分上缴原住房保障机构所在区(县)的财政部门。
第三十一条(禁止再次申请)
经济适用住房按照本试行办法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规定被回购或者转让的,原房地产权利人及其同住人不得再次申请经济适用住房。
第三十二条(经济适用住房的继承)
经济适用住房依法发生继承的,房地产权利人、同住人依据本试行办法、《经济适用住房预(出)售合同》等法律文件所确定的其他权利义务关系不变。
第三十三条(维修资金)
经济适用住房的维修资金应当按照本市商品住宅维修资金的有关规定缴纳。
第三十四条(物业服务费)
经济适用住房的前期物业服务,由建设单位采取招投标方式选择物业服务企业,按照约定提供物业服务。
集中建设的经济适用住房前期物业服务收费,按照本市住宅物业服务收费管理有关规定执行。业主大会成立后,由业主大会与物业服务企业协商确定物业服务收费标准。
配建经济适用住房的物业服务收费执行所在住宅小区的物业服务费标准。编辑本段第五章 经济适用住房的租赁管理
第三十五条(权利限制)
承租人不得将经济适用住房擅自转租、出借,或者改变房屋使用性质。
第三十六条(违反租赁合同行为的处理)
承租经济适用住房期间,承租人违反《经济适用住房租赁合同》约定使用承租房屋,区(县)住房保障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取消其租赁资格;原承租人5年内不得申请经济适用住房。
第三十七条(续租)
租赁合同期限届满前3个月内,承租人可以向原批准其租赁经济适用住房的区(县)住房保障机构申请续租;经审核符合条件的,可以续签租赁合同;不符合条件或者承租人已在租赁合同期限内购买其他住房的,租赁合同到期终止。
第三十八条(维修资金和物业服务费)
经济适用住房用于出租的,由出租人按照本办法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四条规定支付维修资金和物业服务费。编辑本段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九条(行政监督)
市住房保障机构对经济适用住房申请审核档案和住房需求档案实行备案抽查制度。抽查发现不符合规定的,应当提出整改意见,由区(县)住房保障机构作出相应处理。
市和区(县)的房屋管理、发展改革、城乡建设、规划国土、财政、税务、民政及监察等部门应当加强对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审批、供应、售后和租后管理工作的监督,依法查处违法违纪行为。
第四十条(社会监督)
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申请审核、供应、售后和租后管理工作接受公民、新闻媒体和其他社会组织的监督。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处理违纪违法行为,并向社会公开处理结果。
第四十一条(工作人员的责任追究)
在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申请审核、供应、售后和租后管理过程中,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和住房保障机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工作人员的行政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四十二条(申请人弄虚作假的处理)
当事人弄虚作假,隐瞒家庭户籍、人口、收入、住房和财产状况及伪造相关证明申请经济适用住房的,区(县)住房保障机构应当如实记录当事人的不良信用记录,并按照规定纳入上海市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供有关社会主体依法查询使用;当事人已取得的申请资格应当取消,并禁止其5年内再次申请。当事人已骗取购买或者租赁经济适用住房的,区(县)住房保障机构应当按照规定予以收回,并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出具虚假证明主体的处理)
个人或者单位为他人申请经济适用住房出具虚假证明材料的,区(县)住房保障机构应当如实记录个人或单位的不良信用记录,并按照规定纳入上海市个人或者企业信用联合征信系统,供有关社会主体依法查询使用,并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四十四条(登记限制)
经济适用住房的房地产权利人擅自转让经济适用住房,或者经济适用住房的承租人违反《经济适用住房租赁合同》约定擅自转让和抵押原有住房的,房地产登记机构不予办理转移登记。编辑本段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五条(筹措经济适用住房房源的其他渠道)
政府鼓励社会机构和居民将可用于出租的自有住房交由住房保障机构代理经租,出租给符合经济适用住房申请条件的家庭。
政府指定机构可以收购符合要求的普通商品住房或者存量住房作为经济适用住房的房源。经济适用住房房源收购执行国家规定的税收扶持政策。
第四十六条(特殊家庭的政策适用)
经市政府认定的其他特殊困难家庭,可以申请经济适用住房,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四十七条(配套文件的制订)
市发展改革、城乡建设、房屋管理、规划国土、财政、税务、民政及监察等部门根据职责分工,负责制订本试行办法的配套文件。
第四十八条(具体应用问题的解释)
本办法的具体应用问题,由市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九条(试行的范围和日期)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试行。试行的具体范围及其时间由市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