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困境有:农民自身生态观念与生态建设生态保护意识的薄弱,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不足和设施建设投入不够,农村村舍建设的不合理性,农村散放式养殖产生的危害,水土流失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工业产品大量进入农村引发的环境危害,不当的农业生产方式导致的危害,不文明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和不良的农村风俗导致的危害等等。
农民自身生态观念与生态建设生态保护意识的薄弱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构成了一个巨大的精神障碍。农民生态保护意识的薄弱是农民肆意破坏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精神原因;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不足和设施建设投入不够,是引发农民生态保护意识不强的重要物质因素,良好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有利于培养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农村村舍建设的不合理性,严重损害了农村的村容村貌,浪费了很多农村生态资源,也增加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本;农村散放式养殖加快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和治理难度;农村水土流失不仅造成了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加大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难度,其对农村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城市工业向农村的转移,使得工业污染更加深入到农村,特别是一些具有高污染性的企业在农村扎根驻营,使得很多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甚至对农民的生命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进一步增加,一些很少进入农村的消费品也开始大量进入,由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不健全,大量的农村生活垃圾得不到及时或有效的处理,特别是大量无机垃圾在农村得不到有效处理而导致农村的环境污染出现新的特点,即由以前的单纯由工业生产导致的污染向多种污染形式并存转变,如农村由于自身消费导致的“白色污染”;农村一些不当的农业生产方式也对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危害,如农业生产过度依靠化肥导致的土壤酸化、硬化,大量使用农药对农村生态系统的破坏等;农村很多不文明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以及一些不良的农村风俗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构成了严重的非物质危害,特别是对农民农村生态文明观念和生态文明价值观树立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如农村的赌博风气、丧葬风俗、迷信观念等。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所面临的困难与现状,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构成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让我们明白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因此,探索一条符合我国农村现状的科学合理有效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模式,成为解决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所面临困难的重要课题。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模式探索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模式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和农村生态文明保护模式。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所针对的是农村生态文明所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注重对现有农村生态特别是跟生态文明建设相关设施的改造与新建,既包括物质层面的,也包括精神层面的。农村生态文明保护是指对农村已有的良好生态文明形式进行保护和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所要取得的成果进行保护与维持,其同样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内容。
探索一条符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的切实有效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模式,必须立足于农村,服务于农民,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这样的实践模式必须是科学的、实效的、因地制宜的。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模式不能一刀切,因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实践模式。城市郊区与城市远郊、远郊与边远地区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模式应有所不同,发达地区的农村与不发达地区的农村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更不能走相同的道路。各个地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与模式可以不同,但无论走哪种模式与道路,在实践效果上都应有统一的衡量标准,不可在标准上存在差异。因此,本文将从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情况来探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一般性实践模式。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模式是一个系统的模式,它包括农村价值观念的转变模式、农民知识结构的转型和农村教育方式的更新模式、农业生产方式的改进与创新模式、农村环境治理模式、农村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模式、新农民精神面貌的塑造模式、政府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投入模式等多方面的内容。
探索农村价值观念的转变模式,是农民树立生态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与方法,其要达到的目标就是实现农民从传统单纯追求农业的经济产值向追求农业生态价值观念转变,从而树立农村新的生态价值观念;实现农民知识结构的转型和农村教育方式的更新,对农民形成生态文明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农民知识结构的转变,就是通过对农民进行现代科技知识和人文知识、生态理论的教育来改变农民的知识结构从而形成现代农民意识。农民知识结构的转变既包括对现有农民知识结构的升级,也包括实现农民知识结构的多样化和科学化。要转变农民知识结构,必须要更新农村的教育方式,加大对农民科技知识和生态文明知识的培训力度,如选拔农村优秀青年到职业学校或高等学校进行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教育资源对农民进行培训,把农村中小学校建设成一个既可以对农村小孩进行九年义务教育的场所,又可以成为农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与技能的好地方,从而让农民在不影响农业生产、不用离开家门的前提下提高自身的科技文化素质;农业生产方式的改进与创新,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途径与方法,也就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科技农业、生态农业的转变。农村环境治理模式,即探索怎样对农村现有存在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特别是已对农村环境构成的危害进行治理,并制定出解决的方法与途径。它包括对农业生产所造成的污染与危害的处理、对农民生活与健康有危害的环境问题的治理、工业生产对农村造成的环境危害的处理等多方面的内容;农村环境治理主要是指对农村环境已构成危害的问题进行治理,而对于农村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来说,则主要指的是对在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问题上存在的硬件与软件方面的不足加大资金与人力的投入和对已有的农村生态文明成果进行保护,如对农村公共产品、公共设施的建设与保护,对农村村舍建设的合理规划,农村能源的综合利用,农村生态文化建设与保护等多方面的内容;农村精神面貌的塑造模式,就是要探索怎样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怎样培养农民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怎样树立农民的崇高人生理想以及农村生态文明理念的实践模式,另外,还有怎样消除农村落后的生活习俗、封建迷信思想等方面的内容;政府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投入模式,指的就是怎样能够利用政府现有的资源来更好地建设农村的生态文明的实践模式。它包括政府怎样利用自身的资源对农业生产与农村生活进行有效的技术帮助与指导、建立或进一步完善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保护投入机制、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投入机制等方面的内容。
第二篇: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陕西华秦水电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文章汇总
陕西华秦 2018/6/26
美丽乡村发展战略、中央政策、生活污染处理方案等
收录文章标题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2.两会观察丨携手建设生态文明新时代 3.全球首份国别美丽生态指数评价结果出炉
4.重磅!中央明确乡村振兴时间表,未来农村将发生这10件大事
5.美丽乡村建设十大模式和典型案例 6.特色小镇土地一级开发模式及盈利模式 7.案例:特色小镇建设规划实例借鉴两则
8.四部门发文整治垃圾围村:2020年基本遏制垃圾向农村转移 9.“垃圾包围农村” 农村垃圾处理前景广阔 10.11.12.13.水污染防治攻坚路线图密集出炉 黑臭水体、劣V类水,是什么水质级别? 农村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运作模式探讨
农村污水和垃圾处理:存在问题、政策支持、技术路线、项目运作问题与模式探讨
第三篇: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从农村生态环境看生态文明建设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调查报告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调查报告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调查报告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调查报告
第二章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
发达的大中城市。本次检测水样均取自各城市居民区,为民众日常生活所用的终端水。经调查发现,29个城市中15个城市的20项饮用水指标全部合格,约占抽检城市总数的52%;14个城市存在一项或多项指标不合格的情况,约占抽检城市总数的48%。在抽取的89个有效水样中超过八成水样余氯含量不达标,余氯含量低就代表着自来水管里的细菌增长可能性高,一旦突发水污染事件,可能导致流行性疾病的爆发。另外,有4个城市水样浊度超标一倍,浊度高,杀菌效果低,也代表着水处理技术不过关。3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水污染严重,水质达标率低。
而随着农业生产能力的不断增强,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也在不断上升。秸秆焚烧导致空气中悬浮物颗粒明显增加,且浓烟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严重污染城市乡村的大气环境,影响人体健康。烟雾还造成大气能见度降低,妨碍交通、航空运输和高压输电线、通信线路的运行。近年来,雾霾问题的日益严重与秸秆焚烧也有很大的关系。
我国畜禽养殖业规模连续20年以平均9.9%的速率持续增长,在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民收入的同时,也引发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例如,禽畜粪便以及对于农田的破坏。原因是规模化的畜禽养殖场经过环境影响评价率很低,建有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的很少,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利用率都很低。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水的排放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造成养殖场周边地区水环境的硝酸盐、氨氮严重超标。
与此同时,乡镇一些小企业工厂的污染也是当前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占63.95%。随着城市环境准入条件的提高和环境管理的加强,一些地区出现了污染企业向农村转移的趋势,加大了农村环境压力。部分企业违法违规排放有毒废水、废气、废渣导致人畜中毒、鱼类死亡或损害农作物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2、垃圾污染问题突出
调查显示,有68人认为在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中存在生活垃圾随意堆放的现象,占调查人数的79.07%。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的垃圾基本上是一种自生自灭、放任自流的状况。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垃圾发生了新的变化:一是垃圾中不可降解物大量增多,“白色污染”严重;二是垃圾数量猛增;三是垃圾来源多极化,城市为了减少成本,往往直接将垃圾运到农村,也不作任何处理,任由垃圾风吹日晒,垃圾产生的污水渗透进地下水,造成严重的污染。
3、化肥农药使用不合理
调查显示,有60人认为在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中存在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的现象,占调查人数的69.77%。
化肥、农药过量和使用不当以及化肥、农药本身结构造成的污染,正在成为农业环境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导致了农业生产环境的退化,农产品品质下降。化肥农药污染水资源,受污染的水资源培养出来了受污染的粮食、蔬菜、鱼虾等,对食品安全构成了威胁。土壤、水的污染造成有害物质在农作物和鱼虾等水产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发各种疾病,危害人体健康。目前,农村环境未然已经成为农民发生疾病的重要 3 http://www.xiexiebang.com)
8、《对建设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的若干思考》
9、张勇:《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及问题研究》,硕士专业学位论文,2008年。
10、《全国饮用水质抽检报告》,《瞭望东方周刊》,2015年1月。
第四篇: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成效
浠水县社会保险局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成效
在全省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洁万家”活动中,浠水县社会保险局工作组进驻竹瓦镇东宝山村以来,在镇党委和人社局党委的领导和指导下,围绕建设秀美浠水、促进生态文明的要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扎实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取得明显成效。
密切群众关系,激发群众热情。县社会保险局把“三万”活动作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建设秀美浠水的一个重要举措,切实转变职能,改进作风,以这一活动为契机,积极参与村支部大会,做好动员工作,鼓励党员干部带头,建设美丽家园,还深入村村户户,走访老党员、老干部,重点对特困户给予慰问,拉近和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也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参与秀美浠水建设的热情。
加强基础建设,改善生态环境。保持农村环境整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心。近年来,我县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民群众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农民群众对改变村庄环境面貌、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美好家园的愿望十分迫切。社会保险局工作组多方协调,积极争取,在全村修建了环村水泥道路的基础上,组织村民自筹资金,修平加宽8里长的水泥道路路肩,在道路的两旁还种上绿化树苗,并在主要路口安装路灯,方便村民夜间出行。
整治村庄环境,建立长效机制。切实帮助农民群众完善村庄基础设施,着力改善村容村貌,组织参与对村内主要道路两旁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进行清扫、清理,带动群众自发整治房前屋后环境卫生。家家都有垃圾桶、塆塆都有垃圾池、村里建有填埋场。协助村委会发挥保洁员的作用,强化管理,建立环境卫生的长效保洁机制和垃圾清运体系,促进农民群众文明习惯的养成,务求取得实效、保持长效。现在,东宝山村修建有垃圾填埋场1个、垃圾池8个、垃圾箱20个,配备垃圾清运车1台、专职保洁员3人。
县社会保险局工作组进驻竹瓦镇东宝山村开展“洁万家”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好评,这只是我县开展“三万”活动的一个缩影。
(通讯员 乐铁松)
第五篇: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建设农村生态文明
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建设农村生态文明
摘 要:农村居民生活污染,农药、化肥等农用化学投入品的污染,畜禽粪便对环境的污染,农业废弃物的污染,这一系列的农业面源污染途径破坏了农业生态环境,影响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对此,本文从农业技术推广,宣传、培训入手,探讨了普兰店市的有效解决措施。
关键词:农业环境;农业废弃物;清洁生产;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加强农药的安全使用
积极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及时向农民发布当地农作物病虫害发生信息,对玉米螟、灰飞虱、粘虫等13个重大病虫害发生进行监测,共设立59个监测点。积极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建立二支专业化机防队,进行药剂和药械扶持,统防统治。指导农民及时有效的施药,并大力提倡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以减少农药使用对环境的危害。在全市实施绿色防控技术,推广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推广水果套纸袋和特制微膜袋技术、推广性诱剂应用技术。在全市推广玉米田新型化学除草剂,改传统播后苗前土壤封闭为苗后茎叶处理,使玉米田除草更合理、安全、生态,为消除“老三样”对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提供了有效途径。加强降污平衡施肥技术推广
指导农民运用充分发酵好的农家肥料做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坚持有机化肥与无机化肥相互结合使用,开展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指导农民按各地块不同地力和养分含量科学、有效施用肥料。在全市推广各类测土配方施肥96715万m2,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面积8337.5万m2,推广秸秆还田技术3335万m2,增施有机肥等。发放设施农业配方施肥推荐卡、配方施肥指南,并建立百千万亩示范区。加强农业环保监测力度
提高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思想认识,强化对农业环境的监管,成立了农业环保监测站,通过市农业中心、乡农科站、村技术员为主力的三级结构,设立农业面源监测点。在全市范围内的全部23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开展了国家级的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普查工作,共采土样3400个,其样品检测砷(As)、汞(Hg)、铅(Pb)、镉(Cd)、铬(Cr)等5种污染物总量,同时测定土壤pH值、阳离子交换量(CEC),这为摸清我区(市)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分布、特征等基础信息,为开展产地安全区划和等级划分、为科学设置国控点、开展动态预警监测提供了科学依据。对重点可疑地区的水、土加强监测,科学评价,及时通报农业执法大队及环保部门进行处理。针对目前农村乡镇企业的数量逐年增加,污染逐步加重的这种情况,对工矿企业周边地区进行重点监控,有效实施其对农业资源环境影响的监察。科学处理农村垃圾,遏制污染
杜绝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结合农村清洁工程示范项目在广大农村积极建设家园清洁设施、田园清洁设施、村级公共清洁设施。清洁种植、清洁养殖以及清洁庭院的建设为手段,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减轻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农膜、作物秸杆、农资包装废弃物对农村环境的污染程度。实现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堆集、及时清理、合理处置,达到田园清洁生产,家园生活环境净化。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力度
结合“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设施农业科技培训工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 三大培训项目对全市4410名农民学员进行了培训。宣传农药使用常识,提高科学使用农药水平,加强农村环保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知识、技术的培训。并在“大连电视台”和“普湾电视台”制作节目,进行电视技术讲座。与此同时,发行“农业科技月历””、“农家富””、“推广简报”、“病虫简报”等,这一系列措施对宣传农村清洁生产,使农民更确切的了解农业环境保护知识,认清农业污染危害,从而增强农民对农业环境的保护意识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推进生态农业发展
在广大农村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模式,推广和普及沼气池建设,利用人畜粪便和作物秸杆等废弃物资源,生产沼气燃料和沼液沼渣等高效的有机肥料,带动养殖业和绿色、无公害种植业的发展。在全市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整合无公害农产品、工厂化育苗和标准化生产等技术,推广“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重点在15个大区进行示范推广,并建立了4个百亩连片示范方。免费发放菌剂、补贴蔬菜苗、技术资料等。推广“日光温室果菜高效节能栽培”技术,免费为部分示范户安装滑道式运输车,提供“PO”棚膜,发放“利凉”夏季遮阳降温产品及樱桃番茄“丽粉”示范用种。大力推广畜禽粪便厌氧发酵和商品有机肥生产等技术,积极实施秸杆颗粒燃料,病虫草鼠害统防统治技术,多措并举,控制好农业面源污染,减少重金属及其它农用化学物质对农业资源环境的污染。
参考文献
[1] 辛继红,莫利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及对策[J].水土保持研究,2008(06).[2] 刘梅,王咏红,高瑛,尹世久.我国农业发展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08(10).[3] 淤嘉祜.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J].云南环境科学,1997(03).[4] 王冰,陆旭蕾.生态农业是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必由之路[J].现代农业科技,2007(09).[5] 贾春雨.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J].北方环境,2010(04).[6] 唐于银,魏国平,张晓青.我国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0(04).[7] 刘彩梅,张衍华,毕建杰.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河北农业科学,2008(07).作者简介:姜国基(1978-),男,辽宁省普兰店市人,高级农艺师,普兰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研究方向:食用菌及农业生态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