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完善处置不合格党员措施的探索与思考
完善处置不合格党员措施的探索与思考
市委组织部党员管理科
处置不合格党员是党中央的一贯要求,是实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必然要求,是解决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和消极腐败“四种危险”问题的重要举措。自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以来,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党员队伍建设的诸多方面也发生很大变化。在新形势下如何继续科学有效得做好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已经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在总结我市多年来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实践的基础上,我们综合分析问题及原因,初步提出了完善、改进处置不合格党员措施的对策与建议。
一、我市处置不合格党员的有益探索与实践
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我市作为省委组织部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联系点,从1998年下半年开始,着力于开展民主评议党员、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并于1999年出台长效文件《关于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的意见》。1998年下半年和1999年全市共处置不合格党员2974名,占当年全市党员总数的4.4%,中组部对此充分肯定。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处置不合格党员4521名,占2010年全市党员总数的5.72%,处置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我们的基本做法是:
(一)科学制定标准,确保处置的准确性。在广泛调研摸底、深入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结合《党章》及有关规定,从政治信念、理论学习、宗旨观念、讲究社会公德、带头完成任务、参加组织生活、维护国家集体利益等几方面提出不合格党员的七种表现。2009年开始,重点在旅游窗口行业推行“五好”“四化”党员服务标准体系,制定21条服务标准,设置合格党员的基本门槛。各区县和市直单位还结合在职党员、下岗职工党员、流动党员和离退休党员的不同特点,制定了适用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城镇社区、农村基层等领域的不合格党员表现标准。我们从共性和个性的层面,建立起了涵盖面广、操作性强的不合格党员标准体系,为处置工作提供准确的政策依据。
(二)全面规范程序,确保处置的紧密性。坚持“于法从严、于事规范”原则,将处置不合格党员的基本程序严格规范为“学习教育、民主评议、支部审定、会议表决、审批备案、公开公示”等六个步骤。在处置过程中,突出抓好民主评议、支部审定等关键环节。开展民主评议前要求各基层党委将调查摸底情况通知党员所在党支部,并派人列席会议。评议坚持只摆问题原则,实行党员自评、党员互评、群众参评、支部考评“四评”机制。支部审定严格根据测评结果确定不合格党员初步名单,并进行调查核实,进行组织谈话,文字材料与本人见面,允许本人解释申辩。支部会议表决通过后,要报上级党委审批备案,处置结果在审批后一个星期内公开公示,最后归档整理。
(三)慎重分析评审,确保处置的稳妥性。按照限期改正、劝退、除名等三种处置方式,制定了处置工作细则,做到严格把握、区别对待、定性准确、妥善处置。在原则上,我们坚持“四个暂不处置”,即:由于组织涣散造成党员不过组织生活、不履行党员义务的;年龄在75岁以上,老弱病残,不能参加党的活动的;组织关系无法转移或组织管理原因造成关系无着落的;无法联系或联系不上的流动党员暂不处理。在操作上,我们坚持一视同仁、善始善终,全面深入调查分析,全面掌握现实状况,挖掘深层原因,确保处置工作不走样、不留后患。同时,加大指导检查力度,认真开展“回头看”,及时纠正偏差,对准备劝退和除名的党员,处置审批前在市、区县组织部统一进行预审。近五年来,先后纠正过重处置52人,严肃处置了属于过轻处置的对象121人。
(四)深入开展帮教,确保处置的实效性。在严肃处置的同时,我们注意抓好了对党员处置后的帮助教育。基层党委指定专人对不合格党员采取“一帮一”、“二帮一”的形式,开展结对帮教,认真落实谈话谈心和处置后回访制度,帮助其认识问题,正确对待,化解矛盾,理顺情绪,消除误解,轻装上阵。基层党委通过举办学习培训班,让不合格党员系统学习党的基本知识、政策法纪、科技知识,促使其转化。近五年,举办不合格党员培训班102期,培训不合格党员3439名。此外,我们针对部分不合格党员生活困难问题,还将开展困难党员帮扶活动作为转化不合格党员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结对帮教、培训帮教、温情帮教,有897名不合格党员转化为合格党员,其中一些党员还成为党员业务骨干、创业致富能手、勤政廉政典范。
二、当前处置不合格党员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对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我们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效果,但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导致工作难开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不统一,从严治党意识弱化。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的指导思想不明确。少数党员、党组织认为目前开展党内教育活动都以正面教育为主,过于乐观估计党员队伍健康状况,认为不合格党员数量少,所占比例少,处置不处置无碍大局,可以放任不管;个别党组织负责人有老好人心理,不愿树敌得罪人,同情有问题、犯错误的党员;有些党组织负责人有畏难和厌烦情绪,认为处置程序复杂,耗时耗力,影响发展,处置工作年年搞,效果不大,有形式主义倾向。还有的党组织负责人怕“引火上身”,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处置力度大了,会影响自身政绩,影响单位声誉。这些片面的思想,严重影响处置工作开展的力度和效度。
(二)标准更新不及时,缺乏现实可操作性。一是标准的内涵滞后。当前,流动党员、下岗党员、新经济组织党员等特殊群体党员日益增多,党员队伍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制定什么样的标准来认定党员是否合格,是当前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面临的重要问题。二是标准过于原则,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虽然《党章》等一些党内法规中对党员标准有规定,但操作性不强,基层党组织深感棘手。三是标准的界定模糊。不合格党员没有依据具体情况分类实行层层剥离,导致不合格党员难以认定和处置。
(三)制度执行不到位,处理与帮教相脱节。个别基层党组织在处置不合格党员问题上抓而不实,议而不评、评而不处、处而不严。处置工作没有抓住重点对象,往往拿农村、无职党员开刀,不疼不痒。处置方法过于简单,容易激发矛盾,造成上访。有的重处置轻帮教;对被确定为限期整改的不合格党员和有一定问题的基本合格党员教育缺乏有效办法和措施;对出党的党员,有些没有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有的甚至把他们推到党的对立面,造成他们破罐子破摔。有的片面强调教育,处置过于从宽,严肃处置的原则坚持得不好。
(四)部门联动不协调,常态机制尚未形成。近年来,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水平参差不齐,步调不一致,存在搞一阵风和各自为战现象。有的虽每年都开展但没有声势。有的上面推一下,下面动一下,不推则不动。有的有布置无检查,有检查无通报。民主评议党员和处置不合格党员主要由党员教育管理部门负责,实际由组织部门的一个科室唱“独脚戏”,纪检、监察等部门则没有配合行动,未形成合力,人数少、力量相对薄弱,工作难以抓紧抓实。
三、完善处置不合格党员措施的对策和建议
开展好新形势下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必须刚柔相济,以教育为基础,以制度为根本,解决好评定标准、组织处置、党内帮教、工作领导等几方面的突出问题,做到“四个健全”,才能真正达到从严治党的目的。
(一)健全分类细化的评定标准体系。争取认识和把握不合格党员认定标准,是搞好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的前提。建议在更高层面上出台既统一规范又细化具体的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评价标准体系。该体系根据新时期新特点,每五年进行一次修订。一是从党内法规出发,完善标准的合法性。把《党章》、《关于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党内法规和有关文件规定,作为认定和处置不合格党员的依据。二是从行业特点出发,完善标准的适用性。将标准分为通用与专用两部分。通用部分注意把握理想信念、政治立场、遵纪守法、完成工作任务等共性内容。专用部分注意把握农村、街道(社区)、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非公经济等不同行业的个性特殊内容。标准制定时还应注意纳入前瞻性问题。三是从工作实际出发,完善标准的可操作性。标准要与党员设岗定责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按照在职党员、60岁以下在家无职党员、60岁以上在家党员和流动党员四类建立细化的考核标准体系,并坚持定性与定量分析原则,能定量分析的尽量量化。
(二)健全有效管用的组织处置机制。民主评议、评定处置是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的关键环节,必须从这些关键环节入手,建立健全有效管用的组织处置机制。一是坚持民主评议机制。坚持每年民主评议一次,进一步健全党员自评、党员互评、群众参评、支部考评的“四评”机制,增加群众监督比例,引入红黄蓝三色预警卡,动态显示党员的等级变化趋势,把党员日常形象监测结果作为评议重要参考依据。把民主评议党员同纪律检查、审计检查、财税检查、纠风检查以及作风整顿工作有机结合,同民主评议班子、评议干部、公务员考核、干部考察及在职离任审计等内容结合起来,对经评议认定为不合格的党员要及时予以严肃处置,提高评议质量。二是建立资格审查机制。以党员资格审查为主要内容,制定专项制度,每隔两到三年,对党员进行一次资格审查,重点加强对新入党人员的资格和程序审查,对滞留在党内的不合格党员进行集中清理。三是建立党员申诉机制。《党章》虽然规定了党员具有申诉权利,在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中,并没有对党员申诉的要求作出明确而具体的限定。建议出台补充指导意见,明确申诉流程以及申诉的时限、最终审定结果的审定机关认定办法,形成合理的申诉机制。四是建立处置工作责任机制。确定具体处置工作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明确工作职责,建立相应奖惩制度,对工作不力,过轻、过重处置的责任人进行责任倒追,对于出现重大处置定性错误的要进行问责和纪律处分。
(三)健全标本兼治的党内帮教制度。党内帮教是处置不合格党员必不可少的环节。应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对不合格者不冷落、不歧视、不搞“一棍子打死”,把思想帮助教育贯穿处置全过程。一是改进专人帮教模式。建立并推行“1+3”帮教模式,即:一个帮教对象,由党支部确定一名委员牵头负责帮教,两名觉悟高、责任心强的正式党员具体搞好帮教分工。同时对帮教人员建立目标责任登记卡制度,制定帮教方案,记录帮教日志,定期向党组织汇报帮教情况,增强帮教的科学性、针对性。二是组织集中学习教育。把不合格党员教育管理作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力开展“重温誓词、再学党章、永葆先进性”主题教育,搞好对照检查,增强党性观念。以市、区县、乡镇(街道)委三级党校为阵地,组织限期改正的党员办班学习,坚持教员灌输、头脑风暴和学院现身说教相结合,搞好正面教育和警示教育,帮助学员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是开展领导谈心活动。建立领导谈话和定期回访制度。基层党委书记(委员)每季度一次,党支部书记每月一次找限期改正党员谈心,定期到这些党员家中开展回访活动,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及时帮助解决各种困难,引导他们改正缺点和错误。四是建立配套工作制度。通过建立健全积极分子推荐制、发展预告制和公示制等制度,规范党员发展,从源头教育治理不合格党员问题。
(四)健全齐抓共管的工作推进机制。处置不合格党员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必须全党整体行动,统一步调,实施综合治理,才能真正有效。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要把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作为从严治党的一项重要任务列入议事日程,并与制度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紧密结合,列入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之中,年年部署,规定各地每年要相对集中一段时间形成声势,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成立专门工作机构,安排专项经费,定期研究部署汇报处置工作。二是加强工作指导。要坚持领导联系点制度,或分类下派民主评议党员巡视指导组(员),及时参加指导下级党组织党员评处工作。三是强化检查督办。各级党委特别是党委组织部门要跟踪督促检查基层党组织坚持年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的执行情况。四是形成工作合力。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要落实党委各职能部门的责任,建立处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促进各部门之间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共同抓好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
第二篇:处置不合格党员的探索与思考调研报告
处置不合格党员的探索与思考调研报告
处置不合格党员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进一步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问题的重要举措。全面从严治党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把不合格的党员清除出党,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素质,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一、进一步认清处置不合格党员的重要性
党员是党的细胞和肌体。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的关键所在。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的57名党员,历经95年的发展壮大,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88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党员数量的增加,社会的深刻变革,不可避免导致党员质量的良莠不齐。因此,积极探索不合格党员的转化处置工作,显得十分重要。
(一)处置不合格党员是顺应世情党情国情变化的必然要求。
从国际看,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地缘政治格局和大国关系深刻调整,保护主义、民粹主义、狭隘民族主义升温,冷战思维抬头,西方国家把我国发展壮大视为对其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挑战,加紧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从国内看,我国已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诸多配套改革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伴随着改革的纵深推进,原有的利益格局必定要触动,各种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一些矛盾积重难返,改革引发的社会利益分化、社会多元化主体正在形成,人们思想观念也将会发生更为深刻的变化。在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深入分析我党肩负历史任务和党员队伍现状的基础上,党中央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列为了党的建设主线。毋庸置疑,在八千多万党员队伍中,的确还存在着极少数不合格党员,败坏了党的形象,损害了党的威信。不难看出,随着世情党情国情的深刻变化,积极探索建立处置不合格党员机制,确保党员队伍纯洁,是当前党建工作亟须解决的现实课题。(二)处置不合格党员是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根本要求。
我们党通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有了新的提高。但也要看到,极少数党员干部政治意识淡薄、政治责任感缺乏,信仰不真信、修身不真修、在党不言党、乱评乱议党的大政方针。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就是按照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的要求,立足于抓常抓细抓长,推动党内教育由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把思想政治建设融入日常的党内政治生活之中,是党在思想政治建设上的进一步深化。我们党的根基在基层,党的肌体细胞是党员。细胞合格,党的肌体就强健;基层有活力,党的事业就兴旺。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就是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进一步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让党的每一个细胞都健康起来、每一个组织都坚强起来,更好地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因此,做一名“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就要对那些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做党组织分配的工作、不按时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的党员,通过劝退、除名等组织处理措施妥善进行处置,从根本上解决党员队伍现状。(三)处置不合格党员是党员队伍自身建设的内在要求。
“全党要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这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政治要求。当前党员队伍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在各个领域、各个岗位发挥了作用,展示了形象。但是,仍有少数党员的价值观、人生观发生了偏离,组织纪律性较差,不讲政治、不讲正气、不讲原则;有些党员入党动机不纯,入党就是为了“找工作有资本”、“比身份有面子”;入党后,自我要求放松,工作标准降低,混同于普通群众,有的甚至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带头违规违纪,丧失了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先进性。这些现象虽然只是极少数个别现象,但造成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对此,我们不能有丝毫的犹豫和彷徨,必须下决心,清除自身肌体中的“毒瘤”,确保党员队伍自身建设的纯洁性。二、妥善处置不合格党员存在的主要问题
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是党的建设的一贯要求。在现实工作中,我们虽然在党员经常性和管理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但依然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从严治党意识弱化,认识不足。
少数基层党组织在抓基层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时,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对不合格党员的处置问题。在具体处置时,或避重就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或担心处置了一批不合格党员,会影响整体工作推进,给自己和单位工作抹黑。或对不合格老党员、年轻党员不忍处置,认为处理起来伤害了老同志感情、断送了年轻人的前程。有些基层党组织对不合格党员处置的概念不清,把不合格党员的处置与党纪处分等同起来,一谈不合格党员的处置,就认为是纪委的事情,甚至连我们一些从事基层党务工作的同志也这样认为。同时在党员队伍中,有的党员认为“党员不党员,区别一块钱”,只要不违法乱纪,组织“奈我不何”;有的党员认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信奉“中庸之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有的党员认为党内不合格党员为数不少,“要出一起出,组织没有这个勇气”。这些片面、模糊的思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不合格党员处置的决心、力度和效果。(二)不合格党员标准笼统,处置难办。
虽然《党章》对党员标准有明确规定,但过于原则,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绝大多数人对处置不合格党员标准感到难以掌握,在实际工作中感到难以操作,难以执行到位。比如,《党章》规定,“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支部大会应当决定把这样的党员除名,并报上级党组织批准”。但在实际工作中,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交纳党费、不做党组织分配的工作“三不”党员占有一定比例,但在党员评价工作中定性多、定量少,弹性大、刚性少,存在“原则难掌握,标准难界定,评价难操作”等问题。随着社会转型和社会分工的差异,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不同身份的党员日益增多,党员队伍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以什么样的标准认定各类党员是否合格,没有具体可操作衡量的标准,导致不合格党员难以认定和处置。(三)处置程序不规范不到位,措施不严。
目前我们还没有一套现成的、可操作性较强的关于不合格党员处置的方法和手段,而党章在此方面的规定太原则、太宏观,伸缩空间大,在定性、量化上不够具体,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处置不合格党员是一项既严肃且敏感的工作。虽然我们在实践中建立了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对基本合格党员设立了教育转化阶段,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有的基层党组织帮教和处理相脱节,抓得不实,没有真正起到作用。有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对评议工作本身就存在应付心理、老好人思想,弱化了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的实际效果。部分基层党组织在党员民主评议环节,程序不严格、操作不规范,批评与自我批评“走过场”,党员评议“送人情”,导致评价结果“失真”,不合格党员难评,难以达到全面客观、合理准确地处置不合格党员的目的。三、处置不合格党员的基本实践与思考
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原则性、纪律性很强的工作。它是一把“双刃剑”,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教育转化的有效性、处置工作的常态化,会在党员队伍中产生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和导向作用。因此,对不合格党员的处置工作必须细化标准、严格程序、广泛参与、公正公开,并建立评比、处置、教育、转化“四位一体”的长效机制。
(一)建立优胜劣汰的评价体系。
根据党章和党内相关法规,按照简洁、管用、能做到、易操作的原则,从党员思想、工作、生活以及现实表现等方面建立党员综合评价体系,是开展党员民主评议、处置转化不合格党员的基础性工作。2013年以来,秭归县直机关工委在县直机关全体党员中广泛开展了“星级”评定活动,根据党员的职位、离退状态,分类设置“五星级”党员标准,在职党员设“政治星、纪律星、品德星、作风星、实绩星”,并对每颗星提出具体的量化要求和考评标准。每颗“星”确定为10分,综合评分达到8分以上的授予一颗星。通过“五星级”党员评选,真正把那些优秀党员评准、评实,从而把不合格党员“找出来”,为集中处置、教育转化奠定了基础。(二)构建以评促创的工作格局。
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是一项长期而经常性的工作,必须立足“常”、“长”二字,教育引导党员立足岗位实际,把争先进、创一流的思想融入日常生活工作之中。秭归县县直机关工委在党员评星定级工作中,将“五星级”党员标准交给全体党员,组织党员亮身份、晒承诺、受监督,让党员对照标准干、围绕服务转,在服务创“星”中体现出先进性和战斗力;每季度对党员践行公开承诺情况、平时表现情况进行检查督办,及时公示提醒;年底结合党员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工作,认真组织开展考核评比。在评比程序上,实行本人自评、党员互评、群众测评、支部审查、上级党组织审定“五位一体”的评议工作格局,建立党员创先争优的长效机制,打造以评促创、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三)搭建群众参与的开放平台。
党员先进不先进、合格不合格,群众最有发言权。秭归县直机关工委在党员评星定级活动中,把依靠群众、发扬民主贯穿始终,做到工作方案听取群众意见,向群众做出公开承诺;活动情况向群众通报,请群众评议;考查评比请群众全程参与,向群众公示,接受群众监督,把群众公认的“五星级”党员和“三星级”以下的党员评出来,让群众感受到“五星级”党员创评活动取得的实际效果。(四)建立标本兼治的长效机制。
现实中,有些党员先进性、纯洁性有所降低,既有党员自身要求不严、党性不高的原因,也不同程度存在基层党组织管理失控、教育不到位的问题。因此,对不合格党员的处置,应当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以正面教育、积极转化为主。在党员评星定级工作中,建立党员评星定级台帐,将“星级”评定结果作为党员民主评议、评优评先、推选各级党代表、提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对评为“五星级”的党员,优先推荐表彰、优先提拔使用、优先评为优秀公务员等,对评为“三星级”及以下党员,当年实行黄牌警告,民主评议确定为“基本合格”,由党组织书记与其严肃谈话,指出缺点,并指定一名班子成员结对帮扶,促进转化晋级。连续两年评为“三星级”及以下的直接列为不合格党员,劝其退党,劝而不退的,按程序除名,达到“教育在先,处理在后;信服在前,手续在后”、“处置一个、教育警醒一片”的效果。第三篇:处置不合格党员
香格里拉县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14-10-09 14:38:21 来源:县委组织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按照州委组织部、州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转发省委组织部、省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做好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文件的通知》(迪组发〔2014〕8号)文件精神,参照州委教育实践活动办《转发省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武定县开展基层党组织专题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情况文件的通知》(迪群办〔2014〕43号)文件要求,经研究,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现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线,以《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3〕4号)等文件为依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按照稳妥、慎重的要求,扎实开展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通过细化标准、完善程序、健全制度、慎重处置等办法,积极探索建立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不断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教育提高的原则。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党章》为重点,组织广大党员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认真查找解决工作生活中与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的问题,不断增强党员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能力。
2.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突出实践特色,着力在推动本地本单位实际工作中制定评价党员的标准,既注重平时,更要看关键时刻的表现,进一步增强民主评议党员与处置不合格党员的实效性、针对性。
3.坚持民主公开的原则。实事求是、客观公开地对党员进行评价。既要认真听取党员意见,又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把充分发扬民主、坚持走群众路线贯穿民主评议党员和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全过程。处置不合格党员要做到事实清楚、定性适当、程序规范。
4.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坚持统一标准与分类指导相结合,研究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党员评议的办法和措施,制定处置不合格党员的具体标准和方法程序。对年老体弱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和流动党员,可灵活开展分析评议工作。
三、实施范围 全县各级基层党组织。
四、方法步骤
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从2014年9月开始至2015年10月底结束。共分四个阶段。
(一)动员准备(9月29日—10月5日)。
1.研究制定方案。各乡(镇)党委、县直机关党组织和县“两新”组织工委要按照本《实施方案》精神,结合各自党员队伍现状,制定符合本地本行业实际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时间阶段、目标任务、方法步骤、评价内容标准等。
2.进行宣传动员。各基层党组织要组织召开支委会、党员大会和群众代表会,并充分运用各种宣传工具大力宣传本方案精神,广泛动员全体党员参加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参与民主评议党员工作,促使党员思想有所触动,内心有所震动,人人有所行动。
3.开展学习教育。各单位要组织广大党员认真学习党的十八精神、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3〕4号)等,明确党员的权利和义务,提升自我政治素养,使广大党员提高认识、端正思想,明确评议标准,自觉参加活动。
(二)调查认定(2014年10月6日—10月12日)。4.界定不合格党员标准。对组织生活会上民主评议被评为
“差”的党员,支委会(不设支委会的召开支部大会,下同)要结合平时掌握的党员现实表现,对照以下情形,客观准确地认定不合格党员。一是理想信念缺失,对马克思主义缺乏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推崇西方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热衷于组织、参加宗教活动和封建迷信活动。二是政治立场动摇,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不能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不能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国家法律法规,传播政治谣言及有损党和国家形象的言论。三是宗旨观念淡薄,服务群众意识差,利己主义严重,与民争利甚至损害群众利益,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临危退缩。四是工作消极懈怠,不思进取、不负责任、不敢担当,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不起先锋模范作用,落后于普通群众。五是组织纪律散漫,不按规定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按时交纳党费,不完成党组织分配的任务,不按党的组织原则办事,甚至参加非组织活动。六是道德行为不端,违反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贪图享受,奢侈浪费,沉迷低级趣味,生活作风不检点。除以上不合格党员之外,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也应认定为不合格党员: ⑴丧失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革命意志衰退,在工作、生产和各项社会活动中消极落后,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发挥党员作用,混同于一般群众甚至落后于一般群众的。
⑵不遵守工作和劳动纪律,作风散漫,经常旷工;或不讲职业道德,见利忘义;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我行我素;或弄虚作假,骗取荣誉和待遇;或虚报浮夸,工作不负责任,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
⑶对党的现行路线、方针、政策持抵制或反对态度,经常散布传播错误言论,在群众中造成严重影响的。
⑷党性观念淡薄,无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以上不参加党的组织活动,不做党组织所分配的工作,不交纳党费的;或者在转移党员组织关系过程中,超过有效期限不把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交给党组织的。
⑸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丧失党性原则,对坏人坏事不揭露、不批评、不斗争,甚至包庇纵容;在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遭受严重威胁时视而不见,不敢挺身而出的。
⑹不按组织原则和程序向上级组织反映情况和问题,带头参与非法信访或越级上访,组织、策划、支持、参与集体上访等群体性事件,或参与未经批准的集会、示威、游行、罢工等活动,造成严重影响的。
⑺搞家族结盟,拉帮结派,公然威胁组织,甚至与组织对着干;或长期闹不团结,严重影响贻误工作;或组织、指挥、参与宗族和帮派械斗;或妨碍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经劝阻不改的。
⑻不履行公民义务,违反国家法律和政策,乱砍滥伐林木,乱占耕地,违规建私房,偷税抗税,不按期兑现经营承包合同,或违反村规民约,影响很坏的。
⑼在选举工作中搞非法组织活动,或以威胁、贿赂、欺骗等手段破坏选举,或纂改选举结果的。
⑽参加非法组织, 或热衷于组织、参加宗教活动和封建迷信活动,或以封建迷信为业骗取钱财,经教育不改的。
⑾把个人利益置于党和人民利益之上,以权谋私,损公肥私,假公济私,侵犯国家、集体和群众利益,挪用、截留、侵占集体公款或项目资金,或者以借为名拖欠公款不还的。
⑿不遵守社会公德,道德败坏,生活腐化,搞不正当男女关系,观看、传播淫秽物品或观看色情表演,经常赌博或参与聚众赌博,吸毒;经常打架斗殴,行窃偷盗、敲诈勒索,行贿受贿。⒀缺失家庭责任,不孝顺赡养老人、不抚养未成年子女,甚至虐待家庭成员。⒁经常传播流言蜚语,拨弄是非,挑拨离间,破坏同志之间团结,严重影响和贻误工作的。
⒂外出务工经商或其他原因长期外出,不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流动党员没有每两个月向其所在的党支部主动汇报情况,甚至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的。
⒃有其他违法乱纪行为,未达到党纪处分条件,但造成较坏影响的。
不合格党员认定和不合格党员的组织处理,既要坚持标准、严格要求,又要注意区别几种不同情况:
⑴把腐败份子同不合格党员,违纪党员同不合格党员区别开来。
⑵把一贯抵制、反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论或行动,同思想认识模糊、跟不上形势区别开来。
⑶把由于党组织不健全或软弱涣散等客观原因造成党员不能正常参加组织生活、不能履行义务,同党员长期消极落后,缺乏组织观念、不愿意履行义务、不愿意参加组织生活区别开来。
⑷把因年老体弱、家庭确有实际困难等原因没有或不经常参加党的活动、无力完成党组织分配的工作,同革命意志衰退、能起作用而不起作用的区别开来。
⑸把愿意接受教育、决心改正错误,同拒绝接受教育、不愿改正的区别开来。⑹要把党员本人应负的责任同党组织的责任区别开来。
⑺把由于经验和能力导致工作上发生某种失误和错误,同本人思想意识不好,在工作中不负责任,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损失的区别开来。
⑻把在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发展私营经济,同违反政策和法律的规定,损害国家和群众利益的区别开来。
(三)处置实施(2014年10月15日—2015年10月15日)。
5.处置程序。对评定为不合格的党员,党组织要根据其表现和态度进行组织处置。组织处置方式分为限期改正、劝退、除名。对有继续留在党内的愿望、愿意接受教育并决心改正的不合格党员,党组织应要求其限期改正,时间一般为1年;限期改正期间,党员权利不受影响。对拒不改正或限期改正期满仍无转变的,应当劝其退党,劝而不退的予以除名。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按自行脱党予以除名。⑴党支部在民主评议党员工作中,根据个人自评、党员互评、民主测评结果,由支委会对有不合格表现的党员作出初步认定。
⑵党支部对党员不合格表现进行调查,形成调查核实材料,支委会提出初步处置意见。各党(工)委(具有审批预备党员权限的党委,下同)可派人参加。
⑶党支部将初步处置意见、调查核实材料报各党(工)委预审。对拟作出劝退、除名处置的,由各党(工)委报县委组织部预审。
⑷经预审同意后,党支部召开支部大会,通报对拟处置党员调查核实和预审情况,讨论处置意见并进行表决。
⑸对作出限期改正处置的,由各党(工)委集体研究审批;对作出劝退、除名处置的,由各党(工)委集体研究提出审批意见,报县委组织部审查批准。党支部接到审批意见后,及时通知被处置党员,并以适当方式宣布。
6.处置方式
⑴组织谈话。初步认定为不合格的党员处理意见被县委组织部审批后,党(工)委或支部应迅速找到被处置的党员谈话,教育其端正态度,正确对待组织处理。组织谈话至少两人参加,并作好记录。不合格党员应在谈话记录上签署意见,如本人有不同意见或拒不签字,负责谈话的同志应作出书面说明。
⑵教育实施。以党支部为单位,组织召开党员大会讨论研究不合格党员教育引导形式。对确定需要教育引导的党员,党支部要落实2名正式党员每季度对其进行一次教育。教育内容除重点学习《党章》、党纪党规外,还要结合行业特点和评议不合格内容,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并跟踪监督,做好教育引导记录。
⑶组织审批。对认定为教育引导的不合格党员,教育期结束后,经党员和群众代表评议合格的,由党支部报上级党组织审批。
⑷立卷归档。处置不合格党员的有关材料,除处理决定归入个人档案外,民主评议资料、表决资料、调查材料、结论材料、会议记录、组织审批材料等,均交各党(工)委归档。
⑸跟踪帮教。党组织对受到组织处置的不合格党员,要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加强帮助教育,做到无情认定、有情操作。对限期改正期满的,由本人提出申请,党支部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及时召开党员大会讨论,根据其限期改正期间的表现作出相应决议。对受到劝退、除名处置的,党组织也要继续关心、教育和帮助,鼓励他们做一个好公民。
(四)总结提高(2015年10月16日—10月30日)。组织处置阶段工作基本结束后,各基层党组织要认真总结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的基本做法、经验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及时上报动态信息,并形成书面总结材料报上一级党组织备案。
五、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精心组织。各乡镇、单位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克服和纠正畏难情绪,坚决抵制“领导不重视、支部不认真、党员无所谓”敷衍了事的状况,要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开展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统一思想,立足实际,精心组织,扎实推进。
2.统筹协调,稳步推进。开展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是一项政治敏感性强的工作,稍处理不慎,就会激化矛盾,影响稳定大局。各级党组织要多动脑筋,想点子,出实招,统筹兼顾,科学谋划,既要突出特色,打造亮点,注重实效,又要兼顾党员队伍和谐稳定;既要讲求力度,把工作落实到位,又要讲究方法艺术;既要凸显教育实践活动主题,又要与保持共产党员纯洁性、党风政风行风建设、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有机结合。
3.加强督导,增强实效。开展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切忌走形式、搞运动,雷声大,雨点小,要坚持教育引导为主导,治病救人为主线,必须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取信于党员,取信于党组织。各地各单位既要深入思考,严肃对待,又要深入党员队伍群体调查了解,及时掌握实情,加强督导与检查,消除工作障碍;既要严格把关,不降低标准要求,又要不冤枉好人,委屈他人;既要有针对性、有目标、有重点的开展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严肃组织纪律,又要引领党员队伍健康发展。
第四篇:不合格党员处置
不合格党员处置
一、不合格党员的情形
党员宗旨观念淡薄,缺乏革命意志,不履行党员义务,不符合党员条件的,要通过民主评议认定为不合格党员,并及时对其进行处置。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可以认定为不合格党员:
1.理想信念缺失,信仰迷茫,推崇西方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不信马列信宗教,热衷于组织、参加宗教活动和封建迷信活动的。
2.政治立场动摇,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不能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无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对党不忠诚,甚至信谣传谣、妄议中央,诋毁、损害党和国家形象的。
3.宗旨观念淡薄,忽视群众利益,漠视群众疾苦,片面追求个人利益,与民争利甚至损害群众利益,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临危退缩的。
4.工作消极懈怠,不思进取、不负责任、不敢担当,被动应付、敷衍塞责、效率低下,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不起先锋模范作用,甚至落后于普通群众的。
5.组织纪律散漫,不按规定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按时交纳党费,不完成党组织分配的任务,不按党的组织原则办事,甚至参加非组织活动的。
6.道德行为不端,违反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贪图享受,奢侈浪费,沉迷低级趣味,生活作风不检点的。
各地区各部门可结合实际,从以上方面分类细化不合格党员具体表现情形。县级及以下地方、部门细化的不合格党员表现情形,应报上一级党委组织部门审核把关。
二、不合格党员处置
处置不合格党员的主要方式有:(1)限期改正。本人有继续留在党内的愿望、愿意接受教育帮助并决心改正的,应当限期改正,期限一般为1年,限期改正期间仍享有党员权利。(2)劝其退党。对拒不改正,或限期改正后仍无转变,连续2年被评为不合格等次的,应劝其退党。(3)除名。对劝而不退或本人坚持要求退党的,予以除名;对无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组织分配的工作的,以及超过6个月未与党组织联系、且经多方努力确实无法取得联系的党员,按自行脱党予以除名。
处置不合格党员按以下程序进行:(1)调查核实。党支部对党员不合格表现进行调查,形成调查核实材料,研究提出初步处置意见。基层党委(不含乡镇、街道所属的基层党委,下同)可派人参加调查核实工作。党支部委员会指定专人与不合格党员进行专题谈话反馈,对无法取得联系或拒不接受谈话的,可以直接进入下一程序。(2)上级预审。党支部将初步处置意见、调查核实材料报基层党委预审。对拟作出劝退、除名处置的,由基层党委报上一级党委组织部门预审。(3)形成决议。经预审同意后,召开支部党员大会,通报对拟处置党员调查核实和预审情况,讨论初步处置意见并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有表决权的到会人数超过应到会人数的半数,方可召开会议。赞成人数超过应到会有表决权的党员的半数,才能通过处置不合格党员的决议。会前要通知拟处置党员到会,并允许申辩,不能到会的可提供申辩材料。处置决议需由本人签字,对拒不签字或因故不能签字的,党支部要在处置决议上注明。(4)上报审批。党支部将处置决议连同相关材料一并报基层党委审批。对作出限期改正处置的,由基层党委审批;对作出劝退、除名处置的,由基层党委提出审批意见,报上一级党委组织部门审查批准。党支部接到审批意见后,及时通知被处置党员,并以适当方式宣布。被处置党员对处置结果有不同意见的,可在接到党支部通知之日起30日内,向党支部或上级党组织提出申诉,党组织要按照规定进行复议、复查,并作出回复。对无正当理由反复申诉的,党支部或上级党组织应当通知本人不再受理并在适当范围内宣布。
基层党组织要对受处置党员进行分类帮教。对限期改正的党员,重点帮助其转化提高,党支部每季度进行一次考察、每半年作一次综合分析并进一步改进帮教措施。对受到劝退、除名处置的,要教育他们做一个合格公民。
对不合格党员的组织处置决定,从支部党员大会作出决议之日起生效。限期改正期满后的不合格党员,党支部委员会提出重新评议的初步意见,提交支部党员大会进行重新评议和表决,也可与下民主评议工作合并进行。不合格党员受到劝退、除名处置后,改正错误积极,各方面表现良好,确实具备党员条件的,5年后可以重新申请入党。
处置不合格党员既要与党纪处分相区别,又要防止与党纪处分脱节或互相矛盾。对当受到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处分的党员,可以直接评定为不合格等次,但一般不因同一问题再进行组织处置;若还有其他不合格表现的,应当按程序作出相应处理,对被劝退、除名的及时通报纪检机关。
受组织处置的不合格党员,其处理决定、基层党委批复、调查核实材料等应及时归入个人人事或党员档案,做到有据可查。
第五篇:处置不合格党员需要完善的材料清单
处置不合格党员需要完善的材料清单
1.召开民主评议党员大会。
2.民主评议党员登记表(会前每位党员要填写)。3.民主评议党员测评表。4.民主评议党员情况统计表。
5.专题组织生活会评定党员综合情况汇报。
6.评议大会结束后,对不合格党员存在的问题及错误进行调查取证,形成的调查核实材料。
7.召开支委会,依据调查结论提出初步处置意见,报上级党(工)委预审。(有召开支委会的会议记录及上报请示报告材料)8.上级党(工)委预审批复及相关处置材料(①对拟作出劝退、除名处置的,由基层党委上报县委组织部门预审。经预审同意后,党支部召开支部大会,通报对拟处置党员调查核实和预审情况,讨论处置意见并进行表决。②对问题错误情节较重、影响较坏和长期不履行党员义务,由各党(工)委集体研究提出审批意见,报上县委组织部门审查批准予以除名)。③对问题错误情节较轻,有改正错误的决心、措施和行动的不合格党员,责令限期改正。
9.经预审同意后,党支部召开支部大会,通报对拟处置党员调查核实和预审情况,讨论处置意见并进行表决。(有召开支部大会的会议记录、表决情况等材料)
10.对评议出不合格党员,党组织负责人对其进行诫勉谈话,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教整改措施。(有帮教整改材料)
11.坚持每月开展一次回访,每季度听取一次思想汇报,半年进行一次考察,年底进行一次总评,促使其转化提高,改正期满后,对其表现情况进行评定。(有回访记录)
注:以上第1至10项材料要求于5月26日前完成,县委组织部将于5月27日左右派出相关人员到各单位进行督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