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市属国有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

时间:2019-05-12 02:14: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温州市市属国有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温州市市属国有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

第一篇:温州市市属国有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

温州市市属国有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

为有效解决国有企业现行公务用车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降低企业运行成本,促进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根据上级要求并借鉴外地公车改革经验,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行为为目标,大力推进国有企业公务用车社会化、市场化、货币化改革,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相统一、与推进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建设要求相一致的新型企业公务用车制度。

二、基本原则

(一)积极稳妥。以保障正常工作秩序和生产经营秩序为原则,按照“坚定不移、平稳和谐”的方针,采取“整体推进,同步实施”的方式进行改革。

(二)注重实效。切实降低公务用车费用,解决公务用车突出问题,进一步规范企业领导人员从业行为,促进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

(三)统一模式。各企业实行统一的公车改革模式,执行基本相同的改革政策。

(四)公开透明。广泛征求对公务用车改革的意见,严格规范实施过程,并接受社会监督。

三、车改思路

按照“取消公务车辆、限额货币补贴、市场运作保障、同步组织实施”的工作思路,拍卖处置企业所有非生产经营性公务用车,企业管理层人员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公务用车改为定额货币补贴,市域外公务及重大商务活动通过公共交通、购买交通服务等市场化途径解决,配置少量皮卡车以解决企业应急用车需求。同时,建立一系列配套制度,解决用车补贴核定、租用车辆、应急车辆使用管理等相关环节的规范问题。

四、工作内容

(一)确定对象范围

1、公务用车改革的范围:市政府授权市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市级国资营运公司、比照市级国资营运公司管理的市属国有企业(含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

市有关部门(单位)监管的市属国有企业在完成清理后分职级按照本方案实行车改。

2、公务用车改革的对象:市属国有企业职员以上所有管理层人员;二级企业的领导班子成员及中层管理人员。

(二)核定涉改车辆。对市属各国有企业中非生产经营用车进行核定,原则上所有的小轿车、越野车、商务车、12座以下中小型客车,以及12座以上19座以下不用于员工接送的中小型客车,一律列入车改,取消所有非生产经营性公务用车。

(三)拍卖出售公车。对核定的涉改企业公务用车,委托符合资质要求的中介机构评估作价,评估结果经委托方确认后,根据国家有关国有产权转让的规定,由市国资委统一组织,采取车、牌分离方式公开拍卖,车辆产权单位享有拍卖收益,同时承担车辆评估、拍卖转让等相关费用。

(四)实行用车补贴。对符合车改条件的人员以货币形式发放公务用车补贴,在全市(含县〈市、区〉及功能区)范围的所有公务活动(应急和重大商务活动除外)发生的交通费用均由其本人自理。

1、核定补贴标准。公务用车补贴标准采取不同企业不分类,同一职级实行总额控制、不同岗位适当差别的原则进行核定。

(1)市级国有企业班子正职(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按2950元/月标准发放。

(2)市级国有企业班子副职(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监事会主席、纪委书记、副总经理)、三总师(总工程师、总经济师、总会计师)按2200-2800元/月,人均不超过2500元/月的标准核定。

(3)市级国有企业中层正职按1300-1800元/月,人均不超过1600元/月的标准核定。

(4)市级国有企业中层副职按1000-1600元/月,人均不超过1200元/月的标准核定。

(5)市级国有企业所属二级企业班子正职(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按2000元/月标准发放。

(6)市级国有企业所属二级企业班子副职(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监事会主席、纪委书记、副总经理)、三总师(总工程师、总经济师、总会计师)按1200-1800元/月,人均不超过1500元/月的标准核定。

(7)市级国有企业职员以上管理人员及所属二级企业中层正副职按300-800元/月,人均不超过500元/月的标准核定。

(8)相当上述职级不同称谓的其他人员公务用车补贴标准按相应职级核定;兼任职务的人员,其公务用车补贴按其最高职级标准核定。

2、补贴发放方式。在市属国企车改人员的市民卡中设立专用账户,公务用车补贴按月打入市民卡,不可提现或挪作他用。个人享受公务用车补贴的情况单独列帐,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

(五)相关配套政策

1、企业应急、重要商务活动用车。因抢险救灾、处理突发事件、执行紧急公务、特殊岗位用车,经市车改办核准,可配置3-5辆皮卡车,设置特殊标识或用特殊号牌。重要商务接待、重大商务活动用车,采取市场化服务方式解决。通过公开招投标选定汽车租赁企业,设定服务条件、确定服务标准、实行定点服务。

2、车改后留用车辆的使用管理。实施车改的企业按上级核定留用的公务车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严格的用车管理制度,同时统一安装GPS进行监管。

3、借(换)用车辆的处置。市属国有企业及所属二级企业出借(换用)的车辆,原则上应在车改前统一收(换)回;特殊原因无法收(换)回的,经市车改办核准,按规定办理产权转移(变更)手续。企业借用(占用)其他单位车辆的,车改前一律归还车辆产权单位。

4、驾驶员分流和安置。实施车改后,驾驶员的安置以自行消化为主,鼓励自谋职业、提前解约补偿。对在编驾驶员可采取工作调动、内部转岗、提前退休、自谋职业等途径妥善安置;向其他单位借用的驾驶员应及时退回原单位;对编外聘用的驾驶员按照有关劳动法律法规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关系,并视不同情况执行经济补偿政策。

5、职务或岗位变动人员的车改待遇。企业享受用车补贴人员发生职务变动,从职务变动的次月起,按新任职务调整用车补贴;职务变动后不符合车改条件的,从职务变动的次月起,停止发放用车补贴;因各种原因被停止执行职务或调离的,从次月起(以文件时间为准)停止发放用车补贴;一个月请假15天及以上工作日的,取消当月用车补贴(病假除外)。

五、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改革方案及配套措施经市委、市政府批准后,召开动员大会进行部署,认真组织实施。

(二)开展申报。列入车改范围的市属国有企业成立由主要领导具体负责的车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专门机构及责任人员,向市车改办提交参加车改的申请报告,并附真实反映本单位有关情况的材料。

(三)组织实施。车改单位在办理车辆收缴手续后,于次月起执行车改政策,向涉改人员发放公务用车补贴并执行相关配套政策。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公车改革是一项复杂而且敏感的任务,涉及面广、难度大,必须加强对公车改革的领导。市里建立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纪委(监察局)、市国资委、市发改委、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审计局、市公共资源管委办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属国有企业公务用车改革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市属国有企业公务用车改革各项决策的组织实施。各有关部门(单位)负责所监管的市属国有企业车改的组织实施。

(二)统一思想,规范操作。车改单位要高度重视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充分认识推行公车改革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加强宣传,形成全体员工充分理解和广泛支持的良好氛围。要落实相关工作责任,成立单位公车改革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本单位车改工作,充分掌握车改动态,全面了解车改基本政策,研究处理各种问题。要对照国企车改政策,规范操作程序,细化实施方案。车改单位可结合自身实际,研究制定与车改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监督机制。

(三)分工负责,共同实施。市属国有企业公务用车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相关部门要在市车改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根据各自职能和工作分工,研究制定车改相关配套政策文件,并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承担相应的行政审核、指导服务与政策解释等工作。

(四)严明纪律,确保稳定。市属国有企业公务用车改革,关系到各方面利益关系的调整,必须严肃纪律,强化监督。凡将实施车改的企业,要严格按照公车改革政策,加强宣传教育,明确纪律要求,细化管理措施,防止违规违纪行为和安全事故的发生。各企业要将本单位车改情况按厂务公开要求及时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天),广泛接受社会监督。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对违规违纪行为,要及时纠正、严肃查处,确保车改工作的平稳实施。

附:

1、温州市市属国有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2、温州市市属国有企业公务用车补贴管理暂行办法

3、温州市市属国有企业重大商务活动用车保障方案

4、温州市市属国有企业应急公务车辆管理办法

5、温州市市属国有企业涉改公务用车处置工作方案

6、温州市市属国有企业驾驶员分流安置方案

7、温州市市属国有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纪律规定

附1

温州市市属国有企业公务用车改革

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陈金彪

副组长:彭佳学

孟建新

章方璋

陈浩

成员: 詹永枢

市政府

陈伟民

市政府

徐有平

市纪委

方勇军

市发改委

沈强

市公安局

李步鸣

市财政局

陈进达

市人力社保局

盖爱萍

市审计局

蔡永进

市国资委

吴增业

市公共资源管委办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国资委),蔡永进兼办公室主任,林战骁、王永望为办公室副主任。

附2

温州市市属国有企业公务用车

补贴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总则

为加强和规范全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货币化补贴管理,根据《温州市市属国有企业公务用车管理制度改革方案》精神和有关财经制度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我市车改后市属国有企业(含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及其所属企业。公务用车补贴发放范围、对象,按照《温州市市属国有企业公务用车管理制度改革方案》规定执行。

第三条 核定标准

国有企业实施车改后,各类管理岗位的公务用车补贴标准如下:

(一)市属国有企业及其所属二级企业车改人员在全市区域(包括县〈市、区〉及功能区)内,所有普通公务活动发生的交通费用实行包干制度,用车补贴按月划入市民卡,不得提现,不能挪作他用。

1、市级国有企业班子正职(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2950元/月;

2、市级国有企业班子副职(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监事会主席、纪委书记、副总经理)、三总师(总工程师、总经济师、总会计师):2200-2800元/月,人均不超过2500元/月;

3、市级国有企业中层正职:1300-1800元/月,人均不超过1600元/月;

4、市级国有企业中层副职:1000-1600元/月,人均不超过1200元/月;

5、市级国有企业所属二级企业班子正职(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2000元/月;

6、市级国有企业所属二级企业班子副职(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监事会主席、纪委书记、副总经理)、三总师(总工程师、总经济师、总会计师):1200-1800元/月,人均不超过1500元/月;

7、市级国有企业职员以上管理人员及所属二级企业中层正副职:300-800元/月,人均不超过500元/月;

8、相当上述职级不同称谓的其他人员公务用车补贴标准按相应职级核定;兼任职务的人员,其公务用车补贴按其最高职级标准核定。

(二)享受个人用车补贴人员发生职务变动,从职务变动的次月起按新任职务调整个人用车补贴;职务变动后不符合车改条件的,从职务变动的次月起停止发放个人用车补贴。

第四条 核定方式

各国有企业根据人员类别和用车补贴定额档次,分岗位编制本企业相关人员用车补贴发放标准表单,报市属国有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核准后实施。

第五条 公开程序

企业财务部门按月汇总公务用车补贴发放情况,并在厂务公开栏进行公示,接受广大员工监督。个人享受公务用车补贴的情况单独列帐,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有关部门应每年对公务用车补贴支出情况开展监督检查。

第六条 实施时间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实施。

附3

温州市市属国有企业重大商务活动

用车保障方案

一、为保障国有企业重大商务活动用车,根据《温州市市属国有企业公务用车管理制度改革方案》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二、本方案所涉及的市属国有企业,包括所有列入公务用车改革范围的市属国有企业(含二级企业)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

三、本方案所涉及的重大商务活动,是指市属国有企业组织或参与的具有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的大型商务活动,以及重要公务接待等,具体包括:

1、重要接待用车:上级部门、重要工作联系单位来客人,需要本企业派车接送的;

2、集体活动用车:大型活动或特殊公务活动,需要临时租用车辆的;

3、特殊服务用车:需要专车递送的特殊物品或机要文件等用车。

租车费用由经办人在有效票据背面签字,经办公室负责人确认,按规定填好《交通费报销单》,再按财务审批程序报销。

四、国有企业重大商务活动的公务用车,采取市场化服务方式。通过公开招投标选定用车服务企业,设定服务条件,确定服务收费标准、结算方式和违约责任等,实行服务保障承诺。

五、租用车辆必须符合我市公务接待管理有关规定,由经办人员填写《用车申请单》,经单位分管负责人审批后,由派车工作联络员联系租车业务,《用车申请单》作为定点服务企业出车凭证。租赁任务完成后,经司乘双方签名确认的《用车申请单》作为结算凭证。

六、由市国资委制定市属国有企业重大商务活动租用车辆工作实施细则,包括车辆标准、使用时间和有关要求、备案或报批程序、纪律约束、应急预案等。

七、建立租车服务企业信用档案,加强对国企租车行为的监控,发现租车服务企业弄虚作假等违规行为,一律录入信用档案,违规超过3次即终止租车合同,同时取消该租车服务企业三年内国有企业租车业务的竞标资格。

八、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国有企业重大商务活动用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国有企业在租车服务方面的违规行为,要严肃追究责任,并公开曝光。

附4

温州市市属国有企业应急公务车辆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为积极做好国企应急公务车辆管理,努力提高应急车辆的使用效率,根据《温州市市属国有企业公务用车管理制度改革方案》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有企业应急公务车辆是指车改后企业为处理突发事件、抢险救灾、执行紧急公务而留用(或配置)的公务管理车辆。

第二章 车辆配置和登记

第三条按照车改要求,市属国有企业统一留用或按照控购规定购买皮卡车(原则上在现有车辆中调剂使用),作为企业应急公务专用车辆。

第四条实施车改后,企业集团根据企业生产应急需要,可保留(或购置)应急车辆(皮卡工具车)3-5辆。中小型集团公司留用(或购置)皮卡工具车原则上不超过4辆;大型集团公司留用(或购置)皮卡工具车原则上不超过5辆。

第五条根据市属国企工作实际,经财政部门控购审批,集团可自行选择应急公务车辆的品牌型号,原则上购车价格控制在18万元以下。

第六条应急公务车辆产权统一归集团所有。车辆的证照登记、保险、规费缴纳及其稽核事务统一由集团(总部)负责。

第三章 车辆调度和使用

第七条应急公务车辆必须按照《温州市市属国有企业公务用车管理制度改革方案》及配套制度的有关规定管理使用,由集团办公室统一调度,使用范围仅限本集团及其二级企业的应急公务,不得以任何名义将应急车辆挪作他用。

第四章 车辆管理和维护

第八条实行“四统一”管理办法。即“统一标识、统一停放、统一加油、统一维修”。所有车辆安装GPS定位系统,便于定期查核使用轨迹。应急公务车辆实行费用总额控制,每辆应急公务车辆每年费用控制标准为7.15万元(车辆使用费及驾驶员工资)。

(一)车辆标志。企业应急公务车辆启用(喷印)红色“应急公务车”标志,由市车改办统一发放特殊标志(通行证),并设立监督电话。

(二)车辆停放。非工作时间和无公务活动,应急公务车辆一律在集团本部入库停放。确因工作原因需在外停放过夜的,须经单位领导批准,并确保泊车安全。

(三)车辆加油。实行持卡定点加油。特殊情况需在外加油的,报销时须有用车人员签字说明理由,否则不予报销。

(四)维护保养。车辆维护保养分日常维护保养和定期维护保养两类。日常维护保养由专职驾驶员负责,定期保养由办公室统一安排。专职驾驶员应把好安全技术关,杜绝车辆带病行驶。

(五)车辆修理。车辆修理参照我市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有关管理规定执行。

第九条应急公务车辆发生的过路费、停车费、车辆日常维护保养费实行按月报销制度,由驾驶员填报登记单,经乘车人员确认、财务人员核实后按审批程序报销。定期维护保养、车辆修理费用由办公室按规定程序统一结算。

第十条报废车辆须经市车管部门核准,按照有关规定办理报废手续。

第十一条报废的应急公务车辆在办理报废手续后,才可在编制内按规定办理应急公务车辆控购手续,同时要报市国资委监察室备案。

第五章驾驶员管理

第十二条制定严格的制度规范,加强对驾驶员的管理和教育,确保应急车辆行驶安全。

(一)因酒后开车、超速行驶及其他违法驾车行为,发生车辆安全事故或受到处罚的,由驾驶员个人负责。

(二)严禁将应急车辆交给他人驾驶或出借他人使用。

(三)对不服从调配或不遵守交通规则的驾驶人员,经教育仍不改正的,不再安排驾驶工作。

第六章 交通事故处理

第十三条 应急公务车辆发生事故时,驾驶员应首先作应急处理,然后迅速与办公室管理人员联系,事后应提交事故报告。

第十四条 因驾驶员主观过错发生责任事故造成经济损失的,按事故的性质由驾驶员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十五条 交通肇事后逃逸者,除由司法机关查处外,予以开除公职、辞退或解聘处理。

第十六条 因应急公务发生交通事故产生的费用,保险公司赔付不足部分,可给予适当补助。

第七章 附 则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市属国有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实施。

附5

温州市市属国有企业涉改公务车辆

处置工作方案

为积极稳妥地推进市属国有企业公车改革,确保国有资产价值最大化,提高车改公信力,根据《温州市市属国有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精神,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涉改公务用车由车改企业向市车改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统称市车改办)申报,经市车改办审核批准后,再进入拍卖处置程序。

二、由市车改办按规定程序从市国资委中介机构库中选聘3-4家符合资质要求的资产评估中介机构,对所有国有企业涉改车辆进行资产价值评估。

三、以市属各国有企业作为评估项目单位,由企业作为委托方,与市车改办选聘的评估中介机构签订车辆评估委托协议。

四、评估时间一般安排在双休日,涉改车辆由各车改单位集中停放在指定场所;评估公司两日内完成车辆勘察、资料核准及评估工作,七日内将相关资料整理完毕,并出具评估报告书。

五、车辆评估报告采用备案制,评估中介机构出具评估报告书由企业上报市国资委备案。

六、车辆评估费用按规定标准确定,由车改企业承担,纳入车改费用。

七、市车改办依照资产评估机构出具的报市国资委备案的车辆评估报告与拍卖底价参考价格,确定拍卖车辆的起拍价和底价。

八、由市车改办选定具有国有资产转让资格的车辆拍卖机构,确定由温州拍卖行有限公司作为拍卖承办单位。

九、车改企业与拍卖承办单位签订拍卖委托协议。

十、涉改车辆按拍卖法定程序向社会公开拍卖。

十一、车辆采取车、牌分离方式拍卖,牌号由有关部门收回。

十二、拍卖成交后,买受人必须与车改企业签订转让合同,合同签订后,买受人不能更名。

十三、车辆过户、转籍由车改企业、温州拍卖行有限公司协助买受人办理。车辆过户、转籍应缴纳的税、费由买受人自行承担。

十四、流拍车辆经市车改办批准后可降价重新拍卖,或在不低于评估价的前提下进行协议转让。

十五、车辆拍卖收入由温州拍卖行有限公司统一全额收取,按合同支付的车辆评估费及其他车辆拍卖成本费用(交易佣金)后,车辆拍卖余额在规定时间内交付车改企业账户,车改企业以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入帐。

十六、拍卖结束后,车改企业将拍卖结果统一报市国资委备案。

十七、车辆处置过程由市车改办负责监督,对于各种违法违纪行为,要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附6

温州市市属国有企业驾驶员分流安置方案

为确保我市市属国有企业公务用车改革有关规定的顺利实施,根据《温州市市属国有企业公务用车管理制度改革方案》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对市属国有企业公务用车驾驶员分流和安置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分流安置原则

实施车改后,驾驶员的安置以自行消化为主,鼓励自谋职业、提前解约补偿。对在编驾驶员可采取工作调动、内部转岗、提前退休、自谋职业等途径妥善安置;向其他单位借用的驾驶员应及时退回原单位;对编外聘用的驾驶员按照有关劳动法律法规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关系,并视不同情况执行经济补偿政策。

二、在编驾驶员的分流安置

规范公务用车改革后,对在编驾驶员可按以下途径分流:

(一)内部转岗。根据国有企业内部人员结构和岗位空缺情况,按照岗位适配原则,进行内部岗位调剂使用。

(二)工作调动。根据我市国有企业岗位空缺情况和工作需要,由分流驾驶员自主选择,通过公开竞争上岗、考核或考试的办法,由用人单位择优聘用。

(三)自谋职业。鼓励车改企业驾驶员辞去现职、自谋职业,若自谋职业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发给一次性经济补偿。

(四)提前退休。工作年限满30年,或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且工作年限满20年的在编驾驶员,可以提前办理退休手续,并可根据提前退休的年限,适当提高工资待遇。

三、非在编驾驶员分流安置

(一)退回借用单位。向其他单位借用的驾驶员一律退回原单位。

(二)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编外聘用的驾驶员可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劳动关系),并按照有关规定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

(三)帮助再就业。车改企业可以为非在编驾驶员提供工作岗位或推荐、介绍工作,创造条件促进驾驶员再就业。

附7

温州市市属国有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纪律规定

为确保国有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规范公车处置、公务用车补贴发放、公务交通费报销等行为,保证各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和实现改革的预期目标,特制定以下纪律规定:

一、国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实施后,列入车改范围的单位,一律不得再用公款或变相利用公款购买小汽车。违反规定购买的车辆一律予以没收。

二、各单位使用车改保留或新购置的应急车辆,必须按《温州市国有企业应急公务车辆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办理审批、登记手续,统一调度、规范使用。

三、严格执行《温州市国有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中关于现有车辆处置的规定,任何单位不得擅自处理或留用公务车辆。

四、严格执行集团及其二级企业班子成员(参加车改人员)温州市内用车补贴包干发放、集团其他人员及二级企业中层公务交通费限额报销有关规定。

五、车改单位不得擅自扩大公务用车补贴的发放范围,增加公务用车补贴发放数额,也不得以驾车补助费、安全奖等名义变相提高公务用车补贴标准。

六、车改对象中的兼职人员不得在兼职单位重复领取公务交通费补贴,也不得在兼职单位另行配备公务用车。

七、车改对象不得利用职权和职务影响,到任何单位无偿加油、索取车辆配件以及报销交通费、车辆维修费等相关费用。

八、任何人员不得私借应急用车;不得以公务名义为个人出车办事;不得用公款补贴或报销个人学习驾驶技术费用。

九、车改对象从外单位借用的车辆必须在发放公务用车补贴之前退还,逾期不退的,作违纪处理。车改后,不得向与企业有业务往来的单位和管理服务对象无偿借用车辆或接受赠车。

十、应急公务车辆实行定点停放,除经单位领导批准的特殊情况外,必须每日入库,以确保应急使用和车辆安全。

十一、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车改和自驾等作为迟到早退的理由,或以用车补贴不足等理由而延误工作。

十二、各单位要把公务用车补贴发放情况列入财务检查和审计的重要内容。

十三、落实车改制度情况作为车改单位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年度述廉的重要内容,与单位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考核挂钩。

十四、本规定适用于本市实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所有市属国有企业。

十五、本规定由市属国有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十六、本规定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第二篇: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

关于印发《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

文章作者: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

来源:网络转摘

字体:

阅读权限:游客身份

花费会员币:0

添加时间:2014/8/5 17:54:提交会员:shuchua50

n 【颁布单位】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颁布文号】中办发[2014]41号 【有 效 性】有效

【颁布日期】2014/7/1

2【生效日期】2014/7/12

【失效日期】

【备

注】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印发《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

2014年7月12日 中办发[2014]4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人民政府,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解放军各总部、各大单位,各人民团体:

《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已经中央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推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加快建立新型公务用车制度,有效降低行政成本,根据《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和原则

(一)总体目标

围绕建设节约型、廉洁型机关的要求,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方向,转变传统的公务用车运行管理方式,合理有效配置公务用车资源,创新公务交通分类提供方式,实现公务出行便捷合理、交通费用节约可控、车辆管理规范透明、监管问责科学有效,为全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作出示范。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制度创新、保障公务出行。改革公务用车实物供给方式,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方式由公务人员自行选择,实行社会化提供并适度补贴交通费用,从严配备定向化保障的公务用车。

2.坚持统筹兼顾、注重政策配套。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正确处理改革涉及的各方面利益关系,科学制定改革方案和相关配套政策,增强可行性和协调性,确保新旧机制有效转换。

3.坚持统一部署、分类分步推进。率先推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其所属参公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驻地方的中央垂直管理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按照属地化原则推进,中央和国家机关所属非参公事业单位、中央企业和中央金融企业参照本方案制定相关改革政策,坚持先易后难,分类分步稳妥推进改革。

二、主要任务

(一)参改范围

1.机构范围:中央纪委机关和中央各部门,全国人大机关,国务院各部门,全国政协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各人民团体、群众团体,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中央和国家机关所属参公事业单位。

2.人员范围:在编在岗的司局级及以下工作人员。

3.车辆范围: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保留必要的机要通信、应急、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和符合规定的一线执法执勤岗位车辆及其他车辆。

(二)改革方式

1.对参改的司局级及以下工作人员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自行选择公务出行方式,在北京市行政区域(城区)内公务出行不再报销公务交通费用。

2.按照节约成本、保证公务、便于操作、简化档次的要求,合理确定各职级工作人员公务交通补贴标准。具体为: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各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从公务交通补贴中划出一定比例作为单位统筹部分,集中用于解决不同岗位之间公务出行不均衡等问题,比例原则上不超过补贴总额的10%。统筹资金使用要公开透明,具体管理办法由各单位自行制定。

3.公务交通补贴属于改革性补贴,列入财政预算,在交通费中列支、按月发放,用于保障公务人员普通公务出行。适时适度调整公务交通补贴标准。

4.执法执勤部门统一参加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按规定保留的执法执勤用车要严格配备在一线执法执勤岗位,执法执勤部门的其他一般公务用车一律纳入改革范围。

5.对未参改单位和人员,不得发放公务交通补贴。

(三)车辆处置

1.对取消的公务用车,由公务用车主管部门统一规范处置。

2.对取消的公务用车,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资产评估,以评估价作为处置基准价,采取公开拍卖等方式进行公开处置,处置结果向社会公开。

3.处置公务用车所得收入,扣除有关税费后全部上缴中央国库。

4.取消车辆处置要防止甩卖和贱卖现象,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四)司勤人员安置

1.根据保留公务用车的实际需要,合理设置司勤人员岗位,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在现有在册正式司勤人员中,采用竞聘上岗、综合择优等方式确定上岗人员。

2.对其他司勤人员,按照以人为本、积极稳妥、因地制宜的原则,坚持内部消化为主,通过内部转岗、开辟新的就业岗位、提前离岗等多种方式妥善安置,不得将其简单推向社会。

3.做好相关人员聘用合同或劳动合同的终止、解除工作,妥善处理该类用工形式司勤人员与单位的劳动关系,维护好相关人员合法权益。

4.人员安置工作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统筹协调,所需支出由财政安排专项经费予以保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保留公务用车管理。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各单位根据编制总量和工作性质可保留5辆以内的机要通信、应急公务用车,由公务用车主管部门实行编制管理,编制数量和配备标准要根据各部门各单位实际工作情况科学确定,优先选用新能源汽车。执法执勤用车配备应当严格限制在一线执法执勤岗位,机关内部管理和后勤岗位以及机关所属事业单位一律不得配备。财政部要会同有关部门按规定对执法执勤用车进行核定和规范。除涉及国家安全、侦查办案等有保密要求的特殊工作用车外,执法执勤用车应当喷涂明显的统一标识。国管局会同中直管理局负责修订公务用车使用管理办法,加强公务用车规范化管理。进一步精简公务用车管理机构。

(二)严格财务管理。财政部要严格交通费用预算管理。各单位要加强财务管理,按照在编在岗公务员数量和职级核定补贴数额,严格公务交通补贴发放,不得擅自扩大补贴人员范围、提高补贴标准。

(三)加强公务用车纪律检查和审计。严肃公务用车纪律,各部门各单位不得以特殊用途等理由变相超编制、超标准配备公务用车,不得以任何方式换用、借用、占用下属单位或其他单位和个人的车辆,不得接受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赠送的车辆,不得以任何理由违反用途使用或固定给个人使用执法执勤、机要通信等公务用车,不得以交通补贴名义变相发放福利。公务人员不得既领取公务交通补贴、又违规乘坐公务用车。纪检监察机关负责对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纠正和查处违纪违法行为。审计部门要对公务用车改革情况进行监督,并将改革后公务用车配备和运行维护费用、交通补贴发放、车辆处置情况等纳入日常和专项审计监督。

(四)切实保障公务出行。北京市要采取切实措施,健全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完善出租车市场化运营管理方式,增加社会化交通供给。及时解决公务出行遇到的问题,保障中央和国家机关普通公务出行。

四、加强组织实施

(一)加强领导。中央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各部门各单位要成立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组,负责制定本部门本单位实施方案,报中央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批准后组织实施。已先行改革的单位要按照本方案规范执行。

(二)明确责任。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部门本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要认真研究部署,明确任务分工和责任,确定相关责任人员,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三)分步实施。本方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力争在2014年年底前基本完成。驻地方的中央垂直管理单位改革方案由中央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与地方改革同步推进。中央和国家机关所属非参公事业单位、中央企业和中央金融企业改革方案由中央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力争在2015年年底前完成。

(四)加强舆论引导。切实做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广泛宣传相关政策规定、典型经验和成效,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使广大公务人员和人民群众了解、支持改革,努力为改革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第三篇:中央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

中央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

公务用车制度为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方便工作,提高办事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现行公务用车制度存在的费用畸高、公车私用、效率低下、超标准超编制配备、驾驶员管理混乱等诸多弊端一直为人们诟病不已。本文拟就公务用车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方案作一探讨。

一、现行公务用车制度的形成和基本内容

(一)现行公务用车制度的形成

公务车,一般是指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组织和个人用于工作、业务、接待等公务活动的各类汽车。我国的公务用车制度参照了前苏联相关规定,按照干部级别和干部编制配备公车。在战争年代只有团以上干部才可以骑马,建国之后逐步改用吉普和小汽车。现行的公务用车制度基本上沿袭了解放初期的供给制。1979年中央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高级干部生活待遇的若干规定》,1981年中央有关部门发布了《关于中央和国家机关汽车配备和用油定量包干的暂行办法》,1983年中央发布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任副部长、副省长以上干部生活待遇的几项暂行规定》对领导干部汽车配备作了相应规定。1984年以后对公务用车配备有所放松,各机关事业、社会团体等单位竞相购买公车。为了解决公车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1994年下发了《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的质量档次逐步提高,车种车型不断增加,为了进一步规范党政机关汽车配备标准,减少国家财政支出,1999年中办和国办又联合下发了《关于调整党政机关汽车配备使用标准的通知》。

(二)现行公务用车制度的基本内容

为了节约国家财政开支,加强廉政建设,纠正在公务用车配备使用中攀比的倾向,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逐渐形成了比较规范的公务用车配备、使用制度。

1、公务车数量配备标准

根据现行中央和浙江省有关规定,公务用车分为领导干部专车、领导干部工作用车、机关工作用车三类。工作用车与专车的区别在于,工作用车不固定为某一领导干部或某一工作人员所使用,由机关统一调配,而专车则固定为某一领导干部所使用。专车只有高级领导干部才能配备。领导干部工作用车,厅局级以下领导干部不配专车,根据机构领导职数实行定编管理。机关工作用车,根据“三定方案”核定的编制配备公务用车。根据《浙江省省级党政机关小汽车配备数量及编制管理规定》:厅局级干部工作用车,按核定的领导干部职数每2—3人1辆的标准配备;机关工作用车,依据“三定方案”核定的编制,按每20人1辆配备。目前,厅局级以下(不含厅局级)领导干部和党政机关尚没有明确的数量配备标准。经控办审批的,厅局级以下(不含厅局级)领导干部和党政机关数量配备标准一般不会超过省级机关。

另外《浙江省党政机关汽车配备标准及管理规定》还对公务车的资金来源加以要求:党政机关不得以借款、集资、摊派、挪用专项资金等方式筹款购买小汽车,拖欠职工工资的单位也不得购买小汽车。

2、公务用车档次配备标准

根据199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调整党政机关汽车配备使用标准的通知》规定:党政机关的其他公务用车一般配备排气量2.0升(含2.0升)以下、价格25万元以内的轿车。根据2000年省委、省政府反腐败斗争联席会议[2000]3号纪要精神,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采取指定车种、车型的办法,即:地厅级及地厅级以下领导干部工作用车和各级党政机关的公务用车,可配备排气量2.0升的广州本田雅阁轿车、排气量2.0升的长春红旗世纪星轿车、排气量1.8升的上海帕萨特(手动档)轿车或排气量不超过2.0升、价格不超过25万元的其他国产轿车。

3、公务用车使用的相关规定

省部级以上高级领导干部使用专车,副省部级领导干部由单位根据需要保证用车。其他领导干部及机关干部用车则应由机关统一调配。党政机关不得利用职权向企业及下属单位借车、换车或接受下属单位的赠车。

公务车应用于公务活动。1989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中央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明确要求:所有机关干部和职工均不得用公务用车办私事,遇有特殊情况必须用车的,一律按规定收费。各部门都要严格执行统一规定的专车使用登记和因私收费制度。

4、我市公务用车有关管理规定和现状

近年来,我市对公务车制定了一些制度来加强公务用车的购置、养护、使用方面的管理。一是实行公务用车控制审批制度。二是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对公车采购、车辆保险费列入政府采购范围。2004年江山市财政局发布《关于对行政事业单位公务车辆产行定点保险的通知》,要求对行政事业单位车辆保险实行政府采购,未按规定办理车辆保险的,车辆保险费财务不予报销。三是其它规定。2002年江山市财政局印发《江山市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差旅费开支规定》,对公务用车驾驶员给予每行使1公里0.08元的里程补贴,同时要求各单位建立车辆使用调度制度,严格按出车任务登记行车里程。建立驾驶员安全行车责任制,对全年安全行车无事故的驾驶员,单位可在人保公司出具的《关于机动车辆无赔款优待的说明》所列示的金额范围内进行奖励。2004年中共江山市纪委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务车辆管理坚决纠正违反规定学习驾驶技术和驾驶公车问题的通知》,要求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不准公费报销私自学习驾驶技术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因违反规定驾驶公车造成交通事故的,不准利用职务的影响干预交通事故的处理,严禁用公款支付交通事故赔偿等费用。对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对个人作出相应的赔偿。

截止2005年底,我市公务用车已有 410 辆,其中市级机关部门 365 辆(含公检法系统 120 辆),乡镇一级政府 45 辆,平均每个单位(不包括自收自支事业单位)2辆。

二、我市公务用车制度存在的问题

虽然上述制度在规范公务用车使用、降低财政支出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等级观念、攀比心理、监督乏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现行公务用车制度存在很多弊端。

一是公务用车费用高,财政负担沉重。根据对我市纳入会计核算中心集中核算的单位调查显示,2003年至2005年平均每辆公务用车的年使用费用3.14万元以上,司机的工资及福利在2.05万元以上,平均每辆公务用车的运营成本在5.2万元,有的甚至超过10万元。2005年全年车辆运行成本为1460万元,分摊到当年各单位财政供养人均负担4700元,当年新购公务用车30辆,购置费为692万元,全年车辆费用为2181万元,占纳入集中核算单位经常性支出23172万的9.41%,约占公用支出的三分之一。虽然随着工作人员工资、福利、购房支出大幅增加,经常性支出总额大幅增加,但公车费用所占比例还在提高。高昂的公务用车消费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其他正常公务的开展,有的甚至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的正常发放,给财政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从而减少了我市的其他建设和社会事业经费的投入。下面是我市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的一些费用数据,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公务用车费用高的问题。

2003年—2005年纳入会计集中核算单位公车费用统计表

项目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年初汽车数量

241

265

280

本年购置汽车数量

33 30 本年购车金额合计

6,772,407.39

7,043,481.00

6,916,647.00

本年核销数量

18 16 年末汽车数量

265

280

294

车辆运行费用合计

7,674,450.81 8,481,390.28 9,011,401.07 年均车辆数

253.00

272.50

287.00

每辆平均运行费用

30,333.80 31,124.37 31,398.61 驾驶员工资及福利合计

5300000 5600000 5880000 公务用车费用合计

19,746,858.20 21,124,871.28 21,808,048.07 公车费用占经常性支出比例

0.0815

0.0846

0.0941

二是公务用车私用现象严重。按规定公务用车不得用于办私事,但由于公私界限难以区分,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公务用车私用现象极为普遍。社会上广为流传着“三个1/3”:在公务用车使用中,办公事占1/3,领导干部及其亲属私用占1/3,司机私用占1/3,这句话也正是反映了公务用车私用现象是很普遍的。在我市,公车接送小孩上学放学,公车用作婚车等现象也屡见不鲜,相关制度也难以遏止。笔者认为公车私用不是占小便宜的简单问题。它不仅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而且成了“官位的炫耀”。这种流动的腐败广告,极大地损害了机关干部形象,甚至起到反面教材的作用。

三是公务用车使用效率低下,浪费惊人。一方面,有资料表明,社会其他运营车辆每万公里运行成本为8215元,我市公务用车每万公里运行成本在1.5-2.5万元之间(不含车辆折旧)。每辆出租车的使用效率为公务用车的5倍,而运营成本仅为公务用车的13%左右。另一方面,我市部分单位由于缺乏公车管理的具体规定或虽有规定却执行不力,也存在车辆修理费用、燃油费用畸高等现象。再一方面,目前纳入核算中心的单位借口无车辆或车辆不足,租车使用的,据2005年统计,涉及16个单位,其费用高达42万余元。最后是车辆行驶里程不同,高的全年驾驶近六万公里,低的却不足 一万公里,这里虽有出差长短途的区别,但利用程度利用效率高低不同,存在浪费却是事实。

四是超编制超标准配备使用轿车。有些部门的领导不是从工作需要出发,而是把公务用车看成是一种“待遇”,是“地位”与“权利”的象征。在这种思想驱使下,有些部门不管条件是否许可、车辆是否超编、有无购买能力,都要购车。一是超编制配备。政府不批有的就以下属企业或单位的购车,到目前为止,产权属于其它单位,却由自身交纳相关车辆费用的据不完全统计有 11辆。二是超标准配备。将超过政府采购价车价款以装修或其它费用开具。三是超豪华装修。由于对车辆装修缺乏明确的规定,个别单位车辆装修费用很高。

五是驾驶员管理混乱。目前我市机关驾驶员主要有正式在编的机关工人、招聘合同工,但大多数为临时工身份,由于用人权在各单位,全市缺乏相应的驾驶员管理制度,对驾驶员的招聘、使用、待遇等各单位参关差不齐。经不完全调查,有的单位驾驶员享受正式干部一样的待遇,有的月工资仅为600元,并且没有参加各类保险。这就导致了驾驶员素质不一,流动性大,对公务用车的维护和使用也缺乏责任感,也很容易产生公车私用、费用畸高等现象。

三、当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主要做法

现行公务用车制度在运行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弊端,破坏了党和国家在群众中的形象,人民群众要求改革的呼声很高,迫切需要对现行公务用车制度进行改革。1998年9月,国家体改委制定了《中央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部分中央机关进行车改试点,同时我省杭州、义乌等地也启动车改试点。从先行改革的地方情况分析,改革的思路和举措大体分为以下三种模式:

(一)公务用车分配货币化。取消或保留少量公务用车,公务人员(有些地方是主要领导除外)彻底取消公务用车待遇,按级别、岗位发放交通补贴。从目前情况看,已进行车改的地方,大多数采取了此类方法。交通补贴的发放又分为按月发放(以现金的形式随工资发放)、一次性发放、包干使用等形式。

1、按月发放交通补贴。对公务用车实行货币化改革,即以货币形式发给公务员交通补贴。其具体的做法是:车辆向社会公开拍卖。领导干部、司机均可参加竞拍,领导干部、司机可享受拍卖价一定的优惠。行政、事业编制的司机进行转岗或适当安置。干部按照职务、岗位发放交通补贴。

2、一次性发放交通补贴。一次性发放即给车改对象一定数额的购车补贴,并由公家负责车辆保险、养路、年审等固定性费用,其他如汽油、维护、路桥、停车等日常费用均由个人支付,单位不再发给其交通补贴。具体做法是:一次性给车改对象每人发购车补贴,明确个人享有使用权期限,产权依然归单位所有,期限满后产权归个人,公家不再负担任何费用。

3、包干使用交通经费。包干使用即对用车费用限额包干,超支自负,节余按比例给予奖励。这种费用补贴方式整个过程不出现货币,避免了一些矛盾,也被称为“准货币化模式”。

(二)公务用车服务市场化。一是实行“公务用车租用”,即部门、单位相对集中的区域将车辆集中管理,成立车辆管理服务中心,将党政机关现有公务用车整建制转为经营性实体,模拟市场经营实行有偿服务。按市场租车计价方式,向部门、单位和个人提供有偿用车服务。公务人员按照级别、岗位发放交通补贴或实行费用包干,需用公务用车时按里程、车型交纳费用。这种改革方式的最大好处是积极稳妥,既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原有公务用车制度的弊端,又照顾到目前驾驶、后勤人员无法安置的现状。

二是实行“私车公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私有车辆越来越多,其中不乏机关工作人员,私车公用就是指当公务需要时,由单位指派干部驾驶自备车招待公务,补助标准以二人乘坐公交车及三轮车计算。其优点就是能有效解决派车难、节约经费开支、提高工作效率等问题。也能达到减少公务用车数量、方便工作的要求,针对目前的公务用车制度也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公务用车管理规范化。完善现有的公务用车制度,控制车辆的购置、使用和维修,堵塞公务用车管理中的漏洞。在完全取消公务用车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一些地区通过严格控制公务用车购买,规范公务用车使用、维修制度等,加强对公务用车的监督和管理。

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破释

在上述三种方案中,货币化、市场化两种方案中,实际上都是货币赎买现行公务用车的制度。货币化方案以分期付款方式支付公务用车费用。所谓的市场化方式,则以费用包干方式让公务员从政府车辆服务中心或社会上获取公务用车,并以包干费用节约部分的一定比例奖励给个人的方式鼓励公务员少用车。

从两种方案的改革实践来看,两种方案都在初期有效降低了公车费用,但是还存在很多争议,一是货币化方式公车补贴标准难以做到科学合理,因为一般只是考虑到领导级别或地区差距,但很难细化到岗位,补贴难以平衡,容易产生不作为或低效率,也容易导致公车费用反弹。二是市场化方式可能促使公务员减少公务次数来节约包干费用,以获得节约奖励,或者以公务员节约的包干费用用于私事上。三是一次性处理公车容易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目前一些试点单位主要是通过内部认购和公开拍卖两种方法来解决。若采取优惠认购的方式,有国有资产流失的嫌疑。

另外,公务用车货币化、市场化方案还面临着另外三个难题。一是难在现有驾驶人员和车辆的处理上。现在机关的驾驶人员主要有三类:一类是有行政编制的公务员,一类是事业编制人员,还有一类是临时工或合同工。对于临时工、合同工可以采取辞退或解除合同给予补偿的办法解决。如何安置前两类人员,特别是在短期内大批量地安置好这些有正式编制的驾驶人员绝非易事。二是难在改革方案的制定上。由于现阶段不同地区不同单位公务用车的多重标准和公务用车自身的不确定性,要给每个公务人员确定出一个既能体现公平合理,又能促进廉政勤政的货币补助(或包干费用)额度很难。三是财政和社会的承受力也是公务用车货币化、市场化改革必须充分考虑的问题。目前车改的补贴标准动辄每月两三千元,比公务员的工资还高,远远超过财政和社会承受力。

公务用车管理规范化方案应该说不是一种改革方案,而是现行公务用车制度的一贯要求。公车增加(更新)过快,使用效率不高以及公车私用等突出问题,从理论上说都可以通过健全制度,加强管理来解决。但实际情况是,思想观念和权力构成没有实质性变化,公车不仅大量存在而且管理分散,仅仅靠制度来解决公务用车中的问题是十分困难的。其实我们缺少的不是制度,缺的是执行。如中央规定因私用公务用车要收费,但公务用车几乎是有2/3用于私事上,但从来没有人因私使用公务用车而交纳了用车费,也没有人去关注因私用车是否收了费。强化管理的核心在制度,执行制度的关键在领导,而现在许多单位的公车主要是为领导干部服务的,有的已经成为领导干部个人权力和身份的象征。在这种体制下,依靠领导干部的所谓自觉性采解决他们自身或身边存在的问题是不现实的。因此,如果不改革现行公务用车的体制机制,仅仅局限在管理层面上做文章,只能是治标不治本,管一时而难管长远。

综上所述,货币化、市场化方案实行的补贴政策,是现行公务用车制度的另一种方式,是以包干费用的方式代替公务用车的监督管理。但过高的补贴标准不符合我国的现阶段国情,也不符合公务用车仅仅是以车代步工具的理念。经过各地车改实践后,发现群众对这种改革方式并不认可,认为是公务用车的另一种腐败。因此浙江省于2005年3月叫停了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公务用车管理规范化方案则是现行公务用车制度的深化,难以摆脱“制度归制度,执行归执行”管理上的窠臼。从上述矛盾可以看出,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是一场难度极大的改革,没有一定的决心,没有一定的牺牲精神是难以取得成功的。

五、面对车改我市应当如何接轨

在目前车改方案不是很成熟的前提下,笔者认为我市应当静观其变,同时采取积极的对接办法——公务用车管理规范化。完善现有的公务用车制度,控制车辆的购置、使用和维修,堵塞公务用车管理中的漏洞,提高公车运行效率。在完全取消公务用车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通过严格控制公务用车购买,规范公务用车使用、维修制度等,加强对公务用车的监督和管理,为下一步公务用车改革做好准备。

1、深化公共财政改革,规范车辆购置行为。

细化车辆费用预算,严格预算执行,控制车辆费用的增长。严格执行中央关于党政机关小汽车配备和实行编制管理的规定,制定公务用车购置审批规程,对以下属单位名义购置和上级部门统一购置的车辆也应报财政备案。负责审批车辆配备、更新计划的各有关职能部门,要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认真执行车辆报废标准。利用职能部门的权限,对车辆进行调剂使用,严格控制公务用车的增长。

2、完善车辆管理制度,加强车辆管理。

一是建立公务用车的车辆档案制度,准确掌握各单位的车辆的应配数量、实有数量、购置年限、车辆使用、维修状况、费用支出情况等,实行单车管理,有条件的可纳入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以便实时查询。二是对所有的公务用车进行统一着色,或者统一喷涂醒目的标志,便于公务用车的管理和监督。三是设定车辆管理的职能单位,制定具体的车辆使用管理办法,规范公务用车的使用程序,明确管理的职能范围。四是恢复完善车辆定点维修制度,将车辆装修和用油纳入政府采购范围。

3、实行车辆费用定额控制制度。即在建立严格的公务用车使用制度下,按各种具体车型和状况,按行驶公里定额包干招标维修费、燃油费,驾驶员补贴等各种费用。一是根据车辆型号、状况、性能,使用年限、耗油率等指标确定公里费用定额。二是取消驾驶员各种出车待遇。三是按车辆定额实行节约奖励。

4、制定全市的驾驶员管理制度。一是统一驾驶员的招考和调剂。保证驾驶员数量的合理性和人员流动的稳定性,保证驾驶员的质量。二是引入奖惩机制,加强驾驶员考核。驾驶员岗位的特殊性决定了不能视同一般干部考核,应根据其特殊性制定具体的考核办法。

5、成立车辆管理服务中心,为下一步公车改革做好准备。在保留基本公务用车的基础上,引进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对各行政事业单位公务车辆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调度,计价使用。各单位按每车每年定额标准领取用车代币券,超支不补,节余自留。把GPS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引入车辆管理,指挥中心根据每一辆车的行驶路线和所处位置,在全国范围内及时就近调度用车,从要车、派车、行程、耗油、计费到问题处理等全过程实现了智能化管理。这种公务用车形式,改变了“家庭式”、“小而全”的公务资源配备方式,实行资源共享,可有效提高公车使用效率,并为转入市场化运营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四篇: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

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推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加快建立新型公务用车制度,有效降低行政成本,根据《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和原则

(一)总体目标

围绕建设节约型、廉洁型机关的要求,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方向,转变传统的公务用车运行管理方式,合理有效配置公务用车资源,创新公务交通分类提供方式,实现公务出行便捷合理、交通费用节约可控、车辆管理规范透明、监管问责科学有效,为全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作出示范。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制度创新、保障公务出行。改革公务用车实物供给方式,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方式由公务人员自行选择,实行社会化提供并适度补贴交通费用,从严配备定向化保障的公务用车。

2.坚持统筹兼顾、注重政策配套。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正确处理改革涉及的各方面利益关系,科学制定改革方案和相关配套政策,增强可行性和协调性,确保新旧机制有效转换。

3. 坚持统一部署、分类分步推进。率先推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其所属参公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驻地方的中央垂直管理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按照属地化原则推 进,中央和国家机关所属非参公事业单位、中央企业和中央金融企业参照本方案制定相关改革政策,坚持先易后难,分类分步稳妥推进改革。

二、主要任务

(一)参改范围

1.机构范围:中央纪委机关和中央各部门,全国人大机关,国务院各部门,全国政协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各人民团体、群众团体,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中央和国家机关所属参公事业单位。

2.人员范围:在编在岗的司局级及以下工作人员。

3.车辆范围: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保留必要的机要通信、应急、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和符合规定的一线执法执勤岗位车辆及其他车辆。

(二)改革方式

1.对参改的司局级及以下工作人员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自行选择公务出行方式,在北京市行政区域(城区)内公务出行不再报销公务交通费用。

2. 按照节约成本、保证公务、便于操作、简化档次的要求,合理确定各职级工作人员公务交通补贴标准。具体为: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 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各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从公务交通补贴中划出一定比例作为单位统筹部分,集中用于解决不同岗位之间公务出行不均衡等问 题,比例原则上不超过补贴总额的10%。统筹资金使用要公开透明,具体管理办法由各单位自行制定。

3.公务交通补贴属于改革性补贴,列入财政预算,在交通费中列支、按月发放,用于保障公务人员普通公务出行。适时适度调整公务交通补贴标准。

4.执法执勤部门统一参加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按规定保留的执法执勤用车要严格配备在一线执法执勤岗位,执法执勤部门的其他一般公务用车一律纳入改革范围。

5.对未参改单位和人员,不得发放公务交通补贴。

(三)车辆处置

1.对取消的公务用车,由公务用车主管部门统一规范处置。

2.对取消的公务用车,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资产评估,以评估价作为处置基准价,采取公开拍卖等方式进行公开处置,处置结果向社会公开。

3.处置公务用车所得收入,扣除有关税费后全部上缴中央国库。

4.取消车辆处置要防止甩卖和贱卖现象,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四)司勤人员安置

1.根据保留公务用车的实际需要,合理设置司勤人员岗位,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在现有在册正式司勤人员中,采用竞聘上岗、综合择优等方式确定上岗人员。

2.对其他司勤人员,按照以人为本、积极稳妥、因地制宜的原则,坚持内部消化为主,通过内部转岗、开辟新的就业岗位、提前离岗等多种方式妥善安置,不得将其简单推向社会。

3.做好相关人员聘用合同或劳动合同的终止、解除工作,妥善处理该类用工形式司勤人员与单位的劳动关系,维护好相关人员合法权益。

4.人员安置工作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统筹协调,所需支出由财政安排专项经费予以保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保留公务用车管理。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各单位根据编制总量和工作性质可保留5辆以内的机要通信、应急公务用车,由公务用车主管部门实行编制管理,编 制数量和配备标准要根据各部门各单位实际工作情况科学确定,优先选用新能源汽车。执法执勤用车配备应当严格限制在一线执法执勤岗位,机关内部管理和后勤岗 位以及机关所属事业单位一律不得配备。财政部要会同有关部门按规定对执法执勤用车进行核定和规范。除涉及国家安全、侦查办案等有保密要求的特殊工作用车 外,执法执勤用车应当喷涂明显的统一标识。国管局会同中直管理局负责修订公务用车使用管理办法,加强公务用车规范化管理。进一步精简公务用车管理机构。

(二)严格财务管理。财政部要严格交通费用预算管理。各单位要加强财务管理,按照在编在岗公务员数量和职级核定补贴数额,严格公务交通补贴发放,不得擅自扩大补贴人员范围、提高补贴标准。

(三)加强公务用车纪律检查和审计。严肃公务用车纪律,各部门各单位不得以特殊用途等理由变相超编制、超标准配备公务用车,不得以任何方式换用、借用、占用下属 单位或其他单位和个人的车辆,不得接受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赠送的车辆,不得以任何理由违反用途使用或固定给个人使用执法执勤、机要通信等公务用车,不得以交 通补贴名义变相发放福利。公务人员不得既领取公务交通补贴、又违规乘坐公务用车。纪检监察机关负责对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纠正和查处违 纪违法行为。审计部门要对公务用车改革情况进行监督,并将改革后公务用车配备和运行维护费用、交通补贴发放、车辆处置情况等纳入日常和专项审计监督。

(四)切实保障公务出行。北京市要采取切实措施,健全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完善出租车市场化运营管理方式,增加社会化交通供给。及时解决公务出行遇到的问题,保障中央和国家机关普通公务出行。

四、加强组织实施

(一)加强领导。中央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各部门各单位要成立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组,负责制定本部门本单位实施方案,报中央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批准后组织实施。已先行改革的单位要按照本方案规范执行。

(二)明确责任。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部门本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要认真研究部署,明确任务分工和责任,确定相关责任人员,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三)分步实施。本方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力争在2014年年底前基本完成。驻地方的中央垂直管理单位改革方案由中央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领导小组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与地方改革同步推进。中央和国家机关所属非参公事业单位、中央

企业和中央金融企业改革方案由中央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会同 有关部门制定,力争在2015年年底前完成。

(四)加强舆论引导。切实做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广泛宣传相关政策规定、典型经验和成效,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使广大公务人员和人民群众了解、支持改革,努力为改革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第五篇:公务用车改革方案

附件1

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公务用车制度

改革实施主方案

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全省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的通知》(粤委办〔2016〕85号)要求,按照《广东省省属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广东省省属国有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规定,结合本单位/本公司实际,制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具体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1.事来单位/企业名称、性质、任务、主要职责、编制数量/经营规模,下属机构/子属企业情况,人员数量及结构(包括司勤人员数量及结构);

2.事业单位/企业公务用车(包括一般公务用车、特种专业技术用车、生产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等)数量及结构、主要用途、管理方式、经费来源;

3事业单位/企业公务用车运行费用(包括车辆购置及更新、运行维护费用)、司勤人员劳务支出(工资、津贴、福利等)、其他相关公务交通费用支出情况;

二、改革方案

1.改革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

2.改革后公务出行保障的社会化替代方式;

3.改革后保留公务用车的管理办法、相关监督措施; 4.事业单位/企业对不同步实施改革的下属机构/子属企业改革方案的审核办法。

附件:1.事业单位基本情况汇总统计表 2.事业单位拟取消公务用车辆汇总统计 3.事业单位拟保留车辆汇部统计

4.事业单位公车改革总体“节支率”统计测算表 5.(集团)公司本部基本情况汇总统计 6.(集团)公司本部拟取消公务车辆汇总统计

7.(集团)公司本部拟保留车辆汇总统计表 8.(集团)公司本部公车改革总体“节支率”统计测算表 9.事业单位/企业改革后公务出行保障及公务用车使用管理办法

下载温州市市属国有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温州市市属国有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有企业公务用车管理办法

    公司公务用车管理办法 一、目的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总体要求,规范公司公务车辆运行管理,提高运营效率,结合公司生产经营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二、基本......

    国有企业改制改革方案

    国有企业改制改革方案 红海咨询 很多人听说过企业改制,何谓企业改制,企业改制是指依法改变企业原有的资本结构、组织形式、经营管理模式或体制等,使其在客观上适应企业发展的新......

    宁波市属国有企业监事会工作报告制度(试行)

    宁波市属国有企业监事会工作报告制度(试行)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完善市属国有企业监事会工作制度,规范监事会工作报告行为,根据《宁波市属国有企业监事管理暂行规定》,特制定本制......

    温州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

    中共温州市委 温委发„2011‟81号 (通知) ★ 中共温州市委温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温州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委、人民政府,市直属各单位: •温州市人民......

    《聊城市市属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精选合集)

    《聊城市市属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实施意见》政策解读 一、改革目标和时间要求 (一)改革目标。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促进企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规范市属企业负责人履职待......

    国务院印发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精选5篇]

    国务院印发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全文) 新华网北京7月16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

    国有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XXX国有企业 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编制说明 一、基本情况 (一)XXx基本情况 XXX有在职在岗管理人员 人,包括领导班子成员 名、中层干部 人、司勤人员 名。 (二)公务用车基本情......

    国有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附件 xxxxxxxx公司 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xxxxxxx关于推进全市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的通知》(xx委办〔2017〕34号)要求,结合公司实际,制定公务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