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哈尔滨市生猪饲养屠宰检疫销售管理
【发布单位】哈尔滨市
【发布文号】哈尔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65号 【发布日期】2006-12-15 【生效日期】2006-12-1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哈尔滨市生猪饲养屠宰检疫销售管理条例》的决定
(2006年10月13日哈尔滨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 2006年12月8日黑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批准 2006年12月15日哈尔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65号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哈尔滨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决定对《哈尔滨市生猪饲养屠宰检疫销售管理条例》作如下修改:
一、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条第二款:“农民饲养、屠宰生猪用于自食的,不适用本条例。”
二、第四条第二项修改为:“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及法律授权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负责生猪饲养、防疫、检疫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三项修改为:“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餐饮业、食堂等消费环节生猪肉(以下简称生肉)的监督管理。”
第四项修改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农贸市场、超市等流通环节生肉的监督管理,取缔非法经营,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生猪屠宰、检疫、销售的管理。”
三、第七条修改为:“市、县(市)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畜牧业发展规划和市场要求,引导和支持建设商品生猪生产基地,由分散养猪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养猪发展。”
四、第八条第一款修改为:“单位和个人饲养生猪,必须实行圈养,不准散养或放养。”
第二款修改为:“禁止单位和个人在垃圾场或者使用垃圾场中的物质及未经高温处理的餐馆、食堂的泔水饲养生猪。”
五、增加一条,作为第九条:“饲养生猪的单位和个人,不得使用已经停用、禁用以及未经审定公布的工业化加工制作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
六、第九条改为第十条,修改为:“种猪养殖场、商品猪饲养场应当保证生猪粪便、废水及其他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或者无害化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转,保证污染物达标排放,防止污染环境。”
七、删去第十四条。
八、增加一款,作为第十五条第二款:“活猪进厂应停食静养12小时以上方可屠宰。”
九、第十六条第二款修改为:“经肉品品质检验合格的生猪产品,厂方应当加盖肉品品质检验合格验讫印章,并开具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明,放行出厂;经肉品品质检验不合格的生猪产品,应当在肉品品质检验人员的监督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十、第十七条第一款修改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生猪或者生猪产品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
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定点屠宰厂不得屠宰已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的生猪。”
十一、第二十条修改为:“屠宰生猪应当到生猪屠宰厂屠宰。”
十二、删去第二十一条、删去第二十二条第一款。
十三、第二十二条第二款改为第二十一条,修改为:“定点屠宰厂的屠宰检疫,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负责,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自行屠宰检疫。”
十四、第二十四条改为第二十三条,第二款修改为:“运输生猪,应当持有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或者出县境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运载工具消毒证明。”
十五、第二十七条改为第二十六条,第一款修改为:“检疫人员应当依照国家规定的动物检疫方法、程序及判定标准进行生猪宰后检验,检验合格的,出具检疫证明。经检验合格的胴体,加盖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统一使用的验讫印章。”
十六、删去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第三十四条第二款。
十七、第三十六条改为第三十三条,修改为:“经营生肉的人员,由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持证上岗。”
十八、第四十条改为第三十七条,第一款修改为:“经营者销售生肉,应当出示产品检疫、检验合格证明,检验验讫印章。”
第二款修改为:“农贸市场、超市经营生肉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其委托的市场、超市主办单位按规定检查检疫、检验合格证明,检验验讫印章或标志。”
第三款修改为:“经营者不准出售未经检疫、检验的生肉。”
十九、删去第四十一条。
二十、增加一条,作为第三十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涂改、转让检疫、检验合格证明和检验检讫印章。”
“生肉经营者不得出售使用伪造、涂改、冒用检疫、检验合格证明和检验验讫印章的生肉。”
二
十一、第四十二条改为第三十九条,第一款修改为:“生肉经营者在销售中发现病害肉,应当立即停止销售,采取隔离措施,并报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第二款修改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应当立即通知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进行处理。”
二
十二、第四十三条改为第四十条,第二款修改为:“单位和个人购买的生肉发现是病害肉时,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投诉。”
二
十三、第四十四条改为第四十一条,第二项修改为:“违反本条例第八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处以生猪饲养单位或者个人2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
增加一项,作为第三项:“违反本条例第八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对生猪予以捕杀,并对生猪肉尸进行无害化处理;”
增加一项,作为第四项:“违反本条例第九条规定的,由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使用,对生猪予以捕杀,并可以按每头生猪处以责任单位或者个人3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罚款,但罚款最高额不得超过50000元;”
增加一项,作为第五项:“违反本条例第十条规定的,由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按照职责依法查处;”
删去第四项。
第八项改为第十项,修改为:“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商品流通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生猪、生猪产品、工具和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经营额1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对情节严重的定点屠宰厂,由市、县(市)人民政府取消定点屠宰厂资格;”
增加一项,作为第十一项:“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商品流通行政管理部门没收生猪、生猪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经营额1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对情节严重的定点屠宰厂,由市、县(市)人民政府取消定点屠宰厂资格;”
增加一项,作为第十二项:“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的,由商品流通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销售或者加工,并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1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项改为第十四项,修改为:“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的,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责令擅自进行生猪屠宰检疫的屠宰厂停止屠宰生猪,没收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罚款;”
删去第十一项。
第十三项改为第十六项,修改为:“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处以责任单位2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并处以主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五项改为第十八项,修改为:“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对负有责任的农贸市场、超市的主办者和经营者分别处以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
删去第十七项。
增加一项,作为第二十项:“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对经营者处以50元以上1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八项改为第二十一项,修改为:“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规定的,由工商或者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处以责任单位或者个人3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罚款;”
增加一项,作为第二十二项:“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的,由工商、公安行政管理部门、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分别按照各自职责依法查处。”
删去第十九项。
二
十四、第四十六条改为第四十三条,第一款修改为:“生猪饲养屠宰检疫销售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造成损失的,依法予以赔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履行生猪饲养、屠宰、检疫、销售的管理、监督职责的;
(二)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索贿受贿的;
(三)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的。”
删去第二款。
二
十五、增加一条,作为第四十四条:“行政监察部门及有监督权的行政机关和部门应当加强对生猪饲养屠宰检疫销售负有管理职责的部门的监督检查,对通过投诉或者举报及采取其他方式发现的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按照管理权限对直接责任人员和主管领导视情节轻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二
十六、第五十条改为第四十八条,修改为:“其他畜禽销售管理,参照本条例执行。”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哈尔滨市生猪屠宰检疫销售管理条例》根据本决定作相应的修改并对个别文字和条款顺序作相应调整,重新公布全文。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哈尔滨市生猪饲养屠宰检疫销售管理条例
哈尔滨市生猪饲养屠宰检疫销售管理条例
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颁布单位)19960426(颁布时间)19960426(实施时间)哈尔滨市生猪饲养屠宰检疫销售管理条例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饲养管理 第三章 屠宰管理 第四章 检疫管理 第五章 销售管理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生猪饲养、屠宰、检疫、销售管理,预防生猪疫病,防止病害肉流入市场,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及有关规定,结合我市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生猪饲养、屠宰、检疫、销售管理。第三条 生猪饲养、屠宰、检疫、销售管理,应当坚持科学饲养、定点屠宰、集中检疫、统一纳税、分散经营的原则。
第四条 市、区、县(市)商业、农牧、卫生、工商行政管理等有关部门依照各自的权限履行下列职责:
(一)商业部门负责生猪屠宰、加工、冷藏业的行业管理,系统内生猪检疫、病害肉无害化处理管理,商店、肉类加工单位肉源渠道等日常管理;
(二)农牧部门负责生猪饲养管理,负责国有屠宰厂、肉类联合加工厂以外的检疫人员的培训、考核,生猪检疫,承担生猪疫病防治、病害肉无害化处理和生猪及其产品流通环节的兽医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三)卫生部门负责生猪屠宰厂和生肉流通环节的卫生监督,协助农牧部门做好生猪饲养管理;
(四)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农贸市场肉品卫生管理,取缔非法经营,协助有关部门加强个体肉店肉品卫生和个体饭店肉源的管理。
市、县(市)人民政府设立生猪饲养屠宰检疫销售管理协调机构,负责综合、协调和监督工作。第二章 饲养管理
第五条 新建、改建、扩建种猪场、商品猪饲养场的选址和设计,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防疫条件和卫生标准,市、县(市)农牧部门应当参加设计审查和工程验收。
第六条 饲养生猪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生猪免疫接种、驱虫、消毒和环境卫生等生猪疫病预防工作,并接受农牧部门兽医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检查。第七条 市人民政府鼓励建设商品生猪生产基地,由分散养猪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养猪发展。
第八条 单位和个人饲养生猪,除自养自宰自食的外,必须实行圈养,不准散养或放养。
第九条 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应当加强生猪饲养管理,组织好农村厕所和生猪圈舍建设。第三章 屠宰管理
第十条 生猪定点屠宰厂(以下简称生猪屠宰厂)设置布局,由市、县(市)商业部门会同农牧、卫生、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出意见,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第十一条 在市区和
县(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开办生猪屠宰厂,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生猪屠宰厂设置布局;
(二)选址应当在城镇规划区以外非居住区;
(三)厂房与设施应当结构合理、坚固,便于清洗;
(四)生产车间的位置、地面、墙壁、天棚和生产工艺流程符合卫生标准;
(五)设有待宰圈、病猪隔离圈和用墙壁间隔的急宰间、屠宰间、内脏处理间、挂肉间、病害肉处理间;
(六)日均屠宰50头生猪的,生产车间使用面积应当在150平方米以上,高度在3米以上,日均屠宰量增加,生产车间使用面积应当相应比照增加;
(七)有上下水、淋浴、麻电台、吊滑、照明、通风、排气和粪便、污水、污物处理排放设施,日均屠宰量达到100头生猪以上的,应当设有机械化生产线装置;
(八)有检疫设备、病害肉无害化处理和销毁设备;
(九)有兽医检疫室和检疫人员、屠宰人员休息室;
(十)有健全的兽医防疫、检疫、检验、消毒和质量管理制度。在县(市)其他乡、镇开办生猪屠宰厂应当具备本条前款
(一)、(三)、(四)、(五)、(八)、(十)项规定的条件,(二)、(六)、(七)、(九)项规定的条件,可参照执行。
第十二条 生猪屠宰厂工作人员,由卫生部门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和健康检查,取得培训合格证和健康证明后持证上岗。
第十三条 开办生猪屠宰厂,应当按下列规定履行申请和审批手续:
(一)向市、县(市)商业部门提出申请,由商业部门核发《屠宰许可证》;
(二)经商业部门同意后,由卫生、农牧部门进行设计审查和工程验收;
(三)凭商业、卫生、农牧部门核发的《屠宰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和《兽医卫生合格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
第十四条 已经批准开办的生猪屠宰厂不符合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条件的,由商业、农牧、卫生、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分别吊销《屠宰许可证》、《兽医卫生合格证》、《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第十五条 屠宰生猪,应当在电麻击昏后立即吊挂宰杀放血,放血时间不少于5分钟;生猪分解后,应对胴体、内脏、头、蹄统一编号,妥善放置;摘除甲状腺、肾上腺等有害腺体和病变淋巴节;修整后的生猪胴体和副产品符合卫生标准。第十六条 屠宰生猪,除自养自宰自食的外,必须到生猪屠宰厂屠宰,不准私屠滥宰。
第十七条 到生猪屠宰厂屠宰生猪,应当按照规定交纳加工费和屠宰税。第四章 检疫管理
第十八条 国有屠宰厂、肉类联合加工厂的生猪屠宰检疫工作由厂方负责,农牧部门负责监督检查;对其他屠宰厂的检疫
监督工作,由农牧部门负责。
第十九条 国有屠宰厂、肉类联合加工厂的检疫人员,由商业部门负责培训、考核;其他屠宰厂的检疫人员由农牧部门负责培训、考核。考核合格取得检疫员证书后,持证上岗。
第二十条 检疫人员对进厂生猪,应当检验产地检疫证明;对待宰生猪,应当用临床检查方法检查猪口蹄疫、传染性水泡病、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猪炭疽等疫病,并做好宰前检疫登记。
第二十一条 生猪屠宰厂对检疫人员检出的染疫生猪,应当立即采取隔离等防疫措施,并报告农牧部门,接受其防疫指导和监督检查。第二十二条 国有屠宰厂、肉类联合加工厂屠宰的生猪,必须有厂方出具的检疫证明;其他屠宰厂屠宰的生猪,必须有农牧部门或其委托单位出具的检疫证明。第二十三条 检疫人员应当依照国家规定的肉品卫生检验方法、程序及判定标准,进行生猪宰后检验;经检验合格的胴体,应当加盖验讫印章。第二十四条 检疫人员对宰后检验患有疫病的肉尸及其产品,应当按规定分别加盖化制、销毁印章。
生猪屠宰厂应当在检疫人员监督下将患有疫病的肉尸及其产品进行化制或销毁处理。
第二十五条 农牧部门可以向国有屠宰厂、肉类联合加工厂派驻兽医监督员,根据监督发现的问题,可以向厂方或其上级主管部门提出建议或处理意见,并有权制止不符合检疫要求的肉品出厂。
第二十六条 自养自宰自食的生猪,应当经当地乡(镇)或村兽医防疫人员进行宰前检疫和宰后检验。兽医防疫人员发现病害肉时,应当立即通知农牧部门兽医卫生监督机构;农牧部门兽医卫生监督机构查验属实后,应当通知病害肉无害化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
第二十七条 生猪检疫、防疫收费标准,按照省有关规定执行。第五章 销售管理
第二十八条 经营生猪肉(以下简称生肉)的国有、集体商店(以下简称商店)和个体肉店,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生肉储存间、剔肉场地和冷藏设施;
(二)营业室和储存间的墙壁、地面符合卫生要求;
(三)有封闭销售柜台、防蝇防尘设施,以及洗涤、消毒和排水设施;
(四)有健全的生肉销售管理制度。
第二十九条 经营生肉的农贸市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经营生肉的场所符合卫生标准;
(二)有专兼职生肉销售管理人员;
(三)有健全的生肉销售管理制度。
农贸市场经营生肉的,由市、县(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商业、农牧、卫生部门提出意见,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三十条 在指定农贸市场经营生肉,应当有专用销售柜台和防蝇、防尘、洗涤
、消毒设施。第三十一条 经营生肉的人员,由卫生部门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和健康检查,取得培训合格证和健康证明后持证上岗。第三十二条 商店、个体肉店和在指定农贸市场经营生肉,应当经卫生部门审查卫生条件合格后,凭卫生部门核发的《卫生许可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
第三十三条 长途拉运生肉,应当使用封闭冷藏车或密闭式吊挂运输车。短途敞车运输生肉,应当上苫下垫,防止污染。生肉盛装容器和切割工具,应当符合卫生要求,保持清洁。第三十四条 商店、个体肉店和指定农贸市场的经营者销售生肉,应当从生猪屠宰厂购进,同时索取产品检疫证明,查验验讫印章。从外地购进的,应当索取县或县以上检疫证明,并查验验讫印章。对指定经营生肉的农贸市场,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其委托的市场主办单位按规定检查检疫证明,查验验讫印章或标志,并进行生肉感官检查。商店、个体肉店和指定农贸市场的经营者,不准出售未经检疫的生肉。第三十五条 商店、个体肉店和指定农贸市场的经营者在销售中发现病害肉,应当立即停止销售,采取隔离措施,并报告农牧部门兽医卫生监督机构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农牧部门兽医卫生监督机构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接到报告经查证属实后,应当通知病害肉无害化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第三十六条 商店、个体肉店和指定农贸市场的经营者销售生肉时,应当给购买者购肉凭证。
单位和个人购买的生肉,发现病害肉时,应当持购肉凭证在24小时内到购买生肉的商店、个体肉店或指定农贸市场退换,经营者应当予以退换。退换的病害肉处理,按本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执行。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七条 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按下列规定处罚:
(一)违反本条例第五条规定的,由农牧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拒不改正的,予以查封,并处以建设单位或个人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二)违反本条例第六条、第八条规定的,由农牧部门或其授权的单位处以生猪饲养单位或个人2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
(三)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第三十一条规定的,由卫生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责任单位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四)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屠宰生猪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责任单位或个人5000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款;
(五)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的,由商业部门处以责任单位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
(六)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规定的,由商业部门没收私屠滥宰的生猪,并按每头生猪处以责任单位
或个人200元以上300以下的罚款;
(七)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的,由商业、农牧部门按照分工,分别处以责任单位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处以直接责任人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八)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一款、第二十六条二款规定的,由农牧部门处以直接责任人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九)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二十四条二款规定的,由农牧部门处以责任单位2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处以主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十)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一款规定的,由农牧部门没收私屠滥宰或未经检疫的生猪,并按每头生猪处以责任单位或个人200元以上300元以下的罚款;
(十一)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
(一)、(二)、(三)项规定的,由卫生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商店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
(十二)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九条一款、第三十条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农贸市场或经营者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
(十三)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的,由卫生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四十条的规定处罚;
(十四)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的,由卫生部门处以责任单位或个人3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罚款;
(十五)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四条一款规定的,由卫生部门处以责任单位或个人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
(十六)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四条三款规定的,对商店、个体肉店由卫生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处罚,对指定农贸市场的经营者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处罚;
(十七)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五条一款规定的,对商店、个体肉店由农牧部门没收病害肉,并处以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对指定农贸市场的经营者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病害肉,并处以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
(十八)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六条二款规定不予退换的,由卫生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处罚。
第三十八条 对违反本条例应当予以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公安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三十九条 生猪饲养屠宰检疫销售管理工作人员,应当认真履行职责,秉公办事,不准利用职权徇私舞弊。违反本条前款规定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四十条 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复议
或提起行政诉讼。
第四十一条 罚没票据和罚没款物的处理,按照《黑龙江省收费罚没集资管理条例》的规定执行。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二条 其他畜禽屠宰、检疫、销售管理,参照本条例执行。第四十三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市人民政府1992年5月7日发布的《哈尔滨市生猪屠宰检疫销售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地方性法规(类别)Y(采用标识)1(级别)
第三篇:质监局生猪屠宰检疫管理意见.
质监局生猪屠宰检疫管理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为进一步抓好我县生猪定点屠宰检疫管理工作,确保群众吃上“放心肉”,根据《国务院生猪屠宰管理条例》、《浙江省实施〈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办法》、《*市家畜屠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各职能部门监管到位,本辖区内无私屠滥宰行为,生猪屠宰场达标运营,确保上市肉品合格安全。
二、主要措施
1、完善流通体制。本县行政区域范围内定点屠宰场符合标准的出场肉品允许自由流通;批发商可在本县范围内实行自由配送;零售肉商既可在全县定点屠宰场批购肉品,也可直接向养殖户收购生猪到定点屠宰场屠宰加工、上市自销;养殖户可到定点屠宰场委托代宰,自行进入市场交易。
2、合理规划布局。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积极创建星级屠宰场,在县城设立一个符合规模化、机械化、工厂化要求的标准化定点屠宰场;对现有定点屠宰企业进行清理和整顿,设施简陋、不具备基本条件的屠宰场予以整改或关闭。
3、规范收费行为。检疫费由县农业部门委托屠宰场按标准收取,按有关规定统一上缴县财政;屠宰加工服务费由屠宰场按物价部门核定标准自行收取。
4、严格市场准入。经农业部门检疫合格、屠宰场品质检验合格的肉品,由县经贸局发放上市准入证,实行一猪一证,随货同行。进入市场实行索证准入和票证公示制。销售者按要求建立进货台帐。
5、明确监管责任。
(1)县经贸局负责全县生猪屠宰的行政执法等监督管理工作,督促各屠宰场、批发商建立完善的台帐制度;下设的牲畜屠宰管理所负责具体执法监管工作;同时为增强执法效果,从县农业、工商、公安、卫生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生猪定点屠宰检疫稽查组,与县牲畜屠宰管理所联合办公,按照各自法律依据负责日常检查和查处私屠滥宰等违法行为。
(2)县农业局负责全县生猪屠宰的防疫检疫工作,按照《动物防疫法》等规定,对调入生猪严格把关,严禁疫区生猪流入;组织实施宰前禁用药物的监督检测,指导、监督屠宰场每批生猪屠宰前按要求进行日常检测;建立严格的检验管理制度,严把宰前、宰后的检疫检验关,确保入市肉品质量安全。
(3)县工商分局负责对农贸市场、超市、肉店(摊)的监督管理,严把市场关,加大对销售未经检疫检验和不合格生猪产品的查处力度,杜绝“白板肉”进入市场。
(4)县卫生局负责加强对餐饮店、单位食堂等用肉单位的监督管理,督促建立健全台帐制度和肉品采购索证制度。
(5)县公安局负责查处拒绝、阻碍依法执行公务等违法行为,及时对暴力抗拒屠宰执法行为进行严厉查处。
(6)县财政局负责生猪定点屠宰检疫管理工作经费的落实,每年列入财政预算,确保正常经费到位。
(7)县质监、食品药品监督、环保、城管、建设、发改(物价)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做好生猪定点屠宰检疫相关管理工作。
(8)各乡镇(街道、库管委)负责与辖区内的市场、肉店(摊)和各行政村签订《放心肉工作责任书》,落实管理责任;积极为地产猪的投售提供服务,协调产销关系,促进养殖业发展,加强农村自宰自食生猪的管理。
6、建立应急机制。发生生猪定点屠宰和生猪产品安全事故时,县农业、卫生、质监、经贸、工商、食品药品监督、公安等部门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及时作出反应,在领导小组协调下,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协作,联合行动,防止和减少预期损失。
三、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生猪定点屠宰是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肉品质量安全的源头性工作,做好这项工作是政府部门的重要职责。县政府为加强生猪定点屠宰检疫管理工作已成立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定点屠宰检疫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考核。各乡镇(街道、库管委)和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建立组织,认真负责地履行好职责,切实将这项工作抓实抓好。
2、强化考核。县生猪定点屠宰检疫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根据上级要求和本县实际工作,将目标任务及工作要求分解落实到各乡镇(街道、库管委)和相关部门,纳入食品安全考核体系实行单项考核。考核情况进行通报。
3、严格责任。对各单位因工作不到位、不配合等影响生猪定点屠宰检疫工作的,要严格追究责任人责任。对本行政区域内一年多次发生生猪屠宰检疫安全事故并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的特别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第四篇:安陆畜牧局加强生猪定点屠宰检疫管理(推荐)
安陆畜牧局加强生猪定点屠宰检疫管理
为进一步规范湖北省安陆市生猪定点屠宰检疫管理工作,安陆市畜牧兽医局根据《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和《生猪产地检疫规程》切实做好生猪定点屠宰场检疫监督管理。
安陆市畜牧兽医局结合本地屠宰检疫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落实检疫申报制度,合理设置所辖区域内生猪屠宰检疫申报网点,切实做好申报点的规范建设和管理。
为了规范屠宰检疫行为,驻场检疫员严格按照规定的检疫操作规程把好“五关”,即生猪入场查证验物关、准宰许可关、同步检疫关、加标出证关和无害化处理监管关;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屠宰各环节检疫监管,重点实施检疫申报入场制和生产经营主体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承诺制以及场内准宰许可、病害动物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管理制度。
(来源:湖北畜牧兽医信息网)
第五篇: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关于贯彻《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实施意
【发布单位】哈尔滨市
【发布文号】哈政办综〔2009〕54号 【发布日期】2009-07-16 【生效日期】2009-07-1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哈尔滨市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关于贯彻《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实施意见的通知
(哈政办综〔2009〕54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委、办、局,各有关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市商务局《关于贯彻〈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的实施意见》予以转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九年七月十六日
关于贯彻《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的实施意见
新修订的《生猪屠宰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业经国务院第201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8年8月1日起施行。为深入贯彻《条例》,切实做好我市生猪屠宰管理工作,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肉食品消费安全,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积极组织《条例》学习宣传工作
各地区及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认真组织《条例》学习宣传活动,相关工作人员要深入学习《条例》及配套规章、有关规范标准及法律法规,不断提高行政执法水平。由市商务局牵头,分别组织各区、县(市)生猪屠宰管理行政执法人员、屠宰检验人员和屠宰技术人员进行培训;集中组织贯彻《条例》专题讲座和宣传活动,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各个环节进行广泛宣传。各新闻媒体要对《条例》进行深入宣传报道,为全面推进生猪屠宰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重新规划布局城乡生猪屠宰行业
按照《条例》规定和《黑龙江省畜禽定点屠宰厂(场)设置规划》(以下简称《设置规划》)要求,对全市生猪屠宰行业进行科学规划布局。生猪定点屠宰厂(场)设置要结合本地经济发展状况和交通、人口、消费水平等实际情况,遵循新型肉类产业工业化发展要求和市场经济规律,确保肉类产品质量安全。3至5年内,在全市形成以“
四、五星级” 规范化屠宰企业为龙头,“三星级”机械化屠宰企业为骨干,“
一、二星级”中小型屠宰企业为基础,乡(镇)屠宰场点为补充,覆盖城乡、结构合理、适应生猪生产发展和国内外市场需求的生猪屠宰加工体系。全市生猪定点屠宰企业控制在50家以内,龙头和骨干企业生产加工的生猪产品在城乡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对符合《设置规划》和本实施意见要求的屠宰企业予以保留,不符合的进行清理和规范。
三、严格执行定点屠宰企业标准和审批程序
新修订的《条例》适当上收了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审批权限,由原《条例》规定的市、县人民政府审批调整为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审批。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要与市政府有关部门做好工作衔接和档案移交工作。
(一)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的设立
1.新申请设立的(包括新建、迁建、改建、扩建)生猪定点屠宰厂(场),须向市商务局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1)书面申请1份;
(2)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1份;
(3)生猪屠宰厂厂区平面图、工艺流程;
(4)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件(复印件)及一寸免冠照片各1张。
2.市商务局就申请设立的生猪定点屠宰厂(场)是否符合《设置规划》,书面征求省商务厅意见。申请人获得同意设置定点屠宰企业批复后,方可开工建设;不符合生猪定点屠宰厂(场)《设置规划》的不予以批准,需向申请人说明理由。
3.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建成竣工后,须向市商务局提交验收申请,市商务局组织市或者区、县(市)畜牧、卫生、工商、环保等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条例》和《设置规划》规定的条件和标准进行审查验收。经验收合格的,报市政府批准,颁发生猪定点屠宰证书和生猪定点屠宰标志牌,申请人持生猪定点屠宰证书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验收不合格的向申请人说明不予批准的原因。
(二)小型生猪屠宰场点的设立
1.设置小型生猪屠宰场点,其生产条件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1)当地生猪产品消费量不足以设置生猪定点屠宰厂(场),且目前生猪定点屠宰厂(场)无法供应的农村地区;
(2)符合卫生、环保、动物防疫等基本要求;(3)有独立的生猪待宰圈、病猪隔离圈和屠宰车间;
(4)屠宰车间面积不小于20平方米,墙面、地面采用不渗水材料;
(5)有经考核合格的屠宰技术人员和肉品品质检验人员;
(6)有病害肉处理场所、设施和必要的消毒药品;
(7)屠宰车间内有烫池、吊挂和可装头蹄不落地的容器等设施设备。
2.小型生猪屠宰场点申请、审批按照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申请、审批的规定程序执行,申请设立小型生猪屠宰场点需提供下列材料:
(1)书面申请1份;
(2)县(市)商务主管部门初审意见;
(3)小型生猪屠宰场点厂区平面图、工艺流程图;
(4)申请人身份证件(复印件)和1寸免冠照片1张。
3.经验收合格的小型生猪定点屠宰场点由市政府批准颁发小型生猪屠宰场点证书和标志牌,并报省商务主管部门备案;经验收不合格的,向申请人说明不予批准的原因。
四、对现有生猪屠宰企业进行清理登记
由市商务局负责对全市已批准的生猪定点屠宰企业进行全面核查,符合《条例》和《设置规划》要求的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点,由市政府换发定点屠宰证书、小型屠宰场点证书和标志牌,原屠宰许可证和标志牌自换发之日起废止。
对未按规定时间申请换发定点屠宰证书、标志牌和不符合保留条件的生猪定点屠宰厂(场),所持省商务厅统一制作的原生猪定点屠宰标志牌及副本自2010年1月1日起废止,并由各区、县(市)商务主管部门于2010年1月10日前统一清理交回市商务局。
五、建立生猪屠宰管理长效机制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以贯彻《条例》和《设置规划》为契机,加快建立生猪屠宰管理工作长效机制,切实保障全市肉类市场安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由市商务局负责对《生猪屠宰管理八项制度》进行修改和补充,完善生猪屠宰管理制度,健全肉品品质检验制度,建立生猪屠宰重大案件督办制度,落实生猪屠宰违法案件举报制度。市、区、县(市)商务主管部门要切实做好《生猪屠宰管理八项制度》贯彻落实工作,确保生猪屠宰市场规范发展。同时,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加快肉类食品安全体系建设,建立生猪肉可追溯体系、病害肉处理和补贴监测管理体系,完善生猪屠宰信息报送制度。由市商务局负责研究建立市级生猪屠宰信息监测平台和病害肉处理远程监测平台,并积极争取国家财政支持,市、区、县(市)财政部门要积极支持肉类食品安全体系建设。
六、全面提高生猪屠宰管理水平
生猪屠宰管理工作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各区、县(市)政府要加强对生猪屠宰监督管理工作的领导,把生猪屠宰管理工作纳入重要日程,定期听取生猪屠宰管理工作情况汇报,研究、协调、解决生猪屠宰管理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各级商务部门要定期向本级政府报告生猪屠宰管理工作情况,及时组织落实政府对生猪屠宰管理工作的安排部署,确保生猪屠宰管理工作有序健康发展。
(一)明确责任,落实监管任务。依据《条例》等有关法规的规定,按照行政区域属地管理的原则,由市、区、县(市)行业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生猪屠宰、加工和流通环节的监督管理。商务主管部门负责生猪屠宰加工行业的监督管理;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及法律授权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负责生猪饲养、防疫、检疫工作的监督管理;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餐饮业、集体食堂等消费环节使用生猪肉的监督管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流通环节生猪肉销售的监督管理,取缔非法经营,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生猪屠宰、检疫、销售管理工作。
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管职责,积极配合商务部门做好生猪屠宰监督管理工作。对于影响较大、案情复杂的重特大生猪屠宰违法案件实行申报制度和挂牌督办制度。
(二)健全机构,加强队伍建设。各区、县(市)政府健全屠宰监督管理机构,加强畜屠宰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设立独立的生猪屠宰监督管理机构,配备相应的管理和执法人员,落实生猪屠宰管理和执法所需经费。定期组织相关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和学习,建立完善考核和各项工作责任制度。对行政不作为和违法行使职权,造成损失和不良影响的,依法追究相关部门及责任人的责任。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