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型农民培训实施办法
新型农民培训实施办法
省农委 省财政厅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的部署和要求,扎实有效地开展新型农民培训,特制订本实施办法。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思路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围绕省委、省政府实施的重大战略部署及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中心任务,以农村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特别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培训对象,按照“政府推动、部门实施、机构培训、农民受益”的总体要求,组织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强化监督管理,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生产经营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美好乡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目标任务
2013年,全省计划培训新型农民40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以下简称“阳光工程培训”)3.5万人、农业专业技术培训35.5万人、农民创业培训1万人。计划培训种养大户和农机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和涉农企业负责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万人,占总任务数的50%。各类培训任务安排向省定的美好乡村建设中心村和自然村倾斜。
二、实施内容
(一)分类型分对象开展培训
1.阳光工程培训。主要面向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以及从事农业经营管理和农村社会管理的农民,包括种植业生产服务人员、畜牧和渔业生产服务人员、兽医服务人员、农机服务人员、农业经营管理和农村社会管理人员、涉农企业从业人员等6大类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其中突出培训植保员、畜禽水产养殖技术员、村级动物防疫员、农机手、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沼气工等农业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人员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内容以农业生产及管理技术、农产品贮藏加工技术、农机操作及维修技术、沼气建设及维护技术、农业经营管理及农村社会管理知识等为重点,同时辅助开展以农业农村政策法规、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知识等为主要内容的引导性培训。通过培训,着力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造就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和专业化的现代农业产业劳动者。
2.农业专业技术培训。主要面向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包括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和村级农技员等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其中突出培训种养和农机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内容以农业科技知识、农业实用技术等为重点,同时辅助开展以农业农村政策法规、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经营管理、科普知识等为主要内容的引导性培训。通过培训,着力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科学种养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培养造就一批新型职业农民。
3.农民创业培训。主要面向在农村有创业愿望并有创业基础、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办人、涉农企业创办人、农民创业带头人、大中专毕业生和返乡农民工等开展创业知识培训,其中突出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办人、涉农企业创办人、农民创业带头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内容主要是创业理念、创业技巧、经营管理和相关专业技术等。通过培训,着力提高农民创业发展能力,促进创业就业,培养造就一批农业农村创业人才。
阳光工程培训,按照农业部办公厅和财政部办公厅印发的年度阳光工程项目实施指导意见等执行;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和农民创业培训,按照《安徽省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皖农科„2012‟58号)等执行。
(二)分类型差别补助
1.阳光工程培训。培训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培训时间一般累计约4天。补助标准为人均约650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人均约600元(按2012年中央补助资金测算,具体额度待2013年中央补助资金下达后确定),市、县(市、区)配套每人50元。2.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3天。补助标准为人均440元,其中:省级财政补助人均340元,市、县(市、区)配套每人100元。
3.农民创业培训。培训主要包括集中授课、市场考察、创业设计、实践学习和跟踪指导服务五个环节,集中授课时间(包括创业设计)不少于4天、市场考察1-2次(2天)、实践学习5天、指导服务3次。补助标准为人均1330元,其中:省级财政补助人均1230元,市、县(市、区)配套每人100元。
三、实施步骤
(一)准备与部署(2013年1-2月)。开展调查研究,落实培训任务。各地结合实际,招标认定培训机构,制定并上报具体实施方案。
1.摸清培训需求。通过认真调研、广泛征求意见,摸清培训需求。在此基础上,各市和省直管县申报年度培训需求计划。
2.组织申报项目。省农委、省财政厅根据各市和省直管县申报培训需求计划情况,确定并下达全省培训任务,组织开展项目申报工作。
3.认定培训机构。各市、县(市、区)农委和财政局根据本地培训需要,严格按照培训机构认定条件,公开招标、择优认定培训机构,并与培训机构签订培训合同,明确责任、权利和义务。4.制定实施办法。各级农业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围绕农业农村工作中心任务,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年度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实施办法,全面部署培训工作。各市和省直管县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实施办法需报省农委、省财政厅备案。
(二)实施与验收(2013年3-11月中旬)。按照农业部办公厅和财政部办公厅印发的年度阳光工程项目实施指导意见、《安徽省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皖农科„2012‟58号)及本实施办法等文件要求,规范组织实施和管理。
1.制定培训计划。培训机构根据培训合同和分类培训内容,结合当地主导产业发展和农民培训需求,制定培训实施方案,经市、县(市、区)农委批复后实施,在此基础上制定每期培训班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安排培训内容。
2.确定培训对象。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进行培训政策和招生宣传。充分发挥乡镇和村“两委”的力量组织生源,采取农民自愿报名的形式确定培训学员。
3.落实培训教师和教材。择优选聘培训教师,确保培训师资质量。根据培训需要,科学选用培训教材,确保教材质量,并确保受训农民人手一册省统编培训教材和一份地方编印教材(讲义、明白纸)。
4.集中授课与实训实践。因地因时制宜,分类办班,组织教师进行集中授课。原则上每班(期)不超过100人,其中创业培训每班(期)不超过50人。各类培训都要在开展理论培训的同时,安排学员到实训实践基地,进行实践操作,给予现场指导。
5.督查与验收。开展项目检查,加强培训全过程监管,及时研究解决培训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培训机构在完成培训班次培训任务后,适时向市、县(市、区)农委提出验收申请,各市、县(市、区)农委会同财政局组织进行验收,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立即整改,整改后再验收。验收结束后,对验收合格的及时拨付培训补助资金。
(三)总结与评价(2013年11月下旬-12月)。各市、县(市、区)农委在项目验收基础上,认真做好总结工作,并对年度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自查自评,对项目资金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各市和省直管县要形成年度项目实施情况评价报告,并连同各项目县(市、区)的审计报告报省农委。省农委按照省民生办要求,组织对各市和省直管县进行年度评价。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提高对新型农民培训重要性的认识,把新型农民培训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措施。实行目标管理,建立职责明确、分级负责的管理机制,逐级落实责任。各级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领导小组建立和完善议事协调制度,定期研究、统筹谋划新型农民培训工作,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多部门协作、多方面参与、上下联动的培训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组织领导、目标责任合同、管培分离、项目公示、台账管理、培训报告、监督检查、项目验收、档案管理、电话举报和资金管理等各项管理制度,推动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规范化、制度化实施。
(二)注重能力建设。严格培训机构认定和管理,确保培训机构具备与培训内容相适应的培训条件。健全省、市、县(市、区)三级新型农民培训讲师团,切实增强师资力量。加强教材建设,建立以省统编教材为主,地方编印教材(讲义、明白纸)为辅的教材建设格局。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各培训机构要与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和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协作共建新型农民培训实训基地,适应农民学习技术技能需要。规范培训内容,阳光工程按照农业部制定的分类培训规范执行,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和农民创业培训按照省农委印发的《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分类培训内容(试行)》(皖农科„2011‟128号)执行,对暂未统一制定培训内容规范的,可结合实际,自行安排培训内容。
(三)强化项目监管。坚持实行第一堂课制度,县(市、区)项目管理部门安排人员到培训机构举办的每期培训班上第一堂课。坚持不定期开展检查,各级项目管理部门不定期深入培训机构指导和督查培训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坚持抓好项目验收,确保项目实施到位。坚持抓好考核评价工作,实行日常考核评价和阶段性考核评价相结合,全省重点组织开展中期和年终两次考核评价活动。
(四)创新培训工作。一是围绕需求培训。紧密围绕粮油棉高产创建、粮食生产三大行动、畜牧业升级计划、水产跨越工程、农业产业化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美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结合地方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发展,组织开展培训。二是选准培训对象。充分尊重农民参训意愿,将参训积极性高、有一定接受新知识能力的农民作为培训对象,提高培训有效性。三是创新培训方式。实行培训与农时农事相结合、培训与跟踪指导扶持结合,理论培训与实训实践相结合,提高培训效果。
(五)做好总结宣传。重视新型农民培训调查研究,认真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切实做好月度统计和总结报送工作。各市于每月1日前将上月度项目进展情况报省农委,同时将阳光工程培训进展录入阳光工程监管网,并于6月25日、12月1日前分别将项目实施半年和全年工作总结报省农委。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类媒体宣传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政策和培训成效,特别是培训在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业现代化、美好乡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的成效,努力营造新型农民培训良好氛围。
第二篇:安徽省2012年新型农民培训实施办法
安徽省2012年新型农民培训实施办法 发布时间: 2012-02-29 点击次数: 345 次
省农委 省财政厅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的部署和要求,扎实有效地开展新型农民培训,特制订本实施办法。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思路
围绕省委、省政府实施的重大战略部署及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中心任务,以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科技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民对现代科技的吸纳转化应用能力和综合发展能力为重点,以培养职业农民为目标,充分利用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为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促进我省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社区化、农民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目标任务
2012年,全省计划培训新型农民40万人。
二、实施内容
(一)分对象开展培训
1.阳光工程培训。主要面向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以及从事农业经营管理和农村社会管理的农民,开展农业生产及管理、农产品贮藏保鲜及加工技术、农机操作及维修、沼气建设及维护技术、农业经营管理及农村社会管理知识等内容培训。全省计划培训7万人,其中重点培训肥料配方师(测土配方员)、畜禽水产养殖技术员、乡村兽医、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农机手)、农村会计(村级财务)人员、农产品贮藏、加工和流通企业技术工人、沼气工等3.4万人。通过培训,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培育一批专业化的现代农业产业劳动者,促进农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培训组织实施按照国家阳光工程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执行。
2.农业专业技术培训。主要面向有参训愿望的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等,开展农业科技知识、农业实用技术等内容培训。全省计划培训27万人,分为普及性培训和提升性培训两个层次。普及性培训12万人,主要培训小规模农业生产从业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及村级农技员、村级动物防疫员、植保员(病虫专业防治员)、内陆渔业船员等;以乡或村为单位,结合农时,有针对性地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及抗灾减灾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物疫病防控知识等,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生产与服务水平和抗灾减灾能力。提升性培训15万人,其中重点培训种养大户和农机大户12.9万人、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0.9万人和基层农技推广人员1.2万人,主要开展现代农业科技、生产经营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内容培训,着力培养一批职业农民和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培训组织实施按照《安徽省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执行。3.农民创业培训。主要面向在农村有创业愿望并有创业基础、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开展创业技巧和相关专业技术知识等内容培训。全省计划培训1万人,其中重点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办人、涉农企业创办人、农村经纪人、返乡农民工和大中专毕业生0.8万人。通过培训,提高农民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创业就业,培养造就一批现代农民企业家和创业带头人。培训组织实施按照《安徽省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执行。4.农民科技示范培训。主要面向国家农技推广示范县的科技示范户和辐射户,开展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培训。全省计划培训5万人,其中重点培训科技示范户4.2万人。通过培训,提高科技示范户和辐射户吸纳应用农业科技的能力。培训组织实施按照农业部关于国家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实施有关要求执行。
(二)分类型差别补助
1.阳光工程培训。培训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培训时间一般累计约5天。补助标准为人均约830元,其中:中央、省级财政补助约780元(按2011年下达的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测算,具体额度待2012年中央资金下达后确定),市、县配套每人50元。2.农业专业技术培训。普及性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3次(每次3-4小时);补助标准为人均215元,其中省级财政补助115元,市、县配套每人100元。提升性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4天;补助标准为人均600元,其中省级财政补助500元,市、县配套每人100元。3.农民创业培训。培训主要包括集中授课、市场考察、创业设计、实践学习和跟踪指导服务五个环节,集中授课时间(包括创业设计)不少于4天、市场考察1-2次(2天)、实践学习5天、指导服务3次。补助标准为人均1200元,其中省级财政补助1100元,市、县配套每人100元。
4.农民科技示范培训。组织技术指导员对科技示范户和辐射户进行分别不少于6次、4次的技术指导培训。补助标准为人均约280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约220元(从国家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中支出,待农业部下达项目县后确定),省级财政补助60元。
三、实施步骤
(一)准备与部署(2012年1-2月)。开展调查研究,落实培训任务;各地根据任务,确定培训机构,制定并上报具体实施方案。1.摸清培训需求。各级农委通过认真调研、广泛征求意见,摸清培训需求,并由市、县(市、区)农委和财政局申报培训计划。2.组织申报项目。省农委、省财政厅根据各地申报培训计划情况,确定并下达全省培训任务,组织开展项目申报工作。
3.认定培训机构。各市、县(市、区)农委和财政局根据本地培训需要,严格按照培训机构认定条件,择优认定培训机构,并与培训机构签订培训合同,明确责任、权利和义务。
4.制定实施方案。各级农业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围绕全省农业农村工作中心任务,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实施方案,全面部署培训工作。
(二)实施与验收(2012年3-11月)。按照有关培训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和培训实施方案要求,规范组织实施,同时加强培训指导和推进工作等。
1.制定培训计划。培训机构根据培训合同和分类培训内容,结合当地主导产业发展和农民培训需求,制定培训实施方案,经市、县(市、区)农委批复后实施,在此基础上制定每期培训班的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安排培训内容。
2.确定培训对象。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要求,采取农民自愿报名的形式确定培训学员。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进行培训政策和招生宣传。
3.落实培训教师和教材。择优选聘培训教师,确保培训师资质量。规范选用培训教材,以省统编培训教材和地方特色培训教材配套使用,也可以适当选用正规出版的相关培训教材。
4.集中授课与实习。因地因时制宜,分类办班,组织教师进行集中授课。原则上每班(期)不超过100人,其中创业培训每班(期)不超过50人。各类培训都要在开展理论知识培训的同时,安排学员到实训基地实习,并进行现场讲解与指导。
5.督查与验收。按照相关培训管理办法,开展项目检查,加强过程监管,及时研究解决培训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培训机构在完成培训班次培训任务后,适时向市、县(市、区)农委提出验收申请,各市、县(市、区)农委会同财政局组织进行验收。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立即整改,整改后再验收,直至验收合格。验收结束后,对验收合格的及时拨付培训补助资金。
(三)总结与考核(2012年12月)。各市、县(市、区)对开展培训的做法和成效进行总结,形成总结报告,开展考核和绩效评价,并根据考核结果建立奖惩激励机制。
四、保障措施
(一)落实各项制度。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行政主管部门首长负责制、目标责任合同制、培训机构法人负责制及管培分离、项目公示、台账管理、月度报告、资金管理、监督检查、项目验收、档案管理等各项制度,重点落实第一堂课及100%电话回访要求,推动培训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
(二)构建培训体系。一是充分发挥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作用。鼓励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发挥科技推广前沿阵地的作用,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农民实际需求,开展针对性的培训。二是充分利用农广校、农业职业院校的科教资源,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三是充分利用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的人才和技术资源,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四是充分发挥社会各方参与培训的积极性,鼓励农业科研单位、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各类社会培训机构积极参与新型农民培训。
(三)加强培训能力建设。一是严格认定培训机构。切实按照规定要求择优认定培训机构,确保培训机构具备与培训内容相适应的教学场地、设施设备、专业师资力量、实训实践基地等培训条件。二是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各培训机构要与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产业化示范区、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和农业科技示范园等联办、合办培训,构建农民培训实训实践基地。三是强化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建立省、市、县(市、区)新型农民培训讲师团,实现优质培训师资源共享,保证培训师资质量。建立以省统编教材、地方特色教材相配套的教材使用和管理机制,保证培训教材质量。
(四)规范培训内容。阳光工程培训内容按照农业部制定的分类培训规范执行。全省逐步统一制定新型农民培训内容规范,针对不同培训类型、对象,规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和时间,推行模块化教学。各培训机构对相关培训对象须按照培训内容规范组织开展培训,对暂未统一制定培训内容规范的,可结合实际,自行安排培训内容。
(五)创新培训模式。积极推行多样化培训模式。一是“校企联合”,根据企业对职业岗位的技术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二是“校社联合”,依靠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农技协等组织,解决农户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关键技术问题。三是现场推广,组织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鱼塘圈舍指导服务, 组织生产大户、示范户对左邻右舍现身“说法”,示范引导。四是现代远程培训,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和网络,通过举办农情报道、科普专栏、咨询热线和农技110等,大范围开展有关政策法规、农业科学技术、生产经营信息等培训服务,提高培训效率。
(六)做好总结宣传。重视加强新型农民培训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切实做好月度统计和总结报送工作。各市要于每月3日前将上月度项目进展情况报省农委,于6月25日、12月10日前分别将项目实施半年和全年工作总结报省农委。加大宣传力度,各地要在当地主流媒体上,推出农民培训的一些标志性活动专题,对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的政策、典型经验和培训成效进行宣传,努力营造新型农民培训良好氛围。
第三篇:新型农民培训心得体会模板
新型农民培训心得体会范文模板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新型农民培训心得体会范文模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型农民培训心得体会120xx年x月x日—x日,我有幸参加了组织的20xx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水稻种植大户培训班的学习。7天紧张愉快的理论学习,让我聆听到了省、市、区各级老师关于农业企业创办基础知识、农产品营销基本知识与技巧、水稻高产高校栽培技术、农业惠农政策及法规、转基因安全知识、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和超级稻适栽良种及栽培模式等课程。经过一周的学习,我想我们每一位学员都有不同的但很大的收获。对于我个人而言,我认为这次培训班举办得非常有意义、非常有必要,因为它不仅让我学习到了更多的理论知识,更让我开阔了视野,解放了思想,打动了内心。无论是从听课到交谈,还是从所听到所闻,每时每刻、每一堂课,都让我有所感动和收获。同时,与60位种植大户的同学们聚集一堂,相互交流借鉴工作经验、思路方法,使得我较全面地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以下是这些天的几点体会:
一、多种形式的学习,提高了理论水平
作为一名刚出校门的有着创业激情的大学生,我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不够系统也不够丰富。通过老师深入浅出的讲授,我感觉豁然开朗,许多问题从理论上找到了依据,对原来在工作实践中觉得不好解决的棘手问题找到了切入点,感觉收获很大。通过系统地学习农业企业创办基础知识、农产品营销基本知识与技巧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课程,让我认识到农业也是需要走上信息化,也可以进行电子商务,为农民增收。专家、教授的参与式、互动式和实训教学就象是一顿顿丰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他们以朴实无华的语言为我们授课解惑,是一次书本知识与具体工作相结合的锻炼机会。
二、深入的学习,认真理解新型职业农民的特点和作用
新型职业农民在农业从业人员中占比并不高,但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是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重要手段。新型职业农民应当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劳动者,应该具备三个明显素质:
三具有一定的经营和管理能力,能充分利用人、财、物和土地等资源进行生产并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
三、认真学习新型职业农民基础和技能知识
作为一个新型职业农民,不仅要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市场营销手段、相关的法律法规、农产品安全卫生和世界贸易组织与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等知识,还要具备市场信息采集与分析能力、建立客户与谈判定约、农产品品级鉴定、农产品储藏运输和了解财务等技能。这次培训给了我们接受高端教育的机会,让我们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打开了思路,不仅对本地本土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也对开放先进的城市的理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这期间无论是课堂学习还是师生互动都让我从每个角度获得了知识,感谢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锻炼的'机会。
今后,我将尽自己所能把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用于实际工作中,真正成为一名新时代的新型职业农民。
新型农民培训心得体会2我今年47岁,初中文化,家住安陆市孛畈镇青龙谭村2组,20XX年12月份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推荐下,经学校领导批准,我参加了安陆市农业局农技推广中心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一周的学习,让我体会十分深刻。
一、本次我学到了新型职业农民素养与农业发展新理念,认识到新型职业农民需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及专业技能。
同时,专家对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级的基本判断,惠农政策解读,超级水稻高产栽培,测土配方施肥及有机质提升,改粳工程,高产优质良种应用与纠纷处理,农产品质量安全与面源污染控制,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农业减灾避灾技术,水稻机械育秧技术,理性看待转基因等等的讲解,都十分的精彩,也使我大开了眼界,深受启发。
二、通过本次学习,我提高了认识
懂得了仅仅依靠80亩的水稻收入是很微薄的,也没有出路,我下定决心回去后扩大生产,流转更多的土地,成立合作社,把所学技能带动乡亲们共同谋求生存,追求财富,服务社会。
三、经过这次学习,让我真正认识和体会到新型职农民培训的重要性与使命感
尤其我们安陆是农业大市,地广人多,农业生产简单,很多农民崇尚外出打工赚钱,弃荒田地,确实令人忧心。那么,安陆农业如何走呢?我个人有几点小建议:一是我市农业局进一步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二是让新型职业农民在培训后,领导帮助其流转土地,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使想种地的人有地可种;三是集中全市专业化农业科技人才,服务于农村,服务于农民。
新型农民培训心得体会3你们好!我来自于大幕乡钟台山麓的桃花尖村的王广良。今天是个高兴的日子,我有幸得到你们和蔼可亲的热情指导。这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为我们农村、农民带来学习科技知识,树立新理念的良机,使农村充满春意盎然的蓬勃生机。
你们为了使我成为一位“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千方百计的不遗余力的帮助,可谓是呕心沥血的辛勤园丁。为了我们学到全面的知识,你们邀请市农院、区农局、司法部门的专业人员、组织专家团队,联系外训,牺牲你们的休息时间、放弃手中的急事,使我认识到科技兴农的重要性和农业集约化的必然性,作为学员的我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及歉意。
我们农村经济发展之所以与城市存在相当大的距离是因为缺少合格的在市场竞争中有胜算的农产品。良性竞争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不可阻挡的自然趋势。科技知识是将传统的温饱农业引领到现代新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新动力,是你们的言传身教呼唤我们对科学知识渴望的良知。
我们通过15天的学习,总觉得老师、领导与学员之间没有隔阂,没有高人一等的架势,很融洽,那种平易近人的感觉历历在目,讲起课来有声有色、细致入微、生动贴切、通俗易懂、百问不厌,使我受益匪浅。
我是一位普通的农民,是你们指导我怎样学会科学知识,尽快从辛苦的劳动过程中解救出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我们这代人羡慕已久的愿望。老师们是你教我们从种子选择、播种、移栽、管理、成熟、收割如何分段、分层次,及时适量,合理配方,精确施肥、施农药从而使农产品有效增产,增收达到符合食品安全的标准,生产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怎样运用电脑软件,全程安全监控,销售,购买,一应俱全,是我们这代人的梦想。
咸宁是一朵花,那么大幕是这花上的绿叶,怎样呵护这片绿叶。食品质量安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才是领导、老师、学员们所期盼的愿望。作为合法的公民,我们是责无旁贷,也是任重道远。愿生命之树常青,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绿色“金矿”永存。
最后,感谢咸安区农业局、区农广校、大幕乡镇各位领导对我们学员的大力支持与关爱,愿全体领导、老师、学员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待到山花烂漫时,我们都在丛中笑有所成。
新型农民培训心得体会4一、本次我学到了新型职业农民素养与农业发展新理念,认识到新型职业农民需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及专业技能。同时,专家对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级的基本判断,惠农政策解读,超级水稻高产栽培,测土配方施肥及有机质提升,改粳工程,高产优质良种应用与纠纷处理,农产品质量安全与面源污染控制,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农业减灾避灾技术,水稻机械育秧技术,理性看待转基因等等的讲解,都十分的精彩,也使我大开了眼界,深受启发。
二、通过本次学习,我提高了认识,懂得了仅仅依靠80亩的水稻收入是很微薄的,也没有出路,我下定决心回去后扩大生产,流转更多的土地,成立合作社,把所学技能带动乡亲们共同谋求生存,追求财富,服务社会。
三、经过这次学习,让我真正认识和体会到新型职农民培训的重要性与使命感,尤其我们安陆是农业大市,地广人多,农业生产简单,很多农民崇尚外出打工赚钱,弃荒田地,确实令人忧心。那么,安陆农业如何走呢?
我个人有几点小建议:
三是集中全市专业化农业科技人才,服务于农村,服务于农民。
第四篇:新型农民培训方案
新型农民培训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发展现代农业这条主线,以现代高效设施农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为工作方向,以劳动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为工作重点,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科学种田水平,拓宽农民眼界思路,提高农民学科学,力争通过轮训使全村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建设现代农业示范镇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目标任务
邀请有关专家、学者进村开设专题讲座5场次
邀请区委党校,司法局(所),执法单位相关单位开展普法讲座3场次
生产基地进行现场指导观摩5场次
三、培训对象
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民
四、培训内容
重点培训农民价值观
普及农村法律法规
注重农民技能培训
五、培训形式
1、举办培训班。就单项专业知识、专业技术进行培训,让受训人员牢固掌握、熟练运用。
2、开展基层巡回讲座。在村举办专题讲座,让受训人员掌握知识要点和技术要领。
3、典型示范。积极引导现有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等成功典型参与全市农民科技培训,充实师资力量。同时依靠典型带动,充分调动广大农民信科学、学科学、用科技的热情和积极性。
4、现场指导。农业局牵头、结合村农业站,安排农业技术人员或聘请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为广大农民开展现场技术指导。
六、时间安排
1、准备阶段(2012年2月1日―2012年2月15日)全面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制定方案、成立组织、制定计划、安排课程、组织师资、购置资料、确定场地等。
2、培训阶段。(2012年2月16日―2012年2月29日)全面开展各种形式的农民科技培训活动,圆满完成各项培训任务。
3、总结阶段。(2012年3月1日―2012年3月5日)。全面总结培训阶段开展的工作、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收获的经验以及今后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打算和建议。
七、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为做好农民培训工作,按照培训的总体目标和要求成立培训实施小组。
2、加强责任落实。为保证本次培训活动顺利进行,培训实施小组按照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民积极配合,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准备讲座场地和设备,做好参训农民的登记和资料发放,使大培训活动收到最佳效果。
3、加强宣传。大力宣传科技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宣传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活动的重大意义,宣传先进科技典型和工作典型,努力营造广大农民群众信科技、学科技、用科技、传科技的浓厚氛围。
第五篇:新型农民培训总结
新型农民培训总结
为了深入贯彻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人才工作的意见精神,一拉溪镇党委政府在新型农民培养方面,采取了加强培养、严格管理、分类考核等措施,不断提高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使其在全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建设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在具体工作中,我们针对全镇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了新型农民人才队伍的管理和培养力度,努力培养适合我镇转型期建设所需的管理人才、种植、养殖专业技术人才。
一、培养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保证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要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镇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标准,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五中全会专门强调,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为了贯彻落实中央的战略部署,农业部提出了贯彻落实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实施“转变、拓展、提升”三大战略,启动“九大行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内涵丰富,任务艰巨,需要我们付出艰苦的努力。我们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培养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就要培养新农民。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和主要受益者。没有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没有适应现代农业建设需要的新型农民,新农村建设就缺乏根本支撑。只有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形成持续推动建设新农村的力量源泉,才能让农民共享和使用农业科技成果,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才能提高农民务农和转移就业的能力,形成增收致富的长效机制;才能使农民崇尚科学,崇尚文明,形成农村良好的社会风气。
(二)培养新型农民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抓手。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发展农村经济和提高农民素质。农村经济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但从长远看,关键还是要靠科技进步。在科技的创新和发展中,劳动者是决定因素,只有把农民培养成掌握和运用现代科技的新型农民,才能使农业科技成果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更好地实现“三增”目标。所以,我们要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培养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抓住了新型农民培养,就抓住了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三)培养新型农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客观需要。说到底,“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我国农民基数大、素质相对偏低。
据统计,在4.9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13%,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36.7%,接受过系统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不足5%。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制约了先进技术和装备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制约了农村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制约了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已经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瓶颈。不提高农民素质,根本解决“三农”问题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四)培养新型农民是加快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进一步指出,要“支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务农技能和科技素质。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培养一大批生产能手、能工巧匠、经营能人和科技人员。”国务院近期发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也明确要求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可以说,培养新型农民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当前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中要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
农民教育培训是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的根本途径。影响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因素很多,我这里主要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发挥农业部门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首先,农业部门要进一步发挥好统筹、协调、组织和服务的功能,要千方百计争取政策和资金,制定规划,加强指导与评估,搭建好工作平台。其次,要充分利用教育、科技、文化等各行业、各部门的现有资源,形成农民教育培训合力。第三,要充分调动教育培训机构的积极性,使隶属于不同行业和部门的教育培训机构广泛参与。第四,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切实增强他们增收致富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二)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建立健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长效机制。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络等远程教育培训手段的优势,采用发放技术明白纸、播放光盘、科技直通车下镇、开通科技大喇叭等等形式,开展普及性知识培训;要采取手把手、面对面的现场培训方式,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的结合,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力度,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提供条件保障。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完善体系、强化手段、稳定队伍、调动农民自身积极性,建立起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长效机制。
(三)提高农民教育培训效果,真正做到让农民满意。要引导教育培训机构根据农民的需要,采取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农民教育培训效果。要以培训内容农民是否需要、培训方式农民是否接受、培训结果农民是否满意,来作为
衡量农民教育培训效果好不好、质量高不高的标准。要大力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基本情况,准确把握农民需求,根据需求确定培训内容;在组织实施上,要进村办班,利用集中讲解、现场指导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方便农民学习,提高学习兴趣,确保取得实效,努力做到真正让农民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